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应用题教案(通用21篇)

时间:2023-12-05 作者:BW笔侠

三年级教案是为了指导学生学习和掌握知识而设计的一份教学计划。通过学习这些三年级教案范文,我们可以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和教学质量。

三年级应用题教案(通用21篇)篇一

1、使学生理解正、反归一应用题的数量关系、结构特征及解题关键。

2、初步学会用综合算式解答正、反归一应用题,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使学生了解归一应用题的基本结构和数量关系,会解答此类应用题。

1、线段图的画法

2、检验方法

投影片或教学课件

1、学习例3

(1)出示图片(画有5个书架,下面有一个问号),教师说:“学校想买5个书架,你知道需要花多少钱吗?想一想你能解决这个问题吗?”(学生产生疑问或说出需要先知道每个书架多少钱。)

(2)教师及时根据学生的回答出示图片(画有3 个书架,标出一共75元),教师说:“我告诉你买3个书架一共用了75元钱。现在你能解决了吗?”

(3)个人试做,小组交流并汇报小组的想法。

思路:要想求5个书架多少钱?先求每个书架多少钱?再求5个一共多少钱?(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及时进行点拨,并做主要的板书。)

(4)练习:教科书第107页“做一做”。让学生独立解答,指名说一说自己的想法。

2、学习例4

(2)小组先讨论研究,再试着把它完成。

(3)小组间交流讨论,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完成板书。

(4)“做一做”中的题目,让学生独立分析题目,并解答完成。

3、比较例3和例4,你觉得有什么相同和不同的地方?(学生各抒已见)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做出小结:“遇到应用题,一定要根据题目的已知条件和问题来分析数量关系,然后再解答。”

出示图片(练习二十四的第1、2题),让学生独立解答。

2、老师用ic卡给家里打电话,时间用了4分,正好花了2元8角钱。想一想,如果打电话时间用了6分,又会用去多少钱呢?(学生独立思考)

“老师的ic卡里现在只有3元5角钱了,我必须在几分内把话讲完呢?

两步应用题

(1)先求每个书架多少钱? (2)先求每个书架多少钱?

75÷3=25(元) 75÷3=25(元)

5个书架多少钱? 200元能买几个书架?

25×5=125(元) 200÷25=8(个)

答:买5个要用不着125元。 答:200元可以买8个书架。

归总应用题

教科书第112页的例5及“做一做”中的题目和练习二十五的第1~4题。

1、使学生初步了解归总应用题的基本结构和数量关系,能够正确地解答这种应用题。

2、进一步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使学生掌握乘、除应用题的数量关系,结构特征和解答方法。

学画线段图,并借助线段图分析题中数量关系。

投影片或教学课件。

1、学习例5(为了贴近学生生活,便于学生理解、计算,将例题进行了改编)。

(1)教师说:“小华读一本书,如果每天读9页,几天可以读完?”(学生各抒已见)。

(2)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告诉他们:“知道每天读12页,6天可以读完。现在你能解决这个问题了吗?”

(3)小组展开讨论,并独立列式试做。(教师注意巡视,及时发现学生出现的`问题。)

(4)小组汇报自己的想法,教师点拨,小组间相互质疑问难。

(5)教师根据小组的汇报情况,边小结边进行必要的板书:

先求这本书一共多少页? 12×6=72(页)

再求几天能读完? 72÷9=8(天)

(6)让学生根据分步算式,独立列出综合算式。

2、改编例题,引出题目:(如果小华8天读完,他每天读几页?)

(1)学生独立思考,并试着列式解答出来。

(2)请一名学生汇报。通过学生之间的质疑问难,教师根据出现的情况,及时进行小结:要求每天读几页?首先知道这本书一共有多少页?遇到问题,一定要分析清楚先求什么、再求什么。

(3)学生独立列出综合算式。

3、比较例题和改编的问题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

让学生说一说自己的想法,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小结。相同点:都是先求这本书的总页数。不同点:例题是求几天读完,改编后的问题是求每天读几页。

4、教科书第112页“做一做‘的第2题和例5,让学生独立完成。

1、做练习二十五的第1题。

让学生认真读题,独立完成,并找出两个小题的异同点。

让学生说一说想法,然后独立列式解答。

3、做练习二十五的第3、4题。

让学生独立列式解答。做完后,集体订正。

通过师生交流,突出两步应用题的数量关系。

两步应用题

(1)先求这本书一共多少页?

(2)先求这本书一共多少页?

12×6=72(页) 12×6=72(页)

再求几天能读完? 再求每天读几页?

72÷9=8(天) 72÷8=9(页)

答:8天可以读完。 答:每天读9页。

三年级应用题教案(通用21篇)篇二

(1)同学们做了黄花25朵,紫花18朵,做的红花比黄花和紫花的总数少3朵.做了多少朵红花?(即例1)

(2)同学们做了黄花25朵,紫花18朵,做的红花比黄花和紫花的总数少3朵.三种花一共做了多少朵?(此题以后再研究)

1.学习例1.

(1) 学生读题,读后回答已知条件和问题分别是什么.

(2) 独立试算,遇到问题小组内讨论解决.

(3)学生汇报交流,集体研讨辩论,学生可能会用彩色纸条(或画线段图)的方法来分析这道题,也可能用语言叙述.具体的思维过程可能是:

使学生明确:做的红花比黄花和紫花的总数少3朵,就是说红花的朵数比黄花的25朵和紫花的18朵的总数少3朵,也就是红花的朵数比黄花的25朵和紫花的18朵的和少3朵.要想求红花多少朵,先求出黄花和紫花一共多少朵用25+18=43(朵),再用433=40(朵).这就是我们今天学的含有三个已知条件的两步应用题.(教师板书课题)

(5)小组互相说一说分析思路.

1.改编例题,合作解答.

(1)把例1第三个已知条件改成做的红花比黄花和紫花的总数多3朵,该怎么解答?

(2)把例1 第三个已知条件改成做的红花是黄花和紫花总数的3倍,该怎么解答?

(小组讨论分析思路,自己独立解答.)

2.比较归纳,揭示规律.

(1)师问:观察、思考、分析、比较例1与想一想中两题的异同,看能发现些什么?(学生充分讨论后悟出这三道应用题的结构及分析解答方法上的异同.)

(它们都是两步计算的应用题,且第一步都是先求黄花与紫花的总数,因为第三个已知条件所给出的数量关系都是与黄花和紫花的总数有关系,所以必须先求.也就是说根据题里的第三个已知条件确定解答这道题先求什么,要先求出来.再进行下一步解答.)

1.基本题(教科书第76页做一做).

2.游戏:智力闯关【详见探究活动】.

让学生谈谈这节课的收获及注意的问题.

