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园文化建设论文(通用17篇)

时间:2023-11-14 作者:雁落霞校园文化建设论文(通用17篇)

范文范本是从大量的作品中筛选出的优秀篇章,是学习写作的参考和借鉴资料。接下来是一些优秀范文的选段,希望能够给大家提供一些参考。

校园文化建设论文(通用17篇)篇一

随着当今社会的高速发展,传统的教育体制、教育方法、教育理念暴露出越来越多的问题,原有的理论和方法等已经无法适应当今社会发展的需要,以关注学生不同特点和个性差异,发展每一个学生的优势潜能为重点的个性化教育也在如火如荼地开展中。本文把和谐校园文化建设和个性化教育结合起来,探讨个性化教育和大学和谐校园文化建设两者之间的关系。

一两者的内涵与特征。

和谐校园文化建设是包含了和谐的物质文化、精神文化和制度文化三个层面的一项系统工程。它反映的是学校的价值观念、办学理念、历史传统、精神风貌、办学特色及学校与社会发展的关系,大学不仅用先进的文化培养各种优秀人才,而且在此过程中将其所蕴含的丰富文化底蕴和文化精华、高尚的人文精神、科学精神、创新精神等源源不断地传递到社会,成为和谐校园的重要元素。

(二)个性化教育的内涵及特征。

具体来说,个性化教育就是面对独特的生命个体,通过适合每个独特生命的手段,发掘个体生命的潜能,促进个体生命自由发展的教育。它的具体特征是,突出以学生为中心、突出和谐教育、突出自我教育、突出渗透式教育等。

(一)两者都强调。

“以人为本”的理念,促进学生发展。

个性化教育的实质是以承认个体的个性差异,尊重个体的个性需求和重视个体的个性发展为特征,以个体的全面发展与人格健全为目标的一种教育。个性化教育的理念是牢固树立以人为本的理念,改变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的教育方式,树立以学生为中心的人才培养方案,选择多样化的“因材施教,有教无类”的教育,从而能够有效提升高等教育的人才培养质量。和谐校园文化建设中最为关键的因素也是人,建设和谐校园的基本要求就是把人的发展作为校园建设和发展的出发点。因此,和谐校园文化建设也强调树立“教育要以人为本,以学生为主体”的发展理念,把提升人才培养质量作为教育的根本目标。个性化教育与和谐校园在内涵上是高度统一的,它们的立足点都放在了人的高度发展上,都强调“以学生为中心”,都把重点放在学生的成长成才方面。个性化教育强调“注重因材施教,关注学生不同特点和个性差异,发展每一个学生的优势潜能”。当每个学生的潜能得到充分发挥了,这样的校园文化才能是和谐的校园文化。

(二)两者都突出了“和谐”的意义。

和谐是指各种要素之间关系得到妥善协调,形成相互依存、相互促进的稳定状态。个性化教育也突出和谐的氛围。个性化教育不是对个性某一方面的教育,而是以全部现实个性为起点,以理想个性为归宿和目标,对完整人的全部个性的和谐教育。个性化教育中的和谐教育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全面发展与个性发展的和谐统一;二是社会发展与个人发展的和谐统一;三是自然性与社会性的和谐统一。和谐校园当然也是一种和谐教育。即一种以校园为纽带,以学生发展、教师发展、学校发展为宗旨,以学校教育、社会教育、家庭教育为合力,各种要素之间全面协调、优化发展的育人氛围。

(三)两者都重视营造文化氛围,优化校园文化建设。

个性化教育能为和谐校园文化建设提供有力支撑。例如,笔者所在的徐州工程学院在个性化教育方面经过多年探索,自身特色凸显。学校提倡在学生教育中,以生为本,提倡“小人物”要有“大生活”。学校倡导每个学生在大学期间要完成“五个一工程”,具体内容是:一是要系统研读一本书。学生在读好专业书籍外,要根据自己的兴趣系统精读一些书,扩大视野、增长知识、净化心灵。二是要学会一些音乐知识或者一种乐器。人类虽有不同语言,但有共通的情感,能够于语言文字之外传达这种情感,并引起共鸣的就是音乐,音乐能消除烦恼、陶冶性情、激励斗志。三要爱上一种体育运动。可以是篮球、足球、乒乓球、羽毛球,也可以是游泳、瑜伽、健美操或者桥牌,因为运动可以增强体魄,激发活力,绽放青春,快乐生活。四要认认真真参加一次社会实践活动。可以是结对帮扶孤寡老人的义工型,也可以是到工厂企业参加锻炼的学以致用型。五要参加一个科技创新团队。可以是参加老师的科研项目团队,可以是独立的大学生科技创新团队,也可以是参与科技竞赛小组。在团队里,锻炼设计能力、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培养团队合作的精神、吃苦耐劳的精神和勇于克服困难的精神。“五个一工程”的.实施,校园读书节活动异彩纷呈,乐器培训班火了,运动场上热闹非凡,各种社团活动、社会实践活动如火如荼地展开,合作共建电子商务创新创业产业园。“格物致知,敬业乐群”的校训精神得以彰显,校园育人文化氛围日益浓厚。建设和谐校园的重要内容之一就是大学校园文化建设。它反映了学校的价值观念、办学理念、历史传统、精神风貌、办学特色及学校与社会发展的关系,是和谐校园的重要元素。和谐校园建设同样需要开展生动活泼、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来丰富和谐校园的内涵。积极参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发挥大学生社团在校园文化建设中的重要作用,积极开展大学生暑期实践活动,走进社区,服务社会等,以此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中渗透着德育、智育、体育、美育,为学生搭建展现风采的舞台,打造实践、体验、发展、创新的时间和空间。从而能充实学生的精神生活,陶冶学生思想感情,挖掘学生潜能,激发学生创造力,有效提升个性化教育质量。综上,个性化教育与和谐校园创建是有机统一体,两者并不矛盾,而是紧密相连、互相促进、相辅相成。

大学生一般都有参与活动、实现自我的强烈愿望,以求自我价值的实现。虽然大学生的兴趣点各异,需求也不同,而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能满足他们不同的需求,和谐的校园文化建设内容和形式是多样性的,为大学生参与活动、展示自我提供了空间,从而满足大学生的参与欲。展示个性、表现自我是大学生的突出特点,他们希望通过参与各种各样的校园文化活动来表现自我,从而获得心理满足感。在异彩纷呈的校园文化活动中能充分彰显大学生组织领导以及人际交往能力,突出他们的文娱特长,表现大学生的科学精神及创新能力等方面的才能。大学生的个性是多样的,需求也必然是多样性的,他们都可以在校园文化这个舞台得到精神娱乐、情感宣泄、人际交往需求的满足。校园文化具有开放性、包容性特点,不同程度地满足了大学生的表现欲、需求欲,在为大学生个性化教育提供广阔舞台空间。

高校校园文化一经形成,就具有鲜明的个性特征,而这种个性特征对该校大学生个性化教育具有渗透力和感染力,深刻影响、指导和规范着每个校园里的大学生,使之逐步形成了鲜明的个性化风格。另一方面,校园文化能对大学生人生观、世界观的形成产生深刻影响。大学生生活在校园中,校园文化活动占用了他们大部分的精力,在参与校园文化活动的过程中,对活动本身的评价和态度,容易和他们对社会的评价相联系,从而对大学生自身世界观的形成与转变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校园文化对个性化教育的影响,最重要的价值便是它对大学生创新才能的积极作用。高校是科学精神最为活跃的阵地,必然赋予大学生敢于创新的气质,不断对原有文化突破和创新。高校是先进文化的聚集地,不断激发着大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从而为大学生个性化教育的开展拓展了空间。

个性化教育离不开校园文化的环境熏陶、教育引导和实践锻炼。校园文化是一种科学精神和文化氛围,这决定了校园文化对大学生个性化教育功效的环境熏陶作用。不同风格的校园文化特征,使得参与活动的主体———大学生在意志、情感、认知等方面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使个性化特征得以改造和强化,形成与校园文化环境特征相协调的具有个性化特征的人。大学生参与校园文化活动的过程也是接受教育、学习知识和提高自身能力的过程。通过参与大学生走进社区、服务社会等社团活动来达到自我学习、自我提高的目的。通过丰富的文娱活动,提升学生的审美能力,陶冶情操,健康身心。大学生实践活动作为校园文化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为大学生锻炼自我提供了机会,学生通过实践活动,个性得到强化,意志得到锤炼,不断地在实践过程中完善个性。校园文化对个性化教育具有教育引导、实践锤炼的作用。

参考文献。

[3]刘献君.高等学校个性化教育探索[j].高等教育研究,(3):1-9.

校园文化建设论文(通用17篇)篇二

校园文化建设的加强和改进对于推进高等教育改革的进一步发展、提高大学生思想政治素质、全面提高大学生综合能力和素养,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近几年,中国高等教育迅猛发展,校园文化建设越来越受到教育主管部门和各高校的重视。高校的学生公寓不仅是大学生在校期间学习和生活的重要场所,同时也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和素质教育的重要阵地。积极向上的校园公寓文化建设以潜移默化的方式对大学生人格的塑造和意志品质的培养等产生影响。公寓文化是大学校园文化重要的一部分,是一种无形的驱动力和约束力。健康的公寓文化对于培养大学生综合素质,陶冶高尚情操,树立正确价值取向有着积极作用。

1高校公寓文化的主要内涵。

高校公寓文化是一种以学生公寓为主要载体,以学生公寓管理和服务过程为主要引导方式而形成的一种内容复杂、相互融合、表现形式丰富且具有凝聚力的文化氛围。它可以对学生的思想认识和理想追求产生较大的影响力和感染力。高校公寓文化以大学生为主体,以文化活动为主要内容。具有导向、育人、规范、激励等多位功能。高校公寓文化建设或直接或间接地影响着大学生思想观念的形成、意志品质的塑造、行为习惯的养成和个性的发展等。教育部在《关于进一步加强高等学校学生公寓管理的若干意见》中指出:“学生公寓是学生日常生活和学习的重要场所,是课堂之外对学生进行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和素质教育的重要阵地。”90后大学生由于其不同的成长环境具有鲜明的时代特点。他们正处在生命中最美丽最光鲜的时期,这也正是他们思维最活跃,情感最丰富,心态最复杂的时期。在这个由学校向社会过渡的特殊时期,学校有责任在思想理念、行为活动上对学生适当加以规范和正确的引导。公寓是大学生停留时间最长的场所,大学生平均每天有近一半时间在公寓里度过,如何利用好这一平台,全方位开展党建与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是一个新的课题。

做好高校公寓文化建设工作能够全面提高大学生的综合素质,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增强大学生适应社会的能力。2.1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高校公寓文化对大学生价值观的形成起到重要的作用,它可以直接渗透到大学生的思想、行为之中,潜移默化的影响着学生综合素质的发展。当前,社会形势复杂多变,大学生正处在个人价值观形成的关键阶段,对大学生进行正确的价值观引导和培养要深入到高校学生公寓当中,使学生公寓避免成为价值观教育的漏洞。良好的公寓文化环境氛围能够引导大学生的人格养成,发挥出强大的思想政治教育作用。2.2立德树人,培养社会主义事业合格的接班人培养和锻炼社会生存本领与技能,思想观念、思维模式、价值取向、行为方式等各方面都逐渐走向成熟。学校有责任在思想理念、行为活动上对学生适当加以规范和正确的引导,帮助他们设计好自己的未来之路。向大学生提供可靠的安全保卫,建立完善的管理规章制度,保持优美的生活环境,提供积极的思想指导等等,这些就成了公寓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理想信念教育是大学生的人生的明灯,没有它们,人生就会迷茫,因此应让它们明确自己的目标,但还要因人而异,分情况教育,有信念的同学要引导他们树立远大理想。对于习惯养成则要从一年级开始抓起,引导大家养成良好的学习、生活习惯,正常的作息习惯,少熬夜。2.3顽强拼搏,磨练大学生意志品质公寓管理制度必须有一套完善的、行之有效的管理规定。只有通过制度,才能更有效地保证同学们有一个良好的、有序的学习生活环境,促使大家养成良好习惯。规章制度的约束和引导,更长远的目标又在于能对学生们产生不同程度的激励作用,营造出一种争当先进、努力向上的竞争气氛,促使他们保持积极向上、奋发进取的精神,积极培养和锻炼学生的创造性、能动性。因此,作为在高校公寓这样一个特殊环境中的一种文化,公寓文化还要具备激励功能。

3.1缺乏对大学生思想的引导和教育随着国家对高等教育事业的不断投入,高校对公寓的硬件设施和基础建设越来越重视。但公寓文化建设不能满足大学生日益增长的学习生活和精神生活的需要。许多高校重视公寓的安全和卫生管理,过分追求管理效果,要求学生遵规守纪。例如,要求学生不准在校内吸烟、使用大功率电器等。往往忽视了高校公寓文化的引导和激励功能。学生经常对公寓的管理制度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管理过程中如果能让学生充分了解吸烟和大功率的危害和可能造成的严重后果,加强对学生的思想引导和行为教育,将大大提高学生工作的效率和水平。思想政治工作是立德树人的重要工作,事关青年学生健康成长。许多高校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和党团建设工作进公寓方面还需要亟待提高。

3.2大学生参与公寓文化建设的热情和水平不高高校公寓文化建设的主要参与者是在校大学生,但是由于各种原因的制约和影响,大学生经常处在被动的角色,导致大学生参与的主题意识明显不足。加之,过重的课业负担和较大的学习生活压力导致出现学生被动参与的情况,久之是学生对公寓文化建设产生抵触情绪。而文化建设的参与者是否广泛、具有代表性,决定了公寓文化的基础是否牢固,关系到公寓文化建设得失、成败。

3.3公寓文化建设品牌意识不足,缺乏特色和创新意识要发挥好高校公寓文化的育人功能,不仅要提高对文化建设重视程度,更要建设有品牌和有特色文化。目前,许多高校在开展公寓文化建设的过程中仍然存在着文化活动不新颖,普及化较低,缺乏特色和创新意识等问题。从类型上看,公寓文化活动的种类单一,不能满足不同专业和性格学生的需求。特色不够鲜明,公寓文化建设的组织者缺乏品牌和创新意识。唯有充分考虑不同学生的不同需求,将公寓文化建设生活化,提高创新意识,公寓文化建设才能及时避免盲目性和品位较低等问题。

4.1加强高校公寓党团建设工作和思想政治教育加强大学生思想引导和素质教育是公寓文化建设的重要目的和主要目标。扎实推进党团建设和思想政治教育进公寓,加强公寓文化引导和育人功能。让高校学生公寓成为党团建设工作的重要平台。使辅导员的学生公寓工作切实得意开展,保障学生工作过程的全面性,树立全方位和全员参与育人的意识。切实开展党建活动,在公寓内设立宣传栏和公告栏等,宣传先进文化和思想,努力营造积极健康的文化氛围。

4.2引导大学生“自我管理”和“自我教育”以学生为主体,实现大学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大学生公寓文化建设的主体是学生,充分调动大学生参与公寓文化建设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成立相应的学生自治组织,发挥大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加强对学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过程中的思想引导和素质教育。树立团队意识与合作精神,保障学生能在公寓文化建设和宿舍文化建设过程中认识和完善自我,形成良好的人际关系的同时磨练学生意志品质,充分锻炼学生的综合能力。

