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圣陶先生二三事仿写(热门17篇)

时间:2023-12-03 作者:紫衣梦

优秀作文是一座价值的灯塔,指引着读者在思维的海洋中找到方向和力量。在这些优秀作文中,我们可以看到作者用恰当的句式和词汇,构建出了精彩的表达和形象。

叶圣陶先生二三事仿写(热门17篇)篇一

根据课文内容,分组讨论下列问题。

1、作者写这篇文章的缘由是什么?他主要选择了哪些材料?

明确:

选材:与作者相关的,不见于或不明显见于高文典册的。

明确:待人厚,律己严。

待人厚:(1)第三自然段:修改文章。

(2)第四自然段:送客。

(3)第五自然段:复信。

(4)第六自然段:会上发言。

律己严:作文、做人,力求完美,以身作则,鞠躬尽瘁。

3、作者用了一个什么词来表述叶圣陶先生的语文主张?这种风格具体讲的是什么?(用书上的原话回答)。

明确:“写话”

平易自然,鲜明简洁,细致恳切,念,顺口,听,悦耳,说像话还不够,就是话。还特别重视“简洁”。

4、为什么叶圣陶先生的语文主张应该受到高度重视,作者从哪些方面进行了论述?

明确:(1)从历史来看,用白话代替文言,言文一致,是大势所趋,是从理论到实践都已有了答案的,所以说是“不成问题”。

(2)从现实看,叶先生“写话”主张是切中时症的。

(时症:脱离口语甚至有意远离口语的文风正在制造“新文言”)。

5、根据对文章的理解,为文章划分层次。

第一部分(第1段):谈写作本文的缘由和选材。

第二部分(第2段):总写叶圣陶先生的品德有过人之处。

第三部分(第3―6段):详写叶圣陶先生为人宽厚的一面。

第四部分(第7―10段):从语文方面详写叶圣陶先生为人的另一面――律己严。

第五部分(第11段):谈学习和仿效叶先生品德的思考。

叶圣陶先生二三事仿写(热门17篇)篇二

今天我们继续学习了《叶圣陶先生的二三事》,要思考叶老具有怎样的品德以及在写作与文风方面有怎样的主张。我们要从文中所写的小事中洞察到叶先生的宽以待人、严以律己的品格,也学习到了叶先生为人谦和诚恳、平易近人,做事认真严谨、一丝不苟的态度,并用以指导自己的为人处事。

叶圣陶先生二三事仿写(热门17篇)篇三

(一)请学生快速朗读课文,大致了解其主要内容。尽量在5分钟内读完。

(二)再细读课文,放慢阅读速度,边读边思考以下两个问题,并画出疑难的地方。

1、本文记叙的都是叶圣陶先生日常生活与工作中的小事,作者却给予极高的评价。找出文中评价性的语句。

2、作者在第1段说“心里立即罩上双层的悲哀”,这“双层的悲哀"的含义是什么?文中还有类似这样含义丰富的语句,再找出一些出来做评析。

学生朗读结束后,请2名同学在全班交流。

叶圣陶先生二三事仿写(热门17篇)篇四

1.深入理解课文,并读出自己的心得。

2.学习叶老待人宽待己严的品格。

教学内容与步聚

叶圣陶先生是中国文艺界、教育界的老前辈,他为人敦厚,彬彬有礼。著名诗人臧克家曾经说过:“温、良、恭、俭、让这五个大字是做人的一种美德,我觉得叶老先生身上兼而有之。”

叶圣陶热切的主张规范现代汉语包含规范的语法、修辞、词汇、标点、简化字和除去异体汉字。最重要的是,叶圣陶在出版领域提倡使用白话文。 他的杂志和报纸大多使用白话文,这极大地方便了记者和读者的阅读。所有的这些贡献促进了中国新闻事业的发展。

上节课文,我们从总体上了解了叶老的德行以及在写作方面的主张,今天我们继续学习课文,要深入理解文本内容,学习他在为人与为文方面的风范。

第二步,精读课文,深入理解文意。

1.“心里立即罩上双层的悲哀”这句话表达了怎样的含义?

明确:对叶老的去世深感悲哀,也暗示了他与叶老的关系非比寻常。

明确:“过去的印象”指:中先生的作品叶先生只是平实规矩而已。

“失之太浅”指:评价只看到了作品这一表面现象,没有触及品格。

2.作者为什么要写汉魏以后中国读书人思想搀合的情况?

明确:强调叶圣陶先生的思想没有搀合,是单一的儒。

3.作者强调叶圣陶先生是单一的儒的目的是什么?

明确:强调叶圣陶先是躬行君子,又能学而不厌,诲人不倦,是人之师表,并为写他行为的单一作铺垫。

明确:为吕叔湘先生的文章改标点;让张中行先生帮助修改文章,叶老认为改得不妥之处,谦虚而恳切地问张中行先生,同意不同意恢复。

明确:送别,一定还是走过三道门,四道台阶,送到大门外才告别,他鞠躬,口说谢谢,看着来人上路才转身回去。晚年,有两次是已经不能起床了,我同一些人去问候,告辞,他总是举手打拱,还是不断地说谢谢。

我去拜访,他因与朋友有约不在家而他非常悔恨,以为朋友住旅店而悲伤。

6.“他还有严的一面,是律己”,作者是从哪些方面来表现他的律己严的?

明确:是从三方面来表现的。写文章方面要求自己言文如一,文风方面要求简洁,重视语文求完美。

1.“问题是行方面的如何效法”,作者认为应如何效?

