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工作计划有助于教师对自己的教学进行总结和反思,从而不断提高教学质量。接下来,让我们一起来看看一份优秀的教学工作计划范例,帮助大家更好地制定自己的教学计划。
带刺的朋友教案(优质14篇)篇一
秋天,枣树上挂满了一颗颗红枣,风一吹,轻轻摆动,如同无数颗飘香的玛瑙晃来晃去,看着就让人眼馋。
一天晚上,新月斜挂,朦胧的月光透过枝叶,斑斑驳驳地洒在地上。我刚走到后院的枣树旁边,忽然看见一个圆乎乎的东西,正缓慢地往树上爬。
我惊愕地赶忙贴到墙根,注视着它的行动。那个东西,一定没有发现我在监视它,仍旧诡秘地爬向老树杈,又爬向伸出的枝条……挂满红枣的枝杈,慢慢弯下来。后来,那个东西停住脚,兴许是在用力摇晃吧,枣枝哗哗作响,红枣噼里啪啦地落了一地。我还没弄清楚是怎么回事,树上那个家伙“噗”地一声,径直掉下来。听得出来,摔得还挺重呢!很快,它又慢慢活动起来了。看样子,劲头儿比上树的时候足多了。它匆匆地爬向四周,把散落的红枣逐个地归到一起,全都扎在它的'背上了。立刻,它的身子大了一圈。兴许是怕被人发现吧,它驮着满背的红枣,向着墙角的水沟,急火火地跑去了。
哎,这不是刺猬吗?
我暗暗钦佩:聪明的小东西,偷枣儿的本事真高啊!
可是,它住在什么地方呢?我蹑手蹑脚地追到水沟眼儿处,弯腰望去,水沟眼儿里黑洞洞的,小刺猬已经没有了踪影。
第二天,夜幕降临,我偷偷地躲在枣树背后,捧一把红枣撒在枣树周围。
突然,我眼前一亮,小刺猬钻出了水沟,径直向枣树底下跑过来。它发现了红枣,向四下看了看,来了个就地十八滚,背上扎满了红枣,一溜烟儿地跑回去了。
一天天过去了,小刺猬渐渐跟我混熟了。
金黄色的大地变得空旷起来,秋风送来寒意,初冬来临了。小刺猬不再露面了,我心里很不安,爸爸告诉我说,为了躲过寒冷的冬天,刺猬冬眠了。
漫长的冬天终于过去了,听爸爸说,冬眠的动物就要苏醒了,我高兴地把攒了一冬的花生、瓜子、红枣……撒在了小刺猬的必经之路上。
有一天,小刺猬来了,伸出小嘴,眨着小眼睛,高高兴兴地吃起来了。不知什么时候,爸爸也来了,他指着瘦削的小刺猬,对我说:“光靠你喂,是不行的,应该让它们自己去找食儿,让它们消灭害虫啊!”
我高兴地点了点头,好像看到了繁星闪烁的夜晚,在田地间、场院里,正活动着一支捕捉田鼠、昆虫的大军,那里边就有我带刺的朋友。
带刺的朋友教案(优质14篇)篇二
我看过很多书,有《安徒生童话》《小屁孩上学记》《一千零一夜》其中我最喜欢的是《带刺的朋友》。
我最喜欢的是第一篇文章,讲了一个小男孩,半夜到果园里,然后看到一,圆乎乎的.东西,在往枣树上爬,他爬上了一老树杈,然后摔了下来,红枣洒得一地都是然后它把红枣逐个归拢起来,然后躺下去,红枣全都被抓到,它的身体上了,身上仔细一看,原来是只刺猬,他跟着刺猬走啊走,走到水沟眼里就不见了。
这一本书真是太好看了。
带刺的朋友教案(优质14篇)篇三
1、在阅读中自主识字。借助近义词理解词语的意思。指导背诵5—7节的课文。
2、朗读课文,用简洁的语言归纳课文中记叙的刺猬的两件事例。
3、体会句子的不同表达方式,懂得使用比喻句能够使句子生动形象,培养学生的想象力。
4、体会作者对刺猬的喜爱之情,培养学生对于小动物的关注与喜爱。
朗读课文,用简洁的语言归纳课文中记叙的刺猬的两件事例。
体会句子不同的表达方式,懂得使用比喻句,发挥想象,使句子更生动形象。
一、启发谈话,揭示课题。
2、揭题:15带刺的朋友。(板书课题)
3、师:带刺的朋友是指谁呢?(刺猬)
4、师:请你来说说你所了解的刺猬。
过渡:文章的小作者也非常喜欢刺猬。
二、整体感知,理清脉络。
1、师:请大家轻声读课文,思考并完成填空。
思考:小作者通过哪几件事写出对刺猬的喜爱之情?找出相应的小节,用简要的话概括地说。
2、学生交流。
(板书:偷枣2---9刺狗10—15)
说明:概括地说一件事对学生来说有一定的困难,老师在刚开始训练的时候,教学生一些方法,十分有必要。这个环节中,老师提供给学生句式,能帮助学生概括地说好,练习的指向明确,易操作。
三、再读课文,体验感悟。
(一)学习第1小节
1、过渡:那刺猬偷的到底是怎样的枣呢?我们一起来看第一小节。
指名读。
2、师:这里,老师有一句句子(媒体出示),请你来比较一下,你更喜欢哪一句,并说说理由。(数量多、香味、动态美感(起风时)、比喻句)
师:第一句的表述方法有没有错啊?(没有)只是第二句是比喻句,把(红枣儿)比作(玛瑙),更生动形象。在我们写作文的时候,也可以适当地使用比喻句,使文章内容的表述更生动形象。
过渡:这枣是多么诱人啊,真让人眼谗,怪不得会引来刺猬偷枣儿。
(二)学习第2-9小节
1、师:请大家快速浏览课文2—9小结,文中有一句话直接夸奖了那只刺猬,快速地找找是哪一句,用直线划出来。
学生交流:【媒体出示:刺猬这小东西,偷枣儿的本事真高明啊!】
2、师:对啊,让我们好好读读这句话,体会一下作者的惊喜以及对刺猬的钦佩之情。
师引读:我暗暗钦佩:刺猬这小东西,偷枣儿的本事真高明啊!
