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课时教案(优秀12篇)

时间:2023-11-30 作者:BW笔侠

教学工作计划是指教师为了完成学校年度教学目标,合理安排教学活动和时间,制定的一份详细的计划。接下来是一份经过多次实践和改进的教学工作计划,希望能给大家带来一些启发。

第三课时教案(优秀12篇)篇一

教学目标:

1.学习抓住语言、动作、神态描写表现人物品质的方法。

2.感受鲁迅先生爱憎分明,为自己想得少,为别人想得多的崇高品质。

教学过程:

(一)回想画面,感受对孩子们的爱。

1.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了解到鲁迅先生是那么幽默风趣、关心他人,为自己想得少,为别人想得多,他内心充满对劳动人民的爱。

2.当小周晔想到再也无法享受伯父的至爱关怀了,怎能不万分悲痛呢!(出示)。

我呆呆地望着来来往往吊唁的人,想到我永远见不到伯父的面了,听不到他的声音了,也得不到他的爱抚了,泪珠就一滴一滴地掉下来。

(学生齐读这句话。)。

3.站在伯父的灵柩前,小周晔可能会想起些什么呢?(学生想象)。

--学生可能会说小周晔会想起伯父送给她《表》《小约翰》等书籍这一细节。

教师接:《表》是苏联作家写的儿童小说,《小约翰》是荷兰作家写的童话,这两本书以及其他一些儿童读物,都是鲁迅先生在百忙之中为少年儿童翻译的,他时刻想着“帮帮孩子”“救救孩子”“能为孩子做点什么”。他把爱给予了每一个需要关爱的孩子。

--孩子们知道如今失掉一个爱护他们的老人了,怎能不伤心落泪呢?

(二)学习“救护车夫”部分。

1.除了孩子,还有哪些人也曾经得到过鲁迅先生的爱?请自己读读后面两个小故事,把最能够拨动你心弦的句子用波浪线画出来。(学生读课文,边读边画)。

2.读给大家听听,好吗?

学生读“爸爸跑到伯父家里……扎好绷带”这段。

3.说说各自的体会。

4.这段文字读一两遍显然是不够的,请你再细细地读读,一边读一边看看文中的插图,先生的哪个动作最能打动你?(生自读后交流)。

老师在想呀,在那个凄冷的傍晚,难道发现这位受伤的车夫的就只有鲁迅先生他们吗?

但是他们都……(行色匆匆,视而不见,置之不理,归心似箭)。

而鲁迅先生,就这样“半跪”着救护这位车夫。这一个像电影中特写镜头的“半跪”,印证了先生的一颗怎样的心?(怜爱心、同情心、亲切心……一个字,印证了“爱”)。

请你带着自己独特而真实的感受再读读这段话。(指名读)。

5.刚才,这位同学是从鲁迅给予车夫的救护中体会到这份爱的,这个故事确实非常打动我们。如果请你把目光投向小周晔,还有使你的心弦为之轻轻一颤的地方吗?请把它读出来吧!

(当学生读到“这时候,我清清楚楚地看见……变得那么严肃……”)这段时:(出示)。

这时候,我清清楚楚地看见,而且现在也清清楚楚地记得,他的脸上不再有那种慈祥的愉快的表情了,他变得那么严肃。他没有回答我,只把枯瘦的手按在我的头上,半天没动,最后深深地叹了一口气。

6.先让学生说说体会,然后引导咀嚼两个“清清楚楚”:

这里连用了两个“清清楚楚”,小周晔当时“清清楚楚”的是什么?(伯父的面庞)。

生:从他的叹声中,我想象鲁迅先生可能想:唉,我这一辈子还没有完成我的事业。只有把希望寄托在下一代身上。

生:他想,我们应该怎样把这个黑暗的社会推翻呢?

生:他想,我们老一辈没有推翻旧社会,一定要教育下一代,把革命进行到底。

生:他想,我们决不能再让下一代过这种痛苦生活了。

生:他想,这个社会太黑暗了,下一代将来一定要推翻这个腐败无能的政府。

生:他想,我已经老了,希望寄托在这些娃娃身上,你们一定要好好学习!

7.请拿起你的笔,把先生想到的写下来。(学生练笔后交流)。

有了这样的体会,你再想想,当小周晔长大成人之后,直到现在,她“清清楚楚”的,难道还仅仅是伯父的面庞吗?她“清清楚楚”的还有什么?(她“清清楚楚”的是伯父的那颗爱心、痛心……)。

--我们再来读这两句话,你的感觉肯定跟刚才不一样了,完全不一样了。(指名读、齐读)。

8.就是这样一位让人动容的鲁迅先生走了,从此以后,劳苦人民再也得不到他的爱了,怎能不让人落泪呢?在前来吊唁的人群中,出现了那位似曾相识的饱经风霜的面庞,他或许就是鲁迅救助过的那位车夫,或许跟鲁迅根本就不相识,只见一位:(出示)。

