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制定教学计划的时候,教师需要充分考虑学生的学情和特点,保证教学的针对性和有效性。如果你正在制定教学计划,以下是一些教学计划范文,或许可以给你一些帮助。
多位数乘以一位数教学设计(热门16篇)篇一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理解认真听讲、积极思考、动手实践的过程,理解0和任何数相乘都得0这一知识。并且能口算出有一个因数为0的乘式。过程与方法:经历观察、猜测、计算等过程,发展数据分析观念和推理能力。增强对事物进行分析、综合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体会数学知识之间的联系。情感、态度、价值观:在学习过程中,体验获得成功的乐趣,增强学好数学的信心。
教学重点:认识零在乘式中的特殊地位。
教学难点:认识零在乘式中的特殊地位。
教学准备:ppt教学过程。
1.出示题目。
口答:3×4表示几个几相加?2×5表示几个几相加?
计算:有3盘苹果,每个盘子有2个苹果,一共有多少个苹果?(2×3=6)这个式子表示什么?(2×3=6,表示3个2相加的和是6)。
(设计意图:复习之前学过的乘法的.知识和乘法的意义,为接下来的学习做铺垫。)。
1.观察主题图a.教师指出小猴的盘子里没有桃了。一个桃都没有用哪个数表示?(用0表示)。b.数一数有几个空盘子。(7个)。
c.提出问题:这个盘子里一共有还有多少个桃子?可以用哪个式子表示。(0+0+0+0+0+0+0=0;7×0=0;0×7=0)2.学生尝试计算0×39×00×0a.教师指其中一题(0×3)进行提问,为什么0×3等于0?(0×3表示三个0相加,所以结果得0。)。
b.上面的几个式子都有什么特点?(1.都是有0为因数的乘式。2.答案都是0)c.从这个特点,我们可以推出什么结论?(0和任何数相乘都得0)d.你能不能举个例子来证明这个结论?(请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回答)(设计意图:学生从乘法的意义的层面上来理解0×7=0这一式子,并举出多个例子,让学生自己总结归纳出零乘以任何数都得零的结论。请不同层次的学生回答问题是要关注学生的层次性。)。
p66做一做1、2(设计意图:学生在做题时再次验证零乘以任何数都得零这一结论,并能拓展延伸得出零加上任何数等于那个数本身的结论。)。
回顾这节课学习的主要内容(0与任何数相乘都得0。)。
多位数乘以一位数教学设计(热门16篇)篇二
十、整百、整千的数乘一位数的口算算理和口算方法。
(2)理解并掌握非整十的两位数与一位数相乘的口算算理和口算方法。
重点:整
十、整百、整千的数乘一位数及任意两位数乘一位数的口算算理和口算方法。
难点:理解整
十、整百、整千数乘一位数的口算过程。
1、复习旧知:
唤起学生对乘法口诀运用的回忆,为后续将学习的“类推方法”做“垫脚石”。让学生对乘法的意义进行回忆,为理解算理做铺垫。
2、揭示课题:《多位数乘一位数》
3、出示学习目标
4、新知探究
(1)出示主题图。儿童公园
出示情境图(1):坐旋转木马每人2元,9人要多少钱?进一步复习乘法的意义,引出新知:10人又该付多少钱呢?交流汇报结果,并迅速解决下面的题目。 10×2= 20 100×2= 200 1000×2= 20xx观察三道算式,找出简便的算法。合作交流,组员汇报。
归纳总结出整十整百整千数乘一位数的方法。练习巩固新知探究
观看ppt上木块的变化,小组合作探究出非整十的两位数和一位数相乘的算法。
组员汇报归纳总结方法。
5、知识闯关
题目设计紧密结合本节知识点,除了设计一些巩固提升的题目,还设计了一些易错题。
6、全课小结
多位数乘以一位数教学设计(热门16篇)篇三
1、使学生学会两位数加一位数,整十数不进位加的口算方法,能正确的进行口算。
2、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
提高学生计算能力
掌握正确的计算方法
捆扎好的练习本,磁性教具。
一、旧知复习,引入新知。
1、 30+6 5+20 60+4 9+40
30+60 50+20 60+40 50+50
2、65是有几个十几个一组成的?29是有几个十几个一组成的.?
二、创设情境,自主探索
今天学校新到了一批书,老师打算发给同学们,我们班有 ()个同学,我们先算算有多少本书,看够不够发给同学们。
1、观察,课件出示主题图
要求:从图中你看到了什么?数一数,你知道它们有多少吗?一捆有多少本?
数学书有多少本?语文书有多少本?
2、小组讨论:
看图提出问题,谁能提出不同的问题?怎么能算出来?3、合作探究:
如果要你算出有多少本数学书,你能怎样算?
想一想,你是怎样列式的?用小棒摆一摆,你是怎么算的?说一说,你是怎么想的?
5、全班反馈:a动手操作,理解口算办法。
b总结算法,计算时要注意计算的单位,个位上的数要加在个位上。整十数要加在十位上。
6、比较算法,加深理解
让学生认真观察两个算式,
这2个算式有什么相同的地方?
在计算方法上有什么不同?
怎样计算?你是怎么想的?(分组说,后指名全班交流)
三、巩固练习,促进理解
1、p61的做一做。
先在书上完成“做一做”第一题,请同学讲一讲上下两题有什么关系,并举几个例子口头考考其他同学。
2、p63的练习十一的第一题和第二题
(1)独立计算后集体订正。
(2)指名说53+4 和20+67是怎么计算的?
(3)你是怎么算的?
(4)小组互相说一说你是怎么想的?
3、出示p63:3图
(1)你从图中看到了什么?你能完整说出来吗?
(2)你根据这些信息列出算式吗?
(3)说出结果,你是怎么算的?
