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堂教学中的政治课问题(优秀22篇)

时间:2024-04-18 作者:念青松

范文是文学的宝库,我们应该努力挖掘其中的珍宝,丰富自己的写作技巧。在下面这些范文范本中,我们可以看到不同风格和主题的写作作品。

课堂教学中的政治课问题(优秀22篇)篇一

邢台县会宁中学傅聚敏。

新课堂教学是在遵循“以人为本,着眼于学生学会学习,着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的思想下,坚持面向全体学生,尊重学生身心发展特点和教育规律,使学生能够生动活泼、积极主动的得到发展。要求我们对传统课堂教学死气沉沉,“满堂灌”的批判,使学生真正摆脱原有课堂教学中的静听模式,在自我发现,自我探究的过程中,作到对知识的深层理解和把握。

随着新的课堂教学观的构建,自主、合作、探究式学习在课堂教学中的逐渐运用,一些教师还囿于固定的一些模式:有的想变又处于“蝉蜕”中途的两难境地。就课堂中的问题教学而言,有些教师还在提一些“是不是”“怎么样”“对不对”等毫无启发性的问题,把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的平等对话理解成平庸的一问一答,把师生之间互动学习变成了提问方式的“灌”。而另一种情况是教师忽视文本的作用,把文本的系统性、典型性、普及性的特点弃掷一边,自己对文本探究的不深不透,抑或不结合学生的实情,忽视备课及课堂教学中学生的知识和经验,设计出一些“启发式”的问题,在课堂上诱导学生一步步进入教师预设的“圈套”。在互动过程中也不注意进行问题“再启发”,漠视学生的富有个性的问题和回答,在看似高潮迭起的师生活动中,使学生的思维不断向教师诱导的“计划”中靠近,处处都烙上了教师问题教学程序化的轨迹。或把教学目标肢解为一系列的问题,繁而无序、琐而无纲,将一篇优美的散文讲成一节近义词辨析课,绞尽脑汁让学生改换原文词语,把文本弄成补丁满身的高考词语训练题,问题近百,杂问碎答,学生心神紧张,只有少数学生呼应教师,忽略生情的差异,创新思维没有从深度和广度上得以实现。

随着新课程实践的拓展,新课堂教学中问题教学应如何运用呢?笔者认为应从以下方面努力践行。

首先,要把好问题教学的设置关。

课堂教学问题的提出,要基于文本内容和学生情况而定,要有明确的目的。把问题设在教学的关键处,思考的转折点,探究的规律上。要问到学生的兴趣和求知的“热点”上,唯其如此,方能引爆学生创新思维的火花。

新课堂教学中教师的备课应由教师和学生共同完成。教师是课堂教学的组织者和引导者,在备课中要占主导地位。课前学生利用已有的知识和经验,通过主动探索知识,为课堂提供基础,为教师的备课提供准备材料。教师要深钻细研教材,同时还要重视学法指导。根据文本特点,指导学生掌握学习的规律,形成具有针对文本特点的思维方法。

但教师组织学生讨论问题的过程,决不意味着搞“放羊式”教学,而是要求教师自己备课中感受学情的疑点,及学生自主探索中出现的疑问,重点加以筛选归类的过程,这就意味着教师的教案、学案,应随着课堂教学的进程不断加以修正。

课堂教学问题的筛选,要充分利用合作讨论的形式。要从小组讨论中个人的“我怎么看”通过互动讨论变为“我们怎么看”统一组员的认识,为教师备课解题提供基础材料。

新课堂教学设计再不能不考虑学生的能力和兴趣,不分析学情,依照教参式教案,面面俱到,做永不放心的讲解。

二、要重视问题教学的传授关。

19世纪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有句名言:“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新课堂教学要充分发挥“探究学习”开展以发现、分析、解决问题为中心的自主学习方式。创造学生与文本直接接触,自主发现问题的条件。如《项链》这篇课文新旧教材对主人公玛蒂尔德的形象定位相去甚远。旧版认为其为“爱慕虚荣、追求享乐的资产阶级妇女形象”而新版则称其为“诚实守信、质朴善良、坚韧美好的女性形象”。教师可以此设疑,让学生找出可支持其中一方的文本依据,分析造成不同评价的原因,最后权衡哪个评价更尊重文本。另外,让学生就重要情节部分改编为剧本,全体学生共同写作,教师组织导学,优秀生组织评改,确定语言材料,让学困生侧重排练表演,如改成的短剧“舞会上”“公园里”等在课堂上演出,激活了学生的创新思维,唤醒了学生的好奇心和好胜心,培养了学生的创新精神。

新课堂教学中问题教学的设疑要由课内延伸到课外,不能死盯住文本,或以应试为中心的训练题目。只增设死记课文的题目,不把学生的眼光引向更广阔的社会,学生的创新思维被窒息。语文特级教师蔡澄清说“知识有疑难,心理有障碍,愤悱须启发,教者点拨之”,在文本教学的点拨中,先生给我们做了拓展学生思维的范例。先生在教《祝福》时,先让学生感知文章多处对祥林嫂“眼睛”描述之后,教师点拨设疑。鲁迅曾说:“要极节省的画出一个人的特点,最好是画他的眼睛”而鲁迅所指“画眼睛”是艺术创作中典型化的一种手段,而非仅指对人物眼睛的描写。从学过的或课外阅读过的鲁迅作品中,举例说明“画眼睛”的艺术。学生小组合作讨论后,列举了《故乡》中“细脚伶仃的圆规”来刻画杨二嫂,《阿q正传》通过龙虎斗、画圆圈的描写来刻画阿q的精神胜利法,还有《孔乙己》中孔乙己反复说:“窃书不能算偷”。《药》中夏瑜说“这大清的天下是我们大家的”。最后教师点拨,让学生归纳出:鲁迅“画眼睛”艺术手法的具体表现为:一是让人物通过其语言和动作来显示灵魂;二是抓住人物的关键语言显示其思想本质,三是捕捉人物外貌、性格、行为上的特点显示其心灵世界。蔡老师的这一点拨教学,已从对文本的设疑深入探究,拓展到对学生的创新能力层次的培养上,已跳出了文本,在更大范围内审视文本,进而达到一个新的境界。

朱熹说“读书无疑者,须教有疑,有疑者,却要无疑,到这里方是长进”。特级教师钱梦龙也说:“‘质疑’的提问不同于‘定向问答’的.提问,问题不再是‘定向的’,而必须经过努力才能‘发现’的”。这就要求我们在新课堂的问题教学中,要着重培养学生发现问题的敏感性,要培养学生的思维“深”下去,要先要求其“质疑”,这是提高学生阅读能力的重要方略。

三、要小心翼翼的保护学生的质疑积极性。

新课堂教学要面向全体学生,面向学生的每个方面,既要关照尖子生,又要兼顾基础差的学生,既要重视学生智能的培养,更要关注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让每个学生都能平等、大胆的提出自己学习中的疑问,教师要始终坚信“没有不成材的学生”,针对学生在原有基础上的微小进步,都给予充分的肯定和赞扬。上海特级教师于漪在教《宇宙里有些什么》时,课文中有一句话“宇宙里有几千万万颗星星”,一名学生提出“老师,万万等于多少”,有的学生嘲笑,有的说“等于亿”,于老师觉得提问题的学生受到了打击,于是她问“既然万万等于亿,但这里为什么不说宇宙里有几千亿颗星星,而却说宇宙里有几千万万颗星星呢?”。这一问,学生都哑了。接着于老师积极鼓励学生探究。师生互动交流后得出“这里的重叠可产生两个效果:一是听的清楚,二是强调数量多。”此教例不仅帮学生揭示了语文科中的一个知识点,更重要的是保护和激励了提出问题的学生,使学生的独立人格和进取的态度受到了关注,保护了学生质疑的积极性。

总之,在新课堂教学中,问题教学要本着面向全体学生,着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为宗旨,践行自主、合作、探究式教学的新理念,构造生动活泼的课堂教学观,扎实培养学生的创新意志和创新能力,为学生的全面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叶澜,重建课堂教学过程观,2002(10)。

(2)徐祖淳,为什么语文课我不留应试性作业,教育艺术,2000(10)。

(3)钱理群,以“立人”为中心,教育参考,2000(2)。

(4)万福,教育观念的转变与更新,北京,中国和平出版社,2000。

(5)赵笑梅,小组合作学习的四个基本经验,教育科学研究,2001(12)。

(6)高培权,转变教育观念培养创新人才。

(7)邹贤敏,中学语文素质教育名家丛书,2001。

作者邮箱:zjjlzh@。

课堂教学中的政治课问题(优秀22篇)篇二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不断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为目标,以用心、稳步、有效地实施深化新课程改革为主线,以教学为中心,务实创新,落实规范,提高效率,扎实推进素质教育,为打造“优质均衡和谐教育”而努力。

二、学生分析。

四年级是小学生知识、潜力、情感价值观构成的关键时期,他们对自我、他人、家庭、社会有了一些浅显的认识,养成了必须的好的行为习惯,随着他们社会生活范围的不断扩大,进一步认识了解社会和品德的构成成为迫切的需要。

例如,四年级的学生仍有较强的自我中心意识,缺乏合作和奉献助人的精神。同时,他们也处于自我中心向他人发展的阶段,他们开始喜欢交友,但在人际交往中,有的表现为比较封闭、退缩,有的表现为比较放任、攻击,往往因为不会与人沟通而与他人发生冲突,其社会化发展的潜力有必须的障碍。儿童许多良好的品质都是透过他们在与他人的交往中潜移默化地培养起来。因而,正确引导学生结交朋友,帮忙他们树立正确的与人交往的观念,掌握良好的交友技能,学会交往沟通的技巧尤为重要。

又如,四年级的学生对于事情的是非有必须的决定潜力,但是现代家庭结构的变化,绝大多数的学生都是独生子女,他们在父母的精心呵护下长大,自主性和自立潜力都不是很强。在学习和生活中以自我为中心的现象越来越严重,所以也相应出现了许多的烦恼,一些不良倾向不仅仅使学生们不能构成良好的行为习惯,而且会影响其性格和道德行为的发展。另外,四年级的学生开始有兴趣也有潜力,关注人类的衣食问题,关注人类造成的日益严重的环境污染和资源匮竭的问题,他们开始有作为现代人的职责意识,开始参与社会活动,了解工农业生产状况,提高生活技能的需要。

三、教材分析。

本册教材主要由四个单元组成:第一单元为《我与规则》;第二单元为《我是小小的志愿者》;第三单元为《我崇敬的人们》;第四单元《生活中的交通和通信》。

本教材以四年级儿童不断扩大的社会生活为主线,以关注每一个儿童的成长为前提,以发展儿童丰富的内心世界和主体人格为目的,以体现育人为本的现代价值取向为理念。

四、教学目标。

(一)本教材引导学生透过与自己生活密切联系的社会环境、社会活动和社会关系的交互作用,获得对现代社会生活的用心态度和参与潜力;感悟和体验的基础上,不断丰富和发展对自我、对他人、对社会的认识和理解;逐步养成社会主义合格公民所务必的道德观、价值观及良好的行为习惯。具体说来,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学会合作,体会合作的好处;初步构成正确的友谊观;学会交流和沟通的技巧,分享快乐,分担忧愁;正确应对欺负和威胁,敢于抗争。

2、初步构成用心向上的生活态度,提高承受困难和挫折的意志与潜力;学习诚实做人,诚信为本;热爱科学,相信科学。

3、明白消费的权利,了解有关消费的常识;懂得勤俭节约的道理,自觉珍惜劳动成果;初步学会辨证地看待工业礼貌,认识白色污染;养成珍惜水资源的习惯。

(二)基本理念:1、关心每一个儿童的成长,帮忙学生参与社会,学习做人。2、儿童的生活是课程的基础,教育的资料和形式要贴近儿童的生活,反映儿童的需要。3、教育的基础性和有效性是课程的追求,务必采取儿童乐于和适于理解的生动活泼的方式,帮忙他们解决现实生活的问题。

五、教学措施。

1、全面把握课程目标,帮忙学生获得丰富的情感体验,构成用心的生活态度。

2、丰富学生的生活经验,使学生在获得内心体验的过程中,构成贴合社会规范的价值观。

文档为doc格式。

课堂教学中的政治课问题(优秀22篇)篇三

摘要:英语课堂教学的成败直接关系到教学的质量和人才培养的实际价值。怎样使课堂教学有效是教学理论和实践长期研究的一个永恒主题。文章就有效教学的理念及实际教学中如何实施有效性教学做了一些思考。

关键词:英语;课堂教学;有效教学。

引言。

英语课堂教学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阵地。如何优化课堂教学,使教学具有有效性,让课堂有限的教学时间焕发出无限的生命活力,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这是广大教育工作者不懈追求的目标。很多一线的教师和研究者对课堂教学这个基本形式是认同的,并不断探讨,在这个过程中如何让学生通过一系列的变化如焦虑、抑制、个性、动机、风格、兴奋、兴趣等的变化来获取信息和知识,以达到提高多种能力,最终成为一个成功者的目标。

什么是“有效教学”?它的核心问题是什么?打个比方,一个厂矿或企业生产出的产品,除了它的产品要保证高质量以外,最重要的是企业的效益。

在这里我们不能忽略产品生产过程中的整个流程线,只看产品的良好走向,及最后获得的最大利益,因为在这个过程中,没有有效地生产,也就没有产品效益。如何把这个“有效生产”运用到我们课堂教学中,什么样的教学是有效的?教学的最终目的是什么?这是我们主要研究的课题。有效教学主要是指通过教师在掌握一定的教育教学规律、教学原则以及教学方法后,在课堂教学中,用最短的时间,最佳的教学方法,来影响、指导学生获取最大的利益。并最终衡量学生所获得的具体的知识、进步或得到的发展。因此,对英语课堂有效教学进行思考势在必行。成功的教育者必定是懂得教育是一个极为复杂的过程的人,而教学是其中的一个重要环节。教学过程必须由教师引起、影响、指导和督促学生。

主要体现在几个方面:(一)教学活动的中心是课堂教学,但又不限于课堂这一时间空间的范围。(二)教师的责任不在教,而在教学,教学生学。(三)从教学过程中的各个因素及关系方面横向探讨。(四)从教师与学生两个方面的活动来纵向探讨。(五)从工艺学角度探讨教学过程的流程。(六)从控制论、信息论、系统论角度把教学过程当做一个系统工程、信息交流过程、控制过程来探讨。这样,对课堂教学能起到指导作用。

