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告材料主要是向上级汇报工作,其表达方式以叙述、说明为主,在语言运用上要突出陈述性,把事情交代清楚,充分显示内容的真实和材料的客观。优秀的报告都具备一些什么特点呢?又该怎么写呢?这里我整理了一些优秀的报告范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下面我们就来了解一下吧。
水稻观察报告篇一
我从家里找来五颗绿豆,一颗长的很大,便叫它健壮;一颗很可爱,希望它会长得漂亮,叫瑰丽;一颗叫康乐,愿它永远生活健康快乐;另一颗叫瑶函,希望它幸福美好,包容;还有一颗,希望它会很聪明,叫聪慧。
接着,我把杯子加上水,再轻轻把绿豆放入水中,期待明天的变化。
我觉得明天豆宝一定会长出根,想一想,就开心极了。
9月27日星期天雨天
一放学,我就飞快地跑到家里,去观察豆宝们有什么变化。
我带着兴奋的心情,向装着豆宝的1、2号杯望去。首先,看了看1号杯的豆宝,水居然变成了淡淡的黄。接着,又用灵敏的鼻子闻了一下,那气味难以形容,简直像臭水沟里堆满了垃圾的味道,太刺鼻了。我细心地看了一会儿,发现豆宝已经长出了嫩芽。
我又去观察了2号杯,里面的豆宝也长出了嫩芽。但并没有1号杯的豆宝长的好,纸巾也变成了黄色,好像染了一层黄黄的颜料。
9月28日星期一阴
我一想到豆宝就开心极了,因为不知它们会长得怎么样。放学了,我赶紧跑回家里什么都顾不上了,急不可待地去看看豆宝。
我先看1号杯长得怎样,只见健壮已经长出了根,密密的细细的,瑶函和康乐也长得很好。心里就觉得明天豆宝会更大。
9月29日星期二晴
天气晴朗,万里如云。放学了,我就边吹着崭新的竖笛边走在回家的路上。我认为,豆宝们一定变化很大。
一回家,我迫不及待地去观察1号杯,它们都有了很大的变化,全都长出了可爱的,嫩绿的两瓣小叶子。健壮好像一位大男人,长得很壮。瑰丽好像一位害羞的小姑娘,一直把两片叶子藏在一起,聪慧好像在思考问题,一直皱着眉头。
我又换个地方,去看看2号杯,里面豆宝长得有些慢了,想:是不是没有什么水了。于是,我拿来了一些水,轻轻洒在豆宝上,这时,太阳照在豆宝上,好像他们又开始新的生长了。
水稻观察报告篇二
第五天,蒜宝宝们像商量好似的,一下冒出了七个芽,它们大大小小,高高低低,像雨后的春笋一样,之前让我担忧的“竖痕”也俏皮的吐出了个“绿舌头”,那翠绿的颜色,感觉比之前更有生命力,像是两个胜利者,高昂着头,在像阳光显示着自己的力量。
芽在长,蒜瓣也在长,喝足水的大蒜越发饱满,那淡紫色的外衣已经装不下它那肥胖的身躯了,纷纷炸裂开来。
跟也长得越来越茂盛了,原本像小线虫,现在却更像是老爷爷的长胡须,而且,最长的已经有五厘米左右了!
