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工作计划可以帮助教师提前预判可能出现的问题,制定应对措施。如果你在编写教学工作计划时遇到了困惑,可以参考以下范文来寻找灵感。
语文儿子们教案(热门15篇)篇一
1、会认“既”等6个生字,会写“拎”等9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出人物说话时的语气。
3、懂得要孝敬家长的道理。
【优秀教案】。
一、激趣导入。
1、师:小朋友们,你们的妈妈褒扬过你吗?
生:褒扬过。
师:怎样褒扬的?
生:……。
师:你们真是既聪明又懂事的小朋友。
2、师:今天我们来学习第23课“三个儿子”。
(师板书课题)。
(生齐读课题)。
二、读通课文,感知内容。
1、师:三个儿子怎么样呢?请小朋友自由读课文,可以借助生字表读准字音,也可以用字典识字。困难处多读几遍,开始吧!
(生自由读)。
2、课件出示词语:
嗓子拎着水桶晃荡沉甸甸。
师:谁想读读?
(生流利的朗读词语)。
当生读到“拎着水桶”时,师:能做个动作吗?
当生读到“晃荡”时,师:谁能用动作表示?
师:你来?
(生再读词语)。
3、课件出示句子:
师:看!这些句子你能读好吗?快!读给你的同桌听听。
(同桌互读)。
师:找一组小朋友开火车读!
(当一生读第一句话时)。
师:把你对这句话的理解读出来?
(当生读第二句话时)。
师:读的好,你理解了。
(当一组生读完时)。
师:咱们一起读读吧!
(生齐读句子)。
4、师:怎样能把课文读的更有味道,下面听老师来读课文!
(师范读课文,生认真听)。
师:谢谢大家!象老师这样读读吧!
(生再读文)。
5、师:小朋友练习的很认真,下面我请同学分段朗读课文。其他的同学一边听一边用横线划出三个妈妈谈论小朋友的话。
(生认真的听,认真的划。)。
三、自悟,品读语言。
1、师:都找到哪几句话?
(生分别读三句话)。
师:下面自身练一练,看谁能读出三个妈妈不同的语气。
2、交流一:
课件出示第一个妈妈的话。
师:请一位小朋友来读读这句话。
(一生读的很好)。
师:哎呀,我听出来了,你的儿子真是谁也比不过他。
师:让我们一起伸出大拇指,来夸夸自身的儿子,“我的儿子既聪明又有力气……”
(生齐读)。
4、交流二:
课件出示第二个妈妈的话。
师:第二个妈妈的话,谁来读?
(生读)。
师:我听出来了你读出了妈妈骄傲的语气。
5、交流三:
课件出示第三个妈妈的话。
师:这两个妈妈在谈论自身的小朋友时充溢了骄傲与自豪,那第三个妈妈呢?谁来读!
(一生读的好)。
师:哎呦,你读懂了课文。
(一生读的不好)。
师:再想想该怎么读?生读好了。
师:对,就这样读!
6、师:让我们继续读课文的7到11段,去认识这三个小朋友吧!
(生自由读)。
师:这么重的水,三个儿子看见了,他们是怎么做的?
(生汇报)。
(生再齐读三个儿子的表示)。
四、指明中心,分角色朗读。
1、师:接下来,你和你的同桌,一个当妈妈,一个做老爷爷,来扮演12、13段的对话。
(同桌练习)。
2、师:谁来?
(指明一组扮演)。
3、分角色朗读:
师:下面请小朋友以小组为单位,分角色朗读全文吧!
(师巡视,指导)。
师:刚才老师巡视的时候,发现这几个小朋友朗读的很好,来为我们展示一下吧!
(叫读的好的同学)。
五、升华主题。
1、师:你认为老爷爷看见的应该是哪个儿子?为什么?
2、师:那前两个小朋友怎样呢,他们就不孝顺了吗?为什么?
(生展开争辩)。
师总结:是啊!孝顺家长的小朋友,才是真正的好小朋友。
3、师:学到这儿,老师突然想起《三字经》里的一句话,送给大家。
(课件出示:“为人子,方少时,孝与亲,所当执”)。
五、拓展。
师:今天回到家后,把这个故事讲给爸爸妈妈听,跟他们说说你对这个故事的感受。母亲节快到了,你也可以回到家为妈妈做一件事!
语文儿子们教案(热门15篇)篇二
《三个儿子》是一篇生动感人的生活故事。课文通过三个妈妈对自己儿子的夸奖和三个儿子妈妈面前的具体表现的对比叙述,揭示了一个深刻而又厚重的道理。即:儿女应该以实际行动为父母分担生活重担。课文内容浅显,语言通俗,人物对话较多。
故事内容生生动有趣,教学中应极力避免灌输孝敬父母的大道理的说教式做法,也不应逐字逐句地深挖细抠文章的思想内含,应引导学生进行充分的语文实践活动,帮助学生走进文本,在多形式的阅读活动中,引领学生与课文进行真实的对话。在阅读中思考、发现,进而获得丰富的感受和体验。启发联系生活实际,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在阅读中提升自己。
1、会认6个字,会写9个字。
2、分角色朗读课文,读准人物说话时的语气。
3、欣赏课文的内容,懂得要孝敬父母的道理。
【教学重点】
认字、写字、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1、生字词语卡片、反映故事内容的图片或课件。
2、多方面收集有关父母疼爱孩子,孩子孝敬父母及反面的材料。
两课时。
第一课时
〖切入举偶
1、谈话导入:
同学们,你们的妈妈夸奖过你们吗?为什么夸奖?怎样夸奖的呢?请你试试着描述或表演一下。今天我们来学习一篇课文,文中同样描写了母亲夸奖儿子的故事。
(相机板题)
2、按图叙述:
(板题)
(由学生的生活实际引入课文,挖掘学生的生活体验,启发学生思考,激发学生读文的兴趣,拉近课文内容与学生的距离。)
〖对话平台
1、自读课文,画出生字新词。重点的词句句子多读几遍。
2、同桌互读课文,纠正读音。
3、重点练读文中带有生字的句子。小组内合作学习生字,交流识字方法:
如:一个妈妈说:“我的儿子既聪明又有力气,谁也比不过他。”、 又一个妈妈说:“我的儿子唱起歌来好听极了,谁都没有他那样的好嗓子。”等。
4、游戏巩固识字:
如:开火车认读、听读举卡片等。教师相机引导学生交流重点字的识字方法。
5、推荐小组成员分段读课文。组织学生正音评价。
(尊重学生的基础,落实识字教学,提高语文学习的实效。教学中根据学生的真实的基础,设计了多种形式的读文识字活动,扎扎实实,不走过场。教学把识字、朗读有机融合,提高学习效益。)
通过读文你读懂了什么问题?还有哪些地方你没有读懂?