作为英语教师,我们时常会听到这样的抱怨:同样的内容,我反复讲了三遍,学生仍然听不懂记不住,到底是怎么回事呢?这说明我们对构成教学过程的要素还不太了解。一个教学过程,是由多种因素构成的。这些因素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形成整体的功能。比如,gy(教学策略)、approach(实践性教学法),method(课堂方法)、technique(技巧)、design(设计)这五个教学层次框架有着必然的联系。这就是教学规律。你不找到其本质,就不能分析教学过程,教学效果就流于形式。b.我们分析一个系统的三个环节,也是分析教学过程的三个环节。

这就是factor(要素)―――construction(结构)―――function(功能)。那么,教学过程中含有哪些要素呢?目前,大体有三种看法,即“三要素说”、“四要素说”和“五要素说”“。三要素说”指的是students―――teach-ers―――teachingmaterials;“四要素说”指的是stu-dents―――teachers―――teachingmaterials―――teachingmethods;“五要素说”指的是students―――teach-ers―――teachingmaterials―――teachingmethods―――moralandpsychologicalatmosphere。规律是客观存在的,它不以人的主观意志转移,符合它,教学就可以取得好的效果,所以,作为教师必须在教学过程中,考察教学过程中的诸因素,讨论这些因素间的关系,否则,由于受各种教与学因素的相互制约产生了无效的.或低效的教学效果。

在实际教学中,我们教师要在教学过程中寻找先进的教学理论和方法,要进行课堂教学的自我评价,要不断的反思、融化自己掌握的第一手资料,才做到有效地教学。有效教学是师生双方共同参与的活动,传统的教学思想,即“师傅引进门,修行靠自身”现在还有形无形地支配着教师和学生的行为。

所以,我们要有效的安排教学活动,高质量地完成教学任务,采取以学生为中心的原则,否则就会造成课堂的无效教学。

是两位分别来自应用语言学和教育心理学两个不同领域的英国学者。他们曾经提出一个全人教育理论―――whole-persone-ducation。他们提出“whatdoteachersbringtotheteaching-learningprocess?”[1]p46作者提到一个“社会建构主义模式”的问题[1]p42。要义是:首先,“社会”一词我们取它的微观意义,即“人与人相互关系的”、“群体的”。其次,知识是由个人自己建构的,而不是由他人传递的;但这种建构发生在与人交往的环境中,是社会互动的结果;该模式确认了学生、教师、任务、环境四个方面的多种因素对学习过程的影响,而处在中心位置的当然是知识建构的主体―――学生,后三者则构成学习的中介因素和外围环境,对学习者的个人知识建构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四个方面是相互联系和相互作用的[1]p46。可见,我们要更加注重学生的主体作用,在教学过程中特别注重学习者的全人发展。从而使外语教与学更具有教育性、更能促进学习的成效和学习者全面素质的提高,同时也促进了教师的教学成效。

二、有效教学的理念。

有效教学的研究,目的是让大家建立有效教学的理念,确立一个信念(beliefs),探究有效的“教”。

让教师充分利用课堂教学的空间来发挥主导作用。

高成效教学是教师与学生分享他所发现的对他具有个人意义的东西。因此,教师本人与其所教是难以分开的。在教师与学生的互动中,双方都在重新建立自己的认识方法、建构对各种事物和观点的理解。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是教师人格的一部分。这就要求教师对自己以及自己的教育观和教学方法有更多的自我意识。“教师的教学风格可以多样化,只要感到得心应手,能体现自我就行[2]p412。”当然,这一效果最终要体现在教学过程中,利益在学生身上。

(一)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是教学过程中主要矛盾。我认为,教师和学生关系,不是教学过程中实质性的方面,而是形式方面的东西,实质性方面的问题应该和教学内容联系起来。教师和学生之间的关系是教学过程中的重要关系,但它本身不能代表教学过程的本质。

(二)时间与效益是我们英语教师必须建立起的全新理念。英语是一门把语言内容转化为具体行为能力的课程,它潜意识地把语言的学习和语言的运用结合在语言的整体行为之上,它是一种特殊行为和能力的结合,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所以必须关注有效教学力争提高教学效益。值得注意的是,我们在教学过程中,不能简单地理解为,效益就是在一节课或两节课中所传授的知识。效益取决于在这一时间段内学生的学习运用和学习过程中综合语言应用能力所产生的结果。

(三)有效教学是对理解―――识记―――复用―――活用―――交际学习步骤的检验[3]p254。我们要更多地关注教学结果的变化,探讨教学目标的明确性与具体性,以便于检验教师的教学效益。当然也能够从这个过程中了解到英语教师对教学里主要矛盾的认识和反应,从而找出教学客观规律。

(四)有效教学需要英语教师把英语作为交际工具来教,也要求学生把英语作为交际工具来学,还要求教师和学生不论是课上还是课下把英语作为交际工具来用。教学活动要和以英语进行交际紧密联系起来,力争做到英语课堂交际化。在这个过程中,要求教师不断地反思自己的教学方法,看是否达到“教”和“用”的统一,并要不断地提醒自己的教学有效性。

(五)有效教学要进行课堂的评价与评估,评价的目的是强化学生的成功意识,促进学习。课堂评价应该考虑教学的各种相关背景条件:教学目标、教学计划、教学过程和影响教学过程、教学效果的各种因素(学生需求能力、时间、学习态度、教学资源与设备、教师能力等)。我教授的中澳电气工程专业英语课程,其目的就是让学生:1.通过澳大利亚启思蒙学院自己设立的雅思考试,2.具有一定的专业知识及阅读相关专业知识,提高自己的专业能力。所以,从评价有效的角度出发,我把语言视为技能,即一种可被应用的技能。

英语教学正在发生着重大的变化。其指导原则是注重学生全面发展的素质教育,其核心是强调以人为本,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为学习者终身学习与发展打下基础。教学必须强调发展学生的个性、重视学生的情感及综合语言应用能力。引导学生运用恰当的学习方法完成学习任务。

为此应做到以下几点:

(一)不能错误地认为,英语只是传授知识而不重视能力的培养。不能用单一维度的针对语言知识的考试代替多元的教学手段。否则会造成许多负面影响。

(二)必须认真研究英语教学中有效教学的目的、功能、作用以及手段步骤等一系列理论与技能问题。

(三)有效教学评价和评估应形成开放性、成形性与灵活性的特征,起到激励作用。

(四)课堂有效教学必须激励教师多样化教学方法的运用,并鼓励教师不断地总结经验,提高教学水平,这样才能使教师处于主动地位,得心应手,高质量地完成教学任务。

(五)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创建有效的学习氛围。教师对自己的课堂教学进行适当的反思是有益无害的。要充分考虑学生的因素,联系他们的现实生活和个人关注,多用对话,少用注入式,从而使学生自己参与建构知识的过程,而不是由教师简单提供结论。这样的学习才是有意义的学习,才会导致学生真正意义上的变化,使学生处于积极的情感状态,使学生主动而愉快地学习。

四、结论。

人际互动对学习是至关重要的,对语言学习尤为重要。在语言课中教师须担当中介者的重要角色。通过他们的语言、教学方法、情感交流来给学生创造更好的学习氛围,并有效地增强学习者的自信心,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参考文献:

[1]marionwilliams&robetlogyforlanguageteacher[s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2]sngbyprinciples:anin-teractiveapproachtolanguagepedagogy[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3]李庭芗.英语教学法[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83.

[4]加里・d鲍里奇,易东平译.有效教学方法[m].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

课堂教学中的政治课问题(优秀22篇)篇四

问渠哪得清如许,唯有源头活水来----明确目标。

这个目标并不仅仅是每一篇课文的目标。而是应该有一个从下而上的金字塔式的目标梯级。我是这样理解的,在金字塔最底层的是课程标准,接着是年段目标,上一级是年级目标,再上去是本册目标,然后是本篇教材的目标,有时还是会有本节课的课时目标。

教材无非是个例子,是教师用以发展学生语文素养的一个载体,对于每一篇课文来说,由于它在整个语文课程体系中所处的特定位置,因此它在学生语文素养的培养和发展上都有它“特殊的任务”,这就是一篇课文的教学“目标”,也是课文特有的教学价值所在。因此,要抓住课文的“目标”,就不能孤立地研究课文,而要以课程标准为指导,有机地联系单元教材的教学,才能抓准“目标”。而教学方案的设计就要以实现“教学重点”为核心,寻求最佳的教学策略,切实提高语文课的教学效率。

课程标准目标这是根基。根基坚固了,这个目标金字塔才能一级一级往上垒,不然最顶尖的教材目标就会成了无本之木,空中搂阁,是没有生命力,是会轰然倒塌的。

书中自有颜如玉,何必旁人来说媒----解读文本。

1、解:理解思想内容与表达形式。这是最基本的解读。

2、读:一是朗读,出声读,读出感情,培养语感。

扯开嗓子,忘我吟唱,摇头晃脑,或婉转,或铿锵,即美读吟诵。千百年学语文从未离开过此,包括背诵。着实是学语文的根本之法!“文字本是肉做的”,有体温,有生命,有动感。传达文字生命动力,须诵读。

二是深读,细细读,读出个性。

记得有位特级教师坦言,自己曾经从“文本解读”中大大受益。他说:“要在文字里面‘出生入死’,要沉入词语中。一字一字,一句一句,甚至不放过任何一个标点符号来读……”他还说:“我带徒弟有个要求,每周写一篇文本细读,过了这一关,你上任何课都不害怕。”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想想,有时候一个灵动的创意的确来源于对教材的深入把握。

三是泛读:广泛的阅读。如作者情况、时代背景等。

以下是摘录史铁生在《母亲》一文中的几段文字:

那一年,我的生母突然去世,我不到8岁,弟弟才3岁多一点儿,我俩朝爸爸哭着闹着要妈妈。爸爸办完丧事,自己回了一趟老家。他回来的时候,给我们带回来了她,后面还跟着一个不大的小姑娘,爸爸指着她,对我和弟弟说:“快,叫妈妈!”弟弟吓得躲在我身后,我噘着小嘴,任爸爸怎么说,就是不吭声。“不叫就不叫吧!”她说着,伸出手要摸摸我的头,我拧着脖子闪开,说就是不让她摸。

……。

……。

世上有一部书是永远写不完的,那便是母亲。

原来,《荔枝》中的母亲竟然不是史铁生的亲生母亲!老师没有广泛阅读相关的文章资料,是不可能有个性化的教学设计。一个语文教师成熟的标志,就是能独特处理教材。

为伊消得人憔悴衣带渐宽终不悔-----学生为本。

1、重视学生的最近发展区。

这包括两方面的含义:一是要贯通教材体系,弄清所学课文在内容、语文知识和技能、学习方法和能力、思想和情感等方面在前后教材的联系。二是要分析、摸清所学内容与学生已有知识、经验、能力、情感方面联系。这两个方面,又是又是相互联系,相辅相成的。如《老师领进门》,根据单元学习要求,重点是“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其学法要点是“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先要理解字面意思,然后联系上下文或联系已有的知识、经验想象句子含着的意思“。通过研读三至六年级教材,我们就会发现对于相关阅读要求,教材已有多次安排:(1)第五册第三单元”理解句子中词语的意思能帮助我们读懂句子“;(2)第八册第二单元”读懂长句子,先要想一想:句子的主要意思写的是‘谁干什么’或‘什么怎么样’再想一想其的词语在句子中有什么作用”;(3)第十册第四单元“课文中有的句子含义比较深刻,需要仔细揣摸,阅读时,可以先想一想字面上的意思,再联系上下文理解含着的意思“。对前后四次阅读点的分析比较,我们就十分清楚地知道了“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教材是如何循序渐进地安排要求的。(即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和能力),哪些是新的要求。摸清了这一点,就能使我们清晰地明确教学地重点和难点,正确地处理教学中“放”和“导”的关系,对于已有的要求,放手让学生自主学习,教师则重点引导学生学习、掌握新的要求。

2、重视学生对文本的自读自悟。

学生只有通过对文本的感受、领悟、积累和运用,才能发展语言,形成语文能力。教师不能以过多的分析和讲解代替学生的感悟,而应想方设法引领学生钻入文本,读出语言文字的味,看到语言文字的形,听到语言文字的声。尤其是文本的重点,哪怕是一个字、一个词,也能感受它活生生的魅力。例如《送元二使安西》一课中,教师尽管运用了生动精彩的课件创设了浓厚离别的气氛,但5人中只有1人体会到了离情别绪,可见学生只凭视听的冲击还不够,真切的体验是关键。

3、重视学生的独特感悟。

语文的工具性和人文性是有机融合的,教师要引导学生在品位文本的基础上让学生自主的、多元的感悟其间的人文内涵,而不能把自己的思想强加给学生,也不能唯教参是尊。例如《老师领进门》一课的检测问题“文中的田老师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所有的学生都回答田老师是个爱讲故事的人。其实,田老师更是一个富有教学智慧,教法独特的老师,他用故事来教育学生为人处世的方法。如果教师不一味强调老师爱讲故事,不把老师的故事演绎得如此完美,或许学生会有更多认知的空间。

删繁就简三秋树,领异标新二月花----简化环节。

1、设计问题要简炼,起到牵一发而动全身作用。

一堂课的时间是有限的,繁琐零乱的问题既让无效的课堂对话滋长蔓延,又剥夺了学生自主读书、品味、思考的时间。文本像一个具有无限魅力的提问者,读者从中想像、体验、品味,进而受到启发,心生感悟。教师应该对课文整体把握,抓文章的内在联系,抓语言怎么表达思想内容的规律性的东西,在此基础上找到文章教学的“点面结合点”----即文章的突破口。或抓住一个词,或抓住一个句子,或一段话……并以次为切入点,牵一发而动全身,带动整篇文章这个“面”。也可以由一篇文章带动一组文章,以课内带动课外……这使一堂课中的大问题少而精,牵涉的面广,研究的角度新,探究的层次深。

2、设计环节要简明,起到由易到难,由低到高,层层推进的作用。

围绕着教学目标形成的课堂教学结构,应显示出其过程动态发展的层次性,避免平面化。这里所谓的层次性,主要包含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课时与课时之间的层次性;二是一课时环节与环节之间的层次性。

