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刻板印象作文 城市印象作文(5篇)

时间:2023-05-31 作者:储xy

在日常学习、工作或生活中,大家总少不了接触作文或者范文吧,通过文章可以把我们那些零零散散的思想,聚集在一块。范文书写有哪些要求呢?我们怎样才能写好一篇范文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优质范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刻板印象城市印象篇一

;

摘 要:文章从心理学刻板印象的视角,对图书馆事业未来职业者心中的图书馆员形象进行分析。通过大样本问卷调查和spss统计发现:图书馆员是稳重踏实、胜任本职工作的,但服务和创新形象不明显;图书馆工作存在重复劳动,升迁机会少,且更适合于女性;未来职业者愿与图书馆员进行除恋爱关系以外的交往;未来职业者尚未形成统一明晰的职业认识。

关键词:图书馆员 刻板印象 未来职业者 实证研究

1 引言

图书馆学专业学生(本研究中称为未来职业者)是中国图书馆事业重要的人才储备,其对图书馆员和图书馆职业的认知,关系着他们的就业选择,以及成为图书馆员后初始职业理念与职业价值观的确立。

可目前,图书馆学专业毕业生到图书馆工作的人数整体呈下降趋势,对于已经成为图书馆员的来说,这一群体也存在着职业认同感淡化的现象,这些现实与未来职业者对图书馆职业的认识紧密相关,因此,我们希望通过描述未来职业者对图书馆员的形象认知,来了解他们的真实想法。

2 研究回顾

在国内,图书馆员刻板印象研究尚属新兴领域,公众对图书馆员刻板印象研究已经出现[1],而未来职业者对图书馆员刻板印象的研究还是一片空白。在国外,图书馆员刻板印象研究历史已久,研究者会从各种大众媒体中出现的图书馆员形象中发掘出公众对图书馆员的刻板印象[2],而针对未来职业者,国外学者多直接考察其对图书馆员以及整个职业的看法(perceptions),只在部分研究中涉及对图书馆员的刻板印象(stereotypes)。

以色列学者shifra baruchson-arbib和sherry mendelovitz曾对以色列巴依兰大学(bar ilan university)信息管理学院的180名lis专业学生进行调查(包括本科生、硕士及博士研究生),研究他们对“图书馆员”和“信息科学家”两个角色在职业潜力、社会地位的看法,以期为图书馆学教育改革和应对新环境对图书馆事业的挑战提供参考。研究者列出图书馆员的九项主要角色,让学生根据其心中的图书馆员形象,依照吻合程度,赋予每一角色1~5之间的某一分值,并对每一项的得分进行均值计算、标准差计算和f检验。结果是学生们认为图书馆员和信息科学家是有差别的,他们更愿成为后者。图书馆员在学生们心中扮演着类似“参考咨询”、“提供分类和书目查找建议”、“推荐图书”、“提供信息资源利用方面的指导”等角色,而信息科学家则是能准确定位并根据客户需求获取、加工、整合信息与建立网站的人。他们觉得图书馆事业没那么有趣,是女性化倾向明显的职业,并且社会地位、受教育程度、拥有的专业知识以及未来收入的潜力都没有信息科学家高。学生们还认为图书馆员是在公共部门以及学校和社区服务的人,而信息科学家则是在私人部门、高科技公司和收入相对较高的部门工作。研究指出,技术环境是这些观念形成的主要因素,随着图书馆事业转型,未来图书馆的专业地位和收入水平都会得到极大提升,未来职业者的观念也会随之转变[3]。

此后的2006年,以色列的另外一位学者noa aharony对来自三个图书馆学高等教育项目的118名本科一年级学生进行了调查,研究内容仍是图书馆学未来职业者对图书馆员和信息科学家的看法。与两年前的调查结果相似,学生们也认为图书馆员只是做一些传统的基础性工作,其形象远比不上信息科学家。该研究认为,在将来有必要让图书馆专业的学生拥有更广阔的视野,让他们对自己所要从事的图书馆员职业有更加准确的认识[2]。

lisa k. hussey运用半结构化访谈和扎根理论的方法,分析了美国图书馆学专业中的少数族裔学生对图书馆员的看法。结果表明:这些学生对图书馆员都没有消极的评价,他们认为图书馆员是在他们需要的时候提供帮助的;图书馆员在图书馆中有影响力,但并不扮演重要角色,至少有三分之一的被访者想不起来一个具体的图书馆员形象。这些少数族裔学生的就业去向,大部分是到自己族裔生活的社区工作,最好是学校或专业图书馆,但是图书馆员的形象对他们是否进入这一行业的职业规划没有影响[4]。

总体看来,上述研究都认为未来职业者对图书馆员和图书馆职业的看法对其在图书馆行业的发展有重大影响。国外未来职业者对图书馆员的看法主要集中在“乐于助人”、“擅长图书馆基础业务”、“女性倾向明显”等几个方面,对图书馆员的评价整体较好。其研究方法主要采用问卷调查法,研究目的主要是为了支持图书馆学改革和图书馆事业的长远发展。这些方法和结论都为研究我国图书馆学未来职业者对图书馆员和图书馆职业的态度与看法提供参考。

3 研究方法

本研究运用spss16.0进行数据分析,通过对问卷前三部分的所有49项描述、3大方面(图书馆员刻板印象、图书馆工作刻板印象和交往意愿)及其子维度进行描述性统计和单一样本t检验,综合数据结果得出未来职业者对图书馆员的刻板印象。其中,均值反映被调查者的态度积极与否,在数据分析前,对反向题进行处理,以保证所有的题目得分均值越高,则其代表的态度越积极;标准差反映被调查者态度的集中趋势;单一样本t检验以3作为测试值,sig值表示显著性,只有当sig0.05时,指标的均值显著区别于3,才能说明态度明确。

4 研究结果

本次调查希望得到的未来职业者对图书馆员刻板印象是3个维度的综合,包括:①图书馆员印象,是指未来职业者对图书馆员群体中个体成员的固定印象,包括对图书馆员人格、行为、能力等方面的总体看法;②图书馆工作印象,是指对图书馆员这一群体所从事工作的固定印象;③交往意愿,是指当已知对方是图书馆行业从业者时,被试者表现出的继续与之交往的意愿。

由刻板印象的内容模型理论[5]可知,对图书馆员的刻板印象包括2个维度:①热情,是指对图书馆员这一群体行为意图的固定看法,即判断图书馆员是否热情,是否是朋友;②能力,是指对图书馆员这一群体能力状况的固定看法,即判断图书馆员是否有能力,是否会对自己带来压力[1]。

由表1可知,三项指标的均值都显著大于3,且标准差较小,小于1。这说明未来职业者对图书馆员的整体印象较好,认为图书馆员是热情的、有工作能力的。从具体得分看,能力维度的均值(3.67)高于热情维度(3.57),被调查者的态度也更为一致(标准差更低),这表明,相对于“图书馆员是热情的”,未来职业者更认同“图书馆员是有工作能力的”。

4.1.1 热情

经因素分析,得到与“热情”相关的2个子维度:亲近感与疏离感。

①亲近感:是指图书馆员的行为或个人特征中,可能让人感到亲近、认为是朋友的部分。特征描述词按得分平均水平降序排列,得分越高,亲近感越强。

从表2可看出,代表亲近感的所有特征词以及亲近感总体得分的平均水平都显著大于3,表示未来职业者认为现实中的图书馆员有较高的亲和力,在工作中平易近人、亲近读者。被试者最认可的图书馆员特征描述词是“认真的”、“负责的”、“稳重的”;而“和蔼的”、“礼貌的”、“乐于助人的”等与人际交往直接相关的描述词得分均值相对较低,且标准差较大,这说明一部分未来职业者认为图书馆员在人际交往中表现并不理想,这一结论与公众的看法类似。综合来看,未来职业者认为图书馆员是让人亲近的人。