4.3充分利用网络平台和现代化手段开展高校公寓文化建设随着互联网技术和移动通信技术的迅猛发展,新形式下,如何利用好网络平台和信息技术手段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性日益突出。开展行之有效的网络思政教育和文化建设成为了高校学生工作中的重要课题。目前,大多数高校的学生公寓信息化和网络化建设水平逐步提高,通信技术在公寓内已经基本实现了全覆盖。同时,大学生的思想较为活跃,接受新鲜的事物较快,但面对真假难辨的虚拟世界,有许多学生缺乏区别网络安全和自我保护意识。公寓文化建设要保障网络建设的重要地位不动摇,加强网络安全教育和引导。充分利用qq群,微博和微信等网络社交软件,规范大学生的网络行为和生活作息。运用新媒体技术与大学生进行广泛的互动和及时的沟通,更加灵活的掌握学生思想动态,让网络平台成为反应学生意见,集中学生智慧的又一重要平台。

4.4树立品牌意识,打造有特色的公寓文化大多数高校重视公寓文化建设,但是在坚持方向正确的同时,真正能做到有特色的不多。文化活动虽然较多,但是千篇一律,很难提高学生参与热情,学生主动参与度不高。抓品牌、促文化,是新时期高校学生公寓文化建设的一个非常重要而紧迫的问题。树立品牌意识,抓好品牌建设才能使学生公寓的文化建设有有特色、上层次、有品位。学生公寓的文化要体现先进文化的要求,用先进的文化占领高校公寓文化建设过程中的主要阵地,兼顾文化建设的漏洞和盲区。真正让学生体验到丰富又高雅的公寓文化,以此培养他们健全的人格,营造健康向上的学习和生活环境。通过开展同学们喜闻乐见的如公寓文化活动,既增进同学情谊,培养和谐的人际关系,又发挥学生的能动性和创造性。

4.5树立创新意识,推动公寓文化建设的不断发展创新是民族和国家前进的动力,是文化进步和发展的不竭源泉。高校公寓文化建设的发展离不开创新。将创新与公寓文化建设脱离就如同大树无根。时代在前进,大学生的思想意识和文化需求日趋复杂化和多元化。一成不变的公寓文化模式和内容,势必要有所改变或突破。树立创新的理念,与时俱进,转变思想,学习先进的文化知识,提高理论水平。

4.6加强沟通和交流,提高大学生综合素质学校除了要加大对公寓文化建设的投入力度以外,还要有切实可行的机制保障公寓文化建设在各部门的合理分工和有序合作下稳步推进。要有辅导员掌握学生的思想动态并及时进行引导和教育,有管理人员对学生宿舍的内务进行检查和指导,要让学院和班级了解学生在公寓内的表现,规范学生日常行为,提高大学生素质。根据不同年级,不同专业学生的特点,进行具体化、系统化和全面化的管理和服务,努力做到分工明确、齐抓共管、形成合力。高校公寓文化建设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持之以恒长期不断的建设,它对高校精神文明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好的公寓文化对大学生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培养,良好生活习惯的养成,乃至对其以后的工作生活都有不可估量的积极影响。把高校公寓文化建设作为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一环,把高校完成培育人才这一根本任务体现在高校日常管理的细枝末节中。要深入研究和挖掘本校的公寓文化,注重积累,同时也要加强引导,使公寓文化建设与校园文化的建设协调发展,创新形式,努力形成有自己特色的,高品质的公寓文化。

校园文化建设论文(通用17篇)篇三

啦啦操对校园文化建设有着重要影响,其可以丰富学生的课外活动,可锻炼学生体能,培养学生科学正确的人生价值观,啦啦操具有团队性质,能够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积极进取意识,利于校园文化的健康发展。下面对其影响进行具体介绍。

3.1啦啦操运动能够有效丰富学生课外活动。

在学校学生除上课学习外还有课外活动,啦啦操运动作为一种体育运动,能够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学生能够通过啦啦操来完成锻炼。啦啦操作为一种竞技比赛活动,根本目的并不在于比赛的输赢,而在于为赛场观众带去强烈的感染力,营造赛场气氛。啦啦操团队通过相应的口号来为自己做介绍,口号不仅能够体现团队的特点,还能够对每个团队成员进行激励,带动成员情绪,精炼恰当的口号也体现出啦啦操团队的集体智慧。学校学生可以自行组织啦啦操团队,根据自己人团队的特色制定相应的口号,这样做不仅可以增强学生的团队意识,提高学生的合作能力,激发学生的智慧,为学生提供一个健康运动的有效平台,还可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建设和谐校园文化,对学生的发展道路产生积极的影响。

3.2啦啦操运动可锻炼学生体能、培养科学人生观。

啦啦操竞赛项目有比赛时间限制,规定不可超过两分三十秒,且在比赛中啦啦操队员需要完成多种高难度动作,且动作节奏要随着音乐变化而发生变化,队员要在整场比赛中保持身体的直立状态实施跳跃等动作,可以说,啦啦操运动对队员的体能要求较高,需要运动员具有较强的身体素质。国家对学生的身体健康有着明确要求,主要从身体形态、技能、素质等方面对学生进行评定,而啦啦操运动能够使学生的身体柔韧性、肌肉力量、耐力等得到有效锻炼,能够满足国家对学生体能的基本要求。同时啦啦操运动也具备较强的表演性特点,啦啦操运动员在面对人们时要对人们进行微笑,以积极的情绪去感染人们,营造活跃快乐的氛围,团队成员进行微笑时需要其微笑有感染力,具有轻松、自信的特点,而队员若想拥有这种感染力其本身就要具备积极的人生态度及科学的人生价值观。啦啦操团队对每个成员的要求较高,且成员在团队中具有不可替代性,啦啦操团队中的学生可以找到自我价值感,树立自信心,同时又能够对自己的水平有一个清晰的认识,利于其快速适应社会生活,找到健康的成长道路。

3.3啦啦操运动能够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和积极进取精神。

啦啦操具有极大的教育意义,啦啦操团队在竞赛中难免会出现失误问题,造成比赛失败的结果,在面对失败时团队中的每个人该如何进行相处以及怎样对待出现失误情况的同伴等问题是团队成员都要面临的考验。啦啦操运动的文化内涵则是团结与合作、宽容与理解、坚持与忍耐等多种优秀品格的发展。如今社会面临着激烈的竞争环境,学生团结意识与竞争意识的培养至关重要,学生通过参加啦啦操运动,可以使其意志得到锻炼,培养其坚强品格。啦啦操赛场也同样能够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快速反应能力、心理素质等,对课堂教育是很好的.补充方式。

3.4啦啦操是一种团体运动。

通过以基本手位、步伐、队形变化、托举等方式来完成比赛,比赛项目有技巧、舞蹈啦啦操等,团队中的每个成员都参与啦啦操的创造与编排工作,也扮演着不同的角色,如尖子、底坐等,在进行编排活动时除要考虑比赛规则外,还要明确每个成员的特点,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进行科学编排。在啦啦操众多动作中,最考验的就是托举动作,团队成员在进行托举时,要具备较高的默契和信度度,被托举的成员对托举队员十分信任,能够增强团队合作能力,在啦啦操团队中培养的团队精神利于每个队员的发展,且适应社会的发展要求。在校园开展啦啦操运动,能够有效塑造学生个人形象,提升学生气质。

校园文化建设论文(通用17篇)篇四

高校图书馆是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阵地。近些年来,医患关系间的不和谐因素不断凸显和升温,医学类高校在加强校园文化建设、提升学生职业素养的工作更为重要和紧迫。本文从图书馆影响校园文化的四个方面即物质条件、制度文化、精神建设、馆藏文献的前三个方面出发,阐述图书馆在促进医学类高校校园文化建设方面的引导作用和具体实施方法,以期达到服务育人的最终目的。

但与之不对应的是医疗行业从业人员的医德和精神文明程度相对低下,从而一度导致了医患关系的紧张。这一情势给培养医用人才的医学类高校敲响了一记警钟,让医学类高校意识到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增强学生医师医德和精神文明程度的重要性和紧迫性。作为医学类高校三大支柱之一和担负校园文化建设主阵地的高校图书馆也面临着更为重大和严峻的任务。然而遗憾的是虽然关于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的内容,早在20xx年教育部和共青团中央下发的《关于加强和改进高等学校校园文化建设的意见》中曾就高校如何在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爱国主义等方面对大学生进行教育以提升高校校园文化建设进行过详细的阐述和指导[1],但针对医学类高校如何更为有效快捷地促进校园文化建设的内容至今很少涉及。使得众多医学类高校没有行之有效的模式可遵循,仍沿袭着普通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的内容,无形中削弱了自身的校园文化建设。本文基于这一缺失,在总结现有关于校园文化建设理论的基础上,结合高校实际,加以综合和延伸,着重探讨医学类高校在促进自身文化建设中特殊而有效的途径和方法,在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的同时,期望可以有效地促进医学类高校校园文化建设,达到服务育人的目的。高校校园文化可以通俗地理解为在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指导下的,由高校师生共同创造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总和,可以分为校园物质文化、校园精神文化、校园行为文化和校园制度文化四个部分[2]。其中与高校图书馆校园文化建设内容紧密相关的是前三个部分。医学类高校图书馆在促进校园文化建设方面,要突出校园文化建设的四个部分中具有自身特色的方面,既注重提升学生的专业水平和综合能力,更应该把如何建立学生的医德和提高精神文明水平通过适合的活动和实践寓教于乐地灌输给学生作为一项重要的工作来进行[3]。

在这方面,除了更新馆内硬件设施,美化室内环境,增大医学类图书购进数量和范围等基础工作外,分馆还要注重细节管理,如定期购进有关提升学生素养、减轻心理压力、提高人际交往能力,或是针对医护人员素养和建立与患者信任关系等方面的图书,放置于显眼的位置,并通过展板、微信平台等媒介进行大力宣传,提升这类图书在学生中的借阅率[4],也可以在分馆独立出一片空间,放置舒服美观的座椅和绿色植物,并为之取名研讨休息空间,让学生在学习之余可以以书会友,方便师生进行交流,进行互相了解或就某个议题进行探讨,达到互相促进、共同成长[5]。同时,可以制作精美的借阅提示语展牌,在常规的说明前面加入一些激励警醒的名言,如“视自己为患者的家人,爱戴、尊重每一位患者”、“为了让患者早日康复而努力学习”、“今天你在这里挥汗如雨,明天你将收获患者的信任”等。这些提示语的目的是在鼓励学生不要荒废时光、要勤奋学习的同时,提醒他们作为一名未来的医务人员应早早树立以患者为亲人的责任意识[6]。

如果仅仅进行宣传,难免会变成形式主义,学生也会感觉枯燥,达不到应有的目的。为此分馆将精神文化与行为文化相结合,主打通过宣传与活动相结合的方式,生动深刻地对学生进行教育[7]。分馆首先举办了吉祥物海选,组织全体学生为分馆设计一个吉祥物作为“形象代言人”,这个吉祥物需要具备的特质是可爱、博学和亲和力,易于为学生们接受,通过评选最终确定吉祥物的样子,这样做既方便分馆开展活动,也更容易吸引学生的兴趣。同时,为了更进一步加深图书馆与各院系及学生间的沟通合作,分馆还进行了两项前期准备工作:一方面加强与各院系间的联系,即除了进行正常的工作沟通外,分馆还每年邀请各院系有关领导进行联谊活动,如文艺表演、图书馆知识pk、与学生面对面交流等,目的是让各院系更加了解图书馆工作,给予更大力度的支持。另一方面加强与各院系学生会的联系,建立读者协会,由学生和分馆共同主持活动,目的是让活动更亲民、更具时代特点,让更多的学生有兴趣参与其中[8]。在分馆举办的各项活动中,分馆采取边进行、边探索和边改进的策略,即如果活动比较成功,就作为经典活动保留下来;如果有缺陷,就根据实际情况进行改进;同时,根据学校每年教学目标的不同添加或删除相应的活动。下面就推荐几个分馆近几年举办并成效不错的活动。第一个推荐活动是以宣传为主的“今日报告厅”活动,即聘请专家或资深人士来馆作报告。报告会可分为两类:一类是为了让学生感受前辈医务工作者在专业和医德方面的言传身教,邀请医学界技术精湛并且医德高尚的专家作报告;另一类是为了指导学生如何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尽快适应社会的能力,邀请有关社交、人力资源等方面的专业人士作报告。

这位“德艺双馨”的老教授技术精湛、责任心强并富有同情心,经常替困难的患者垫付药费;退休后仍坚持学习,在图书馆经常可以见到他头发花白的身影。很多学生反应在听完报告会后对这位老前辈的敬意油然而生,相信这会对他们励志成为合格和优秀的医药工作者产生深远和积极的影响[9]。第二个推荐活动是以分馆与学生互动为主的“齐欢乐”活动。如评选分馆“年度十佳读者”,在肯定爱读书学生的同时,鼓励更多的学生多读书、读好书;还有我们举办的“读者见面会”,定期邀请各院系学生交流读书心得,听取学生对分馆建设和图书购进方面的好的建议;在每年年底我们都会举办“师生文艺汇演”,邀请优秀教师、学生和馆员共同表演节目,通力完成游戏项目[10]。这项活动虽然传统,但却有效地消除了图书馆与师生间的隔膜,鼓励了更多学生走进图书馆,畅游书海。推荐的最后一个也是分馆的主推活动是以学生参与为主的“读书节”系列活动。活动宗旨是促进学生对读书的热爱,并通过历届学长与学弟学妹间的传承,激发学生的爱岗敬业精神[11]。首先,分馆每年会在年底举办“搜书比赛”,即分别在不同的书库内指定三本书,由学生在规定时间内将这三本书找出,用时最短和准确率最高的学生获胜[12]。这项活动的初衷是加深学生对图书及书库的了解。而事实证明,学生在熟悉书库各类图书位置的过程中认识了更多的图书,从而间接地扩充了知识面。其次,图书馆会定期举办“我的大学生活征文比赛”,征文主题既有与时下热点话题有关的内容,也有与学生实际生活和实习工作有关的内容。如莫言获得诺贝尔文学奖后,学生对莫言作品的阅读兴趣大增,为此,分馆在4月23日世界读书日前后举办了“走进大师,诵读经典”的征文活动。此次活动学生的参与热情空前高涨,图书的借出率由于过高,学生不得不提前预定。

在每年毕业季前后,分馆还会举办针对实习期学生的“我的实习生活”征文活动。鉴于医学专业毕业生必须进入各类医院进行实地实习,该活动的目的是为了让即将走进社会的学生静下心来总结大学经验、了解工作性质、做好应对心理的同时,与仍在校学习的学弟学妹们分享一些求学和工作经验,让这些还处于懵懂期的学弟学妹们得到专业和思想上的传承[14]。同时为了更进一步教育学生,分馆还会联络各院系团委组织“医者仁心”的活动,即组织各院系老师和学生走进周边养老院和福利院,为老年人及孤儿举行义诊和义工活动,在帮助他人的同时,提升学生的临床实践能力,并培养学生的医德和责任心。这项活动最为深入人心,其实际感召力最大,深受学生的喜爱。通过医学部分馆这几年在促进校园文化建设方面的边探索边实践,校园的学习和精神文明风气正在悄然发生着变化。学生更勤奋地入馆学习借阅,阅览室常常座无虚席,图书借阅量每年以每生4%的比例逐年上升。读者协会的入会率以每年20%以上速度递增,学生通过亲身实践,增加了和患者面对面交流的机会,对患者的切实需求有了更深入的理解,越来越多的学生在做义工的过程中树立了医德意识,提升了自己作为一名医务工作者的自信心和责任感。实践证明,只要符合社会发展需要,秉承以人为本的服务理念,医学类高校图书馆必然可以在边探索边改进中充分发挥校园文化建设主阵地的作用,更高效更有力地推进医学类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为社会输送更多技术水平和文化素养双过硬的复合型高尖端医用人才。