(三)学习“关心女佣”部分。

1.在“关心女佣”中,同样有拨动你心弦的句子,谁来读?(指名读阿三说的一段话)。

生(齐):为自己想得少,为别人想得多。

(四)拓展延伸,总结全文。

1.感谢周晔,他为我们记下了这些永远不能忘记的事情。

2.现在,把所有的“泪”联系在一起,你想呀,对于鲁迅先生的逝世,为什么有那么多人流泪呢?(学生说体会)。

正如周晔在课文最后所写的……(齐读课文最后一节)。

如:因为鲁迅先生为自己想得少,为别人想得多,所以得到这么多人的爱戴。

因为鲁迅先生热爱劳动人民,憎恨旧社会,所以得到这么多人的爱戴。

因为鲁迅先生为了劳动人民的幸福而经常“碰壁”,所以受到这么多人的爱戴。

因为鲁迅先生经常帮助下层劳动人民,所以得到这么多人的爱戴。

学了这课,你知道了鲁迅先生的一些事,还想不想知道更多的关于鲁迅先生的事呢?那么我向同学们介绍一本书,这本书的名字叫《少年鲁迅的故事》。大家在课外读了,就能更多地了解鲁迅先生是个怎样的人。今天我们就学习到这里。下课。

第三课时教案(优秀12篇)篇二

教学要点:

1.检查旧课作业;

2.研习第二部分;

3..总结课文。

4.讨论练习题。

教学内容和步骤:

一、检查旧课。

“揣摩、运用”第五题,先由学生交流,然后教师做适当讲解或提示。

二、研习课文和第二部分。

1.集体有表情的朗读课文。

2.指导学生划分层次,概括大意。

学生讨论、交流后教师小结:

第一层:写“一面”给“我”的鼓舞――“我”更加坚强起来。

第二层:写对鲁迅先生的悼念――踏着他的血的足印,继续前进。

第三层:.写作本文的缘由――“我”不能自已。

3.阅读讨论。

(1)“我”为什么能在“历尽艰苦”、“受尽虐待”的情况下“咬紧”牙、“昂着头”?

学生阅读讨论,教师明确:

因为与鲁迅先生见了一面,它给“我”极大鼓舞,获得了生命的支柱――“鲁迅先生是同我们一起的!”“我”更加坚强起来。

(2)“历尽”“受尽”“咬紧”“昂着”这一系列动词在表达上有什么作用?

讨论、小结:

一系列动词,表现了“我”在种种艰苦和虐待面前坚强不屈的性格,充分显示了“一面”给“我”的巨大力量。

讨论,小结:

对先生的逝世沉浸在悲痛之中是不够的,一定要化悲痛为力量,这才是对先生最好的悼念。“不是时候”是指当时社会太黑暗,要赶快投入顽强的'战斗,继续先生未竟的事业。

(4)最后一节在全文中有什么作用:“不能自已”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讨论、归纳:

既点明.写作缘由,收束全文,又通过议论抒情,表达了对鲁迅先生的深切怀念和无限崇敬。“不能自已”强烈地表达了上述感情。

这一部分是写与鲁迅相见一面对“我”产生的深远影响。

三、朗读、背诵第二部分。

方法:先指名学生有感情地朗读,然后让全班同学自由朗读,要求当堂能背诵,最后检查背诵情况。

四、.总结课文。

1.师生共同归纳中心。

明确:本文叙写“我”偶然见鲁迅先生一面的往事,赞颂了鲁迅先生关怀进步青年的高尚品质,表达了作者踏着鲁迅足迹继续前进的革命意志。

2.教师归纳.写作方法。

(1)成功的外貌描写,突出了文章中心。

例如,对鲁迅外貌进行三次集中的描写,突出地表现了鲁迅先生把整个生命献给革命事业的崇高品质。

(2)对比和衬托的运用,抒情和议论的结合,也有力地表达了中心思想。

例如,“团软得像一团棉花了”与见到鲁迅先生“欢喜得快要跳起来了”的对比;用工人所受的虐待与歧视和鲁迅先生“正直而慈祥的眼光”对比,用阴冷的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描写,来反衬鲁迅对进步青年的关怀。

五、练习。

体会“揣摩、运用”第四题。

六、布置作业。

1.课外完成第七题。

2.预习《一件珍贵的衬衫》。

后记:引导学生理解本段中主要运用了哪种表达方法?

板书设计:

预习题:

1.熟读课文。

2.查工具书给加点字注音。

3.解释下列词语:

赫然:这里是很鲜明的意思。

优遇:优待。

踌躇:犹豫,拿不定主意。

摩挲:用手轻轻地摸了又摸。

颓唐:精神不振作。

抖擞:振作。

打眼:引人注目。

揩油:比喻占公家或别人的便宜。

不能自已:不能抑制自己的感情。已,停止。

一面第三课时由本站会员分享,,转载请注明出处!

文档为doc格式。

第三课时教案(优秀12篇)篇三

1、初步欣赏民间打击乐《鸭子拌嘴》片段。让学生感受音乐表现鸭子的生动形象,感受乐曲强弱所带来的变化。

2、能完整、准确,有感情地演唱《数鸭子》。

3、通过本课教学,感受生活中的.乐趣与同学之间的友谊。

4、启发学生的思维,锻炼学生的创造力,为歌曲创编歌词。

教学重难点。

教具准备常用设备:录音机、钢琴、多媒体。

教学过程。

一、猜谜语,出示课题。

1、今天老师带来了大家喜欢的小动物,请注意听一听,它像是谁?

2、初听《鸭子拌嘴》音乐片段。“想一想,猜一猜,刚才音乐中的声音好像是什么动物在叫或说话?”

