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秀作文在结构上应该完整,有明确的主题和层次感,通过开头、发展和结尾的合理安排,使整篇作文内容丰富、条理清晰。此处为大家整理了一些优秀作文的范例,希望对大家的写作有所启发。
奶奶的味道初中(专业17篇)篇一
今年过年,我又尝到了“奶奶的味道”。
放寒假,要过年了。奶奶从老家过来同我们团圆,每一次知道奶奶要过来了都开心的要跳到天上去,因为奶奶会做很多我喜欢的美食。我的奶奶长得有点胖,个头不高,脸上有很多皱纹,但却非常的慈祥,特别是对我。奶奶,平时擅长做家常菜,虽然没有酒店大厨的做派,却是地道的家常味道。
饺子看起来很简单,但事实并不容易。因为我喜欢玉米肉馅,所以奶奶买了玉米和猪肉。首先把有肥有瘦的肉剁成肉末,玉米粒在开水里烫一下,然后把玉米粒加入肉末里,加点盐,加点油等等调味料再搅拌。这样饺子馅就准备好了。
再来准备饺子皮,这可不是在市卖来的,而是奶奶和面擀出来的,这样的饺子皮吃起来很有嚼劲。
“饺子包好喽!煮饺子喽!”我高呼着,锅里的水也煮开了,包好的饺子一个个跳进锅里。我对奶奶说:“奶奶,煮饺子有诀窍吗?”奶奶说:“那当然啊!水煮开了再加三次凉水,这样煮出来的饺子不破皮又有弹性。”不一会儿,饺子在锅里上下翻滚,终于出锅了!蘸着陈醋才与饺子相配,一口咬下去,汁多肉嫩,嗯这就是奶奶的味道。
我所喜欢的奶奶味道,就是家常菜的味道,也有浓浓的爱的味道。
奶奶的味道初中(专业17篇)篇二
又是一年风起时,天上几颗不知名的星星,点缀在墨蓝的夜空中,为夜空增添了一份宁静与美好。坐在院子里,赏星谈心,拿起身旁的草莓,放入口中,一样的感觉,一样的味道奶奶的味道。
我是奶奶一手带大的,与她的感情是常人无法理解的。奶奶是一个普通不过的农民,不过自从我跟她一起生活,她便不再种田,专心带我。她给我的是无尽的爱与快乐。
夏夜,屋外月光下的小凉棚里都能找到我童年的快乐。身旁的小池塘里,青蛙在欢唱,同蝈蝈们的乐队合奏。丝丝凉风吹在脸上,舒服极了。月亮在水上笑着,顽皮的我伸出手,正想抓住它,可手刚碰到水面,它就碎开了。我常常问奶奶:“奶奶,世上有几个月亮?”奶奶的手指在我的小肚皮上轻轻划过,笑着说:“这世上就只有一个月亮,就藏在心里。”我含着小指头,开心地笑了笑,突然冒出了一句:“就像甜饼一样,被我吃进肚子里了。”凉棚下充满了我们开心的笑声。奶奶笑了,拿起一颗草莓,塞进的我嘴里,那酸酸甜甜的汁水流进了我心里。味道真好!
小时候不知怎地特别喜欢吃鸡蛋羹。我常缠着奶奶做鸡蛋羹。奶奶总会放下手中的活,笑盈盈地满足我的要求。金黄的蛋黄与皎白的蛋清融合在了一起,散发出那股浓浓的香味,多么诱人!轻轻舀起一小勺,放入嘴中,稠稠甜甜的,闭上眼,在嘴中无尽回味。吃过后,拍拍圆鼓鼓的肚子,坐在沙发上,还不忘“砸吧”了几下嘴,连一点也不放过。这时,在我心里,就像拥有了整个世界。
舌尖上的味蕾告诉我,其实这就是奶奶的味道。它饱含的是奶奶对我的爱,无需用言语来表达,也不能用言语来表达。
我是幸福的,有一位天下最好的奶奶,她给了我爱与快乐,让我尝到了幸福的味道。奶奶的爱就珍藏在里面,甜甜蜜蜜的,深深印在我的脑海里。
奶奶的味道初中(专业17篇)篇三
在我刚出生到幼儿园大班,我那一段美好的童年都是奶奶构成的。我从小在奶奶家长大,直到现在,我也从未忘记奶奶的味道。
古老而迷人,是奶奶身上润肤露的香气。每天我都能看到妈奶奶坐在梳妆台前,用柔软的手臂抹开那一小团白色的润肤露。我一直记得那个粉色的,上面写婴儿润肤露的那盒东西。奶奶不止一次为我涂上润肤露,但是每一次我都会抵触,总觉得脸上油油的,黏黏的,用舌头舔嘴唇还觉得苦。奶奶还经常跟我说,像她那样天天涂,皮肤就会白白嫩嫩的,像婴儿的皮肤一样。