明确:要知难而不畏难,要长记于心,向叶先生学习,德行如一。

明确:语文方面要学习叶老关于写话的主张,要体会他提出那种主张的良苦用心。

学法指导:理解中心,要找出文章的写作重点和文章中对整体内容进行抒情或议论的部分;指导学生结合上述内容,根据作者的写作背景、意图等概括出文章的中心,并理解含义;理解这个中心的深刻或新颖之处,并理解这个中心在原文中是如何表达出来的;指导学生理解这个中心对自己的启示。

1.这篇文章表达了怎样的中心思想?

明确:本文表现了叶老严以律己、宽以待人的品格。

2.本文的中心思想对你有何启示?

第三步,选读相关内容,个性解读,读写结合。

学法指导:指导学生根据自己的生活经历、知识等对作品作个性解读。

课堂探究:

1.你对本文有哪些与众不同的理解?

2.学了本文后你有哪些与众不同的收获?

学法指导:找出文中最主要的写作手法,体现作者是如何表达的,有怎样的表达效果?

2.以《xxx二三事》为题,写一篇文章,要注意借鉴张中行先生在《叶圣陶先生二三事》中的写作技巧。

今天我们继续学习了《叶圣陶先生的二三事》,要思考叶老具有怎样的品德以及在写作与文风方面有怎样的主张。我们要从文中所写的小事中洞察到叶先生的宽以待人、严以律己的品格,也学习到了叶先生为人谦和诚恳、平易近人,做事认真严谨、一丝不苟的态度,并用以指导自己的为人处事。

1.预习《驿路梨花》,要求能概述文章内容,拟出不懂或有质疑之处。

2.课外阅读介绍叶圣陶先生的文章。

叶圣陶先生二三事仿写(热门17篇)篇五

明确:“过去的印象”指:中先生的作品叶先生只是平实规矩而已。

“失之太浅”指:评价只看到了作品这一表面现象,没有触及品格。

2.作者为什么要写汉魏以后中国读书人思想搀合的情况?

明确:强调叶圣陶先生的思想没有搀合,是单一的儒。

明确:强调叶圣陶先是躬行君子,又能学而不厌,诲人不倦,是人之师表,并为写他行为的单一作铺垫。

明确:为吕叔湘先生的文章改标点;让张中行先生帮助修改文章,叶老认为改得不妥之处,谦虚而恳切地问张中行先生,同意不同意恢复。

明确:送别,一定还是走过三道门,四道台阶,送到大门外才告别,他鞠躬,口说谢谢,看着来人上路才转身回去。晚年,有两次是已经不能起床了,我同一些人去问候,告辞,他总是举手打拱,还是不断地说谢谢。

我去拜访,他因与朋友有约不在家而他非常悔恨,以为朋友住旅店而悲伤。

6.“他还有严的一面,是律己”,作者是从哪些方面来表现他的律己严的?

明确:是从三方面来表现的。写文章方面要求自己言文如一,文风方面要求简洁,重视语文求完美。

叶圣陶先生二三事仿写(热门17篇)篇六

“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这是著名的人民教育家陶行知的名言,也是他教学生涯的最好写照。这样一位令人敬仰的教育家,却时时在反省自己。我们呢?我们是否能深刻地认识自己的优缺点?我们又想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当你离别之时,你希望别人是怎样评价你呢?今天我们一起跟随张中行的目光,看看他眼中的叶圣陶。

叶圣陶先生二三事仿写(热门17篇)篇七

叶圣陶先生是中国文艺界、教育界的老前辈,他为人敦厚,彬彬有礼。著名诗人臧克家曾经说过:“温、良、恭、俭、让这五个大字是做人的一种美德,我觉得叶老先生身上兼而有之。”

叶圣陶热切的主张规范现代汉语包含规范的语法、修辞、词汇、标点、简化字和除去异体汉字。最重要的是,叶圣陶在出版领域提倡使用白话文。他的杂志和报纸大多使用白话文,这极大地方便了记者和读者的阅读。所有的这些贡献促进了中国新闻事业的发展。

上节课文,我们从总体上了解了叶老的德行以及在写作方面的主张,今天我们继续学习课文,要深入理解文本内容,学习他在为人与为文方面的风范。

叶圣陶先生二三事仿写(热门17篇)篇八

1、尝试以“----------二三事”为题写写你身边的人,要求:突出人物特点。

六、板书设计。

特点:宽以待人、严以律己。

宽以待人:(工作方面)修改文章。

(生活方面)送客。

复信。

会上发言。

严以律己:作文、做人,力求完美,以身作则,鞠躬尽瘁。

叶圣陶先生二三事仿写(热门17篇)篇九

三)精读课文。先自己思考,再在上组内交流,最后请6位同学在全班交流。

(一)找出文章中评价叶圣陶先生的语句,对照所记叙的事情,谈谈你的看法。

1、在这方面,就我熟悉的一些前辈说,叶圣陶先生总当排在最前列。叶圣陶先生是单一的儒,思想是这样,行为也是这样。

(高度评价了叶圣陶先生总是将立德放在第一位)。

2、叶老既是躬行君子,又能学而不厌,诲人不倦,所以确是人之师表。

(这是对叶圣义气先生品德的过人之处总的评价)。

3、文字之外,日常交往,他同样是一以贯之,宽厚待人。

(通过送客、回信两件事来表现叶圣陶先生待人宽厚)。

4、他还有严的一面,是律己,这包括正心修身和”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

5、在我认识的一些前辈和同辈里,重视语文,努力求完美,并且以身作则,鞠躬尽瘁,叶圣陶先生应该说是第一位。

(高度评价了叶圣陶先生作文、做人力求完美,以身作则,鞠躬尽瘁)。

叶圣陶先生的语文主张:“写话”。平易自然,鲜明简洁,细致恳切,念,顺口,听,悦耳,说像话还不够,就是话。还特别重视“简洁”。本文叙述平实,语言朴素,所写正是简明而有条理的口头语,文字转换之处,下笔至简,如”文字之外,日常交往,他同样是一以贯之,宽厚待人“;又如”以上说待人厚,是叶圣陶先生为人的宽的一面。他还有严的一面,是律己“,这些地方都是文意转换的地方,作者均以一句话就完成了转折。

