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方法是指教师根据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和学情特点,采取的有效的教学手段和策略。小编为大家整理了一些一年级教案的参考范文,希望对大家的备课有所帮助。
画一年级语文教案参考(模板18篇)篇一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自主、合作完成“日积月累”,引导学生积累七字成语,丰富学生的词汇积累。
2、通过和大人一起读书的活动,巩固拼音,提高阅读能力,并激发读书的兴趣。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积累七字成语,丰富学生的词汇积累。
教学难点:
鼓励学生合作、交流、创新思维,提高学生的识字能力。
教学过程:
一、我爱积累。
1、导语:同学们,你们学过了哪些数字?让我们一起数一数。你们知道哪些带有数字的词语呢?(学生自由交流)汉字很丰富,不仅有带数字的四字词语,还有带数字的七字成语呢!让我们一起去积累吧!
2、课件出示“日积月累”中的词语。
3、学生在小组内合作试着认读七字成语。
4、班内指名读词,教师正音。
5、多种形式读成语,读中感悟,了解其含义。(教师领读、同桌赛读、班内抢读、开火车读。)“一年之计在于春”是中国劳动人民在千百年的生产实践中总结出来的一条经验。指一年的计划要在春天考虑安排。比喻凡事要早做打算,开头就要抓紧。它强调了春季在一年四季中所占的重要位置。“一日之计在于晨”意思是在早晨要做好一天的打算。比喻对要做的事应该及早地做出准备。也比喻要珍惜清晨的大好时光。“一寸光阴一寸金”意思是一寸时间和一寸长的黄金一样昂贵。比喻时间十分宝贵。“寸金难买寸光阴”意思是一寸黄金也难以买到一寸光阴。形容时间非常宝贵,应当珍惜。
二、我爱读书。
1、导语:读书使人进步,读书让人快乐。让我们一起读书好吗?
2、导读:我们一起读书得做到什么呢?
3、学生讨论后明确:大家一起读书时,尽量保持安静,不打扰他人,向他人请教问题时要小声。
4、课件出示“和大人一起读”内容——《小松鼠找花生》。
5、师生一起读。
(1)过渡:静静地读书,美美地享受。这种感觉好吗?你从《小松鼠找花生》这个故事中得到了哪些收获?也可以谈谈读了这个故事的感受。
(2)学生自由交流读书的收获或感受。
画一年级语文教案参考(模板18篇)篇二
教学目标:
1、运用综合的识字方法,认识14个生字,写好9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读懂课文内容,体会小鸭对青蛙的深厚友谊。
4、引导学生明白同学之间要互相关心、爱护。
教学重难点:14个生字词,渗透性识字。
教学方法:讲读法、情境法、表演法。
教具准备:生字卡片、挂图。
教学安排: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1、你知道什么是信吗?你收过吗?是谁写的?你写过给别人吗?
2、揭示课题。
3、看到这个题目,你想知道什么?
1、自由读课文。
2、找出生字,读一读,认一认。
3、出示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青蛙信箱每天收到小鸭安慰伤心。
今天惊喜读着一封信那一次兴高采烈。
4、分段指名读课文。
1、谁寄信给青蛙?
(1)反馈。(2)齐读第2段。(3)练习朗读。
2小鸭为什么写信给青蛙?
(1)默读第1段。(2)反馈。(3)有感情朗读12段。
3、小鸭把信寄给青蛙后是怎样做的?
(1)自由读第三段。(2)反馈。(3)指导朗读。
(4)你认为他是个怎样的孩子?
4、小鸭在信里写了什么?
(1)自由说。
(2)齐读。
5、青蛙收到信后,心情怎样,有什么表现?
(1)反馈。
(2)有感情朗读。
1、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情?
2、有感情地朗读全文。
第二课时。
1、分组开火车读课文。
2、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情?
3、有感情朗读全文。
二、识记生字,积累词汇。
1、抽读本课生字卡片。
2、开火车进行扩词。
3、反馈识字情况,交流识记方法。
4、出示词语花篮。
(1)指名读,齐读。
(2)你还喜欢课文里的哪些词语,说一说,再抄到花篮中。
(3)比一比谁积累的词语多。
三、认识偏旁,书写生字。
1、出示田字格中的生字,指名认读。
2、分类识记,指导书写。
(1)半包围结构:边。
(2)左右结构:别到。
(3)上下结构:每安采。
(4)独体字结构:非今。
3、学生书空。
4、教师板演示范。
5、学生仿写,教师巡视指导。
四、书写展示、评议。
板书设计:
9、寄给青蛙的信。
小鸭青蛙。
(快活)(快活)。
画一年级语文教案参考(模板18篇)篇三
知识目标:
1、认识本课生字10个。
2、正确流利的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能力目标:能用生字组词并用部分词语造句。
教学重点、难点:
1、认识本课生字。
2、正确流利的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教学策略:
1、学生刚读时可能有不认识的生字,要求学生查课文后生字表。
2、本课采用学生自己学习课文和生字,然后学生在自学的基础上,在小组内自由交流,最后教师进行检查指导,采用讨论、交流的方法。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课。
1、问:你们知道哪一天是元宵节吗?你们家是怎样过元宵节的?
