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教学的课堂效率问题论文范文(22篇)

时间:2023-12-07 作者:笔尘

范文范本中的作品经过精心挑选和整理,具有一定的代表性和权威性。以下是小编为大家准备的一些范文范本,供大家参考和学习,希望能够对大家的写作有所帮助。

文言文教学的课堂效率问题论文范文(22篇)篇一

高中历史的教材经常充斥着大量的史料,高考的命题方式也习惯用史料作为材料分析题的素材,而且多为文言文的形式。学生一致认为,要想提高对历史史料文献的理解,必须具备很强的文言文功底,否则对材料题中涉及的历史文献的原句一知半解。针对这种尴尬的情况,作为高中历史教师,应该把历史史料很好的融入到历史课的教学中,让学生在史料的理解中学习历史知识,增强感悟的能力。

一、高中历史史料教学的理论。

史料的定义很宽泛,主要指的是在历史的发展过程中,人类活动所留下来的通过史书和文献记载的痕迹,史料有助于还原历史的真实性,帮助人们对特定历史下的情境进行再现,同时也是历史学科教学的文化载体。传统的高中历史教学课堂中,学生由于和历史所处的年代相差很大,因此对于特定历史的事件理解出现障碍,不能真正的理解特定的历史行为和现象。新课程改革的理念是要求提高学生的能力,将历史史料用于教学中,不仅能起到历史情境再现的作用,而且能让学生感受到历史的真实存在,更有说服力,提高主动探求一定朝代下历史事件的真相的积极性,对于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增强爱国主义情感具有非常有效的作用,树立正确的历史观,将史料融入到课堂讲授的环节,这种教学方法诞生于上世纪七十年代的英国。经过很多年的教学实践证明,史料教学的运用可以拉近学生和历史之间的距离,感受到历史的存在,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锻炼学生的问题分析能力,从辩证的角度来看待历史。

二、高中历史史料教学方法建议。

1.编写以史料为素材的试题。教材的编写是紧紧围绕新课标的要求而进行的,新课改理念则要求编写教学时,应该深化改革教材内容,改变传统的编写模式和布局,以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为终极目标,让学生独立思考,细致分析史料中的每一个典故和名人名言。这就要求史料必须穿插在教材编写的环节中,每个章节的编排必须配有以史料为内容的材料分析题,让学生以史料为基础,做到史料和历史内容的有机融合,培养学生良好的历史观。同时,经过每一次的教学,教师也做到了史料分类、史料概述、史料转述、作者推断、史料质疑等环节教学,从而形成了模型化的史料教学。不仅如此,普通中等教育证书考试历史试题的编写也在史料教学理念的影响下有了新的变化,试题中出现的结构性试题的提供背景材料、创设问题情境等,都充分彰显了史料教学的魅力。

2.关注细节,让史料教学可持续发展。英国对于史料教学的研究比较成熟,英国历史教学专家认为,关注细节是非常重要的,要从微观上把握史料的引入,让史料教学更具有可持续性。研究工作者认为,怎样让学生对历史的史料充满好奇心和兴趣,要从以下两个方面做准备,首先是让教师从不一样的渠道来引入史料,引导学生认真分析;其次,教师要把学习史料和分析史料的方法传授给学生,而不仅仅局限于给出直接的答案,这样可以使学生在今后的史料学习中,举一反三。随着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运用,可以通过多种渠道来获取史料信息,学生的知识面被拓宽,历史的思维能力被充分激发。教师只是作为一个牵线者的作用,把历史史料和学生连接在一起,让学生积极研究和分析史料,将历史真实的面貌加以还原。

4.将史料的引用延伸到课外,拓宽学生的知识面。高中历史教材的容量是有限的,有的章节甚至没有史料的穿插,这就要求教师要在备课过程中做好大量的延伸工作,教师要善于运用课外的史料,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加深对本课内容的理解。同时,教师也要考虑到上课时间是有限的,因此要选择适当的史料,提高课堂的包容性和效率,既要满足学生的实际需求,又不能过多的浪费时间。首先,教师应紧扣教学目标,选择最具代表性、最能体现教学内容的史料;其次,教师要确保史料真实可信,契合学生的认知水平;再次,教师应对史料进行加工,提取重要信息,优化史料呈现形式。这样就能满足课堂教学需求,促进有效课堂教学的构建。

三、结语。

总而言之,在新课程理念的辐射下,教师要打破常规历史教学方法的束缚,优化配置历史学习信息和资源,继续推进历史教学的改革,把历史史料有机的融入到历史课堂中来,完善和丰富自己的历史教学方法,在史料教学的基本框架中创新。

参考文献:

[1]李海军.新课程背景下高中学生史料分析能力的培养[d].东北师范大学,2006.

文言文教学的课堂效率问题论文范文(22篇)篇二

摘要:高中美术的教学体系是一种实践活动。只有考虑评价对象,评价目标,评价内容,评价方法等多方面的因素,才能够提高美术课堂效率。

关键词:课堂效率走进生活?摇思维动向善待宽容。

多年的教学,我对高中美术的教学体系的理解是,它作为一种实践活动,是一个包括确定目标、搜集信息、分析信息、结果反馈等多个环节的完整教学过程。只有考虑评价对象、评价目标、评价内容、评价方法等多方面的因素,才能够使我们的美术课堂更加活跃,效率才能够有所提高。那么如何才能提高我们的美术课堂效率?我提如下几点建议:

一、走进生活,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就高中美术模块教学而言,我认为它的过程很重要,比如教学管理,教学保证,教学过程,教学效果。因为只有这些过程做好了,才会有好的结果,所以我认为过程更重要。但要想实现这些过程就必须先培养他们的兴趣,因为美术学习的兴趣,是直接推动这些过程的基础,学生一旦有了兴趣就会努力地去追求他心中理想的艺术,这是进行美术学习的一种内部动力和心理反应。教学中我常发现高一年级的学生特别喜欢上美术课,他们把美术课当作一种消遣活动,纯粹将美术课当作是解压课,娱乐课,而忽视了美术课与文化课之间必然的联系,比如说画画能开发人的右脑,这对你右脑的开发有很大的帮助,可以加强文字和图像的记忆。但随着年龄的增长,学习任务加重了,认知能力与表达能力之间差距越来越大,美术课也变成了一种学习负担,大部分的学生对美术课的热情开始逐渐减退,甚至完全没有了兴趣。这时需要老师针对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自己学习,不要给他们太大的压力,要让他们自主的开发潜力,给他们想象的空间,让他们感觉在学校中除了文化课,还有一些令他们愉悦的事情可做,要做到精讲、引申、多思、多练、多体会。比如将课本中的一些图画进行夸张变形,让他们感觉很有趣。这就会使他们的美术课上得很有趣,课堂气氛很浓厚。

二、密切注视学生的思维动向,不断提高学生的观察及表现能力。

学生对美术的初步认识是一种简单的思维方式,也可以说是最初的感性认识。这种认识体现了学生的观察能力,以往我们在美术教学中往往重视外化性的造型表现,而忽视培养学生的内在的观察能力,不注意引导他们的思维,不给他们空间去想象,造成教学效果很差,美术课很乏味。

从社会大众的审美实践来看,美学已经得到大家的认可,要想确立自己应该具有的学术地位,就应该积极地介入到现实生活中去,从现实生活中获得自身发展所需要的养分,要不断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促进他们的思维活动,增强他们的感知能力。如在《思》一课中,我首先让学生们观察这个雕塑有什么特点,他是用什么材料做成的。它的作者是谁?这样可以使学生很好地去思考、去注意观察生活中的事物。它可和其他雕塑进行比较,还可以事先用泥土做好一个与它相仿的一个进行比较,比较他们之间质感的.不同、面部表情的不同,然后每人发一块泥土让他们亲自去做,去体验、感受人物的表情特征。说明材料的不同会直接影响效果的不同,并鼓励学生大胆的去想象、去思维,在观察和实践中体会成功的快乐。

三、要善待学生,宽容学生,感染学生。

美学要发展,要取得突破,要有所创新,就必须要面向多个角度,面向大众,美术课堂就是其中一个能够实现这个目的的大舞台,教师要了解学生的心里,善解学生的心意,尊重他们的做法,要用宽大的胸怀去对待学生的失败和挫折,不要学生稍有错误就加以指责,因为那样会打击学生的积极性,因为有些学生天生领悟快,老师一说就明白,但有的学生领悟差,反应有些慢,面对这样的学生我们不能生气,更不能用过激的语言去嘲讽,而是要注意观察他的面部表情,要给他一些意想不到的鼓励,不要让他伤心,给他自信和勇气。这在某种程度上也显示了自己的人格魅力,对学生多一份关心和爱护,使自己成为学生心目中的偶像,这样就能够感染学生,鼓舞学生。

总之,美术课要想上好,就需要老师和学生互动起来,老师不仅要研究如何教,还要研究不同学生的心态,要对症下药,要有人格魅力,要调动起学生的学习热情,让他们感受美的快乐,这样才能使课堂效率提高得更快、更好。

文言文教学的课堂效率问题论文范文(22篇)篇三

文言文作为古代人民的智慧结晶,对于拓宽学生的眼界,陶冶学生的情操,树立正确的价值观都有非常大的帮助。当下,由于种种原因,文言文教学仍然是高中语文教学的难点之一。因此,教师应当运用各种教学方法和手段,充分调动学生对学习文言文的积极性,加深学生对文言文的理解,进而提高文言文教学质量。

(一)教学观念相对落后。

在传统高中语文教学中,教师为实现教学目标,往往将重点放在对课文中的字、词的讲解和记忆上,忽视对于文言文的整体理解和欣赏。另外,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为提高效率,往往对学生进行“填鸭式”教学,教师将课文内容直接翻译出来,让学生直接记忆。这样做的结果是学生的`理解能力得不到培养,同时不利于培养学生文言文的思维能力,使学生无法有效地理解课文内容所表达的思想感情,造成学生缺乏学习文言文的兴趣。

教师进行文言文所使用的教学方法过于单一,是学生文言文学习能力提高不快的原因之一。受传统应试教育的影响,教师在进行文言文教学时,往往以教师为教学主体,在课堂中通过大量的讲解进行文言文教学,导致学生只是单纯地对教学内容做笔记,没有很好地参与文言文课堂教学。长此以往,一方面会造成课堂气氛沉闷,学生参与的积极性降低,另一方面学生在这种单一的教学方法下,不能很深入地了解并掌握文言文知识,从而无法提高文言文的教学质量和水平。因此,教师应当不断提高自身的教学水平,使用多种教学方法,使学生充分参与文言文教学,加深学生对文言文知识的理解,提高学生的文言文水平。

(三)学生学习文言文积极性不高。

高中学生学习文言文的积极性不高,是现阶段文言文教学的难题之一。学生学习文言文的热情不高,对文言文的内容和思想理解不够,在很大程度上降低文言文教学效率。这种状况的形成,一方面在于文言文与学生实际生活联系不够紧密,面对文言文的时候,学生感到陌生、不理解,无法充分投入文言文的学习。另一方面是因为对于文言文学习,学生的文言文基础薄弱,对于文言文的语法结构、遣词造句等缺乏必要的掌握,造成在翻译文言文时存在很大的困难,从而对学习内容的理解困难。这些都影响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造成文言文教学效率难以提高。

(一)培养学生正确的学习习惯。

文言文学习效率低的原因之一在于学生没有良好的学习习惯和方法,因此,教师应当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首先,培养学生阅读和朗诵文言文的习惯。例如在荀子《劝学篇》第一段“学不可以已”中,“学”、“不”、“已”这三个字应当重读,在“学”后停顿一下,即:“学/不可以已”。这样断句,学生能够很好地理解这句话,“学”是主体,学习是不可以停止的。其次,教师应当夯实学生的文言文基础,对学生的语法结构进行系统的讲解。《劝学篇》中“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就运用定语后置,如果学生对语法掌握不充分,就会很难翻译这一句话。

(二)使用多种教学方式和方法。

在新课程改革的要求下,高中教学已经不是过去那种老师讲学生听的简单状态。教师要改变过去单一的教学形式和方法,加强师生互动。在教学正式开始之前,教师可以带领学生做一些小游戏,活跃课堂氛围。在正式教学中,教师可以将学生适当的分组,开展小组活动,使学生在小组活动中讨论和学习文言文。此外,教师还可以使用多媒体教学作为辅助,在课堂中播放相关多媒体文件,使学生对课文内容、人物形象产生更直观的认识。

(三)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为提高文言文教学效率,教师应当在课堂教学中充分提高学生的参与性和学习积极性。在文言文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当给学生更多自主学习的机会,引导学生自主思考。在对课文知识进行讲解时,引导学生带入自己的情感理解教学内容。例如在《触龙说赵太后》中,引导学生进行角色扮演,如如果你是触龙,你会怎样说服赵太后?这样一下子就拉近学生和课文内容之间的距离,使学生对课文内容和思想感情有更深的理解。从《触龙说赵太后》中引申出来,如果你和父母意见不同,你将怎么说服你的父母?这样与学生的实际生活结合起来,使学生将文言文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提高学生的积极性。综上所述,文言文教学对于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提升学生的语文水平都大有帮助。教师在文言文教学中应当灵活运用多种教学形式,活跃文言文教学氛围,充分激发学生学习文言文的热情。在文言文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当通过不断练习、记忆,夯实学生的文言文基础,从而降低学生学习文言文的难度。此外,除了学习必要的文学知识外,教师还应当引导学生赏析文言文包含的思想感情,进一步培养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只有这样,才能全面提高学生的文言文学习水平,进而提高文言文教学的整体质量和水平。

文言文教学的课堂效率问题论文范文(22篇)篇四

摘要:实行新课改和素质教育以后,教师在进行教学的时候更加重视课堂教学的效率,但是由于受到各方面因素的影响,导致了高中数学课堂效率比较低下。怎样提高效率是很多数学教师都面临的重要问题。

在高中课程中,数学是非常重要的,而在数学教学中,课堂效率的提高是非常重要的。因为课堂效率会直接影响到教学效果。由于我国长期实行应试教育,这也导致了高中数学在教学的时候效率一直非常的低下。面临这种情况,教师必须采取措施提高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和信心,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和学生的数学素质。

一、教师应该对数学教学的目标进行一定的明确。

教师在进行高中数学教学的时候必须对教学目标进行明确,在选择教学方法手段以及教学策略的时候都要根据教学目标进行。教师在教学的时候必须真正地了解教材,并对其灵活地运用,达到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目的。

二、教师必须保证备课的有效性。

高中数学教师在进行教学的时候,想要真正地提高效率,便必须保证备课的有效性。教师在进行备课的时候,应该深入地了解教材,对教学过程中的一些难点和重点进行明确。并根据重点和难点进行情境的创设,选择正确的教学方法,比如说情景问答、合作讨论等等。此外,教师还应该对课堂教学结构进行有效的设计,每一个教学环节必须都是完整的,并且还要做到层次分明,逻辑性必须严密。教师在进行备课的时候,必须重视导入的设计和总结,保证时间把握的精确,并且准备多个方案。

