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三年级语文教学视频(实用8篇)

时间:2023-10-15 作者:字海苏教版三年级语文教学视频(实用8篇)

答谢词是表达对于他人友好行为感激之情的一种方式,我们是否可以考虑写一篇答谢词呢?在写答谢词时,应该注意用词得体、恰如其分,不要过于动情和夸张。小编为大家精心搜集了一些答谢词范文,供大家参考。

苏教版三年级语文教学视频篇一

教学内容:初读诗歌,学习生字。

教学过程:

导入:

1、出示男孩图片,让学生说一说看到了什么。

2、出示男孩长胡子的图片,让学生说一说与上幅图有什么不同。

3、男孩子什么时候会长胡子?(长大后)

4、你长大后想做些什么?

5、这个小男孩长大后想干什么呢?今天我们来学习一首有趣的小诗歌——《等我也长了胡子》。齐读课题。

初读课文。

1、教师范读。

2、学生自由读、指读,要将课文读准确。

学习生字。

1、认读词语:蜘蛛、蚂蚁、蝌蚪,为“蛛”、“蚁”扩词。

2、认读词语:_,提醒学生注意“股”的第六笔是横折弯。分别扩词。

3、认读生字:搬、骗。注意“搬”的写法。分别扩词。

4、复习巩固生字。

初步理解课文内容。

指读诗歌,分别用一句话概括每节诗的意思。

诗歌共有5小节

1、小作者希望自己长出胡子,当上爸爸。

2、“我”要跟儿子一起去探险。

3、“我”给儿子讲最有趣的故事。

4、“我”要带儿子去动物园。

5、小作者希望自己的愿望快点实现。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

1、深入学文,理解文章内容,体会儿童的心愿得不到大人理解时的遗憾和无奈。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过程:

深入学文,理解内容。

(一)默读诗歌,思考:我的愿望是什么?引导学生结合第2——4节诗歌来回答。(“我”的愿望是做一个跟儿子一起去探寻、给他讲最有趣的故事、带他去动物园的爸爸。)

(二)学习第二节诗。

1、接话游戏,引读课文。

2、我要跟他一起去探险——看小蜘蛛怎样结网,看小蚂蚁怎样搬家。

3、“我”还会跟儿子做什么?仿照课文再写一句或几句诗。

(三)学习第三节诗。

1、接话游戏,引读课文。

2、我要给他讲最有趣的故事——告诉他大公鸡为什么不会下蛋,告诉他小蝌蚪为什么不像妈妈。

3、“我”还会给儿子讲什么故事?仿照课文再写一句或几句诗。

(四)学习第四节诗。

1、接话游戏,引读课文。

2、我要带他去动物园——先教大狗熊敬个礼,再教小八哥说句话。

3、“我”和儿子还会教什么动物干什么?

(五)体会儿童的心愿得不到大人理解时的遗憾和无奈。

1、这个爸爸怎么样?

2、可这只是小男孩的愿望,事实上,他的爸爸是怎么样的呢?

当我看小蚂蚁怎样搬家时,爸爸——

当我问他大公鸡为什么不会下蛋时,爸爸——

当我让他带我去动物园时,爸爸——

3、小作者真的希望现在就长胡子吗?他的愿望到底是什么呢?

(六)再读课文,体会作者的感情。

二、结合实际,抒发感受。

1、你的爸爸怎么样?

2、(结合课后练习2)在生活中,你有哪些心愿?大人又是怎样做的呢?也许他们满足了你的愿望,也许他们没有理解你的想法,请你说一说,写一写。

苏教版三年级语文教学视频篇二

一、教学要求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渗透正确的审美观教育。

2、读懂课文内容,能有条理地讲述这个故事。

3、学会本课生字,其中田字格前面的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4、默读课文第3、4自然段,能简要口述骆驼的驼峰、脚掌、眼毛在沙漠里的特殊用处。

二、教学过程:

(一)导入

1、谈话:小朋友见过骆驼吗?在哪里见过?它是什么样的?(指名学生说一说)

2、今天我们学习的一篇课文就是讲骆驼的,题目是:我应该感到自豪才对。(板书)

