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秀作文是一种用文字表达思想和情感的艺术,它不仅仅是一个文字堆砌的过程。以下是一些在作文比赛中获奖的优秀作文,希望可以给大家一些写作的参考和思路。
记一次有趣的讨论(优秀12篇)篇一
来源aoueom。
一天,小明的妈妈叫小明去买味精,小明拿着钱,跑去超市买完味精回家了,可是在回家的路上,被一个大石头拌到了,味精洒到了地上,小明开始哇哇大哭了。味精也脏了。
突然,一位老爷爷走了过来,老爷爷说:“小孩,我走过的桥比你走过的路多,吃过的盐比你吃过饭多,何不请教我呢!”小明听了,开心的说:“那你有什么办法?”老人说:“用水洗。”小明想:对呀!很多人东西脏了都可以用水洗呀!想完了转身就走了。
小明端来一碗水,把味精倒到水里洗,可以放进去味精就没了,小明只好把水带回了家了,小明的妈妈问:“味精呢?”
小明就把事情的经过说了一遍。
小明的妈妈听了,觉得很好笑,你们觉得好笑吗?小明的做法的确很好笑,可老爷爷的想法更好笑。
来源aoueom
记一次有趣的讨论(优秀12篇)篇二
“哈哈哈……”,从教室里传来同学们的大笑声,你猜我们在干啥?悄悄告诉你吧,我们在玩“斗牛”游戏。
比赛开始了,首先登场的是“黄牛”和“黑牛”。“黑牛”健硕有力,像一辆霸气的坦克。“黄牛”则又瘦又小,但是敏捷灵活。“预备,开始!”老师话音刚落,“黄牛”和“黑牛”便向对方猛扑过去,只见他们紧紧地扭打在一起,“黑牛”想要以力量取胜,“黄牛”偏偏左躲右闪,避其锋芒。二人互不相让,你追我躲,像是在跳滑稽的舞蹈,把同学们逗得哈哈大笑。就在此时,“黑牛”瞅准时机,一把撕下了“黄牛”背后的铭牌,“黑牛”赢得了首场胜利!
接下来登场的是“花牛”和“白牛”。老师宣布比赛开始的话音刚落,两头“牛”就像是看到了不共戴天的仇人一般向对方发起攻击,二位选手实力相当、斗的难分难解。同学们都紧张地在旁观战,不停地喊着加油。只见“花牛”找准时机,手脚并用把“白牛”压制得动弹不得,轻轻松松撕下了他后背的铭牌。
最后登场的选手是“灰牛”和“粉牛”,这两位选手属于淡定派,只见她们面对面纹丝不动,边互相打量对方,边悄悄研究制胜之术。她们这大眼瞪小眼的架势惹得一旁观战的同学们捧腹大笑。“灰牛”突然发现了机会,她一把钳住“粉牛”的手压到身后,另一只手猛地撕下了她后背的铭牌赢得比赛,同学们不禁为她的果敢欢呼起来。
有趣的`游戏接近了尾声,同学们还沉浸在快乐的氛围中意犹未尽,真希望这样有趣的游戏多来几次。
记一次有趣的讨论(优秀12篇)篇三
我从小就怕猫啊狗啊什么的,妈妈说它们身上有寄生虫,碰着可不得了。所以,每次看到它们的,我就躲得远远的,从没想过养它们。
前几天,好朋友李明浩说,小区里来了几只流浪猫,特可怜,想和大家一起养,问我参加不。我本想说不,但又不好意思,只好勉强同意了。
第二天,李明浩带着我来到了保安室对面的一间屋子。说是屋子,其实就是小区大门的门柱,是用玻璃围成的,中间是空的。于是,那里就成了安置流浪猫的最佳场所。
我好奇地推开门,一只稍大点儿的猫就静静地站在我面前,我可以清楚地看到它:一身雪白的毛,脑袋顶上一块乌黑的圆斑,像一顶黑帽子歪戴在头上;背上、腿上的白毛上,点缀着几块棕色的斑点;尾巴怯生生地翘着。屋角有个纸箱子,上面挖了个圆洞。两只小脑袋从圆洞中伸了出来。我数了数,大大小小共有七只猫。李明浩从袋子里抓出点猫粮,倒在盆里,几只猫都窜过来,争抢着,吓得我赶快躲到了门外。
“没事,你快进来。”
说着,李明浩把一只小白猫抱起来,捋着它身上的毛,冲我说;“你也摸摸它。”我壮着胆子摸了一下,毛软软的。小白猫很认生,见到我摸它后,龇牙咧嘴地冲我叫了一声:“喵!”
