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篮球的教育意义 篮球教育活动训练教案篮球项目的教育意义(精选5篇)

时间:2023-10-02 作者:雁落霞幼儿篮球的教育意义 篮球教育活动训练教案篮球项目的教育意义(精选5篇)

在日常的学习、工作、生活中,肯定对各类范文都很熟悉吧。范文怎么写才能发挥它最大的作用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优秀范文,欢迎大家分享阅读。

幼儿篮球的教育意义篇一

教学流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设置情景

导入课题

设问过渡

设问过渡

活动与探究

教师引导

学生动手

制作过滤器

学生讨论

设问过渡

活动与探究

预留问题

设问过渡

投影

设问过渡

活动与探究

阅读探究

预留问题

阅读探究

教师提问

投影练习

设问过渡

学生讨论

学生思考

学生深思

总结教育

布置作业

我们怎样把这些浑浊的水变得较为纯净呢?这节课,我们共同来探讨一下水净化的一般过程。投影课题。

教师见机提问:

这些白色物质是否有净水作用呢?

同学们,我们如何把这些沉淀和水分开?请大家举出日常生活生产中把固体和液体分开的实例。教师先举例,后鼓励学生大胆想象。

实例:用滤布把豆腐浆和豆腐渣分离;用沙层滤水等

(教师表扬学生,夸奖他们是生活有心人)

这些分开固体和液体的

实例,有什么共同点?

教师倾听、总结

实验室通常用过滤装置(展示事物)把不溶于水的物质和水分开。

教师示范

投影:操作提示,并进行指导

同学们比较过滤前后的水,清澈程度如何?山泉水为何总是很澄清?

教师倾听

大家再闻一闻、看一看过滤后的水,和过滤前相比哪些性质基本无变化?

如何把水中的颜色、气味也除掉呢?

大家参看教材p57~58,用自己准备的材料自制简易活性炭净水器

教师展示制作较好的简易净水器,表扬肯定学生。

请大家看一看,闻一闻滤后的水,和处理前有什么不同?

借助活性炭净水器示意图(课件投影),简介活性炭。利用活性炭的吸附性,可以吸附掉水中一些溶解性的杂质。如:去色去嗅。

活性炭净水器的进水口为何在下面?

播放自来水厂的净水过程影片。

经过上述处理过的水,澄清透明,比较洁净,是不是纯净物?

若水量不同,肥皂的量不同,现象又有何不同;用不同硬度的水洗衣服时,产生肥皂泡沫是否相同。

一杯是加明矾并过滤后的井水,一杯是纯净水,你能采取什么样的简单方法加以区分。

刚才经过静置沉淀、过滤、吸附这些操作净化后的水能否用作医疗上的注射用水?

在实验室,我们可以使用装置(投影蒸馏装置,并展示实物),采取蒸馏的方法制得净化程度较高的水—蒸馏水。请同学们说出蒸馏净水的原理,其中包含了水的哪些物态变化。

通过水的汽化和液化,可以使水得到较高程度的净化。事实上,得到净化程度较高的水的方法还有很多,同学们可以上网,查资料等作一下了解。

同学们,我们要使被污染了的河水,得到初步净化,要经过哪些操作?

由此我们看到,若使污染的'河水变得更清更蓝,要耗费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所以,我们在发展经济的过程中,一定要避免走先污染,后治理的老路。水的净化很复杂,洁净的水来之不易,我们要爱惜水资源,保护水资源,节约用水,防止水污染。我们都要为身边的水资源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相信通过我们的共同努力,一定可以让我们的生活环境更美好。

社会调查:请同学们调查,了解当地政府采取了哪些举措来治理污染的水。

幼儿篮球的教育意义篇二

队情分析:从四年级下学期开始练习篮球,参加过学区篮球赛,基本功比较扎实。

训练时间:7月1日——23日,周1、3、5早上8时至9点30,周2、4下午3点30至5时。

每天必练:

1.大操场5圈或球场20圈,跑前做简单热身

2.热身操:压腿、膝、踝关节是重点。

4.三步上篮:左、中、右和0度上篮各进10球,其中0度擦板与空心各进5球,所有队员都完成投篮后才可以轮换到下个点,先完成的队员仍需陪练。

周一

1.运球计时:低运球、“v”型运球×100次(侧、前单手和双手)

2.全场10次计时上篮×3组,必须投进。

3.踝关节柔韧和力量:台阶踮脚50×5、盘腿。

4.“抢断球”游戏。

周二

1.双人行进间传接球×10:进球少于1个或中途掉球需重新开始。

2.“8”字传球×10:后5次在传球队员回来时需上去两个防守队员。

3.俯卧撑15×6。

4.1分钟绕球比赛。

周三

1.听指挥做动作:各种步法+原地快速跑。

2.一对一攻防练习。

3.快速往返跑30×6。

周四

1.观看篮球视频。

2.小型比赛。

3.踝关节力量:台阶踮脚50×5。

周五

1.运球过障碍上篮:变向、转身、急停起×5

2.战术练习:传切、掩护、突破传球。

3.仰卧起坐30×6。

4.悬挂。

幼儿篮球的教育意义篇三

(一)活动目标:学习跟随儿歌做动作,体验语言游戏的乐趣。

(二)活动准备:音乐

(三)活动过程:

1、教师示范表演,导入活动。

2、引导宝宝学做“小鱼游”。

家长指导:第一遍家长握住宝宝的手腕,随教师一起带宝宝做动作。家长要以夸张的语调和动作来激发宝宝的游戏兴趣。

3、家长念儿歌,宝宝自己站起来表演。

小鱼游

河里小鱼游呀游,

摇摇尾巴点点头。

一会儿上,

一会儿下。

好像快乐的小朋友。

幼儿篮球的教育意义篇四

根据有关文件,本着“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丰富开展学校的业余文化生活,充分利用体育的多功能特征,为健康服务。

二、工作目标

1、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提高学生的体质,健康水平和体育能力。

2、培养学生的集体主义精神和勇敢、机智、果断、顽强的意志品质。

3、学习篮球的基本技术。

三、参加人员及地点

人员:**小学篮球爱好者

地点:篮球场

负责人:

指导老师:

活动时间安排:11月7日起每天下午3:10——5:00

四、具体工作安排

篮球发展史

篮球的运球及传接球练习

学习各种投篮技术动作

学习进攻的技战术

学习防守的技战术

综合练习篮球比赛

五、主要学习内容

1、篮球的发展,篮球的竞赛规则。

2、篮球的基本技术。

(1)运球。包括高低运球、变向、转身等。

(2)传接球。包括原地双手胸前、移动中双手胸前、单手肩上、行进间等。

(3)投篮。包括原地双手、原地单手肩上、行进间单手肩上、行进间单手低手等。

3、简单的防守技术。

4、简单的进攻技术。

六、器械要求

篮球8个以上

七、要求

1、加入要求:

个人口头向各班主任老师申请,取得同意后到***老师处报到。

2、活动要求:

(1)服从老师的管理,分配。

(2)按时训练,有事不能到需向***老师或者***老师请假。无故无假缺席累计达到5次者开除活动小组。

(3)训练中需服从老师的要求,不得在训练中做出危险性的动作。

3、离组要求

需向***或***老师说明情况,经同意后方可离开。

幼儿篮球的教育意义篇五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在理解线段概念的基础上,了解线段的长度可以用正数来表示,因而线段可以度量、比较大小以及进行一些运算.使学生对几何图形与数之间的联系有一定的认识,从而初步了解数形结合的思想.

2.使学生学会线段的两种比较方法及表示法.

3.通过本课的教学,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观察能力.

教学重点和难点

对线段与数之间的关系的认识,掌握线段比较的正确方法,是本节的重点,也是难点.

教学过程设计

一、复习线段的概念,引出线段的长度的度量和表示

1.学生动手画出(1)直线ab.(2)射线oa.(3)线段cd.

