2023年儿童社会交往能力发展的研究论文(五篇)

时间:2023-05-23 作者:储xy

每个人都曾试图在平淡的学习、工作和生活中写一篇文章。写作是培养人的观察、联想、想象、思维和记忆的重要手段。写范文的时候需要注意什么呢?有哪些格式需要注意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优秀范文,欢迎大家分享阅读。

儿童研究论文篇一

从儿童心理理论角度思考道德心理的两个方面问题:一是从儿童心理理论看个体道德发展。如:道德发展中的自我中心主义、自律道德、观点采择、移情和道德情绪归因判断等;二是从儿童心理理论看道德心理研究方法的深化和内容的扩展。

心理学自诞生以来,各种理论和流派百花齐放,相互影响和渗透。道德心理研究作为发展心理学中重要的研究领域也是如此,它受到不同时期相关心理学理论的影响。皮亚杰对道德发展做了开创性的研究。柯尔伯格在以往研究的基础上对道德发展进行了大量系统的理论和实证研究。并以此构造了道德发展的三水平六阶段理论。

“道德发展”这一术语逐渐被人们所熟悉。柯尔伯格所开创的公正主题和后来其他道德心理学家们提出的关爱和宽恕主题,成为道德心理研究的三大主题。从皮亚杰到柯尔伯格及其追随者们,都明显受到认知学派的影响。而同时行为主义心理学对道德心理研究也曾起过重要的作用。其中加裔美籍心理学家班杜拉最为突出。他认为德性的形成是通过直接强化和榜样示范的间接强化而实现的,所以他对道德发展这样的术语持有不同观点,这直接影响了道德教育实践领域出现的重奖励和惩罚的德育方式。

儿童心理理论是近20年来发展心理学领域中一个比较活跃的研究课题,取得了很多有价值的研究成果,它对道德心理研究也产生一些重要的影响,本文拟对此进行探讨,希望加深和扩展对儿童心理理论和道德心理的研究。

在学术界关于“到底什么是儿童心理理论”众说纷纭,一个基本的看法是,儿童心理理论是儿童对他人心理以及心理与行为关系的认知发展理解错误信念为儿童获得心理理论的标志。从其发展过程看有两个阶段,即心理理论的获得和心理理论的发展。经典研究主要是关于错误信念的研究,在此基础上研究者们逐渐提出了儿童心理理论获得和发展的模型。

儿童获得心理理论的标志是理解了“错误信念”。目前以韦尔曼(wellman)和普那(pemer)的“错误信念任务”为这方面的经典实验。如研究之一,两个女孩,一个叫安娜,一个叫萨丽。

萨丽把一个小球放到一个筐里,盖上盖子,就离开了。可是当萨丽不在的时候,安娜把小球拿出来放到自己的盒子里。问儿童:“萨丽回来会到哪里找小球?”研究者发现,3岁的儿童多认为萨丽会到盒子里找,正确判断率只有10%,而4岁的儿童多认为萨丽会到筐里找。这是因为三岁的儿童把人的心理认识(即wellman和pemer的信念)等同于客观世界的事实,也就是不能认识到客观世界是一样的,但人的主观反映却可以不同,而四岁的儿童就可以突破这种限制。目前一般认为能正确解决“错误信念任务”,即能正确判断他人的心理状态。一般以此作为获得心理理论的标志。

有研究者在把“错误信念任务”作为儿童心理理论形成的标志以后,开始从整体上思考儿童心理理论获得的模型。主要有下面三种观点:建构理论认为,儿童对心理状态的理解如同科学理论形成一样是个理论建构的过程,并且随着与环境的交互作用而发生一系列的变化。

模仿理论认为,儿童把自己放在他人的位置,通过内省自己的心理,从而间接体验他人的心理活动。如果按照这一理论观点,儿童心理理论是在自我意识形成的基础上通过移情能力而获得的。

匹配理论强调,儿童必须认识到自己与他人在各自心理活动上都属于等价的主体,儿童不断面对自己与他人在心理活动上的相似性,从而促使儿童不断深入这种对等价关系的理解,逐渐形成系统的对心理活动的认识。

以上三者都有各自的实验研究或演绎推理的支持,但它们不是互相排斥的。以上三者都认为儿童预先并没有关于心理活动或状态的知识,是后天形成的,这是共同的。现在不排除这种可能,那就是儿童在认识了自己与他人的心理活动等价的主体地位后,才有可能把自己放在他人的位置,通过内省自己的心理活动间接体验他人的心理活动,在这种复杂渐进的过程中逐渐获得心理理论,也就是说三种模式都能说明问题的某一方面,但综合起来可能更全面。

正确解决“错误信念”问题,标志着儿童获得了心理理论。关于在此以后儿童心理理论是如何发展的,研究者们又出现了一些不同的观点。

韦尔曼认为,儿童心理理论发展是一个渐进的过程,是一个随着年龄的增长而日益复杂化和精确化的过程。儿童最初的理论是建立在“欲望心理学”上的,即他认为他人的行为是受欲望制约的。随着年龄发展,儿童会发现,仅靠欲望来解释人的行为是不够的,渐渐出现了“欲望一心理理论”,即儿童通过对信念和欲望及其与行为关系的认知来解释和预测行为。但是到了七八岁之后儿童又逐渐开始发展起对他人人格特质的理解,即不仅从信念和欲望这些方面来解释行为,而且还会从不同时空中抽象出稳定的人格特质来作为解释行为的又一依据。