②疏离感:是指图书馆员的行为或个人特征中可能让人感到疏离的部分。此部分题目做了反向处理,特征描述词按得分平均水平降序排列,得分越低,疏离感越强。

表3显示,所有代表疏离感的特征词的均值都显著大于3,说明未来职业者并不认为图书馆员是难以亲近的,这与前一维度的分析结果一致。他们认为图书馆员最不可能是凶悍、懒惰的,图书馆员也不是国外研究中老处女那种古板、固执的形象,不过对图书馆员服务态度(没耐心、缺乏服务意识)和创新意识(守旧的)认同度相对较低。从标准差上看,大部分标准差大于或接近1,说明被试者在图书馆员是否让人感到疏远的问题上意见不一。因此,从整体看,在未来职业者心中,图书馆员具有亲和友善的形象,服务态度不够好,略显守旧,但拥有这种印象的一致性较低。

4.1.2能力

经因素分析,得到了两个和能力相关的子维度:强技能和弱技能。

①强技能:是指图书馆员的行为或个人特征中可能表现出有能力的部分。特征描述词按得分平均水平降序排列,得分越高,相关特征能力越强。

表4反映出,代表强技能的描述词得分都显著大于3,表示未来职业者认为图书馆员是具有较强专业技能的人,特别是在对馆内布局、图书馆业务流程、图书归类等方面的熟悉程度上优势明显。同时,他们也认为图书馆员在图书馆工作所必需的检索能力、计算操作和业务协调能力方面表现尚可。“知识面宽”和“专业知识扎实”两项均值相对其它几项较低,且标准差较大,说明未来职业者并不一致地认可图书馆员的“百科全书”形象。

总结得出,未来职业者认为图书馆员是具有图书馆专业优势的人群,基本技能掌握熟练,但对于图书馆学的专业知识掌握程度还有待提高,并且知识面的宽度没有预想的高。此外,该子维度下描述词的得分均值大都高于热情维度,说明未来职业者对图书馆员专业能力的认同要高于对其服务意识的认同。

②弱技能:是指图书馆员的行为或个人特征中可能表现出能力较为逊色的部分。此部分题目做了反向处理,特征描述词按得分平均水平降序排列,得分越低,相关特征能力越差。

表5显示,各描述词的得分均值都显著大于3,说明未来职业者认为这些表示弱技能的词不适合描述图书馆员,相反,图书馆员做事认真、有条理、记忆力较好、工作有效率,但人际沟通和创新意识略逊一筹,这与热情维度的分析结果类似。

图书馆工作刻板印象是指对图书馆员这一群体所从事工作的固定印象,根据因素分析的结果,图书馆工作印象可分为复杂性和舒适度2个维度。

如表6所示,未来职业者对图书馆工作的印象显著偏好(均值显著大于3,标准差小于1),说明其对图书馆工作持认可态度,这为他们日后选择从事图书馆事业奠定了良好的心理基础。

4.2.1 复杂性

复杂性是指对图书馆员这一群体所从事工作复杂程度的固定看法。此部分题目做了反向处理,特征描述词按得分平均水平降序排列,得分越高,说明图书馆工作越复杂,需要智力投入的程度越高,越受社会尊重。

从表7可以看出,未来职业者在总体上认为图书馆工作具有显著的复杂程度(均值为3.07显著大于3,标准差小于1),但在具体方面,前三项描述的得分均值显著大于3,而后两项均值显著小于3。可知未来职业者非常反对将图书馆工作看作是以体力劳动为主的,认为图书馆工作的社会地位相对不低,同时图书馆工作也有一定的趣味性,不是枯燥乏味的。但他们认为与其他复杂性较高的工作相比,图书馆工作确实存在明显的重复性劳动,升迁机会也较少。从集中趋势看,第二、三、四项的标准差都大于1,说明未来职业者在对图书馆工作社会地位、枯燥程度和重复性上分歧较大。

4.2.2 舒适度

舒适度是指对图书馆员这一群体所从事工作舒适程度的固定看法。特征描述词按得分平均水平降序排列,得分越高,说明图书馆工作越舒适、工作压力越小、照顾家庭的机会越多。

如表8所示,未来职业者认为图书馆工作的舒适度尚可。分项来看,前三项均值显著大于3,标准差接近或大于1,说明未来职业者基本认可图书馆工作更适合女性,有更多的时间照顾家庭,工作也比较清闲,但并不认为这份工作适合中老年(均值为2.61显著小于3)。总体上说未来职业者认为图书馆工作压力不大,有时间顾家,但是这些刻板印象带有明显的性别趋向,可能造成一部分男性不愿意选择图书馆工作,这也可能是导致目前图书馆女性员工较多的原因之一。

4.3 交往意愿

交往意愿是指在工作和生活中,当知道对方是图书馆从业者时,未来职业者表现出的与之继续交往的意愿。特征描述词按得分平均水平降序排列,均值越大,交往意愿越强。

如表9所示,未来职业者与图书馆员的交往意愿很强,被试者表示非常愿意与图书馆员做朋友(均值高达4.05,显著大于3,且标准差小于1),也非常愿意与图书馆员共同工作和进行工作外的交流。同时,他们虽然表示愿意到图书馆工作(均值为3.73,显著大于3),但标准差也相对较大,说明一部分人对日后进入图书馆仍显信心不足。在是否愿意与图书馆员谈恋爱这个问题上,被试者没有明确地表示“愿意”,且意见分歧最大。有意思的是,遇到问题时立刻向图书馆员求助这一专业行为,在本表中排在了靠后的位置,仅高于谈恋爱。这就是说,即使是受过专业训练的未来职业者,也没有表现出对图书馆员专业服务的青睐,这也从一个侧面反映出在这方面还亟待加强。综上所述,未来职业者认为可以与图书馆员做很好的朋友或工作伙伴,但与其恋爱并组建家庭的意愿并不强烈。

核心刻板印象是指那些更具代表性,可以集中、清晰、简明地反映未来职业者对图书馆员的态度与看法的特征描述词。在从图书馆员刻板印象、图书馆工作刻板印象以及交往意愿3个维度全面了解未来职业者的图书馆员刻板印象之后,我们进一步使用统计学的方法筛选出核心刻板印象。

核心刻板印象应是那些被试者态度明确且意见集中的描述词,即均值显著区别于3,标准差显著较小(小于1),峰度显著较大(大于1)的项目。经筛选共获得9项,按核心程度由高到低排列依次为:熟悉馆内布局、愿与图书馆员交朋友、熟悉业务流程、熟悉图书归类、愿与图书馆员共同工作、能做好本职工作、认真的、愿意与图书馆员进行工作外的交流、稳重的。

从表10可以看出,这九项核心刻板印象描述词主要是未来职业者对图书馆员工作能力及与图书馆员交往意愿的描述,这说明未来职业者对图书馆员的基本业务能力相当认可,也愿意与图书馆员交往,在人格特征上,他们认为图书馆员是认真的、稳重的。从9个核心刻板印象可以看出,未来职业者对图书馆员的印象聚焦在“图书馆员是熟悉图书馆工作和专业业务的人”、“图书馆员是踏实稳重、能忠于并认真完成本职工作的人”。可以说这样的刻板印象对于有可能从事图书馆工作的未来职业者来说,是有一定益处的:一方面,这些核心刻板印象有助于未来职业者注重加强图书馆专业技能的训练;另一方面,这些核心刻板印象可能会成为未来职业者考虑是否适合图书馆职业的一个自我衡量标准,那些认为性格特征等方面与此不符的人可能会放弃进入这一行业。

5 总结

5.1 图书馆员是稳重踏实、胜任本职工作的,但服务和创新形象不明显

综合图书馆员刻板印象热情和能力2个维度,所有均值都显著大于3,说明图书馆员在未来职业者心中的形象整体良好。均值较高、排位靠前的描述词反映出,图书馆员在个性方面是稳重、踏实、认真、细心的,在能力方面是可以胜任本职工作、在图书归类等专业工作上有优势的。均值较低、排位靠后的描述词反映出,图书馆员的服务形象和创新形象不明显,这些描述项包括:“有礼貌的”、“乐于助人的”、“缺乏服务意识的”、“守旧的”、“知识面宽”等。

