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政治课堂教学改革方案(优秀21篇)

时间:2023-12-19 作者:紫衣梦

在编写计划书时,我们需要充分考虑各种因素,如资源、时间、人力、费用等,并进行合理的分配和利用。以下是一些经过精心筛选的计划书范文,供大家参考和学习。

高中政治课堂教学改革方案(优秀21篇)篇一

[内容]。

方面存在较大差异。

从具体情况看,确有一部分学生英语水平不错,而且具备一定的潜力和可塑性。但也有不少。

学生初中阶段英语学习的基础没有打好,又加上高中课程比较艰深,他们几乎对英语学习失。

去了兴趣或信心。还有相当一部分学生听力及口头表达能力很差,远远不能适应老师的英语。

授课,难以在快节奏,高密度的课堂上同老师或其他同学进行配合同步提高,从而给老师的。

授课带来很大困难。如果不进行根本性的教学改革,对过去造成的学习缺陷进行弥补,很难。

教学原则,我们经过反复酝酿、论证,从第一学期期中考试后,在高一的六个班中进行了分。

次、分目标教学改革实验。

一、教改实验范围及层次划分。

高一选出六个班为实验班,其它为对比班。根据期中考试和平时测试成绩取每班的前20名。

[1][2][3][4]。

高中政治课堂教学改革方案(优秀21篇)篇二

随着基础教育新课程的实施和推进,高中课程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变革,如何通过课堂教学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语文教学课堂的效率,已经成为了高中教师教学过程中需要思考的问题。

新课程以“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维目标为优化内容,总的来说,其较于旧课程最大的特点就是:课文性质由“工具论”上升到了“工具和人文统一论”。

自2003年新课程颁布和投入使用以来已走过十一年的时间。但长期以来,我国的课程改革却只注重新课程方案的设计和教材的编写,对教师的教授方法和学生的接受能力毫不重视。在课程改革的今天,仍然有许多教师使用传统的教学方法进行死板教学,使得学生提不起学习的兴趣,最大表现为课堂教学质量的无效或低效。因此找出新课程下高中语文课堂教学的不足并选用合适的教学方法进行教学,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已经成为高中教师迫在眉睫的任务。

随着新课改的深入,课程改革可以说是产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而在此过程中也随之出现了许多问题,归结起来有以下三点:首先,教师受应试教育惯性影响,导致只会运用机械、程序化的方式对学生进行灌输教育,与新课程提出的“注重过程和方法”教学目标不一致;其次,教师对新课程的理念理解不到位,导致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运用不当;最后,教师对语文课程性质了解得不够彻底,导致课堂教学目标错位。

(一)创设课堂教学情境,加强师生交流。

课程标准曾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教科书编者、文本之间的多种对话,是思想碰撞和心灵交流的动态过程。”教师是学习的指导者,学生是课程开发的主体,两者通过交流,可以更好地促进教学效率。首先。师生通过交流可以拓宽彼此的知识面,丰富资源积累;其次,经过阅读交流还可以激活和寻求到更多的潜在资源,充分挖掘语文教材的魅力。例如在学习《林黛玉进贾府》这门课时,由于《林黛玉进贾府》选自《红楼梦》,因此在教学之前教师可以先“抛砖”:“金陵十二钗”都有哪些人?她们为何能入选“金陵十二钗”?她们各自的地位如何?关系如何?由于《红楼梦》作为四大名著之一而家喻户晓,因此学生们或多或少都能够回答出部分内容,然后教师再根据学生的回答进行补充。接着教师就可以“引玉”了:林妹妹既与薛宝钗同为“金陵十二钗”之冠,除了容貌,她待人处事有何过人之处?师生通过学习课文,讨论交流可以认识到,具体有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在王夫人房中,知礼数:“挨炕的椅上坐了。”更有当贾母问黛玉是否念书识字时,她明白古代“女人无才便是德”的道理,因此答道:“不曾读,只上了一年学,些须认得几个字。”在学习之前,不盲目地进入课程授课,而是通过一系列学生感兴趣、又大概了解的问题引起学生的兴趣,使学生保有学习热情,并为了答出疑问而认真学习。这样课堂气氛活跃,上得也就精彩了。

(二)开发课程资源,发挥教材的多种功能。

教材作为学生提高语文能力的文本,是重要的教学资源。因此教师应该大胆整合教学内容,大力开发语文课程资源。可围绕教学目标,根据课文内容的连贯感知、意脉流动等内容特点,打破教材原有的体系和顺序,对文本解读和教学内容进行有效的整合,真正实现从课内到课外的衔接。例如我们知道在选修《现代散文选读》中梁衡的《把栏杆拍遍》是一篇关于爱国词人辛弃疾的评传性质的散文,是解读南宋爱国词人辛弃疾的散文名篇,因此在学习到选修模块《唐诗宋词选读》中辛弃疾的词时,教师可将两者结合起来,当学生在了解辛弃疾的人生志向和经历后,必定能更加容易地把握其词的情感。而对于《雷雨》《茶馆》这类的话剧范文,教师则可以通过让学生尝试自编自导,进行自主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

(三)恰当运用信息技术,辅助课堂有效生成。

语文教学课堂要想真正突出人文性,又想要表现出充沛的情感因素,可以借助相应的信息技术进行辅助教学。例如在学习《雷雨》或者《祝福》等已被翻拍成话剧或电影的作品,教师可以在教学之前进行下载放映供学生观看,这不仅可以补充必要的历史文化信息,弥补课文信息的不足,同时还能够充分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优势,训练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营造形象的语文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其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

新的课程改革给语文教学带来了新的契机和新的挑战。教育者只有在真正理解了课程的性质,弄懂了教学目标之后,从本质上转变固有的教学传统,大胆探索,大胆地选择合适的教学手段和方法,语文课堂才能真正做到“柳暗花明又一村”,并一直保持无穷尽的活力。

[参考文献]。

[1]林菊.新课程理念下高中语文教学的有效性解析[j].教育教学论坛,2010(21):40.

高中政治课堂教学改革方案(优秀21篇)篇三

今年暑假我们再次参加了高中政治继续教育,今年的主题是有效课堂评价,通过学习我认为一节高质量的政治课,应该从以下几个标准评价。

一、高中政治应该把握时代脉搏,使政治课永远充满浓郁的时代气息。

政治课是一门时代性和实践性都很强的学科。脱离时代的政治课除了一味的说教之外就是缺乏生气的一潭死水。多年的尝试,我认为时事政治教育可以水乳交融地“化”时政知识于政治课的基本观点和原理之中,把两者有机地统一起来。如我在讲述“世界上各大国与中国建立的各种伙伴关系”时,联系决定国际关系的主要因素是国家利益和国家力量;在讲述“联合国的千年首脑会议”时,联系联合国宪章的宗旨和原则及其联合国的作用;在讲述“朝鲜半岛的和平曙光和印巴之间的核冲突”时,联系当今世界的主题之一和平问题;在讲述“价格变动的影响”时联系当前房价过高与市场的需求量之间的关系以及国家采取的相关政策。与此同时,还要有目的有意识地培养学生观察、联系、分析、说明实际问题的能力,轻松愉快地形成对书本知识的综合、迁移、拓宽和加深,从而达到我们预期的教学目的和要求。使“理论联系实际”的朴素真理不只是漂亮的装饰,而真正成为我们行动的指南。

二、新课程下以学生为主体,实施开放式教学,加强教学互动。

传统的“灌输式”、“填鸭式”的教学模式,因其呆板、僵滞而早已明日黄花。必须不断地探索并采用符合中学生实际的教学方式,强调师生共同活动,克服教师为中心的倾向,激发学生的情感和兴致,变封闭型教学为开放型教学,从而使双方真正领略愉快教学的美学价值。在教学方法的改革探索中,我积极发挥学生的主体能动性,组织学生开展了一系列活动并取得了很好的教学效果。

1、辩论赛。活动的目的是:培养学生运用所学原理分析实际的能力;辩证思维能力;表达能力;团队合作精神;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激发学生学习政治的兴趣;让学生在辩论中明辨是非,树立正确的观点。

2、专题讨论。活动的目的是: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通过引导学生运用所学基本原理分析实践中的重大问题或学生感兴趣的话题,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观察和分析实际问题的能力、表达能力;激发学生学习政治的兴趣。结合现实社会生活中的热点或学生感兴趣的话题,让学生共同探讨,发表自己的看法,老师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的经济学、哲学、政治学的基本原理分析。师生双方通过平等探讨,畅所欲言,沟通思想,从而就某一问题达成正确认识,澄清模糊认识,纠正错误认识。如在学因果联系的时候,我组织学生开展了“克隆技术将会把人类带往何处”,让学生在对克隆技术利弊的分析中,潜移默化的树立了全面的观点看问题和把握因果联系,提高活动的预见性,从而达到教学目的.。

3、组织学生制定理财方案。活动目的:让学生运用高一经济学所学的股票、债券、储蓄等知识,结合家庭经济收入或个人零用钱制定一个理财方案,培养学生运用经济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活动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同学们回家后和家长商量如何把家里的经济收入进行最有效的投资,每一种投资方式的有缺点是什么。不仅提高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而且许多家长改变了对政治课的传统看法,一直认为这些活动非常好。

4、社会调查。理论只有和实际相结合才能永葆青春期的魅力,只有让学生走出书斋、走向社会,才能让学生体会到理论不只是虚无缥渺的空中楼阁,而是来源于沸腾的社会生活。调查式的第一步是帮助学生设计恰当的调查课题,寻求符合实际的调查对象和调查步骤,明确社会调查的方式和方法。第二步:正式开展调查,掌握大量的和课题有关的数据和材料,并对之进行必要的分析和思考。经过“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由此及彼,由表及里”的改造制作功夫,然后再一次走向社会,加以进一步的充实和提高。第三步:撰写社会调查报告,一方面使书本知识得到检验和完善;另一方面也为改造社会提供世界观和方法论。

5、开辟“时事论坛”(高一高二每堂课5分钟)。通过引导学生运用所学基本原理分析实践中的重大问题或学生感兴趣的话题,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观察和分析实际问题的能力、表达能力;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激发学生学习政治的兴趣。由学生自己准备和主持,要求运用所学经济学、哲学原理分析同学们关注的社会热点现象如:中美关系、中日关系、中东和平进程、三农问题、经济结构调整、树立正确的金钱观、就业观等。

三、能够运用现代化教学技术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和教学质量。

1、通过多媒体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利用电教媒体,渗透爱国主义教育。

3、多媒体辅助课堂教学有助于突破教学重难点。

4、运用多媒体,增大教学信息。

5、运用多媒体,可优化政治课的教学效率,能在视觉、听觉上产生一定的刺激,引起学生的注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产生强烈的学习欲望,从而形成学习动机。能使抽象的概念具体化,静态的知识形象化,无序的内容系统化,使枯燥的哲学理论不再枯燥,也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的获取、记忆和理解。综上所述,我们认识到现代信息技术在政治教学过程中主要用于教学信息的呈现、教学效果的分析和教学过程的控制。在教学中它已经发挥了巨大作用,多媒体教学手段象一缕温馨的风,给政治学科带来了新鲜的气息,又似一种催化剂,给课堂教学增添了活力,让现代信息技术在教学在开花结果。

高中政治课堂教学改革方案(优秀21篇)篇四

工作以来我都是担任高中政治教学工作的,开始的时候我从心理上认为高中生都有了一定的年龄,理解能力也应该可以,再加上我的爱心、我的耐心、我的全心全力,一定能够让我的学生学有所成。我信心十足,仿佛已经看到我的学生迈着轻盈的脚步走进了大学的校门。但是,经过几年的摸爬滚打,我发现政治课教学远没有自己想的那么轻松,初中政治考试是开卷考试,绝大多数学生只是等待翻书去抄,少了很多记忆和理解知识的环节,高中课堂上就连最简单的常识性知识都不清楚。更别提实现思想政治课的智育和德育双重功能了。所以这就给我们的政治老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那么究竟应该如何做呢?现就我自己的体会谈几点粗浅认识。

