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教案散步范文(14篇)

时间:2023-12-09 作者:书香墨

教学工作计划有助于教师发现和解决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提升自身的教学能力。以下是一些优秀教师的教学工作计划分享,希望能给大家提供一些启示和思路。

七年级教案散步范文(14篇)篇一

设计背景:

随着社会的发展,生活节奏的加快,人们往往淡化了那份恬淡宁静的温情,往往削弱了那份家庭责任与社会责任。本文的教学设计旨在感染学生,激发他们的责任感与使命感,从而使他们立志做一个“大写的人”!

教材简析:

本文是一篇寓意深刻而文辞冲淡的文章。学习本文的关键是由表及里,由浅入深地引导学生理解文章主旨。最终领悟作者借散步表达的深意。

有两处关键点需要注意:一是面对分歧时所作的决定;二是篇末所说的“整个世界”。应着重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这两处蕴含的深刻含意,以理解文章关于亲情、责任及生命的主旨。

学生情况分析:

七年级学生正处于发展独立思维的重要阶段,不再喜欢被动地接受知识,他们的自尊心、主动性和求知欲已大大提高了,同时,学生已经具有了一定的分析、理解、审美和口头表达能力。基于此,在教学中要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方式,让学生做问题的发现者、思考者、探索者。

教学理念:民主合作协商。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准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过程与方法:

揣摩重点词句的含义,品味文章的语言美。

了解“以小见大”的表现手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尊老爱幼、珍爱亲情、珍爱生命的美好品德,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

教学重点:

揣摩精美词句,品味语言美。

培养尊老爱幼、珍爱亲情、珍爱生命的美好品德,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

教学难点:

理解具有象征意义的文章最后一句话。

教法设计:诵读品味法点拨引导法。

学法指导:引导学生说事、品情、赏景、析意、悟法。

媒体设计: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流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最近,老师看了一则公益广告,感慨颇多。你们有兴趣欣赏一下吗?(课件展示视频《大家都在忙》)。

2、看完短片,你想说些什么呢?(请同学发言)。

可能谈到:

我们在给父母物质关怀的同时,别忘了给他们精神上的关爱;。

我们长大了,应关爱父母,如同现在他们关爱我们一样;。

长大后的我们再忙也别忘了常回家看看;。

我们应善待老人;。

…………。

3、是啊!关爱老人是我们应尽的义务,是我们不可推卸的责任。

今天就让我们随同莫怀戚先生一家去散步,去感受成熟生命对衰老生命的呵护吧!我相信,你一定能收获那份永恒的感动!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提出要求后教师范读课文。

要求:

(1)、给难字注音。

(2)想一想本文围绕着哪几个人写了一件什么事?了解事情发生的时间、地点、起因、经过、结果。

2、认读字词。

3、抢答:散步的人有?(我,我的母亲,我的妻子和儿子。)。

散步的地点是?(田野)。

散步的季节是?(初春)。

散步的过程中发生了什么?用原文中的一个词回答。(分歧)。

4、引导学生“说事”。

5、明确。

文章讲述了一家祖孙三代四口人:“我”、“母亲”“妻子”和“儿子”,在南方初春田野散步。后来发生了分歧,最终“母亲”迁就了孙子,改走小路的事情。

三、深入文本,读文寻情。

1、过渡:你们听得很认真,值得褒奖,但要想真正走进作者的内心世界,还需多读。

请看清要求,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要求:a.朗读时把握好语气、语调,注意停顿;。

b.思考:散步过程中发生了什么分歧?我是怎样解决的?

2、请同学读一读自己喜欢的句子,其他同学认真聆听,作出评价。

3、研讨。

a.散步过程中发生了什么分歧呢?(妈妈要走大路,大路平顺;儿子要走小路,小路有意思。)。

b.那么,“我”如何决定的呢?(走大路)“我”为什么做出这样的决定?

c.假如,“我”当时决定依从儿子走小路,那会怎么样呢?

d.文中能表现“我”孝敬母亲的句子还有那些?

4.其实一个家庭要想和美,“敬老”是一个决定的因素。家庭和美,还需要家庭成员间相亲相爱。下面,请分小组交流一下,文中还有哪些地方看出这家人的相亲相爱?试着用用一个词语评价文中人物。

明确:“我”孝顺;。

妻子贤良;。

母亲慈爱、谦让、有涵养;。

儿子乖巧、可爱。

这是一个和和美美的家庭。(幸福的家庭、和谐的家庭、令人羡慕的家庭……)。

四、品味语言,探寻美点。

1、导入。

这篇文章之所以感染力十足,是因为它的语言。如果我们细细咀嚼、品味,会感受到它的非凡魅力!

下面请同学们赏读课文,找出喜欢的句子,圈点勾画,并与同桌交流喜欢的原因。

七年级教案散步范文(14篇)篇二

教学目标:

1、细致的描写展示人物感情。

2、(难点)理解“我”(中年人)对于生活的使命感。

课时:1课时。

一、导语:同学们经常和父母一起散步吧!一家人手牵手,轻轻地,自由地漫步田间、道旁。清新的空气,秀丽的景色,使人心旷神怡,流连忘返。散步是生活中平平常常的事情,然而这平常的小事,恰恰能体现出浓浓的亲情。今天,我们将学习一篇清新优美的散文---《散步》,它像一首动人心弦的诗,一支感人肺腑的歌,让我们来体会一家三代之间那种互敬互爱的深挚感情吧!

二、阅读思考。

1、学生自由发言,读出感受最深的句子。

师归纳:感受最深的句子往往是:优美抒情的句子;带有生活哲理的句子。

2、“这个幸福的家庭,一家人互敬互爱,相处十分和谐”,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来?

----明确:

情节发生:母亲老了、身体不好;我提出“散步”(爱母)内容。

波澜发展:母亲走大路,儿子走小路;我委屈儿子,顺从母亲(爱幼更尊老)真切。

起伏高潮:母亲变了主意,决定走小路(听从儿子更爱孙子)感人。

3、人物活动总离不开一定的.环境,“散步”选择了什么样的环境呢?

----明确后齐读第4节。问:景物描写抓住了春天的什么特征?体会景物描写的作用。

景物描写大地新绿(铺)大自然的生命。

(南方初春的田野)树上的嫩芽(密)生命写抒。

田野的冬水(起)景情。

人类社会的生命。

春天生机盎然的特征,写景为抒发对生命的热爱。

4、设计“我”这个形象的好处?

------“我”(祖孙间的桥梁)一霎时我感到了责任的重大心理描写。

(人到中年承前启后)好像我背上的同她背上的加起来就是整个世界责任使命。

三、破读。

1、调。

摘句1、我们在田野散步:我,我的母亲,我的妻子和儿子。

----这是有序生活的再现,词语的位置不能换。其一,母亲老了,自然是我陪伴;其二,儿子有妻子带着;其三,妻儿走在前,母亲的视线就会受影响。这样安排,体现了儿子的匠心。

2换。

摘句2、到了一处,我蹲下来,背起了母亲,妻子也蹲下来,背起了儿子。

-----“抱”不如“背”,母亲不能去抱,背,一是稳,二是视野开阔。

3、删。

摘句3、天气很好。今年的春天来得太迟,太迟了,有一些老人挺不住。但是春天总算来了。我的母亲又熬过了一个严冬。

板书、

景物描写大地新绿(铺)大自然的生命。

(南方初春的田野)树上的嫩芽(密)生命写抒。

田野的冬水(起)景情。

人类社会的生命。

成功学校:杨华。

七年级教案散步范文(14篇)篇三

一、教学目标。

1、感受亲情,体味浓重的情意。

2、学习文章巧妙构思,体会文章平易朴实而又内涵丰富、耐人寻味的语言风格。

二、教学重点。

1、体味浓浓的亲情,品味语言的准确性。

2、通过朗读体会文章所蕴含的生活哲理。

3、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并进一步理解中国传统的人文精神。

4、学会在生活中的小事上感受亲情之美,生活之美。

三、教学难点。

1、理解“我”对生活的使命感。

2、领悟儒家传统文化的精神内核。

四、教学方法:朗读法 讨论点拨法 品读法。

五、教学准备:cai课件。

六、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爱是人类永恒的主题。我们感悟了《风筝》浓浓的手足情,感受了《羚羊木雕》诚挚的朋友情,其中也不乏甜蜜的苦涩,苦涩的甜蜜,真所谓“是是非非总关情”。今天,我们再来跟随莫怀戚的《散步》,去体悟一下如水的母爱,如山的父爱吧!

(二)、整体感知。

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初读课文, 把握重要信息。

快速抢答。

a、散步的地点是:

b、散步的人有:

c、散步的季节是:

d、散步的过程发生了:

(用原文的一个词来回答)。

2、思考如下问题:

a. 这篇文章向我们讲述了一个什么故事?

要点:祖孙三代    一家四口    散步经过。

b. 从这个故事中,你觉得这是一个怎样的家庭?

充满亲情的温馨家庭。

3.请给文中人物加上修饰语。

“我”:   孝顺善良,关爱母亲。

我的母亲:慈祥亲切,善解人意。

我的妻子:温柔贤惠。

我的儿子:天真活泼,聪明伶俐。

(三)、研读赏析 (美点寻踪)。

找出文中你最喜欢的句段,并简要阐述你喜欢的理由。

语言美。

1.佳词赏析。

a.到了一处,我蹲下来,背起了母亲,妻子也蹲下来, 背起了儿子.(换成“抱”,可以吗?)。

初春的田野潮湿,容易滑倒;儿子很胖,抱容易挡住视线。不经意的动作,却倾注了母亲对儿子的深情。

b.我的母亲又熬过了一个严冬. (好在哪里?)。

“熬”含有“忍耐压力、折磨,承受艰苦”之意。

2.妙句赏析。

a.母亲本不愿出来的。她老了,身体不好,走远一点就觉得很累。我说,正因为如此,才应该多走走。母亲信服地点点头,便去拿外套。

b.她现在很听我的话,就像我小时候很听她的话一样。

景物美。

3.找出文中写景的句子,体会其作用。

a、这南方初春的田野,大块小块的新绿随意地铺着,有的浓,有的淡;树上的嫩芽也密了;田里的冬水也咕咕地起着水泡.这一切都使人想着一样东西----生命.