5.2 图书馆工作存在重复性劳动,升迁机会少且更适合于女性

从图书馆工作印象的数据结果看,未来职业者对图书馆工作的看法是:整体较好,具有显著的复杂性,需要专业人员才能胜任,社会地位相对不低,同时工作压力较小,舒适程度高。但未来职业者明确且较一致地认为,图书馆的工作存在重复性劳动、升迁机会少,这两项的均值显著小于3,且带有明显的消极特征。此外,“图书馆工作清闲”、“有时间照顾家庭”、“更适合女性工作”的印象带有明显的性别特征,不利于男性选择进入图书馆行业。

5.3 未来职业者愿意与图书馆员进行除恋爱关系以外的交往

从交往意愿维度的测量中可以看出,未来职业者非常愿意与图书馆员成为工作伙伴,也愿意和从事这一职业的人成为生活中的朋友。这种印象有助于未来职业者与图书馆员之间良好关系的确立,并在其选择图书馆工作后,也有利于和谐工作氛围的形成。但这些年轻人明确表示不愿意与图书馆员谈恋爱,该描述项均值显著小于3,对于未来职业者来说,在这个年龄段组建家庭将逐渐被提上“议事日程”,如果成为图书馆员将不利于他们的婚恋,那么也会有很多人放弃从事这一行业。

5.4 未来职业者尚未形成统一的职业认识

在研究所得的数据结果中,存在较多描述项标准差偏大(大于1)的现象,如热情维度中疏离感,工作刻板印象中的复杂性、舒适性以及交往意愿中的各项指标。这说明未来职业者群体内部对图书馆行业的认知分歧较大,难以达成一致,在某种程度上反映出他们心中并没有一个得到普遍认可的图书馆员刻板印象,这表明图书馆学教育日后需要从理论与实践两方面让未来职业者更深入地了解图书馆职业。

6 结语

职业抱负发展理论及其相关研究表明,群体职业声望、发展前景和性别类型影响着未来职业者的职业选择[6]。本次研究的结果显示,未来职业者对图书馆员和其从事的图书馆职业的整体印象是良好的,但在关系到职业选择的几个关键问题上,图书馆职业却没有很好满足未来职业者的今后发展需求。未来职业者认为图书馆员是能够做好本职工作的人,可图书馆的工作,却存在重复性劳动、新鲜感不够、升迁机会少的问题。虽然在调查中未来职业者并没有表现出图书馆社会地位不高的看法(反而认为图书馆工作的复杂程度高,有一定的技术含量,但也有可能是未来职业者不愿否定自己所学专业所造成的),但这些消极的刻板印象,很容易使他们产生图书馆工作的社会地位和收入水平不如其他行业的看法,不能满足多数未来职业者实现个人价值和未来发展的需要。另外,从性别类型来看,研究结果明确显示,未来职业者认为图书馆职业是适合女性的,因此,很多男性不愿意进入这一行业;对于女性来说,如果她们考虑到未来的工作环境不能更多地和异性接触,不利于家庭的组建,那么她们也可能不愿选择成为图书馆员。以上这些问题都会造成未来职业者从心理上对图书馆职业的抵触情绪。图书馆职业社会声望低、缺少发展空间和更适于女性,可能是当前图书馆图书馆馆的,者的对会地位和收入水平不如其他行业高专业学生职业背离的主要原因。

未来职业者群体对图书馆员消极的刻板印象不可能迅速得到消除,因为它依附于整个中国图书馆事业的发展,需要一个过程。除了通过图书馆学的教育引导外,还要真正关心图书馆员的生存状态和职业生涯规划,通过典范的力量影响未来职业者的选择。另外,图书馆员的职业认同感淡化问题很可能是在没有进入工作领域前就已经形成,因此,此问题的解决也要从职业观成形阶段开始,提前采取预防机制,进行有效干预。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刘静羽(1989-),女,武汉大学信息管理学院研究生;朱泳瑛(1989-),女,中国海洋大学图书馆助理馆员;俞碧飏(1989-),女,南开大学商学院信息资源管理系研究生。

相关热词搜索:;

刻板印象城市印象篇二

;

摘 要:《疯狂动物城》讲述了兔子朱迪与狐狸尼克合作破案来挑战刻板印象的故事。以兔子朱迪展开,尽管身边的人都觉得兔子不可能当上警察,但她还是通过不懈努力,最终成为了第一个兔子警官。在追寻真相的路上,携手狐狸尼克互相帮助发现了这桩案件背后隐藏着的一个天大的阴谋。电影最后片段,当这些刻板印象被纷纷击破后,动物城又恢复了往日的和谐与繁荣。

关键词:《疯狂动物城》;
刻板印象;
启示

《疯狂动物城》是由迪士尼影业出品的3d动画片,由里奇·摩尔、拜恩·霍华德及杰拉德·布什联合执导,金妮弗·古德温、杰森·贝特曼、夏奇拉等加盟配音,于2016年3月在中国上映,不仅获得了成功的票房还得到了良好的口碑。

在这部影片中,我们羡慕动物们和谐相处的场景。但是在观影中,常常会有人认为狐狸就是奸诈与狡猾的代名词,兔子本身就很弱小,肯定不能担当诸如警察等重职。那么我们为什么会有这种认知呢?事实上,这些就是我们对狐狸和兔子的刻板印象。什么是刻板印象呢?社会心理学对刻板印象的定义是:“人们对某个社会群体形成的一种概括而固定的看法。”换言之,生活在同一个地域或同一个社会文化背景中的人,在心理和行为方面总会有一些相似性。同一职业或年龄段的人,在态度和行为方面比较接近”。接下来,我们详细分析动画片中动物们的刻板印象。

兔子朱迪一直生活在一个很偏远的小镇,她,聪明活泼,见义勇为。父母对她的期盼是希望她能一直待在家乡卖萝卜。她却立志成为一名女警察,由于身边的人对兔子有着胆小的刻板印象,所以她招来无数的嘲笑与欺负。但是她还是坚持来到警察学院学习和培训。刚开始,朱迪因为个头娇小,所以经常受到大块的食物动物的嘲笑,局长也让她别“逞能”,给她布置在马路上指挥交通和贴罚单的任务。朱迪在和父母视频聊天时,兔妈妈和兔爸爸知道她的工作并不是危险的处理紧急事务,仅仅是安全的贴罚单,很是开心与满足。狐狸尼克见到朱迪整天贴罚单,忙碌的样子,对她很不屑,告诉她,现实很残酷。尼克也存在刻板印象,认为“胆小如兔”,肯定不能当警察办大案。但是朱迪不同于其他动物,她敢于接受挑战。在朱迪与尼克查案过程中遇到发狂的美洲豹而呼叫总部救援,但是当救援来到后美洲豹却消失了。出于长久的不信任,牛局长对朱迪说:“也许在兔子看来任何食肉动物都是野蛮化的。”这一句话毫无疑问暴露了食肉动物与食草动物之间固有的刻板印象。

电影中的狐狸尼克,童年时希望成为童子军,却被其他的食草动物排挤。于是他自暴自弃。成为了一开篇,电影中出现的“坑蒙拐骗”的狐狸行为。尼克带着“儿子”去大象冰淇淋店买超大号的冰棍。由于这些固有的偏见,大象说:“我最讨厌狐狸了,我不会卖雪糕给狐狸。”由于大象存在刻板印象,尼克差点买不到雪糕了。朱迪后来发现狐狸也在做着骗人的生意,那根本就不是他的儿子,他的冰棍生意没有营业执照,不讲卫生,欺骗消费者的时候。狐狸狡黠的形象一下子涌现在观众面前。于是我们坚信我们对狐狸的判断,认为狡猾的狐狸肯定会继续做类似的事情。当然,在故事发展到高潮时,我们深深地感受到狐狸的勇敢,聪明,并且喜欢上了尼克。

那么由此这部影片给我们什么启示呢?