(二)自学

1、出示自学题

(1)自由轻声读课文,注意读准生字,读通句子,想一想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2)读读下面的词语,联系上下文想想它们的意思,注意带点的字。

疙瘩 自豪 骆驼 委屈 足够 沙漠 小溪 陷进 养料

风沙 茫茫 贮存 俯下身子 铺天盖地

2、学生自学,教师巡视及时辅导后进生

(三)自学生字

用钢笔描红。

(1)引导学生观察哪些字容易写错,教师提醒学生注意“鼻”和“陷”的写法。

(2)学生当堂描红,教师注意学生写字习惯的养成,还可以适当播放一些轻音乐,以减轻学生课堂疲劳。

(3)及时反馈,指出优缺点,进行强化练习。

(四)检查自学

1、指名读课文,帮助纠正字音和读得不通顺的地方,引导学生把课文读正确。

2、说一说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3、说一说课文哪一部分是讲小骆驼跟着妈妈到沙漠旅行的。(第3、4自然段)

4、指名读自学题(2)的词语,注意3个带点字都读轻声,教师领读这3个词语。

5、说一说“自豪、委屈、足够、小溪、陷进、养料、风沙”等词语在课文中的意思。学生说出意思后,教师要进一步追问是怎么学会的。学生说不出来要引导他们反复读课文、看课文插图来加以理解。

6、小结自学情况,表扬学得好的,鼓励学得不够好的

(五)精读第一部分

1、指名读第1、2自然段,思考第1、2自然段写什么。

2、引导学生归纳。

3、指导朗读这一部分课文。

(1) 教师范读。

(2) 学生学着老师的样子读。

(3) 指名读,引导学生说一说读得怎么样,提醒学生注意通过读体会小骆驼照镜子时候的心情,读准小红马批评小骆驼难看时的语气,并通过读进一步理解课文中的生字新词。

(4) 分组齐读这一部分课文。

(六)精读课文第二部分

1.默读课文,完成课文后第四题。

2.教师巡视,相机辅导后进生。

3.讨论课文后第四题的答案并板书。学生根据板书检查自己做的答案。

4.指导朗读课文。

(1)学生琢磨这一部分改怎么读。

(2)指名读,引导评判是否读得有感情,提醒学生:通过读突出沙漠的广大和环境恶劣,体会妈妈的良苦用心,体会文章用词造句的精妙。妈妈的话耐人寻味,要反复读,读准妈妈说话时的语气、感情。

(3)学生再练读、齐读。

5、小结。

(1)这一部分课文写了什么?请同学说一说。

(2)指名同学复述这一部分课文。

(七)精读第五自然段

1、过渡:妈妈的亲切教导,自己的亲身体验,使小骆驼明白了什么呢?

2、自由朗读第5自然段。

3、指名读课文,引导评判学生是否带了自豪的感情读这一部分课文。指导学生读好这一段。

(1)思考:小骆驼想到了什么才说“我应该感到自豪才对呀”?

(2)讨论。

(3)教师范读,学生练读。齐读、

4、教师小结。

(八)总结

1.分组有感情地朗读全文。

2.说话训练:同学们,小骆驼以后再听到小红马说它难看会怎么说呢?

三、教学结束:

作业

1.抄写课后第三题的词语,每个词语四遍。

2.回家把这个故事讲给家里人听。

苏教版三年级语文教学视频篇三

(徐博)老师课题实验课《放飞蜻蜓》的综合评议记录

1、本节课充分体现了教师扎实、朴实的教学风格。在教学过程中能关注每一位学生的学习。

2、组织学生进行有效自学,要求提得明确,分层次落实,指向课后练习的重点目标。注重朗读、讨论、圈画、讨论多种形式的结合,留给学生充分思考的时间。教师巡视指导。

3、词语理解得法,能紧扣课文语言,有些通过表演来体会,学生感觉有趣而且印象深刻。

4、教师课前能精心制作蜻蜓标本,帮助学生形象地建构蜻蜓的特点,使学生对蜻蜓了解得更清楚,认识更深刻。并且在课前教师能搜集资料,在教学中,引导学生认识课本以外的有关蜻蜓的知识,使学生的学习得到空间上的延伸。