该段描写了新绿、嫩芽、咕咕的冬水,写出春的气息。在这样的气息中,使人感觉到生命的存在,生命的召唤。正是因为感受到冬去春来,气候转暖,生机萌动,全家人才一起出来散步。这是对全文的铺垫,另一方面也使文章的感情基调由深沉变得欢愉起来。

b、她的眼随小路望去:那里有金色的菜花,两行整齐的桑树,尽头一口水波粼粼的鱼塘。

该段写景交代了儿子走小路的原因。

这样美丽的景色,这样迷人的春光,我们全家人才出来踏青,本以为风平浪静,谁知微风拂过,湖面荡起点点涟漪,我面对一个两难的选择.

人性美。

完成板书。

幼小的生命                     衰老的生命。

呵护                 善待。

责  任。

成熟的生命。

我和妻子都属于人到中年,既要扶老又要携幼,既要赡养老人又要教育子女,这句话写出了作者的使命感,深知自己肩负的重担,责任重大。

6. 主题升华。

故事层面:亲    情。

寓意层面:使 命 感。

哲理层面:生生不息。

(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

a.本文选取生活一角,叙写了祖孙三代一起散步的平凡小事,表现出家人之间互敬互谅的真挚感情,体现了中华民族尊老爱幼的传统美德.

b.课文以“散步”为题好吗?请你换一个角度拟题,并说说理由.。

章法美。

7.写法探究。

尺水兴波,一波三折。

文似看山不喜平,在情节的起伏跌宕中,体现 了一家三代人温和、谦让、体贴的浓浓的亲情。

秀美隽永,文短意丰。

大词小用,卒章显志。

“分歧”“责任”等是小事用大词,是借散步来谈一个道理。使命感无形、无声、无色,独具灵感的作者捕捉本体和喻体的相似点,化无形为有形。

(四)、展开想象   体验感受。

a假如你是文中的“我”,毫不犹豫地依从儿子。

走小路,那么母亲会怎么想?(自由讨论)。

b看似不起眼的小事,如果处理不当,就会产生家庭矛盾,通过这件事你悟出了什么道理?

不管做什么事,应先考虑老人的感受,先照顾他们,他们辛苦了一辈子,不容易。文中的“我”决定顺从母亲而委屈孩子,原则上是一个“孝”字,当上有老,下有小,两头无 法兼顾的时,应该照顾老的一头,这正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体现。

d.小结。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

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孟子。

e.齐读《如果爱是左右手》。

如果爱是左右手,

就该一只递给孩子,

一只递给老人.

如果爱是左右手,

就该一只递给朝露,

一只递给晚霞.

如果爱是左右手,

就该一只递给未来,

一只递给历史.

如果爱是左右手,

就该一只递给早春,

一只递给金秋.

(五)同题比较阅读(选文与课文有异曲同工之妙,谈谈你读后的感受)。

散步。

散步的时候。

我走直路。

儿子却故意。

把路走弯。

我说。

把路走直。

就是捷径。

儿子说。

把路走弯。

路就延长。

人生其实并没有路,每一步都要自己去探索,你自己走什么路,其实你也不知道到底是直的还是弯的,走好每一步就是了!

我们常常去走捷径,因为我们知道,怎么样走才能够花最少的力气走最远的路。所以,我们看到的,是功利。可是,孩子们有他们的世界,他们想要经历,那些曲曲折折的情致和美丽,他们的眼里看到的,是丰富的人生情致,是趣味的故事。

(七)总结。

3.赶快为你的父母尽一份孝心。也许是一处豪宅,也许是一片砖瓦。也许是山珍海味,也许是一枚野果一朵小花。也许是数以万计的金钱,也许只是含着体温的一枚硬币……但在“孝”的天平上,它们等值。

---毕淑敏《孝心无价》。

(八)联系生活,抒写亲情。

1.仿写训练。

寒冷的时候,妈妈是棉被;

饥饿的时候,妈妈是_____;

困难的时候,妈妈是_____;

黑暗中,妈妈是_______;

幸福中,妈妈是_______.。

2抒写亲情,发手机短信给至亲。

亲情是一坛陈年老酒,

甜美醇香;

亲情是一幅传世名画,

精美隽永;

亲情是一首经典老歌,

轻柔温婉;

四、作业。

回家以后,请同学为自己的父母做一件事:捶捶背、洗洗脚、揉揉肩… …。

七年级教案散步范文(14篇)篇四

我市为全市各中小学配备了交互式电子白板或触控一体机,为课堂教学提供了便利的辅助平台。为了使这些资源发挥最大的作用,又组织了此次义务教育阶段新媒体新技术教学应用大赛。为此,本节课总体教学策略是合理运用多媒体技术,提升教学效益,展示交互技术的优势与特色。

这篇课文用一件非常普通的家庭小事“散步”,“形散而神聚”地体现了一家人之间浓浓的亲情,唱出了一曲尊老爱幼的赞歌,让人体验到“生活之美”。学习本文要落实本单元的要求,正确流畅地朗读课文,整体把握文章内容,结合自己生活经验和情感体验,体会课文所表达的情感,同时培养尊老爱幼、珍爱亲情、善待生命的情感,促使学生为家庭亲情建设尽一份力量。

七年级的学生正处于发展独立思维的重要阶段,他们的主动性和求知欲都已大大提高,不再喜欢被动地接受知识,已初步具有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能力。但同时缺乏良好的观察生活的品质,对生活缺少体验,对散文知识了解更少,而且由于受社会上许多不良因素影响和家庭的误导,有些学生甚至没有形成正确的家庭道德伦理准则。不能深层次领悟文章意境,因此,我通过引导学生去自读自悟、圈点勾画、自主探究及小组讨论等,使其在对散文有初步的了解的同时,深入体会课文浓浓的亲情及优美意境,并从中感悟出正确的家庭伦理道德准则。

1.知识与能力目标:

整体感知课文;练习朗读和圈点勾画,积累语言;锻炼理解能力和表达能力;发散思维能力和想象能力。

2.过程与方法目标:

抓住关键语句精读课文,品味文章的语言美,自主、合作、探究,领悟课文深长的意味。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感受文章字里行间的亲情与责任感,培养尊老爱幼、珍爱亲情、珍爱生命的思想感情,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

1.品味文章语言美的特点,感受课文浓浓的亲情,学习表达生活之美。

2.培养尊老爱幼的思想感情,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

1.揣摩文中一些关键词、句的深层含义,学会联系语境,在动态的语境中理解词句。

2.指学生在阅读中如何发现美、品评美,把阅读的过程当作美点追寻的过程,逐步提高学生赏读美文的能力。

情感感染法和启发点拨法;自主-合作-探究;品读法。

主要有如下五个环节:一导;二感;三究;四悟;五拓;六用。

(情景导入)请同学们看看这两张照片,在这两张照片中共有四个人:我,我的母亲,我的妻子和儿子。那个英俊潇洒帅气的男人,就是我了(营造轻松氛围)。从照片中同学们应该可以看出来,我们一家人非常的幸福、开心。今天,我们来学习一篇散文,走进另一个幸福、温馨的家庭,这篇散文就是莫怀戚的《散步》。

1、清理字词(互动活动)学生划掉错误的读音。(ppt4)。

2、速度课文(学生活动设计,抢答)。

抢答:本文记叙了一件什么事?散步的时间是?地点是?人物是?散(ppt5)。

(本环节中,学生初步了解文章内容,抓住主要故事情节。)。

理解文中重点语句(学生活动,热线求助ppt6)。

(2)第3段“我的母亲又熬过了一个严冬”,为什么不用“度过”却用了“熬过”?

这篇散文以《散步》为题,记叙了一家人散步过程中的一件小事,却通过“分歧”“整个世界”等类似的词语,引出对“尊老爱幼”、“中年人社会责任”这样一个大问题的思考,我们把这种写法就叫做“以小见大”。我想我们在写作文的过程中完全可以借鉴。

主题思想:本文通过祖孙三代一家人在田野里散步这个生活侧面,生动地展示这一家人互敬互爱,和睦相处的深厚感情和生活情趣,体现了中华民族尊老爱幼的传统美德。

学生欣赏《家》公益广告,感悟生活,完成练习。

有人说,家是一杯清香的茶,给你带来丝丝缕缕的清香;

有人说,家是寒冷时的一件衣裳,给你带来无限的温暖;

也有人说,家是下雨时的一把雨伞,为你遮风挡雨……。

我说,家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家就是供我们休憩的温暖的港湾/家是一只船,它带给人们温馨.家是温暖的港湾,带给人们温暖/家是永远的岸,带给人们梦魂萦绕和永远的牵挂/家是幸福的港湾,家是避风遮雨的码头/家是生命之舟的起点/家是快乐的源泉/家是一个小小的驿站,家是温暖的避风港,家也是永远不绝的风景/如果把人生比做一次飞翔,那么家是一只小小的风筝,家是宽广的天空,家也是永远的线./如果把生命比做一次旅行,那么家是沿途最美的风景,家是旅行的全部意义和最后的终点,家也是我们永远的避风港)。

同学们,亲情不单靠今天课堂上片刻的时间来体会,它更需要我们用一生的光阴来感悟。亲情不单是父母无条件的付出,它更应该是儿女们无言的回报。让我们的家永远洋溢着亲情,让我们的家永远充满爱!(欣赏音乐视频《父亲》)。

七年级教案散步范文(14篇)篇五

目标思路:

1、学生利用网络、图书馆等资源收集相关信息,并能总结搜集方法。

2、在音乐辅助下,捕捉诗歌的感情基调,初步感受诗歌的音乐之美。

3、在反复诵读与自主探究、合作学习中,进一步体味本诗对母爱的深情讴歌和诗歌的语言之美。

4、联系自己生活实际,深入把握诗歌的意境之美。

教学设计:

预习内容:1、准备一张彩色的纸。

2、收集有关冰心的资料。

案例:反思:

步骤一:情境导入。

教师活动:课前让大家准备了一张彩色的纸,准备好了吗?请同学们用这张纸来叠一艘小船,看谁最心灵手巧。

学生活动:叠纸船。

欣赏学生的手工作品。

教师活动:叠纸船是我们小时候很喜欢的一种游戏。叠好了之后,你们都会怎么做呢?……为什么把纸船放到水里?……我们怀着童年最朦胧的期盼,希望小小的纸船能将它们实现。诗人冰心也叠了一艘艘洁白的小纸船,希望它们载着一个女儿最真挚的爱和最深切的思念漂向自己的母亲。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冰心这首讴歌母爱的诗篇--《纸船》。情景激趣,自然导入,在教学之初就要“创设吸引学生进行学习的课堂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语文课程标准》)。