这部电影,通过细致入微的拟人化的处理,通过动物世界的故事来暗示,告诫我们人类社会。影片的主题是“anyone can be anything”,即任何人都能成就任何事。在“乌托邦”式的美好愿望下,加上高科技的動画特效,导演巧妙地将“刻板印象”穿插在故事情境中。通过食草动物和食肉动物之间根深蒂固的刻板印象,直接引导观众去反思今天的人类社会。在影片的开头,长着一副温柔外表的羊副市长,协助朱迪去查看监控,积极找寻线索,一度赢得了观众的认可,但是随着电影故事情节的发展,在谜底即将被揭晓时,事情出乎意料,看似和善的羊副市长竟然是幕后黑手。后来,羊副市长倒出真相,她其实是想被重用,想担任市长的职位,为食草动物一族赢得利益,所以策划了这场针对食肉动物的阴谋。在现实社会中也难免会有表面温柔内心却心狠手辣的人,这就启示人们要做到表里如一,不仅要踏实的工作还一定要有善良的品质,这样才能赢得社会的尊重。投机取巧无论在什么情况下都是行不通的。朱迪与尼克前往政府部门办理手续时,名为“闪电”的树懒动作及其缓慢,他令人着急的办事效率表面上引得观众哄堂大笑。事实上,这个场景是对社会上某些相关单位人员工作进度的讽刺。政府机构相关工作部门应该有效地提高效率,为人民服务。同时,这部影片中,导演将动物城和人类社会的规则秩序巧妙地结合起来,通过一系列情节告诉我们不论是在动物世界还是人类社会,威胁和平的危机依旧存在着。在当代,经济与科技高速发展,恐怖袭击,战争等问题依旧在不同程度上影响着世界的稳定。就像该影片结尾处羚羊所演唱的主题曲“try everything”一样,在这个复杂世界里,要想达到“乌托邦”式的完美和谐几乎是不可能的。不过,值得欣慰的是,在羚羊歌手的演唱中,动物们在开心地庆祝嘉年华,又回到了电影开始时的一派祥和的景象。

最后还是引用该剧朱迪的一句话:“生活总是有点艰难,我们也都会犯错,但不管你是谁,改变都可以从你开始。”正确地看待刻板印象,发展其积极的影响,包容其消极影响。去尝试改变,拥抱新的世界。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刘雪婷(1993—),女,汉族,河北保定人,2017级外国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硕士研究生。

相关热词搜索:;

刻板印象城市印象篇三

;

当家庭结构出问题时,我们要相信孩子身e有着不可忽视的力量。只要养育方法得当,父母离婚这件事也能激发孩子内在的心理能力,激活孩子的抗逆力,让孩子充分发挥自己的潜能、向优势视角与发展视角转变。

首都师范大学田国秀教授和陈可盈老师采取了积极心理学、抗逆力理论和优势视角的研究立场,立足于1500份调查问卷、200多例离婚家庭访谈的研究基础,选取了24个离婚家庭孩子的成长故事编纂而成《破茧而生走进离婚家庭孩子的内心世界》这本研究与临床深度融合的书,为我们了解离婚家庭孩子的成长打开了一个新的窗口。

经营关系,将孩子利益放在首位

当婚姻不可避免地走向破灭时,如何保证离婚家庭中的孩子受到最小的伤害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破茧而生走进离婚家庭孩子的内心世界》一书对待离婚问题的观点是:孩子的利益永远是第一位的,协商一切问题都要从维护孩子的利益出发,减少对孩子的伤害和避免给孩子留下童年阴影。

书中有一位叫弘文的孩子,他的父母离婚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在处理离婚时,弘文父母对如何分担养育孩子的责任,如何教育孩子等具体的问题进行了深入细致的讨论,并始终将孩子的利益放在第一位,在这种情况下,弘文父母的离婚并没有对弘文的成长造成太大的影响。正如作者所说的那样一一“夫妻关系可以解体,亲子关系终身存续”,尽管离婚后夫妻关系不复存在,但是母子关系和父子关系需要维持和保护。

保全亲情,将离婚危害降到最低

“夫妻离婚意味着家庭结构解体,维护关系是降低伤害的关键环节,保全亲子关系是离婚双方必须坚持的原则”是这本书的重要观点之一。

亲子关系是终身关系,并不会随着父母离婚而解体,因此如何在父母双方离婚后保存亲子关系对离婚家庭孩子的成长显得尤为重要。书中给出了晓薇父母离婚的例子:晓薇父母在离婚后,每周仍会一起带晓薇外出游玩、吃饭,并分别负责晓薇上学的接和送;会一起陪同晓薇参加比赛或者观看她的表演……这些做法能够让晓薇一直感受到来自爸爸和妈妈双重的爱,从而为晓薇快乐健康地成长提供了重要保障。

因此,在父母离婚后,当孩子与抚养人照顾而缺乏与非抚养人的联系时,明智的父母应该想方设法加强与孩子的亲子联结,如采取打电话、发短信、微信互动、视频见面、定期看望等方式保全亲子关系。

拓展资源,为孩子的成长搭建人际关系网络

《破茧而生走进离婚家庭孩子的内心世界》这本书主张通过开发关系来为孩子的成长提供资源。具体而言,监护人要积极开发亲戚朋友、老师同学、社区伙伴中的人际资源,避免孩子因为另—方缺位而出现成长缺陷。

在书的第五章“亲人陪我走人生”和第六章“窗外依旧有蓝天”这两个章节中,作者列举了8个来自离婚家庭孩子的例子:被盲人大伯悉心养育的天瑜、被爷爷奶奶等众多家人照顾着的优优、被养父母视若己出的君豪、被老师和同学所鼓舞的妍妍……这些孩子尽管都面临着父母—方或者双方的教育缺位,但却在亲人、老师、同学或者是网友的支持和鼓励下,收获了成长的力量,得以健康快乐地成长。由此可见,为离婚家庭的孩子搭建丰富和积极的人际关系网络,有助于降低失去亲人对孩子带来的伤害,确保孩子在健康的人际关系网络中得以成长。

优势视角,变离婚危机为成长契机

纵观全书我们能发现,如果能采取正确的方式对离婚家庭的孩子加以教育和引导,他们一样能取得较好的发展。在离婚家庭中,孩子面临父母离婚的逆境,反而更能激发出他们抗击逆境和抵御危机的能力,更好地整合身边的资源来为自己的成长提供力量,这样的成长状态也是作者所提到的“抗逆力状态”。

在这本书提供的例子中,不少父母在离婚后对感情的认识更加深刻,实现了不同程度的自我觉察和自我成长。与此同时,作者通过对110个离婚家庭的孩子的訪谈也发现,这些孩子在逆境中的发展也不错,在人际关系、学业成绩等方面都有较好的表现。因此,当离婚已成定局时,如何将危机转变成契机来促进父母和孩子的成长,是更值得我们关注的问题。

相关热词搜索:;

刻板印象城市印象篇四

;

摘要:人们对地域的刻板印象自古以来就存在,而随着网络社会的发展,由于一些负面个案的广为传播,一些地域被贴上“污名化”的标签,地域污名不断地被建构,由此形成对地域的刻板印象。主要探讨形成地域“污名化”标签的原因,以及通过污名干预、提高人口素质、增强地域文化传播、打造健康的社会舆论环境等方式降低地域污名的负面影响。

关键词:地域污名 刻板印象 媒体

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如今社会进入了一个信息大爆炸的时代,符号与信息在社会大众之间流传的速度令人难以想象。每当出现一篇带有某个地域名字的负面性的文章,评论区都会引发不同地域的人混战。人们一方面怀着乡愁维护地域名声,一方面又不断地“污名”其他地域,这种矛盾的现象使网络社会经常陷入地域“污名”斗争的困境。网络社会中经常出现调侃地域的段子:“河南人偷井盖、东北人戴金链、上海人抠门、安徽人和江西人穷、北京小孩低分上清华北大……”人们经常通过个案给地域贴标签,通过社会互动,这些标签很容易对他人的认知产生影响,使处于某一地域的人也被“污名化”,其原因是什么,对被污名者有怎样的社会影响、如何摆脱地域污名等,都成为值得探讨的问题。