普那认为,儿童在4岁左右拥有元认知能力后,标志儿童心理理论发展的一个质变,以后心理理论的发展只有量的积累,而没有质的变化,其中量变主要体现在能够理解的心理状态的嵌入量在不断增加,如:从对一级信念的理解发展到对二级信念的理解。前面的经典“错误信念任务”实验是对一级信念的理解。对二级信念的理解就是认识到一个人关于另一个人信念的信念,如果把类似与前面的实验情景改变一下就是考察儿童对二级信念的理解。故事如下,约翰和玛丽在公园玩,有人在卖冰棍,玛丽想吃冰棍,但没带钱就回去拿钱。过一会儿,约翰饿了也回家吃饭去了。约翰走后,卖冰棍的人到学校去卖了。

玛丽拿钱以后半路上遇到卖冰棍的人,就跟他一起到学校去买冰棍。约翰后来到玛丽家,玛丽的妈妈说玛丽去买冰棍了,约翰就去找她,问儿童:“约翰会niu1.,找玛丽?”研究发现儿童只有6岁以后,才会认为约翰会到公园找玛丽,即儿童能正确认识到“玛丽认为卖冰棍的人在公园里”。这虽是个错误信念,但它却是约翰实际的二级信念,约翰会按照自己的信念行事,所以到公园找玛丽。

儿童心理理论虽然是个新名词,但它实际上与我们发展和教育心理学中的许多已有研究是一脉相承的,是发展与教育心理研究中一个新的视角。而品德心理是发展心理学中重要的经典研究领域,两者在内容和方法上是可以相互促进的。

自从20世纪初皮亚杰对道德心理学进行了开创性的实证研究以后,心理学家对个体道德发展展开了大规模的研究,其中柯尔伯格的道德认知发展理论影响最大。许多个体道德发展的研究成果如果从儿童心理理论角度来看,其实质内容与儿童心理理论是一致的。如:自我中心主义、他律和自律道德、观点采择和移情、道德情绪判断研究等。

儿童获得心理理论有一个前提,那就是必须认识到他人与自己一样是有一套对外在事物的观点,即拥有关于世界的信念,而每个人是按照自己的信念行事的,尽管这个信念可能正确也可能错误。也就是认识到别人可能具有与自己不同的.信念,而不同的信念会引起不同的行为。皮亚杰的“自我中心主义”是特指儿童以自己的立场和观点去认识事物,而不能以客观的他人的观点去看待世界,这种混淆使个体不能认识到他人观点与自己观点的不同。皮亚杰认为,自我中心主义是儿童思维处于前概念时期的标志之一。这个时期在4岁左右结束。很显然。自我中心主义使儿童不能区分他人观点与自我观点的不同,而儿童心理理论的获得要求儿童能认识到别人可能会有与自己不一样的信念和行为,从这一点可以看出心理理论的获得是以摆脱皮亚杰所说的自我中心主义为前提的。从实际的研究结果也证明了这一点,韦尔曼和普那的“错误信念任务”研究发现4岁是儿童心理理论发展分界的年龄,而这也正是自我中心主义存在的前概念时期结束的年龄。

前面说过,儿童心理理论的获得是以摆脱自我中心主义为前提。而皮亚杰认为自我中心主义和道德实在论是导致他律道德的关键的原因,自我中心的儿童分不清自我和外界,他们把环境看作是他自身的延伸,从而会自发的尊重准则和服从成人的权威,因此没有获得儿童发展理论的儿童是不会出现自律道德的。从他律到自律的原因就是他们在认识上逐渐成熟,削弱了自我中心主义倾向,能从不同角度去看待道德问题,从他律道德向自律道德发展的过程实际上就是对他人的心理具有认知能力。也就是儿童心理理论的发展过程。

移情,是一种特殊的观点采择,它是根据有关线索推断他人内部情感状态,并且自己也能体验到相应的情绪反应。如觉察到他人伤心,自己也能体验到一种难过情绪。许多心理学家认为移情是儿童利他行为和亲社会行为的重要影响因素之一。霍夫曼指出:移情会成为儿童利他行为的主要动机。艾森伯格也发现自愿助人与移情分数呈正相关。艾森伯格将良好的亲社会行为产生过程分为三个阶段:对他人需要注意阶段、确定助人意图阶段、出现助人行为阶段。其中,亲社会行为形成的初始阶段,即对他人需要的注意,他人的需要是属于他人的个性倾向性,是他人的心理状态,儿童能对其注意显然本身就是儿童的心理理论发展水平的一个侧面。

在整个儿童期;无论是观点采择还是移情都是品德与社会化发展中经常涉及的领域,观点采择与个人的移情相互作用进而促使了利他行为的产生,而观点采择和移情都需要正确地认知他人的观点和情绪,这实际就是儿童心理理论的发展阶段之一。特别是米勒关于递推的观点采择理论与普那的儿童心理理论发展中“心理嵌入量”增加的观点是异曲同工的。