步骤二:资料交流。

教师活动:首先让我们共同来了解一下冰心。课前已经布置大家回去收集有关冰心的资料,现在我们一起来交流一下,并请你说说你的资料是通过什么途径收集到的。(提示学生:在交流时应当选择你认为最有价值的资料进行宣读,可包括冰心的生平、性格、作品、风格等内容。)。

学生活动:将自己收集到的资料在课堂上进行宣读介绍,相互补充交流完整,并介绍自己收集的途径。

学生活动:(学生通过讨论达成共识)一般可以通过上网搜索、到图书馆查阅相关书籍、调查询问、平时有意识积累等方法来获取我们需要的信息。

教师活动:今天我们是利用这些方法找到了关于作者的资料,以后我们还可以利用这些方法收集到更多更广的信息。查找资料是新课程对学生的一项基本能力要求,也是体现新课程“利用网络、图书馆搜集自己需要的信息和资源”(《语文课程标准》),拓宽语文学习领域,真正实现“大语文”观和现代教育信息化、能力化的一条途径。

步骤三:朗读感悟。

教师活动:记得台湾女诗人张秀亚在《诗与我》一文中曾经这样写到:“诗不仅仅是写在纸上的几行字迹,而是记录着弥漫于天地间的一种情绪。”今天这堂课就让我们来品读一下弥漫于《纸船》这首诗中的情绪。

学生活动:一读诗歌--第一次集体轻声朗读;第二次在巴哈《布蓝登堡舞曲》(音乐特点:欢快跳跃)的背景音乐下自由朗读诗歌;第三次在马斯奈《沉思曲》(音乐特点:感伤舒缓)的背景音乐下自由朗读诗歌。

谈自己在三种不同情境下进行朗读的感受。

(学生讨论后达成共识)认为第三种情境比较适合《纸船》这首诗歌的意境。这首诗歌的整体氛围是抒情的,节奏是舒缓的。

教师活动:马斯奈《沉思曲》是老师选择的背景音乐,我想每个同学自己心目中一定会有更适合这首诗歌的音乐。诗歌诗歌,一首好诗其实本身就是一首十分优美的歌曲。在适合的音乐伴奏下我们更能捕捉到诗歌带给我们的第一感受。配乐朗读不失为一种读诗的好方法。

学生活动:(学生通过讨论达成共识)作者通过叠纸船的方式表达对母亲深沉的爱和深切的思念。

教师活动:你认为诗歌中哪些词语或句子最能体现作者对母亲的这种感情?请你找出来说说自己的理解并试着读出其中的感情。

学生活动:四人小组讨论。

然后阐述自己的理解,并进行朗读(教师点拨:这些词语或句子表达作者的感情特别强烈,我们在朗读的时候可以运用朗读的技巧,把它们读成重音)。

在深入探讨了诗歌的感情之后,学生第二次集体朗读诗歌。

教师活动:这次朗读大家与第一次集体朗读比较一下,有没有区别?为什么会有区别?

学生活动:各抒己见,对两次朗读进行点评。

教师活动:可见诗歌的感情就是诗歌的灵魂,要深入读懂读好一首诗歌光有适合的背景音乐。

和熟练的朗读技巧还不行,最重要的是把握诗歌内在的情感。

学生活动:小型诗歌朗诵会。

有自信有勇气的同学到讲台前来,配合背景音乐用话筒给大家朗诵这首诗。

在座同学是评委,对朗诵者进行点评。

听了同学们的`范读之后,听一听。

著名朗诵家丁建华朗诵的《纸船》。

谈一谈你觉得她哪些地方朗诵得比我们好,值得我们模仿?

配乐第三次集体朗读。

教师活动:诗歌要用心灵来品读。不仅品其凝练的语言,更品其内在的情感。诗歌的阅读本身就是非常感兴化和个性化的。怎样在课堂上创设一种品读诗歌的浓浓氛围呢?我想音乐是极好的辅助背景,她本身就是一种最适合抒发情感的环境语言。所以第一次设计了没有背景的集体轻声朗读,是为了达到初次感知并与以下的两次集体朗读形成对比的目的;第二、第三次先后选择了欢快与舒缓的两首小提琴协奏曲,并要求学生自由朗读品味,重在突出学生的个人感悟。通过三次朗读,诗歌带给你的第一感觉已经伴随着音乐走进了每个人的心田,学生很自然会感悟到诗歌的情感基调,并一以贯之在整个阅读中。设计体现了新课程“重视学生个性化和学生自我感悟”(《语文课程标准》)的阅读教学理念。同时点明配乐朗读诗歌的学法指导。《语文课程标准》中也一再强调:“阅读教学的重点就是培养学生具有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的能力。”在这个环节中为了体现“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语文课程标准》),教师只是作为“整个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语文课程标准》)的身份出现,鼓励学生在自主、合作、探究的四人小组讨论基础上,充分发表自己的理解,而不是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使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得到了充分展示,使传统的以教师为核心的课堂模式转变为以学生为主体的开放式教学。

“阅读教学都要重视朗读”(《语文课程标准》)。诗歌通过形式多样的朗读,学生在朗读能力上得到充分的锻炼,名家示范更是行之有效的方法。请学生自己进行点评,对学生自身是一个很好的提高机会,不仅培养了朗读能力,同时也得到了一次口头表达的训练。

步骤四:拓展延伸。

学生活动:在背景音乐钢琴曲《致爱丽丝》的伴奏下,畅述自己的愿望。《语文课程标准》:“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健康的审美情趣,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积极的认识态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应该注重熏陶感染,潜移默化,把这些内容贯穿于日常的教学过程之中。”这个环节既是对语文人文性的一种体现,又在结构上使课堂呈现出首尾呼应的整体感,并体现了对教材的创造性理解和运用。

在现代教育理念中很重要的一点是课堂并非孤立于真实的世界之外的学习空间,要把课堂融入真实的生活之中。语文与生活的关系是最为密切的,用语言表达和交流是人类的基本生活需要。而我们传统的语文教学却常常进行架空的技巧训练,学生缺少表达和交流的欲望。在新课程理念下,学生必须通过语言来表达、交流自己的思想,在语言运用中去学习语文,要让语文成为真实的语文。

步骤五:研讨练习。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七年级教案散步范文(14篇)篇六

《散步》是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第五单元中一篇优美的散文。作者抓住日常生活的琐事,娓娓道来,情真意切,字里行间流露着对亲人的关爱,对家庭的责任,对亲情的赞美,焕发出亮丽多彩的人性美,是一篇以小见大的典范作品。

1.导入新课

你家有散步的习惯吗?一家四口在初春散步,一定会很温馨,很甜美,今天,就让我们跟随他们一起去做一次心灵的散步,去感受这个四口之家浓浓的亲情。

2.巧换题目

请同学们边听课文朗读录音,边看课文,并思考这个问题:请根据你对课文的理解为文章另拟一个题目,并说说理由。

3.品赏亲情美

同学们的题目各式各样,可是有一样是相同的,那就是我们都从文章中感受到了人世间最美好的感情——亲情。请同学们再细读这篇散文,谈谈你眼中的这一家是这样的?品赏亲请美。

请你给这个家庭及家庭中的四个成员分别加一个修饰语(概括人物的品质和性格),并说出这样加的依据。

(孝敬体贴、关心母亲)的“我”

(爱护小辈、信任儿子)的母亲

(活泼聪明、非常懂事)的妻子

(温柔贤惠、爱护儿子)的儿子

同学们的发言都很精彩,不管是文章中的哪一个人物都值得我们称许,这个家庭,这三代人都是我们为之羡慕的,在他们出现分歧的时候,“我”听母亲的;母亲听孙儿的;妻子听“我“的;儿子听“我”的。那么究竟听谁的呢?——由“爱”决定,这个“爱”,对长辈来说,是“爱幼”;对子女来说,是“尊老”。

4.品读语言美

我们喜欢这篇文章不仅因为喜欢这家人,也喜欢这篇散文清新隽永的语言,请同学们根据以下提示找出你喜欢的语句,做好点评。

(1)含蓄美:(找出你认为含义丰富的句子)

(2)对称美:(找出前后对称,形式整齐匀称的语句)

(3)景物的烘托美:(找出文中描写景物的语句进行赏析)

老师做一个示范,我选择一句具有“对称美”特点的句子进行赏析

"他现在很听我的话,就像小时候很听他的话一样。"

赏析:我小时候是一个乖孩子,很听母亲的话;母亲现在老了,而我已人到中年,母亲很尊重我。母子之间互相尊重,相处和谐,充满骨肉之情。

5.寻找亲情美

“散步”在缓缓的进行着,作者的笔尖蘸饱了情感,亲情在字里行间不经意的流淌着。看到别人一家人温馨和谐,互敬互爱,想必同学们心中也拨起了感情的弦。我们也来寻找身边的亲情,再次感受亲情美。可任选以下的任务完成:

(1) 谈谈自己家里与亲情有关的真实、具体的小事,并告诉大家你从中感受到了什么。

(2) 以亲情为主题,发一条短信,写一段50字以内的温馨短语,把它发给你的亲人。

(3)你觉得作为孩子,能为父母尽孝心的方式有哪些?