(多媒体出示鸭子图)然后让学生交流想象并相互模仿。

二、聆听《鸭子拌嘴》音乐。

师口述音乐故事,并让学生自由模仿鸭子走路、说话、游泳、游戏。

1、模仿鸭子吵架。

2、师生表演。在音乐背景下,师和生一起表演鸭子走路、说话、游泳、游戏、拌嘴。

3、小结。

三、学唱歌曲《数鸭子》。

1、导入。“今天老师带来了不仅是一大一小两只鸭子,而是一群,那么有几只呢,想不想听听其他小朋友数鸭子”

2、初听歌曲《数鸭子》。“要求听出这些小朋友是怎么数的。”学生回答后集体学一学。

3、复听歌曲。“要求听出这些小朋友在哪里数鸭子以及歌中唱了那些话。”听后学生回答,出示儿歌集体读一读。

4、听谱整体感受旋律。

5、认识休止符,学生跟随钢琴旋律,用手势感受出休止符。

6、教师弹奏旋律,学生用“gagaga”唱出旋律。

7、教师范唱,感受情绪。

8、学生学唱,先跟琴唱,后跟录音唱,接龙唱,个别唱相结合。

9、巩固歌曲,学生边做游戏边唱歌。

四、创编歌词。

1、导入。“你还喜欢什么动物,我带大家去动物园看看,你能不能象数鸭子那样唱一唱。”

2、分组创编。根据学生报出来的喜欢的动物,自由组合看着多媒体出示的动物画前讨论如何唱。

3、分组表演。(只有个别学生喜欢的少数动物,也可集中在一组,各唱各自喜欢的动物)唱后让学生互评和自评。

五、课堂小结。

1、小结。师:“今天,我们在动物园见到了许多小动物,小朋友们还能把小动物请到我们的歌曲中来,和他们成为好朋友,你们可真能干!”

2、随《数鸭子》律动出教室。

第三课时教案(优秀12篇)篇四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学会本课生字,理解有生字组成的词语。

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明白从小就要好好学习,天天向上的道理。

【教学准备】教学挂图、生字卡片。

3课时。

第一课时。

一、揭示课题。

讨论:看到这个题目,你想知道什么?

二、初读课文。

1、学生自由读课文两遍。

(1)画出带有生字的词语。

(2)画出难读的句子。

(3)标出自然段序号。

2、检查自读情况。

(1)指名说说课文有几个自然段。

(2)指名分段读课文。

(3)抽读生字卡片。

3、教师范读。

思考:课文主要写的是谁?写关于他的什么事?

三、细读课文。

1、出示挂图,引导观察。

这是什么地方?图上有哪些人?他们在干什么?

2、细读第一自然段。

(1)自由轻声读课文。

(2)讨论:

这一自然段共有几句话?每句话主要写什么?“才”是什么意思?

(3)齐读第一自然段。

3、细读第2自然段。

(1)指名读第2自然段。

(2)说说这一段共有几句话,画出写毛主席的句子。

(3)毛主席怎样说的?又是怎样做的?

(4)指导朗读。

(5)学生自由练读、指名读、齐读。

4、细读第3自然段。

(1)指名读课文。

(2)画出毛主席的话。

(3)这话是谁对谁说的?

(4)这里的“革命”指的是什么?

(5)为什么说参加革命了,就要好好学习?

(6)指导朗读。

第二课时。

一、复习。

1、认读生字卡片。

2、用“参加”说一句话。

二、总结课文。

1、指名读课文。

2、毛主席希望两个小八路干什么?听了毛主席的话,你是怎样想的?

三、学生自学字字形,指导书写。

1、教学字形。

(1)出示:延、革、席。

教师讲述书写笔顺:延、革、席。

(2)出示:宝、贵。

(3)引导学生自学:刘、泽、参、腰。

自学后指名分析字形。

2、指导书写。

3、学生在书上描红。

四、课堂练习。

1、抄写词语。

2、组词。

延( ) 刘() 过( )划( )。

3、扩词。

贵()()()      席()()()。

腰()()()      革()()()。

第三课时教案(优秀12篇)篇五

1、体会《项羽之死》课文中多角度描写人物性格的方法。

2、学会从辩证地角度客观公正地评价历史人物。

一、导入。

课件显示《垓下歌》,学生齐声朗诵,初步感受项羽形象,然后调查提问你对项羽的第一印象或评价是什么。

二、分析人物形象。

(一)结合课文情节,分析项羽性格特点:

第一段垓下之围。

主要情节:四面楚歌慷慨悲歌。

动作描写:惊起饮歌泣。

性格特点:心理脆弱,多情善感。

第二、三段:东城快战。

主要情节:直夜溃围绐陷大泽决意快战东城快战。

行动描写:三次行动。

性格特点:勇猛、自负。

第四段:写自刎乌江。

主要情节:乌江拒渡赠马亭长赐头故人自刎而死。

语言描写:天之亡我无颜见江东父老。

性格性格:宿命思想、知耻重义。

(二)在《鸿门宴》中,司马迁表现了项羽性格中的哪些特点?

