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班教案是教师为了提高教学效果和幼儿学习质量而编写的重要工具。学习他人优秀的中班教案经验,能够帮助我们不断提升自身的教学能力和教育教学水平。
弹簧中班教案(专业15篇)篇一
感受弹簧的弹性,并探索弹性小与受力的关系。
体验合作创编游戏的乐趣。
发展幼儿思维和口语表达能力。
乐百氏奶瓶、小纸杯、弹簧、毛根、各种装饰材料。
1、将弹簧固定在乐百氏奶瓶的下端。
2、用小纸杯做出头部(装饰上五官及头发),用毛根缠绕在瓶身上做手。
3、将头部粘在瓶身上,在弹簧偶身上做些装饰。
人手一个弹簧玩偶,向下挤压弹簧,听口令一起松手,看看谁的小玩偶弹得最高。
可设障碍,看看谁的小玩偶能跳过障碍,试一试怎样才能跳过障碍。
课堂环节紧凑,幼儿在轻松的环境下享受,由于在游戏过程中,我讲游戏规则不到位,导致幼儿在游戏过程有的捣乱,气氛太过度的活跃,导致我控制不住场面。今后我要加强本班的`游戏规则的培养,是幼儿愉快、友好的分享游戏乐趣。
弹簧中班教案(专业15篇)篇二
1、利用自然材料,引导幼儿发挥想象制作弹簧,体会游戏活动的乐趣。
2、引导幼儿在游戏活动中学会观察,进一步培养幼儿大胆尝试,探索的能力。
3、对科学活动感兴趣,能积极动手探索,寻找答案,感受探索的乐趣。
4、培养幼儿观察能力及动手操作能力。
不同大小、厚度、质量的纸张,弹簧玩具。
指导要点:
1、丰富幼儿的经验,让幼儿对弹簧有一定的认识。
2、启发幼儿分组讨论,放手让幼儿自己用不同大小、厚度、质量的纸去尝试制作纸弹簧。
3、引导幼儿发挥想象力探索让弹簧动起来的方法。
4、要求幼儿自由分组,遇到困难的'时候可以观察同伴是怎样完成的,或向同伴寻求帮助。
本次活动中,我充分为幼儿创造了条件,引发他们仔细观察,认真体验,提供的材料都是孩子们平时见过的,玩过的,教师的启发下幼儿归纳出了弹性的概念。在分类活动中,幼儿再次操作,玩中观察,玩中发现,自然而然的将有弹性的物体和没有弹性的物体进行了分类。活动时,幼儿玩中学,学中玩,自主学习能力有了明显的增强。
弹簧中班教案(专业15篇)篇三
1、在一定距离进行目标投掷练习,提高上臂的动作力量和协调性。
2、积极参与投掷与游戏的活动,并能够展示自我。
【活动准备】。
2、场地布置;
3、欢快的背景音乐。
【活动过程】。
1、老师可以带着幼儿做一些肩部放松运动——在音乐的伴奏下,带着幼儿“划船”前往农夫的仓库。建议配乐要舒缓一点,以中速为宜。
2、教师介绍农夫打虫子的游戏情境:农夫种的苹果树上长了好多的害虫,要把苹果都啃光了。勤劳的农夫要带着可以加工、可以升级的.炮弹(纸球)去打害虫。首先农夫从家(小树屋)带着炮弹出发前往炮弹加工厂(半圆形大型器械)加工炮弹,炮弹加工好后路经小山洞(拱形门),穿过庄园的栅栏(轮胎),从桥上(半月形桥)躲过河里的大鳄鱼,到炮弹充能站(轮胎攀爬架)去增加能量,跨过小河沟(跨栏),走过独木桥(长木椅、自组木桥),钻过陷阱(pvc钻爬架),再把炮弹扔到农药池(滚筒)里捞出来后去果园打害虫(害虫图片)。