6.教师小结

赶快为你的父母尽一份孝心。也许是一处豪宅,也许是一片砖瓦。也许是一桌山珍海味,也许是一只野果一朵小花。也许是数以万计的金钱,也许只是含着体温的一枚硬币……但“孝”的天平上,它们等值。(毕淑敏《孝心无价》)

老师在备课的时候有感而发,根据这篇文章的内容拟了一副对联:

上联:全家四口早春散步互谦让

下联:祖孙三代风雨人生相依偎

横批:相亲相爱 。

把这副对联送给在座的每一位同学和老师,祝大家家庭美满,阖家幸福!最后就让我们在这首《相亲相爱》的歌声中结束今天的学习。

我选择了《散步》一课,因为它很美也很简单,年纪越大,越喜欢简单的东西。《散步》记叙了祖孙三代人在一起散步的情景,表现出一家人之间的.互敬互爱的真挚感情,体现了中华民族尊老爱幼的传统美德。虽然这是一篇自读课文,但是它所流露出来的浓浓的亲情,是学生最熟悉的,也是感受最深的,学生读起来会感到亲切、有趣、容易理解,并可以从中得到启示。课堂设计我也选择最简单的,估计学生都能回答出来的,能给学生以成功感的问题。第一步:巧换题目,其实就是让学生通过初读课文从改题目中谈谈自己对文章的理解,孩子们的答案虽然五花八门:浓浓的亲情、支柱、心灵的散步、分岔口……,但都道出了他们共同的理解——对亲情的诠释;第二步:品赏亲情美——对人物形象的理解,要求学生结合文章谈,文章虽然寥寥数语,勾画的人物却是如生,孝顺体贴的“我”、爱护晚辈的母亲、温柔贤惠的妻子、懂事听话的儿子,学生的回答都很到位。当我问道:”在发生分歧时,倒底听谁的?”,他们有些困惑:“我”?“母亲”?……像是走入了迷宫,学生感觉有趣,这是我想要的效果,终于他们在“山重水复疑无路”的瞬间顿悟:“爱”,一切的分歧都由“爱”来决定的。第三步:品味语言美。“含蓄美”、“对称美”、“景物衬托美”,是我提供的思考角度,感性的东西有时也需要理性的指导。第四步:寻找亲情美。这个环节由于时间关系没能充分展开,只能放到课后了。最后选择了女作家毕淑敏的《孝心无价》选段以及对联作为本堂课的总结,上联:全家四口早春散步互谦让下联:祖孙三代风雨人生相依偎 横批:相亲相爱 。结尾时放了那首老歌《相亲相爱》,喜欢那首歌,希望学生在歌声中已各自对亲情有了自己的理解,相信随着作者一家人散步过后,他们都会陶然沉醉于家的温馨和美之中,也会浸润在血浓于水的暖暖亲情里,更会加倍珍惜生命历程中的每一个落日和朝阳。

七年级教案散步范文(14篇)篇七

《散步》选自七年级上册第五单元,本单元所选文章以家庭亲情为主题,浓浓亲情动人心弦。《散步》是一篇文字浅显,情感温暖的美文,作者抓住日常生活中的琐事娓娓道来,情真意切,字里行间流露出对亲人的关爱,对家庭的责任,对亲情的赞美,是一篇从平凡小事中写亲情的典范作品,题材极其平凡,意蕴却十分丰富。学习本文,要引导学生用心发现亲情、感受亲情并珍爱亲情。本文是一篇自读课文,在充分预习的基础上我准备用一个课时完成教学的主要内容。

根据《语文课程标准》的基本精神,语文课的主要目的是要培养学生的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本课对象是七年级学生,这个年龄段的学生有强烈的好奇心和旺盛的求知欲。但对生活的观察不够细致,缺乏生活体验,又由于社会上一些不良因素的误导,许多学生尊老爱幼的观念比较淡薄,没有形成正确的家庭伦理观,因此正确的引导尤为重要,我的教学目标确定如下。

知识与能力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2、品味课文清新质朴的语言。

3、理解最后一句话的深刻含义。

过程与方法目标:

学会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通过本课的学习,感知文中蕴含的家人之间深沉的爱,培养尊老爱幼的传统美德。

根据《语文课和标准》在基本理念部分强调要丰富学生语言的积累、培养语感。我将本课的重点定为:朗读品味积累语言。本课是一篇精美散文,需要引导学生在反复朗读中揣摩、积累语言,以增强语感,逐步提高语言表达能力。本课的难点是:理解课文最后一句话的深刻含义。七年级学生由于年龄和知识储备的限制,对含义深刻句子的理解容易浮于表面,因此把这个定为难点。

运用情景导入、朗读品析、研讨点拨、多媒体课件辅助等多种教法相结合。首先以情景、导入法营造与课文内容相吻合的浓浓的亲情氛围,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然后将朗读贯穿于整个课堂中,让学生在朗读品味中去感受亲情美。本文主要写“我”这个成年人的感受,学生对课文的理解与感悟会遇到一定的困难,因此,必要的点拨显得尤为重要,通过这几种教法与多媒体课件的结合,让学生更好的领悟课文。

《语文课程标准》中要求学生品味作品中富有表现力的语言。所以先让学生熟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然后引导学生通过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找出含义深刻的字词句或细节动人的句子品析,最后抓关键语句再读课文,深入思考,领会课文深长的意味,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培养尊老爱幼的情感,在学习中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一)情景导入。

看公益短片《妈妈洗脚》学生谈感受。

设计意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短片中温馨的画面和质朴的语言,让学生快速的进入情境中,也为学生感知课文内容作了准备。

(二)出示学习目标。

设计这一板块是因为学习目标对教与学起统帅作用,使学生的学习有明确的方向性。

(三)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齐读课文,思考下列问题:

1、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

(旨在让学生对文本整体感知)。

2、散步的过程中发生了怎样的事情?结果如何?

设计意图:此环节要求学生齐读课文后自主学习,培养从文章获取信息及概括事件的能力,在第二个问题中要引导学生思考:在面对分歧时,“我”为什么决定顺从母亲而委屈儿子,从而得出结论:在两头不能兼顾时,照顾长辈,因此得知“我”的处事原则是“孝”,初步感知了作者的情感。

(四)品读课文赏析语言。

1、找出文中含义深刻的字词句或能打动你的句子品析。

学法指导:

示例:“我的母亲又熬过了一个严冬”既写出了母亲忍受痛苦度过严冬的情景,又写出了“我”为母亲安然无恙而庆幸的心情。

(1)学生在课本上用圈点勾画法作批注。

提示:写景美的句子、细节动人的句子。

(2)请学生将他们找出的词句读出来并赏析,教师适当指导。

2、感悟语言的对称美。

预先出示一个句子:前面也是妈妈和儿子,后面也是妈妈和儿子,让学生说说这个句子的特点,最后学生从课文中找出这样的对称的句子齐读。

设计意图:品味积累语言是本课的重点,《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要感受作品中人物的形象和优美的语言,体味和推敲重要词句在语言环境中的意义和作用。先让学生在圈点勾画中品读思考,在朗读品味中感悟,教师作必要的补充和归纳。引导学生掌握一些规律性的东西,学会在以后的阅读、作文中运用学到的方法去赏析语言,运用语言。

(五)再读课文,感悟亲情。

1、指名读6、7段。

2、扮演角色,心灵对话。

学法指导:面对分歧时,“我”为什么决定走大路,妻子、儿子是怎样想的,母亲为什么改变主意走小路?分角色用话外音的形式将各人心中所想表现出来,不仅要注意文中表现出来的内涵,还要善于结合情景体悟人物心理和性格。

3、这个家中三代四口人,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设计意图:《语文课程标准》中提出在发展语言能力的同时发展思维能力,激发想像力和创造潜能,所以设计了“扮演角色,心灵对话”这一环节,让学生走进文本,不仅能找出文中有形的东西,还能发现文本中没有写出来的(无形)的东西,以锻炼学生的想像及创新思维能力。在谈对人物印象这一环节中培养学生的归纳概括能力,让学生感受到正因为这一家人尊老爱幼,相互关爱,这个家庭才会如此和谐温暖。

4、齐读最后一段,理解最后一句话的深刻含义。

学法指导:注重这句话的象征意义。

设计意图:《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欣赏文学作品要有自己的情感体验,能领悟作品的内涵,让学生在探究合作中解决疑难。重点理解这个句子,不仅要理解它的表层含义,更要理解它的象征意义:中年人的责任重大,既要赡养老一代,又要抚养下一代,中年人是承上启下的角色,一个家庭是这样,一个民族、一个国家也是这样。至此学生才准确把握了作者的思想情感。

(六)拓展延伸。

作者抓住了生活中一个平凡的镜头。

七年级教案散步范文(14篇)篇八

(本说课内容在学科知识体系中所处地位和作用)。

莫怀戚的《散步》这篇课文是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五单元的一篇自读课文,第五单元的学习要求是要在整体感悟课文内容的基础上,注意语言的积累和运用,并学习朗读和圈点勾画,所以,教学这篇《散步》,要在学生学习前面课文所掌握的方法的基础上,在老师的启发指导下,学生的合作探究过程中,学生运用所学方法,继续巩固单元要求。

2、教学目标。

通过对教材的分析,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新课程标准,确定教学目标为:

1、知识和技巧目标:准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过程和方法目标:揣摩词句的含义,品味文章的语言美。

3、思想感情和价值观:培养尊老爱幼的思想感情,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

3、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的确定是根据教材的特点、教学的目标及学生的实际;至于教学难点,则是就学生接受而言,学生经过预习,还存有疑问,理解还存在困难的地方。所以,确定本课的教学重点和难点为:

a、教学重点:1、培养尊老爱幼的思想感情,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

2、揣摩精美词句,品味语言的美。

b、教学难点:如何理解具有象征意义的文章最后一句话。

二、说教法学法。

1、教法。

在教师有效的指导下,学生运用自主探究的方法探究主旨、品味语言。

教师还可借用多媒体来辅助教学,有利于扩大教学的容量,并且可以使教学内容更加形象、直观,有利于调动、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兴趣。

2、学法。

先让学生熟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然后引导学生通过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抓住关键语句精读课文,深入思索,反复咀嚼,领悟课文深长的意味,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培养尊老爱幼的思想感情。在学习时,我认为要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三、说教学过程。

(一)、如何导入。

结合日常生活,引入学习。

出示问题:你们一家人经常一起散步吗?散步过程中发生过什么有趣的事情?

——请两位同学讲述经历,与大家共享。

(新知识的学习往往是在原有知识的基础上进行的,以学生现有的生活积累为学习的前提,引导学生培养自己积累生活感悟生活的能力,给新的学习构筑起合适的背景,奠定教材与生活,作者与读者以及教师与学生情感上有效沟通的基础,有利于新知的学习。)。

(二)、出示目标。

(据有关人士分析,有明确目标的学习与目标不明确的学习,效果相差9倍,设计这一步的原因是对教与学起统帅作用,使学生的学习有明确的方向性。)。

(三)、朗读课文,整体感知。

1、听课文录音,初步体会文章的语言美、情感美,

2、轻声地朗读课文,熟悉课文的内容。

(“听”和“读”是学生接触课文的开始,也是学生自主与文本进行情感交流最直接的方式。所以,在这一过程教师要给予学生充分的时间,让学生深入到文本中去,理解文本、品味语言而不要流于形式。)。

3、检查阅读效果:(屏幕显示)。

a、散步的人有哪些?

b、散步的季节呢?

c、散步的地点?

d、散步中发生了什么事情?

e.结果如何?