接下来的几天,我天天都去看小猫们。起初,小猫躲在箱子里不出来,等我走了,才敢吃我带的食物;后来,看我每次都带来许多好吃的,就慢慢接近我。那只小白猫的总是围着我不停地转,时不时地在我脚上手上蹭蹭。要是我把它抱起来,给它抓痒,它就索性眯起眼睛,不管我怎样摆布它,它都蜷在我的臂弯里一动不动,那样子,好像很享受。
慢慢地,我学会了换猫砂,知道点点喜欢吃猫粮,黄黄喜欢吃肉……。
今天真冷,下了英语课到家已经快9点了,车开进小区大门,我忽然看见小屋窗户边有个黑影,我有些担心,央求妈妈:“让我喂它们点吃的,就一小会儿。”我推门,开灯。那个黑影窜了过来,是点点。它看见我高兴极了,拉着我看它的水盆,啊?都冻成了冰坨。我赶紧跑回妈妈的车里,把自己保温瓶里的水统统倒了出来,它们贪婪地喝着水。“慢点,别呛着。”我把从车上带下了的吃的喂给它们,:“点点,知道你饿了,多吃点。黄黄,就你最馋。小白,要斯文点儿,知道不?”
“这话好像很耳熟啊!”不知什么时候,妈妈已站在了我的身后。
我吐了吐舌头,不好意思起来:“您平常不就这么对我说话吗?”
“哈哈,我儿子什么时候成了一个不折不扣的猫妈妈,不猫爸爸啦!”
我挠挠脑袋,是呀!这真是。
记一次有趣的讨论(优秀12篇)篇四
今天这节美术课,我们做了第三课:纸盒变家具。我和董若伊打算做一张床。
首先,我们准备好了材料:剪刀、透明胶、七个纸盒、水彩笔和胶水。
接着,我们先把一个又细又长的盒子剪成两半。将其中一半粘在一个纸巾盒上。这样,床上基本的东西就做好了。
然后,我们把其中一个盒子的一面给剪下来,把它剪成半圆形。然后把没有图案的那一面对着床。再用胶带固定在有图案的那一面,再有胶水固定住没有图案的那一面。等胶水干了,床头就完成了。但是还是不能去故意的拔它,否则,还是会掉下来。
接着,我们又剪了两块又细又长的硬纸板,董若伊扶着,然后我把它粘在床的两边,这样,就能保证人不摔下来(如果能躺人的话,我指的是小型布娃娃)。
然后,我们将一张纸剪得又粗又短,把它贴到床的`最后面。一样,还是董若伊扶着,然后我来粘。
接着,再剪四个很小的纸条,贴在刚才的那张纸上去。用胶带固定住。
然后,在面上涂一层胶水,将一张纸粘上去。
最后,等所有需要胶水的材料都干了以后,我觉得还不是很漂亮我和董若伊一人装饰一边。终于,我们的床完成了!
记一次有趣的讨论(优秀12篇)篇五
只见他在台上面目狰狞,两手紧紧捏着一张“冒牌报纸”。告诉你,我们正在进行一场“大”规模的“超级实验”——一张纸能折九次吗?让我们开始实验吧!
老师给每人都发了一张长方形纸,听完老师的规则,我们早已跃跃欲试了。“开始吧!”一声刚出口,我们就将纸对折、对折、再对折……等到第六次时,我们开始紧锁眉关、咬牙切齿,显得格外吃力。但最后,还是以第八次为失败告终。
真理不是千万次实践行动揣摩出来的吗?因此我们没有放弃,开始继续实验。
这次,老师换了一张大报纸,请了一位同学上台演示。只见他的脸上挂着自信的目光,用手指轻轻将报纸对折,那种神态,好像这次必胜无疑,十成把握。
随着纸的厚度增加,硬度也在增加。同学已不像以前轻松了,眉头开始微微皱起,嘴开始“咝咝”地抽着凉气,好像在想:嗯?这咋回事儿?这不符合逻辑思维!
经过又捏又捶一番折腾,终于折到第七次,可同学说:“兄弟们,我尽力了!”我们顿时一齐“唉!”