3、游戏玩法:
(1)农庄出发:幼儿有秩序的排队从树洞中出发,滑出树屋,拿取纸球。
(2)钻过山洞:幼儿弯着腰或双膝跪地钻过拱形门。
(3)勇过独木桥:幼儿有秩序的双手打开走过平衡木,幼儿注意前后的距离要有一定的间隔。
(4)钻过山洞:幼儿双手、膝盖着地,爬过拱形门。
(5)穿过栅栏:幼儿钻过轮胎保持身体平衡。
(6)躲开大鳄鱼:将炮弹扔到半月形桥的另一端从上面爬过去。
(7)炮弹冲能量:将纸球扔过轮胎攀爬架,越高越好。
(8)跨过小河沟:并拢双脚跳过跨栏。
(9)勇过独木桥:保持身体平衡,注意与前面小朋友之间的间距。
(10)钻过陷阱:双膝着地爬过pvc钻爬架。
(11)浸泡农药:站在垫子上将纸球扔到滚筒里再拿出来。
(12)打虫大作战:站在垫子上用纸球打害虫,可以根据自己的能力选择击打虫子的高低。
4、教师指导:
(1)幼儿在跳跨栏时,注意手臂与双腿的配合,双脚起跳。
(2)在走独木桥和爬过半月形桥时,学会等待,与前面小朋友保持一定的间距,不推不挤。
(3)在投掷纸球时尝试从耳后投出的方式。
【活动结束】。
教师进行评价,指出游戏中出现的问题,并进行讲解避免的方法。对游戏中好的现象及时鼓励表扬。组织幼儿清点物品、物归原处,让幼儿在交流互动中分享快乐、体验成功,游戏结束。
弹簧中班教案(专业15篇)篇四
一、活动目的:
1、发展幼儿在沙中的跨跳能力。
2、鼓励幼儿能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愿意与同伴合作。
3、通过大带小的合作形式,增强幼儿间的.互帮互助精神。
二、活动准备:
2、鼓一面,音乐磁带和录音机。
三、活动指导:
(一)引题:
2、小马散步:
引导幼儿一个跟一个做”小马跑“的动作,教师敲起小鼓,要求幼儿根据鼓点的快慢改变跑的速度。
(二)小马过河:
1、小马要造新房子,材料在河对岸,让我们来学习跨跳过河的本领。
2、教师示范跨跳动作,重点强调单脚轻轻落地。
3、请幼儿分散自由练习,鼓励中班幼儿在练习期间保护和知道小班幼儿。
(三)小马盖房:
1、交待游戏规则:每两匹”小马“(中小板幼儿各一)跨跳过小河,要求中班幼儿保护小班幼儿的安全,取一块积木再跨跳回来,与同伴合作盖一座新房。
2、游戏重复进行,视幼儿情绪定次数。
(四)结束活动:
”小马“们围着新房子快乐的随音乐舞蹈,以示庆祝。
弹簧中班教案(专业15篇)篇五
1、以肢体动作来表现绕弹簧过程及其弹跳特征。
2、能两两合作,协调游戏。
3、幼儿通过活动能了解弹簧的原理。活动准备:较为宽敞的场地幼儿看过小弹簧,知道小弹簧的外形特征和特点。活动过程:
1、音乐:幼儿随着音乐与教师一起拍手、跳跃的进入教室。
2、体能运动练习:教师吹着口哨带领幼儿进行活动前的热身运动。
1、小小魔术师教师拿出小铁丝,(小朋友们,看张老师拿来了一根铁丝,今天我要当一回小魔术师,用铁丝来进行手指绕的动作,做成一个小弹簧)。现在你们也想拥有和我一样的小弹簧吗?每个幼儿一个小铁丝,自制小弹簧。
2、跳跃的小弹簧小朋友你们知道小弹簧吗!小弹簧喜欢怎样玩呢?(引导幼儿说出小弹簧喜欢蹦蹦跳)那,现在,我们也像小弹簧一样来蹦一蹦,跳一跳吧。(带领幼儿模仿小弹簧进行蹦跳练习,(提醒幼儿蹦跳时,应控制好力量,小心脚踝、膝盖等处受到运动性创伤)并同时边练边念儿歌“我是一只小弹簧,蹦一蹦,再跳一跳”
3、绕个圈跳一跳小朋友,你们知道小弹簧长得什么样子吗?(引导幼儿记忆,弹簧是一圈一圈绕起来的)那,现在我们来学做小弹簧吧,先绕一绕,再跳一跳。第一次可以先绕一圈,如果绕一圈你转得好,就可以绕两圈再转。
4、音乐游戏:行进中的静止请幼儿听音乐按照教师的手势指示来进行小弹簧多种跳跃形式的组合游戏活动。当间奏停止的时候小弹簧静止不动,音乐继续的时候开始更换小弹簧的跳跃方法。
5、按按按、跳跳跳小朋友都绕成会跳的小弹簧了,你们以前和小弹簧做过游戏吗。现在让我们来和小弹簧做一个新的游戏,请用手用力的压一压你的'弹簧,你发现的什么?如果你轻轻的按一按小弹簧,你又发现的什么?请幼儿两人一组进行讨论。
6、合作游戏:把幼儿分成两组,一组当按压小弹簧的人,一组扮演小弹簧。按的用力,小弹簧弹跳的高,按压的力量轻,小弹簧弹跳的低。边游戏边念儿歌“我们都是小弹簧,按一按,跳一跳。按得轻,跳得低,按得重,跳得高。跳跳跳,跳跳跳,真是快乐的小弹簧。”讲解合作游戏的要领:两个人一起合作,你按我跳,我按你跳,可以按肩膀、头部等处,被按者一被按拍,立即往上跳。
7、勇敢的小弹簧师在空场地上排放小椅子做障碍,让幼儿根据自己的能力可以选择像小弹簧一样跳跃小椅子障碍。备注:小椅子先躺下,然后立着放,摆放的高矮和难度不同,让幼儿可以根据自己的能力自由选择挑战。
(三)结束部分放轻缓的音乐让幼儿轻柔的音乐中平缓情绪,做放松整理运动。
弹簧中班教案(专业15篇)篇六
中班美术教案《纸弹簧跳跳跳》含反思适用于中班的美术主题教学活动当中,让幼儿喜欢参与手工活动,初步体验装饰的乐趣,认识纸弹簧,幼儿通过自主探索、教师示范等方法学习折叠纸弹簧,引导孩子们在活动结束后把自己的绘画材料分类摆放,养成良好习惯。
活动目标:
1、认识纸弹簧,幼儿通过自主探索、教师示范等方法学习折叠纸弹簧。
2、喜欢参与手工活动,初步体验装饰的乐趣。
3、引导孩子们在活动结束后把自己的绘画材料分类摆放,养成良好习惯。
4、感受作品的美感。
活动准备:
卡纸条、纸弹簧人手各一份、ppt课件、各种装饰材料。
活动过程:
1、小朋友们,张老师要考考你们,谁知道哪个小动物走起路来是跳跳跳的?