三、教师采取措施让学生更好地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来,提高其对数学的兴趣。

学生在上数学课的时候,很容易感到紧张和疲劳,这样数学的学习效率便会比较低下,所以,教师在进行教学的时候,必须采取措施让更多的学生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来,提高学生对数学的兴趣。()比如说,教师可以有针对性地根据教学内容进行一定的提问,这样能够帮助学生发现自己学习中存在的问题,也可以让学生针对某个问题进行一定的探讨和交流合作。

四、努力提高数学问题的发现和解决的能力。

在对高中生进行数学教学的时候,经常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甚至会有一些认识或者理解方面的误区,这便要求学生必须提高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这样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和印象会更加地深刻,这对学生将来的数学学习是非常有利的。

五、教师可以采取分层教学的办法进行教学。

教师必须真正地认识到并承认学生之间存在的差异,对学生进行分层,真正地做到因材施教。

1.教师应该对学生进行一定的分层。

教师应该让学生对分层教学有一定的了解,并做好相应的准备,在综合学生平时表现、考试成绩等多个因素的基础上将学生分成不同的.层次。

2.教师应该对教学内容进行分层。

教师应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教学内容的划分,将教学内容分成不同的层次。在分层的时候,教师必须根据层次的不同来进行问题的设计,保证教学时有针对成绩比较差的学生的基础知识学习,也有针对数学成绩比较好的学生的疑难问题解答,这样才能够让学生更好地参与进来。

3.教师应该对知道学习的方法进行一定的分层。

在进行练习题选择的时候也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布置,对于不同层次的学生,采取不同的方法进行指导。

总之,想要提高数学教学的质量,首先必须做的便是提高数学课堂教学的效率。教师必须采取措施,提高学生对数学的兴趣,让更多的学生参与到教学中来,这样学生的数学课堂教学效率才会真正的提高。

参考文献:

何公平。新课程改革下高中数学课堂效率的提升策略研究[j].黑龙江科技信息,(20)。

文言文教学的课堂效率问题论文范文(22篇)篇五

我国作为四大文明古国之一,历史悠久,文化源远流长、底蕴深厚、文化沉淀极深。纵观中国文化文明乐园,文言文是中华文化是遗落其中的一颗闪闪发光的明珠。从前辉煌灿烂的三大古国已经随着历史车轮的推进而烟消云散,我国的文化则是依靠文言文的不断传递而继承了香火,若是没有了文言文,我们的民族文化怕也早已经消逝了。在新课标教学中,规定了高中文言文教学的选材应当在先秦两汉到魏晋南北朝,再到元曲、明清小说,这么长的时间内,文言文的发展是极其快速且令人震惊的。文言文这么短的篇幅内浓缩着古人对自然宇宙、社会人情、人生历练的想法,表达了其睿智的头脑思维和文化心态,其价值无限。文言文的内涵博大精深,它的价值也是非常大的,高中生想要继承和弘扬这宝贵的文化遗产,就应当学习好文言文。

1.1现状总结。然而,在实际的高中文言文教学中,其教学方法和效果却不容乐观,文言文也愈发被人所冷落,越来越体现其令人尴尬的无奈局面。在高中教学中,语文老师一般都是拿着书,逐句翻译,讲解词语的意思,老师在讲台上讲的滔滔不绝,然而学生在下面却是听着云里雾里,并不能了解这短短的几百字里所蕴含的背景文化、思想内涵。学生们也是为了记住知识点,于是成为了另一种形式的抄写员,在不了解这篇文言文的情况下,强行记录知识点,没有真正认识到其内涵,因此也没有表现出对文言文的兴趣和理解,从而导致文言文的成绩不理想。文言文教学总体上是一片荒凉的景象。针对这种现象,有部分文言文专家和语文老师呼吁进行文言文改革,但是并没有起到什么作用,这也引发一部分专家的消极悲观思想,认为应当彻底“消灭”文言文,觉得在这个网络时代,文言文是影响学生们前进的束缚,文言文并没有什么用。文言文是古代中国文化的一种重要载体,其承载着中华几千年的文化历史底蕴,拥有博大精深的'文明,自然是不能就这样给抛弃,这是真正的浪费。在新课标的标准下,高中生应当怎样学习文言文,高中教师应当怎么培养和教学文言文,成为了一个值得深思的问题。

1.2文言文教学功利性太强。在高中文言文教学中,大多数老师都是抱着教学文言文是为了应付高考,在学习文言文的时候,教师也会不停的将这种思想传授给学生,教师将考试会考到的重点难点、知识点全部总结出来,要求学生们记住、背诵和抄默写。学生们在老师的要求和错误指导下,也认为学习文言文是没有必要的,学习文言文仅仅只是为了应付考试,至于学习那些文化底蕴深厚、历史悠久的知识背景和思想文化,则早就被丢在了一旁,功利性目的太强,文言文教学已经失去了本身的意义,学生的学习兴趣也就无从谈起了。

1.3教学方式存在问题。经过调查,大部分的学生都表示老师只是要求他们背诵课文和句子翻译,要能正确默写文言文语句和翻译知识点,老师和学生们并没有将了解文言文所表达的含义放在心上,文言文教学被简单化成为了背诵古文。这样的上课效率和教学效果显然是非常差的。文言文本身就是很枯燥难懂,老师的教学模式又是毫无乐趣,长此以往,文言文教学逐渐变得让学生们讨厌,收效极微。

1.4学生们没有成为课堂主题。在现在的高中文言文教学中,通常都是过分强调教师中心论,即教师的想法代表着真理,整个课堂是老师的独角戏舞台,老师在拼命灌输知识,学生们没有发表意见的想法,只是单纯的抄写、背诵,不参与讨论和发表自己对于阅读完文言文之后的想法和认识。教师为主题的教学模式剥夺了学生们的主动学习权利,也让他们慢慢失去了兴趣、积极性。

我国现行的高中文言文教学方法是陈旧单一的,仅仅局限于老师的讲学,过分强调了题海战术,死记硬背,阻碍了学生们主动学习文言文的动力和积极性,同时也遏制了他们创新思维的发展。“要么创新,要么灭亡”。文言文教学也走上了这样的道路和局面。因此,高中文言文在教学中,教师应当根据学生们的实际学习情况,改变教学方式,进行教学模式的创新。努力营造文言文教学课堂的生动活泼,培养学生们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他们在进行文言文探究的创新能力。教师在教导学生时,应当与时俱进,改变自己的教学方法,开拓创新,要展现文言文教学的新颖和发展性,体现学习文言文的乐趣,大力培养学生们自主学习文言文的积极性。一旦学生们对文言文的学习展示了兴趣,那么文言文的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也会得到飞速的增强。继承和创新相结合现有的高中文言文教学存在着很多的不足之处,但想要创新也要遵守原则,现在的教学也是基于传承文化的,因此,创新也不能离开传承文化这一原则。现代文言文教学应当采取传统文言文教学方式和现代多谋体功能相结合,在教学方式上进行改进、创新。利用科技发展的动力,运用现代科技手段,将教学从过去的死板中拯救出来,使静止变为生动,化腐朽为神奇,功能强大的多谋体条件的运用,将会大大增强学生们学习文言文的兴趣。教师通过动态的画面表达,将文言文中生动的画面感表现出来,与学生们进行全面充分的交流,使教学充满了乐趣。

3.小结。

文言文是我国传统文化中非常珍贵的一部分,高中生们学习这一文化是非常有必要的。身为教师,教学创新也是非常关键的。高中文言文教学方式的创新不能仅仅局限于为方法的创新而创新,应当建立在促进学生的求知欲和学习兴趣上。要坚持教学学生为主体,继承和创新相结合的原则。在传统教学的基础上,大胆创新,充分调动学生学习文言文和想学好文言文,想真正了解文言文的背景文化、知识底蕴,不是简单的学习背诵课文。

文言文教学的课堂效率问题论文范文(22篇)篇六

学生的学习兴趣就如同水面,教学方法是投入水中的一颗石子,石子投得好,便能激起层层涟漪。作为语文教师,一定要立足学生,把教学文言文看作是跟古人对话,跟今人对话,让学生积极参与文言文学习,从而提高学习兴趣。

(一)注重诵读。

有些教师认为,学习文言文只要把所学课文一字一句地翻译下来就算是完成任务了,因此把教学文言文的大部分精力和时间放在翻译上,导致学生兴趣不高。我认为,虽然翻译是学生应该掌握的,但先应该重视诵读。“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这句话更适用于读古文。文言文难读、难懂是学生厌学的重要原因,所以多诵读就是推倒这堵墙的最好的办法。多读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语感,增强学生的阅读能力。比如,在学习《赤壁赋》一课时,教师可先让学生根据课下注释自行阅读,如有读不懂的,可以查阅工具书,扫除字词障碍,当自主阅读较流畅时,再安排小组代表阅读,并进行评价,然后由教师范读课文,最后听课文朗读录音,体会节奏、语气等,让学生模仿录音朗读。另外,朗读还可配上适宜的音乐或分角色阅读。因为灵活多样的朗读形式能培养学生的语感,在读的过程中消除学生对文言文的畏惧情绪,从而提高学习兴趣。

(二)创设情境。

教材中所选的课文大都较为经典,文中的人物景色都是美的。因此,把文言文中所蕴含的美的意境或美的画面通过多媒体展现出来,在很多程度上降低了理解文言文的难度,降低了学生进入文本的门槛,为学生跨越理解的鸿沟搭设了桥梁。如在学习《兰亭集序》时,我充分应用了多媒体,用图片再现了昔时的“茂林修竹”“流觞曲水”“天朗气清”等美景,介绍了当时文人们饮酒赋诗的过程,让学生明白了这篇文的来历,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兴趣,把学生引入了古人深邃的思想中。又如,在教学《荆轲刺秦王》时,我先和学生一起欣赏《易水歌》,看相关的视频片段,有效帮助学生理解了课文内容,增强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注重人文教育。

在教课时,有相当一部分教师在高考的指挥棒下,将教学的重点定位在文言文的“言”字上,即对文言文中的字词的解释非常重视,通假字、古今异义、词类活用等,能讲的都要讲,一篇课文下来,学生被这些内容压得喘不过气来,而对于内容所宣扬的思想和人文情感则是一知半解。事实上,学生所感兴趣的和对学生的语文素养提高有帮助的内容正是人文思想。所以,教师在教学时应该选择学生喜欢并对学生有益的内容,要“文”“言”并重,做到“析词理趣,两手并举”。另外,在教学策略上,教师还要注意体现文言文中的人文情感。如学《陈情表》时,我注重引导学生理解李密的“孝”情,然后联系生活实际,让学生谈谈对“孝”的理解,以及生活中是如何孝顺父母的。在讨论中,学生讲了一些历史上关于孝的故事,这些对学生的思想教育都起到了很好的作用。

二、指导技巧。

高考对文言文的考查是不可少的。因此,针对考试,给学生讲一些做题的技巧尤为必要。高考文言文考了四个题,一个考查实词,一个考察翻译,一个考察断句,还有一个考察对文段的理解。其中,断句更加侧重学生的语感,但无论从哪个方面去考,归根到底考察的还是学生对于文章的理解。这里面是有些小技巧可以帮助学生快速地抓住文章大意的。

(一)以题解文。

一般来说,学生读一遍不会很懂,此时,要迅速浏览一下试题,特别是最后的内容概括题。这道题几乎是按照段落的顺序考察学生对文段的理解。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错误的,而且还是局部错误。所以,这个题对于学生快速掌握整篇文章的大意是非常有帮助的.,只要预先阅读,就会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推断词义。

学生在阅读和翻译时,难免会遇到生疏的字词,这些词就像学生的拦路虎,成为学生不可跨越的阅读障碍。教师不妨告诉学生如何根据词的形旁来推断词的本义。汉字是表意文字,一个汉字的形体结构常常与这个汉字初始所表示的词义有或近或远的关系,尤其汉字中的形声字占很大的比例,其形旁为我们推断词义提供了有利条件。如许多词以“水”为部,那么这些词往往就和水有关系。而含有“王”的字往往和玉石有关,带“口”的当然和吃有关。又如“贝”部,贝的本意就是古时的钱币,因此以“贝”为形旁的词,往往跟钱财有关,如“货”“赊”“资”“赌”等。

(三)借助虚词断句。

断句题是20高考新出现的题型,重在考察学生的语感。这需要长期的阅读和朗读,但我们也可以凭借一些小技巧来解决。古人写文章不用标点,那么阅读时如何停顿呢?这里面有许多表示语气的词,是自然的停顿处,比如矣、哉、也、乎等。后人为古文加上标点,也大多根据这些语气来添加。总之,文言文阅读需要夯实基本功,需要一段相当长的时间。在此之前,我们是可以凭借这些小技巧获得不错的解题效果的。

文言文教学的课堂效率问题论文范文(22篇)篇七

文言文教学一直是初中语文教学的难点之一,并且文言文的教学效率也不高,而要a提高文言文的教学效率,突破教学难点,教师在教学时要充分了解学生原有的知识水平,注重学法指导,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一、用比较法记忆古今异义词。

学习文言文最重要的是积累字词,在教学中笔者发现,学生普遍感到困难的是理解和记忆文言文中的古今异义词。古今异义词是指在文言文中出现的词的词形与现代汉语的词形相同,但意义和用法不同。在教学中,教师可以运用比较法教学古今异义词,提高学生记忆古今异义词的效率。

以教学人教版语文九年级上册课文《扁鹊见蔡桓公》为例,文中的句子“望桓侯而还走”的“走”是一个古今异义字,教师可以采取比较法进行教学。首先,请学生说出带有“走”字的词语。对此,学生能够说出行走如飞、走投无路等词。然后教师解释“走”字在这些词语中是“行走”的意思,而课文中的“走”是指“跑”的意思。运用学生熟悉的词语与古汉语文字的意思进行比较,学生对“走”字的理解会更深刻,在今后学习文言文时遇到“走”字时,就能够快速地对其做出解释。运用比较法进行教学的关键是找准两个或几个词之间的关联点,通过关联点将它们联系起来,再通过比较异同,从而达到记古今异义词的目的。

二、辨析句式特点,快速翻译句子。

从文言文翻译来看,学生普遍认为翻译句子的难点在于判断句式,如对宾语前置、状语后置等句式的判断不够准确,难以把握句子的正常语序,无法快速地翻译句子。针对这个情况,教师应指导学生从句子本身出发,分析句子的特点、结构、成分,用现代汉语的语序对文言文句子进行调整,使其成为现代汉语的语序。

以教学人教版语文九年级下册课文《邹忌讽齐王纳谏》为例,文中的句子“忌不自信”为宾语前置,一位教师是这样进行教学的。

师:我们来分析这个句子的主干成分,主语、谓语、宾语分别是什么?

生1:这个句子的主语是“忌”,谓语是“信”.可是,为什么谓语后面没有宾语呢?

生2:这个句子的正常语序应该是“忌不信自”.