尽管每周我们都有集体备课活动,但是每一个班级的学生情况又是参差不齐,所以即使集体备课备好了,每个教案我都又认真修改过三四次才拿上讲台,但是新课程要求教师备课更多的是备学生,而我恰恰忽略了这一点,很多时候都高估了学生的能力和知识水平,例如对“生产资料”这个概念的理解,我认为这是很容易理解的,就是生产过程中所需的资料和工具,认为这是个很简单的概念,但是,还是有些成绩不太好的学生,对这个概念理解不全面,认为生产过程中所需资料是生产资料,所需的工具例如土地、厂房、机器就不是生产资料,当然经过解释,学生还是把这个概念理解清楚了,但是因为在这个概念的解释上花费了一些时间,原来准备的内容没有讲完,这是我之前没有预想到的,所以,我认为,备课不仅要备教材,还要备学生,认真做好这一点,才能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因材施教,提高教学效率。

成功的新课的导入是一堂好课的前提。导入新课,要从与学生联系密切的生活经验、已有的知识的实际出发,这是充分调主动性的关键所在。例如,有一次在讲“商品服务市场”这个课题的时候,我就举了身边的事例进行了导入,例如河北铺的标准件市场就是生产资料市场,南大堡蔬菜市场就是消费品市场,学生马上就有了兴趣,课堂气氛活跃了,这节课的内容也顺理成章的完成了。同时,也增强了教学效果,所以说,一定要重视课堂的导入这个环节,它对一节课能否在有限的时间内高效顺利完成,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大家都知道,在教学中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教师要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例如,在讲“国家的宏观调控”这个课题的时候,当时,正是刚刚发生了日本发生大地震,在我们这儿也发生了和我国的某些省份一样的场面,那就是抢盐潮,我就紧紧抓住了这个教学中可用的好材料,设问学生“如果面对这样的问题,国家应该怎么办,”,学生非常有兴趣,结合教材知识提出了好多方面的措施,对于学生的回答我高调给予肯定,并就教材的有关国家宏观调控的原因、内容、措施等做了总结,让学生主动参与,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提高了课堂效果。

以上是我在教学过程中的一些反思和感悟,也希望自己能在不断的工作中提升自己的水平,为我们的教学做出更多的贡献。

高中政治课堂教学改革方案(优秀21篇)篇五

传统的高中政治课堂教学存在教学模式单一、教学内容乏味、脱离现实生活等弊端,而新课程改革的实施恰好给高中政治课堂教学提供了发展契机。新课改要求教师在高中政治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兴趣、能力,实施生活化教学。在新课改的大背景中,教师要努力弥补传统教学的不足。

作为高中思想政治教师,我们除了要具备专业教学知识和能力之外,还要具有敏锐的觉察力,紧跟新课程改革的步伐,及时对高中政治课堂教学进行反思,从而促进高中政治教学的发展。下面笔者就从对学生学习兴趣和能力的培养,以及生活化教学的开展等方面进行反思,分析当前高中政治课堂教学所存在的问题,并对相关问题提出解决之策。

一、注重对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

1、在兴趣培养方面所存在的问题。

在当前的高中政治课堂上,学生往往无法集中注意力,这是因为学生缺乏对高中思想政治的学习兴趣。笔者在实际教学中通过与学生交流了解到了学生的真实想法:一些学生认为,政治是文科,平时不用学,只需在考试之前背一背就可以了;一些学生认为,政治课堂很无聊,教师不停地讲,根本记不住;一些学生认为,自己不准备参政,因此可以不用学政治;一些学生认为,高中学习时间紧、任务重,而其他学科更重要,只能放弃政治。

2、解决方法。

通过分析学生的观点可以发现,有些学生并没有理解政治学习的真正意义。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培养学生对政治的学习兴趣。对此,教师可以采用丰富的教学方法,开展多样的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例如,在教学“文化的多样性与文化传播”这部分知识时,教师可将学生分为若干小组,开展介绍世界各国文化的活动。这样一来,学生就能亲身参与到课堂教学中,调动学习积极性,加深对所学知识的记忆。

二、注重对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

1、在能力培养方面所存在的问题。

在传统的高中政治课堂教学中,教师仅仅向学生传授思想政治理论知识,不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在新课程改革下,教师要重视对学生能力的培养,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

2、解决方法。

对于学生能力的培养,笔者遵循放手原则,让学生自行提高自己的综合能力。

例如,在教学“真正的哲学都是自己时代的精神上的精华”这部分知识时,教师可将学生分为若干小组,让学生有序分工、配合协作,完成教学设计,并派出代表上讲台讲课。这样就可以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团队合作能力、整理资料能力、语言表达能力等。

1、在生活化教学开展方面所存在的问题。

长期以来,学生普遍认为思想政治知识脱离现实,无法应用于现实生活。这是因为我们以前所采用的课堂教学方式与日常生活的联系不够紧密。这就是高中政治课堂教学所面临的问题之一。

2、解决方法。

新课程改革明确指出,高中政治教学要在生活的基础上开展。因此,教师要将课堂教学与现实生活有机结合起来,促进生活化教学的开展。对此,笔者在教学中将社会热点问题作为教学案例引入教学,引导学生进行分析探讨,让学生深切感受所学知识与现实生活的紧密联系。

例如,在教学“多彩的消费”这部分知识时,教师可利用“光盘行动”的号召,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消费观和价值观。这样就能使学生充分理解教学内容,认识到教材知识与现实生活是紧密联系的。

总之,为了落实新课程改革理念,在高中思想政治教学中,教师要善于运用各种条件,为学生提供自我发展的空间,让学生主动参与教学,激发学生的自主性、积极性,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只有这样,思想政治课堂才能充满活力,学生综合素质才能得到全面提高,思想政治教学才能真正体现思想性、知识性、教育性、实践性。

高中政治课堂教学改革方案(优秀21篇)篇六

从具体情况看,确有一部分学生英语水平不错,而且具备一定的潜力和可塑性。但也有不少学生初中阶段英语学习的基础没有打好,又加上高中课程比较艰深,他们几乎对英语学习失去了兴趣或信心。还有相当一部分学生听力及口头表达能力很差,远远不能适应老师的英语授课,难以在快节奏,高密度的课堂上同老师或其他同学进行配合同步提高,从而给老师的授课带来很大困难。如果不进行根本性的教学改革,对过去造成的学习缺陷进行弥补,很难进一步发展和提高学生各方面的能力。因此,鉴于英语学科的特殊性,本着“因材施教”的教学原则,我们经过反复酝酿、论证,从第一学期期中考试后,在高一的六个班中进行了分次、分目标教学改革实验。

一、教改实验范围及层次划分。

高一选出六个班为实验班,其它为对比班。根据期中考试和平时测试成绩取每班的前20名组成a级班;中20名组成b级班;后20名组成c级班。其中a级班分为a1和a2班;b级班分为b1和b2班;c级班分为c1和c2班。为了保证教改的顺利进行和可信度,严格按照名次分班上课。

二、各个层次的分期目标及要求。

a级班根据学生基础知识相对较好,接受能力强,潜力较大的情况,结合英语学科的特点,在学好现行新教材的基础上,把每周的课程分为听说、精读、泛读、写作四种类型,其比例分为1:2:2:1。努力做到进一步挖掘学生的潜力,注重培养其学习能力和运用能力。使他们掌握更多的知识,扩大阅读量,并根据其英语水平的.发展状况在不同阶段补充不同难度的听说读写等各个方面的学习和练习材料,争取提前达到《教学大纲》中规定的一级目标,为使大部分学生的英语水平有进一步的提高打下坚实的基础。b级班根据学生的实际程度,按部就班地学习好现行新教材,并努力提高学生各个方面的能力,侧重培养其阅读能力,顺利完成《教学大纲》中规定的目标和任务。尤其是针对那些综合成绩较好但英语相对薄弱的学生,采取相应的措施,狠抓双基的落实,使学生的成绩稳中有升,争取使部分学生的成绩有较大幅度的提高,以利于将来在高考中整体水平不会受到影响。

c级班降低起点,采取各种手段和措施,努力开发学生的非智力因素,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和积极性,帮助他们树立起学好英语的信心,在班级中形成浓厚的学习外语的气氛。

三、授课、辅导、测试与评估。

分班以后,实验班上英语课按照a、b、c三个等级分开同时上课。上课时,每班的学生要固定好座次,并分别选出课代表,以负责本班的上课及学习。平时自习课辅导,学生要回原班。老师每个星期至少有一次情况汇总和集体备课,做到对a、b、c三级的教材和进度比较熟悉,以便于及时有效地对学生进行辅导。

平时测试可根据各级进度、难度进行命题,不必统一。但是期末统考要统一试题,以便对学生有一个阶段性的了解,对老师的教学也可以做出评估。对老师和学生所取得的成绩的评估可分成两个部分:一是a、b、c各级情况的进展幅度,二是原班总体状况同对比班进行对比。

四、分班、分工但不分家。

实验班的三位任课教师,相互配合,共同努力,集体优化。学生在原班级内互相带动,共同提高。学生也将随时根据其统考成绩的高低被调整(晋升或降低)到相应的班级上课(并非一贯制)。此举目的在于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他们感到有压力,去竞争,从而提高了教改的效果。

通过近一个学期的教改试验,同学们学习英语的积极性有了明显的提高,绝大部分学生都感到学有所获,初步改变了刚开学时的被动局面。因为同一个层次的同学都处于同一个起跑线上,因此克服了过去那种自卑心理,重新树立起学好英语的勇气和信心,课上回答老师的提问争先恐后,课堂气氛异常热烈,课下认真完成作业,主动积极学习蔚然成风,因为采取了升降级制度,不同层次的同学之间也展开了竞争,整个年级学习英语的气氛非常浓厚。在实际教学过程中老师们面对同一个层次的学生,在备课,授课上也能够得心应手,在制定教学计划,教学要求,把握教学重点、难点以及课堂节奏密度等问题上更有针对性。因此,分层次、分目标课堂教学改革试验所带来的积极的效应和影响,远远超过了其本身的价值,因为学生本人已有的信心和热情,加上客观环境的竞争压力,辅助于老师对他们的关怀和帮助,再配以丰富多彩的英语课外活动,几乎使每一个同学都把英语列为自己最喜爱的学科。尽管实施教改还不到一个学期,学生的考试成绩已有了明显的提高。

高中政治课堂教学改革方案(优秀21篇)篇七

在高中政治课堂教学中,以老师为课堂教学主体、注重知识传递而轻素质培养的教学方法已经难以适应新形势的要求。在教学实践中,广大政治老师不断归纳总结,出现了很多有利于提高政治课堂教学效率的教学方法。对于这些新的教学方法,广大高中政治老师要积极借鉴,以便更好提高学生的政治素质,促进学生全面进步。

一、注重理论联系实际。

单纯的政治理论有一定的枯燥性,同时政治理论也有一定的抽象性,如果在政治课堂上老师只是单纯进行知识点的讲解,难以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因此,政治理论需要很好地与实际问题结合起来。老师在讲课过程中,要把知识点放到实际例子中去讲,让学生通过事例理解政治理论,同时也使学生从政治的高度去理解社会现实。通过老师的引导,学生不仅对生活有了更加深入的认识,同时也培养了学生关注国内外大事的好习惯,学生用政治理论去分析社会热点问题,不仅了解了事物的现象,还抓住了事物的本质,引发学生进行更深层次的思考与探究。

二、充分发挥教师主导作用。

直到目前为止,政治课给人的印象始终是讲大道理、背死教条、死记硬背、枯燥无味。这里有历史原因、社会原因、也有我们政治课自己的原因,如果教学与学生实际相脱节,与学生认识水平相脱节,结果学生听起来必然索然无味。要使学生学有所获,知行统一,就必须合理安排课堂教学,从学生关心的问题出发,有目标的入时政。这要求教师必须掌握教材,从学生的认知水平出发处理教材,突出重点、抓住关键,用精练的语言准确的传授基础知识,揭示知识内在联系,教会学生在体系中把握知识。在此基础上,合理利用课本事例,恰当引入时政。从而使政治课教学深入浅出,生动有趣、引人入胜。为了使引入的时政事例具有针对性,教师要注意博采,广泛选材,电视、广播、报纸、网络都是选材的常用信息渠道,要注意精挑细选、归类存档。一般来说这些材料最好是学生熟知的,别总搞独家报道。独家报道虽可以引一时之趣,却会使学生感觉到距离千里。因此我常从新闻联播、焦点访谈、经济半小时、生活、本市晚报等学生熟悉的材料中选择。学生常有”怎么我没有想到?”“原来个中竟有如此奥妙!”的感慨。渐渐也在日常生活中去寻找这种平凡中寓神奇的感觉,这种教学使学生体会到政治课对生活的指导性,由此激发学生探索精神和求知欲,并培养了良好兴趣下的自主学习精神。这比传授知识本身具有更大的意义。