2、示课题,板书课题。
3、读课题。
二、学习课文,认识生字。
1、学生自读课文(借助拼音读准生字),教师巡视。
2、教师范读。
3、学生再读课文(读准字音)。
4、同桌互读互评。
5、小组比赛读。
6、指名读,学生评议。
三、学习生字。
1、出示生字卡,指名读,齐读。
2、做猜字游戏。
3、开火车读,并让学生组词、扩词。
四、巩固练习。
1、学生自读课文,并练习背诵,教师巡视。
2、指名背诵,集体评议。
五、小结学习本课后你有什么收获。
画一年级语文教案参考(模板18篇)篇四
我们在拼音乐园里已经认识了许多的字母宝宝,上次大家认识了淘气的“j、q、x”后,今天又是哪些字母宝宝来了呢?原来是“z、c、s”。它们三个较特殊,为什么呢?你自己去探秘吧!(板书:7zcs)。
设计意图:谈话导入,引入课题,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画一年级语文教案参考(模板18篇)篇五
教学目标:
1、运用综合的识字方法,认识15个生字,写好8个生字,学习笔画竖弯。培养学生独立识字、合作识字的能力。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使学生感受熊猫的珍奇、可爱,从而树立保护动物的意识。
3、收集熊猫的图片资料,能根据课文内容为大熊猫涂色。
教学重难点:
15个生字词,渗透性识字。
教学方法:
讲读法、情境法、表演法。
教具准备:
课件、熊猫头饰。
教学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1、欣赏课件《动物掠影》。
教师边配合熊猫的特写镜头,边引用课文的有关语句作为解说。(运用视听的效果,感受各种珍奇动物的可爱:猴子的顽皮,狗熊的笨重,狮子的威武,猎豹的凶猛,熊猫的憨态可掬。)。
2、用简短的几句话说说你最喜欢什么动物,喜欢它的什么。(交流观后感,鼓励学生大胆说出自已的真情实感,借以导入新课。)。
3、你还知道哪些有关熊猫的知识?是怎么知道的?(学生交流并展示材料、图片。)。
1、读一读,划一划,小组探究识字。
(1)你能自己读课文吗?(学生明确目标导向,自由读课文,拿笔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把不认识的字划出来。)。
(2)这些生字你准备用哪些方法记住它?(回忆识字方法,小组讨论并总结出:认真听读、看生字表、看查字表、问同学老师、大胆猜一猜等方法)。
(3)你能当小老师教教这些生字吗?(以能者为师,换个方式检查学生的识字效果。)。
2、读一读,画一画,变画面为语言。
(1)在认读生字,扫除字词障碍后,先自读课文第二自然段,再画出大熊猫的形体。(在正确朗读的基础上,把抽象的语言文字改成画面)。
(2)引导学生根据所画的熊猫,按一定的顺序说说它的样子。(再通过画面体味语言从而感知课文的思想内容。)。
(3)谁愿意把这段读给大家听听?(激发学生表现欲,引导学会自评、互评。)。
3、读一读,演一演,摹动作促体验。
(1)引读比较。大熊猫真可爱,它小的时候与长大以后可不大一样,请你来读一读第三自然段,你就知道了。
(2)细读感悟。
学生反复细读,悟出大熊猫小时候很活泼,长大以后就变得懒洋洋了。教师相机点拨:这两部分的句子的读法肯定不同,要怎样读呢?用比较欢快的语调表现大熊猫小时候的活泼,用比较缓慢的语调刻画长大以后的大熊猫懒散、憨态十足的形象。
(3)表演读促体验。
谁能根据课文的内容表演一下熊猫?(学生戴上头饰,融入表情、动作、声音,创造性地表现文字所表达的内容,加深对熊猫生活特点、食物特点的印象。)。
(4)全班有感情地朗读。
1、学完这篇课文,你知道了什么?有什么特别的感受?还有什么问题想与同学讨论?(学生交流疑难,讨论解决,在碰撞中发展求异思维。)。
2、熊猫是珍奇的动物,你应该怎样做?有什么好的建议想告诉人们?