四、全课总结
五、作业设计
p63的4题
多位数乘以一位数教学设计(热门16篇)篇四
使学生在理解算理的基础上掌握两位数加一位数、整十数(不进位)加法的口算方法。
小棒、投影仪、投影片等。
一、铺垫孕伏。
1、48是由几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
2、在括号里填上适当的数。
34=30+()。
二、探究新知。
1、教学例1。
25+2=。
(1)25用小棒怎样摆?图示。
(2)在单根小棒旁边再摆2根小棒,表示25+2(渗透相同数位对齐的思想)图示。
(3)归纳算法。引导学生根据操作过程分组讨论25+2的计算方法。
(4)反馈练习。
5+3=。
92+6=。
35+3=。
87+1=。
并说一说口算步骤。
(5)想一想。
2+34=。
(6)反馈练习。
65+2=。
6+69=。
2+65=。
69+6=。
2、教学例1。
(1)出示算式。
25+20=。
启发学生动手摆一摆,互相讨论一下,应该怎样计算?
(2)图示。
(3)引导学生总结算法:先算20+20=40,再算40+5=45,所以25+20=45。
(4)如果把25和20交换位置,你会做吗?板书20+25=。
引导学生归纳:还是先算20+20=40,再算40+5=45,所以20+25=45。
(5)反馈练习:教科书第49页,做一做第2题。
3、引导学生对25+2和25+20的计算方法进行比较。
启发学生明确:两位数加一位数,一位数要与两位数个位上的数相加,两位数加数十数,整十数要与两位数十位上的数相加。也就是几个十和几个十相加,几个一和几个一相加。即相同位数的数才能相加。
三、全课小结。
今天我们学习了什么?引导学生结合例题总结。
多位数乘以一位数教学设计(热门16篇)篇五
理解认真听讲、积极思考、动手实践的过程,理解0和任何数相乘都得0这一知识。并且能口算出有一个因数为0的乘式。过程与方法:
经历观察、猜测、计算等过程,发展数据分析观念和推理能力。增强对事物进行分析、综合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体会数学知识之间的联系。情感、态度、价值观:
在学习过程中,体验获得成功的乐趣,增强学好数学的信心。
1.出示题目
口答:3×4表示几个几相加? 2×5表示几个几相加?
计算:有3盘苹果,每个盘子有2个苹果,一共有多少个苹果?(2×3=6)这个式子表示什么?(2×3=6,表示3个2相加的和是6)
(设计意图:复习之前学过的乘法的知识和乘法的意义,为接下来的学习做铺垫。)
1.观察主题图a.教师指出小猴的盘子里没有桃了。一个桃都没有用哪个数表示?(用0表示)。 b.数一数有几个空盘子。(7个)
c.提出问题:这个盘子里一共有还有多少个桃子?可以用哪个式子表示。(0+0+0+0+0+0+0=0;7×0=0;0×7=0) 2.学生尝试计算0×3 9×0 0×0 a.教师指其中一题(0×3)进行提问,为什么0×3等于0?(0×3表示三个0相加,所以结果得0。)
b.上面的几个式子都有什么特点?(1.都是有0为因数的乘式。2.答案都是0) c.从这个特点,我们可以推出什么结论?(0和任何数相乘都得0) d.你能不能举个例子来证明这个结论?(请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回答) (设计意图:学生从乘法的意义的层面上来理解0×7=0这一式子,并举出多个例子,让学生自己总结归纳出零乘以任何数都得零的结论。请不同层次的学生回答问题是要关注学生的层次性。)
p66做一做
1、2 (设计意图:学生在做题时再次验证零乘以任何数都得零这一结论,并能拓展延伸得出零加上任何数等于那个数本身的结论。)
回顾这节课学习的主要内容(0与任何数相乘都得0。)
练习十四第3题
多位数乘以一位数教学设计(热门16篇)篇六
教学目标:
1、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学习并掌握小数乘分数的计算方法。
2、经历小数乘分数的计算方法的探究过程。
3、体会算法多样化的数学思想,提高计算能力。
教学重点:
掌握小数乘分数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
灵活选择不同的计算方法,熟练地进行小数乘分数的计算。
教具运用:
ppt课件。
教学过程:
一、提纲导学。
1、复习导入。
(1)、把下面的小数化成分数。0。50。750。20。9(2)、把下面的分数化成小数。
3/47/819/5让学生说一说小数和分数是怎样相互转换的?
2、导学提纲:
(1)、用红笔画出关键句,题中讲的是哪两个量在进行比较,单位“1”的量和比较量分别是什么?并相应列出等量关系式。
(2)、尝试列出算式,看一看列出的算式和我们前边学习的分数乘法有什么不同?并尝试计算。
(3)、怎样选择合适的方法计算小数乘以分数?
3、自学设疑。
二、合作互动。
1、小组讨论导纲中的问题。
2、展示评价。(1)、根据“松鼠的尾巴长度约占身体长度的可知,应该把松鼠欢欢的身体长度看作单位1”,欢欢的尾巴长度=它的身体长度×3/4,也就是求2。1dm的3/4是多少。
(2)之前学习的是分数乘以整数、分数乘以分数、这节课里面式子里出现了小数。
(3)、可以把2。1化成分数,将原式转化为分数乘分数计算。
还可以把3/4化成小数,将原式转化成小数乘小数计算。因为2。4是4的0。6倍,所以根据整数乘分数的约分计算,可以将小数2。4与分数的分母4直接用4约分,将分母转化为1。所以还可以把分数的分母和小数直接约分。小数乘分数的计算方法:
(1)把小数化成分数计算;(2)如果所乘分数能化成有限小数,也可以把分数化成小数计算;(3)小数和分母能约分的,先约分再计算比较简单。
3、质疑解难:在计算小数乘分数的时候,怎样选择合适的方法进行计算?
三、导学归纳:
通过今天的学习有什么收获?
四、拓展训练。
先思考每道题可以用几种方法来做?哪种方法更简便?然后选择合适的方法进行计算。
2。美国人均淡水资源量约为1。38万立方米,我国人均淡。
水资源量仅为美国的1/6。我国人均淡水资源量是多少。
万立方米?