师:“钦佩、本事”什么意思?谁能用近义词来解释一下?(佩服、本领)
谁来解释“高明”?(技艺,见解,好得超过了一般水平)板书
过渡:小作者说,刺猬偷枣儿的本领好得超过了一般水平,那么刺猬究竟是怎样偷枣的呢?
3、师:【媒体出示】老师请同学们再次认真默读课文第2—9节,用曲线划出体现刺猬偷枣本领高明的句子,并圈出描写刺猬偷枣的动词。
4、【媒体出示】师引读4—7小节,体会一下刺猬偷枣的高明。
过渡:通过刚才的学习,老师也感觉到这可爱的小家伙偷枣的本领的确十分高明。
6、师:学到这儿,你觉得这是一只怎样的刺猬?
板书:聪明机灵
说明:板书一直以来都是老师在备课时精心设计好的,在这次教学中,让学生一起参与板书的设计,既培养了学生的概括能力,又可让学生学习思考板书的艺术。通过设计板书,让学生牢记刺猬偷枣的整个过程,为复述、背诵打下基础,可谓一举多得。
(二)第二件事(自学)
过渡:刺猬不仅利用身上的刺来偷枣,它还可以利用刺来保护自己呢!
生交流。
2、师:“鬼”可以用哪个词来代替?(机灵、聪明)板书
哪个词能表现出刺猬的“鬼”?(缩成一团)
刺猬只是把自己的身子紧紧一缩,就击退了大黑狗,说明它非常(聪明、机灵)对!谁来读读这句话,读出它的鬼,它的聪明、机灵。
这句句子又采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把(身子缩成一团的刺猬)比作(仙人球)。有什么作用?(生动形象)
(嘿!你这只大黑狗想吃我,没门!)
4、怪不得文中的爸爸会说:“(狗啃刺猬——没处下嘴。)”
【媒体出示:狗啃刺猬——没处下嘴】
这是一句什么句?(歇后语)
今天,老师给大家再积累两句和刺猬相关的歇后语。
【媒体出示:黑瞎子捧刺猬——碰到棘手事;蝎子碰到刺猬——怎么着(蛰)】
大家还知道别的歇后语么?
5、到这里,刺猬已经把大黑狗击退了,怪不得小作者这么开心。我们一起来读一下课文的最后一小节。
6、同学们,如果这只聪明机灵的小刺猬就在你身边,你会怎样来夸夸它呢?
(你真是鬼啊!大黑狗在你旁边,竟然没有伤害到你,却把自己给伤害了!你真棒!真牛!以后再有动物伤害你,你要更加地保护好自己哦!)
说明:课文中写了大黑狗的过程,但细读之余,觉得有的情景没写出来,这给了读者无限的遐想空间。老师通过让学生反复读课文,联系上下文来展开合理的想象说故事,学生的想象从文本出发,但又不脱离文本,培养了学生阅读能力、想象能力。
四、总结拓展。
师:学了课文,我们知道了刺猬能利用它身上的刺来背枣,还能用刺来击退敌人,保护自己。只要你注意观察,你也会发现你身边的动物都有自己独到的本领。相信大家一定也能找到自己可爱的朋友。
下面老师给大家布置一份作业:【媒体出示】
1、阅读或搜集一些小动物的特殊本领,体会它们的可爱之处。
2、学习刺猬偷枣的写作方法,选择自己最喜欢或者最熟悉的小动物来写一写。注意观察,用合适的动词,写出你对它的喜爱之情。
15、带刺的朋友
刺猬(钦佩、喜爱)
偷枣(2-9):高明
带刺的朋友教案(优质14篇)篇四
1.会认“枣、馋”等11个生字,会写“枣、忽”等13个生字,结合语境确定多音字“扎”的读音。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通过朗读,体会句子的不同表达方式。
3.从刺猬偷枣这件事中朗读体会刺猬的高明,体会“我”对刺猬的喜爱与钦佩,并能细心感悟文字中流露的“我”对刺猬的朋友之情。
通过朗读,体会句子的不同表达方式。
感悟文字中流露的“我”对刺猬的朋友之情。
1课时
一、启发谈话,创设情景
师:今天,我们随作者一起来认识一位朋友,它浑身长满刺,是一位带刺的朋友。
二、整体感知,学习生字,理清脉络
1.借助拼音,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教师抽查生字认读。
2.请大家听读课文,认真思考并完成填空。(板书:喜爱)
出示:作者通过讲述刺猬 事件写出对它的喜爱之情。(提示:用“谁干什么”的句式概括地说一说)
三、读读议议,体验感悟
(一)学习第1段
过渡:那刺猬偷的到底是怎样的枣呢?让我们一看下面这段文字,想一想这段文字是如何描写枣子的。
出示ppt:秋天,枣树上挂满了一颗颗红枣。
秋天,枣树上挂满了一颗颗红枣,风儿一吹,轻轻摆动,如同无数颗飘香的玛瑙晃来晃去,看着就让人眼馋。
哪一句的描写更诱人?学生交流。
(二)学习2~11段“刺猬偷枣”
请大家快速浏览课文2~11段,找找哪一句话写出了作者对刺猬偷枣这件事做出了,并用直线画出来。
出示:我暗暗钦佩:聪明的小东西,偷枣的本事可真高明啊!(板书:钦佩高明)学生交流、板书偷枣过程。
作者亲眼目睹了刺猬的偷枣过程,他是怎么写的呢?其中,哪些词语最能体现出它的高明?指名交流:读读句子,体会。
学生边看动画边复述刺猬偷枣的经过。
:这一连串可爱、调皮、聪明的举动都没有逃脱作者的眼睛,难怪小作者会说:“聪明的小东西,偷枣的本事可真高明啊!”