校园文化建设论文(通用17篇)篇五

1.1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完善的校园设施将对在师生中开展丰富多彩的寓教于文、寓教于乐的教育活动提供重要的阵地,使师生教有其所、学有其所、乐有其所,在求知、求美、求乐中受到潜移默化的启迪和教育。全面的设施、合理的布局、各具特色的建筑和场所,能使人心旷神怡、赏心悦目,将有助于陶冶校园人的情操,对师生员工起到塑造美好心灵、激发开拓进取精神、约束不良风气和行为、促进身心健康、调节情趣和心理状态等起着重要的作用。近几年来,我校在上级领导的支持下,经过努力,先后建起了教学楼、学生餐饮浴中心、建造了学校标准化厕所等基础设施;进一步绿化了校园,规范了校园布局;还建造校园网、计算机房、各班、室全部装配了电脑、上了互联网,进一步改善住校生的生活条件、配发了刷牙器具、配备了专职生活教师。着力营造绿化、净化、美化的校园人文环境,依山观水,绿树成茵,环境清幽。

1.2着力建设“文化长廊”。学校提出要让一草一木一墙一砖都能说话,我们在墙壁上科学的设置了名人名言、警句、师生书画作品、各种专项教育常识等等。学校充分发挥阅报栏、黑板报、“红领巾”广播室、通报栏等作用,及时报道学校中的新人、新事、新面貌,坚持以正确的舆论引导人,优秀的作品鼓舞人。使广大学生在榜样的激励中不断增强自信、不断超越自我。还将庄基石坎美化建起了祖国在我心中长廊、学生行为规范以及礼仪长廊、安全长廊、卫生长廊等。各功能部室、教室形成了各自独具特色的部室文化。其管理育人、教书育人、活动育人、环境育人、服务育人的作用显而易见。优美的校园文化熏陶着每一个师生,使学生在耳濡目染、日积月累中形成观念,化为行动,起到了很好的德育功能。使学生受到潜移默化的文化熏陶。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2.加强师德建设提高教师整体素质。

2.1提高教师的思想素养。因为学校是育人的场所,是人才的摇篮,而教师是育人之人、人才的培养者,理应在管理育人、教书育人、服务育人的过程中发挥主力军的作用,只有在教师中树立起为人师表、教书育人、治学严谨、认真负责、耐心细致、开拓进取的思想和严谨细实、创新求真的教风,才能引导和促进勤奋刻苦、自主探究、全面发展学风的形成。总之,没有良好的工作作风和教风就难以形成良好的学风。因此,我校高度重视,积极在全体师生中开展“三项教育”。即在领导干部中开展“以德行政”教育,使本校各层管理者能够保持清正廉洁、勤政为民,用自己的言行发挥管理育人、服务育人的作用。在广大教师中开展“以德育人”的教育,通过开展德育案例分析,座谈会、报告会、外出学习参观等活动,引导广大教师爱岗敬业、教书育人,以自己的道德追求、道德情感、道德形象去引导教育学生。在全校师生中大力开展“以德修身”的教育,把公民道德基本规范、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内化为自身的道德信念和行为准则,自觉为人师表,作道德的`表率。“德高为师,身正为范”,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受到熏陶、受到感染。

2.2提高教师的业务水平。一支具有较高业务素质的教师队伍,对学生的正面影响至关重要。我们一方面抓好“一功五化”夯实校本研修工作,另一方面在教师中大力开展“八个一”岗位大练兵活动,努力提高教师实际工作能力。我们依据学校实际情况,建立校长、教务主任——教研组长、课题组长——教师“三级”校本教研网络,实行校本教研工作负责制,要求做到有实在目标、有清晰主线、有梯级层面、有细节管理、有展示平台;开展技能型、实践型、评价型、理论型、学习型等形式多样的校本培训。在教研探索过程中,教学研讨常规化,以教研组为单位通过“一课多上”和“同课异构”等形式,鼓励教师大胆探索,研究解决在教学中碰到的一些困难和问题;实行集体备课,新老教师结对“一帮一”,以老带新;广开渠道,邀请市、县教研室有关专家来校听课、评课,给他们传递教改信息,传授教学经验。坚持用幸福的理念培育人、用超凡的魅力感染人、用包容的心灵体悟人、用艺术的手段启发人。

3.开展各种丰富多彩的活动培养学生综合素质。

3.1通过健康向上的文化活动陶冶学生的道德情操。首先是加强政治思想学习,注重养成教育。通过校会、晨会、班会,组织学生认真学习政治文件、法规制度、道德修养等文章,提高学生的思想认识水平及明辨是非的能力,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养成良好的道德行为习惯。其次,要加强“爱校”教育,培养母校意识。向学生讲述学校光辉的历史,提高学校在学生心目中的地位,使学生自然生发出强烈的荣誉感、自豪感、热爱母校的情感,从而产生凝聚力,形成学校精神。第三、确定共同的奋斗目标。学校根据社会发展趋势及自己的实际情况、办学特点,提出校训和奋斗目标。各班相应地制定班级奋斗目标,直至帮助学生制定个人奋斗目标。并开展“争先创优”活动,争做文明学生、先进集体、先进学校,创优秀品质、优异成绩、优美环境。在全校形成一股比、学、赶、帮的热潮。第四、强化学校“三风”建设。学校“三风”即领导的作风、教师的教风、学生的学风。首先,领导作风是关键,学校领导要加强修养,提高自身素质,在学校的各项工作以及执行各项规章制度中发挥好带头作用。其次,要狠抓教师在学生中的表率作用。要求教师从精神风貌、道德修养、工作作风、学识水平到仪表风度、言谈举止、生活起居都应起到为人师表的作用。这样,教师有高度的事业心、责任感和无私奉献的敬业精神,学生有远大的理想和抱负,勤奋攻读,立志成才,整个校园充满一种浓厚的积极向上的文化氛围。第五、开展各种有益的健康的活动。如学雷锋活动、演讲比赛、创建活动等,以培养正确的舆论。第六、清除校园文化垃圾,净化校园空气。禁止传阅不健康的书报杂志,禁止学唱不健康的歌曲,清理课桌、书本文具盒上的不健康的图画及语言文字,消除消极文化的影响。第七、针对倾向性问题或热点文化,举办专题讲座、主题班会、辨论会,澄清模糊认识,纠正错误观点,引导正确舆论。第八、抓好宣传阵地。充分发挥广播室、黑板报、阅报栏、宣传橱窗、图书阅览室、名人名言警示牌的作用,大张旗鼓地表扬好人好事,同时批评错误的思想行为,抑制歪风邪气,树立正确舆论。第九、学校或班队有目的地组织丰富多采的文化活动,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社会主义思想教育,如:开展以爱国主义为内容的主题演讲、富有纪念意义的歌咏比赛会、诗歌朗诵会、文艺汇演、书画作品展等;以及对学生进行集体主义教育的各种体育比赛活动、拔河比赛等。还开展诸如:校少先队以“环保”为主题的系列活动,学英雄做好事活动等等。通过这些活动,使学生看到了自己的人生价值,唤起对国家、社会、人民的责任感。尤其通过坚持升校旗、国旗下的演讲、穿校服等常规活动,激励师生对校园精神文化的认同感和自豪感,进而增强学校的凝聚力和向心力。使整个学校到处充满着正确的舆论气氛,从而促进优良校风的形成。。

3.2抓好系列主题活动。学校为使校园文化建设有重点、有针对性和实效性,常常结合重大事件、节假日,开展形式多样、生动活泼的系列活动。如以“崇尚科学、破除迷信”为主题的科普宣传教育;以“安全在我心中”的安全教育周活动;以“讲文明语言、做文明事”为主题的三月文明礼貌活动;特别是开展争创文明班级、文明宿舍活动,学生的言行更加文明、宿舍更加整洁、文明祥和。系列主题活动的开展,使校园文化建设落到实处,推进了校园精神文明建设。

3.3培养学生能力。校园文化是由教育者和被教育者双主体以校园为空间背景的,最基本的是教师和学生,他们之间的互动而形成和创造的文化构成了校园文化的整体文化体系。因此我们要让学生一起参与的学校的管理中来。通过让学生去管理,既培养了学生的能力,又增强了学生的主人翁意识。如各班开展的“今天我当班长”“今天我值日”等活动,学生人人参与管理,人人爱校如家。

综上所述可知,校园文化建设是学校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和政治文明建设的总和,是学校赖以生存和发展的需要,是一项长期、细致的系统工程。它需要因地制宜、与时俱进、特色发展。渗透于学校的教学、科研、管理、生活及各种校园活动等各方面的校园文化在学校教育中有着广泛而深刻的内涵,直接影响着学校教育的目的和效果,影响着学校德育工作的成败。只有高度重视校园文化建设,以人为本,环境育人的功能才会得到真正加强,学生才能真正健康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学校管理学》、《教育管理学》等。

校园文化建设论文(通用17篇)篇六

校园文化是高等学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有效载体,也是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环节,具有很强的育人功能,为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了多样化的实现途径,具有深刻的教育意义。校园文化具有的传承功能,促进了学生精神世界归属感的形成。此外,校园文化还具有实践性,能够吸引学生积极参与体验,在参与体验过程中,学生的思想与能力得到提升,为学生德智体等综合素质的拓展提高搭建了良好平台。

高校形成了优美的校园育人环境及诸如科技节、讲座论坛、艺术节等一大批学术、科技、文艺校园文化优秀成果,但由于学校师资力量、办学水平、办学理念、学科层次与管理理念等软硬件条件的差异,当前校园文化建设存在一些突出的问题,其主要反映在校园环境、文化活动载体的培育设计上。

(一)校园环境文化缺乏特色,育人氛围不明显。

校园环境文化主要渗透于校园环境的构建与营造中。校园环境的物化形态主要为校园建筑、校园景观与校园传播媒介及信息。目前,我国大学的校园文化景观所体现的地域文化特色、校风文脉特色以及环境教育功能普遍不足。比如,中国大学的科学景观、人文知识景观的数量太少,形态单一,内容浮浅,造型乏味,过分讲求形式,缺少人性化、时代感和认知挑战性[6]。大部分高校在校园建筑与景观设计中未考虑校园文化精神的传承涵义,单纯地讲求经济与实用功能,缺乏个性化构景造景,学校的内涵精神没有得到彰显。

(二)内容形式雷同,特色校园活动亟待培育。

一些高校在举办一些主题类校园文化教育活动时,活动内容形式过于简单,有时各个组织单位举办活动的形式差别不大,甚至雷同。这一方面是由于活动内容本身局限,延伸空间小;另一方面各组织单位各自为阵,协调度低,造成了活动分散,形式千篇一律,各组织方资源未能互补利用,强大的育人合力尚未形成。部分高校组织的校园文化活动未能利用自身优势资源与挖掘自身特色,对不同专业学生的兴趣需求了解不足,导致校园文化活动吸引力和感染力效果欠佳,学生的综合素质不能得到有效提高,育人内涵目标未能真正体现。

(三)育人目标不明确,盲目追求数量。

一些校园文化活动的育人目标不太明确,存在讲究形式主义,为开展而开展的现象。其一味追求数量规模,忽视了活动开展的教育意义以及学生素质能力的提高。有些大学将校园文化建设当成了纯粹的娱乐消遣活动或者是培养学生技能的活动,完全排斥了校园文化建设的价值成分[7]。甚至一些活动的商业气息过于浓厚,在教育引导上,可能给学生造成思想教育上的误区,教育效果适得其反。

针对存在的问题,大学校园文化需要内涵建设,把握全面育人的核心要求,在建设中坚持学生主体、个体全面发展、特色品牌、注重实效及创新等理念。

(一)学生主体理念。

高等院校的主要职能之一是人才培养,这一职能赋予其校园文化的建设必须围绕育人这一中心内涵开展。在建设中要坚持学生主体理念,学生既是校园文化体验与参与者,也是校园文化的传承与创造者。在内涵培育过程中,要以学生为本,从学生兴趣出发,结合学生个性特征与心理特征,满足其个性需求;要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积极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性,引导其主动积极参与到校园文化建设中来,激发其丰富的想象与创造潜力。

(二)个体全面发展理念。

个体全面发展是校园文化建设的内在要求和本质反映,讲求学生个体在思想政治素质、科学文化素质与身体健康素质等全面的发展与提高,讲求德、智、体、美等个体发展因素的有机融合与协调统一。在校园文化建设,特别是活动载体的设计与开展中,要有的放矢,将学生全面发展理念贯穿其中,力求达到学生能力得到提高、思想境界得到升华、综合素质有所进步的目的。

(三)特色个性理念。

特色文化、个性文化的培育是校园文化建设的灵魂,是校园文化多样性与丰富性的基础,也是学生个体全面发展与个性发挥的必然要求。在校园文化的建设中树立特色意识,培育特色化、个性化校园环境与文化活动,一方面可以利用自身学科专业条件,集中优势力量,结合专业人才培养目标,挖掘自身特点,提供独特的文化育人载体;另一方面为学生的兴趣与个性需求的满足提供了丰富广泛的选择空间,也有助于提升个体发展的质量与效果。

(四)创新理念。

校园文化的时代特征赋予了其创新的涵义。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与科技进步,文化在继承上也随之不断发展变化,社会环境的变迁也影响了学生的兴趣与个性,影响到学校的育人环境。校园文化是开放的文化,如果校园文化不能跟进创新,就难以吸引学生的参与,育人的目标也不能实现。校园文化创新主要是围绕工作载体机制的创新展开的,包括了设计理念、活动形式、传播媒介等多个方面。同时,创新理念也要求为校园文化的参与主体学生提供发挥自身能动性与创造力的创新空间与平台,培育创新精神。

在校园文化内涵理念阐释的基础上,围绕学生个体的全面发展与综合素质的提高,综合利用高校自身现有条件,实现育人目标。校园文化内涵建设,需要尝试从以下几方面努力。

(一)依托学生兴趣,创新活动形式,深化文化。

育人内涵学生兴趣与个性化需求是校园文化活动设计与开展的切入点。无论是科技学术活动还是文化艺术活动,这些活动的创作设计开展需要改变以往盲目的、脱离学生兴趣与实际需要的方式,变被动为主动,从学生兴趣与需求为出发创新活动内容形式,这样更能满足学生的需求,也有助于学生个性的展现与发挥。同时,校园文化活动是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途径,将大学生理想信念、爱国情怀、思想道德、人格品质、价值观培养等教育思想融入文化活动中来,同活动本身有机结合,使得校园文化的育人内涵得到体现,学生的思想境界得到升华。