3、编题自练。
布置作业:练习二”第。
2、3题。
多位数乘以一位数教学设计(热门16篇)篇七
十、整百、整千的数乘一位数的口算算理和口算方法。
(2)理解并掌握非整十的两位数与一位数相乘的口算算理和口算方法。
重点:整十、整百、整千的数乘一位数及任意两位数乘一位数的口算算理和口算方法。
难点:理解整十、整百、整千数乘一位数的口算过程。
1、复习旧知:
唤起学生对乘法口诀运用的回忆,为后续将学习的“类推方法”做“垫脚石”。让学生对乘法的意义进行回忆,为理解算理做铺垫。
3、出示学习目标。
4、新知探究。
(1)出示主题图。儿童公园。
出示情境图(1):坐旋转木马每人2元,9人要多少钱?进一步复习乘法的意义,引出新知:10人又该付多少钱呢?交流汇报结果,并迅速解决下面的.题目。10×2=20100×2=2001000×2=20xx观察三道算式,找出简便的算法。合作交流,组员汇报。
(2)归纳总结出整十整百整千数乘一位数的方法。练习巩固新知探究。
(3)观看ppt上木块的变化,小组合作探究出非整十的两位数和一位数相乘的算法。
(4)组员汇报归纳总结方法。
5、知识闯关。
(1)第一关:口算下面各题,说说你是怎样想的。说一说怎么想的,是对不同类型题目方法的进一步巩固。(2)第二关:判断题目设计紧密结合本节知识点,除了设计一些巩固提升的题目,还设计了一些易错题。
6、全课小结。
多位数乘以一位数教学设计(热门16篇)篇八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理解认真听讲、积极思考、动手实践的过程,理解0和任何数相乘都得0这一知识。并且能口算出有一个因数为0的乘式。过程与方法:经历观察、猜测、计算等过程,发展数据分析观念和推理能力。增强对事物进行分析、综合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体会数学知识之间的联系。情感、态度、价值观:在学习过程中,体验获得成功的乐趣,增强学好数学的信心。
教学重点:认识零在乘式中的特殊地位。
教学难点:认识零在乘式中的特殊地位。
教学准备:ppt教学过程
1.出示题目
口答:3×4表示几个几相加? 2×5表示几个几相加?
计算:有3盘苹果,每个盘子有2个苹果,一共有多少个苹果?(2×3=6)这个式子表示什么?(2×3=6,表示3个2相加的和是6)
(设计意图:复习之前学过的乘法的知识和乘法的意义,为接下来的学习做铺垫。)
1.观察主题图a.教师指出小猴的盘子里没有桃了。一个桃都没有用哪个数表示?(用0表示)。 b.数一数有几个空盘子。(7个)
c.提出问题:这个盘子里一共有还有多少个桃子?可以用哪个式子表示。(0+0+0+0+0+0+0=0;7×0=0;0×7=0) 2.学生尝试计算0×39×0 0×0 a.教师指其中一题(0×3)进行提问,为什么0×3等于0?(0×3表示三个0相加,所以结果得0。)
b.上面的`几个式子都有什么特点?(1.都是有0为因数的乘式。2.答案都是0) c.从这个特点,我们可以推出什么结论?(0和任何数相乘都得0)d.你能不能举个例子来证明这个结论?(请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回答)(设计意图:学生从乘法的意义的层面上来理解0×7=0这一式子,并举出多个例子,让学生自己总结归纳出零乘以任何数都得零的结论。请不同层次的学生回答问题是要关注学生的层次性。)
p66做一做1、2 (设计意图:学生在做题时再次验证零乘以任何数都得零这一结论,并能拓展延伸得出零加上任何数等于那个数本身的结论。)
回顾这节课学习的主要内容(0与任何数相乘都得0。)
多位数乘以一位数教学设计(热门16篇)篇九
(一)知识与技能。
使学生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初步了解统计的意义,会用简单的方法收集和整理数据。
(二)过程与方法。
使学生初步认识条形统计图(l格表示1、2和5个单位),能根据统计图表中的数据提出并解决简单的问题。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通过对学生身边有趣事例的调查活动,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实践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认识用l格表示1、2和5。
教学难点:正确分析信息。
三、教学准备。
课件。
四、教学过程。
(一)情境创设,揭示课题。
(二)体验数据收集和整理的过程。
1、收集数据。
师:谁来说说你的小印章有多少个?你是用什么方法知道的?
师:我们已经学习过统计数据的方法,正如同学们所说的'画“正”字、记数……,其中画“正”字的方法在统计数据比较多时用起来更简单方便。
2、整理数据。
师: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复习统计。(板书课题:统计)。
【设计意图】由学生亲身经历的事件入手,尝试制作统计图,激发学习的兴趣。
(三)制作统计图,复习1格表示2的含义。
展示统计表,说比较的结果,谁的最多,谁的最少?
师:看这个统计表不能一目了然的得出结果?怎么做就能很快地知道比较的结果?(统计图)。
师:请学生根据小组内每个人得印章的数量在统计图中涂色。(1个格子表示1个印章)。
生:格子不够用了!
师:格子不够了怎么办?同桌商量一下。
预计可能会有以下几种情况:
(1)在上面添上少的格子。(2)把旁边间隔的格子用上就够了。
(3)把多出的人数去掉。(4)把一个格子当成2个单位等等。
师:你们觉得这些方法怎么样?哪种方法最好?
生:小组讨论。
(如学生不能得出“以一当二”的方法,可引导学生“换个数试试看”得出可以用一个格子表示2个的结论,在旁边标上频数。)。
师:现在用1格表示2个够用了吗?
1、实践制图。
师:课件演示1格表示2的画图方法。
师:我们知道了用1格表示2个单位(也就是1个格子表示2个印章)的方法来制图,下面我们用新的方法再动手制作一张统计图吧!
学生根据小组内每个人得印章的数量在统计图中涂色。(1个格子表示2个印章)。
师:对学生制作出的统计图进行提问(课件)。
师:通过统计小印章的数量,你们有什么要说的吗?
得印章多的同学要说什么?得印章少的同学有什么想法?
2、进行比较。
师:比较1个格子表示1和1个格子表示2的统计图。
(目的:通过比较,巩固1格表示2的教学重难点)。
师:一个格子可以表示多少?
总结学生点评中有关本课信息的内容。
(在数据比较小的时候,我们可以用1格表示1,在数据比较大的时候,用1格表示2、5或更多的方法要快一些。)。
【设计意图】通过对比,使学生初步体会选取每格代表几要根据数据大小来判断。
完成这2个统计图后,你有何感想?有什么建议?
