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活动教学的实施策略论文(实用18篇)

时间:2023-12-08 作者:薇儿

范文范本的丰富性和多样性可以启发我们思考不同题材和主题的写作方式。通过对范文范本的模仿和借鉴,我们可以提高自己的写作技巧和语言表达能力。

数学活动教学的实施策略论文(实用18篇)篇一

幼儿由于年龄较小,对于枯燥的数学知识非常不感兴趣,在课堂的学习中经常溜号、开小差,严重的影响到幼儿数学学习的质量,也会影响到幼儿的长远数学学习。针对于此种情况,教师应结合幼儿的身心发展特点,采用有效的教学策略,激发幼儿的数学学习兴趣,使幼儿在数学课堂学习中积极性更高,学习效果更好,实现对幼儿的科学教育。游戏化策略与幼儿的身心发展特点非常吻合,幼儿喜欢游戏,并乐于参与到游戏中,教师通过科学的设计游戏,将相应的数学知识融入到游戏中,能提高对幼儿的教育效果。

1.设计游戏。

在幼儿数学教学中,教师在应用游戏化策略的时候,首先需要对游戏进行科学的设计,而这也是确保游戏化教学策略实施的关键。在设计游戏的过程中,教师应该结合幼儿数学教学的内容进行设计,将相应的知识有效的融入到游戏中。例如,教师可以设计老鹰捉小鸡的游戏。在此游戏中,可以与数数教学进行结合。由于幼儿在幼儿园阶段至少需要会数100以内的数字,教师可要求一个个子较高的学生当鸡妈妈,另外10个学生当鸡宝宝,教师当老鹰,其他学生在旁边数数,在教师捉到一个鸡宝宝之后,应询问学生还有多少个鸡宝宝,通过采取此种游戏策略,能使幼儿快速的融入到游戏中,并且能全面的.提高对幼儿的数学教育质量,幼儿为了更好地参与到游戏中,也会非常努力的回答教师提出的问题,有助于实现最佳的数学教学效果,促进幼儿数学学习上不断的进步,实现幼儿长远发展[1]。

2.实施游戏。

教师在设计完游戏之后,还应该科学的实施游戏。由于幼儿年龄小,只知道玩游戏,却不了解教师为何要开展游戏。因此,在游戏开展之前,教师应提出几个小问题,要求幼儿边玩游戏边思考,并且在游戏玩完之后需要回答教师提出的几个小问题,而只有回答正确的幼儿才能参与到下一个游戏中。教师通过采取此种方式,一方面能够使学生在游戏的过程中积极的思考,以便于掌握更多的数学知识,另外一方面还能够激发幼儿的竞争意识,使幼儿了解到如果不认真思考,将会无法参与到下一轮的游戏中[2]。在游戏开展的过程中,教师应该合理的把握游戏的进度,避免游戏过快无法实现预期的效果,也避免游戏过慢而影响到下一轮游戏的开展,教师通过有效的实施,能够实现游戏的顺利进行,同时也能提高数学教学的效果,使幼儿在有限的课堂时间内掌握更多的数学知识,促进幼儿数学学习上不断的进步[3]。

3.对幼儿进行指导。

在幼儿玩游戏的过程中,教师还应该对幼儿进行有效的指导。由于很多幼儿对游戏的过程不了解,在玩游戏的时候也无法高效率的进行,进而也会影响到幼儿数学学习的质量。因此,教师对幼儿的游戏进行有效的指导是非常有必要的[4]。例如,人员的分配,具体的游戏规则,在游戏过程中幼儿需要做哪些方面的工作等等,通过教师有效的指导,能确保幼儿游戏进行的有效性,并且达到预期的游戏效果,促进幼儿数学学习水平的提高。此外,教师还应该鼓励幼儿大胆质疑,对于游戏中不理解的问题积极的向教师提问,以便于更好地参与到游戏中,实现幼儿的良好发展。