2.提出问题:能否量出直线、射线、线段的长度?(如果有学生将直线、射线也量出了长度,借此复习直线和射线的概念.)

3.提出数与形的问题:线段是一个几何图形,而线段的长度可用一个正数表示.这就是数与形的结合.

4.线段的两种度量方法:(1)直接用刻度尺.(2)圆规和刻度尺结合使用.(教师可让学生自己寻找这两种方法)

5.教师再讲表示法:线段ab=7cm.

二、通过实例,引导学生发现线段大小的比较方法

教师设计以下过程由学生完成.

1.怎样比较两个学生的身高?提出为什么要站在一起,脚底要在一个平面上?

2.怎样比较两座大山的高低?只要量出它们的高度.

由此引导学生发现线段大小比较的两种比较方法:

重叠比较法将两条线段的各一个端点对齐,看另一个端点的位置.教师为学生演示,步骤有三:

(1)将线段ab的端点a与线段cd的端点c重合.

(2)线段ab沿着线段cd的方向落下.

(3)若端点b与端点d重合,则得到线段ab等于线段cd,可以记ab=cd.

若端点b落在d上,则得到线段ab小于线段cd,可以记作ab

若端点b落在d外,则得到线段ab大于线段cd,可以记作abcd.

如图1-6.

教师讲授此部分时,应用几个木条表示线段ab和线段cd,这样可以更加直观和形象.也可以用圆规截取线段的方法进行.

数量比较法用刻度尺分别量出线段ab和线段cd的长度,将长度进行比较.可以用推理的写法,培养学生的推理能力.写法如下:

因为量得ab=-cm,cd=-cm,

所以ab=cd(或abcd).

引导学生得到:比较线段的大小就是比较数的大小.

三、应用实例,变式练习:

2.如图1-8,根据图形填空.

ad=ab+______+______,ac=______+______,cd=ad-______.

3.如图1-9,已知线段ab,量出它的长度并找出它的中点、三等分点、四等分点.

4.如图1-10,根据图形填空,(1)ab=______+______+______.(2)ab-a=______+______.

四、小结

2.根据学生回答的情况,教师重点总结数与形的结合以及比较线段大小的两种方法.

五、作业

p.18,1.2题.p21,2.3.4题.

板书设计

课堂教学设计说明

1.本课的教学时间为1课时45分钟.

2.本课时设计的主导思想是:将数形结合的思想渗透给学生,使学生对数与形有一个初步的认识.为将来的学习打下基础,这节课是一堂起始课,它为学生的思维开拓了一个新的天地.在传统的教学安排中,这节课的地位没有提到一定的高度,只是交给学生比较线段的方法,没有从数形结合的高度去认识.实际上这节课大有可讲,可以挖掘出较深的内容.在教知识的同时,交给学生一种很重要的数学思想.这一点不容忽视,在日常的教学中要时时注意.

3.学生在小学时只会用圆规画圆,不会用圆规去度量线段的大小以及截取线段,通过这节课,学生对圆规的用法有一个新的认识.

4.在课堂练习中安排了度量一些三角形的边的长度,目的是想通过度量使学生对“两点之间线段最短”这一结论有一个感性的认识,并为下面的教学做一个铺垫.

5.为避免本节课的枯燥,可以用提问的形式,出现悬念.如:开始的提问“线段是几何图形,它与数字有什么联系?”“在我们学过的知识和生活中,什么东西可以比较大小?”等.这样就会调动学生的学习的积极性,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积极思维,使课堂的气氛更加活跃.

6.如果感觉课堂密度小,还可以增加一些培养动手能力的题.如:

(1)量一量老师的大三角板中的等腰三角形各边的长,然后再量一量自己手中同样的小三角板各边的长,算一算相等的角所对的边长度的比值,是否相等.(为相似三角形的内容做一些铺垫)

(2)量一量课桌四条边的长,再量一量课本四条边的长,算一算长边与长边的比、短边与短边的比.(得到角相等的图形,边不一定成比例)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