第二课时。
1、小组开火车读课文。
2、你还知道大熊猫的一些事情吗?请给大家介绍一下。
3、有感情朗读全文。
二、识记生字,积累词汇。
1、抽读本课生字卡片。
2、开火车进行扩词。
3、反馈识字情况,交流识记方法。
4、重点指导识记:
全金黑里爪瓜圆园。
5、出示词语花篮。
(1)指名读,齐读。
(2)你还喜欢课文里的哪些词语,说一说,再抄到花篮中。
(3)比一比谁积累的词语多。
三、认识偏旁,书写生字。
1、出示田字格中的生字,指名认读。
2、分类识记,指导书写。
(1)独体字:巴爪皮。
(2)左右结构:双动。
(3)上下结构:全黑。
3、学生书空。
4、教师板演示范。
5、学生仿写。
6、教师巡视指导。
四、书写展示、评议。
板书设计:
7大熊猫。
样子:很可爱。
小时侯:很活泼。
长大后:爱睡觉。
最爱吃:竹叶、竹笋。
画一年级语文教案参考(模板18篇)篇六
一、突出重点,突破难点,理解第三自然段。
1、看第二幅图,讲讲图上画的是什么?
2、书上是怎么写的?读第三自然段,用几句来写的?
(1)“立”是怎么回事?“时刻”怎么讲?
(2)讲讲“吃水不忘挖井人,时刻想着毛主席”这句话的意思。
(3)把这句话画下来,想乡亲们为什么要立这块碑?为什么要在解放后立碑?
因此,“吃水不忘挖井人,时刻想着毛主席”就有一语双关的意思。也就更生动表达了人民翻身不忘共产党,幸福感激毛主席的深厚感情。让我们永远记住这位共和国的创始人和他从事的伟大事业,树立为人民谋幸福的远大志向。
4、除了毛主席以外,还有好多的革命家、老前辈也是这样处处为人民服务,谁来讲一例?
小结:永远记住那些为了我们的幸福做出巨大贡献的人,也不要忘记对自己关心、帮助过的人。所以说课题的这句话,“吃水不忘挖井人”已经被广泛运用为不要忘记对自己关怀、帮助过的人。
6、有感情地朗读这一自然段。
三、有感情地朗读全文。
让我们带着对毛主席无限崇敬的心情读全文,并注意三个自然段的顺序。
作业:有感情朗读课文。
画一年级语文教案参考(模板18篇)篇七
教学目标:
1.能借助拼音自主识字,认识本课生字,正确、工整地书写要求会写的字。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体会老人的美好心灵。
3、了解重点词句的意思,能用重点词语口头造句。
教学重难点:
1、认识本课生字,会写要求写的字。
2、在朗读的基础上,体会老人美好的心灵。
教学准备:
教师:本课的生字卡片、朗读带。
学生:动手制作苹果图形生字卡片。
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板书课题,直接揭题。
1、教师板书课题。
2、学生借助拼音自读课题。
3、出示“苹”、“果”生字卡片,指名读一读。
4、指名读课题。
5、齐读课题。
6、教师设置悬念:小朋友们,老人和苹果树间会发生什么故事呢?今天我们一起来读课文《老人与苹果树》。
二、自学生字。
1、出示要求,学生自读课文,学习生字。
2、检查生字的认读情况。
3、教学学生无法自己拼读的生字。
三、熟读课文,感知理解。
1、教师播放课文录音朗读,学生认真倾听。
2、再次播放,学生跟着轻声读一读。
3、学生试着读一读课文。
4、同学之间互相读一读。
5、指名读,其他评议。
6、大家一起读一读。
四、再读课文,理解内容。
1、指名反馈:课文讲了老人和苹果树间的什么故事?(尽可能要求学生用自己的话说一说)。
2、教师出示老人的图片:小朋友们,你们看,这是一个怎样的老人?(学生看图说一说)。
3、教师:你们都有自己的爷爷奶奶,现在他们年纪大了,平时都做些什么呢?
4、教师:是呀,爷爷奶奶去世了,他们辛苦了一辈子,也该好好休息了,可是这篇课文中的老人年纪也不小了,可是他却在干什么呢?(出示老人种树的图片)。
5、指名反馈。
6、看了这幅图,你有什么要问的吗?(学生根据画面的内容质疑)。
7、教师导:是呀,这个老爷爷都这么老了,他种树干什么呢?人家是怎么问他的?
8、指名反馈,老师出示文中的句子。
“你种这么多苹果树干什么呀?要等好久好久,这些树才会结出苹果呢,恐怕你吃不着它们的苹果啦!”
