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数学搭配的学问说课稿(汇总17篇)

时间:2023-12-11 作者:飞雪

教案模板是教师反思教学过程和总结经验的重要工具,可以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请大家参考以下教案模板,以便更好地组织和指导教学活动。

三年级数学搭配的学问说课稿(汇总17篇)篇一

各位领导、老师们:

大家好!

今天我执教的是《搭配中的学问》,这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试验教科书三年级上册《数学广角》第一课时的内容。

首先说说对教材的认识,在二年级上册的教材中,学生已经接触了一点组合知识,学生通过观察、试验、猜测的方法可以找出最简单的事物的组合数。本册教材就是在学生已有知识和经验的基础上,继续让学生通过观察、猜测、实验等活动找出事物的组合数。与二年级上册教材相比,本册的内容更加系统和全面,教材重在培养学生有顺序的、全面的思考问题的意识。

学生分析:三年级的学生通过观察、猜测以及实验的方法可以找出最简单的事物的组合数。但认知水平还停留在感性层面上,对搭配没有足够的认识。学生已经具有一定的合作能力和交流能力,喜欢表达自己的观点。

为了加深学生对这部分内容的体验、感知,这节课我根据教材和学生的特点,设计了“玩”中学、“做”中学、“乐”中学的多样活动,使学生在情境化、活动化、情感化的探究活动中,经历一个完整的知识建构过程,力争达到以下内容:

一、教学目标。

1、使学生通过观察、操作、交流等活动,掌握搭配的方法。

2、使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体验解题策略的多样性,初步学会用数学语言表达自己的观点,渗透符号替代思想。

3、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分析、推理能力及全面、有序地思考问题的意识,养成与人合作的良好习惯。

教学重点:进行有序思考,掌握搭配方法。

教学难点:能够有顺序、全面地思考问题,并用数学语言及数学符号清楚地表达自己的观点。

二、说教法、学法。

启蒙思想家卢梭认为:要使学生获得知识经验并得到发展,就必须引领他们参加实践活动。新课标也视学习为“做”的'过程、“经验生成的过程。因此,本课设计力求在教法上体现”在玩中学、在做中学、在合作交流中学”,在学法上则突出“自主学习、实践感知”的特点。

三、说教学过程。

本节课总体的设计思路:创设了以图图“元旦”表演节目为主题的活动情景串。包含帮助图图“搭配衣服”——“搭配早餐”——“演出路线”——“照相问题”四个场景。在帮助图图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掌握搭配的策略和方法。

1、创设情境,感知搭配。

新课开始,把搭配这个生活中常见的数学问题放置在生活情境中。

师:“同学们看屏幕,这是谁?(图图)元旦就要到了,图图要参加演出,需要准备一套演出服,看:妈妈给他准备了这么多衣服,猜猜,他可能穿那一套呢?”

引入图图这个学生很熟悉的动画形象,主要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情绪高涨的进入探究活动中。同时,使学生初步感知搭配知识在生活中应用的广泛性和普遍性。

2、借助活动,体验搭配。

在这一环节中,围绕搭配衣服这一主题,我设计了相关的实践活动。把学生推到主体地位,让学生小组合作,通过想一想,摆一摆的方式主动获取知识,教师只是在关键处启发、点拨,留给学生充分的时间与空间,让学生从始至终参与学习知识的全过程,领悟到知识的真谛。

三年级数学搭配的学问说课稿(汇总17篇)篇二

《搭配中的学问》是人教版数学三年级下册数学广角的内容,是在二年级简单排列组合知识的基础上进行初步渗透的一节实践活动课。这个主题实践活动的目的是联系学生生活、训练学生有序地、全面地思考解决问题,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1、通过摆一摆、列算式等活动,体验搭配的不重复、不遗漏特点。

2、使学生运用多种搭配方法解决实际问题,鼓励学生解题方法的多样化。

3、让学生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发现生活中的搭配美。

掌握多种搭配方法,渗透有序思考方法。

教学难点:

掌握不重复、不遗漏的搭配原则,运用多种搭配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学法:通过观察、操作、展示、交流、总结方法等过程,让学生经历从具体的摆一摆、连一连提升为更简便列算式的过程。

教法:运用直观的教学手段,结合白板操作软件,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各种感官协同活动,做到在观察中思维,在思维中操作。教师在演示、列式的基础上,及时抽象方法,再比较对照,从中进一步强化所学的新知识。

为了突出重点,突破难点,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我对整个教学过程进行了规划,共设计四个教学环节:

1、创设情境、感知搭配。

2、借助活动、体验搭配。

3、运用知识、拓展搭配。

4、反思总结、拓展延伸。

1、创设情境、感知搭配:

数学来源于生活,而让三年级的同学投入到数学活动中的关键是调动起他们的兴趣,创造一个学生乐于参与的活动情境。联系学生的`生活,我创设了两个情境。

情景一:通过想跟全班每个孩子击掌,来提出思考:老师如何击掌能够看出跟哪些同学击过,哪些同学没击过?原来可以一行一行击掌,或者一列一列的击,这样击的好处是有顺序、不会重复也不会漏下谁。(设计的意图是让学生初步感知搭配的不重复、不遗漏特点。)。

情景二:数学城堡有一把密码锁,一共有四个数,要求组成所有不重复两位数。采用的方法是让全班同学在算术本上书写。找一名同学上前进行拖拽。(设计的目的在于让学生回顾以前学过排列的旧知识,为学习新知识进行铺垫。)。

2、借助活动、体验搭配:

(1)活动:

城堡里主人是小女孩,她要带我们去游乐园看一看。去之前希望咱们帮她搭配一件漂亮的衣服。出示2件上衣,3件下装。注意的是,在操作搭配前一定要问问学生“我们穿衣搭配讲究的是什么:1件上衣搭配1一件下装。”

(2)动手操作:

同学们拿出课前准备好的2件上衣,3件下衣的图片,让学生搭配一共有多少种穿法,并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记录下来。

(设计意图:教师给学生充分的操作空间,了解学生的学习基础,为下面的教学做铺垫。)。

在操作的过程中,学生的积极性调动起来了,除了操作实物摆一摆,也可以在图片上进行连线。

(3)交流展示:

学生上前操作,(可以选择基础比较差的),学生就会发现他搭配的有重复而且还有遗漏,让学生去纠正学生,可以加深对知识的巩固。

同时激发学生思考,如何摆能够避免出现错误呢?原来可以选择先固定1件上衣,再去搭配下装,这样就会避免出现重复和遗漏的情况。最后总结出搭配的两个特点:不重复、不遗漏(板书特点)。

讨论:2件上衣、3件下装能够搭配出多少种不同的穿法?(鼓励学生大胆说出自己的想法)。

有的学生仔细观察,通过数一数,数出6种搭配穿法;教师可以鼓励学生发现1件上衣可以有三种搭配,而我们有2件上衣,所以可以通过列算式:加法:3+3=6;乘法:3×2=6。

原来,搭配不仅可以动手摆一摆、连一连,还可以通过列算式。

3、运用知识、拓展搭配:

练习是数学中必不可少的环节,使学生形成知识的桥梁,也是考察目标达成度的手段,因此我设计了多种形式的练习。

练习1:从正门出发经过猴山到达游乐场有几种线路可以选?(指名回答,学生可以选择自己喜欢的搭配方法。)。

练习2:有男运动员5名,女运动员8名,要选一名男运动员搭配一名女运动员参加乒乓球混双比赛,恭有几种不同的搭配方法?(抢答方式回答,不仅要求准确还要求速度。鼓励学生选取列算式的方法。)。

练习3:想走出城堡,最多试几次能够打开大门?(同座讨论,与之前导入题目相比,问题的问话形式和难度上都有所提高。)。

练习4:午餐搭配:2种饮料、3种主食、3种菜一共有多少种不同的吃法?(小组交流,课下沟通,属于提升题。)。

3、反思总结、拓展延伸:

今天玩得真高兴啊,通过这节课的学习,说一说你的收获吧!(指名回答),鼓励学生去发现生活中的搭配美!