1、《鸿门宴》:刚愎自用、优柔寡断、妇人之仁。

2、《鸿门宴》一场写多人,通过对比的手法来塑造项羽的形象。《项羽之死》连续集中地写一个人,通过三个连续的事件集中笔墨塑造项羽的形象。

(三)结合《史记项羽本纪》的有关情节分析项羽性格特点:

巨鹿之战,破釜沉舟骁勇善战,军事天才。

坑秦卒,屠咸阳,烧阿房宫好勇斗狠,大失民心。

出卖曹无伤冲动轻信,沽名钓誉。

疑范增,走韩信、陈平、英布多疑好忌,刚愎自用。

重用项伯任人唯亲,是非不分。

三、评价历史人物。

1、请学生评价项羽这一人物形象。

(你认为项羽是一个英雄吗?在乌江边,他应不应该自刎?)。

2、历史上众家对于项羽的评价:

(1)司马迁的评价:太史公曰:吾闻之周生曰舜目盖重瞳子,又闻项羽亦重瞳子。羽岂其苗裔邪?何兴之暴也!夫秦失其政,陈涉首难,豪杰蜂起,相与并争,不可胜数。然羽非有尺寸,乘势起陇亩之中,三年,遂将五诸侯灭秦,分裂天下,而封王侯,政由羽出,号为霸王,位虽不终,近古以来未尝有也。及羽背关怀楚,放逐义帝而自立,怨王侯叛己,难矣。自矜功伐,奋其私智而不师古,谓霸王之业,欲以力征经营天下,五年卒亡其国,身死东城,尚不觉寤而不自责,过矣。乃引天亡我,非用兵之罪也,岂不谬哉!

(2)杜牧的评价:《题乌江亭》。

胜败兵家事不期,包羞忍耻是男儿。

江东子弟多才俊,卷土重来未可知。

(3)李清照的评价:《夏日绝句咏项羽》。

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

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4)王安石的评价:《乌江亭》。

百战疲劳壮士哀,中原一败势难回。

江东子弟今虽在,肯为君王卷土来?

(5)毛泽东的评价:宜将剩勇追穷寇,不可沽名学霸王。

3、现代人对项羽的评价:

易中天(厦门大学教授):项羽死得壮烈,死得英雄,死得气势磅礴,惊天地,泣鬼神,就连乌江之水也要为之呜咽,为之洪波涌起,浊浪翻腾。显然,项羽的死是高贵的。无论他是为什么死的,他的死,都有无与伦比的人格魅力和审美价值。

项羽的悲剧是时代的悲剧。项羽之死,似乎预示着一个时代的结束。显然,刘邦是代表着历史方向的,项羽则不合时宜。事实上,此后,像项羽这样傻,这样天真、任性的英雄越来越少,阴险毒辣的阴谋家和迂腐愚忠的书呆子则越来越多。从这个意义上讲,项羽说他的失败是天之亡我,也对。

王立群(河南大学教授):项羽虽然最后失败的,但是我们承认,项羽是英雄,项羽叫本色英雄,刘邦是个地地道道的政治流氓,但是在历史评价上,我们应当说,刘邦也是个英雄,刘邦叫什么英雄,刘邦叫实事英雄,他是那个时代造就的那个实事英雄,项羽是本色英雄,本色英雄抵不住实事英雄。

4、评价历史人物的方法:

我们评价历史人物,一般来说,有两个很重要的标准,一个叫历史评价,一个叫道德评价,道德评价是要服从于历史评价的。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第三课时教案(优秀12篇)篇六

一、教学目标。

(一)了解课文第一自然段和下面三个故事有什么联系。

(二)分角色朗读,深入体会中心思想。

二、教学重点、难点。

分角色朗读,深入理解中心思想。

三、教学过程。

(一)检查复习。

1.课文讲了几个故事?每个故事可以用什么小标题来概括?

2.本文的中心思想是什么?

(二)交待本节课的教学目标。

(三)了解课文第1自然段与下面三个小故事的联系。

课文的第1自然段秦国最强,常常进攻别的国家,这是全文所有故事发生的总的原因,没有这个原因,就不会有完璧归赵这个故事的发生,也不会有渑池之会这个故事的发生,没有这两个故事的发生,就不会有蔺相如一次次的升官,最终职位比廉颇还高,因而就更不会有负荆请罪这段佳话。

(四)编排课本剧:

本文由三个故事组成,内容较长,关系较为复杂,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采取分角色朗读的方法让学生对课文内容和文章的中心思想进行更深、更全面的理解。

1.熟读课文,注意人物的语言、语气。

教师可以先让学生分角色、有感情地进行朗读。

2.检查朗读情况,分好角色。

在有感情地熟练朗读之后,教师可以带领学生编排一些动作,朗读中作一些表演。合理地分配角色,指定合适的人读叙述语言。

3.表演课文内容。

一切准备工作就绪后,可以让学生进行朗读表演。如果时间允许的情况下,可以在一批朗读表演之后,大家评议,看是否抓住了人物的性格特点。如还有时间,可以再请一些同学朗读表演。

第三课时教案(优秀12篇)篇七

教学目标 :

1、继续学习边默读边思考理解课文内容。

2、能够有语气地朗读课文。

3、了解“草船借箭”的故事梗概,以及诸葛亮借箭成功的原因,知道诸葛亮是个足智多谋、才智超群的人。

4、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探究精神。

教学重点:了解诸葛亮借箭成功的原因,从而体会诸葛亮是个足智多谋、才智超群的人。

教学过程 :

一、复习引入:

1、今天我们继续学习第7课,一起读课题。

2、昨天,我们初读课文了,还记得课文的主要内容吗?