9、理解上面的话。
(1)出示“着”,指导正确读,区别多音字“着”。
(2)大家一起读一读这句话。
(3)指名说一说“好久好久”以及“恐怕”的意思。
(4)人家觉得老爷爷不该去种树,这是为什么呢?(学生结合句子中的内容用自己的话说一说)。
(5)指导有感情朗读这几句话。
10、读文,了解老人种树的原因。
(1)指名读课文最后一个自然段,其他同学思考:老爷爷是怎么回答的?
(2)指名反馈。
(3)集体读一读。
(4)用自己的话说一说:老爷爷为什么要种苹果树?
(5)教师小结,大家一起读课文最后一段。
五、熟读课文,整体感知。
1、学生自由读课文。
2、引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分角色朗读课文。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抽读生字卡片。
2、学生用生字组词,复习词语。
3、请小朋友们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二、引导想象,总结全文。
2、教师:是呀,我们假设爷爷现在就在我们的身边,你们想跟爷爷说什么呢?
3、教师:想一想这位种苹果树的老人听到大家刚才说的话心情怎样?(高兴)。
4、教师小结:是呀,看到大家吃上自己种的苹果,看到大家吃得那么开心,老人也开心极了,他也感到高兴。
6、学生自由发挥,教师小结,教育学生。
三、指导写字。
1、出示今天要写的字卡片,学生认读,并进行组词练习。
2、引导学生观察其他生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说说书写时应该注意什么。
3、教师强调书写的注意点和要点及写字双姿。
4、学生练习写字,老师巡视辅导。
5、集体反馈,评析。
画一年级语文教案参考(模板18篇)篇八
教案设计: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和背诵课文。
2、学会本课堂9个生字,6个二类字,认识2个偏旁;理解生字词。
3、通过朗读课文,了解小鸡的孵化过程,感受大自然的美,激发热爱大自然的感情。
1、学会本课的生字,并能正确、美观地书写。
2、了解课文的两条线索,一条是小鸡孵化的过程,一条是小鸡对周围世界的认识变化。
3、感情地朗读、背诵课文。
第一课时。
一、导入。
1、同学们,你们周围的世界是什么样的?(生自由说)。
2、有一只小动物也说“世界多美呀”,板书课题。
(1)读准“世”的音,是翘舌不是平舌音。
(2)齐读课题。
3、读了课题后,你有什么问题要问吗?
4、你们的问题答案就在书中,下面我们来读课文。
5、录音机范读。
二、初读课文。
1、借助拼音自读课文。
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再读课文,把生字词用小括号画出来。
要求:把生字的读音读准,把课文读正确、流利。
3、检查自学效果。
(出示生字词)。
(1)自己读读生字词,想想:在字音上你有什么要提醒同学的?
(2)正音。
翘舌音:站、湛、澄。前鼻音:站、湛、茵。
后鼻音:澄边音:丽。
(3)指名读词,开火车读,齐读。
(4)把生字词带入课文中再读一读,把课文读正确、流利。
师生共同评议。
三、初步了解课文大意。
1、再指名朗读课文,边听边想:“世界多美好呀”是哪只小动物的说的?
2、它是什么情况下说的?
3、你也能像刚才阿姨一样,把这篇课文读给大家听吗?
老师也为你配上音乐。
4、自读,指读,赛读。
5、全班齐读课文。
四、教学生字。
书读得好,字能写得好。
1、出示生字卡片,巩固生字读音。
2、教学“羊字头”、“田字头”。
3、看课后笔顺表,自学生字的笔顺并描红。
4、反馈检查“世、美”的笔顺。
5、指导写字。
在学生自己仔细观察的字形,并说出生字书写时关键笔画的基础上,重点指导“手、世、鸡、美”
6、师范写以上四个字,学生描红,临写。
7、生写剩余的生字。
第二课时。
一、复习。
1、抽读生字卡片。
2、“世界多美好”谁说的?
3、指名分段读课文。
二、细读第1自然段。
1、自读第一自然段。
2、读完后,你知道了什么?
3、谁能用“先……后……”说说小鸡在蛋壳里的活动?
4、它怎么会认为世界是黄色的呢?它认为世界美丽吗?
5、滲透小鸡在鸡蛋里怎样孵化的小知识。指导有感情朗读。
6、你现在能不看书,背一背吗?
指导背诵。
三、细读第二自然段。
1、指名读第二自然段。
2、课文告诉我们什么呢?
3、你怎么知道小鸡啄壳很吃力呢?(啄呀啄呀,啄了很久)。
你能读出这种吃力的语气吗?
4、小鸡看到了什么?
(1)(出世句子)它看见天空是蓝湛湛的,树木是绿茵茵的,小河是碧澄澄的。
(2)句中哪些词是表示颜色的?
(3)“蓝湛湛”和哪种颜色相同?