(1)课时之间的层次性,往往体现在各课时的教学要求不尽相同。像《白杨》一课的教学,第一课时就只要求学生在感知课文内容的基础上,理解白杨树的特点,在其心中树立起白杨树的高大形象。第二课时则要领悟出“爸爸的心”,也就是要理解语言文字的内涵。我们在教学中,比较多的是遵循学生的阅读心理与认知规律,沿着“初探----深究----运用”这样一条轨迹来发展的。初探阶段,重在引导学生感知课文内容;深究阶段,进一步理解课文的语言文字所表达的内涵,得到情的感染,理的启迪;运用阶段,是为某一知识的掌握、巩固并转化成能力而做出的形成性训练,并且通过训练,深化原来的认识。

(2)环节与环节之间的层次性,是指在教学的单位时间内,它的.过程显示出纵向递进,横向联系并举的发展趋势。这里仅以“读”为例,有很多老师在引导学生“读书”的过程中就常常体现出“读”的层次性。通常,全课的“读”,大致可分为这样几个层次:认读----再现----移情----领悟----运用。当然,这种发展着的教学结构的层次性要以学生被激发的学习探究欲为反应的基础,这样才能真正地表现出一步步深入发展的层次。

笔端造化神始足,腹有诗书气自华----人文底蕴。

陆游有教子诗云:“汝果欲学诗,功夫在诗外。”其实,教学也同样如此。要真正掌握高超的教学艺术,功夫也在“课外”。文本解读既要靠教师有一种契而不舍的钻研精神,更要靠教师自身深厚的人文功底。否则,教师就会因缺少一双发现的慧眼而对教材的美丽视而不见。

倡导“诗意语文”的王菘舟老师执教《草船借箭》一课,慧眼独具地开发出了诸葛亮的“三笑”成为“探究性阅读”的代表之作。广东孙建锋老师教学《最大的麦穗》,则令人为之惊叹的“魔力对话”而成为“对话教学”的经典。试想,如果王老师不熟悉中国的古典名著,孙老师不研读西方哲人对话经典,他们能带给我们这样的杰作吗?每当我们被这些名师所哲服,不是被他的教学策略所哲服,而是被他的文化底蕴所哲服。

我们听一些名师的课,常常感到其内含着丰富的文化底蕴,充满着浓厚的文化气息。为什么?其中非常重要的一点,是他们对文本掌握得极深。在一次观摩研讨会上,一位小语专家谆谆告诫我们:“语文教师的最大功底,其实应是他(她)自身丰富的文化底蕴。如果没有这个,你就不可能对教材做出任何有含金量的解读。”文化论输赢、文化论魅力。

华中师大杨再隋教授在《时代呼唤名师》一文中曾说:“名师在课堂上举重若轻,游刃有余,学生如沐春风,怡然自行。此情此景,不少人认为是名师方法的高明。其实不然,主要是名师文化底蕴深厚,文化视野开阔,文化境界高远。”杜甫诗云:“笔端造化神始足,腹有诗书气自华。”教师要想在专业上有所成就,关键是要做一个真正意义上的“读者”。因为只有通过日积月累而形成的深厚底蕴,才是我们上好每一堂课的切实保证。

转轴拨弦三两声,未成曲调先有情----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

1、导入、引趣适宜用。

2、突破重点、难点辅助用。

3、创设情景适时用。

4、联系反馈针对用。

5、激发情感延伸用。

相信在座的老师非常崇拜特级教师黄菘舟,大家都总结出他课堂教学的风格:精妙的教学设计;大段大段的哈姆雷特式的对白;精美的课件(包含荡气回肠的音乐)。可见,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的作用是多大的。

课堂教学中的政治课问题(优秀22篇)篇五

1时代的要求与研究性学习。

课堂教学是教与学双边活动的主要场所。但在教学实践中,教师往往按照自己长期积累形成的教学经验,较多地关注学生对教师自身教法的适应,而很少调整自己的教学策略去适应学生的学法。

我区曾有一堂化学公开课,课题是化学与水处理。从教案来看,从复习对水资源的认识,引出世界性缺水的一个重要原因――水体污染,特别是人为因素造成的水体污染,然后引述水体污染的四个原因,并提出化学在防治水污染中的主要作用,最后从可持续发展角度认识水资源的利用和保护。本堂课的教学目的明确、教学内容清晰、教学过程流畅)而学生在教学过程中也踊跃发言,课堂气氛活泼。但将教师活动与学生活动做一分析,不难看出,学生对水资源的认识,是以教师使用投影仪预先将几点认识遮住,待学生答出一点、拉开一点来进行。这与其说是讨论,不如说是猜谜;尤其是讲授到水体污染时,更是出一道计算题,由学生解出,再投影出一种污染,学生完全依照教师的思路去学习、分析与归纳显然是以教师预先设计好的答案定位,难以体现出课堂教学中学生的主体作用。

研究性学习的提出是为了改革课堂教学中不适应新形势的弊端,让学生模拟科学研究的过程,从选择方案和研究过程、开发利用资源,到探索研究结论,都由学生自主操作,教师更多的是活动的共同行动者与合作者。

2研究性学习促进基础性学习。

基础性学习以课本为基础,可以把握教学的深广度,构建学生完整而合理的知识体系,研究性学习则进一步挖掘教育内容的各种教育功能,尝试以社会课题组织教学,关注与人类生存、社会发展密切相关的重大问题,树立可持续发展的思想。我们根据《课程标准》的内容,并结合学校的具体情况和学生的.兴趣特长,选择了一些适宜的课题,如:

(1)利用ti计算器,测定溶液中的电导率变化,分析溶液中反应的实质。

(2)通过网上浏览,调查重要的矿物资源以及在高科技中的应用。

(3)组织学生到氯碱总厂参观调查,了解电解食盐水的原理,并以经济、环保等角度分析氯碱产品的用途。

(4)调查常用电池的种类、性能、价格、使用范围,分析各种电池的利弊,寻找新能源以及回收废电池的意义。

(5)广泛收集有关化肥资料,了解不同化肥的使用范围,并设计若干实验来设想人工固氮的途径。

(6)剖析光化学烟雾的原理,设计减少汽车尾气中废气的各种方案。

[1] [2] [3] [4]。

课堂教学中的政治课问题(优秀22篇)篇六

摘要:课堂提问是物理教学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优化课堂教学的必要手段之一,有教学活动便有师生的互动、便有问题的产生和提出,长盛不衰,具有永恒的生命力。教师有效的提问,能使课堂教学效率大大提高,达到启发学生心智,培养学生能力,促进学生发展的目的。因而在新课程理念下,有效提问是提高我们的课堂的有效性的一种常用方法。

课堂提问是物理教学的重要环节之一,恰如其分的提问不但可以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及时了解学生掌握知识情况,而且可以开启学生心灵,诱发学生思考,开发学生智能,调节学生思维节奏,通过提问,可以引导学生进行回忆、对比、分析、综合和概括,达到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目的。但近年来国内的研究资料表明,中小学一般教师平均每堂课的有效提问仅为56%。也就是说,教学中尚有一半的提问是无效的。如果我们能够注意到提问的技巧和策略,将会极大改善这个局面。新二期课改课程强调以问题为纽带的课堂教学,提倡让学生带着问题走进教室,带着思考走出教室。那么它就要求我们在物理课堂教学中要善于提问,充分发挥提问的功能。通过提问,可以激发学生的兴趣,驱使学生积极思考,积极参与学习探究过程,寻求解决问题的答案。新课程强调学生的有效性学习和研究性学习,促使我们更加关注课堂提问的设计以及课堂提问的有效性问题。

一、有效性提问的含义和常见误区。

“有效”从传统意义上说是“有效果”,大家最关注的可能是结果的好坏和效果的有无。发展到今天主要有以下几种观点:有效提问是引发学生心理活动,促进思维能力发展的一种方法和手段,是成功教学的基础;有效提问是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与学生之间一种相互交流与互动、传递与反馈的桥梁与导航,它将教师的意图传达给学生,又将学生的学习情况反馈给教师;在问题教学中认为,有效提问即为理解而提问――让学生思维。

反观我们在日常教学中却常走入这样的提问误区:有时是为提问而提问,与课堂教学重难点相距甚远,结果让学生在一个个没有思维价值的问号前疲于奔命,使课堂陷入冗杂繁复的“满堂问”之中;有时只是面向少数学生提问,使大多数学生不能体验到成功带来的喜悦,坐了“冷板凳”;有时更是没有把握恰当时机,超前的提问容易使学生的思维陷入一种茫茫然不知所措的境地,而滞后的提问又会因缺少思维含量而显得乏味。

问题的提出过程是学生思考、分析的过程。提出问题是解决问题的基础,是创新意识的重要体现。爱因斯坦指出:“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重要。因为解决一个问题也许仅仅是一个数学或实验上的技能而已,而提出新的问题,却需要创造性的想象力,而提出新的问题,却需要创造性的想象力,而且标志着科学的真正进步。”

有效提问是浅与深、近与远的结合,即问题应有趣味性、启发性、探究性和延展性的特点。有效提问的目的是能较好地处理教与学两者的关系,让课堂教学波澜起伏、引人入胜。是目前倡导的有效教学的重要环节之一。

基于以上问题的存在,结合我个人的课堂教学实践和经验对物理课堂有效提问的设计谈谈几点思考。

二、有效性提问的设计。

好奇心人皆有之,强烈的好奇心会增强人们对外界信息的敏感性,激发思维,培养学生的有意注意力,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在学生的.生活中,每时每刻都在与自然界、社会发生联系。生活中的许多问题背后都隐藏着使学生心存疑惑、充满好奇的物理问题。如我们在关于牛顿运动定律的应用课中,传统教材中常出现如下的典型习题:有一辆汽车原来做匀速直线运动,突然遇到紧急情况刹车,已知汽车质量m,汽车刹车过程的制动力恒为f,设驾驶员的反应时间为to,问从驾驶员发现情况到完全停车,共经过多少距离?这样的问题叙述让学生感觉乏味,只能机械的套用公式。但如果教师将此题做一些改变,把题目的形式改成:某一特殊路段的速度规定不能超过40km/h,有一辆卡车遇紧急情况刹车,车轮抱死滑过一段距离后停止。交警测得刹车过程中在路面擦过的痕迹长度是14m,从厂家的技术手册中查得该车轮胎与地面的动摩擦因数是0.65。假如你是一位交警,请你来陈述该卡车是否超速行驶?很显然,后一种提问比前一种提问更有效,它将问题置于真实的生活情境中,让学生觉得物理就在自己的身边,体会到物理知识在生活中的应用价值,这样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学习的时候更容易理解和接受。还有在学习完自由落体运动之后,我们常利用物体做自由落体运动的原理来测高度,但如果只是问学生,物体下落的时间是2s,求它下落的高度是多少?那么效果就远不及以下这道从漫画所提出的问题:根据“漫画――洞有多深?(如下插图)”问题讨论:他们采用了什么方法去测量洞的深度?请你对该方法进行评估:指出有何优点与不足?这样一来学生就觉得很新奇:漫画也跟物理原理有关吗?当带着刚学完知识去分析可以知道当物体近似做自由落体运动时可以根据下落的大概时间来估测高度,而且题目还问到了其优点与不足,学生之间就会进行激烈的讨论,各抒己见,也可把一些实际测量过程要注意的细节搞清楚。从而在轻松的气氛中学到知识并加以巩固。可见,学习的兴趣来源于问题的设计与趣味。

课堂教学问题的设计必须要紧紧围绕课堂教学中心来进行,教师在授课前要精心设计提问的内容与形式,所提的问题要有典型性,突出课堂教学的重点,使提出的问题问在知识的关键处。如果对课堂教学提问的设计过于随意,偏离课堂教学的中心,针对性不强,使课堂教学目的不明确,就达不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例如在设计《万有引力定律的应用》这一节内容时,内容偏多,为了突出重点和难点,让学生能从整体上、分层次把握好课本知识内容,我尝试运用以下的问题:1、当你预习课本内容后,你认为万有引力定律在天文学上有哪些主要应用?2、卫星在不同的高度环绕地球运转时其线速度、角速度、周期如何变化?3、在应用定律求第一宇宙速度时,设计了一系列的问题让学生思考讨论:在地面上抛出的物体为什么要落回地面?能否让它不落回地面?它的抛出速度要达到多大时它才不落回地面?这样就为第一宇宙速度的推导理清了思路,就可以与学生在共同的情景探究中学习课本知识,并在一定程度上深化对课本知识的认识。

可见教师提出的问题如能从整体上理顺课本的知识内容,同时又和实际联系引发学生进行探究,那么学生就会渴望着寻找答案,从而积极互动起来。

由于物理学中有较多复杂的物理情景过程,所以我们要把复杂的学习任务逐步深入地加以分解,以便学生能自行构建知识体系和物理思维来达到教学目的。通常这个时候我们就可以采取有效的提问,起到搭桥引领探究知识结论的方向,而不是直接把答案告诉学生。新教材中已经非常注重“探究”这个获取知识的过程,而探究性提问能启发学生思维的灵活性,也利于培养学生思维的深刻性。

例如在设计《探究决定导线电阻的因素》的教学时,由于它整节内容都是探究性质的。如果我们只是按照旧教材中所述引导学生将知识点理顺,然后做实验,实际上就只是验证一些结论,学生只能是被动记忆,主动探究和能力培养就欠缺了。新教材中已有所改变,在实际操作中我是这样设计的:

2:让学生去观察、比较两个灯丝的外部特点,问题:导体电阻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

3:如果让你设计一个实验证明你的猜想的正确性,你会如何设计?实验中需要哪些器材?

4:想象一下导体的电阻还可能与哪些因素有关?然后在教师引导下进一步研究电阻与温度的关系。

这样在一系列问题的启发引导下,通过学生分步讨论与分析,最终能够形成自己的思维并解决问题。整节课学生都有极高的兴致,在问题情境中在隐含的“问题”的不断引导下自我探究,学习变成了一种享受。

又如在学过楞次定律后,研究“铝管中磁性小球的下落规律”实验把两只外形完全相同的小球分别从竖直放置的铝管上端放下,一只小球很快地从下端掉出,而另一只要等数秒后才从下端管口落出。根据这一实验背景,提出以下问题供学生探究:

1.以这个课题进行研究,你将提出和论述哪些问题?需要进一步做哪些检验?

2.你猜一猜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是什么?

3.请分析小球进入铝管后运动状态的变化过程,能否建立一种物理模型?

4.能否用实验来验证假设?你提出的实验方案是什么?需要测量哪些物理量?如何测量?