三、培养学生的质疑精神。

在政治课堂教学过程中,对于学生提出的问题,老师要引起足够的重视,并要鼓励学生积极大胆地提出问题,因为每一次问题的提出,都能有效促进学生综合政治素质的提升。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要积极发现问题,同时老师也要为学生发现问题提供有效指导。老师应该为学生设置一些题目,通过这些题目,启发学生的思维,并以此为契机引导学生思考,在思考过程中,发现更多问题。老师要注意,在设置问题时,要紧密结合教材知识,问题既源于教材,又高于教材,只有这样才能产生更好的教学效果。问题的设置也要难易适中,既有简单问题,使学生能够顺利做出解答,鼓励学生的政治学习士气,也要有一定数量学生经过深入思考才能解答的难题,有效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与解题能力。

高中政治课堂教学改革方案(优秀21篇)篇八

现在有些学生认为:思想政治课内容枯燥,编写乏味,常常导致课堂上学生不听课、这给我们政治教师在教学中带来了一定的困难。我想政治课要有魅力首先在于课堂上教师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利用幽默的语言和现代教育教学手段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相信我们的政治教学会再上一个新台阶。

幽默 积极性 多媒体教学

在政治课堂教学中,我们不难发现这一景象:老师在讲台上滔滔不绝,学生在下面死气沉沉,更有甚者,理科班学生“趴倒一片”。这些现象的出现是政治老师的悲哀,当然也影响了课堂教学效果。针对目前学生不愿意学习政治课,学习是为应付考试的实际,教师要对学生进行学习的目的性、重性教育,教育时要贯彻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学用结合则,阐述思想政治课的实用性和有效性。激发学生学习趣,下面简单介绍几种常用的教学手段:

教学幽默的基本特征之一就是趣味性,它与学的学习兴趣密切相关。教师巧妙地使用幽默技巧就会引起生情感上的共鸣,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枯燥乏味的学变成一种精神享受。运用教育幽默就要掌握大量的幽默素,教学幽默的素材很多,大致来源于三个方面:

一是教材中的幽默。这是教学幽默中的“富矿”所,最能引起学生的直接兴趣,如教材中生动活泼的教学图都富有幽默感,可以使学生产生新鲜好奇,而新鲜好正是诱发学习兴趣的积极因素。

二是艺术作品中的幽默。许多笑话、漫画、相声、格、警句、歇后语、谜语等,无不妙处横生。教师拈手拿,便可获得良好的幽默效果。如讲述教条主义的'危害,跟学生讲个笑话:粮店的职工对经理说:“经理,老鼠跑到油缸里去了”经理问:“你把它捞出来了吗?”工回答:“没有,我把猫放下去了。”学生在笑声中认了教条主义的危害。

三是生活中幽默。如教师、学生和周围其他人在日常活中所发生的轶闻趣事和出现的形象比喻、俏皮话、顺溜、打油诗等。对于这些活的幽默素材,教师应独具慧、善于发现,精心运用。如在讲述我国原有经济体制的端时可以运用一句顺口溜:“外国有个加拿大,中国有‘大家拿一’。又比如在讲述我国农村生产力落后状况,把农民形象地比喻为“1007部队”,"1”是一条扁,"00”是两只水桶,农民种地就是拿一把锄头,刨一坑,撒上种子,然后挑水浇地。这一比喻形象地揭不出国几亿农民搞饭吃的落后生产状况。此外,在学习模仿基础上教师还可以加工幽默、改造幽默、创造幽默。例:“金钱不是万能的。”这一格言人人皆知,把它改变下,就会产生幽默创新:“金钱不是万能的,请不要让人有机会向你说这句话。”这同样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趣。

使用音乐导人新课,能使学生产生耳卧新感觉,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迅速集中学生的注意,为新课的顺利进行奠定良好的基础。如在讲事物是遍联系时,先播放音乐《说句心里话》,接着让学生考并回答:作为军人的“我”为什么还要想家?“我”什么还要出来当兵?“我”和妈妈、他之间,家与国之间存在怎样的关系?学生回答后归纳:他们之间存在着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关系,这种关系就是联系。这样导人,形式新颖,能激发学生的兴趣。思想政治课讲述的概念、原理一般比较抽象、枯燥,学生往往对教师在理论上的讲解不感兴趣,因此在理论讲解时借助于音乐能激发学生的兴趣,加深学生对理论的理解。如在讲“一切事物都是变化发展的”时播放音乐《山不转水转》:“山不转那水在转,水不转那云在转,云不转那风在转,风不转那心在转……”通俗的歌曲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也使枯燥乏味的哲学原理变得形象生动。

在思想政治课教学中借助于自然科学的实验法,不仅可以丰富学生的感性认识,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提高学生的知识迁移运用能力,还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如在讲述“意识是物质的反映”时,可以做一个这样的实验:在放满水的透明玻璃杯中放一根竹筷,让学生观察竹筷是直的还是曲的,学生观察到此时的竹筷是曲的。老师从杯中取出竹筷,让学生再观察,原来竹筷是直的,然后老师结合学生所学的物理学知识进行分析,使学生较好地理解意识是物质的反映这一哲学观点,同时使学生对学哲学也产生浓厚的兴趣。

思想政治课的许多观点深奥抽象,而寓言典故则具有具体形象、生动有趣的特点。因此,在剖析观点时,适当地引用一些寓言典故,能使枯燥的内容具体化、形象化、通俗化、趣味化,做到寓教于乐。例如:用“拔苗助长”的寓言说明客观规律性和主观能动性的关系;用“塞翁失马”的典故说明矛盾双方相互转化的原理;用“城门失火,殃及池鱼”、“唇亡齿寒”说明普遍联系的原理;用“荆人袭宋”说明事物是变化发展的;用“五十步笑百步”、“愚人吃饼”说明量变和质变辨证关系原理等等,这样可以使课堂气氛活跃起来,课堂教学生动有趣。

总之,以上只是我个人的一些浅见。让高中政治课堂生动有趣,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一个长期而漫长的过程,它需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努力提升自己的专业素养和教学水平,积极探索,不断积累经验,才能提高。

高中政治课堂教学改革方案(优秀21篇)篇九

1.教师要不断转变教学观念,提高高中政治课堂效率。知识经济的不断发展,促使我国教育体制必须从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变。在应试教育中,其僵化的教学方式束缚了学生的思想,为了能够提高高中政治课堂的效率,教师要不断转变教学观念,来提高学生的课堂学习效率。在高中政治课堂中,教师首先要以学生为主,让学生充分参与到课堂中,重视学生的情感、学习态度和价值观。其次,在高中政治课堂中教师应该考虑到学生的接受能力,要适当采用互动式教学,让学生成为真正的学习的主人。再次,教师要在讲授新课的时候,要留出10到15分钟的时间,让学生讲述一下昨天发生的新闻时事,这样可以增长学生的时政知识,日积月累可以使得学生看问题的能力变得更加深刻。最后,教师应该多组织学生进行讨论,这样可以使得学生参与到学习中,从而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2.要不断强化课堂的教学管理。在高中政治高效课堂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体,为了能够为学生营造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要求教师要不断强化课堂的教学管理。在高中政治课堂中,教师要有一个明确的目标。在高中政治课堂中,首先,教师要让学生阅读课本;其次,教师要将问题告诉学生,让学生带着问题再去阅读课本;再次,教师在学生已经自己思考完问题之后,让学生之间进行讨论、交流;最后,教师对已给出的问题进行解答,然后给学生留适当的作业,这样可以帮助学生巩固知识点。通过教师合理的组织课堂,在整节课堂中,可以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使得学生在有效的时间内学到更多的知识,这就大大提高了高中政治课堂的学习效率。

3.创设良好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兴趣。在高中政治课堂中,首先要营造一个良好的学习氛围,从而可以激发学生学习政治的兴趣,大大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教师要充分调动学生学习政治的兴趣,从而使学生对政治形成准确的认知。一个良好的学习氛围,可以使学生有更多的兴趣去分析教师提出的问题、解决政治问题。在高中政治课堂中,教师必须将那些不知与知,浅知与深知之类的问题放到一定的情境中去,从而引导学生自己去思考。教师在创造问题情境时,要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去考虑,不断激发学生学习的愿望。

4.教师要不断开拓学生的思维能力,培养学生看问题的能力。在高中政治高效课堂中,教师要不断鼓励和肯定学生的积极思维,使学生主动参与到学习中去。在高中政治课堂中,教师要认真对待学生的思维,适时地对学生进行点拨,以促使学生的研讨进行下去,而且也可以避免学生的思维误入歧途,从而提高学生学习政治课程的兴趣。

5.教师要编制与学生实际情况符合的学案。在高中政治课堂中,为了能够使得政治课堂中的每一分每一秒都能够被充分利用,这就要求教师在上课之前,就做好学案的工作。在教师的学案中,教师首先要明确“课标”的要求;其次,明确本次课堂的知识目标;再次,将书本的理论知识和当前发生的时政联系起来,这样不仅可以使学生对理论知识掌握得更加透彻,而且能够使学生掌握丰富的时政素材,有利于以后的学习;最后,在课堂快结束的时候,要选取几道题让学生来做,然而这几道练习题侧重于学生对基础知识的理解和运用,从而可以帮助学生巩固知识点,更清楚地了解到这一知识点的运用。

二、结束语。

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高中政治高效课堂已经赢得越来越多人的欢迎。在高中政治高效课堂中,要充分发挥教师与学生合作的作用,这样不仅可以增进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友谊,而且可以使教师与学生的思想进行沟通与交流,从而爆发出知识的力量。在高中政治高效课堂中,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善于发现学生的闪光点,使学生敢于发表自己的见解,从而使学生拥有一个良好、生动活跃的课堂氛围。在高中政治高效课堂中,教师的指导、引导作用,可以大大提高教师的个人魅力,增加教师在学生心中的影响力和感染力。

文档为doc格式。

高中政治课堂教学改革方案(优秀21篇)篇十

为了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实现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转轨,我校历史教师在学习和研究中形成共识:历史教师应在处理教材、改进教学方法和考试方式等方面发挥自己的创造性,积极探索提高学生能力、提高学生素质的途径和办法。基于上述考虑,我们选择了在非毕业和非会考年级进行教改的尝试。

每年的高一第一节历史课,老师讲了学习世界近现代史的目的后,要求学生在课后看一些有关世界史的书,并写一篇1000字左右的小论文,期末交上来。学生课外的兴趣很广泛,许多学生都喜欢看历史读物。1995年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50周年,各地出版了许多有关“二战”的名人传记、战史专著。秋季入学的高一学生,读了许多这方面的书,仅从小论文题目上就能看出他们涉猎广泛,有很大的学习潜力。他们写的小论文有:《丘吉尔》、《罗斯福》、《戴高乐》、《四星上将――巴顿》、《纳粹枭雄――戈林》、《诺曼底登陆》、《决战中途岛》、《太平洋战场》、《精确的突中伏击》、《战争尾声――布拉格战役》等。一位同学写的《大西洋战场・上篇》达6800字,参考了《二次世界大战战史》、《海军空战》、《二次大战著名统帅》、《从将军到总统》、《二次大战三巨头》等书。学生们说,看课外书能学到许多课本上学不到的知识,开阔了视野,培养了兴趣。有的学生关注海湾战争,有的喜欢兵器知识,自己制作了不少舰船及其他兵器的模型。他们的小论文虽然稚嫩,但从选题上可以充分看出,学生们喜欢历史,关心时事,具有蓬勃的朝气和少年壮志。更何况写小论文本身就是对学生学习能力的一种很好的训练。

二、让学生参与教学,让历史贴近现实。

1995年,我们对高一的学生作了一次问卷调查,征询学生对历史教学的意见。不少学生要求参与教学,希望历史教学贴近现实。我们以此为契机,对高一世界近代现代史教学进行改革。