叶圣陶先生二三事仿写(热门17篇)篇十

《叶圣陶先生二三事》是一篇写人记事的散文。作者通过回忆与叶圣陶先生交往中的几件小事,表现了叶圣陶严谨自律、待人宽厚的节操和风范,字里行间流露出作者的追思敬仰之情。通过这篇文章要让学生体会到叶圣陶先生的精神品质,领会本文以小见大的写法,引领学生在学习人物美好品德的基础上掌握写人写文的技巧。所以,在这堂课上,一方面需要深入了解课文的'主旨,另一方面需要重点引导学生思考和感悟。

叶圣陶先生二三事仿写(热门17篇)篇十一

教学目标:

1、略读课文,找出文中评价性语句,了解课文主要内容。

2、精读课文,赏读文中描写叶老言与行的文字,感受叶老的宽厚与律己,从而达到内化学生心灵的目的。

教学重点:

赏读文中描写叶老言与行的文字,感受叶老的宽厚与律己。

教学难点:

赏读文中描写叶老言与行的文字,感受叶老的宽厚与律己,从而达到内化学生心灵的目的。

教学过程:

一、观照片初始叶圣陶。

投影:叶老的老年时期的四副照片。

交流:说说叶老给你留下的最初印象。(用一个词来形容你的最初感受。)。

明确:慈善、和蔼可亲、平易近人、认真、一丝不苟……。

二、略读文感知叶圣陶。

1、略读文本,尽量在五分钟内读完课文(本文字左右),找出文中评价性的语句,感受在作者的笔下,叶圣陶又是一个怎样的人。

2、学生略读、汇报。

投影:我常常跟别人说:“叶老既是躬行君子,又能学而不厌,诲人不倦,所以确是人之师表。”

凡是同叶圣陶先生有些交往的,无不为他的待人深厚而感动。

文字之外,日常交往,他同样是一以贯之,宽厚待人。

以上说待人厚,是叶圣陶先生为人的.宽的一面。他还有严的一面,是律己,这包括正心修身和“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

在文风方面,叶圣陶先生还特别重视“简洁”。

在我认识的一些前辈和同辈里,重视语文,努力求完美,并且以身作则,鞠躬尽瘁,叶圣陶先生应该说是第一位。

3、观察以上的关键句,寻找承上启下的过渡句。

明确:以上说待人厚,是叶圣陶先生为人的宽的一面。他还有严的一面,是律己,这包括正心修身和“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

三、精读文景仰叶圣陶。

1、默读课文(3—5小节),如果读到哪里你感受到了叶老先生的宽厚,你就在旁边做上标注,写下感想。

2、赏读“言”中的宽厚。

投影:我出于对他的尊敬,想不直接动笔,只提一些商酌性的意见。他说:“不必客气。这样反而费事,还是直接改上。不限于语言,有什么不妥都改。千万不要慎重,怕改得不妥。我觉得不妥再改回来。”

交流:这里共说几句话,表达了几个意思?其余的几句能否去掉?

明确:“不必客气”这是对人的尊重,拉近了人与人之间的心理距离。“这样反而费事,还是直接改上。”点出了改的原因,感受到一个老者的祥和。“千万不要慎重,怕改得不妥。我觉得不妥再改回来。”此句更是对对方的宽心,一切有我,你可以放心。这字字动听,句句含情,话语里透着温暖、谦虚和诚恳。

3、赏读“行”中的宽厚。

投影:有人到东四八条他家去看他,告辞时,客人拦阻他远送,无论怎样说,他一定还是走过三道门,四道台阶,送到大门外。告别,他鞠躬,口说谢谢,看着来人上路才转身回去。

交流:叶老怎样送客?偶尔这样做吗?猜想他都这样送过谁?

投影:可是他却不放弃客气,比如有一两处他认为可以不动的,就一定亲自来,谦虚而恳切地问我,同意不同意恢复。

交流:“亲自”怎么理解?这亲自的背后包含着怎样的情怀?

投影:他看我的地址是公寓,以为公寓必是旅店一类,想到我在京城工作这么多年,最后沦为住旅店,感到很悲伤。

交流:一个老师关心自己的学生不是很正常吗?这里面有藏着怎样的一番爱心?

资料补充:叶老的文x十年。

4、请用“叶圣陶先生的严,严到的程度。”的句式表达你对叶老谨严律己的理解。

5、小结、这就是叶圣陶,做学问上对己严格要求,语言运用简洁明了,时时提醒我们要常常想想叶圣陶先生的写话的主张,以及提出这种主张的深重的苦心。

四、跳出文深知叶圣陶。

1、名字拾趣。

投影:叶圣陶曾数次改名,他原名叶绍钧,小学时,请先生章伯寅取一个立志于爱国强国的字。章先生说:“你名绍钧,有诗曰‘秉国之钧’,取‘秉臣’为字好。”1910月15日,苏州在辛亥革命中光复了。次日,叶绍钧找到章伯寅先生说:“清廷已覆没,皇帝被打倒了,我不能再作臣了,请先生改一个字。”先生笑了笑说:“你名绍钧,有诗曰‘圣人陶钧万物’,就取‘圣陶’为字吧。”

