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廷巴特尔事迹(优秀5篇)

时间:2023-09-24 作者:笔舞2023年廷巴特尔事迹(优秀5篇)

范文为教学中作为模范的文章,也常常用来指写作的模板。常常用于文秘写作的参考,也可以作为演讲材料编写前的参考。相信许多人会觉得范文很难写?以下是我为大家搜集的优质范文,仅供参考,一起来看看吧

廷巴特尔事迹篇一

廷·巴特尔说:“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把人民群众的冷暖时刻装在心里,是一名共产党员不容推卸的历史责任。”2001年锡林郭勒草原历史上遭受了一场罕见的雪灾。身为萨如拉图亚嘎查党支部书记的廷·巴特尔牵挂着雪灾中的每一家牧民,他用铁锹和双手开出一条通往牧民家的“雪路”。走访每一个需要帮助的牧民。萨如拉图亚嘎查有83户牧民如星星般散落在草原的各个角落,从一家到另一家,最远距离达80多公里。廷·巴特尔每年不止一次挨家挨户地问寒问暖,把党的关怀送到每一户牧民家里,送到每一个牧民心中。

廷·巴特尔给嘎查的干部立下几条牢不可破的规矩:不能以任何理由公款吃喝、请客送礼;不能动用集体畜群;不出钱为干部购买交通工具;不支付油费。

2001年,阿巴嘎旗经营管理站对嘎查账目进行清查核资时发现,2000年萨如拉图亚嘎查没有一笔招待费,也没有一笔汽油条子下账,怀着好奇心一年一年地往前查,8年的账目没查出一笔招待费。事实告诉我们,廷·巴特尔是一个廉洁的党支部书记,身体立行、严以律已,以自己的模范行为和表率作用,带出一支廉洁奉公的干部队伍。

萨如拉图亚译成汉语是月光,廷·巴特尔带领83户牧民通过28年的努力和奋斗,使萨如拉图亚嘎查的天蓝了,水更清了,草更绿了;使生活在这“月光”里的人们富裕了,文明了。

廷巴特尔事迹篇二

廷巴特尔,蒙古族,1955年6月生,_年11月入党,内蒙古自治区阿巴嘎旗洪格尔高勒镇萨如拉图雅嘎查党支部原书记。扎根牧区、苦干实干的楷模,凭着“让牧民过上好日子”的信念,扎根牧区近50年,探索出保护生态、发展经济、促进增收新路子,使当地牧民生产生活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荣获“全国优秀共产党员”、“全国劳动模范”、“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个人”、“改革先锋”等称号。

6月29日上午,“_”颁授仪式上,身着一袭蓝色蒙古族长袍的,正是被称为“草原之子”的廷·巴特尔。

作为内蒙古自治区阿巴嘎旗洪格尔高勒镇萨如拉图雅嘎查党支部原书记,廷·巴特尔扎根牧区,在近_年的时间里,凭着“让牧民过上好日子”的信念,探索出保护生态、发展经济、促进增收新路子,使当地牧民生产生活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

廷·巴特尔始终认为,自己“是一名牧民”,无论获得多少荣誉,这一点都不会改变,“这是我的职业荣耀”。

从19岁起,廷·巴特尔就扎根在阿巴嘎旗洪格尔高勒镇萨如拉图雅嘎查。那里是一片总面积达四百三十多平方公里的草原,地处有着“黄色野马”之称的浑善达克沙地西北部。

上世纪80年代,针对萨如拉图雅嘎查过牧、草场退化、土地沙化日益严重的问题,廷·巴特尔提出“围封轮牧”。

_年,廷·巴特尔卖掉自家的60只羊,圈起300多亩草场休养生息。第二年,300多亩草场打了九马车草,相当于其他牧民1000亩草场的打草量。牧民们亲眼看到了“围封轮牧”的好处,纷纷进行封育和划区轮牧。

_年,廷·巴特尔当选萨如拉图雅嘎查党支部书记。他针对当地的生态问题,提出了“蹄腿理论”,倡导牧民少养羊、多养牛,并引进西门塔尔优质乳肉兼用牛与本地牛杂交,培育高产优质母牛。嘎查党支部扶持的20多户贫困牧民现在已全部脱贫。

近50年的时间,廷·巴特尔扎根牧区,用自己的头脑和双手探索出既保护草原生态、又让牧民增收的路子,把生态“从白色变回绿色”。同时,也将萨如拉图雅这个“贫困村”变成了“富裕村”。