让学生参与教学,是从组织课堂讨论开始的。我们组织讨论“德意志和意大利统一的异同”、“在1929-1933年经济危机的打击下,美国为什么没有像德、日那样成为法西斯专政的国家?”等问题。经过探索和实践,我们进一步要求学生选择与课本内容有关的'题目,自己看课本,看课外书,找材料,再到课堂上演讲。例如,讲到德国法西斯迫害犹太人时,让学生上来讲《犹太人的血泪史》,剖析德国法西斯疯狂迫害犹太人的原因,控诉法西斯的暴行;讲“蒙巴顿方案”和印巴分治时,学生上来讲克什米尔问题的由来与现状,补充了课本的不足;还有学生讲冷战结束后,世界政治、经济发展的趋势等等。学生讲的题目与课文内容有关,但又超出课本的范围,这无疑对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大有好处。学生们一致认为,这样的课很新颖,学到了许多课本上没有的知识。例如,学生讲述“亚非会议中的周恩来”,使大家深切感受到周恩来这位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过人的胆识、博大的胸怀,机智巧妙的斗争艺术,以及他那高大潇洒的形象、迷人的魅力和丰采。又如,学生讲完了曼德拉的传奇人生之后,老师谈了自己的感受。他说,原来我也担心曼德拉当总统后会对白人进行报复,但他没有这么做,为什么?同学的讲述回答了这个问题。曼德拉说:“在监狱中,我对白人的仇恨减少了,但对制度的仇恨却增加了。”他恨的是令南非人相互敌对的种族隔离制度,他感谢白人对国家发展所作的贡献。这是多么宽广的胸怀!从根本上讲,历史教育人怎么做人,只有让学生充分参与教学,才能使之深切地感受历史的教育意义,上述例子即是证明。

让历史贴近现实,联系实际,一些复杂的问题则由老师作专题讲座。例如,1995年前南斯拉夫和波黑问题成为当时国际社会关注的焦点,我们结合教学作了关于前南斯拉夫和波墨问题的专题讲座,解除了大家在这一问题上的一些疑团,受到听课老师的肯定和学生的欢迎。大家一致认为这样的课生动活泼,把课本的知识学活了,真切地感觉到历史贴近了现实。

让学生参与教学,取得了良好的效果,进一步引发了同学们的参与意识。到高一第二学期,每个班都有十几个同学讲过课,发表过自己的见解。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我们始终遵循平等参与的原则。老师不是居高临下地指导,而是与学生平等地讨论问题,让学生自由发表意见。在讨论问题的时候,学生会问老师:“你看的是什么书?”,老师也会问学生:“你这个看法是从哪里来的?”让学生参与教学,密切了师生之间的关系。

三、在初中加强北京乡土史的教学。

北京是我们伟大祖国的首都,是我们远古祖先的故乡,也是世界文明发祥地之一。对学生进行北京乡土史的教育,在提高学生素质方面起到了积极作用。从1995年的初一年级开始,我们把北京乡土史的内容分解到九年义务教学教材(人教版)中去,况且有的北京史内容本身就是教材的重要内容。例如,原始社会的“北京人”、“山顶洞人”、元大都和明清的北京城等等。但是也有不少内容没能列入教材,如属于新石器时期的北京平谷县上宅遗址、北京城的起源――商周时期燕国都城房山县琉璃河遗址、战国时期燕昭王的改革、妙应寺白塔、近代北京工矿业的兴起、抗日战争时期顺义县焦庄户地道战遗址等等。我们把这些内容分别列入教材相应的章节中去,这样做不但保证了北京乡土史的教学,还体现了北京史在祖国历史中的地位。

在进行北京乡土史教学的过程中,老师指导学生从报纸杂志中收集有关资料,要求学生每个学期参观一处北京名胜古迹,写简介和观感。有的课,老师让学生按课本内容,先去参观、考察一处相关的名胜古迹,然后在课堂上结合课本谈收获和体会。这样,学生就能够把课本知识和形象的历史文物结合起来,真切地体会到历史就在自己身边。我们相信,这对“培养学生具有强烈的民族自豪感、自尊心和自信心,具有牢固的爱国主义思想”(新编《中学历史教学大纲》),有重要的意义。

四、改革考试方式。

以往的考试,大都是闭卷的笔试,一张试卷一份标准答案。由于试题和答案出自课本,死记硬背也就成为学生应付考试的主要办法。随着教学改革的开展,考试的方法也在改革。1912月,初一历史试题着重考查学生观察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例如,有一道题要求学生根据北魏时期的文物资料,说明当时的民族关系。课本上讲过北魏时期出现了民族大融合的趋势,我们要求学生仔细观察文物资料,并解释、说明,然后得出北魏时期出现民族大融合的结论。这种考试方法训练了学生解决实际问题及解释和说明历史的能力。学生觉得这样的考试灵活,不用死记硬背,能考出真正的水平。

考试改革的又一尝试,是6月的初二历史期末考试。教师根据学生负担过重和学生学习能力存在差异的实际情况,出了两份程度不同的试题,a卷的复习范围较窄,试题相对容易;b卷的复习范围较宽,试题相对较难,要求学生根据自己的情况选择试卷。结果大多数学生选择了b卷,其中有一个班的学生全部选了b卷。我们认为,考查学生的成绩主要在平时而不是期末的一次考试。期末考试各科都要考,学生负担重,不能让学习有较多困难的学生被分数压得抬不起头来,应该让每个学生在期末都有机会得到成功的体验。

我们对历史教学和考试的方式、方法进行了一些改革尝试,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受到了学生们的欢迎和舆论的关注。我们认为这一切仅仅是开始,不少问题还有待深入探讨。比如,让学生参与教学,补充了不少课外新鲜的知识,但课堂时间不够怎么办?在现有情况下,怎么把素质教育、学习能力的提高与应试能力统一起来?就我们的体会而言,改革最大的阻力其实在我们自己身上,在于习惯势力对我们的束缚。上海控江中学提出:学生能看懂的东西不必讲,每节课都留时间让学生自己讨论。听了他们的课觉得不错,很受启发,但自己做起来却很难,老不放心,不管什么问题,都得讲到。这首先需要观念的转变,要不断冲破习惯势力的束缚。我们要继续努力,发扬开拓、创新和改革的精神,使我校的历史教育和教学水平有较大的提高,使学生的历史素养和全身心的素质有较大的提高。

高中政治课堂教学改革方案(优秀21篇)篇十一

长久以来,高中政治课堂存在着一系列问题,如教材内容单一、课堂教学方法单调、学生参与度低等。这些问题的存在,一方面导致学生对政治课不感兴趣,另一方面也影响了政治课的实际效果。原因主要在于政治课过度注重知识的灌输,忽视了学生自主学习和思维能力的培养。

二、改革的目标和意义。

针对上述问题,我们进行了一系列的课堂改革实践。改革的目标是使政治课变得更加活跃、生动并且能够激发学生的主动学习兴趣。通过改革,我们希望能够让政治课堂真正成为培养学生思考能力、解决问题能力和社会责任感的重要平台。

三、改革实践的具体措施。

为了实现改革目标,我们改变了传统的政治课堂教学方式,采用了多种有效的教学方法。首先,我们引入了实践活动,组织学生参观政府机关、参加社会实践活动,使学生能够亲身体验政治的发展与运作,进一步增强政治意识。其次,我们借助现代技术手段,通过视频教学、在线讨论等形式,开展与时事政治相关的课堂内外活动。最后,我们鼓励学生参加政治竞选角色扮演活动,培养其领导能力和组织能力。

四、改革实践的效果与启示。

通过改革实践,政治课堂发生了积极的变化。首先,学生在课堂上更加活跃,表达能力和思维能力得到了提高。其次,学生在实践活动中增强了社会责任感,对国家政治有了更加深刻的理解和认识。再次,改革实践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政治课成为学生热爱的一门课程。这些效果表明,改革实践带来的变革是有益的,我们应该继续探索更好的教学方式。

五、对未来的思考和展望。

政治课是高中阶段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课程之一。通过这一次改革实践,我们深刻认识到政治课堂改革需要持续的努力和创新。首先,我们应该更好地借助现代技术手段,开展多样化的教学活动,创造互动性的课堂环境。同时,我们也要关注学生的个性发展,培养他们的思考能力和创新精神。最后,改革实践也需要教师的积极主动参与和指导,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和教育理念。

总之,政治课堂改革实践是一项重要而紧迫的任务。通过改革,我们能够激励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他们的思考和社会责任能力,将政治课打造成为高中教育的亮点。虽然改革过程会面临一系列困难和挑战,但是只要我们保持坚持和创新的精神,相信政治课堂的改革一定会取得更加可喜的成果。

高中政治课堂教学改革方案(优秀21篇)篇十二

近年来,我们木渎中学政治教研组根据高中学生特点,在高一试行三段式教学法;在高二试行四段式教学法;在高三试行“选读马列著作――社会调查――复习练习”的教学法。分别取得了不同程度的收获,下面谈谈我们的基本作法。

高一的三段式教学法的基本过程是“预习提疑――讲解答疑――综合解疑”。“预习提疑”就是让学生自己总计一个框的内容,学生在自学过程中做一点读书笔记,初步搞清楚教材中概念、原理及其相互间的内在联系,并且告诉教师框中哪些地方懂了,教师可以不讲或少讲,哪些地方难懂,建议教师多讲。一些现实生活中的疑难问题,学生可以谈谈自己的见解或者要求教师结合讲课予以回答。

“讲解答疑”就是课前,必须一一认真阅读学生预习笔记,一是了解学生自学过程中对新课掌握情况,以便合理组织教学内容;二是记下学生的疑难问题,属于一般性问题教师则在预习本上写上几句眉批,启发学生自己去思考。对于一些重点而带有倾向性问题,必须结合教材,充分准备,精心设计,采取多种形式,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集中力量予以解决。所谓多种形式,可以组织学生对难题议论,或者教师在关键地方交代清楚,然后让学生根据问题写出要点,互相交流。学生也可根据问题自编成判别题、论述题,扼要地写几个要点,有兴趣的也可运用所学原理写成小论文。

“综合解疑”就是学生学完了一个单元,集中时间大段练习。这种练习分二段进行。学生先是系统复习一课的内容,采用图表形式综合一课的内容,既要简明扼要,又要反映出课与课、节与节、框与框、概念与概念、原理与原理之间的内在联系。通过这种方法培养学生综合能力。其次,教师选择学生中难度大、富有代表性的问题,让学生自由讨论,发表意见,最后教师归纳。学生不同意教师的意见可以提出理由进行反驳,如果学生在某一个问题上驳倒教师,教师可给记100分,以资表扬。

三段式教学的整个过程都是围绕一个“疑”字。即自学理论,提疑问;讲解理论,解答疑问;综合双基,解决疑问,三段紧紧抓住理论联系实际这个根本原则。三段教学是互相联系的。预习提疑是课堂讲解答疑顺利进行的'前提条件,讲解理论是答疑的关键。综合解疑则运用理论联系实际,使知识转化为能力,提高觉悟。这是目的,是前两段教学的归宿。

高一学生刚从初中升入高中,知识面较窄,社会经验较少,观察、分析问题的能力较低,不宜大起大落,适宜于一框一课时,学完一章进行综合训练。学生经过一年的训练,基础比较扎实,分析问题的能力也有所提高,为高二的四段式教学打下基础。

所谓四段式教学,可以归纳为四句话,即“大段预习提疑――综合讲解答疑――集中训练解疑――写出论文”。

所谓“大段预习提疑”学生已不是一个框地读书,而是集中课时,内外结合,以一课为一个单元预习。学生先是粗读一课书的各个各框,然后精读各节各框,最后找出重点,写出整课书的综合预习笔记,提出难点,互相议论,经过议论仍有不懂的问题可以写在预习本上,由教师讲解回答。这样的读书,难度大了,要求高了,不仅要基本上读懂,还要从总体上把握教材的内在联系,写出质量较高的读书笔记,以训练学生的归纳、分析、综合能力。

“综合讲解答疑”,讲解课文不是孤立地逐框讲,而是按体系将一课书串起来,让学生从总体上把握教材,搞清楚概念与概念、原理与原理之间的内在联系。讲解也不是空空洞洞,讲条条杠杠,而是结合学生预习过程中提出的疑难有分析地讲,否则就会干巴巴,理论脱离实际。讲解也不是面面俱到,而是讲重点,学生懂的少讲或者不讲。答疑也不是教师一个人讲,而是启发学生自己讲讲、议议,最后教师归纳。

