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选人格分析报告范文(推荐)(四篇)

时间:2023-03-24 作者:储xy
简介:百分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这篇《精选人格分析报告范文(推荐)(四篇)》及扩展资料,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百分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精选人格分析报告范文(推荐)(四篇)》。

“报告”使用范围很广,按照上级部署或工作计划,每完成一项任务,一般都要向上级写报告,反映工作中的基本情况、工作中取得的经验教训、存在的问题以及今后工作设想等,以取得上级领导部门的指导。怎样写报告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报告应该怎么制定呢?下面是小编带来的优秀报告范文,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精选人格分析报告范文(推荐)一

师德即教师的职业道德,是指教师在教育教学活动过程中所应遵循的调整教师与学生、教师与教师之间关系的比较稳定的行为规范和应具备的道德品质。作为教师素质的核心部分的师德,对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健康和稳步发展起着促进作用,对青少年的健康成长起着奠基作用,师德水平的高低将影响着国家的未来,影响着社会风气和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建设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也是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提高国民素质,努力培养小康社会的劳动者、建设者、管理者、领导者和美好未来的创造者的根本保证。近几年来,通过各种形式的培养、培训工作,教师学历合格率大幅度上升,教师学科专业素养有所提高,基本能够满足教学工作的需要。但在当今社会重经济、重效益、追求物质生活,提倡超前消费的潮流中,由于市场经济的负面影响,对教师的思想观念、师德意识也产生了极为深刻的影响;师德教育工作缺乏实效性;师德失范现象时有发生,具体表现在:

1.缺乏事业心——“人在曹营心在汉”。

有资料表明,不少师范院校在校生选择师范专业是迫于无奈,毕业后不愿从教的比例较高,即使从教也只是作为过渡一下;不少青年教师只是把教育当成一种职业,应付应付,并没有把教育当成事业来执着地追求,更没有把教育当成一门艺术以致于全身心的投入。少数教师受到追名逐利、拈轻怕重的市井心理的干扰,缺乏高度的职业自觉性和工作主动精神,急功近利;不安心于自己的职业,平时工作三心二意,敷衍塞责。在改革开放初期,不少教师弃教“下海”经商;当前,随着日益深化的改革和人才流动逐步市场化,不少农村小学骨干教师涌向城区小学,经济欠发达地区小学骨干教师涌向经济发达地区的小学,出现了“孔雀东南飞”的现象;这些情况已对部分小学教育教学质量产生了严重影响。

2.缺乏进取心——“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

现实中,少数青年教师由于工作的动机不很明确,有的是为了生活的无奈而从教,有的是为了有个工作、有事可做而从教,工作中不注重刻苦学习、钻研业务;还有少数老教师只注重凭借自己的经验教学,不关心、研究未来,不注重知识的更新,忽视对新的教学理念和终身学习思想的接纳,加之中小学管理者忽视师德教育,使一些教师抱着“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的心态,工作起来缺乏干劲和积极性。苏联教育家马卡连柯曾说“学生可以原谅教师的严厉、刻板,甚至吹毛求疵,但是不能原谅他的不学无术,学生心目中的教师,不是空谈家,不是不学无术的庸才,而是具有真才实学的专门家”对这句话有些人更是缺乏深刻的理解。

3.缺乏热情与爱心——对待后进生冷漠无情

实际工作中,绝大多数教师能做到关心热爱每个学生,但也有不少教师存在着“喜优厌差”的不良心理。关爱甚至偏爱学习成绩优秀的学生,忽视对学业困难学生的关爱;关爱家庭条件优越的学生,忽视对家庭条件差的学生的关爱。对学业困难学生和行为不良学生的教育转化工作缺乏耐心,有时甚至讽刺、挖苦这些学生,使用“脸皮比墙还厚,朽木不可雕”等语词,挫伤了学生学习的信心和积极性,造成师生情绪的对立;极少数教师甚至还采取体罚或变相体罚的方法,不仅对学生的身心造成极大的伤害,而且也造成了恶劣的社会影响。

4.物欲熏心——经不起金钱诱惑。

近年来,少数教师在社会分配多元化的影响下,心理失衡,模糊了“为什么而教”的认识。常常指派学生或学生家长为自己办私事,收受学生的礼物、资财,接受学生家长的请吃、休闲娱乐等,更有少数教师大搞“有偿家教”,其实,家教作为学校教育的一种补充手段,任课教师重点帮助个别学业不良的学生“跟上趟”以及为学有余力的学生点拨点拨,做到“提优补差”,这本是每个任课教师份内的事,是教师敬业、勤业、奉献意识的体现,也是培养一代新人的义不容辞的天职;但少数任课教师往往是半号召半强迫地让自己所教的学生接受“有偿家教”。《人民日报》曾收到一封读者来信,题目是——老师“拜金”,学生“受伤”。信中写到:

编辑同志:

我有位朋友的儿子在上小学三年级,原本坐在第三排。一天放学后,老师让他跟家长说一说到老师家补课的事。朋友觉得儿子学习成绩还可以,而且妈妈也是老师,没必要额外再到老师家补课。于是,就让儿子回绝了老师要孩子补课的要求。

没几天,那位老师就把孩子的座位换到了最后一排。放学后,孩子哭着跑回了家。

当天晚上,朋友买了点东西,去了趟老师家并决定让儿子去补课。第二天,孩子又重新回到了原来的座位。

这位老师竞然以这样的心态对待工作,对待孩子,其影响之恶劣,可以想见。我们的孩子、我们的下一代,如果总是处于这样的“言传身教”之下,那在他们的心灵上又该留下什么样的阴影?