通过这样的提问设计,就会把学生的认识逐步引向深化,并能获得对新知识的积极的情感体验,比单纯的老师理论分析讲解更易于被学生所接受。

三、有效提问的注意事项。

教育应面向全体学生,课堂提问应有较大的辐射面。既要照顾点又要照顾面,以点带面,培养优生,转化差生,达到共同提高。又要兼顾难与易的关系。教学内容有难有易,提问应当符合学生的认知水平和接受能力,对于较难的问题应力求深入浅出、化难为易,切忌过深过难而造成冷场。还要考虑曲与直的关系,提问题不能只问“是什么”、“对不对”,问题要富有启发性,否则学生会感到单调乏味而失去学习的动力。

在授课过程中我们也要时刻注意学生的反应,当教学进行中时,学生可能会精神不振或走神。在这种情况应及时提出问题,使学生注意力回升。我觉得适时地提出一些虚拟性的问题是一个很有效的途径,例如:在力学“摩擦力”一课中,当我们向学生介绍摩擦力概念、产生条件以及摩擦力的方向如何判断后,可向学生提问:“请大家设想一想,如果现实生活中没有摩擦力将会怎样呢?”适时的讨论会让学生的精神状态调整回来,可以展开想象的翅膀来描绘无摩擦的世界。

总之,在物理课堂中有效提问不仅仅在于“问”,而更重要是在于采用合适的策略和手段进行提问。我觉得有效的问题设计在物理教学中的意义是一种教学观念问题,是新课改中所倡导的教师主导作用和学生主体作用的和谐统一。教师心中有学生,才能创设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良好氛围,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动力;教师有心中有目标,才能“粗中有细”,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教师心中有策略,才能“长袖善舞”,切实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进而提高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美)丹东尼奥等,《课堂提问的艺术:发展教师的有效提问技能》。

宋玲译。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

2、《联系生活进行物理教学策略》作者:曾志旺来自《物理教学探讨》。

3、《物理教师的提问技能》作者:刘诚杰来自《黔东南民族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4、《物理课堂提问的探讨》作者:王赵云《物理教师》期刊第9期。

课堂教学中的政治课问题(优秀22篇)篇七

2010年以来,我市先后提出“三案六环节”、“六模块生态高效课堂”课堂模式,为教师的教学提供了极好的指导。笔者根据这两种模式,同时结合本校实际情况开展了中学语文小班化高效课堂的创建探索研究,现谈几点自己的体会。

一、情境创设。

在民主、平等、和谐、愉悦的情境中教学,不仅能让学生学的愉快,也能激发学生的学习潜能,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自主学习能力。由于小班化教学班级的人数相对较少,学生性格的交叉区的范围更大,师生的交流量增多,更有利于教学情境的创设。1.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教学是师生交流沟通的过程,教师和学生共同分享对教材的理解、课堂给予的快乐。教师的责任就是要成为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帮扶者和促进者。2.营造科学的教学情境。教师要注意采取多种方法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引导学生迅速进入最佳语文学习状态,使他们在兴趣盎然中跟着教师进入新知识的探索。

二、自主探究。

尊重和落实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主体地位,注重学生在课堂内的自主探究,将学习主动权还给学生,让学生有独立认知、思考的过程,是新课改的重要理念之一,也是衡量课堂教学民主文明的重要标尺。

1.开展学生课堂自学。在课堂中留给学生充分的自学时间,借助教材、工具书以及利用各种媒体把课文读对、读通、读好,自觉积累生字新词和好词佳句。在初步感知课文内容之后,对于读不懂的地方由学生自己去主动思考、查找资料、处理信息,同时教师要提醒学生注意积累、圈点评注、寻找疑点、发现问题。

2.引导学生进行课堂质疑。教师要引导学生大胆质疑。学生知识上建构的障碍,让学生提出来,师生共同疏理。浅显的问题可由学生直接回答、相互答疑;一时难以回答的问题,由教师作恰当的解释;对有价值且指向教学目标和重点的问题,可作为进一步合作、探究的目标。

三、合作交流。

合作交流是语文教学经常采用的形式,在小班化课堂中,由于人数少,师生互动和生生互动才有发生的可能。通过教师与学生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协调、互动和交流,在教师、学生思维火花的碰撞当中,激发学生的创造活力,共同达到预期的教学目的。

1.科学组合。要科学组合学习小组,对不同学习基础的.学生进行合理搭配,做到组内异质,组间同质。这样有利于组间竞争,激发学生合作意识。

2.有效互动。交流和讨论不仅仅局限于师生之间或学生之间的问答结果,不是对教学内容的简单重复和漫无边际的闲聊,而是在明确教学目的的基础上进行的有方向有主题的活动,是学生在积极思考基础上的对知识和经验的灵活应用。教师要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发言,清楚明白地表达观点,吸取同伴的有益观点及时修正自己的认识。

3.注重指导。在学生合作交流时,教师不是局外人,教师要不断巡视,及时矫正学生合作学习过程出现的偏颇,让合作学习不偏离主题。同时教师要善于发现学生学习过程中的不足及解决不了的难题,以备交流展示时进行适当点拨提升。

四、分类指导。

差异是客观存在的,我们只有承认差异、尊重差异、善待差异,并且利用差异、改变差异,实施有差异的教学,才能实现全体学生的有效参与课堂,真正促进有差异的发展。

1.学生组别分层。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可以按照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分成几种不同的类型,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分别建立档案进行研究,同时根据学习情况定期调整。

2.教学目标分层。按照不同层次学生设立不同的教学目的,体现教学目标的层次性,让不同的学生有不同的学习目标,做到“统一性”和“层次性”相统一。3.教学方法分层。课堂教学要面向中等生,发展后进生,提高优等生,使不同层次的学生各得其所,既保证完成教学任务,又给学生的创新发展提供机会。

五、多元评价。

评价具有诊断、鉴别、调节、激励的作用。新课程标准注重评价的激励性,评价的根本目的是促进学生生动活泼地发展。

1.注重导向的激励性。除了对学生知识能力掌握情况的评价外,教师要重视对兴趣、情感、态度、习惯等的评价,随时给学生以激励。

2.注重主体的多元性。改变过去单独由教师评价学生的状态,鼓励学生参与到评价中,特别是学生自我评价,一方面提高了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另一方面也提高了他们的自我反思能力。

3.注重语言的艺术性。教师在课堂内的评价语言不能单一、老套,不然学生会感到腻烦;评价语言也不能吝啬,要避免挫伤学生的积极性;课堂教学中教师适时地“夸一夸”,会使课堂更加生动有活力。总之,教学有法,但无定法,只要我们在课堂改革道路上上下而求索,就一定能找到适合自己学生的课堂良方。

课堂教学中的政治课问题(优秀22篇)篇八

摘要:课堂提问是物理教学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优化课堂教学的必要手段之一,有教学活动便有师生的互动、便有问题的产生和提出,长盛不衰,具有永恒的生命力。教师有效的提问,能使课堂教学效率大大提高,达到启发学生心智,培养学生能力,促进学生发展的目的。因而在新课程理念下,有效提问是提高我们的课堂的有效性的一种常用方法。

课堂提问是物理教学的重要环节之一,恰如其分的提问不但可以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及时了解学生掌握知识情况,而且可以开启学生心灵,诱发学生思考,开发学生智能,调节学生思维节奏,通过提问,可以引导学生进行回忆、对比、分析、综合和概括,达到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目的。但近年来国内的研究资料表明,中小学一般教师平均每堂课的有效提问仅为56%。也就是说,教学中尚有一半的提问是无效的。如果我们能够注意到提问的技巧和策略,将会极大改善这个局面。新二期课改课程强调以问题为纽带的课堂教学,提倡让学生带着问题走进教室,带着思考走出教室。那么它就要求我们在物理课堂教学中要善于提问,充分发挥提问的功能。通过提问,可以激发学生的兴趣,驱使学生积极思考,积极参与学习探究过程,寻求解决问题的答案。新课程强调学生的有效性学习和研究性学习,促使我们更加关注课堂提问的设计以及课堂提问的有效性问题。

一、有效性提问的含义和常见误区。

“有效”从传统意义上说是“有效果”,大家最关注的可能是结果的好坏和效果的有无。发展到今天主要有以下几种观点:有效提问是引发学生心理活动,促进思维能力发展的一种方法和手段,是成功教学的基础;有效提问是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与学生之间一种相互交流与互动、传递与反馈的桥梁与导航,它将教师的意图传达给学生,又将学生的学习情况反馈给教师;在问题教学中认为,有效提问即为理解而提问――让学生思维。

反观我们在日常教学中却常走入这样的提问误区:有时是为提问而提问,与课堂教学重难点相距甚远,结果让学生在一个个没有思维价值的问号前疲于奔命,使课堂陷入冗杂繁复的“满堂问”之中;有时只是面向少数学生提问,使大多数学生不能体验到成功带来的喜悦,坐了“冷板凳”;有时更是没有把握恰当时机,超前的提问容易使学生的思维陷入一种茫茫然不知所措的境地,而滞后的提问又会因缺少思维含量而显得乏味。

问题的提出过程是学生思考、分析的过程。提出问题是解决问题的基础,是创新意识的重要体现。爱因斯坦指出:“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重要。因为解决一个问题也许仅仅是一个数学或实验上的技能而已,而提出新的问题,却需要创造性的想象力,而提出新的问题,却需要创造性的想象力,而且标志着科学的真正进步。”

有效提问是浅与深、近与远的结合,即问题应有趣味性、启发性、探究性和延展性的特点。有效提问的目的是能较好地处理教与学两者的关系,让课堂教学波澜起伏、引人入胜。是目前倡导的有效教学的重要环节之一。

基于以上问题的存在,结合我个人的课堂教学实践和经验对物理课堂有效提问的设计谈谈几点思考。

二、有效性提问的设计。

好奇心人皆有之,强烈的好奇心会增强人们对外界信息的敏感性,激发思维,培养学生的有意注意力,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在学生的.生活中,每时每刻都在与自然界、社会发生联系。生活中的许多问题背后都隐藏着使学生心存疑惑、充满好奇的物理问题。如我们在关于牛顿运动定律的应用课中,传统教材中常出现如下的典型习题:有一辆汽车原来做匀速直线运动,突然遇到紧急情况刹车,已知汽车质量m,汽车刹车过程的制动力恒为f,设驾驶员的反应时间为to,问从驾驶员发现情况到完全停车,共经过多少距离?这样的问题叙述让学生感觉乏味,只能机械的套用公式。但如果教师将此题做一些改变,把题目的形式改成:某一特殊路段的速度规定不能超过40km/h,有一辆卡车遇紧急情况刹车,车轮抱死滑过一段距离后停止。交警测得刹车过程中在路面擦过的痕迹长度是14m,从厂家的技术手册中查得该车轮胎与地面的动摩擦因数是0.65。假如你是一位交警,请你来陈述该卡车是否超速行驶?很显然,后一种提问比前一种提问更有效,它将问题置于真实的生活情境中,让学生觉得物理就在自己的身边,体会到物理知识在生活中的应用价值,这样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学习的时候更容易理解和接受。还有在学习完自由落体运动之后,我们常利用物体做自由落体运动的原理来测高度,但如果只是问学生,物体下落的时间是2s,求它下落的高度是多少?那么效果就远不及以下这道从漫画所提出的问题:根据“漫画――洞有多深?(如下插图)”问题讨论:他们采用了什么方法去测量洞的深度?请你对该方法进行评估:指出有何优点与不足?这样一来学生就觉得很新奇:漫画也跟物理原理有关吗?当带着刚学完知识去分析可以知道当物体近似做自由落体运动时可以根据下落的大概时间来估测高度,而且题目还问到了其优点与不足,学生之间就会进行激烈的讨论,各抒己见,也可把一些实际测量过程要注意的细节搞清楚。从而在轻松的气氛中学到知识并加以巩固。可见,学习的兴趣来源于问题的设计与趣味。

课堂教学问题的设计必须要紧紧围绕课堂教学中心来进行,教师在授课前要精心设计提问的内容与形式,所提的问题要有典型性,突出课堂教学的重点,使提出的问题问在知识的关键处。如果对课堂教学提问的设计过于随意,偏离课堂教学的中心,针对性不强,使课堂教学目的不明确,就达不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例如在设计《万有引力定律的应用》这一节内容时,内容偏多,为了突出重点和难点,让学生能从整体上、分层次把握好课本知识内容,我尝试运用以下的问题:1、当你预习课本内容后,你认为万有引力定律在天文学上有哪些主要应用?2、卫星在不同的高度环绕地球运转时其线速度、角速度、周期如何变化?3、在应用定律求第一宇宙速度时,设计了一系列的问题让学生思考讨论:在地面上抛出的物体为什么要落回地面?能否让它不落回地面?它的抛出速度要达到多大时它才不落回地面?这样就为第一宇宙速度的推导理清了思路,就可以与学生在共同的情景探究中学习课本知识,并在一定程度上深化对课本知识的认识。

可见教师提出的问题如能从整体上理顺课本的知识内容,同时又和实际联系引发学生进行探究,那么学生就会渴望着寻找答案,从而积极互动起来。

由于物理学中有较多复杂的物理情景过程,所以我们要把复杂的学习任务逐步深入地加以分解,以便学生能自行构建知识体系和物理思维来达到教学目的。通常这个时候我们就可以采取有效的提问,起到搭桥引领探究知识结论的方向,而不是直接把答案告诉学生。新教材中已经非常注重“探究”这个获取知识的过程,而探究性提问能启发学生思维的灵活性,也利于培养学生思维的深刻性。

例如在设计《探究决定导线电阻的因素》的教学时,由于它整节内容都是探究性质的。如果我们只是按照旧教材中所述引导学生将知识点理顺,然后做实验,实际上就只是验证一些结论,学生只能是被动记忆,主动探究和能力培养就欠缺了。新教材中已有所改变,在实际操作中我是这样设计的:

2:让学生去观察、比较两个灯丝的外部特点,问题:导体电阻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

4:想象一下导体的电阻还可能与哪些因素有关?然后在教师引导下进一步研究电阻与温度的关系。

这样在一系列问题的启发引导下,通过学生分步讨论与分析,最终能够形成自己的思维并解决问题。整节课学生都有极高的兴致,在问题情境中在隐含的“问题”的不断引导下自我探究,学习变成了一种享受。

又如在学过楞次定律后,研究“铝管中磁性小球的下落规律”实验把两只外形完全相同的小球分别从竖直放置的铝管上端放下,一只小球很快地从下端掉出,而另一只要等数秒后才从下端管口落出。根据这一实验背景,提出以下问题供学生探究:

1.以这个课题进行研究,你将提出和论述哪些问题?需要进一步做哪些检验?

