屈原的诗词鉴赏(汇总5篇)

时间:2023-09-26 作者:HT书生屈原的诗词鉴赏(汇总5篇)

在日常的学习、工作、生活中,肯定对各类范文都很熟悉吧。范文怎么写才能发挥它最大的作用呢?这里我整理了一些优秀的范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下面我们就来了解一下吧。

屈原的诗词鉴赏篇一

橘颂

作者:屈原朝代:先秦后皇嘉树,橘徕服兮。

受命不迁,生南国兮。

深固难徙,更壹志兮。

绿叶素荣,纷其可喜兮。

曾枝剡棘,圆果抟兮。

青黄杂糅,文章烂兮。

精色内白,类任道兮。

纷a宜修,而不丑兮。

嗟尔幼志,有以异兮。

独立不迁,岂不可喜兮?

深固难徙,廓其无求兮。

苏世独立,横而不流兮。

闭心自慎,终不失过兮。

秉德无私,参天地兮。

愿岁并谢,与长友兮。

淑离不淫,梗其有理兮。

年岁虽少,可师长兮。

行比伯夷,置以为像兮。

屈原的诗词鉴赏篇二

思美人兮,揽涕而竚眙。

媒绝路阻兮,言不可结而诒。

蹇蹇之烦冤兮,陷滞而不发。

申旦以舒中情兮,志沉菀而莫达。

愿寄言于浮云兮,遇丰隆而不将。

因归鸟而致辞兮,羌迅高而难当。

高辛之灵盛兮,遭玄鸟而致诒。

欲变节以从俗兮,媿易初而屈志。

独历年而离愍兮,羌凭心犹未化。

宁隐闵而寿考兮,何变易之可为!

知前辙之不遂兮,未改此度。

车既覆而马颠兮,蹇独怀此异路。

勒骐骥而更驾兮,造父为我操之,

迁逡次而勿驱兮,聊假日以须是时。

指嶓冢之西隈兮,与纁黄以为期。

开春发岁兮,白日出之悠悠。

吾将荡志而愉乐兮,遵江夏以娱忧。

揽大薄之芳茝兮,搴长洲之宿莽。

惜吾不及古人兮,吾谁与玩此芳草?

解萹薄与杂菜兮,备以为交佩。

佩缤纷以缭转兮,遂萎绝而离异。

吾且儃徊以娱忧兮,观南人之变态。

窃快在中心兮,扬厥凭而不竢。

芳与泽其杂糅兮,羌芳华自中出。

纷郁郁其远蒸兮,满内而外扬。

情与质信可保兮,羌居蔽而闻章。

令薜荔以为理兮,惮举趾而缘木。

因芙蓉而为媒兮,惮褰裳而濡足。

登高吾不说兮,入下吾不能。

固朕形之不服兮,然容与而狐疑。

广遂前画兮,未改此度也。

命则处幽吾将罢兮,愿及白日之未暮也。

独茕茕而南行兮,思彭咸之故也。

题解:思念楚君。

怀念着我心爱的人呵,

揩干眼泪而远望。

没人介绍而路又迢遥,

有话却无法成章。

我至诚一片而蒙冤,

我进退两难而不前。

愿每日陈述我的心思,

心思沉顿而难表现。

愿浮云为我捎信,

云师却不肯讲情。

托鸿鸟为我传书,

鸿高飞而不应命。

我难比帝喾高辛,

能遇凤凰而授卵。

要变节而随流俗,

我知耻而有所不敢。

多年来我遭受摧残,

毫不减我心中的愤懑。

宁失意而长此终身,

我何能如掌之易反?