5.形象扭曲——师表意识淡薄。

有的教师受社会不良风气和少数学校片面追求升学率的影响,造成教师之间的不正当竞争,使教师之间关系紧张,师表意识淡薄,缺乏集体主义观念和团结协作的精神,动不动就在学生面前对社会不良现象和学校内的某些不认同的做法

发“牢骚”,或以贬低、轻视其他学科的作用和其他学科老师的威信来抬高自己,以己之长攻人之短,互相拆台,存在着严重的“同行是冤家”的旧职业观念和“文人相轻”的不良习气,忽视了“以身立教”的作用。

总之,师德滑坡已是一个不争的事实。虽然师德滑坡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也是极其复杂的,这与师德教育缺乏实效性是分不开的。师德水平的高低决定着教育的发展水平和质量。为此,我们必须加强师德修养,提升人格魅力,为人师表,以身作则,增强教育的实效性。

具体说来,应努力做到以下几个方面:

1.热爱学生、培养英才

热爱学生是教师的天职。陶行知把“爱满天下”、“乐育英才”作为自己的崇高理想,告诫教师要“爱生如子”。他深信没有爱就没有教育,教师的爱是培养“英才”的源泉和动力。爱,是人的一种伟大感情。师爱是一种无私而伟大的爱。师爱,不单纯是一种感情,同时也是一种活动。师爱是教师力量的源泉,强烈的爱生之情会使教师倾心于教学工作,以饱满的热情投入到教学工作中去,从而使教师的教学潜力发挥得淋漓尽致,师爱是后进生转化工作的润滑剂,对后进生转化起到了重要作用。苏霍姆林斯基说:“每个孩子的内心深处都有他自己的一根弦,发出自己的调子。因此,要想让那颗心与我的话相呼应,就得使我自己能和上这根弦的调门。”“不了解孩子,不了解他的智力发展、兴趣、爱好、才能、禀赋、倾向,就说不上教育。”师爱是以教师的博爱之心,换取学生的爱心,用真诚的爱打开学生的心扉,形成师生间爱的双向交流。

2.全身心投入、献身教育’

全身心投入是教师的职业道德。献身教育首先要求教师要有献身教育的品德,这是“教育的命脉”,是教师职业道德的前提。其次,教师要以“爱满天下”的情怀去倾心培育“真人”,教师把自己的知识、才华、青春和生命献给教育事业。为此,人们才由衷的敬佩教师,称颂他们像园丁、像铺路石,为人民奉献坦途。可以说教师劳动的本质特征在于奉献,教师道德的精髓也在于奉献。

3.公正严明、平等待人

师生的关系,应是一种平等、和谐、相互信赖的关系。营造这种亲密无间的师生关系的关键,主要在于教师,这就要求教师要公正严明,平等待人。对学生而言,教师既是他们的老师又是他们的朋友,课内是严师,课外是挚友。学生有了过错,教师要做到实事求是、公正无私、赏罚分明、一视同仁。即使对学生批评是严厉的,学生也会认为是真诚的,受到学生的衷心爱戴。

4.和蔼可亲、微笑教学

教师是课堂教育的组织者和领导者,教师用自身的良好威望影响学生,给学生以积极的情感体验,激励他们努力学习。教师和蔼可亲,具有情绪的感染力,可使学生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产生共鸣,有利于提高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教师把微笑引入课堂,微笑是一种美,能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反之,就会使学生产生逆反心理,厌恶老师。

人们常说,教师的每一句话往往会影响学生一生。如达·芬奇小时候对画鸡蛋不感兴趣,他的老师富有哲理的教诲,深深地打动了他。此后他刻苦学画,成为世界著名的画家。教师和蔼亲切的语言给学生以极大的鼓舞,也是培养成功的纽带。

5.终身学习、适应时代

教师只有通过终身学习,才能适应瞬息万变的不断发展的时代,才能使自己思想品德、科学文化、计算机使用、教育理论素养、教师职业技能以及身心素质等方面适应时代的要求。

6.更新观念、提高能力

教育思想观念的更新是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前提,进行素质教育首要的、最难的是观念的转变。教师必须改变传统教育思想中的价值观、质量观、人才观、教师观和学生观。从原来的专才教育转变为通才教育,从应试教育中解脱出来,进行素质教育,变知识再现型学生为知识发现型学生,转变那些不适应知识经济发展要求的陈旧思想和观念,培养创新人才。

7.诲人不倦、高尚品格

“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教师是教学活动的主导者,学生是教学活动的主体者。在学习过程中,学生的自身作用是内因,教师的作用是外因。外因必须通过内因才起作用。教师面向全体学生,做到诲人不倦,给予学生尽可能多的真挚的爱,使学生接近教师,愿意主动听从教师教导。因此教师正确发挥主导作用的关键在于治学严谨、诲人不倦、积极进取、充满爱心。

8.善于观察、随机应变’

现代教育必然受到人的身心素质这一因素的制约和影响,所以教学过程必须依据对人本身认识的发展,了解和掌握学生的身心特点,善于观察课堂上学生的不同反应,有的放矢地改进教学方法,积极的创造和谐的课堂气氛,使学生产生愉快积极的态度和体验,这就要教师做到“眼观六路耳听八方”。眼睛是心灵之窗。教师在课堂上发现个别学生交头接耳妨碍了课堂秩序,这时教师只要把目光投向他们,学生就会从无声的语言中,明白教师的意思,集中精力,聚精会神的听讲,从中受到潜移默化的教育。

综上所述,加强师德修养,提升人格魅力是教师道德成长的必由之路。我们要紧紧抓住教育教学实践这一师德教育的重要途径,使师德规范要求真正内化到我们的教育教学工作实践中,使我们在教育教学工作实践中不断提高职业道德认识、陶冶职业道德情感、锻炼职业道德意志、确立职业道德信念、养成崇高的职业道德习惯

精选人格分析报告范文(推荐)二

紧扣语文学科特点培养学生的人格美

【摘要】二十一世纪的学生,具有新时代的特征。由于经济的高速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健康人格的培养问题便成为我们教育教学研究的主题之一。本文具体从以下三个方面作了一尝试性讨论。(1)人格形成及其与语文教学的关系,(2)语文教学在健康人格的培养中所具备的作用,(3)如何在语文教学中实现健康人格的培养。

【关键词】语文教学;人格形成;健康人格;关系;作用;培养

面对新时代,我们应如何培养学生健康的人格?这一教育问题值得我们高度重视。有人说:健康人格的培养任务应在思想品德课上。其实不然。事实上,各学科教学在学生人格形成过程中都起着重要作用。比如语文教学,在人格的培养上是从小学到高中贯穿始终的,学生无一不在学习过程中受到影响。因此,笔者想就语文学科教学中对学生健康人格的培养问题作一尝试性的讨论,以求有助于同仁。