5、开展创造性的朗读,补充提示语朗读,理解语句,分析结构,使朗读基于文本又高于文本。

6、建议在充分研读教材的基础上进一步加强科学化、板块性的设计,使教学思路更清晰。

苏教版三年级语文教学视频篇四

一、教材分析:

《槐乡五月》是一篇散文。作者以优美形象的语言,生动的描绘了槐乡五月是槐花飘香的季节,是槐乡孩子的季节,表达了作者对美丽迷人的槐乡五月,对勤劳能干、热情好客、淳朴可爱的槐乡孩子的喜爱。文章写花又写人,花与人交织在一起,使花美人更美的主题自然的生发开去。

课文共四个自然段。第一自然段写五月的槐乡到处盛开着槐花,婀娜多姿,香气醉人。第二自然段写被香气熏醉的孩子们尽情享受槐花饭的香甜。第三自然段写孩子们用槐花装扮自己,表示他们对槐花的喜爱之情。第四自然段总写五月是槐花飘香的季节,是槐乡孩子的季节。

课文的语言如诗般动人,对称句式的错落有致,描写抒情的水乳交融,使全文呈现出较强的节奏感和浓浓的意境美,为丰富学生的语言积淀提供了很好的语言材料。

二、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课文。

2、学会本课的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新词。能写出和"白茫茫"等词语结构相似的词语。

3、借助具体的语言材料,感受槐乡五月的美丽景色,槐乡孩子勤劳能干、热情好客、纯朴可爱的特点。

三、教学准备:

录音、挂图、小黑板、学生每人准备一串槐花

四、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2、板书课题

3、针对课题质疑:看到题目,你想知道什么?

(学生可能提出的问题:槐乡五月什么样子?那里的槐花什么样子?)

(二)初读课文,解答刚才的疑问。(让学生在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学会学习。)

1、自由读课文。

2、讨论交流:从刚才的阅读中,你知道了什么?

3、全班交流。

4、刚才读课文的时候遇到了哪些“拦路虎”(生字词)?想办法赶跑它。

5、学生默读课文,根据自己的学习情况,划出生字词,并用适合自己的方法学习生字。(选择自己的喜欢的学习方法,有利于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是学生主体性的表现。)

6、(出示卡片)检查自学效果

(1)出示词语

(2)指名读,齐读

(3)指名理解词语(联系课文内容理解)

(4)齐读词语

7、方法交流:你是用什么方法记住这些生字词的?

8、自由轻声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9、分自然段指名读,及时纠正。

10、理清课文脉络。出示思考题:

课文的每个自然段写了什么,用自己的话说一说。(学生整体把握课文内容)

11、自由读课文,看看自己喜欢哪一节,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给同桌听。

12、文中哪些地方你读不懂,提出来交流。

(三)学习课文第一段

1、指名读第一段,听读评价。

2、这一段向我们介绍了什么?你从中感受到了什么?

全班交流。(这一环节的设计让学生对课文第一段的内容产生整体印象,把握主要内容。)

3、出示“槐乡的山山洼洼……”句,说说:你从这句话中体会到了什么?

指名答,明确:槐花多、美

哪些词语表明槐花多、美?

想不想带我们到槐乡看一看?学生自由读,指名感情朗读。

4、出示“有的槐花……”句。自由读,思考:

(1)这句话写了什么?这两句话中有几个比喻句,分别把什么比成什么?

(2)读一读,从这比喻句中你能体会到什么?

(3)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

5、出示:“嗡嗡翁……啪啪啪……”句,

指名答。

谁能读出这种喜悦?

自由读,指名读,评议。(让学生自己认识朗读中的不足,自我纠正,自我提高。)

齐读。

6、出示:中午……这时候……在香海中了。

齐读:你闻到了什么?有几种味道?

从“浸在香海中”你体会到了什么?

美读:读出这种香气四溢的感觉。

7、范读课文,请同学们闭上眼睛想象,说说你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闻到了什么?还想到了什么?(这几个问题的设计,让学生从课文生发开去,展开想象的翅膀,听弦外之音,会言外之意。)

8、有感情地朗读第一段

(四)学习第二段

1、自由读,想一想:这一段写了什么?你从中体会到了什么?