师:对。“忌”是主语,“信”是谓语,“自”是宾语。可以将句子翻译为:邹忌不相信自己。

通过教师的解析和引导,学生能够很快地掌握宾语前置句的特点,只要学生掌握了句式的特点,按照现代汉语的语法规则调整句子的语序,就能很快地将句子翻译出来。

三、抓细节,领悟作者的情感。

思想情感是一篇文章的灵魂,有的学生在学习文言文时,只注重对字词的记忆,忽略了深入领悟文章的思想情感。对此,教师要引导学生在理解文章大意的基础上,指导学生从文言文的写作手法、写作特点等方面剖析文章的用词、结构布局,深入领会作者的情感。

以教学人教版语文八年级上册课文《陋室铭》为例,一位教师是这样开展教学的。

师:“陋室”究竟是怎样的“陋”呢?

生1:“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这个句子描写了环境,意为台阶上已经长满了绿苔,窗前门旁长满青草。

师:这句话体现了什么样的环境特点?

生2:体现了房子周围很荒凉。

师:主人又是如何不觉得其“陋”呢?

(学生对这个问题无法回答。)。

师:可以从写作手法方面去思考。

生3:“苔藓”也想从台阶爬进陋室,“草色”也想从窗户窥视主人。作者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把苔藓和青草写活了。

生:体现了作者的喜悦之情,以及淡泊名利的志趣。

通过教师的引导,学生掌握了文章的细节描写,并且品味出了作者的情感,把握了文章主旨。领悟作者的情感是学习文言文的重要目标,教师要引领学生学会分析和品味文章的细节,透过细节描写体会作者的精神品质,从而真正走进作者的情感世界。

要提高文言文教学效率,教师必须教给学生一定的学习方法,让学生运用有效的学习方法识记字词、理解文章的意蕴、领会作者的情感,从而实现教学目标。

文言文教学的课堂效率问题论文范文(22篇)篇八

课堂教学效率就是师生在单位时间内完成的教学任务,即投入的时间、精力与“产出”的关系。它是衡量课堂教学实效的一个重要指标,影响着学生必须具备的基本数学知识的学习、学生的可持续性发展及情感、态度、价值观和一般能力的培养。向课堂要效率是我们教师一直关注并执着追求的目标。在小学新课程数学课堂教学中,如何才能促进学生的数学学习,体现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呢?笔者将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对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效率谈几点感受:

一、深入解读教材是基础。

教材是教师和学生进行教学活动的主要媒介,解读教材成了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效率的基础。教师对教材的解读程度直接决定了课堂教学的有效度。人教版数学教材无论从摘要求。前后联系,关注教材内容的系统性,数学是一门系统性很强的学科,知识点与知识点紧密联系,环环相扣,前一知识点是后一知识点的基础,后一知识点是前一知识点的延伸。对同一类知识来说,可以从整体上把握各知识点在小学数学教材中的分布,认清它们的来龙去脉与纵横联系,以及它们在整个小学数学教材中的地位和作用。只有这样才可以避免教学过程中的前后脱节或者重复。

二、有效提高教学提问效果的方法与策略。

不仅仅教师在课堂上提问问题的类型重要,教师以什么样的方法也很重要。在研究课堂提问时,教师们可以采用以下这些策略,在课堂上,教师可以选择以下几种策略来提出普通的问题。

1.向学生群体提问。向学生群体提问即向全班学生提问,到回答的时候由学生自行决定是否作答。学生们可能会争相举手或者大声的喊出他们的答案,从而吸引教师的注意。教师也可以鼓励那些不举手回答问题的同学想想为什么他们觉得自己不能回答这个问题。也许他们是知道答案的,只是不愿意在大家面前回答而已。

2.个别提问有效教学,先叫学生的名字后提问题,教师可以先点名然后让学生回答问题,这样可以提醒学生有个问题正等着他回答,教师也可以提问题后教学生的名字,这样学生不知道老师会叫谁起来回答问题,他们就会一直跟着教师的.教学活动,那么教师用这种方法就能驾驭跟多的学生了。

三、提高学生的问题意识。

1.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让学生“敢问”。

根据小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小学生天生是具有很强的好奇心的和求知欲的,但由于受长期以来“教师中心,教材中心”的传统教学观的影响,学生在上小学数学课的时候往往过于依赖教师和教材,教师讲的,学生就一个字不差的记在笔记本上,书上写的,学生就按要求练、读、背。长期下去,她们在不知不觉中失去了分析思考问题的能力,质疑的能力。当他们考上大学以后,在大学教学模式下,要去学生自己学习,自己向老师提出问时,他们这才发现自己没有提问的能力了,老师要求提问题也提不出问题,这应该就是当代中国教育的悲哀吧。因此,为了提高小学生在小学数学课上的问题意识,提高问题教学的效果,首先应从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入手。

(1)教师要打破传统的权威观,与学生建立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在传统的教学中我们强调老师要站在三尺讲台上,强调老师高高在上,而学生在下,而我们今天在新课程理论的指导下,则要求教师走下讲台甚至蹲下来与孩子讲话,与孩子建立平等的关系。拉近与孩子的距离,取得孩子的信任,让孩子敢于向老师提问。首先,在小学数学课上老师要鼓励孩子提问,对于提出问题的学生,不论他们提出的问题是否有思考价值都要给与她们一定的肯定和鼓励。其次,对于不敢提问题的学生,老师要寻求机会让他们提出问题,并对他们的提问行为给与及时强化,帮助他们建立自信心。

(2)教师要创设和谐宽松的课堂氛围,让学生成为真正的课堂主人。虽然,新课程理论的目标要求在教育教学中建立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师生关系,但是在实际的教学中,许多教师手长期以来形成的教育观念的影响,老师还是习惯于以自己为中心有效教学,不给学生提问的机会,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注意创设和谐宽松的课堂氛围,缓解课堂的紧张气氛是学生成为真正的课堂主人,敢于思考,敢于提出疑问。

2.创设合适的问题情景,使学生“想问”。

(1)巧妙介绍问题的相关知识,激发学生兴趣。在讲解到一些重要问题时,为了加强学生对知识的映象和理解,可以通过介绍有关问题的一些背景知识,一方面拓展学生的知识面,另一方面激发学生学习学习数学的兴趣。但在介绍有关知识的同时我们要注意介绍的方式方法以及介绍的摘要通过他们主动的提问而作具体介绍,从而分清主次和把握重点难点,做到因材施教。

(3)教师要激发学生提问的欲望。我国古代伟大的教育家孔老先生主张“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这一主张的首要要求就是教师的教学要引导学生探索未知的领域激发其强烈的求知欲,积极的去思考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教师要不断的鼓励学生提问,对提问的学生给与一定的鼓励和肯定,在课堂教学中提倡没想好的可以再想,没问对的可以重新问。形成一种和谐宽松的提问气氛,是学生有提问的需求和欲望。

总之,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要研究的方面还很多,但最关键的还是教师。作为一线的数学教师,应该在教学中深入解读教材,努力实现“教无定法,贵在得法”;优化教学过程,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建立和谐师生关系,让学生尽情地享受学习的快乐。为学生的终身发展,认认真真地上好每一堂数学课。

文言文教学的课堂效率问题论文范文(22篇)篇九

教材是实现教学目标的辅助工具之一,作为教育的物质载体,它可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当前的高中文言文教学还存在很多问题,给学生枯燥沉闷的感觉,在这方面的教学效率提升难度很大。引起学生的兴趣,提高教学质量已经成为现在高中语文文言文教学的难点。如何妥善解决这些问题需要教师不断思考与研究,努力探索教学策略。

一、培养学生文言文学习兴趣。

对于学习任何事物,兴趣是最好的老师。高中学生在高中阶段的发展十分关键,这个阶段的学生喜欢理论与逻辑性较强的知识,学习思路基本已经成型,但在学习文言文时,经常遇到晦涩难懂的字词、语句,并且需要背诵的内容也在增加,严重打击了他们的学生积极性与主动性。因此,为了改变这种学习情绪与心理,教师要注重创设情境教学,把文言文课程中的内容与现实生活结合在一起,让学生提前了解文言文所表达的文化与背景。同时,教师可以根据学生耳熟能详的名言警句展开讨论,比如,在学习荀子的“劝学”时,教师引导学生回忆都有哪些珍惜时间的句子,还有哪些励志的故事。可以把同学进行分组,以竞赛的形式让学生抢答,使学生加深了对文言文内容的理解,增强了记忆,对背诵有很好的促进作用。另外,还可以给学生多提供一些历史小故事,高中文言文课程有很多都是历史故事,结合历史讲解能够让学生快速理解内容,逐渐培养出学生文言文学习兴趣。

二、重视文言文语法知识讲解。

在学习高中语文文言文时,是有规律可循的。尤其文言文的语法与现代汉语有着非常紧密的联系,虽然文言文的语法在讲解时比较枯燥乏味,很难引起学生的兴趣,但是在教学中还要给予一定的重视。教师在进行文言文语法教学时,要把一些基本的语法概念灌输给学生,让他们形成一个初步的'印象,这样才能方便后期文言文教学的开展,让学生明白,掌握文言文语法可以加快学习与理解文言文的内容。因此,教师需要整理归纳好文言文语法知识,或者专门挑选课时进行文言文语法讲解,增加对常用句法、通假字、表达方式与对话习惯等方面的实践训练,在课余时间可以提醒同学之间使用文言文进行交流,在现实生活的实践当中帮助学生巩固文言文语法的概念与知识,方便学生记忆与应用。

三、积累词汇量提高学生自主阅读能力。

高中语文文言文中很多字词的读音与意思都与现代汉语有所区别,学生在阅读上增加了难度,经常出现错误理解文章意思的情况,这就需要教师对一些比较常见的实词与虚词,还有一些特殊句式,进行相应的指导,以提高学生的自主阅读能力。教师要帮助学生寻找文言文中字词、句式的规律,着重标明字词的不同意思和一些较为特殊的用法。比如,在文言文教学中,“走”字的意思在古代与现代是有所区别的,在古代很多时候“走”字是“跑”的意思,而在“孟子梁惠天上”这一课当中,有一句“弃甲曳兵而走”是为“行走”的意思,由此可以看出,在文言文的字词中具有多种意思,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加深了对字词的印象。教师与学生的交流、探讨时,让学生在学习文言文的过程中不断积累词汇量,越来越容易理解文言文的内容,自然而然就提高了自主阅读能力。

四、利用多媒体辅助课堂教学。

随着计算机技术、互联网技术与多媒体技术的发展,应用范围也越来越广泛,利用多媒体辅助课堂教学已经成为现代教学的主要方法之一。在高中语文文言文教学中,多媒体课件可以帮助学生进一步了解文言文的故事情节、人物心理以及当时的背景与文化。多媒体技术的应用并不能完全代替传统教学,它的功能是起到良好的辅助作用,教师在使用多媒体教学时要处理好多媒体与板书、讲解之间的关系,充分发挥出多种教学手段,并且多种教学手段相互配合使用,这样才能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比如在学习“鸿门宴”这篇文言文时,利用学生对这段历史的了解,提高他们的兴趣,教师可以播放楚汉争霸的视频片断,很容易就把学生带入到那段峥嵘的历史时期,学生在视频中进一步了解当时的人物、历史、背景与心理的情况下,加深了对“鸿门宴”这篇文言文的理解与印象。

五、结语。

高中语文文言文教学中,教师要在不断的实践中总结教学经验,在教学中体现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改变传统文言文的教学方式,探索最有效的教学方法,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正确认识文言文在汉语中的重要性,培养他们学习文言文的兴趣,加深对文言文的了解与理解,快速掌握背诵方法,这样才能达到更好的文言文教学效果,并且对提高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加强学生在文言文方面的学习能力,都有着非常积极的推动作用。

文言文教学的课堂效率问题论文范文(22篇)篇十

文言文教学在中学语文教学中历来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相比现代文,学生对文言文的兴趣和感悟能力要弱一些。因此,长期以来,老师教学唯恐学生不能理解,往往面面俱到,要么把文言文教成古汉语,将一篇文质兼美的文章分解得支离破碎,毫无美感,学生成了背诵的机器;要么脱离双基,大讲特讲其艺术特色、人物形象,学生虽听得津津有味,但合上书本,又觉似无所获。这种“满堂灌“‘注入式”的教学方法既不符合高中语文新课标的要求,又影响了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和学习效率的提高。

那么如何在教学中改变文言文教学这种费时低效的现象呢?笔者结合自身的教学实践认为应从以下方面着手。

1设法激趣,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积极性。

子日:“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要使学生以学为乐,就只有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强烈的求知欲望,让他们和作品产生共鸣。高中文言文中有许多故事性很强的课文,如《鸿门宴》,可以让学生以讲故事的形式,激发学生认真阅读原文的兴趣;有些包含有成语的文言文,如《劝学》、《秋水》等,可以让学生边阅读,边寻找;而有些对话生动,人物形象突出的文言文,如《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则可以让学生揣摩人物特点,扮演角色来表演;有些文言文可以通过抄录诗词、名句或引入历史背景而导入课文学习,如《勾践灭吴》;有些较浅显的文言文甚至可以让学生作老师,自己备课、上课、评课等等。教师通过各种形式的激趣,唤醒学生的参与意识和学习激情,使学生对文言文“好之“乐之”,从而成为学习的真正主人。

2以诵读为突破口,培养学生文言语感。

“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只有反复朗读,才能领会文章的要旨。大声朗读,口熟成诵是文言文教学的特殊要求。文言文比现代文更讲究韵律,古人之所以采用“吟唱”的方式来诵读诗文,就是因为这样做有助于对内容的理解。高中文言文课文都是选自名家名篇,这些文章文质兼美,很适合于诵读,教师必须按照学生的认知规律加以设计,使之能读准字音,读清句读,读出语气,读出感情,从而读懂文意、领悟技巧,不知不觉间与作者的心意相通,与作品共鸣,实现与作者和文本的对话。如《兰亭集序》,幽雅的古乐曲中,声情并茂的朗读,情与景会,事与心谐。诵读间,便觉此次聚会之雅,眼前浮现天地之雅:“此地有崇山峻岭,茂林修竹,又有清流激湍,映带左右”;人文之雅:“群贤毕至,少长咸集”;心境之雅:“虽无丝竹管弦之盛,一觞一咏,亦足以叙幽情”,领略作者“暂得于己,快然自足”的情怀,达到“如出自己之口,如出自己之心”的效果。

3授之以渔,引导学生学会总结归纳。

由于学生不了解古代文化和特殊的词法、句法现象,无法自己独立理解文意,更无法与作者的`意趣共鸣,因此,更需要老师教会他们学习文言文的方法。现代汉语是古代汉语的继承和发展,现代汉语的词汇、句法和修辞手段都不可割裂的和古代文学语言有着血缘关系。因此教师的讲要抓住重点(常用词法,包括古今异义、一词多义和词类活用等;特殊句式、包括判断句、省略句、倒装句、被动句等;古代文化知识)讲透,以促使学生知识类化,积累常用文言词汇,总结文言词法、句法的规律,达到触类旁通;但不可面面俱到,让学生无所适从。可分散难点,各个击破。例如:常用文言句式,就可结合某一篇文章具体讲清一种类型,通过多篇的学习再进行系统的总结归纳。