2.你猜一猜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是什么?

3.请分析小球进入铝管后运动状态的变化过程,能否建立一种物理模型?

通过这样的提问设计,就会把学生的认识逐步引向深化,并能获得对新知识的积极的情感体验,比单纯的老师理论分析讲解更易于被学生所接受。

三、有效提问的注意事项。

教育应面向全体学生,课堂提问应有较大的辐射面。既要照顾点又要照顾面,以点带面,培养优生,转化差生,达到共同提高。又要兼顾难与易的关系。教学内容有难有易,提问应当符合学生的认知水平和接受能力,对于较难的问题应力求深入浅出、化难为易,切忌过深过难而造成冷场。还要考虑曲与直的关系,提问题不能只问“是什么”、“对不对”,问题要富有启发性,否则学生会感到单调乏味而失去学习的动力。

在授课过程中我们也要时刻注意学生的反应,当教学进行中时,学生可能会精神不振或走神。在这种情况应及时提出问题,使学生注意力回升。我觉得适时地提出一些虚拟性的问题是一个很有效的途径,例如:在力学“摩擦力”一课中,当我们向学生介绍摩擦力概念、产生条件以及摩擦力的方向如何判断后,可向学生提问:“请大家设想一想,如果现实生活中没有摩擦力将会怎样呢?”适时的讨论会让学生的精神状态调整回来,可以展开想象的翅膀来描绘无摩擦的世界。

总之,在物理课堂中有效提问不仅仅在于“问”,而更重要是在于采用合适的策略和手段进行提问。我觉得有效的问题设计在物理教学中的意义是一种教学观念问题,是新课改中所倡导的教师主导作用和学生主体作用的和谐统一。教师心中有学生,才能创设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良好氛围,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动力;教师有心中有目标,才能“粗中有细”,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教师心中有策略,才能“长袖善舞”,切实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进而提高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美)丹东尼奥等,《课堂提问的艺术:发展教师的有效提问技能》。

宋玲译。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

2、《联系生活进行物理教学策略》 作者:曾志旺  来自《物理教学探讨》。

4、《物理课堂提问的探讨》作者:王赵云《物理教师》期刊第9期。

课堂教学中的政治课问题(优秀22篇)篇九

课堂教学是学校教育教学中的一个至关重要的环节。课堂教学效果的好与坏直接决定着教育质量的高与低,现结合自身教学实践谈论如下:

一、备好课是决定课堂教学成功的前提:备课无非是备教材、备学生、备教法,三者缺一不可,但我们只能说到却难以做到。备学生、备教法往往被教师所忽视,所以我们的课堂教学很难适应学生,只是学生适应老师,这也就决定了课堂教学很难出现师生共识、共鸣的镜头,因为师与生之间存在着两处生疏,那就是没有以学生为出发点,没有考虑采用什么样的方式、策略才能符合学生的年龄特征,知识水平和思维能力,师不了解生,生也就不会一厢情愿的随着老师走。这姑且不论,单说备教材,一部分老师还远远做不到,“台上十分钟,台下十年功”,“教师应拿出一生的时间去准备一节课”。这两句话无非在告诉我们备课的一种境界,那就是“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在课堂教学中脱离书本,脱离教案、教参。只有眼睛在学生中逡巡,思维跟着学生思路在走,我们才会在听学生无意之中的一句话时,突发灵感,随时调整教学思路,甚至推翻教案,应机设计,从而掀起教学高潮,产生意想不到的效果。究其原因,无非是得心才能应手,熟中才能生巧。其实备教材也是有章可循、有捷径可走的,但前提是必须摆脱依赖心理,那就是备课之前不能看有关教学类参考书,教参,教参,参考而已,也就是这个道理。备教材先要从大处着眼,理清悟透整册教材的知识体系,每一个章节,甚至每个章节内部有哪些共性的知识点,有哪些非共性的东西,从中理出一条清晰之线,这样一线以贯之,既能举一反三,又能明辨是非,区分异同点,易识易记。备教材还要落实在每一小节内容上,这一环节很是重要,除了要做到承上启下之外(承上启下是指每一节都要与本章内容,甚至本册教材内容有联系,即承接上节内容而来,又能开启下节内容而去),还要选准突破口,突破口选的好坏直接影响到课堂教学的成败。选准突破口的前提必须是反复阅读每一节的内容,最基本的原则是应做到合上书基本能把每一节内容准确的复述出来,明确本节的核心。这就是整体把握,在此基础上要深思熟虑,反复推敲,不断去筛选、构思,哪些内容是重点、难点,哪些可一带儿过,哪些必须讲清研透,怎么讲清研透,需要运用那些材料,采用什么方式等等。酝酿成熟之后,就应慎重斟酌,从哪下手做为本节内容的突破口,它的前提是迁一而动全篇,一气呵成,给人浑然一体之感,绝不允许中间产生割裂,脱离轨道。最后一道工序,就是阅读各类教参,从自身视角出发,找出独到之处,结合自身感悟,点滴完善自己的备课思路、环节,最终预约出本节的三维目标。

二、营造课堂教学情境是促进课堂教学成效的一个重要手段。课堂教学的最高境界是师乐教,学生乐学,这也就说明了一点情境在教学中的重要作用。只有教师痴迷于教学情境,声情并茂,有感而发,才能在高声唱讲,低声慢吟中诠释每一节的内涵情蕴,从而在熏陶感染中,敲响学生心中的琴弦,启迪学生的心智,诱发学生的灵感,让学生的情绪在轻松愉悦、起伏共鸣中陶醉于收获的幸福里,这也就避免了由于生硬的说教而让学生在课堂上产生度日如年的煎熬,压抑又怎能顿开。营造教学情境,主要表现在导语设计,教学环节的衔接语,组织课堂教学过程的教学用语三个方面。语言既要采用专业术语,又要通俗易懂,还要蕴含情感。术语不准,发音不清,语句不通,解释不透,不是标准的普通话,就很难营造浓郁的课堂情境。

三、灵活驾驭课堂是课堂教学艺术的重要升华。

每一课时的课堂教学基本呈现环节是复习巩固、课时新授、识记练习。复习巩固目的是达到温故而知新的成效。这就需要我们探究出一种有效的方法,绝对不是简单的提几个问题,找举手的同学答即可,这就陷入了“精英教育”的误区,其它同学会不会,会的有多少,不会的又有多少,教师也就无从得知,因为这种方法不可能提问到每一个学生。这一环节目前最省时、最有效的方法就是教师将精心选择的题让每一个学生去做,做完后的活页纸可交由学生自批或小组互批,最后举手统计每一道题做对的有多少,做错的有多少;根据掌握的数据来决定采用集中讲解、单独辅导或同伴互助等方法补救。

课堂教学新授课要讲究精讲,绝不允许脱泥带水,婆婆妈妈。拥有的教学资源能否及时、有效的阐述诠释教学内容;启发诱导的方式能否点醒梦中人;教学的环节内容能否随机灵动调整、换用;教学的无声语言能否切合时宜的传递给学生;赏识、激励的话语、运用的形式能否精当的发挥运用;教学内容的拓展延伸、总结升华能否因课而异、因生而异;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能否抓住火候而用等等,都取决于教师驾驭水平的高低,也就是取决于教师教学艺术的再现程度,什么时候讲,什么时候放,讲怎么讲,放怎么放,用多长时间讲、用多长时间放,都得讲究个尺度,讲究个标准。“辩才须待十年功”,这就需要我们在每一分钟,每一节,每一学期的教学时间中去修炼自身的水平,从而在循序渐进中去点滴丰富自己,完善自己,最终成为名师。

课堂教学还应注重当堂的识记练习。这一环节不是让学生找到答案即可,而是让学生能当堂记诵,领悟应用。经过课时新授、识记练习、复习巩固三个环节的学习、领悟、运用,学生一定能事半功倍,记忆犹新。关键是让学生识记练习什么,采用什么方法让学生识记练习,这就需要老师做出权衡,做出决择,以期短时间内达到最大功效。

四、教后反思是提升课堂教学成效的后续源泉。

可以说备课挖掘、教学情境营造、课堂教学驾驭、教后反思几个环节是环环相扣,相辅相成的,谁能融会贯通、娴熟应用,谁就能最终立于不败之地,获取辉煌。

课堂教学中的政治课问题(优秀22篇)篇十

一、创设化学情境性问题,体现化学学科特色。

学习活动总是在一定的情境中产生的。教师要在对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和教材内容进行全面、科学分析的基础上,创设问题呈现的情境,促使学生在问题情境中产生认知冲突,激发学生积极思维的动机和探索问题的欲望。化学是实用性很强的一门科学,在生产生活中处处有化学,教师在问题设计的时候要多联系生产生活实际,体现出“化学来源于生活,生活中处处有化学”的新课程理念。例如在讲授“物质的溶解”时,教师可设计:为什么修理厂工人手上的污渍可以用汽油洗去?洗洁精是如何洗去油污的?讲授灭火原理时油锅着火为什么用锅盖盖灭?吹灭蜡烛又是什么原理?讲授合金时,可以联系到生活中常见的钢、铝合金窗等生活实例,让学生体会到化学知识在生活中重要的应用。

二、利用课堂实验设计问题,激发学生的探究欲。

三、根据学生作业、考卷设计问题,深化知识结构体系。

四、根据学生课后疑问设计问题,加深对知识的理解。

总之,问题的优化设计能较好地启发学生的思维,使课堂生动活泼,使学生主动性、能动性得到充分发挥。法国大作家巴尔扎克说:“打开一切科学的钥匙,都毫无疑问的是问号。”问题设计是教学设计中非常重要的环节,它在揭示矛盾、引起思考、判断是非、唤起注意、确定导向、交流信息、调节教学等方面,具有不可低估的作用。

(作者单位山西师范大学)。

课堂教学中的政治课问题(优秀22篇)篇十一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是学生获得化学知识和检验化学知识的重要媒体和手段,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是帮助学生形成化学概念和化学基础理论的材料,能培养学生的实验动手能力和实验素养。因此,实验教学是化学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在整个化学教学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本学期,在学校领导的高度重视下,实验教师的关心、配合下,开足开齐了上册化学课本上出现的化学实验,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作为化学教师来说,也从思想到行动,从理论到实践的一些方面较好地完成了教学任务,提高了学生诸多方面的素质。现将九年级化学实验教学工作总结如下:

一、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得到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不断提高。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与我们的现实生活联系紧密,学生好奇心很强,他们学习化学的动机往往是以满足好奇心和感兴趣为主的。在实验教学充分考虑了学生的可接受性,也增强了实验的趣味性,从而提高他们学习化学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二、在实验内容方面。

1、认真对待演示实验。

课堂上的演示实验,调动学生的情绪,激发他们学习的兴趣和求知欲,培养他们的观察能力和语言组织能力及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因此,课本中的每个演示实验我们都认真完成,并力求做到演示操作规范、实验现象明显、分析表述准确简练。

2.、力开足学生分组实验。

根据教学进度努力开足学生实验。本学期共完成“化学基本技能训练、氧气的制取与性质验证、二氧化碳的制取与性质验证、粗盐提纯”四个分组实验。分组实验做到每8人一组,位置固定,每次实验都进行登记,并对每个实验从课堂纪律、操作规范、整理仪器等方面对每学生严格要求,对于学生的.错误操作予以及时纠正并引导学生分析操作错误的原因,教学效果较好,培养了学生的实验动手能力,也让学生形成了良好的实验习惯。

三、在培养学生能力方面。

1、培养学生的实验探究能力。

注重培养学生的实验探究能力,让学生养成良好的实验习惯,为他们今后的化学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2、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观察使我们对客观事物、现象感知过程的一种最直接的方法。

通过观察可以使学生从化学实验现象中获取直接获取原始“信息”,加深了学生对化学知识的理解。这就需要教师指导学生如何去观察实验现象,及时地引导学生对实验现象进行分析、透过现象抓住本质,归纳总结出一些规律性的结论。

3、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

实验能力指了解实验的目的及实验原理、会正确使用实验仪器、会纪录必要的数据及实验现象、会分析整理数据得出结论,会写出简单的实验报告等一系列的能力。这是初中阶段我们必须引导学生去做并要看到效果的一项任务。

四、在养成良好的实验习惯方面。

良好的实验习惯应包括:正确使用仪器、规范的实验操作、认真观察并记录实验现象、如实完成实验报告、遵守实验室规则、注意节约药品和实验安全等。在教学中注意从实验态度、规范操作上给学生进行示范,严格要求学生遵守实验规则,对如何观察、记录实验现象、填写实验报告要具体指导。在填写实验报告时,要求学生将实验所观察到的现象如实填写并对所观察的现象作出相应的解释,以此来培养学生的语言组织能力和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五、存在的问题及不足。

实验教学的教研气氛不浓,创新意识不足;对学生实验动手能力的培养力度不够。

六、今后的努力方向。

1、进一步重视实验教学的作用,充分引导学生进行实验探究,增强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

2、增加学生实验的机会,尽量变演示实验为学生使用,让学生参与到实验教学中来。

3、进一步开放实验室,让学生走进实验室,自己亲自设计实验,开发学生的思维。

课堂教学中的政治课问题(优秀22篇)篇十二

题目:阅读下头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60分)。

每一天午时五点,南京市盐仓桥附近都会有一对老夫妇在道路停车带搬凳子坐下,“人肉”占车位,等待儿女开车回家,如果孩子回来迟,两人就轮换着坐,直到孩子归来。

针对此事,各方有不一样反应。有的人感叹,可怜天下父母心;附近车主气愤又无奈:那是社会公共车位,不是他家私人的,但总不能出手对两个人怎样样吧?老夫妇的儿女也很委屈:附近车位确实太紧张,但也劝父母不要这样风雨无阻,却拗可是两位老人。

对于以上事情,你怎样看?请你就其中某一个或某一群人的表现,证明你的态度,阐述你的看法。要请综合材料资料及含意,选好角度,确定立意,自拟标题,不得抄袭。

在必须限度内给予温情理解。

南京市一位老夫妇“人肉”占车位等待下班归来的儿女,让附近车气愤又无奈。此事也引起社会不一样的反应。我认为,在必须限度内,应给予中国的父母温情的理解。

这对夫妇的儿女曾劝自我的父母不要风雨无阻,而结果是拗可是两位老人。此时就不能以“没素质”“自私”的眼光来看待这个事件,因为它涉及到了世间最真挚的情感——父爱和母爱。我们应当给予理解,腾出空间让这份关怀润泽到底。

