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得体会是对一段经历、学习或思考的总结和感悟。优质的心得体会该怎么样去写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心得体会范文大全,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袁隆平心得体会篇一
袁隆平,中国杂交水稻之父。他的杰出贡献不仅推动了中国的农业发展,也为世界粮食安全作出了重要贡献。袁隆平长期致力于水稻研究与育种,积极探索科研创新的道路,取得了一系列开创性的成果。在他的研究生涯中,袁隆平不仅通过实践探索,也通过反思总结来获得了丰富的心得体会。以下将从他的勤奋与坚持、团队合作、创新精神、为民情怀和乐观积极的态度五个方面来阐述他的心得体会。
首先,袁隆平心得体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勤奋与坚持。在整个研究的过程中,袁隆平十分坚持,从不间断地投身到水稻育种的探索中。他深知“天道酬勤”的道理,坚信通过自己的努力与付出,才能够取得成果。袁隆平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证明了只有不懈努力,才能让梦想成为现实。
其次,袁隆平的心得体会中强调了团队合作的重要性。他深知一个人的力量是有限的,只有凝聚更多志同道合的人,才能够共同攀登科研的高峰。袁隆平时刻与团队成员保持良好的沟通,充分发挥每个人的特长,形成合力,共同面对困难与挑战。只有团队的齐心协力,才能够更快、更好地取得突破。
第三,创新精神是袁隆平心得体会的重要内容。袁隆平不断尝试新的育种方法,并进行反复研究和实践。通过不懈地创新,他获得了许多科研上的重大突破。袁隆平的创新精神提醒着我们,只有跳出固有的思维模式,勇于探索未知的领域,才能够在研究中取得更大的成就。
其次,袁隆平的心得体会中融入了为民情怀。他深知农业是国家的基础,食品安全是百姓的需求。因此,袁隆平时刻思考着如何让科研成果更好地造福于人民。他的研究成果为解决中国人民的温饱问题做出了巨大贡献,也赢得了人民的拥护与赞誉。袁隆平的为民之心提醒着我们,科研的价值在于造福人民,只有回归初心,才能真正做到科研与社会的良性互动。
最后,袁隆平的乐观积极态度也是他心得体会的重要方面。他深知科研道路充满了挑战和坎坷,但他从不气馁,总能够保持一颗乐观的心态。他相信只要心怀信念,坚持不懈,就一定能够攀登科研的高峰。这份乐观和积极也感染着身边的人,使整个团队充满向上的力量。
袁隆平的心得体会提醒我们,只有通过不断的努力和实践,才能不断探索新的科研创新路径。他的勤奋与坚持、团队合作、创新精神、为民情怀和乐观积极的态度无疑激励着整个国家的科研事业发展。同时,我们也应该从袁隆平的心得体会中汲取智慧,将之运用到我们自己的学习和工作中,努力为国家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袁隆平心得体会篇二
袁隆平是中国杂交水稻的开创者和奠基人,他通过不懈的努力和深厚的科学素养,将传统农业推向了一个新的高度。他的杰出成就不仅仅在于种植技术的突破,更在于对生命科学的深刻理解和对社会发展的关注。袁隆平先生的经验和心得体会对于我们每个人都有着重要的启示和借鉴价值。