三年级应用题教案(通用21篇)篇三

苏教版第六册两步计算应用题:连乘应用题。

使学生在情境中初步了解连乘应用题的基本结构和数量关系,会用两种解法解答连乘应用题,并能运用数学知识解决活动中碰到的问题。

3、三年级都去,有几个班呢?老师了解到,平均每班有40人要参加今天的活动,根据这些,可以知道什么呀?有多少呢?你是怎么算的?(你把算式也说出来了,回答地很完整。)

4、哦,一共有240人要参加今天的活动呢!同学们,我们整好队伍出发吧!

1、来到停车场,我们看到了什么?

2、根据收集到的这些信息,可以求什么呢?

3、(走到屏幕前)这个问题(指题目)可以怎么解答呢,请大家在四人小组里说说自己的想法吧!

4、汇报。

(1) 在刚才的活动中,我有几组同学(指一指)讨论得非常热烈,我们选这一组,先来听听他们讨论的结果吧!他说的解法你们听清楚了吗?奖他们一颗合作星。

谁来说说他们是先根据哪两个条件,求什么呀?(板书)怎么列式?(板书)

再根据什么,求什么呢?(板书)这里指的是几排车的座位数啊?再怎么列式?(板书)

谁能把这种解法说完整?说的真好,奖你一颗星。

(2)其他小组有没有不同的解法想说说?你来试试。真会动脑筋,奖你一颗智慧星。

这种解法又是先根据哪两个条件,求什么呀?怎么列式?(板书)再求什么呢?(板书)这里求的是几辆车一共有多少个座位啊?再怎么列式?(板书)

谁来把这种解法完整地说一说?说的真好,也奖你一颗表达星。

5、还有别的'想法吗?同学们真了不起,会用两种不同的解法来解答这道应用题。下面,就和你的同桌说说这两种解法,并试着口头给它们列综合算式吧!

6、(指第一种解法)谁会说这一个综合算式?(板书。)第一步求的是什么?(指算式)等于?(板书。)第二步又是求什么?(指算式)两排车一共有多少个座位?(板书。)

7、(指第二种解法)这一个综合算式谁也来说说?(板书。)第一步求的是什么?(指算式)第二步呢?(指算式)

8、这道应用题的两种解法都是几步计算,在今天的活动中,我们会碰到很多这样的两步计算应用题呢?这样的应用题往往有不同(指两种解法)的解法,我们就可以(指中间)用其中的一种解答,再用另一种来检验,结果一样(指两个结果),就能写答了:一共有240个座位。(板书。)

9、我们能全部上车吗?为什么?(座位正好。)

10、乘上了汽车,我们就向第一个活动地点进发吧!

(一)茶场

1、汽车把我们带到了哪里啊?(青山茶场)我们和农民伯伯一起来采茶叶好吗?

2、采茶结束时,每个小队都采到了许多茶叶。谁来读一读。

3、一共采了多少呢?(想)用刚才学到的本领在练习纸上算一算吧。

4、一种解法算好的同学,可以用另一种解法来检验。两种解法都做好的可以跟同桌说说两种分别是先求什么,再求什么。

5、实物投影仪展示两种解法。

(指解法一)请你说说这种解法是先求什么,再求的什么?

(指解法二)这种解法谁来说说?

6、两种解法都做出来的同学,举手。真棒。好,我们赶快去第二个活动地点吧!

(二)乘船

1、 哟,有条河拦住了我们的去路。没有桥,怎么过河呢?

2、 瞧,船开来了。有几条?每条有几层?(分别指两层)

3、 根据这两个信息,能解决这个问题吗?

4、 还需要知道什么?

5、 老师了解到每层可以乘25人。

6、 现在可以算了吧?和你的同桌说说先求什么,再求什么,怎么列综合算式。

7、 谁来说给大家听?这里第一步求的是什么?

8、 另一种解法呢?这里第一步又是求的什么?

9、 240人,能全部过河吗?为什么?(可以乘的人数大于我们去的人数)

(三)植树

1、 乘上船,我们就可以到对岸去植树了!

3、 这些算式,哪些对,哪些错,一起来判断,好吗?

(4046)这个算式对吗?你说,你说,都认为对的啊,那第一步求的是什么呢?

(4064)这个算式对不对,你说,你说,也是对的啊,那第一步又是求的什么?

(4026)这一个呢?错在哪儿?(求的是李树。)

(406(4+2))最后一个呢?它又错在哪?(求的是所有树。)

4、 看来,解决问题时必须看清要求,选择合适的条件。

2、 我们先乘车去茶园采了茶,接着又乘船过河去植树,

3、 根据活动中收集到的信息,这儿有三个问题需要大家来解决。行吗?下面,每个小组就在组长的带领下先选一个问题,再根据问题选择合适的条件填在横线上,最后列式解答吧!都听清楚了吗?开始活动吧。

4、汇报:

(1)解决第一个问题的小组举手。一起来看看这个小组的解答。

是啊,只有仔细审题,才能够正确解决问题。

(3)剩下的小组肯定解决的是第三个问题。哪个小组来说说?

根据问题,你们选了哪些条件?

还有哪个小组有其他的解法啊。也上来说说。

根据问题,你们选了哪些条件?为什么可以这样选呢?大家听清楚了吗?

今天,我们不但活动地很愉快,还掌握了这样的两步计算应用题呢,高兴吗?看到同学们能选出合适的条件来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老师真为你们自豪啊!好,谢谢同学,下课!

三年级应用题教案(通用21篇)篇四

教学目标(一)通过复习一位数乘整百整十数不进位的口算,学生理解并掌握一位数乘两位数进位乘法的口算方法,能正确地进行一位数乘两位数的口算.

(二)通过学生自己动手摆一摆,学生参与到知识的形成过程中,掌握口算的方法,能够比较熟练地进行口算.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在理解的基础上,掌握用一位数乘的口算过程.

难点:理解并掌握满十向前一位进“1”的算理.

教学过程设计。

(一)复习准备。

投影出示口算题:

(用纸板覆盖,一题一题出示)。

10×5。

14×2。

100×7。

130×2。

20×3。

34×2。

200×4。

210×3。

教师提问:14×2请你说一说口算过程.(学生回答10×2=20,4×2=8,20+8=28)。

教师追问:那么你能不能说一说140×2又是怎样口算的呢?(同座位的'两个小朋友互相说一说)然后请同学回答(把140看成14个十,先用10个十乘以2是20个十也就是200,4个十乘以2是8个十也就是80,200加上80等于280)。

教师揭示课题:(板书:一位数乘两位数、乘整百整十数)。

(二)学习新课。

出示例1:板书:口算14×3.

想一想14×3的意义是什么?(3个14是多少)。

根据14×3的意义,用小棒摆出来.

想口算的顺序,先拿出表示10×3=30,3个十的小棒是30,再拿出表示4×3=12,3个4的小棒是12,合起来是42,30+12=42.