【设计意图】通过2个图,让学生对数据进行分析,并在此基础上进行合理的决策。
(四)巩固练习。
1、基本练习:
(1)每格代表人。
(2)喜欢()的人数最多。
(3)喜欢兔子的比喜欢狗的多()人。
2、提高练习:
20分钟车流量的统计。
(五)总结收获。
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
多位数乘以一位数教学设计(热门16篇)篇十
教材分析:
本节课的内容是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三年级上册数学86至87页的例题,试一试,这部分内容是学生在学习了“因数中间有0的乘法”之后学生接触的新知识,为后面学习打下基础。培养学生应用意识和能力,经历与他人交流各自算法的过程,培养学生学会合作学习,让学生在讨论交流中探索新知。
教学目标:
1、使学生掌握三位数(末尾有0的)乘一位数乘法的计算方法,能正确地进行计算。
2、培养学生的迁移类推能力。
3、培养学生自主探索、合作学习、自主获取知识的能力。
4、激励学生评价与反思,体验解决困惑成功喜悦。
教学过程。
一、知识铺垫。
1、口算。
30×2=10×6=300×2=40×6=3000×2=500×6=。
小结:一个因数末尾有0的乘法题,可以用多位数中0前面的数乘一位数,再看多位数末尾有几个0,就在乘得的积的后面添几个0。
2、用竖式计算。
227×5=603×4=。
二、新课教学。
1、导入新课:谈谈读书有什么好处?
2、教学例7。
1)出示插图题目,找出已知条件和所求问题。
2)怎样列乘法算式计算?
3)估算一下结果。
4)用竖式计算,自己试一试。
5)学生板演,对比优化方法。
三、巩固练习。
1、课本87页的第1题。(要求用竖式计算)。
2、补充练习:算一算。
1200×6=2600×5=1300×9=3200×4=。
3、课本87页的第2题。
4、课本87页的第3题。
四、课堂总结:今天我们学习了什么内容?
《设计意图:回顾板书,说说体会与收获,加深对本节课内容的理解与掌握。》。
五、作业布置5、课本86页的“做一做”
六、板书设计:
一个因数末尾有0的乘法。
一位数的书写位置:这个一位数应该与多位数0前面的那个数字对齐;。
积末尾0的个数:多位数末尾有几个0,就在积得末尾添上几个。
多位数乘以一位数教学设计(热门16篇)篇十一
教学内容:
课本90页练习二十一第1――4题。
教学过程:
一、归纳整理。
二、总结算法。
下面各题你会选择合适的算法吗?(出示89页整理和复习1、2、3题。)。
学生独立思考后与小组同学讨论,然后进行集体交流。交流时说出各题选择的方法,并说明理由。
三、练一练。
1、口算下面各题。
20×470×312×3120×43×5+6。
200×4600×821×4320×34×8+7。
500×21000×732×21100×68×8+6。
做完后说说口算方法。(用多位数0前面的数和一位数相乘,再看多位数的末尾有几个0,就在积的末尾添几个0。)。
2、估算下面各题上。
98×479×3102×5287×6。
53×6212×4319×772×8。
做完后说说估算方法。(把多位数看成和它最接近的整十数或整百数,用这个接近的整十、整百数去乘一位,就得到了估算的结果。)。
3、笔算下面各题上。
213×389×728×4507×5。
213×6354×4146×9470×3。
做完后说说笔算的方法。(从个位乘起,用一位数依次去乘多位数的每一位数,哪一位上乘得的积满几十就向前一位进几。)。
四、课堂作业:
1、课本练习二十一第1题。
2、课本练习二十一第2题。
3、课本练习二十一第3题。
4、课本练习二十一第4题。
五、数学游戏。
教师先说明游戏的内容并把2、3、4、5、6写在黑板上并举例说明一个数,把这个数连续乘2、3、4、5、6的意思。然后说一个14以内的数并宣布游戏开始,让全班学生一起。
六、课堂小结:
这节课我们对本单元的知识进行了整理和复习,同学们对本单元的知识有了系统的了解,能力有了提高。
教学目标:
1、通过整理和回顾本单元的知识,使学生在头脑中形成较为系统的认知结构,提高学生对本单元知识的掌握水平。
2、巩固多位数乘一位的计算方法,进一步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
3、增强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
重点难点:
1、提高计算能力。
2、增强应用数学的意识。
多位数乘以一位数教学设计(热门16篇)篇十二
本小节是教学口算乘法,是在学生掌握了表内乘法和万以内数的组成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本小节一共安排了两个例题。例1是整十数乘一位数,例2是两位数乘一位数的估算。例1又分为两个小题,第一小题是从表内乘法的计算2×9扩展到计算2×10,第二小题是任意的整十数乘一位数。由于学生是在表内乘法的基础上来学习本小节的口算知识的,所以让他们在9乘几的基础上计算10乘几,再由10乘几推出几十、几百的数乘一位数,这样安排学生就能够自己发现和得出整百、整十的数乘一位数的计算规律,加深对乘法意义的理解,为后面的学习打好基础。
新课程标准人教版实验教材68,69页例1。
1、在具体情境体会乘法运算的意义,探索并掌握整十、整百、整千数乘一位数的口算方法,并能正确地进行计算。
2、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意识和能力。
能正确口算整十、整百数乘一位数。引导学生发现口算乘法的规律。
1、教学时,教师应创设一些学生所熟悉的实际生活情境,使学生体会到乘法在生活中的应用,培养学生从数学的角度观察周围世界的习惯。
2、教学时,教师应尽可能给学生提供思考的机会和时间,整百、整十的数乘一位数的口算应尽可能让学生自己想出来。
一、创情导入。
观察主题图,提出数学问题。
t:上一单元考试结束了,老师想让大家放松一下,我们去游乐场玩,好么?(出示主题图)。
t:小朋友,我们来观察一下,从这幅图,你能发现什么?
t:你能具体说说么?
t:你能根据这些信息,提出用乘法计算的问题么?