我仔细打量了他们的根,发现越胖的蒜宝宝根越粗,而那些瘦小的蒜宝宝根却细的像头发丝。
第六天,蒜苗们又长高了许多,郁郁葱葱,像一片小森林,由于芽儿们的长大,原本抱成团的蒜宝宝也渐渐分开了,间隙越来越大,像是一群因为比赛而闹了矛盾的娃娃。它们谁也不肯低头,谁也不肯服输,都在努力的向上生长。
水稻观察报告篇三
说它们是贪吃鬼一点也不过分。一次,外婆正在杀鱼,鱼肠就放在一边,乌龟们闻香便来“偷袭”了。不用说,大傻急匆匆地跑在最前面,小驼居中,二傻心不在焉地跟在最后,只见它不时地停下来嚼一嚼枯树叶。终于到达目的地-肠子了!大傻先下手为强,伸长头咬住肠子就想跑,小驼也不甘示弱,咬住肠子另一头,肠子有韧性,你拉我扯,力量相当,一时间是难分难解,辨不出胜负,这时二傻才到,只得做个旁观者。
呀!大傻胜了,因为小驼放弃了,逃跑了!大傻叼着“战利品”到处乱跑,不知是在炫耀还是想找地方隐藏。二傻呢,无动于衷,它在等着吃“饭渣”呢,每次它就只能吃别的乌龟剩下的,从不自己抢。说它们会享受吧,当然正确,如果太阳好,它们能把四肢,尾巴全伸直了,偎一起在太阳里晒上一天,到了晚上才各自散开,找中意的地方睡觉去。
说它们会玩,一点也不错,一块泡沫板都能把它们迷住,咬得泡沫到处都是,让我们哭笑不得。
这就是我家乌龟们,一种也会“吃,喝,玩,乐”的小动物。
水稻观察报告篇四
十一月初的一个星期六,我们全家准备去山上摘野菊花。吃过早饭,妈妈就带我和姥爷出发了。一路上,凉风拂面,阳光灿烂,今天真是个好天气!
很快,我们就到了山下,远远地,就看见山坡上一片片金黄色的野菊花,一阵风吹过,花枝摇曳好像在像我们招手,我立刻兴奋地跑向山坡。啊!好美丽的野菊花呀,东一片、西一片的,一丛丛野菊花高高低低、疏疏密密的点缀着山坡:有的长在高高的山顶上,阳光照在上面黄灿灿的,像一大片金子;有的长在土崖上,一丛丛连成片的野菊花像一面灿烂的花墙;还有的野菊花长在树的周围,像花环一样围绕着小树,特别好看。
时间过的真快,妈妈和姥爷已经采摘了两大包,我的小袋子却只有一半野菊花,也许是我太贪玩了,光顾着欣赏它们了。唉,真不忍心摘下这美丽的小花,让它们留在这山坡上吧,妆扮这高高的山岭,装扮这美丽迷人的秋天。
水稻观察报告篇五
近日,在青海柴达木盆地的盐碱地里长出了水稻,这是袁隆平团队试种的,高寒耐盐碱水稻,又称海水稻。这一新的尝试立即引发国人点赞:了不起!
为“盐碱地种海水稻”打call,赞的是“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的拼劲儿。袁隆平院士今年90岁,这个年龄对于一般人而言,应该是儿孙满堂,颐养天年。而对于袁老而言,现在还是他的事业“青春期”。他几十年如一日,致力于杂交水稻研究,带领他的团队潜心研究、攻坚克难,取得了一项又一项成果,刷新了一项又一项记录,被誉为“世界杂交水稻之父”,在国内外享有盛誉。支持他的是让中国人吃饱吃好,是对自然科技的不懈追求。党员干部是干事创业的主力军,更要以袁老为榜样,坚守初心,践行使命,始终保持“永不懈怠的精神状态和一往无前的奋斗姿态”,扎实做好本职工作,成为专业领域的“行家里手”,为祖国、为人民、为社会奉献所有光和热。
为“盐碱地种海水稻”打call,赞的是“敢为人先,创新创业”的闯劲儿。袁隆平海水稻科研团队的工作人员们,将青海格尔木市大棚内培育的海水稻,移栽到新开垦的盐碱地中,这本身就是一个大胆的尝试。党员干部要解放思想,放开手脚,大胆去想,大胆去干,只有这样才能攻破一个又一个困难,解决一个又一个问题,实现一个又一个目标。要坚信“办法总比困难多”,遇到问题困难不要畏手畏脚,不要怨天尤人,而要积极寻求办法,敢于尝试试验,在不断的尝试失败中,找到最佳解决办法。要敢为人先,别人想不到的、做不到的,不代表自己做不到,只有这样才能不断超越自己。