三年级数学搭配的学问说课稿(汇总17篇)篇三

曹老师上的内容是三年级上册数学广角中的搭配问题,结合听课的实际情况,谈一下自己的几点感受:

1、曹老师先从亲自和每位小朋友握手的`实际情境中,导出握手中存在着搭配的问题,为了保证能做到和每位小朋友握手,从而引出搭配的有序性,做到不重复,不遗漏。课堂的一开始,老师就切入到学生的生活实际,通过亲密接触后,引出问题,从而解决问题。在解决搭配问题中,老师做到了抓住中心:“有序性,不遗漏,不重复”。

2、课堂设计巧妙,在早餐搭配中,先出示2种饮料,3种点心,学生动手操作后得出结论2×3=6种搭配方法,紧接着老师说如果再增加1种饮料后,会出现什么样的搭配情况?学生思考总结3×3=6种搭配方法,,再反过来,如果增加的是1种点心呢?会是什么样的搭配情况,学生思维发生高涨,然后对两种情况发生对比,从而总结出搭配中的算法。这样的设计,体现的数学思维的递进性,师生之间发生思维的碰撞,达到课堂的高潮。

3、体现了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和思维方法的多样性。学生过生日,让学生动手搭配衣服,在搭配中存在着符号的多样性,有用三角形的、正方形的,还有用天地、花草等方式搭配的。体现了学习的自主探究,方法灵活多样。

几点不成熟的想法:

1、学生在学习和理解2×3=6的时候,可不可直接出示一幅图片,用连线法直接出示,1件上装配3件下装,2件上装就有6种搭配法。这样是不是更直观一些,没必要大费周折。

2、曹老师的语言很清晰,吐词清楚,学生在动手操作完搭配后,可以用投影仪把学生的效果图展示出来,用图形结合的方法演示,效果可能会好些。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三年级数学搭配的学问说课稿(汇总17篇)篇四

一、直面现状,初步感知有序意义。

开课伊始,我这样引人:金秋时节,瓜果飘香,同学们,想不想和老师一起去看看咱们的家乡?瞧,老师请来了一位小导游。(课件出示小导游欢欢及录音:亲爱的同学们,很高兴能为你们服务,为了能给你们留下一个好印象,我想打扮得漂漂亮亮的,这些衣服你们能帮我搭配一下吗?)。

课件出示两件上衣、三件下装。

师:欢欢的衣服有多少种不同的搭配方法呢?请学生畅所欲言。由于学生受优先考虑未搭配实物思维的影响,他们一般就会想到,第一件上衣跟第一件下装去搭配,又把第二件上衣跟第二件下装去搭配,然后把第一件上衣与第三件下装去搭配,这样搭配就会出现重复、遗漏的情况。也可能有的学生一下子找到了有序搭配的方法。

这时小导游说话了:刚才同学们的说法不一,到底有几种不同的搭配方法?你认为谁的方法最好?为什么?(经过讨论交流,学生这个时候会回答:有6种方法,按顺序搭配才能不重复、不遗漏。)。

在这种基于学生实际水平的搭配中,自然巧妙地点出了本课的精髓——只有有序地进行搭配,才能避免重复与遗漏。有序思考的意义在学生脑海里悄然萌芽。

二、探究递进,经历有序思考过程。

为了让学生的死亡发展由模糊到清晰,思考方式由无序到有序,我准备采取分层实施,逐步递进的探究方式,来让学生经历“数学化”的有序思考过程。

1、直观操作,强化操作顺序。

学生回答6种搭配方法后,教师追问:“怎样才能在搭配中做到不重复、不遗漏?”请学生拿出衣服学具摆一摆。在摆的过程中让学生边摆边说:先摆了什么,后摆了什么。然后请学生在投影仪上展示搭配的过程。然后教师出示课件,显现操作过程:先固定黄上衣,分别搭配蓝裤子、红裤子、裙子,得到3种搭配方法,然后固定红上衣,分别搭配蓝裤子、红裤子、裙子,又得到3种搭配方法,所以一共有6种搭配方法。在引导学生有序搭配的时候还应让学生初步学会考虑全面搭配,除了固定上衣的方法,还可以固定下装来搭配。

直观操作的目的是让学生在具体表象中构建思维发展的形象点。这个环节紧扣两个问题:1、你是怎样思考的?2、怎样搭配不重复、不遗漏?在有序搭配的操作中,在学生充分地表达自己的思维时,有序思考已经在学生头脑里留下了具体方法的烙印。

2、图示记录,显现操作过程。

欢欢非常感谢同学们帮她搭配好了衣服。她想:这么多种搭配我要每天穿一种,可是我万一忘记了怎么办?如果能把搭配的方法记录下来,就更好了!同学们,你们认为可以怎样记录?请动手试试吧!

在学生记录的过程中,教师到各小组巡视,会发现由于学生的知识基础和生活经验的不同,学生呈现出多种图示记录:与形象化的衣服图示(分别画出上衣和下装),有的用编号来表示,有用文字说明的,有简明的连线,有的一一列举等。教师选取有代表性的记录方法进行展示并予以评价,让其记录方法的发明人加以说明。在展示的过程中,让学生充分体验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和个性化,并在一一说明的过程中再一次呈现有序思考的方法。

通过以上这些方法的展示和比较,既巩固了有序搭配的方法,并且让学生在经历符号化、数学化的过程中,深刻体会到数学符号的简洁美。合理有序搭配在具体表象中逐渐抽象起来了。

三年级数学搭配的学问说课稿(汇总17篇)篇五

数学课程标准在第一学段中特别强调要加强实践活动,《搭配中的学问》是三年级上册的四个专题活动之一。本节课的教学重在训练学生有序思考能力,这种能力对学生今后的学习以及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都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三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知识储备和生活经验,能够把物体进行简单的组合,但他们的认识水平还停留在感性层面,无法做到有序搭配。为此,我设计了以配菜为主题的情境教学,由易到难,循序渐进地使学生掌握搭配的知识。让学生在各种实践活动中,学习按一定的顺序搭配的方法,培养有序思考的能力,以及发现数学问题的意识和运用知识与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为此,我根据教学内容,教材特点和本班情况,制定以下教学目标:

1、使学生通过观察、动手操作、合作交流等活动,掌握搭配的方法。

2、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训练学生的有序思考能力和全面思考问题的习惯。

3、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用数学方法解决问题的意识。

教学重点:联系实际、通过配菜,训练学生有序思考的能力,掌握搭配的方法。

教学难点:使学生有序的思考问题,做到既不重复也不遗漏。初步学会解决最简单、最基本的排列组合问题,并且进一步体验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化。

教具学具:课件、(衣服、菜名)小卡片。

二、活用教材,重在能力培养。

1、教学内容的创新处理——创设生活情境,引发探究欲望。

新课程标准指出“关注学生的经验和兴趣,通过现实生活中的生动素材引入新知,使抽象的数学知识具有丰富的现实背景,努力为学生的数学学习提供生动活泼、主动的材料与环境”。这是一节实践活动课。这节课我紧紧围绕学校“餐厅盒饭配餐”这一情境,通过让学生配菜,了解到配菜的方法和策略。在配菜中,为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创设了招聘服务员、聘配菜部经理的活动。整个课堂气氛活跃,小组讨论、汇报都兴致勃勃,参与热情很高。还有就是:服装搭配、动物园参观路线、猜老师电话号码都是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充分抓住学生的好奇心,使学生迅速地进入最佳的学习状态,从而达到了使学生真正地参与到学习中的目的。

2、教学方法的创新处理——关注探究过程,实现自主探究。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儿童的天性是活泼好动,愿意在活动中学知识。因此,在课堂教学中力求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放手让学生参与学习活动,让学生的生命潜能和创造精神获得充分释放。如在这五个情境中我拟定通过连一连(配餐)、摆一摆、配一配(服装搭配);画一画(从具体事物中抽象出来,用符号、字母等表示出路线的搭配过程)的过程,从搭配材料的数目上力争体现从简单逐渐到复杂的过程等一系列多样性、层次性、开放性的学习方式,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使学生真正地体验到学习活动的乐趣,体验到数学学科的灵感,体验到合作探究的成功,从而实现课堂教学中教师的教学方式、学生的学习方式、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和师生的互动方式的改革与创新。

总之,在本课中,努力贯彻新课标,本着以学生发展为主的原则,重视从学生的实际出发,通过“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教学方式,引导学生通过动手操作、合作交流、探究感知的学习方式来经历、体验搭配中的学问。为了让学生掌握搭配的方法及突破学习的难点,本节课采用了课件辅助教学的方法。在教学的过程中,实施评价主体多元化和关注个体差异。把培养学生的倾听习惯作为课堂教学的评价内容,力求做到面向全体学生,让不同的学生都能感受到成功的喜悦。

三、体现新课程理念精心设计教学程序。

1、创设情境感知搭配新课开始,我把搭配这个生活中常见的数学问题放置在一个广阔的生活背景中,通过谈话的形式,用轻松的与主题相关的学生比较感兴趣的话题,拉近师生之间的距离。同时,使学生初步感知搭配知识在生活中应用的广泛性和普遍性。于是我用谈话引入来激发学生的兴趣,并揭示课题。

2、借助活动体验搭配。

在这一环节中,围绕学校餐厅配菜搭配这一主题,我设计了相关的实践活动。为在这里,教师把学生推到主体地位,让学生以同桌二人为一小组,通过想一想,摆一摆,配一配,记一记的方式主动获取知识,教师只是在关键处启发、点拨,留给学生充分的时间与空间,让学生从始至终参与学习知识的全过程,领悟到知识的真谛。

活动一:搭配星期一的菜谱。

在这个环节中我通过创设情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然后让学生从自己的生活实际出发,在自主探究中,初步感知搭配的方法。