4.进行游戏评价。

在幼儿数学教学中,教师在与幼儿共同完成游戏之后,教师还应该预留5分钟左右的时间对幼儿的游戏情况进行评价,大体上教师应以鼓励学生为主,尤其是要表扬几个表现突出的幼儿,这样才能调动幼儿的积极性[5]。此外,教师还应带领幼儿进行总结,使学生了解通过游戏学习到哪些的数学知识,教师还应该对幼儿掌握的数学知识进行检验,了解学生是否全部掌握,这样一来才能将游戏教学法的优势充分的发挥出来,通过教师与幼儿的共同配合,促进幼儿数学学习水平的提高,并且全面的提高幼儿的数学学习质量,在幼儿园阶段就能够培养浓厚的数学学习兴趣,进而为更高阶段的数学学习打好基础,促进幼儿的长远学习和长远发展。

5.结论。

综上所述,在幼儿数学教育中,教师将其与游戏进行紧密的结合,充分的调动了幼儿学习的积极性,幼儿在课堂上不再溜号、开小差,而是更加集中注意力积极的投入到游戏当中,在幼儿快乐的游戏中,教师对幼儿进行有效的引导,能使幼儿快速的理解和掌握相应的数学知识,提高幼儿的数学学习水平,对幼儿的长远发展非常有利。

参考文献:

[1]徐洁.幼儿园游戏化数学活动的设计、组织及思考[j].成才之路,(20).

[4]李艳,赵娟,郑铭磊,赵月,谭雪松,刘静,庄新姝,亓伟.游戏化不能“失真”[j].早期教育,(12).

[5]孙艳清.小班数学活动生活化、游戏化研究初探[j].新课程学习(上),(11).

数学活动教学的实施策略论文(实用18篇)篇二

许多老师没有充分认识到教学目标的重要性,认为教学目标只是教案设计中的一种形式,可有可无,有许多老师在备课时热衷于教学过程,而不考虑教学目标的准备与制定。就算制定,也是从教参到备课手册,从备课手册到教案,照搬照抄。

2、把握不够。

有的教师虽然也考虑目标,但教学目标制定不合理。要么过于狭窄,要么过于宽泛。只重视知识、技能目标,导致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急于让学生得出结论、记忆结论,忽视学习过程与学习方法,更忽视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

3、混为一谈。

许多教师对教学目标的理解与认识不明确。在操作上出现了混乱现象,有的把教学目的与教学目标混为一谈,说是设计教学目标,实际上写的是教学目的;有的把教学目标的三个内容任意加减,使三个内容变成了四个、五个,甚至更多。造成了认知、技能、情意相混;还有的把教学目标和我国正在进行的课程改革总目标相提并论,把“三个维度”变成了教学目标。

教师自身的思想观念、知识能力、专业素养的缺陷是造成以上现象的主要原因。我们首先要对教学目标有一个重新的认识。

第一,明确教学目标的地位。教学目标是教学过程中师生要达到的学习结果。它是课程目标的进一步细化,在方向上对教学活动设计起指导作用,为教学评价提供标准和依据;它是教学设计的灵魂,它具有导向功能,它为教师加工教学内容、选择教学方法、设计教学环节、安排学生活动、布置作业、引导实际体验提供了准确而具体的根据。

第二,明晰教学目标的定位。首先教学目标不同于教学目的,教学目的是制定单元教学计划和课时教学计划时拟订的教学要求,具有方向性,教学目标是教学目的的具体化,它不是一个单元的学习目标。而是一节课到底要使学生学习什么,具有达成性,它将所有的方向性要求具体为一种确定的具有可操作性的、可供评价与检验的要求。

数学活动教学的实施策略论文(实用18篇)篇三

一只饥饿的狐狸来到了一个葡萄园外,但葡萄园被厚厚的围墙围住了,根本进不去。聪明的狐狸不甘心就这么饿死在园外,它认真地查看围墙,意外地发现墙角下有一个小洞,狐狸试了试,可惜还是进不去。聪明的狐狸在园外绝食六天,身子饿得更瘦了,终于进了园子。

狐狸刚一进了园子,就被园子里那一派果实累累的景象惊呆了。一颗颗葡萄像珍珠似的挂在葡萄架上,又大又亮。紫色的、翠绿的、玛瑙红……应有尽有。狐狸看得是“口水直流三千尺。”它终于忍不住了,轻松地一跳,一伸手,一颗葡萄就落入了它的手中。它来不及细看,连皮带籽一块儿呑进肚里,那个爽呀!简直甭提了!