以往的研究者多把注意力集中在道德推理和道德判断,即道德认知上。而在本世纪七八十年代,出现一种新的研究动向,即研究道德情绪及其归因判断。研究者们试图探索个人在某种道德情境中对他人的情绪及其原因作出推论判断。情绪对行为具有激发、维持和调节的功能,一个人具有了某种道德情绪,会成为个人产生某种道德行为的内部动力可以引发并维持个体的道德行为。如有人看到一个奄奄一息的老人受伤躺在路边,心里觉得很同情,并且忿忿不平,想到底是谁把老人撞伤的,这种同情和忿忿不平的情绪促使他可能先把老人送到医院再去公安局报案。

研究儿童的道德情绪判断及其归因能从另一个方面反映儿童的道德发展水平。对“快乐的损人者”现象的研究发现,儿童对犯过者的情绪判断及归因有三种模式,即高兴——难过;难过——高兴,难过——高兴——难过。三种模式由于实验设计的一些因素处理和研究重点不同,导致出现结果的差异,但是它们都是先提供一个犯过情境。然后让儿童站在犯过者的角度推测犯对者的情绪反应。我们可以看出儿童作出正确判断的前提是能从他人的角度考虑,意识到别人与自己一样也有心理反映,也就是对他人心理状况的认知。所以我们说情绪判断及其归因的研究与儿童心理理论在内容上是有一定重合的,前者是后者的一个子方面,即对他人情绪的认知。

无论是皮亚杰的对偶故事法,柯尔伯格的两难故事法,还是艾森伯格的亲社会两难情境法,实验所用的材料多来自于儿童的实际生活,通过投射来进行研究。首先向儿童呈现一个道德故事,其后跟随一个问题,如“你认为主人公会怎么做?”对这一问题的回答必须建立在儿童能在道德故事提供的线索基础上对他人的道德抉择过程有一个较清晰的认知,并能对其行为作出预测。因此支撑了道德心理发展了几十年的传统研究方法是以一定的儿童心理理论发展水平为前提的。很小的儿童如果还没有获得心理理论,那就无法使用对偶故事或两难故事来测查道德心理发展水平。虽然现在有些研究者打破了单一的情景故事方法,开始使用其他的道德研究方法,如有人通过对品德词语的内隐记忆研究来间接反映儿童的道德发展水平,但是使用最多的还是投射故事法,所以说道德研究方法实际在某种程度上依赖于儿童心理理论的发展。

儿童心理理论和道德心理研究的外延和内涵大小是不同的,前看是儿重对他人心理及其与行为关系的认知。而他人的心理内容很丰富,包括心理过程、心理状态和个性心理,心理过程又有知、情、意三方面,个性心理又有个性倾向性和个性心理特征。儿童对他人心理的不同子系统及其与行为关系的认知就相应的成为儿童心理理论的不同研究内容,儿童对这些不同的子系统的认知发展水平是不一样的。按照韦尔曼的观点;对他人个性特质的认知是到七八岁后才能形成。品德是社会性中的核心成分,它们也分为认知、情感和意志,道德认知、道德情感和道德行为,这些方面以及与它们相关的其他主题都是道德心理领域的研究对象。儿童心理理论虽然在次级结构中可以分为知、情、意,但就其是本质来说只是认知,因此要比道德心理的外延小一些。

儿童心理理论可以启发道缚心理研究新课题。目前道德心理在认知方面的研究多是集中在第一层次,就是研究儿童对自己或他人的道德认知或社会认知,而几乎没有专门涉及第二甚至更复杂的认知,如对他人是如何认识另一个人的道德认知、道德情感及道德行为的把握,以后我们可以在此方面作些尝试。同时品德也可以成为儿童心理理论的内容,可以研究儿童在对他人的具有价值判断的品德的认知与一般意义的心理活动或状态的认知在发展上有何不同。

总之,以儿童心理理论作为一个研究视角。必然会对我们的道德心理研究产生多方面的启发,从而促进道德心理研究向更深和更广的方向发展。

儿童研究论文篇二

发育性言语失用(das;dvd)是在语言交流过程中,中枢神经系统中构音运动程序编制和激活障碍,致外周构音器官在肌力、共济运动正常的情况下出现音素、音节等语言符号的生成障碍,最终表现为运动性交流障碍,可伴有失语、构音障碍、口吃和吞咽障碍等症状[6]。

1990年,hurst等[7]发现一个患有严重的语言及言语障碍的大家系,称为“ke家族”,这个家族3代24人中有16人患有发育性言语失用,同时伴有构音障碍,对语词不能正确发音,患病成员口面部的精细运动存在障碍,并且伴有严重的口头及书面语言的理解和表达障碍。2001年,lai等[8]研究发现导致“ke家族”语言及言语障碍的基因为位于spch1区域的foxp2基因。

foxp2基因是人类所发现的第一个言语相关基因,属于“fox”基因家族。foxp2基因包括19个外显子,其中3a和3b进行选择性剪切,外显子5和6编码多谷氨酸盐束,外显子12~14编码foxhead区域。“ke家族”所有患病个体均存在foxp2基因第14外显子g→a的转换,导致精氨酸突变为组氨酸(r553h)。作者认为在胚胎发育关键期foxp2基因表达量不足导致影响语言及言语发育的重要神经结构发育不良,从而导致语言及言语障碍。新近的一项研究发现foxp2基因第14外显子g→a的转换破坏核定位及dna结合性,从而导致foxp2基因的功能严重受损[9]。