有了这些基本的文言知识,一些浅显的文言文,如果注释充分,再加上教师有重点地讲解和点拨,学生大致疏通文意的要求还是能达到的,不需要教师完全代替学生去“读懂”。

4拓展延伸,引导学生搞好几个结合。

首先,把课内与课外相结合。教师可以充分利用语文读本和寻找与课文内容相似或相关的课外文言文阅读材料,通过比较阅读,把课堂教学向课外扩展延伸,以实现知识的迁移。如学完《邹忌讽齐王纳谏》,就可以让学生自读《邵公谏厉王弭谤》,只有这样,才能开拓学生视野,巩固所学的文言知识,提高鉴赏水平和自主学习的能力。

其次,把课本学习和生活实际相结合。要善于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去探究发掘课文的现实意义。如学完《勾践灭吴》之后,让学生去发掘如何看待成功与失败、如何看待成才与条件的问题,明白逆境兴才、刻苦自励的道理。此外,要注意读写结合,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高中文言文的教学,还可以将阅读与写作结合起来,让学生进行“再创造”。如对课文进行续写、改写、补充细节和情节、新编故事、编写课本剧、评说人物等写作练习。

总之,提高高中文言文课堂教学效率的办法有很多,不管运用哪一种,教师都要转变教学观念,牢固树立以学生为本的理念,改革教法,激发兴趣,强化主体性教学,才能使文言文教学走出低效的窘境,真正实现素质教育的目标。

文言文教学的课堂效率问题论文范文(22篇)篇十一

纵观当前的高中文言文教学,许多年轻教师因为替学生忧虑过多,反而或深或浅的进入多种误区,从而导致文言文教学效率低下。使得教师教得辛苦,学生学得沉重。具体表现为:

误区之一:越“文”讲“言”。

有的教师忽视学生的主体地位,习惯于越“文”而讲“言”。强调古汉语各种语法规律,以为总结种种规律便能多快好省地学好文言文。殊不知,文言文阅读的实际能力有赖于三个因素――语音、语法、词汇,而三者中,词汇的古今差别最大,更是三个因素中的重心,尤其需要多多积累。

误区之二:以教代读。

众所周知,阅读能力是读出来的,必须在阅读中感受、培养和提高。培养文言文阅读能力也不例外。但现实的情况却是学生阅读感受文本的时间被我们的讲解挤占了,学生自主朗读体悟的过程几乎被我们忽略了。我们缺乏一种“等待”,而过分关注于自己“教”的完成落实。事实上,在朗读和背诵这种与语言最亲密的接触活动中,学生可以顺应和同化古人的表达方式,积累文言的字、词、句、义。这种活动发展到一定程度就能帮助学生形成对文字的感悟能力,即文言语感。而有了文言语感,就有了“意会”,理解文本也就更能准确到位。

误区之三:“言”而无“文”。

文言文教学既要讲“言”学,又要讲“文”学。只有语言教学而没有文学文化等学习的文言文教学算不上真正意义上的文言文教学。而我们文言文教学的第三个失误就在于平面处理教学内容,只落实了文言知识,却忽视了对教学内容的审美观照和学生个体的阅读感悟。要知道,文言文的文字之美、人物之美、情感之美、思想之美均须经学生自己感悟才能内化为他们的精神财富。

误区之四:片面、孤立对待文本。

表现在文言文教学不重视知识的迁移运用,只是粗略地挖掘文本资源。当教学纠缠于有限的文言知识的传授,隔绝于生动形象具体的文言语境时,文言文学习就会变得枯燥乏味,缺乏吸引力。

综上所述,教师的“言传包办”不能代替学生的“意会认知”,有限的文言知识的“言传”也不能提高学生文言文的阅读能力。文言文教学必须寻求出路。

根据新课标精神,文言文教学需作“三多二少”的.调整。“三多”即:文言文的学习要重视多读,努力扩大阅读量;减少文学常识教学比重,让学生与文本多进行对话;重视文言文背诵,强调熟读成诵,反复涵泳,增强文言语感。“二少”即:少讲,让学生利用工具书化被动学习为自主学习;少机械性太强的客观化、标准化的练习。

下面笔者结合自己的教学体会,谈一些具体做法:

1、文本预习阶段,应放手让学生去对照注释,理解疑难字词句,翻译文本。此阶段教学要让学生动起来,养成乐于探索、勤于动手的学习习惯。

2、文本教读阶段,教师要发挥引导作用,引导学生朗诵文本、理解内容、掌握重点,进行审美感知。

文言文因字少意深,音单义广,更需教师的引导。如明确停顿、重读、语气、语调、情感等示范朗读,适当点拨,然后让学生自由诵读,轻声跟读,齐读,分读,个体读……每次朗读要求都要与理解联系起来,以最大限度地发挥读的作用。此外,教师应对学生认为疑难的字词句及文本知识的重点、难点作一个点拨指导,以期让学生有的放矢地学好文言文。一篇经典的文章,其美学价值是多方面的。教师可对其思想内容、人文精神、表达形式等方面的审美作一个引导观照,以激发学生的审美情趣、精神感悟。

3、文本拓展阶段,教师要有大语文视野,将文本与读本、与生活、与写作相结合,作三个方面的拓展――认识深度的拓展,阅读能力的拓展,内化写作的拓展。

认识深度的拓展主要适用于历史人物类及历史事件评价类的文言文教学。比如对《鸿门宴》中的项羽历来颇有争议,学完《鸿门宴》,不妨搜集有关项羽的诗文让学生多角度品读,读出一个立体真实的项羽。阅读能力的拓展可在上完新课后选择难易适度、文体相似的文言文进行赏析,让学生在语境中生成知识的衔接。内化写作的拓展主要是让“学”与“写”联盟,以学促写,以写促化。如文言文的布局谋篇、文章的起承转合可以为学生的写作提供行文范例和构思借鉴实例:议论则“立片言以居要”,统摄全文,如《劝学》《六国论》;记叙则行文曲折,跌宕多姿,如《鸿门宴》《促织》;散文则或借景抒情,或寓物明志,如《兰亭集序》《愚溪诗序》等。

文言文教学的课堂效率问题论文范文(22篇)篇十二

摘要:当前,现代音乐教育事业不仅要为社会培养出更多优秀的教育工作者,另外也要实现对音乐文化的良好传承。在高师的钢琴教育教学中,不仅要合理地应用西方的钢琴作品,另外也要充分发挥中国钢琴作品的优势与价值。要帮助学生学习更多的中国音乐作品,实现对中国传统文化的有效传承,充分发挥中国钢琴作品对于推动我国音乐事业可持续发展的作用,实现钢琴音乐文化的多元化发展。本文主要探讨了中国钢琴作品在高师钢琴教学中的应用价值。

关键词:中国钢琴作品;高师;钢琴教学;应用价值。

近些年来,钢琴在我国得到了良好的普及,高师钢琴教育教学也日益受到人们的广泛关注。当前,通过对我国高师钢琴教学现状进行分析发现,在教学内容方面更多的是选择了一些西方的钢琴作品,缺乏对中国钢琴作品的充分重视。尽管西方钢琴作品具有其应用价值与独有的优势,然而中国钢琴作品也蕴含着丰富的中华民族音乐文化,具有极高的传承与学习价值。所以,在高师钢琴教育教学中,教师也要充分认识到中国音乐作品的重要性,并且要加强对这些作品的合理运用,进而帮助学生更多地了解中国音乐作品,实现对中国音乐作品的良好传承。

一、有助于教学内容的优化。

当前,在我国高师音乐教育教学中存在的一个突出问题即为对中国钢琴作品的应用较少。在教师制定教学计划或是学生对于曲目进行自主选择时,往往更多的选择西方的钢琴作品[1],必须承认的是,西方音乐作品在钢琴教育教学中具有非常重要的应用价值,但是也不能够忽略中国钢琴作品。必须认识到中国钢琴作品所具有的独有风格与重要价值,其在音乐文化的发展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因此,我国的高等师范院校也要充分重视中国音乐作品,要在高师钢琴教学中加入更多的中国作品,从而使得教学内容更加的丰富、多样化,使得学生对于中国音乐作品的学习兴趣与了解程度大大提升,在此基础上有效地推动我国钢琴教育事业的发展。

二、有助于中国音乐文化的传承。

许多高师的学生对于中国钢琴作品不够喜欢,究其根本原因,这主要是由于许多学生没有接触过中国钢琴音乐,其对于中国钢琴音乐的了解不足,因此兴趣索然。对此,教师就要为学生提供更多的中国钢琴作品教学,使得学生能够真正地了解中国钢琴作品。中国钢琴作品有着其独有的音乐风格以及民族内涵,这是西方钢琴作品无法比拟的。在中国钢琴作品的学习中,教师要帮助学生对作品的历史事件与时代背景进行全面的了解,如此一来,不仅可以有效地提升学生的钢琴演奏技巧,帮助其了解更多的相关知识,另外还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了解中国的民族音乐,有效地推动中国音乐文化的良好传承。

三、有助于学生音乐思维能力的培养。

通过与西方音乐作品进行比较可以发现,中国钢琴作品与之最大的区别即为调式调性的不同。对于西方音乐作品而言,其大部分都属于大小调体系,而中国音乐作品往往是基于五声音阶创作而成的,这一特点也导致一些钢琴演奏者可以弹奏出具有很大难度的西方音乐作品,然而却无法弹奏出中国钢琴小曲意境,导致这一现象的根本原因即为其对于中国钢琴作品的基本特点了解不足。对于中国音乐作品而言,其不但有着独特的调式调性,另外,其对于单声部的横向思维也非常的注重,即为具有比较鲜明的旋律线条[2]。由于中国音乐作品中作品往往都是来源于地方的民歌,以《山丹丹花开红艳艳》为例,其主要是基于陕北民歌改编而成的一首钢琴曲目,无论其乐曲织体怎样变化,整首曲目始终在突出民歌的主题旋律。在高师钢琴教育教学中,假如教师能够充分地重视中国音乐作品,为学生讲解更多的中国音乐作品,那么学生就可以更好地把握中国音乐作品的内涵,掌握其和西方音乐在织体、调式调性等方面存在的差距。因为中国人都会受到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所以其对于中国音乐作品可以进行更好地诠释。在对乐曲进行演奏的过程中,要对自然风光与历史事件等进行科学合理、大胆的想象,如此一来,就可以有效地培养学生的音乐思维能力。

四、有助于学生琴演奏水平的提升。

与西方音乐作品相比,中国钢琴作品在音色表现以及演奏技法方面都有着巨大的差距,所以,就会对钢琴演奏者提出更高的要求。除了原创的钢琴作品以外,很多中国音乐作品都是钢琴改编曲,对其进行细致划分,其中又包括两种类型。一种是对于地方民歌钢琴作品的改编。在对此类作品进行进行演奏时,要结合不同地方民歌的基本特点,对于音乐作品进行妥善的处理。例如,对于东北民歌而言,其主要是以小调为主,具有相对较为规整的节奏;对于陕北民歌而言,其在旋律方面具有很大的起伏,节奏也相对的自由。由此可见,对于不同地区的民歌改编成的钢琴作品进行演奏的过程中,首先要对其基本特点进行全面的了解,在此基础上才可以提高演奏的水平,演奏出更好的音乐作品,更加精准地诠释作品中所蕴含的深厚情感[3]。另外一种是对于中华民族器乐曲钢琴作品的改编。在对此类钢琴改编曲进行演奏的时候,比第一种具有更大的难度。其对于演奏技法的掌握会提出更高的标准与要求,在钢琴演奏的过程中也必须要对中华民族乐器进行良好的借鉴以及融合。例如,对于《百鸟朝凤》与《夕阳萧鼓》等钢琴改编曲而言,在实际演奏的过程中,就要对于唢呐与古筝等乐器所具有的'不同的演奏技法以及音色进行全面的了解,在此基础上实现对钢琴演奏的合理处理。在对中国钢琴作品进行演奏的过程中,要充分考虑多种影响因素,例如演奏技法、区域特点以及音色音调等,这样才能够帮助学生更加准确地了解中国钢琴作品,提高学生的演奏水平。

五、有助于学生文化素养的培养。

在高师钢琴教学中,教师要为学生讲解更多的中国钢琴作品知识,帮助学生掌握相关的技能,这样可以使得学生更好地理解作品的技法、曲式与和声等。另外,教师还要帮助学生了解有关的乐曲背景,帮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了解作品中所蕴含的深厚的思想情感,有效地提高学生的文化修养。在中国钢琴作品的教学过程中,要帮助学生认识到作品中所蕴含的审美情趣以及精神内涵,这样才可以使得学生在演奏的过程中充分体现出作品的深远意境以及韵味,提高学生的个人修养[4]。以《兰花花叙事曲》为例,此钢琴作品是由个陕北民歌改编而成的,组织学生对此乐曲进行学习与演奏的过程中,教师要帮助学生了解作品的结构。另外,还要使得学生能够全面地了解陕北民歌的基本特点,了解作品的主要内容,要帮助学生了解作品的创作背景,了解到主人公所经历的艰难困苦,了解主人公具有的坚忍不拔不拔的性格。通过对于乐曲的全面了解,才能够使得学生更好地演奏这一作品,而且这也是有效提高学生文化素养的重要过程。

六、有助于中西钢琴文化的融合。

实际上,一些中国的钢琴作品与西方钢琴作品彼此之间是融会贯通的,二者均具有其独有的优势与特点。假如能够将二者进行有机融合,那么就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钢琴艺术,提高学生的钢琴演奏水平与鉴赏能力,有助于中西方音乐文化的融合[5]。以《牧童短笛》这一音乐作品为例,其主要是由我国著名的音乐家贺绿汀创作而成的,其实现了西方复调技法以及中国传统创作手法的有机融合。首先,在此乐曲当中,主旋律始终都对中华民族调式进行充分的体现。另外,这一作品又充分发挥了西方复调技法的作用,体现出作品的流畅性。此作品是中西钢琴创作手法有机结合的典型代表,自此以后,许多音乐作品也对西方的音乐技法进行了借鉴。通过中西方音乐文化的有机交融,可以有效地促进中西方音乐文化的共同发展。通过对于中国钢琴作品的学习与鉴赏,也可以帮助学生了解到中西方音乐文化彼此间存在的不同,认识到二者的基本特点与优势,有效地激发学生对于钢琴艺术的学习兴趣,从而在今后的学习与工作中更好地学习中西方钢琴作品,提高学生的音乐素养。

总之,钢琴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即为中国钢琴作品,其中蕴含着深厚的思想情感与优美意境,其是我国重要的文化瑰宝,对于我国音乐文化的发展具有良好的应用价值。所以,在高师钢琴教学中就要充分重视对中国钢琴作品的合理运用,进而有效地促进对于中国钢琴作品的良好传承,实现对我国传统文化的弘扬与发展,实现中西音乐文化的有机交融,从而推动我国音乐文化的良好发展。

参考文献:

[4]刘方.在高师钢琴教学实践中融入中国传统音乐文化的重要意义[j].佳木斯职业学院学报,2016,(11).