全班交流。

2、指名读第一层

(2)指导有感情地朗读。

3、齐读第二层

(2)指导有感情地朗读。

4、指名有感情地朗读第二段。

(五)学习第三段

1、指名读课文

2、思考:这一段告诉我们什么?

3、自由读一读,槐乡的孩子又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

4、想不想尝尝做槐乡孩子的感觉?男同学扮演小小子儿,女同学扮演小姑娘,试一试。(在表演中实现师生与文本的交流、互动。)

5、指导朗读。

(六)学习第四段

1、齐读

2、说说五月为什么是槐乡孩子的季节?小组讨论,全班交流。

3、你喜欢槐乡吗?喜欢槐乡的孩子吗?为什么?

3、讨论:最后一段在全文起什么作用?

(七)总结课文

1、教师小结

2、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苏教版三年级语文教学视频篇五

槐乡五月(第二课时)

一、导入。

引导学生回忆,用自己的语言描述。

2、 满树的槐花就已让人沉醉,难怪作者在文章结尾发出深深的赞叹——(出示结尾,引读)

二、品读课文。

(一)为什么说五月是槐花飘香的季节?

2、你从哪里看出来的?选一句说说

(1)“中午,桌上就摆出……香海中了。”

指名读,说。          

还有谁找的是这句,谁来补充。(香喷喷,清香,醇香。浓香,浸……)

(2)“在洋槐开花……不想回家。”

指名读,说。(抓熏醉,傻呼呼,不想回家)

说的很好,你现在就是那外乡的孩子,你有什么感受?能读出来吗?

教师:飘香的季节,使外乡的孩子都沉醉了。

(3)第三节   指名读,说,补充说

教师:在这飘香的季节,花香不仅扑鼻,更香入孩子的嘴里,可真有口福啊!

(二)可是,什么说五月是槐乡孩子的季节呢?

自读课文,画词句,全班交流:我们在这槐乡五月里,为什么而快乐呢?

1、采花之乐  指名读,说,补充

“啪啪啪……”  脚步的轻快体现孩子心情的愉快

“喜盈盈的满足” 为什么满足呢?    板书:采花

谁踏着轻快的脚步来采花?指名读

2、送花之乐      自读,你从哪里感受到快乐?

教师:槐乡的香让人醉,槐乡好客的孩子更让人爱,这绝美的风景,这甜甜的槐花蜜,还有这美味的槐花饭,真让人流连忘返。

3、戴花之乐  吃花之乐

(1)   小姑娘  读 说

当你带着槐花,有什么感受?(脚步轻盈,香气随你而飘,高兴得似乎飘起来)教师点出“飘”

(2)   男孩子呢?(大大咧咧,不时,塞上一把)

男孩子们,想吃吗?通过想象去读,你一定能够感受到槐花的美味。男生读

4、小结

(1) 教师:除了能够采花,送花,戴花,吃花以外,看到美丽的槐花,闻到扑鼻的花香,你们也同样感受到快乐。

在五月的槐乡,槐花盛开的时候,槐乡的孩子可以(    ),可以(    ),可以(    ),可以(    ),可以(    ),还可以(    ),感到(   ),所以说五月是槐乡孩子的季节。

这个问题解决了吗?(3) 学到这,你们喜欢槐乡吗?喜欢槐乡的孩子吗?为什么?(可爱,热情好客,勤劳)

教师:五月,槐花漫山遍野,美丽无比,香飘万里;五月,槐花盛开的季节,是孩子们最快乐的季节,而槐乡孩子的热情好客,勤劳可爱,使得槐乡人情味十足,花香显得更加浓郁。

3、  小结板书:不喜桃花三月艳,但爱五月遮天槐。槐花饱了我们的眼福,填了我们的肚皮,香了我们的村子,更甜了我们的生活, 槐乡五月,不仅花美,这里的人更美;不仅槐花香味浓郁,这里的人情味更浓。难怪作者如此喜爱槐乡,让我们有感情的读最后一段。齐读。

三、总结全文

槐花的美丽芬芳,槐乡孩子的热情好客,槐乡独特的乡村风情让我们陶醉,使我们产生了把槐乡介绍给更多的人的冲动,让它也变成游人的季节。那么,就让我们一起策划一个令人神往的槐花节吧!