为“盐碱地种海水稻”打call,赞的是“实事求是,求真务实”的干劲儿。袁隆平海水稻科研团队针对格尔木独特的自然条件,通过自主研发技术、优化最优配比,运用水稻耐盐碱试验、耐寒试验、耐旱试验等方法,专门培育出了高原寒地海水稻,为后续积累经验、进而大面积推广迈出了第一步。无论是在革命时期、建设时期,还是进入新时代,实事求是一直是我们推进工作的重要法宝。党员干部要把实事求是、求真务实作为工作的基本要求,一切从实际出发,发现真问题,敢于说真话,扎实办真事,赢得群众的真满意。要认清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一把钥匙开一把锁”,做好每一项工作,服务好每一名群众。
水稻观察报告篇六
xxxx年5月10日,琼山中学的张华老师来我校进行《课堂观察与诊断》专题讲座,听了她的讲座,使我对课堂观察更有了进一步的了解,下面谈谈我的几点收获。
1、学生学习。
2、教师教学。
3、课程性质。
4、课堂文化。
1、听课时,既要看教,也要看学生。
2、教:对教材的钻研,重点的处理,难点的突破,教法、学法的设计,教学基本功的展示,技术的使用。
3、学:要看学生的课堂表现,看学习参与的情绪,学习的效果。
1、目标是什么?与该班的适切性如何?
2、教学环节设置的效度如何?
3、教师是如何呈示?效度如何?
4、师生怎样对话?达成的程度如何?
5、教师是怎样指导的?效果如何?
6、创设的情境是否有利于学生的学习?
7、教师是怎样检测学习目标达成的?效度如何?
8、目标达成程度如何?生成的学习目标效果如何?
通过本次的学习让我明确了听课时如何进行课堂的观察与诊断,教师钻研教材,处理教材、分析学生、选择教学策略、制定教学程序、反思研究教学等等方面做出观察透视,提高具体改进意见,从而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水稻观察报告篇七
捧起《课堂观察——走向专业的听评课》这本书,注视着书名,心想:何为课堂观察?怎样进行课堂观察呢?认真拜读后觉得受益匪浅。
课堂观察,就是通过观察对课堂的运行状况进行记录、分析和研究,并在此基础上谋求学生课堂学习的改善、促进教师发展的专业活动。作为专业活动的观察与一般的观察活动相比。它要求观察者带着明确的目的,凭借自身感官及有关辅助工具 (观察表、录音录像设备),直接(或间接)从课堂上收集资料,并依据资料做相应的分析、研究。它是教师日常专业生活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是教师专业学习的重要内容。
那么,课堂观察有什么价值呢?首先,有利于教师进行教学研究。教学研究的本质在于追求更合理的教学实践。教师在教学中,对某一教学现象,如:课堂上所遇到的问题,进行反思,努力追求其合理性,并实施在自己教学活动中,得以验证,以形成对现象的新的理解和鉴赏。这不仅有助于改善教学实践上的不足,而且有助于教师间教学研究氛围的形成,是提高教学效果的一种有效的方法。其次,有利于教师由经验型向研究型转换。当代教师职业要求教师成为研究型教师,而研究型教师就体现在他的教学研究和反思上。
课堂观察的内容是什么呢?我们可以从教师和学生两方面进行观察:教师的语言(提问、评价、引入语、过渡语、小结总结语、)、板书、媒体的使用、情感的投入、教学活动的组织、课堂引入、学习情境的创设、学习效果的监测、包括班级生活环境的营造、关注学生的课堂感受等;学生是否积极主动参与学习、与同伴合作的实效、掌握知识的情况、情感体验等。
怎样进行课堂观察呢?首先,课堂观察前的准备,确定观察的目的和规划;接着,课堂观察,进入课堂及记录资料;最后,课堂观察后的工作,资料的分析和结果的呈现。
《课堂观察——走向专业的听评课》介绍了许多与传统听评课截然不同的方法,他将过去一个人做的事,分成很多部分,由大家一起分工合作,共同参与,汇集集体智慧,让听评课活动变得更专业、更有实效性。我相信,在我们今后的工作实践中,定会有更多意外的收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