基于ke家族成员大脑结构及功能研究,人们推测foxp2基因可能与影响运动控制的脑区和调节语言及言语神经系统结构的发育有关。在很多脊椎动物中,foxp2基因高度相似,而且在与感觉运动整合及运动学习有关神经回路的表达上高度保守[10]。groszer等[11]建立了与“ke”家族存在相同foxp2基因突变小鼠模型,发现携带杂合型foxp2基因突变(r552h)鼠在种族特异性运动技能的学习方面存在严重缺陷,并且存在纹状体和小脑神经回路的神经突触可塑性异常。foxp2基因在人发育中的大脑皮层存在表达的特异性,尤其在与高级认知功能和语言有关的脑区呈高度表达[12]。spiteri等[13]报道foxp2基因在人脑纹状体高度表达,而纹状体与认知和运动协调功能有关。

foxp2蛋白作为一种转录因子可以调控其他基因的表达。在与语言学习有关的神经回路发育中,foxp2及其下游靶基因可能构成了起决定性作用的基因网络[14]。对于foxp2基因功能的研究不仅能够明确神经发育障碍性疾病的病因,而且可能有助于解释人类语言及言语的.起源问题[15]。

spiteri等[13]通过染色质免疫沉淀和微点阵分析(chip-chip)在胎儿脑组织基底神经节和额皮质下层发现285个foxp2的靶基因并在体外证实foxp2基因的调控作用。其中很多靶基因对于中枢神经系统发育如神经轴突的生长起到关键性作用,例如efnb3基因、hesx1基因和cer1基因[13]。konopka等[16]的研究确定foxp2基因可以显著上调61个基因、下调55个基因的表达。

foxp2基因可能通过这些靶基因影响大脑中的语言功能区域和神经网络,另一些受影响的基因与咽喉部位的软组织发育有关,从而影响与语言功能有关的器官的发育[16]。vernes等[17]估计foxp2基因可能与人类基因组中300~400个基因的启动子相结合。2008年,vernes等[18]发现一个foxp2基因的重要靶基因cntnap2基因,foxp2基因可以直接调控cntnap2基因的表达。cntnap2基因位于7q35,编码一种神经黏附分子突触前膜外伸蛋白(neurexin),在人发育中的大脑皮层表达[19]。突触前膜外伸蛋白通过与位于突触后膜的neuroligin相互结合,在突触的组装、分化以及突触发挥其传递信息的功能方面起到核心的调控作用[20]。foxp2通过与cntnap2基因内含子1的调节序列相结合而调控其表达。foxp2和cntnap2均被认为是影响语言及言语发育的重要基因。通过分析典型特殊语言障碍儿童cntnap2基因多态性,发现其与无意义言语重复有显著的定量关系[18,21],whitehouse等[22]发现cntnap2基因第13~15外显子常见变异与早期语言获得有关,提示foxp2-cntnap2通路与特定的语言障碍相关[18,21]。此外,针对与foxp2基因相互影响的foxp1基因的研究也可能为语言及言语障碍性疾病提供新的线索[23]。

foxp2基因作为人类所发现的第一个言语相关基因已成为人们研究语言及言语障碍和相关疾病的热点。2005年,macdermot等[24]发现3例发育性言语失用患儿中存在新的foxp2基因编码区突变,这些突变能够导致foxp2蛋白序列的变异。有关发育性言语失用患儿的染色体核型分析方面的研究进一步支持foxp2基因在言语发育中的重要作用,并且不同双亲来源的foxp2基因表达存在差异。

2006年,feuk等[25]发现5名发育性言语失用患儿存在包括foxp2基因所在区域的父源染色体缺失;zeesman等[26]报道一个患有严重交流障碍的女孩存在包括foxp2基因的父源7q31-q32缺失。2007年,lennon等[27]报道了一个语言障碍伴有发育性言语失用病例,染色体分析显示7q31.1-7q31.31缺失,这是包括foxp2基因在内的最小范围的染色体缺失病例,进一步证明foxp2基因在语言及言语发育中的重要作用。

wilcke等[28]运用机能性磁共振成像与遗传学相结合的技术即成像遗传学研究foxp2基因遗传变异与阅读障碍患者脑活化的相关性,提示foxp2基因遗传变异可能与阅读障碍特异性脑区的活化障碍有关。

本课题组选择foxp2基因的5个多态位点进行了foxp2基因与功能性构音障碍的相关性研究,结果发现rs1852469t等位基因可能是决定疾病易感性的重要因素[29],提示foxp2基因可能与功能性构音障碍相关,尚有待于进一步研究。以上研究提示foxp2基因在语言及言语发育和语言障碍相关疾病中起到重要作用。