可以写一份以五月请到槐乡来为主题邀请书;

为槐花节提供一份槐花美食套餐;

设计欢迎标语。

苏教版三年级语文教学视频篇六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练习背诵课文。

2、引导学生通过批注式阅读品味本文优美的词句。

3、感受槐乡五月的美丽景色,感受槐乡孩子的勤劳能干、热情好客和淳朴可爱,激发学生对生活的热爱之情。

教学重点:

欣赏、品读本文优美词句,感受槐乡五月的美丽景色。

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感受槐乡“花美、人更美”,从而获得美的体验。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今天老师带大家去一个地方 出示:槐乡。

2、指名读。读得很正确,真了不起。“槐”可是一个生字,看老师在黑板上写。板书:槐(左边木,右边鬼)。描红“槐”。什么样的地方被称为槐乡呢?见过槐树吗?(出示投影)师介绍。

3、五月,洋槐开花了。出示第一句:指名读

二、初读课文

要求:自由朗读课文,争取把字音读正确,句子读通顺,遇到难读的词语或句子多读几遍,并标上小节号。

三、检查朗读,随文识字

都读好了?你标出了几个自然段。(4个)你想读哪个小节?

(一)预设第一自然段(这小节可长了,建议和同学合作读,怎么分工自己思考,也是学问)

1、第一块:指名读第一块。(你有什么要表扬或提醒他的吗?)

正音:披散 多音字 小辫儿 儿化音

(1)读着读着,你有什么词语不太明白吗?(生说)预设:(山山洼洼、坡坡岗岗)有谁懂?指名说。画图(点图哪里山洼、坡岗)。让我们读好这两个词(齐读)

瑞雪初降:真的是下雪了吗?

出示“玉雕”

出示“维吾尔族姑娘”(简介 齐读词语)

指导书写“肩”

这部分告诉我们什么?

(2)、不管是山头还是洼地,山坡还是山岗,到处都盛开着雪白的槐花,想看吗?

2、第二块:盛开的槐花引来了谁呢?朗读,正音。

(1)点击出示“挎”:懂吗?除了挎篮儿,还可以挎什么呢?(挎包)胳膊也能挎呢,师生表演:咱们手挎手,好朋友一起走。“挎“还有很多兄弟姐妹呢,脚动作 跨组词。

(2)文中带“挎”的这句话谁来读给大家听?指名读。这部分写的什么?

3、第三块:指名读,正音。这部分你读懂了什么?

(2)有一个词把这么多的香就包括其中了——香海,此时走在槐乡,不管在哪儿都能闻到阵阵香味。如果一个地方有数不清的花呢,我们就可以说——花海,图书馆的书很多——书海,有很多树——不是树海,是林海。还有什么海?(竹海、人海)

(二)预设第二自然段

1、过渡:槐花的美,美在它的样子,美在它的香味。在洋槐开花的季节,如果你走进槐乡,一定会被香气熏醉而不想回家。不过,别担心,你一定不会饿肚子没饭吃的,因为槐乡的孩子特别好客,不信,读读第二自然段。

2、出示,指名读第二小节。你有什么要对他说。正音。

3、槐乡的特产可多啦。你找到了什么?有槐花干、槐花蜜、还有槐花饭!

你最喜欢吃什么?(槐花饭)出示句子。

4、几种吃法?两名学生分读。

(1)咸:还有什么味儿?酸甜苦辣

(2)蒜、芝:都带着一顶小草帽呢。字谜记忆:二小二小,头上长草。(指导书写蒜)

(3)炒、拌:都是烹调方式,“拌”是常用的,因为要用手,所以是提手旁。你见过谁拌过什么?炒要用到火,所以它是“火字旁”。

(4)还有想吃槐花饭的吗?指名读。

(三)预设第三自然段

2、指名读。正音。

3、我们也来做一次槐乡娃,参加到他们的活动中好不好?女同学加入姑娘们的队伍;小小子们,你们想有这口福吗?那就挺起腰板别掉队!老师读第一句。出示句子。

4、像甜丝丝、香喷喷这样的词课文里还有很多呢,你找到了吗?(你还能再说几个吗)