爽滑而可口,是奶奶早晨肠粉的滋味。从孩童时代到现在,每当奶奶问早餐想吃什么时,我都会第一时间说:“肠粉!”与其说是一说习惯,倒不如说是对奶奶爱意的怀念。小的时候,奶奶经常给我买肠粉当早餐吃。现在吃其他地方的肠粉也觉得难以下口。从小班到中班,我都吃同一家的肠粉。后来,那家肠粉店倒闭了,奶奶便跑去另一家买。但是另一家的酱油里有小蘑菇。我不喜欢吃蘑菇,奶奶就拿漏勺过滤后再淋到肠粉上。肠粉从来都是鸡蛋生馅的从来没变过,正如奶奶对我的爱一样,从来都没变过。
嫲嫲,哇艾嫩。
奶奶的味道初中(专业17篇)篇四
生活的五味瓶中,有一种滋味令人难忘,那就是奶奶的味道。
自从妈妈生下弟弟后,我就和奶奶生活在一起了,从吃的到穿的以及玩的都沾上了奶奶的味道。
九月,奶奶种的桂花树开花了,树上开满星星点点的白色小花,繁星似的挂满树,一个个害羞地躲进墨绿色的叶丛中,胆大的就露出头眺望远处的风景。我循着香到院里,让奶奶抱着我,我不紧不慢地采下一朵朵花放到奶奶给我缝制的小衣兜里。奶奶把采下的花拿去洗干净了,揉进面里蒸成糕,一小块一小块地分下来给我吃,软软的,还有一丝淡淡的甜。我每吃到一朵桂花就兴奋极了,那可是我采的呢!当时我还小,尝不出奶奶藏在糕里的那份甜,直到现在,我随时能吃到糕点房里精致的桂花糕,可怎么也吃不出那份滋味了。
小时候很调皮,什么事都想探究一番。春天的时候追蝴蝶,到处跑。蝴蝶溜进了人家的大菜园,正好是用稀疏的篱笆围着的,我就寻了一个空子,弯腰低头钻进去了。园子里荒废了许久,地上全是草,野花从地下冒出来,一簇一簇,开出了淡紫色的小花。可怜的蝴蝶躲到篱笆边,“刺啦”一声,我的衣服被篱笆撕破了。奶奶又气又无奈,只能叹口气帮我缝补衣服。我就趴在奶奶腿上,奶奶身上有淡淡的香味,那是篱笆内小野花的味道。
奶奶的味道初中(专业17篇)篇五
在我的老家,有一个我最思念的人。她就是我的奶奶。我惦记着她的味道。
在我的老家,有一道菜,是棕榈树的花。想得到它可不容易,要把棕榈树的外皮包开,再小心翼翼地找到它,最后再把它拿出来。这一个花可不好找,一颗棕榈树只能找到几个。采集它的人要看上几千刀才可以找到20多个,所以十分地珍贵。只有我会老家时才会做。
它的外形十分奇特,像一把刀。最外面有一点棕色。包去外面的皮,里面的花是一个又一个的.小圆球,五颜六色,许许多多。味道也十分奇特。用它煲汤,汤美味鲜美。用它煲肉,一点腥味也没有。用它炒菜,美味多汁。它还可以生吃,味道像水果,可没有熟了好吃。当然,没有任何事物是完美的,它也有自己的缺点,那就是味道有一点苦。可我们并不在意。
在今年的春节,我回到了老家。果不其然,奶奶给我做了它。奶奶的做法真是多种多样。奶奶用它来煲汤喝,炒菜吃,还用它来煲肉。见到了它,我便胃口大开,吃了好几碗饭。可是,过了几天我便吃腻了,并不想吃棕榈树的花了。奶奶好像猜到了我的心思,做了令人流口水的烧鱼。烧鱼十分美味,香味在老远就可以闻到,让人忍不住想咬一口。烧鱼可美味了,红里透着白白的鱼肉,一口咬下去,外表是脆脆的,鱼肉鲜嫩多汁,味道刚刚好,让人吃了一块还想吃。要不是大人的制止,一整盘的烧鱼就被我一个人吃完了。在我的老家还有两个堂哥和两个堂姐,所以,美味的烧鱼总是供不应求。
奶奶的味道初中(专业17篇)篇六
大概是我七、八岁的时候,那时候咸菜还没有那么臭,可是,我刚从楼下上去时,又皱了皱眉头,扬了扬一下嘴角,原来,奶奶又在煮咸菜了。我满脸不高兴,走进了家门。只见奶奶在灶上放了一只锅,里面的气哧哧哧地冒着,奶奶脸上写满了喜悦,我随便问了一句:“奶奶,你可不可以不吃咸菜了?我受不了那味儿”
奶奶一惊,说:“你说什么?”
“奶奶,你可以不吃咸菜吗?”
只见奶奶云淡风轻地说了一句:“可以呀。”
可是,奶奶会信守承诺吗?