板书:14×3=42.

比较14×3与14×2两道口算的异同:

(同桌或四人小组的同学互相启发进行讨论)然后请同学回答:两道题口算过程是一样的都是先乘以被乘数的十位上的数,再乘以个位上的数,只是14乘以3,个位上的数相乘,满了十,最后一步是整十加上两位数.

做一做。

投影出示:

16×2=。

26×3=。

25×2=。

要求同学在练习本上直接写出结果.再把这几道题分别写在小黑板上,请几个同学直接写在小黑板上.待同学写完后集体订正.

分别请同学说出口算过程.

16×2:10乘以2等于20,6乘以2等于12,20加上12等于32.

26×3,25×2分别请同学互相说,集体说,个人说.反复叙述口算过程.

出示例2:板书:口算:140×3=。

集中起来说出不同的想法:

因为14×3=42,那么140×3只需在42后面添上一个0得420.

把140看成14个十,14个十乘3得42个十,即420.

3乘14得42,然后再在得数后面添上一个0.

以上这几种算法,要给肯定,尤其第三种方法,给予表扬和鼓励.

做一做。

投影出示:

130×5=。

380×2=。

150×6=。

每人在自己本上直接写出结果.四人小组进行讨论,能用几种方法说出口算过程.

小结今天我们学习了“一位数乘两位数、乘整十整百数”,在学习这部分内容时,要注意个位上、十位上满十向前一位进“1”.

(三)巩固反馈。

1.基本练习:投影出示。

首先看完题后,想一想这里是什么意思,然后填在书上,填完后同桌两个同学互相说一说.最后集体订正.

2.填空练习:投影出示。

明确题目要求后,在课本上填括号.

订正时请同学说出口算过程,左面三道题,被乘数添一个0,再请同学说出结果,并说明口算过程.

3.找朋友游戏.

15×3。

18×2。

12×5。

14×4。

35×2。

220×4。

240×3。

25×4。

310×3。

32×3。

26×2。

160×6。

12×4。

16×5。

14×3。

36×2。

120×4。

160×5。

240×2。

260×2。

题目卡片贴在黑板上,(或在投影上一题一题出示)答案卡片发到同学手中,当题目出示后,答案就是它的朋友.

45。

36。

60。

56。

70。

880。

720。

100。

910。

96。

52。

960。

48。

90。

72。

42。

480。

900。

480。

520。

4.文字叙述题.

投影片出示,同学们在作业本上做.四个同学写在小黑板上,订正时用.

(1)乘数是7,被乘数是12,积是多少?

12×7=84。

(2)250的3倍是多少?

250×3=750。

三年级应用题教案(通用21篇)篇五

教学目标:

2、通过举实际例子亲身体验并感受连除应用题的数量关系,并在亲身体验中通过合作、交流得出连除应用题的两种计算方法。

3、能用两种方法正确解答应用题。

4、通过加强与生活的联系,感受到生活来源于生活,又用于生活。

教学重点:掌握数量关系,并能用两种方法正确列式计算。

教学难点:理解数量关系并能说出想法。

教学关键:通过举实际例子体验数量关系。

教学过程:

一、引入。

1、谈话:。

(1)(拿起粉笔)工厂里生产出一支一支的粉笔,卖给我们的学校是不是一支一支拿过来呢?(得出先装成盒再装成箱)。

(2)生举例子:生活中这样的例子还有很多很多,你们还能举吗?(举出不同情况的例子)。

小结:刚才进行了几次平均分?

3、提供材料:假设一个工厂生产了4800支粉笔、每60支装。

一盒、每20盒装一箱、装了4箱。

(1)观察从这些材料中你知道了什么?

(2)选择其中的一些材料,提出问题编出应用题。

4、呈现学生编的应用题;。

(1)一步计算的、两步计算的、

(2)解决一步计算的与两步计算的连乘的应用题。

(个别学生说说自己的理由)。

如:一个工厂生产了4800支粉笔,平均装了4箱,每20盒装一箱,平均每盒装多少支?(可能也有不同的:如问题是装了几箱。)。

二、展开。

1、独立思考:指着两步计算连除的应用题这样的又该怎么解答呢?看谁的方法多。

2、小组交流:把你的想法说给你们小组的小朋友听;认真别人的不同的法想;小组长作好记录准备汇报。

3、全班交流:刚才每小组的小朋友都非常积极地说自己的想法,且也非常认真地听别的小朋友的不同的想法,每小组肯定都有很好的、很精彩的解法,把你们的想法展示出来吧。

(1)平均每箱装了多少支?

4800÷4=1200(支)。

(2)平均每盒装了多少支?

1200÷20=60(支)。

综合算式:4800÷4÷20=60(支)。

这里学生说这种想法时出示线段图加深理解。

或:(1)一共装了多少盒?

20×4=80(盒)。

(2)平均每盒放多少支?

4800÷80=60(支)。

综合算式:4800÷(20×4)=60(支)。

生选择一种说说想法、同桌互说想法。

小结:刚才做的题目有什么特点:进行了两次平均分。

4、试一试:

(1)独立做(用两种方法解答)。

(2)交流说说解题思路(个别说、同桌互说)。

5、比较、概括:刚才做的这道题目与开始时做的那道连乘应用题有什么相同与不同之处?

三、练习。

1、针对练:用两种方法解答。

(2)三年级有2个班,每班有42人,一共栽树336棵。平均每人栽树多少棵?

独立做、个别说想法。

2、比较练:

(1)商场运来3箱衬衣,每箱有24件,每件95元。一共卖了多少元?

(2)商场运来3箱衬衣,每箱有24件,一共卖了6840元。每件衬衣多少元?

独立做、个别说想法、比较两题有什么相同与不同之处?

3、提高练:先补充条件,再列式计算。

食堂运来2车大米,每车有15袋,平均每袋大米重多少千克?

独立做、汇报。

四、小结:你有什么新收获?

五、作业:课堂作业第45页。

一个工厂生产了4800支粉笔,平均装了4箱,每20盒装一箱,平均每盒装多少支?

平均每箱装了多少支?

4800÷4=1200(支)。

每盒装了多少支?

1200÷20=60(支)。

综合算式:4800÷4÷20=60(支)。

一共装了多少盒?

20×4=80(盒)。

平均每盒放多少支?