(二)借助专业学科优势,精炼文化品牌。

高等院校的生存和发展除了硬件设施设备,最主要的是有多种人才培养需要的专业学科与相应的师资力量。同样,这些资源的优化利用为校园文化育人内涵的实现提供了多种途径。依托专业教学研究资源的多样性,可以根据专业培养目标,针对社会对人才专业能力需求,设计不同深度的专业特色校园文化活动,诸如职业技能大赛、情景模拟辩论赛、创业计划大赛、科技学术竞赛等品牌,将学生的专业应用能力的提升、职业素质的培养与校园文化活动开展结合,与课堂教学研究相辅相成。这样的活动形式,也增加了学生与指导教师的互动,锻炼了学生的思维,达到了教学相长的目的。以高校常见的辩论赛为例,法学学科专业可针对某一法律案例进行分析与思辨,从而形成模拟法庭辩论形式。同样是辩论赛,如果与哲学学科结合,就某一哲学命题进行辩论,其内容、形式与效果就不一样了。所以校园文化活动与专业学科及相应的师资结合,将专业知识的应用融入活动内容,深入挖掘专业特色,会精炼出特色校园文化品牌活动。

(三)发挥学生主观能动性,建立学生自我管理机制。

校园文化在建设过程中一定要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重视发挥学生主观创造潜力与团队协作精神,也只有通过重视学生主体作用,才能更加贴近学生兴趣与需求。学生主观能动作用的发挥主要通过学生团体组织。学生团体组织在一定程度上代表了学生普遍的兴趣、需求与利益诉求,有效地发挥着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的职能。目前高校存在诸如班委会、学生会等代表学生群体利益诉求与服务学生的组织;还存在根据兴趣爱好与共同志向组合的团体组织,最常见的是有一定组织规范性的学生社团组织,也包括学生创业小组、社会实践小组等临时性的学生团体。高校在整合校园文化资源过程中,需要给其建立相关管理制度、活动立项及经费保障机制,给予学生更多的自我管理、自我服务与自主发展空间,重点扶持一些具有专业特征的团体组织及所开展的活动,为进一步建立校园文化活动的特色品牌创造条件。

(四)注重实践体验活动与文化创意活动的培育。

实践体验是校园文化内涵建设的最为直接有效途径。实践体验类活动要具有一定思想内涵的主题,引导学生参与其中体验创作,通过学生亲身经历与自主实践创造,深化思想认识,提高实践能力,锻炼人格品质,同时又弥补了德育与专业课堂理论教学的不足,是学生乐于接受的校园文化活动之一。以公益普法宣传教育为例,法学类专业学生即可以搜集相关真实案例并分析演绎,利用分角色情景模拟法庭的立体形式展示,这样的方式能够让公众深刻体会学法知法懂法用法的必要性,提高公益普法的实效性。高校也是文化创意产业资源的集聚地[8]。高校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包括宽容个性、鼓励创造的氛围,创造潜力与能力丰富的学生以及一定的文化积淀,是校园文化创意活动开展的沃土。校园文化创意活动为满足学生的创作兴趣爱好,培养学生高尚的艺术情操与人格品质及创作能力的锻炼提供了途径。

(五)构筑特色校园景观,合理利用校园宣传媒介。

校园景观设计需在实用与经济原则的基础上,讲求人性化、人文和特色化,积极营造特色校园环境文化,反映校园特色与校园精神的传承。同时发挥学生主动性与创造性,让其参与规划设计。一方面发挥了学生的创作潜力与能力,美化了校园环境;另一方面提升了学生对学校的情感与理念的认同度。包括校徽、校旗、道路指示牌等在内的高校视觉形象系统及雕塑、建筑小品景观都可以鼓励学生参与设计。作为展示当代大学生精神风采的平台,校园媒体要广泛收集典型的学生个体、组织及特色校园文化活动进行报道宣传,用榜样的力量引领大学校园新风尚。在信息技术迅猛发展的今天,诸如微博、微信、即时通讯等新媒体的出现,为校园文化的建设提供新的载体。要充分利用这些媒体的及时性、互动性、学生参与性强的特点,设计新的活动形式,诸如主题辩论与网上沙龙,增强媒体宣传的吸引力,从而达到育人目的。

校园文化建设论文(通用17篇)篇七

中学生的德育教育少不了校园文化的影响和陶冶,因此,为了让学生的综合素质有一个彻底的提高,校园文化建设不可忽视。众所周知,校园文化是学校办学、治学的根本,也是校园精神文化、物质文化、行为文化、制度文化的有机结合,是一所学校的内涵和积淀,是保证学生健康成长的重要基础,同时对于学生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会产生潜在的引导与教育。那么,如何在新世纪的社会影响下,有效建设校园文化,这就需要教师引导学生参与校园文化、班级文化的建设,从小事做起,从我做起,使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潜移默化地受到教育、提高素质。

校园文化是校园建设的根本,也是学校发展的基础。一所好的学校,它的校园文化一定是深厚的,无论从精神文化、环境文化、制度文化、行为文化等方面都会影响学生的发展。如,精神文化是学校文化的灵魂,它是在学校发展的过程中逐渐形成的,它有自己的特色、信仰、情感、意志,被全校师生遵循,是一种强大的内在力量,深深感染着每一个师生;一个学校的环境文化是最直观、最简单,也是最先让学生看到、感受到的,无论是建筑风格,校园绿化,校舍布局等,都能表现出自然与人文的完美结合。比如,在校园的宣传栏里张贴校园的发展文化、发展史,张贴学校优秀教师的教学简介和获奖情况、张贴名家的字画等等。这些都会让师生在这些直观的环境文化建设中看到校园精神文化的深浅;校园制度文化是精神文化在学校管理中的一种体现,也是一所学校发展的保证,没有制度一切发展都是空谈,在制度的引导与监督下,师生才能健康发展,学生也能健康成长,完成学业;众所周知,校园的行为文化也是校园中最直接的一种文化形态,从同学与同学之间的沟通、交流到师生之间的活动等。例如,工作方式、生活方式、日常言行、消费方式、待人接物等,都能反应校园行为文化在学生身上的作用。所以,校园各种文化的建设,相辅相成,相互协调,才能使校园文化全面发展,建设和谐校园,保证学生心理、思想和综合素质的健康发展,使学校本身也不断前进。

一个校园的德育与文化建设具有同一性和互补性,不管是德育还是校园文化,目的都在于把学生培养成一个全面发展的人。所以,积极、健康的校园文化是实现德育教育的根本和途径。一个有良好校园文化建设的学校,才能在德育方面很好地引导学生,使学生在校园生活、学习期间,在思想观念、价值取向、行为方式等方面都受到校园文化的感染。我们常听人说,某某学校校风不好,这就是学校长期发展形成了错误的观念,错误的教育理念,影响了学生思想观念,让学生养成了不好的行为,影响学生的终身。所以,校园文化建设的根本目的就是为了影响学生、教育学生,使学生从思想品德方面做一个健康的人,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调动他们学习的积极性。可想而知,优美的校园环境,浓厚的校园文化,能促进学生的积极性,提高学生的自信心,培养学生的文明举止,文明礼貌,使师生都心情舒畅,养成开朗性格和高雅气质,让学生养成一种良好的生活习惯。同时,校园的文化建设、精神文明也离不开德育教育的不断促进与引导。这样才能让德育教育与校园文化紧密结合,为学校的发展,学生的成长助力。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德育教育和文化教育一样重要,只是德育是传播意识形态的重要途径,是和谐校园文化对学生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教育。现在网络发展迅速,一些低俗的思想和片面式的文化影响学生的思维。一些非理性文化渗入校园的同时,也影响了学生的思想和价值取向。所以,学校应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并把它渗透到德育教育中,促进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首先,校园文化能引导师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一个校园的和谐文化能调动一切有利的、积极的因素,让教师和学生形成理解、团结、和谐的关系,在教与学方面形成具大的合力。在社会的不断发展中,教育理念也在不断地改进和发展,教育要以积极的态度面向世界、面向现代、面向未来,提高师生素养,引导师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其次,校园文化塑造师生高尚的人格。一个人人格的形成和品德的完善与所处的环境有很大的关系。所以,为了学校的顺利发展,为了学生的健康成长,校园文化建设不可忽视,且要引起重视。因为校园文化能在潜移默化中影响学生,感染学生,从而培养学生的爱国热情、自强不息的品质,积极进取,不断奋斗的精神和心态,帮助学生提高综合素质。最后,校园文化能对师生起到榜样的作用。校园文化不是用一些条条框框来规范师生的行为、语言,而是把有本校特色的文化渗透到教育中,让一些模范典型、英雄人物、优秀教师、三好学生等,成为师生学习的榜样,让师生养成不断追求,不断积累,不断进步的品质。当然,校园文化在德育教育中的作用还有很多,每一个教师都要在工作中不断地去发展、摸索,把校园文化方面的德育价值和作用挖掘出来,为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服务。总之,校园文化建设在德育教育中的渗透,能为德育教育起到良好的作用,它也和德育教育相辅相成,互相协调,互相作用。所以,要想在德育方面教育好学生,离不开校园文化的帮助。

校园文化建设论文(通用17篇)篇八

校园体育文化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改变校园精神面貌,使全体师生发挥主体作用积极了解课外体育文化活动,这将对校园体育文化的发展起积极的推动作用,另外随着时代的发展,职校建设也深受重视,人们的三观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越来越多的学生选择职校学习,因此对校园体育文化的建设势在必行。校园体育文化的建设不仅可以实现校园体育的发展,培养学生热爱体育投身体育的意识,还可以推动职校教育教学的发展。

(一)可培养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才。

职校的办学宗旨是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大学生,是为加强思想道德建设,培养高素质人才,因此这一办学宗旨决定了校园体育文化的发展方向,此外,开展快乐富有生气的体育活动也可丰富学生体育生活,增强学生的自身素质。

(二)使学生更加积极的面对生活体育文化活动重在培养学生的体育精神。正确的体育精神有利于提高学校的体育氛围,在达到发现体育文化的同时将一定程度上改变学生面对学习生活的态度,使学生自信从容面对未知的新生活。

职校体育文化的发展存在着一些问题,对其的分析可以更好的帮助我们进行新的探讨和研究。

(一)传统思想的影响。

受中国传统教育理念的影响家长学生往往更重视文化课目的学习,大部分学生不重视体育课,不明白体育活动的重要性,有些人甚至抱怨体育课,认为体育课可有可无,学生的这些片面的思想和其的一些不配合的行为,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校园体育文化的开展。

(二)学校领导和制度的支持力度不足。

职校校园领导作为学校的核心,学校一切工作都由其决定,如果学校领导对体育文化进人校园的体育文化的关注力度大的话,许多学校内部政策的制定一定会向体育方面倾斜,更加有利于学校体育工作的开展,学校领导可以在空闲之余融人学生,参加一些体育活动,这在一定程度上也可激发学生的积极性与参与的热情。另外,相关制度的建立是推动体育建设的有利武器,制度的强制性一定程度上保证了体育活动的顺利开展。

体育教师的缺乏、老师专业性不强、所带班级多、负担重,在一定程度上制约着校园体育的发展。有些职校体育设施滞后,很难满足学生的需要,再加上缺乏相关的体育方面的宣传,学生对许多事情不了解,也为体育文化工作的开展增加难度。除此之外,一些学校的经费有限,虽然想要实现体育文化的发展,但确是有心无力,学校也很少组织体育方面的活动,许多学生的能力并未真正展现,使体育与学生距离较大。

由于当前校园体育文化建设愈演愈烈且高校体育文化建设中存在着诸多的问题,因此需要采取一些措施。

(一)体育文化形式应该多种多样。

以前同学们展现自我的方式主要是参加校运会,许多同学未真正从中获益。因此校运会除了要有传统的节目外还应该与时俱进添加一些大众喜闻乐见的娱乐性质的节目,如:一些带有体育色彩的游戏、体育知识竟赛等,努力实现体育文化与课外知识相结合,使单一的体育竟技变得丰富多彩起来,不仅为学生提供了展现才华的平台,而且达到了传播体育文化的目的,促使学生热爱体育,激发其兴趣。

(二)使高校体育文化宣传的途径多样。

要想让高校体育文化建设这条路走的长远,途径的多样化十分重要,更有利于养成良好的参与体育活动的习惯。职校体育文化的宣传有多钟途径,如:出黑板报、写宣传标语、进行定时校园广播等使学生来了解体育方面的事件、体育项目、基础的体育知识等,与此同时,职校可以充分利用互联网,进行网上宣传、微信关注等活动,使体育文化知识一步步渗透到学生的日常生活之中,让学生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对体育充满兴趣,积极参加、了解体育知识。

(三)职校应规范各种管理制度来促进体育文化发展。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职校各项规章制度的建设是职校文化得以顺利开展的保障。管理制度的规范有利于对学生的体育课上的行为形成一定的约束,使学生按规矩办事井然有序,考核制度的建立可以及时发现老师学生双方的不足,使老师尊重差异,按照不同的标准来要求学生。各项保障的结合从而促进学生身体素质的提高,职校校园体育文化的良好开展。

学生是体育活动的主体,加强职校校园体育文化建设应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根据学生的需求成立相关的体育组织或是体育俱乐部以此来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培养学生的体育兴趣,使学生化被动参与为主动竟争,在体育中健身,在文化中成长。除此之外,职校应大力发挥社团组织和学生会的亲民作用,积极组织一些体育文化活动,使学生真正成为体育文化建设的主体,真正感受体育文化带来的乐趣。

职校校园体育文化的建设有利于实现当今培养高素质人才的要求,有利于学生积极主动面对今后的生活,始终保持昂扬向上的精神状态,而这需要学生改变旧的认知,学校加强宣传教育工作,完善基础设施的建设,完善相关体育制度,使学生参与体育工作的主体性有效发挥,培养学生热爱体育的积极性,提高学生对体育的重视程度。职校校园体育文化工作的开展需要许多主体共同努力。本文有诸多不完善之处,应在日后的实践中发展完善。

1王慧,韩立森论我国高校校园体育文化层次性及其功能解析[j]南京体育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xx,5(3)13一15.

2林叼阳,夏宇,许万林。论高校校园体育文化与大学生健康人格的塑造[j]。长春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xx,8(4):40一42.