后来,奶奶用行动告诉我,她真的为了我这样做了。小的时候不明白,长大了才渐渐明白这背后的疼爱。就在这时,奶奶已经走来了,她见了我说:“你怎么哭了?”我扑到她怀里,说了一句:“奶奶,我爱你。”
奶奶的味道初中(专业17篇)篇七
奶奶是我们家的顶级厨师,每次吃奶奶做的食物都嫌不够吃,尤其是那平淡无奇的油糍,让我们吃得很尽兴,也吃出了一种感情。
油糍做法很简单,只需要一些面粉,水、油。
之后,奶奶又给我们炸油茶,做油茶面。在我的家乡,油茶面很出名。尤其是那炸得香喷喷的茶叶,让人垂涎欲滴。
吃着奶奶做的的油茶面,感觉疲劳减了一半,精神便上升了许多,让人活力四射,充满了干劲。
过了许久,我们满载而归。还没进门,便闻到了一股香味迎面而来,我迫不及待的冲进去,发现奶奶正在做我最爱吃的鱼。
我急切地冲到客厅,等待美食“降落”。终于,万众期待的鱼做好了,我拿起筷子,不管有多烫,我都一口吃了起来。鲜美的鱼肉质q弹,鲜嫩、柔滑,一口咬下去,鲜美的鱼汁便融进我的舌头,融进了我的胃里。
可惜好景不长,不久奶奶便离我们而去。从此以后,只要做油糍、油茶面等,我便想起了奶奶,想起了奶奶的味道……奶奶我想你了,想你给我做的油糍、油茶面还有鱼。奶奶,希望你在天上过得快乐,也希望你祝福我们一家人。
奶奶的味道初中(专业17篇)篇八
“咚咚咚”,耳边传来一阵嘈杂声,睡梦中的我一下子被惊醒,又是奶奶在做早餐了。
窗户上弥漫着水气,透过玻璃窗,外面的世界在我惺忪的睡眼里一片混沌。
“一大清早起来,就让我吃碗速冻饺子,还不如让我睡个懒觉呢!”我嘟囔着,“奶奶,能不能换点新鲜的?”话语里带有几许埋怨,转过头去,只见她戴上围巾,走出门。“嘭”,家里门被关上的一刹那,突然变得格外清静。
“你小时候最爱吃我做的肉丝炒面了。”她没多说,便走进厨房。我的心颤动了一下。
没过多久,一股喷香的气味挑逗着我的味觉,肚子咕噜咕噜响,饥肠辘辘的我早已迫不及待了。
趴在桌子上,等待着,等待着。终于,一盘热气腾腾的肉丝炒面出锅了,白色的面条在红、绿青椒的点缀下变得更加诱人。我拿起筷子,二话不说夹起面条、肉丝往嘴里送,像一匹饿狼,好像已经几天没吃东西的样子。吃得满嘴都是油,肉丝嚼在嘴里,是那么的q弹。香味儿,弥漫在鼻尖,咸鲜的味道在舌尖跳舞。
等到我大快朵颐地吃完炒面,把自己撑着的时候,一抬头,发现奶奶已在阳台上洗衣服了,阳光下,奶奶弯腰曲背,双手用力地搓着衣服,白色的肥皂泡在她的手上上下跳跃,她的略显佝偻的身影定格在阳光下,变成了一幅剪影。
奶奶的味道,是炒面的味道,咸鲜适中;奶奶的味道,是校服上的洗衣粉的味道,淡淡的清香;奶奶的味道,是冬日暖阳晒过的一床被子,有太阳的味道。
奶奶的味道初中(专业17篇)篇九
在成长的道路上,我们品尝过多少人生百味,妈妈的一碗热腾腾的汤,同学递来的一方手帕,花儿的芬芳迷人,浩瀚书海的心香……带给我们许许多多的感动!有一些味道品尝过后往往难以忘却,成为自己人生道路上的一盏明灯和努力向前的动力!
星期六,我无聊地翻着以前的照片,突然我的手停住了,欣慰地看着那张照片,那是一张我小时候的照片,上面有我童稚的笑容,旁边是我的爷爷奶奶,他们脸上充满了笑容,我不禁坠入时间的长河中去寻找美好的回忆——我和爷爷奶奶小时候的美好时光。
小时候,爷爷奶奶当我是个宝贝,掌上明珠,宠着我惯着我,想要什么就有什么,简直像足了个小皇帝。爷爷奶奶的味道让我熟睡。在小时,爷爷经常带我去山上的池塘钓鱼,那时我总是不懂事,吵吵闹闹,老是把鱼给吓跑,可爷爷也不生气,只是叫我不要兴奋,会把鱼鱼给吓跑的!
奶奶去菜地种菜,我每次也吵着要去,要去帮奶奶种菜,奶奶只是乐呵呵的说:“好,好!真是一个好孩子,会帮奶奶种菜。”“嘿嘿!”我被奶奶表扬了,像吃了蜂蜜一样甜,心里乐开了花。
“儿子你在干嘛?”爸爸的一句话打破了我的.沉思,我抬起头连忙回答:“哦!没什么!”