[1][2][3][4]。

高中政治课堂教学改革方案(优秀21篇)篇十三

一、语文课教学与指导学生写作紧密结合。

课本中每一篇文章可以说都是最好的范文。通过讲授课文,指导学生写作,是作文教学的重要步骤。

叶圣陶先生说过,教是为了不教。为达到这个目标,在教学中重点是教会学生学习方法,并能用所学知识指导写作。例如:学生写说明文困难大,而初中语文第三册是以说明文为重点内容的。在教学前,先让学生学习课文前的“说明”和附录“谈谈说明文”两篇知识短文,使学生明确说明文需要掌握的四点知识,即:一是抓住要说明事物的特征;二是运用恰当的说明方法;三是注意说明顺序;四是说明语言的准确性。运用所学知识,让学生自学第一课《中国石拱桥》。学生很快而且较好地完成了本文应掌握的知识。课后,让学生观察太原的漪汾桥,并写成说明文《漪汾桥》。大多数学生都能写出漪汾桥的特点,即桥面是在七组对称拱圈中穿过,造型优美。在说明顺序上能运用由远到近、先总后分的写法,说明方法多数能运用举数字、打比方的说明方法,对桥上的照明灯、桥的建成时间、用途等作详尽准确的说明。

讲《苏州园林》一文,我把学生带到仿苏州园林修建的“煦园”上课。学生直观地理解轩榭、花墙、小亭及和谐的'色调,并且让学生体会“无论站在哪个点上,眼前总是一幅完美的图画”这一特点。课后学生写了说明文《煦园》。由于有了实际素材,写起来得心应手。又如:学习了朱自清的《背影》一文,让学生仿写《××的背影》。有写爸爸的背影、有写妈妈的背影、还有写爷爷、奶奶、姥姥的,总之都能抓住人物辛劳了一生,对自己如何关心体贴,而自己平时如何不懂得关心孝敬老人这一中心来写。有的同学说通过写这篇作文,我要更爱更尊敬老人。

当我讲完第三册三单元“关于读报常识”后,让学生人人制作手抄报,要求第一版是新闻版,第二版是副刊,制好后张贴在校园。这样把课文与写作紧密联系在一起,不仅熔读与写于一炉,提高了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而且给学生以“练”的广阔天地,做到课内外有机结合,达到教是为了不教的目的。

二、丰富学生生活,开辟第二课堂,积累写作素材。

为解决学生写作文无内容写的困难,防止学生抄袭、编造,给学生提供更多的生活素材,我采取如下办法:

[1][2]。

高中政治课堂教学改革方案(优秀21篇)篇十四

孔子曰:温故而知新。在教学过程中,我个人很喜欢先复习巩固已学的知识,为新知识的学习做好铺垫。回顾旧知识,打好铺垫,很自然地过渡到新知识中去,学生更容易理解和掌握新知识,如此一来,教师讲授新课的效果也就更好了。例如:讲到“积极参与国际经济竞争与合作”时,我复习了上一节课“面对经济全球化”的几个重要问题:(1)经济全球化的含义、表现、载体、影响;(2)中国企业如何应对经济全球化?通过归纳中国企业的做法,引出中国企业应积极参与国际经济的竞争与合作,带出下一课题。在这些问题中有复习旧知识的部分,同时为探究下一课题的知识奠定基础,还会和新知识形成紧密的联系,承上启下,加强对新知识的掌握。

2.视频导入。

政治课时政性、时代感强,抽象的理论较为枯燥,不易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教师上课可结合一些时政要闻、事件的视频,带给学生强烈的视觉刺激,激发他们听课的欲望。如讲到经济生活中的“科学发展观和小康社会的经济建设”时,对于小康社会,学生的认识很模糊。我通过剪辑央视新闻频道关于建国65周年的视频,播放一段5分钟的视频,从各方面全面介绍进入小康社会后,我国在经济、政治、社会、文化等方面的发展和取得的进步。这不仅激发了学生的兴趣,而且使枯燥的知识,如什么是科学发展观、如何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等知识变得生动形象,同时也对学生进行了一次爱国主义教育、德育教育。特别是新中国成立后,人民生活所发生的巨大变化,一系列经济数据说明了我国取得的进步和成就,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幸福感,增强了他们的爱国热情和民族自豪感。

政治科练习无非有两种题型,一是选择题,二是非选择题。通过习题的分析归纳过渡到新课,这也是很多老师引入新课经常使用的方法。需要注意的是,教师在挑选训练题的时候,要选那些典型的、有针对性的。如果教师抛出的问题全班都无人能答,或者答案一目了然,那就无法达到自然过渡、激发学生求知欲的目的,反而会使学生丧失兴趣。

4.寓言、故事导入法。

很多教师根据课程安排,利用古今中外的一些历史典故、名人轶事、成语寓言等素材导入新课,这种导入方法新颖活泼,教师娓娓道来,学生仿佛置身于文学课,徜徉在浩瀚的知识海洋中。从课堂效果来看,教师讲课更生动、更形象,轻松化解了政治课的枯燥。

政治课理论深奥、抽象,而诙谐、幽默的漫画导入容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教学中我尝试用漫画导入,取得了意想不到的效果。如讲到经济生活中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特征”时,我用了老汉养鸡的三幅漫画,引出单纯的市场配置资源有缺陷和弊端,故而需要加强国家的宏观调控。

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音乐导入生动直观,能给予学生强烈的听觉冲击。在讲到文化生活的第二课“文化对人的影响”时,我采用了音乐导入的办法,一上课就给学生播放经典名曲阿炳的《二泉映月》、周杰伦的《青花瓷》、张明敏的《我的中国心》、的《在希望的田野上》。优美的旋律,一下就吸引住了学生的注意力,感受着浓浓的文化氛围。再来归纳文化对人生的影响,学生很快就能在书上找到答案,铭记于心。精心设计的课堂导入,固然很容易就吸引住了学生的眼球。但是再好吃的菜,天天吃也会发腻。在教学过程中,再好的导入方法,如果反复使用,不但起不到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作用,还可能会使学生感到厌烦,所以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我还通过让学生课前表演小品;甚至采用默写知识点等形式,提高学生兴趣,甚至紧张感来引入新的教学内容。

1.轻松活泼。

轻松的课堂氛围有助于保持学生身心愉悦,增强他们的学习效果,教师幽默风趣的语言容易缩短师生距离,课堂洋溢着浓浓的温情,使学生既能学到知识又能感受到老师的人格魅力。一改政治教师“刻板教条”的陈旧面目,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为整节课的顺利进行创造了良好的基础。如视频、故事、图片漫画、音乐等形式的导入方法就有此特点。

2.时政性强。

理论联系实际是思想政治课教学的核心原则,脱离实际的空洞理论是僵化的、零散的。因此,在政治课导语中,教师用富有时代特色的时政语言,讲述一个个身边的时政热点,有助于学生放眼世界风云,紧扣时代脉搏,开阔面向未来的眼界。例如,讲到经济生活中的“中国加入世贸组织的利弊”时,我列举华为、中兴等企业在美国遭受调查的案例。用学生熟悉的热点案例来剖析课本知识,贴近学生实际生活,喜闻乐见,并能让学生领会透过现象看本质的真谛。

3.承上启下。

在现代教育理论和教育教学实践中,说到如何调动学生学习兴趣,几乎所有的专家学者都认同“设疑”的方法。疑惑是人们认知事物的开始,因此,教师应根据整节课的教学计划和学生的具体情况,遵循由表及里、由此及彼的认知顺序,一步一步地设计课堂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去思考,寻找答案,以此来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达到释疑解惑的目的。使学生的思维始终处于亢奋状态,从而提高政治课的课堂魅力,培养学生认识、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充分运用各种导入方法的同时,我们还必须注意以下一些问题:

1.导语设计与教学内容切莫本末倒置。

导入素材始终是配角,教学重难点才是主角。教师设计导入一定要立足于教学内容,做到简洁扼要。尽可能用精准的语言说明课题要学习的内容、要求。一开始上课,学生的思路就被老师带入预先设计好的知识环境中探索、思考,让学生的思路紧紧跟着老师的指引走,集中精神听课。如果设计的导入素材跟课堂内容完全不沾边,哪怕引用的素材多么精彩绝伦、引人入胜,都不可能产生好的教学效果。

2.教师要具备较强的课堂驾驭能力。

新颖的导语素材让学生耳目一新,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上课时老师最忌讳被学生牵着鼻子走,迟迟未能进入正题,导入占去过多的课堂时间,导致教学内容简单、马虎处理,舍本求末。尤其是刚走上讲台的年轻老师,好的故事、精彩的视频导入,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兴趣,常有意犹未尽之感,如果年轻教师对课堂驾驭能力不足,就容易被学生带入新的误区,走不出来,偏离了课堂教学的主题,越走越远。

四、总结。

高中政治课堂教学改革方案(优秀21篇)篇十五

问题随着教学理念的不断更新,高中政治教学方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但现实教学中教师的教学方法还有一定的滞后性,对此要加强研究和思考。

1.新课标是一个正确的引导,它提倡发挥学生的智慧光芒,提倡引导学生自主学习。但在实际教学中,很多教师却出现了对新课标理解不正确或者不全面的现象。首先,对于学生的自主探究确实做到了重视,很多教师因为看到新课标讲到要弱化老师精讲,于是,就过于弱化了教师主导职责,把课堂全部交给学生,殊不知,学生毕竟是学生,他的知识面和知识深度始终会制约他对于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教师的主导作用在当今课堂并没有弱化,反而,对于教师的能力要求更高。

2.没有坚持理论联系实际。

政治课教学最重要的一个特点就是与实际联系紧密,可以用来分析和解释社会热点问题。但在实际的教学中,教师热衷于对理论的讲解,很少关注社会热点问题。教学过程机械化,缺乏有效的感情沟通,与素质教育的理念背道而驰。政治理论课是与社会热点,大政方针联系最为密切的一门课,授课过程要结合理论联系社会热点让学生进行讨论,用原理的解释,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

二、打造高效课堂的方法。

1.提高教师自身素质,认真领会课标精神。

作为教师,首先需要努力提高自身素养,以期尽快跟上教育崭新形式。传统的教学方式已经落后和老旧,早已不适合现代中国国情。教师首先要打破自己早已习惯的教学壁垒,尽快融入到现今科学的教育活动中来。教师需要多方面进行自我素养提高,可以多多观摩优秀示范教师的经典讲义,也可以利用网络平台直观理解优秀示范课的实现形式,还可以通过教师研讨和在课堂上的孜孜不倦地探索,达到对于新课标的逐步理解和很好实施。在政治课堂教学上,首先,教师必须要认真完成课前备案,学生动手可以得到知识的,放手让学生去准备,如果某些资料的获得对于学生来说,收效不大,那么老师就来做这个资料查找人。其次,课堂上,学生自主探究的同时,老师并不是无事可做,教师应该密切关注学生们遇到的难题和情况,对于每种活动对于学生学习过程的有利无利做到尽快的评价,以便及时调整,对于如何使学生在自主探究中真正获得知识和技能进行不断地反思和探索。

2.既授之以鱼,又要授之以渔。

课堂时间毕竟有限,教师也不可能把所有的知识才传授给学生。因此,教会学生学习的方法更为重要,教师在长期的教学过程中要有意识的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让学生勤于思考,善于思考。对会热点问题的认识要教会学生如何理论联系实际,高中政治课理论性强,有些内容更加抽象,特别是哲学部分。如果只是教会学生背诵理论知识,学生是很难掌握的,要教会学生用课本上的理论知识解释现实中的问题,这样学生可以进一步加强对理论的认识和理解,从而进一步的'指导实践,最终会达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3.激发兴趣,调动思维。

教学过程不能千篇一律,特别是在课堂引人阶段,要创设情境,引起学生思考和求知的热情,比如可以通过故事、漫画、游戏等引入到课堂讲解,启迪学生去思考。鼓励学生参与课堂教学活动,对独立思考的学生要提出合理的表扬,让学生敢于思考,营造轻松活泼的课堂氛围,让学生在轻松的环境中开发自已的潜力。在教学的过程中老师要善于发现学生的闪光点,对善于思考的学生要给予适当的鼓励,使每个学生都感觉到思考的快乐。例如在讲授“认识运动、认识规律”这个问题时,给学生放映地震的一个片断,通过简短的视频让学生知道规律不可违背,但是人类在规律面前并不是无能为力的,通过这个情境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4.注重学生总结,引领学生走敢说之路。