(根据学生的阅读特点,引导学生从整体上了解课文内容,及时吸收学生读书情况的反馈。简单的字词或与内容相关的问题,可以引导学生解答或教师适当点拨。)
1、出示“我会写”中的“拎、聪、甸、桶、停”五个单字。
2、学生观察生字,说说最难些的是什么字,每个字写时要注意什么。
3、教师范写重点字。如:“拎”字的右边不要写成“今”。
4、学生练写,共同评议,展示优秀作品。
(突出难点字的书写。要给学生充分写字的时间,培养学生良好的书写习惯。)
语文儿子们教案(热门15篇)篇三
《儿子的采访》这篇课文通过儿子采访爸爸,了解了爸爸的三个愿望,即吃得下饭,睡得着觉,笑得出来。儿子不明白这三个看似简单的愿望其实是很实现的。对于这篇课文的内容,由于是高年级的学生,他们很容易理解文章的字面意思,但深层含义,学生就未必都能体会到。为此,我在设计这课时,主要考虑的环节是引导学生了解父母,理解父母,懂得父母身负多重压力与重担,这三个愿望真的`很难实现。通过这个环节的展开,实施情感教育。
从实际授课的效果看,学生基本懂得了父母的不易,可以说情感目标实现得很顺利。但本课在设计上,我认为还可以在最后继续拓展,让孩子们为自己的父母亲身做一件有意义的事情,这样,就更能深化本课的情感主题了。
语文儿子们教案(热门15篇)篇四
教学目的:
1、让同学掌握课文里的生字,注意“痛、像”的写法。
2、让同学理解课文中蕴涵的深刻的道理,真正爱妈妈的小朋友是心疼妈妈,尽自身的力量协助妈妈。爱是相互的。
3、能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
理解爱妈妈的小朋友是心疼妈妈,尽自身的力量协助妈妈,爱是相互的。
教学难点:
让同学理解问什么老爷爷说我好象只看见了一个儿子。
教学方法:讨论法、朗读法。
学法指导:引导同学进入情景当中来学习。
教学课时: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课。
同学们你们的家长夸过你们吗?今天我带大家认识几个新朋友,看哪一位小朋友值得我们夸一夸。
二、学习认读生字。
1、让同学借助拼音读认读生字。
2、给认读生字口头组词。
3、让同学讨论用怎样的方法能记住这些生字。
4、同学汇报讨论情况,教师点评。
三、教同学字。
1、出示生字卡片。
2、让同学说说自身认识哪个字在哪里见过。
3、开展组词竞赛活动。
4、分析字形,指导同学书写生字。
四、初读课文。
1、让同学自身试着读课文。
2、说说你通过初读课文知道了什么。
3、请大家找自身不懂的问题。
板书设计:儿子们。
井巧呢提桶痛累像吧。
第二课时。
一、精读课文。
1、让同学个别读课文。
2、其它同学评价。
3、教师指导同学朗读,读出妈妈夸小朋友时骄傲的神气,还有文中几处问话的地方。
4、再让同学读课文,教师评价。
二、提出自身不懂的`地方。
说说通过读课文,说说你还有哪些不懂的地方。
三、解决问题。
1、让同学小组讨论提出的问题。
2、小组长汇报讨论结果。
3、教师小结:
三个儿子都给妈妈带来了快乐,但是他们的行为却是有区别的:翻跟头和唱歌也许是扮演给妈妈,也许是为了得到妈妈的称誉,提桶水却是出于对妈妈的关心,体谅妈妈和协助妈妈的爱心。
四、扩展活动。
请大家说说你平时在家里,是怎样关心和体谅妈妈的。
板书设计:儿子们。
一个翻跟头。
儿子们一个唱歌。
一个提水。
语文儿子们教案(热门15篇)篇五
教学过程:
一、谈话,激情导入。
生1:我写完作业帮妈妈做过饭。
生2:我在家经常帮妈妈收拾屋子,妈妈还夸过我昵!
生3:老师,我们在一年级时,学了《马莎长大了》,您告诉我们要懂事,要为父母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回家我就给爸爸妈妈打了一盆洗脚水,他们特别高兴。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认识生字。
1.我们自己试着来读一遍课文,好吗?
生:自由读课文,边读边把不认识的字画出来,并用自己喜欢的方法来解决。
2.把你圈画出来的字和小组同学说一说,并把不理解的词放在小组中交流。
3.课文中的.生字,你是怎样记的?
生1:“井”:水井的井,井底的井。
生2:“啥”:口字旁和“舍”,合在一起就读“啥”,干啥的啥。
生3:“巧”:灵巧的巧。我用“灵巧”说一句话:我们都有一双灵巧的手。
生4:“提”:提东西用手,所以是“扌”字旁。
生5:“桶、痛”:这两个字都有“甬”字。“木”字旁是水桶的桶,人有病了就痛,所以痛是“疒”字旁。
三、细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
1.同桌互读。轻声读课文,和同学们说一说,文中讲了什么?
2.全班交流,了解课文内容。
生1:三个妈妈在井边打水,夸奖自己的儿子。
生2:(反驳)只有两个妈妈夸了,第三个妈妈什么也没有说。
师:她为什么不夸自己的儿子,是她的儿子不好吗?
生2:不一定,可能她不像那两位妈妈那样爱说吧!
生3:第一个孩子会翻跟头,第二个孩子唱歌像黄莺一样好听。
师:那第三个孩子有什么本事?
生4:他把妈妈手中沉甸甸的水桶提走了。
师:他不怕累吗?为什么不让妈妈提呢,妈妈可是大人呀!