活动二:搭配星期三的菜。

在这个环节里,我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活动的机会,在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过程中找到搭配的规律和方法:按一定的顺序,才能不重复、不遗漏。体验搭配的有序性。并使学生觉得数学学习是有意义的,从而产生积极的情感体验和探究开拓的意识。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参与整个学习过程,使学生真正地体验到学习活动的乐趣,体验到数学学科的灵感,体验到合作探究的成功。

活动三:搭配星期五的菜谱。

在这个环节中,我运用已有的数学知识,自主探索,大胆猜想,发现并找到较好较快的获得搭配结果的规律,能应用乘法原理来解决搭配的问题,鼓励学生解决问题应多样化并且训练学生有序思考的能力,重视从学生的实际出发,通过自主探索交流,自己解决问题,体验成功,充分感受数学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

3、运用知识拓展搭配。

在配菜搭配结束后,为了给学生一个综合运用新知识的空间,我让学生用知识去解决一些实际问题,比如:服装搭配、设计动物园参观的路线,是学生身边经常发生的事情。使练习充满了情趣,用生活激活了学生的记忆,巩固了所学知识。课末谈本次学习的感受,将课本知识转化为个人能力。这样使学生不仅拓展了知识,同时实现了学科间的整合。

4、全课总结体验成功。

在这个环节重点培养学生的总结能力。

5、作业:让学生找一找“生活中的搭配现象。

让学生体验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三年级数学搭配的学问说课稿(汇总17篇)篇六

数学课程标准在第一学段中特别强调要加强实践活动,《搭配中的学问》是三年级上册的四个专题活动之一。本节课的教学重在训练学生有序思考能力,这种能力对学生今后的学习以及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都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三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知识储备和生活经验,能够把物体进行简单的组合,但他们的认识水平还停留在感性层面,无法做到有序搭配。为此,我设计了以配菜为主题的情境教学,由易到难,循序渐进地使学生掌握搭配的知识。让学生在各种实践活动中,学习按一定的顺序搭配的方法,培养有序思考的能力,以及发现数学问题的意识和运用知识与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为此,我根据教学内容,教材特点和本班情况,制定以下教学目标:

1、使学生通过观察、动手操作、合作交流等活动,掌握搭配的方法。

2、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训练学生的有序思考能力和全面思考问题的习惯。

3、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用数学方法解决问题的意识。

教学重点:联系实际、通过配菜,训练学生有序思考的能力,掌握搭配的方法。

教学难点:使学生有序的思考问题,做到既不重复也不遗漏。初步学会解决最简单、最基本的排列组合问题,并且进一步体验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化。

教具学具:课件、(衣服、菜名)小卡片。

二、活用教材,重在能力培养。

1、教学内容的创新处理——创设生活情境,引发探究欲望。

新课程标准指出“关注学生的经验和兴趣,通过现实生活中的生动素材引入新知,使抽象的`数学知识具有丰富的现实背景,努力为学生的数学学习提供生动活泼、主动的材料与环境”。这是一节实践活动课。这节课我紧紧围绕学校“餐厅盒饭配餐”这一情境,通过让学生配菜,了解到配菜的方法和策略。在配菜中,为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创设了招聘服务员、聘配菜部经理的活动。整个课堂气氛活跃,小组讨论、汇报都兴致勃勃,参与热情很高。还有就是:服装搭配、动物园参观路线、猜老师电话号码都是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充分抓住学生的好奇心,使学生迅速地进入最佳的学习状态,从而达到了使学生真正地参与到学习中的目的。

2、教学方法的创新处理——关注探究过程,实现自主探究。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儿童的天性是活泼好动,愿意在活动中学知识。因此,在课堂教学中力求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放手让学生参与学习活动,让学生的生命潜能和创造精神获得充分释放。如在这五个情境中我拟定通过连一连(配餐)、摆一摆、配一配(服装搭配);画一画(从具体事物中抽象出来,用符号、字母等表示出路线的搭配过程)的过程,从搭配材料的数目上力争体现从简单逐渐到复杂的过程等一系列多样性、层次性、开放性的学习方式,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使学生真正地体验到学习活动的乐趣,体验到数学学科的灵感,体验到合作探究的成功,从而实现课堂教学中教师的教学方式、学生的学习方式、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和师生的互动方式的改革与创新。

总之,在本课中,努力贯彻新课标,本着以学生发展为主的原则,重视从学生的实际出发,通过“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教学方式,引导学生通过动手操作、合作交流、探究感知的学习方式来经历、体验搭配中的学问。为了让学生掌握搭配的方法及突破学习的难点,本节课采用了课件辅助教学的方法。在教学的过程中,实施评价主体多元化和关注个体差异。把培养学生的倾听习惯作为课堂教学的评价内容,力求做到面向全体学生,让不同的学生都能感受到成功的喜悦。

三、体现新课程理念精心设计教学程序。

1、创设情境感知搭配。

三年级数学搭配的学问说课稿(汇总17篇)篇七

(2)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小数的初步认识》是在学生熟练地掌握了亿以内的四则运算、初步认识分数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本课内容包括认识一位小数和它的读、写法。认识一位小数是小数的初步认识中最基础的知识,它的学习,不仅为学生准确清晰地理解小数的含义,也为今后系统地学习小数的知识打下初步基础。同时,小数的知识在实际生活中应用较广泛,利于学生运用所学知识技能来解决一些实际的问题。

(二)学情分析。

小学三年级的学生对小数并不是全然不知,在日常生活中已经有所接触,但由于小数是十进分数的特殊表现形式,其意义具有一定程度的抽象性,学生要深刻理解小数的意义,还有一定的困难。针对这一现状,教学中应充分考虑学生的生活经验,找出生活与数学知识的契合点,利用小数与分数之间的联系,重视直观、引导、注重启发,让学生亲历知识的形成过程。

(三)教学目标分析。

知识与技能:结合具体情景了解小数的含义,会读、写简单的小数。

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各种具体的生活情境的创设,使学生进一步认识数的发展,感受数与现实生活的联系。让学生体会,生活中处处有数学,从而激发他们热爱数学的情感。

二、教学的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掌握小数的读法和写法。

教学难点:(1)理解小数的意义。

(2)使学生知道十分之几可以用一位小数表示,百分之几可以用两位小数表示。

突破点:结合日常生活实际,让学生感受小数,认识小数,并结合日常生活中的长度单位和元、角、分,掌握小数表示十分之几、百分之几的方法。

3、教法学法:

教法:按照《数学课程标准》的要求和学生学习数学的实际,选择了创设情境法、谈话启发法、发现法、练习法等教学方法。

四、教学准备:

教师方面:多媒体课件、几种常见的实物图片。

学生方面:1。测量自己身高,并以几米几厘米的形式记录下来。

2。搜集生活中的小数。

五、教学过程分析。

1、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多媒体课件出示逛超市购物的情景,出示各类商品的价格。让学生把这些数分成两类。通过让学生看一看,再分一分的形式,引出生活中的小数,揭示出本节课的课题:《初步认识小数》。让学生发现和挖掘身边的数学,体现学习数学的现实意义,感受数学的应用价值。

2、联系经验,学习读写。

从刚才的情景得出的数中,教师引导学生仔细观察两组数,比一比它们之间有什么不一样,表示商品的价格的小数有什么特点?学生先分组讨论,然后再汇报。后教师小结这样的数叫小数,中间都有一个小圆点,叫做小数点。小数点前面是整数部分;小数点后面是小数部分。

接着指名学生读,学生之间相互补充、纠正。然后同桌互相读,最后教师引导学生读,并多让几个学生起来读一读。引导学生发现整数部分的数和小数部分的数在读法上不同,整数部分跟我们平时读的一样,是几就读几是几十就是几十。小数部分与整数部分读法不同,只要按从左往右的顺序是几就读几。学习写小数,师示范写,学生学着写。让学生注意小数点的位置和写法。

3、理解生活中的小数的实际含义。

(1)以“元”为单位的小数的意义。由于学生平时逛超市的购物经验,所以孩子们对小数尤其是表示价格的小数并不陌生。所以通过课件展示商品价格,放手让学生试着填写价格表,再说说自己收集的商品价格表示多少,最后引导学生知道小数点左边的数表示“元”,右边第一位表示“角”,右边第二位表示“分”。让学生产生对以“元”为单位的小数意义的感受。以“元”为单位的小数与分数之间的联系也是放手通过“做一做”形式让学生自己去感知。

(2)以“米”为单位的小数的意义。由于1分米、1厘米用分数表示是几分之几米是在第五册已经学过的`知识,不是本课的重点,把分数写成小数是一种规定,不需要孩子们去探究。因此本环节在教学用“米”作单位的一位小数时采取接受性的学习方式,而在教学用“米”作单位的两位小数时采取探究性的学习方式,通过一步一步引导,让学生明白小数点左边表示“米”,右边第一位表示“分米”,右边第二位表示“厘米”。学生就会很快明白小数在长度单位中的实际含义,以及初步感知小数与分数的联系。