交流:人如其名,在文化教育领域,叶圣陶像一名辛勤的制陶器的工匠,从事文化教育,陶冶了一代又一代青年学生,育化万物。

2、小结:叶圣陶先生,人,往矣。我们常常想到他的业绩,常常想到他的美德。

投影:“叶圣陶先生于1988年2月16日逝世。记得那是旧历丁卯年除夕,晚上得知这消息,外面正响着鞭炮,万想不到这繁碎而响亮的声音也把他送走了,心里立即罩上双层的悲哀。”

叶圣陶先生二三事仿写(热门17篇)篇十二

1、在感情表达方面:善于理性控制感情,反显其真挚。

2、在人物刻画方面,用具体的典型事例进行记叙,以小见大,凸显出人物的精神风貌。

3、在文风方面:态度诚恳,叙述平实,语言朴素,所写正是简明而有条理的口头语,同时又不失其深致。

本文的文字转换之处,下笔至简,如“文字之外,日常交往,他同样是一以贯之,宽厚待人”。又如“以上说待人厚,是叶圣陶先生为人的宽的一面。他还有严的一面,是律己”。这些地方都是文意转换的地方,而张中行先生均以一句话就完成了转折,简洁有力,深显功力。

叶圣陶先生二三事仿写(热门17篇)篇十三

学法指导:理解中心,要找出文章的写作重点和文章中对整体内容进行抒情或议论的部分;指导学生结合上述内容,根据作者的写作背景、意图等概括出文章的中心,并理解含义;理解这个中心的深刻或新颖之处,并理解这个中心在原文中是如何表达出来的;指导学生理解这个中心对自己的启示。

1.这篇文章表达了怎样的中心思想?

明确:本文表现了叶老严以律己、宽以待人的品格。

2.本文的中心思想对你有何启示?

第三步,选读相关内容,个性解读,读写结合。

叶圣陶先生二三事仿写(热门17篇)篇十四

叶圣陶先生逝世的时间是除夕,我们有除夕放鞭炮的习俗。以乐景写哀情,用繁碎而响亮的鞭炮声衬托“我”极度悲哀的心情。

如何理解“双层的悲哀”?叶圣陶先生是“我”的良师益友,对我国的教育事业作出了杰出的贡献。他的逝世,对于“我们”是一个不可估量的损失,不仅是“我”的悲哀,也是全国人民的悲哀。

一件件小事却蕴含着先生的种种美德,作者是怎样把人物的特点写出来的呢?这么写有什么好处呢?本文记叙的都是叶圣陶先生日常生活与工作中的小事,看似漫不经心,实则匠心独运,这些小事里面都蕴含着先生的种种高贵品质。越是平凡,越是令人敬仰,也越是值得人们学习。

作者选用这些小事,正是起到了见微知著,以小见大的作用。

再读文章开头和结尾部分,说说这两部分在结构上有什么特点,这样写有什么好处。开头——叶圣陶先生于1988年2月16日逝世。记得那是旧历丁卯年除夕,晚上得知这消息,外面正响着鞭炮,万想不到这繁碎而响亮的声音也把他送走了,心里立即罩上双层的悲哀。

结尾——叶圣陶先生,人,往矣,我常常想到他的业绩。凡是拿笔的人,尤其或有意或无意而写得不像话的人,都要常常想想叶圣陶先生的写话的主张,以及提出这种主张的深重的苦心。

首尾呼应,字里行间洋溢着对叶圣陶先生深深的怀念之情。

作者通过一些典型事例,记述了一个躬行君子、堪为师表的忠厚长者独具而可贵的精神风貌,表达了作者对叶圣陶先生的敬仰和深切的怀念之情。

叶圣陶先生二三事仿写(热门17篇)篇十五

1.深入理解课文,并读出自己的心得。

2.学习叶老待人宽待己严的品格。

教学内容与步聚。

叶圣陶先生是中国文艺界、教育界的老前辈,他为人敦厚,彬彬有礼。著名诗人臧克家曾经说过:“温、良、恭、俭、让这五个大字是做人的一种美德,我觉得叶老先生身上兼而有之。”

叶圣陶热切的主张规范现代汉语包含规范的语法、修辞、词汇、标点、简化字和除去异体汉字。最重要的是,叶圣陶在出版领域提倡使用白话文。他的杂志和报纸大多使用白话文,这极大地方便了记者和读者的阅读。所有的这些贡献促进了中国新闻事业的发展。

上节课文,我们从总体上了解了叶老的德行以及在写作方面的主张,今天我们继续学习课文,要深入理解文本内容,学习他在为人与为文方面的风范。

第二步,精读课文,深入理解文意。

一、朗读课文第一部分,然后回答问题:

1.“心里立即罩上双层的悲哀”这句话表达了怎样的含义?

明确:对叶老的去世深感悲哀,也暗示了他与叶老的关系非比寻常。

二、朗读课文第二部分,然后回答问题:

明确:“过去的印象”指:中先生的作品叶先生只是平实规矩而已。

“失之太浅”指:评价只看到了作品这一表面现象,没有触及品格。

2.作者为什么要写汉魏以后中国读书人思想搀合的情况?

明确:强调叶圣陶先生的思想没有搀合,是单一的儒。

3.作者强调叶圣陶先生是单一的儒的目的是什么?

明确:强调叶圣陶先是躬行君子,又能学而不厌,诲人不倦,是人之师表,并为写他行为的单一作铺垫。

明确:为吕叔湘先生的文章改标点;让张中行先生帮助修改文章,叶老认为改得不妥之处,谦虚而恳切地问张中行先生,同意不同意恢复。

明确:送别,一定还是走过三道门,四道台阶,送到大门外才告别,他鞠躬,口说谢谢,看着来人上路才转身回去。晚年,有两次是已经不能起床了,我同一些人去问候,告辞,他总是举手打拱,还是不断地说谢谢。

我去拜访,他因与朋友有约不在家而他非常悔恨,以为朋友住旅店而悲伤。

6.“他还有严的一面,是律己”,作者是从哪些方面来表现他的律己严的?