我明知正路难通,

但我不能不走正路。

尽管是车翻而马倒,

我依然望着前途。

我再把好马辔上,

请造父为我执鞭。

慢慢地走,不必驱驰,

让我把光景留连。

指着嶓冢山的西边,那汉水发源地点,

就走到日落昏黄,也莫嫌道途遥远。

我姑且等待明年,

艳阳的春日绵绵。

我要放怀地歌唱,

逍遥在江水、夏水之边。

我攀摘灌木中的苻蓠,

我采集沙滩上的卷施。

和古人可惜不能同时,

摘来香草呵同谁赏识。

采取萹蓄与同蔬菜,

尽可以纽成环佩。

也未尝不好看一时,

终萎谢而遭毁败。

我姑且快乐逍遥,

观赏南方人的异态。

只求我心中快活,

把愤懑置诸度外。

芳香与污秽杂混一起呵,

芳花终会卓然自现。

馥郁的芳香必然远扬。

内部充实外表自有辉光。

只要真诚的素质长保不亡,

声名会突破一切的阻障。

想请薜荔替我说合,

又怕走路去攀上树子。

想采荷花替我媒介,

又怕下水打湿了裙子。

登高吧,我不高兴,

下水吧,我也不能。

固然是我手足不惯。

我犹豫而心不能定。

完全依照着旧贯,

我始终不肯改变。

命该受难我也不管,

趁着这日子还未过完,

一个人孤单地走向南边,

只想追求彭咸的典范。(郭沫若译)

揽:收的意思,在这里即“揩干”之意。伫眙(zhu4 chi4):立视。伫,立;眙,视。

2.诒(yi2移):赠予。

3.蹇(jian3简)蹇:同“謇謇”,忠信正直之貌。

4.申旦:犹申明。

5.沉菀(yu4玉):沉闷而郁结。

6.丰隆:云师。

7.羌:句首语气词。宿高:宿高枝。

8.灵盛:言神灵。

9.诒:指聘礼。

10.离愍:遭遇祸患。

11.冯(ping2凭)心:愤懑的心情。冯,通“凭”。

12.隐闵:隐忍忧悯。寿考:犹言老死。

13.遂:顺利。

14.蹇:犹羌、乃,句首发语词。

15.造父:周穆王时人,以善于驾车闻名。

16.迁:前进。逡次:缓行。

17.假日:费日。

18.西隈:西面的山边。

19.纁(xun1熏)黄:黄昏之时。纁,一作“曛”。

20.揽:采摘。茝(zhi3止):一种香草。

21.搴(qian1千):拔取。

22.萹(bian1边)薄:指成丛的萹蓄一类野草。

23.儃佪(chan2 huai2蝉怀):徘徊。

24.窃:私,隐藏不公开的。

25.扬:捐弃。厥凭:愤懑之心。

26.闻:声名。章:同“彰”,明也。

27.理:提婚人,媒人。

28.惮:害怕。举趾:提起脚步。

29.褰(qian1千):撩起,揭起。濡(ru2如):沾湿。

30.说:同“悦”。

31.容与:迟疑不前的样子。

32.广遂:多方求实。

对本篇诗的著作权问题,现代不少学者曾有怀疑,引起过一些争议;笔者以为,由于所持论据尚欠充分,这些怀疑说服力不足,本诗的著作权仍应归屈原本人。

篇题为“思美人”,美人系指楚君王(怀王或顷襄王)。诗为屈原于江南放逐途中所作,表述的心愿仍为思国、思乡和美政理想一定要实现,希望君主不重蹈历史覆辙,努力振兴楚国。

本诗最大的特点即是“依诗取兴,引类譬喻”(王逸《楚辞章句·离骚解题》),如同《离骚》一样,诗中处处都体现出“香草以配忠贞,恶禽臭物以比谗佞。灵脩美人以媲于君,宓妃佚女以譬贤臣”(同上)的鲜明特色。

首先,诗题“思美人”即是“灵脩美人以媲于君”的体现;“美人”在诗中毫无疑问是指楚君主,而非一般意义上的美女。(至于是哪位君主——怀王抑或顷襄王,历来有争议。)屈原撰写此诗的目的,就是试图以思女形式,寄托自己对君主的希冀,以求得到君主的信赖而实现理想目标。