4、实践应用,巩固提高。

为了使课内的练习起到促进掌握知识,锻淋力的双重效果,我在组织练习的时候注意了以下两点:一是练习的形式多样,保持学生学习的兴趣;二是练习的难度逐步加深,不断提高学生的认知水平。

(1)找找身边的小数。让学生体会到小数无处不在,激发了学生学习小数的兴趣。

(2)出示小数卡片,让学生读出上面的小数。进一步巩固并加深学生对小数的读写的认识。

(3)你能用米作单位的小数来向大家介绍一下自己的身高吗?猜老师的身高,既十固小数读法与意义,同时也培养学生的数感,形式活泼,吸引学生。

5、总结评价,促进发展。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你对自己的表现满意吗?如果满分为10分,你给自己打多少分?用我们今天学的小数给自己打一个合适的分数。

用小数的形式评价自己的学习行为,既关注了学生情感的需求,让学生体会到学会知识的快乐,又激发了学生进一步学习的求知欲。

六、教学感悟。

本课在教学中,充分的体现了新课程的理念,通过立思考,小组合作探究,自主地建构起小数与分数的联系,让学生经历比较、举例、验证、自主探究和合作交流中认识了小数,明白了小数的含义。通过读、想、议、说等活动,使学生在动手、动口、动脑中参与了学习过程,为学生营造了宽松和谐的课堂气氛,变“要我学”为“我要学”。对于难点知识,教师积极有效地引导学生去完成,真正起到了“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的作用,不仅把学习的时间、空间、展示机会留给了学生,而且教学内容得到了多次的反馈强化,拓展了知识的宽度,提高了教学效率,增强了教学效果。

三年级数学搭配的学问说课稿(汇总17篇)篇八

针对本节课我发表一下我的个人观点:我认为《搭配的学问》这节课,上得很成功,有太多值得我学习的地方。开始创设猴山情境导入,很巧妙的串联整个教学环节。其次教师的教态自然亲切,师生配合的很默契。整个教学流程很清晰,从搭配衣服(学生动手操作)、搭配早餐到拉一拉组成两位数、再到回猴山到儿童乐园有几条路,各个环节都进行了精心设计。遵循学生接受知识循序渐进的过程,从直观到抽象的过程。让每一个孩子都经历了知识形成的全过程,孩子们对新知的理解得深,记忆的牢,自然教学效果好。我觉得这节课最大的亮点是让学生动手操作,动手操作是指在数学教学中,教师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背景出发,提供给学生充分进行数学实践活动的机会,充分调动学生的手、口、脑等多种感官参与数学学习活动。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内容的重要形式,方老师在这方面的展示给了我们极大的启发。

但是这节课对于教材的编排我有一个疑问:本节课与二上的《搭配》有哪里不同?

1、在教材中的地位。组合与排列知识不仅是学习概率统计知识的基础,而且也是日常生活中应用比较广泛的数学知识,同时也是发展学生抽象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的好素材。《新课程标准》中指出:“重要的数学概念与数学思想宜逐步深入。”教材注重体现这一要求,在二年级上册教材中,学生已经接触了一点排列与组合知识,学生通过观察、猜测以及实验的方法可以找出最简单的事物的排列数和组合数。如用两个数字卡片组成两位数的排列数,三个小朋友两两握手的组合数等。在三年级上册继续学习排列与组合这一内容,就是在学生已有知识和经验的基础上,继续让学生通过观察、猜测、实验等活动找出事物的排列数和组合数。

2、突出教学的重点。与二年级上册教材相比,三上教材的内容更加系统和全面,分别介绍了组合和排列。教学的.重点是让学生用不同的方式(如学具操作、画简图、文字形式罗列、连线等)把排列组合的结果罗列出来(即有哪些组合或排列),使学生学会用更简洁、更抽象的方式来表达排列组合的方法。更为重要的是通过以上过程,引导学生思考如何才能不重复、不遗漏地把所有结果都呈现出来,初步培养学生有顺序地、全面地思考问题的意识,并发展学生有序思考的能力。

3、要把握好教学要求。本节课,教材只要求学生能根据实际问题采用罗列、连线等方式,找出简单事物的组合数。允许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去表示组合数,并能感受到有顺序思考,可用图示的方式把所有的组合情况罗列出来(即有哪些组合),不要求抽象地计算一共有多少种组合数。因此,在教学中要处理好过程与结果的关系。

三年级数学搭配的学问说课稿(汇总17篇)篇九

《搭配中的学问》是人教版数学三年级下册数学广角的内容,是在二年级简单排列组合知识的基础上进行初步渗透的一节实践活动课。这个主题实践活动的目的是联系学生生活、训练学生有序地、全面地思考解决问题,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1、通过摆一摆、列算式等活动,体验搭配的不重复、不遗漏特点。

2、使学生运用多种搭配方法解决实际问题,鼓励学生解题方法的多样化。

3、让学生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发现生活中的搭配美。

掌握多种搭配方法,渗透有序思考方法。

教学难点:

掌握不重复、不遗漏的搭配原则,运用多种搭配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学法:通过观察、操作、展示、交流、总结方法等过程,让学生经历从具体的摆一摆、连一连提升为更简便列算式的过程。

教法:运用直观的教学手段,结合白板操作软件,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各种感官协同活动,做到在观察中思维,在思维中操作。教师在演示、列式的基础上,及时抽象方法,再比较对照,从中进一步强化所学的新知识。

为了突出重点,突破难点,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我对整个教学过程进行了规划,共设计四个教学环节:

1、创设情境感知搭配。

2、借助活动体验搭配。

3、运用知识拓展搭配。

4、反思总结拓展延伸。

1、创设情境感知搭配:

数学来源于生活,而让三年级的同学投入到数学活动中的关键是调动起他们的`兴趣,创造一个学生乐于参与的活动情境。联系学生的生活,我创设了两个情境。

情景一:通过想跟全班每个孩子击掌,来提出思考:老师如何击掌能够看出跟哪些同学击过,哪些同学没击过?原来可以一行一行击掌,或者一列一列的击,这样击的好处是有顺序、不会重复也不会漏下谁。(设计的意图是让学生初步感知搭配的不重复、不遗漏特点。)。

情景二:数学城堡有一把密码锁,一共有四个数,要求组成所有不重复两位数。采用的方法是让全班同学在算术本上书写。找一名同学上前进行拖拽。(设计的目的在于让学生回顾以前学过排列的旧知识,为学习新知识进行铺垫。)。

2、借助活动体验搭配:

(1)活动:

城堡里主人是小女孩,她要带我们去游乐园看一看。去之前希望咱们帮她搭配一件漂亮的衣服。出示2件上衣,3件下装。注意的是,在操作搭配前一定要问问学生“我们穿衣搭配讲究的是什么:1件上衣搭配1一件下装。”

(2)动手操作:

同学们拿出课前准备好的2件上衣,3件下衣的图片,让学生搭配一共有多少种穿法,并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记录下来。

(设计意图:教师给学生充分的操作空间,了解学生的学习基础,为下面的教学做铺垫。)。

在操作的过程中,学生的积极性调动起来了,除了操作实物摆一摆,也可以在图片上进行连线。

(3)交流展示:

学生上前操作,(可以选择基础比较差的),学生就会发现他搭配的有重复而且还有遗漏,让学生去纠正学生,可以加深对知识的巩固。

同时激发学生思考,如何摆能够避免出现错误呢?原来可以选择先固定1件上衣,再去搭配下装,这样就会避免出现重复和遗漏的情况。最后总结出搭配的两个特点:不重复、不遗漏(板书特点)。

讨论:2件上衣、3件下装能够搭配出多少种不同的穿法?(鼓励学生大胆说出自己的想法)。

有的学生仔细观察,通过数一数,数出6种搭配穿法;教师可以鼓励学生发现1件上衣可以有三种搭配,而我们有2件上衣,所以可以通过列算式:加法:3+3=6;乘法:3×2=6。

原来,搭配不仅可以动手摆一摆、连一连,还可以通过列算式。

3、运用知识拓展搭配:

练习是数学中必不可少的环节,使学生形成知识的桥梁,也是考察目标达成度的手段,因此我设计了多种形式的练习。

练习1:从正门出发经过猴山到达游乐场有几种线路可以选?(指名回答,学生可以选择自己喜欢的搭配方法。)。

练习2:有男运动员5名,女运动员8名,要选一名男运动员搭配一名女运动员参加乒乓球混双比赛,恭有几种不同的搭配方法?(抢答方式回答,不仅要求准确还要求速度。鼓励学生选取列算式的方法。)。

练习3:想走出城堡,最多试几次能够打开大门?(同座讨论,与之前导入题目相比,问题的问话形式和难度上都有所提高。)。

练习4:午餐搭配:2种饮料、3种主食、3种菜一共有多少种不同的吃法?(小组交流,课下沟通,属于提升题。)。

3、反思总结拓展延伸:

今天玩得真高兴啊,通过这节课的学习,说一说你的收获吧!(指名回答),鼓励学生去发现生活中的搭配美!