明确:是从三方面来表现的。写文章方面要求自己言文如一,文风方面要求简洁,重视语文求完美。

三、朗读课文第三部分,然后回答问题:

1.“问题是行方面的如何效法”,作者认为应如何效?

明确:要知难而不畏难,要长记于心,向叶先生学习,德行如一。

明确:语文方面要学习叶老关于写话的主张,要体会他提出那种主张的良苦用心。

四、理解课文表达的中心。

学法指导:理解中心,要找出文章的写作重点和文章中对整体内容进行抒情或议论的部分;指导学生结合上述内容,根据作者的写作背景、意图等概括出文章的中心,并理解含义;理解这个中心的深刻或新颖之处,并理解这个中心在原文中是如何表达出来的;指导学生理解这个中心对自己的启示。

叶圣陶先生二三事仿写(热门17篇)篇十六

1.掌握本文对人物以小见大的刻画方法。

2.领会本文行文平易、内涵深厚的写作特点。

通读课文,理解文意,理解文中所记述的叶圣陶先生的过人品性。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学习叶圣陶先生宽人律己的品性。

理解文中关键语句的含义,整体感知文章内容。

领会文章叙议结合、朴实简洁、内涵深厚的写作特点以及以小见大,通过具体事例展示人物全貌的写人方法。

朗读法、讨论法、合作交流法。

课文朗读音频、多媒体课件。

叶圣陶是我国著名教育家,他的一生为教育事业做出了巨大贡献,著作等身,但他一向宽以待人,严于律己。今天我们一起跟随张中行的目光,看看他眼中的叶圣陶。

张中行,河北省香河县人,著名学者、哲学家、散文家。主要从事语文、古典文学及思想史的研究。曾参加编写《汉语课本》《古代散文选》等。是二十世纪末未名湖畔三雅士之一,与季羡林、金克木合称“燕园三老”。季羡林先生称赞他为“高人、逸人、至人、超人”。

叶圣陶(1894-1988),原名叶绍钧,字秉臣,辛亥革命后改字圣陶。汉族人,江苏苏州人,现代著名作家、教育家、文学出版家和社会活动家,有“优秀的语言艺术家”之称。曾当过10年的小学语文教师。解放后,叶圣陶曾担任出版总署副署长、人民教育出版社社长、教育部副部长。

主要作品:我国第一部童话集《稻草人》,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部长篇小说《倪焕之》,短篇小说集《隔膜》《火灾》《线下》等。在长期的编辑生涯中,先后主编或编辑过《诗》杂志、《文学周报》《小说月报》《中学生》《中学生文艺》《开明少年》等多种重要的文学、语文教育刊物和几十种中小学语文教科书,撰写过十多本语文教育方面的论著,为语文教育事业做出了重要贡献。

根据对文章的理解,为文章划分层次。

第一部分(1):交代叶圣陶先生逝世及“我”的悲哀心情。

第二部分(2~8):先总写后分写,歌颂叶圣陶先生过人的品性。

第二部分第一层(2):总写叶圣陶先生的品德有过人之处。

第二部分第二层(3~8):从待人厚和律己严两个方面写叶圣陶先生过人的品性。

第三部分(9):谈对学习叶圣陶先生品德的思考。

1.本文记述了叶圣陶先生哪些品德?分别用了哪些事例来进行说明?

待人厚,律己严。

待人厚:(1)修改文章;(2)送客;(3)复信。

律己严:作文、做人,力求完美,以身作则。

2.文章开篇写道“心里立即罩上双层的悲哀”,这“双层的悲哀”的含义是什么? ——对叶老去世的悲哀,对失去这样一位教育大家而悲哀。

3.本文记叙的都是叶圣陶先生日常生活与工作的小事,作者却给予极高的评价。找出文中评价的语句,对照所叙事件,谈谈你的看法。

(1)在这方面,就我熟悉的一些前辈说,叶圣陶先生总当排在最前列。叶圣陶先生是单一的儒,思想是这样,行为也是这样。

——高度评价了叶老先生总是将立德放在第一位。

(2)叶老既是躬行君子,又能学而不厌,诲人不倦,所以确是人之师表。

——这是对叶老先生品德的过人之处总的评价。

(3)文字之外,日常交往,他同样是一以贯之,宽厚待人。

——通过送客、回信这两件事来表现叶老先生待人宽厚。

(4)他还有严的一面,是律己,这包括正心修身和“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 ——赞扬了叶老先生事事躬行,严于律己。

(5)在我认识的一些前辈和同辈里,重视语文,努力求完美,并且以身作则,鞠躬尽瘁,叶圣陶先生应该说是第一位。

——高度评价了叶老先生作文、做人力求完美,以身作则,鞠躬尽瘁。

4.作者用了一个什么词来表述叶圣陶先生的语文主张?这种风格具体讲的是什么? 叶圣陶先生的语文主张:“写话”

——平易自然,鲜明简洁,细致恳切,念,顺口,听,悦耳,说像话还不够,就是话。还特别重视“简洁”。

5.作者眼中的叶圣陶先生是怎样的形象?