当今社会的竞争激烈、压力陡增是不争的事实。赡养老人、养育小孩、工作应酬等等,让如今的年轻人背上更重的职责。父母看在眼里,也疼在心里,为了能给儿女减压,父母们也力所能及,所以才有北京外环父母凌晨4点为还在休息而要上班的儿女排公交,才有自发到公园为儿女相亲的事情,再到如今的“人肉”占位。

这群父母也并非不明道理。他们不是违章收费替人占位,也不是故意要扰乱秩序。他们是在尽一种职责。儿女如此辛勤劳累,这些父母岂能安心在家嗑瓜子、看电视,而让已经疲惫不堪的年轻人悠悠转找车位?所以,那是一种出于本心的行为,我们应当看到其光辉的一面来自励,感受到有人关心的温暖,而非以一惊一乍的态度对待这其实没有严重后果的事件。

当然,一个矛盾的兴起绝非空穴来风,必须有它的内因存在。比如,这是否暴露了该小区的车位管理不力?是否能够所以兴建停车场,解决居民的实际困难?相关部门应就此实地调查,看到事件透露出的一些东西。

固然父母之情需予以理解,但前提也是在必须限度内,尤其是法律限度,不是戴有至高之情的名义就能够为所欲为。为儿女出国而伪造护照、利用职位之便为儿女铺路等等这类行为绝对不能容忍。举着亲情的大旗,实际上是玷污这面洁白的旗帜。

而此次父母“人肉”占位并没有任何出格的行为发生,相反能温暖人心而促进相关事宜的处理。所以在必须限度内,我们应给予温情理解。

课堂教学中的政治课问题(优秀22篇)篇十三

硕士新生郝同学几番年少轻狂之语,惹得导师怒极之下断绝师生关系,在学术界引起的轩然大波实让人唏嘘不已。书生意气,年少轻狂,出言不逊犹且可以原谅。本非无伤大雅之事,公开断绝关系诚然合情不合理,令人深思引戒。

文人学者,尤以年轻人为最,大都带着几分轻狂。一代大家钱钟书,在读完本科后便没有继续研读,清华大学挽留其时,钱钟书只道:“纵观清华大学,没有一人可做钱某的导师。”时隔数年,仿佛钱老的傲气油然面前,而今众人也不过笑笑并加以贪腐。若钱钟书昔时面对的是今日孙教授,不知是否会气得孙教授将他私下之言公开在众多学术名流前,指责其师长、轻狂恣意?师长尊严遭到挑战尚可理解其愤怒之情,但公开断绝的远不止浅浅师生关系。

孙教授之行,无疑更是断绝了郝同学的学术前程。诚如郝同学事后谈及,老师将原来学生私下的狂傲公开在众多名流前,遑说他仍要读博的打算,硕士恐怕都难以读完。为人师者,理应有宽容之度,若当日清华亦如今般在学术界指责钱钟书,其学术前程无疑会难上几分。可私下劝解,私下按照程序断绝的师生关系,如此公开断绝,仅为日前同僚相见时脸上二分薄面,而几近毁了学生前程,实为不该。

反观当下之公开断绝,实则更是断绝了批评的自由。有学术人士称,这次的断绝是“批评的末日”。诚然,谁知道在批评时是否会恰遇孙教授呢?孔子被尊为“至圣先师”,尚谦虚认可学生的批评,而今日之师者又是否过于较真?要知“若批评不自由,则赞美无意义”,没有批评的存在,要如何进步发展?我们一面指责社会缺乏批判的创新力,一面又挤压自由的言论权,实为可悲。

公开断绝的不只是师生关系,更是学生的学术前程、平等师生关系、自由的批评权力。此番断绝合情难合理,与师者育人目标南辕北辙。倒不妨为年轻人的轻狂多几分包容与理解。

课堂教学中的政治课问题(优秀22篇)篇十四

题目:阅读下头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几个同学聚在一齐谈论传家宝。小张说,他家的传家宝是一个青花罐,有年头有故事。小杜说,他家的传家宝是爷爷留下的几枚勋章。小程说,她家把“忠厚传家久,读书继世长”的祖训当作传家宝。

你认为什么样的传家宝更有价值?请综合材料资料及含意,体现你的思考、权衡与选择。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当代语境更需青花罐式传家宝。

“勤俭是我们的传家宝哦”,这句箴言外加这段旋律可能还回荡在不少人心间,但今日谁人还敬奉“勤俭”为治家法宝。不可否认,祖传训诫、祖辈勋章对家族成员有莫大影响力,但在当代语境下,我认为青花罐式传家宝更有价值。

你是否会半夜恍惚,我的“家”在哪里?是此刻的这幢海景房,还是北方农村的那个大杂院,或许更多时候让我们心尖颤抖的还是后者。如此人在楼里心在村里的“身家性命”之错位,折射的是三十年来阔步前进的城市化进程。家园抛诸身后,背影留给祖辈,我们凭尴尬的身份“流离失所”,只为谋得一个“家”。

若有最纯净的祖传青花罐呢?传家宝,可触可感、可碰可观的传家宝,让行走在车水马龙和异国他乡的男与女能够安顿内心,“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它珍藏在家族最隐秘的柜子里,珍藏在乡村最终一扇木门里,珍藏在辗转于假面与应酬的一颗颗“素心”里。

农耕礼貌向工业商业礼貌转型,空前的城乡流动让家庭和家族已不再是从前形态。没有粘合剂的家族,使得人生于社会,如鸟飞于荒漠,孤零而失落。一种精神的代沟与断层,横亘在你我心头。不骄不傲,不薄不弃,在物质利益为社会广泛认可的时代,手捧青花如茶杯,弥漫于素雅纹路与绝美图案间的,正是一种文化的清丽、信仰的醇厚。

靠电话线和汇款单维系的亲情似已淡漠化,似乎少了以往的血浓于水根筋相连。青花罐式传家宝本身贵重,因贵而重,其“轻拿轻放”的珍视感,让所有家人族人都心存青花,懂得家族的精神核心凝聚何处、情感依归指向何方。青花罐代代流传,留在我们长辈手里,对孤寂的他们也是一种精神的抚慰,给予他们一种承上启下的家族延续感。

它价格不菲,激励当代子孙努力奋斗,不愧先人。它比几枚勋章更有历史厚重感,走出百年现当代史,融入千年中华史,格局更大。

而理念式的虚式祖训,虽有必须的劝诫与警醒意义,却太朦胧,却嫌抽象。在历史的尘土下,很多时候无法切实帮忙新世代的你我,去应对瞬息万变的职场生态、交易规则、生存境遇。它更像是家长出于本能的空荡叮咛。

荣誉式勋章更是如此。勋章多涉以往的战争、过去的辉煌,且不说时代形态已迥异,拿祖辈的“爵位式”荣誉说事,甚至有可能会引人耻笑,且麻痹自我。祖母的“笏板”虽则象征意义重大,对青年归有光的激励却变成了压力;亮闪闪的满身勋章,也要小崔的抗战记忆影像来勉力擦亮。

不必被青花瓷表面的“昂贵”所吓倒,不必担忧家族为之挣得头破血流,不必谈钱色变。当今时代,尤其需要培养历史底蕴感、文化游久感,尤其需要用“青花罐”召回一度失落的古礼貌,让宗族枝条繁盛,让美德香满家园。

课堂教学中的政治课问题(优秀22篇)篇十五

题目:阅读下头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60分)。

近日,某校学生在网上吐槽:奖学金才一元钱,还不如不去拼搏了。就1元钱,我看还不如不发呢。每年才几个人得,早该取消了啊。

记者了解到,该校今年奖学金的金额改成了象征性的一元钱,外加一个荣誉证书;该校把取消的奖学金总额转到了“扶贫助学基金”的账户上。校方解释,期望同学们好好学习,不应“以获得奖金多少”作为学习的目标。

此事引发了一些网友的关注,经媒体报道后,激起了更大范围、更多角度的讨论。

该校校报的“学生心声”和“向校长建言”两个栏目,就此事开展专题讨论。请你选择一个栏目投稿,证明你的态度,阐述你的看法。

要求综合材料资料及含意,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必须的奖学金能给我们“获得感”

——给“学生心声”栏目投稿。

奖学金从一小叠纸钞变成了一元钱,为此或许悲痛难过者有之,愤然吐槽者有之,毫无所谓者有之,幸灾乐祸者亦有之。

做出如此决定,校方自有其理:难道大家努力学习,就是为了“抢”奖学金?显然不是。讲得崇高些,我们学生学习是为了用知识充实人生,用技能提升自我;哪怕世俗点讲,就是为了有个好的前途,为了将来能“有钱有闲”,我们也决不至短视到“一切向奖学金看”的地步。

可是且慢,在肯定校方动机的同时,我们也应看到,此举有其不妥,尚容一一商榷。

虽然网曝我校学生吐槽言辞不当,“还不如不去拼搏了”过于短视功利,“每年才几个人得”显出酸溜溜的嫉妒,不是一时愤激就是三观不正,可是,“就1元钱,我看还不如不发呢”确有可取处。学生自当志存高远,但常设阶段性的、短期的目标,实有益于我们动力长存,不断前进,而奖学金正可作为短期目标之一。固然,数额过高的奖学金容易助长功利歪风,激化学霸学渣间的“人民内部矛盾”;但数额太低,则表面上你奖励了优胜者,实际上是让他们觉得被敷衍,反而会有付出与回报落差太大引起的失落感。适量的奖学金,让获奖者感受到实惠(说一元钱是“实惠”,在高物价的今日就是笑话),也让未获奖者心态平衡,不眼红不在意。这是给予学生“获得感”的重要“民生工程”。至于何为“适量”,我们能够另行讨论,此不赘言。

至于“扶贫助学基金”,同样关乎“获得感”,有利于促进“社会公平”,对贫困生的“精准扶贫”因人而异,金额高过奖学金也是应当。可是我认为,校方“加大扶贫力度”也不应将奖学金预算统统挪到扶贫助学金当中。奖学归奖学,扶贫归扶贫,二者方式虽一,作用殊途,性质上也不一样,不该厚此薄彼如是。

课堂教学中的政治课问题(优秀22篇)篇十六

思想政治课的教学不仅仅是传授知识的认知过程,更是开启学生心灵的情感过程,情在从知到行的转化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在教学中,师生双方心意相通,便较易完成教学任务。因此,通过沟通思想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应该是值得重视的一个重要环节。初中生由于年龄小,知识根底浅,活泼好奇,偏爱形象思维,乐于接受教师富于情趣的教学方式,所以,在思想政治教学中,注重倾注情感的感化、熏陶,能收到良好的效果。

兴趣总是与人们对事物的情感态度紧密相联,当人们接触到事物,产生愉悦的情绪体验时,就会对它产生向往的心理,进而对它发生兴趣。没有这种情感,就不可能形成兴趣。因此,教学之余,笔者总喜欢和学生们呆在一起:经常聊聊法制栏目的案例(笔者要求学生尽量收看法制栏目);时就争论一下对刚才讨论问题的不同观点;学生们还常常向笔者“控诉”自己父母对他们所谓“学习上的摧残”;而有时笔者则什么也不说,就静静地享受着学生们围在自己身边吱吱喳喳地嚷着……学生们都愿意把笔者当成知心朋友,有了心事也愿意对笔者说。学生会因“亲其师”而“信其道”,进而表现出异常积极的学习情绪。

在思想政治教学中,要精心设计适宜的教学情境,让学生在各种情感环境中感知、认识、理解、训练,让学生思维和智力活动始终处于兴奋状态,加深学生对问题、内容的认识和理解。

1.紧扣教材,设计小品,创设课堂情境。如在学习七年级上册“风雨中我在成长”这一节内容时,笔者挑选了3位自愿报名参加表演的同学,请他们表演这样两个情景:一是刚进入新校所遇到的挫折;二是当遇到挫折、情绪不佳时,如何分别使用好“转移注意力”、“合理宣泄”、“理智控制”等调节情绪的方法。学生们在愉快的表演中、在认真的思考讨论中深刻领会到:生活中不只是阳光明媚,也有风风雨雨。每个人都会有许多美好的期待和希望,为了实现它,都要做出种种努力。

2.讲故事,调节课堂气氛,提高课堂效率。如为让学生在日常生活学习中能运用“认识改变法”来调节自己的不良情绪,笔者补充知识,向学生介绍了一种有关情绪调节的abc理论。具体实现过程如下:讲故事《秀才与棺材》(甲乙秀才一起去赶考,路上他们遇到了一支出殡的队伍,看到那黑乎乎的棺材,甲秀才心里立即“咯噔”一下,凉了半截。心想:完了,赶考的'日子居然碰到这个倒霉的棺材。他的心情一落千丈,走进考场后,那个“黑乎乎的棺材”一直挥之不去,结果文思枯竭,最后名落孙山。乙秀才看到棺材时心里也“咯噔”了一下,但转念一想:棺材,棺材,有“官”才有“财”,这是个好兆头。乙秀才十分兴奋,最终金榜题名),然后让学生讨论他们的结果为什么不同,并得出结论:心态影响人的行为,直至产生不同的结果。消极心态往往致人失败,积极心态往往使人成功。因此,我们应该改变对引起不良情绪事物的看法,以致改变我们的不良情绪。最后,水到渠成地引出abc理论:a即事件,b即想法,c即情绪、行为。

总之,设计教学情境是现代化教学所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使学生“爱学”、“会学”、“学会”。而“情境教学法”正是达到这个目标的行之有效的途径和方法,应积极研究、努力探索,争取创设出适合于每一课的教学情境。

课堂教学中的政治课问题(优秀22篇)篇十七

题目:阅读下头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在上海地铁上,一男子因随地吐痰遭到指责后,竟不停地用污言秽语和指责他的乘客对骂,一黑衣壮汉忍不住,拨开人群走到“吐痰男”跟前踢去一脚,吐痰男顿时安静下来,一语不发,此时,有出来劝架的乘客指责“黑衣男”:“打人是不对的。”更多的人则认可黑衣男的做法。这段视频被上传到网络后,引起更大范围、更多角度的讨论。