我走到爷爷奶奶家说:“爷爷奶奶,我们去钓鱼种菜吧!”这平常的一句话却使老人脸上浮现出灿烂的笑容。爷爷奶奶的味道是甜的!
奶奶的味道初中(专业17篇)篇十
又是一年风起时,天上几颗不知名的.星星,点缀在墨蓝的夜空中,为夜空增添了一份宁静与美好。坐在院子里,赏星谈心,拿起身旁的草莓,放入口中,一样的感觉,一样的味道——奶奶的味道。
我是奶奶一手带大的,与她的感情是常人无法理解的。奶奶是一个普通不过的农民,不过自从我跟她一起生活,她便不再种田,专心带我。她给我的是无尽的爱与快乐。
夏夜,屋外月光下的小凉棚里都能找到我童年的快乐。身旁的小池塘里,青蛙在欢唱,同蝈蝈们的乐队合奏。丝丝凉风吹在脸上,舒服极了。月亮在水上笑着,顽皮的我伸出手,正想抓住它,可手刚碰到水面,它就碎开了。我常常问奶奶:“奶奶,世上有几个月亮?”奶奶的手指在我的小肚皮上轻轻划过,笑着说:“这世上就只有一个月亮,就藏在心里。”我含着小指头,开心地笑了笑,突然冒出了一句:“就像甜饼一样,被我吃进肚子里了。”凉棚下充满了我们开心的笑声。奶奶笑了,拿起一颗草莓,塞进的我嘴里,那酸酸甜甜的汁水流进了我心里。味道真好!
小时候不知怎地特别喜欢吃鸡蛋羹。我常缠着奶奶做鸡蛋羹。奶奶总会放下手中的活,笑盈盈地满足我的要求。金黄的蛋黄与皎白的蛋清融合在了一起,散发出那股浓浓的香味,多么诱人!轻轻舀起一小勺,放入嘴中,稠稠甜甜的,闭上眼,在嘴中无尽回味。吃过后,拍拍圆鼓鼓的肚子,坐在沙发上,还不忘“砸吧”了几下嘴,连一点也不放过。这时,在我心里,就像拥有了整个世界。
舌尖上的味蕾告诉我,其实这就是奶奶的味道。它饱含的是奶奶对我的爱,无需用言语来表达,也不能用言语来表达。
我是幸福的,有一位天下最好的奶奶,她给了我爱与快乐,让我尝到了幸福的味道。奶奶的爱就珍藏在里面,甜甜蜜蜜的,深深印在我的脑海里。
奶奶的味道,温暖着稚气的我,伴我慢慢长大……。
奶奶的味道初中(专业17篇)篇十一
在我记忆的深处,有一种味道,让我如痴如醉。那是一种刻苦铭心的,到现在也毫不怀疑的味道。这种味道是,尽管她已离开我一年了,但每每想起这种味道,总会感到很温暖。
奶奶出生于1926年。那个时代的女孩子是要缠脚的,听奶奶说她的脚也被缠过,很痛苦。全国解放后,妇女的地位有了提高,奶奶的脚就放开了,但受此影响,奶奶的脚是变了形的,走路走不快,步履有点蹒跚。
都说奶奶有福气,生育的七个孩子(五男二女)都很本分,也都很孝顺。邻里们在一块谈起育儿经,奶奶都会流露出骄傲的神态。我是长孙女,奶奶对我自然疼爱有加。我的女儿出生后,奶奶总是跑前跑后,忙里忙外无微不至地呵护着她。有时候奶奶会看着孩子自言自语地说:“生在现在的社会多有福气,不愁吃不愁穿,长大了还没有人跟你争。哪像我那时候,不想要都没法子,还是新社会好,生孩子都要计划。”话语中尽管充满了无奈,但也夹杂着渴望幸福生活的情愫。女儿一岁两个月时,我跟妈妈商量给她断奶的事。奶奶在旁边听到了就说:“断什么断,那可是孩子自身带来的粮食,什么时候没了就不吃了”。呵呵,这才叫顺其自然。我还是故意和她争辩:“那怎么行,我一边上班一边还要惦记着给她喂奶,哪有时间啊”。奶奶倒是明白事理,不再跟我理论,并配合我顺利地把孩子的奶断掉。
爸爸妈妈都在矿上工作,我基本上是奶奶带大的。大概是我上小学三年级的时候,一天,奶奶在等我放学回家。当走到老矿务局俱乐部下坡时候,看到一个大约二十多岁的年轻人边走边啃着那种两层皮一面粘芝麻的烧饼。年轻人走在我们前面,忽然把手里的烧饼像扔“飞碟”一样,“嗖”的一下给扔到了路边的水沟里。奶奶见状立刻生气了,愤愤不平的说:“造孽呀,才吃了几口就给扔了,那有这样抛洒粮食的?才过上几天好日子?”。奶奶想也不想就走过去弯下身子把烧饼拾了起来。当时我还觉得很难为情,毕竟是吃剩下的不要的。奶奶却说“拿回去喂鸡也行,不能就这么浪费呀,糟蹋粮食可是犯罪”。