1.人格形成及其与语文教学的关系

什么是人格?笔者认为,人格是个体特有的、区别于他人的性格,这个性格是在遗传与环境的交互作用中形成的,是通过外显的行为习惯表现出来的。西方心理学认为,人格就是性格,而性格则是指一个人一定不变的特有品质,这种特有品质内在表现为心理特征,外在表现为行为。心理特征支配和指导行为,而行为表现心理特征。

既然作为个体的人格是一个人“一定不变的特有品质”,那么,这个一定不变的特有品质是怎样形成的呢?奥地利心理学家阿德勒曾说:“遗传与环境只能提供砖块,也可以这么说,通过生活方式,个人把他的生活方式创造性地塑造成一件艺术品。不过,机体因素和社会因素具有重要意义,他们能向个人提供可能性和引诱力”。可见,在人格形成中有三个因素在起作用:一个是遗传与机体因素,一个是环境与社会因素,还有一个则是个人的生活方式与实践因素。在这三个因素中机体因素提供可能性,社会因素提供引诱力,而个体的实践活动把前两者结合起来,使可能性变为现实性。

过去,人们有一种片面的认识,以为青少年人格形成主要与政治思想品德课有关,与其他学科关系不大,事实上,青少年正处于长身体、长知识、形成人格的时期,这个时期,他们大多数时间都是在学习中度过的,在各学科知识的学习过程中,他们的情操和性格都将得到陶冶,尤其是语文课,他的作用不亚于政治和思想品德课,因为语文课既是基础课,又是主课,所占学时最长,所学内容最广,而且其本身就具备很多人文因素,因此,无论对哪一个中小学生来说,语文教学在培养学生健康人格上都显得十分重要。

2.语文教学在健康人格的培养中所具备的作用

语文教学对健康人格的培养有什么作用?我们知道,健康人格的标准是完满的智慧人格、道德人格和审美人格的内在统一,只有追求“真”、“善”、“美”的人,才会具有健康人格。我们的语文教学就是在培养人的语言能力的基础上,引导人去认识和追求“真”、“善”、“美”,因此语文教学对培养学生健康人格具有重要作用。

2.1直接作用。所谓直接作用主要是指语文教学活动能直接培养学生的健康人格。众所周知,在语文教学内容里,有歌颂祖国、热爱党、热爱人民的篇章,有可歌可泣的英雄事迹,有抒情诗、散文诗,有是与非、对与错、善与恶、美与丑的衡量标准,有做人的准则等等。教师在教学中,只要充分发挥这些内容的作用,运用妥善的教学方法,就能直接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审美意识,使审美人格获得充分发展;就能直接培养学生的责任感、荣誉感、进取心、自信心、自制力、自觉性、独立性、科学性等品质。同时,在语文教学中,教师还可以运用语言的感召力、榜样的示范力、文学的感染力去直接培养学生的健康人格。

2.2间接作用。在语文教学中,通过师生双方教与学的活动,有意或无意地培养学生的某些能促进健康人格形成的因素,这些因素没有直接表现为健康人格的内涵,却是健康人格形成的必备条件,所以称之为间接作用。比如,教师通过语文教学,有意或无意地培养学生的认识能力、认知方式、语言文字能力及理解力、判断力、自我教育能力等,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自觉性。这些因素虽然不是健康人格的内涵,但正是这些因素直接影响着个体人格因素的形成,是个体健康人格形成的必备条件。

2.3综合系统作用。健康人格的形成是一个系统工程。教师通过语文教学及其他学科的教学活动,一方面,各自从自己学科出发,抓住本学科的特点有侧重地培养学生的健康人格;另一方面,由于学科的交叉、知识的交叉、教学方式的交叉,导致学科教学活动在影响健康人格形成过程中,起着一种系统的综合作用,语文学科的教学在培养学生健康人格上的积极意义最终也就在于此。

3.如何在语文教学中实现健康人格的培养

大家知道,教学是师生教与学的双边活动,教师对学生的培养从整体来说是全方位、多角度、综合而又系统的,其中最主要的是知识和能力这两个方面。能力通过知识的积累而提高,知识通过能力的提高而积聚,最终获得双方的统一。从这一角度看,语文教学要实现健康人格的培养可从知识与能力这两方面入手,在知识的积累过程中渗透健康人格的培养,在能力的提高过程中培养健康人格。

首先,应正确把握学科知识教学与健康人格培养的关系。在教学中,有两种现象值得我们注意:一是将语文知识教学与人格培养对立起来,只重知识传授而忽视健康人格的培养,或者只注重人格培养而不重视语文知识的传授,把语文教学变成心理学、德育学科的教学;二是把二者等同起来,认为只要学生语文学好了,能力提高了,就必然形成健康人格,或者只要培养了健康人格,语文学习就自然会搞好。显然,这两种现象都是不正确的。在教学中我们应该把健康人格的形成溶于语文知识、专业能力的培养之中,分清主次。例如,在《语文》九年级(下)“词两首”一课的教学中,应该巧妙地将红军战士大无畏的英雄气概和坚强的革命信念、一代伟人超凡脱俗的精神境界等溶于知识教学中,使学生建立奋发图强的人格标准,培养学生的健康人格。

然后,从知识的积累和能力的提高上去实现健康人格的培养。诚然,人有一个最完善的自我调节系统,一切外来的影响都要通过自我调节而发生作用,从这种意义上讲,每个人都在进行人格的自我塑造。只有当个体的自我塑造能力提高了,健康的人格才能真正形成。一般地,健康人格的培养与形成,在初始阶段靠外界影响,当青少年知识积累到一定程度、判断力达到一定水平,特别是自我意识觉醒后,就会自觉地选择、内化外来的健康人格信息,以社会普遍认同的健康人格作为参照系,审视自我人格的局限,发挥自我人格上的优点,克服自我人格的缺点,进而在实践中运用健康人格的标准来指导、调节自己的行为,不断提高自己的各种能力。因此,在语文教学中,我们首先要注重给学生树立一个良好的形象,使之成为学生用以认识和仿效的榜样。如在《语文》七年级(上)“风筝”一课的教学中,通过“作者简介”将鲁迅的光辉形象展现在学生面前,给学生树立一个学习的榜样。其次,教会学生了解自己,学会分析自己的方法,如采用“照镜子”的方法,对照自己与课文中和教师讲解中“真善美”标准的差距,进行自我剖析与总结。第三,帮助学生选择认同对象,充分利用课文中的人文信息,对学生进行教育。如引导学生拟订自我教育计划开展“我和英模相比,应该怎么做”等主题活动。