4800÷80=60(支)。

综合算式:4800÷(20×4)=60(支)。

答:每盒60支。

三年级应用题教案(通用21篇)篇六

教材分析:

本单元是在学生能够比较熟练地口算整十、整百数乘一位数,两位数乘一位数(每位乘积不满十),并且掌握了多位数乘一位数的计算方法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本单元主要内容有:口算乘法、笔算乘法。

本单元的口算乘法主要包括两项内容,第一项内容是整十、整百数乘整十数。它是在口算整十、整百数乘一位数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第二项内容是估算,即两位数乘两位数的估算。它是在学生学过两、三位数乘一位数的估算和掌握了乘法的基本口算方法的基础上教学的。口算是笔算的基础,也是估算的基础。教材先安排口算,在扩大学生的口算范围的同时,为学生学习新的估算和两位数乘两位数笔算方法做好必要的准备。并且,在估算和笔算教学活动中,又可以进一步巩固口算。这样,有利于培养、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

本单元的笔算乘法的内容是两位数乘两位数,是在学习了笔算多位数乘一位数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本单元的笔算乘法分两个层次编排。先出现不进位的,突出乘的顺序及部分积的书写位置,帮助学生理解笔算的算理。接着,编排进位的,让学生经历两位数乘两位数需要进位的笔算过程,帮助学生掌握笔算乘法的方法。

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是本单元的教学重点。因为,学生掌握了两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不仅可以解决与之有关的实际问题,还为学习多位数四则混合运算打下基础。而且,为学生解决生活中遇到的因数是更多位数的乘法问题,奠定了基础。

本单元加强了“解决问题”的教学。首先,把计算内容都置于实际生活的背景之下,如送报纸(送信)、估座位、购书等。让学生在现实问题情境中理解计算的意义和作用,探讨计算方法。然后,为学生提供生动有趣、有意义的、联系生活的情境材料,让学生运用所学的计算方法解决实际问题。计算教学与解决问题教学有机地结合在一起,有利于学生体会计算的作用,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并且,对于培养学生用数学解决问题的能力和良好的数感是十分有利的。

教学目标:

1、使学生会口算整十、整百数乘整十数,会口算两位数乘整十、整百数(每位乘积不满十)。

2、使学生经历两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过程,掌握两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

3、使学生能结合具体情境进行乘法估算,并解释估算的过程。

4、使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

重点难点:

两位数乘两位数笔算。

第八课时。

整理和复习。

教学内容:

教材第68~69页例及练习十二第1~4题。

教学目标:

通过两位数乘两位数的口算、估算、笔算方法进行回顾和整理,进一步巩固所学的知识,提高计算的熟练程度,培养学生总结归纳的能力。

教学过程:

一、教学教科书第68页。

提问:这篇文章大约有多少字?你想用什么办法解决?(以四人为一小组讨论)汇报。

(1)一个字一个字地数,就能数出这篇文章一共有多少个字,但如果文章长的话,就不太适用。

(2)先数每行有多少个字,一共有几行,就可以。

学生动手操作。

(1)每行最多有22个字,但有许多行的字数都比22少,估算每行大约20个字左右,本篇文章共有13行,所以列式为20×13=260,这篇文章大约用260个字。

提问:20×13你是怎样口算的?

二、教师点评。

完成教科书第69页练习十七的第1题。学生口算后教师讲评。

提问:整十整百数乘数十数应该怎样算呢?

三、课堂总结。

完成教科书第69页练习十七的第2题学生独立完成后,教师讲评。

提问:两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笔算时还应注意哪些问题。

四、解决问题。

完成教科书练习十七的第3、4题。

五、课堂小结。

三年级应用题教案(通用21篇)篇七

人教版数学第六册73~74页的例1,做一做及练习十六的1~2题。

教学目标。

2.使学生在推导“单价、数量、总价”这三种数量关系之间的关系的过程中,学习一种解决问题的.基本方法和策略,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3.使学生通过讨论、交流、观察、比较等学习活动,学会与他人合作,学会有条理的、清晰的表达、阐述自己的观点,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4.使学生通过参与数学学习活动,在学习活动中获得成功体验,培养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和爱好。

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出示投影,学生填空。

单价×数量=。

单产量数量=总产量。

×时间=路程。

工效×=工作总量。

2.教师小结。

二、新课。

1)出示题目。

学校鼓乐队买了8个鼓,每个98元,一共用了多少元?

2)读题,列式解答,并说出数量关系。

98×8=784(元)。

单价×数量=总价。

3)师板书算式和数量关系并提问,你是怎样想的?

1)改编应用题:将这道乘法应用题改编乘两道除法应用题。

(学生改编后,同桌交流)。

三年级应用题教案(通用21篇)篇八

教材简析:这部分主要是巩固前面两段学习的内容,帮助学生逐步形成相关的计算技能。

教学目的:

1、通过一些对比练习,进一步理清三位数除以一位数的计算算理;继续加强估算教学,提高计算能力。

2、在解决一些具体的实际问题中,注意渗透一些简单的数学思想(如p.4第4题)。

3、通过计算,渗透连除和除乘之间的关系,为后面的相关学习做准备。

教学过程:

1、先估计商是几百多还是几十多,再计算。

228÷3712÷6231÷5。

944÷8543÷2197÷4。

具体操作:先指名一道一道地说说自己的估算方法和估算结果。再指名学生板演,其他学生自己做题,时间到后,在检查是否正确的前提下,比比谁做得更多。

在讲评板演题的时候,注意发现并纠正学生的一些错误。

指出:三位数除以一位数,商有2种可能,或是三位数或是二位数。

2、练习:800÷2÷2900÷3÷3600÷3÷2。

800÷4900÷9600÷6。

先请学生观察这组题目,你觉得上下两题有什么特点?你猜它们的结果会有什么特点?

猜得是否正确呢?请大家算一算。

学生计算。

交流:猜对了吗?谁能用自己的话来描述一下这上下两题的规律?

(这个语言要求不必太高,主要还是在于要摸清学生的知识水平,老师适当引导,使他们初步感知一个数连续除以两个数,等于除以这两个除数的积。)。

3、(p.4第4题)下面三个图形的周长都是396毫米,每个图形中各条边的长度都相等。说出各图形的名称,并分别求出它们的边长。

读题后问:每个图形中各条边的长度都相等。这句话是什么意思?

学生分别列式计算出每条边的长度。

问:看来你算出的结果,你有什么发现?