2001年,nopola-hemmi等[30]发现了一个患有诵读困难的芬兰大家系,通过全基因组扫描发现3号染色体pericentromeric区域(3p12-13)与诵读困难存在连锁关系。由于功能性构音障碍与诵读困难有共同的临床特征,2004年,stein等[31]研究了77个功能性构音障碍家系,对3号染色体上pericentrometric区域跨越56cm的15个标记进行了连锁分析,其中12个标记与nopola-hemmi等[30]所研究的发育性诵读困难的遗传标记相一致。结果发现在这12个标记中,d3s2465和d3s3716与功能性构音障碍儿童的音韵记忆存在很强的连锁关系,有意义字阅读与d3s2465相连锁,无意义字阅读与d3s1595连锁。

stein等[31]的研究结果提示3号染色体上的数量性状遗传位点对于构音障碍和诵读困难具有多效性。2005年,hannula-jouppi等[32]研究发现位于3p12.3的robo1基因是诵读困难的候选基因。

robo1基因是与脑发育有关的轴突导向受体基因。他们发现在部分家庭,robo1基因部分单倍剂量不足可能是导致诵读困难的原因。bates等[33]研究robo1基因与语音缓冲缺陷(phonologicalbufferdeficits,与语言获得、特殊语言损害和功能性构音障碍相关的一种表型)的相关性,研究结果支持robo1基因在语言获得中起重要作用。

prader-willi综合征(pws)和angelman综合征(as)是两种临床上明显不同的神经遗传性疾病。约70%的pws及as患者均发现有染色体15q11-13的缺失。25%pws患者这两条15号染色体均正常,但两条15号染色体均来自母亲,即母亲单亲二体(upd);2%as患者的两条15号染色体均来自父亲,即父亲单亲二体(upd)。15q11-13缺失型的pws患者口部运动功能较差,并且存在阅读障碍、视觉加工障碍和交流障碍[34]。fisher等[35]的研究进一步提示15q15-q21区域与阅读障碍连锁。近来,buonincontri等[36]在15q21确认了2个阅读障碍的候选基因:znf280d基因和tcf12基因。由于构音障碍、pws/as综合征、阅读障碍有部分相互重叠的临床症状,推测影响这些疾病的15q也可能影响功能性构音障碍的易感性。

近来,位于此区域的一个候选基因ekn1(dyx1c1)被确认,ekn1基因被定位于15q21.3(omim608706)。wigg等[37]于2004年报道了ekn1基因多态性与148个阅读障碍家系的相关性分析,结果发现ekn1基因与阅读及阅读相关过程如音韵意识、单词识别、言语短时记忆等存在相关性。smith等[38]于2005年首次报道了ekn1基因与构音障碍和音韵记忆确实存在连锁关系。

2006年,stein等[39]研究了151个功能性构音障碍家系,其中126个为高加索人种,通过功能性构音障碍表型与15q14-21区域微卫星标记的连锁分析发现功能性构音障碍与15q14存在连锁关系,但未发现与dyx1c1/ekn1基因的连锁关系。另外,在印度人群中,也未发现dyx1c1多态性与阅读障碍相关[40]。因此构音障碍与15q11-21的关系值得进一步研究。

除3p12、15q21及15q14外,smith等[38]报道功能性构音障碍还与阅读障碍的另一个候选区域dyx2(6p22)有关。paracchini等[41]发现位于dyx2的kiaa0319基因影响阅读能力。近来,elbert等[42]的研究进一步显示kiaa0319基因的5’区与阅读障碍的相关性。此外,位于dyx2的另一个基因dcdc2也被认为是阅读障碍的易感基因[43-45]。2007年,miscimarra等[46]报道1p34-36即dyx8可能存在功能性构音障碍的致病基因。couto等[47]发现位于dyx8的kiaa0319-like基因是阅读障碍的候选基因。此外,阅读障碍的其他候选基因区域是否也是影响功能性构音障碍的易感基因尚需进一步研究。

综上所述,目前研究显示功能性构音障碍可能与foxp2或邻近基因以及ekn1基因有关,尚需对不同功能性构音障碍样本进行进一步研究。功能性构音障碍作为复杂性疾病,其发病机制可能涉及多个基因及环境的共同作用,因此,3p12、15q14、15q21及其他阅读障碍相关基因与功能性构音障碍的关系值得进一步探讨。

儿童研究论文篇三

无论是在学习还是在工作中,大家都不可避免地会接触到论文吧,论文对于所有教育工作者,对于人类整体认识的提高有着重要的意义。相信写论文是一个让许多人都头痛的问题,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关于农村留守儿童的教育研究论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儿童研究论文篇四

留守儿童是我国社会转型时期出现的一个特殊群体,主要指父母双方或一方流动到其他地区,孩子留在户籍所在地,并因此不能和父母双方共同生活在一起的、尚处在接受义务教育阶段的儿童。据《我国农村留守儿童、城乡流动儿童状况研究报告》,我国农村留守儿童数量超过6000万。义务教育阶段留守儿童规模为2948万,其中小学(6-11岁)和初中(12-14岁)学龄阶段儿童在农村留守儿童中分别占32.01%和16.30%,规模分别为1953万和995万,与2008年调查结果相比较,留守儿童总体规模在扩大。留守儿童不仅集中分布在中西部地区,而且沿海发达地区如广东、江苏也分布着大量留守儿童川。留守儿童群体不仅规模庞大,而且不利处境导致留守儿童极易出现心理行为发展异常现象,如情感淡漠、情绪不稳、行为偏差、习惯不良、性格缺陷等问题川。尽管对留守儿童心理行为发展方面已有大量的研究,获得了有价值的研究结果,但与留守儿童心理行为健康成长的复杂性相比,现有研究还远远不够。