作者通过一些典型事例让我们看到了一个躬行君子、堪为师表的忠厚长者宽以待人、严于律己的精神风貌。

6.叶圣陶先生关于写文章要简洁的观点,在本文有所体现吗?举例说说。

本文叙述平实,语言朴素,所写正是简明而有条理的口头语,同时又不失其深致。本文的文字转换之处,下笔至简,如“文字之外,日常交往,他同样是一以贯之,宽厚待人”。又如“以上说待人厚,是叶圣陶先生为人的宽的一面。他还有严的一面,是律己”。这些地方都是文意转换的地方,而张中行先生均以一句话就完成了转折,简洁有力,深显功力。

(1)在感情表达方面:善于理性控制感情,反显其真挚。

(2)在人物刻画方面,用具体的典型事例进行记叙,以小见大,凸显出人物的精神风貌。

(3)在文风方面:态度诚恳,叙述平实,语言朴素。

学生目前能够从内容的层次理解即可,在实践中运用还需要长时间的训练。

叶圣陶先生二三事仿写(热门17篇)篇十七

叶圣陶先生于1988年2月16日逝世。记得那是旧历丁卯年除夕,晚上得知这消息,外面正响着鞭炮,万想不到这繁碎而响亮的声音也把他送走了,心里立即罩上双层的悲哀。参加遗体告别仪式之后,总想写点什么,一则说说自己的心情,二则作为纪念。可是一拖延就三个月过去了。依理,或依礼,都应该尽早拿起笔来。写什么呢?这有困难。一是他业绩多,成就大,写不胜写;二是遗体告别仪式印了《叶圣陶同志生平》的文本,一生事业已经简明扼要地说了;三是著作等身,为人,以及文学、教育、语文等方面,足以沾溉后人的,都明摆着,用不着再费辞。但纪念文是还要写。为了不重复,打算沿着两条线选取题材:一是写与我有关的,二是写不见于或不明显见于高文典册的。

我第一次见到叶圣陶先生,是五十年代初,我编课本,他领导编课本。这之前,我当然知道他,那是上学时期,大量读新文学作品的时候。那时候他还没以字行,用叶绍钧的名字。我的印象,比如与鲁迅、郁达夫相比,鲁迅笔下多锋芒,郁达夫有才任情,叶先生只是平实规矩而已。相识之后,交往渐多,感到过去的印象虽然不能说错,也失之太浅;至少是没有触及最重要的方面,品德。《左传》说不朽有三种,居第一位的是立德。在这方面,就我熟悉的一些前辈说,叶圣陶先生总当排在最前列。中国读书人的思想,汉魏以后不出三个大圈圈:儒、道、释。搀合的情况很复杂,如有的人是儒而兼道,或阳儒阴道;有的人儒而兼释,或半儒半释;有的人达则为儒,穷则修道;等等。叶圣陶先生则不搀合,而是单一的儒,思想是这样,行为也是这样。这有时使我想到《论语》上的话,一处是:“躬行君子,则吾未之有得。”一处是:“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两处都是孔老夫子认为虽心向往之而力有未能的,可是叶圣陶先生却偏偏做到了。因此,我常常跟别人说:“叶老既是躬行君子,又能学而不厌,诲人不倦,所以确是人之师表。”

凡是同叶圣陶先生有些交往的,无不为他的待人深厚而感动。前些年,一次听吕叔湘先生说,当年他在上海,有一天到叶先生屋里去,见叶先生伏案执笔改什么,走近一看,是描他的一篇文章的标点。这一次他受了教育,此后写文章,文字标点一定清清楚楚,不敢草率了事。我同叶圣陶先生文墨方面的交往,从共同修润课本的文字开始。其时他刚到北方来,跟家乡人说苏州话,跟其他地方人说南腔北调话。可是他写文章坚决用普通话。普通话他生疏,于是不耻下问,让我帮他修润。我出于对他的尊敬,想不直接动笔,只提一些商酌性的意见。他说:“不必客气。这样反而费事,还是直接改上。不限于语言,有什么不妥都改。千万不要慎重,怕改得不妥。我觉得不妥再改回来。”我遵嘱,不客气,这样做了。可是他却不放弃客气,比如有一两处他认为可以不动的,就一定亲自来,谦虚而恳切地问我,同意不同意恢复。我当然表示同意,并且说:“您看怎么样好就怎么样,千万不要再跟我商量。”他说:“好,就这样。”可是下次还是照样来商量,好像应该作主的是我,不是他。

文字之外,日常交往,他同样是一以贯之,宽厚待人。例如一些可以算作末节的事,有事,或无事,到东四八条他家去看他,告辞,拦阻他远送,无论怎样说,他一定还是走过三道门,四道台阶,送到大门外才告别,他鞠躬,口说谢谢,看着来人上路才转身回去。晚年,记得有两次是已经不能起床,我同一些人去问候,告辞,他总是举手打拱,还是不断地说谢谢。

文革的大风暴来了,还见了一次给他贴的大字报,幸而这有如阵风阵雨,不到片刻就过去。但交往总是不便了,何况其时我更是自顾不暇。所以只能默祝老人能够如《尚书》所说:“皇天无亲,惟德是辅。”一晃差不多十年过去,知道老人幸得安居,食住如旧,也就放了心。其时我是依据七十年代初的什么文件,干校结业,因为妻室是有两只手,仍在城里吃闲饭的人,所以没有返城居住的权利,双肩扛着一口下了乡。大概是七十年代中期某年的春天吧,我以临时户口的身份在妻女家中小住,抽空去看他。他家里人说,很少出门,这一天有朋友来约,到天坛看月季去了。我要一张纸,留了几句话,其中说到乡居,说到来京,末尾写了住址,是西郊某大学的什么公寓。第二天就接到他的信。他说他非常悔恨,真不该到天坛去看花。他看我的地址是公寓,以为公寓必是旅店一类,想到我在京城工作这么多年,最后沦为住旅店,感到很悲伤。我看了信,也很悲伤,不是为自己的颠沛流离,是想到十年来的`社会现象,像叶圣陶先生这样的人竟越来越少了。