一节课的总结是一个十分重要的环节,它既能使教师对于学生本节课的理解情况达到一个全面的了解,又能使学生对于整节课的教学要求和所获知识有一个更高层次的理解。很多教师认为,多种形式的讨论和引导探究已经十分浪费课堂资源了,如果再不把知识总结出来,就会白白浪费掉整堂课时间。其实,这种做法是十分错误的。为了避免学生们来不及总结的情况,教师就要在课前和课内对于学生自主探究过程加以控制,留出充分的总结时间,以便真正实现教学目的。在总结中,教师要鼓励学生敢说,激发学生大胆说,以便对课堂效果和学生掌握情况得到一个最清楚的把握,也让学生从中获得学习的喜悦。当然,教师的总结更是必不可少的,教师的总结应该是画龙点睛式的,提纲挈领式的,和学生总结互相补充式的。在最后的师生总结中,不仅体现了现代政治教学的师生和谐关系,更加让学生加深了对本堂课程的深刻印象。

【参考文献】。

[1]川林军法。当前高中政治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j].新课程下,

[2]黄英湖。新课改下高中思想政治课综合探究性学习实践研究。重庆师范大学,

高中政治课堂教学改革方案(优秀21篇)篇十六

所谓“社会性偏差”是指学生认识受到来自社会方面的影响,与学校教育的内容与宗旨不相符合,并且发生了不利于学生健康成长的思想行为偏差。

政治课教学是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但它当前面临的问题是突出的,学生认识的社会性偏差便是其中之一。

一、教学中存在的一个突出现象。

社会事物的发展总是不平衡的。在目前情况下,一方面,我国的经济正在欣欣向荣地向前发展,改革也正在逐步深入,总的形势是好的,另一方面,学校思想道德教育工作的处境却比较困难,政治课的教学情况也不例外。

当前,政治课教学中存在一种突出现象,即由于已经受到或正在受到来自社会各方面的影响,其中包括来自学生家庭生活境遇的影响,学生们已经形成或正在形成许多“先入为主”的观念。他们不是在被动地接受教育,尽管年轻学生的可塑性很大,但他们的自主意识也在不断增强。正因为如此,在教学过程中,他们会对所学知识作出自己的理解和反应,结果出现了一些片面的、似是而非的甚至是错误的认识,乃至表现出对教学的“逆反心理”。表面上看这些是在教学过程中出现的问题,究其真实原因,其实是受社会影响的结果。教学过程只是提供了使其表现或诱发其表现的条件。这一现象可称之为政治课教学中学生认识的“社会性偏差”。

二、社会性偏差的表现。

根据教学实践的观察和了解,它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在学生认识中存在着现实性偏差,表现为学生从社会上获知的现实情况不是零碎、肤浅,就是失之偏颇。在一次教学活动中,结合“热爱社会主义”议题曾让学生联系实际谈体会。有学生认为:“如今社会上只讲效益、只讲赚钱,你不能干就没有你的饭碗,这可跟过去的社会主义不同,那时人人有饭吃,有活干。”据了解,这位学生的父亲被单位裁减下来了,所以他对当前社会生活有自己的看法。但他所陈述的事实却有片面性,因为他对我国社会生活深刻变化的实际缺乏全面、系统的了解。只看到眼前暂时存在的某些非本质的现象,结果有些事实是被夸张了,有些则是被曲解了。

二是在学生认识中存在着历史性偏差,历史隔膜现象比较突出,表现为学生从社会上获知的历史性事实,不少是带有偏见性的,或者脑子里装着不少社会上流传的历史秘闻和轶事,而对历史真实的认识却是苍白和无知的。一次请学生根据自己的所见所闻,谈谈社会主义建设的成就,也可以作出新旧社会的对比。可有位学生写道:“在五、六十年代,人民生活很苦,吃不饱、穿不暖,人们穿草鞋,女孩子没有裙子穿。现在生活比过去好多了。”显然这位学生不仅对社会主义建设史缺乏比较完整和接近本质真实的了解,而且给人的印象是参照系错位,把改革前后社会生活的对比误作为新旧社会加以比较了。

三是在学生认识中存在着观点性偏差,表现为学生跟着社会生活的`感觉走,在灯红酒绿的物质世界里,认识上不知不觉地误入歧途。有的学生的行为常不自觉地表现了社会上的影响,嘴里哼着顺口的广告词,如“人头马一开,好事自然来”。这种影响是潜移默化的。结果,关于在新形势下还要不要发扬艰苦奋斗精神,一次在课堂讨论时,有学生持否定观点,认为“现在社会上实行的是高消费,能挣会花自己光彩,别人也羡慕。艰苦奋斗已不合时代潮流,要不,建那么多高级宾馆、进口那么多高档消费品干什么?!”

四是在学生认识中存在着兴趣性偏差,表现为学生对传统教育的冷漠与疏远,而对各种并不健康的“新潮”事物和时髦行为却有一种特殊兴趣偏好,如从迷恋港台歌星到热衷于港台的言情武打片,从欣赏西方文化到服饰打扮、行为作派、消费品味的港化、西化。反之,有些学生对教材上介绍的中国传统文化和革命领袖、英雄模范人物不感兴趣,引不起思想上、感情上的共鸣,却把港台歌星一类形象当作青春偶像极力推崇,一味模仿。至使这些学生身上“奶油味”和各种怪味过浓,精神疲软,人格退化,缺乏健康向上的精神气质。

五是在学生认识中存在着态度性偏差,表现为学生只从个人的生活境遇出发,以个人的情感和态度看待事物。一次在讲到我国经济上开放、搞活的必要性时,请学生联系实际谈体会。一位学生不满地说:“现在到处都是摆摊设点的个体商贩,把周围环境搞得乱七八糟的,附近居民无法正常生活。自从开放搞活以来,我家没睡过一次安稳觉。”不能客观评价经济上开放、搞活的意义。

学生认识的社会性偏差的综合效应是十分消极的,它会为学生的成长设置思想和心理障碍,轻者缺乏积极进取、乐观向上的精神,严重的会成为没有信念追求、丧失道德理想的人,甚至产生反社会行为。

三、社会性偏差突出的社会时代背景。

学生认识偏差产生的原因来自社会,但作为一种现象突出出来,却有其深刻的时代背景。归根到底,它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社会转轨变型以及当代国际形势新变化的产物。巨大的时代转变深刻影响着人们(自然也包括青少年学生)的思想意识并促使其产生各种变化和反应。应该充分认识到,在这些变化中有许多正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所要求的。如法制意识、商品意识、竞争意识、自主意识等等,因而有利于社会的稳定与经济的发展。然而有些影响则比较复杂,甚至明显具有非建设性的消极作用,并折射到学校教育工作中来,学生认识上的社会性偏差即源于后者。考虑到目前社会利益群体的分化和社会需求的矛盾与冲突,多元价值取向已成现实,因而在很大程度上掩盖了“社会性偏差”现象的存在不合理性。社会上有人甚至认为在我国共同的理想和价值取向已不复存在,而这又进一步诱发了学校教育环境下“社会性偏差”现象的滋生和蔓延。

由此对政治课教学对时代变化的适应性,应该有一个清醒的估计。根据教育从属于社会的特性,在一个稳定有序的社会环境里,教学实施和社会环境存在着相对顺应的关系,在这种条件下,政治课教学容易实现自身的教育功能。如在五、六十年代,学校教育教授给学生的东西,和社会上给予学生的影响,总体上是吻合的,那时政治课好教,学生也愿意听。相反,处在转型过程中并充满变化和无序的社会环境时,教学实施和社会环境反差很大,在这种条件下,政治课教学要实现自身的教育功能就比较困难了。所以在当前改革开放的社会大环境下,政治课教学如何适应社会的变化,已经成为一个很大的问题。

还应该看到,由于当今社会变化来得巨大而又迅猛,社会生活表现得错综复杂,而且有时还很尖锐和突出,学生自然被社会上的新变化、新情况、新问题、新矛盾所吸引,结果社会的影响作用迅速增长。然而社会影响是复杂的,而大众传播媒介的作用又良莠混杂,使一些不谙世事的学生容易受到诸如拜金主义,享乐主义和极端个人主义的消极性影响。与此同时,面对社会的变化,政治课教学往往处于穷于应付和无所适从的状态,教师们只能努力消化和适应社会变化给教学带来的影响,甚至一时产生消化不良的问题。而教学的滞后性无疑弱化了教育本应起到的完整性、连续性和导向性的功能。这就使教育的作用下降,而社会的影响作用上升。这一升一降,使学生认识上的社会性偏差难以避免地成为一个突出问题。

根据实际接触和了解,对政治课教学不能适应社会生活的现状,不仅有些学生不太满意,有些学生家长也不太满意。有的家长抱怨说,现在都不知道该怎么教育孩子好了。如果按传统观念教育孩子,让他们成为一个有集体观念的、谦让的和乐于奉献的人,真担心自己的孩子将来适应不了激烈竞争的商业社会;可如果把自己的处世经验不加区别地传授给孩子,又怕把孩子真的带坏了。个别家长甚至不客气地说,你们政治课讲的那套东西听不得,非把我的孩子带傻了不行。如果照你们讲的那套去做,我的孩子将来都学不会怎么做人了。

高中政治课堂教学改革方案(优秀21篇)篇十七

近年来,我们木渎中学政治教研组根据高中学生特点,在高一试行三段式教学法;在高二试行四段式教学法;在高三试行“选读马列著作――社会调查――复习练习”的教学法。分别取得了不同程度的收获,下面谈谈我们的基本作法。

高一的三段式教学法的基本过程是“预习提疑――讲解答疑――综合解疑”。“预习提疑”就是让学生自己总计一个框的内容,学生在自学过程中做一点读书笔记,初步搞清楚教材中概念、原理及其相互间的内在联系,并且告诉教师框中哪些地方懂了,教师可以不讲或少讲,哪些地方难懂,建议教师多讲。一些现实生活中的疑难问题,学生可以谈谈自己的见解或者要求教师结合讲课予以回答。

“讲解答疑”就是课前,必须一一认真阅读学生预习笔记,一是了解学生自学过程中对新课掌握情况,以便合理组织教学内容;二是记下学生的疑难问题,属于一般性问题教师则在预习本上写上几句眉批,启发学生自己去思考。对于一些重点而带有倾向性问题,必须结合教材,充分准备,精心设计,采取多种形式,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集中力量予以解决。所谓多种形式,可以组织学生对难题议论,或者教师在关键地方交代清楚,然后让学生根据问题写出要点,互相交流。学生也可根据问题自编成判别题、论述题,扼要地写几个要点,有兴趣的也可运用所学原理写成小论文。

“综合解疑”就是学生学完了一个单元,集中时间大段练习。这种练习分二段进行。学生先是系统复习一课的内容,采用图表形式综合一课的内容,既要简明扼要,又要反映出课与课、节与节、框与框、概念与概念、原理与原理之间的内在联系。通过这种方法培养学生综合能力。其次,教师选择学生中难度大、富有代表性的问题,让学生自由讨论,发表意见,最后教师归纳。学生不同意教师的意见可以提出理由进行反驳,如果学生在某一个问题上驳倒教师,教师可给记100分,以资表扬。

三段式教学的整个过程都是围绕一个“疑”字。即自学理论,提疑问;讲解理论,解答疑问;综合双基,解决疑问,三段紧紧抓住理论联系实际这个根本原则。三段教学是互相联系的。预习提疑是课堂讲解答疑顺利进行的前提条件,讲解理论是答疑的关键。综合解疑则运用理论联系实际,使知识转化为能力,提高觉悟。这是目的,是前两段教学的归宿。

高一学生刚从初中升入高中,知识面较窄,社会经验较少,观察、分析问题的能力较低,不宜大起大落,适宜于一框一课时,学完一章进行综合训练。学生经过一年的训练,基础比较扎实,分析问题的.能力也有所提高,为高二的四段式教学打下基础。

所谓四段式教学,可以归纳为四句话,即“大段预习提疑――综合讲解答疑――集中训练解疑――写出论文”。

所谓“大段预习提疑”学生已不是一个框地读书,而是集中课时,内外结合,以一课为一个单元预习。学生先是粗读一课书的各个各框,然后精读各节各框,最后找出重点,写出整课书的综合预习笔记,提出难点,互相议论,经过议论仍有不懂的问题可以写在预习本上,由教师讲解回答。这样的读书,难度大了,要求高了,不仅要基本上读懂,还要从总体上把握教材的内在联系,写出质量较高的读书笔记,以训练学生的归纳、分析、综合能力。