3张云。高校校园体育文化建设的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硕士论文,20xx(l)。

校园文化建设论文(通用17篇)篇九

摘要:“校园文化”这一概念于20世纪80年代随着我国“文化热”的兴起而提出,并引起了人们的普遍关注。在当今社会,进一步明确校园文化的概念,了解其内容,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对完善中小学生管理工作,提高学生综合素质有着积极的意义。

在近年来关于校园文化的讨论中,人们对其概念的界定可谓众说纷纭,莫衷一是:有人认为校园文化是一种以精神文化的形式存在的氛围,反映的是校园内师生员工的观念和价值标准,这就是所谓的“氛围说”;有人认为校园文化主要指以学生社团为主的第二课堂,是教学与科研的补充,通过生动活泼、健康文明、人们喜闻乐见的活动来陶冶学生的心灵,达到教育的目的,这就是所谓的“活动说”;也有人认为校园文化是校风和学风或近年来提出的校园精神;还有人将校园文化和企业文化、其他社区文化等区别开来,强调其高层次、高格调和高品位。所有这些说法都只顾及和强调了校园文化某些方面的特征,在概念界定上难免以偏概全,或没有完全揭示其内涵,或没有囊括其外延。

笔者认为,要想对校园文化有个比较明确的认识,首先要弄清社会文化与校园文化的关系。我们知道,文化在结构上可分为主流文化和亚文化。主流文化是指文化发展的一定时期处于支配地位、起着主导作用的文化。亚文化是指不同职业、阶层、集团、年龄结构的人们由于他们的社会地位、谋生手段不同,利益不同,对社会、人生的认识、体验不同而形成的与主流文化有所区别的价值观念、思维方法、生活情趣、理想信念等文化观念。校园文化就是处于社会文化大背景下,具有自身特点的一种亚文化。从这个意义上讲,高中学校的校园文化指的是在校园环境中,每个成员所共有的精神的和物质的、理智的和情感的完整结合,它是一个多层次的有机复合体。据此我们可以这样认为:校园文化是一种特殊的社会文化,是广大师生在特定的环境中创造的一种与社会、时代密切相关,又有校园特色的人文氛围、校园精神和生存环境。作为社会文化亚系统的校园文化,具备文化的三大要素,即物质文化、制度文化和精神文化。

校园物质文化是高校在发展过程中不断创造和积累的外在的、以物化形式存在的一种文化,也叫载体文化,它是校园文化建设的前提和条件,是校园文化水平的外在标志。主要包括教学设施、科研设备、后勤装备、生活资料、校园环境、活动设施等。

校园制度文化即为了有效地进行管理而设立的各种规章制度,也叫“规范文化”,包括校规校纪、群体行为规范、习俗、文化娱乐方式、教学、科研、生活模式等等,它是勾通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的中介。

校园精神文化指校园里由师生长期创造的特定的精神环境和文化氛围。它是校园文化建设的灵魂工程和核心,主要包括三方面内容:第一,观念性文化(为广大师生认可、遵循的共同的思想意识、生活信念等);第二,标志性文化(由于历史的积淀和文化主导者的世代倡导而形成的独特的校风和校园精神,包括治学风格、民主作风、文化主体所特有的语言风格、举止风度、文化修养等);第三,智能性文化(指以开发智力、培养能力、增长课外知识为目的的第二课堂活动)。

综上可知,校园文化是一所学校综合水平的反映,它的模式一经建立就成为该校品格的象征,具有强烈的感染力。它潜移默化地影响规范着身在其中的每个人。以世界著名的哈佛大学为例。哈佛校园静穆典雅,古木参天,居八所“常春藤”大学之首,图书馆、教学建筑风格迥异,或古朴庄重,或富丽堂皇,著名的哈佛广场、魏登纳纪念馆、约翰哈佛的座像无不反映着古典美与现代美结合的学府气氛。哈佛大学以求实、崇真为宗旨,校徽上的拉丁文“veritas”充分体现了哈佛人的座右铭―――真理,哈佛大学“以柏拉图为友,以亚里士多德为友,更要以真理为友”的校训也说明了这一点。哈佛人始终以探索真理,坚持伦理教育,以高尚的道德准则造就精英。哈佛教学完全由教师自行安排,在民主管理,学术自由的融洽气氛下,教学活动生机勃勃。总之,每个哈佛人在这里都会受到正义、人道、热爱祖国、勤奋、俭朴、高雅、节制等伦理教育,正是这种浓厚的学术气氛、追求真理、崇尚道德的精神汇成了哈佛独特的校园文化。

1、更新教育观念。

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过去那种只注重知识传授、智能训练的完成教学任务的教育已远远不能满足今天社会中学生的需要。当今社会,教育更主要的目的是要教会学生如何做人,要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特别要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这种教育观念的转变使人们看到了加强校园文化建设、优化育人环境的重要性,也使人们懂得了课堂以外的文化熏陶往往对一个人的成长具有更大、更长远的作用。加强校园文化建设不仅是为中学提供了一种新的教育内容和新的教学活动方式,更重要的是为实现大学教育教学方式提供了新的视角,它的核心是人的全面发展,这与大学的培养目标是一致的,但这种教育观念的更新才刚刚开始,它与我国传统教育形成的固定模式,和人们业已形成的思想观念的交锋还将是长期的,人们在实际操作过程中仍然会时不时地沿袭惯用的手段和方式。因此,我们必须树立校园文化是衡量一个学校教育水平和管理水平的重要标志的.观念,把加强校园文化建设提高到实现教育目标,更新教育观念的高度来认识,只有这样才能促进校园文化建设的良性循环,最终达到育人的目的。

2、充分发挥校园文化主导者对校园文化建设的引导作用。

校园文化的主导是广大教师,包括各级领导、专业课教师和从事党政管理工作的教师,他们靠耐心细致的思想教育,靠高水平的教学、科研和管理工作在高校起着主导作用,把握着校园文化的发展方向。学校的培养目标是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培养建设人才,这种性质决定了我们社会主义的办学方向。校园文化作为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理应体现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体现无产阶级的思想和文化,真正做到以科学的理论武装人,以正确的舆论引导人,以优秀的作品鼓舞人,以高尚的情操塑造人。广大教师不仅要给学生传授知识,更要靠自身的人格魅力来感染学生,做良好校园文化的实践者和创造者。同时,对学生的各种校园文化活动,要给予正确的引导和鼓励,多关心、多过问,从精神上、物质上、专业上予以帮助支持。

校园外在环境是校园文化的“硬件”,它主要包括校容、校貌、建筑、绿化及各种实施等,是校园文化最直接、最具感官性的反映。可以说,校园的一草一木、每一座雕像都具有文化意义。置身于校园优美的自然环境中人们的情操会自然而然地受到熏陶,心灵会受到启迪,所以说每所学校都要有一个优美、有个性、有实际内涵的物化环境,这是一个学校实现其育人功能的重要条件。首先,学校在这方面要舍得投入,通过综合治理校园环境让人们在自然的山水树木、艺术雕塑、纪念场馆、警言语录中耳濡目染,从而激发大家美好的情感。其次,学校要进一步完善文化设施,加强文体活动场所、学生活动中心、科技创造活动所需设备建设,为校园文化的实施提供物质保障。再有,要充分利用计算机网络、闭路电视、广播、校刊、学报等现代化传播媒件,加强宣传阵地建设,利用强大的舆论工具提供正确的导向。

4、规范学校的各种规章制度。

制度建设是校园文化健康有序发展的必要保障。制度的作用是明确地规定学校提倡什么,反对什么,什么应该做,什么不能做,违反制度要受到什么样的惩罚。通过制度建设可以规范学生的行为,增强学生的自我约束能力。每个学校都有自己一整套校规校纪和行为规范、各种章程、约定俗成的行为方式和习惯等,加强制度建设除了要补充一些以前没有明确规定,随着形势发展的需要必须出台的新制度外,更重要的是狠抓制度的落实和保持制度执行的连贯性。学校目前相当普遍的现象是或者制度执行不严,奖惩不够分明;或者校内各部门之间的制度互相不配套,相互矛盾,这些现象必须通过加强制度建设来纠正、修正和完善。

5、创造良好的精神文化氛围。

精神文化建设是校园文化建设最实质性和根本性的组成部分,它是校园文化所以存在的价值所在和意义所在,创造良好的精神文化氛围应从以下两方面入手:

(1)要培育高品位的学校精神。

学校精神是一个学校在一定历史发展中由一定的历史传统、民族精神、理想追求和道情操等凝聚而成的校园风气,它是一种合乎社会要求,体现时代精神,充分体现当代知识分子风貌的一种团队精神,包括尊重科学、追求真理的进取精神;刻苦学习,积极吸收古今中外一切优秀成果的拼搏精神;严肃地对待自己的生活、学习和工作的自律精神,团结乐群、严于律已、宽以待人的合作精神等等。这种精神弥漫于校园周围又显形于个体行为,每所高校都应具有一种相对稳定又各具特色的学校精神。

(2)加强文明校风建设。

校风建设是校园文化建设的基础内容,包括教风和学风建设两方面。培养面向21世纪的合格人才的培养目标应处于主导地位,教书育人是每位教师的神圣职责,加强师德建设特别是青年教师的师德建设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发扬广大教师爱岗敬业,无私奉献精神,调动他们的积极性与创造性至关重要。在广大学生中树立刻苦学习、大胆实践的理想信念,让没有人生目标、没有成才观念、自我约束能力差、行为懒散的恶劣风气在学生中没有存在的空间。

6、充分发挥校园文化的主体作用。

校园文化建设的主体是大学生,他们在校园文化建设中扮演着管理者和被管理者、创造者和受益者两种角色。青年学生思维敏捷,接受新事物快,富有创造精神,对社会文化信息反映迅速,在他们身上蕴含着巨大的潜能,把这种潜能开发出来是使校园文化充满生机和活力的关键。各种校园文化活动开展的主角是大学生,尊重他们的创造精神,发挥他们的聪明才智,鼓励他们积极组织参与各种校园文化活动,从中受教育、长才干,在健康有序的校园文化活动中加强道德修养,补充课堂知识,培养实际操作能力和实践动手能力,从而达到提高综合素质的目的,这是加强校园文化建设的最终目的。

参考文献:

[1]王天晓.美国近年学校文化研究简述.教育科学.2008(04).

[2]学校管理自我诊断.课题组.学校文化诊断与改造的提出.中小学管理.2003(10).

[3]张正华.学校文化建设与时代要求.甘肃教育.2006(05).

校园文化建设论文(通用17篇)篇十

(一)校园文化建设目标不清,不能达到高职教育的要求。大多数高职院校往往是从中专院校和中职院校升格而成,在校园文化建设上存在两大误区,一是沿袭老路,没有达到高职教育校园文化建设的高度和内涵;二是走上翻版的普通本科院校之路,过多地模仿,缺乏职业教育的特点,在建设过程中往往脱离实际。

(二)校园文化建设缺乏正确认知,不能达到以人为本的要求。校园文化建设的主体是师生。不少高职院校在校园文化建设过程对建设主体认识不清,认为校园文化的建设是某个具体部门的工作,或者仅仅认为就是学生的课外文化活动,认为活动数量多了就是校园文化繁荣。在校园文化活动中过多反映的是学校一些具体部门的要求,或者学院工作的配合,不能真正体现学校师生的需求,更不能很好地实现师生的意愿。校园文化不能体现以人为本的要求。

(三)校园文化建设缺乏必要的保障,不能达到学校发展战略的要求。一些高职院校在制定学校发展战略的过程中,片面强调学校基础建设、招生就业和科技创新,对于校园文化这种软实力缺乏必要的保障,往往在组织支持、人员配置、政策保障和经费投入上相对缺乏,使校园文化成为空谈。

(四)校园文化建设不重视新媒体建设,不能达到校园文化信息化的要求。工业和信息化时代的到来,人与人的交流方式和生活方式发生了很大的转变,网络、手机报、qq、飞信、微信和手机网络客户端的出现改变了人们的生活。在加强校园文化的建设中,不使用新兴媒体这一工作载体是不符合时代要求的。

要解决校园文化建设过程中的不足,就必须清晰地认识新时期高职教育校园文化建设的作用,把不足内化为动力,并在校园文化建设实践中加以改进。加强高职教育校园文化的建设,通过校园文化活动,使师生具备职业道德、人文素养以及艺术审美方面的基本知识和基本素养。推动校园文化核心价值观的建设,使之成为师生共同拥有的价值取向和人格品质,这些对于高职教育的建设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校园文化的引导作用。校园文化的引导作用是通过潜移默化去实现的,符合教育的一般规律。相同和相近专业背景的学生,在很大程度上养成了与他们专业背景相匹配的思维方式和学习方式。新时期高职教育正是要努力改变这种与素质教育要求不协调的育人方式和育人环境,使大学生获得与个人身心发展的综合素质。校园文化建设的实践使大学生逐渐完成了个人社会化的转变,并从校园文化活动活动中完善了自己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明确了自己的人生发展目标,个性和特长得到了升华和完善,为将来走向社会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当学生离开校园,走向社会的时候,校园精神的作用以及校园文化行为的后续力量使得走出校园的大学生能够作用于社会主流文化,成为推动社会发展的有生力量。

(二)校园文化的约束作用。校园文化的约束作用主要反映在它的文化制度建设上。主要反映在,第一,校园文化建设中所形成优良学风、教风以及建设制度对学生产生了必要的约束机制。良好的校风学风、严格的规章制度和行为准则,能够对学生进行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文化素质教育,这种约束作用能引导青年学生正确认识自己对社会、学校、他人应承担的责任和义务,正确选择自己的行为和生活方式,提高道德生活的自觉性和勇于担当的意识。第二,校园文化还是矛盾的调节器和中和器,它通过舆论评价、习俗、道德观念等形式,调节师生的行为认知和个人评价。第三,校园文化有很强的评价重要,它弃恶扬善,对周围的事件有明显“善”与“恶”判别,从而使大学生个人认知和评价得到加强。

(三)校园文化的凝聚作用。优良的校园文化活动具有很强的导向性,可以使学生的价值取向和校园主流价值观凝聚在一起,成为学生学习、工作和生活的强大的精神动力。尽管在校园中师生个体的价值观出现了多元化现象,但校园主流价值观仍然影响着个体价值观,并使之趋于一致,这其中校园文化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四)校园文化的育人作用。校园文化活动的育人功能对于大学生综合素质的培育有着独特的作用。它主要是通过培养学生的道德观念、行为习惯、心理发展等来实现,具有较为鲜明的教育性、发展性、能动性和创造性,是素质教育内在的补充和发展,在更高面使学生成为文化人、智慧人、社会人。校园文化活动建设方式上有了很大的转变,但唯一不变的就是它的育人作用。从无意识地形成校园文化,到有意识地营造校园文化,校园文化的不断积淀使师生的个人发展和道德评价得到加强。同时,人文艺术类学科的体验性、教化性和评价性的统一,使大学生的个性得到张扬,心灵得到升华。校园文化的育人作用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其它教育所不能替代和取代的。校园文化在促进大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上具有重要意义,也正是由于校园文化强大的育人作用,才使学生的知识、能力和素质得到不断的充实和完善。

总之,新时期高职教育校园文化建设在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上具有重要作用,可以培养人的全面发展,关乎社会和谐和民族复兴。进一步加强高职教育校园文化活动是学校发展的需要,是学生发展的需要,也是社会发展的需要,是社会进步的体现。

校园文化建设论文(通用17篇)篇十一

首先校园文化是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有效载体。思想政治教育虽是意识形态领域的范畴,必须立足于现实,依托人、物、社会环境才能得以开展,而校园文化客观地创造了一种育人的环境和氛围,为思想政治教育提供肥沃的土壤。同时,思想政治教育与校园文化互为指导和促进作用。我国以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国家为主要目标,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主要的价值导向,职业院校的思想政治教育也必须以此为核心,与地区和学校特色相结合,积极开展以此为中心的校园文化建设,校园文化不仅要传承和创造文化,而且要体现出社会主义文化的基本属性和原则,因此就教育内容及导向上来说思想政治教育为校园文化建设提供思想基础和理论指导。校园文化对大学生的身心成长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大学生在高校学习生活期间主要侵染在学校营造的文化氛围中,因此积极健康正确的校园文化建设能够对学生成长起到引导和促进作用,促使学生避免社会不良风气的影响,形成正确的政治思想和道德品质。