生5:因为他心疼妈妈,不想让妈妈受累。
生6:老师,我知道他才是个懂事的孩子。
四、演绎课文,联系实际,拓展延伸。
1.表演课本剧,生生互评。
2.从这个故事中,你想为妈妈做点什么?
语文儿子们教案(热门15篇)篇六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的培养点:朗读课文,会用“愉快”写一句话。背诵课文,默写其中的一节。
2、过程与方法的着眼点:在教学中,注重学生的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自读自悟,理解课文内容。
3、情感教育的渗透点:感受诗歌描绘的美丽景色和欢快情景,体会少先队员的快乐。
二、教学重点:
感受诗歌描绘的美丽景色和欢快情景,体会少先队员的快乐。
三、教学难点:
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默写其中的一节。
四、教学过程:。
(一)、启发谈话,揭示课题。
师放录像,屏幕上出现一群孩子在碧波荡漾的湖面上一边欢笑、一边划桨,尽情地、幸福地唱着《让我们荡起双桨》至歌声消失、关闭。
师:同学们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划船小朋友们唱的歌曲好听吗?
生答:略。
师:既然好听,那么我们今天就一起来学习这篇课文。板书课题:1.让我们荡起双桨。
(二)、尝试朗读,了解内容。
1、自己看音节读课文,注意要读正确。读后标出小节序号。
2、同桌两人互相检查读书情况。
3、检查学生学习情况。
(1)出示小黑板检查词语读音。(带拼音)。
双桨倒映愉快白塔伙伴功课推荡。
(2)指生分段读课文,具体了解课文内容。(评读)。
(三)、细读课文,理解内容。
[一]学习第一节。
1.齐读第一节。思考这一节写了什么。
2.想象“我们”是在一个什么样的地方划船,如果我们根据这一节诗的内容来设计一幅画面的话,那么,画面上应该有些什么。(根据学生回答,出示挂图)。
3、出示句式,描绘画面。水面_____________,小船_____________,四周_____________,我们_____________。
4、这一小节主要写了哪些景物。(小船、白塔、绿树、红墙)从课文中找出来。
5、指导朗读。“倒映”、“环绕”用轻声和赞美的语气读。
[二]学习第二节。
1、指名读第二节。思考:这一节主要写了什么?
2、这一节中作者又写了哪些景物?(教师在原画面上增加太阳、小鱼。)。
3、想象并描述阳光洒在湖面上的景象。
4、鱼儿“望着我们”,“悄悄地听”是用什么方法来写的?鱼儿看着我们的样子,听着我们的歌唱会怎么想呢?(愉快)。
5、用“愉快”说话。先说说它的意思,再练习口头造句。
6、指导朗读。“迎、洒、望、听”用高兴和自豪的语气朗读。
[三]学习第三节。
1.自由轻声读、思考:这一节主要告诉我们什么?
2.这首诗写的是什么时候“我们”划船?(下午)从哪句话可以看出来?(做完一天的功课)。
3.诗中所提的“谁给我们安排下幸福的生活”这个问题,你能回答吗?.
讨论:谁给我们安排下这幸福生活呢?(学生生活的幸福,激发热爱党、热爱祖国的感情。)小组讨论、交流、汇报。
4.指导朗读。“问、谁安排”用感激的语气朗读。
(四)、总结全文。
1、同学们划着小船在北海的水面上游玩,大家的心情怎么样?谁能把少先队员那快乐的心情通过自己的读表现出来。
2、师总结:我们少年儿童能生活得这样幸福是因为我们生活在新中国,沐浴着党的关怀。
(五)、指导背诵。
1、理清这三小节写的内容。
2、借助头脑中的画面帮助记忆。
3、同桌练习。
4、背诵擂台:背给伙伴听、背给同学听。(评议)。
(六)、指导默写。
师:从课文中选自己最喜欢的一小节试着默写。同桌互评,请他评一评你能得几颗星。
(七)、歌唱记忆。
这么好听的歌,老师也想和你们一起唱一唱,你们愿意吗?播放歌曲、闭眼想象,孩子在北海公园,夕阳下游玩的欢乐情景。齐唱《让我们荡起双桨》。
(八)、布置作业:
随堂题:
1、用“愉快”写一句话。
2、背诵课文,默写自己喜欢的一节。
课外题:
1、把《让我们荡起双桨》唱给爸爸妈妈听。
2、根据课文内容画一幅画,看谁的最漂亮,贴在我们班的展示台上。
(九)、板书设计:
1.让我们荡起双桨。
倒映环绕(欣赏)自然。
迎、洒、望、听(歌唱)热爱党。
问谁安排(感情)祖国。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语文儿子们教案(热门15篇)篇七
高老爹是高庙儿村有名的老实人,膝下有三个儿子。大儿子金柱、二儿子银柱、还有之后从地埂上捡来的三儿子铁柱。真是“三个儿子苦死老子。”高老爹和高大妈两口子吃苦受累,历尽磨难几十年,总算把三个儿子拉大成人,张罗着成了家。
按说老两口该歇下来,享享清福了。但天有不测风云,过了不几年,高大妈因患癌症去世了。六十多岁的高老爹成了老光棍,做饭洗衣只得自我对付。
因为老爹的赡养问题,三个儿子和儿媳们坐到一齐商量起来。
“爹我们管。”大儿媳桑凤仙是村里有名的抠门,背后人称“铁公鸡”。她明白高老爹老实好伺候,身体硬朗,还能下地干活。只要管好那三顿饭,等于多了一个劳动力,还落了孝顺的名声。
“不行,爹还是和我们过。”二儿子银柱说话了,“爹最爱吃我们兰花做的面。”银柱嘴上这么说,心里也有自我的`小九九。只要家里有爹在,那六亩地的活就不用操心了,自我就能够安心出去打工挣钱了。
“没那个话,金柱是长子,就应和爹过。”“铁公鸡”声音大起来。
“长子算个鸟,你那么抠,爹能吃啥好的?”银柱也不示弱。
“你放屁。”
“你拉屎。”
……。
俩人吵吵的越来越凶。
“我看这样,”一向没说话的三儿子铁柱开口了,“我们都听爹的,让他老人家选取和谁过。”
“从老大金柱开始,一家吃三年饭。谁家吃饭就帮谁家干点农活,我还住我原先的院子。”高老爹最终做出了决定。
“我和秀红要出去几年,”铁柱说,“爹就靠哥嫂们照顾了。我那六亩地随爹走,爹在谁家吃,地就谁家种。每亩地我只要五百块转包费,每年年底这三千块务必交给爹,做为他的零花钱。”
一晃六年过去,高老爹在大儿子和二儿子家各吃了三年饭。他明白这些年他给两个儿子下地干活、割草喂牛、扫院子看门一刻也未闲着。但为了儿子们,他宁可吃点苦也没有怨言。至于铁柱那六亩地三千块的转包费,两个儿子都每年只给个几百块。铁柱每年春节回来,他都说拿到钱了,好在铁柱每年还另给他一些钱。
“真是谁养的狗谁清楚啊。”高老爹明白金柱和银柱两个亲生的还不如捡来的铁柱,但为了儿子儿媳们不吵吵,他只能容忍。
转眼到了农历腊八,“铁公鸡”正在家里煮腊八粥,银柱气冲冲来找金柱。“大哥呢?”他进门劈头就问,“爹都病倒三天了,我弄到乡卫生院已经花了五六百了,你们咋管都不管?”