奶奶一生简朴,从不浪费一粒粮、一寸布。我们都喜欢喝奶奶拌的白面疙瘩汤,又香又甜的。她拌疙瘩汤的样子,我至今难忘。不知为什么,我坐月子时就特想喝奶奶做的白面疙瘩汤。在搅面时,奶奶总是不厌其烦地把粘在碗边的面糊用水一遍一遍的涮到锅里,碗就像刚洗过的一样。有时候我都觉得麻烦,没有必要。奶奶却说:“啥有必要没必要,你没打那饥荒年头过,没过过苦日子。我坐月子时填饱肚子都是一种奢望,整天吃的都是野菜、树叶,喝白汤吃白馍,想都不敢想。”只有经历过生活的艰辛与磨难,才会有切身的体会。现在,每当忆起奶奶的一言一行,就觉得奶奶是那样的伟大,而我则显得那么渺小。
奶奶很会做菜,特别是那道杂烩菜,每年春节奶奶是一定要做给我们吃的。大年初一天还不亮,奶奶就起了床,把红萝卜、白萝卜切片用水焯过,豆腐、白菜切过,粉条泡过,海带煮过,五花猪肉上色过油切片。一口大大的铁锅坐在火上,小火煨着,锅里发出“咕嘟咕嘟”的声音,还冒着大大小小的水泡泡,五颜六色的食材在锅里沸腾,好看极了,也好听极了。那香喷喷的味道早已把我从梦中叫醒。我迫不及待地要尝上一口,奶奶总是面带慈祥的笑,爱怜的问我:“好吃吗?”我说当然好吃了。奶奶却说;“还得再炖一会儿,慢慢熬才入味。”我问啥时候能好,奶奶说:“等你二叔、三叔他们下班回来就好了。”我顿时明白了,奶奶是在等全家人啊。如今,我也成家立业了,我曾尝试着做那道杂烩菜,但怎么也做不出奶奶的那种朴实无华、香飘四溢、让人陶醉的味道。
奶奶为人随和,与邻里之间的关系很是融洽,邻居都亲切的称她“王嫂”。每当奶奶做点好吃的,总会乘出一些给左邻右舍送去,让大家都尝尝鲜。我童年时的记忆中,一排房的住户相处的跟一家人似的。奶奶与邻里从没红过脸,吵过架。奶奶的针线活也是一把好手,纺花、纺线、染色、浆线、上机、织布样样在行。1970年代,做衣服买布是要布票的,家家的布票总是不够用,多数自己开荒种棉花自己织布。每当邻里谁家要上机织布,总会叫奶奶前去帮忙搭把手。奶奶总是没有怨言,尽心尽力。那和蔼可亲的笑容,总让左邻右舍感到温馨亲切,都说“王嫂”是好人。
生活总有着让人回味无尽的味道,所有的美好味道都深埋在过往的岁月里。那是――爱的味道。我愿用爱的“味道”,去感染人。
奶奶的味道初中(专业17篇)篇十二
小时候,无论早餐、中饭、宵夜,都是由妈妈一手包办,但自从爷爷生了重病以后,爸爸为了能使大家多多联络感情,咱们一家便和爷爷奶奶一同吃饭,一同培养感情。
奶奶长得不高,脸上总是挂着微笑,待人和蔼可亲,厨艺当然也是一流的。虽然以前脚受过伤,行动起来较不方便,但当她开始煮饭、炒菜、切肉,动作却不比手脚灵活的妈妈慢。下厨没多久,一盘盘又香又漂亮的菜色就上桌,使肚子饿的我,大块朵颐了一番。每一餐,都使我吃得肚子圆滚滚的,真是非常饱足,非常痛快!使我忍不住,一碗接着一碗。
奶奶煮饭时神情认真,丝毫没有随便的心态,一步骤接着一步骤。切菜时谨慎的选择如何切,哪里较脆,哪里较完整;放下去炒时,盐放多少,油倒多少,都可以算得很准;吃起来不油不腻,清新爽口。我最喜欢的,便是奶奶炒的'菜,奶奶的菜都是自己种植,不含农药,吃起来很健康。最重要的是,奶奶的菜含着情感,每吃一口,就觉得很幸福,好像奶奶在我身旁,所有的烦恼,痛苦都消失得无影无踪,这就是我对奶奶的菜的感觉。
奶奶的菜没有餐厅的精致,但奶奶菜的味道却使咱们感到温馨、温暖,没有压力。希望奶奶身体健康,能继续煮给我吃,我最喜欢的--奶奶的味道。
奶奶的味道初中(专业17篇)篇十三
奶奶今年81岁了,但她身体硬朗,能自己打理生活,洗衣做饭,空闲时间也会为我们烹制一些菜肴,不奢华,平淡无奇。
记忆中,最爱的甜食是奶奶的桂圆茶。
桂圆茶别听名字俭素,但其实是待客的上品。每次我们回去,她都会不顾阻拦地为我们炖一大锅。