“耶!第八次成功!”我们欢呼着。可,第九次没希望了。
真理是靠多次实验取得的,实践,是取得真理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记一次有趣的讨论(优秀12篇)篇六
在一个阳光明媚的周六,我坐在课桌上专心致志的做我的小制作——米奇老鼠,这可是呀!
我向妈妈要了二张白纸,找出了水彩笔、铅笔。我先在一张白纸上画了一个米奇老鼠,我仔细的画着,好一会儿才把米奇老鼠画了下来,然后用水彩笔给米奇老鼠涂上颜色,我把米奇老鼠的'耳朵、手和脚都涂上黑色,再它的嘴巴和衣服涂上红色,最后给它的裤子涂上黄色。一个米奇老鼠画好了,它高兴的咧着嘴,拿着书去上学去了。多可爱的老鼠呀!我又照着画了一个。
第一步的成功,鼓励我再接再厉地继续做米奇老鼠。我拿来剪刀,小心翼翼地剪出米奇老鼠,然后叫妈妈给了我一大块泡沫,把米奇老鼠的图案放在泡沫上面,再用尖锐的刀照着图案的边切下来。这个部份很难做,泡沫很软,很容易切烂,我切了好几次,还是没有切好,但我并没有放弃,仍然坚持切。我想坚持就是胜利,最后才把泡沫切好。然后,我用双面胶把米奇老鼠的图案对齐贴在泡沫上。小制作终于做好了,我把我的米奇老鼠摆在书桌上。这个米奇老鼠真可爱!
我爱我的米奇老鼠,更爱做手工的乐趣!
记一次有趣的讨论(优秀12篇)篇七
今天,班上炸开了锅,因为我班正在讨论“日本大地震,中国该不该援助”的话题。昨天,王老师让我们回家去做准备,所以今天大家个个神采飞扬,胸有成竹。
王老师一声令下,正方的'武可心便“刷”地一下子站起来说:“我觉得应该援助,因为我国和日本是邻国,应该互相支援,否则,日本的核辐射会随着海水六道中国的一些地区,造成污染,所以应该支援,以免灾情加重。”
反方的王瑞立刻反驳:“他们以前还攻打我们中国,不可原谅!”陈婉月再也按捺不住了:“我们应该有一颗宽容的心,让地球不再发生战争,只有和平,这样不好吗?”李子墨接着说:“陈婉月说的对,再说了,以前他们攻打中国是他们祖宗干的事,不能怪普通老百姓。”
反方周正原大声说:“没听说过日本有科学家在海边做核武器来对付我们吗?他们为了不让经济损失而不顾人民利益,所以他们活该,我们不应该支援他们。”
周正原的话如一石激起千层浪,班上已经进入白热化,正方李子墨说:“那是因为他们国家太弱,他们只是为了保护自己而发明武器,我们就更应该支援他们了。”
就这样,一场讨论会在同学们的唇枪舌剑中完满结束。
记一次有趣的讨论(优秀12篇)篇八
“快来看,快来看!”走廊上传来同学们的声音。他们到底在干什么呢?莫急莫急,听我慢慢道来。
李老师让我们做了一个“从高空往下扔鸡蛋却打不破”的实验。你瞧,同学们兴奋得不得了。只见李晓欢拿了两个煮熟的鸡蛋,先用透明胶把一些报纸裹在鸡蛋上,原来一个小小的鸡蛋好像肥了许多,可能是“吃”多了吧!再用四五个废塑料袋把鸡蛋包上,用手拎的.两个绳子扎起来,鸡蛋失去了灰白色,被感染了,蓝白一色,美丽极了!还要再包点儿什么呢?顿时同学们便议论开了,有的说包围巾,有的说包衣服,最后被采纳的办法是包衣服。金超今天来了一个“大义灭亲”,他把衣服捐了出来,哈哈,经过一段艰苦的劳动,终于做成了,真是功夫不负有心人啊!现在展现在大家眼前的是一个被打扮后的鸡蛋(这哪是鸡蛋啊?简直就是一个面目全非的球)。李晓欢仿佛想起了什么,她转身向外跑,拿了一个苏果超市的塑料袋回来,装在鸡蛋外面。一切准备就绪,下一步要开始一个任务—放飞。
大家七手八脚地把鸡蛋抬起来放在窗台上,用一根牛皮筋做了一个发射性的东西,只见鸡蛋被放在牛皮筋里面,紧张的时刻到了,“五、四、三、二、一,放飞。”此时,牛皮筋一松,鸡蛋被弹了出去,它在空中似乎借助风的支撑,慢慢地降落。 “鸡蛋号,加油,鸡蛋号,加油……”的确,鸡蛋号没有辜负我们对它的希望,平稳地落到地上。成功了!我们成功了!同学们蜂拥而至,冲到楼下,有的甩自己的衣服,有的亲,还有的高声欢呼……,那一刻令人永生难忘!