一、地域“污名”形成的原因

所谓“污名”,起源于古希腊人的一种身体记号,代表一种不光彩的印记。社会学家戈夫曼最早提出“污名”概念,他认为污名是指带有某种贬义的属性和特质。[1]污名使得那些与大众不同的、被贴上标签的人被隔离开来,使其遭到歧视,并且经常处于不公平的处境。戈夫曼还对污名进行了分类,他认为污名有三种类型:一是身体上的污名;
二是性格上的污名;
三是种族、宗教、身份上的污名。第三种污名会使同一种族、派系、地域的人拥有同样的污名。[2]地域污名就是属于这一类,由于地域之间的差异和少数地域性突出事件发生,导致社会给某一地域上的群体贴上了贬低性的标签,由此形成地域污名,这种污名是社会不断建构的身份过程。

1.人口迁移带来的地域文化冲突

从社会生活与网络中所出现的对地域的刻板印象来看,大多数都是对经济欠发达的地区贴标签,其根源可追溯到改革开放以来,大量中部地区人口向外流动寻求务工机会,不同地域文化的人相互接触,异乡人很容易遭到当地的排斥。盛彦丽(2013)提出河南地域污名的形成机制,首先向外流动的河南人与施污者接触与互动,其次施污者对河南人有不满的情绪,继而给河南人贴负面标签,向社会传播他们的观念,而媒体对一些河南负面事件的报道加强了偏见,由此河南陷入地域污名。[3]由于各地域人们在外貌特征、生活习惯、价值观念等方面有差异,不同地域人群在互动时容易产生冲突和矛盾。例如广东人体型相对于东北人来说娇小,广东人就会给东北人贴上“五大三粗”的标签,而东北人同样会因为广东人精于商业贴上“奸商”“土豪”的标签,还有“东莞是嫖娼淫地”“陆丰人人贩毒”等。由于外来人口的迁入,抢占了公共物品与空间,他们大多受教育程度低,素质较差,施污者为了表达自己的愤怒,希望将其排挤出去,便贴标签,并逐渐“污名化”。而当一方陷入地域偏见时,根据社会互动理论,个体会对他人采取的社会行动作出相应的反应,便会出现一种“上海人抠门、小气,男人是妻管严”的回应。双方陷入“地域黑”的恶循环,但是,由于大城市在经济、政治上的繁荣,社会对其包容度比较高,因此地域污名多数出现在欠发达地区。

2.偏差话语叙述框架与选择性记忆

口口相传是信息传达的主要方式之一,但由于认知差异、表达能力的不足导致很多言语都转变为谣言、偏见、笑话等,这是一种有偏差的话语结构,也是形成地域污名的原因之一。[4]现如今,在日常生活或是网络社会中,经常出现关于地域的调侃,言语的偏差叙述也是造成社会大众对于某一地域有刻板印象的原因之一。很多时候,关于某个地域的标签都是部分人对于个别案例的片面、夸张描述,并非这个地域的整体形象。人们对于某个地域的偏见也取决于人的选择性记忆,人们总会不自觉地首先记住令人印象深刻的事物。当一个地域被贴上标签之后,人们常常更容易记住负面的消息。人们通过社交媒体、他人敘述等选择记住“东北大妈国外彪悍抢购”,却忘记了东北人性格豪爽、热情好客。人们在众多话语中根据喜好去选择记忆,往往令人印象深刻、有噱头的印象成为一个地域的烙印,这就是选择记忆带来的地域污名。

3.媒体对地域的形象构建

污名之所以会产生,是存在允许污名存在的社会情境,而媒体对于污名产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网络世界是非万千,媒体通过创造各种各样的信息来吸引受众,并潜意识地影响着受众的态度和观点。新闻报道特别讲究时效性,各大媒体的工作人员都争先抢后地将突发事件变成文字、图片等形式发布出来以求关注量。一些不良媒体的从业人员,为了吸人眼球,在标题或是内容的表达中有所疏忽,有时只报道负面消息,甚至只报道有争议的部分,忽视了不实的新闻报道对于当事人的伤害。

新闻媒体对于一些恶性事件的报道,原本只是特殊的个案,却因为标题或文中出现某个地域的名称而使人们形成固定的思维模式。例如,现在一提到河南人就想到“偷井盖,坑蒙拐骗”,一提到湖北人就是“心机重、城府深”,一提到新疆人就想到“暴力、暴徒”,等等。由于不了解实际情况,人们通常都会凭着自己的经验来判断,而这种经验大都来源于大众媒体的主观表达,即便是每篇报道内容都属实,没有夸张和修饰,呈现的也仅仅是个例,并不能以偏概全。[5]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媒体行业对新闻事件的标签化处理成为地域污名化的重要原因之一。

二、地域污名的消解策略

根据地域污名现象的成因,可以通过开展社会抗议、组织教育、相互接触等方式消解所形成的刻板印象。遭受污名的群体通过组织在网上公开发表声明、组织维权活动、通过新闻媒体来表明不接受污名的立场,向施污者表示抗议。例如“深圳横幅事件”,深圳龙岗公安局挂出“坚决打击河南籍敲诈勒索团伙”的横幅,河南籍打工者不接受污名将公安局告上法庭,这是一次轰动全国的维权事件,使社会大众真正开始关注地域歧视现象,也向各地遭受污名的人演示了反污名的成功案例。[6]组织教育就是通过分析人们在认知上的错误根源,制作宣传片和宣传图册、挖掘道德模范、好人好事等方式,展示各地域美好的一面,来消除社会大众对于某些地域的刻板印象。相互接触就是让社会大众与受污群体相互沟通和接触,以此改变社会大众对于某个地域的偏见与刻板印象。实践检验真知,只有接触才能击败道听途说,真正消解偏见。

2.提高人口素质,加强自我形象建构

各地域人群要想去污名化,首先最重要的就是不给外界评论与诟病的机会,因此必须正视问题,有则改之无则加勉。遭受污名的地域多半是经济欠发达的省份,这些省份农民阶层占比较大,由于缺乏文化教育,人口素质较差,其在发达城市中处于下层地位且很难向上流动,个别人误入歧途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或是在日常生活中的表现不够文明。这些都给污名提供了理由,从而造成了社会大众对于某一地域的偏见与刻板印象。因此遭受污名的人们要严于律己,加强自身教育,提高人口素质,不给家乡抹黑,加强自我形象构建,重新塑造家乡新形象。人们要想清除地域污名,要从自身做起,时刻注意自己的言行,在公众场合、社交媒体中加强自我形象构建,以维护地域形象。

3.增强地域形象传播

面对地域污名,各地政府要在挽救本地形象上作出努力,大力发展本地经济,缩小地域间的差距,培育本土品牌与城市文化,通过纪录片、广告、影视剧等形式将本地优秀文化传播出去。同时,在新媒体时代,微博、微信公众号、知乎等社交媒体日新月异,将各地域的官方媒介運营好,也能够消解地域污名。通过增强地域形象宣传,加强官方媒介在网络上的动态更新,正确引导舆论走向,并及时纠正社会大众的认知错误,阻止地域刻板印象的形成。

4.打造健康的社会舆论环境

地域污名现象在很大程度上是由于人们的素养跟不上社会舆论环境变化,没有经过思考便在网络上发声造成的。因此加强人们的思想道德教育,提升舆论各方的素养是消解地域污名的重要方法。首先,社交媒体要做到公正客观地报道各类新闻事件,不能带有主观色彩,拒绝虚假报道、夸张报道等。媒体要恪守基本的职业道德,做到只报道客观事实,不增加具有主观色彩的话语,这样社会公众才能在媒体的引领下对各地域有正确的认识。其次,加强网络监督、增强网络文明和执法,打造健康文明的舆论环境。网络的匿名性、及时性、广泛性使其成为地域污名产生的主要阵地,在信息日益复杂的今天,社会公众应该提高作为媒介的素养,坚决不做“地域黑”,对媒体发布的信息有一定的判断力,不能一味地相信媒体,尊重差异、求同存异,以此来消解地域污名的现状。