幼儿回答:兔子、青蛙、袋鼠……幼儿模仿。
1、出示纸弹簧,引起幼儿兴趣,教师介绍纸弹簧。
教师:今天,张老师带来了一个好朋友,它的名字叫纸弹簧,它也有一个本领,能跳跳跳。
教师:老师给你们每个小朋友都准备了一个纸弹簧,请你们轻轻的从凳子底下,把它请出来吧,试试看,它的本领是不是很大。
2、幼儿拆开纸弹簧,探索纸弹簧的折法。
3、幼儿探索。
4、请个别幼儿示范纸弹簧的折法。
教师:有哪个聪明的小朋友已经知道啦,快来告诉大家吧。
5、教师出示ppt课件,小结纸弹簧的制作方法。
把下面的卡纸条沿着上面卡纸条的边向上折叠,用交叉折叠的方式进行折叠弹簧。
6、出示ppt课件,欣赏纸弹簧制作的玩具,请幼儿尝试制作一个纸弹簧玩具。
教师:马上要过新年了,我们制作一个纸弹簧玩具送给好朋友吧。
7、幼儿操作,教师巡回指导。
先完成的幼儿玩纸弹簧,比比谁跳跳跳的本领更大。
1、展示作品、师幼进行评价。
2、欣赏更多的纸弹簧玩具作品。
1、赠送玩具将玩具送给好朋友、爸爸、妈妈等想送的人。
2、尝试制作难度更大的纸弹簧玩具。
教学反思:
幼儿美术活动,是一种需要他们手、眼、脑并用,并需要把自己的想象和从外界感受到的信息转化成自己的心理意象,再用一定的美术媒介把它表现出来的操作活动。
小百科:弹簧是一种利用弹性来工作的机械零件。用弹性材料制成的零件在外力作用下发生形变,除去外力后又恢复原状。亦作"弹簧"。一般用弹簧钢制成。弹簧的种类复杂多样,按形状分,主要有螺旋弹簧、涡卷弹簧、板弹簧、异型弹簧等。
弹簧中班教案(专业15篇)篇七
一、探索弹簧的特点及作用。
二、初步感知弹簧的形状与其特点的关系。
1、两筐圆珠笔,装有弹簧的圆珠笔跟没有弹簧的圆珠笔。弹簧笔选用弹簧按钮装在笔端的。所有的笔身为透明的那种,以便能看清里面的装置。
2、各种装有弹簧的物品。
1、请孩子们自由玩一玩圆珠笔。
2、请孩子们说一说圆珠笔有什么不同。为什么有的圆珠笔会跳起来,有的不会?
1、仔细的观察,会跳的弹簧笔有什么特别的地方?(有弹簧)。
2、拆开圆珠笔,告诉幼儿是小弹簧让圆珠笔跳起来的。
1、引导幼儿发现为什么弹簧会跳?它们是什么形状的?
2、了解弹簧的不用用处:如电筒、电池盒、弹簧称、弹簧玩具等。
3、请孩子们进一步操作各种有弹簧的物品,深刻体验弹簧的作用。
小弹簧会蹦蹦跳跳,我们像小弹簧一样来蹦一蹦、挑一挑吧!
师幼互相玩小弹簧游戏。
弹簧中班教案(专业15篇)篇八
1、在音乐和游戏中感受春天的美,培养幼儿热爱大自然。
2、解春天主要特征,结合肢体动作大胆表演。
3、在欣赏音乐的基础上完整学唱歌曲。
磁带、春天背景图(花、柳树、蝴蝶、蜜蜂、小白兔)。
1、图片上有什么?是什么季节?
2、春天美吗?你们喜欢春天吗?
1、你知道春天有哪些特征?
2、根据幼儿回答逐一出示图片,并请幼儿表演(花、柳树、蝴蝶、蜜蜂、小白兔)。
3、教师以故事形式小结。
1、播放音乐,让幼儿感受聆听春天美。
2、教师范唱。
3、幼儿学唱。
弹簧中班教案(专业15篇)篇九
1、在圆柱体上绕线,根据缠绕的圈数判断线段的长短。
2、训练快速辨认和判断的能力,提高思维的敏捷性。
一、绕线圈。
1、幼儿分组操作,将线段整齐地缠绕在圆柱体上,数一数自己饶了几圈。
2、将线段分开,与同伴比一比线段长短。
二、猜长短。
1、出示已缠绕五个圆柱体积木,看看每个圆柱体积木上绕了几圈彩色线。
2、当着幼儿的面,将绕在五个粗细不同的圆柱体上的彩色线展开。比一比,哪个圆柱体上绕的线最长,哪个圆柱体的线最短。
3、按线段的长短给五个圆柱体排序,并依据从长到短的顺序贴上1—5的数字卡。
三、比长短。
1、幼儿观察图片,迅速判断线段的长短。
2、在粗细不同的圆柱体上绕同样的圈数,圆柱体越粗,线就越长;圆柱体越细,线就越短。
四、总结。
弹簧中班教案(专业15篇)篇十
1、探索吸盘能吸住物体的原因。
2、感受吸盘在我们生活中的乐趣。
1、吸盘、纸杯、泡沫板、木板、塑料盒、木盒。
2、记录表。
一、导入。
1、出示物体,这是什么?