第一次实验我们成功了!从而我知道了降落伞可以缓冲,衣服也可以减少冲击力。
记一次有趣的讨论(优秀12篇)篇九
20xx年12月20日下午,阳光明媚,我们小记者要去参加。在老师的带领下,我们怀着激动的心情坐着大巴来到了消防队。
首先,我们参观了各种消防工具,有空气呼吸器,安全钩,救援三角,救援安全架,移动遥控水炮,堵漏工具,开门器工具,红外线测像议,液压扩架移,40米举高温车。
然后,我们去做了模拟逃生。逃生帐篷里很黑,有许多烟,很呛人,让我们手心冒汗,胆战心惊。
消防楼共有五层。他们的衣服、被子折的很整齐。我们又去了投影室,说的是20xx年——20xx年的火灾事故,有2.08万人死亡。事故一:北京市20xx年,2月9日8点左右央视新大楼北配楼火灾,经过了几个钟头,最终10时50分左右大火才熄灭。原来是有人在顶层放烟花引起火灾。事故二:浙江省温州市20xx年12月12日,温富大厦火灾,外面突然爆炸。过一小时后,有人自救,不知发生了什么事。消防队员立刻赶到了现场,由于雾太大,消防队员只能摸到墙前进。10时06分,消防队员终于冲进了门,10时11分她们得救了!可是电梯门打不开。11时16分她们终于得救了!11时26分,大火终于被扑灭。江苏省南京市20xx年4月19日,中环国际广场火灾。大火发生在187米的楼层上,有很多浓烟。在4109号房有火,更惨的是,反锁了!好不容易才把人救出来,经过几个钟头才把大火扑灭。最后,有两个小记者去试坐了40米举高温车,真惊险!
参加这次活动,我受益良多,深深体会到消防知识一定要牢记心中。
记一次有趣的讨论(优秀12篇)篇十
星期六,我的邻居陈子依家来了一位小客人,虽然我不知道她的名字,但我们依然玩得很开心,。
她刚到时,我把她们邀请到我家做客,坐了一会儿,“我们来玩捉迷藏的游戏,好不好?”我兴奋地说。她们听后高兴地跳起来,拍着手叫道:“好呀!好呀!我最喜欢玩了!”我也很高兴,接着提议:“我们来划拳,石头剪刀布,谁输了,谁就先来捉。”她们满口说好。我们开始划拳,“哈哈”是那位客人先来捉。
我和陈子依连忙向隐蔽的地方躲去。那位小客人也同时在数“1、2、3……20”呀!到时间了,我紧张起来,陈子依躲在爸妈卧室的床后面,让床遮住她,我一动不动地躲在奶奶卧室里的一把大躺椅下。小客人瞪着豆大的眼睛开始在找我们,她仔细地搜查,不放过任何角落。好一个躲猫猫的高手,只见她蹑手蹑脚的走近陈子依藏的地方,“砰砰”听到了枪声。原来小客人找到了陈子依,把食指和拇指合成枪的样子指向了她。“嘻嘻,我抓住你了,陈子依。”那位小客人开心地叫道。
小客人都把陈子依给逮到了,陈子依可是玩躲猫猫可是高手呀!我肯定逃不过她的手掌心。客人又来到我躲的卧室里,我的心怦怦直跳,我紧闭眼睛,屛住呼吸,把手合拢祈祷:“不要抓住我,不要抓住我!”可老天不遂人愿,她已发现我了。“哈哈,我也抓住你了,姐姐!”“唉!我怎么也被捉住了?”我垂头丧气地说。
后来,我们轮流着做,整整一个下午我们都开心极了!