(一)主流意识形态受到冲击。

由于当今社会发展呈现全球化、一体化发展态势,社会思想也趋于多元化,我国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意识形态也受到了冲击,尤其是西方国家对我国青年大学生进行资产阶级人生观、价值观、民主观方面的渗透,其利用留学、电影、媒体、商品等生活化的渠道,将资本主义生活方式和价值观逐渐向青年学生推广,极大的动摇了我国主流意识形态。

校园文化包括精神文化和物质文化两个方面,两个方面应该相得益彰、互为依托。但近年来各大高校一味的建高楼修大厦,校园规划和楼宇建设渐趋世俗和庸俗化,以追求在全国“高大全最”为目标,却忽略了校园文化的人文素养的建设,这不但影响了高校的形象,也对师生的思想风貌的形成造成不良影响。师生中形成了一切以利益为衡量标准,功利化、实用化倾向加剧。受当前社会大环境的影响,校园文化活动也一味逢迎学生的娱乐心态,思考性、艺术性的活动不能引起学生兴趣,并且校园活动往往与商业活动相结合,已失去提升学生文化素养和道德情操的作用。

(三)网络科技时代的负面影响。

科技发展带来的各种新科技产品应运而生。现代的大学生几乎人手一部手机,但在大学校园里,手机除了为大学生提供了便捷的服务之外,也带来了很多不良影响。教室里、宿舍里时时处处看到大学生“低头一族”,学生所有的关注点都在手机上,用手机除了看电影、玩游戏、聊天之外,几乎没有任何其他用途。同时,由于校园内互联网接入条件的改善,为大学生提供了强大的资料和信息服务。但是职业院校学生有效利用网络查阅资料进行学习的凤毛麟角,更多的是游戏娱乐,而且网络和手机散布不良信息非常迅速,学生很容易受到蛊惑和煽动,深刻地影响着他们的思维方式、政治观念、价值取向等。

校园文化是新时期职业院校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载体,在规划校园文化建设时应当充分考虑我国主流意识形态、职业教育的育人目标和新疆地方特色,进一步增强校园文化的育人功能。

(一)始终以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主要指导思想。

青少年聚集的高校历来都是我国思想动态的风向标,青年崇尚的价值观念和政治思想都将对我国发展带来直接或间接地影响,职业院校总体面对的学生在整体素养和客观理性看待事物上有所欠缺,因此职业院校更应该时刻秉承我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在校园文化建设中阐述和诠释我国核心价值体系的内容,让学生在校熏染主流意识形态,在外实践核心价值体系,真正实现校园文化潜移默化的教育功能,从而帮助学生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去分析和看待事物,传承我国优秀文化传统,培养学生良好的品质。在学生团体活动和主题教育中,可以以学生喜欢的方式去表达主题,寓教于乐,让学生自发的去思考和践行,认识到我国核心价值体系的重要作用和意义,自觉地抵制西方资本主义价值观的侵蚀和民族分裂分子、宗教极端势力的渗透。

(二)始终重视校园物质文化建设和精神内涵建设共同发展。

校园文化既要坚持物质文化建设,让学生得到直观感受,也要坚持文化内涵建设,避免空洞浮华、形式主义的校园环境。当今高校不良风气盛行,也影响到了职业院校的发展,因此职业院校校园文化建设中要物质建设和精神内涵同时兼顾,也应该注重职业教育的特点,贯穿职业道德素养的培育,也要注重新疆地方特色和学校自身的追求,切忌盲目跟风、铺张浪费。同时,物质文化建设具有延续性和适应性,应该做到与时俱进、不断创新,时刻结合社会变化和学生发展适时地进行调整,但是还要注重文化内涵的一脉相承,时刻体现学校的校风、学风、教风,不断提升校园文化的层次。

(三)始终不断创新校园精神文化活动形式。

精神文化建设不同于物质文化建设,它不是可以直观体验到,需要通过丰富多样的活动形式得以实现,因此活动的内容和形式应该通过何种方式表现给学生就显得尤其重要。一直以来,职业院校党团组织始终是活动的积极组织者,活动内容和形式也较固定,但是学生的年龄、认知水平、兴趣和触动点已经发生了变化,活动内容和形式就必须跟随教育对象的特点有效开展。首先,要认真研究职业院校学生的具体情况,以学生愿意接受的方式选择有效的形式将教育内容进行传达;其次,内容的选择上应该与时俱进,不应该老调重弹,学生没有新鲜感,自然也不会有感知上的刺激,认可的程度会相对降低;另外,精神活动的组织者也可以多元化,可以结合实际情况组织进行,让与学生更接近更熟悉的教师或学生工作和去策划实施,学生的参与度会比较高,接受程度也会提升。最后,要积极发现好的典型,树立典范,让学生去模仿和学习,以榜样和偶像的力量感召学生传承优秀的精神文化。

(四)始终利用好学生喜闻乐见的媒介和载体。

手机、电脑是学生普遍拥有并且喜欢依赖的科技产品,微信、qq、微博、论坛等是学生交流沟通、发表个人观点和意见的媒介,这已经是趋势,我们既然认识到了这一现象,也应该毫不避讳的利用好这些媒介。传统的教育载体应该继续巩固和加强,但是新兴的媒介的作用也不应该忽视,高校应该率先占领这个领域,让大量积极向健康的教育内容以崭新的面貌呈现给学生,通过加强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逐步形成网上信息传播的良好风气,要规范管理、积极引导,建设健康向上的校园网络文化。在今天政治多极化、经济全球化、信息网络化、知识经济化、文化多元化的世界大背景下,学生的思想观念和生活方式都在发生着极大的变化。而此时在职业院校中,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就显得尤为重要。职业院校在教授职业技能、科学文化知识的同时,更应该充实校园文化内涵,切实加强具有思想政治教育内涵的校园文化建设,寓教于乐,使之更具活力和效率。

校园文化建设论文(通用17篇)篇十二

摘要:校园文化的特色是校园文化的生命。医学院校的校园文化应坚持立足本校实际,充分利用本地文化资源优势,创建富有医学特色和个性的校园文化。以甘肃医学院为背景,分析当前医学院校在特色校园文化建设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并对医学院校特色校园文化的建设路径进行深入探讨与研究。

校园文化是学校产生、发展和建设过程中形成的物质文化、精神文化、行为文化和制度文化的总和,是大学生学习与成长的隐形课堂,是开展思想政治教育、职业精神教育的一个重要平台,具有引导、规范、调节、熏陶、教化等文化功能[1]。高等医学院校承担着培养高级医学人才的重要使命,医学生毕业后要承担起救死扶伤的神圣职责,这种特殊性决定了医学院校在校园文化建设方面的独特性。

当前,在高校间竞争日益严峻的大环境下,构建独具特色的、高质量的校园文化是医学院校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关键,是提高医学院校核心竞争力的必由之路,是培养德才兼备的高素质医学人才的重要途径。因此,医学院校如何立足自身特点构建特色鲜明的校园文化是一个值得高度重视的课题。

近年来,许多医学院校开始关注并重视特色校园文化的建设,取得了一些可喜的成果,但还存在着不足,梳理当前医学院校文化建设中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在3个方面:

一是对校园文化认识有偏差。许多医学院校投大量资金用于教学楼、实验楼、图书馆等的建设,而忽略了校园文化的建设,忽视了校园文化的本质功能和主要作用。这种重物质轻内涵培育的校园建设模式,势必导致大学文化的魅力和个性文化的缺失,往往造成部分院校失去了自身固有特色和竞争力[2]。

二是特色文化缺失。如今,各高校校园文化活动层出不穷,但真正有内涵、有意义、高层次、高品位的校园文化活动不多,校园文化活动中重形式、轻内容的现象比较突出,庸俗化、功利化倾向比较明显。活动忽视了医学院校自身的特点,忽视了校园文化中隐含的医学精神,脱离了医学院校主流文化,导致校园文化无个性、无特色。

三是忽视人文教育。在医学院校的人才培养上,往往过分强调专业教育而忽视人文教育。20世纪初,梁思成曾在《半个人的时代》中指出,科技与人文分离的结果,出现两种畸形人:只懂技术而灵魂苍白的空心人和不懂科技而奢谈人文的边缘人[3]。在当前医学院校这种育人模式下,医学生的专业素质越来越高,但人文修养严重缺失。据中国医师协会《医患关系调研报告》显示,在医疗纠纷中,因技术原因引起的不到20%,其他80%均因服务态度、语言沟通和医德医风等问题引起,这些问题归根结底源于医学人文教育缺失[4]。因此,作为医学生,仅有高超的医术是远远不够的,还必须拥有过硬的人文素质。

高校的办学定位和办学理念是关系学校生存与发展的重大问题,是高校建设的制度保障与服务目标。为此,医学院校特色校园文化建设应立足学校的办学优势、自身条件、着眼学校未来发展前景,大力挖掘学校内部潜力,不断明确学校特色定位。依据这一特殊要求确定校园文化建设方向。同时,学校要完善管理机制,建设项目管理平台,充分调动广大师生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促进校园文化建设在广大教师员工之间形成良好的互动环境,构建校园文化建设与学校发展的良性双向互动模式,最终实现医学特色校园文化建设的目标和意义。以甘肃医学院为例,秉承“德育为先、育人为本、能力为重、全面发展”的办学理念和“立足陇东,面向甘肃,辐射周边,服务西部”的定位,明确了学校发展的目标与方向是为西部农村、社区等基层医疗机构培养德才兼备的高等技术应用型人才。学院围绕这一目标,制订了以护理和检验为特色专业的建设规划,做强特色专业的同时,促进精品课程和优秀课程建设并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为甘肃地方输送大批优秀医护人才。

2.2以传统文化与时代精神作为校园文化的核心。

高校校园文化建设是对大学精神的倡导和实践,在大学校园中,只有将优秀传统文化和时代精神相融合,才能创造出健康高雅、积极向上、丰富和谐的校园文化。医学院校在校园文化建设中要秉承传承与创新的文化建设核心,将传统文化与时代精神相融合,一方面引导学生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良道德传统,另一方面大力培育时代精神,帮助医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使他们能够正确认识自身责任与使命,真正树立起奉献社会、服务人民的思想,努力成为高素质医学人才。

医学院校特色校园文化建设可充分发挥地方优秀传统文化的优势,并与时代精神相融合,构建独具特色的校园文化。如甘肃医学院在校园文化建设中,大力挖掘皇甫谧文化资源,建立了皇甫谧研究院,加强对皇甫谧文化的研究和宣传,积极弘扬皇甫谧精神,将皇甫谧仁爱救人、安贫乐道、不畏艰苦、勇于创新的精神品质结合时代特点,融入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中,使师生员工对地域文化产生亲切感、认同感,由此潜移默化地影响广大师生;并将皇甫谧文化精神融入校训、校歌、校徽中,使其成为校园文化的精神内核。正是有了这种优势资源的融合,使得大学校园文化既体现时代精神,又保持着自己独有的特色。

2.3以学生为主体创新医学特色校园文化活动。

特色校园活动是校园文化的主要载体,它对高校人文环境的形成、大学生的成长成才成功具有重要意义。医学院校应根据医学生的特点,精心设计、合理安排各种校园文化活动,调动师生的积极性,推动校园文化建设。首先,医学院校特色校园文化活动建设要主题突出、特色鲜明。科学素养是优秀医疗卫生人才的必备品质,医学院校要围绕这一主题创设开放性、多元化的教育环境,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和创新精神。学校每年借助挑战杯竞赛,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校园科技创新活动。

另外,还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各种学术交流活动、科技兴趣小组活动和课外学术科技竞赛活动等,努力营造浓厚的科研学术氛围,激发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挑战精神,增强医学生的创造能力和创新精神,形成医学院校特色文化。其次,活动载体应注重多元化与创新性,激发学生参与活动的积极性。当今校园文化活动的载体越来越多元化,许多高校通过校园网开办网上论坛、网上心理诊所、科技交流、艺术探讨等各种活动,学生在互动交流中体现自我价值,进而激发他们参与活动的兴趣。丰富多彩的校园网络活动为校园文化建设开辟了新的途径,增添了新的活力,提供了新的载体。医学院校应加强校园活动载体的管理和建设,把传统校园文化活动与现代信息媒体结合起来,不断创新校园文化活动载体,为广大师生提供优质教育资源,做大做强特色品牌活动,不断提升活动的引导力和影响力,营造积极向上、医学特色突出的校园文化氛围,有效推进医学院校特色文化形成,为国家医学事业发展输送优秀人才。

甘肃医学院加强特色校园文化建设,充分利用本校地方优质文化资源凝炼特色校园文化精神,学校以皇甫谧文化和崆峒文化为主题开展各种活动,如举办皇甫谧论坛、皇甫谧针灸学术交流会、崆峒养生文化讲座等活动;同时通过电子屏幕、校报、校广播站、校园网络以及周末放映古代医学经典相关电影等多种方式宣传和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努力营造浓厚的医学人文氛围,促进医学校园特色文化建设。

医学院校特色校园文化建设具有鲜明的地域性,学校要使校园文化建设真正做到与众不同、独树一帜,必须让校园文化与地方优秀文化相融合。学校要从实际出发,结合自身特点,挖掘地域文化的精华,找准地域文化和校园文化的对接点,将其融入校园文化建设中,让学生在地方优秀传统文化的熏陶中接受教育,从而引导学生健康成长。学校要使校园文化在自身发展中形成品牌,不断积淀文化底蕴,增强学校办学软实力。

甘肃医学院为建设特色校园文化,充分挖掘本地丰富的人文资源,把皇甫谧文化和崆峒文化作为本校校园精神文化建设的宝贵资源。学校已将其纳入人才培养方案和专业建设,加强针灸医学和崆峒养生学的研究,大力发展针灸特色专业。学校还每年组织学生参观皇甫谧文化园,组织学生深入崆峒山进行药物采集、药物价值研究,让学生更直观地了解地方文化,将地方传统文化精华与校园文化相融合。

2.5以医学专业特色社会实践活动为载体,提升校园文化育人品质。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指出:“教育要通过生活才能发出力量而成为真正的教育”。[5]医学院校应通过社会实践来全面提升校园文化育人品质。在社会实践活动方面,针对医学院校实际,结合专业特色,有计划有组织地安排,发挥专业优势。学生利用节假日走进社区、深入农村义务支教,了解国情民情,认识社会,从实践中发现自己的不足,明确自己的责任和使命,从而激发他们学习的潜能,不断完善他们的道德人格。甘肃医学院紧密结合本校专业特色,不断拓宽实践渠道,如口腔协会、针灸按摩协会成员经常深入农村,走进社区、敬老院、儿童福利院开展义诊和送医送药活动,或在校园内为师生义务献爱心活动,通过社会实践的磨砺,锻炼了学生的意志和毅力,增长了学生的见识和才干,提升了学生的思想品格和道德境界,最终使他们树立了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医学院校作为培养高素质医学人才的专业院校,不仅要培养学生高超的医学技能,更要加强其文化素养的培养。特色校园文化对促进医学生的全面发展有重要意义。医学院校应积极探索校园文化建设的有效路径,在深刻挖掘与不断创新校园文化的实践中逐步形成独具特色的校园文化精神,以便更好地实现校园文化的育人功能。

参考文献:

[1]夏宝慧.高职校园文化模式构建研究[d].哈尔滨:哈尔滨工程大学,20xx.。

[2]彭勇。大学校园文化建设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中国成人教育,20xx(22):67—68。