特点:不重复、不遗漏。

摆一摆。

连一连。

列算式:3+3=6。

3×2=6。

三年级数学搭配的学问说课稿(汇总17篇)篇十

老师在教学本课时,能以直观的内容为主,以探索学习活动做保障,创造性的使用教材,合理运用教学方法,充分发挥多媒体辅助教学的优势,使得教学过程始终民主、平等、宽松、愉快。整节课调理清楚,层次分明,下面就这节课的亮点说一说:

1、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由易到难,层层递进,具有极强的层次性。

本节课从学生非常熟悉的小丑服装搭配问题入手,激发学生对问题探究的兴趣。在探究时,遵循低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从简单问题入手,逐步加深难度,从看到摆到画最后到发现规律,层层递进。让学生经历了摆一摆、画一画、想一想的过程,借助动手摆学会有序思考,利用画图体会符号表示的简洁性,通过探寻规律让学生不仅知其然,更能知其所以然。层次清晰,步步深入,在探究过程中培养了学生的观察、分析及推理的能力。

2、创设了有趣的教学情境,拉近了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上课伊始,以“马戏团的小丑要表演,选服装”的情景导入,先让学生帮助搭配一顶帽子和一条裤子;然后由穿衣的搭配引入到食物的搭配衔接自然流畅,最后联系生活实际引入路线的搭配,让学生充分感受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体会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学生学习的兴趣也很高,达到了预设的教学目标。

3、在操作中感悟,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

数学教学中的“教与学”要以做为中心,在操作中感悟数学,体会数学。十分符合这次展评课的.主题“做中学”。本节课教学中老师注重通过学生亲自实践探索,发现规律,总结方法。由于组合知识的抽象性,所以在教学中通过让学生动手摆一摆,连一连,说一说,在行动中感受排列组合的思想方法,同时,注意引导学生小组内分工合作,使学生在互相补充,互相交流中提高,学习,培养了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小组汇报进一步扩大了交流范围,集思广益,拓展思路,加深学生对组合思想方法的认识,在此过程中对学生语言表达能力也是一个很好的的锻炼机会。

4、语言简洁指导性强,运用了多种形式的解决策略。

老师课堂语言非常精炼,问题指向性明确,小结指导性强。本节课在探究穿衣搭配的问题时引导学生发现搭配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有序、不重复、不遗漏。并探究多种形式的解决策略:图形、连线、字母标序号等,让学生体会最优化策略。

针对本节课的教学,我认为还有几点不足之处:

1、在数学教学中是存在美学思想的,我们应当抓住教学的契机对学生进行“美”学的指导。

2、课后的练习不够充分,也没有更深入的拓展与提高。

针对这些不足,我的建议是:

1、对于“美”的指导,例如:在教学搭配衣服时还可以问“那种搭配更美观,那种搭配不和谐等问题,说说你的理解。”渗透美,使学生愉悦的投入到数学学习中来。

2、可以再加入一些联系生活的练习题,也可以增加搭配的数量,让学生联系,知识得到拓展与提升。

总之,老师这节课以饱满的热情,丰富的语言,形象的活体材料,趣味的活动形式,恰当的评价语言,一次次点燃了学生求知的欲望,是一节实用高效的课。

文档为doc格式。

三年级数学搭配的学问说课稿(汇总17篇)篇十一

《搭配中的学问》是人教版数学三年级下册数学广角的内容,是在二年级简单排列组合知识的基础上进行初步渗透的一节实践活动课。这个主题实践活动的目的是联系学生生活、训练学生有序地、全面地思考解决问题,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二、教学目标。

1、通过摆一摆、列算式等活动,体验搭配的不重复、不遗漏特点。

2、使学生运用多种搭配方法解决实际问题,鼓励学生解题方法的多样化。

3、让学生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发现生活中的搭配美。

三、教学重点:

掌握多种搭配方法,渗透有序思考方法。

教学难点:

掌握不重复、不遗漏的搭配原则,运用多种搭配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四、说教法、学法。

学法:通过观察、操作、展示、交流、总结方法等过程,让学生经历从具体的摆一摆、连一连提升为更简便列算式的过程。

教法:运用直观的教学手段,结合白板操作软件,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各种感官协同活动,做到在观察中思维,在思维中操作。教师在演示、列式的基础上,及时抽象方法,再比较对照,从中进一步强化所学的新知识。

五、说教学过程:

为了突出重点,突破难点,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我对整个教学过程进行了规划,共设计四个教学环节:

1、创设情境感知搭配。

2、借助活动体验搭配。

3、运用知识拓展搭配。

4、反思总结拓展延伸。

1、创设情境感知搭配:

数学来源于生活,而让三年级的同学投入到数学活动中的关键是调动起他们的兴趣,创造一个学生乐于参与的活动情境。联系学生的生活,我创设了两个情境。

情景一:通过想跟全班每个孩子击掌,来提出思考:老师如何击掌能够看出跟哪些同学击过,哪些同学没击过?原来可以一行一行击掌,或者一列一列的击,这样击的好处是有顺序、不会重复也不会漏下谁。(设计的意图是让学生初步感知搭配的不重复、不遗漏特点。)。

情景二:数学城堡有一把密码锁,一共有四个数,要求组成所有不重复两位数。采用的方法是让全班同学在算术本上书写。找一名同学上前进行拖拽。(设计的目的'在于让学生回顾以前学过排列的旧知识,为学习新知识进行铺垫。)。

2、借助活动体验搭配:

(1)活动:

城堡里主人是小女孩,她要带我们去游乐园看一看。去之前希望咱们帮她搭配一件漂亮的衣服。出示2件上衣,3件下装。注意的是,在操作搭配前一定要问问学生“我们穿衣搭配讲究的是什么:1件上衣搭配1一件下装。”

(2)动手操作:

同学们拿出课前准备好的2件上衣,3件下衣的图片,让学生搭配一共有多少种穿法,并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记录下来。

(设计意图:教师给学生充分的操作空间,了解学生的学习基础,为下面的教学做铺垫。)。

在操作的过程中,学生的积极性调动起来了,除了操作实物摆一摆,也可以在图片上进行连线。

(3)交流展示:

学生上前操作,(可以选择基础比较差的),学生就会发现他搭配的有重复而且还有遗漏,让学生去纠正学生,可以加深对知识的巩固。

同时激发学生思考,如何摆能够避免出现错误呢?原来可以选择先固定1件上衣,再去搭配下装,这样就会避免出现重复和遗漏的情况。最后总结出搭配的两个特点:不重复、不遗漏(板书特点)。

讨论:2件上衣、3件下装能够搭配出多少种不同的穿法?(鼓励学生大胆说出自己的想法)。

有的学生仔细观察,通过数一数,数出6种搭配穿法;教师可以鼓励学生发现1件上衣可以有三种搭配,而我们有2件上衣,所以可以通过列算式:加法:3+3=6;乘法:3×2=6。

原来,搭配不仅可以动手摆一摆、连一连,还可以通过列算式。

3、运用知识拓展搭配:

练习是数学中必不可少的环节,使学生形成知识的桥梁,也是考察目标达成度的手段,因此我设计了多种形式的练习。

练习1:从正门出发经过猴山到达游乐场有几种线路可以选?(指名回答,学生可以选择自己喜欢的搭配方法。)。

练习2:有男运动员5名,女运动员8名,要选一名男运动员搭配一名女运动员参加乒乓球混双比赛,恭有几种不同的搭配方法?(抢答方式回答,不仅要求准确还要求速度。鼓励学生选取列算式的方法。)。

练习3:想走出城堡,最多试几次能够打开大门?(同座讨论,与之前导入题目相比,问题的问话形式和难度上都有所提高。)。

练习4:午餐搭配:2种饮料、3种主食、3种菜一共有多少种不同的吃法?(小组交流,课下沟通,属于提升题。)。

3、反思总结拓展延伸:

今天玩得真高兴啊,通过这节课的学习,说一说你的收获吧!(指名回答),鼓励学生去发现生活中的搭配美!