记一次有趣的讨论(优秀12篇)篇十一
今天。
作文。
课上,老师拿出了许多“道具”,有一个透明杯子;半杯子盐;一罐清水;一个生鸡蛋;一个小勺子;一根小棒。我们班的同学不知道老师做什么实验,非常好奇。老师说:“这个实验叫做“鸡蛋浮起来了”。
老师先端起清水倒进透明杯子里,然后将鸡蛋轻轻地放入透明的杯子里,鸡蛋像一个潜水员迅速沉入水底。老师就从半杯子盐水舀起一勺子的盐,放进杯子里,白色的盐像瀑布一样直泻而下。“老师要干什么呀?”我小声嘀咕。我的好奇心越来越强烈。这时,老师拿出小棒在杯子里慢慢地搅拌起来。鸡蛋也一动也不动,像个懒娃娃一样躺在水底。我聚精会神地看着老师的每一个举动,眼睛也不敢眨一下,生怕漏掉一点变化。后来老师又放一勺子盐,鸡蛋还是在水里沉睡者。老师又放了一大勺盐,鸡蛋就像小猴子一样向上爬。老师最后放了一勺子的盐,再用小棒在杯子里移动。鸡蛋又向上爬了,后来就露出了水面了。
老师告诉我们,刚开始,鸡蛋沉到水底是因为它的密度比水的密度大,而盐溶化在水中后将水的密度增加了,当水的密度比鸡蛋的密度大时,鸡蛋也就浮出了水面。原来是这么回事呀,我的好奇心得到了极大的满足。虽然我们对“密度”这个词并不太了解,但还是觉得这是一个非常有趣的实验。
记一次有趣的讨论(优秀12篇)篇十二
1、认识“蔓、缠、竟”这些生字。会用“终于”说话。
2、研读课文,感受作者的心里变化,感情朗读课文。
3、知道“百闻不如一见”,懂得要多留心细观察,在生活中做个有心人。
生字卡、课件等。
一、看图引入。
1、展示课文插图,仔细观察,看图说话。
你看明白了什么?
你还想知道什么?
指名说话。
2、揭题:画中的小朋友正在进行一次“有趣的观察”,他究竟在观察什么?发现了什么有趣的现象呢?咱们到课文里看个究竟。
二、初读课文,了解内容。
1、自由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课文。
2、再读课文,给文章自然段标上序号。
a、结合课文插图,读了课文,你又明白了什么?
b、想一想,说一说。
“我”听大人说,。起先,我。于是,我就。最后我终于相信。这真是一次的观察。
3、再看插图,读读词语。
扁豆蔓儿终于。
竹竿究竟。
特意偷偷地。
墙根决定。
(1)指名认读词语。理解词的意思。
(2)结合插图和课文内容,用这些词各说一句话。
三、细读课文,深入品味。
1、轻声读全文。
思考:在大人的谈话中,我听说了一个有趣的话题:扁豆的蔓儿是向右绕着爬的。针对这一有趣的话题,我起先怎么想的?最后又是怎么认为的?用“——”划出有关“我”前后想法和态度的句子。
2、交流讨论,深入发现。
在交流反馈中出示句子:
a、我常听大人说,扁豆的蔓儿是向右绕着爬的。这是真的吗?我不相信,决定自己观察观察。
b、我终于相信扁豆蔓儿是向右绕着爬的。这是我自己观察到的!
(2)再自由读这两句句子,留心标点“?”、“!”,从标点中,你又读懂了什么?
(3)想想,你准备怎样“读”好这两句话?指名挑战读,评价。
3、那么,是什么改变了我的态度?让我有这么一个非常肯定的结论呢?
自由读2、3自然段。
(1)小结:认真仔细的观察,亲眼看见的现象改变了我的态度。
(2)用“”划出“我”观察态度认真、仔细的句子。
a、交流反馈,理解品味“特意”、“看个究竟”、“紧盯”、“又”这些词的意思和用词准确。
b、在两次观察中,让“我”终于相信扁豆蔓儿是向右绕着爬的,是哪一次?为什么?
c、比较句子。
我看着它。
我紧盯着它。
读一读,你发现了什么?还有哪些句子写出了“我”的“紧盯”?
d、课件展示扁豆蔓儿的有趣现象——从右边绕着爬。
4、有感情地朗读2、3自然段。
此时,你想对课文中的“我”说些什么?
四、回顾总结,思考升华。
1、出示图片。看看“我”的神态,用一个合适的词形容一下。
想象:小主人公开心地对我们说什么呢?
2、课文中的“我”在中收获了什么?你们在《》里又收获了什么?
我不相信。
扁豆蔓儿向右绕爬特意紧盯。
相信事实。
终于相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