三、结语

地域污名一旦形成就影响深远,网络社会飞快的传播速度使得地域污名化程度日益严重。除了人口迁移带来的各地域之间的文化冲突,各地域人群自身不良的行为、媒体夸张的报道、素养较低的网民等外界环境的助推,使得地域污名化现象越来越严重。但这一现象并不是不能消解的,首先遭受污名的群体可以发出声音维护权益,通过多种形式的污名干预来消解地域污名。其次可以通过提升人口素质、完善地域形象传播途径来改善地域形象。最后,媒体要打造健康的社会舆论环境。事实上,一些经济发达的城市也遭遇了地域污名,原因是人们觉得在某方面遭受到不公平待遇以此来鸣不平。因此,缩小贫富差距、促进各民族、各城市间融合,对于消解地域污名也具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责任编辑:赵世鹏

[作者简介]宋梦元,安徽大学社会与政治学院在读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社会学、政治与社会发展。

相关热词搜索:;

刻板印象城市印象篇五

;

摘   要:文章以实证研究的视角从图书馆员印象、对图书馆工作印象、交往意愿三个角度描述了政府主管部门领导对图书馆员的刻板印象。研究发现:①政府主管部门领导亲近图书馆员,但对图书馆工作不置一词;②图书馆员印象与图书馆工作复杂性是预测彼此的有效变量;③政府主管部门领导并没有表现出轻视图书馆员及其工作的态度,因此,“偏爱自我、贬低工作”仅仅是图书馆员的“自我边缘化”行为。上述问题均指向图书馆职业专业自信的缺失与专业话语权的缺位。研究表明:图书馆员在享受政策红利的同时,需要时刻警惕职业的专业性缺失与专业不自信问题。

关键词:政府主管部门;政府主管部门领导;刻板印象;职业专业性

1   引言

我国公共图书馆事业近十年内得到了空前的发展,馆藏与设施配置、读者到馆率、社会评价均有了极大提升,这在很大程度上得益于国家大力发展文化事业、推动全民阅读的政策方针引导。尤其是近年来《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共文化服务保障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共图书馆法》的相继出台,均明确了政府设立、保障、监管公共图书馆的法律责任,彰显了公共图书馆事业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中的重要地位。

政府作为公共图书馆的建设责任主体,对于公共图书馆而言,政策方针作为事业发展风向标的意味更加明显,政府财政拨款是事业发展的最重要保障。整个行业已日渐意识到:在不断努力获得公众认可的同时,也应关注政府主管部门对图书馆的意见与看法,才能有针对性地获得政府各项资源的支持,得以持续发展。因为即使在普遍提倡建立公共图书馆理事会的今天,政府主管部门也绝不会将馆长任命的决策权让渡出来,因此,政府主管部门对于图书馆行业持怎样的判断,必定会影响行业和馆长的选拔。举例而言,当前公共图书馆的馆长任命多采取轮岗制,即图书馆的馆长可能来自于博物馆、文化馆、美术馆等。一位来自于其他系统的图书馆馆长固然会带来新鲜的思想与管理方式,但从职业专业化角度来看,他是否接受过图书馆专业训练、对于图书馆职业的专业知识体系与道德规范等是否熟知,均无法保证。更糟糕的是,在他们逐渐掌握了图书馆职业作为专业化职业的专有特征后,新一轮的任命又来了,拥有专业背景的馆长难以保证在图书馆领域长期任职,这对于发挥图书馆职业的专业性无所裨益。

可以这么说,我们给主管部门领导留下了怎样的印象,直接关乎行业未来的发展方向和动力。图书馆员刻板印象作为一种对图书馆员群体或图书馆员个人所具备的职业特征的简化假设[1]24,能够显示出其他群体对图书馆员的概括印象。因此,研究政府主管部门领导对图书馆员的刻板印象,了解他们对我们的看法,以获得公共图书馆职业形象的改进,这对政府依赖性非常强的公共图书馆来说尤为重要。遗憾的是,有关这方面的研究我们一直没有看到。于是,基于我们团队在2009年的设计,2011年实施的“当代图书馆员刻板印象实证研究”中,曾专门向各级政府主管部门领导发放过一些调查问卷。这部分数据所反映的状况虽然离当今的现实有一些时间差异,但仍可以作为当今研究的参考和对比的依据。

在实际操作中,本研究将政府主管部门定义为能够对图书馆行使实际行政管理职权的党政机关,如各级宣传部与文化厅、文化局的社文处、社文科(现为文旅厅、文旅局的公共文化处、公共文化科);将政府主管部门领导定义为在上述机关中能够对图书馆行使实际行政管理职权的领导与部门工作人员。他们负责拟订公共图书馆发展的方针、政策并组织实施,指导并管理图书馆事业建设。本研究的理论基础、研究设计等均在并行课题“公众对图书馆员刻板印象实证研究”中有所涉及(现为文旅厅、文旅局的公共文化处、公共文化科),故在本文中仅作简单介绍,不再详细展开。

2   相关理论与文献回顾

2.1    刻板印象与群际关系相关理论

刻板印象是指按照性别、种族、年龄或职业等进行社会分类,从而形成的关于某类人群的固定印象[2]。职业刻板印象是对某种职业的预想态度,也是对从事该职业的职员是否能胜任该职业的预想态度[3]。

刻板印象内容模型由fiske等[4]提出。该理论认为刻板印象由热情(warmth)和能力(competence)两个维度构成,对任何群体的刻板印象都是由这两个维度的混合而成,且往往是负相关关系。此外,还发现社会阶层能够预测能力,即高阶层群体往往被认为拥有较强的能力,而低阶层群体往往被认为能力较差。由于刻板印象总是由热情和能力两个维度互补而成,因此,高阶层群体往往被认为拥有高能力、低热情,而低阶层群体往往被认为是低能力、高热情。

由于刻板印象是一种群体知觉,因此成为群际关系研究中的重要内容。群际关系(intergroup relations)是指两个或更多群体以及它们各自成员之间的关系。当属于一个群体的个体以个人或集体的名义,与另一个群体或它的成员在各自群体认同的基础上发生了互动,就称之为群际行为[5]5。与刻板印象理论共同用于解释群际关系的理论还包括内外群体效应理论、社会认同理论。

研究证明,刻板印象与分类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6]12。当群体形成后,根据人们所属的群体与非所属的群体又形成了内群体与外群体。各群体成员都表现出比较一致的群体效应——对内群体和外群体的评价都有一定倾向[7]。刻板印象的内-外群体理论认为,对内-外群体评价的倾向主要表现在两方面:其一是外群体的一致性(out-group homogeneity),即人们倾向于认为非所在群体的成员都有极大的相似性而有很小的可变性,相反,内群体认为自己所在群体成员则各有特点,有比较大的可变性;其二是内群体偏爱(in-group bias)和外群体贬损(out-group derogation),即个体对自己内群体及外群体的评价不一致的情况,倾向于褒奖内群体而贬损外群体,内群体偏爱与外群体贬损通常合称为内-外群体效应(ingroup/outgroup bias)[6]12。

通过普遍存在的范畴化过程,刻板印象与社会认同联系在一起。社会认同理论认为, 社会是由大规模的社会范畴(social categories,包括国家、种族、性别、宗教、阶级、职业等)所组成的,这些范畴在权力、地位、声望方面彼此相关。社会中的一些范畴比另一些范畴拥有更高的权力和声望,据此来划分支配群体和附属群体[8]58。也就是说,支配群体比附属群体拥有更高的社会地位。

2.2    图书馆员刻板印象

我国学者对图书馆员的研究方面,俞碧飏等[9]从图书馆员印象、图书馆工作刻板印象、交往意愿三个方面调查了2535名公众,发现图书馆员让人感到亲近、不疏离,图书馆员事物管理能力和信息素养突出,人际沟通和创新能力略逊;从图书馆工作方面来看,图书馆职业具有明显的女性特征;從交往意愿来看,公众非常愿意与图书馆员交往;图书馆员的图书管理员形象深入人心。总体而言,图书馆员形象与新时期服务型馆员期许仍有很大差距。