第二段:努力和坚持是成功的关键
袁隆平先生从事水稻杂交育种工作长达数十年之久,这期间经历了许多困难和挫折,然而他从未放弃,始终坚持着自己的信念。袁隆平先生的成功告诉我们,只有经过长期的不懈努力和坚持,才能够取得真正的成就。无论在何种领域,只要我们愿意付出努力,坚持不懈,就一定会迎来属于自己的成功。
第三段:追求科学和技术创新的重要性
袁隆平先生在水稻杂交育种上取得巨大成功的关键在于科学和技术的创新,他不断引入新的理念和方法,推动着现代农业的发展。袁隆平先生的经历告诉我们,只有不断追求科学和技术的进步,我们才能够应对挑战,取得突破性的成果。无论是在学习、工作还是生活中,我们都应该保持对于科学和技术的追求,不断寻找新的发展思路和方法,才能够不断创造新的价值。
第四段:关注社会和人民的福祉
作为一位科学家,袁隆平先生始终将关注社会和人民的福祉作为自己的使命。他不仅仅通过水稻杂交育种工作为国家作出了重要贡献,还积极参与公益事业,为贫困地区提供科学种植技术和帮助。袁隆平先生的行为告诉我们,作为一名学者或者专业人士,我们应该始终关注社会问题,为社会和人民的幸福做出自己的贡献,不仅仅是追求个人的成功,更要将个人的力量与社会的发展紧密结合。
第五段:要时刻保持谦逊和学习的态度
袁隆平先生的科研之路并不平坦,他曾经反复尝试和失败,但通过不断总结和学习,最终取得了成功。袁隆平先生的故事告诉我们,无论自己取得了多大的成就,都应该保持谦逊和学习的态度。在各个方面都有自己可以学习和进步的地方,只有保持谦逊和学习的心态,我们才能够不断提高自己,取得更大的成就。
总结:袁隆平先生的经验和心得体会给了我们重要的启示,努力和坚持、追求科学和技术创新、关注社会和人民福祉以及保持谦逊和学习的态度,这些都是我们在成长和发展的道路上可以借鉴和应用的重要原则。只有在不断地学习和实践中,我们才能够成为更好的自己,并为社会和人民的幸福作出自己应有的贡献。
袁隆平心得体会篇三
袁隆平虽然貌不惊人,语不出众,可以说是个平凡的不能再平凡的人,那是什么让他坚持着,培养出杂交水稻?是什么人呢?看了这部电影,我明白了,是他那执着的、坚韧的心态,让他坚持了下来,是他那热爱科学、热爱人民、热爱祖国的精神,让他永远停留我们心中。
我崇敬袁隆平总共有三个理由:其一,他热爱大自然,不刻板,那时候,搞科学研究的人都在办公室里工作,虽然整天埋头苦干,却并没有搞懂大自然是最好的老师,简直就是书呆子。而袁隆平则相反,他亲近自然,喜欢观察,有自己独特的思想方式,这也是让他人生成功的一大步。
其次,他不屈服。当红卫兵冲进他家,砸烂他的稻子,要批判他的时候,他还喊着:"打倒袁隆平!"这不代表他无能,他软弱,只是他保护家,让他继续研究水稻的做法。这又让他成功了一步。
再次,便是他热爱人民,关爱家人。他爱妻子,不让妻子受到伤害,不让她受苦。他爱人民,为了人民,他努力研究,想要造福人类。也正是妻子的支持,百姓的关心,让他扑在书桌前研究,这也是他成功的动力!
平凡的人,不平凡的伟大,不平凡的奉献,袁隆平爷爷是个耕耘者,一个真正的耕耘者!
看了这部影片,我也懂得了要尊重他人,珍惜他人的劳动成果,每一粒粮食都是用劳动人民的血汗换来的.呀!