通过观察天空理解“蓝湛湛”。
(4)同学们,你们看看这绿茵茵的树木看上去怎么样?
a、和老师发给你们的绒布有什么相同之处?
b、哪些景物又是绿荫茵的呢?
(5)图片示:上面是一条清澈的小河,下面是一条绿而浑浊的小河)。
a、你认为哪条小河是碧澄澄的?为什么?
b、学生交流、讨论。
c、还能说说abb的词吗?
5、看到这么美的景色,假如你现在是蛋壳中的小鸡,你会怎样说?怎样做?
6、那么让我们把美丽的景色记下来。
7、指导有感情得背诵。
四、细读第三自然段。
1、蛋壳中的小鸡跟你们一样,迫不及待地钻出来了!
老师范读第三自然段。
2、听完后,你感受了小鸡非常想出来吗?
指导有感情地朗读。
3、你还体会到了什么?
4、你们能把小鸡这种急切、兴奋的心情读出来吗?
指导有感情地朗读。
5、现在,我们也来做只小鸡,做做出壳的动作。
指导边做动作边背诵课文。
五、细读第四自然段。
1、是呀,小鸡看到如此美丽的世界后,会说些什么?
2、齐读第四自然段。
3、谁愿意当当这只小鸡来赞赞这美丽的世界?
4、指导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指导有感情地背诵课文。
六、总结。
1、学完课文后,你有什么收获?
2、齐声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让我们把这么美的课文用脑子记下来吧!
齐声朗读课文。
画一年级语文教案参考(模板18篇)篇九
第一课时:
(一)切入举偶。
1、播放视频《荷叶圆圆》课文范读,关掉声音。学生欣赏后说一说见到的荷叶是什么样的,教师板书:荷叶圆圆。
根据学生的认知水平,利用直观形象的多媒体课件资源,密切联系学生的经验世界和想象世界,创设优美的情境,这样有助于激发学生探究的欲望。
2、启发谈话。
教师画简笔画(荷叶):这是什么?它是什么样的?(板书课题)。
再画小水珠、蜻蜓、青蛙和小鱼儿:他们来到荷叶上做什么?让我们一起来读课文。
播放课文范读,学生跟读,之后自读。
(二)对话平台。
自学:初读感知,扫除字词障碍,逐步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习惯。
1、学生借助拼音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文,注意读准字音。(可以小声读、大声读、同桌互读或下座位找学习伙伴一起读)。
2、同桌交流读,有不懂的地方做上标记,请教伙伴或教师。
(三)识字(利用已有识字经验,培养自主识字能力)。
1、同桌拿出生字卡,抽读生字,看谁读的准认得多。
2、教师出示去拼音生字:这些生字你是怎样认识的?和大家交流一下。哪些字不认识可请别人帮忙。
(四)讨论(联系学生生活经验,使学生感受夏天的美好)。
1、读文思考:你读懂了什么?都有谁喜欢荷叶?
2、看图细读文:他们为什么喜欢荷叶?引导学生用“荷叶是……是……是……是……”进行说话训练。
学生以四人学习小组合作研讨。教师适时利用课件、体态语或联系生活实际帮助学生理解“摇篮、停机坪、歌台、凉伞”等词语。
(五)朗读(在理解中感悟读文,提高学生朗读水平)。
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学生体会小水珠、小蜻蜓、青蛙和小鱼的心情,练习感情朗读,教师适时范读指导。
(六)练习(摘记好词佳句,初步培养学生积累语言的能力)。
(七)每日积累:从课文中找出喜欢的词句,并记住它。
(语文学习是一个积累的过程,每一课都让学生去发现好词好句,并记住它。既可以在日积月累中丰富语文知识,又可以让学生养成时时积累,事事积累的好习惯。)。
(八)写字(从学生写字实际情况入手,弹性要求,激发学生写字兴趣。)。
1、认读“是、朵、关”三个字,学生先观察再描红。
2、教师根据学生书写具体情况进行重点指导。
3、学生练习写字展示优秀作业:写几个都行,直到自己满意为止。
第二课时:
(一)对话平台。
背诵(自主选择背诵内容和方法,激发背诵兴趣,培养学生感悟语言和积累语言的习惯)。
1、学生任意选择自己喜欢的自然段用适合自己的方法练习背诵。
2、展示学生背诵情况互相交流背诵方法。(此环节教师要注意引导学生自己悟出背诵方法,如看图背诵、想情节背诵、看板书背诵等,教者不设定统一方法,应充分尊重学生的个性需要)。
(二)拓展(挖掘教材潜在因素,初步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搜集信息的能力)。
1、除了小水珠、蜻蜓、青蛙和小鱼儿,还有谁喜欢荷叶,他们还会对荷叶说什么?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事物自由说一说。
2、你们还要对荷叶说什么?做什么?先说一说,再画一幅“荷叶是我的…………的图画”。
3、回家后搜集小蜻蜓、小青蛙的有关资料,然后和小伙伴进行交流。
(三)写字(把写字和评价结合起来,使学生体验成就感)。
学习“叶、机、我”三个字,教师指导,学生练写,互相评价(可以互相打等级)。