[5]王娟.高师钢琴课堂教学过程优化策略实施及评价[j].长春师范大学学报,2017,36(10).

文言文教学的课堂效率问题论文范文(22篇)篇十三

材料作文是提供一定形式的内容和材料,让作者根据这些材料写作一定要求的文章。

(一)如何设计。

材料作文题目设计的好坏,直接影响到学生作文水平的发挥。换句话说,教师提供什么样的材料至关重要,是学生作文成功的前提条件。训练这类作文我采取与阅读教学相结合的方法。通过阅读教学,学生丰富了知识,充实了作文的内容,对培养写作能力和巩固阅读知识都是十分有益的。于是,在有些课文讲完后有计划、有目的地安排学生续写和扩写,写读后感、小评论。这些灵活多样的题目,既开拓了学生的写作思路,又培养了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二)如何指导。

我主要通过组织交流、讨论来指导学生。心理学告诉我们,对学生而言,启发他们思考的最好的媒体是他们自己的发言(或文章),学生之间互相启发的效果,远胜于其他方式。这是因为,学生彼此之间互相了解,在他们身上有很多相似的地方。在讨论过程中,他们各抒己见,相互启发,思维异常活跃。通过以上这些写作训练,既有助于学生将平时看到的、听到的写作素材按一定题意写出来,提高写人、记事、状物的本领,又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语文水平和语文能力。

三、作文评改。

(一)作文批改。

作文的批改,传统方法是教师批改。教师费力不少,收获却甚微,所以我打破传统。有时把全班学生分成几个组,选定好作文,点、讲、评。需要注意的是学生参与批改作文,对他们来说,是一个锻炼的机会,一个学习的机会。但不能常用。

(二)作文讲评。

学生最喜欢上的就是作文讲评课,可以说作文讲评的实际效应优于作文前的指导,抓好讲评课也是提高作文教学质量的有效途径。讲评的方法很多,根据作文完成的质量,可采用不同的方法。像着重讲评有代表性的作文,也可选择不同水平的作文进行对比指导,还可进行专题讲评,举行作文展览等。总之,讲评要恰如其分,切忌面面俱到,“伤其十指,不如断其一指”。

作文教学过程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它的根本目的是教会学生如何写文章,作文教学过程又是一个非常艰辛的过程,因为作文是学生综合能力的体现。正如叶圣陶先生所说:“就学生说,作文是各科学习的成绩、各项课外活动的经验,以及平时思想品德的综合表现。”因此我们培养学生作文能力,提高学生作文水平,不仅仅是为了应付考试,更是学生很好地适应社会交际的需要。

文言文教学的课堂效率问题论文范文(22篇)篇十四

内容摘要:结合自身的教学实践,谈谈高中文言文教学方面的一些新的尝试和思考:第一,整合教学资源,优化课堂教学;第二,创新学法指导,促成读写互动;第三,抓情感契合点,提升学习层次。

文言文是高中语文阅读教学的重要内容,同时,也是高考的重点考查内容,在高考语文全国卷及各地试卷中均占有很大分量,因此,很多老师在文言文教学方面花费了大量的精力。但是,文言文教学的现状却不容乐观。不少老师的文言文教学基于功利性目的,在教学过程中往往把教学目标定位在字、词、句的解释和翻译上,过度讲究字字落实,破坏文章的整体性把握。这样的教学方法不仅导致学生机械地学、被动地练,对文言文毫无兴趣可言,而且往往肢解了传统文言经典名篇的美感,使那些感动千古以来无数志士才人的佳作名篇变得索然无味支离破碎[1]。其结果必然是老师吃力不讨好,学生惘然无所得。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标准的要求。在文言文教学过程中,只有把两者结合起来,才能够激发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让学生真正体会到文言文的美感,从而自觉地萌生学习的欲望,通过自身的阅读和感悟来吸取知识,感悟作品的内涵,不断提高对文言文鉴赏的能力以及自身的精神素养。下面,笔者将结合自身的教学实践,谈谈在这方面的一些新的尝试和思考。

一.整合教学资源,优化课堂教学。

要切实提高文言文教学质量,作为老师本身要及时更新教学观念,敢于打破常规,大胆创新,并且调动一切有效的资源,进行调配、整合、加工,才能使知识形成系统,使课堂活色生香,从而实现课堂教学的最优化。首先,是整合教材资源。教材的编排有它固有的模式和要求,但是,课堂是鲜活的,是有生命力的,我们应该根据学生的认知、心理需求以及教学的实际情况,灵活地处理教材。例如,在讲授苏轼的作品时,为贯彻“专题研究”的新式教学理念,增强知识的系统性,更好地促进学生对传统文化经典的深入思考和把握,笔者把《前赤壁赋》、《后赤壁赋》、《赤壁怀古》、《定**》等四篇课文整合到一个教学单元。整合后发现,虽然前后《赤壁赋》是散文,《赤壁怀古》和《定**》是诗歌,但这些作品都是作者因“乌台诗案”被贬到黄州时所创作的.,有一定的共性,这样整合对学生更具体、更全面地领悟苏轼在人生重大转折点上的思想变化,更深入地感受作者的人格魅力和作品的文化内涵非常有利。同时,在基础阅读能力的培养这一维度上,还能达到以诗解文、以文解文的目的,为学生的自主探究提供了更为充分的条件。从文体教学角度观之,这种整合还有利于获得新的视角。其次,是整合教辅资源。在授课前,笔者让学生观看有关苏轼生平介绍的纪录片,以生动的画面和名家的诠释来取代教师苍白乏味的讲解,还把北京师范大学康震副教授主讲的《百家讲坛之苏轼》相关视频放在教室的计算机平台,让学生利用课余时间观看,同时印发余秋雨的《东坡突围》等评论性文章作为早读材料,尽可能地利用现有资源,打造立体化的教学模式,创设一定的学习氛围,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然后,以《前赤壁赋》作为重点鉴赏的篇目,在学生利用工具书扫除文字障碍的基础上,通过配乐朗诵的方法来指导学生反复对课文进行诵读,慢慢引导学生走进文本,让他们在愉悦的气氛中自觉地与文本展开对话。之前学生对作者的人生经历、思想情感、写作的背景资料有了一定的了解,他们在接触文本时能够快速入文,并且更加自信地与文本、与老师、与同学展开平等的对话,在思想的碰撞中获得真切的情感体验,从而对作者面对政治祸难时的从容不迫、乐观自信和坦荡的胸襟有了更深刻的理解,而被作者的精神境界和人生态度所深深震撼。再次,是整合学生学习资源。当学生有了较为成功的阅读体验之后,笔者就会给学生设定阅读目标,让学生通过小组合作、探究的方式来鉴赏其余的作品,并通过电子白板等多媒体工具与学生进行互动,共同解决他们在阅读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这样,既把学习的主动权交还给学生,又能节约课时,提高课堂的效率。至于文中要求学生掌握的重点字、词、句子,则穿插在课文的讲解中进行,尽量让学生在既定的语境中来理解,并在课后设置练习题或测试卷来进行检查,有时也会在专题讲授完毕后,通过知识竞赛的方法来巩固这些知识点,让学生在快乐中掌握知识。

二.创新学法指导,促成读写互动。

读和写是语文学科在教学过程中不可分离的两个部分,读写结合相得益彰。在文言文教学中,同样也要倡导读写结合,以文言文阅读带动写作,以写作来促进文言文的阅读。笔者这里所提及的写作并不是完整的作文训练系统,而是让学生以文言这种特殊的表达方式来进行片段式的小练笔,让他们对所学的文言知识进行消化和运用,在训练中获得新奇的体验,从而激发他们对文言文的学习兴趣。有时候还会把一段文言文的译文印发给学生,让学生翻译成文言文,再让他们对照原文,来比较一下自己的表述是否恰当,学生对这种做法非常感兴趣,往往一段枯燥的文段就可以在这种愉悦的气氛中给他们留下深刻的印象,收到意想不到的教学效果。有时候笔者也会根据课文的实际情况来设置一些相应的写作练习,来提高学生对文言知识的实际运用能力。比如在讲授《六一居士传》的时候,因这篇文章写法特殊,表达饶有趣味,学生也比较感兴趣,笔者就联想到学生的微信昵称、qq签名五花八门,离奇古怪,便给他们布置了一个作业,让他们模仿本文的写法,用文言写一段文字,向大家介绍自己的微信昵称或qq名名字的由来,结果一下子点燃了学生的写作热情,他们都兴致勃勃地完成老师布置的写作任务,写出了不少基本符合文言表达规范的幽默诙谐的段子。如刘梓容同学的微信昵称是“安之若素”,她写道:余之网名“安之若素”是也。

所谓安之若素,即安余心于四海,不忧不喜,不骄不躁。余之心易受困于世俗,乃为此名,以使余心安,以明余之志也。安之若素,非常人可达也。余为此名,无它,亦希余得超乎常人,而不为一平庸之人也。又如吴思淇同学这样诠释他的微信昵称:吾尝数易其号,以昭吾之所好,然为吾志之,三号耳。一号曰:临窗画楼,半生清欢。或曰:“此号何谓也?”吾答曰:“于水亭之上,临风而立,闲适处之。于楼阁之中,赏湖水粼粼,修心养性可也。可谓偷得半生清欢,不失为人生一大乐事,故号此。”一号曰:尺素流年。时间如流水,水过无痕,而镌刻吾心。吾正值弱冠,而流年逝去之体悟与日倍增。故吾为此号以勉自。一号曰:小轩窗。苏子有言:“夜来幽梦忽还乡,小轩窗,正梳妆。”此苏子悼亡妻子之所作也。吾感其情深,悟其痴念,故取号“小轩窗”。这些小练笔虽然表述还比较稚嫩,但已可看出他们在遣词造句方面能比较熟练地运用所学的文言知识,这样有助于学生更好地去感受文言的语感和表达习惯,反过来也就能更好地提高他们对文言文的阅读和感知能力。

三.抓情感契合点,提升学习层次。

在文言文教学中,有些篇章抒情性较强,或者记叙抒情兼具,这样的作品,如果能够通过抓住主要的情感词句,或许有助于学生准确理清文章的脉络结构,同时加深对作品情感的体会。比如,在《兰亭集序》一文中,王羲之既简笔勾勒了兰亭雅集的盛况,更将笔墨铺陈在由此而引发的慨叹中。前后两部分均有明显的情感词句。可引导学生先抓住关键的情感,再由此去逆推,寻找情感产生之由。抓住了集会“信可乐也”,则不难将前一部分的记叙中足以使人生“乐”的因素一一找出。良辰美景,赏心乐事,一一浮现。学生在寻“乐”的过程中,也不断加深对盛会盛况的体验。而抓住“岂不痛哉”,则易于激发学生的好奇之心,为何情绪有如此流转?不难去寻觅文中由乐而思考人生的部分,进而寻求答案。再比如《项脊轩志》一文,文章将叙事和抒情融为一体,围绕项脊轩这个书房,朴实地截图生活细节,展现了对家庭变故,及关系亲近的几位女性的感喟与追念。这篇文章中间部分,学生容易找出一个总结情感的过渡句“多可喜,亦多可悲”,则可根据此句,寻根溯源,将全文各部分的记叙串联起来。

在寻找可喜的过程中,学生可以体会项脊轩翻新后的样貌和雅致,在宣召可悲部分,学生仿佛经由作者精心选择的几个细节,一一体会祖母的疼惜,母亲的关爱,妻子与其的琴瑟和鸣,以及妻子早逝之后作者的心灰意冷。带着情感词去解读其经历,可让学生带着情感去寻找并获得共鸣。可见,在抒情性较强的散文阅读中,通过情感词句来回溯相关片段的做法,可以更好理清脉络,体味情感,更容易引导学生展开与文本的对话,从而获得对文言文的深层次理解,涵养中华古典文化情怀。总之,文言文是语文教学的一场重头戏,作为一名高中语文教师,应该在教学实践中积极探索,力图以更加多样化的教学方法来丰富课堂教学,切实提高文言文教学的质量。

参考文献。

[1]姚佩琅.高中语文中文学作品的定位———以《课标》、教材、高考的分析为基础[j].语文教学通讯d刊(学术刊),(5):29.

文言文教学的课堂效率问题论文范文(22篇)篇十五

多媒体的应用和普及似乎对传统的板书设计是一个巨大的冲击,其实板书设计,是一门科学,更是一门教学艺术,具有很强的原则性。遵循板书设计的原则设计板书,不仅能使你的教学水平快速地成长,还能让你在教学之余得到很多快乐。笔者从事教学多年总结出如下几点,总结出来愿与各位同仁探讨。

1.要有一定的目的。

没有目的地去设计板书好比开战之前没有计划一样会战败的,有了目的性说明你心中对整堂课已成竹在胸,已经为这堂课描绘了一个蓝图。

教师设计的板书,应显示语文学科的特点,体现教学目标,突出教学重点,突破教学难点。

2.要有归纳提炼的能力。

板书被人们称为“微型教案”,是因为它具有高度的概括性。教师设计板书,要对课文内容进行一次精选、浓缩、提炼、加工等工作。板书语言不等于课文语言,教师设计板书,要把最精炼的内容概括出来,一语中的,方能打动学生,给学生以最直接的感受。

3.要有条理性。

从课堂教学来看,板书应该贯穿于教学的全过程,因为板书演示的过程,也就是“教”与“学”双边活动的过程。因此,设计板书时要考虑教师教的思路和学生学的思路的和谐统一。也就是说,完美的板书过程,就是教师充分运用启发式的教学原则,促使“教”与“学”形成一个良性循环的过程。

陶行知说:“教师之为教,不在全盘授予,而在相机诱导。”

因此设计板书,一定要精心安排好板书语言的组织结构,使得板书内容的组合排列做到条理清楚,层次分明,板书内容的各个组成部分要具有很强的逻辑性:既有并列关系,又有递进、总分等关系;既有横向联系,又要有纵向联系。

4.要有一定的启发性。

达尔文说:“最有价值的知识是关于方法的知识。”

板书设计更要具备启发性。板书要内涵丰富,()不仅有“是什么”,还隐含“怎么样”和“为什么”,给学生以广阔的想象和思维的空间,以利于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教给学生去学习的方法,并不是让学生一看板书就一目了然,而是留给他们思考的余地,让他们在方法中去学习知识,运用知识。

合理安排板位,板位安排就像规划报纸的板面一样,应精心设计,严谨布局,决不可满板乱画,使板书杂乱无章。做到如下几点,可使板书既美观又实用:

1.充分利用黑板的有效面积,不可过乱,也不可太满。

2.布局合理。

在板位安排时,应当注意整体效果,合理布局。哪部分在左,哪部分在右,哪部分位上,哪部分位下,必须有一个全局安排,使之位次适当,措置有序,编排合理,给人以整体美感。

3.主次分明。

在板位安排上,不可主次不分,平面直推。应准确地把板书内容的主次在板位安排上体现出来,才能使学生明确重点,便于理解和记录。需要分层次时,应正确使用层次序号。

1.摘录法。摘录课文关键词句而形成板书的方法。这种方法简便、易行,但要基于课文自身结构的条理性、内容的.明确性。这种方法非常适用于古文的讲解,以一个字或一句话来代替非常有效。

2.概括法。即用简洁的语言归纳语言的内容、形式的方法。这种方法基于教师对课文的研究、分析及概括能力。比如我在讲解《范进中举》这篇课文时采用的这种方法就感觉非常有效。

范进――猥琐懦弱而又圆滑世故,热衷功名受封建文化毒害。中举前唯唯诺诺,中举后则坦然地同方面大耳的张乡绅平起平坐,打起官腔,成了封建社会的新贵,特权阶级的人员。

胡屠户――欺贫爱富,粗俗势利,蛮横倨傲(前);阿谀奉承,趋炎附势(后)的市侩形象。

张乡绅――早已中举,做过知县,是地方上的一霸。范进中举的当天就来拉拢,送银送房,与范进称兄道弟。这就表明他急于结交新贵,攀附范进宗师周学道和汤知县,以达到巩固和扩大自己权势和目的的道貌岸然、老奸巨猾的性格。

3.对比法。根据教材特点,教学过程中用对比的方法板书能形成强烈反照,起到深化、强化的作用,可以收到“不言而喻”的艺术效果。对比有许多方法,如,求同法、求异法、纵比法、横比法、综合法、专题法……这些方法用在总结、复习、单元教学上效果更好。

闰土少年:健康、活泼、多知、热情。

中年:衰老、迟钝、麻木。

杨二嫂今:放肆、泼悍、自私。

昔:安分守己。

当然,在实际的课堂教学中还要根据教学内容和教学过程,选择其中一种适当的方法。还可以把这几种基本方法综合运用,以达到更好的效果。

板书设计不应该被现在的先进视频手段取代,而应该更加努力地去追求它应有的灵魂,因为这是体现一个教师业务是否娴熟的一个重要方面。板书设计得好,说明你对文章已了然于胸,胸有成竹才能做到事半功倍,反之则说明你还不是一个成熟的教师。

(作者单位吉林省敦化市青沟子乡学校)。

文言文教学的课堂效率问题论文范文(22篇)篇十六

如果说课堂是我们教师的舞台,那么一只粉笔一块黑板就是道具,所不同的是它们会呈现出多姿多彩,变幻无穷的面貌。我们每个人在上学时都会感受到不同的老师就有不同的板书,或详细、或简洁、或条理、或美观,总之风格迥异。当自己成为一名教师,我总想通过板书为学生呈现知识,凝炼分析,展示数学的美。下面谈谈我关于板书设计的几点认识。

教学板书是对教学内容的加工和提炼,是教师教学能力的综合体现,也是学生有效学习的必要途径。所以,要精心设计板书。

(一)根据学科特点。

每一门学科都有其鲜明的特点,板书设计要为学科服务,突出学科特征。首先是教师对教学内容的“提炼”,在理解作者思路及编者意图的基础上,结合学生实际,确定教学目的,再把对教材的分析、归纳、概括,有重点且有系统地在黑板上表示出来,形成板书。所以,板书设计就应该根据学科教材的不同特点,从教材的内部线索入手,反映教材的知识体系。

(二)根据课型设计。

在数学教学中,新授课重点在理解概念,掌握运算步骤和方法,揭示归纳定律或规则等等,板书要突出概念内涵,加深印象;突出新旧联系,优化山旧知到新知的迁移过程,突出教学规律的集纳,板书要条理。对于一些难于理解的内容,可通过直观演示的方法,并辅以图解式板书来解决。

复习课的主要任务是复习巩固学过的知识,加深理解并系统化,通过练习加以运用。板书设计也要相应体现知识的内在联系,把它们互相串联起来,形成知识网络。

自学课是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自学习惯的`重要课型,板书应列举出自学提纲,并指点“学路”。在自学课上,讨论是一种常用的行之有效的方法,侧重于此,板书的重点则应是讨论的问题和结论,做到既放得开,又收得拢。

(三)结合学生年龄特征,认知规律。

板书设计受教学对象的制约。

不同年龄、年级段的学生,其知识基础、认识能力、思维特点不同,教学中的板书设计应有针对性。高年级学生在形象思维的基础上已具有一定的逻辑思维能力,可以把分析、归纳、推理、概括、综合、比较等思维方法渗透于板书设计中。低年级学生抽象思维能力差,形象思维占主导地位,增强板书的形象性和直观性,特别是多设计一些图文并茂的板书,便于学生加深印象,牢固掌握知识。常常有这样的情况,同一个教学内容,不同的教师甚至同一教师在不同班级执教,设计的板书也不一样,原因就在于教学对象不同,教师的教学目的、要求有所不同,导致板书设计有所区别。

(四)教师要形成各人风格。

我们教师要形成自己独特的风格,首先要继承,要学习,走多样化的道路。而板书是我们教师根据自己对教材的理解进行的创造,是个人教学个性魅力的折射,因人而异,不可能是一个模式,应该是有自己的个性的。

(五)结合多媒体合理应用板书。

电子课件、幻灯片等高科技产品会给我们教学带来许多便捷,但板书有着电子课件无法比拟的优势:人性化!而且,板书内容固然可以通过多媒体设备预先制作,但更多的内容却是课堂教学中的即时生成。所以,老师一边讲解一边写板书,更容易理解。

同时数学课不是呆板的,一成不变的,也有多样的形式。比如:推演式,即公式的推导、解题的过程等,凸显格式之美;网络式,展现细致之美,为整理与复习而设计的数学板书就像一张网络结构图,通过相互间的联系将各知识点之间的内容串联,好象网络一样相互链接,既独立成篇又可互动;表格式,即用词语加表格的方式以表格的分类来表达,它是在文字归纳的基础上,使其文字条理化,表格中适当的空白,可以诱发学生的求知思考,蕴含辨析之美;图解式,即图形加框架或以线条勾画事物形象之图的表达方式,是较高级的数学板书形式,它表达直观之美。我们教师要引领学生发现美、创造美。

板书设计形式可谓千变万化,它把教学内容一目了然地层现出来,调动、刺激学生的视觉器官,便于学生联想和记忆。我们认为好的板书能将优美的文字书写、精美的图表、图解和口头表述糅为一体、相辅相成、相得益彰;好的板书能使课堂增色生辉,使学生精力高度集中,使课堂效率大大提高;好的板书是一份“微型教案”,能再现教学内容的精髓,能创造一种美感盎然的教学情景,给学生以美的感受、情的陶冶和学识的增长。

文言文教学的课堂效率问题论文范文(22篇)篇十七

苏霍姆林斯基认为,好的导入是激发学生学习动机的“第一源泉,第一颗火星”。上新课前,教师精心设计,运用巧妙的导入手段,详细内容请看下文试论文言文教学。

创设出与新课程相适应的学习情境与氛围,就能激起学生高涨的学习热情和强烈的求知欲望,并把学习的注意力很快吸引到对新知识的学习上来。

例如,初中语文新教材中选取的第一篇文言文是《童趣》,教学时,我先给学生讲了一个发生在我童年时的有趣故事,然后让同学们回忆自己童年时的趣事,并讲给大家听一听,学生的热情很高,争着讲述。这样将课文内容生活化,激发了学生学习课文的情趣,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古人云:“书读百遍,其义自见。”重视阅读,读要得法,才能事半功倍。文言文的诵读一般有默读、自由放声读、齐读、竞赛读、分角色朗读等,诵读应贯穿在文言文教学的始终,有效的'诵读可以取得意想不到的效果,掀起课堂教学的高潮。

如在教学《两小儿辩日》和《石壕吏》时,可在教师范读课文的基础上,让学生分角色朗读,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这样既使更多的学生参与了课堂,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又活跃了课堂气氛。

文言文教学的课堂效率问题论文范文(22篇)篇十八

人们的生活质量在提高,对美的需求也日益明显。学校是用艺术熏陶人生的重要场所。语文课中优美的语言文字,文中华美的词藻,寓意深刻的话语,无不让学生感受到文学的美,并在这美的愉悦中受到潜移默化的教育。语文教师在引导学生阅读理解一篇作品时,要让学生身临其境,设身处地,用真情实感去感受语言文字的美,感受文中人物的喜怒哀乐,感悟作者抒发的真挚情感,从而认知事物,陶冶性情,体验生活,感悟人生,学会求知,学会审美,更学会做人。

我国古代文学博大精深,源远流长,不论是内容还是形式,都充满着神奇的美的力量。但在文言文的教学中,这种力量却偏偏得不到应有的重视。尤其是一些过于注重语法教学而忽略了文字美的赏读;过于注重条分缕析而忽视了内容美的领悟;过于注重固定化的授予而淡化了形象美的感动,往往在不自觉中淡化了对美的追求,弱化了文言文教学应有的功能――让学生从蕴含着形式多样丰富多彩的美的千古佳作中领略祖国文化的内涵,汲取营养,古为今用。由于这种弱化,导致了教学目的上的重大偏差,导致了教学效果上的严重削弱,这对培养学生的语文素质极为不利。笔者认为,文言文教学应从以下三个方面予以足够重视和充分实践:

综观当今的文言文教学,尤其是在中职,许多老师借故学生基础差,只重灌输不重感悟、只会死记硬背不求理解品味的做法还普遍存在,甚至抵触文言文教学。文言文教学必须充满审美的愉悦,必须能引领学生徜徉于千古佳作的神奇美妙的境界,流连于祖国文化深厚迷人的海洋,才能真正使教学获得成功,即让学生在文字上更增些品味增些风采,在思想内容上多些感悟多些升华,在形象上多些感动多些向往,从而真正提高学生的语文素质。

审美愉悦很神秘吗?不,它不是水中月,雾中花。一篇声情并茂的朗诵,一则有趣的奇闻轶事,一段作者坎坷的人生经历都可以极大的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学生带着审美的愉悦投入到挖掘美的学习中。

中国是一个文明古国,历史留下了浩如烟海的古籍,社会科学的,自然科学的,文学艺术的。尤其是古代文学博大精深,源远流长。任何一篇美文佳作,都是因其内容与形式的完美结合而深入人心、脍炙人口、流传千古。因此,我们从事教学活动,毫无疑问的是要充分发掘蕴含其中的美的要素,让形式之美、人物之美、情感之美、思想之美放射出无穷的魅力,在教学中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中国文学从现实主义源头《诗经》、浪漫主义源头《楚辞》以来,有百家争鸣,有汉赋铺陈,有唐宋散文,更有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或韵或散,或律或绝,五彩斑斓,形式异彩纷呈。

文言文的发展有着数千年的历史。在这数千年的历史长河中,跃动着各种各样的优美文体,语言之美,恰似那清流,那急湍,滋养过多少中华儿女,当然也应该滋养当今的华夏子孙。在现行教材中,分别选取了先秦历史散文、先秦诸子散文、两汉魏晋散文、唐代散文、宋代散文、明清散文。这些入选篇目,均是真正的“古文观止”,历史人文色彩极为浓重。从语言特色来看,这些文章,或音韵谐调,或整散结合,或写实朴素,或比拟夸张,或气势磅礴,或娟秀优美,或情景交融,或直抒胸臆等等,不一而足。使人真正感受到了中国语言之丰富凝练、含蓄深沉。在教学中,教师要了解其中的形式美,引领学生自主感悟主动倾心文言文。

人格美的力量是巨大的,在审美过程中,为人物的言行神思而喜怒哀乐,在共鸣中得到审美的愉悦,使灵魂受到荡涤与洗礼,这是文言文教学应有的作用,也是其魅力所在。例如:《项脊轩志》用“以指叩门扉”“以手阖门”等细节和“庭有枇杷树,吾妻死之年所手植也,今已亭亭如盖矣”,这样极其平淡的文字,表达了对母亲、祖母和妻子的思念之情,对物是人非的身世之感,吟咏出深沉的人生哀歌,是对所写人物的心灵美的凸现。

再如《鸿门宴》中的刘邦、项羽的形象,也很值得细细品味。通过在紧急关头这两人的语言、行为、神情的深入理解与讨论,学生才能深入准确把握他们的性格特征,情感得到陶冶,审美得到提高。过去,我们很多人在教学中总是或多或少地存在灌输“知识”的现象,把自己对人物的理解强行输入给学生,更有甚者,以教参为唯一的标准,变教学为搬教参,根本没有自己的见地。文言文的教学,我们的目的之一是让学生进入人物美的长廊,我们必须做的是引领者,而决不是搬运工。

在浩瀚的传统文化的海洋中,情感美犹如一朵朵浪花,常开不败,留香千载,不绝如缕。进行文言文的教学,就是要引导学生走进作品,通过阅读去了解作品中所包含的情感,去同喜同悲、共乐共怒,更进一步,在对人物的.生平事迹、写作背景、写作缘起有了较为深入的了解之后,更深入地感动于情感之美,产生共鸣,产生向往。了解了陶渊明不为五斗米折腰的卓然不群,自然能够品味“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此中真味;认识了王羲之兰亭赋诗作序,以文会友的洒脱情怀,才能感受“仰观天地之大,俯察品类之盛”的无穷意味;魏征直谏太宗十思,只为求得为上者“简能而任之,择善而从之”“文武并用,垂拱而治”的清明政治;杜牧构思《阿房宫赋》,为的是告诫后来者,不要“后人哀之而不鉴之,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归有光写成《项脊轩志》,“多可喜,亦多可悲”的人伦真情;张溥写就《五人墓碑记》,五人之从容就死,“明死生之大,匹夫之有重于社稷也”……这些情感之美,闪烁着多么动人的光芒!