徐建华等[10]通过对全国4220位图书馆员进行调查,发现他们对自我的印象较好,认为自己在亲近感、疏离感、强技能和弱技能上均表现较好,是称职的“图书保管员”;但对图书馆工作的印象却相对较差,认为图书馆工作简单辛苦。

从内外群体理论的视角看,相对于图书馆员作为内群体而言,公众属于外群体,受内外群体效应的影响,数据也证实了这一点。应用于图书馆员自我刻板印象的研究中,社会认同理论用于解释图书馆员对自我的印象较好,但对图书馆工作的印象却相对较差,即“偏爱自我、贬低工作”的现象。徐建华等[10]认为,这一现象是因为图书馆员将自己看成了附属群体,并因此形成了消极的社会认同和更低的自尊水平。在低自尊水平下,附属群体会采用一系列措施来维护群体的社会认同。控诉热情、有能力却又从事着简单辛苦工作的现状,就成为了图书馆员谋求社会认同的策略。

在了解了公众和图书馆员刻板印象的基础上,政府主管部门领导对图书馆员又有怎样的看法与印象同样需要实证研究予以揭示。故而,我们对此进行分析,并与相关研究成果进行比较,以期对政府主管部门领导对图书馆员的刻板印象有全面的了解。

3   研究设计

3.1    研究定义

本研究将图书馆员刻板印象定义为:不以事实为依据,仅仅根据过去有限的经验对图书馆员这一职业群体的成员形成一种固定的印象,并以此作为判断其成员个性的依据。它的操作性定义是关于图书馆员群体的特征、属性、行为的一组观念,或者说是对于该群体及其成员相联系的特征或属性的认知表征。

3.2    数据来源与分析

研究数据来自于本研究团队2009年设计、2011年开始发放的“公众对图书馆员刻板印象”自编问卷。问卷的调查对象为一般公众,最终获得有效问卷2535份,其中包括政府主管部门领导29人,即本研究的数据来源。对29份样本数据集的各维度进行shapiro-wilk(sw)检验后,发现样本符合正态分布,可以进行总体平均数估计。另由于本研究尚属初创,具有明显的抛砖引玉和提示、引导意味。

由于本文的样本数据来源于公众对图书馆员刻板印象的总体数据,且根据以往的研究成果,图书馆员刻板印象有其稳定的因素结构[11],故而本研究沿用该数据的因子结构[12]。在此基础上使用spss20.0进行数理统计分析,包括描述性统计、单样本t检验、多元线性回归等方法。对于多元线性回归的分析操作,由于人口学特征中的部分变量是定类或定序变量,因此,将这些定类或定序变量转化为虚拟变量的形式,再纳入到多元回归过程中。此外,在回归方程模型拟合过程中,为避免偏离值影响,以标准残差大于2.5个标准差为标准,删除了6个偏离值,得到最终的回归模型。结果显示,问卷的各项统计指标符合心理测量学的要求。

4   研究结果

根据研究设计与问卷设计,本文按个人基本信息、对图书馆员刻板印象、对图书馆工作刻板印象、对图书馆员的交往意愿、相互关系5个部分依次进行。在获得均值差异统计结果后,使用多元线性回归找到各自的影响因素。

4.1    政府主管部门领导的个人基本信息

通过调研分析,政府主管部门领导的人口学特征表现出如下分布(见表1):主要以男性为主,女性占少数。从年龄分布来看,多集中在26-35岁与36-45岁两个年龄段。学历集中在本科与研究生及以上,月收入多超过4000元。

从图书馆使用情况来看,每月至少去图书馆一次的政府主管部门领导占多数,大部分政府主管部门领导在馆时长为1-2小时或2-3小时,到馆目的以查找资料、阅读图书期刊、借书为主。总体而言,他们对图书馆员的服务表示满意。

政府主管部门领导与图书馆员的个人关系情况如下:和图书馆员有工作以外交往的领导与没有工作以外交往的领导人数相近,亲戚、朋友是图书馆员的政府主管部门领导占少数,较多的政府主管部门领导与图书馆员有工作以外的交往。

4.2   政府主管部门领导对图书馆员刻板印象及其影响因素

根据图书馆员刻板印象的研究设计,图书馆员刻板印象分为热情和能力两大维度。热情是指对图书馆员这一群体行为意图的固定看法,即判断图书馆员是否热情,是朋友还是敌人;而能力是指对图书馆员这一群体能力状况的固定看法,即判断图书馆员是否有能力,是否会对自己造成威胁[12]。根据积极与消极态度,热情维度划分为亲近感和疏离感子维度,能力维度划分为强技能和弱技能子维度。

通过对各维度的统计分析(见表2)可以看出,政府主管部门领导对图书馆员刻板印象及其子维度均给予较高的评价,他们认为图书馆员热情且具有能力,总体而言印象较好。具体到各个题项(篇幅所限,表略),图书馆员细心、温和、友好、专业知识扎实、熟悉馆内布局、熟悉图书归类是政府主管部门领导比较认同的图书馆员特征(均值显著区别于3,且得分大于4,即“同意”)。与此同时,政府主管部门领导对于图书馆员是否具备服务意识、是否古板争议较大,整体表现为没有明确的表态(没有显著区别于3,即“说不清”)。

多元线性回归方程可以清晰呈现自变量对因变量的影响。对因变量为政府主管部门领导对图书馆员刻板印象构建的回归方程由4个自变量构成(篇幅所限,拟合过程略,回归方程系数见表3)。该方程的容忍度和vif(方差膨胀因子)均在可容忍范围之内(容忍度一般以0.1为常规底线,而vif作为容忍度的倒数,以10为上限),表明回归方程不存在明显的共线问题。该方程的r2为0.704,表示自变量作为预测因子能够解释因变量70.4%的总变异,具有不错的解释力。

从自变量上来看,图书馆工作复杂性是预测政府主管部门领导对图书馆员刻板印象的唯一有效变量。从影响方向来看,图书馆工作越复杂,政府主管部门领导对图书馆员的印象越正向。

总结数据可以发现政府主管部门领导对图书馆员刻板印象的具有如下特征:(1)政府主管部门领导对图书馆员群体的总体印象较好;(2)政府主管部门领导比较认同图书馆员细心温和、专业、友好、熟悉图书归类的特征;(3)图书馆员是否具备服务意识、是否古板在政府主管部门领导心目中不够明朗;(4)对图书馆工作复杂性的看法对政府主管部门领导的图书馆员刻板印象影响较大。

4.3    政府主管部门领导对图书馆工作刻板印象及其影响因素

图书馆工作刻板印象包含两个维度,分别为工作的复杂性与工作的舒适度。复杂性是指对图书馆员群体所从事工作复杂程度的固定看法,分数越低,说明图书馆工作越复杂,需要智力投入的程度越高,越受社会尊重。工作舒适度是指对图书馆员群体所从事工作舒适程度的固定看法,分数越高,说明图书馆工作越舒适、工作压力越小、照顾家庭的机会越多[7]。

对图书馆工作刻板印象相关维度分析后(见表4)可以发现,政府主管部门领导对图书馆工作刻板印象及其子维度均没有显著区别于3,表示政府主管领导部门没有对图书馆工作(含复杂性和舒适度)形成明晰的印象。此外,較小的标准差也暗示,对图书馆工作印象的不明晰是政府主管部门领导群体的共同特征。具体到各个题项(篇幅所限,表略),政府主管部门领导并不认为图书馆的工作社会地位低、以体力劳动为主。对于图书馆工作是否是重复性劳动、是否枯燥乏味、是否有更多时间照顾家、是否适合女性和中老年、是否升迁机会少以及是否清闲这些问题,政府主管部门领导均没有表现出明显的倾向。

由于图书馆工作印象分为复杂性和舒适度两个因素,因而需要分别对图书馆工作复杂性、图书馆工作舒适度构建回归方程模型,找到各自的影响因素。因变量为对图书馆工作复杂性印象的多元线性回归方程包含3个自变量(见表5),能够解释因变量81.7%的总变异。可以发现,对图书馆员有正面印象的政府主管部门领导,亦对图书馆工作的复杂性持认可态度。来馆目的为借书、每周去一次图书馆的政府主管部门领导,对图书馆工作的复杂性持否认态度。