“噢,爹能干的时候,你们要和我争着养。”“铁公鸡”说着叉起了腰,“此刻七十二岁了,害上病就想推给我们,你咋不推给他老三?”
“对呀,春节一到铁柱该回来了。”银柱似乎眼前一亮。
“就是嘛!爹把他从地埂上捡回来,屎一把尿一把拉扯大,他就应多尽孝心。”“铁公鸡”越说越来劲,“反正我和金柱敬奉了三年,以后不再管了。”
“万一他回来再提这些年的土地转包费咋办?”银柱有点心虚。
“他还敢提这个?这几年他只忙了自我的生意,哪顾上爹了?我们就一口咬定这几年那六亩地上的收入全给爹看病了。”“铁公鸡”瞪大了眼睛说,“听说他生意更忙了,我倒要看看他老三咋养这三年,反正我是不会替他当孝子。”
大约一周后,铁柱一家回到了高庙儿。他看到病刚痊愈的高老爹,拿出了从广州给爹买的营养品和一千块新钱,秀红也把给公公买的过年新唐装帮高老爹换上。他们把爹房子的卫生搞完后,采购东西做了一桌丰盛的菜,把金柱银柱两家都请到了爹的屋里。
“又要过年了,”铁柱端起了酒杯,“我要感谢哥哥嫂子们这些年来对爹的孝敬和对我和秀红的照顾。”他和哥嫂们干了一杯,“我还要宣布一件事,”铁柱告诉大家,他此刻广州的生意很红火,他要和秀红趁春节带上爹到广州深圳游一趟,并为爹联系好了全市有名的“夕阳红”养老院。明天就带爹去办手续,春节过完就可入住养老,让辛苦了一辈子的爹好好享受一下晚年。
“养老院费用太高,谁拿得起?”“铁公鸡”有点急眼了,生怕连累自我。
“还有你的地包给谁种?”银柱惦记着那六亩好地。
“养老院费用一年两万,今后全部由我出。”铁柱说,“至于那六亩地,大哥二哥每家三亩,转包费我一分不要。”
“这……这是真的?”
“那……那太好了!”
“铁公鸡”和银柱既惊讶又惭愧,几乎愣住了。这样的结果,他们万万没有料到。
“来,为过大年,”
“为全家人团聚,”
“为爹的健康长寿,”
“干杯!”
他们说着笑着,一家人愉快地举起了酒杯。
语文儿子们教案(热门15篇)篇八
1、让学生掌握课文里的生字,注意“痛、像”的写法。
2、让学生理解课文中蕴涵的深刻的道理,真正爱妈妈的孩子是心疼妈妈,尽自己的力量帮助妈妈。爱是相互的。
3、能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理解爱妈妈的孩子是心疼妈妈,尽自己的力量帮助妈妈,爱是相互的。
让学生理解问什么老爷爷说我好象只看见了一个儿子。
讨论法、朗读法。
生字卡片、课件。
两课时。
第一课时。
1、通过学习课文,使学生知道什么样的孩子才是最孝顺的孩子,真正的孩子。
2、认识10个生字。
3、培养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的能力。
4、培养学生自主、合作的学习能力。
教学重难点:培养学生自主、合作的学习能力。
一、激趣导入:
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学习了课文《妈妈的爱》,了解到了妈妈对我们浓浓的爱。作为孩子,我们应该怎样做呢?这节课,我们一起学习《儿子们》。
二、听读课文,初步感悟课文的内容。
学生:1、自由读课文,想办法解决不认识的字。
2、指名读课文:
〈1〉请其他的小朋友为他们提一提建议,说说应该读出什么样的语气。
〈2〉全班小朋友分角色朗读课文。
〈3〉其他同学评一评。
重点引导学生评两个比喻句,请同学们谈谈比喻句的概念,并且出示语文天地中的练习。
3、齐读课文:
边读边思考:为什么老爷爷说他好象只看见一个儿子?
4、自由发言。
教师:总结全文。
三、小组合作学习:
合作内容:1、一起读一读课文中的词语。
(井水、歇着、灵巧、黄莺、嗓子、有啥、很痛、沉甸甸、)。
2、生生合作,一起学习生字,讨论记字方法。
3、汇报小组学习成果。
(教认生字时,鼓励学生用多种方法。)。
四、总结全文:
读了这篇课文,你受到了哪些启发?