总之,在语文教学中,我们应高度重视学生健康人格的培养,充分发挥语文教材中人文信息的作用,设计妥善的教学方法,真正实现知识教学与健康人格培养双丰收。

参考文献:

[1] 阿德勒:《个体心理学的实践与理论》 彭正梅 彭莉莉译 上海人民出版社 1971年版

[2] 马斯洛:《动机与人格》 许金声 程朝翔译 华夏出版社 1987年版

精选人格分析报告范文(推荐)三

p2:卡伦·霍尼介绍:卡伦·霍尼祖籍德国汉堡,犹太人。她的入门导师是弗洛伊德最忠实的得意门生卡尔·亚伯拉罕。后因纳粹迫害,改入美国国籍,接触到阿德勒、弗洛姆等人,她的思想也发生变化,之后出版《我们时代的神经症人格》。这本书标志着她的思想的形成和对正统精神分析的批判与修正。后因此纽约精神分析界与她决裂。总之,霍尼对精神分析的修正与批判,使得她成为新弗洛伊德学派的中坚力量。

p3:文化中的神经症:

① 首先要说明的是,我们日常所说的神经症判断方法就是看他的生活方式是否符合我们时代人所公认的行为模式。② 但是人们关于什么是正常,什么是不正常的概念,不仅因文化的不同而不同,而且还随着时间的流逝,在同一文化中也会发生改变。

③ 我们关于什么是正常的概念,完全取决于特定社会强加于其他成员身上的情感标准。然而,这些标准却因文化、时代、阶级、性别的不同而不同。④ 所以,人们说出的时代、文化不同,社会的普遍价值观也就不同,对于正确的理解仅仅是指被大多数人认可的观念,而社会中那些思想有悖于社会所谓的“真理”的思想也就被认为是异类。但同时,值得我们思考的是,如果社会的普遍价值观就是畸形病态的,那正常的人在这种社会中也就是“畸形变态”的。曾经有听过的一个故事就是说,一群大熊猫全部得了精神病,只有一只是正常的,那这只正常的大熊猫就成了唯一的精神病。

⑤ 因而,关于神经症没有一个永久恒定的标准来衡量,而是取决于一个人所处的社会文化的背景下。

⑥ 霍尼就此也就提出了“事实上并不存在适合一切人的正常心理学”。就这个问题,她也对弗洛伊德的理论提出批判,认为弗洛伊德的许多结论没有考虑到文化的因素,所以,导致他得出了许多错误的概括和论述。

p4:神经症的特质:

① 神经症病人在其对待事物的反应上显得与众不同。首先这一点可以很确定,但是要放到一定的文化基础中去讨论。

② 反应方式的固执以及潜能与现实之间的脱节。首先是反应上的固执,正常会根据不同情景有灵活的变化,但是神经症的患者就缺乏这种灵活性。比如,每个人都会有疑心,但是大多数人只是在有他觉得应该怀疑的地方存在疑心。但是神经症的病人就会对所有的事情都持有疑心。再说潜能与现实之间的脱节,除去外界因素以外,一个人如果有条件有能力获得发展,但是他却无所作为,或是说一个人拥有一切使他幸福的条件,但是他却不能享受自己拥有的一切,从中感到幸福。他们会觉得自己就是自己的绊脚石。

③ 存在着焦虑以及对抗焦虑而建立起来的防御机制。这一点贯穿了霍尼的这本书的全部内容。霍尼认为,神经症的内在驱力就是焦虑。先简单来说,就是神经症患者会对一些可能导致焦虑的因素有明显的过度甚至过激的反应。④ 存在在神经症患者身上的冲突比常人显得更尖锐、更紧张。为解决这些冲突,往往付出更多代价,但是结果不尽人意。这一点和焦虑也有一定的联系,因为过度的反应,而导致冲突更紧张。但是因为神经症患者由于过度的反应,则需要建立更强大的心理防御机制,这一点,会让神经症患者觉得筋疲力尽,异常痛苦。p3:所以我们要怎么定义神经症人格?

霍尼给神经症的定义是:神经症乃是一种由恐惧,由对抗这些恐惧的防御措施,由为了缓和内在冲突而寻求妥协的解决的种种努力导致的心理紊乱。从实际的角度考虑,只有当这种心理紊乱偏离了特定文化中共同的模式,我们才应该将它叫做神经症。

p5神经症表面观察到的态度的分类:首先要讲霍尼所说的表面观察,是指一个好的观察者可以不借助精神分析技术,而直接从他十分熟悉的人身上发现。从神经症患者的表面观察到的主要是这几种态度。

① 神经症病人的一种主导倾向,就是对他人之称赞或他人之情爱的过分依赖。当然这个明显的表现的就是人际关系的敏感,例如有人没有接受他们的邀请,或是他打招呼对方没有看见而耿耿于怀,这些情境会让他们觉得受了伤害。当然,这种敏感也可以借一种“我不在乎”的态度隐藏起来。更有甚者,在他们对爱的渴望和他们自身感受或给予爱的能力之间,存在明显的矛盾。他们对于爱的过分需求,往往同缺乏对他人的关怀体谅形成鲜明的对比。当然有可能表现为另外一种形式,他们会过分关心体谅甚至急于帮助他人,但这种情形下,我们往往不难发现,他的行为是强迫性的,并非出自一种自发的热情。