二、学习新知。
t:你还想提么,非常好,我们可以在四人小组里每个人提一个问题,组长记录下来,并列出算式,好么?给大家3分钟时间,开始。
1、小组活动。
2、小组汇报,老师板书学生算式。
3人玩碰碰车多少元?3×3=9。
28人玩木马需要多少元?28×3=84。
10人玩激流勇进要多少元?10×6=60。
7人玩登月球要多少元?20×7=140。
……。
t:真不简单,可有些算式好象不能直接用乘法口诀解决,你们是怎么算的呢?(整理板书,只剩下整十数乘一位数的算式)。
3、研究10乘几。
t:10×6=60得数是怎么算出来的呢?请大家先独立思考一下。
学生独立计算。
学生汇报:
(2)因为10个6就是60,所以10×6=60。
(3)我们可以把10看成1,1×6=6,再加上去掉的一个0,就是60了。
……。
t:很棒,大家用不同的方法算出了结果,现在谁能给大家出几道这样的10乘几的算式,我们来一起做一做。
10×8=10×4=。
4、探究20乘几。
t:20×7=140你们是怎么算出得数的?有几种方法,大家在小组里讨论一下,请组长记录你们组里的好方法。
学生汇报。
t:板书不同方法。
方法一:20+20+20+20+20+20+20=140。
方法二:因为10个7是70,所以20个7是140。
方法三:将20×7看成2×7=14,再补上一个0,就是140了。
方法四:用笔算。
t:其他小组还有补充么?你们喜欢哪种方法。
t:那么谁再来介绍一下这种方法好么?
t:我们也用这种方法来算一算好么?
5、t:能猜出今天我们的学习的内容么?
三、基本练习。
1、口算下列乘法,并对同桌说说你是怎样想的?
20×6=50×3=40×4=70×5=。
2、发现乘法规律。
20×7=200×7=2000×7=。
t:口算出结果,你们能发现什么?
t:发现得真棒!,口算整十整百整千数乘一位数,可以将题看成一位数乘一位数,算出积后,看因数末尾有几个0,就在积的末尾添上几个0。
出示20×5=200×5=5000×6=。
t:你又发现了什么?
t:那为什么会不同呢?
3、比速度。
1)t:比一比,看谁算得又快又对(练习十五第一题)。
2)看卡片抢答:300×560×750×8700×760×5800×4。
四、巩固应用。
1、练习十五第2题。
t:请同学们仔细读题后,列出算式并解答。
2、练习十五第3题,独立计算。
学生汇报:30×8=240(千克)。
t:为什么要这样列式?
五、拓展。
180=()×()=()×()=()×()=()×()=()×()。
t:最后我们要玩数学接龙游戏,我们要比一比看谁将这条龙接得最长。
六、小结。
t:今天我们学习了什么?你有哪些收获呢?
1、把握新课程中计算教学的特点。
(1)从生活情境出发引出计算题,让学生体会计算的作用及其合理性。因此导入教学设计中,从学生熟悉和感兴趣的实际生活情境引出多位数乘一位数的乘法,如出示游乐园这一幅非常贴近儿童生活的情境图,容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他们更关注、更积极去参与下面的教学活动。
(2)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尊重学生用多种方法解决问题,注意培养学生的求异思维。孩子们需要的不是教师的一味讲解和灌输,而是可自由支配的时间和空间,让他们自由地想、自由地做,这样他们就会有发展的主动权,就会有独特的思维方式,才能展现生命的自主色彩。因此在教学中,应该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口算乘法的方法,给学生留下独立思考的空间,学生可以利用自己的方法独立解决问题,并进行讨论与交流,在交流的基础上,学生能够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方法。在此过程中,也可帮助学生形成初步的反思与评价的意识。并不要求学生掌握每种方法。(教学的关键在于引导学生独立思考,选择适合自己的算法。)。
2、提倡算法多样化,在此基础上进行优化,促进全体学生的主动参与及交流合作能力。素质教育的本质应该体现在面向全体学生和全面发展上,而每个学生发展的关键是要在教与学的活动中给每个学生提供参与机会,使他们在参与中得到发展。算法多样化就为学生提供了这样的参与机会。在教学这一节课中,计算10×6时,让学生自己独立地,用尽可能多的方法来计算结果。学生给出大致5,6种方法。每个学生都可以从事自己力所能及的探索,优生可以做得多而深些,基础差的学生也不至于无从下手,学生通过自己的努力,想出了不同的方法,当发现的自己的方法都是正确时,无论程度如何,都会给学生带来快乐,这种快乐感使学生心甘情愿继续去寻求更多、更好的问题,而没有无可奈何的被迫练习的感觉,这样的参与带有极大的主动性,每个学生在这样的参与中都得到更好的发展。第二次探索20×7的。计算方法时,老师鼓励学生自己去想办法解决,同时还进行了小组交流,向你的组员说说你的计算方法。这样的教学让学生在小组或全班的交流中都有话可说。因为每个同学都有自己的计算方法,学生不再是一个依赖教师的模仿者,而是独立探索的求知者。这样的教学,教师创设了一个民主、平等的交流氛围,为学生的数学交流提供了很好的条件。
多位数乘以一位数教学设计(热门16篇)篇十三
包括9个例题,本单元的主要在“数的运算”方面:
(1)能计算三位数的加减法,一位数乘三位数、两位数乘两位数的乘,三位数除以一位数的除法。
(2)能结合具体情境进行估算,并解释估算的过程。
(3)经历与他人交流各自算法的过程。
(4)能灵活运用不同的方法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并能对结果的合理性进行判断。例1――口算(20×3)、例2――估算(29×8);例1――笔算1(12×3)、例2――笔算2(18×3)、例3――笔算3(24×9)、例4――笔算4(634×8)、例5――关于0的乘法、例6――笔算5(508×3)、例7――笔算6(280×3)。