六、板书设计:

特点:不重复、不遗漏。

摆一摆。

连一连。

列算式:3+3=6。

3×2=6。

文档为doc格式。

三年级数学搭配的学问说课稿(汇总17篇)篇十二

一、教材分析。

本课是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第三单元最后一个课时的内容,是一节实践活动课。本节课通过多种实践活动,使学生学会按一定的顺序搭配的方法,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有序思考的能力和用数学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这些能力对学生今后学习数学乃至其他学科,以及解决生活中类似搭配的实际问题都起着重要的作用。

二、学情分析。

三年级的学生在生活中会遇到有关搭配的问题,并能够进行较简单的搭配,但是缺乏有序的思考,无法进行有序的搭配。

根据这一实际情况和教材的编写意图,我确定了以下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在学生亲历实践活动的过程中,自主探索有序而全面地思考问题的方法,并能进行有序的搭配。

能力目标:创设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氛围,帮助学生获得初步的数学实践活动经验,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的知识和方法解决简单问题的能力。

情感目标: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培养学生学数学的兴趣和用数学的意识。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自主探索有序而全面地思考问题的方法,体会解决问题的策略。

教学难点:经历实践活动,感悟有序搭配的方法。

三、教学策略。

新课标十分重视数学活动的建设和开展,指出:“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之上。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与方法,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因此,在本节课中我充分利用学生熟悉的实际生活情境为问题情境,让学生在活动中通过独立思考、动手操作、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逐步感悟有序全面思考问题的方法,探索搭配问题的规律,体验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从而更深地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提高应用数学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获得良好的数学学习体验。

多媒体的合理使用可以为我们的课堂注入活力,大大提高课堂效率。在本节课中我精心制作了多媒体课件,直观形象的画面仿佛使学生置身于真实的生活情境之中,有效激发了学生的兴趣,使学生更积极地投入学习,更直观地理解新知,更深切地感受到数学无处不在。

四、教学流程:

真正的教育是在充分尊重学生的基础上实现的,有效的教学是围绕着学生的学习开展的。教学不是简单地告诉,它更重要的是给学生提供机会,让学生去经历对知识的体验和探索的过程。本节课上我力求让学生在探索中收获体验,在交流中深化认识,在拓展中训练思维。

具体设计了以下教学环节:

1、创设情境感知搭配。

2、借助活动体验搭配。

3、运用知识拓展搭配。

4、反思总结、拓展延伸。

1、创设情境感知搭配。

新课开始,我把搭配这个生活中常见的数学问题放置在一个广阔的生活背景中,通过谈话的形式,创设一个“开心盒饭中心”开业的情境。拉近师生之间的距离。同时,使学生初步感知搭配知识在生活中应用的广泛性和普遍性。

2、借助活动体验搭配。

在这一环节中,围绕“开心盒饭中心”配菜搭配这一主题,我设计了相关的实践活动。在这里,教师把学生推到主体地位,让学生以同桌二人为一小组,通过想一想,摆一摆,配一配,记一记的方式主动获取知识,教师只是在关键处启发、点拨,留给学生充分的时间与空间,让学生从始至终参与学习知识的全过程,领悟到知识的真谛。

活动一:搭配星期一的菜谱。

在这个环节中我通过创设情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然后让学生从自己的生活实际出发,在自主探究中,初步感知搭配的方法。

活动二:搭配星期三的菜。

在这个环节里,我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活动的机会,在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过程中找到搭配的规律和方法:按一定的顺序,才能不重复、不遗漏。体验搭配的有序性。并使学生觉得数学学习是有意义的,从而产生积极的情感体验和探究开拓的意识。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参与整个学习过程,使学生真正地体验到学习活动的乐趣,体验到数学学科的灵感,体验到合作探究的成功。

活动三:搭配星期五的菜谱。

在这个环节中,引导学生运用已有的数学知识,自主探索,大胆猜想,发现并找到较好较快的获得搭配结果的规律,能应用乘法原理来解决搭配的问题,鼓励学生解决问题应多样化并且训练学生有序思考的能力,重视从学生的实际出发,通过自主探索交流,自己解决问题,体验成功,充分感受数学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

3、运用知识拓展搭配。

在配菜搭配结束后,为了给学生一个综合运用新知识的空间,我让学生运用所学的知识去解决一些实际问题,比如:服装搭配、设计动物园参观的路线。这是学生身边经常发生的事情,使练习充满了情趣,用生活激活了学生的记忆,巩固了所学知识。

4、反思总结、拓展延伸。

最后引导学生谈本次学习的感受。这一环节的设计再次拉进了数学和生活的距离,鼓励学生去发现数学,引导学生及时地总结收获,反思自己,从而使学生学会学习。

六、预设生成。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我想在以下几个方面有所体现:

1、以生活为主线,密切联系实际。

学习数学的出发点和归宿就是使学生获得适应未来社会生活和进一步发展所必须的重要数学知识以及基本的数学思想方法和必要的应用技能,会运用数学的思维方式去观察分析现实社会,去解决日常生活中的问题。基于这些理念本节课的设计以生活情境贯穿整个教学过程,使学生知道数学来源于生活又应用于生活,产生对数学的亲切感,赋予课堂真正的生命力。

2、关注探究过程,实现自主探究。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儿童的天性是活泼好动,愿意在活动中学知识。因此,在课堂教学中力求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放手让学生参与学习活动,让学生的生命潜能和创造精神获得充分释放。

三年级数学搭配的学问说课稿(汇总17篇)篇十三

各位领导、老师们,大家好!

今天我执教的是《搭配中的学问》,这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试验教科书三年级上册《数学广角》第一课时的内容。

首先说说对教材的认识,在二年级上册的教材中,学生已经接触了一点组合知识,学生通过观察、试验、猜测的方法可以找出最简单的事物的组合数。本册教材就是在学生已有知识和经验的基础上,继续让学生通过观察、猜测、实验等活动找出事物的组合数。与二年级上册教材相比,本册的内容更加系统和全面,教材重在培养学生有顺序的、全面的思考问题的意识。

学生分析:三年级的学生通过观察、猜测以及实验的方法可以找出最简单的事物的组合数。但认知水平还停留在感性层面上,对搭配没有足够的认识。学生已经具有一定的合作能力和交流能力,喜欢表达自己的观点。

为了加深学生对这部分内容的体验、感知,这节课我根据教材和学生的特点,设计了玩中学、做中学、乐中学的多样活动,使学生在情境化、活动化、情感化的探究活动中,经历一个完整的知识建构过程,力争达到以下教学目标:

1、使学生通过观察、操作、交流等活动,掌握搭配的方法。

2、使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体验解题策略的多样性,初步学会用数学语言表达自己的观点,渗透符号替代思想。

3、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分析、推理能力及全面、有序地思考问题的意识,养成与人合作的良好习惯。

教学重点:进行有序思考,掌握搭配方法。

教学难点:能够有顺序、全面地思考问题,并用数学语言及数学符号清楚地表达自己的观点。

二、说教法、学法。

启蒙思想家卢梭认为:要使学生获得知识经验并得到发展,就必须引领他们参加实践活动。新课标也视学习为做的过程、经验生成的过程。因此,本课设计力求在教法上体现在玩中学、在做中学、在合作交流中学,在学法上则突出自主学习、实践感知的特点。

三、说教学过程。

本节课总体的设计思路:创设了以图图元旦表演节目为主题的活动情景串。包含帮助图图搭配衣服搭配早餐演出路线照相问题四个场景。在帮助图图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掌握搭配的策略和方法。

1、创设情境感知搭配。

新课开始,把搭配这个生活中常见的数学问题放置在生活情境中。

引入图图这个学生很熟悉的动画形象,主要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情绪高涨的进入探究活动中。同时,使学生初步感知搭配知识在生活中应用的广泛性和普遍性。

2、借助活动体验搭配。

在这一环节中,围绕搭配衣服这一主题,我设计了相关的实践活动。把学生推到主体地位,让学生小组合作,通过想一想,摆一摆的方式主动获取知识,教师只是在关键处启发、点拨,留给学生充分的时间与空间,让学生从始至终参与学习知识的全过程,领悟到知识的真谛。

在这一环节中首先让学生先猜图图可能穿那一套,让学生畅所欲言,充分展现学生思维,体现学生主体性。然后教师问:穿法这么多,到底一共有几种不同的穿法呢?学生回答6种后,教师追问:到底哪6种?先用学具摆摆、说说。这样设计有利于活跃、启迪学生的思维,培养合作精神。

在小组汇报交流时,让学生进行评价,充分体现了学生是学习的主人,以生为本的教学理念。学生在评价的过程中,不仅获得了知识,而且锻炼了语言表达等各方面的能力,同时获得了情感上的体验。

总之这个环节的设计一方面体现学生从无序的摆有序的摆;从无序的说有序简练的说的过程;另一方面体现学生解决问题策略的不同;同时也体现评价的多元化。

活动二:3件上衣3条裤子搭配。

师:3件上衣3条裤子有几种不同的穿法?学生都说9种,老师接着说:你能用最简洁的方式把所有的搭配方法都记录下来。

在学生记录的过程中,我到各小组巡视,选择有代表性的方法展示,并让学生说明,关键要让学生说清是怎样搭配的。学生可能出现图形、数字、字母、文字、连线等多种表示方法。通过这些方法的比较,既巩固了有序搭配的方法,又让学生经历了符号化、数学化的过程,使学生深刻地体会到数学符号的简洁美。具有符号替代思想无疑会让学生拥有一把解决问题的金钥匙,快速、便捷、直达目标。而且,这种符号思想的产生也是必然的、水到渠成的。事实上,本节课并不是在特定的课堂中为了渗透符号替代思想而渗透,在任何一个班级,只要给学生独立思考的空间,学生就能创造出来。

通过以上两个不同层次的'搭配活动,不仅使学生深刻体会到要有序地搭配才能不遗漏,不重复,而且使学生的思维逐步由具体过渡到抽象。

活动三:5件上衣10条裤子搭配。

师:5件上衣10条裤子有几种不同的穿法?谁能很快说出来?