她先在袋里掏出几粒桂圆,再用手一捏,全凭手劲,”咯哒“桂圆裂了,真没想到她那么小的身躯精油那么大的能量。就这样,一颗颗的桂圆一颗颗的剥开,盛在小碗里,再倒进锅里。锅里已盛了清水,点火,送柴,拉风箱。奶奶的动作未曾间断。
我趴在门口,不顾那儿满是灰尘,奶奶坐在柴火堆中,更显得小,火光舞蹈着,照亮了自己,也照亮了别人,映得奶奶特别慈祥,就像圣诞老人一样。
香气四溢,甜味满屋。
奶奶忽的哆嗦站起,跨过柴火与豆杆,打开“咿咿呀呀“的柜门,从里面掏出两个蛋。这蛋可是她自己养的母鸡生的,人称土鸡蛋,纯天然,可珍贵着呢!平时老人家都不舍得吃,就这样一个一个地攒起来,等到何时儿女们回家了,孙子们回家了,再一袋一袋地分送过去。
蛋花漂浮在水里,像白白的泡沫,扑腾着,扑腾着,”蛋好,蛋好!“奶奶赞叹着回到灶边,又添了把豆杆。
我走进屋里,掀开锅盖,桂圆沉在锅底,鸡蛋花白,宛若莲花浮在茶上,那浓浓的咖啡色的茶汤呦,甜蜜蜜的热气呦。看到这锅汤,我好像看到了奶奶的面庞,笑颊粲然,虽皱纹深刻,人老珠黄,却有一种从心而生的美丽与端庄。
我大口大口地扒完碗里,大口大口地吸着,吃的一点不剩,奶奶的手艺,真的`会永远铭记。
奶奶坐着笑着吃着,我一边洗碗一边看奶奶,老人家眼里竟有些许泪光,真的,奶奶别哭,平时我们做的真的太少太少,孙女以后一定好好孝敬您,真的真的。
哪怕我以后去了异乡,记忆中的也是还有风味甜蜜淳朴的桂圆茶。
奶奶的味道初中(专业17篇)篇十四
我有个怪病,就是不太愿意靠近我的奶奶,总想尽量离她远一点,因为我嫌她七十多岁的奶奶皱纹多,嫌她掉了的嘴里总散出一股异味。在一个暑假里,奶奶做好了饭,对我说:“志伟,吃饭了!”吃饭了!”我知道妈妈不在家,饭一定是奶奶做的,便找了个借口说:“奶奶,今天天气太热了,我不想吃东西。”奶奶听到我的话,愣了一下,什么也没说,迈着小步进了厨房。不一会儿,奶奶又走过来对我说:“志伟,我知道你因为天气热不想吃东西,就特意给你做了个汤,快来喝点吧。”我不高兴地说:“奶奶我什么也不想吃。奶奶刚想凑过来拉我,我就捂着鼻子说:“奶奶您别过来,我不想吃东西。”奶奶看着我的表情,似乎明白了什么,一边回头一边感叹着说:“不吃东西怎么行,要饿坏身体的。”没过几天,我的肚子不舒服,晚上躺在床上辗转反侧,怎么也睡不着。突然我要去方便一下,可还没来得及到卫生间,我就彻底“解放”了,弄得房间里到处臭味。奶奶听到了动静后,急忙赶过来,安慰我说:“志伟,别哭了,别哭了,然后她就去洗脏衣服。用温水把我的身上洗干净了,我把头靠在奶奶胸前,奶奶身上有股淡淡的味儿,不知不觉我哭了。
从这以后,我喜欢靠近奶奶了。
奶奶的味道初中(专业17篇)篇十五
每年春节期间都有人晒妈妈做的菜。妈妈做的香气扑鼻的红烧肉、金黄色的春卷、诱人的肉丸、碧绿的青菜、甚至是白米饭……虽是普通家常菜,每一道都有妈妈无限的爱。
我的妈妈在我懵懂无知的年纪就离我而去,奶奶是我最亲近的人,她给予我的爱一点不少于妈妈。四月清明刚过,不知为什么就特别想念奶奶,想念奶奶做菜的味道,还有奶奶做的清明馃。
小时候,每年清明前奶奶就去田间地头,割一种与艾叶相似的一种草,我们土话叫做(青)。“青”在农村是个宝,除了做清明馃,夏天的时候,爸爸也会割回来晒干,捆成一个个小火把,到晚上点着了,用来驱蚊,效果特别好。