1.使学生能够比较熟练地口算整十、整百数乘一位数,两位数乘一位数(每位乘积不满十)。
2.使学生经历多位数乘一位数的计算过程,学会多位数乘一位数的计算方法。
3.使学生能够结合具体情境进行乘法估算,并说明估算的思路。
4.使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日常生活中的简单问题。
重点:笔算。重中之重是两位数乘一位数(基础、常用)。
突破方法:本单元的教学重点应放在两位数乘一位数上,因为它体现了多位数乘法的基本算理和算法,掌握了它,多位数乘法就可以在此基础上迁移、类推。而且两位数乘一位数的熟练程度还会影响到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试商的准确率和速度。因此一定要让学生掌握好这部分知识。
难点:有两处:一是笔算竖式的模型建构,二是连续进位计算的正确率。
突破方法:多位数乘一位数中连续进位是个难点,为此教材专门安排了两个例题进行突破。教学时,教师应重视这部分内容的教学。
教参规定用12课时左右,可根据实际情况自行调节。
口算乘法――――――――――――――――――――――――3课时左右。
一位数乘两三位数――――――――――――――――――――5课时左右。
中间、末尾有0的乘法――――――――――――――――――4课时左右。
整理和复习―――――――――――――――――――――――1课时。
多位数乘以一位数教学设计(热门16篇)篇十四
教学目标:
1、通过整理和复习使学生能够熟练、准确地口算整十、整百乘一位数,并能准确进行乘法估算,说明估算得思路。
2、通过整理和复习进一步巩固多位数乘一位数得计算方法,掌握计算要领,
能准确地进行计算。
3、通过整理和复习使学生能处理好口算、估算、笔算之间的关系,明确在什么情况下需要什么样的计算方法,提高学生在实际生活中灵活应用的能力。
教学法学法:复习法、讨论交流法、分析法。
一、复习口算、估算。
1、师拿着一个导游证:今天,老师想带同学们去旅游,想跟着老师一起去吗?(想)想跟老师去旅游得要先通过这一关:口算关,获得资格证才能跟我去旅游。
2、出示口算题目(要求3分钟内做完)。
20×4=7×40=600×7=9×400=。
20xx×3=9×1000=7×0=0+7=。
0×0=5000×0=56÷8=25÷5=。
4×3+3=5×6+3=3×7+4=7×10+6=。
69×3≈309×6≈297×3≈131×3≈。
(1)学生在3分钟内在练习纸上完成。
(2)集体评讲,评讲时抽40×7问:你是怎样口算的?(生说)师总结:
要注意,是几个十就要在后面添一个0,400×9问:你是怎样口算的?(生说)师总结:要注意,是几个百就要在后面添两个0,20xx×3问:你是怎样口算的?(生说)师总结:要注意,是几个千就要在后面添三个0。
(3)在评讲估算的时候,以69×3≈,497×4≈,131×3≈为例让学生说。
说是怎样估算的,总结出:在估算时一定要注意看成了那一个最接近了整十整百的数。
4、集体订正完问:全部做对的请举手?恭喜同学们拿到了旅游的资格证。
【设计意图:复习课容易出现沉闷的状态,针对三年级学生好奇的年龄特。
二、复习笔算乘法。
1、师:同学们都拿到了去旅游的资格证,请同学们想想,我们去旅游要准备些什么呢?
2、生:准备水、食物、雨伞、交通工具等等。
3、同学们说得很对,去旅游我们要乘坐交通工具,这次我们要乘坐的交通工具是:先坐飞机(出示飞机图片)再坐面包车!(出示面包车的图片)。
4、出示题目:一辆面包车准乘12人,4辆面包车可以坐多少人?
(1)学生读题。(2)列式计算。(一生板演)(3)评讲时问:在计算这道题目的时候你觉得应该提醒同学们要注意那里?(生说)师总结:先乘那位?再乘那位?遇到个位上的积满十应该怎么办?(个位上的积满十需要向十位进位)。
(1)学生读题。(2)列式计算。(一生板演)(3)评讲时问:在计算这道题目的时候你觉得应该提醒同学们要注意那里?(生说)师总结:个位上的积满十需要向十位进位,十位积加进来的数又满十又要进位。
三、复习三位数乘一位数、一个因数中间有0的乘法和一个因数末尾有0的乘法。
1、师:我们准备好了旅游的东西,请跟着老师出发,今天冯导游带我们班的同学去那游览呢?九寨沟!
介绍:黄山归来不看山,九寨归来不看水。九寨沟这块神奇的仙境在二十世纪七十年代被一群伐木工人发现。1982年,成为国家首批重点风景名胜区,1978年,被列为国家自然保护区,有“童话世界”的美誉。我们一起走进那童话的世界里!
2、播放九寨沟的录象!
3、师:九寨沟里的小朋友在学习数学的时候遇到了难题,想请我们班的同学帮帮忙,愿意吗?(愿意)。
4、出示题目:让学生在练习纸上完成并展示学生的作品分析。
改错题:
师:他们不知道这三到题目究竟有没有算错,同学们帮帮检查检查!
(1)703(2)236(3)260。
×4×4×5。
28528941030。
5、游览完九寨的风光,冯导游我呢想请同学们看马戏,想看吗?(想)但在马戏之前,同学们必须要通过以下这个关口哦!
出示题目:列竖式计算。
(1)127×5=(2)345×3=(3)102×3=(4)1300×7=。
(1)学生在练习纸上完成。
(2)集体评讲,让学生说说每到题要注意的地方。
6、播放马戏。
【设计意图:本环节的复习主要是一个因数中间有0的乘法和一个因数末。
四、选择合适的算法。
1、师:还想看马戏吗?(想)我们这个单元学习了口算、估算和笔算,那究竟什么时候用口算?什么时候用估算合适?又什么时候用笔算合适?看看同学们会不会选择合适的方法。
出示:
你会选择合适的算法吗?
(1)希望小学有6个班,每班人数大约是29人。这个希望小学大约共有多少人?
(2)一盆鲜花4元,学校买来200盆,一共用了多少元?