对于以上事情你怎样看?请你就其中某一个或某一群人的表现,证明你的态度,阐述你的看法,要求综合材料资料及含意,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标题自拟。

“黑衣男”的正义能够更具温情。

男子地铁车厢内随地吐痰遭一女士指责后,反而用污言秽语辱骂,连身边的小孩和老人都毫不顾及,终被黑衣壮汉踢脚教训。事件发生后,义愤填膺者有之,拍手称快者亦之。但无论何种反应,都意味着正义尚在、公道犹存。这正是这件事让人欣慰的地方,让人能触摸到人性温暖的地方。

按理,出脚伤人,以暴制暴等反礼貌的行为总是不对的,但民调显示,认为“黑衣男”该踢的占七成,原因就在于“黑衣男”的“暴”并非简单的“暴”,至少在特定情境下特殊时间里可控状态下的“暴”,是轻微暴力,而非流氓暴力,是必须限度内可控范围下且裹挟着正义与公道色彩的暴力。(概念厘定与概念区分)。

为什么说“黑衣男”的“暴”是具有公道色彩的呢?在近于失控的情景下,应对一个基本素养严重缺少又无法明理的人,道德约束乏力,法制管教艰难,选择“暂时性轻暴力”可能是“吐痰男”最熟悉最易理解的路径,这可能正适合他当下的认知水平。“黑衣男”暴力的动机是想控制局势,结果也到达了目的;程度上有分寸,那一脚的效力连轻伤的级别都达不到,且毫无穷追猛打之势,旨在局势的掌控,所以,尽管这种具有正义色彩的暴力依然是反礼貌的,不能被提出和被鼓励,却能够被理解。与“理中客”相比,人们的情感更激赏”黑衣男“,这既是人性光亮的所在,更是正义与公道本身的力量体现。为“黑衣男”设身处地所想的这份“情”只要建立在对社会公序的维护与人性最深沉的爱的基础上,都能够被理解。

这不是替“黑衣男”开脱,身具正义的勇士也无需别人担责。整个事件中我反而觉得“吐痰男”才是最可怜、最值得同情的一个。不能随地吐痰、不在妇幼老弱面前大声辱骂,这连几岁大的孩子都熟知的常理,“吐痰男”却浑然不觉,且似乎“理直气壮”,可见受弊之深。显然,与正常人相比,“吐痰男”有太多的教育缺失,这种缺失是一种不公平,因为它很大程度源于社会的各种因素。心理上的病痛较之身理上的病痛更严重,更凄惨。既如此,社会就有职责帮他,而不是在道义上遗弃他。

所以,当地礼貌办如果不把工作止于发发文件,写写总结,至少遇到特殊个案时能走出户外,协同“黑衣男”一齐上门服务,握手言和,并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帮吐痰男弥补缺失的礼仪知识,甚至解决他生活上的一些困难,相信“中国制造”的将不再是被网有定性的“渣男”,这称谓,毕竟搁在谁头上都会不好受。若是“正义”之上更有“温情”弥漫,于公于私都将是好事。

课堂教学中的政治课问题(优秀22篇)篇十八

阅读下头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唐山二模)。

吹灭别人的灯,会烧掉自我的胡子。哈萨克斯坦谚语。

人有不为也,而后能够有为。孟子。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资料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考点分析】。

【例文】。

不为与有为。

不为与有为,一对矛盾,一个选取,选取正确,为该为者,不为不该为者,坚持自我,方能实现自我的人生价值。

课堂教学中的政治课问题(优秀22篇)篇十九

题目:阅读下头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60分)。

当代风采人物评选活动已产生最终三名候选人:大李,笃学敏思,矢志创新,为破解生命科学之谜作出重大贡献,率领团队一举跻身国际学术最前沿。老王,爱岗敬业,练就一手绝活,变普通技术为完美艺术,走出一条从职高生到焊接大师的“大国工匠”之路。小刘,酷爱摄影,跋山涉水捕捉世间美景,他的博客赢得网友一片赞叹:“你带我们品味大千世界”“你帮我们留住美丽乡愁”。

三人中,你认为谁更具风采?请综合材料资料及含意作文,体现你的思考、权衡与选择。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潜心于学术,造福于未来。

人生之路,以其多样和繁盛充实着我们的生活,亦用其复杂和差异考验着我们的选择。不一样的人生之路决定不一样的人生价值,我尤为欣赏大李,认为他的人生最具风采。

不可否认,爱岗敬业,勤于奉献,变普通技艺为完美艺术的老王有他的风采,他让我们看到,平凡如你我的小人物,也能够经过潜心所热爱事业的创造,为人生延展与增添价值;酷爱摄影,跋山涉水的小刘凭借对山水的热爱和对艺术的执着,将青山悠悠,流水深深的美景定格于镜头瞬间,带给人们以美的感受。这样的人生,同样具有风采。

可是,我还是认为大李最具风采。在他的身上,体现的是“板凳做得十年冷”的对学术的纯粹钻研;是“吾志所向,一往无前”的对创新的极致追求;是“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的对生命价值的充分自信与尊重。在人心浮躁的当下,人们往往为了一纸文凭,一个空名争得头破血流,而像大李这样葆有纯净与进取的人格就显得尤为珍贵。

宋儒张载“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的历史职责感与文化性格在大李的身上得到了传承;袁隆平以及“两弹一星”研制专家们的科学精神亦在大李身上得到彰显。大李用努力与拼搏,用梦想与信念,用坚守与坚持,用热爱与热情走出了一条极具价值的科研人生之路。这样的人,自然熠熠闪光;这样的人生,注定风采无限!

从时间的长河来看,每个人的存在可是是极短暂的一瞬;以宇宙为疆,光明也可是是局促的一隅。可是,人之为人的伟大,就在于我们能够依靠无限的创造与热爱,探索生命的奥秘与科学的精彩,超越时间与生命的界限,为后世留下无限的财富。大李潜心学术,他的人生极具风采!

我愿如大李,潜心于学术,造福于未来!

课堂教学中的政治课问题(优秀22篇)篇二十

1.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去年10月7日,经过连续搜救,17名擅自进入广西来宾市自然保护区露营被困失联的驴友,成功获救。来宾市为此次营救,耗费了巨大的公共资源,更严重的是营救中救援人员也面临巨大的危险。这一事件引起了社会的强烈反响:当地政府呼吁驴友要严格遵守相关法律法规,不要擅自行动。有网友认为,驴友是公民,作为纳税人,有权享受公共服务,不应为救援买单;又有网友说“人生需要说走就走的旅行”,并为他们的行为点赞。

对此你有何看法?请选好角度,自定立意,自拟标题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范文:旅游遵法,顾全大局。

近日,一些擅自进入旅游区露营被困失联的驴友,经过连续搜救,耗费巨大公共资源之后被成功获救。对此我认为,驴友应当自觉遵循相关法规,顾全大局。

驴友擅自露营失联使得救援人员耗费巨大人力物力去营救,究其原因,无外乎两个:表面看是驴友的贪玩心理的驱使,使其忽视法度;然而从深层次看,则是当代人们以自我为中心,不顾大局的缩影。擅自露营的驴友,有没有想过失联后给救援人员造成麻烦的后果?这样不负责任的行为与损人不利己大同小异。

驴友持着贪玩好奇之心便任意作为,这实质上也是自我保护意识不高、思想浅薄的表现。在这个信息发展的时代,人们依赖于新技术给人们带来的便利,对于自己错误的行为竟不加纠正。然而,从另一方面上看,营救人员又何其不是耗费了巨大的资源、甚至奋不顾身投身于救援之中、陷入危险境地才得以成功营救他们?王小波说:“现代技术的发展使人们过度依赖技术,人们以为自己征服了技术,而我们又何尝不是被技术捆绑着不能自主行走。”由此可见,当驴友们过度依赖技术,将自我保护意识蒙蔽于此,被困失联也便是自然而然的事了。

诚然,有人认为驴友们这么做值得肯定,纳税人有权享受公共服务,不应为救援买单。而我认为,这样忽视法度、不顾全大局的行为,是这个文明不断发展的时代的滥觞!

驴友被困失联已是既定的事实,如今我们需要做的,就是加强公民的道德修养,加大法律的监管力度,使法制为先的观念深入人心。龙应台有言:“做事应得三思,切勿让个人主义滋长而使他人步入危险的境地。”旅游遵法,顾全大局,是一个公民应当遵循的基本准则。

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耶鲁大学毕业生辛德仁于1957年设立耶鲁大学辛德仁奖,以鼓励学生藏书。1963年的比赛,冠军颁给一位收藏《火车时刻手册》这类书籍的学生,而藏有二百部作家福克纳的作品以及与福克纳有关的书籍布罗斯基获得亚军。布罗斯基后来成为藏书家,他把藏书捐给东南密苏里州立大学,而不是耶鲁。

对于以上事情,你怎么看?请就耶鲁大学或布罗斯基的做法,表明你的态度,阐述你的看法,要求综合材料内容及含义,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完成写作任务;不要套作,不要抄袭。

范文:藏书精神超越名目之争。

1963年,耶鲁大学“辛德仁”藏书奖出人意料,对火车时刻手册的收敏感词集者青睐有加,令收藏研究了两百多部福克纳作品的布罗斯基屈居第二。后者虽功成名就却难释心结。自然,布罗斯基的怨愤并不违情悖理。但在我看来,大学这样做,只是想让藏书的范围更加开放,给予藏书的名目更多包容,同时鼓励藏书行为,令藏书的精神深入人心。

收藏什么样的书依各人的兴趣而定,但藏书家们都为类似的目标而坚持不懈。而不论收藏什么,都有一个共同意义:通过对同一类文本作品的收敏感词集,在时间的深度上和内容的广度上,用整体性的分析、比较、整理等方法对某一类事物进行研究。若是用这一点衡量,火车时刻手册和福克纳的作品就摆在了平等地位上。毕竟“不入人们法眼”的火车时刻手册,能够以一个特殊的视角见证火车的发展、城市的变迁乃至人们生产生活中的变革。时刻的分布、停靠站台的多寡、行程的远近等能反映出火车作为交通工具的兴起和后来在新型工具前的稍显逊色、城市不同年代交通网的变化等诸多信息。鉴于资料的难得和完整,它在城市规划研究者眼中的价值,绝不会低于福克纳作品在文学研究者眼中的价值。

为什么在大多数人眼中,火车时刻表捧得冠军成了一场“意外”?人们的褒贬多少受到书册自身价值的影响。福克纳的作品——一个作家呕心沥血的创作,当然会比唾手可得的火车时刻表得到更多珍视。然而,“辛德仁”藏书奖不是颁给藏品,而是颁给藏书的人:他看到了你所忽视的火车时刻表的价值,他愿意花力气、用心思收罗这些小册子并妥善保管,他甚至要在别人不理解的嘲笑声中坚持他的爱好;所以他有理由拿冠军,他有资格获得对一个藏书者的充分肯定。

“泰山不让土壤,故能成其大;河海不择细流,故能成其深。”对于形形色色不计其数的藏书和藏书者,藏书奖正是这样一个须容纳百川的海洋。它的设立,不是为了评判优劣,论言褒贬;而是为了发扬藏书的行为和精神,鼓励更多的人藏书读书,在这个信息爆炸的时代下做某一领域信息的集大成者。它的排名,不是让藏书者们争锋,不是给他们藏品价值的盖棺定论,而是让更多人看到不同藏书的风采。

不妨给藏书的名目更多包容。藏书,作为一项爱好而言,不同的人各有所爱,正是多样性成就了它的丰富;作为一项事业而言,不同领域各有需求,正是丰富度使它能为各领域作出贡献。

1.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60分)。

一部署名为罗伯特·加尔布雷特的侦探小说《杜鹃鸟的呼唤》面世后颇受好评。出版商表示,侦查员出身的作者退伍后从事安保行业,本书是其处女作。不过作者的新手身份因写法娴熟而被质疑。后经媒体多方调查证实,罗伯特·加尔布雷特是《哈利·波特》作者j·k·罗琳的新笔名。被“揭穿”身份后,罗琳说希望这个秘密保持得更久一点,因为她隐瞒身份后看到关于小说的真实评论时,感受到的欢乐更加纯粹。

对于以上事情,你怎么看?请给罗琳、出版商或其他相关方提出自己的建设性意见,表明你的态度,阐述你的看法。要求综合材料内容及含义,选好角度,确定立意,完成写作任务。明确收信人,统一以“小李”为写信人,不得泄露个人信息。

范文:远离月亮,明星依然闪耀。

j·k·罗琳:

您好!