因变量为对图书馆工作舒适度印象的多元线性回归方程包含3个自变量,能够解释因变量53.8%的总变异。从表6可见,在馆时长为2-3小时、半年或更久去一次图书馆的政府主管部门领导对图书馆工作舒适度持否定态度;来馆目的为查找的政府主管部门领导对图书馆工作舒适度持认可态度。

总结政府主管部门领导对图书馆工作刻板印象可以发现:(1)政府主管部门领导对图书馆工作的复杂性没有形成明晰的印象;(2)政府主管部门领导对图书馆工作的舒适度同样没有形成明晰的印象;(3)图书馆员印象是预测图书馆工作复杂性印象的有效变量,且对图书馆员印象越好的政府主管领导,越认为图书馆工作具有复杂性。

4.4    政府主管部门领导对图书馆员的交往意愿及其影响因素

对图书馆员的交往意愿是指当已知对方是图书馆员时,政府主管部门领导表现出的继续与之交往的意愿。政府主管部门领导对图书馆员抱有积极的交往态度(见表7),具体到各个题项,他们希望和图书馆员成为朋友、和图书馆员共同工作、在图书馆遇到问题愿意马上向图书馆员求助。此外,政府主管部门领导群体对于与图书馆员进行工作以外的交流、恋爱、到图书馆工作也表现出了积极的意愿。

因变量为政府主管部门领导对图书馆员交往意愿的多元线性回归方程包含3个自变量,能够解释因变量54.6%的总变异。从表8可见,居住地距图书馆3-4km、月收入为2401-3200元的政府主管部门领导对图书馆员的交往意愿持积极态度;越是与图书馆员没有过私人交往的政府主管部门领导,与图书馆员交往的意愿越强烈。

总结政府主管部门领导对图书馆员的交往意愿可以发现:(1)政府主管部门领导对图书馆员抱有积极的交往态度;(2)与图书馆员没有私人交往的政府主管部门领导有更强的图书馆员交往意愿。

在考察政府主管部门领导对上述三个维度态度的基础上,我们进行相关分析,以了解彼此之间的关联(见表9)。分析可知,图书馆员印象和图书馆工作复杂性呈显著负相关关系,且相关系数达到了-0.835,表明此两者关联较强,即对图书馆员印象较好的政府主管部门领导认为图书馆工作具有复杂性,反之亦然。

5   结论与讨论

5.1    政府主管部门领导亲近图书馆员,但对图书馆工作不置一词

数据显示,政府主管部门领导对图书馆员群体的总体印象较好,认为图书馆员热情且具有能力,对图书馆员抱有积极的交往态度,但无论是对图书馆工作的复杂性还是舒适度,政府主管部门领导均没有做出明确表态,即对图书馆工作没有明晰的印象。

这一发现令人喜忧参半。欣喜的是,政府主管部門领导对图书馆员具有较高的认可度,认为图书馆员具有优秀的品质,并从行动上表达了对图书馆员的亲近(积极的交往意愿)。这表明在以往的交往中,图书馆员群体为政府主管部门领导留下了较好的印象,令他们感到亲近、相处舒适。但与此同时,无论是积极的还是消极的,政府主管部门领导对图书馆的工作均没有形成明确的印象,这意味着图书馆的工作不够突出,没有引起政府主管部门领导的关注。

(2)根据我们以往的研究,复杂而辛苦是专业化强的职业的主要特征[10],然而政府主管部门领导对图书馆工作及其下属的复杂性和舒适度均表现出了说不清的态度,从这一角度而言,图书馆职业在政府主管部门领导心中并不属于专业化程度高的职业。

研究还发现,在越发强调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规范化、标准化,公共文化服务发展的社会化、专业化背景下,政府主管部门对图书馆职业的专业化程度看法,直接影响了资源配置的力度。对复杂性认识的提升,能够令政府主管部门领导认可图书馆职业的专业性,有助于提升职业的社会声望与地位,从而增加对图书馆职业专业化的认同。如此,提升图书馆工作复杂性印象,是能够使公共图书馆更好地争取到政策和资源的支持,以繁荣图书馆事业。

5.2    图书馆员印象与图书馆工作复杂性是预测彼此的有效变量

图书馆员印象和图书馆工作复杂性是彼此多元线性回归方程中影响程度最大的变量,即对图书馆员印象较好的政府主管部门领导认同图书馆工作具有复杂性,反之亦然。这一发现既验证了我们以往的研究[13],也为图书馆争取政府主管部门领导的亲近感指引了方向。

首先,提升图书馆员印象的有效途径是向政府主管部门领导展示图书馆工作的复杂性。同时,根据研究结果,工作复杂性与专业性密切相关,如果无法通过提升政府主管部门领导对工作复杂性的印象提升其对职业专业性的认识,那么,通过改善与提升图书馆员的热情和能力维度相关的特质,如服务意识、接受新事物的能力、人际沟通技巧等,以提升政府主管部门领导对图书馆工作复杂性的看法,也是一条可行的途径。

作者简介:徐建华(1958-),男,南开大学商学院信息资源管理系教授,博士生导师;杨济霞(1994-),女,南开大学商学院信息资源管理系博士研究生;路锦怡(1996-),女,南开大学商学院信息资源管理系硕士研究生。

*本文系国家社科基金重点项目“当代图书馆员‘快乐指数再测量与变迁研究”(项目编号:15atq003)研究成果之一。

相关热词搜索:;

相关范文推荐

    最新交院印象作文(5篇)

    范文为教学中作为模范的文章,也常常用来指写作的模板。常常用于文秘写作的参考,也可以作为演讲材料编写前的参考。范文书写有哪些要求呢?我们怎样才能写好一篇范文呢?接

    2023年家乡的年味作文字通用

    在日常学习、工作或生活中,大家总少不了接触作文或者范文吧,通过文章可以把我们那些零零散散的思想,聚集在一块。那么我们该如何写一篇较为完美的范文呢?这里我整理了一

    2023年家乡的年味作文字精选

    无论是身处学校还是步入社会,大家都尝试过写作吧,借助写作也可以提高我们的语言组织能力。范文怎么写才能发挥它最大的作用呢?下面我给大家整理了一些优秀范文,希望能够

    快乐的除夕夜作文字(七篇)

    范文为教学中作为模范的文章,也常常用来指写作的模板。常常用于文秘写作的参考,也可以作为演讲材料编写前的参考。相信许多人会觉得范文很难写?以下是我为大家搜集的优质

    最新快乐的除夕夜作文字(优质9篇)

    无论是身处学校还是步入社会,大家都尝试过写作吧,借助写作也可以提高我们的语言组织能力。范文怎么写才能发挥它最大的作用呢?以下是我为大家搜集的优质范文,仅供参考,

    2023年印象作文字 校园印象作文(五篇)

    每个人都曾试图在平淡的学习、工作和生活中写一篇文章。写作是培养人的观察、联想、想象、思维和记忆的重要手段。范文书写有哪些要求呢?我们怎样才能写好一篇范文呢?以下

    最新我们班的班主任作文(通用5篇)

    无论是身处学校还是步入社会,大家都尝试过写作吧,借助写作也可以提高我们的语言组织能力。写范文的时候需要注意什么呢?有哪些格式需要注意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优

    2023年我们班主任作文字十篇(精选)

    在日常学习、工作或生活中,大家总少不了接触作文或者范文吧,通过文章可以把我们那些零零散散的思想,聚集在一块。那么我们该如何写一篇较为完美的范文呢?下面我给大家整

    2023年我们班的班主任老师作文七篇(优秀)

    在日常学习、工作或生活中,大家总少不了接触作文或者范文吧,通过文章可以把我们那些零零散散的思想,聚集在一块。范文怎么写才能发挥它最大的作用呢?下面我给大家整理了

    最新走访商户心得体会(实用11篇)

    心得体会是我们在经历一些事情后所得到的一种感悟和领悟。心得体会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认识自己,通过总结和反思,我们可以更清楚地了解自己的优点和不足,找到自己的定位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