(问题宜简单,学习起步阶段要尽量让每个学生感受到成功的愉悦。梳理内容的目的是提醒学生初读文章时应该关注的要点有哪些,也是让不同程度的学生拉近距离,为下一步的学习活动提供一个共同的平台。)。

(四)、研读课文探究主旨。

1、你说说这一家子四口人中,谁的权力最大,谁有真正的决定权?

——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从以下四个方面进行讨论。

(1)“我”听母亲的:

(2)母亲听孙儿的:

(3)妻子听“我“的:

(4)儿子听“我”的:

2、那么究竟听谁的呢?

——由“爱”决定,这个“爱”,对长辈来说,是“爱幼”;对子女来说,是“尊老”。

——请同学们齐读课文最后一段,体会这段话的深刻含义。学生以小组为单位,互相交流探讨一下说说你对这段话的理解。

——“我”背的是母亲,妻子背的是儿子。母亲给我们以生命,而儿子又是这生命的延续。这血脉相连的三代人紧紧连接在一起,构成了生命的整体。如今,我们把母亲和儿子背在背上前行,正是背负着完整的生命世界,因而油然产生了一种深沉、庄严的感觉,这正是家庭生活中、人类社会中承前启后的一代中年人特有的心理感受。

(这部分讨论旨在让学生自主探究,通过交流合作,最终挖掘出课文主旨、体会文章的人性美。对于学生的讨论和回答,教师应鼓励、肯定,积极引导,适时点拔。)。

(五)、探究课文,品味语言。

本文语言优美,值得我们好好的揣摩揣摩,下面我们采用鉴赏法来仔细品味一下。

1、同学们读课文,采用圈点法划出自己认为精美的句子,看这些句子好在哪里?可能有的句子:

(1)写景的句子。

——对南方初春田野的描写(第四段)。

——描写母亲所看到的小路远处的景物(第七段)。

(2)传情的句子(请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这些句子)。

——“母亲本不愿出来的------便去拿外套”(写出了母子二人的情态,母亲的老迈、顺从,儿子的诚恳、孝敬。“正因为如此”一句透露了“我”的文化修养。)。

七年级教案散步范文(14篇)篇九

《散步》这篇文章写了一家三代四口人在初春的田野上散步的事情。散步本就是一件极其平常的家庭小事,在散步的过程中老人和小孩发生分歧也很正常,但是作者却能够从中发现一家人和谐温馨的美好情感,并由此推及中华民族尊老爱幼的传统美德。而在我们的现实生活中,这一美德在有些人的身上却越来越模糊了,甚至在某些人的身上已经得不到体现了。这是一个严峻的问题。尊老爱幼,人人有责,构建和谐社会,人人有责。对我们当代中学生来说,则要以自身的行动,一起承担扭转不良社会风气的责任。小手牵大手,最终在全社会形成尊老爱幼的淳朴民风。这就是我在这一堂课上要让学生明白的道理。

“一千个读者,心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在语文教学中,同一篇课文,同一个人物形象,学生理解起来却是各式各样的。而学生是阅读的主体,阅读的意义就在于,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以已有知识和生活经验为基础,生成自己的阅读体验。而只有老师真正读懂了课文,深入而全面的把握文了章的情感与价值,放开了思维,学生才有可能发挥它们的自主性与合作性。这样,新课标所倡导的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才会真正落到实处。

所以,我深刻地感受到,关注文本,研究教材,是备课的基础,脱离了这一基础,教学就会显得苍白无力。所以在自身素质上,我认为应该多读书,多积累,不断充实自己的头脑,这样才能为有效教学打下坚实的基础。“德高为师,身正为范”,我还要注意提高自己的人文素养,否则教学就是没有价值的,没有生命力的。

为了上这堂课,我花了大量的时间和心血,本以为已经做得不错了,但在上课的过程中还是出现了问题。比如漏掉了自己要讲的某个内容,比如不能按预想的煽动学生的激情。我不能不感叹:学无止境!要把课上好上精彩,让绝大多数学生有所收获,太难了。但是,我告诉自己,不能停下追求的脚步。人应该活到老学到老,更何况,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不大量汲取知识,增加精神的营养,万一误导了一个又个的灵魂,那可怎么办呢?那样的话,一辈子都不会安心的。

这一堂课已成为过去,但它带给我的却是无尽的感慨!它激励我要扬起希望的风帆,才能能把生命之舟驶向成功的彼岸!

七年级教案散步范文(14篇)篇十

1、教材简析。

(本说课内容在学科知识体系中所处地位和作用)。

莫怀戚的《散步》这篇课文是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五单元的一篇自读课文,第五单元的学习要求是要在整体感悟课文内容的基础上,注意语言的积累和运用,并学习朗读和圈点勾画。所以,教学这篇《散步》,要在学生学习前面课文所掌握的方法的基础上,在老师的启发指导下,学生的合作探究过程中,学生运用所学方法,继续巩固单元要求。

2、教学目标。

通过对教材的分析,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新课程标准,确定教学目标为:

1、知识和技巧目标:准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过程和方法目标:揣摩词句的含义,品味文章的语言美。

3、思想感情和价值观:培养尊老爱幼的思想感情,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

3、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的确定是根据教材的特点、教学的目标及学生的实际;至于教学难点,则是就学生接受而言,学生经过预习,还存有疑问,理解还存在困难的地方。所以,确定本课的教学重点和难点为:

a、教学重点:1、培养尊老爱幼的思想感情,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

2、揣摩精美词句,品味语言的美。

b、教学难点:如何理解具有象征意义的文章最后一句话。

1、教法。

在教师有效的指导下,学生运用自主探究的方法探究主旨、品味语言。

教师还可借用多媒体来辅助教学,有利于扩大教学的容量,并且可以使教学内容更加形象、直观,有利于调动、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兴趣。

2、学法。

先让学生熟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然后引导学生通过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抓住关键语句精读课文,深入思索,反复咀嚼,领悟课文深长的意味,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培养尊老爱幼的思想感情。在学习时,我认为要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一)、如何导入。

结合日常生活,引入学习。

出示问题:你们一家人经常一起散步吗?散步过程中发生过什么有趣的事情?

——请两位同学讲述经历,与大家共享。

(新知识的学习往往是在原有知识的基础上进行的,以学生现有的生活积累为学习的前提,引导学生培养自己积累生活感悟生活的能力,给新的学习构筑起合适的背景,奠定教材与生活,作者与读者以及教师与学生情感上有效沟通的基础,有利于新知的学习。)。

(二)、出示目标。

(据有关人士分析,有明确目标的学习与目标不明确的学习,效果相差9倍,设计这一步的原因是对教与学起统帅作用,使学生的学习有明确的方向性。)。

(三)、朗读课文,整体感知。

1、听课文录音,初步体会文章的语言美、情感美。

2、轻声地朗读课文,熟悉课文的内容。

(“听”和“读”是学生接触课文的开始,也是学生自主与文本进行情感交流最直接的方式。所以,在这一过程教师要给予学生充分的时间,让学生深入到文本中去,理解文本、品味语言而不要流于形式。)。

3、检查阅读效果:(屏幕显示)。

a、散步的人有哪些?

b、散步的季节呢?

c、散步的地点?

d、散步中发生了什么事情?

e.结果如何?

(问题宜简单,学习起步阶段要尽量让每个学生感受到成功的愉悦。梳理内容的目的是提醒学生初读文章时应该关注的要点有哪些,也是让不同程度的学生拉近距离,为下一步的学习活动提供一个共同的平台。)。

(四)、研读课文探究主旨。

1、你说说这一家子四口人中,谁的权力最大,谁有真正的决定权?

——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从以下四个方面进行讨论。

(1)“我”听母亲的:

(2)母亲听孙儿的:

(3)妻子听“我“的:

(4)儿子听“我”的:

2、那么究竟听谁的呢?

——由“爱”决定,这个“爱”,对长辈来说,是“爱幼”;对子女来说,是“尊老”。

——请同学们齐读课文最后一段,体会这段话的深刻含义。学生以小组为单位,互相交流探讨一下说说你对这段话的理解。

——“我”背的是母亲,妻子背的是儿子。母亲给我们以生命,而儿子又是这生命的延续。这血脉相连的三代人紧紧连接在一起,构成了生命的整体。如今,我们把母亲和儿子背在背上前行,正是背负着完整的生命世界,因而油然产生了一种深沉、庄严的感觉,这正是家庭生活中、人类社会中承前启后的一代中年人特有的心理感受。

(这部分讨论旨在让学生自主探究,通过交流合作,最终挖掘出课文主旨、体会文章的人性美。对于学生的讨论和回答,教师应鼓励、肯定,积极引导,适时点拔。)。

(五)、探究课文,品味语言。

本文语言优美,值得我们好好的揣摩揣摩,下面我们采用鉴赏法来仔细品味一下。

1、同学们读课文,采用圈点法划出自己认为精美的句子,看这些句子好在哪里?可能有的句子:

(1)写景的句子。

——对南方初春田野的描写(第四段)。

——描写母亲所看到的小路远处的景物(第七段)。

(2)传情的句子(请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这些句子)。

——“母亲本不愿出来的------便去拿外套”(写出了母子二人的情态,母亲的老迈、顺从,儿子的诚恳、孝敬。“正因为如此”一句透露了“我”的文化修养。)。

(3)对称的句式(让学生自己找出来,体会它们的对称美,互相映衬,富有情趣)。

——有的浓,有的淡。

——我和母亲在前面,我的妻子和儿子走在后面。

——前面也是妈妈和儿子,后面也是妈妈和儿子。

——母亲要走大路,大路平顺;儿子要走小路,小路有意思。

——我的母亲老了,她早已习惯听从她强壮的儿子;我的儿子还小,他还习惯听从他高大的父亲。

——我蹲下来,背起了母亲,妻子也蹲下来,背起了儿子。

——我的母亲虽然高大,然而很瘦,自然不算重;儿子虽然很胖,毕竟幼小,自然也轻。

(语文学习的要义之一就是学习语言,设计这一环节的目的是要在体会文章人性美的基础上探寻语言美,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六)、朗读课文,加深体会。

(大屏幕显示朗读要求:朗读时要注意文章的感情基调、语气、语调、语速几方面)。

1、引导学生分析本文的朗读基调:欢愉而深沉。

2、“我”的语气、语调应该怎样把握?