骄戒躁的态度做人行事,这才是成就大业的基点,是走向成功的长梯。
也许有人担心,谦逊的人,久而久之,会被人遗忘,终究会吃亏。其实不然。这些人、这些事或许一时难以广为人知,但当他们以踏踏实实的工作创造了业绩,以默默无闻的品格作出了贡献,名声自在众人心中。这正像袁隆平所说的,我是搞育种的。我觉得,人就像一粒种子。要做一粒好的种子,身体、精神、情感都要健康。种子健康了,事业才能根深叶茂,枝粗果硕。作为一个科研工作者,尤其如此,不仅要知识多,而且要人品好,不仅要出科技成果,而且要弘扬科学精神。要热爱祖国,热爱人民,这个是基本前提。如果对民族、对国家、对社会、对人民没有感情,就很难成就一番事业。有了感情,才会为社会做一些事情、献一份爱心,这样你才会有欣慰感。
特别是谈到物质享受时,袁隆平认为,精神上要丰富一点,物质生活上则要看得淡一点。一个人的时间和精力是有限的,如果老想着享受,哪有心思搞科研?在吃方面以清淡和卫生为贵,穿方面只要朴素大方就行了。少走弯路,少留遗憾,身心才会健康,心情才会愉快,事业才会做得长远。
由此可见,今天,我们正在全力建设和谐社会,最应大力弘扬的就是袁隆平这种谦逊美德,常怀一颗平常心,不论在什么情况下,对个人的名利、进退、荣辱、都要看得淡一些,超脱一些,高调做事,低调做人。越是成绩突出,越是贡献巨大,越是形势大好,越要保持忧患意识,越要保持清醒头脑,做到"自豪而不自满,昂扬而不张扬,务实而不浮躁",始终以高昂的精神状态和一流的工作标准谋事尽责,多做贡献。如此,我们的工作才会大有起色,我们的事业才能更好地发展起来。
袁隆平心得体会篇四
袁隆平是中国杂交稻的创始人,他在农业科研领域作出了卓越的贡献。通过长期的科学实践与探索,他不仅成功培育了高产优质的杂交稻品种,还为全球粮食安全问题做出了积极的贡献。在实践中,袁隆平秉持着一种坚韧不拔的信念,并从不言败。在与困难和挫折的斗争中,他积累了许多宝贵的心得体会。下面将从勇于探索、坚持不懈、谦虚谨慎、奉献社会以及为人师表五个方面来阐述袁隆平的心得体会。
第一段,袁隆平勇于探索。相信勇于探索是袁隆平成功的基础。他始终保持开拓的精神,不断探索新的农业科技和栽培技术。他勇于尝试新的种子杂交技术,通过大量的实验和场地试验,对杂交稻产量和品质进行改良,最终成功培育出高产优质的杂交稻品种。袁隆平的探索精神要求我们要敢于创新,不断超越自己,开拓进取,才能取得成功。
第二段,袁隆平坚持不懈。在培育杂交稻的道路上,袁隆平遇到过许多挫折和困难。然而,他没有因此放弃,而是继续努力。他的坚持是他成功的关键。袁隆平坚信科技的力量,相信努力和坚持的价值。他表示,“只要真心实意地付出,就一定能够收获成功。”他的成功告诉我们,在面对困难和挫折时,我们要坚持自己的梦想并努力追求,只有保持坚持不懈的精神,我们才能取得真正的成功。
第三段,袁隆平谦虚谨慎。尽管已经取得了很多成果,但袁隆平从未骄傲自满。他始终保持着一颗谦虚谨慎的心。他相信,科学研究需要持之以恒的努力,并且需要一颗谦逊的心态。谦虚谨慎使袁隆平成为了一个优秀的科学家,也使他在团队中得到了广大同事和合作伙伴的尊重。袁隆平的谦虚谨慎告诉我们,只有保持谦虚、虚心学习、认真对待自己的工作,我们才能不断进步。
第四段,袁隆平奉献社会。袁隆平在科研工作中,始终牢记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他将自己的科研成果无私奉献给了社会。他的杂交稻品种使中国的粮食产量大幅提高,给千家万户带来了丰收和幸福。袁隆平的奉献精神告诉我们,科学家的责任不仅仅是研究,更重要的是将自己的成果造福于社会,为人民做出更大的贡献。