廷巴特尔事迹篇三

廷·巴特尔,这位来自呼和浩特的知青、牧区的普通党员,坚守改变这片草原的生态、改善牧民生活的初心_年,一心一意地钻研牧业生产,探索出了一条生态保护与群众增收双赢的路子,也把自己变成了一位地地道道的牧民。

在到任初期,他拜牧民为师,学蒙语、学放牧、驯烈马、打草、接羔,很快,他就学会了牧区生产和生活所需要的知识和技能。牧民们对这个城里来的小伙子,既敬佩又服气,把他推选为嘎查生产队长。同年,表现优异的廷·巴特尔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喊破嗓子,不如做出样子。”他先行先试,用自己的成功经验领着牧民走上了一条既保护生态又能增收的路。

看到牧民在蒙古包里生火,眼睛被熏得通红,他跟镇上的铁匠学会打烟筒、笼屉后免费给牧民做;为改变嘎查封闭、落后的状况,他买回全嘎查第一台收音机、电视机……扎根草原的廷·巴特尔帮起牧民来浑身似乎有使不完的劲儿,但也遇到了不少难题。

千百年来,牧民靠天养畜思想根深蒂固,缺乏保护草场、建设草场的意识。20世纪80年代实行草畜双承包后,尤其是_年草场分到牧户后,牧民为了快速致富,开始盲目追求养羊的数量,萨如拉图雅嘎查本就脆弱的草场,沙化、退化日益加重。

_年,他卖掉自家60只羊,圈起300多亩草场进行封育。第二年就打下了9马车草,相当于其他牧民1000亩草场的打草量。牧民们看到了划区轮牧的好处,纷纷向他学习。_年,廷·巴特尔把自家的200只羊全部处理掉,专心养起了牛。果然,他家的草场得到了恢复,牛的膘情好,下牛犊的数量也多,收入每年增长。不几年,廷·巴特尔家就由分产到户时全嘎查最穷的变成了最富的。

这是一位勤劳的牧民,也是有着“全国优秀共产党员”“全国劳动模范”“改革先锋”“最美奋斗者”等诸多先进称号的萨如拉图雅嘎查党支部原书记廷·巴特尔。这位来自呼和浩特的知青、牧区的普通党员,坚守改变这片草原的生态、改善牧民生活的初心_年,一心一意地钻研牧业生产,不仅探索出了一条生态保护与群众增收双赢的路子,也把自己变成了一位地地道道的牧民,是当之无愧的草原之子!

廷·巴特尔同志的先进事迹是值得我们每一个人都认真学习的,从“开国将军之子”到“草原之子”是他数十年如一日的艰苦付出,作为一名党员,廷·巴特尔同志身上闪耀着服务人民的光辉,他的精神、他的热血、他的汗水是他作为一名光荣的共产党员的骄傲!让我们用廷·巴特尔同志的光照亮我们前进的路!

廷巴特尔事迹篇四

为了改变牧区的落后面貌,为了带领当地牧民脱贫致富,为了建设草原和保护生态环境,您以“梦”为“舟”,始终勤勤恳恳、兢兢业业,脚踏实地为牧民办好事、办实事,数十年如一日地默默坚守。“巴特尔”的蒙语意思是“英雄”,而您就是新时代名符其实的英雄,是我们的民族脊梁。未来,我们像您一样,驾驶为民之“船”、扬起梦想之“帆”、紧握奋斗之“楫”,在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的新赶考路上逐浪前行。

驾驶为民之“船”,行稳致远葆初心。

在近50年的时间里,您凭着“让牧民过上好日子”的坚定信念,探索出了保护生态、发展经济、促进增收的新路子,使当地牧民的生产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心无百姓莫为官,我们会始终以您为榜样,站稳群众立场、走好群众路线,时刻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关心群众的安危冷暖,解决群众的急难愁盼,把群众的揪心事、烦心事、操心事当成心头事、手中事、紧急事来处理。我们会以更加坚定的理想信念不断补足精神之“钙”、夯实信仰之“基”、把稳思想之“舵”,始终保持初心如盘、使命在肩,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一心一意做好人民群众的“服务员”,让共产党人的为民之“船”在历史的进程中行稳致远。

扬起梦想之“帆”,扎根一线做奉献。

平凡孕育伟大,伟大出自平凡。您曾说自己是一名牧民,无论获得多少荣誉,这一点都不会改变,因为这是您的职业荣耀。您一生心系牧民、情系牧区,本来有机会可以回到自己的故乡,可您却毅然决然地选择了留下来,留在了条件最艰苦的地方,留在了祖国和人民最需要的地方。择一事,终一生,未来,我们也会像您一样,把自己的梦想融入到祖国的建设之中,始终做到干一行、爱一行、钻一行、精一行。我们会以“在岗一分钟、尽职六十秒”的姿态扎根基层沃土、植根人民土壤;我们会以“功成不必在我”的奉献情怀和“功成必定有我”的担当精神,奋力扬起梦想之“帆”,用心守护脚下的每一寸热土,自觉做到为官一任、造福一方,不负青春、不负韶华。