画一年级语文教案参考(模板18篇)篇十
文章开始作者用“到处”说明小乌鸦口渴的程度及找水的焦急心情;第二段用“看见”、“可是”说明喝不到水的原因;第三段重复使用“看见”,说明小乌鸦善于观察,交代解决问题的依据;第四段用“放”、“渐渐”印证“办法”可行。
教学本课可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
画一年级语文教案参考(模板18篇)篇十一
荷叶圆圆》是一篇轻快活泼的散文诗,它运用比喻的手法形象地写出了荷叶是小水珠的摇篮,是小蜻蜓的停机坪,是小青蛙的歌台,是小鱼儿的凉伞。课文语言清新淡雅,充满童真童趣,利于启迪学生智慧,丰富内心体验,激发想象。课文共五个自然段,其中二至五自然段是重点部分,教师要注意对学生进行朗读指导和语言文字训练。课后练习是“朗读课文背诵课文”,体现了对语言的积累和感悟的重视。
夏天是多姿多彩的,孩子们对夏天有一定的感性认识,能初步说出夏天的各种事物及其特点,但在表达上还不太规范、完整。所以教师要联系日常生活经验,联系课文内容,创设语言和生活情境,帮助学生学习、积累和感悟语言,增强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提高人文素养。
画一年级语文教案参考(模板18篇)篇十二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了解课文内容,体会花篱笆带给人的亲切感,使学生受到健康、美好情操的陶冶。
3、正确认读本课19个生字,会写7个生字。
教学重点:识记生字,理解课文。
教学难点:体会花篱笆带给人的亲切感,使学生受到健康、美好情操的陶冶。
教学方法:通过读一读,画一画,多种形式朗读理解课文。
教学流程:
一、引入新课。
师:(联系生活实际)你们知道什么是围墙吗?你见到的围墙是什么样子的?(学生自由说一说)。
师:大家见到的围墙好多都是高高的大墙,从里面看不到外面,今天我们来学习《花篱笆》欣赏一下这特别的围墙。(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识记生字。
1、小朋友们借助拼音自己试着读课文。(记住要读准字音,遇到不认识的生字时,用笔圈出来,多读几遍)。
2、同桌之间互相检查认生字情况。
3、检查生字。(用摘苹果比赛的形式)。
三、再读课文,理解内容。
同学们,今天学得真棒,现在读课文,你一定会读得很通顺!快来试一试吧。
1、师提出问题:同学们通过读课文,我们认识了花篱笆,那你们知道花篱笆的家在哪里吗?你是怎么知道的?(引导学生说出花篱笆是乡村独好的风景)。
2、师提出问题:你喜欢花篱笆吗?把你喜欢的地方读给大家听并说一说为什么?(引导学生理解2、3、4自然段,学生说到哪段就讲哪段)。
(1)讲第二段时,教师自绘两幅图,结合图指导朗读,使学生体会出花篱笆带给我们的亲近感。
(2)讲第四段时,可以让学生通过自己理解画一画,然后让学生说一说画上的的内容,评一评是否画出花篱笆那种浓浓的乡情。
教学时,让学生充分读,可分行读,分男女读,指名读,以读代讲,使学生体会出花篱笆带给人的是浓浓的亲情与温馨。
3、美丽的花篱笆我们大家都很喜欢它,让我们带一种喜欢的心情再美美地读一遍课文。
四、指导生字书写。
1、用生字卡片巩固学生认字。
2、让学生说一说自己想怎样记住要求会写的这些字。(随机点拨)。
3、让学生练习组词。
4、练习书写。
画一年级语文教案参考(模板18篇)篇十三
通过尝试不同画笔画出不同形态的线条,体会线条的变化以和工具资料和线的关系,充沛体验线条丰富的表示力。
是了解不同形态的线条。
是能用线条表达情绪。
各种绳子等资料。
1、线条,可以勾画物体的轮廓,又可描绘它们的明暗和质感,还可以表示作者的风格和情绪。有的线短促而激烈,有的线条舒展而柔美,有的线条粗犷而有力,有的线条轻柔而恬静……不同工具画出的线条,给人的感觉不同,我们来试验一下吧。
2、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怎样画变化的线条。
1、欣赏。
欣赏书中的例图,了解线条的变化和特色,(木炭笔线条松软,深浅明显且层次丰富,柔软的毛笔画出的线条变化丰富;钢笔画的线条钢劲有力,富有弹性,但深浅和粗细变化不大;铅笔也可以画出变化无常的美丽线条,非常丰富的层次,因此可以细腻刻画对象……)。
2、线条不只可以表示不同的对象,还可以表示自身的情绪,体现个人的性格特征。
3、线条还可以表示质感,粗糙的、细腻的、光滑的等质感都可以通过不同的线条来表示。
4、用线条去表示对象时,需要注意它的轻重、虚实和疏密变化。
5、用流畅的线条画速写,可以表示运动着的对象。
试用富有变化的线条描绘一个形象,可以使用各种笔来完成,在作画过程中体验线条的变化。
1、收拾与整理,坚持室内清洁卫生。
2、还可以用摆拼的方法完成线条的作品。
画一年级语文教案参考(模板18篇)篇十四
们把在自然中的事物用画图的方法记下来,才慢慢变成了今天的字。
幅美丽的风景画,你行吗?