在学生初步掌握了有序地用不同策略搭配的过程中,已经初步的感知到如2、3搭配中可以表示成2个3相加也能表示3个2相加,3、3搭配中可以表示成3个3相加,出现510搭配就是让学生进一步升华认识,能够用510这种更简便的方式解决问题,体现数学思想方法的螺旋上升。

3、运用知识拓展搭配。

在衣服搭配结束后,为了给学生一个综合运用新知识的空间,我让学生用知识去解决一些实际问题,比如:早餐搭配、选择路线、照相,这些都是学生身边经常发生的事情。使练习充满了情趣,用生活激活了学生的记忆,巩固了所学知识。

早餐搭配这一活动,让学生灵活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在学生找出所有的搭配方法后教师问:如果让你选,你怎样选,为什么,在学生回答后教师说:喜欢也不能偏食。这个活动既巩固了本课的内容,又渗透了饮食时要注意营养搭配这一生活常识。

在选择路线时,学生说出一共有六条路后,老师问:你认为图图会选哪一条路呢,为什么?学生会说:2号路5号路,因为这样最近,向学生渗透2点之间线段最短的知识。通过这一环节的设计,不仅让学生学会有序的思考方法,而且让学生在思考时能联系生活实际,会选用最合适的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在照相问题上,首先让学生回答4位小朋友和图图、小美各照一张要照多少张,学生解释后老师问:咱班所有的同学都和图图、小美各照一张要照多少张呢,如果我们全校所有的同学都和图图、小美各照一张呢,一石激起千层浪,孩子很自然地想到用乘法算式来解决问题,并且在没有告诉全校人数的情况下,学生通过思考,得出了全校人数乘2就是全校学生和图图小美的合影张数的结论。由此可以看出:学生通过学习不仅学会了灵活的选择方法解决生活中的问题,而且孩子的思维能力得到了升华、锻炼。

生活中存在很多现象,很多问题,这些现象和问题,往往跟数学有关,并且可以用数学方法来解决。而迁移、类推是人类在探索未知世界时常用的一种思考问题的方法。因此本课总体上充分体现了学习内容的弹性,即有一定范围的度,又能让学生有选择研究材料的机会,让他们研究自己想研究的内容。从解决搭配问题的策略上,力争体现从具体逐渐到抽象的过程,即体现猜一猜摆一摆(动手操作具体事物)画一画(从具体事物中抽象出来:用符号、字母等表示出搭配过程)算一算(形成数学方法)的过程;从搭配材料的数目上,经历二三搭配(23)三三搭配(33)五十搭配,体现从简单逐渐到复杂的过程。

以上就是我对这一课的理解,存在的缺点和不足希望得到各位老师的批评和指正。谢谢大家!

三年级数学搭配的学问说课稿(汇总17篇)篇十四

这节课的内容是小学数学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四年级上册第七单元数学广角中的例4,“对策问题”是数学综合实践与应用领域的内容。本节课的学习从同学们熟悉的故事入手,在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中,发现数学知识不仅从生活中处处可见,在比赛中还有很大的学问。本节课教师在学生兴趣正浓时,借助合作、探讨、找规律。在兴趣一犹未尽之时,通过游戏,加深了对数学知识的理解,进一步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

开课伊始,教师充分抓住学生好玩、爱玩的天性,设计了玩扑克牌的游戏,然后教师设疑引入新课。方法巧妙,课堂气氛活跃,无疑教师对本环节的设计是成功的。

通过动态的故事情境,让学生感受田忌赛马中的对策问题,引出探究的内容,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学流程生动、流畅、层次感强,活动扎实有效。通过活动将知识赋予其中,突出了学生解决问题这一新的理念,教学流程科学合理,合作学习扎实有效,交流评价充分到位,给学生充分交流和研讨的时间和空间,而且教师也参加到了学生小组活动之中,真正成为学生学习的参与者。积极思考的主动权也完全掌握在学生手中。在师生、生生之间的信息交流和活动交往中,当学生面对实际问题时,教师能引导学生尝试着从数学的角度运用所学知识和方法寻找解决问题的策略,促进了知识的互补互联,,使学生学会倾听,学会了异位思考,学会了在多种方案中寻找最优方案的意识,提高了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最大限度地发挥了他们的聪明才智。学生在自主探索,合作交流中体会运筹的数学思想方法,滋生优化意识。

整个教学内容的编排,生活气息浓,都是学生身边熟悉的事物,教师及时引导学生在生活中,遇事要善于思考,讲究策略,使学生感受到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广泛应用,尝试用数学的方法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

一、生活中处处有数学,能否多举些实例。

二、在游戏时,任务要明确要求。

三年级数学搭配的学问说课稿(汇总17篇)篇十五

教科书102页例2及相关内容。

1、使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中,掌握搭配的方法,体会有序思考的价值。

2、让学生通过摆一摆﹑画一画﹑连一连﹑写一写等活动探索搭配的方法与结果,体验分类﹑分步计数及数形结合的方法。

3、让学生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经历数学化的过程,感受符号化思想。

多媒体﹑实物投影﹑衣服和裤子的图片教具。

初步掌握搭配的方法,体会有序思考的价值。

能够有序地进行搭配,用适当方式表达出搭配的过程与结果。

同学们,早晨起床以后第一件事情要干什么?穿好衣服洗脸刷牙坐在那里吃好早餐,然后背上书包高高兴兴地去上学。哎,穿衣服,吃饭,走路这个过程当中有没有我们要研究的数学问题呢?今天老师就和同学们一起来研究这里面的一个问题,叫搭配问题。(板书课题:搭配)。

1、任务呈现:例1图片。

这些图片漂亮吗?大家先来观察一下这些衣服,一会儿为了讨论方便,我们把它们分别叫做短袖,长袖,短裙,长裤,长裙。

有一天早晨,李阳起床发现乱七八遭的这么多衣服,我今天该怎么穿呢?记住,如果只穿一件上装和一件下装叫一种穿法的话,到底有几种不同的穿法呢?生猜。

到底有多少种不同的穿法咱们怎么办呢?(摆一摆)。

2、自主学习。

学生小组合作,用学具袋中的衣服图片摆一摆,看看到底有几种不同的穿法,然后记录在你的练习本上,如果你把长衣和谁搭配在一起,或者你把裙子和谁搭配在一起,把它记录下来,记录的方法你喜欢什么方法你就记录下来。

3、展示交流。

(1)学生在交流中探究,对比中感知有序。

教师依次展示有遗漏的,正确的,有重复的。让学生观察有错误原因是出现了遗漏和重复。

重点讲解6种的同学,没有遗漏,也没有重复的,那它是怎么样搭配的呢?读6种的搭配方案,体会有序。

师再引导学生用连线的方法进行搭配,让学生体会先固定其中一种,再按顺序搭配。可以先固定上装,依次和下装进行搭配:也可以先固定下装,依次和上装进行搭配。

(2)展示学生不同的表达方式,在交流中体会符号表达的简洁。

师:很多同学都找到了6种搭配方案,可我发现同学们有好几种不同的表示方法,大家一起来看一看。

师:同学们,一件复杂的事情可以用一个小小的图形来替代,而且表示的时候还进行了分类,既简洁又明确。看,我们帮李阳找到了6种不同的穿法呢!

1、目标检测。

课本102页”做一做”

2、结果反馈。教师出示答案,集体订正答案。

3、反思总结:

在生活中我们可以用搭配的知识解决许多的问题,合理的搭配能让我们的生活更加美好,这就是数学的魅力,下节课我们继续去探索数学的奥秘,感受数学的魅力!