耻感心理是个体而对社会生活中的羞耻现象时自觉产生的一种旨在维护被个体内化了的社会道德承受性的最低限度时所体验到的负性情感。这种负性情感可以促使个体对可能发生的违背社会伦理道德的事件产生自觉的规避和抵制。所以,耻感心理是中国人秉持的基本伦理观念,更是一道重要的道德堤防,时刻影响着人们的言行。由于耻感心理的获得是个体在与重要他人相互作用过程中逐渐习得内化而成的,重要他人的教化及其教养方式、文化程度、亲子关系等与个体的耻感心理发展水平密切相关,社会大环境状况也影响个体的'耻感心理的发展水平。目前,我国处于社会转型中,社会经济文化等发展的不平衡导致社会耻感缺失。有研究表明,青少年尤其是大学生在耻感问题上也存在诸多不良现象,如耻感缺失、耻感迷茫、耻感淡化、耻感偏差、耻感错位等现象。这些现象直接影响到青少年的言行举止,最终影响到青少年的伦理价值观等。作为正处在重要成长阶段的留守儿童,一方面因其重要他人系统教化的不足、家庭功能的缺失,另一方面留守儿童所处环境的不利,导致留守儿童耻感心理水平较低。

(一)研究对象

从江苏省扬州市郊和四川省渠县的4所乡镇小学采用整群方便抽样的方法抽取被试。留守儿童有效被试共537人,其中,男227人,女310人;三年级218人,四年级138人,五年级81人,六年级100人。同时,从这些留守儿童所在班级选取非留守儿童有效被试共492名作为对照组.其中.男305人. 女187人;三年级174人,四年级121人,五年级112人,六年级85人。

(二)研究工具

1.留守儿童耻感问卷叫,问卷包括关系耻感、行为耻感、个性耻感和身体耻感四个维度,共18个题项。问卷采用liken 4点记分。得分越高表示耻感程度越高。问卷。系数为0.861,分半系数为0.836。通过对理论模型和数据拟合程度的检验,表明本问卷具有良好的结构效度。

2.同伴冲突应对方式问卷。共包括问题解决、攻击、求助、退避、幻想5个因素。采用liken5点计分,1代表从不采用这种方式,5代表总是采用这种方式,各维度的题目得分相加除以该维度题目数得出各维度平均分。问卷。系数为0.932,各因子.系数在0.614-0.926之间。本研究中该量表的内部一致性信度系数为0.829。

(三)研究程序

通过匿名方式对被试进行由专门人员指导的集体施测。然后对全部数据采用spss 11.5统计软件包进行处理。

(一)留守儿童耻感心理与同伴冲突应对方式的基本状况

为揭示留守儿童耻感心理与同伴冲突情境下的应对方式基本状况,先对留守儿童和非留守儿童耻感心理与同伴冲突应对方式各因子的平均数进行对比分析。由表1可知,留守儿童耻感心理的行为耻感因子显著低于非留守儿童,而身体耻感、关系耻感和个性耻感三因子差异不显著。在而临同伴冲突情境时,留守儿童在退缩、攻击和幻想三种应对方式上显著高于非留守儿童;在问题解决应对方式上显著低于非留守儿童;在求助应对方式上与非留守儿童的差异不显著。两个群体的对比考察提示我们需要进一步对留守儿童群体耻感心理和同伴冲突应对方式的关系进行深入研究。

(二)留守儿童耻感心理与同伴冲突应对方式的关系分析

为揭示留守儿童耻感心理与同伴冲突应对方式的关系,分别对耻感心理和应对方式各因子间的相关进行了分析。相关分析的结果表明,留守儿童的身体耻感与问题解决、幻想两种应对方式因子呈显著正相关,与退避、攻击两种应对方式因子呈显著负相关;行为耻感与问题解决、幻想两种应对方式因子呈显著正相关,与退避、攻击两种应对方式因子呈显著负相关;关系耻感与求助、问题解决、幻想三种应对方式因子呈显著正相关,与退避、攻击两种应对方式因子呈显著负相关;个性耻感与问题解决应对方式因子呈显著正相关,与退避、攻击两种应对方式因子呈显著负相关。

为了进一步考察耻感心理对同伴冲突应对方式的影响,我们以耻感心理的四个因子为自变量,分别对5个应对方式因子进行逐步回归分析。回归结果表明,关系耻感对求助有显著正向预测作用,即留守儿童关系耻感水平越高,而对同伴冲突情境时越愿意采取求助方式去应对;四种耻感心理因子对退避和攻击两种应对方式有显著负向预测作用,即留守儿童四种耻感心理因子水平越低,他们而对同伴冲突情境时更愿意采取退避和攻击的方式去应对;四种耻感心理因子对问题解决应对方式具有显著正向预测作用,即四种耻感心理因子水平越高,留守儿童越愿意采取问题解决方式去应对同伴冲突情境;行为耻感因子对幻想应对方式因子有显著正向预测作用,即行为耻感水平越高,留守儿童更愿意采取幻想的方式去应对同伴冲突情境。