诗一开篇即陈述了诗人思女的行为——“揽涕”、“伫眙”,感情真挚而又炽烈。然而由于客观条件的拘牵——无良媒,致使他“志沉菀而莫达”,一再申言也无济于事。不过,诗人并不因此而完全丧失信心,他仍竭尽全力地努力追求:“宁隐闵而寿考兮,何变易之可为。”“知前辙之不遂兮,未改此度。”“广遂前画兮,未改此度也。”直至诗篇之末,诗人明知自己已实在无能为力了,却仍不改“度”——努力的行为不得已作罢,而节操却始终不易。

诗篇在写美人的同时,也写到了香花美草,它们均一一“以配忠贞”:沿江夏行进时,诗人“擥芳茝”、“搴宿莽”、“解萹薄与杂菜”,这里的“芳茝”、“宿莽”、“萹薄”、“杂菜”,均非实指植物,而是用以喻指才能,诗人一路采摘、佩饰它们,乃是为自己为国效力时作准备。遗憾的是美人——君主并不赏识,致使诗人只得发出“吾谁与玩此芳草”的慨叹。这还不够,诗人更以芳草自譬,说芳草与污秽杂糅,作为芳草,终能卓然自现,而决不会为污秽所没;又将芳草比作媒人,“令薜荔以为理”、“因芙蓉而为媒”,欲通过这些媒人而向美人求爱,但又缺乏勇气。毫无疑问,美人、鲜花、香草,在诗篇中都一一成了作者心目中的理想化象征者,它们在表现诗人本身的气质形象及体现诗篇的主旨方面起了极好的烘托作用。

超越时间与空间的局限,大胆地将地上与天国、人间与仙境、历史与现实等有机地融合一体,让现实人物、历史人物、神话人物交织一起,从而形成浓烈的浪漫奇特风格,是本篇又一突出的艺术手法。

诗人在求美人未成后,思绪难以自抑,情感受到挫伤,此时,处于现实困境的人物突然想到了神话人物、历史人物——“愿寄言于浮云兮,遇丰隆而不将”,“高辛之灵盛兮,遭玄鸟而致诒”,“勒骐骥而更驾兮,造父为我操之”。这些神话人物与历史人物的闯入,大大丰富了诗章的艺术内涵,拓展了读者的想像思维空间,显示了诗人超常的艺术想像力;正由于此,本诗才更显出想像奇特、神思飞扬的特点,表现出与《九章》其他篇有所不同的风格与色彩。

屈原的诗词鉴赏篇三

思美人兮,揽涕而竚眙。

媒绝路阻兮,言不可结而诒。

蹇蹇之烦冤兮,陷滞而不发。

申旦以舒中情兮,志沉菀而莫达。

愿寄言于浮云兮,遇丰隆而不将。

因归鸟而致辞兮,羌迅高而难当。

高辛之灵盛兮,遭玄鸟而致诒。

欲变节以从俗兮,媿易初而屈志。

独历年而离愍兮,羌凭心犹未化。

宁隐闵而寿考兮,何变易之可为!

知前辙之不遂兮,未改此度。

车既覆而马颠兮,蹇独怀此异路。

勒骐骥而更驾兮,造父为我操之,

迁逡次而勿驱兮,聊假日以须是时。

指嶓冢之西隈兮,与纁黄以为期。

开春发岁兮,白日出之悠悠。

吾将荡志而愉乐兮,遵江夏以娱忧。

揽大薄之芳茝兮,搴长洲之宿莽。

惜吾不及古人兮,吾谁与玩此芳草?