东一棵西一棵嫩绿的青,长在田间地头,我小时候常常会混淆认不清,奶奶却是眼明手快,一割就是满满当当的一竹篮子。做清明馃,首先在摘来的青中挑去混在里面的杂草,去除茎根,只留下叶子,然后洗净,放入翻滚着的开水里,一大堆青,瞬间就像被人偷走了似的,只有一坨了。焯过水后捞起,再用清水冲洗,待完全冷却后,奶奶就会放入一个小坛子用石灰腌起来。数日后拿出到小溪里冲洗干净,再把它绞干剁碎,做清明馃最重要的青就准备好了。接下来是和米粉了,奶奶常常告诉我,这米粉是糯米与杂交米搭配的比例是3:7,糯米3,杂交米7。糯米多了就太糯了,做馃不好做,少了就吃起来口感差了。有些人家是用年糕来做的,因为年糕也是这个比例。米粉用热水与青一起搅拌均匀,把米粉捏成一个个鸡蛋那么大,再放锅里蒸熟。蒸熟之后就可以做馃了,我看着奶奶将一个个鸡蛋那么大的米粉陀用擀面杖,擀成碗口那么大,里面包入馅料。有甜的、咸的。甜的是豆沙,咸的是腊肉、春笋、咸菜、蒜苗。咸的通常都做成半月形,我们也叫它月亮馃。早上放锅里煎一煎,香气四溢,配上一碗稀饭就是一顿美味的早餐。奶奶还会将一些米粉团放入一个磨具里,一压便成型,简单又美观,一个个圆圆的和月饼一样有着花草别致的图案。我小时候特别喜欢吃这种清明馃,一口咬下去糯而满嘴青的特有香气充满整个口腔,这也是奶奶特有的味道,让我至今都不忘。
奶奶做的芝麻烧饼也是最让我馋的。奶奶经常变着花样给我做吃的,芝麻烧饼就是其中之一,皮薄个大,尤其美味。每到放学时分,奶奶总会早早的在路口等我,然后领着我一起回家。一进门,奶奶就会从碗柜里拿出已做好的芝麻烧饼递给我,我高兴的接过,一口咬下去,芝麻的香味裹着白糖的甜,刺激着我的味蕾。奶奶一边给我倒水一边说:“慢点吃,慢点吃,没人跟你抢”。
奶奶是个地道的农家妇女,有着中国传统农家妇女的勤劳和善良。奶奶那一辈人,大多都有封建思想,重男轻女是件习以为常的事,可是,我奶奶却没有。虽然我是女娃,但奶奶对我比对堂弟还要好,在物质匮乏的年代,有什么吃的奶奶总要先留我一份。有时份数少了,也是我有,堂弟没有。
后来,奶奶年龄大了,身体差了,我也就再也没有吃到奶奶做的清明馃和芝麻烧饼了。成家后,婆婆知道我喜欢吃清明馃,特意做给我吃,但始终不是奶奶做的那个味道。也吃过邻家婶婶、嫂嫂做的,买过街摊上的,都不是奶奶做的那个味道。
日子慢慢的好了,农村也富裕了,奶奶却走了,奶奶已经走了十年了。奶奶的一生是勤劳的一生,也是坎坷的一生,生前每天忙前跑后,燃烧自己,照亮了整个家,也照亮了我们这些小辈成长的路。而我,想起奶奶,心里就很温暖,想念她的音容笑貌,想念她做的清明馃和芝麻烧饼。
奶奶的味道初中(专业17篇)篇十六
我有个怪病,就是不太愿意靠近我的奶奶,总想尽量离她远一点,由于我嫌她七十多岁的奶奶皱纹多,嫌她掉了的嘴里总散出一股异味。
在一个暑假里,奶奶做好了饭,对我说:“志伟,吃饭了!”吃饭了!”我知道妈妈不在家,饭一定是奶奶做的,便找了个借口说:“奶奶,今天天气太热了,我不想吃东西。”奶奶听到我的话,愣了一下,什么也没说,迈着小步进了厨房。不一会儿,奶奶又走过来对我说:“志伟,我知道你由于天气热不想吃东西,就特意给你做了个汤,快来喝点吧。”我不高兴地说:“奶奶我什么也不想吃。奶奶刚想凑过来拉我,我就捂着鼻子说:“奶奶您别过来,我不想吃东西。”奶奶看着我的表情,似乎明白了什么,一边回头一边感叹着说:“不吃东西怎么行,要饿坏身体的。”
没过几天,我的肚子不舒服,晚上躺在床上辗转反侧,怎么也睡不着。突然我要去方便一下,可还没来得及到卫生间,我就彻底“解放”了,弄得房间里到处臭味。奶奶听到了动静后,急忙赶过来,安慰我说:“志伟,别哭了,别哭了,然后她就去洗脏衣服。用温水把我的身上洗干净了,我把头靠在奶奶胸前,奶奶身上有股淡淡的味儿,不知不觉我哭了。
从这以后,我喜欢靠近奶奶了。
奶奶的味道初中(专业17篇)篇十七
在我记忆的深处,有一种味道,使我如痴如醉。那是一种刻苦铭心的,到现在也毫不怀疑的味道。这种味道是奶奶的味道,尽管她已离开我一年了,但每每想起这种味道,总会感到很温暖。
奶奶出生于1926年。那个时代的女孩子是要缠脚的,听奶奶说她的脚也被缠过,很痛苦。全国解放后,妇女的地位有了提高,奶奶的脚就放开了,但受此影响,奶奶的脚是变了形的,走路走不快,步履有点蹒跚。