与非留守儿童相比,留守儿童耻感心理的行为耻感因子的得分显著降低,这一研究结果与关于留守儿童心理健康状况的许多研究结论相一致。行为耻感是在与重要他人直接交往过程中慢慢内化而成的.其中.重要他人随时随地的言传身教和有意识的指导、教化是非常重要的。而留守儿童绝大多数都是与祖父母、外祖父母、叔辈或父母单方生活在一起。一方面,由于祖父母、外祖父母年龄偏大,思想相对传统,或者叔辈、父母一方承担的农活和家务过于沉重,可能导致对留守儿童的教养方式不当,对其言行举比教导和监督缺位。另一方面,留守儿童与父母空间距离大,使得留守儿童不能及时从父母那里获得社会支持去应对遇到的困境,导致负性心理问题堆积,从而出现反社会行为,如果反社会行为给留守儿童带来心理的安慰或其期待的结果,就会导致行为耻感水平降低,甚至缺乏行为耻感。与非留守儿童相比,留守儿童耻感心理的其他三因子差异不显著。可能原因是,随着全社会对留守儿童的高度关注,不仅留守儿童父母给予孩子生活上、物质上的无微不至的关心,而且定期与孩子通过电话、书信等方式关心孩子的心理成长,给予孩子有力的社会支持。政府、学校教职员工和一些社会组织也为留守儿童提供了必要的社会支持,让留守儿童在正确认识自己、养成良好生活习惯、建立良好人际关系等方面都起到了一定的作用。

儿童研究论文篇五

随着生活条件的提高,人们不断追求高品质的生活。家长对孩子各方面的重视让设计师对室内设计中的儿童家具设计产生了兴趣。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心儿童家具这一话题。文章就儿童家具的设计进行研究。

室内设计;儿童家具;研究

在室内设计中,儿童家具设计合理与否是现在众多家长关注的重要问题,如,儿童家具的造型是否安全,会不会对孩子造成不必要的伤害,等等。文章从以下几个方面谈谈室内设计中儿童家具设计的要点。

1.儿童椅

对于处于不同时期的儿童来说,儿童椅是必需品,因此对于其尺度的研究格外重要。影响坐姿舒适度的重要因素是座高,儿童常常因为坐姿不正确而导致疲劳,这大多是由椅子座高不合理造成的。脚掌平放在地,小腿自然垂直,大腿近似呈水平的状态才是正确、舒适的坐姿。过高的座面容易让人产生疲劳感,反之则容易让人产生酸痛感。参照儿童椅的国家标准,建议儿童椅的座深为265毫米,座面高为280毫米,座前宽为300毫米,座后宽为270毫米,靠背上缘距座面高为280毫米,靠背下缘距座面高为260毫米。当然,不同年龄的儿童对儿童椅的需求也不尽相同。如,一岁以内的婴儿多半以抱为主,在“七坐八爬”(指七个月学习坐,八个月学习爬)这个阶段,儿童椅对于他们来说也许只是一个靠垫;一岁多的幼儿有个小矮凳就足够;随着年龄的增长,可能儿童吃饭会需要自己的小餐椅、学习椅;等等。因此,家长在选择或者设计者在设计儿童椅的时候应该考虑到各个年龄阶段儿童的需求。

2.儿童桌

儿童桌也是生活、学习的必需品。桌子的高度是保证桌子舒适的首要条件。桌子的高度以保证两手平放在桌面上不用屈臂、身体直立坐正不用弯腰为宜。如果桌子过高或过低,都会使背部、肩部肌肉因紧张而产生疲劳,不合适的高度会影响儿童的身体健康,如造成脊柱变形弯曲或眼睛近视等。根据学前儿童桌的国家标准,建议儿童桌面高为570毫米,长为105毫米,宽为400毫米。3岁以上的儿童对儿童桌的需求会更大,这个时期的儿童有了模仿、创造的能力,他们开始喜欢画画、写字等。这时,儿童桌的.设计高度对儿童生理安全的影响就日渐突出了。

3.儿童床

由于目前国家标准没有对儿童床的尺寸给予明确界定,只能参照家具设计学中幼儿床的基本尺寸,建议儿童床长度为1380毫米,宽度为600毫米,高度为600毫米,护栏高为300毫米,护栏间距为55毫米以下,床口宽度为580毫米。因此,在选择儿童床的时候,可以按照此规定进行选择,以防购买到不利于儿童身体健康的产品。在摆放儿童床时,应尽量一边靠墙摆放,这样也是考虑到儿童安全。