生:(兴致高昂)行!我行!
师:你想怎么画呢?
生:我想给树木添上绿色的叶子。
生:我想画圆圆的红红的太阳。
生:我画的太阳要和他不一样,我想画光芒四射的太阳。
生:我还想画清清的河水,河里有鱼在游来游去。
(磅生思维活跃,纷纷举手要发言,课堂气氛热烈)。
得最漂亮,最有特色。
(学生绘画——配轻松舒缓的民乐,师巡视指导,适当的鼓励表扬)。
师:你画得真大胆!
师:你的想象力真丰富……。
(十分钟后学生基本画完)。
大自然走了一回,现在就请你带着自己的画去找好朋友,把画介绍给好朋友听。
画一年级语文教案参考(模板18篇)篇十五
1、对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过程有所体验。
2、通过实例,认识统计表和象形统计图,条形图(1格代表1个单位),并完成相应的图表。
3、能根据简单的问题,使用适当的方法(如计数、测量、实验等)收集数据,并将数据记录在统计表中。
4、根据统计中的数据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能和同伴交换自己的想法。
最喜欢的水果(2课时)。
画一年级语文教案参考(模板18篇)篇十六
教学内容:
5以内数的加法。
教学目标:
1.结合实际情境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理解加法的意义,认识加号+、学会加法算式的读法,会进行5以内数的加法计算。
2.通过与同伴交流不同的计算方法,体会算法的多样性。
3.在具体生活情境中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体验数学就在身边,初步培养应用意识。
教学重点:
5以内的加法计算。
教学难点:
初步理解加法的含义。
教学准备:
课件、小圆片、小棒、数字卡片若干。
教学过程:
同学们,准备好了吗?上课。
同学们好,请坐。
一、小朋友们,前面我们学习过5以内数的分成,我们一起来拍手说一说吧。
同学们说的真好,下面我们一起来看这幅图,在图上你看到了什么?
这位同学看到了猴子,这位同学看到了小鸟,还有那位同学,他看到了桃子。孩子们,看一幅图画的时候我们要按照一定的顺序观察,这样就能有序的找出图画中有关的数学信息。
谁能有序的说一说图画中的数学信息?
你来说。
说得真好:左边有4只小鸟,右边有1只小鸟。
你来说。
说得真清楚:树上有4个桃子。
这位同学,你来说。
他说了有关猴子的信息,石头上有2只猴子,树上有3只猴子。
你还想说什么?
真好,他发现山上还有5个小朋友,还有1朵红花、2朵黄花。
1.要解决这个问题,需要用到哪个信息呢?
真棒,我们一起把信息和问题完整的说一说:
岩石上有2只猴子,树上有3只猴子,一共有几只猴子?
说得真完整。怎么解决这个问题呢?
哦,你说用数一数的方法。我们一起来数一数。
1、2、3、4、5、有5只。
还有其它的方法吗?
我们一起用小棒来摆一摆。
用一根小棒表示一只猴子,左边摆两根,表示石头上的2只小猴子,右边摆3根小棒,表示树上的3只小猴子,把他们放到一起,就知道一共有5只小猴子。
同学们,你知道吗?我们刚才摆的过程可以列算式来表示:2+3=5。
你见过这样的算式吗?你知道这个符号+是什么符号吗?
同学们真棒,认识这个符号是加号。
你知道该怎么读这个算式吗?
我们一起来读一读:3加2等于5。
2.我们解决了猴子的问题,根据上面的信息,你还能提出不同的数学问题吗?
这位同学提出:一共有几只小鸟?