狐狸吃了一颗还想吃第二颗,便又抓了一颗。狐狸吃了一颗又一颗,最后干脆把葡萄一串一串地往肚里咽,什么皮呀、籽呀、枝儿呀……一股脑全咽下去。不一会儿,肚子就涨得溜圆。狐狸吃得连路都走不动了,便打算在这里睡上一觉。它正躺下,便听见葡萄园的大门“吱呀”一声开了,它急忙站起身,准备从那个小洞逃走,可是,它吃得太饱,小洞已经容不下它了。无论它怎么钻也钻不进去了。正在这时,葡萄园的主人已发现了他,便端起猎枪,把它打死了。

唉!这就是狐狸的下场,早知今日要被打死,何必当初进园偷果呢?

数学活动教学的实施策略论文(实用18篇)篇四

摘要:教育改革的深入对小学数学教学提出了更高要求,需要其不仅能加强学生对数学知识的掌握,还应培养学生对数学学习兴趣。本文围绕游戏化教学与数学教学的有效结合、游戏化教学的应用原则、游戏化教学应用在数学教学中的有效措施三个方面展开讨论,详细分析了游戏化教学与数学教学有效结合的相关措施,进而实现小学数学教学良好发展的目的。

数学学科的学习对学生发展有积极影响,通过数学教学活动的开展,能有效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加强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因此,有必要加强对小学数学教学效果不断提升的重视,并在这个基础上,为学生未来发展奠定坚实基础。将游戏化教学应用在数学教学中,能有效实现这一目的,并在游戏化教学与数学教学相结合的基础上,可保证数学教学活动的顺利开展。

为了保证游戏化教学与数学教学有效结合起来,应充分考虑两者结合需要具备的基础条件,主要包括以下方面:第一,满足游戏化教学顺利开展的条件。主要包括硬件设施和课堂结构的变化等。硬件设施指的是多媒体设备的配置,是游戏化教学应用在数学课堂上的重要设施;而课堂结构的改变是数学教学的必然发展趋势,传统教学模式已经不能满足学生发展需求[1]。为了加强对学生思考能力和逻辑思维的培养,应尽快改变课堂结构,突出学生在数学课堂上的主体地位,并引导学生主动探索知识;第二,充分认识小学数学教学中应用游戏化教学的重要性。游戏化教学模式的应用,在课堂效率和教学质量提高方面有重要作用,是一种有效的教学模式。通过对小学数学教学现状进行分析,可发现目前影响教学效果的重要因素便是学生数学学习兴趣的缺失,导致学生不能主动参与到数学学习中。因此,应当将培养学生数学学习积极性作为一项重点教学目标,在将游戏化教学与数学教学相结合的基础上,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作用,并能培养学生的自主思考意识,进而加深学生对数学知识的认识和了解。即是教师应明确游戏化教学与数学教学结合的重要性,并合理设置游戏化教学内容。

2游戏化教学的应用原则。

应用游戏化教学模式时,应严格遵守以下的应用原则:第一,以学生作为课堂主体。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应充分重视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体地位,是保证游戏化教学活动设计合理的重要基础。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发挥其引导作用,保证学生积极参与到游戏活动中;第二,实时监督。是指实时监督学生在游戏化教学过程中的行为和状态,是为了能及时发现学生学习中遇到的难题,并由教师帮助解答,使得学生能充分掌握相关知识。同时需要学生能将学习中遇到的难题及时向教师反馈,而教师则引导学生解决问题,保证整个数学课堂处于动态发展过程;第三,游戏化教学应用在数学教学中的三适原则。主要指的是游戏化教学应坚持适时、适当、适度的原则。要求教师能结合教材内容进行教学方案制定,并合理选择游戏化教学的应用时机,尽可能实现游戏化教学的最大应用效果。