② 第二个特点就是内在的不安全感。自卑感和不足感是其标准无误的标志,它们可以以多种方式表现出来。他们确信自己无能、愚蠢、缺乏魅力,但是这些想法却是根本没有依据的。另一方面,也有可能表现出相反的一面,通过出风头、获得我们文化中尊敬的东西引起他人和自己的重视。

③ 第三种态度就自我肯定往往涉及明显的抑制倾向。神经症病人往往无法保护自己不受他人的攻击。即使在他并不愿意顺从他人的意愿时,他也无力表示反对意见。

④ 第四种即是反对、攻击、贬低、侵犯他人的行动,或是无论什么形式的敌对行为。一种方式是喜欢攻击、支配或挑剔别人,喜欢指挥、欺骗别人或寻找别人的过错。同样,这种态度有着另外一种表现形式,他们容易感到自己受了欺骗,被人辖制,遭人责怪,受到不公平的待遇或是处于屈辱的地位。⑤ 第五种态度即表现在性生活方面的怪癖,可以粗略地划分为两类,即是对性行为的强迫性需求和对性行为的抑制作用。

p6:神经症有种种表现,最显著的一种表现就是焦虑,但同时神经症内在驱力也是焦虑。

p7:有些神经症病人能够充分意识到自己在深受焦虑之苦,表现为一种弥漫性的焦虑,也可以是一定处境或一定活动的焦虑,还可以具体担心着一些不必要的事情发生。有些神经症病人意识到他们有时候会产生焦虑,有时候有激发某种焦虑的外在条件,有时候没有。还有些神经症病人仅仅意识到自己有压抑感、自卑感以及诸如此类的情况,但完全意识不到自己有任何焦虑。所以说,最后提及的一种焦虑的神经症病人也证明了,我们有可能有焦虑,而我们自己却一无所知。

p8: 人们想要摆脱焦虑,首先是因为强烈的焦虑是一种最折磨人的心情。还有,一个人在面对巨大的外来危险时仍然可以生机勃勃,勇气十足,而在焦虑的状态中,他却感到完全无能为力。再有,对有些人来说,被存在在焦虑中的非理性因素控制自己是他们难以忍受的。因为这些种种原因,使得人们想要摆脱焦虑。

p9:人们想要摆脱焦虑,也有是因为焦虑中包含的因素让人无法忍受。

① 首先是彻底的无能为力是这些不能容忍的因素之一。承认自己的无能为力,这对那些把权力、地位、控制视为最高理想的人来说,是特别不能容忍的。由于觉得自己的反应明显地与自己的理想不相符,他们就憎恨这种焦虑的感受,仿佛焦虑证明了他们的软弱和怯懦。

② 包含在焦虑中的另一因素是它的明显的非理性。神经症患者他们担心自己的非理性想法会突然迸发出来以至于自己根本无力控制,或是他们已经在生活中自动地把自己训练的严格服从理智的支配,因此,他们绝不会自觉的容忍任何非理性的因素。当然,后者的反应还涉及文化的因素,因为我们的文化总是特别强调理性的思维和理智的行为。③ 包含在焦虑中的最后一种因素,即是一种要求我们彻底检视我们自己的警报。通过自身的非理性性质,焦虑向我们提出了一种含蓄的告诫,告诫我们身上有什么东西已经出了问题。但是我们最反感的就是意识到我们必须改变自己的某些态度。一个人越是无能为力的感到自己正陷身在恐惧与防御机制的错综复杂的罗网之中,就越是紧抱住自己的妄想不放,坚信自己一切事情上都是正确的,完美无缺的,也就越是不会承认自己身上有什么东西出了问题。

p10:正因为人们想要摆脱焦虑,我们也就产生了种种的逃避焦虑的方式。① 第一种方式,把焦虑合理化。这是逃避焦虑的最好方法。它的实质在于把焦虑转变成为一种合理的恐惧。在恐惧的情况下,危险是确确实实存在在现实中的,面对恐惧产生的无能为力的感觉是由现实所决定的。虽说焦虑也会导致人产生无能为力的感觉,但是这种无能为力确实因为一些根本不存在的危险,这种危险是神经症患者由于内心的心理因素所激发和夸张了的。因而焦虑也就很容易被合理地解释为恐惧。

② 第二种方式,根本否认焦虑的存在。我们否认焦虑,把焦虑完全排除在意识之外,但是却并不能真正摆脱焦虑。在神经症病人的身上,焦虑会自动地转变成为另外一种难以识别的形态存在,因而也难以发现。许多神经症患者在某些特定的情境中往往表现出强烈的攻击倾向,这种攻击倾向通常被认为是实际的敌意的直接表达,而事实上却可能是主要在感到自己受到攻击的压力下,不顾一切地要征服自己内心的胆怯。

③ 第三种方式,就是麻痹自己。可以是有意识地不加掩饰地通过酒精和药物来达到麻醉自己的目的,也会有其他方式。一种是由于对孤独的恐惧而投身社会活动中。再一种就是拼命地沉浸在工作中,这可以从工作所具有的强迫性质,以及节假日所产生的烦躁不安中辨别出来。同样,对睡眠的不正常的需求也可以达到同样目的,虽然这种过量的睡眠不能更多消除疲劳。最后,性行为也可以是焦虑得到缓解。

④ 第四种方式,避免一切可能导致焦虑的处境、思想和感受。神经症患者会完全无意识地在那些与焦虑有关的事情上拖延时间,迟迟不做出决定,不去找医生,不去完成自己该去完成的事。或是,伪装自己根本不喜欢做这些可能会导致他们焦虑的事情,比如害怕在宴会上受到冷落,就归结于自己不喜欢社交场所,从而避免参加这种活动。

p12:通过种种手段,焦虑某种程度上是被避免了。但是造成焦虑的心理因素依然还在那里,所以,人们又自动化地将焦虑抑制住。抑制状态就是不能够去做、去感受、去思考某些事情,作用就在于能够避免由此而引发的焦虑。导致抑制存在而无法被人发现主要有以下几个原因

① 我们必须先意识到自己做某件事情的愿望,然后才能意识到自己实际上没有做这件事的能力。如果一种抑制作用强大到足以阻碍我们的愿望和冲动,我们也就根本不可能意识到这种抑制作用的存在。