教材中所选的文言文,都是经受住了历史的考验的、经过历史长河冲刷而流传下来的作品,当然是思想文化的精华,至少是可以让我们去批判地接受的优秀遗产。而充分发掘出这些作品中的思想之美,是必要的,也是可能的。透过这些经典的文言作品我们可以看到隐藏在其背后的生命意识、宽容意识、责任意识和超越意识等思想的光华。

从作品中,我们能够感受到“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增益其所不能”的坚韧;感受到“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的志节;感受到“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的不懈;感受到“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高尚的生命意识。同样,我们还可以体会到周敦颐的超然个性;陶渊明的淡泊情怀;杜甫的博大胸襟;辛弃疾的豪情壮志。

三、要引导学生诵读,使其亲近课本、接近作者,用情感主动地进行审美。

审美从来都不是被动的,只有摆脱非我的束缚,审美才具有其本质的特征。

学生在面对文言文时,如果只是简单地读读看看,那么其心灵的眼睛是关闭的,其感情的大门是封锁的,课文不过是一堆无生命的文字而已,我们还能奢谈什么教学效果呢?真正的诵读要用心读,用情读,反复读。久之,便耳熟能详,目闭可诵,产生如闻其声、如见其人、如临其境的艺术感受,不知不觉间就由一个生命进入另一个生命,就会和作者进行心灵的沟通和对话了。因此,教师的一个重要任务就是搭建一座桥梁,让学生走进作者的心灵世界,让他们和课文息息相通,从而真切地感受到作者的喜怒哀乐、委曲衷情,体会到作者的良苦用心、博爱情怀。惟有用心感受,用情诵读,才能真正走入不同时代诸多圣贤精心营造的精神家园,获得最丰富、最深沉的审美体验。

中职文言文教学,读懂文字、理解意思是基础,品味、鉴赏文言文的神奇的美的力量才是我们学习的最终目的。因此在中职的文言文教学中,用其形式之美、人物之美、情感之美、思想之美放射出来的无穷魅力,使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才是语文教学所担负的历史重任。

参考文献:

[2]谭蒙革.提高中职语文教学质量的几点办法[j].成功教育,,(08).

[3]王槐松.文言文诵读法古今谈[j].语文教学与研究,,(4).

[4]袁振国.教育新理念[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3).

文言文教学的课堂效率问题论文范文(22篇)篇十九

摘要:在高中文言文教学中,教师应该遵循启发性原则、循序渐进的原则、联系的原则、实用性原则、激励性原则,通过科学而有效的教学方法,来提高文言文教学的效率,早日走出文言文教学的困境,以促进文言文教学效果的改善。

文言文是中华民族特有的语言形式,是中华先人留给后代子孙的精神食粮。我们要继承、发扬祖国的传统文化,首先便应搞好文言文教学。而高中阶段正是文言文学习的关键时期,高中语文教师应通过有效的教学,使学生能够初步读懂并掌握文言文的语言规律。但从教学实际来看,艰深晦涩的文言文又的确比现代散文、诗歌要难教。笔者以为,高中语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必须掌握文言文教学的五大原则。

一、启发性原则。

钱梦龙先生曾经讲过,文言文也属于我们的母语,而不是外国语,如果是外国语就得从abc教起,每走一步都得由老师扶着拽着,教母语就不必如此。古今汉语虽然变化很大,但同一民族的语言毕竟是有继承性的。现代汉语是古代汉语的发展,其语法、词汇、句法和修辞手段都与古代汉语有血缘关系。很多古汉语常用词的词义、句子的结构方式,不仅古今没有多少变化,而且还常常出现在现代汉语尤其是现代书面语里。这就是说,学生阅读古汉语虽然有一定障碍,但决不像学习外语那样毫无根基,一切从零开始。

既然古今汉语有这样紧密的联系,学生阅读古文又有这样的基础,因此学生借助课本上的注解自行阅读,是能大体读懂的。教师在教文言文时,就应该像教现代文那样,在可放手处尽量让学生自己阅读,自求理解。老师只在关键处作些指导、点拨,以启发学生思考,万不可越俎代庖,搞“字字清楚,句句落实”那一套。

二、循序渐进的原则。

由于语言的演变,现代汉语与古代汉语已有较大的差别,需要学习的`词语、句式数量不小,学好它,要花大量时间和精力,要想养成良好的文言语感更不是易事。因此,文言文教学必须循序渐进。

教师首先应熟悉文言文词句教学的主要目标(常用的实词、虚词、句式),要认真阅读教材,弄清这些词句在各册、各课的分布情况,在此基础上设计好每一课的词句教学重点。在具体教学中,有计划地逐课引导学生掌握一定量的词句,并在以后的学习中捕捉、积累新的意义和用法。这样一天天、一课课日积月累,掌握的数量就多了。

切忌见词就讲、见句就教,把词句教学等同于翻译,那是目标不明、缺少计划、没有重点的做法。每课一个小目标,每册一个中目标,由小到大,积少成多,循序渐进,持之以恒,我们就能轻松实现《大纲》规定的总目标。

三、联系的原则。

首先是要联系语言环境。学习词语,固然要借助字典词典,但有许多词语是多义的,是特定的语言环境规定了它的意义和用法,所以只有联系语言环境,才能正确理解词语。只有结合这些词所在的句子,才能准确地理解它的意义和用法。有时不仅要联系所在句子,而且要联系上下句或上下段思考,才能得到正确的理解。如《逍遥游》末段一句“其自视也,亦如是也”中的“是”,只有联系上下段,我们才能明白,作者是把本段所写的四种人比作了上一段中自命不凡的斥,所以这个“是”是代词,代指斥。

凡是会读文章的人都知道,阅读大体要经历一个由表及里,由里及表,表里多次反复,理解逐步深化的过程。读文言文,理解文言词句也不例外。联系语言环境反复玩味,对词句的理解才能深入。

其次要联系现代汉语。把词语的古今意义、句子的古今形式加以比较,才能了解古今汉语词句的差异,感知汉语的演变。在比较区别中学习,不仅有利于准确牢固地理解新学的文言词句,而且有助于形成良好的文言语感。

第三,要联系造字法来理解词语。这样做,会为词句教学增添许多趣味,还能增加理解记忆的成分,让学生既学得有趣,又理解得透彻。如学习“造”时,告诉学生,它是形声字,形旁是“辶”,意义与“走”有关,因此“造访”的“造”不能讲作“制造”;又如“夺”字,是会意字,篆体的写法上面部分表示两只想展翅高飞的鸟,下面部分是一只手,想抓住它们,不让它们飞走,强迫改变它们的意愿,所以它在“舅夺母志”一句中能讲作“强迫改变”的意思。如此等等。结合着造字法引导学生学习词语,一定会让学生兴趣盎然。有人说,学习要学规律方面的知识,造字法与字词的意义有密切联系,也算一条规律。掌握了这些规律,学生就有可能举一反三,逐步达到不需要教的境界。

第四,还要联系旧知。这样做,既能引导学生梳理知识,形成系统,以便于掌握,又能启发学生运用其才智,自求理解。

联系的原则,应该是学习古汉语的一条重要原则。

四、实用性原则。

《大纲》明确指出,学生学习文言文,是要培养阅读浅易文言文的能力。所以教学中就不能让学生只是死记硬背一些散乱的文言词句,也不能过多地甚至脱离文意地大讲特讲语法知识。前者是词句收藏家的做法,只能得到一些零散的语言材料,而不能欣赏到用这些材料建筑起来的艺术品――文章之美,是“买椟还珠”的做法,会失掉阅读能力之“珠”;后者是语法学家的做法,是脱离《大纲》的要求的。正确的做法是着眼于更准确地理解文意,适当介绍语法规则,以帮助学生理解文言词句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及其表达效果。举个例子来说,学习《师说》首句“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如果只是让学生记住“……者……也”是判断句,这句话意思是……这是只见“言”(文言词句)而不见“文”的做法。应该联系全文指出,这篇文章论说从师的道理,首先就应该指出教师的重要性,所以开篇这句话,作者就用判断句极其简练地提出了对教师职能的看法,为下文的论述做了铺垫。作了这一番指导,学生对词句的理解才能服务于对文意的理解。这样的词句教学才是实用的,有价值的。

五、激励性原则。

不愿登山的人,攀登时必定腿软;不想夺冠的人,竞技状态必定不佳。没有求知欲,处于被动地位的学生怎么能搞好学习呢?因此,教师要想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就不仅要研究《大纲》和教材,而且要研究学生,要高度重视对学生求知欲的激励。

早在先秦时代,孟子就提出了“自得”说。他说:“君子深造之以道,欲其自得之也。”清代学者戴震从哲学的角度阐明了“自得”的丰富内涵,他说:“孟子之于学也,有于内,而资于外。”其中“有于内”就是指学生主观方面必须有学习的欲望,有“自得”的能动性。前代学者的这些教学经验值得我们借鉴。我们要采取多种方式激励学生浓厚的求知欲望。

文言文教学的课堂效率问题论文范文(22篇)篇二十

经过十多年的高中语文教学,我深深感到文言文教学的确是高中语文教学的一个重点、难点问题。目前,随着新课改的推进,文言文教学成为语文教学的焦点。在整套新教材中,文言文的篇幅占了三分之一,而五本选修教材又以《先秦诸子文选》、《中国古代诗歌散文鉴赏》为重。在从2010-2013年这四年的高考语文命题来看,文言文的比重有增无减。以今年的高考为例,古诗文阅读总共三十六分,其中文言文阅读就有十九分,占了二分之一的比重。但是,长期以来,文言文教学一直困扰着语文教师,陷入到一种尴尬的境地。其原因复杂,主要有以下三种:

(1)学生对文言文缺乏兴趣。某学校对该校的8000名高中生进行文言文兴趣调查,持不喜欢的占调查人数的11%,喜欢的占调查人数的21%,一般的占到78%.可见,学生对文言文的兴趣严重不足。多数学生认为文言文离我们时代较远,语言理解有障碍,文言知识琐碎。同时,对作品的特定历史、文化和社会背景缺乏了解,使得学生在作品解读上困难重重。解读的困难直接影响了学生对文言文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

(2)文言文教学模式老套、陈旧。语文教师的文言文教学方式大多雷同,就是逐字逐句的翻译;然后是逐段分析,讲解;最后是总结全文的内容、主旨及其写作特色。不少学生都备有文章的翻译资料,上课时放在课桌上,自己根本不会去试着翻译文章,老师讲解时也听不进去,碰到提问对照译文回答即可。久而久之,一本古文翻译书就取代了语文教师的教学,文言文教学课堂就成了学生最不感兴趣的课堂。教师的满堂灌教学更是让学生反感,教师的滔滔不绝换来的只是学生的困倦,而一切服务于高考的功利思想更是禁锢了文言文教学的勃勃生机。学生感受不到作者的真情情感,体会不到文章的丰富内涵,从而也就无从陶冶情操、获得启发。

(3)文言文无用论的影响。目前,社会上有许多人认为学习文言文没有什么意义,因为文言文创造不出“金钱”。片面地认为古人离我们太遥远,他们的思想已陈旧,不适合现代社会,更何况早就不使用文言文了,还学它做什么呢。在这种文言文无用论的影响下,学生对文言文既无兴趣也不重视。上课不用心,一知半解,恍恍惚惚,浑浑噩噩,书一关,脑袋一片混乱,什么都没记住。课后,也不温习文言知识,作业马马虎虎,敷衍了事。实际上文言文是中国两千多年来形成的典雅而简洁的书面语言。起于周朝,盛于汉唐宋,一直延续到新文化运动,可以说源远流长。文言文为我们创造的是一笔超出金钱之上的无形的却受用终生的财富,只是我们忽视了它,不懂得将它由文字转化为财富。

1.开拓视野,增长智慧。

文言文是一种重要的文化载体,它把我国五千年丰富多彩、博大精深的文化完整而有序地保存下来。新课改后,高中文言文选编本着“形神兼备,文质兼美,富有特色”的原则,选编了许多富于启迪、耐人寻味,幽默风趣、发人深思的古文作品。就拿诸子百家中的儒家作品来说吧,《论语》,《孟子》相继推崇的仁义礼智信五德在现代生活中还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追求仁爱、仁慈;宣扬正义、正气;注重以礼待人;主张知人善用;强调信誉、信用等等思想随着社会的发展而不断提升,赋予了时代的气息。这些作品思想内涵丰富,道理深刻,其见解主张有助于高中生开拓视野,增长智慧。

2.提升文学素养,陶冶高尚情操。

古文学习能让学生提高炼字和阅读的能力,能让学生增强对美的感受力、鉴赏力、创造力及自我完善的能力,进而提升个人的文学素养,陶冶高尚的道德情操。“风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舟也无力”。古文中的一些脍炙人口的名句若是能够恰如其分的在学生的作文中出现,并加以拓展延伸,就一定能增加学生作文的美感和可读性。同时古文作品中那些熠熠生辉的人物,如重情至孝的李密,深明大义的烛之武,侠肝义胆的荆轲,忠贞不移的屈原,豁达超脱的苏东坡,才调无伦的贾谊,忧国忧民的杜甫,人淡如菊的陶渊明,诙谐善辩的庄子,温文尔雅的孟子更是可以成为高中生标榜学习的对象,有利于促进其思想品德的成长与进步。

3.了解历史,弘扬传统文化。

学习古文可以让学生更好的了解中国上下五千年的悠久历史,增强民族自信力,传承和弘扬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北大教授陈晓明在博客里写道:“传统文化是中国生存发展的精神底蕴,它存活在中国人的心里,存活在中国人日常生活的言行中,存活在人们的精神信念和价值关怀中。它首先通过教育来传承,通过社会中的人们的自我修炼来提升的”。因此,语文教师在古文教学中要注重培养学生学习古文的兴趣,将古文教学作为弘扬传统文化的突破口,将古文教学的过程看做是民族的精神积淀、精神记忆与精神传承的过程,把我国灿烂辉煌的传统文化传播开去。

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在文言文教学上所花的时间和功夫都不少,但仍然有相当多的学生文言基础知识薄弱,文言文读不懂,翻译题几乎是全军覆没,文言文选择题也是是是而非。面对这种情况,语文教师必须调整或改变文言文教学方法,加快文言文教学创新的步伐。陶行知先生说得好:“先生教的法子必须根据学生学的法子”,古文教学必须坚持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原则,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3.1反复朗读法。

常言道:“读书百遍,其义自见。”“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做诗也会吟”,古文教学必须加强学生的朗读训练。熟读或背诵一定数量的文言篇目,可以加深对文言文的文意理解,培养语言的感知能力。教师让学生通过反复的朗读,感受作品的意境,体会作者的情感,从而获得精神的熏陶。在朗读古文的过程中,教师要注意指导学生把握文章的感情基调,处理好停顿、语气、节奏等朗读技巧,以便其读出感情,读出体会,读出兴趣,读出深度。

3.2合作探究法。教育家陶行知说过:“真教育是心心相印的活动”。古文教学是鲜活的,教师应采用师生互教互学的模式,建立起师生之间的平等的合作关系,营造和谐的教与学的氛围,创设师生“对话”的情境,使学生成为主动的、积极的,具有探索、开拓精神的个体,而语文教师的角色应转化为学生学习的合作者、推动者,引导学生搜集信息、发现问题、结合语境分析鉴赏并自主进行合作探究,从而提高阅读文言文的能力。

3.3融会贯通法。语文知识不是独立的个体,而是紧密相连的整体。古文教学和现代文教学是相辅相成的。学好现代文,才能更好的理解古文的深刻含义;而学好古文,就能提升现代文的写作水平。因此古文教学的前提是要完善现代文教学。语文教师在充分了解学生知识结构的基础上,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带领学生对古文知识点进行点面结合的概括总结,并将现代文知识穿插其中,融会贯通。