提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考虑。

(1)“我”是个中年男子。

(2)在这个家庭中,“我”是核心人物。

(3)散步中,处处表现“我”“孝敬”母亲,又疼爱妻子、儿子的感情。

(语气:温和,亲切中含着庄重;语调:平稳,声音不宜过高或过低)。

3、学生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朗读是感受、理解文章的有效手段,也是检测学生是否真正理解课文的手段之一。好文章应不厌多读。)。

(七)、拓展升华,拥抱亲情。

1、通过刚才的朗读,我们的思想又做了一次高尚而愉悦的旅行。那么,我们每个同学你在十几年的生活经历中,一定也亲身感受过人与人之间的真挚情意,请回忆一下,然后与同学进行交流。注意要求(1)围绕“亲情”这一主题(2)谈出自己的亲身感受。

(教材是教师与学生之间的桥梁,是已知与未知的中介,学习过程中,认真研究教材是必要的,但是学习课文又不能局限于教材。课内外结合,以外促内是学习语文的好方法。)。

(八)、课堂小结:

1、通过本节课的学习,都学到了什么?在思想上感悟到什么?

——自由回答,言之有理即可。

2、我们学习这篇文章,就是想让同学们懂得家庭成员之间要互相谦让,互相体贴,互敬互爱,这样才能使你的家庭稳定、幸福!同时也让我们珍爱亲情,珍爱生命!最后我们一起唱首歌,来感受这人间最美好的感情——亲情。教师放歌曲《常回家看看》,学生齐唱。

(音乐最能撞击人们的心灵,设计此环节的目的通过感受自己从家中得到的温暖和爱,使学生对亲情的理解得到升华。)。

(九)、课后作业:

1、把围绕“亲情”的说话练习写成200字左右的短文。

2、在课外阅读中,你读过类似课文这样感人的文章吗?请向大家推荐一篇让我们同学来共同感受一下。

(该节课的作业设计,既要不增加学生的课业负担,又要开阔学生的视野,同时又培养学生收集信息的自学能力。)。

七年级教案散步范文(14篇)篇十一

1、体会尊老爱幼的传统美德及对生活的高度使命感。

2、学习课文运用精巧的细节描写表现主题的方法。

3、赏析课文富有表现力的语言。

过程与方法。

以多种方式朗读课文,在整体感知的基础上,对重难点进行突破,然后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谈感悟。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尊老爱幼、珍爱亲情、珍爱生命的情感。

二.教学重点。

整体感知课文内容,品味揣摩语句。

三.教学难点:

结合自身实际,理解、感悟文章的亲情美。

四.教学方法导学互动。

五.教学时数一课时。

六.教学工具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自学导纲。

1、新课导入。

由歌曲《常回家看看》导入。其实,亲情无处不在,像在日常生活中全家人一起吃饭、看电视、聊天,哪怕是一家人一起散步这样平常的小事,也能体现出浓浓的亲情。《散步》这篇课文就为我们讲述了这样一个感人的故事。

2、出示导纲。

3、自读导纲中简要提示。

4、听读课文,完成导纲中知识性问题。

二.合作互动(速读课文,先独立思考导纲中探究性问题,然后在小组内讨论)。

1、散步的过程中出现了什么样的分歧?决定权在谁?

(1)母亲要走大路,大路平顺,况且母亲身体不好,本不愿出来。(文中第2段交代了母亲的身体情况,为下文进行埋下伏笔。注意“熬”字)。

(2)儿子要走小路,因为小路有意思。

(3)决定权在我,母亲老了,她早巳习惯听从她强壮的儿子,儿子还小,他还习惯听从他高大的父亲,妻子呢,在外面,总是听我的。

2、我为什么感到责任重大?(假如我毫不犹豫地依从了儿子走小路,母亲会怎样想?如果我毫不犹豫地依从了母亲走大路,妻子和儿子会怎样想?)。

(1)引导学生认识到在这个家庭中,“我”正好处在中间,上有老下有小,如果一旦抉择错误就会伤害家中成员的感情,破坏家庭的和睦,破坏家中这份浓浓的亲情。

(2)看似不起眼的小事,如果处理不得当,就会产生家庭矛盾。不管做什么事情应先考虑老人的感受,先照顾他们。他们辛苦了一辈子,不容易。

(3)“我”决定顺从母亲而委屈孩子,原则是一个“孝”字。当上有老,下有小,两头无法兼顾时,应该顾老的一头。这正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体现。

(4)母亲改变主意,决定走小路,走不过去时让儿子背上,既照顾了孙子,又帮儿子解决了难题,体现了母亲的善解人意,疼爱子孙。不失为解决问题的一个好办法。

3、分歧是如何解决的?

我决定委屈儿子,因为我伴同他的时日还长。但是母亲摸摸孙儿的小脑瓜,变了主意,她走不过去的地方,让我背着她。

母亲给我们以生命,儿子又是这生命的延续。这血脉相连的三代人紧紧连接在一起,构成了生命的整体。整个世界也就是由老年人、中年人、孩子组成。一个家庭是这样,一个民族乃至全世界又何尝不是这样?所以说背起的是整个世界。

设身处地。

学生讨论归纳,教师对于学生的回答要给予肯定和完善,并希望在以后的人生道路上继续遵循这个道德准则。

5、找出最能打动你的语句,把你的感受和同学分享一下。(根据时间灵活撑握)。

(1)我选择了走大路。在尊老和爱幼的天平上,作者倾向了尊老。因为母亲老了,剩下的时日已经不多了,儿子还小,我伴同他的时日还长。从中可以看出我是孝子。妻子善良、贤惠。母亲慈爱,儿子活泼可爱。家庭成员之间互敬互爱,温馨和睦。

(2)“她现在很听我的话,就像我小时候很听她的话一样。”

包含着老人对子女的依赖如同子女幼小时对父母的依赖这样的人生哲理。体会母子之间“互相尊重,相处和谐”。

(3)、“前面也是妈妈和儿子,后面也是妈妈和儿子。”

儿子发现奇趣:两对母子走在田野上,表现了儿子天真可爱、聪明活泼。

(4)、“我的母亲老了,她早已习惯听从她强壮的儿子;我儿子还小,他还习惯听从他高大的'父亲。”

母亲老了,儿子成长了,挑起了生活的担子,这样母亲自然听从于儿子;而我的儿子还年幼,现在一切也要依靠父母。我身上的责任重大。我们应该理解父母,关心父母,做我们力所能及的事情。

(5)课文第四节景物描写。

充满春的气息,引发人们丰富的联想。

(三)导学归纳。

课文以“我”为中心人物,以“我”和母亲的关系为主线,用朴实的语言,展现了一家四口、祖孙三代、互敬互爱,融洽和睦的关系,体现了中华民族尊老爱幼的传统美德,渗透着肩负重任的中年人对于生活的高度的使命感。可见,本文写了一件“散步”的小事,却表现了“尊老爱幼”的大主题,这就是“以小见大”的写法。

(四)、反馈训练。

1、每年在你过生日的时候,只要爸爸妈妈在身边,他们是否都为你过了生日?

2、你能准确地说出爸爸妈妈的生日吗?

3、假如今天是爸爸或者妈妈的生日,请你编辑一条短信发送给他们,为他们献上生日的祝福!(要求写50字以内的温馨短语)。

一、简要提示。

莫怀戚,重庆人。重庆师范大学新闻学院教授,从事文学创作二十余年,用多种体裁创作,以小说见长。著有小说集《诗礼人家》《大律师现实录》,长篇小说《经典关系》《透支时代》等。

散文,指与诗歌、小说、戏剧并称的文学样式。特点是通过对现实生活中的某些片段或生活事件的描述,表达作者的观点、感情,并揭示其社会意义,具有形散神聚的特点。

二、认知与探究。

1、知识性问题。

a给加下划线的字注音。

嫩芽()熬()霎时()。

分歧()拆散()水波粼粼()。

b解释下列词语。

各得其所:

分歧:

2探究性问题。

(1)、散步的过程中出现了什么样的分歧?决定权在谁?

(2)我为什么感到责任重大?(假如我毫不犹豫地依从了儿子走小路,母亲会怎样想?如果我毫不犹豫地依从了母亲走大路,妻子和儿子会怎样想?)。

(3)、分歧是如何解决的?

(5)、找出最能打动你的语句,然后把你的感受和同学分享一下。

三、梳理与反馈。

1、梳理。

(1)以小见大的写法。(在生活小事和细节中表现的亲情美,感悟尊老爱幼的传统美德及对生活的高度使命感。)。

(2)朴实的语言、真挚的情感。

2、反馈。

课堂调查。

(a)每年在你过生日的时候,只要爸爸妈妈在身边,他们是否都为你过了生日?

(b)你能准确地说出爸爸妈妈的生日吗?

(c)假如今天是爸爸或者妈妈的生日,请你编辑一条短信发送给他们,为他们献上生日的祝福!(要求写50字以内的温馨短语)。

孙媛媛。

七年级教案散步范文(14篇)篇十二

2、过程与方法:揣摩重点词句的含义,品味文章的语言美。了解“以小见大”的表现手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尊老爱幼、珍爱亲情、珍爱生命的美好品德,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

1、揣摩精美词句,品味语言美。

2、培养学生遵老爱幼、珍惜亲情、珍爱生命的情感。

体会文章的人性美并理解文章最后一句话。

诵读品味法点拨引导法。

引导学生说事、品情、赏景、析意、悟法。

一.歌曲导入。

播放《家和万事兴》,让学生说出歌名。背出“家和”的两句--“妻贤福星广”、“母慈儿孝敬”。现在我国正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家庭是社会的细胞,一个家庭是一个民族、一个国家,乃至全世界的缩影。家庭和谐了,社会就和谐了。

今天,我们就来共同学习莫怀戚的《散步》。作者:莫怀戚,重庆人,当代作家,重庆师范大学教授。

二.听读入境,积累字词。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熬分歧意思霎时散步拆散尽头粼粼背起后背蹲下。

2、理解下列词语在文中的意思:

信服熬分歧意思拆散各得其所委屈尽头粼粼自然仔细。

三.自读课文,整体感知。

1、抢答:散步的人有?(我,我的母亲,我的妻子和儿子。)。

散步的地点是?(田野)。

散步的季节是?(初春)。

散步的过程中发生了什么?用原文中的一个词回答。(分歧)。

2.想一想本文围绕着哪几个人写了一件什么事?了解事情发生的时间、地点、起因、经过、结果。

文章讲述了一家祖孙三代四口人:“我”、“母亲”“妻子”和“儿子”,在南方初春田野散步。后来发生了分歧,最终“母亲”迁就了孙子,改走小路的事情。

四、深入课文,寻找真情。

1、过渡:你们听得很认真,值得褒奖,但要想真正走进作者的内心世界,还需多读。

请看清要求,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要求:a.朗读时把握好语气、语调,注意停顿;。

b.思考:散步过程中发生了什么分歧?我是怎样解决的?