5、在这小节中你感受到最多的是什么——(生说。)板书:快乐

(四)再读课文

1、通过读课文,(看板书)我们在第一自然段里欣赏了槐花美、香,在第二自然段里感受了槐乡孩子的热情好客,第三段里了解了槐乡孩子的快乐。

(五)第四自然段

1、课文读到这儿(出示)五月的槐乡,( ),你最想说——

2、出示最后一段,齐读。再读。

四、指导其他生字书写

五、作业布置

板书设计:

槐乡五月

槐花 美 香

槐童 好客 快乐

苏教版三年级语文教学视频篇七

口语交际是听与说双方的交互过程,是一种双向互动式的语言实践活动,教师在教学中应通过实践或模拟训练开辟一条提高学生口语交际能力的途径。本次话题贴近学生生活,为学生提供了更多的交际自主权和自由度,为此本课设计力求贴近生活、贴近实际,以学生的主体活动为中心,巧妙创设情境,注重双向互动。让学生在“演中说”、“说中创”,初步学习推销物品与购物讲价的方法,培养他们的合作精神、实践能力与生活技能,最终提高学生日常生活的口语交际能力。

二、教学要求

1.在口语交际中培养学生倾听、表达和应对的能力,使学生具有文明、和谐地进行人际交往的素养。

三、教学重、难点|

四、课前准备i

1.把教室布置成小小展厅。

2.教师准备一个多功能铅笔盒。

3.学生自备图书、玩具、价格牌、自制纸币。

五、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展开话题

1.开门见山,引生入境。

学生自由发言,教师相机板书。(板书:卖物详细介绍,演示试用,热情有礼)

[片断实录1]

生1:您应该具体介绍这个文具盒到底有哪些功能,还可以操作一下。

生2:我觉得应该先说说文具盒漂亮的外观,这样也可以吸引人购买。

生3:老师说的时候还要说普通话,这样所有人听懂了才能买呀。

生4:还有对人介绍时要有礼貌,不能凶,不能把人家吓跑了。

师述:同学们的主意不错,下面我就按照大家说的来推销一下我的铅笔盒。

2.因势利导,指导购物。

听了老师的推销,你们想拥有这样一个美观大方、使用方便的铅笔盒吗?我这个原价28元,但今天不少热心同学教了我推销方法,就优惠点,26元怎么样,想买的同学请举手。

(二)联系生活,获取经验

1.联系生活。

2.学生发言,介绍经验,教师概括提炼。(板书:买物摸清情况,想好底价,语言文明)

3.过渡:下面我们就来用这些方法在展览会上进行自由买卖,好吗?

(三)自由买卖。模拟训练

1.在买卖之前,我们先来说一说买卖的注意事项,指名说。

2.同学们让我们开始面对面地进行交易,等一会儿老师再请你们到台上来表演,谁演得最好,老师的多功能铅笔盒就做为奖品送给他!

3.学生练习,教师巡回指导。

(四)边演边评.锻琼能力

1.指名学生上台表演,请其他同学当评委。

2.学生分组上台表演,教师相机点拨。

[片断实录2]

卖主:小朋友,买书吗?这可是最新上市的畅销书呀,多有趣啊!

买主:真的,多少钱一本?

卖主:很便宜的,15元钱。(面带笑容)

买主:啊,挺贵的。给打个折,行吗?

卖主:小朋友,你这就不懂了。你靠近

点,这书内容好、包装美,已经不算贵了。

买主:(拿过来一看)呀,你看,都卷角了,这还叫最新吗?人常说:“不怕不识货,只怕货比货。”你看看你的书,还没有那个摊子上卖的好呢。(一本正经,还装着来回走动着)

卖主:要不,你到那边去买吧。(用手指着那个方向)

买主:去就去。(装着要走)

卖主:好了,好了,不说了,打个九五折卖给你。

买主:八五折,卖不卖?