作者通过仔细的观察,生动地记叙了刺猬偷枣的过程,写出了自己对刺猬的喜爱之情。试着根据板书,概括这课文的主要内容。先说清写了什么事,再说说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四、作业布置
1.书写生字。
2.阅读:宗介华的《带刺的朋友》。
带刺的朋友教案(优质14篇)篇五
我和妈妈在菜市场看到一只小刺猬,浑身长满了刺,活像一个超大的还没有敲开的板栗。它被人用棍戳来戳去,人们越戳,小刺猬就越不伸出头和脚来;小刺猬越不伸出头和脚来,人们就越戳它。我有生以来第一次感觉到人类的残忍。我把它买回了家,并给它取名叫“西西”。
信任。
小刺猬跟我们的感情亲近了一些,它放松地躺在我们面前,甚至把头和脚伸了出来。此刻的它不是圆圆的球,而是一个椭圆的球。它的脸像老鹰或老鼠的脸。
困惑。
我听妈妈说,小刺猬在我们做的窝里很不舒服,它想出去。爸爸说,养一个星期就够了,完了就把它放了。
旅游。
小剌猬几天来一直在箱子里动来动去,它一定是想要自由了。它把只有清凉油盒子盖那么小的洞啃成一个大洞,然后爬出来在我家旅游了一番,把厨房搞得乱七八糟。这坚定了我要放生小剌猬的想法。
告别。
谁都没想到,老妈在送走小刺猬之前会把它拿到我们学校门口来,让我和同学们再看最后一眼。
这最后的一眼,让我真正感受到了小剌猬的可爱。旁边的陈啸扬问我:“真要把小剌猬送走?”我无言以对,那时真希望能把它留下来。
怀念。
带刺的朋友教案(优质14篇)篇六
1.认识“枣、馋、缓”等11个生字,学会“刺、枣、颗”等13个生字,理解词语的`意思。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理解课文内容,感受刺猬偷枣的有趣方式,体会作者对刺猬的喜爱之情,培养学生对小动物的关注与喜爱。
重点:准确感受刺猬偷枣的有趣方式。
突破方法:教学过程中,教师要重点引导学生抓住课文第7-10自然段进行品读,并通过圈画动作词的方式体会其偷枣时动作迅速、方法高明,用给定句式进行过程描述等方式,让学生更为准确地体会刺猬偷枣过程的有趣情形。
难点:体会作者对刺猬的喜爱之情,培养学生对小动物的关注与喜爱。
突破方法:一要引导学生通过研读课文对刺猬偷枣过程的描写,抓住作者对刺猬称呼的变化,感知其情感的不断变化过程;二要指导学生对重点句、段进行有感情地朗读,读中不断与文情产生共鸣,进而激发对小刺猬的喜爱与探究之情。
教法:多媒体课件辅助教学法,通过多媒体课件展示枣儿丰收的情景,让学生自然感知到枣儿的“诱人”,并为理解刺猬的“偷枣”行为奠定基础;归纳讲解法,通过教师必要的讲解,引导学生更好地领悟文题之巧,体会作者对于刺猬的喜爱之情。
学法:抓关键词句品读感悟法,抓住文章作者赞叹刺猬的句子,并由此深入到课文重点段落中进行品读探究,不断丰满对句子的理解,并在此过程中努力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延伸学习法,通过句式说话训练的方式,不断深化对文本的学习认知,同时提升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
教师:多媒体课件;小刺猬词语卡片;搜集关于刺猬的资料。
学生:了解关于刺猬的资料;自主阅读课文,扫清字词障碍。
课时巧安排:
2课时。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认识“枣、馋、缓”等11个生字,学会“刺、枣、颗”等13个生字,理解词语的意思。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感知课文内容,理清课文的顺序,感受红枣美丽的样子。
教学过程:
一、创境激趣,引入学习。
1.板书课题,引导学生准确朗读课题,注意读准“刺”的读音,同时展开想象,这位“带刺的朋友”会是谁呢?(仙人掌、刺猬……)教师适时引入:大家猜得很准,课文中这位神秘的“带刺的朋友”就是刺猬。
2.出示小刺猬的图片,引导学生说说对刺猬的了解,教师简单补充介绍(别名刺团、猬鼠、偷瓜獾、毛刺等,属于哺乳动物中的猬形目,体肥矮,爪锐利,眼小,毛短,浑身有短而密的刺。刺猬在夜间活动,以昆虫和蠕虫为主要食物,一晚上能吃掉200克的虫子,遇敌害时能将身体卷曲成球状,将刺朝外,保护自己,刚出生两周内刺软眼盲)。
二、自主学习,感知文意。
1.自主朗读课文,借助拼音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难读的长句子多读几遍。
2.检查学生自主朗读课文的情况:
(1)抽取小刺猬词语图片,小组开小火车朗读词语比赛,看看哪一小组朗读得最准确,教师适时抓住易读错词语进行范读指导,注意“扎”读第一声,同时注意准确区分“忽、匆”两个字的读音。另外还要指导学生读好四字词语“斑斑驳驳、噼里啪啦、恍然大悟、蹑手蹑脚”等,其中“蹑”字读第四声。