[3]李妍妍。医学人文教育的重要意义[j]。中国实用医药,20xx(30):270—271。

[4]李霞。医学人文精神培育的探索[j]。南京医科大学学报,20xx,12(4):291—294。

[5]陶行知。教育文选[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81。蒉。

校园文化建设论文(通用17篇)篇十三

[摘要]高校图书馆是高校文化信息最集中的地方,其凭借着自身的功能和优势在大学生的日常学习、生活中起到举足轻重的地位。在此主要从图书馆丰富的文献资源、优美的自然环境、浓郁的文化氛围及馆员优质、专业的服务几个方面阐述了高校图书馆在校园文化建设中的作用。

[关键词]高校;图书馆;校园文化。

人们常用“四点一线”来描述当代大学生的单调生活,所谓的四点即教室、食堂、寝室、图书馆。可见,图书馆在当代大学生的日常生活、学习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高校图书馆与校园文化蕴含着一种天然的联系,教师备课、学生学习、学校科研课题的开展等都离不开图书馆的技术支持,研究高校图书馆和校园文化的关系,不仅有利于推动图书馆自身的建设,还能对高校教学、科研的顺利开展起到有益的作用。

“校园文化”一词最早源自1986年上海的大学生在竞选学生会干部时的演讲用语。当时仅指学生的第二课堂活动,后被众多的高校扩展和演绎,一直以来对其概念的说法也众说纷纭。笔者所理解的高等学校校园文化是伴随着高等教育的兴起和高等学校的诞生而出现的,指的是发生在高等院校校园中,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以校园为空间,逐渐形成的一种为广大师生所遵从的价值观念、道德观念及行为准则。

校园文化是一种氛围、一种精神,是一个学校发展的灵魂,对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起着重要的作用。图书馆是文献资源信息的集散地,为学生提供各种信息服务,是高校校园文化形成的物质基础之一。在校园文化的建设中,图书馆以其丰富的馆藏和先进的信息技术吸引着广大师生。特别是近些年,随着网络的不断发展,高校图书馆的文献资料日益多样化,不仅拥有纸质文献,还有影音文献,知识性、趣味性和思想性的不断升级使得高校图书馆成为师生们获得信息的最佳去处。图书馆优越的阅读和学习氛围也在潜移默化中对学生起到了环境育人的教育作用。

(一)高校图书馆丰富的文献资源在校园文化建设中的作用。

图书馆的文献资源具有丰富性和多样性,同时又具有历史的延续性、现实的跟进性,因而它能够较全面地支持和服务于不同类型的校园文化。

1.图书馆的文献资源对校园认知文化的影响。

认知文化即智力文化。对于大学生而言,专业素质是不可或缺的重要素质。提高大学生的专业素质,首先有赖于课堂专业知识的学习,但是要将其融会贯通并做到学以致用就必须通过阅读更多的文献资源来加深对课堂教学的理解、巩固、拓展和延伸。随着知识经济的到来,仅靠课堂掌握某一专业的知识已远远不能满足社会对于人才的需求,社会需要更多的是跨学科、跨专业、跨门类的“通才”式的人才。培养“通才”式的人才,除了保证课堂教学的质量,利用好有限的课时外,主要依靠图书馆提供尽可能全面、丰富的文献资源,全面、丰富的文献资源是高校发展认知文化的必要前提。

2.图书馆的文献资源对校园价值文化的影响。

价值文化是指人们在理想、道德、信仰等方面所追求的一种精神文化,对人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具有重要的作用。大学生正处于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他们一方面渴求学习新的知识和技能,另一方面也急需心灵的滋润及情操的陶冶,教师的教书育人、职工的服务育人对他们的价值文化的形成具有重要的作用,但学生自发、主动地吸取思想和灵魂的营养更为重要。对于许多大学生而言,在校期间,他们很大一部分课余时间是在图书馆度过的,图书馆的文献资源无疑在他们的理想、道德、人格的形成中起着重大的潜移默化的作用。3.图书馆的文献资源对校园审美文化的影响。审美文化是人们有意识、有目的地创造美和接受美的一种社会活动,是人工而非自然的审美活动。大学里的审美文化主要包括学生的各种课外活动,如歌咏比赛、体育竞技、演讲辩论等,通过这些活动不但能够锻炼学生的交际能力,还能提高他们的胆识和反映能力,提高他们的艺术修养。图书馆不仅收藏着综合性的工具书,也收藏着各种类型的专业性工具书,包括美的艺术、民俗艺术、历史文化艺术、文学艺术等。这众多的审美文化资源包罗万象,在潜移默化中影响着学生的审美文化,促使他们的艺术鉴赏能力及艺术创造力得到有力的提升,是校园文化活动中审美文化得以生动丰富的开展的有力支撑。

(二)高校图书馆优美的自然环境及浓郁的文化氛围在校园文化建设中的作用。

如果说城市的公共图书馆是一个城市文化形象的主要标志之一,那么高校图书馆则是一所大学形象和品位的象征之一。庄重自然的建筑风格、清新幽雅的学习环境、积极向上的文化氛围使得高校图书馆成为高校校园中最绚丽的一道文化景观,是校园文化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1.高校图书馆优美的自然环境在校园文化建设中的作用。马克思和恩格斯曾说过:“人创造环境,同时环境也创造人。”这说明环境对人的成长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现代高校图书馆的设计充分凸显了人文精神的设计理念,建筑造型优美,功能分区合理,各种设施一应俱全,展览厅、学术报告厅、备课室、自习室等为教师、学生及学者之间的探讨和交流提供了空间;悬挂的各种名言警句,摆放的各式花草树木、石雕都在向读者传达着一种精神,表达着一种理念,使学生的心灵不断地受到熏陶和教化。2.高校图书馆浓郁的文化氛围在校园建设中的作用。图书馆环境幽雅,馆藏资源丰富,走进图书馆如同进入知识的海洋,置身其中,我们会感受到自身知识的贫乏,从而会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望,大家坐在一起屏声静气、潜心研究,浓烈的学习氛围也在潜移默化中影响着每一个人。这种场效应生长着灵感,生长着智慧,也生长着文化的创造精神和意识,是任何的课堂和课外活动都不能取代的。高校图书馆除了为广大的师生提供查询及学习的场地外,还经常通过宣传栏、馆办刊物、图书馆主页等渠道参与校园文化建设,如华南理工大学图书馆在主页上就开设了“书讯与荐购”栏,及时向读者提供新书、好书,还建设了“网上精品课程”导航库,为广大师生免费提供国内外的优秀课程学习。另外,馆里还经常邀请校内外专家为大学生们举办各门知识专题讲座,针对他们在平时的学习阅读中遇到的问题进行指导,通过这一系列的活动,学校的校园文化氛围得到了极大的活跃。

(三)高校图书馆优质、专业的服务在校园文化建设中的作用。

高校图书馆是推动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力量,因此,我国的高校图书馆大都拥有一批专业、高效的图书馆管理人员、以华南理工大学图书馆为例,馆中本科以上人员占88.4%,中高级职称人员占74.8%。高素质的人员结构不仅能够保证学校图书馆工作的顺利开展,而且良好的服务形象还在潜移默化中感染了读者,从而对校园文化的建设产生积极的影响。同时,图书馆人员所具备的专业能力也推动了学校各项科研工作的成功发展。另外,图书馆的管理水平代表着一个学校的管理水平,直接反映着一所高等学府的形象。图书馆健全的管理制度也是和谐、有序地建设校园文化的重要保证。学校图书馆经过几代人的共同努力,现在拥有一套较为完善的规章制度,每个部门都有自己的操作规程,在读者服务、岗位考核、人事管理、财务管理、行政后勤等方面均有章可循,并在制度管理的基础之上实施人性化管理。综上所述,高校图书馆凭借着自身的独特优势在校园文化的建设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如何充分发挥图书馆的积极作用,推动校园文化朝着健康蓬勃、积极向上的方向发展是一个值得深思的问题。

【参考文献】。

[1]曹廷华.高校图书馆与校园文化[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xx.

[6]王鹤静.高校图书馆校园文化建设研究[d].长春:吉林大学,20xx.

文档为doc格式。

校园文化建设论文(通用17篇)篇十四

摘要:小学校园花样跳绳文化是小学校园文化的缩影,它不但可以丰富学生的课余文化生活,增强学生的体质,还可以为实施素质教育、培养团队意识和终身体育意识提供平台。以下从国内外两个方面来阐述。

一、国内外研究综述。

(一)境外研究综述。

1.境外校园花样跳绳发展现状分析。

据统计,从1978年开始,美国在全国各地的小学推广跳绳运动,提倡“跳绳强心”(jumpropeforheart)行动,发展到今天已经有40多年。美国的初中生跳绳运动集体比赛内容丰富形式多样,通过对技巧和跳绳运动的整合、把健美柔合在跳绳运动中,充分表达了运动与美的完美结合。德国学校开设的跳绳运动课程改变了传统的跳绳竞技形势,在内容上、形式上以及学生掌握跳绳的能力上都做了调整,不再是通过学生的跳绳数量裁决高低,而是通过集体合作表演的形势,通过对整体编排、团队合作等情况对学生进行评价。同样在日本、韩国、香港的中小学也提倡校园“跳绳运动”,如全香港中小学推行“跳绳强心”计划,该计划通过教授花式跳绳、心脏健康教育和举办跳绳同乐日等活动,鼓励青少年参加体育运动、建立健康的生活方式,从而有效预防心脏病的发生。

2.关于跳绳体育运动的综合教育价值研究。

在国外,学者们关注体育的健美强心功能。因而,自然受到重视的小学生群体,在很多文献里都能发现这样的观点,体育文化对儿童身心发展具有很重要的功能,现代教育理念倡导在儿童成长的关键期对儿童进行适度的体育锻炼有助于儿童体力、智力和应变能力的协调发展,以及综合素质的提高。据专家的跟踪研究结果发现,跳绳对妇女和儿童的身心发展发挥着积极的作用,儿童在跳绳时伴随着数字的训练,这对于她们把抽象的数字与实际事物结合起来有很大的帮助,可以帮助儿童理解数字的实际含义与抽象概念,从而提高儿童记忆能力,同时还可以提高大脑的思维灵敏度和判断力。

3.体育文化概念界说。

关于体育文化的词源解释,很多学者都从不同的角度提出自己的理解,跳绳运动在中国的演变经历了很长的发展,中国最早出现的跳绳在唐代被称作“透索”,宋代称“跳索”,明代称“跳白索”,发展到清代则称“绳飞”。卢元镇提出体育文化作为一种社会现象,是建立在各学科之上的一种有规则的、具体行为方式的、活的价值体系。同时在《中国体育文化纵横谈》书中总结到:体育文化是人类关于现实生活中的具体内容的生活化再现,它包含物质文化、制度文化和精神文化的全部内容。易剑东在《体育文化学》一文中提出,体育作为一种文化现象,是人类通向自然的一种手段,把握世界的一种独特方式,是人类社会得以存在的综合因素。李乃平认为体育文化是一种综合现象,既是以体育为核心,以身心运动为根本目的、以娱乐为主的行为活动,并伴随着体育文学与艺术活动的精神活动与文化活动。

4.关于小学校园跳绳文化价值的研究。

通过查阅大量文献,学者们都从不同角度总结到跳绳运动对人的身体素质的提高有很大的帮助。20xx耿绍讳在《跳绳在高校田径运动员身体素质训练中的应用价值》一文中,总结到跳绳作为一项基础性身体素质锻炼具有很强的功效,针对提高田径运动员的协调性、弹跳力、爆发力、灵敏和耐力等基本身体素质有很大的帮助。这方面的文章还有金品强的《跳绳在短跑训练中的妙用》、郑阳的《双摇对提高艺术体操专项素质的`作用》、陈燕的《论跳绳在大学生身体素质训练中的应用价值》和吴辉扬的《双摇对提高竞技健美操专项素质的作用》、等都提出跳绳作为一种简单的体育运动项目益于开展、操作性强、覆盖大为普通大众所接受。这些文章充分证明了跳绳运动对人的身体素质的良好作用,都从跳绳的专业性角度做了阐述,但未能深入学生主体和校园本身的价值探索更缺少跳绳文化的丰富内涵。

5.关于小学校园跳绳文化开发的研究。

有关素质教育下的体育文化发展建设,邱丽玲在《中国跳绳竞赛设置和竞赛方法的研究》一文中,针对校园体育文化开展的具体措施,花样跳绳运动的具体规则和评价方法都做了详细的描述,并提出花样跳绳运动发展的模式。对于小学花样跳绳文化建设的研究,有学者们分别从花样跳绳运动开展情况、兴趣培养、花样跳绳运动发展等方面有相关研究,但是对于如何从各个方面构建小学花样跳绳文化的文章却很少。小学校园体育文化建设从不同的角度展现出学生健康发展的模式,国外学者都从学生本体出发,关注学生的个性,成长的机制,有效利用校园体育文化假设的平台为学生谋发展。相比较国内学者而言,大量文献没有关注到学生的主体性和学校的差异性,以及在这方面的教育理念落实不够,国外学者能从理念到实践真正推广校园体育文化,发展跳绳强心运动,这对我们有很大的启示和借鉴意义。

参考文献:。

[3]赵鑫.跳绳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践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xx(8).。

校园文化建设论文(通用17篇)篇十五

制度建设落后是独立学院创业之初普遍存在问题。主要原因有六:第一,未能严格落实国家的一些法律法规,“依法治校”“民主治校”进展缓慢;第二,学校董事会未能正常履行职能;第三,学校管理体制存在管理权限过于集中,系级管理权限过小的问题;第四,管理人员权责不明,分工不够明确;第五,学校制度有生搬硬套“一本”“二本”院校制度之嫌,缺乏创造性;第六,缺乏制度意识,未能真正做到令行禁止。

由于缺乏有力的物质支撑以及未能充分认识校园文化活动的重要性,独立学院校园文化活动单薄现象普遍存在。这主要表现在:第一,在缺乏校园活动的沉闷校园中,师生课余生活缺乏多样性;第二,校园文化活动主要是层次不高的体育、娱乐以及商业活动,缺少以道德实践、宣传教育、学术交流、科技竞赛、文化艺术等为主题的活动;第三,校园社团缺乏活力。

较之精神文化、制度文化等文化建设,物质文化建设在独立学院建设中普遍受到重视,甚至在发展速度上超过“一本”“二本”院校,但是一些不如人意的问题依旧存在。一是满足学生基本活动需求的场所偏少。二是校园物质设施缺乏人文气息和文化韵味。三是缺乏高雅人文艺术景观。四是学院应有的校园文化氛围不够浓厚。五是校园绿化不够,自然环境尚需美化。

1.加强对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

作为人才培育的先导,思想政治教育必须得到重视。独立学院可以利用教学讲坛、开放论坛等形式,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通过校报、校广播站、宣传栏等校内媒介,以宣传好人好事来树立良好榜样,规范学生行为,使其树立符合社会要求的`价值观。此外,作为培养高级理论人才的重要基地,独立学院教育学生时,要思想政治教育和职业道德教育并重,要以各种方式着重培养学生爱岗敬业精神,使其成为适应社会需要的具有良好职业道德和工作方式的高素质人才。