(让学生初步感知:同样长的周长,平均分的份数越多,每份就越短。或者说:同样的'数,除的除数大,商就小;除的除数小,商就大。)。

要求学生对照图理解文字内容,并正确解答。

5、布置作业:p.5第1题,p.4第5、6题。

商中间、末尾有0的除法。

教材简析:商中间或末尾有0的除法计算有两种情况:一是求出商的最高位以后,除到被除数的某一位不够商1的要商0,用0来占位;二是0除以一个不是零的数商是0,这就要涉及到被除数是0的除法。所以这部分内容分两段安排:第一段先以采蘑菇和采桃为素材,引导学生理解“0除以任何不是0的数都得0”。然后仍结合养鸡场的情景,教学装运用刚学到的知识计算商中间有0的除法。第二段教学商中间或末尾有0的除法的另一种情况。

三年级应用题教案(通用21篇)篇九

教材分析:

本单元是在学生能够比较熟练地口算整十、整百数乘一位数,两位数乘一位数(每位乘积不满十),并且掌握了多位数乘一位数的计算方法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本单元主要内容有:口算乘法、笔算乘法。

本单元的口算乘法主要包括两项内容,第一项内容是整十、整百数乘整十数。它是在口算整十、整百数乘一位数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第二项内容是估算,即两位数乘两位数的估算。它是在学生学过两、三位数乘一位数的估算和掌握了乘法的基本口算方法的基础上教学的。口算是笔算的基础,也是估算的基础。教材先安排口算,在扩大学生的口算范围的同时,为学生学习新的估算和两位数乘两位数笔算方法做好必要的准备。并且,在估算和笔算教学活动中,又可以进一步巩固口算。这样,有利于培养、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

本单元的笔算乘法的内容是两位数乘两位数,是在学习了笔算多位数乘一位数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本单元的笔算乘法分两个层次编排。先出现不进位的,突出乘的顺序及部分积的书写位置,帮助学生理解笔算的算理。接着,编排进位的,让学生经历两位数乘两位数需要进位的笔算过程,帮助学生掌握笔算乘法的方法。

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是本单元的教学重点。因为,学生掌握了两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不仅可以解决与之有关的实际问题,还为学习多位数四则混合运算打下基础。而且,为学生解决生活中遇到的因数是更多位数的乘法问题,奠定了基础。

本单元加强了“解决问题”的教学。首先,把计算内容都置于实际生活的背景之下,如送报纸(送信)、估座位、购书等。让学生在现实问题情境中理解计算的意义和作用,探讨计算方法。然后,为学生提供生动有趣、有意义的、联系生活的情境材料,让学生运用所学的计算方法解决实际问题。计算教学与解决问题教学有机地结合在一起,有利于学生体会计算的作用,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并且,对于培养学生用数学解决问题的能力和良好的数感是十分有利的。

教学目标:

1、使学生会口算整十、整百数乘整十数,会口算两位数乘整十、整百数(每位乘积不满十)。

2、使学生经历两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过程,掌握两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

3、使学生能结合具体情境进行乘法估算,并解释估算的过程。

4、使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

重点难点:

两位数乘两位数笔算。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教材第58页例1及做一做,练习十四第1~5题。

教学目标:

1、通过探索口算方法的过程,学会口算整十、整百数乘整十数及两位数乘整十、整百数(每位乘积不满十)。

2、培养学生认真观察,正确计算的习惯,能正确、熟练地口算整十、整百数乘整十数及两位数乘整十、整百数。

3、培养学生口算的能力和认真口算的习惯。

重点难点:

学会口算整十、整百数乘整十数及两位数乘整十、整百数(每位乘积不满十)。

教具准备:

课件、口算卡片。

教学过程:

1、口算下面各题。

30×4。

50×5。

30×4。

300×7。

200×8。

12×4。

43×2。

33×3。

23×3。

11×7。

2、说一说30×4、300×7、12×4的口算方法。

二、快乐体验,探索新知。

1、教科书第58页例题1的。

(1)运用挂图呈现邮递员送报纸、送信的情景。

(2)用自己的话描述画面的内容,想一想可以提什么问题。

2、研究口算的方法。

(1)请学生独立思考并列出算式:300×10300×30。

(2)小组讨论:怎样想出得数?

(3)各组代表向全班汇报本组的各种口算方法。

小结:整百数乘整十数,口算是采用把整百整十数0前面的数相乘,再看这两个因数一共有几个0,再在所得的积后面添上几个0,这一种方法最为简便。

学生独立列式并口算出正确的结果,教师讲评时要学生说一说你是怎样算的。小结:整十数乘整十数,口算是采用把整十数0前面的数相乘,再看这两个因数一共有几个0,再在所得的积后面添上几个0。

4、练一练:完成教科书第58页的做一做。

先由学生独立口算,然后集体订正。

三、巩固运用。

1、教材第69页的练习十四第1题。让学生独立完成,然后集体订正。

提问:你是怎样算的,说一说口算的过程。

2、游戏。(完成教科书第60页的练习十四第2题)贴出香蕉摘下来。最后,比一比哪一组摘的香蕉多。

3、教材第60页的练习十四第3题。

让学生独立完成。在学生完成后,请几位说一说这一道题解题过程和结果。

4、教材第60页的练习十四第4题。

(1)让学生独立完成前一个问题。然后教师讲评。

(2)第2个问题要我们求什么?要求这个问题我们必须知道邮递员一天的工作时间。邮递员每分钟行100米,那2小时大约行多少千米?如何解答这一道题,请同学们以4人为一个小组讨论一下。

四、课堂总结。

本节课你有什么收获?还有什么问题吗?

五、课堂作业。

练习十四第5题。

三年级应用题教案(通用21篇)篇十

练习二十三的`第5-16题。

教学目的。

通过练习,使学生进一步掌握连除应用题的数量关系和解题方法,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和应用题的解题能力。

一、计算练习。

做练习二十三的第5、6、11题。

1、第6题,让学生独立口算,共同核对得数。

2、第6题,让学生独立笔算,填出得数,集体订正。

3、第6题,第一行指名板演,并要求学生说说怎样估算,第二行全班学生在练习本上估算,指名口答得数,共同订正。

二、应用题解题练习。

练习二十三的第7-10题及第12、14、15题。

1、第七题,全班学生独立在练习本上解答,教师巡视,分别指名将两种不同的解法的综合算式抄在黑板上:

7200÷12÷67200÷(12÷6)。

=600÷6=7200÷72。

=100(箱)。

三年级应用题教案(通用21篇)篇十一

教学目标:

1.使同学经历整十、整百数乘整十数的口算乘法的过程,能比较正确熟练地进行口算。

2.学会运用整十、整百数乘整十数的口算乘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3.培养同学的观察能力,口头表达能力和演绎推理能力。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听算后指名任选一道题说说口算方法。

20530647010053200。

3xxxx00310006232123。

2、抢答:

3、小结导入:以上的练习同学们回答的.都很好,今天,我们用这些知识做铺垫,来学习新知识。板书:口算乘法。

二、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1、出示情景图,引导同学观察邮递员叔叔每天工作的情况。

(1)同学们从图中发现什么信息?

(2)你能根据图中所提供的信息提出用乘法计算的问题吗?

2、分小组讨论交流。

3、学习例1。

(1)指名说说你从图中获得什么信息?提出什么问题?根据同学回答,教师整理板书如下:

问题a:邮递员叔叔工作10天,要送多少份报纸?要送多少封信?

(2)你会解决这些问题吗?怎么解决?小组讨论。

(3)生汇报交流:说说算式表示的意义,口算方法。

2、用你喜欢的方法解决第2个问题。

问题b:邮递员叔叔工作30天要送多少份报纸?要送多少封信?