解萹薄与杂菜兮,备以为交佩。

佩缤纷以缭转兮,遂萎绝而离异。

吾且儃徊以娱忧兮,观南人之变态。

窃快在中心兮,扬厥凭而不竢。

芳与泽其杂糅兮,羌芳华自中出。

纷郁郁其远蒸兮,满内而外扬。

情与质信可保兮,羌居蔽而闻章。

令薜荔以为理兮,惮举趾而缘木。

因芙蓉而为媒兮,惮褰裳而濡足。

登高吾不说兮,入下吾不能。

固朕形之不服兮,然容与而狐疑。

广遂前画兮,未改此度也。

命则处幽吾将罢兮,愿及白日之未暮也。

独茕茕而南行兮,思彭咸之故也。

题解:思念楚君。

怀念着我心爱的人呵,

揩干眼泪而远望。

没人介绍而路又迢遥,

有话却无法成章。

我至诚一片而蒙冤,

我进退两难而不前。

愿每日陈述我的心思,

心思沉顿而难表现。

愿浮云为我捎信,

云师却不肯讲情。

托鸿鸟为我传书,

鸿高飞而不应命。

我难比帝喾高辛,

能遇凤凰而授卵。

要变节而随流俗,

我知耻而有所不敢。

多年来我遭受摧残,

毫不减我心中的愤懑。

宁失意而长此终身,

我何能如掌之易反?

我明知正路难通,

但我不能不走正路。

尽管是车翻而马倒,

我依然望着前途。

我再把好马辔上,

请造父为我执鞭。

慢慢地走,不必驱驰,

让我把光景留连。

指着嶓冢山的西边,那汉水发源地点,

就走到日落昏黄,也莫嫌道途遥远。

我姑且等待明年,

艳阳的春日绵绵。

我要放怀地歌唱,

逍遥在江水、夏水之边。

我攀摘灌木中的苻蓠,

我采集沙滩上的卷施。

和古人可惜不能同时,

摘来香草呵同谁赏识。

采取萹蓄与同蔬菜,

尽可以纽成环佩。

也未尝不好看一时,

终萎谢而遭毁败。

我姑且快乐逍遥,

观赏南方人的异态。

只求我心中快活,

把愤懑置诸度外。

芳香与污秽杂混一起呵,

芳花终会卓然自现。

馥郁的芳香必然远扬。

内部充实外表自有辉光。

只要真诚的素质长保不亡,

声名会突破一切的阻障。

想请薜荔替我说合,

又怕走路去攀上树子。

想采荷花替我媒介,

又怕下水打湿了裙子。

登高吧,我不高兴,

下水吧,我也不能。

固然是我手足不惯。

我犹豫而心不能定。

完全依照着旧贯,

我始终不肯改变。

命该受难我也不管,

趁着这日子还未过完,

一个人孤单地走向南边,

只想追求彭咸的典范。(郭沫若译)