3.1测评游戏化模式的应用。

测评游戏化模式的应用能有效保证数学教学取得良好效果,并能一定程度减轻学生学习压力[2]。现阶段,大多数学校将通过组织期中、期末测评等测试环节,对学生学习效果进行评价,将对学生造成一定压力。而测评游戏化模式的应用,能有效解决这一问题,将帮助学生更好的掌握数学知识,在培养学生数学学习兴趣上有重要意义。传统的测评模式,通常是组织学生进行数学测试,根据笔试成绩来判断学生学习能力。在这种模式下,容易造成“高分低能”的现象,不能对学生发展情况有准确掌握,严重影响了学生全面发展。针对这一问题,有关研究者提出将游戏化活动结合在教学测评中,使得学生能在放松的环境下应对测评内容。例如,教师将在完成某一模块的教学后,要求学生能根据自身掌握的.知识,从中选取自身感兴趣的内容,并在结合教材内容和查阅资料的基础上,对这部分内容进行补充,最终呈现一份知识总结报告,并作为学生这一阶段知识掌握情况的评价依据。通过灵活设置测评模式,有利于学生的良好发展,并能保证测评结果的合理性。

3.2设置生动性游戏来吸引学生学习兴趣。

游戏活动的开展能有效满足小学生好奇心需求,对学生来讲具有较大诱惑力。因此,可认为将游戏化教学和数学教学结合起来,能有效吸引学生注意力,使得学生充分融入在课堂教学活动中。在应用游戏化教学模式的基础上,可一定程度激发学生学习自主性。由于游戏化教学和传统极教学主要存在游戏化教学趣味性较强的区别,可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为了充分体现游戏化教学的应用意义,应保证课堂游戏活动设置满足趣味性这一特点,为学生营造愉快的学习环境。例如,在学习“认识人民币”相关内容时,可将游戏化教学应用在课堂教学中。如教师可组织学生扮演银行业务员的身份,而其他同学可办理银行存兑等业务,使得学生真实体验人民币的兑换过程。通过这种游戏方式的设置,能将抽象的数学知识转变为生动的游戏场景。学生可在趣味游戏活动中,主动学习数学知识,有利于教学活动的高效开展。

3.3设置明确的教学目标。

为了保证数学教学活动的顺利开展,应首先制定明确的教学目标,保证游戏化教学能有计划的进行,进而实现良好的教学效果。作为教师应能明确区分游戏与游戏化教学间区别,并能合理应用游戏化教学来保证学生对知识的充分掌握,发挥游戏化教学在数学教学中的积极作用。因此,要求教师在制定教学目标时,能坚持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这一原则,结合学生学习能力和教学内容来确定教学目标。教学目标是游戏化教学合理开展的重要基础,能保证学生在游戏过程完成相应的教学任务,推动小学数学教学的持续发展[3]。例如,在学习《认识物体和图形》这一知识模块时,教师会在课堂活动开始前,向学生表明课堂教学任务为争取掌握物体和图形的概念。并且教师将根据这一目标进行游戏活动的设计,如教师会利用七巧板作为教具,通过竞赛的方式引导学生充分掌握图形知识,并且教师将通过两种图形的相互组合形成新的图形,鼓励学生进一步认识图形。通过这种竞赛方式的运用,能有效激发学生学习主动性,并保证教学任务的顺利完成。

3.4利用互动性游戏提升教学质量。

游戏活动属于团体性活动,要求教师能组织互动性游戏来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并为学生营造愉快的学习氛围,能有效提高教学质量。在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可利用小组合作的方式来提高学生在游戏中的参与度,使得学生尽可能掌握较多的数学知识。另外,在游戏活动开展前,教师应注重调动学生的参与积极性,并营造良好的互动氛围。例如,在学习《统计》这一模块知识时,教师可组织学生开展课外活动,将学生分成不同小组,并要求各小组能统计出来半小时内公路通过的车辆数,而小组内成员则分别负责统计不同类型车辆的数量,最终汇总处理。教师同样需要参与到教学活动中,对各小组的统计结果准确性进行评价,并对表现较好的小组进行奖励。通过这种互动游戏活动的组织,能有效提高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参与度,并能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有利于数学教学质量的提高。