② 抑制作用在个人生活中行使着重要的职能,以致他能可坚持认为这是一种不可改变的事实。比如,一个人因为工作产生巨大焦虑,让他疲惫不堪,那这个人就可能坚持认为是自己不够强健,不能胜任工作。如果他承认自己这是在抑制焦虑,那他就不得不重新回去工作。

③ 个人的抑制状态符合于文化所赞同的抑制形式,符合于显存的意识状态,以致自己根本没有办法意识到。

p13:抑制着的焦虑对我们行动本身产生了很多影响:

① 从事某种我们为之感到焦虑的活动,会产生一种紧张感、疲劳感或衰竭感。许多通常归咎于工作过度的机体障碍,都并不是由于工作本身,而是由于这种工作有关的焦虑,或是与同事之间关系有关的焦虑引起的。

② 与某种活动相关的焦虑,会使那种活动的功能受到损害。这一点我们或许是最常见到的,当自己对于即将到来的考试特别焦虑,焦虑到了不正常的水平,那这次自己考试的功能也就相应受损。

③ 与某种活动有关的焦虑,会破坏这种活动可能产生的欢愉。轻微的焦虑可以产生出额外的热情,但如果对此怀有强烈的焦虑,一项活动就会成为苦刑。④ 对活动的厌恶感。因为焦虑,自己本能地想要逃避这种情况,而自己能做到的就是逃离这个能产生焦虑情感的情境,最后由此产生了厌恶感。

p14:焦虑与敌意:如果说焦虑是导致神经症的驱力,那么,如果敌意收到压抑,就有可能产生焦虑。

p15:压抑敌意的两种后果

① 对敌意的压抑,意味着“伪装”一切正常,从而在本应进入战斗时,或是在我们希望进入战斗时,避免进入战斗。这种压抑的第一个不可避免的结果,就是产生了一种未设防的感觉,或是强化了本来就有的未设防感。当一个人的利益事实上正受到侵犯的时候,如果敌意受到压抑,就可能使他人有可乘之机。

② 压抑敌意的另一个后果是,这个人会在他心中记住这种不受控制的有高度爆炸性的情感。压抑敌意与愤怒,它便被逐出了意识范围,同时也就失去了控制,它有更广阔的发展空间,从而积蓄能量,成为一个危险的炸弹。这也就能解释一些人一直压抑自己的不满与愤怒,到最后爆发的时候,自己也没有想到这种爆发具有这么大的能量。p14:那么为什么对敌意的自我察觉可以成为一件不可容忍的事情?最主要的原因就是在于人可以在憎恨某人的同时,又爱或是需要这人;就在于人可能并不愿意知道造成敌意的原因是嫉妒或占有欲等;就在于人可能害怕在自身中发现针对他人的敌意。

p16:只要人意识到敌意的存在,敌意的范围就会从三个方面受到限制

① 在特定处境中对周围环境的考虑,使他知道他对于自己的敌人或所谓的敌人能够做什么和不能做什么。

② 如果这种愤怒针对的对象在其他方面仍是他崇拜、喜爱、需要的人,这种愤怒迟早会被整合到他的整个情感之中。

③ 只要一个人已经形成了什么是应该做的,什么是不应该做的意识,不管他的人格如何,这也会限制他的敌对冲动。

p17:讨论了神经症的诱因,在这里就谈下霍尼和弗洛伊德的意见的分歧

① 第一点,弗洛伊德相继提出的两种源于焦虑的观点,第一种是,焦虑由性冲动的压抑产生。第二种是,由对性冲动、攻击冲动的恐惧产生的,因为对这些冲动的发现和放纵会招致外来的危险。霍尼与弗洛伊德观点分歧的第一点就是霍尼认为焦虑主要并不是由于对冲动的恐惧而产生,而更多的是由对受到压抑的冲动的恐惧而产生。

② 第二点分歧,霍尼认为性冲动只有在个人和社会在性冲动上设置了严厉禁忌的情况下,才会使他们便成危险的冲动,所以由性冲动导致的焦虑,极大程度上取决于贤村文化对于性的态度。因而,第二点根本分歧是,霍尼不认为性是焦虑的特殊来源。

③ 第三点分歧,弗洛伊德假定焦虑仅仅发生在童年时代,开始于所谓的出生焦虑并继之以阉割恐惧,而后发生的焦虑都基于种种童年时代的幼稚反应。而后发生的焦虑都是童年时期的重演。霍尼认为,从早期的焦虑到成年的怪癖,有一条没有间断的反应链,焦虑中也可以包含存在于童年时代的特殊冲突,但作为一个整体,焦虑并不是一种幼稚的反应。焦虑不仅仅是发生在童年,同时也在成人期发生。

p18:因为上述的第三点分歧,霍尼分析神经症的基本结构就是要从这个反应链的初段开始分析,为了理解全过程发展,我们也要研究童年经验。

p19:父母的态度,即使不是有意,在效果上也仍然会摧毁孩子们的意志。① 一位“理想”的母亲的过分溺爱和自我牺牲的态度,能够在儿童心中埋下未来巨大不安全的种子。神经症的母亲会过度焦虑自己的孩子,霍尼认为这种爱的缺乏往往被掩盖了,父母们往往宣称他们一心想的都是孩子们的利益。当然,孩子对爱的感觉是很敏锐的,他们能够感受到给予的爱是否是真诚的。?