揽:收的意思,在这里即“揩干”之意。伫眙(zhu4chi4):立视。伫,立;眙,视。

2.诒(yi2移):赠予。

3.蹇(jian3简)蹇:同“謇謇”,忠信正直之貌。

4.申旦:犹申明。

5.沉菀(yu4玉):沉闷而郁结。

6.丰隆:云师。

7.羌:句首语气词。宿高:宿高枝。

8.灵盛:言神灵。

9.诒:指聘礼。

10.离愍:遭遇祸患。

11.冯(ping2凭)心:愤懑的心情。冯,通“凭”。

12.隐闵:隐忍忧悯。寿考:犹言老死。

13.遂:顺利。

14.蹇:犹羌、乃,句首发语词。

15.造父:周穆王时人,以善于驾车闻名。

16.迁:前进。逡次:缓行。

17.假日:费日。

18.西隈:西面的山边。

19.纁(xun1熏)黄:黄昏之时。纁,一作“曛”。

20.揽:采摘。茝(zhi3止):一种香草。

21.搴(qian1千):拔取。

22.萹(bian1边)薄:指成丛的萹蓄一类野草。

23.儃佪(chan2huai2蝉怀):徘徊。

24.窃:私,隐藏不公开的。

25.扬:捐弃。厥凭:愤懑之心。

26.闻:声名。章:同“彰”,明也。

27.理:提婚人,媒人。

28.惮:害怕。举趾:提起脚步。

29.褰(qian1千):撩起,揭起。濡(ru2如):沾湿。

30.说:同“悦”。

31.容与:迟疑不前的样子。

32.广遂:多方求实。

对本篇诗的著作权问题,现代不少学者曾有怀疑,引起过一些争议;笔者以为,由于所持论据尚欠充分,这些怀疑说服力不足,本诗的著作权仍应归屈原本人。

篇题为“思美人”,美人系指楚君王(怀王或顷襄王)。诗为屈原于江南放逐途中所作,表述的心愿仍为思国、思乡和美政理想一定要实现,希望君主不重蹈历史覆辙,努力振兴楚国。

本诗最大的特点即是“依诗取兴,引类譬喻”(王逸《楚辞章句·离骚解题》),如同《离骚》一样,诗中处处都体现出“香草以配忠贞,恶禽臭物以比谗佞。灵脩美人以媲于君,宓妃佚女以譬贤臣”(同上)的鲜明特色。

首先,诗题“思美人”即是“灵脩美人以媲于君”的体现;“美人”在诗中毫无疑问是指楚君主,而非一般意义上的美女。(至于是哪位君主——怀王抑或顷襄王,历来有争议。)屈原撰写此诗的目的,就是试图以思女形式,寄托自己对君主的希冀,以求得到君主的信赖而实现理想目标。

诗一开篇即陈述了诗人思女的行为——“揽涕”、“伫眙”,感情真挚而又炽烈。然而由于客观条件的拘牵——无良媒,致使他“志沉菀而莫达”,一再申言也无济于事。不过,诗人并不因此而完全丧失信心,他仍竭尽全力地努力追求:“宁隐闵而寿考兮,何变易之可为。”“知前辙之不遂兮,未改此度。”“广遂前画兮,未改此度也。”直至诗篇之末,诗人明知自己已实在无能为力了,却仍不改“度”——努力的行为不得已作罢,而节操却始终不易。

诗篇在写美人的同时,也写到了香花美草,它们均一一“以配忠贞”:沿江夏行进时,诗人“擥芳茝”、“搴宿莽”、“解萹薄与杂菜”,这里的“芳茝”、“宿莽”、“萹薄”、“杂菜”,均非实指植物,而是用以喻指才能,诗人一路采摘、佩饰它们,乃是为自己为国效力时作准备。遗憾的是美人——君主并不赏识,致使诗人只得发出“吾谁与玩此芳草”的慨叹。这还不够,诗人更以芳草自譬,说芳草与污秽杂糅,作为芳草,终能卓然自现,而决不会为污秽所没;又将芳草比作媒人,“令薜荔以为理”、“因芙蓉而为媒”,欲通过这些媒人而向美人求爱,但又缺乏勇气。毫无疑问,美人、鲜花、香草,在诗篇中都一一成了作者心目中的理想化象征者,它们在表现诗人本身的气质形象及体现诗篇的主旨方面起了极好的烘托作用。

超越时间与空间的局限,大胆地将地上与天国、人间与仙境、历史与现实等有机地融合一体,让现实人物、历史人物、神话人物交织一起,从而形成浓烈的浪漫奇特风格,是本篇又一突出的艺术手法。

诗人在求美人未成后,思绪难以自抑,情感受到挫伤,此时,处于现实困境的人物突然想到了神话人物、历史人物——“愿寄言于浮云兮,遇丰隆而不将”,“高辛之灵盛兮,遭玄鸟而致诒”,“勒骐骥而更驾兮,造父为我操之”。这些神话人物与历史人物的闯入,大大丰富了诗章的艺术内涵,拓展了读者的想像思维空间,显示了诗人超常的艺术想像力;正由于此,本诗才更显出想像奇特、神思飞扬的特点,表现出与《九章》其他篇有所不同的风格与色彩。

3篇1[先秦]屈原广开兮天门,纷吾乘兮玄云;令飘风兮先驱,使涷[1]雨兮洒尘;君回翔兮以下[2],踰[3]空桑兮从女[4];纷总总兮九州......