出示投影1:

浏览课文回忆。看来初读课文读得不错,我还想考考你们。

3、初读课文以后诸葛亮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

你们说得挺好的,不过课文只用了一个词就概括了你们说的内容。哪个词?找找--(板书:神机妙算)。

4、还记得我们上节课的思考作业 吗?

1、大多数同学认为神机妙算最有研究价值,那提出了问题到哪里找答案啊?

2、投影--下面就请大家找出文章中能充分说明诸葛亮神机妙算的地方读书体会,读懂的地方用!作标记,不懂的地方用?作标记。

3、汇报交流你们的读书收获吧。

(1)围绕神机妙算先说说在阅读中产生的问题?

(2)围绕"神机妙算"谈谈读书的收获吧!

(3)*大雾漫天--这是场什么样的雾?这么大的雾怎么读出来呀?

*诸葛亮早就算定三天之后必有这场大雾漫天,你说神不神?妙不妙?这就是神机妙算。

*难怪周瑜长叹一声。

出示投影2:

周瑜长叹一声,说:“诸葛亮神机妙算,我真不如他!”

看到诸葛亮如此神机妙算,周瑜是自叹不如啊!

(4)再和前面的内容联系起来,更能体会诸葛亮的神机妙算,再读书思考。

*诸葛亮几次说话,会是()说?能想象出来吗?真好,要把这种语气读出来。

*找三人分角色读。

*去掉提示语,2人组练读,小组展示。

早有安排,早有谋划,所以才胸有成竹地立下军令状。这就是超人的智慧,惊人的才干,这就是神机妙算。

难怪周瑜长叹一声,……。

(5)前后联系的方法继续体会诸葛亮的神机妙算,再读7、8自然段。

*曹操,笑他什么?--笑曹操的多疑和猜忌。

还在笑谁?--周瑜,笑他什么?笑周郎嫉妒贤能,气量狭小。

再读:

*诸葛亮早就算定曹操不敢派兵;早就算定曹兵会放箭如雨;这就是神机妙算。

*难怪周瑜会长叹一声--发现自己的智慧才能远远不如诸葛亮,

(6)继续研究诸葛亮的神机妙算。

*顺风顺水--图示说明。

看图示,你能发现什么?滚滚长江东逝水--长江水水流方向向东,风向向东--了解风向和水流方向,因此船受箭归来才会顺风顺水。这就是神机妙算。

大雾漫天。

神机妙算放箭如雨。

顺风顺水。

第三课时教案(优秀12篇)篇八

看戏归来的情形,看戏次日的情形,详略叙事的恰当。

1.由分析过的第三层,引到引导学生分析第四层(板书:看戏归来的情形)。

(1)“我们”在看戏归途中的心情怎样?

学生回答,教师明确:

“我”“回望戏台在灯光中,却又如初来到时候一般,又漂渺得像一座仙山楼阁”,听到悠扬的横笛声,“疑心老旦已经进去了,但也不好意思说再回去看”,表现出仍很留恋演出(板书:留恋演出)。

小朋友们一面“议论着戏子,或骂,或笑”,一面摇得那船“就像一条大白鱼背着一群孩子在浪花里蹿”,这留恋演出、议论笑骂和摇船情形,表现了对看戏仍然兴趣很浓,愉快兴奋(板书:议论笑骂戏兴仍浓愉快兴奋)。

(2)小说写出“我们”偷豆、吃豆的怎样的经过?具有什么样的表现力量?

学生回答,教师明确:

摇船的说“很疲乏……许久没有东西吃”,引出偷豆、吃豆的插曲,双喜指挥偷豆。双喜先问阿发:“这边是你家的,这边是老六一家的,我们偷哪一边的呢?”阿发“往来的摸了一回”,说“偷我们的罢,我们的大得多呢”。不管是谁家的,单选大的偷,自己家的大就偷自己家的,表现出他憨厚无私(板书:选偷大豆憨厚无私)。

大家在阿发家的豆田里,各摘了一大捧。“双喜以为再多偷,倘给阿发的娘知道是要哭骂的,于是各人便到六一公公的田里又各偷了一大捧”;表现出他不愿惹起阿发的娘哭骂、气恼,偷豆也有分寸。

“几个年长的仍然慢慢的摇着船,几个到后舱去生火,年幼的和我都剥豆。不久豆熟了、便任凭航船浮在水面上,都围起来用手撮着吃”;在夜晚随波漂浮的航船上,围吃自己偷来、剥好、煮熟的豆,自然别有一番滋味,香甜可口(板书:自剥自煮吃来味香)。

(3)“我们”吃完豆做了些什么?虑到了什么?写这些具有什么样的表现作用?

学生回答,教师明确:

“我们”吃完豆后,洗了器具,“豆荚豆壳全抛在河水里,什么痕迹也没有了”,避免被人发现偷豆、吃豆的事,表现出处理善后,考虑周到(板书:善后处理考虑周到)。双喜所虑的是八公公发现用了他船上的盐和柴,大家议论之后,“归结是不怕”,有应付他的办法。写这些,表现出少年们预想到可能发生的纠葛,有了应付的办法,放心了偷豆、吃豆的事(板书:预想纠葛应付有法);。由于归途中偷豆、吃豆的插曲,使得这次夜晚去赵庄看戏,更加令“我”难忘。

(4)小说是怎样接住夜晚去赵庄看戏的?这样结束产生着什么样的效果?