② 父母们的许多行动或态度,只能在子女心中唤起敌意。例如:对某些子女的偏爱,不公平的责骂,时而过分溺爱,时而拒人于千里之外。

③ 在对待子女各种最迫切的态度上,从暂时不予考虑到不断加以干涉。例如:干涉子女与他人的友谊;嘲笑他们的独立思考。p18:激发神经症的不仅仅只有父母态度对孩子的挫折,还有就是嫉妒。不论在儿童还是在成人身上,嫉妒都可以是一种根深蒂固的仇恨的来源。兄弟姐妹之间的嫉妒,以及父母中某一方的极度,会在神经质的儿童身上产生很大的作用,这种态度可能会给王后的生活带来持久的影响。神经症的父母通过恐吓和温柔,迫使子女沉浸在一种热烈的依恋之中,从而带上了弗洛伊德所说的占有欲和嫉妒心等全部感情内涵。对于弗洛伊德提出的俄狄浦斯情结,霍尼认为弗洛伊德归纳的俄狄浦斯情结具有片面性,因为他是从神经症病人身上得出的这一结论,所以,将俄底普斯境界推演至整个文化中,是很片面的。

p20:孩子因为挫折或是嫉妒产生的敌意,大多统统压抑住了。

① 儿童的无能为力感是事实,儿童需要父母在身体、经验等问题上从父母那里获得帮助。因此儿童的依赖就取决于父母教养方式。父母倾向于保护孩子,使他们顺从、听话、始终停留在对外界天真幼稚的态度,这种环境下成长的孩子,始终处于高度的依赖状态。他们因为依赖,也就觉得自己无能为力。这种情况下,孩子信奉的观念就是:因为我需要你,所以我必须压抑我对你的敌意。

② 恐惧可以由威胁、禁令、惩罚,也可以由间接的恐吓产生,让孩子对生活中种种危险留下深刻印象,比如:病菌、大街上的车辆、陌生人等。孩子越是被弄得忧心忡忡,越是不敢表现出甚至不敢感觉到任何敌意。这种情况下,孩子信奉的观念就是:因为我怕你,所以我必须压抑我对你的敌意。

③ 爱可以成为压抑敌意的另一个原因。当父母缺乏对子女的真诚的爱时,他们往往会在口头上加倍强调他们是如何爱自己的孩子。但同时他们也在用自己对孩子的爱来恐吓孩子,“你不乖,我就不喜欢你了。”这样,孩子不敢有任何反抗心理。这种情况下,孩子信奉的观念就是:我必须压抑自己的敌意,否则我就会失去爱。

④ 如果孩子被父母教养成为这样:如果孩子表示感到对父母的反感,如果他破坏了父母建立的法规,他就会觉得自己一钱不值,变得下流可耻。孩子越是被教育得因为越过禁区而感到罪孽深重,他也就越不敢对父母有任何怨恨和责难。这种情况下,孩子信奉的观念就是:我必须压抑敌意,以为如果我感到自己有敌对心理,我就是个坏孩子。

p18:当然并不一定幼年焦虑就一定会导致一种神经症。

一个孩子如果十分幸运地有一位慈爱的祖母,有一位善于理解孩子的教室,有一些好朋友,那么他和他们在一起时的经验,就可以避免使他感到一切人都是对他没安好心的坏人。

p18:在霍尼对神经症的基本结构的分析,她提出了“基本焦虑”和“基本敌意”。这二者的交织,不直接导致神经症,但却是神经症生长的沃土。对潜在危险的反应。儿童对父母的一种既依赖又敌视的矛盾情感被压抑在无意识中而不能化解,使人陷入焦虑,霍妮称之为基本焦虑。

儿童必须得到成人的帮助才能满足需要,如果父母不能给予儿童真正的爱,就会造成儿童的不安全感.霍妮将这类父母的行为称为基本罪恶.一个儿童的父母如果经常表现出这类行为,就会使儿童产生敌意,霍妮称这种敌意为基本敌意。p18:霍尼还借用了“生之苦恼”的哲学概念,即是在一种比我们更强大的力量面前,例如在死亡、疾病、衰老、自然灾害、政治事件、偶然事故面前,我们大家事实上是无能为力的。与基本焦虑一样,这种“生之苦恼”在面对更大的力量时,也感觉到自己的无能为力,但其中并不认为这些力量中包含着敌意,因此,正常人的无能为力态度即是“生之苦恼”。

p21:焦虑也存在着四中保护手段。

① 获得任何形式的爱,都可以作为一种强有力的手段来对抗焦虑。其基本想法是:如果你爱我,你就不会伤害我。

② 神经症患者也会选择顺从作为自己的保护手段,往往就是表现在“听命”。他们可能压抑它自己的一切需要,压抑他对别人的批评。他们完全放弃了自己的愿望。这种手段基本想法是:如果我放弃自己,我就不会受到伤害。③ 第三种手段是权力,这种手段是凭借获得实际的权力、成就、占有、崇拜和智力上的优越来硬的安全感。基本想法是:如果我拥有权力,就没有人的能够伤害我。

④ 第四种手段是退缩。这种手段是脱离他人,不让他们对自己的外部或内部需求发生影响。他们囤积金钱、资源等,这种占有和囤积是为了从他人获得独立。退缩与顺从有着共同之处,都是对自己的愿望的放弃。但顺从中放弃愿望是为了获得安全感,而在退缩的类型中,放弃自己愿望的目的,是为了获得对他人的独立。这种态度的基本思想就是:如果我向后退缩,就没有任何事情能够伤害我。

到此为止,陈述了神经症人格的特质,着重介绍了神经症的内驱力——焦虑,也介绍了敌意的压抑导致焦虑,还有对抗焦虑的保护机制。我们从霍尼的理论中,能够看出,文化在神经症中的重要作用,同时也要记住“事实上并不存在适合一切人的正常心理学”。也因此,霍尼对于弗洛伊德的理论提出批判与修正。

霍尼就她所处时代提出了神经症,那么我们时代的神经症人格要从哪些方面考虑?(家庭结构、教育方式、普世观、国家人口基数以及人的未来发展前景)何春蕤…vs霍尼…

精选人格分析报告范文(推荐)四

励志名人格言短句

失去创造力,是一个人乃至一个民族最大的悲哀。而励志,便是让一个人重新焕发起这种力量。下面第一范文网小编为你分享的是励志名人格言短句的内容,希望你会喜欢!