第五段,袁隆平为人师表。袁隆平不仅是优秀的科学家,也是一位杰出的教育家。他培养了一批又一批的优秀人才,并将自己的人生经验传授给他们。他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科研精神,激发他们的创新思维和动手能力。袁隆平的为人师表精神告诉我们,只有把自己的经验传承给下一代,才能让科学事业不断发展。
总结:在杂交稻的研究和培育工作中,袁隆平积累了丰富的心得体会。他勇于探索、坚持不懈、谦虚谨慎、奉献社会以及为人师表的教训,给我们树立了榜样。作为一名青年学子,我们要以袁隆平为榜样,勇敢追求梦想,坚定信念,不畏困难,努力为社会进步和人民幸福做出贡献。
袁隆平心得体会篇五
5月22日,这是个世人永远铭记的日子,两位国之脊梁永远离开了我们。一位是“心怀一稻济世,但求万家粮足”的工程院院士袁隆平先生,另一位则是“侠志披肝沥胆,永怀医者仁心”的科学院院士吴孟超先生。他们用行动诠释了国士无双,他们的先进事迹和崇高精神永远是大家学习的`榜样,激励着大家在新时代、新征程上开拓奋进、砥砺前行。
国士无双是人生耐得住寂寞,在稻田中奉献一生,守住中国人的铁饭碗。“人就像种子,要做一粒好种子”,这是袁隆平院士生前常说的一句话。他也用一生,为这句话写下了注脚。一粒粮食能够救一个国家,也可以绊倒一个国家,为不让受苦挨饿的饥荒苦难再次出现,让中国人端牢“饭碗”,他牢记三个任务:实现超高产、种植海水稻、做好第三代杂交水稻工作,日复一日下农田做实验。在实践基础上,以过人胆识和科学眼光投身基础科研事业,依据事实、发现真理、验证真理,筑牢中国农业之基石,成功实现第三代杂交水稻晚稻亩产911.7公斤,真正做到“手中有粮、心中不慌”,让杂交水稻造福全球,让禾下乘凉梦照进现实。他鼓励年轻人要勤劳勇敢、坚韧不拔、吃苦耐劳、团结协作,将年轻的自己投入到祖国和人民需要的地方,在强国征程中写下精彩的一笔。承蒙袁院士之恩,在未来,作为后备力量的我们,必是以知识为应用基础、汗水为苦干实干、把握好经验升华的思想火花、顺应时代大潮尽我所能,不惧人生路漫漫、尘世车马喧,独守一方地、淡泊志弥坚,愿得一斛黍、消弭天下饥,我将无我,不负人民。
国士无双是以学投戎攻难题,军人本色护国民健康,守住中国人的医无忧。“中国肝胆外科之父”吴孟超院士从医七十余年,救治近两万肝胆病人,在工作中争分夺秒去奉献,那是生命终点的意义。他是一代医界传奇,深受病患爱戴,悬壶桃李满天下。他曾说:“即使有一天,倒在手术室里,也将是我一生最大的幸福!”他勇闯生命禁区,带领同伴不断突破,创造性地提出“五叶四段”的解剖学理论,建立“常温下间歇肝门阻断”的肝脏止血技术,克服了一个又一个肝脏外科界的难题,拯救了一个又一个鲜活的生命;他时刻为病人利益着想,在日常行医过程中,主张为病人节约,最大限度地为病人减轻负担,每每看望患者,也总是先把双手搓热,然后才跟患者接触,他检查时主动拉上屏风,还会帮助患者掖好被角,用“父母仁心”在人生中写满“拯救”二字。他是不知疲倦的老马,要把病人一个一个驮离黄泉。他的精神将会永远砥砺代代医者,不忘手中一把刀、心中一团火,游刃于病魔、刀除患精准,誓言从不悔、冰心在人民。
年少不惧岁月长,彼方尚有荣光在。欣逢盛世,当不负盛世。我们将牢记禾下乘凉梦,一稻一人生;心当在人民,医难无可挡。致敬“医食无忧”的守护者,以吾辈之青春,捍卫我盛世中华。
袁隆平心得体会篇六
2021年5月22日,他走了,不带走一片云彩,却留下了满地金黄。他是最普通的农民,也是国之大者。他就是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