学生回答,教师明确:

是从长幼都很高兴来接住夜晚去赵庄看戏的。站在桥脚来接的母亲,本来为“回来得这样迟”而“颇有些生气”,但看到儿子和小朋友们都高兴的回来了,“也就高兴了”(板书:长幼都很高兴”;并且“笑着邀大家去吃炒米”,小朋友们都说“已经吃了点心,又渴睡”,辞谢了母亲的邀请,“各自回去了”,圆满地接住去赵庄看戏,这样圆满地接住去赵庄看戏,不但由母亲送始,以母亲接终,前后呼应,构成了事件的完整性,也使事件更在“我”的脑海中永留美好的记忆(板书:圆满结束看戏永留美好记忆)。

2.引导学生分析第三部分(板书:看戏次日的情形)。

(1)小说怎样写出看戏次日的情形?

学生回答,教师明确:

小说照应着昨晚的偷豆、吃豆和看戏,呼应第一部分写的村民淳朴好客,写出看戏次日的情形。“并没有听到什么关系八公公盐柴事件的纠葛”,照应昨晚吃豆后“所虑的”八公公发现用了他船上的盐和柴“会骂的”;六一公公问“你们这班小鬼,昨天偷了我的豆了罢”,照应昨晚“各人便到六一公公的田里又各偷了一大捧”;“我”吃了六一公公送给的豆,觉得“并没有昨夜的豆那么好”,“一直到现在,我实在再没有吃到那夜似的好豆——也不再看到那夜似的好戏了”,照应昨夜的偷豆、吃豆和看戏。六一公公的问“我”的.话和送豆,呼应第一部分所写村民淳朴好客。

(2)这样照应前文、呼应开头结束全篇,具有什么样的表现作用?

学生回答,教师明确:

对两位公公的照应前文偷豆的说明和描写,表明了昨晚的偷豆、煮豆、吃豆并未引起纠葛,结果良好(板书:照应偷豆结果良好)。特别是呼应开头部分的村民淳朴好客,描写六一公公亲热地问“我”昨晚的戏、豆如何,高兴地送给豆,更表现了村民的淳朴宽厚、热情好客(板书:呼应好客更现朴厚)。对“我”的照应前文的描写,则表明了昨晚的豆最好吃,戏最好看,至今不忘。这样结束全篇,构成了作品绵密完整的结构,表现出随母归省小住平桥村生活的美好,抒发了对平桥村的人物和生活的绵绵无尽的怀恋(板书:结构绵密完整小住生活美好怀恋绵绵无尽)。

3.引导学生分析本篇详略叙事的恰当。

本篇怎样有详有略地叙写事件?产生着什么样的艺术效果?

学生回答,教师明确:

总的来看,本篇详写去赵庄看戏的全过程,略写小住平桥村的得到优待,一般乐事,和看戏次日的情形。详写的各个情节,让人读来如同身历其境,亲见其人,深受感染;略写部分也多以简约的笔墨体现出充分的表现力量,钓虾、放牛就表现出农村生活的浓郁童趣,六一公公的简短问话和送虾运动,更表现了农村老人的淳朴宽厚、热情好客。这样详写略写相配合,既表现出小住农村的诸多乐趣和美好事物,又突出了重点,值得认真体会,学习。

4.指定学生朗读课文。

要求缓急轻重得当,读出感情色彩。

进一步体会第三部分的表现作用,和本篇详略叙事的恰当。

第三课时教案(优秀12篇)篇九

1、抽读生字、新词卡片。

2、按笔顺书空:裤。

二、继续指导观察比较偏旁部首,出示部分生字词。

1、出示图表,比较“宀穴”的偏旁演变过程。

2、指导学生观察图画与古文字、今文字,比较“宀穴”的异同,

3、指导学生读谁偏旁的名称。“宀”读作宝盖头。“穴”读作穴宝盖。

三、看图读韵文识字(学习后两组词语)。

出示挂图,引导学生认识图中的事物,并读出相应的词语。

1、小朋友们,今天这一节课我们来学习与“宀穴”有关的两组词语。

2、看图:说说这些图上都画了些什么。

3、相机出示有关词语的卡片,贴在相应图的下面:

教室住宅家庭鸟窝窗户窟窿。

4、要求:读准音节,看清字形。

5、教师检查自学情况,并加以指导。

6、让学生认读生字,正音。

7、通过字词的学习,小结“宀穴”的用法。

8、用“室、庭、窝”口头扩词。

四、小结:

刚才我们学习了两组词语,第一组词语都与什么有关?(房屋)第二组词语都与什么有关?(洞穴)。

五、总结:

今天我们用了两节课,学习了与“礻、衤、宀、穴”有关的四组词语,知道了它们的不同用法,在以后的学习中,我们又多了一种辨别形近字的武器,我们一定要认清形近偏旁,通过形近来区别字的意思,并进一步理解词语的意思。