励志名人格言短句最新

1) 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 —— 文天祥

2) 积土而为山,积水而为海。 —— 荀子

3) 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 —— 林则徐

4) 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 —— 增广贤文

5) 不傲才以骄人,不以宠而作威。 —— 诸葛亮

6) 顽强的毅力可以征服世界上任何一座高峰! —— 狄更斯

7)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 王之涣

8) 胜利属于最坚忍的人。 —— 拿破仑

9) 我们是国家的主人,应该处处为国家着想。 —— 马卡连柯

10) 丈夫志四海,万里犹比邻。 —— 曹植

11) 能够岿然不动,坚持正见,度过难关的人是不多的。 —— 雨果

12) 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 —— 曹植

13) 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 曹操

14) 瓜是长大在营养肥料里的最甜,天才是长在恶性土壤中的最好。 —— 培根

15)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 顾炎武

励志名人格言短句精选

1) 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

2) 男儿不展风云志,空负天生八尺躯。——冯梦龙

3) 勤奋是成功之母,懒惰乃万恶之源。

4)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

5) 聪明出于勤奋,天才在于积累。——华罗庚

6) 苦难是人生的老师。——巴尔扎克

7) 时间顺流而下,生活逆水行舟。

8) 人生之要事在于确立伟大的目标与实现这目标的决心。——歌德

9) 理想的路总是为有信心的人预备着。

10) 最可怕的敌人,就是没有坚强的信念。——罗曼·罗兰

11) 人生就像爬坡,要一步一步来。——丁玲

12) 沉浸于现实的忙碌之中,没有时间和精力思念过去,成功也就不会太远了。——雷音

13) 在别人藐视的事中获得成功,是一件了不起的事,因为它证明不但战胜了自己,也战胜了别人。——蒙特兰

14) 学会以最简单的方式生活,不要让复杂的思想破坏生活的甜美。——弥尔顿

15) 成功者与失败者之间的区别,常在于成功者能由错误中获益,并以不同的方式再尝试。——爱默生

励志名人格言短句锦集

1) 勤能补拙是良训,一分耕耘一分才。——华罗庚

2) 失败乃成功之母。——爱迪生

3) 天才是百分之一的灵感加上百分之九十九的汗水。——爱迪生

4) 琴弦松驰,弹不出动听的乐曲;生活散漫,点不燃生命的火焰。

5) 千万别迷恋网络游戏,有本事就玩好人生这场大游戏。

6) 天才就是无止境刻苦勤奋的能力。——卡莱尔

7) 你热爱生命吗?那么别浪费时间,因为时间是构成生命的材料。——富兰克林

8) 一个人失败的最大原因,是对自己的能力缺乏充分的信心,甚至以为自己必将失败无疑。——富兰克林

9) 所有的胜利,与征服自己的胜利比起来,都是微不足道;所有的失败,与失去自己的失败比起来,更是微不足道。

10) 人生难得几回搏,此时不搏何时搏。

11) 在泪水中浸泡过的微笑最灿烂,从迷惘中走出来的灵魂最清醒。

12) 成功的秘诀,在永不改变既定的目的。——卢梭

13) 坚持把简单的事情做好就是不简单,坚持把平凡的事情做好就是不平凡。所谓成功,就是在平凡中做出不平凡的坚持。

14) 一个人的成功不取决于他的智慧,而是毅力。

15) 积极的人在每一次忧患中都看到一个机会,而消极的人则在每个机会都看到某种忧患。

16) 再长的路,一步步也能走完,再短的路,不迈开双脚也无法到达。

17) 没有礁石,就没有美丽的浪花;没有挫折,就没有壮丽的人生。

18) 平凡的脚步也可以走完伟大的行程。

19) 最不会利用时间的人,最会抱怨时间不够。——拉布吕耶尔

20) 这个世界上任何奇迹的产生都是经过千辛万苦的努力而得的,首先承认自己的平凡,然后用千百倍的努力来弥补平凡。

相关范文推荐

    人的素质和修养的句子范本(2篇)

    每个人都曾试图在平淡的学习、工作和生活中写一篇文章。写作是培养人的观察、联想、想象、思维和记忆的重要手段。范文怎么写才能发挥它最大的作用呢?接下来小编就给大家介

    关于人的素质和修养的句子(九篇)

    每个人都曾试图在平淡的学习、工作和生活中写一篇文章。写作是培养人的观察、联想、想象、思维和记忆的重要手段。相信许多人会觉得范文很难写?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优秀

    2023年人的素质和修养的句子范本(六篇)

    在日常的学习、工作、生活中,肯定对各类范文都很熟悉吧。范文书写有哪些要求呢?我们怎样才能写好一篇范文呢?这里我整理了一些优秀的范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下面我们

    2023年人的素质和修养的句子(精)(8篇)

    无论是身处学校还是步入社会,大家都尝试过写作吧,借助写作也可以提高我们的语言组织能力。相信许多人会觉得范文很难写?下面我给大家整理了一些优秀范文,希望能够帮助到

    推荐人的素质和修养的句子简短(5篇)

    无论是身处学校还是步入社会,大家都尝试过写作吧,借助写作也可以提高我们的语言组织能力。写范文的时候需要注意什么呢?有哪些格式需要注意呢?以下是我为大家搜集的优质

    推荐人格分析报告范文范本(4篇)

    报告材料主要是向上级汇报工作,其表达方式以叙述、说明为主,在语言运用上要突出陈述性,把事情交代清楚,充分显示内容的真实和材料的客观。大家想知道怎么样才能写一篇比

    推荐人格分析报告范文汇总(7篇)

    随着社会一步步向前发展,报告不再是罕见的东西,多数报告都是在事情做完或发生后撰写的。报告对于我们的帮助很大,所以我们要好好写一篇报告。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报告

    关于人格分析报告范文范本(八篇)

    在当下社会,接触并使用报告的人越来越多,不同的报告内容同样也是不同的。报告的格式和要求是什么样的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报告范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最新人格分析报告范文(推荐)

    心得体会是我们在生活中不断成长和进步的过程中所获得的宝贵财富。我们应该重视心得体会,将其作为一种宝贵的财富,不断积累和分享。下面小编给大家带来关于学习心得体会范

    如何写人工智能的论文集合(精)(2篇)

    范文为教学中作为模范的文章,也常常用来指写作的模板。常常用于文秘写作的参考,也可以作为演讲材料编写前的参考。大家想知道怎么样才能写一篇比较优质的范文吗?以下是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