“三个梦想”:禾下乘凉梦、杂交水稻覆盖全球梦和亿亩荒滩变良田。从书本到田野,从梦想到现实,杂交水稻产生从量到质的飞越,让高产梦成为现实。饥饿,从来就不是一家故事,它是全人类的斗争。面对全球粮食危机,他再次挺身而出,向全世界宣传杂交水稻种植,至今已在全球40余各国家种植超过90亿亩,被他人称为“东方魔稻”。2020年,“超优千号”耐盐水稻的平均亩产量达到802.9公斤,创下盐碱地水稻高产新纪录。至此,他的三个梦想均超额实现。但自称“90后”的他仍不停下脚步,继续为水稻事业奔走,他说“把中国人的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并寄语青少年“chancefavorsthepreparedmind!”他的梦想不止是梦,更是对祖国最真挚的承诺,而这份“诺言”将永远寄存于金黄的稻田里。
1964年在国内率先开展水稻杂种优势利用研究;1973年成功突破制种难关,使全国平均亩产350斤;1989年提出选育实用光温敏核不育系的不育起点温度指标和选育的技术策略,使两系法杂交水稻研究走出低谷;1997年开始了超级杂交稻的研究。一期亩产700公斤到双季亩产1500公斤的突破,展示了他艰苦不懈的努力和敢于创新的拼劲。2020年11月,他提出了“小目标”:争取早日实现杂交水稻双季亩产2000公斤。“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是妇孺孩童皆知的道理,他用一粒稻种抒写一生故事,用一捧稻谷填满百姓粮仓,用满仓白米喂养祖国人民。他很普通,每日躬耕田野,育种培优;却不平凡,脚踏实地把科技论文写在祖国大地上。
有一个人从六十年前就开始跟种子较劲,一辈子都在为丰收努力。他太忙了,忙得忘记了自己早已进入耄耋之年,仍奔走于田野之间;却始终对水稻事业念念不忘,即使身躺病床,那颗心仍时刻扎根在广袤田野里。将近一生的奉献,他将梦的种子播撒至山的那边海的那边,“如果全世界有一半稻田种上了我的杂交水稻,每年可以增产稻谷1亿6000万吨,可以多养活5亿人口”。获颁“共和国勋章”时,他激动地说,“我不能躺在功勋簿上睡大觉,只要脑瓜子还没有糊涂,就还可以干!只要没有痴呆,就还可以继续动脑筋、搞研究!”他用行动向世界证明中国不会出现“粮荒”,凸显为民情怀,一心为公;展现大国自信,为国为民。
袁隆平心得体会篇七
袁隆平是我国江苏省维扬市人,是我国著名的农学家,也是杂交水稻的开创者。袁隆平先生凭借着勤奋好学的精神和卓越的才华,不仅为我国的农业事业做出了卓越贡献,而且也为世界粮食安全作出了巨大的贡献。通过学习袁隆平的奋斗精神和专业知识,我深感他的取得的成就不仅仅是个人的光辉,更是我们每个人的榜样。以下是我对袁隆平先生去留的心得体会。
首先,袁隆平不仅是一个聪明的科学家,更是一个具有深厚人文关怀的人。他在研究杂交水稻的过程中,不辞辛劳地亲自下田,披荆斩棘,不畏艰苦,攻克了一个又一个难题。然而,他并不仅仅满足于在实验室中取得成就,他把造福人类作为自己一生的目标。袁隆平以独特的人格魅力吸引了世界各地的学者和专家前来与他交流合作,为解决世界粮食危机做出了重要贡献。袁隆平先生不仅成就了一项具有重大社会意义的科学事业,更在全球范围影响了人们的生活。
其次,袁隆平的勤奋和努力是他取得成功的关键。他在科学研究中付出了太多的努力和耐心。袁隆平先后在20多个省市的160余个试验基地开展了近百个杂交组合的试验。他亲自参与实验,每天仅睡5个小时,日夜奋战。袁隆平坚持了整整一年,屡次失败,屡次失望。但是他没有放弃,反而从每次失败中总结经验教训,不断调整方法,最终成功地研制出了杂交水稻。袁隆平的成功告诉我们,只有坚持不懈地努力,才能创造属于自己的辉煌。
再次,袁隆平的事业追求展示了他对国家和人民的无限忠诚。他全身心地为实现“中国不愁吃”做出巨大努力。他以科技创新为导向,推动了我国水稻产量的稳步增长,提供了更多的食物来源,改善了人民的生活质量。袁隆平的奉献精神感染了无数人,激励了他们为国家的发展贡献力量。他教会我们,只有把国家和人民的利益放在首位,才能有力量去改变自己和他人的命运。