4.儿童成长家具

随着儿童的成长,儿童家具若尺寸不可调节则很快会被遗弃。近年来,设计师也意识到了这一点。许多设计师开始研究能够伴随儿童成长的家具,并取得了一些成果。所谓儿童成长家具,就是为了达到长久使用的目的,在制作儿童家具时,按照成人的家具尺寸设计儿童的桌椅,使其可以灵活地调节高度以适应儿童身高的不断增长。这样在保证儿童使用安全的基础上,既延长了儿童家具的使用时间,又能减少开支。因此,尺度合理、具有成长性特点的家具对儿童的成长十分有益。儿童家具的成长性特点可以使固定不变的家具具有可调节的功能,这样的儿童家具具有适应儿童发展的特性,家长可及时发现儿童使用过程中的不适,调节桌椅尺寸,防止影响儿童的健康发展。

在儿童家具造型设计中,不妨选择一些单纯的几何图案,这样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他们思维的建立。倘若儿童家具采用了几何造型,为避免棱角位置刮伤、碰伤儿童,一定要注意倒角部位,在此位置进行圆角处理,或者加上防护措施。为了确保儿童的安全,设计师在设计时应尽量设计出一些专门适用于儿童的有着光滑表面、边角保护或者柔性材料边角的家具。通常我们所接触到的家具构件的几何形态多是三角形、正方形、矩形等,有些儿童家具具有由面形成体的形态效果,形象生动、线条简练,很符合儿童的心理特点。

对于儿童室内设计来说,儿童家具造型的安全性也是重要的考虑内容之一。基于儿童心理和生理特点,依据人体工程学原理,考虑儿童室内造型的安全性,设计师和家长在进行儿童室内设计时应考虑以下两个方面。第一,造型的防护性能。儿童自我保护意识弱的特点决定了儿童家具的造型必须把安全性放在第一位。儿童有时会为满足自己某方面的需求,不考虑自己的安危,敲打、摇晃、推移室内的家具、玩具等设施。儿童的机体平衡能力差,要注意家具高度应该适中,功能要合理。为避免磕碰到儿童,设计时要注重每个细节部位。如,儿童家具和饰品等的棱角需要进行磨边处理,门把手要方便儿童握取,柜子扣应加防夹保护措施,等等。第二,造型的稳固性能。整体重心稳固是儿童家具的造型应具备的特点之一,此外,儿童家具还要有一定的重量。由于儿童天性好动,喜欢用手感知世界,如家具整体不牢固、不稳定,室内将存在严重的安全隐患。特别是书柜等高型家具腿部一定要稳固,不能轻易地让儿童举起或推倒,防止儿童受到意外伤害。结语儿童家具设计需要设计师不仅考虑到家具的实用性,还应该考虑到各种类型的儿童家具在造型等方面的安全性问题,因此,关于室内设计中儿童家具的研究尤为重要。

相关范文推荐

    2022年足球检讨书1000字(6篇)

    在日常的学习、工作、生活中,肯定对各类范文都很熟悉吧。范文怎么写才能发挥它最大的作用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优秀范文,欢迎大家分享阅读。足球检讨书1000字篇

    2022年应用电子技术求职信息(7篇)

    每个人都曾试图在平淡的学习、工作和生活中写一篇文章。写作是培养人的观察、联想、想象、思维和记忆的重要手段。范文书写有哪些要求呢?我们怎样才能写好一篇范文呢?这里

    2022年律师求职信息(五篇)

    在日常的学习、工作、生活中,肯定对各类范文都很熟悉吧。范文书写有哪些要求呢?我们怎样才能写好一篇范文呢?以下是我为大家搜集的优质范文,仅供参考,一起来看看吧律师

    2022年小学资产清查工作报告(三篇)

    “报告”使用范围很广,按照上级部署或工作计划,每完成一项任务,一般都要向上级写报告,反映工作中的基本情况、工作中取得的经验教训、存在的问题以及今后工作设想等,以

    2023年学校资产清查工作报告(7篇)

    随着个人素质的提升,报告使用的频率越来越高,我们在写报告的时候要注意逻辑的合理性。报告对于我们的帮助很大,所以我们要好好写一篇报告。这里我整理了一些优秀的报告范

    2023年儿童研究论文(八篇)

    人的记忆力会随着岁月的流逝而衰退,写作可以弥补记忆的不足,将曾经的人生经历和感悟记录下来,也便于保存一份美好的回忆。大家想知道怎么样才能写一篇比较优质的范文吗?

    2023年员工季度工作总结(九篇)

    总结是写给人看的,条理不清,人们就看不下去,即使看了也不知其所以然,这样就达不到总结的目的。那关于总结格式是怎样的呢?而个人总结又该怎么写呢?以下我给大家整理了

    2022年应届生求职信(10篇)

    范文为教学中作为模范的文章,也常常用来指写作的模板。常常用于文秘写作的参考,也可以作为演讲材料编写前的参考。大家想知道怎么样才能写一篇比较优质的范文吗?下面是小

    2022年检讨书哄女朋友1000(6篇)

    人的记忆力会随着岁月的流逝而衰退,写作可以弥补记忆的不足,将曾经的人生经历和感悟记录下来,也便于保存一份美好的回忆。相信许多人会觉得范文很难写?以下是小编为大家

    2022年清明节安全教育方案设计(9篇)

    为了保障事情或工作顺利、圆满进行,就不得不需要事先制定方案,方案是在案前得出的方法计划。方案能够帮助到我们很多,所以方案到底该怎么写才好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