屈原的诗词鉴赏篇四

[1]:音“冻”。

[2]:音“护”。

[3]:音“于”,越过。

[4]:通“汝”。

[5]:音“于”。

[6]:音“冈”,意通“冈”,山脊,高地,九坑即九冈,九州的代称。

[7]:通“披”。

[8]:音“余”。

[9]:通“花”,古音“敷”。

[10]:音“未”。

[11]:音“浸”。

[12]:音“听”。

[13]:音“科”。

[14]:音“乎”。

楚地风俗好祀鬼神,楚人以为人之寿夭必有神灵主宰,因而奉祀大司命。

一说大司命是星名。《史记·天官书》云:“北魁戴匡六星,曰文昌宫:一曰上将,二曰次将,三曰贵相,四曰司命,……”古人以为大司命是管人之生死的`寿命之神。本篇是祭大司命的祭歌。

屈原的诗词鉴赏篇五

橘颂原文:

后皇嘉树,橘徕服兮。

受命不迁,生南国兮。

深固难徙,更壹志兮。

绿叶素荣,纷其可喜兮。

曾枝剡棘,阛果抟兮。

青黄杂糅,文章烂兮。

精色内白,类任道兮

纷緼宜修,姱而不丑兮。

嗟尔幼志,有以异兮。

独立不迁,岂不可喜兮?

深固难徙,廓其无求兮。

苏世独立,横而不流兮。

闭心自慎,终不失过兮。

秉德无私,参天地兮。

愿岁并谢,与长友兮。

淑离不淫,梗其有理兮。

年岁虽少,可师长兮。

行比伯夷,置以为像兮。

【翻译】:

你天地孕育的橘树哟,生来就适应这方水土。禀受了再不迁徙的使命,便永远生在南楚。

你扎根深固难以迁移,立志是多么地专一。叶儿碧绿花儿素洁,意态又何其缤纷可喜。

层层树叶间虽长有刺,果实却结得如此圆美。青的黄的错杂相映,色彩哟简直灿若霞辉。

你外色精纯内瓤洁白,正如堪托大任的君子。气韵芬芳仪度潇洒,显示着何其脱俗的美质。

赞叹你南国的橘树哟,幼年立志就与众迥异。你独立于世不肯迁移,这志节岂不令人欣喜。

你扎根深固难以移徙,开阔的胸怀无所欲求。你疏远浊世超然自立,横耸而出决不俯从俗流。

你坚守着清心谨慎自重,何曾有什么罪愆过失。你那无私的品行哟,恰可与天地相比相合。

我愿在众卉俱谢的岁寒,与你长作坚贞的友人。你秉性善良从不放纵,坚挺的枝干纹理清纯。

即使你现在年岁还轻,却已可做我钦敬的师长。你的品行堪比伯夷,将永远是我立身的榜样。

橘颂介绍:

《橘颂》是屈原早年的一篇作品。战国末期楚国的屈原所作,按王逸《楚辞章句》为《九章》第八篇。《橘颂》是中国文人写的第一首咏物诗,诗人以橘树为喻,表达了自己追求美好品质和理想的坚定意志。

橘颂赏析:

《橘颂》可分两节,第一节重在描述橘树俊逸动人的外美。开笔“后皇嘉树,橘徕服兮”等三句就不同凡响:一树坚挺的绿橘,突然升立在广袤的天地之间,它深深扎根于“南国”之土,任凭什么力量也无法使之迁徙。那凌空而立的意气,“受命不迁”的坚毅神采,顿令读者升起无限敬意!橘树是可敬的,同时又俊美可亲。诗人接着以精工的笔致,勾勒它充满生机的纷披“绿叶”,晕染它雪花般蓬勃开放的“素荣”;它的层层枝叶间虽也长有“剡棘”,但那只是为了防范外来的侵害;它所贡献给世人的,却有“精色内白”,光采照人的无数“圆果”!屈原笔下的南国之橘,正是如此“纷緼宜修”、如此堪托大任!本节虽以描绘为主,但从字里行间,人们却可强烈地感受到,诗人对祖国“嘉树”的一派自豪、赞美之情。

橘树之美好,不仅在于外在形态,更在于它的内在精神。本诗第二节,即从对橘树的'外美描绘,转入对它内在精神的热情讴歌。屈原在《离骚》中,曾以“羌无实而容长”(外表好看,却无美好的内质),表达过对“兰”、“椒”(喻指执掌朝政的谗佞之臣)等辈“委其美而从俗”的鄙弃。橘树却不是如此。它年岁虽少,即已抱定了“独立不迁”的坚定志向;它长成以后,更是“横而不流”、“淑离不淫”,表现出梗然坚挺的高风亮节;纵然面临百花“并谢”的岁暮,它也依然郁郁葱葱,决不肯向凛寒屈服。诗中的“愿岁并谢,与长友兮”一句,乃是沟通“物我”的神来之笔:它在颂橘中突然揽入诗人自己,并愿与橘树长相为友,面对严峻的岁月,这便顿使傲霜斗雪的橘树形象,与遭谗被废、不改操守的屈原自己叠印在了一起。而后思接千载,以“行比伯夷,置以为像兮”收结,全诗境界就一下得到了升华——在两位古今志士的遥相辉映中,前文所赞美的橘树精神,便全都流转、汇聚,成了身处逆境、不改操守的伟大志士精神之象征,而高高映印在历史天幕上了!

从现在所能见到的诗作看。《橘颂》堪称中国诗歌史上的第一首咏物诗。屈原巧妙地抓住橘树的生态和习性,运用类比联想,将它与人的精神、品格联系起来,给予热烈的赞美。借物抒志,以物写人,既沟通物我,又融汇古今,由此造出了清人林云铭所赞扬的“看来两段中句句是颂橘,句句不是颂橘,但见(屈)原与橘分不得是一是二,彼此互映,有镜花水月之妙”(《楚辞灯》)的奇特境界。从此以后,南国之橘便蕴含了志士仁人“独立不迁”、热爱祖国的丰富文化内涵,而永远为人们所歌咏和效法了。这一独特的贡献,无疑仅属于屈原,所以宋刘辰翁又称屈原为千古“咏物之祖”。

屈原个人资料:

屈原(约公元前340-前278),名平,字原,又自云名正则,号灵均,楚武王熊通之子屈瑕的后代。东周战国时期楚国((今湖北省秭归县)人,他是一个黄老之学的传播者。继吴起之后,在楚国另一个主张变法的政治家就是屈原。他因上奏不被楚王接受,他满怀忧愤之情,跳入汨罗江(一说丹江)自尽。从而,世人为了纪念他,便有了端午节。他创立了“楚辞”,也开创了“香草美人”的传统。战国时期楚国贵族出身,任三闾大夫、左徒,兼管内政外交大事。他主张对内举贤能,修明法度,对外力主联齐抗秦。后因遭贵族排挤,被流放沅、湘流域。公元前278年秦将白起一举攻破楚国首都郢都。忧国忧民的屈原在汨罗江(一说丹江)怀石自杀,端午节据说就是他的忌日。他写下许多不朽诗篇,在楚国民歌的基础上创造了新的诗歌体裁楚辞。他开创了诗歌从集体歌唱转变为个人独立创作的新纪元,是我国浪漫主义诗歌的奠基人,我国第一位伟大的爱国主义诗人,世界四大文化名人之一。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