(2)巩固词语认读练习:随机抽取词语卡片,学生快速抢读词语,教师再次进行巩固指导。
(3)课件出示文中生字,引导学生认真观看字形,试着用自己的方法记住字形。
生:我用形象记忆法记住了“枣”,下面的两点就像是枣核一样。
生:我用熟字比较法记住了“乎”,因为这个字看上去就像学过的“手”,就是中间不一样。
生:我还用形声字形旁加声旁的方法记住了“伸、沟、测”几个生字。
……。
师:识记生字的方法非常多,只要大家能够观察、比较,就会准确记住它们的字形。
(4)指名分自然段朗读课文,教师随文再次进行部分字词的朗读纠正指导,同时注意指导读好长句子:“我/还没弄清楚/是怎么回事,树上那个家伙/就噗的一声/掉了下来。”“好奇心驱使我/蹑手蹑脚地/追到水沟眼儿,弯腰望去,水沟眼儿里/黑洞洞的,小刺猬/已经没了踪影。”
3.再读课文,看看课文故事发生在什么时间,什么地点?小刺猬做了什么事情?
4.学生自主朗读思考,教师适时引导他们明确故事发生的时间(一个秋天的晚上)、地点(后院的枣树旁),引导他们说清楚刺猬“偷枣”的过程。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简单梳理归纳(课文主要写了一个秋天的晚上,一只刺猬在后院偷枣的事)。同时引导他们从文中找出描写刺猬“偷枣”的内容(第2-10自然段)。
三、学习第1自然段。
1.过渡引入:那么,这到底是怎样的枣儿,竟然会让小刺猬忍不住来偷呢?孩子们,认真朗读课文第1自然段,说说自己的感知。
2.学生自读思考,课件适时出示课文第1自然段。
3.指名朗读,教师适时提醒读准“玛瑙”一词。同时引导他们思考:这句话是从哪些方面来描写枣儿的?教师适时引导他们抓住“挂满、无数颗”等词语体会枣儿丰收的情形,数量多,抓住“红、玛瑙”体会枣儿颜色样子美,同时抓住“风儿一吹,轻轻摆动”感受枣儿的动态美。并在此基础上随文理解“眼馋”(看见自己喜爱的事物极想得到)。
4.再读第1自然段,看看自己最喜欢哪句话,为什么?根据学生的交流,课件适时聚焦句子“风儿一吹,轻轻摆动,如同无数颗飘香的玛瑙晃来晃去”,引导学生体会比喻句的运用,更进一步突出了枣儿的诱人(课件同时出示“玛瑙”的图片,引导学生对比感知)。
5.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注意读出对枣儿的喜爱之情。
四、课堂小结,指导书写。
1.教师小结:这样颜色红艳、晶莹饱满的枣儿,看着就让人眼馋,难怪小刺猬会来偷。小刺猬又是怎样偷枣的呢?下节课我们继续学习课文。接下来让我们一起写一写本课要求会写的生字。
2.出示13个生字,引导学生观察字形及其在田字格内的占格情况,看看在书写时需要注意哪些地方。教师适时重点聚焦“枣、乎、匆、追”四个生字,指名四位同学板演,同时引导其他同学进行书写评价,重点从笔画、笔顺以及生字结构等方面交流自己的看法。
3.教师范写指导四个生字,提醒“枣”上半部分的撇、捺要舒展,下面的两点方向大致相同,且要落在竖中线上;“乎”第一笔是平撇,中间的横画略长,最后一笔是弯钩,行笔时略有弧度,注意不要写成了竖钩挺直的感觉;“匆”要注意第二笔横折钩要写得略宽,最后的竖钩部分向内收,同时还要注意两笔撇画之间等距;“追”先右后左,右半部分要注意写得紧凑,另外横画之间要做到等距。
4.学生自主描写生字,教师巡视检查指导,及时根据书写情况予以重点笔画书写强调指导。
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
1.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理解课文内容,感受刺猬偷枣的有趣方式,体会作者对刺猬的喜爱之情,培养学生对小动物的关注与喜爱。
教学过程:
一、激趣回顾,引入学习。
1.课件出示秋天枣儿丰收的图片,引导学生简单描述图画中的枣儿,适时补充出示课文第1自然段,引导学生有感情地齐读文段。
2.过渡引入:这枣儿确实让人眼馋,小刺猬到底是如何来偷枣的呢?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课文(齐读课题)。
二、品词析句,感受文趣。
1.引导学生认真朗读课文第2-10自然段,从文中找出描写小刺猬样子的词句,然后试着连起来描述它的样子,教师根据学生的描述归纳板书(样子:圆乎乎、长满刺)。
2.探究交流:作者是如何夸赞刺猬偷枣本领的?画出文中相关的句子。根据学生的交流,课件适时出示句子:“聪明的小东西,偷枣的本事可真高明啊!”引导学生理解“高明”(文中指刺猬偷枣的本事大、技艺高强)。同时指导朗读,读出作者对刺猬的赞叹与敬佩之情,并随文理解“钦佩”(高度敬重)。