(1)同学独立解答。

(2)小组讨论后汇报口算方法:两个因数末尾都有0的乘法,口算时只要先把0前面的数相乘,再看两个因数的末尾一共有几个0。就在乘得的积的末尾添上几个0。

三、实践应用。

1、生完成第58页“做一做”。

(1)看谁算的对又快。

(2)指名汇报口算结果。并任选一题说说你的口算过程。

2、独立完成第60第3题,然后同桌交流。

3、开火车口算竞赛:第60页第1、2两题。

四、全课总结。

1、本节课你有什么收获?还有不明白的或需要提醒大家的吗?

2、全课总结。

三年级应用题教案(通用21篇)篇十二

9.小明从家到学校要走200米长的路,如果他来回走2趟共行多少米?

12.学校有14棵杨树,杨树的棵数是松树的2倍,柳树比松树多4棵,有多少棵柳树?

13.三年级(1)班有46人,其中21人是女生,男生比女生多多少人?

14.公园有7只大猴,小猴的只数比大猴多9只,公园一共养了多少只猴?

15.甲有140元,甲的钱数是乙的2倍,甲乙共有多少元?

三年级应用题教案(通用21篇)篇十三

32“小红每小时走3000米,李老师每小时走5000米。李老师两小时走多少米?”用“3×5”计算。

33.用“有10棵苹果树”,编一道求总产量的应用题,再解答出来。

34.用“6小时”,编一道求工作总量和一道求路程的应用题,再解答出来。

35.拖拉机每分钟行300米,卡车每分钟比拖拉机多行300米,卡车6分钟多少米?

38.学校开运动会。16个班共有384名运动员,平均每个班有多少名运动员?

40.学校买来42包练习本,每包20本。每班分84本,能够分给几人班?

三年级应用题教案(通用21篇)篇十四

1、联系实际,引发学生的兴趣。

众所周之,小学生的思维受成长所限,认识感知实际知识需要一个过程,培养其兴趣,尤其重要,特别是抽象的数学问题,更是如此。那么,如何就其特点,结合实际,引发兴趣,为他们搭建认知桥梁的方法就显得较为重要了。

2、营造良好的学习环境,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学生成长和发展的过程中,学习环境的直接或间接的影响力是不可忽视的,为他们营造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是无可非议的。营造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首先,应从教师的自身做起,教师要主动参与其中;其次,要做好学生的思想工作,正确引导他们认识学习的重要性,领悟到自己不仅是学习的主人,更是终身学习的主人;最后,可以通过自办班级学习报、定期办好黑板报、组织学生写好数学日记、开展好数学兴趣小组的活动、实施“超市式”数学作业、定期开展出色作业展、组织学生参加各类数学竞赛、做好培优补差工作等形式,为学生创建一个平等、和谐、民主、愉快的学习氛围,使学生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

3、创设操作性情境,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

根据小学生好动、好奇的心理特点,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组织一些以学生活动为主,对一些实际问题通过自己动手测量、演示或操作,使学生通过动手动脑获得学习成效,既能巩固和灵活运用所学知识,又能提高操作能力,培养创造精神。

2数学兴趣教学。

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培育正确的人生观。

师生关系中,老师起主导调节的作用.教师的表情动作要体现平等、民主。1老师的一举手、一投足、一颦一笑都会感染学生,使学生情感愉悦,精神振奋。特别是上课时,老师站在讲台上,慈祥的面容、微笑的表情能打消学生的紧张情绪。2数学教学常常通过解决问题的形式展开,通过解题培养学生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于是,大运动量的解题训练成了一些教师提高学生成绩的重要法宝,特别是毕业班的师生,迫于家长学校社会的层层压力,大搞题海战术,并且各科齐头并进,学生学习任务繁重,苦不堪言。变“熟能生巧”为“熟能生厌”。

这时教师就不能贪图轻松,依赖教科书和参考资料上现成的证明解法和答案。而应该了解每个例题和习题训练的目的要求,了解难易程度,使课堂教学更有针对性,课外练习的安排更合理化,力争达到“教师游题海,学生驾轻舟”。3老师要善于用眼睛表达自己的情感信息,走进学生的心灵世界。从走进教室的一刻起,老师就要有意识地用自己和蔼、信任的目光,尽可能平均地投向全体学生,这不仅会大大缩短师生间的心理距离,还会让每一位学生,有一种被重视感、被关注感,有利于师生间的情感交流。

精心设计教学环节,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选定了适宜的教学模式后,我们该考虑的第二个因素是如何精心设计每一个教学环节,培养学生对数学的积极态度,有意识地加强教学内容与现实生活的联系,让每一个学生感受到要学习的东西是有实际意义或有学习价值的,本人认为创设情景是这一环节成败的关键。

例如找同类项,教师把写有代数式的牌子发给学生,教室四角各有一个学生拿着牌子,其他同学寻找在四个角的“同类项”。教室虽然乱哄哄的,但就这一简单的活动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愉快的气氛中学习了数学。象这些精彩的情景,它既能够吸引学生又能够与新知识密切联系,让学生亲自经历了知识点的形成过程。理解知识点的“来龙去脉”,在很大程度上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收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3数学思维训练。

巧妙布疑”,诱发学生主动思维。

苏霍姆林斯基说:“学生来到学校里,不仅仅是为了取得一份知识的行囊,更主要的是为了变得更聪明。”在教学中,我充分挖掘教材,通过多层次的布疑引探,激发学生积极主动地思考、解决问题。

如教学“分数的初步认识”时,我设计了这样一道题:“妈妈把一块月饼平均切成了10块,胖胖吃了其中的4块,胖胖吃了这块月饼的几分之几?”很显然,这道题是为初步认识了分数的学生进行巩固练习而设计的。学生很快答出是4/10。当学生回答后,教师并没有到此为止,而是提出新的问题:“如果剩下的平均分给爸爸和妈妈吃,爸爸和妈妈分别吃了这块月饼的几分之几呢?”课堂气氛顿时活跃起来,学生纷纷议论,得出爸爸和妈妈各吃这块月饼的3/10。正当学生享受成功快乐的时候,我又提出了新的问题:“胖胖吃了这块月饼的4/10,爸爸和妈妈各吃了3/10,谁吃得多?(胖胖吃得多)谁吃得少?(爸爸和妈妈吃得少)如果你是胖胖,你是自己多吃些,还是让爸爸和妈妈多吃些?(学生齐答:让爸爸和妈妈多吃些)那么,你认为胖胖应吃这块月饼的几分之几,就能让爸爸和妈妈既吃得一样多,又吃得比胖胖多些?”学生思维活跃,兴趣盎然,都在帮胖胖想办法。积极思维之后,有学生回答出胖胖应吃这块月饼的2/10,爸爸和妈妈都吃这块月饼的4/10。主动、积极地投入使学生获得了思维的愉悦情感。