卖主:看你这么想买,九折吧。

买主:不行,你不诚心想卖就算了。

卖主:好吧。(买主付款,成交)

3.学生点评优点及不足,教师应提醒其他同学学习和借鉴,对点评的学生及时表扬,提高学生听说的积极性。

4.刚才他们用了哪些方法呢?你还知道其他方法吗?

(五)布置作业。课外实践

总结:我们在学习中不光要学到文化知识,还要学会生存的本领,今天的家庭作业就是请同学们到市场进行实地购物一次,能够运用今天所学到的方法,争取花最少的钱买到自己喜爱的商品,并把过程写在日记本上。

板书设计:

[课后反思]

新课程的基本理念是: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本次口语交际的内容植根于学生的生活实际,让学生在交际中积累了经验,培养了能力,开阔了视野,提高了学习效率,初步获得了现代社会所需要的语言实践能力。同时在教学中,也充分体现了新课程的学生观。学生是口语交际的主体,更是认识的主体,是发展的主体,本课各个环节的展开都立足于学生的发展,立足于构建学生的知识、技能的过程,使学生的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均得到了和谐发展。

苏教版三年级语文教学视频篇八

《槐乡五月》教学设计之一

作者:蒋红云

教学要点: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课文。

2、理解了解课文内容,感受五月槐乡的清香、甜美、激发学生热爱生活的思想情感。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二、学习第一段

1、看图

师:现在我们来欣赏下这美丽的槐花。点击课件

2、自由读。

师:读了课文,看了图你喜欢读哪几句话?为什么?

点击课件

(相机出示句子:槐乡的山山哇哇,坡坡岗岗,似瑞雪初降,一片白茫茫。………小辫。)

3、指名读。读了这句你能说说它是什么句?把什么比作了什么?

4、指导朗读。

你们喜欢槐花吗?谁来读读。

从这句花里读懂了什么?

板书:花多色白 花形可爱

点击课件(相机出示)

(孩子们跑来了,………………满足。)

6、师:谁喜欢读这句话。指名读。

你体会到了什么?(白生生、喜盈盈、体会到了孩子们的喜悦之情,满足之感。孩子们勤劳可爱。)

板书:勤劳可爱

点击课件 出示句子

(桌上…………浓香……浸在香海中。)

8、师:谁喜欢读这句话。

这里有个省略号,它表示什么?从这句话里你体会到了什么?

板书:花香

9、填空:有的槐花抱在一起,远看像();有的槐花 ( ),近看( )。

10、谁喜欢读这一小节。

我们来自由读第二小节。

三、学习第二小节。

1、自由读第二小节。

2、你读懂了什么?(槐花香气醉人)

那些词中体会到的?(傻乎乎、卧在、不想回家)

3、课文那些句子写了槐乡孩子热情好客?

板书:热情好客

4、指名读。

师:谁知道槐花饭是怎样做的?(指们名回答。)

5、在槐花芬芳的季节里,槐乡孩子热情好客,我们是鱼米之乡,旅游胜地,假如有外地的小朋友来到我们这里,你会怎样招待他们。

6、四人小组讨论。

7、交流。

四、学习第三小节。

1、看图点击课件

思考:你看到了什么?课文的哪一自然段写了这幅图的内容。

2、自由读第三小节。

3、槐乡的孩子又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

板书:味甜 纯朴可爱

4、指导朗读

你能读出他们纯朴可爱吗?

五、学习第四小节。

师:槐乡的五月是怎么样呢?我们来齐读最后一小节。

为什么说五月是槐乡孩子的季节?

(因为,五月的槐花盛开了,形态可爱,香味诱人,这时候孩子们非常高兴,他们采花做饭,享受花香,用槐花饭来招待客人,装扮自己,所以,五月是孩子们的季节。)

课文的最后一段是文章的什么?

五、总结课文

槐乡是洁白无暇的花,是芬芳四溢的花,是装孩子并让孩子大饱口福的花,槐乡的孩子是勤劳能干的孩子,是热情好客的孩子。作者巧妙地把槐花与槐乡孩子融为一体,写花又写人,自然地抒发出作者对槐乡的喜爱之情。

〖你正在浏览《老百晓在线》提供的文章〗

提供依恋晴

转载自庐阳教育论坛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