2、请同学读一读自己喜欢的句子,其他同学认真聆听,作出评价。

3、研讨。

a.散步过程中发生了什么分歧呢?(妈妈要走大路,大路平顺;儿子要走小路,小路有意思。)。

b.那么,“我”如何决定的呢?(走大路)“我”为什么做出这样的决定?

c.假如,“我”当时决定依从儿子走小路,那会怎么样呢?

d.文中能表现“我”孝敬母亲的句子还有那些?

4.其实一个家庭要想和美,“敬老”是一个决定的因素。家庭和美,还需要家庭成员间相亲相爱。下面,请分小组交流一下,文中还有哪些地方看出这家人的相亲相爱?试着用用一个词语评价文中人物。

“我”孝顺;。

妻子贤良;。

母亲慈爱、谦让、有涵养;。

儿子乖巧、可爱。

这是一个和和美美的家庭。(幸福的家庭、和谐的家庭、令人羡慕的家庭……)。

四、品味语言,探寻美点。

1、导入。

这篇文章之所以感染力十足,是因为它的语言。如果我们细细咀嚼、品味,会感受到它的非凡魅力!

下面请同学们赏读课文,找出喜欢的句子,圈点勾画,并与同桌交流喜欢的原因。

1、把握好角度:遣词、修辞、句式、情感表达、写作方法等角度。

2、交流时请用上“我喜欢的句子是--因为它--”或“我感受最深的句子是--它--”等句式。)。

2、请同学说说喜欢的句子。

示例:我喜欢的句子是“她的眼睛随小路望去:那里有金色的菜花,两行整齐的桑树,尽头一口水波粼粼的鱼塘。”因为这句话描绘出了充满诗情画意的田园风光,揭示了“小路有意思”的内涵,点明了走小路的原因,展现了母亲充分理解孙儿愿望的内心世界。

3、引导、点拨。

4、过渡语。

这里有充满诗情画意的景,这里有崇尚美德的人,这里更有动人心弦的情!老师也深爱这篇文章。我最喜欢文章最后一段,尤其是最后一句话。

五、深入探究、突破难点。

1、投影出示最后一句话,齐读。

2、请同学说说对这句话的理解。

我背母亲是尊老的表现,妻子背儿子是爱幼的表现。从这句话可以看出我们一家人尊老爱幼。

母亲老了,容不得什么闪失;孩子太小,不得不小心。

3、着重谈“整个世界”,顺势谈谈“以小见大”手法)。

4、结语。

是啊!中年一代上有老,下有小,责任重大。他们既善待衰老生命,又呵护幼小的生命!有了他们,我们的传统美德才能得以发扬,我们的家庭才能日趋和谐!他们真了不起!

六、畅谈收获、畅叙亲情。

那么,三十年后,各位同学也人到中年,你们会以文中的“我”与“妻子”为榜样,善待老人,勇敢地挑起那份沉甸甸的担子吗?同学们,旅途中你一定受益匪浅吧?请谈一谈。

2、学生谈收获,教师点拨。

3、同桌交流。

七、课堂总结,深化情感。

文中“我”和妻子就代表着中年人,上有老,下有小,既要赡养老人,又要抚养孩子,肩负着承前启后的责任,体现了“我”对生活的一种责任感、使命感。整个世界也就是由老年人、中年人、孩子组成。一个家庭是这样,一个民族乃至全世界又何尝不是这样?所以说背起的是整个世界。这样大词小用,透露出作者大有深意,他想说的意思,超出了事情本身。“我”背母亲,妻背儿子,从表面上看,“我”害怕他们摔着,其实也就是对老的尊敬,对小的爱护。作者在字里行间流露出一种对生活的热爱,对生命的珍爱,生命就像一只永不熄灭的火炬一代一代往下传递。

(这部分是对课文的咀嚼和消化阶段,也是学生自主探究与合作交流的时机,所以教师要充分信任学生,用暗示等方式鼓励学生,适时启发。尽可能让学生体验到成功的喜悦。)。

在课堂上,不仅要重视对文本的细读,还要重视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的主体地位,更要重视学生的独特感受和体验。在分析“为什么作者要用‘摸摸’而不用一个‘摸’字”时,学生很自然地回答出“不能”,但是却说不出理由来。我采用的方法,仍然是“换”,但是这次是在“减一减”的基础上进行的。“好,我们一起来感受下这两句话范例的差别,老师拍了xx同学的肩膀,和老师拍拍xx同学的肩膀”,我边说边走到某生的身边,作出相应的动作。学生笑了。这样一来,在轻松的氛围中,学生就很容易感知“拍拍”比“拍”动作更为轻柔,在轻柔中带有丝丝的爱怜。自然,“摸摸”与“摸”的比较就不言而喻了。

此外,我的公开课还存在很多不足之处,可能由于自己紧张的关系,放过了学生许多精彩的回答,组内老师给我评价的时候,也提到了这一点,说我比较欠缺追问意识。当然,还有自己觉得很遗憾的是,没有把握好,虽然朗读的环节设计较好,但是,却被我浪费了,挖掘主题的力度不够。在主题的把握上,主要问题的设计,罗老师也给了我提醒和帮助。希望自己在接下来的教学中,能继续踏踏实实,有所进步,不辜负语文组老师对我的期望和帮助。

七年级教案散步范文(14篇)篇十三

(本说课内容在学科知识体系中所处地位和作用)。

莫怀戚的《散步》这篇课文是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五单元的一篇自读课文,第五单元的学习要求是要在整体感悟课文内容的基础上,注意语言的积累和运用,并学习朗读和圈点勾画。所以,教学这篇《散步》,要在学生学习前面课文所掌握的方法的基础上,在老师的启发指导下,学生的合作探究过程中,学生运用所学方法,继续巩固单元要求。

2、教学目标。

通过对教材的分析,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新课程标准,确定教学目标为:

1、知识和技巧目标:准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过程和方法目标:揣摩词句的含义,品味文章的语言美。

3、思想感情和价值观:培养尊老爱幼的思想感情,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

3、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的确定是根据教材的特点、教学的目标及学生的实际;至于教学难点,则是就学生接受而言,学生经过预习,还存有疑问,理解还存在困难的地方。所以,确定本课的教学重点和难点为:

a、教学重点:1、培养尊老爱幼的思想感情,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

2、揣摩精美词句,品味语言的美。

b、教学难点:如何理解具有象征意义的文章最后一句话。

1、教法。

在教师有效的指导下,学生运用自主探究的方法探究主旨、品味语言。

教师还可借用多媒体来辅助教学,有利于扩大教学的容量,并且可以使教学内容更加形象、直观,有利于调动、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兴趣。

2、学法。

先让学生熟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然后引导学生通过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抓住关键语句精读课文,深入思索,反复咀嚼,领悟课文深长的意味,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培养尊老爱幼的思想感情。在学习时,我认为要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一)、如何导入。

结合日常生活,引入学习。

出示问题:你们一家人经常一起散步吗?散步过程中发生过什么有趣的事情?

――请两位同学讲述经历,与大家共享。

(新知识的学习往往是在原有知识的基础上进行的,以学生现有的生活积累为学习的前提,引导学生培养自己积累生活感悟生活的能力,给新的学习构筑起合适的背景,奠定教材与生活,作者与读者以及教师与学生情感上有效沟通的基础,有利于新知的学习。)。

(二)、出示目标。

(据有关人士分析,有明确目标的学习与目标不明确的学习,效果相差9倍,设计这一步的原因是对教与学起统帅作用,使学生的学习有明确的方向性。)。

(三)、朗读课文,整体感知。

1、听课文录音,初步体会文章的语言美、情感美。

2、轻声地朗读课文,熟悉课文的内容。

(“听”和“读”是学生接触课文的开始,也是学生自主与文本进行情感交流最直接的方式。所以,在这一过程教师要给予学生充分的时间,让学生深入到文本中去,理解文本、品味语言而不要流于形式。)。

3、检查阅读效果:(屏幕显示)。

a、散步的人有哪些?

b、散步的季节呢?

c、散步的地点?

d、散步中发生了什么事情?

e.结果如何?

(问题宜简单,学习起步阶段要尽量让每个学生感受到成功的愉悦。梳理内容的目的是提醒学生初读文章时应该关注的要点有哪些,也是让不同程度的学生拉近距离,为下一步的学习活动提供一个共同的平台。)。

(四)、研读课文探究主旨。

1、你说说这一家子四口人中,谁的权力最大,谁有真正的决定权?

――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从以下四个方面进行讨论。

(1)“我”听母亲的:

(2)母亲听孙儿的:

(3)妻子听“我“的:

(4)儿子听“我”的:

2、那么究竟听谁的呢?

――由“爱”决定,这个“爱”,对长辈来说,是“爱幼”;对子女来说,是“尊老”。

――请同学们齐读课文最后一段,体会这段话的深刻含义。学生以小组为单位,互相交流探讨一下说说你对这段话的理解。

――“我”背的是母亲,妻子背的是儿子。母亲给我们以生命,而儿子又是这生命的延续。这血脉相连的三代人紧紧连接在一起,构成了生命的整体的。如今,我们把母亲和儿子背在背上前行,正是背负着完整的生命世界,因而油然产生了一种深沉的、庄严的感觉,这正是家庭生活中、人类社会中承前启后的一代中年人特有的心理感受的。

(这部分讨论旨在让学生自主探究的,通过交流合作,最终挖掘出课文主旨、体会文章的人性美。对于学生的讨论和回答,教师应鼓励、肯定的,积极引导,适时点拔。)。

(五)、探究课文,品味语言。

本文语言优美,值得我们好好的揣摩揣摩,下面我们采用鉴赏法来仔细品味一下。

1、同学们读课文,采用圈点法划出自己认为精美的句子,看这些句子好在哪里?可能有的句子:

(1)写景的句子。

――对南方初春田野的描写(第四段)。

――描写母亲所看到的小路远处的景物(第七段)。

(2)传情的句子(请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这些句子)。

――“母亲本不愿出来的------便去拿外套”(写出了母子二人的情态,母亲的老迈、顺从,儿子的诚恳、孝敬。“正因为如此”一句透露了“我”的文化修养。)。

(3)对称的句式(让学生自己找出来,体会它们的对称美,互相映衬,富有情趣)。

――有的浓,有的淡。

――我和母亲在前面,我的妻子和儿子走在后面。

――前面也是妈妈和儿子,后面也是妈妈和儿子。

――母亲要走大路,大路平顺;儿子要走小路,小路有意思。

――我的母亲老了,她早已习惯听从她强壮的儿子;我的儿子还小,他还习惯听从他高大的父亲。

――我蹲下来,背起了母亲,妻子也蹲下来,背起了儿子。

――我的母亲虽然高大,然而很瘦,自然不算重;儿子虽然很胖,毕竟幼小,自然也轻。

(语文学习的要义之一就是学习语言,设计这一环节的目的是要在体会文章人性美的基础上探寻语言美,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六)、朗读课文,加深体会。

(大屏幕显示朗读要求:朗读时要注意文章的感情基调、语气、语调、语速几方面)。

1、引导学生分析本文的朗读基调:欢愉而深沉。

2、“我”的语气、语调应该怎样把握?