3.质疑导学:那么作者为什么会对小刺猬充满敬重与佩服呢?小刺猬的偷枣本领到底又是如何高明呢?还是让我们再次走进课文第7-10自然段中,边读边画出文中描写小刺猬偷枣本领高明的句子,同时圈出小刺猬偷枣时的动作词。想想自己从中都体会到了什么。
4.学生自主读画,同时与同学、老师交流。
生:小刺猬先是爬到枣树上用力将红枣摇下来,然后自己再从树上跳下,并将红枣都归拢到一起,再打个滚儿把红枣全部扎到自己的刺上运走。
师:你真的读懂了课文,用如此流畅的句子把刺猬偷枣的过程说得非常清楚。课文中又是如何具体来描写这一过程的呢?再读一读,看看哪些句子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学生再次用心品读词句。
生:我觉得第7自然段写得好,因为这段话用到了两个拟声词“哗哗、噼里啪啦”,让我好像听到了树枝晃动与红枣落地的声响。
师:是的,这样描写让我们产生了更多美妙的想象。
生:第8自然段也用到了一个拟声词“噗”,这个词语写出了刺猬掉下来时非常重。
师:刺猬这样重重地摔在地上疼吗?
生:我觉得不疼,因为它外面密密的刺可以保护它。
师:真是聪明的小东西!
生:我觉得第10自然段中对刺猬偷枣的方法描写非常有趣,作者把它的动作写得清清楚楚的。
5.课件适时出示第10自然段,引导学生找出表示动作的词语。
(1)课件聚焦“爬来爬去、归拢、就地打了一个滚儿、扎在、驮着、急火火地跑去”,引导学生说说这些动作词的表达作用,教师适时归纳板书:爬来爬去、归拢、打滚、扎、驮、跑,引导学生从中体会刺猬偷枣时动作迅速、方法有趣高明(板书:有趣、高明)。同时抓住最后一句话理解课文第5自然段中“诡秘”的意思(隐秘不为人知)。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这段话,注意强调刺猬一系列动作词的朗读重音。
(2)引导学生试着利用“小刺猬偷枣的本事真高明”为开头,完整描述刺猬偷枣的过程,注意用到拟声词和动作词。教师针对学生的描述适时予以点拨、梳理。
6.探究交流。
(1)课件出示课后“习题三”,引导学生朗读三句话,看看作者对小刺猬的称谓及情感前后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2)学生交流,教师适时引导学生通过对比感悟,从中体会到作者因为目睹了刺猬偷枣的有趣过程,内心不由自主地激发出对它的钦佩和喜爱之情(板书:钦佩、喜爱)。
(3)课件再次出示句子:“聪明的小东西,偷枣的本事可真高明啊!”指导学生再次有感情地朗读句子,读出作者强烈的赞叹与喜爱之情。
7.再读课文最后一自然段,看看自己从中体会到了什么。教师适时引导学生抓住三个“?”体会作者强烈的好奇心。随文理解“蹑手蹑脚”(形容放轻脚步走路的样子)。
8.指导学生将课文连起来再次有感情地朗读。
三、深化交流,课堂小结:
1.质疑交流:课文为什么不直接用“刺猬”做题目,而要用“带刺的朋友”?教师根据学生的交流,重点引导学生抓住“朋友”一词体会作者对动物的喜爱之情,读来更觉亲切有趣。
2.教师小结:可爱的小东西,居然如此聪明!孩子们,其实文章作者宗介华的散文《带刺的朋友》不仅给我们描写了小刺猬是如何偷枣的,同时还写了它们一家的其他很多故事,大家找来读一读,相信你们会对刺猬有更多的了解。
板书设计:
样子:圆乎乎、长满刺。
23.带刺的朋友动作:爬来爬去、归拢、打滚、扎、驮、跑(钦佩、喜爱)。
带刺的朋友教案(优质14篇)篇七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通过反复朗读,能够说出课文中刺猬的故事。
培养学生对刺猬的喜爱。
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培养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朗读法
一、提问导入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教师范读课文,讲解重点生字词
齐读课文概括文章大意
三、品读课文,探究深意
自由朗读课文,找出课文中刺猬是怎么偷枣的
小组讨论,理解情感
教师总结
四、布置作业并结课
逐字稿
同学们好,现在开始上课!
上课之前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幅图片!大家看图片上是什么呀?哦,是红枣,这么多红彤彤的枣挂在树上,同学们想吃吗?嗯!大家都想吃,同学们,那咱们要怎么摘下来呀?小红同学,哦,找个梯子爬上树就摘下来了。同学们,那小动物如果要吃枣会怎么摘下来呢?小明同学,哦,如果是鸟直接飞上去了。那如果是别的动物呢?今天我们就要看小刺猬是如何摘枣的!让我们一起学习《带刺的朋友》!