[1][2][3][4]。

高中政治课堂教学改革方案(优秀21篇)篇十八

我国教育家叶澜曾说过“师生人生中一段重要的生命经历,是他们生命的有意义的构成部分”,从生命的高度用动态生成的观点看课堂教学”。可以看出动态生成改变了以往教师简单灌输的方法,而把学生真正当做学习的主体,这与新课标中强调学生的“自主、探究、合作、创新”的精神内涵实质是一致的。教学过程的动态生成性,突出了教学过程的生命性,能促进教学,提供师生互动的舞台。伴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追求教学动态生成成为高中政治课亮丽的风景线。

动态生成,是指在教学过程中,十分重视师生互动的多样性,把课堂作为动态的发展的具有新的、超出原计划的的流程。用动态生成的理念来组织教学,充分考虑到教学环境的复杂性,教师实时处理课堂新情况,及时处理各种反馈,促成新结果的生成,从而构建开放的、具有生命力的思想政治课堂教学体系。

一、精心预设,动态生成。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预设与生成是课堂教学非常重要的两个方面。没有生成的课堂是教学目的不明确的课堂,没有预设的课堂是教学无序课堂。预设和生成相互依存,相互作用。精心预设是生成的前提,只有精心的预设才能推动课堂的有序进行。生成教学是对原来预设的进一步深化,更加彰显教学的效果。只有预设没有生成的课堂教学是没有生命活力的,它会慢慢扼杀师生的创新精神、探究欲望和生命活力;只有生成没有预设的课堂教学是不可思议的,它会造成课堂教学不仅形散而且神散,进而严重影响课堂教学的质量和学生的素质培养。两者是辨证的“对立统一”的关系。

1.研读和把握课程标准和教材。《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提出,要“改变课程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强调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使获得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过程同时成为学会学习和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按照新课程标准的要求,教师应把握好教学的各个环节尤其是教材,预设好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教学目标的具体知识载体。

2.了解学情和选择学法。奥苏贝尔曾说过:“假如让我把全部教育心理学仅仅归纳为一条原理的话,那么,我将一言以蔽之:影响学习的唯一最重要的因素就是学生已经知道了什么,要探明这一点,并应据此进行教学。”既然学生是课堂的主体,我们对预设的要求为:一是应着眼全体、立足个性、致力主体,以知识教学促进学生发展。教学过程是一个动态的过程,但归根结底是为学生服务的,所以要考虑学生的实际知识储备情况和接受能力,选择适合学生的学法,指导学生完成教学任务。

3.处理好课堂中师生互动的“意外”事件。师生互动是指教师和学生在共同研究学习新内容时,不断地进行思维的碰撞,可以激活各种新资源。但是也有可能出现教师在预设课堂教学时没有意料到得事件,如学生的回答出现了分歧,教师讲解过程中,学生的质疑等等。所以教师要善于接住学生的各种问题,也要在解决的时候考虑到学生的实际情况,让学生能够接受,并且在不断来回的过程中提高问题的速度和难度,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得到的提高。

二、创造条件,开放式生成。

为了更好的生成,创造条件,需要创设情境,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形成开放、活泼的求知氛围。

1.创设情境。情境是带有主体感情的一种独特的心理氛围,学生的认知和特定的情境有着密切的联系。高中思想政治课的很多概念、原理抽象性很强,与学生的生活实际有一定距离。如果一味的灌输,必然使政治课失去兴趣。如果通过创设情境,让学生参与进来,加以分析和讨论,引起学生的共鸣,启发学生思考,促进教学的动态的生成。可以看出,创设情境是动态生成课堂教学不可或缺的一个重要方法和环节。

2.营造氛围。新课程标准强调“关注学生的情感、态度和行为表现,倡导开放互动的教学方式与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使学生在充满教学民主的过程中,提高主动学习和发展能力。”美国心理学家罗杰斯也说:“成功的教学依赖于一种真诚的尊重和信任的师生关系,依赖于一种和谐安全的课堂气氛。”只有民主、平等的教学氛围,才能感染学生,让学生智慧的火花碰撞,经验能够共享,理性的升华。

3.学生分组。新课程标准非常注重学生的探究和合作,而学生的分组学习、探究是一个很好的形式。教学目标的生成不是固定的,是动态和开放的,尤其开放式的生成更需学生的配合。学习小组可以在对问题讨论上显示出其积极作用,学生的情感高亢,思维活跃,讨论激烈,语言交锋犀利,千方百计想质疑辩难出个明白,从而使冲突迭起、达到高峰,因此说冲突是教学艺术的灵魂与精髓,课堂教学因冲突而精彩纷呈,闪现出教学艺术的光辉,最终提炼出教学生成的理想境界。在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辩论等形式有意识地制造冲突。

三、归纳延伸,总结升华。

课堂是一个有机的整体,如果说精彩的的导入能先声夺人、启发诱导,那么,精妙的结尾就应具有耐人寻味,言虽尽而意无穷的作用。因此创设一个耐人寻味的结尾,让学生回味、反思,达到“余音绕梁,三日不绝”的效果,能进一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提高学生的认识能力,帮助学生在掌握课本知识的基础上达到知识的升华。问题生成的最后环节就是归纳总结和延伸,需要教师加强引导。

1.开放式的延伸。课堂教学在有限时间里通过师生互动等形式完成教学任务,形成基本知识的概论。但是教学不能仅仅局限于此,更需要教师的进一步拓展,用好总结环节进行“开放的延伸”,发挥教师的引领作用,促进教学的进一步生成,挖掘潜在的生成性资源。

2.引导性总结。生成性教学能够调动其学生的积极性,可能会出现一些教师闻所未闻的知识,有些教师为了掩饰而匆匆结课,缺乏升华的机会。另外一节课中可能有很多知识点的衔接和联系,需要教师的引导总结,加以系统化,还可以引导学生对自己已生成的东西进一步生成,深化的其认识,反思学习过程中的借鉴的方法和存在的不足。

四、对课堂问题生成的反思。

1.教师角色定位要准确。教师要从知识的传播者、灌输者转向学生学习引导者、促进者。由原来的灌输向引导学生,培养学生转变,学生不是被动的接受而是积极主动的去做;教师要从课堂的主宰者、控制者转向教学环节的组织者、协调者,师生共同参与,教师要把握方向、全面协调;教师要从教材的复述者、教书匠转向课程资源的开发者、教学实践的研究者,教师和学生要去开发和利用这些资源。

2.走出生成性误区。过于热闹的“伪生成”,课堂表面师生活动、生生互动热烈,但课堂的答案是“预设”的,主体一样也是“预设的”,教师心目中存有自己理想中的完美答案和“主体形象”,完全漠视了个体的差异性,缺少一种宽容的氛围。

总之,新课程呼唤动态生成的课堂,教师要从关注生命的高度,细心呵护学生,积极营造民主、平等、和谐的教学氛围,使课堂呈现不一样的动态美。课堂问题预设与新课标中强调学生主体地位,培养各种能力的内涵相一致,教师只有重视教学情境,优化教学过程,引导教学总结,关注每堂课的生成,让政治课变得越来越精彩。

高中政治课堂教学改革方案(优秀21篇)篇十九

政治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必然产物,也是人类共同的话题,在高中政治教育中更是必修科目。通过学习政治,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国家的运作、政治制度和历史变迁等方面的知识,更重要的是,政治教育还可以培养我们的精神。

第二段:思想道德素质。

政治教育是一门深度思考的课程,它需要我们具备较高的思想道德素质。据此,在高中政治教育中,我们必须将其作为精神内核,认真学习政治课堂中的理论,贯彻思想道德素质。通过投身到思想文化的海洋中,我们能够不断吸取智慧的营养,塑造和深化自己的思想道德意识。

第三段:学习方法。

有效学习方法是学习成功的关键,在政治课堂中也是如此。首先,我们必须充分利用书本和教案中的资料,合理的运用先进的教学技术,成效分内地发扬。在了解到其中一些史实和名言等时,我们可以通过多种形式的学习方式,比如运用信息技术,通过观看相关视频,拓展学习量,以此加深对课堂内容的理解。同时也能够为做PPT、兼职写论文等以后有大用。

第四段:发现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政治教育的理论和案例较多,在学习过程中,我们能够不断提高自己的发现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例如,在学习政治时,我们可以通过思考历史事件的发展过程,去反思当时的政策,为当前的政治实践提供积极和创造性的思路。而当我们在一定时期内较为重视这方面的能力时,不仅提高了自身的思辨能力和创新能力,还能够为自己未来的创业和事业打下坚实的思维基础。

第五段:结论。

通过对高中政治课堂的学习和思考,我们可以发现,在政治教育的过程中,我们将学到丰富的知识,同时还培养了我们的意识形态和创新能力。因此,政治课堂应该被视为启迪思想的重要领域,高中学生应有更为深刻的认识和对待。对于我们自己来说,不仅要学好政治,还需要将其理论与实践共同运用,以此拓展我们的知识领域、增强我们的思维能力和实践能力。

高中政治课堂教学改革方案(优秀21篇)篇二十

一、教师的能力和素质是实现政治课堂有效性和有趣性统一的必要准备。

所谓的有效性,我的理解就是因材施教,不同层次的学生通过这节课的学习都能达到所要求的目标。所谓的有趣性,就是不能纯碎的理论知识,而应以学生生活和社会生活为例,调动学生的积极性,通过学生的讨论合作,实现知识的生成。

实现有效性和有趣性的统一,对老师的要求更高。首先,老师要有正确的意识。俗话说:“兵马未动,思想先行。”因此,我们年轻教师就要多阅读一些报刊杂志,像《中学政治教学参考》,里面汇聚了一线教师的先进思想。或浏览一些知名网站或博客,像林老师的博客、中学政治园等,或加入一些高中政治qq群,了解先进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使自己的思想先行,以此促进我们的教学改革。

其次,老师要提高自身的素质,特别是要拓宽自己的课外知识面。有时我们会有这样的困惑:我也想找有趣的合适的例子来生成相应的知识点,但无奈怎么冥思苦想都找不出合适的例子,最后只有找个不是很满意的例子来完成,这样有效性和有趣性就大打折扣。我们仔细分析会发现,根本原因在于我们的知识储备,准确的说是课外知识储备的不足导致的。因此,我们应寻找各种机会来增加自己的知识储备。如果时间不是很充裕的话,我们完全可以发挥不耻下问的精神和团队精神,向同事们请教。

再次,老师要提高个人能力和个人魅力,包括课堂语言、教态、处理问题的能力等。我们会发现,同样一个课件,如果你用富有激情的声调和优美的风趣的语言,再加上你那丰富的肢体语言,你会发现学生的专注力会得到普遍提高,课堂会因你的魅力而变得更加有趣和有效。反之,如果从头到尾你就像一池平静的小湖,那么你可以看一下效果怎样。所以说,平时上课,我们要特别注意自己的语言、声音及肢体语言,只有先让我们自身的各个细胞动起来,学生才会活跃起来,才有可能实现有效性和有趣性的统一。

二、课堂组织是实现有效性和有趣性统一的关键。

如果说课前准备是前提,那么课堂组织就是“万事俱备,只欠东风”的东风了。能不能实现有效性和有趣性的统一,关键就看课堂组织了。从我的教学实践中我现在摸索出了这样的课堂组织:

首先,重视上课前十分钟。实际上在我看来,课前十分钟已经属于上课时间了,所以每次上课我都会厚着脸皮提前10分钟进班,然后打开ppt,把需要复习提问的问题展示给学生,这样学生无形中就多了10分钟的时间去看课本,去记忆。而我们在学生背书时,我会在教室不停地转,或与他们讨论问题,或与他们进行交谈,以拉近与学生之间的距离。通过这十分钟,既增强了学生对知识点的记忆,提高了他们的复习能力和记忆能力,同时又拉近了与他们之间的距离,从而起到“亲其师,信其道”、“爱屋及乌”的教学效果。