提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考虑的。

(1)“我”是个中年男子。

(2)在这个家庭中,“我”是核心人物的。

(3)散步中,处处表现“我”“孝敬”母亲,又疼爱妻子、儿子的感情。

(语气:温和,亲切中含着庄重;语调:平稳,声音不宜过高或过低)。

3、学生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朗读是感受、理解文章的有效手段,也是检测学生是否真正理解课文的手段之一。好文章应不厌多读。)。

(七)、拓展升华,拥抱亲情。

1、通过刚才的朗读,我们的思想又做了一次高尚而愉悦的旅行。那么,我们每个同学你在十几年的生活经历中,一定也亲身感受过人与人之间的真挚情意,请回忆一下,然后与同学进行交流。注意要求(1)围绕“亲情”这一主题(2)谈出自己的亲身感受。

(教材是教师与学生之间的桥梁,是已知与未知的中介,学习过程中,认真研究教材是必要的,但是学习课文又不能局限于教材。课内外结合的,以外促内是学习语文的好方法。)。

(八)、课堂小结:

1、通过本节课的学习,都学到了什么?在思想上感悟到什么?

――自由回答,言之有理即可。

2、我们学习这篇文章,就是想让同学们懂得家庭成员之间要互相谦让,互相体贴,互敬互爱,这样才能使你的家庭稳定、幸福!同时也让我们珍爱亲情,珍爱生命!最后我们一起唱首歌,来感受这人间最美好的感情――亲情。教师放歌曲《常回家看看》,学生齐唱。

(音乐最能撞击人们的心灵,设计此环节的目的通过感受自己从家中得到的温暖和爱,使学生对亲情的理解得到升华。)。

(九)、课后作业:

1、把围绕“亲情”的说话练习写成200字左右的短文。

2、在课外阅读中,你读过类似课文这样感人的文章吗?请向大家推荐一篇让我们同学来共同感受一下。

七年级教案散步范文(14篇)篇十四

1、朗读。

课前老师已经布置大家作了很详细的预习,让大家自行扫清了文字障碍,并且请大家查阅了有关写作背景的资料,现在老师要检查一下大家的预习效果,请看屏幕上的这些字词。

熬一霎时各得其所水波粼粼委屈。

哪位同学愿意为这些字词正音呢?

很好,谁知道一霎时是什么意思?各得其所呢?

如果闭上课本,你们能写出来吗?好,合上课本,拿出纸和笔,我们现场测试一下。(检测一霎时水波粼粼)。

大家回去预习得很充分,非常好。那今天为了上这堂课,老师也精心做了准备,现在请欣赏我为大家带来的配乐朗诵,朗诵结束后,如果大家觉得精彩,就请报以热烈的掌声,如果觉得不精彩,请多提建议。

教师朗诵。

怎么样?

你觉得老师哪些地方读得好?那你愿不愿意也为老师秀一段。

(你觉得老师哪些地方读得不好?)。

1)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

我带着妻子和儿子在一个初春的季节里到田野去散布.母亲身体不好要走大路,儿子觉得小路有趣要走小路,我选择走大路照顾母亲,母亲却改变了主意要走小路,走不过去的地方,我背起母亲,妻背起儿子.

2)请以文中小男孩的身份说说“我”有怎样的奶奶、怎样的爸爸、怎样的妈妈?

关于"我"。

孝顺善良。

请同学们找出有关"我"孝顺的段落或语句。

a"母亲本不愿出来的她老了,身体不好,走远一点就觉得很累.我说,正因为如此,才应该多走走."为母亲的身体着想,不把母亲当累赘,硬要母亲出来,在初春的好天气里运动运动,对老年人有好处.

b"一霎时,我感到了责任的重大.我想一个两全的办法,找不出;我想拆散一家人,分成两路,各得其所,终不愿意.我决定委屈儿子,因为我伴同他时日还长.我说:走大路"很是尊重老人家的意见,知道母亲伴同我的日子不会长,所以很珍惜和母亲在一起的幸福时光.

c"我蹲下来,背起了母亲,妻子也蹲下来,背弃起了儿子.我的母亲虽然高大,然而很瘦,自然不算重;儿子虽然很胖,毕竟幼小,自然很轻.但我和妻子都是慢慢地,稳稳地,走得很仔细,好像我背上的同她背上的加起来,就是整个世界."。

关于我的母亲。

文中的奶奶又是一个怎样的一个人呢?

善解人意爱护小辈。

请同学们在文中找出有关奶奶善解人意爱护小辈的段落或语句.

a"母亲本不愿意出来的她老了,身体不好,走远一点就觉得很累.我说,正因为如此,才应该多走走.母亲信服地点点头,便去拿外套.她现在很听我的话,就象我小时候很听她的话一样"母亲很害怕自己给儿子孙子媳妇造成麻烦,怕成为他们的拖累,所以宁愿一个人在家.

b但是母亲摸摸孙儿的小脑瓜,变了主意:"还是走小路吧"母亲很为小辈着想,不愿意为难自己的儿子,更不愿意为了自己搅了一家人的兴致.

关于儿子和妻子。

儿子天真活泼聪明伶俐也非常懂事,在爸爸作出决定后他欣然接受没有一点蛮横无理的态度。

从文中看,妻子很贤良是位慈爱的妈妈和孝顺的儿媳,对丈夫温顺有理,对婆婆尊敬有加,对子关怀倍至,在她身上也渗透了尊老爱幼孝敬父母的高尚情操.

3)你喜欢这个家庭吗?说说喜欢的理由。

4)作者讲述这个平凡而又感人的故事,他想要告诉我们什么?

尊老爱幼.

对于这种尊老爱幼的传统美德,文章只选取一个三代同堂的普通家庭一次散步的小事来写,但却表现了一个重大的主题(小事情表现大主题),所以同学对生活中的小事一定要仔细观察,用心感受,才能写出有真情实感的好文章.

你又为他们做过什么?

(三)品析语言。

刚才同学们讲的故事很平凡但也非常感人.咱们课文讲述的故事也很平凡,语言也朴素平易.但这朴实无华的小文章却能给人以美的享受.因为文章中到处闪烁着美的光芒.下面我们就进行一项比赛----美点寻踪.

1对春景的生动描写。

4段写景。

描写了新绿嫩芽咕咕的冬水,写出春的新意,在这样的气息中,使人感觉到生命的存在,生命的召唤.正是因为感受到东去春来气候转暖生机萌动,全家人才一起出来散布,这是对全文的铺垫,另一方面也使文章的感情基调由深沉变得欢愉起来.

7段写景交代了儿子走小路的原因.这样美丽的景色,这样迷人的春光,我们全家人才出来踏青,本以为风平浪静,谁知微风拂过,湖面荡起点点涟漪,我面对一个两难的选择.

2我的母亲老了,她早已习惯听从她强壮的儿子;我的儿子还小,他还习惯听从他高大的父亲"。

句式整齐,互相映衬,很有情趣.写出了一家人的和谐温馨.

相关范文推荐

    文学社团的活动总结(通用20篇)

    活动的结束并不代表一切都结束了,我需要从中总结经验,为未来的活动做好准备。以下是一些成功活动总结的案例,读完之后可以对自己的写作有更清晰的认识。开展文学社活动,

    学校行政人事年度工作总结大全(16篇)

    月工作总结是一个自我反省的过程,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发现自身的优点和不足,以便有针对性地进行进一步的提升。小编精选了一些典型的月工作总结范文,在下方供大家参考并借

    快乐童年初中(通用17篇)

    作文的优秀与否与基本语法的正确运用息息相关,我们要注意语言的准确性和流畅性。以下是一些优秀作文的片段,我们可以从中看出作者的思考和感悟。这是一个工作繁忙,利欲熏

    最新武汉市城市规划管理规定(模板17篇)

    规划计划是指对未来一段时间内的目标和计划进行详细规划和安排。规划计划的可行性和有效性需要通过实践去检验和调整,不断优化自己的计划。第一条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关

    汽车销售实习生实习报告(通用22篇)

    实习报告能够让实习单位了解我们在实习期间所起到的作用和所取得的成果。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实习报告范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对大家在写作实习报告时提供一些启示。

    学习师德师风个人心得(通用13篇)

    师德师风是教师教书育人的基本条件,关系到学生的思想道德和人格形成。以下是一些师德师风充实的教师故事,让我们一起来感受教育事业的真挚与伟大。一、热爱教师职业是做好

    高三肺炎的随笔大全(19篇)

    优秀作文是语文学习的重要内容之一,通过写作可以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和思维能力。现在让我们来看一些优秀作文的案例,希望能够给大家提供一些写作的思路和参考。

    加薪申请书简洁版(优质23篇)

    在求职过程中,写更多申请书是展示自己独特个性和优势的一种方式。接下来是一些成功申请者的经验分享,希望对大家的写作有所启示。尊敬的公司领导:你好。我叫***,是*

    我的大肚老妈(实用19篇)

    优秀作文的特点是文字准确、结构完整、观点独到、情感真实,能够为读者带来一种心灵的满足和共鸣。以下是小编为大家精心收集的优秀作文范文,希望能够对大家的写作有所启发

    留在记忆深处的快乐(实用15篇)

    优秀作文是对所学知识的灵活运用和独特见解的体现,它能够引起读者的共鸣和思考。下面是一些优秀作文的佳句摘抄,希望能够为大家提供一些写作的技巧和方法。午后,慵懒的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