都说奶奶有福气,生育的七个孩子(五男二女)都很本分,也都很孝顺。邻里们在一块谈起育儿经,奶奶都会流露出骄傲的神态。我是长孙女,奶奶对我自然疼爱有加。我的女儿出生后,奶奶总是跑前跑后,忙里忙外无微不至地呵护着她。有时候奶奶会看着孩子自言自语地说:“生在现在的社会多有福气,不愁吃不愁穿,长大了还没有人跟你争。哪像我那时候,不想要都没法子,还是新社会好,生孩子都要计划。”话语中尽管充满了无奈,但也夹杂着渴望幸福生活的情愫。女儿一岁两个月时,我跟妈妈商量给她断奶的事。奶奶在旁边听到了就说:“断什么断,那可是孩子自身带来的粮食,什么时候没了就不吃了”。呵呵,这才叫顺其自然。我还是故意和她争辩:“那怎么行,我一边上班一边还要惦记着给她喂奶,哪有时间啊”。奶奶倒是明白事理,不再跟我理论,并配合我顺利地把孩子的奶断掉。
爸爸妈妈都在矿上工作,我基本上是奶奶带大的。大概是我上小学三年级的时候,一天,奶奶在等我放学回家。当走到老矿务局俱乐部下坡时候,看到一个大约二十多岁的年轻人边走边啃着那种两层皮一面粘芝麻的烧饼。年轻人走在咱们前面,忽然把手里的烧饼像扔“飞碟”一样,“嗖”的一下给扔到了路边的水沟里。奶奶见状立刻生气了,愤愤不平的说:“造孽呀,才吃了几口就给扔了,那有这样抛洒粮食的?才过上几天好日子?”。奶奶想也不想就走过去弯下身子把烧饼拾了起来。当时我还觉得很难为情,毕竟是吃剩下的不要的。奶奶却说“拿回去喂鸡也行,不能就这么浪费呀,糟蹋粮食可是犯罪”。
奶奶一生简朴,从不浪费一粒粮、一寸布。咱们都喜欢喝奶奶拌的白面疙瘩汤,又香又甜的。她拌疙瘩汤的样子,我至今难忘。不知为什么,我坐月子时就特想喝奶奶做的白面疙瘩汤。在搅面时,奶奶总是不厌其烦地把粘在碗边的面糊用水一遍一遍的涮到锅里,碗就像刚洗过的一样。有时候我都觉得麻烦,没有必要。奶奶却说:“啥有必要没必要,你没打那饥荒年头过,没过过苦日子。我坐月子时填饱肚子都是一种奢望,整天吃的都是野菜、树叶,喝白汤吃白馍,想都不敢想。”只有经历过生活的艰辛与磨难,才会有切身的体会。现在,每当忆起奶奶的一言一行,就觉得奶奶是那样的伟大,而我则显得那么渺小。
奶奶很会做菜,特别是那道杂烩菜,每年春节奶奶是一定要做给咱们吃的。大年初一天还不亮,奶奶就起了床,把红萝卜、白萝卜切片用水焯过,豆腐、白菜切过,粉条泡过,海带煮过,五花猪肉上色过油切片。一口大大的铁锅坐在火上,小火煨着,锅里发出“咕嘟咕嘟”的声音,还冒着大大小小的水泡泡,五颜六色的食材在锅里沸腾,好看极了,也好听极了。那香喷喷的味道早已把我从梦中叫醒。我迫不及待地要尝上一口,奶奶总是面带慈祥的笑,爱怜的问我:“好吃吗?”我说当然好吃了。奶奶却说;“还得再炖一会儿,慢慢熬才入味。”我问啥时候能好,奶奶说:“等你二叔、三叔他们下班回来就好了。”我顿时明白了,奶奶是在等全家人啊。如今,我也成家立业了,我曾尝试着做那道杂烩菜,但怎么也做不出奶奶的那种朴实无华、香飘四溢、使人陶醉的味道。
奶奶为人随和,与邻里之间的关系很是融洽,邻居都亲切的称她“王嫂”。每当奶奶做点好吃的,总会乘出一些给左邻右舍送去,使大家都尝尝鲜。我童年时的记忆中,一排房的住户相处的跟一家人似的。奶奶与邻里从没红过脸,吵过架。奶奶的针线活也是一把好手,纺花、纺线、染色、浆线、上机、织布样样在行。1970年代,做衣服买布是要布票的,家家的布票总是不够用,多数自己开荒种棉花自己织布。每当邻里谁家要上机织布,总会叫奶奶前去帮忙搭把手。奶奶总是没有怨言,尽心尽力。那和蔼可亲的笑容,总使左邻右舍感到温馨亲切,都说“王嫂”是好人。
生活总有着使人回味无尽的味道,所有的美好味道都深埋在过往的岁月里。那是奶奶的味道――爱的味道。我愿用爱的“味道”,去感染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