学生在练习纸上完成,并让学生说说选择什么算法是合适的。
播放马戏给学生看。
【设计意图:本单元学习了口算、估算和笔算三大块的知识,如何根据实。
五、总结全课。
六、小测试。
多位数乘以一位数教学设计(热门16篇)篇十五
一是对多位数乘一位数的乘法进行回顾和整理,使学生在头脑中形成较为系统的数学认知结构,以提升学生对本单元知识的掌握水平。
二是集中安排了一个练习,在学生回顾整理的基础上对多位数乘一位数乘法的计算方法及其应用进行复习巩固,进一步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增强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
计算多位数乘一位数的乘法,可以用笔算,也可以用估算和口算。过去在教学中只重视学生掌握计算的知识和技能,不重视知识和技能的应用,以至于学生虽然会计算,却不懂得怎么应用,遇到具体问题便束手无策。现在的数学教学,学生不仅要学会计算的技能,更要学会计算技能的应用。如何提高学生计算技能应用的能力?主要是通过联系实际生活情境来分析思考。我们在教学中多向学生举一些各种情况的例子,也可以让学生联系实际生活举一些例子。在教学中出现一部分学生偏重于笔算而忽视口算和估算,我们适当地让这些学生做一些口算和估算的练习。
(一)知识与能力:
1、通过整理和回顾本单元的知识,在头脑中形成较为系统的知识结构。
3、增强应用数学的意识。
(二)过程与方法。
1、复习旧知,引入新课。
2、闯关练习,巩固算法。
3、学习效果自评。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本课时主要让学生通过整理与复习提高多位数乘一位数的计算方法的能力,并达到一定的认知水平。整个教学过程注意营造一个自由、平等、开放、生动的集体氛围,我充分信任学生,使学生能够进行创造性的学习和活动,并充分树立他们的自信心,给他们充分的创新自由。如:让学生自己回家对第六单元多位数乘一位数的乘法进行整理和复习,在课堂上把整理的结果在小组内互相交流一下,小组长作好记录,提高他们学习的积极性、合作性、自主性,同时体会到成功的喜悦和学习的乐趣。
1、重点对多位数乘一位数的乘法进行回顾和整理,使学生在头脑中形成较为系统的数学认知结构,以提升学生对本单元知识的掌握水平。
2、难点对多位数乘一位数乘法的计算方法及其应用进行复习巩固,鼓励学生独立思考与发散思维,体验算法多样化,进一步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增强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
课件、实物投影。
(一)复习旧知,引入新课师:同学们,在我们学过的“多位数乘一位数”乘法学习单元中,我们学到了哪些内容呢?让我们一起来回忆一下。
生1:我们在第六单元学习了两位数乘一位数,还学了三位数、四位数乘一位数的乘法。
师:很好,这位多学把“多位数”具体化成了两位数、三位数、四位数分别与一位数相乘。还有其他同学说说吗?生2:我们分别学了用口算和笔算的方式来计算多位数乘一位数。
师:真棒,你是从计算方式方面来谈的,教材也正是这样编写的,现在谁来说说在口算乘法方面,有哪些知识点?生3:有整十整百数乘一位数的教学内容。
生4:还包括估算的内容。
师:对,口算乘法部分,我们学了整十整百数乘一位数以及估算的知识。那么在笔算乘法部分呢?我们学了哪些内容?生5:我们学了进位乘法和不进位乘法。比如:11×5,12×5。
生6:我们还学了需要连续进位的乘法和不连续进位的乘法。比如:24×5,14×5等。
师:你们的回答真完整,还给同学们举例了呢!还有谁要补充的吗?生7:我们还学了带“0”的笔算乘法。
如果是多位数的中间带“0”,就直接用一位数和多位数的各个位上的数相乘,0乘任何数得0。
师:你们回答的真棒。刚才根据同学们的回答,老师把这个单元的知识点梳理了一下,看看这样总结好不好?好在哪里?教师板书:
整十整百数乘一位数口算乘法估算多位数乘一位数不连续进位笔算乘法连续进位因数中间和末尾有0的乘法生:好。好在一目了然。
师:今天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整理和复习本单元所学的知识。
引导学生说学习的收获,包括知识技能、情感态度等方面,让学生学会整理所学的知识,加深对知识的理解。
(二)闯关练习,巩固算法闯关获得进入晚会的入场券师:在没闯过一个关卡,我们都会获得一些小物品,当我们装饰好一棵圣诞树的时候,我们就可以参加圣诞晚会了,let’sgo!
闯关任务一:
完成“整十、整百数乘一位数”的闯关练习卡,并讨论、总结出计算秘笈。
80×3=。
20×9=。
300×5=。
600×4=。
9×20=。
7×30=。
600×3=。
800×9=。
学生以开火车形式汇报得数。
师组织学生分组讨论:口算整十或整百数与一位数相乘有什么小窍门?(学生小组代表汇报讨论结果)。
生1:多位数乘一位数,如果0在末尾,相乘的时候可以不看0,然后把前面的数逐位相乘后再添0。
生2:如果多位数只有左起第一位是除0以外的数字,后面的数字都是0,那么可以利用乘法口诀马上算出得数。
教师小结:先把0前面的数相乘,再在积的后面添0。(出示幻灯片)师:闯关成功,我们获得了一棵圣诞树。继续看下一关!
闯关任务二:
完成“估算”的闯关练习卡,并讨论、总结出计算秘笈。
32×3≈。
88×6≈。
289×5≈。
409×5≈。
326×7≈。
69×7≈。
学生分小组汇报得数。
教师组织学生分组讨论:估算多位数与一位数相乘有什么小窍门?(学生小组代表汇报讨论结果)。
生1:把个位上的数进行四舍五入,然后与一位数相乘。
生2:我来补充,刚才这位同学说的方法是只能用于两位数与一位数相乘,因为如果是三位数和四位数的话,要四舍五入的就不是各位上的数了。
师:你说得真好!当我们总结方法的时候,要看看这种方法是否可以适用于任何算式。
教师小结:估算通常把多位数看成整十或整百,再和一位数相乘。(出示幻灯片)。
师:这一关也没能难倒同学们,你们真棒!这次看我们找到了什么?
生:是铃铛!
师:好,事不宜迟,我们进行下一关的挑战!
闯关任务三:
完成“笔算”的闯关练习卡,并讨论总结出计算秘笈。
213×3=。
89×7=。
507×5=。
470×3=。
师巡视、指导。
(学生独立列竖式计算)请几位学生上黑板前进行演算,然后集体订正。
教师组织学生分组讨论:
(2)一个因数中间有0怎么办?
(3)一个因数末尾有0怎么办?师:谁来回答?