2、吸盘钩吸在哪里?
3、教师出示材料提问:吸盘能吸住这些物体?(泥工板、木盒)。
二、操作活动。
1、教师分发材料。幼儿第一次实验,进行操作,并进行记录。
2、师幼交流。
3、操作验证,能吸住哪些材料?
4、教师总结。吸盘吸得住与吸不住的原因。
5、出示材料,(泡沫板、塑料盒、木盒、书本)让幼儿进行操作。
6、师幼总结,为什么光滑的物体能吸住,凹凸不平的物体不能吸住。
三、找原因。
1、教师分发一次性杯子。
2、幼儿交流用最吸住的原因。
3、观察图片,观看钩子在生活中的不同用处。
四、延伸活动。
在生活中找一找钩子。
弹簧中班教案(专业15篇)篇十一
1、感知各种甜食的种类,初步学习分类。
2、体验与同伴共同品尝的乐趣。
1.每位幼儿带一种甜食来园。
2.教师自制分类标志,分别放在每张桌子上。
1、参加甜蜜蜜的聚会。
(1)幼儿拿出自带的甜食,向同伴、教师介绍它的名称,并说说是什么味道的,吃起来有什么感觉。
(2)为甜食找家。幼儿根据分类标志,将食品分类放在相应的桌子上。
2、交流品尝的感觉。
(1)幼儿品尝自己带来的甜食,可以与自己的好朋友交换品尝。
(2)你吃的是什么?甜吗?
(3)教育幼儿持糖后及时漱口。
3、利用糖纸进行创作。
(1)请幼儿想想糖纸可用来做什么?
(2)幼儿通过折折、剪剪、叠叠制作自己喜欢的东西。
1.请幼儿继续搜集不同种类的糖果和同伴一起品尝。
2.在区角活动中放置各种糖纸供幼儿制作。
弹簧中班教案(专业15篇)篇十二
1、幼儿观察实验,感知施加相同的力,受力面越小产生的作用越大。
2、激发幼儿探索的欲望,培养幼儿独立思考能力。
1、小桌子(在泡沫板的四角钉上四颗钉子做成)。
2、沙箱、沙子、玻璃杯、削好的铅笔、充气的气球、桌子。
1、幼儿模仿小鸡、小天鹅听音乐在沙池中做游戏。观察游戏后留下的脚印。
2、提问:学小鸡、小天鹅走,留下的脚印有什么不同?
(1)小天鹅走时全脚掌着地,脚印是平平的。
(2)小鸡走时脚尖着地,留下的脚印是深深的。
弹簧中班教案(专业15篇)篇十三
结合我们课程中的主题《弯弯绕绕》,让孩子能更多的去感受弯绕的特点。
1、探索弹簧的特点及作用。
2、感知弹簧的盘绕形状及其特点的关系。
引导幼儿获得螺旋弯绕的弹簧能使某些物体具有弹性的感性经验。
装有弹簧的圆珠笔、不装弹簧的圆珠笔、弹簧小玩具、自制弹簧的材料等等。
开始(导入)部分。
今天我们每位小朋友的桌上都有两只圆珠笔,你们玩一玩,看看他们有什么不一样?
提醒孩子可以吧圆珠笔打开,看看笔里面有什么?