六、指导学生读全文。

1、读出轻快的口气。

2、多种形式有感情地朗读。

七、指导书写。

1、看笔顺图,记忆“庭、窝、窗”的笔顺。

2、反馈。

3、学生描红书中的田字格里的今天所学的生字。

4、说说你是怎样记住这些字的。

5、让学生在《习字册》上描红、仿影、临写今天所学的生字。

八、作业设计:

1、写出带有下面偏旁的字。

宀穴()礻()衤()。

2、填合适的字。

一()神话两()裤子三()衬衫四()鸟窝五()教室六()窗户。

第三课时教案(优秀12篇)篇十

教学内容:

p.4的部分练习和p.5。

教材简析:

这部分主要是巩固前面两段学习的内容,帮助学生逐步形成相关的计算技能。

教学目的:

1、通过一些对比练习,进一步理清三位数除以一位数的计算算理;继续加强估算教学,提高计算能力。

2、在解决一些具体的实际问题中,注意渗透一些简单的数学思想(如p.4第4题)。

3、通过计算,渗透连除和除乘之间的关系,为后面的相关学习做准备。

教学过程:

1、先估计商是几百多还是几十多,再计算。

228÷3712÷6231÷5。

944÷8543÷2197÷4。

具体操作:先指名一道一道地说说自己的'估算方法和估算结果。再指名学生板演,其他学生自己做题,时间到后,在检查是否正确的前提下,比比谁做得更多。

在讲评板演题的时候,注意发现并纠正学生的一些错误。

指出:三位数除以一位数,商有2种可能,或是三位数或是二位数。

2、练习:800÷2÷2900÷3÷3600÷3÷2。

800÷4900÷9600÷6。

先请学生观察这组题目,你觉得上下两题有什么特点?你猜它们的结果会有什么特点?

猜得是否正确呢?请大家算一算。

学生计算。

交流:猜对了吗?谁能用自己的话来描述一下这上下两题的规律?

(这个语言要求不必太高,主要还是在于要摸清学生的知识水平,老师适当引导,使他们初步感知一个数连续除以两个数,等于除以这两个除数的积。)。

3、(p.4第4题)下面三个图形的周长都是396毫米,每个图形中各条边的长度都相等。说出各图形的名称,并分别求出它们的边长。

读题后问:每个图形中各条边的长度都相等。这句话是什么意思?

学生分别列式计算出每条边的长度。

问:看来你算出的结果,你有什么发现?

(让学生初步感知:同样长的周长,平均分的份数越多,每份就越短。或者说:同样的数,除的除数大,商就小;除的除数小,商就大。)。

要求学生对照图理解文字内容,并正确解答。

5、布置作业:p.5第1题,p.4第5、6。

第三课时教案(优秀12篇)篇十一

教学重点、难点:

识字、写字。理解两句谚语“众人一条心,黄土变成金”、“单丝不成线,独木不成林”的含义。可安排2课时进行。

教学准备:

每个学习小组一盒积木;课文的插图;歌曲《团结就是力量》的磁带;词语卡片、生字卡片、田字格。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看图识字。

1.出示左上图。

(1)猜一猜。

师述:这三幅图里,分别藏着一个汉字,你能找出来吗?(相机出示:人从众)。

表扬猜出“众”的小朋友,并请学生说说是怎么猜出来的。

(2)找一找。

这三个字有好多朋友,我们一起来给他们找朋友。

(相机出示:工人跟从群众)。

(3)读一读。

小朋友,刚才我们认识了几个新朋友,请你读一读这些词语。(学生自由读,指名学生读)。

(4)比一比。

小朋友的眼睛可亮了!仔细观察这三个字,你发现了什么?

(引导学生说出“从众”这两个字是由“人”累加起来的)。

二、游戏诵读,理解儿歌。

过渡:有一位会写诗的叔叔把这三个字合在一起写了一首好听的儿歌,我们一起来学习。(相机出示儿歌:二人从,三人众。众人一条心,黄土变成金)。

1.创设游戏情境,深入理解儿歌。

(1)分小组,合作搭积木。

比一比,哪一组搭得最漂亮?

(2)谈体会,明道理。

a.这一组搭的积木可漂亮啦!请你们来谈谈成功的体会。

b.这一组搭的积木倒塌了,你们失败了,从中你懂得了什么道理?

(3)听歌曲,感悟读。

只有齐心协力,团结合作,才能成功。这就是“众人一条心,黄土变成金”。(播放歌曲《团结就是力量》)。

(4)揭课题,指导读。

刚才我们学习了《识字7》左半部分的`内容。(板书:识字7)。

a.学生在学习小组中读一读。

b.小组推荐学生朗读,注重评价。

c.全班一起朗读。

三、探究合作,学习新知。

1.小组合作学习。

师:刚才我们认识了新字、新词,学习了一首好听的儿歌。左边的课文,老师要请小朋友以小组为单位,用看看图、识识字、读读词或其他方法来学习。人人可以争当小老师,挑自己已读懂的说给其他小朋友听。(学生合作学习、交流,教师巡回了解,点拨指导)。

2.大组交流成果。

师:谁愿意当小老师介绍一下你读懂了什么?