那位同学提出:一共有几个桃子?
这两个问题该怎么解决呢?
你能列出算式来吗?
谁来说一说你列的算式。
你来说。4+1=52+2=4。
谁来说说4+1=5中的4和1分别表示什么?5表示什么?
你来。
真好。这里的4表示左边的4只小鸟,1表示右边的1只小鸟。5表示一共有5只小鸟。
2+2=4中的各个数表示什么呢?给你的同桌说一说。
三、自主练习。
同学们,看这幅图,我们解决了三个不同的问题,认识了加号,知道了合起来用加法计算。下面我们一起来看自主练习。
第1题,用你的学具摆一摆,填一填,给同桌说说你是怎么想的。
第2题。请你自己填一填。谁来说说你怎么填写的?
3+1=42+3=5。
有和他不一样的吗?
同学们真棒,全部正确。
第3题,比一比,谁算得又对又快。
现在我们一起来看,谁能全部做正确呢。
做得这么好,表扬一下自己吧。
画一年级语文教案参考(模板18篇)篇十七
1、教材地位:
从内容上,中国近代史就是一部中华民族的抗争史,本节课内容是农夫阶级抗争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旧式农-动的终结。它上承本章的民族危机而出现,它的失败又开启了下章民族资产阶级革命的新篇章,因此,从结构上,它又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
2、教学目标:
(1)、学问与能力:
学生能了解和掌握反洋教斗争的进展;义和团运动兴起、进展、高潮、失败的全过程;清政府对义和团态度的变化。
通过教学,让学生初步培育阅读教材、分析教材的能力;初步运用辩证唯物主义评价历史问题的能力;初步学会分析图片、史料,培育“论出史出”的能力;通过合作探讨方案,初步培育小组合作学习分析问题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
实行自学—设问—引导—探究—总结的模式进行教学。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对“义和团运动的兴起”的教学,培育学生“国家兴亡,匹夫有责”的爱国主义情感;对义和团运动的“扶清灭洋”口号的学习,以史为鉴,树立正确的爱国主义的思想;而义和团运动的失败,让学生再次熟识“农夫阶级无力救中国”的道理。
3、教学重点与难点:
教学重点:“扶清灭洋”口号的提出。
确定依据:“扶清灭洋”口号是义和团运动的基本主张,也是农夫阶级在民族危机状况下的救国主张,是农夫阶级局限性的表现,也是导致其失败的重要原因,它贯穿本节课内容的始终。
教学难点:清政府对义和团策略的变化。
确定依据:高一年级学生正处于历史思维能力的形成期,思维能力还不强,对清政府由“剿”到“抚”再到“剿”的政策缺乏完整的掌握,是学生较难分析和掌握的问题。
二、说教法。
1、教法选择:
本课的教学方法以师生互动为主,通过开展探讨性学习,实现师生互动,生生互动,老师为”导演”,学生为”演员”.
依据:依据新课程改革的要求和高一学生的心理特征,对学生的探讨性学习,可以提高学生学习主动性,培育分析思维能力和理解能力。
2、具体做法:
(1)接受问题教学法:
从激发学生求知欲和培育学生的问题意识角度出发,围绕本课的重点、难点设置了若干材料、问题,并将材料、问题贯穿于教学之中。学生通过阅读资料、分析探究、小组探讨,在老师的指导关心下掌握重点、突破难点。
(2)谈话教学法:
老师提供背景资料,设置学习情境,引导学生思索,以公平的地位与学生进行沟通、对话,通过谈话的方式,引导学生思维,激发学习喜欢。
三、学法。
1、学生状况分析。
高一学生有肯定的独立思索能力,但学习的方法和习惯还有待养成。因此我认为高一年级应当培育学生的自学能力和阅读分析史料的能力,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方法,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合作地学习,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体现新课程改革的基本思想,以凸现中学历史课程现代公民教育的本质。
2、学法指导。
(1)自主探究学习法:
在课前,给学生预习资料,上课时老师饰演学生领路人的角色,学生在老师的引导下探究并自我总结,形成学问结构。
(2)比较学习法:
对重要学问引导学生进行比较,培育学生的比较思维意识,学生在比较中巩固学问,培育能力。
(3)归结法:
由于历史学问的过去性特征,在教学中培育学生横向、纵向联系至关重要,让学生有联系意识,掌握联系学习的方法。
画一年级语文教案参考(模板18篇)篇十八
1、借助有趣、真实的情境,激发学生参与统计活动的举,培养学生初步的统计意识。
2、初步体验数据的整理过程,认识象形统计图和简单的统计表,能根据图表中的数据回答一些简单的问题。课程标准中想对应的知识技能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