请幼儿说一说操作过程中的发现。(发现小弹簧)。
幼儿玩玩小弹簧。(说一说弹簧的作用)。
观察小弹簧,(弹簧为什么会跳?它是什么形状的?用什么材料做的)。
引导幼儿发现如果把弹簧拉直了,它就不会跳了。
弹簧的弹性还有各种各样的作用。(幼儿观察和摆玩自己准备好的弹簧小玩具)。
让我们去找找生活中有哪些需要弹簧的物品。(幼儿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谈谈在我们的周围有哪些有弹簧的东西)。
动手做一做。
用事先准备好的材料来制作小弹簧。把制作好的弹簧添加上一些有趣的形象,如变成弹簧娃娃,会是会跳的小公鸡等等。
在我们的区角中展示出幼儿的弹簧作品。
本活动的重点是让幼儿获得螺旋弯绕的弹簧能使某些物体具有弹性的感性经验,而不是弹簧的弹性这一知识点。因此在引题部分我就让孩子先自由的去探索和发现,从而引发幼儿探索的愿望。从中发现圆珠笔能跳起来的关键就是那个小小的弹簧。再通过准备好的一些弹簧玩具上,幼儿对于弹簧的弹性有了更深一步的认识。最后的制作环节是让孩子通过自己动手,加深幼儿的感性经验,同时也培养幼儿参与科学活动的兴趣!
在活动中让幼儿进行制作小弹簧时,有些孩子对于怎样缠绕铁丝还是不太清楚,有些缠得很少,没有几圈,弹簧就挑不起来了。因此还需要在教师的`指导下完成。
把作品展示在区角中,一是可以丰富我们的区角,二是可以让孩子去进一步的探索。
弹簧中班教案(专业15篇)篇十四
1.通过观察试验,了解雨的形成的原因。
2.培养幼儿的观察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3.体验探究的乐趣。
1.雨的形成的光碟、图片。
2.实验器材:酒精灯、试管、试管夹、玻璃片、火柴、水杯、托盘。
3.热水、冷水。
4.知识准备:理解蒸发的含义。
一、教师提问于幼儿讨论。
1.小朋友见过什么样的雨?
2.雨从哪里来到哪里去?
3.天上为什么会下雨?
二、欣赏雨的形成的光碟。
三、教师操作实验,幼儿观察并说出实验现象。
1.介绍实验器材。
2.集体观察实验,提醒幼儿认真观察并用语言表述实验现象。
3.分组观察水蒸气遇冷,在玻璃片上凝结水滴的现象,让幼儿体验成功的喜悦。
四、图片排序,讲出雨的形成。
五、游戏:下雨了(雨的形成)。
六、提高幼儿的环保意识。
1.幼儿说出喜欢雨和不喜欢雨的原因。
2.教育幼儿注意环保。
弹簧中班教案(专业15篇)篇十五
活动目标:。
1.认识圆柱螺旋弹簧,了解圆柱螺旋弹簧的特点。
活动准备:
各种不用的弹簧、吃剩下来的废旧果冻盒子、橡皮泥、毛根、双面胶、圆形纸片、记号笔、铅笔等。
活动过程:
1.师:宝宝们,老师这里有一段好玩的视频,请小朋友们来看一看。
观看视频了解小人动起来的原因是因为有弹簧。
师小结:原来小人脚下装了弹簧,弹簧有弹力,所以小人可以前后左右的动起来,我们叫它弹簧小人。
2.幼儿玩弹簧,观察并说说弹簧的`特点。
师:老师给小朋友们准备了弹簧宝宝,请小朋友们玩一玩。
师:弹簧是一圈圈螺旋环绕的,每圈的距离都是相同的,距离短弹力就轻,距离长弹力就强。(出示弹簧图片)。
1.师范自制弹簧小人,引出制作弹簧的材料。
师:今天我们就来一起制作弹簧小人,制作弹簧小人最主要的就是弹簧,那我们先来制作弹簧。毛根围绕铅笔一圈一圈缠绕,缠绕的时候注意每圈都要紧挨着,最后把毛根从铅笔里推出来的时候用力要均匀,这样每圈的距离都是相同的。然后把自画像贴在制作好的弹簧上,另一头插在装有橡皮泥的果冻盒里,弹簧小人就制作完成了。小朋友们也来制作一个弹簧小人吧。
教师巡回指导能力较差的幼儿。
三、分享成果。
1.幼儿相互分享,介绍自己的弹簧小人。
2.教师小结:弹簧受到外力的作用,可以压缩、可以拉伸,还可以变形。我们生活中有一些物体是根据弹簧的这个原理来制作的。(出示图片,向幼儿简单介绍生活中的弹簧制品。)。
四、活动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