紧握奋斗之“楫”,务实笃行创辉煌。

您的父亲廷懋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开国少将之一,虽生长在父辈的光环下,可您却下定决心要自己做出一番事业。面对草场退化、土地沙化的现状,您提出“围封轮牧”让草场可持续发展;面对牧民们的将信将疑,您决定从自家做起、用成果说话;经过不懈努力,您带领牧民们把生态“从白色变回绿色”,把曾经的“贫困村”变成了现在的“富裕村”。空谈误国,实干兴邦,喊破嗓子,不如做出样子,未来,我们会像您一样,紧握奋斗之“楫”,以实字开头、干字当先,不驰于空想、不骛于虚声,凡事冲在前、走在先、带头干、抢着干,撸起袖子加油干。我们会始终保持务实笃行的姿态,做起而行之的行动者,不做坐而论道的清谈客;当攻坚克难的奋斗者,不当怕见风雨的泥菩萨。我们会以永不懈怠的精神状态和一往无前的奋斗姿态,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康庄大道上乘风破浪、扬帆远航。

廷巴特尔事迹篇五

廷·巴特尔,男,蒙古族,1955年6月出生,1974年9月参加工作,1976年11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内蒙古自治区阿巴嘎旗洪格尔高勒镇萨如拉图雅嘎查原党支部书记,历任中国共产党第十七次、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代表、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十三届全国委员会委员。

从“将军之子”到“草原之子”他扎根牧区40载,是带领牧民脱贫致富的“最美奋斗者”

廷·巴特尔同志是开国少将廷懋之子。1974年,年仅19岁的廷·巴特尔积极响应党和国家号召,毅然放弃留在大城市工作机会,来到偏远闭塞、生活艰苦的萨如拉图雅嘎查下乡插队,一干就是47年。他靠着不服输、不认输的韧劲和扎根草原、建设边疆的志向,凭着“心里装着百姓,让牧民过上好日子”信念,扎根牧区,艰苦奋斗,谱写了共产党员一心为民的壮美诗篇。

廷·巴特尔刚插队到嘎查时,嘎查牧民生活困难,牧民人均收入不足40元,当时牧民没有砖瓦房,土房也很少见,牧民住在蒙古包里,睡觉就盖一件皮袄,看到这些,廷·巴特尔心里不是滋味。1993年廷·巴特尔担任萨如拉图雅嘎查党支部书记后,心里就有一个念头,一定要改变这个状况。他挨家挨户募捐基础母羊,筹集数百只母畜建起集体“流动扶贫羊群”,每100只羊为一个“流动扶贫羊群”,承包给贫困户饲养,每年羊毛收入和80%的成活羊羔归贫困户所有,20%的成活羊羔归嘎查集体,这项措施产生了明显的扶贫成效,获得了锡林郭勒盟“科技发明奖”。为了激发贫困户脱贫内生动力,廷·巴特尔让牧民给贫困户打分,对好吃懒做、劳动表现不好、家庭不和睦、不爱护草场、不参加义务劳动的扣分,对积极主动、吃苦耐劳的加分,按得分高低排序决定先帮扶谁后帮扶谁,通过奖勤罚懒的办法,先后有24户贫困户实现由输血式脱贫转变为造血式脱贫。

1997年,草场承包到户,作为嘎查党支部书记的廷·巴特尔,把最好的草场留给了牧民,把全嘎查退化最严重的、谁也不想要的草场留给了自己,总计5926亩的草场大部分被白沙地覆盖,牧草稀疏,大风一起,白沙泛滥。为了提高牲畜生产效益,同时防止自家草场进一步恶化,他率先在自家牧场推行“围栏轮牧”,在当年生态最差的草场上养出了最肥壮的牲畜,不仅取得了显著的经济效益,还明显改善了草原生态。在他的引导下,围栏轮牧、科学放牧、持续发展成为嘎查牧民的.共识,得到普遍推广。

为了实现稳定脱贫,他积极开拓集约化产业发展路径,组织嘎查“两委”、牧民成立嘎查股份制公司,发展奶制品、风干肉加工、生态鱼塘等特色产业和“牧民之家”旅游产业,嘎查牧民人均收入由当初的40元达到_年的1.88万元,翻了几百倍,牧民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