跟老师一起读课文题目《带刺的朋友》,这里带刺的朋友说的是谁呢?哦,就是刺猬。下面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课文,边读边想,遇到不认识的字词划出来,先自己解决。
老师看到大家都抬起头来了,大家有不认识的字词吗?老师帮大家列在ppt上了,请大家以小组为单位互相学习。嗯,老师看到大家都抬起头来了,通过刚才的小组学习哪个小组给大家领读一遍生字?嗯,一小组,好,一小组同学读音非常准确!二小组给一小组读的生字组个词!嗯,三小组同学不甘落后一直在举手,三小组同学给大家分享一下自己记忆字形的窍门吧!哦,三小组同学说,伸展的伸是单人旁加一个申请的申,可以这么记忆:上课累了,我举手向老师申请升个懒腰!哇!根据三小组同学的描述老师都想伸个懒腰了,一下子就记住了这个字的形。我们给爱动脑筋的三小组同学鼓鼓掌!
我们学会了生字,那老师就要和大家一起去看看小刺猬是如何偷枣吃的!
刚刚同学们自己朗读了课文谁来说说我是怎么观察小刺猬在偷枣的呢?张三同学,哦,在一个黑暗的晚上我躲在树后面偷偷观察的。同学们怎么知道这个晚上光线比较暗呢?哦,课文说里有这么几个词:新月斜挂、朦胧。大家说说什么叫新月斜挂呀?哦,就是刚刚有一点点月牙。这个时候月光明亮吗?对,不明亮,所以是朦胧的。这个时候作者就看到了小刺猬!
刚刚看到小刺猬是什么样子的呢?小红同学说一说,哦,在这朦朦胧胧的月光下面小刺猬就是一团圆乎乎的东西。
看到这么一团圆乎乎的东西我是怎么想的呢?哦,我很奇怪不知道是什么!大家读一读这一句话,体会一下作者的感受!
接下来这团圆乎乎的东西在做什么呀?小黑同学,给大家读一读第5-6自然段!谁能说说这团圆乎乎的东西第一步是怎么做的呢?小白同学,哦,第一步爬上树把树枝压弯!
那接下来呢?我们请小王同学读一下第7自然段!这一段这团圆乎乎的东西在做什么呀?哦,是摇晃树枝把枣都晃下来!
接着呢?谁来读读第8自然段!好,小红同学!嗯,枣掉下来之后圆乎乎的东西又做了什么呢?哦!自己跳下来了!
这时候作者才发现他是个刺猬呀!
红枣已经落下来了,小刺猬该怎么把红枣拿走呢?我们大家一起读一读第10自然段!同学们你们知道小刺猬是怎么带走红枣的吗?哦,把红枣都扎在背上!这里有个词:匆匆。什么叫匆匆呢?哦,就是速度快。那这时候小刺猬为什么突然速度快了呢?大家想象一下!张三,哦,因为看见红枣掉在地上小刺猬已经迫不及待啦!然后小刺猬一打滚红枣就粘在身上了!
小刺猬得到红枣然后呢?哦,就赶紧急火火的跑了~
同学们,看到小刺猬偷枣的如果用一个词形容小刺猬大家想用什么词呀?小红同学,哦,机灵!还有吗?哦,可爱!还有吗?聪明!
嗯,看来同学们都很喜爱小刺猬!作者也是,看看作者是怎么感叹的呀?对,作者说聪明的小东西!本事真高呀!
同学们的问题真多呀,看看我们作者有哪些问题呢?我们一起读最后一段!哦,作者也有不少问题然后一直跟着小刺猬,结果小刺猬钻进洞不见了!
同学们,学了这篇课文大家喜欢小刺猬吗?嗯,老师听见大家回答得很响亮!那我们回想一下小刺猬是怎么偷枣的?我们小组之间讨论一下,互相用自己的语言描述一遍小刺猬偷枣的过程,现在开始!
一小组同学已经做好了,二小组同学也回过头来了!来,我们请一小组同学说说。哦,小刺猬先爬上树,然后压弯树枝把红枣摇晃下来,自己跳下去,然后打滚就把红枣粘在身上带走啦!
一小组同学说得很准确!我们给一小组同学鼓鼓掌!那带走以后呢?刚刚同学们有很多问题,我们接下来就请大家课后根据自己的问题发挥想象力续写一下小刺猬钻进洞里之后发生了什么。下节课我们一起交流!
同学们,下课!
带刺的朋友教案(优质14篇)篇八
1、体会句子的不同表达方式。
2、朗读课文,归纳课文中记叙的刺猬的两件事例。
3、体会作者对刺猬的喜爱之情
4、学会介绍刺猬,体会如何用具体的事例来反映动物独到的本事。
朗读课文,归纳课文中记叙的刺猬的两件事例。
学会介绍刺猬,体会如何用具体的事例来反映动物独到的本事。
1课时
多媒体课件
1、同学们,现在是秋天,是瓜果成熟的收获季节。瞧,图上画着什么呀?
出示《秋枣》图,学生说图意,师引导学生用上动词“挂满”、数量词“一颗颗”,来体现红枣儿的大和多。
引导学生比较词句活动室2(1)的两句句子,体会运用了比喻的手法能使句子更生动。
学生朗读句子。
2、枣儿长得可真好!想不想摘些来尝一尝?这不,咱们这位带刺的朋友就迫不及待,抢先行动了。
出示刺猬图,出示课题,齐读。
它是谁呀?