叶圣陶先生待人厚,还有一次更为突出,是在某一小型会上发言。大概是“讨论”批评和自我批评之类的大题目吧,他说,这,他只能做到一半,是自我批评;至于批评,别人的是非长短,他不是看不出来,可是当面指摘人的短处,他总是说不出来。这只能做到一半的作风,是对是错,自然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事。这里我只能说说我自己的感觉,那是:至少是某些时候,或从某个角度看,德的力量会比力大,因为它可以使人自重,努力争取不愧于屋漏。

以上说待人厚,是叶圣陶先生为人的宽的.一面。他还有严的一面,是律己,这包括正心修身和“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己,人,思想和行动,范围太广,我想损之又损,只说说我深知,而且应该受到高度重视的一个方面,“语文”方面;这仍嫌范围广,只好再缩小,限于写作应该用什么样的语言这个像是不成问题的问题。说是不成问题,因为:一,看历史,似乎早已解决。那还是民初高喊文学革命的时候,以前言文不一致,如言,说“我觉得对”,文则要写“余然之”,既增加了无谓的负担,又不容易懂,所以应该合二为一。起初有些人,如林琴南之流,不以为然,但这是大势所趋,众意所归,不久就统一了天下,理,认定怎样说就应该怎样写,行,用笔写白话。二,看现实,写,都不用文言,而用普通话。但这里还隐藏着不少问题。由文学革命时期起,就应该有所谓白话指什么(如有孔乙己的白话,鲁迅的白话,北京市民的白话,等等),能不能这样写,应该不应该这样写等问题。这且不管,文学革命之后,许多知名的和不很知名的作家,以及广大的能执笔而不成家的,总是这样做了。成果呢?我的看法,除了少数人、个别文体(如小说、戏剧里的对话)之外,都是只能“不即不离”。不即,是与街谈巷议的口语不尽同;不离,是无论如何,总可以算作雅化的精炼化的条理化的口语。这都是过去的事了。值得重视的大问题在现在,流行的文的大多数,从用语方面看,与过去相比,不即的成分显然增加了,从而不离的成分就相应地减少了。这表现为冗长,扭曲,修饰,晦涩,不像话。不像话,有影响,是不自然,不简明,不易懂。这样写,有的来于心有余而力不足,有的来于看什么,学什么;但更多的是来于认识(纵使是不很明确的),以为不这样就不成其为文,甚至不足以称为文。有认识为依据,不即而离的文就会发荣滋长,终于成为文风问题。叶圣陶先生坚决反对这种文风,他提出正面的主张,要“写话”。写话,粗略说是嘴里怎么说,笔下就怎么写;加细一些说是,所写,从用语方面看,要是简明而有条理的口头话。

我们在一起的时候,常常谈到写文章,他不只一次地说:“写成文章,在这间房里念,要让那间房里的人听着,是说话,不是念稿,才算及了格。”他这个意见,不同的人会有不同的反应。譬如近些年来,有不少人是宣扬朦胧的,还有更多的人是顺势朦胧的,对于以简明如话为佳文的主张,就必致付之一笑。这里为题目所限,不能牵涉过多,甚至挑起论辩。专说我的看法,写话,虽然其中有些细节还需要进一步说明,但大体上说,或当作行文用语的一个高标准看,总是既正确又对症。说正确,因为这是坚持文学革命以来求言文一致的老传统。说对症,因为时下的脱离口语甚至有意远离口语的文风正在制造“新文言”。称为文言,是因为只见于书面,嘴里并不这样说。新文言,就其难于为绝大多数人轻易了解说,会比旧文言更糟,因为旧文言简短,新文言冗长,旧文言直说,新文言要多绕弯子。不简短,不直说,再加上结果的难于了解,就成为症。去症要有对症药,那就是写话,写话的主张会碰到两种性质的难易问题。一种是执笔之前,刚才说过的,认为这样就不成其为文,下里巴人,不屑于。认识,属于一念之差,可是变却大不易,要慢慢学,多多比较,细心体会,求速成办不到。另一种是执笔之后,我的经验,就说是下里巴人吧,写得简明自然,让下里巴人听着像话,不是容易,而是很难。这也要靠慢慢学(多念像话的文),多多比较,细心体会;此外还要加上叶圣陶先生提到的办法,写完,可以自己试念试听,看像话不像话,不像话,坚决改。叶圣陶先生就是这样严格要求自己的,所以所作都是自己的写话风格,平易自然,鲜明简洁,细致恳切,念,顺口,听,悦耳,说像话还不够,就是话。

在文风方面,叶圣陶先生还特别重视“简洁”。简洁应该是写话之内的一项要求,这里提出来单独说说,是因为叶圣陶先生常常提到,有针对性。他是带着一些感慨说的:“你写成文章,给人家看,人家给你删去一两个字,意思没变,就证明你不行。”关于繁简,关于修改,鲁迅提到的是字句段。叶圣陶先生只说字,我的体会,一是偏重用语,二是意在强调,精神是可简就决不该繁。可是现实呢,常常是应简而偏偏要繁。繁简有时牵涉到内容方面,意思无价值,甚至更坏,当然以不写为是。内容还会引来其他性质的复杂问题,这里不管,只说用语。用语的可简而繁,近些年来大为流行,种类和花样都很多,几年前我在拙作《作文杂谈》的“累赘拖沓”一题里曾较详细地谈到,这里不能多说。我的想法,值得重视的不是多用少用一两个字,而是应该少用而偏偏多用的这种热爱冗赘的心情,它扩张,无孔不入,就会成为风。举最微末的两个字为例。一个是“了”,势力越来越大,占据的地盘越来越广,如“我见到老师”,“他坐在前排”,简明自然,现在却几乎都要写“我见到了老师”,“他坐在了前排”,成为既累赘又别扭。另一个是“太”,如“吸烟不好”,“那个人我不认识”,也是简明自然,现在却几乎都要写“吸烟不太好”,“那个人我不太认识”,成为不只累赘,而且违理。像这样的废字,删去不只是意思没变,而且是变拖沓无理为简洁合理,可是竟然很少人肯删,也就无怪乎叶圣陶先生感慨系之了。