生1:多位数乘一位数乘法的笔算方法是,首先个位上的数对齐,如果多位数最后一位数是0,则用多位数十位上的数与一位数对齐,再进行逐一乘法计算。
生2:如果0在中间不在末尾的话,还是按照个位上的数与个位上的数对齐,然后从个位乘起,0乘任何数得0。
生3:如果需要进位的就在前面一位的横线上写小数字,数字是几表示进位几。
生4:如果0在中间,0乘任何数得0,遇到有进位的就把0和进位数相加即可。
师:你们总结的都非常棒,看来这一节的内容你们掌握得非常不错!
教师小结:从个位乘起,用一位数依次去乘多位数的每一位数,哪一位上乘得的积满几十就向前一位进几。(出示幻灯片)生:哇,这次我们收集到的是一个可爱的雪人!
生:准备好了。
出示ppt1、你会选择合适的算法吗?
(1)小童每分钟大约走63米,他从家到学校大约要走9分钟。他家距学校大约有多远?(估算)。
(2)每套课桌椅坐2个人,学校新买来400套课桌椅,一共可以坐多少人?(口算)。
(3)三年级每个班都是48人,有4个班共有多少人?(笔算)。
生1:第一小题我会选择用估算的方法计算,因为我们不知道小童实际每分钟走多远,只能大约的估计。
生2:第二小题我用口算,因为看到这两个数字我马上就想出得数了。
生3:第三小题我用笔算,因为口算怕出错,所以笔算的话比较准确,不容易让自己犯错。
师:对于这三个同学选择的计算方法你们是否同意,又不一样的意见吗?
生4:第三小题我可以用口算,因为我口算的准确度已经比较高了。
师:恩,但是在检查答案的时候,老师还是希望你能够用笔算验证一下!
出示ppt2、把正确答案的字母填在()里。
(1)每支钢笔5元,买78支。400元够吗?()。
a、够。
b、不够。
生1:够,还可以找10元。
师:你用的是什么方法?
生1:口算。
师:谁用不一样的方法计算的?
生2:我用估算,78元大约是80元,5×80=400。
师:都是好方法,不过如果只是估计400元够不够用,我们用估算的方法比较快捷。
(2)6500×6积的末尾有()个零。
a、2。
b、3。
c、4。
生3:
b师:说说你的想法。
生3:因为6500后面有两个0,而5与6相乘又分出一个0,所以共有3个0.
师:思路挺清晰的。
师:我们答对了两题,可以获得一个装饰的小球,继续加油!
生4:第一道竖式错了,错在一位数的3应该对齐三位数里个位上的数字8,再相乘。还有0乘3得0,0+2得2,十位上的得数是2,百位上的得数应是3×2得6,最终得数应是624。
师:请你上来黑板给我们写一道正确的竖式。
师:他写对了吗?(对了)那第二道竖式计算是否正确?
生5:不对,虽然它们个位对齐了,可是进位的数字没写清楚,而且他把4×0=4了,老师我可以也上黑板来写出来吗?师:好,那你来写!
生5(板书完):这样才是正确的!个位对齐,然后进位数字标清楚,而且中间的0要特别注意,0乘以任何数都得0.
师:同学们你们挺清楚了吗?感谢你的提醒,希望大家平时在计算时也要记得。
出示ppt4、提高训练。
师:谁来根据图意说说?
师:说得很好!那谁来列式?
生2:870×8=6960师:还漏了什么?
生:漏了单位和答。
生:是小礼物盒!
师:我们终于把所有的关卡都顺利闯过了,现在请大家把我们收集到的东西都装饰到圣诞树上,然后去换取我们的圣诞晚会邀请卡。
通过联系实际生活情境来分析思考,提高学生选择和判断算法的能力引导学生对多位数乘一位数算法进行对比,找出区别,又通过学生之间的相互提醒,培养学生认真的数学习惯让学生会采用不同的方法解决问题,培养学生对知识活学活用的能力通过引导学生探寻计算的规律,使学生更好地掌握进位乘法的计算方法。
(三)学习效果自评。
师:今天的课收获了什么?
生1:这节课我掌握了口算、笔算、估算的小窍门,我觉得记住这些小窍门而且运用上它们,我的计算起来比较顺利。
生2:我知道了中间有0和末尾有0的计算要注意些什么。
生3:我学会了做笔算题不能粗心,做完要检查,不当小马虎。
生4:我把老师的板书抄下来了,我觉得如果没学完一个单元就做一个这样的总结,我能更清楚的知道自己学过了哪些东西,哪些懂了,哪些还没懂。
多位数乘以一位数教学设计(热门16篇)篇十六
教学目的:
1、能较熟练运用乘、除法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2、进一步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推理能力。
教学重点:
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难点:
把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培养解决综合问题的能力。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
一、复习引入。
1、口算。
30×8=?25×2=22×4=77×0=?123×3=。
300×5=450+25=780-320=??7×300=432×2=。
2、竖式计算。
98×864×5?521×6?909×4236×4。
二、练习过程。
1、完成p74??11。
出示题目后不要让学生动笔,思考估算的方法,指名说一说,再笔算。
2、完成p74??12。
读题理解题意,列式计算。
3、完成p74??13。
说说摆一个三角形用几根小棒,摆一个正方形呢?请你自己算一算。
4、思考题:已知a+9=b,且a和b都是两位数,a是9的倍数,b是7的倍数,那么a是(?),b是(?)。
三、作业布置。
1、四(1)班有女生29人,男生的人数是女生的2倍,这个班共有多少人?
2、亮亮6分钟折了18只纸船,照这样的.速度,亮亮25分钟能折多少只纸船?
3、玲玲全家3人准备元旦到三峡旅游,旅游公司的报价如下:
旅游路线。
大坝一日游。
小三峡二日游。
大三峡三日游。
大小三峡五日游。
每人单价。
90元。
290元。
470元。
750元。
请你根据上面的信息提出你的数学问题,并解决。(可以提很多问题哟!
四、板书设计。
练习课。
98×864×5?521×6?909×4236×4。
已知a+9=b,且a和b都是两位数,a是9的倍数,b是7的倍数,那么a是(?),b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