语文儿子们教案(热门15篇)篇九
教材分析:
《儿子们》是一个故事,故事的前半部分写妈妈们垮孩子,后半部分写妈妈们的孩子的表现。整个故事的内容简单明了,学生读起来容易理解,其中蕴涵着一个深刻的道理:真正爱妈妈的孩子是心疼妈妈的,愿尽自己的力量帮助妈妈。爱,是相互的。
教材安排了认字9个:歇、巧、莺、嗓、痛、累、沉、甸、喏。写字8个:
巧、呢、提、桶、痛、累、像、吧。
课后有个思考题:为什么老爷爷说他好象只看到一个儿子?旨在引导学生理解,怎样做才是妈妈真正的好孩子。
教学目标:
1、认读16个生字,学会9个生字。
2、阅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知道老爷爷说只看到一个儿子的原因。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将课文内容与生活实际联系起来,体会到怎样做才是妈妈的好孩子。
教学建议:
1、学习这篇课文之前,最好与家长取得联系,请他们务必给自己的孩子表现爱心的机会。
2、引导学生图文结合,理解真正爱妈妈的孩子是心疼妈妈的,尽自己的力量去帮助妈妈。爱是相互的。特别通过后半部分理解三个儿子的表现都给妈妈带来了快乐,但他们的行为却是有区别的,翻跟头与唱歌也许是表演给妈妈,也许是得到妈妈的称赞;帮妈妈提水桶却是出于关心妈妈、体谅妈妈和帮助妈妈,所以从母子情的角度看,只有第三个儿子才称得上真正的好儿子。
3、在处理课后思考题:为什么老爷爷说他好象只看见一个儿子?要引导学生不要简单地肯定一个否定另外两个,着重引导学生怎样做才是妈妈的好孩子。
4、注意引导学生积累语言,反复朗读有关三个孩子表现的句子,体会这样写的好处,但只可意会不可言传。
拓展练习:
一、比一比,组成词语。
提()像()累()。
是()象()田()。
二、选字填空。
1、像象。
我怎么好()只看见一个儿子呢?
我很喜欢大()。
喏,看见了()!
有啥可说的()?
三、照样子写句子。
第一个孩子跑到妈妈跟前,翻着跟头,像车轮子在转,真好看!
第二个孩子跑到妈妈跟前,唱起歌来,向黄莺一样,真好听!
第三个孩子跑到妈妈跟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精品教案:
教学准备:
字词卡、课件。
教学过程:
一、激情谈话,导入新课。
估计学生会有下面的想法“。
1、帮妈妈做饭。
2、帮妈妈打扫卫生。
……。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请同学们用自己掌握的识字方法,试着读课文,努力把字音读准,读通课文。最好把文中的生词画下来,多读几遍。
2、把生词读给读给同桌听一听,不理解的词语在小组中交流。
3、请几名同学当小老师,检查学生识字情况。方法由小老师自己选。也可以介绍自己的识字经验。
例如:“啥”,口字旁和“舍”合在一起就读“啥”
“提”提东西用手,所以用“扌”。
“痛”“桶”对比记忆。
三、细读课文,感悟理解。
1、(课件放插图)观察这幅图,你看到了什么?
例如:我看见一个儿子帮妈妈提着水桶往家里走,有一个儿子在唱歌,还有一个儿子在翻跟头。
2、在课文里有三段话是写三个儿子的表现的,找一找,并读一读。
3、谁愿意读给大家听一听?学生自愿读,生生互评。
4、课件出示以下句子,引导学生用“像”说话。
第一个孩子跑到妈妈跟前,翻着跟头,像车轮子在旋转,真好看!
第二个孩子跑到妈妈跟前,______,像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4、感情朗读有关三个儿子表现的句子,重点体会第三个儿子爱妈妈的情感。
5、提到自己的儿子,妈妈们会说些什么呢?再读课文读读有关句子,说说读明白了什么?
引导学生抓住有关妈妈说的话,理解前两位妈妈那种骄傲自豪的语气,并有感情地读出来。第三个妈妈为什么不夸奖自己的孩子呢?是因为她的孩子不好呢?还是她不喜欢自己的孩子呢?引导学生充分交流、讨论。
7、引导学生质疑。
例如:老爷爷为什么说只看到一个孩子?
引导学生发表自己的见解,让学生明白,只有关心妈妈,尽自己的力量帮助妈妈才是妈妈最喜欢的好孩子。
(课件播放歌《好妈妈》)师:妈妈爱我们,我们也爱妈妈,让我们一起唱这首儿歌——《好妈妈》。师生随音乐边唱边跳。
四、联系实际,拓展延伸。
1、表演课本剧。
小组内表演推荐全班表演随机评价。
2、从这个故事中,你明白了什么?想为妈妈做些什么?
五、指导书写,巩固识字。
1、观察在田格中的位置。
2、师重点指导“痛”“桶”“累”“像”。
3、学生自主书写。
4、小组评价、反馈。
六、拓展作业,表达情感。
请做一件事情,表达自己对妈妈深深的爱。
附板书设计:
翻着跟头真好看。
接过水桶提走了。
教具准备:
1、字、词卡片。
2、一桶水。
教学过程:
一、激情导入。
学生发言。(引导学生回忆妈妈平时是怎样关心照顾自己的,感受妈妈对自己的爱,激发学生对妈妈的感激、热爱之情。)。
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二、初读感知,自主识字。
1、请同学们自己读读课文,遇到不认识的字想办法解决。
2、在小组几何学习生字,然后交流一下你是怎样记住这些字的?
3、老师检查词语的认读情况。
4、教师检查生字的认读。
5、同学们已经和字宝宝交上了朋友,把这些字宝宝放到课文中去,再读课文,一定会读更通顺、流利。请同学们再读读课文。
三、细读课文,感悟表达。
1、出示图画,观察这幅图,你看到了什么?
(三个妈妈、三个儿子)。
3、指导朗读,同学们想一想你们的妈妈平时是怎样关心照顾你的?
4、三个妈妈提着水桶往家走,这三个儿子有什么表现呢?谁愿意读给大家听?
5、同学们读的真有感情,谁能像这样说一说?(用上“像”说话)。
6、老爷爷为什么说好像只看见一个儿子?学生充分说明理由。
师小结:好孩子,不光是让妈妈高兴,更重要的是在妈妈遇到困难的能尽的能力去帮她,只有这样的孩子才是最懂事的孩子。
7、读了这个故事,你今后会怎么做?
8、妈妈爱我们,我们更妈妈,让我们一齐来唱唱《好妈妈》吧。播放歌曲《好妈妈》。
四、联系国实际,拓展延伸。
同学们都是展懂事的孩子今天回家后想为妈妈做件什么事呢?