四、比较小结,拓展延伸。

1.比一比。

(1)男、女小朋友分别读这两首儿歌。

(2)比一比,从这两首儿歌中,你发现了什么?(引导学生通过诵读,理解这两首儿歌讲了同一个道路,那就是团结力量大)。

2.说一说。

学生联系已有的生活经验或回忆童话、寓言故事来谈谈自己的体会。

3.读一读。

带着自己的体会、感受,一起把课文读一遍。

五、学习生字,指导书写。

1.出示生字卡片:黄变成金单丝条众群。

2.认读生字。

3.说说你记住了哪些字,有什么好方法。

4.自学笔顺图,在书上描红。

5.交流书写时的注意点。

6.《习字册》上描红、仿影、书写。

第三课时教案(优秀12篇)篇十二

1、使学生明白地名是各个历史时代人类活动的产物,也是人们工作、生活、交往不可缺少的工具。

2、让学生在读地图、调查访问、收集资料等活动中,透过地名,了解历史文化知识,学会整理资料、提取信息、撰写调查报告,体会其中的文化,提升爱家乡、爱祖国的情感。

3、通过丁丁、冬冬等人物的吐白,启发学生发现地名的由来,鼓励学生找本地的地图,经过读图的活动,发现地名的特点,帮助学生了解地名的文化内涵。

教学重点。

1、课前让学生充分做好资料的收集工作。

2、让学生通过了解地名的来历及变化,懂得地名中蕴涵的文化。

3、以“地名”为主线,开展一系列语文学习活动,锻炼学生的能力。

教学难点。

1、地名的'变化与历史、社会制度的变化与发展有密切的关系,这些与学生的现实生活有距离,让他们了解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2、教学前,师生都应做充分的准备,学生要收集资料,教师要为学生的语文活动做动员、鼓励和示范,并教学生写好活动计划。

3、教学生写调查报告。

课前准备。

1、家乡的地图一幅。

2、布置学生收集本地的地名、全国其他地区的地名及有关资料。

教学时间。

5课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新课。

同学们,我们居住的城市叫什么名字?(长沙)长沙的哪些地方是我们熟悉的?(学生自由发言)。

想不想知道我们的好朋友丁丁的家乡有些什么地方?让我们一起去看一看吧!

(二)看丁丁家乡的地图。

1、引导学生读图,找一找地名,感受地名的特点,如春华胡同、秋实胡同,中山西路,刘家堡,山东大街、银川大街、拉萨大街,正义西路等等。

2、联系家乡的地名,启发学生思考、猜测图中地名的由来。

例如“中山路”,我们这儿也有,是为了纪念伟大的革命者孙中山。

(三)看自己家乡的地图。

1、说说家乡熟悉的地名及由来。

2、你知道哪些地名有变化,变化的原因是什么?

3、你有何感想?

相关范文推荐

    英国的小学生(热门13篇)

    优秀作文能够引起读者的共鸣和思考,激发他们对文学创作的热情和追求。接下来是一些受欢迎的优秀作文赏析,供大家参考和借鉴。英国的基础教育在世界上很有名气。现如今,越

    2023年公斤的希望读后感(实用19篇)

    通过写读后感,我们可以分享自己的阅读体验和心得,与他人展开交流和讨论,共同提高。一起来看看以下读后感范文,或许会给你带来对这本书的不同理解和思考。《三十五公斤的

    2023年乡镇省委党校学习个人总结(优质21篇)

    个人总结是一种理性思考的过程,它可以帮助我们对自己的行为和决策进行评估和反思。掌握写好个人总结的技巧和方法可以更好地提高自己的写作水平。5月10日至14日,我有

    2023年级部主任学期工作总结(专业24篇)

    学期工作总结是对自己学习和工作的一个回顾,也是对自己的一种成长和肯定。以下是一些优秀学生的学期工作总结,希望可以给大家提供一些思路和启发。本学期有幸和x老师合班

    最新最美警察事迹材料(热门17篇)

    事迹材料的撰写可以增强人们对于成功的渴望和追求,激发自己的潜能和动力。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事迹材料范文,供大家参考和学习。______,女,32岁,大专文化,

    最新对初中的憧憬范文(22篇)

    在阐述观点的同时,优秀的作文还需要具备以情动人的能力,让读者在观点的同时也能够感同身受。下面是一些被评为优秀作文的范文,希望可以给大家展示一下优秀作文的特点和风

    2023年农村专职党务工作者工作总结范文(16篇)

    月工作总结是一个重要的工作方法,可以帮助我们规划未来的工作目标和计划。小编特意为大家准备了一些月工作总结的范文,希望能够帮助大家写出更好的总结。在县委党建领导小

    最新青年团入团申请书青年团入团申请书(优秀18篇)

    入团申请书不仅是对自己的一个总结,也是对自己加入共青团组织的一个承诺和决心。接下来是一些成功入团的优秀同学的入团申请书范文,让我们一起来学习和借鉴。

    最新建团周年直播心得感悟(模板18篇)

    心得体会是在一段时间内对个人经历、感悟和领悟进行总结和概括的一种文字记录。【示例文本八】在一段时间的学习中,我深刻认识到知识的持续积累和自我反思对个人成长的重要

    2023年初中生入团申请书初中生入团申请书(模板16篇)

    通过书写入团申请书,学生能够进一步了解团组织并展示自己的成长和进取精神。在这里,小编为大家整理了一些初中生入团申请书的经典范文,大家可以参考一下。尊敬的团支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