制度建设是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进行科学完整的制度体系建设,需要从学习、生活、娱乐等各个方面着手,奖惩分明,鼓励先进,鞭策落后,通过奖励和惩罚使学校所倡导的校园文化具体化,变成具体可见可感的现实因素,对学生进行心理强化。而进行制度建设时应注意以下几点:一是制度应具备完整性;二是制度应科学、可操作性强;三是保证制度的公正性。

3.搞活“第二课堂”,打造课外“品牌”文化。

独立学院的“第二课堂”有利于学生展示自我、锻炼自我、发展和完善自我。独立学院可针对学生动手能力强、多才多艺、思维活跃等特质带动学生社团开展有利于发展学生素质的课外活动,形成在学生中具有一定影响的课外文化“品牌”;通过举办各类科技创新发明赛以及暑期社会实践等有利于丰富学生校园生活的课外活动,并借此推动发展建设学院“品牌”文化。

4.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夯实物质文化基础。

(1)建设美丽校园,优化育人环境。校园文化外在具体表现为美丽的校园、良好的教育环境。保证足够的办学以及活动用地,提供丰富的健身器材和社团活动空间,形成良好的学习生活环境以增强师生归属感是独立学院形成自身独特校园文化所必须做到的。

(2)打造标志性建筑,形成特色办学文化。打造标志性建筑是独立学院将其办学理念以及文化特质等具体化并以有形的方式展示出来所借助的主要手段。以标志性建筑为中心,以组织化、标准化、统一化等为标准,将教学楼、行政楼、宿舍楼乃至校服校徽等进行统一设计,从而使得校园文化得以突显,增强师生凝聚力,提升自信心和自豪感。

(3)加强配套设施建设,形成浓郁学习文化。独立学院在进行物质文化建设时切不可忽视相关配套设施的建设,若使得师生在教与学的过程中受限,则会对浓郁学习文化的形成产生不良影响。

校园文化建设论文(通用17篇)篇十六

校园体育文化就是以广大学生为主体,以校园体育活动为主要内容,以校园为活动载体与空间,以校园精神为特征的一种群体性文化。是由学校师生在校园活动实践过程中,共同创造的体育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而当前多元文化冲击下的校园,更需要富有特色的学校文化支撑,实施鲜明的体育文化特色教育,以此来提高学生的文化修养与道德素质,促进学校健康、文明、和谐的发展。

校园文化是一个学校的灵魂与精神,它承载着学校的文化内涵与人文底蕴,传承学校的优秀文化与道德情怀,感召一代又一代的学生,不断把优秀的精神财富传达。而校园体育文化也是校园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学生成长、成才过程中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校园体育文化就是以广大学生为主体,以校园体育活动为主要内容,以校园为活动载体与空间,以校园精神为特征的一种群体性文化。它又是社会文化的一部分,也具有社会文化的功能。校园文化作为一种社会文化,也是在一定社会政治、经济、文化、教育、体育等条件下,由学校师生在校园活动实践过程中,共同创造的体育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特别是当前多元文化冲击下的校园,更需要富有特色的学校文化支撑,利用鲜明的文化特色实施教育,提高学生的文化修养与道德素质,促进学校健康、文明、和谐的发展。

文化的价值是校园文化的终极目标,也是校园文化的意义所在,而校园体育文化的价值同样是学校文化教育的价值目标所在,在学生的成才、成长中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易经》中说:“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在《易经》里的人是目的,“文”是内容、是实质,而“化”则是方法、手段、途径,是“文”的特点,是大化风流、天成化育的境界,有造境,有化境,化境是“文”的本色要求和最高境界。同样,体育文化就是通过体育的形式,传递一种文化内涵,一种精神信条,不断的把体育的优秀特质通过“化”的形式传承。另外,体育文化作为学校教育的一个重要内容,本身就承载这教育的使命,而它的使命就是体现更加有意义的文化价值。体育文化的价值就在于凝结校园优秀传统与文化,丰富学生的人文素养;传递互相理解、友谊、团结和公平竞争的精神,及其追求“更高、更快、更强”的奥林匹克精神;给予青年人奋发向上、超越自我,勇于克服艰难险阻,争取胜利的意志和品质的人生启发;塑造健康、高尚的人格,促进入的全面、自由、和谐的发展。同时,彰显学校的文化特色与教育内涵,促进学校各项教育的有效开展。

1.主观因素。

校园体育文化的活动主体就是人的活动,其目的就是人的发展。同样,人的发展也影响体育文化的积极开展。在当前的中小学体育教学中,体育的教育地位依然没有得到重视,而体育文化的教育功能也没有得到关注,特别是学校领导的体育观念,体育教师的社会责任,学生的学习态度,这些都直接决定体育文化的活动。20xx年秋,陕西省全面实施新课程改革,在新课程改革要求下,学校的体育教学也得到大的发展与提升,新课程也让每一位教育工作者认识到体育的重要地位,及其对于学生发展的基础作用。而在学校领导、教师、学生中应坚持“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关注体育的精神,大力宣传体育健身、体育文化、体育精神,从而提高人的体育认识,转变体育教育教学观念,积极实施有效、快捷的体育教育,促进人的全面和谐的发展。

2.客观因素。

影响校园体育文化的客观因素主要包括学校的文化宣传、文化栏、传递文化的客体等,同时,也受校园文化氛围的影响,而这些都是客观存在的。譬如一个学校的文化氛围浓郁,体育活动形式多样,到处是喜闻乐见的体育活动项目,学校也有充足的体育场地器材,并能满足学生的体育锻炼需要,同时,还有特色的体育比赛活动,如一年一度的体育节、运动会、趣味体育比赛、围棋赛、定向运动等,就会很好的传承优秀体育文化,学校应加大体育文化投资,积极创设良好的体育文化场所,拓展体育文化形式,充分利用现代网络媒介传达体育精神,以此来提高校园的体育文化教育功能与作用,促进学生健康、快乐的学习成长。

1.提高体育认识、转变教育观念,加大体育文化氛围营造与创设,丰富校园体育文化展现形式。

俗话说:“认识决定观念,观念决定行为。”而在学校体育文化建设上,学校领导、教师的体育认识与体育观念直接决定学校的体育文化发展。在信息化快速发展的今天,一定要加强教师的在职学习与培训,提高领导、教师的体育认识,关注体育文化在学生教育中的教育作用,积极利用校园体育资源,强化校园体育文化教育,营造良好的体育文化氛围,通过报栏、网站、专刊、led屏、黑板报、体育竞赛等形式,形成良好的体育文化教育氛围。

2.关注学生体育社团、训练队、体育竞赛的文化教育作用,提高校园体育文化内涵。

学校的学生体育社团使学生自发组织的群众性体育团体,是学校中志同道合的学生集体,在学生的体育技能提高与体育比赛开展中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学校体育训练队使学校完成体育竞赛任务,实施“因材施教”策略的重要措施,它们在校园体育文化的形成与传达方面具有强有力的推动作用,学生也正是通过这些活动形式了解掌握体育文化,并形成自身的体育精神信仰。同时,利用学校的各种体育比赛,传递校园体育文化内涵,倡导文明健康的校园文化,有利于学校凝结学生的文化智慧,形成积极向上、健康和谐的校园文化,丰富学校体育文化内容,深化学校体育文化结构,有利于学校各项教育活动的有效开展。

3.创新体育教学模式,引进新型体育项目,拓展体育教育功能,丰富校园体育文化内容。

创新体育教学模式已成为当前的体育教学改革趋势,并为体育教学带来新的活力与生机,让体育教学有了更开阔的体育视野,并不断把新兴的体育项目引进体育教学,丰富体育教学的内容选择。同时把各种不同的体育项目特征融入教学,拓展体育文化意蕴,增加体育文化的实践意义,突出了体育教育的重要功能,从而让体育精神、体育健康、体育智慧、体育道德走进学生,改变学生,发展学生。

校园文化建设论文(通用17篇)篇十七

摘要:从本质上讲,高校校园文化建设和思想政治教育原本就具有统一性。近年来,随着民办高等教育的不断改革与发展,校园文化已经成为民办高校推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载体。本文通过阐述民办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与思想政治教育之间的关系,分析了当前民办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与思想政治教育互动中存在的问题,以钟山职业技术学院为例,提出了民办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与思想政治教育互动的实现途径。

关键词:民办高校;校园文化建设;思想政治教育;互动。

近年来,我国高等教育取得了飞速发展。随着高等教育内涵建设的不断推进,民办高校校园文化建设已经成为高校教学管理与人才培养创新的重要灵魂。[1]目前民办高校已经把校园文化建设作为学校中心工作,并且将其视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载体,从而通过文化引领达到育人的目的,对民办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形式的更新具有重要的意义。当然,民办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从某种意义上也推动了校园文化建设以及创新发展,其中表现在思想政治教育为优秀的校园文化提供了重要的导向支持和理论基础,促使两者之间的互动形成良性发展。所以,加强新形势下民办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与思想政治教育之间的互动研究,是当前高等教育研究的一项重要课题。

基于全人教育的视角下民办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与思想政治教育在教育教学实践中相互影响、互荣共生,民办高校校园文化建设推动思想政治教育,反过来思想政治教育也促进校园文化建设与发展,两者已经成为民办高校教育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1.民办高校校园文化建设推动思想政治教育随着高校教育的快速发展,很多民办高校在办学过程中,通过校园文化建设和加强德育教育来打造学校的办学特色。因此,民办高校校园文化建设和思想政治教育两者在教育实践中相互促进。一方面加强校园文化建设是促进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载体,通过开展一系列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可以充实学生的第二课堂。[2]另一方面优秀的校园文化不仅能够影响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而且有利于校园文化的导向和教育的功能拓展以及思想政治教育教学实效性的有效提高。2.思想政治教育促进民办高校校园文化建设民办高校加强思想政治教育,一方面为校园文化建设提供重要的理论基础和指导,另一方面面对现代社会呈多元化的发展趋势,要求学生不仅要有过硬的专业技能,而且还要有较高的职业素养,坚持正确的意识形态,为社会培养更多的有知识、有文化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另外,民办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也是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途径之一,加强民办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不仅能够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和动力,而且还能够增强他们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从而创造出更多的优秀教学研究成果,推动校园文化健康发展。

二、民办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与思想政治教育互动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三、民办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与思想政治教育互动的实现途径。

教育部〔20xx〕16号文件《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中明确规定:“在目前高等教育中一项极为重要的任务就是要不断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要在教育实践中加强高校校园文化建设,并且体现社会主义特点和时代特征”。加强民办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与思想政治教育互动发展,不仅有利于提高学校的办学水平和社会声誉,而且还可以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增强他们的就业竞争力。本文以南京钟山职业技术学院为例,主要从校园文化建设与思想政治教育互动四个方面进行探讨,从实践的角度提出了民办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与思想政治教育互动的途径。

2.完善民办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与思想政治教育互动机制科学健全的机制是民办高校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前提,这不仅是校园文化建设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主要内容,而且也是对学校老师和学生外在行为的一种约束。因此民办高校需要结合现代大学生的特点,从顶层设计校园文化建设的指导思想,对思想政治教育教学进行深入系统的研究。在具体实践过程中,通过不断完善校园文化建设与思想政治教育互动的机制,不断加强两者之间的协调发展,创新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定期举办职业技能节和文化艺术节等活动,从而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提高了学生的职业技能和综合素质。

3.优化民办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与思想政治教育互动的环境良好的物质基础和精神环境是推动民办校园文化建设与思想政治教育良性互动的重要因素,其中优化两者互动的环境主要表现在两点,一是优化外部环境的保障互动需要坚持正确的价值取向;二是优化内部校园环境是提高互动发挥作用的有效机率。学院在办学过程中,在教育主管部门以及地方政府的帮助协调下,广大教职员工全员参与,重视学校环境建设,积极开展丰富的主题教育,营造和谐的文化氛围,形成了人文气息浓郁的大学校园,实现了校园文化建设与思想政治教育两者之间的良性互动。

4.加强民办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与思想政治教育互动的队伍建设随着民办高校教育教学改革的不断推进,内涵建设的不断深入,建立一支业务精、素质高和能力强的师资队伍是实现民办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与思想政治教育有效互动的重要环节。因为民办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与思想政治教育互动发展已经成为高等教育内涵建设发展中的重点工作之一,所以学院在制定互动人才选拔方案时,首先应考虑具有一定的校园文化建设或者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经验,然后在综合素质高、组织能力强的教师队伍中进行选拔,建立一支优秀的互动人才队伍。所以,加强有序的互动教师队伍建设是推动民办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与思想政治教育互动的重要保障。

总之,民办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与思想政治教育之间存在紧密的互动关系,两者在互动原则、机制、环境以及队伍建设方面可以进一步优化,通过以钟山职业技术学院为例,加强民办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与思想政治教育互动的全方位研究,对于推动我国民办高校教育的改革与发展,为社会培养更多的技术技能型人才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关范文推荐

    it前沿技术心得体会(实用16篇)

    这次实践让我领悟到了很多人生道理,我觉得有必要把这些心得体会整理出来,与大家分享。小编为大家推荐了一些精彩纷呈的心得体会范文,希望能给大家带来灵感和思考。

    医院急诊半年工作总结大全(18篇)

    在医院工作总结中,可以对各科室的运营情况、医疗质量、团队合作等方面进行概述和分析。医院工作总结范文的分享,旨在帮助医务人员更好地反思工作,总结经验,提高工作质量

    财税工作会议主持词(实用17篇)

    我们的目标是为大家提供一个充满活力/互动性强/富有启发的环境。接下来是小编为大家推荐的一些精选主持词范文,希望能帮助大家更好地准备活动。同志们:今天,县委、县政

    一分钟跳绳比赛活动方案(热门17篇)

    通过制定活动方案,可以提前解决可能出现的问题、减少意外情况的发生,提高活动的成功率。接下来是一些经过精心策划和组织的活动方案范例,希望能给大家带来一些启示。

    教师继续教育培训个人心得体会(通用22篇)

    在写培训心得体会时,可以回顾整个培训过程,从内容、方法、态度等多个角度进行思考和总结。接下来是一些参与者撰写的培训心得,或许可以给大家提供思路和启示。

    电力监理年终工作总结(精选18篇)

    月工作总结是我们每个月的必修课,只有通过总结,才能不断超越自我。小编整理了一些有关月工作总结的案例和参考资料,供大家学习和参考。以来,在上级主管部门和县委县政府

    初中七年级班主任上学期工作计划范文(16篇)

    一个良好的班主任工作计划可以帮助班主任明确自己的职责和角色,提高自身的管理与指导水平。以下是一些班主任工作计划范文的成功案例和实践经验,供大家学习和借鉴。

    村级乡村振兴半年工作总结大全(20篇)

    月工作总结的写作要求简明扼要,言之有据,突出重点,使读者能够快速获取信息。接下来是一些优秀的月工作总结范文,希望能给大家带来启发和借鉴。20xx年上半年,xx乡

    灭火应急预案演练记录(精选18篇)

    应急预案必须符合法律法规的要求,并与各个部门、机构协调配合。这些应急预案范文包含了火灾、地震、洪水等常见的突发事件的处理办法。为保证在发生火灾事故时灭火和应急疏

    角的初步认识教学设计理念(实用19篇)

    教学计划可以帮助教师系统地组织和管理教学过程,提高教学效果。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教学计划范文,仅供参考,希望能给大家提供一些教学设计的思路。人教版《义务教育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