五、指导书写,识记字形。
1、认读要求写的字。
2、交流这些字怎样写好看。
3、自己书写,同桌评价。
语文儿子们教案(热门15篇)篇十
1、让学生掌握课文里的生字,注意“痛、像”的写法。
2、让学生理解课文中蕴涵的深刻的道理,真正爱妈妈的孩子是心疼妈妈,尽自己的力量帮助妈妈。爱是相互的。
3、能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理解爱妈妈的孩子是心疼妈妈,尽自己的力量帮助妈妈,爱是相互的。
让学生理解问什么老爷爷说我好象只看见了一个儿子。
讨论法、朗读法。
生字卡片、课件。
两课时。
1、通过学习课文,使学生知道什么样的孩子才是最孝顺的孩子,真正的孩子。
2、认识10个生字。
3、培养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的能力。
4、培养学生自主、合作的学习能力。
培养学生自主、合作的学习能力。
一、激趣导入。
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学习了课文《妈妈的爱》,了解到了妈妈对我们浓浓的爱。作为孩子,我们应该怎样做呢?这节课,我们一起学习《儿子们》。
(板书课题:儿子们)。
二、听读课文,初步感悟课文的内容。
学生:1、自由读课文,想办法解决不认识的字。
2、指名读课文。
〈1〉请其他的小朋友为他们提一提建议,说说应该读出什么样的语气。
〈2〉全班小朋友分角色朗读课文。
〈3〉其他同学评一评。
重点引导学生评两个比喻句,请同学们谈谈比喻句的概念,并且出示语文天地中的练习。
3、齐读课文。
边读边思考:为什么老爷爷说他好象只看见一个儿子?
4、自由发言。
教师:总结全文。
三、小组合作学习。
合作内容。
1、一起读一读课文中的词语。
(井水、歇着、灵巧、黄莺、嗓子、有啥、很痛、沉甸甸、)。
2、生生合作,一起学习生字,讨论记字方法。
3、汇报小组学习成果。
(教认生字时,鼓励学生用多种方法。)。
四、总结全文。
读了这篇课文,你受到了哪些启发?
1、继续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练习书写9个生字。
体会课文中三个儿子的特点。
“像、痛”的书写。
板书用贴图、写字本。
一、精读课文。
1、学习第1~6自然段。
随着学生的回答,教师板书。
第一个儿子:灵巧,有力气。
第二个儿子:唱歌好。
第三个儿子:没什么出奇的。
前两个妈妈夸了自己的儿子,你们的妈妈夸你们吗?是怎样夸的?还记得妈妈当时的`心情吗?请大家用这种心情和语气读读妈妈夸儿子的话。
第三个妈妈没夸自己的儿子,应该怎样读?谁来读读她说的话?
如果只听三个妈妈说,你最喜欢三个儿子中的哪一个?
2、学习课文7~13自然段。
出示课文最后一段:“哦,有三个儿子……一个儿子呢?”这个儿子指谁?想知道吗?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读课文第7-13自然段,记住妈妈和儿子的动作语言,老师一会要请小演员来表演。
指名表演。
3、表演后的评价。
先来说说三个妈妈表演的怎么样?应该怎样演呢?让我们来看看书中描写妈妈提水动作的几句话,(教师边表演边范读),和你的同桌一起读这段话。
再来评评三个儿子表演?让我们来看看书中三个儿子的表现,谁来读?
这次,谁想当小演员啊?
观众朋友们故事读到这里,你最喜欢哪个儿子?如果你是三个儿子中的一个,你会怎样做?
二、提出自己不懂的地方。
说说通过读课文,说说你还有哪些不懂的地方。
三、解决问题。
1、让学生小组讨论提出的问题。
2、小组长汇报讨论结果。
3、教师小结。
三个儿子都给妈妈带来了快乐,但是他们的行为却是有区别的:翻跟头和唱歌也许是表演给妈妈,也许是为了得到妈妈的称赞,提桶水却是出于对妈妈的关心,体谅妈妈和帮助妈妈的爱心。
四、扩展活动。
读了全文,你认为应该怎么爱自己的妈妈呢?
五、归纳总结。
同学们说的很好,通过学习这篇课文,我们应该知道为人子女,第一,应当积极上进,成为有出息的人,为妈妈争光;第二,要在接受妈妈爱的同时,懂得回报妈妈,并懂得回报妈妈并不是说一些冠冕堂皇的话就够了,而是要在生活中通过点滴小事去体贴妈妈,心疼妈妈,把对妈妈的爱落实到实际行动之中!我说得对吗?我们说到做到,今天的作业是每位同学回家后,都帮妈妈做一件事,然后把它写到日记里,明天课前我们集体交流。
儿子们。
一个翻跟头。
儿子们。
一个唱歌。
一个提水。
语文儿子们教案(热门15篇)篇十一
一、复习导入。
1、出示生字卡片,开火车读。
2、认读词语。
二、细读文本,合作探究。
1、自由读课文,找出三个妈妈的话,用“——”划出来。
(1)小组内交流:你都找到了哪几句话,指名读。
(2)品读三个妈妈的话,体会妈妈的心情。
a、自由练读:把自己当成妈妈,你会怎样夸奖你的儿子?会用怎样的语气?
b、教师范读。
c、指名读,教师提示读的`语气。
(前两个妈妈说话时很得意,读时语速稍快,语调稍高;第三个妈妈说话很平淡,读时语速平稳)。
d、小组内分角色朗读。
2、三个儿子看到自己的妈妈在提水,他们是怎么做的?用“﹏“划出来。
(1)指名读自己划出的句子。
(2)读读议议三个儿子的不同做法。
(3)说话训练:一个(只)____。一个(只)____。另一个(只)____。
3、合作探究:为什么老爷爷说只看见一个儿子?
(1)分角色朗读一个妈妈与老爷爷的对话。
(2)讨论:老爷爷为什么说只看见一个儿子?
(3)、读出老爷爷幽默、风趣而又意味深长的话。
三、拓展延伸。
读了课文,你读懂了什么?