出示“——刺猬”,再读。
破折号有什么作用?
1、大家课前都预习过课文了,现在老师先来检查一下大家预习得怎么样。
出示预习要求:
(1)轻声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边读边思考:课文写了刺猬的几件事?分别是哪几小节?
2、指名分节读课文,师生共同点评。
3、课文写了刺猬的几件事?分别是哪几小节?
出示两幅课文插图,明确2~9节讲了第一件事,10~15节讲了第二件事。
1、四人学习小组分别轻声朗读2~9、10~15节,讨论:课文写了刺猬的哪两件事?
2、集体讨论交流。
归纳板书:一天晚上,刺猬偷枣儿。
第二天晚上,刺猬用刺击退了大黑狗。
3、课文主要讲了什么?
1、刺猬是偷枣儿的呢?默读2~9节,圈出刺猬偷枣时的动作。
学生交流,归纳板书:爬停住脚摇晃掉归滚驮跑
2、刺猬偷枣儿的本事怎样?从哪些动作能看出?
引导学生体会“摇晃”、“归”体现了刺猬的聪明、机灵。
3、刺猬不但偷枣儿的本事高明,而且护身的本事也很大。我们再来看看它是怎样用刺击退大黑狗的。默读10~15节,用“”圈出刺猬的动作,用“~~~~”划出大黑狗的动作。
学生交流,归纳板书:刺猬:出来散步缩成一团
大黑狗:扑掉过头去哀叫着溜走
出示“我”赞叹刺猬的两句句子,指导朗读。
5、是啊,刺猬聪明、机灵,本事真大,小作者可喜欢它啦,所以把它称为——
生接:带刺的朋友。
1、那么学了课文,你喜欢刺猬吗?能不能来夸夸它?
出示两个说话练习,学生任选一个准备。
指名交流。
2、请两个学生分别介绍两个事例,与老师合作介绍带刺的朋友——刺猬。
出示说话练习。
师:我有一个带刺的朋友,它就是刺猬。
生1:刺猬偷枣儿的本事真高明啊!……
生2:刺猬不但……,而且……。……
师:我真喜欢这个带刺的朋友。
3、连起来介绍刺猬和分别介绍刺猬有什么不同的地方?这句话起了什么作用?
引导学生体会介绍完一个事例,要介绍第二个事例时可用过渡句连接。
4、谁能连起来介绍一下刺猬?
指名介绍。
带刺的朋友教案(优质14篇)篇九
《带刺的朋友》这本书里有很多小故事,我喜欢《动物冬眠》的故事。
故事讲述的是一个小男孩看见一个圆乎乎的东西,正往树上爬,难道它在偷枣儿吃吗?可是为了几个红枣儿,它重重地挨了一顿摔。小刺猬可真逗,偷枣儿那么诡秘,逃跑又那么迅速。它的.声音就像老头儿咳嗽一样。它叫起来,声音又细又长,就像小孩的哭声一样。
冬天来了,天气冷了,刺猬要冬眠了,整个冬天不吃东西,也不动。冬眠的时候就像死了一样,你说它睡得有多香。
到了大地渐渐泠起了嫩绿的波纹。冬眠的动物,这就要出蛰了。高兴得我赶打开草棚的们窗,做好迎接朋友的准备。这就是我喜欢动物的冬眠!
带刺的朋友教案(优质14篇)篇十
这个学期我们看了许多课外书。比如说《带刺的朋友》、《夏洛的网》、《窗边的小豆豆》、和《小灵通漫游未来》,其中我最喜欢的书就是《带刺的朋友》了,你们知道《带刺的朋友》是谁写的吗,没错,它就是宗介华写的,一开始我拿到《带刺的朋友》这本书心想:难道刺还有朋友吗?后来我阅读完这本书,才知道刺是没有朋友的。
我最喜欢的小故事就是第一篇,它的名字也叫带刺的`朋友,主要讲了,在一个朦胧的夜晚,有一个圆乎乎的东西,在枣树下摇来摇去,于是我发现圆乎乎的小东西,是先爬树,在摇枣,然后归拢枣,最后背枣。后来我才发现这个圆乎乎的小东西,原来就是刺猬。小刺猬偷枣的故事可真高明啊!