其次,不能忽视导入环节。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导入其实对一节课来说非常重要。好导入,即可以让学生明白前后知识之间的联系,又可以把学生的兴趣调动起来,从而从开始就实现有效性和有趣性的统一。所以,每次上课针对不同的内容,我们都要精心设置导入。导入情节可以是生活实例,可以是一些音频视频,我们或以问题的形式导入,或以陈述的方式导入,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再次,课堂组织的重中之重就是探究活动。以前我只侧重于知识的生成,认为每一个知识点都需要探究活动来生成。一路走来发现,其实没必要,针对容易的简单的知识点,可以选择学生自学,也可以选择老师简单讲解。而针对重点问题,我们可以通过材料或生活实例的展示,设置有效的问题,引导学生讨论探究,最终生成知识点。在设置探究问题时要注意“选择的材料或事例要贴近学生的生活或具有典型性,能引起学生的共鸣或兴趣;还要注意材料是否准确贴切。只有准确贴切的材料和事例才能有效的完成教学任务,只有引起学生共鸣或兴趣的事例才能激发学生探究的兴趣。当学生探究完后,老师要对学生的表现进行及时的评价,或肯定,或提出建议,这样才能有效的调动学生探究的积极性,千万不要说“好、坐下”;另外还要针对学生的疑惑进行讲解,讲解完后记得要问一句“我说清楚了吗?”而不是“大家听明白了吗?”,“我说清楚了吗”是把责任归于教师本身的表达能力,而“大家听明白了吗?”则是把责任推到学生身上。问法不同,效果不同。“我说清楚了吗?”这句话可以把学生的质疑积极性真正调动起来。

第四,要重视最后五分钟。由于高中学业繁重,所以学生学习政治的时间和精力都是有限的,所以我们应充分利用课堂时间来尽可能的提高学习政治的效率。每次新课讲授完后,我就会进行“限时记忆”,根据内容设置2分钟或5分钟。在这有限的时间里,学生的注意力集中,记忆效果会极大提高。

最后,我想说的是作业问题。我们政治的作业是比较有限的,你可以把试题当做作业,也可以把重点难点当做作业。而作业其实就是连接教师和学生情感的桥梁。所以,无论什么样的作业,我都会重视这个桥梁。每一个交上来的作业,我都会根据书面情况、学生的平时表现来写评语。评语的内容是多种多样的,但最后我总会写上“加油,继续努力,希望你更上一层楼,你很棒的”等鼓励性眼样。大家可以想想,学生看了这些私人定制的评语,他们会有什么样的想法,又会有什么样的行动呢?上一届6班学生学习政治的积极性是非常高涨的,不是有老师问我:“陶阁,你给6班学生下的什么药,让他们死心塌地的学习政治呢?”其实,没什么妙方,我只是把最平常的事情努力在做好。记得魏书生先生就一直教导我们“只要把常识常理守得住,把平常事做好,我们的工作就是有效的。”所以,我们年轻教师只要把我们平时的日常教学工作做好即可。

总之,我们要想实现政治课堂的有效性和有趣性的统一,我们必须从课前、课中和课后着手,环环相扣,只有做好每一个环节,才会达到更好的效果。让我们一起为实现政治课堂的有效性和有趣性的统一而努力吧!

高中政治课堂教学改革方案(优秀21篇)篇二十一

在高中数学教学中,问题设置是非常重要的部分,问题设置的精彩能够提高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学生也愿意积极主动的进行思考,从而将学生的潜力激发出来,问题设置死板,学生在学习时,不但很难产生兴趣,长此以往思维也会死板,不但会对学生的成绩造成很大影响,还会限制学生的思维,所以教师必须重视课堂问题设置。

一、问题设置的要求。

课堂提问的有效性,能够很好的将学生的精力集中起来,提高学生参与到课堂学习中去的意识,从而提高学生的能力,其重要性不言而喻。

1.创设情境进行问题设置。教师在进行课堂问题设置的时候,应该根据实际的情况创设出一定的情境来,从而提高数学的趣味性,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学生对有趣味的东西或者问题往往兴趣会比较大,这样学生在学习的时候也会更加的积极,课堂氛围自然也会更加的良好。比如说,老师在进行抛物线教学的时候,可以将篮球投篮加入进去,并进行相关情境的创设,学生在学习的时候便会兴趣盎然,积极性也会得到提高。

2.问题设置必须有一定的启发性。教师在进行问题设置的时候必须注意其启发性,学生在思考的时候便会有一定的疑惑,这样很容易让学生为了一个问题进行争论,这样学生的交流也会增多,学生的思维也很容易得到开发,比如说教师在教学的时候,设置问题启发学生进行思考,并对学生进行一定的引导,这样学生在思考问题的时候,便会愿意更加积极的进行探索,从而不断提高自身的思维创造力和探究性思维。教师在设置问题的时候,应该设置一些灵活性比较强的题目,并对学生进行启发,教会学生举一反三,这样学生的思维会更加的灵活,很容易学会一类题的解法。

3.问题设置必须有一定的针对性和适度性。教师在进行课堂问题设置的时候,必须根据数学科目的特点进行,保证课堂问题设置的针对性和适度性。适度性指的便是教师在进行问题设置的时候,必须根据实际的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进行,仔细的分析教材,这样设置出来的问题不但能够反映出学生学习和数学知识发展的过程,还能够确保其满足学生的学习需要,难度不会过于简单也不会太大,这样学生的学习兴趣才会更加容易被激发出来。其针对性便是,教师在进行问题设置的时候,应该特别注意和学习中的难点重点有关系,这样学生便能够不断加深对知识的记忆和理解,更好的突破学习中的一些难点,提高自己的数学成绩。

4.教师必须对学生的回答进行合理的评价。对于高中学生而言,教师的评价会直接影响到学生的学习热情,论文代写教师的评价比较积极,学生在学习的时候便很容易提高学习积极性,提高自己的数学学习能力,所以,教师必须认真的对待学生回答的答案,并进行合理的评价,绝对不能在学生回答完之后不进行任何评价便按照自己的思路进行讲解,这样很容易打击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教师在进行评价的时候还应该注意对学生的启发,启发学生在思考问题的时候更加的全面,若是学生回答错了,教师也不应该马上批评,而是将学生的错误指出来,鼓励其学习和改正。

二、避免提问的误区。

1.忽略学生思维过程。

有部分教师在上课的时候,为了追求课堂气氛的活跃,往往会大量的提问一些比较简单的记忆性的内容,如球的表面积与体积公式,锥体柱体的体积公式等。诚然,这样的提问是必要的,但不应为成为课堂主要的提问问题,虽然这样的问题学生回答的比较踊跃、班级回答问题的气氛比较热闹,但太多这样的提问,其实是忽略了学生的思维过程,对学生思维的发展、课堂效率的提问并无实际意义。

作为高中数学课堂,提问的好坏,一个最基本的价值取向应该是提问能否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如果一个提问不能促进学生的思维,那么这样的提问不管怎么热闹,它都不能算是一个好的提问。因此,教师在提问的时候,一方面,对于问题的设置要注意有一定的思维发展空间,另一方面,在提问的过程中,也要注意留给学生适当的思维活动时间,同时,教师要时刻注意对学生的`启发与引导,使其始终处于积极思维的状态,以期取得最佳的学习效果。

比如,在学生回答问题的时候,教师要注意倾听并注意及时的鼓励与提示,以给学生创造一个友好和睦的思维环境;同时,对学生的回答,不管学生回答的质量如何,教师都应该追问你这样回答的理由是什么?你用什么来支持你的答案?如发现不足,就可问如何修正?这样通过对学生思维过程的关注以及对问题的进一步分析、修正、归纳、总结,就会促使学生在思考问题的时候要注意逻辑是否清楚、依据是否充分、推理是否正确。只要能长期坚持重视学生思维的过程,就一定会对学生良好的思维习惯与优良的思维品质的养成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2.教师理答未能深化。

所谓理答是指教师对学生的回答所作出的反应。这种反应,应该是对学生应答的评价、补允、修正、拓展、提示本质等。但有部分教师在理答时,往往只是简单的对学生做一个很简短的评价如“你回答的很好”或是只简单的关心结果的正确与不正确如“同学们,你看他回答的对不对?”“对,请大家以后要注意这样做”,“不对,那正确的是什么?”.以上这些言语,表面上看,这个教师理答的非常好,但实际上,作为教师的理答,理应有一个更高的层次,就是不仅要指出学生的对与错,而且更重要的是要对问题的本质进行阐述,通过对问题的拓展、延深使学生对这一问题得到升华与深化,使学生知道知识的迁移以及融会贯通,为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打下基础。

3.提问对象考虑不周。

有的老师在课堂提问的时候,往往会潜意识的喜欢提相对优秀的学生,这样似乎可以让课堂教学显得更“流畅”,但有时候一个相对简单的问题让一个比较优秀的学生去答有可能会导致他觉得没有意思――他没有从内心深处获得思维得到提升的快感。另外,有一些老师可能是为了促进基础不怎么样的学生认真思考而让他回答一个对他来说似乎过难的问题,结果当然可想而知,并且这种做法还可能会挫伤他学习数学的信心。这样的提问显然并不能起到好的效果。其根本原因还在于所提的问题相对某个同学来说不是位于他的最近发展区。为此,对于不同难度的问题,教师要能根据学生的不同知识水平与心理状态,有针对性的提不同的学生。比如误区二中所列出的三个问题,问题1可提知识水平一般的同学来回答,问题2可提知识水平较好的同学回答,问题3应该请相对优秀的同学来回答。这样,通过有针对性的提问,不同层次的学生均获得了思考的快乐、成功的体验,他们就会对这个问题充满兴趣,这种积极的思维状态必然会促进他们的学习效果。

另外,有研究表明,学生的学习效果与课堂上回答问题的多少有一定的关系。因此,从教学公平的角度来看,教师在课堂提问的时候应该让每一位学生都有相对平等的回答机会,以促使所有学生均能积极思考、不断提高。还有,教师最好也不要老是提知识水平一般的同学回答相对所有人(包括他们)都认为比较简单的问题,因为这样长期下来,可能会使他们形成教师已降低了对他们的要求、对他们不信任的心里暗示,这种暗示会进一步引发他们的自我否定以及潜意识里的对数学学习的抵制,从而更加不利于他们的数学学习。

总之,高中数学的重要性不言而喻,教师在进行课堂问题设置的时候,必须注意提高其问题的质量。保证其课堂提问的有效性,只有这样才能更好的培养学生对于数学的兴趣,提高其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其思维创造能力,提高教学的效果,保证教学目标的完成。

相关范文推荐

    酒店应急预案酒店应急预案(汇总17篇)

    无论是自然灾害还是突发事件,应急预案都可以帮助我们做出正确的决策。这些应急预案的范文具有普适性,适用于各个行业和领域。根据本酒店实际情况,对20xx年雨季防洪工

    学法制心得体会(热门12篇)

    心得体会是我们对一段时间内所学所感所悟的总结和反思,它能够引导我们更好地认知自己和他人。小编为大家整理了一些精心撰写的心得体会范文,希望能够帮助大家更好地理解和

    黄山导游词整理(汇总14篇)

    导游词是一份为游客介绍景点的书面材料,它可以让游客更好地了解目的地的历史文化。接下来,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小编为您收集的一些精品导游词,以期能够给您的旅行带来一些新

    学习党史心得体会深刻感悟学习党史的精华(优秀16篇)

    心得体会是对思考和经验的总结,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认识自我、反思问题和改进方法。这里有一些精心挑选的心得体会范文,供大家阅读与学习。学习党史,让我们了解到经过顽强

    年会节目策划活动方案(模板17篇)

    一个良好的策划方案可以帮助团队成员清晰地了解他们的任务和责任,提高工作效率。在下面,我为大家整理了一些策划方案的优秀案例,希望能够给大家提供灵感。xx象山之夜—

    小学班主任策划班级工作计划(模板12篇)

    编写班主任工作计划时,需要关注学生的学习、生活、心理等方面,全面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下面是一份班主任工作计划的案例,希望能对大家在编写工作计划时有所帮助。

    四年级数学教学计划(专业18篇)

    教学计划需要充分考虑学生的学习能力、兴趣爱好和学科基础,以确保教学的有效性。在编写教学计划的过程中,参考一些优秀范文可以帮助教师更好地思考和制定计划,以下是一些

    小学生写美丽的冬天(优质15篇)

    优秀的作文可以激发读者的思维和想象力,引导读者去思考和探索更深层次的问题。接下来,让我们一起来阅读一些优秀作文,一起感受文字的魅力和力量。雪是哈尔滨冬天的象征,

    统战工作计划美篇(精选17篇)

    一个详细而可行的工作计划书,能够让我们在工作中事半功倍,充满成就感。以下是一些团队领导者的工作计划书,他们通过有效的计划和安排,带领团队取得了显著的成果。

    学生毕业典礼致辞演讲稿(实用15篇)

    学生演讲稿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展示自己的想法和观点,与他人进行有效的沟通交流。请大家欣赏以下几篇经典的学生演讲稿,相信会给大家带来很多思考和灵感。尊敬的老师、亲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