四、指导书写。
1、出示生字:“聪、胳膊、甸、晃荡”。
2、引导观察,演示书写顺序。
3、教师范写,提醒关键笔画。
4、学生练写。
5、同桌互相欣赏,讲评。
板书设计。
三个儿子。
一个一个另一个。
翻跟头唱歌提水(好儿子)。
孝敬父母。
语文儿子们教案(热门15篇)篇十二
三个妈妈在井边打水,一个白胡子老爷爷坐在一块石头上歇着。
一个妈妈说:“我那儿子灵巧,又有力气,谁都比不过他。”
第二个妈妈说:“我那儿子唱起歌来赛过黄莺,谁都没他嗓子好。”
第三个妈妈呢,什么也没说。
老爷爷问她:“你怎么不说说你的儿子呀?”
第三个妈妈说:“有啥可说的?他没什么出奇的地方。”
三个妈妈打了水,提着水桶回家,那个老爷爷也站起身,跟在后面。一桶水可重啦!三个妈妈走走停停,手都痛了,腰也累得直不起来。
忽然,迎面跑来三个孩子。
第一个孩子跑到妈妈跟前,翻着跟头,像车轮子在转,真好看!
第二个孩子跑到妈妈跟前,唱起歌来,像黄莺一样,真好听!
第三个孩子跑到妈妈跟前,接过妈妈手里沉甸甸的水桶,提着走了。
三个妈妈得意地对老爷爷说:“您看见了吧,这就是我们的三个儿子!”
“哦,有三个儿子?”老爷爷说,“我怎么好像只看见一个儿子呢!”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通过学习课文,使学生知道什么样的孩子才是最孝顺的孩子,真正的孩子。
2、认识10个生字。
3、培养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的能力。
4、培养学生自主、合作的学习能力。
教学重难点:培养学生自主、合作的学习能力。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学习了课文《妈妈的爱》,了解到了妈妈对我们浓浓的爱。作为孩子,我们应该怎样做呢?这节课,我们一起学习《儿子们》。
二、听读课文,初步感悟课文的内容。
学生:
1、自由读课文,想办法解决不认识的字。
2、指名读课文:
(1)请其他的小朋友为他们提一提建议,说说应该读。
出什么样的语气。
(2)全班小朋友分角色朗读课文。
(3)其他同学评一评。
(当评到两个比喻句时,教师及时请同学们谈谈比喻句的概念,并且出示语文天地中的练习。)。
3、齐读课文:
边读边思考:为什么老爷爷说他好象只看见一个儿子?
4、自由发言。
教师:总结全文。
三、小组合作学习:
合作内容:
1、一起读一读课文中的词语。
(井水、歇着、灵巧、黄莺、嗓子、有啥、很痛、沉甸甸、)。
2、生生合作,一起学习生字,讨论记字方法。
3、汇报小组学习成果。
(生生教认生字时,鼓励学生用多种方法。)。
四、总结全文:
读了这篇课文,你受到了哪些启发?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继续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练习书写9个生字。
教学重难点:“像、痛”的书写。
教学准备:板书用贴图、写字本。
教学过程:
一、继续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1、小组合作学习:分角色朗读课文。
2、在班内进行小组间的朗读竞赛。
3、其他同学做小评委,进行评读。
二、进行重点字的书写指导。
1、出示需要书写的几个字,请同学仔细观察。
(井、歇、呢、提、桶、痛、累、像、吧)。
2、说一说怎样才能把这些字写漂亮。
3、自己在练习本上练习。
《儿子们》这篇课文篇幅较长,但内容与生活实际联系紧密,比较容易学习。课堂上我通过学生自学生字词后,设计了这样两个问题:一是妈妈是怎样夸自己的儿子的?二是儿子们是怎样做的?并指导学生将课文分为两个部分来学习。学生很容易地理清课文的脉络将课文学懂了。看到同学们一个个眼睛发光,小脸上充满了喜悦,我也显得异常激动。于是,我又抓住这一时机向学生提出了这样的一个问题:“三个儿子里你最喜欢谁?”目的是为了达到教育学生懂得“孝顺是一种美德”这一学习目的。同时也为让学生理解课文里老爷爷说的话:“有三个儿子?我怎么好像只看见一个儿子呢?”于是,我将这一问题交给学生,先在小组里谈自己的观点,进行汇报。
学生们的汇报结果基本在我的意料之中,大多数的学生都觉得第三个儿子孝顺妈妈,喜欢他。也有个别学生喜欢第一个儿子,觉得他跟斗翻得好;喜欢第二个儿子,觉得他歌儿唱得好。根据新课程的理念,我没有强求这些学生的答案与大多数学生一样。让学生充分发表了自己的见解。
本次课程改革的目标之一就是:“密切课程内容与生活和时代的联系。”从孩子们的回答可以看出是他们的生活经验的积累这正好与这一目标相吻合,把学生的课堂知识与生活紧密结合来的同时,新课程注重学生的个性发展,允许他们有自己的见解。这一堂课学生不仅学懂了课文,还彰显了个别学生的个性,同时这一个性的发展还带动了大多数同学的学习,是同学们在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中,利用“自主、探究‘的学习方式进行学习。
语文儿子们教案(热门15篇)篇十三
教学目标:
1、分角色朗读课文,读准人物说话时的语气。
2、明白老爷爷说话的意思,懂得要孝敬父母的道理。
教学难点:
明白老爷爷说话的意思,懂得要孝敬父母的道理。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谈话:你觉得好孩子是什么样的?好孩子,人人爱,这节课有“三个儿子”来到我们的课堂,让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这三个儿子。
(板书课题)。
二、初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
1、学生自由朗诵课文,遇到不认识的字圈出来,借助拼音多读几遍。
2、小组内交流:课文讲了一个什么故事?