自从《哈利波特》出版以来,我一直是您的忠实读者。小说中精彩的描写和扣人心弦的情节让我连连惊叹您娴熟的文笔。可是近来您使用新笔名写作一事饱受非议,对此,我想替您辩解,并对您追求公正评价和“感受到的欢乐更加纯粹”的勇气表示钦佩和敬意。

《杜鹃鸟的呼唤》是一部精彩的作品,正因为如此,人们才会不因其作者是“新手”就不屑一顾。可见,好的作品是可以经受推敲和考验的。在这件事情中,人们更看重的是内容的新奇,情节的精巧,从客观、公正的角度给了这部作品一个应有的评价。而当您欣喜地听到这些称zan时,可以自信地认为:“人们并不是因为您是j.k.罗琳而夸zan您的写作水平”。从这个角度看,您的做法不仅规避了“名人效应”的误导,更让自己的写作水平得到了一个客观的评价。这是一个大家的写作行为,为此,我对您的这种做法更加的zan赏。

能够采用新的身份发表作品,这需要足够的自信与勇气。记得《茶花女》的问世也经历了这样的勇敢。当年小仲马为了不让出版商知晓他的真实身份——是文豪大仲马的儿子,托朋友用其它名子将书稿寄往出版社。和您一样,他面临着被舆论冷嘲热讽,甚至不屑一顾的尴尬,但是,为了追求“纯粹的欢乐”,公正的建议,您勇敢地划去了自己的名字。褪去光环的您闪耀的是真性情,是默默付出后结出的自豪果实。

当今文学界,乃至社会各界,不乏一些人打着“名人”的幌子招摇撞骗。曾经是“抗震小英雄”的雷楚年,出名后欺骗亲人朋友,用头上的“光环”遮掩内心的荒芜,最终被绳之以法。他的.堕落也引起人们的反思:“名人光环”真的那么重要吗?它不会干扰我们对是非的正确判断吗?我想,您的做法正是一种对此定势的挑战,是对盲目崇拜追捧的人们的提醒,您提醒他们,应多多关注光环背后的真实性,多多应关注内心的本色情。您敢于逆“潮流”而动,传达着务实求真的精神,这一点正是现代社会中的缺失,我想人们一定会听从您的召唤,接受您的指引,寻找内心深处真实的自我。

龙应台有言:“社会犹如一辆巨大的向前滚动的车,庆幸的是,总有人探出头来看这辆车究竟跑到哪里”。文学发展的道路上,需要你这样的人勇敢地“隐姓埋名”,自信地接受公正的评价。褪去“作家”的光环,让文学的沃土里吹遍清新自然之风,您和您的作品必将更加闪耀。大文豪鲁迅在《莲蓬人》中,也曾这样倡导:“扫除腻粉呈风骨,褪却红衣学淡妆。”

让我们像您那样,回归本真,洗净铅华脂粉,施以朴素的淡妆,呈现出高洁的风骨。

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60分)。

小王出生在一个大家族。每逢节假日,长辈们都会召集家族成员聚会,而小王对此不感兴趣,经常借故缺席。长辈们很不高兴,小王也很苦恼。如今,有不少家族都面临类似的情况,当地晚报“百姓家事”栏目就此展开了热烈的讨论。

对于以上事情,你怎么看?请给小王或小王的父母写一封信,或向“百姓家事”栏目投稿,表明你的态度,阐述你的看法。要求综合材料内容及含意,选好角度,确定立意,完成写作任务。若写信,统一以“一平”为写信人,不得泄露个人信息。若投稿,请自拟标题。

范文:团聚·亲情·文化。

团聚,是一个让万千国人为之向往的词,家族长辈们每逢节假日,召集家族成员聚会也源于对它的向往。在当今喧嚣的文化场域中,拥有这份团聚实在是一份难得的奢侈。因为难得,所以渴望;因为奢侈,所以向往。

关乎团聚,想起”让世界其他各国为之百思不得其解的“春运”。他们实在不能明白,为什么那几天,全中国的人都疯狂往家赶?哪怕万水千山,哪怕山高水长,哪怕是从北极到南极的距离,都没能挡住国人的脚步;只为了年夜那一顿饭,只为了坟前的那一炷香。是的,团聚情节是流淌在国人血液里的文化,这文化里面蕴含对团团圆圆、儿孙绕膝,尽享天伦的渴望。

诚然,团聚是不可缺少的,但为了团聚而团聚或因团聚而打乱了个人的生活节奏却是值得商榷的。春节期间大家都往家赶不厌其烦、不嫌其累,既源于中华民族那根植于血液中的乡土情结,也源于都是有计划不会扰乱个人生活节奏的。

诚然,长辈们提出的团聚计划是联络亲情一个很好的方式,然而,逢节必聚是不是真的很合适呢?是否顾及到到家族各成员工作的特殊性呢?深深感到,对于那些确实不能每次都参加的家族成员应予以体谅,如此,家族成员则可感受长辈对他们的爱护与宽容,这个家族自然而然就产生巨大的凝聚力;同时,对于能够参加却借故不参加的成员也要予以理解,尽管可以站在道德的高度对他们进行指责。

同样,对材料中的小王也应一分为二来看:倘若小王确实工作挺忙碌,节假日来回奔波打乱了他生活节奏的话,那么,聚会对于他就是负担,长辈们对此就不应强求他每次都参与;倘若小王平日就比较清闲,那节假日还是应该回去看看,毕竟血浓于水啊。何况,孝顺是小辈的本分,不顺又何谈孝呢?顺了长辈意愿的同时彰显你的孝心不好吗?因此,想对小王以及社会上千千万万像小王这类的人说:能回去还是尽量赶回去吧,如若长期逆了长辈的意愿,于亲情有损,于自己无益。

是的,常回家看看是应该的,节假日若是有空暇确实应该回去聚聚!

课堂教学中的政治课问题(优秀22篇)篇二十一

题目:阅读下头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60分)。

小王出生在一个大家族。每逢节假日,长辈们都会召集家族成员聚会,而小王对此不感兴趣,经常借故缺席。长辈们很不高兴,小王也很苦恼。如今,有不少家族都面临类似的情景,当地晚报“酉姓家事”栏目就此展开了热烈的讨论。

对于以上事情,你怎样看?请给小王或小王的父母写一封信,或向“百姓家事”栏目投稿,证明你的态度,阐述你的看法。

要求综合材料资料及含意,选好角度,确定立意,完成写作任务。若写信,统一以“一平”为写信人,不得泄露个人信息;若投稿,请自拟标题。

家国情怀源于家族情怀。

在宗法制家族无碍于历朝历代绵延之后的今日,有谁会想到它也会成为争议的焦点呢?当家假日长辈召开的家族聚会成为年轻一代人的苦恼,其本质是传统文化的式微,更是青年人正在失去其根基之状态。

的确,家族聚会自古而有之,想必不愿参加之人也自古而有之,而如今争议之所以激起波澜无疑是因为如此之争议已成为社会共同问题。作为年轻人,我能够充分地理解小王的心境——在应对一群自我并不熟悉的长辈关于学业、事业与嫁娶等一系列直接的发问时,会感到无所适从实属必然;况且在人口迁移如此轻而易举的当今,各地区,尤其是中原地区的宗族基础早已被弱化,取而代之的是分散在全国各地的、彼此渐行渐远的同族人,能重聚首已属不易,更别提相聚时的冷淡气氛。小王的苦恼确有其根据。

但值得注意的是,长辈们召开家族聚会的时间选在节假日。中国自古以来的传统节假日其目的无非有二:缅怀先人和庆祝阖家团圆。当人人都在为“年味儿淡了”而叹息时,家族的聚会无疑是一个散发着团圆气息最大的发热源。其次,从历史渊源的角度探索,不难发现,不论是世界、国家还是地区范围内,对人口一个重要的划分就是民族。正因有了长期历史构成过程和法律的条文保护,民族内部才自觉构成了一条无形的纽带,民族的稳定性和持续性所以天然合理;同样,作文民族的衍生体,家族同样拥有其历史存在的合理性。正如“姓氏”的存在,根本上是为了巩固家族的紧密性。再者,回到现实意义,当下的家族体系早非古代时那般阴森可怖、男尊女卑、等级分明了,其更多时候只依靠血缘和一些极强的意识形态——长辈心中对后代们深深的挂念维系。笔者认为,这点是小王应当承认的。故当从各个角度分析过后,不难得出,小王的行为首先是忽视了家族是几乎一切传统行为存在的基础的事实,其次低估了宗族制度的普世价值。

正如前文指出,诸如小王一类的年轻人已不算少数才有可能构成的社会争议,笔者认为虽然传统家族观念的确具有相当合理性,但如若始终不能够让年轻人理解,最终在年代上构成断层,也是不可避免的事。

为此,除了(与其)经过小王的父母、长辈对其施加言语上的压力,不如经过其他更温和的方式让年轻人不再抵触家族聚会。引领他学习、了解家庭、家族在历史中的演化过程应当是第一步,其次便是能平心静气地带领他回味家族曾带给他的完美感受;更重要的是,要具有这个时代最应当具有的家庭的关怀,发自内心的嘘寒问暖。

作为小王,乃至小王代表着的新一代人,仅有真正了解到了家族情怀的普适价值,才能最终上升到国的层面,拥有了“家”,才最终能拥有这个时代最需要的家国情怀。

课堂教学中的政治课问题(优秀22篇)篇二十二

题目:阅读下头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60分)。

因父亲总是在高速路上开车时接电话,家人屡劝不改,女大学生小陈迫于无奈,更出于生命安全的研究,经过微博私信向警方举报了自我的父亲;警方查实后,依法对老陈进行了教育和处罚,并将这起举报发在官方微博上。此事赢得众多网友点赞,也引发一些质疑,经媒体报道后,激起了更大范围、更多角度的讨论。

对于以上事情,你怎样看?请给小陈、老陈或其他相关方写一封信,证明你的态度,阐述你的看法。

要求:综合材料资料及含意,选好角度,确定立意,完成写作任务。明确收信人,统一以“明华”为写信人,不得泄露个人信息。

有一种爱或许无需别人理解。

小陈:

你好,我叫明华,看到有关你的新闻后深有感触。很惭愧,像你父亲一样,我以前开车时也有接听和拨打电话的陋习,受你爱父之心和此举的感动,以后必须会改掉。想起前几天,我的孩子批评我吃饭时还在刷手机,内心也无比温暖。谨以此信向你表达支持与敬意。

你的行为赢得了多数人的支持,也有少数人质疑和反对——你要宽容这种七嘴八舌的杂音,这就是舆论,当有关你的新闻变成一个大众传播事件后,很多评论就跟你、跟事件本身无关了,你不要被这些争议所干扰,不要被“举报父亲”这个渲染性标签压得喘可是气来,坚信自我是以这种父亲能理解的方式表达对父亲的爱。我明白,你这样做,绝不是“吾爱吾父,吾更爱原则”——而就是纯粹的爱父亲,以这种让父亲记忆深刻的方式改掉陋习。这种爱,只要父亲能够理解就足够了,无须别人的理解。

之所以有一些争议和质疑,是因为他们没有站在一个爱父亲的女儿的角度来看这个问题,没有将心比心,没有同情的理解,而是一个凑热闹的看客和冰冷的旁观者。当这件事成为一个大众话题时,你已经成为一个被消费的热点。大众传媒工业从这条新闻中各取所需:网友需要的是伦理冲突和情法争议,媒体需要的是劲爆新闻和反常故事,评论员需要的是噱头和谈资,交警需要的是普法案例,律师需要的是以案说法,道学家需要的是道德高地,微博需要的是能增加点击的热点,微信圈需要的是能刷屏的温暖鸡汤。

而这一切,与你的需要没有关系。作为一个曾一向努力想让父亲改掉抽烟习惯的我明白,作为女儿的你,要的只是父亲能改掉这个开车陋习,要的是父亲免于被这种陋习所伤害,要的是开车的父亲平平安安回到家中和你一齐吃晚餐。从新闻看,你的目的已经到达,父亲老陈之后领悟到“觉得女儿确实说的很有道理,她是在对家人的生命负责,也是对家人爱的一种体现”。——父亲理解了你的良苦用心,读到了你的爱,那就足够了。

这个世界上,说服真的是一件很难的事,尤其是想说服每个人,让每个人都点赞,那根本不可能——我想跟你分享一幅漫画,你永远都无法满足所有人。很多时候,你只须介意你爱的人的感受,只要说服那个你想说服的人,你爱的人理解,你介意的人理解,就能够了。这是你跟父亲两个人的事,是为了影响和拯救父亲,而不是做给别人看的,所以不必介意那些杂音。你这样做,只是想让父亲改掉陋习,你成功地让父亲意识到自我的问题,并理解了你的爱,真的十分棒。

不要被“亲亲相隐”之类的伪伦理讨论所误导,那是键盘侠牵强附会的乱阐释,这不是会让父亲受到严惩的告密,而是一种提起注意的警示方式。也不要被“大义灭亲”之类的高调赞美所迷惑,这是把你和父亲对立起来的高级黑。这不是什么“大义”,就是纯粹而可爱的爱父之心,你“灭”掉的也不是亲情,而是父亲的陋习。能意识到开车打手机的交通陋习,是原则;能在一再劝说无效后坚持用其他方式去影响,是韧性;能在穷尽各种方式后想到报警,是可爱和智慧;最终赢得了你父亲的理解,是完美的佳话。

小陈,这一次事件你可能已经感受到了舆论的多元与复杂,当你走向社会,会更多接触到这种舆论生态,请坚守自我强大的内心,坚守自我内心崇高的爱与原则。

相关范文推荐

    员工关系专员的工作计划(优秀19篇)

    范文范本是一种真实、具有可操作性的写作参考,它能够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写作要领。下面是小编为大家筛选的一些范文范本,希望能够给大家带来一些灵感和启发。

    科普日活动的开展与总结报告(专业14篇)

    活动总结是对活动参与者个人能力和组织能力的检验和评估,能够提供个人和组织发展的方向和目标。小编特意准备了一些优秀的活动总结样例,以帮助大家更好地掌握总结的要领。

    人口走失调研报告: 研究员的观点和建议(模板13篇)

    调研报告的撰写过程中需要注意保护被调查群体的隐私和权益,确保调研的合法性和可信度。在下面,小编为大家整理了几篇经典的调研报告,希望对大家有所启发。据第二次全国残

    创业计划书奶茶店成功指南大全(22篇)

    在如今竞争激烈的商业环境中,制定一个创业计划是成功创业的关键之一。下面是一些创业成功的案例,希望能够给大家一些启发和借鉴。随着社会一步步向前发展,创业计划书使用

    工程造价专业的就业前景分析(通用15篇)

    范文范本的发布是为了推广和弘扬优秀的文学作品,促进写作水平的提升。小编为大家挑选了一些优秀的范文范本,希望能给大家带来灵感和启示。专业介绍:该专业培养目标会计专

    祝姐姐生日快乐的祝福句子发朋友圈(模板17篇)

    生日是一年中我们期待的日子,它带来了礼物、祝福和美好的祝愿。下面是一些寓意深远的生日诗歌和歌曲,希望能给你们的庆祝增添文艺和浪漫的气息!1、老婆,在你今天生日到

    政府官员积极参与保护地球环境倡议(热门19篇)

    范文范本是学习和提高写作能力的重要工具,可以帮助我们借鉴和吸收他人的经验和优点。小编整理了一些经典的范文范本,供大家参考和学习写作技巧。今天我认真地读了《这片土

    西安明城墙导游词精简(模板19篇)

    导游词不仅要有准确的信息和专业的解说,还要注重表达方式的多样性,以便能够迎合不同游客的需求和口味。为了帮助大家更好地撰写导游词,下面是一些优秀的导游词实例,供大

    教师的个人销售工作总结与计划(精选21篇)

    教师工作总结能够让教师更好地了解自己较为薄弱的环节,明确今后的努力方向。教师工作总结范文中的经验和思考对于我们的教育教学工作将起到积极的启发和引导作用。

    教师对高中期末评语的重要性(精选17篇)

    期末评语是对学生在一学期学习过程中的表现和成绩进行综合评价的一种方式,它是对学生努力程度和学习进步进行总结和概括的重要依据。面对即将结束的学期,是时候对学生的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