三年级数学搭配的学问说课稿(汇总17篇)篇十六

本课选自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这是一节主题实践活动课,课本中研究的是服装的搭配,但我考虑学生虽然每天都穿各种衣服,可真正要对服装的搭配进行主动研究却很少,因此我把服装搭配改为帽子和裤子的搭配,让学生在各种实践活动中,学习按一定的顺序搭配的方法,培养有序思考的能力,以及发现数学问题的意识和运用知识与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知识储备和生活经验,能够把物体进行简单的搭配,虽然他们的认知水平还停留在感性层面,有时会出现重复和遗漏现象,无法做到有序搭配。我对教材进行整合,从搭配服装开始,不仅组织学生借用学具表示搭配方法,用字母表示搭配方法,还用简单的图示表示搭配方法。使学生在动手操作、观察发现、讨论交流中经历有序思考的完成过程。

根据教学内容,教材特点和本班情况,拟定如下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结合实际情境,探索并掌握简单的搭配方法,能用适当的方式来表示自己的搭配方法。

2、培养学生用数学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意识。

过程与方法:

通过搭配活动,认识数学知识的应用价值,尝试用多种方法解决问题。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用数学的意识,让学生在探索中感受数学中的美。

教学重难点:

在实际联系中训练培养学生有序思考问题的习惯和能力。

教具学具:课件、帽子、裤子小卡片。

1、创设生活情境,引发探究欲望新课程标准指出“关注学生的经验和兴趣,通过现实生活中的生动素材引入新知,使抽象的数学知识具有丰富的现实背景,努力为学生的数学学习提供生动活泼、主动的材料与环境”。为此,我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我紧紧围绕着给小丑奇奇搭配衣服这一情景,通过让学生搭配,了解搭配的方法和策略。整个课堂气氛活跃,小组讨论,汇报都兴致勃勃,参与热情很高。然后设计配菜,动物园路线设计等活动都是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充分抓住学生的好奇心,使学生迅速的进入学习状态,从而达到了使学生真正的参与到学习中的目的。

2、关注探究过程,实现自主探究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儿童的天性是活泼好动,愿意在活动中学知识。因此,在课堂教学中力求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放手让学生参与学习活动,让学生的生命潜能和创造精神获得充分释放。如在这三个情境中我拟定通过摆一摆、配一配(衣服搭配);连一连(配餐)画一画(从具体事物中抽象出来,用符号、字母等表示出路线的搭配过程)的过程,从搭配材料的数目上力争体现从简单逐渐到复杂的过程等一系列多样性、层次性、开放性的学习方式,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使学生真正地体验到学习活动的乐趣,体验到数学学科的灵感,体验到合作探究的成功,从而实现课堂教学中教师的教学方式、学生的学习方式、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和师生的互动方式的改革与创新。

总之,在本课中,努力贯彻新课标,本着以学生发展为主的原则,重视从学生的`实际出发,通过自主探索交流,自己解决问题,体验成功,充分感受数学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为了让学生掌握搭配的方法及突破学习的难点,本节课采用课件辅助教学的方法。

1、游戏导入,感知搭配。

新课开始,我先设计配字游戏,使学生利用自己已有的知识进行搭配,初步感知搭配方法。然后我把搭配这个生活中常见的数学问题放置在一个广阔的生活背景中,通过谈话的形式,用轻松的与主题有关的学生比较感兴趣的话题,拉近师生的关系。同时使学生感受到搭配知识在生活中的广泛性,激发学生的兴趣,并揭示课题。

2、借助活动,体验搭配。

活动一:搭配小丑的服装。

在这个环节中我通过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从自己的生活实际出发,在自主探究中摆一摆,配一配,初步感知搭配的方法。

主题(二)搭配营养餐。

在这个环节中,我向学生提供充分的机会,在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过程中找到搭配的规律和方法,体验搭配的有序性。使学生觉得数学学习很有意义,从而产生积极的情感体验和探究拓展的意识。

主题(三)找出线路图。

在这个环节中,我运用已有的数学知识,自主探究,大胆猜想,发现并较好的获得搭配结果的规律,能应用乘法原理来解决搭配的问题。

3、当堂检测:

创设情境,带大家去内蒙古游玩。

(1)课件出示情境图,让学生明确图中的数学信息和数学问题。

(2)然后学生独立搭配。

全课总结,体验成功。

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重点培养学生的总结能力。

作业:

让学生找出“生活中的搭配现象”。

板书:

图形符号字母。

有序不重复不遗漏科学。

三年级数学搭配的学问说课稿(汇总17篇)篇十七

本节课《搭配》重点是让二年级学生初步感知生活中的排列与组合问题,是让学生经历探索简单事物的排列组合,是一节操作性很强的活动课。对于二年级学生来说排列、组合问题是比较陌生有趣的,也是比较难的。如何有顺序、全面地进行排列和组合是本节课的主要任务。

排列、组合的思想方法,不仅应用广泛,而且是后面学习概率统计知识的基础,同时也是发展学生抽象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的好素材。

纵观整节课我有以下几点感受:

优点:

本节课用游戏的形式,设计了老师带领学生去闯关,首先是喜羊羊为我们设置了一道关卡,让学生探索三个数字到底可以组成多少个不同的两位数。这个有意思的活动来贯穿整节课的教学活动中,学生在游戏的过程中学到了新知,加深了知识的理解,增加了数学学习的趣味性。

本节课在学习新知识的过程中,放手让学生自己来探索,让学生通过动手摆卡片探索新知,在汇报交流中让学生知道排列的方法,从而找出怎样排列最好,才能做到有序、全面、不重复、不遗漏。让学生探索排列组合的好方法,经历从“十位固定法”、“个位固定法和“交换位置法”这种排列方法的的过程,使学生在操作的基础上直观体会与理解知识。

本节课的教学设计从最简单的两个数字“2”和“1”的排列入手,先说说“2”和“1”两个数字的简单组合,为新知的学习做了铺垫。之后是“1”、“2”、“3”三个数字每两个数字组成两位数、握手游戏和付钱的游戏。这些看起来没有练习的游戏其实是层层递进,而且是相互之间都有联系的几关游戏,渗透着这些知识间的一般和特殊的几种情况。正是这些游戏使得课堂容量很大,学生在玩中学,学中玩,在不知不觉中学到了知识。

课中数字“1”、“2”、“3”可以组成哪些两位数?和写出用“0”、“2”、“1”组成的所有两位数。前者可以组成6个数,后者只能组成4个数,为什么呢?因为“0”不能放在首位。与握手的不同之处在于握手的时候两个人交换还是这两个人,所以三个人,每两个人握一次手,一共可以握三次。这一点教师都做了总结,并且进行了比较。

不足之处:

1、新知的铺垫没有起到预想的作用。

课的开始处密码锁“2”和“1”组成的两位数,学生很快回答出可以组成12和21,教师在引导学当生回答可以组成多少个不同的两位数时,学生回答的不到位,可以再找学生说说,或者教师做补充:先确定个位或者十位上的数再交换两个数的位置就可以了。这样就可以为后面的学习起到较好的铺垫作用。

2、在进行全课小结时可以让学生回顾一下这节课是怎么学习新知识的,适时渗透数学思想方法。

以上仅代表我个人的看法,有不当之处,请各位老师批评指正。

相关范文推荐

    婴儿户口申请书(实用15篇)

    申请书的重点是突出自己的优势和特长,吸引对方的注意力。通过阅读范文,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申请书的结构和内容安排,提高自己的写作能力和水平。某派出所:某某女年龄身份

    节奏歌教案(优秀14篇)

    教学工作计划的编制是教师教学工作中的一项必备技能,需要不断学习和提升。教学工作计划的范文提供了不同学科和年级的例子,帮助大家更好地理解和应用教学设计和方法。

    大班春学期安全工作计划(优秀18篇)

    学期工作计划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评估自己的进展和成效,及时调整和优化计划。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学期工作计划范文,供大家参考。我们一起来看看吧,相信这些范文一定能

    乌丢丢的奇遇记读后感(模板19篇)

    读后感可以是对书中人物命运的反思,对于自己的人生道路也能有所启示。阅读这些读后感范文,可以帮助我们更全面地了解书中所传递的思想和价值观。这个寒假我读了很多书,让

    感动在一瞬间(通用22篇)

    优秀作文的文字要有感染力,通过简洁明了的表达,使读者能够产生共鸣,感受到作者情感的真实与深刻。下面是一些优秀作文的片断,它们的观点新颖,结构紧凑,希望能给大家一

    我想变成一条小鱼小学范文(22篇)

    优秀的作文是通过充分思考、深入研究而写出的文学作品。学习写作时,可以参考一些优秀作文范文,从中学习一些好的写作技巧。有一天晚上,我梦见自己变成了一条美丽的小鱼。

    毕业典礼孩子家长代表发言稿(汇总19篇)

    在毕业典礼上,学生们会发表感言,回顾学生时代的点滴和成长经历,并表达对师长的衷心感谢。以下是一些感人的毕业典礼总结范文,希望能给大家带来一些感动和共鸣。

    教师危机意识心得体会大全(18篇)

    教师心得体会的内容应当客观真实,同时也可以包含一些具体的案例和经验分享。小编为大家精选了一些教师心得体会的案例,希望能对大家的教育教学工作有所帮助。

    城市管理员的工作心得(优质19篇)

    通过写工作心得,我们可以从工作的层面上发现自己的优点与短板,进一步提高职业能力。小编为大家准备了一些成功的工作心得范文,希望能够给大家在工作中提供一些新的思路和

    三民活动工作计划(模板14篇)

    工作计划书的周期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进行灵活调整,以适应工作任务的变化。小编为大家整理了一些常见的工作计划书范文,供大家参考,希望能够为工作计划书的撰写提供一些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