3.4及时训练法。古文知识训练在古文教学中起着举做轻重的作用。古文知识点的复杂繁琐要求学生在学习古文时必须进行大量的阅读训练,学以致用,从而加深和巩固所学知识,使古文知识真正的得到消化和吸收。为此语文教师在古文教学中必须带领学生边学边练,趁热打铁,及时进行课内阅读练习,引导学生归纳古文知识点,把松散的知识加以梳理,将知识系统化、科学化,切实提高学生的古文阅读能力。

3.5联系实际法。高学生学习语文时,文言文花得时间最多,下得工夫最大,但学习效率却最低,这是因为高中生的古文学习与应用相脱节,许多学生不能将古文知识和现实联系起来,用现代文的知识去理解古文作品。教学中,语文教师可以把文言文的相关知识和现代文的知识联系起来,引导学生形成良好的文言文学习的思维模式。语言固然是演变的,但在语言的演变过程中,有些词汇古今没有什么变化,教师要善于将文言词汇与现代汉语进行形象生动的分析和比较,将古文作品中蕴涵的道理引入实际生活和学习中,让学生触摸那些到今天依旧大放异彩的思想,感受古今一体的见解、抱负和胸襟,激励他们去和文本对话。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文言文教学的课堂效率问题论文范文(22篇)篇二十一

从心理学的角度来将,学习兴趣是学习动机心理成份的重要组成部分。它能够形成推动学生产生知识探索欲望的内驱力,使学生能产生进一步学习的需要以及求知欲。在文言文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想法设法培养学生对文言文学习的兴趣,这种兴趣要么来源于有争议的字词解释,要么来源于对某句话的理解,要么是受到某个文章的影响,要么是受到古人高尚情操的感染等。因此,教师要通过对课内文言文的讲授,运用多种行之有效的方法,如现代气息的语言、文言文中的知识、精彩的引导语等,激发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

二、详细讲解文言文语法,培养基础性知识。

三、進循多媒体教学的基本原则,努力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在文言文教学的过程中,多媒体课件的运用对学生了解故事情节以及直观人物肖像都有极大的帮助。然而,对学生掌握字、词、句方面的基础知识,作用则非常有限。所以,“讲读”“板书”应是语文教师的基本功。“讲读”的示范性和“板书”的灵活性是多媒体所不能替代的,学生文言文的诵读能力、翻译及理解、想象联想能力等更不是依靠多媒体培养出来的。因而运用多媒体教学应遵循“辅助”性原则,正确处理多媒体与板书、讲读等传统手段的关系,充分发挥各种教学手段的综合功能,力争取得最佳教学效果。

四、要留给学生自主学习的空间,让其掌握自学文言文的途径。

高中生已经积累了一定的经验和知识,同时,我们现用的语文教科书上的文言文部分注释十分详尽,学生可以通过注释,并且结合相关资料,自己研读课文基本上就能疏通文意。如果教师再教给他们学习文言文的方法,文言文的课堂教学完全可以实现以学生的学为主、教师的讲为辅的新局面。通过学生的自主学习和积极参与,深化其对词句的理解。比如,有教师在引导学生对《触龙说赵太后》一文进行学习后,相应地给学生补充了《赵威后问齐使》的篇目作为学生课堂自学的内容。在课堂上,教师通过学生自读、讨论分析、置疑、归纳总结的方式,让学生通过结合现有知识以及文章注释来分析文意和疏通文句,进而掌握文中重要的文言实词和虚词的内涵和用法,充分了解文言句式的构造。

五、要拓展课外阅读,巩固、补充、延伸课堂教学。

在课堂上学到的文言知识只有通过课外的消化才能真正得到吸收。教材中配备的《语文读本》为我们提供了很多优秀的阅读素材。让学生对《读本》中与教科书内容相关的文章进行同步阅读,不仅可以拓展学生的阅读视野,使学生的语言积累得到增加,还能帮助其加深对课文内容的进一步理解。比如,在教学《鸿门宴》时,让学生同步阅读《垓下之围》,能使学生对项羽这个人的个性形成一个比较完整的印象;在教学《秋水》时,让学生同步阅读庄子《庖丁解牛》一文,可以使学生更加深入地了解庄子博大精深的哲学思想以及庄子文章善用寓言和比喻、长于说理、想象丰富的浪漫主义艺术品格等。在阅读的过程中,尤其要注。意的是在学生不理解词句的意思时,教师必须及时给予讲解。

我国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过,语文教学的目的在于使学生自能读书。而我们进行古文教学的目的,旨在通过课堂教学地开展,来激发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使他们拥有相应的文言文知识,进而能够阅读简单的文言文,能够体会文言文中的意境。与此同时,我们教师在文言文的教学过程中应该做到因人而异,采取不同的方法和技巧,因材施教。

文档为doc格式。

文言文教学的课堂效率问题论文范文(22篇)篇二十二

【内容提要】:农村高中文言文教学面临着“少慢差费”的尴尬局面,为了彻底改变在农村高中文言文教学中,学生被动学习的现状,我们提出了文言文教学活动化的理念,为学生积极创设条件,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充分地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进而促进课堂教学由以教师的教为主向以学生的学为主转型,提升语文课堂的教学效益。

文言文是我国古代文化的结晶,蕴含了极其丰富的精神文化内涵。遗憾的是,文言文教学却是一直是当前语文教学的难点。尤其在当下的农村高中,教师在生源基础薄弱、高考应试压力的现实面前,难以摆脱以往“字字落实、句句翻译”的文言文教学模式,然而,这种几近辛苦的“填鸭式”教学,不但收效甚微,反而加剧了学生对文言文的畏学心理,长此以往,后果可想而知。

我们该如何改变这一尴尬的教学局面呢?人教社中学语文教研室顾振彪先生在接触了广东中学语文活动课的有关成果后提出“大力发展中学语文活动课”,并认为:“改革单一的语文课堂教学形式建立语文活动课体系,是冲出语文教学‘少慢差费’怪圈的一条有效途径”。为此,我们针对农村高中文言文活动化教学进行了一系列的尝试和探索,现归纳如下。

鉴于传统文言文教学中老师主导教学、学生被动接受的弊端,我们主张在活动化教学中,强调“以生为本”,在充分尊重学生的学习主动性的基础上,努力为学生创设各种学习活动条件,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使学生积极投入到文言文学习中来,通过活动主动学习新知识,并最终实现文言文的有效学习。

(一)激趣教学,以“读”导学。

古人云:“读书百遍,其义自见”。古代语文教学的成就很大程度上归功于朗读的运用。作为文言文教学活动的一种形式,诵读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首先,它几乎适用于包括学困生在内的所有普通学生群体,是文言文活动化教学中的最基本形式,尤其适用于农村高中基础薄弱的学生。

其次,它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加深学生对文意的理解,让学生在无意识中形成良好的文言语感。

再次,“读”作为活动化教学的一种形式,它有着多样化的呈现方式。在课堂上,可以根据需要,让学生进行个人比读、小组赛读、个人体验读、分角色朗读、个性化表演读等多种形式。而叶圣陶先生尤其推崇美读,他认为,“所谓美读,就是把作者的感情在读的时候传达出来来‘激昂处还他激昂,委婉处还他委婉’,还说,倘“美读得其法,不但了解了作者说些什么,而且与作者心灵相通了,无论兴味方面或是方法都有莫大的收获”。可见,“读”作为文言文活动化教学的一种重要形式,它有着无可比拟的重要作用。

(二)问题探究,拓展思维。

探究式学习是指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以问题为载体,通过合作讨论主动地探究问题、自主地获取知识,而这种知识不是以结论或定论的形式传递给学生的书本知识,而是学生通过探究活动获得的程序性知识和领悟性知识,进而获得探究的体验,发展探究能力和创新精神以及良好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而这种教学活动强调的是学生通过自己的思考来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从而获得知识、技能,发展情感与态度。

而在这个过程中,教学必须预先根据文言文的特点与教学目的,为学生预设相应的探究问题,然后让学生带着问题,进行相应的学习活动。

例如,在《孔雀东南飞》一课中,我一开始便提出了“兰芝与仲卿真心相爱,为什么最终却只能落得个黄泉相守的下场呢”这样的问题让学生进行探讨,问题提出后,学生积极阅读课文,通过对照注释、查阅字典、翻阅资料等形式,疏通了文意的同时,更讨论出了各种让人惊喜的答案,例如“封建制度的压迫”、“恋母情结的`影响”、“性格决定命运”、“七出之条”等,其收获之丰,实在让人意想不到。同样的,在《鸿门宴》教学中,我为学生设置了下面两个探究问题:(1)有人说项羽在“鸿门宴”上不杀掉刘邦是一种“妇人之仁”,而苏轼却说这是一种“君人之度”。你的看法是什么?(2)有人认为“力拔山兮气盖世”的项羽是英雄,也有人认为“威加海内兮归故乡”的刘邦是英雄。对此我们应怎样看?让学生在探究活动中解决文言知识、读懂文章的同时,加深对人物的理解,形成个性化阅读的习惯。可见,巧设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去探究,不单止能促动学生主动想办法克服阅读困难,更能在让学生拓展思维,收获更多。

(三)体验教学,教学相长。

所谓“学然后知困,教然后知不足”。在课堂上,让学生主动参与教学,变“教学”为“自学”,变“老师讲”为“学生讲”。在平时教学中,可以抽取一些较为浅显的篇目或文段,让学生小组负责分段备课,学生通过自读课文、查阅资料,形成教案、课件,并以此为作业上交,通过老师的审阅后,进而试讲,最后在班里正式讲授。这样的体验教学活动,可以迫使学生在备课过程中,主动克服文言文的难点,并在形成教案的过程中,增加与组员、老师的互动,通过以优带差的形式,共同参与到文言文的学习中去,最终实现化被动为主动的学习。

例如在《段太尉逸事状》一课中,我把其中“勇服郭郗”、“仁愧焦令谌”、“节显治事堂”三件逸事,分给学生小组备课,让学生自己通过合作思考、利用工具书、请教老师等形式,分工合作,最终形成教学设计,而这样的学习效果,比单纯的老师讲解,字字落实,更为明显。

(四)参与评价,巩固知识。

为了让学生在文言文学习中,更为投入,对文言知识能做到及时的总结梳理,我们也可以通过活动化的形式,让学生参与到评价的过程中来。我们可以通过布置学生利用自己已掌握的知识,通过小组,合力拟出评价试题,进行小组互考,互相解答。这样的形式,使得学生在参与到教学评价的过程中的同时,也可以让学生主动归纳新学文言文的知识点,起到了良好的巩固知识的作用。

例如,在《游褒禅山记》的拟题比赛中,其中一组学生除了把握好其中重点字词的出题方向外,还特意设计了一个开放性题目,让同学们在“尽吾志”与“知难而退”的价值观上进行讨论,反响热烈。而出题者,也在同学们的热情回应中,得到了充分的肯定,学习主动性愈加强烈。

事实上,真正的文言文教学活动化并不局限于课堂学习,在课后,我们也可以通过课本剧、比较阅读、素材积累等形式,加深学生对文言文知识的积累。当然这个过程,实施起来,必须充分尊重学生的个性特点与实际能力。对实验班的学生可以让学生进行改编课本剧来加深学生对文章的理解,对于普通班的学生,则主要侧重培养学生根据所学文言文内容进行本色表演。活动形式不同,但是目的相同,在激趣的同时,培养学生主动学习文言文的能力。

总而言之,农村高中文言文教学活动化并不是一蹴即就的,要培养出学生在活动中主动学习的良好习惯,需要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例如在课时的安排上,必须充分考虑到活动与学期教学任务是否有冲突;在学生学习能力的方面,尤其得留意分组时,是否能做到优等生与学困生的合理搭配,进而实现以优带差的学习;在教师的备课上,更要有多元的准备,适当的朗读指导、合理的问题预设、持之以恒的点拨指导等等,无不向老师提出了更为严格的要求。然而,尽管“路漫漫其修远兮”,我坚信,只要我们不断求索,在农村高中文言文教学活动化的道路上,我们将会有更多的收获。

【参考文献】:

【1】洪叶剑《中国教育发展研究杂志》4月第4期第6卷。

【2】张霞《关于高中文言文教学中教师主导作用的一些思考》【d】华中师范大学,

【3】朱峰《高中文言文学习策略教学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

【4】焦翠霞《高中文言教学状况的调研和对策思考》【d】;首都师范大学,

【5】田立君《探究性学习在高中文言文教学中的运用》2月号下旬刊《文教资料》。

【6】宋国平《诵读在高中文言文教学中的合理运用》第53期《考试周刊》。

相关范文推荐

    农村经济发展调研报告版(实用20篇)

    调研报告通常需要对数据进行统计和分析,以便更好地展现问题或课题的实际情况。以下是一份关于XX市场发展的调研报告,希望对投资者有所启发。卢村乡清方村。(xx年4月

    游玩义乌乐园小学(优秀20篇)

    优秀作文能够通过言语抒发情感,表达作者内心世界的复杂和细腻。小编精心搜集了一些优秀的作文范文,供大家参考和学习,希望能够对大家写作时有所帮助。“太好了妈妈带我出

    毕业生登记表上自我鉴定(精选19篇)

    毕业生即将展开一段全新的岁月,需要以积极向上的心态来总结过去的成果,迎接未来的挑战。如果你是一位即将毕业的大学生,那么这些就业技巧和建议可能对你有所帮助。

    服务员个人月工作总结(优秀19篇)

    月工作总结是对我们一月份工作的一个总结和概括,帮助我们了解自己的优点和不足。在下面的范文中,你可以发现一些写作月工作总结的技巧和要点,对于写作有所启发。

    欢度国庆节小学生演讲稿(热门14篇)

    小学生演讲稿可以锻炼孩子的思维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让他们学会理性思考和分析问题。在这里,小编为大家准备了一些小学生演讲稿范文,希望对大家有所启发。尊敬的各位领

    大学二月份班级工作总结(热门14篇)

    班级工作总结关乎班级的发展和学生的成长,需要认真对待。以下是一些优秀的班级工作总结范文,希望能够给大家在写作中带来一些灵感和提升。白驹过隙,时光飞逝。转眼。从金

    公司单位管理提升年活动总结(热门21篇)

    活动总结是对活动成效的衡量,是对活动目标实现情况的一种评估和分析。以下是一些活动总结的佳作,通过阅读范文,相信大家能够更好地写出一篇完美的活动总结。

    崭新的课堂(优质18篇)

    优秀作文是多方面素养的综合体现,需要我们不断的学习和提高。无忧的微笑:每个人都羡慕他的微笑,因为那是一种无忧无虑的微笑。国庆长假的第三天,我和爸爸妈妈去动物园,

    五月份的个人工作计划(精选19篇)

    工作计划书是在工作开始前对于工作目标、计划和步骤进行详细规划的一种书面材料。通过学习和参考其他人的工作计划书,我们可以快速掌握编写工作计划书的要点和技巧。

    商业计划书融资部分(优秀18篇)

    融资需要根据企业的经营情况、市场环境和发展战略等因素来决策。融资是指企业通过向外部借款或出售股份等方式筹集资金的过程,在当前竞争激烈的商业环境中,融资对于企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