教师要重视良好思维品质的培养。

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必须重视良好思维品质的培养,因为思维品质如何将直接影响着思维能力的强弱。(1)培养思维敏捷性和灵活性。教学中要充分重视教材中例题和练习中其它解法,并对比哪一种最优,怎样分析的,有没有不足之处,指导学生通过联想和类比,拓宽思路,选择最佳思路,从而培养学生思维的敏捷性和灵活性。(2)培养思维的广阔性和深刻性。教学中注意沟通知识之间的联系,可以培养思维的广阔性和深刻性。(3)培养思维的独立性和创造性。教学中要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和借助形象思维的参与,培养学生思维的独立性和创造性。教材例题中前面的多是为学习新知识起铺垫,后面的则是为已获得的知识的巩固、加深。因此,对前面例题教学的重点是使学生对原理理解清楚,对后面例题教学则应侧重于实践。之后的练习应进一步加深、拓展、发散。

数学思想方法是数学的精髓,掌握数学思想方法,就学会了思考,课程标准要求培养有数学素养的社会成员,是否掌握数学的思想方法也是作为具有数学素养的一个重要标准。在探索科学与发展经济过程中,需要具有一定的数学知识,更需要使用数学思想方法。具有数学素养的人往往善于分析、综合比较,概括判断,推理论证,归纳总结,这些科学思维方法都在数学思想方法的渗透和训练中加以培养,中学数学思想方法有:方程函数思想、数形结合思想,化归思想,实验与归纳推理的思想,全面考虑问题的整体思想,分类讨论思想,以及数学模式之间互相转换思想等等。教师要培养学生善于将现实问题理论化,通过已掌握的理论知识做出解决问题的方案,让学生学会用数学思想去观察、分析现实社会,以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数学课堂教学新思路。

数学生活化教学是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通过有效把握数学知识与现实生活的联系,让学生能够充分领悟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服务于生活的道理,进而能够从生活现象当中提炼出数学问题的本质,利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数学问题;培养学生学会观察生活、用数学的视角提炼生活中数学元素的能力。如,在学习“循环小数”时,教师可利用多媒体设备为学生播放四季风光更替变化的视频,让学生在季节周而复始的过程中初步理解“循环”的内涵,随后再导入“循环小数”概念更易于理解。又如,在学习“混合运算”时,可创设购物中结账计算的生活情境,引导学生意识到生活中数学无处不在,以提高对数学学习的重视度。

(二)巧设情境,引起学生的注意力。

课堂的开始设计是一节课是否有效的基础,一个有创意有特点的环境,能极大地激发学生探究新知的欲望。例如,在教学“有理数的乘方”时,先介绍国王与大臣下象棋的故事――“棋盘上的学问”然后问学生:你认为国王的国库里有这么多米吗?从而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为新知的教材做好准备,在教学“分类讨论”这一课时,可以先准备一些形状、颜色不同的纸片,请学生上前来分类。在此基础上,再来学习本课内容,它可以让学生把自己生活中的经验融入到后面的课堂教学中去,从而能够主动、热情地参加到教学活动中,活跃课堂教学气氛,水到渠成地完成本课教学内容。也使学生真正体验到“身边处处有数学”。

(三)实践操作,让学习由被动变主动。

小学生的特点是活泼好动,他们的思维发展处于从形象思维到抽象逻辑思维过渡阶段。因此,教师在教学时必须创造条件,让学生动手操作,通过摆弄学具,帮助学生获取知识解决问题。例如,在课堂教学圆形面积时,先让学生动手把圆形转化成学过的图形,然后说一说学过图形与圆形之间的关系,最后教师进一步引导学生联系操作过程得到圆形面积。这种从动手操作到语言叙述,从语言叙述到公式的得出,就是由直观到抽象、由具体到概括的过程。在这种教师指导下的实践活动中,学生手脑并用,发现和解决了数学问题,参与了获取知识的全过程,学得积极、主动,尝到了探求知识的乐趣。

三年级应用题教案(通用21篇)篇十五

解:题中的条件,两个不同的骑车速度,行两地路程到达的时间分别是下午1时和上午11时,即后一速度用的时间比前一速度少2小时,为便于比较,可以以行到下午1时作为标准,算出用后一速度行到下午1时,从甲地到乙地可以比前一速度多行15×2=30(千米),这样,两组对应数量如下:

每小时行10千米下午1时正好从甲地到乙地。

每小时行15千米下午1时比从甲地到乙地多行30千米。

上下对比每小时多行15-10=5(千米),行同样时间多行30千米,从出发到下午1时,用的时间是30÷5=6(小时),甲地到乙地的路程是10×6=60(千米),行6小时,下午1时到达,出发的时间是上午7时,要在中午12时到,即行12-7=5(小时),每小时应行60÷5=12(千米)。

答:每小时应行12千米。

三年级应用题教案(通用21篇)篇十六

8、张大爷打了700斤鱼,上午卖出523斤,下午比上午少卖出394斤。

1下午卖了多少斤?

2这一天一共卖了多少斤?

3还剩多少斤?

10、要给一幅长30厘米,宽26厘米的画做画框。画框的周长至少是多少厘米?

三年级应用题教案(通用21篇)篇十七

列:

答:现在比过去每天多制作套服装。

列:

答:一筐香蕉重千克。

列:

答:买了水彩笔盒。

4.妈妈今年32岁,比小玲大24岁,奶奶72岁。奶奶的年龄是小玲的几倍?

列:

答:奶奶的`年龄是小玲的倍。

5.一个灯箱广告牌的长是80厘米,宽是40厘米,它的面积是多少平方厘米?

列:

答:它的面积是平方厘米。

6.一张边长是30厘米的正方形纸,面积是多少平方厘米?

列:

答:面积是平方厘米。

列:

答:这个正方形的面积是平方厘米.

8.有一个长方形花圃,长18米,宽8米。这个花圃的面积是多少平方米?

列:

答:这个花圃的面积是平方米。

9.有一个长方形花圃,长18米,宽8米。在花圃的四周围上篱笆,篱笆长多少米?

列:

答:篱笆长米。

列:

答:每种卡车需要运,,次才能全部运完。

三年级应用题教案(通用21篇)篇十八

教科书第6-7页上的例1,完成做一做中的题目和练习二的第1-5题。

:使学生掌握这种连乘应用题的数量关系,能够正确解答;培养学生分析、推理的能力。

口算卡片、小黑板。

一、复习。

1、口算。

12400=8127=7080=。

3、混合运算。

二、新课。

教师用小黑板出示例1,请一位学生读题。

教师提问:想一想,怎样用线段图表示题里的已知条件和问题?