在我认识的一些前辈和同辈里,重视语文,努力求完美,并且以身作则,鞠躬尽瘁,叶圣陶先生应该说是第一位。上面说的是总的用语方面。零碎的,写作的各个方面,小至一个标点,以至抄稿的格式,他都同样认真,不做到完全妥帖决不放松。还记得五十年代早期,他发现课本用字,“做”和“作”分工不明,用哪一个,随写者的自由,于是出现这一处是“叫做”,那一处是“叫作”的现象。这不是对错问题,是体例不统一的问题。叶圣陶先生认为这也不应该,必须定个标准,求全社出版物统一。商讨的结果,定为“行动”义用“做”,“充当”义用“作”,只有一些历史悠久的,如作文、自作自受之类仍依旧贯。决定之后,叶圣陶先生监督执行,于是“做”和“作”就有了明确的分工。

叶圣陶先生,人,往矣,我常常想到他的业绩。仍以《左传》的三不朽为标准,“立德”是“太上”的事,就理说应该受到尊重,没有问题。问题是行方面的如何效法。两个时代有距离,相通的可能究竟有多大呢?不过无论如何,悲观总是不可取的,要知难而不畏难,办法是长记于心,学。语文方面也是这样,——不,是困难比较多,因为理的方面也不是人人都首肯。不人人首肯,乐观的空话就不大有什么用。但希望,即使不是很大的,总不当因不乐观而放弃。这希望就是,凡是拿笔的人,尤其或有意或无意而写得不像话的人,都要常常想想叶圣陶先生的写话的主张,以及提出这种主张的深重的苦心。

题目:

(1)下面两句话在文章中起什么作用?

以上说待人厚,是叶圣陶先生为人的宽的一面。他还有严的一面,是律己,这包括正心修身和“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

(2)叶圣陶先生的语文主张是什么?他在这方面是怎样严格要求自己的?

(3)叶圣陶先生对文风不简洁的现象为什么这么感慨呢?

(4)叶圣陶先生在“总的用语方面”是怎样律己严的?

答案:

1、第一句承接上文,总结了叶圣陶先生待人厚的品行。第二句开启下文,突出叶圣陶先生律己严的特点。这两句话承上启下。

2、叶圣陶先生的语文主张是“写话”。一旦写的不像“话”,就坚决改。

3、因为有些人写文章出现一些废字,但又不肯删去,叶圣陶先生很重视文风的简洁,当然感慨了。

4、叶圣陶先生非常重视语文,努力追求完美,并且以身作则,鞠躬尽瘁,这是常人难以达到的。

相关范文推荐

    简单采购合同正式范文(15篇)

    采购是企业保证正常运营所必须的环节,它直接影响着企业的成本、品质和效益。以下是一些权威机构发布的采购指南和规范,可以帮助我们规范采购行为。为进一步规范学校食品采

    走出舒适圈(模板22篇)

    作文是一种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的艺术形式,要求我们用准确、简洁、生动的语言来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情感。以下是一些值得一读的优秀作文,它们展现了作者的才华和创造力。

    人教版六年级语文老人与海鸥教案(精选22篇)

    教案是教师为引导学生学习某一知识点或完成某一任务而事先准备的一份教学计划。针对阅读理解技巧的教学目标,编写了一份有趣而高效的教案。教学目标:1.练习用较快的速度

    小学五年级数学教师个人工作总结(实用20篇)

    教师工作总结是对一段时间内的教学工作进行总结和评估的重要步骤。教师工作总结是对一段时间内的教育教学工作进行系统性总结和评价的一种重要形式,它可以促使我们思考,我

    懂你七年级大全(18篇)

    优秀作文是以准确的语言表达和丰富的内容展示给读者的一种文学作品,每个人都可以努力写出一篇优秀的作文。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优秀作文范文,供大家参考和借鉴。

    青春的力量为题(专业13篇)

    青春是思考的时刻,我们思考人生的意义和我们的价值观。下面是一些优秀的青春总结范文,希望对大家写作有所启发。人生有如一场磋砣的大雨,有多少被这场大雨模糊了形状,混

    我最知心的朋友(汇总18篇)

    作文是一种表达思想和情感的艺术形式,优秀的作文可以让人深思并引发共鸣。在这里,小编为大家整理了一些优秀作文的写作技巧和方法,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放学了,我高高兴

    你是我心里的那束光(优秀14篇)

    写作是一个不断学习和提高的过程,需要不断反思和修正。这里有一些优秀作家的作品,值得大家借鉴和学习其中的写作技巧。春光旖旎,一室暖阳。窗外,温暖的阳光斜照在薄薄的

    学生代表的讲话稿(汇总16篇)

    无论是在学校还是在工作中,讲话稿都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它是我们成功演讲的有力支持和依靠。范文中的讲话稿包含了开场白、主体内容和结尾,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组织自己的讲

    七年级我的照片(专业18篇)

    在写优秀作文时,我们要注重选择合适的词语和句式,以提升文章的表达力和文采。想写一篇优秀作文,不妨先来看看以下小编为大家准备的优秀作文范文。照片是永恒的记录,虽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