三、自学生字,扫清字词障碍。
1、学生拿出自己的生字卡片,自主认读。
2小组内交流识字的方法。
3、开火车检查生字词。
强调“嗓”是平舌音,“拎”是前鼻音,“晃”是多音字,“甸”在“沉甸甸”一词中应读一声。
四、练习朗读。
1、教师范读。
2、自由练读,注意三个妈妈说话的语气。
3、小组内分角色练读。
五、书写生字。
1、出示“拎、桶、停”三个字,读字音,认字形。
2、观察生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字形特点,教师提示这三个字的“点”的写法。
3、教师范写。
4、学生练写。
5、同桌互相欣赏,提出建议。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1、出示生字卡片,开火车读。
2、认读词语。
二、细读文本,合作探究。
1、自由读课文,找出三个妈妈的话,用“――”划出来。
(1)小组内交流:你都找到了哪几句话,指名读。
(2)品读三个妈妈的话,体会妈妈的心情。
a、自由练读:把自己当成妈妈,你会怎样夸奖你的儿子?会用怎样的语气?b、教师范读。
c、指名读,教师提示读的语气。
(前两个妈妈说话时很得意,读时语速稍快,语调稍高;第三个妈妈说话很平淡,读时语速平稳)。
d、小组内分角色朗读。
2、三个儿子看到自己的妈妈在提水,他们是怎么做的?用“n“划出来。
(1)指名读自己划出的句子。
(2)读读议议三个儿子的不同做法。
(3)说话训练:一个(只)____。一个(只)____。另一个(只)____。
3、合作探究:为什么老爷爷说只看见一个儿子?
(1)分角色朗读一个妈妈与老爷爷的对话。
(2)讨论:老爷爷为什么说只看见一个儿子?
(3)、读出老爷爷幽默、风趣而又意味深长的话。
三、拓展延伸。
读了课文,你读懂了什么?
四、指导书写。
1、出示生字:“聪、胳膊、甸、晃荡”。
2、引导观察,演示书写顺序。
3、教师范写,提醒关键笔画。
4、学生练写。
5、同桌互相欣赏,讲评。
板书设计。
23、三个儿子。
一个一个另一个。
翻跟头唱歌提水(好儿子)。
孝敬父母。
语文儿子们教案(热门15篇)篇十四
1、让同学掌握课文里的生字,注意“痛、像”的写法。
2、让同学理解课文中蕴涵的深刻的道理,真正爱妈妈的小朋友是心疼妈妈,尽自身的力量协助妈妈。爱是相互的。
3、能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理解爱妈妈的小朋友是心疼妈妈,尽自身的力量协助妈妈,爱是相互的。
让同学理解问什么老爷爷说我好象只看见了一个儿子。
讨论法、朗读法。
引导同学进入情景当中来学习。
两课时。
一、导课。
同学们你们的家长夸过你们吗?今天我带大家认识几个新朋友,看哪一位小朋友值得我们夸一夸。
二、学习认读生字。
1、让同学借助拼音读认读生字。
2、给认读生字口头组词。
3、让同学讨论用怎样的方法能记住这些生字。
4、同学汇报讨论情况,教师点评。
三、教同学字。
1、出示生字卡片。
2、让同学说说自身认识哪个字在哪里见过。
3、开展组词竞赛活动。
4、分析字形,指导同学书写生字。
四、初读课文。
1、让同学自身试着读课文。
2、说说你通过初读课文知道了什么。
3、请大家找自身不懂的问题。
一、精读课文。
1、让同学个别读课文。
2、其它同学评价。
3、教师指导同学朗读,读出妈妈夸小朋友时骄傲的神气,还有文中几处问话的地方。
4、再让同学读课文,教师评价。
二、提出自身不懂的地方。
说说通过读课文,说说你还有哪些不懂的地方。
三、解决问题。
1、让同学小组讨论提出的问题。
2、小组长汇报讨论结果。
3、教师小结:
三个儿子都给妈妈带来了快乐,但是他们的行为却是有区别的:翻跟头和唱歌也许是扮演给妈妈,也许是为了得到妈妈的称誉,提桶水却是出于对妈妈的关心,体谅妈妈和协助妈妈的爱心。
四、扩展活动。
请大家说说你平时在家里,是怎样关心和体谅妈妈的。
语文儿子们教案(热门15篇)篇十五
1.会认6个二类字,会写9个一类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把握人物语气。
3.理解老爷爷的话,懂得孝敬父母的道理。
掌握字词,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把握不同人物的语气,从课文中学到“孝敬父母”。
二课时
ppt
讲授法,谈话法,情景法。
1.会认9个生字,会写8个生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1.同学们,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第23课三个儿子,打开课本。板书三个儿子,看到题目,你能提出什么疑问?(把三用其它颜色的粉笔写出来)
2.猜猜老师为什么这样做?(学生回答)
3.同学们都各有各的设想,请同学读最后一个自然段。
4.明明有三个儿子,老爷爷却说只有一个儿子?那就让我们带着心中的疑惑一起来学习今天的课文吧。
(一)朗读完,以闯关形式学习新知。
首先请同学们自己认真默读课文,注意要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标出自然段。
a第一关我会认,同学两个人互相认读,全班一起读,再请请小老师带领全班读。(实时表扬同学)b强调“嗓”和“拎”的读音以及注意嗓的形近字区分,拎的动作和写法要点。
b我能读,词语环节。拓展学生对相似词组的积累。在此环节讲解膊,聪和荡的写法。(让学生自己说出写字要点,并以有趣的方法讲解聪,师板演后,学生在下面写师实时指导)全班再读,开火车读。
c我会填,课文主要内容。
2.联系自己的妈妈夸奖自己的事实,读出骄傲自豪的语气。
3.分角色朗读
4.用关联词既···又···造句。
1.提出疑问,明明有三个儿子为什么老爷爷只看见一个?看看到底发生什么事?
2.a.文中是如何说明水桶重的?怎样读?并且表演出来。
b.妈妈此时会想些什么?如果你是其中一位妈妈的儿子该怎样做?
3. 文中三个儿子是怎样做的?你想对第三个儿子说些什么?对第一第二个儿子说什么?
4. 所以老爷爷只看见一个儿子?因为这是一个怎样的儿子?
三个儿子
一个儿子?
二年级下册23课三个儿子教学设计及其反思···实习生宫喜迎 关心
体贴 真正的儿子
孝顺
优点:因为是给低段孩子上课所以以游戏闯关的模式进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课堂气氛活跃。提前预设了学生的回答,所以不会显得很无措。在学生写字和朗读环节,进行了个别针对性指导,成效不错。
不足:课堂上表现的自我感觉略有拘束,还需要锻炼自己而的勇气。由于紧张语言有时不太精炼,尤其是要加强对学生回答问题的准确引导。最后,课堂容量一定要把控好。这些都需要自己的继续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