根据学生的意见,教师将线段图画在黑板上。

教师接着提问:要求5个人4天一共编多少个筐?可以先算什么?

教师引导学生讨论,得出:要求5个人4天编多少个筐?可以先算5个人1天编多少个筐。

然后教师再问:怎样在线段图上表示出来呢?

根据学生的`意见,教师将线段图画在黑板上。

教师提问:那么第一步要求的是什么?

根据学生的意见,教师写出第一步的小标题:

1、5个人1天编多少个筐。

教师指名让学生列出算式:165=80(个)。

教师接着提问:下面再算什么?怎样列式?

根据学生的回答,教师写出第二步的小标题和算式:

2、5个人4天编多少个?

804=320(个)。

教师提问:谁能根据上面分步列式的解答步骤和计算方法写出综合算式?

指名在黑板上列综合算式,集体纠正。

教师提问:解答这道题还可以怎样计算?

让学生在教科书上写出自己的答案,教师指名回答。

三、巩固练习。

1、做教科书第7页上做一做的题目。

2、做练习二的第1-3题。

四、作业。

练习二的第4、5题。

三年级应用题教案(通用21篇)篇十九

5.甲乙两辆客车上午8时同时从两个车站出发,相向而行,经过一段时间,两车同时到达一条河的两岸。由于河上的桥正在维修,车辆禁止通行,两车需交换乘客,然后按原路返回各自出发的车站,到站时已是下午2点。甲车每小时行40千米,乙车每小时行45千米,两地相距多少千米?(交换乘客的时间略去不计)。

21.一桶油连桶重16千克,用去一半后,连桶重9千克,桶重多少千米?

22.一桶油连桶重10千克,倒出一半后,连桶还重5.5千克,原来有油多少千克?

三年级应用题教案(通用21篇)篇二十

分析:成活率是指成活的棵数占总棵数的'百分数,先求出成活的棵数及植树总棵数,再用成活的棵数除以总棵数乘上100%即可.

=150÷160×100%,

=93.75%;。

答:王爷爷去年植树的成活率是93.75%.

点评:此题属于百分率问题,都是用一部分数量(或全部数量)除以全部数量乘百分之百,带入数据计算即可.

三年级应用题教案(通用21篇)篇二十一

8.在3千米长的公路一边,每隔5米种一棵树,一共要分多少段?

9.小明从家到学校要走200米长的路,如果他来回走2趟共行多少米?

12.学校有14棵杨树,杨树的棵数是松树的2倍,柳树比松树多4棵,有多少棵柳树?

13.三年级(1)班有46人,其中21人是女生,男生比女生多多少人?

14.公园有7只大猴,小猴的只数比大猴多9只,公园一共养了多少只猴?

15.甲有140元,甲的钱数是乙的2倍,甲乙共有多少元?

21.(1)两个因数分别是7和12,积是多少?

(2)250的3倍是多少?

22.一只虎体重180千克,一只熊的'体重是虎的2倍,这只熊的体重是多少千克?

23.水果店运来20箱梨,每箱25千克.卖出325千克,还剩多少千克?

27.一个数乘10,得到的数比原来的数多72.原来的数是多少?

29.(1)最小的两个两位数的积是多少?

(2)最大的两位数和最小的两位数的积是多少?

30.一次排球锦标赛,有32个队参加,每人有12名运动员.一共有多少名运动员?

32.一个三位数乘6的积,和41乘18的积相等.这个三位数是多少?

34.(1)最大的两个两位数的积是多少?

(2)两位数乘两位数,积可能是几位数?

(1)两种运动服各应付多少钱?(2)一共应付多少钱?

37.下面的题,你能不写竖式,直接口算出得数吗?

11×2212×3314×5515×66.。

40.一个工厂用3辆汽车运煤,一共运煤9750千克,平均每辆汽车运多少千克?

48.先说出下面各题的数量关系,再解答.。

(1)小强每小时能行4500米,2小时能行多少米?

49.判断下面各题的对错.。

(1)知道每袋洗衣粉的价钱和买的袋数,求总价,应用洗衣粉单价乘袋数.正确。

(4)知道每小时走的路程和走的时间,可以求一共走的路程.正确.。

相关范文推荐

    六年级美术的教学计划与反思(通用19篇)

    教学计划的编写需要充分考虑学生的学习需求和特点,以及教学资源的合理利用。参考他人的教学计划可以帮助教师充实自己的教学工具箱,提升自己的教学水平。。一、指导思想:

    社区重阳节活动方案策划老年人范文(13篇)

    对于复杂的项目或活动来说,一个良好的策划方案是成功的关键所在。以下是一些关于策划方案的实用范例,希望可以给你带来一些启发。。活动目标:尝试做小主人,乐意关心、亲

    护理专业大学职业生涯规划范文(19篇)

    "走好每一步,这就是你的人生。"在我们前进的路上,有很多的坎坷,但是,只要我们敢迈出脚步,路就在我们脚下。我一直告诉自己:"前面不会没有路的。只要我们敢走,路就

    国旗下讲话感恩老师演讲稿(优秀19篇)

    国旗下旗帜飘扬,激发着每个公民的爱国情怀和责任意识。国旗下是我们共同的家园,让我们一起将它绽放得更加美丽。尊敬的老师、亲爱的同学们:大家好!今天我演讲的题目是—

    夫妻双方离婚协议签(专业18篇)

    离婚协议是夫妻双方在离婚过程中达成的一项协议,对于维护双方合法权益非常重要。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几篇离婚协议样本,希望对正在准备离婚的夫妻们有所帮助。男方:____

    上下五千年读后感初中大全(22篇)

    读后感是读完一本书或完成一篇文章后,对其内容和作者观点的个人感受和思考。接下来是一些深受读者喜爱的读后感范文,希望能够为大家提供一些借鉴和思考的方向。

    外出旅游安全协议(汇总12篇)

    在签署合同协议之前,双方应该详细了解合同的内容和条款。接下来是一些合同协议中常见的争议和解决方法,供您参考。。为了提高员工外出旅游的安全意识,强化员工的纪律观念

    高中新课改内容(精选14篇)

    范文范本不仅可以开拓我们的思维,也可以培养我们的审美能力。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深入研究和整理的一些范文范本,希望能够对大家提供一些写作的启示和指导。近年来,历史高中

    六一儿童节家长代表发言(专业20篇)

    通过撰写发言稿,我们可以更好地组织思维,找到最恰当的词语来表达自己的想法。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发言稿范文,供大家学习和参考。尊敬的各位老师、各位家长,可爱的同

    与相伴的日子(优秀18篇)

    优秀作文需要有个性和创意,要有自己的独特观点和表达方式,不拘泥于传统的写作模式,展现个性和创造力。以下是几篇被评为年度优秀作文的佳作,它们分别从不同的角度和题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