最后,袁隆平的兢兢业业和才华横溢使他成为了时代楷模。他的成功不仅仅是因为他的聪明才智,更因为他的勇气和韧性。他坚持“钻研科学,研究好技术”的信念,始终保持谦虚和探索精神。他的成功启示我们,只有真正懂得学习和创造的人,才能在不断发展的世界中脱颖而出。
总之,袁隆平是一位伟大的科学家和人道主义者,他深深地影响着我。通过学习袁隆平的榜样,我深知只有通过艰苦的努力和勇气去攀登,才能取得真正的成功。同时,我也意识到只有以社会责任为己任,为国家和人民的利益而努力,我们才能成为真正的有用之才。袁隆平的辉煌事业鼓舞着我,我将矢志不渝地努力奋斗,为实现中国的伟大复兴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袁隆平心得体会篇八
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终于实现了亩产900公斤的目标。而在试验田收割以后,种粮大户王化永告诉他第5号田599.1平米合0.897亩,毛重1172.5公斤,合1307公斤每亩。并要按通行的七五折来计算他的每亩净产量时,袁隆平谦虚的说,我们不按七五折,我们按七二折算吧好不好?就这样稻谷收获后经烘干、除杂后,按标准水分加权平均,七二折合每亩片平均亩产926.6公斤。
田里增产几公斤水稻也许算不上什么大事,但对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来说可就意义非凡了。当年把杂交水稻的亩产量从600公斤提高到700公斤,袁隆平用去了4年时间。从700公斤攀上了800公斤,又耗去了4年心血。而现在从800公斤实现了亩产900公斤的目标,袁隆平整整摸爬滚打了7个年头。可想而知,在这期间,每增加一公斤的产量都要袁隆平和他的助手们付出数不清的心血。如果在这次验收中,袁隆平只要稍微做点手脚,甚至只需要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他的1000公斤目标可能就会在现在同步实现了。然非但如此,袁隆平不仅在全程远离验收的专家组,更主动要求验收专家组放弃通行的七五折,而用七二折的净出率。这样一改变,袁隆平的成绩也超过了900公斤,但总成绩却也打折了。
也正是袁隆平的这种对自己成绩的打折,也才酿造出中国科学界独具性格而又耀耀生辉的袁隆平。袁隆平是中国的科学家,按他对社会的贡献和他得到的奖励足够他有晚年享受不尽的奢华,更用不着在奔波于田间地头,但是我们看到虽然已经80出头的袁隆平仍然额也不停留的忙碌在稻田里,对奢华的生活更不屑一顾。他是中国最有钱的农民,但他也可能是世界上工作在最艰苦环境中的一流科学家。而袁隆平却说,要那么多钱做什么,那是个大包袱,背来背去。我觉得这种生活很好,搞豪华车有什么意思,穿着豪华的衣服还有什么鳄鱼的皮带,两千多块钱我从来没有,送给我,我不要。
事实上正是袁隆平的超然和洒脱,把一切看得都很淡然,才使他对成绩和荣誉有着非同一般的理解。人们常说,什么都能忽悠,人的肚子不能忽悠,吃不饱就要挨饿。水稻每亩达到900公斤,就能解决全球5000万人的吃饭问题,如果这个增产不是实打实的,就有可能还有几千万人挨饿。而袁隆平把这个成绩打折,就意味着夯实了这个成绩单,也就意味着不仅能保证5000万人的吃饭问题不会打折,更能够绰绰有余。他不仅对自己要求这样严格,同时也对自己所带的研究生、博士生也有特殊要求:你要把名利丢开一点,不怕困难,努力钻研。甚至提出:我培养研究生、博士生第一个条件你要下田,你怕下田,怕吃苦的,我就不接收你,我说电脑很重要,书本知识也很重要,都是基础,但是电脑里面,书本里面种不出水稻出来的。这样一种认真求实的精神,足该成为中国科学家的座右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