带刺的朋友教案(优质14篇)篇十一
在这本书,让我印象最深刻的就是胖女巫。这一章节主要讲了石奶奶孙子生病了,然后石奶奶心急如焚,她就去找胖女巫帮她孙子治病,看一下到底是什么不干净的,或者是什么,妖魔鬼怪的东西附身了。因为我们跟石奶奶的孙子关系很好,跟石奶奶关系也很好,我们也一起跟着去了,然后我们看着胖女巫是怎么骗人的,他用白棉花塞在墙缝里面,就当做是白妖,被我们当众揭穿了,然后胖女巫又用药水,然后利用化学原理让它变成红色,说是斩妖除魔,也被我们当众的拆穿了,最后胖巫婆一下子瘫在了屋地上。
以前由于科学还不发达,农村缺少医药,农民有病了用命硬扛。我也听奶奶说过,以前大家感冒了,用香炉里面的香灰泡一下水喝了就能好了,其实这些都是迷信的的做法。所以我们要相信科学,要好好学习去探索那些未知世界,去研发出更先进的医药来治疗人们的病。迷信是解决不了问题的。
带刺的朋友教案(优质14篇)篇十二
听蒋老师执教《带刺的朋友》,第一感觉是年轻漂亮真好,温温柔柔的声音真好,多招孩子喜欢呢!就像儿童作家宗介华的这篇文章。《带刺的朋友》写了家乡院子里来的不速之客——刺猬,写了它偷枣本领高明、反应聪明机灵,给宗介华的童年生活增添了许多乐趣。
蒋老师在潜心会文、了解内容之后,如何引领孩子们通过语言的感悟和训练体会到作者这份真挚的情感并习得写法呢?她的设计有这么几点亮点:
叶圣陶先生说:“文章思有路,遵路识斯真。”《带刺的朋友》是篇描写可爱动物的优秀散文,文章条理清楚,紧扣“朋友”按事情发展顺序把刺猬偷枣的过程写得淋漓尽致。根据这一特点,蒋老师本堂课教学由整体感知到部分精读,再到最后的回顾总结,体现了整体到部分再到整体的思路。精读课文时,逐个自然段理解内容,学生随着一部分一部分的学习,头脑中对刺猬的形象逐渐丰满起来,情感也逐步丰富起来了。
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字词学习和段的训练为三年级语文教学的重点,本课的生字“扎”、“刺”与“枣”在字音和字形上对孩子们来说是需要重点指导的。蒋老师也关注到了这一点,她让孩子们通过观察比较“刺”与“枣”的不同,并且编成与文本有关的顺口溜进行书写指导,教得扎实到位。同时她也注重引导学生学会抓住重点词语的读书方法,梳理了刺猬偷枣过程和它的`技术高明,采用词语的比较和感情朗读的方法努力让学生走进课文,感受语言生动,用词准确,以及字里行间对小动物的喜爱,使文本“立”起来。而这整个学习过程充分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辅的教学理念。
这堂课重点是教学“刺猬偷枣”一事,蒋老师先是引导学生自由读课文2—4小节句子,找出并圈划刺猬偷枣的动作的词,而后又引导学生提取关键词语,板书归纳出刺猬偷枣的步骤,在此基础上,让学生看着板书,按顺序复述小刺猬偷枣的经过。这样的“读——找——议——再读”层层推进的学习活动,培养学生概括、复述等能力的同时又帮助学生积累文本中的语言,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落实整堂课的教学目标。
总之,这节课蒋老师的教学思路清晰,重难点也突出,同时也很信赖班级的学生,孩子们在读中感悟,在提问中思考,在述说中提升,真真切切地让人感受到:原来,教学的“生动”是这样来的。
带刺的朋友教案(优质14篇)篇十三
这个学期何老师让我们看了很多很多的书。有《新月集》、《窗边的小豆豆》、《稻草人》、《小灵通漫游未来》、关于芝麻哥哥的书和《带刺的朋友》,其中我印象最深刻的就是《带刺的朋友》。里面主要讲了一天晚上作者看见刺猬偷枣的过程。
到了夜晚的时候他就去等刺猬,等刺猬的时候他心里想:他会不会不出来呢?他心里想:爸爸曾经说过刺猬的食量可大啦,所以他应该会来吧。他等呀等,等呀等,刺猬真的来了,作者就慢慢的向前走去,但是不小心被刺猬发现。作者就把他的食物给了刺猬,刺猬走后,作者就去水沟眼儿里找刺猬,他发现里面有非常非常多的蚊子,还有甘草,甘草后面有六只刺猬,他又把食物分给了小刺猬。
到了冬天,作者又去盼望小刺猬,他看见小刺猬之后,他碰了一下,他们一动不动,作者就跑回去叫爸爸说:刺猬一动不动的,他好像死了!爸爸说:它是在冬眠,到了冬天很多动物都在冬眠,刺猬冬眠的时候就像死了一样。做到听了爸爸的话就不再担心刺猬了,直到有一天寒风呼呼,天气可冷了,坐着就怕小刺猬着凉,就像妈妈拿纸巾把洞口给封出,让下次会保持温暖。
春天,作者把洞口的纸巾给拿掉,准备好迎接小刺猬。刺猬来了,他把花生、红枣、瓜子,放到了小刺猬的前面,作为谢礼。爸爸看了说:你这样子可不行,要让他们自己去寻找食物,消灭害虫。作者听了觉得有道理,就让他们自己寻找食物,消灭害虫。有时候作者也会帮忙抓一些害虫。
这都表达了作者热爱,喜爱和赞美带刺的朋友!
带刺的朋友教案(优质14篇)篇十四
《带刺的朋友》,这本书是由很多个小故事组成,其中我最喜欢的小故事是《摸鱼》,这个故事主要讲了,夏天到了,宗介华住着的那个村子北河干了,大人们叫小孩去抓鱼,宗介华也跟着许多小孩子一起去摸鱼,摸鱼的时候,宗介华怎么也摸不到!他叫马二叔教他怎么摸鱼,宗介华学会了,抓到了许多的鱼和捞到了许多虾,最后拿回家给妈妈一起吃的故事。
读完这本书,我的感受是要爱护动物,热爱大自然,要有一双善于发现的眼睛,就像法国罗丹说的那样生活中不缺少美,只缺少发现美的.眼睛。我们要学习宗介华那样,留心观察周围的事物,仔细观察,把你觉得有意义的事写下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