3.5利用游戏导入新课。

传统数学教学主要存在教师单方面传授知识的弊端,并且由于课堂教学时间有限,存在部分教师将在有效时间内讲解较多数学知识,缺少了课堂导入环节,容易造成学生对教学内容不能有系统掌握,不利于课堂教学良好效果的实现。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可设置相关的游戏环节来导入课堂教学内容。例如,在学习“单位换算”的知识时,教师将在课堂开始前,安排几个同学站起来,并表明学生代表的“单位”,如教师在喊到1厘米时,对应的学生便坐下,同样喊道其他单位时,需要对应学生能迅速作出反应。而教师在设置游戏规则时,将根据单位之间的换算标准,来确定各单位对应的学生数量,这样在游戏过程中,能使得学生对单位换算的知识有初步掌握。在学生对课堂教学内容有明确了解的前提下,教师可继续进行数学知识的讲解,是保证学生对知识内容有一定掌握的有效措施,同样是游戏化教学与数学教学有效结合的重要体现。

4结语。

综上所述,小学数学教学中游戏化教学应用,能一定程度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生数学学习积极性,保证学生对数学知识有效掌握和应用。为了充分发挥游戏化教学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效果,需要游戏化教学与数学教学的有效结合。通过加强设置明确的教学目标以及利用游戏模式来创设教学情境等措施的实行,能有效实现游戏化教学取得良好效果。

参考文献:

[3]刘净.游戏化教学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的应用[d].河北师范大学,.

数学活动教学的实施策略论文(实用18篇)篇五

幼儿游戏论文:游戏可以使幼儿获得数学关键经验。

小班的幼儿在很多方面已经表现出一定的数学学习能力,如,能在集合的界限内来感知集合,能分辨出特别多的和特别少的或有明显大小差异的物体,能按顺序念数词并出现了计数的倾向,能分辨开放的图形和封闭的图形,能感知现实生活中的上、下等空间方位关系等。在此基础上,我们确定了小班幼儿数学学习的有关内容:

一、逻辑关系。

1.按物体的属性求同与分类,建立幼儿初步的“集合”观念。这里说的“属性”是指事物的特性,例如,物体的颜色、形状、质地、用途、数目等。“求同”就是挑出其中具有相同属性的事物,而“分类”就是按事物各自相同属性进行分组,“集合”就是指有相同属性的全体。发展幼儿的“集合”观念可以通过教师专门准备的学具让幼儿操作学习,也可以通过游戏的方式进行。如果幼儿具备了给物体分类的能力,就说明他们已能概括(抽象)出物体的共同属性,这为他们抽象出同类物体的数量特征提供了前提,是认识数量的必要准备。

2.发展幼儿“一一对应”的观念以及确定两组物体的“多”“少”“等量”关系的经验。在这一阶段,幼儿的对应能力已有了很好的发展,一般来说,幼儿3岁半以后是对应能力迅速发展的阶段。幼儿在自发游戏中往往不经意地就运用了一一对应的方式,如在每个玩具车上放一个玩偶,他们运用最多的就是一一对应的方法。

3.发展幼儿简单模式的经验。小班幼儿可以在教师提供的范例板的帮助下,通过一一对应的方式来体验有关“ab规律”的模式,如图形排列三角形、方形、三角形、方形、三角形、方形……这项活动把幼儿的注意力引到“开头的”“后面一个”“再后面一个”“最后的”这样一些有关空间关系的理解和推理方面。做完这项活动后,再分别要求幼儿说说这些物体是怎么排的,这样还可以有效地帮助幼儿从语言的节奏中体验到次序的规律。另外,幼儿在开始玩这个活动时往往意识不到排列的规律,因此,要备有全范例板、半范例板和填空范例板三种材料,让幼儿根据自己的操作水平选择使用,教师也可根据不同幼儿的需要推荐他们使用某种范例板。除了形状变化的范例板之外,我们还可以提供大小、颜色、方向变化的范例板。

二、数和量。

1.发展幼儿按顺序念数词和计数的经验。在数数方面,小班年龄段的幼儿一般只会从1开始,按顺序往下数,如果遇到干扰就不会数了。他们也不理解物体总数的含义,说不出物体的总数,有个别幼儿只能做到伸出同样多的手指来比划。因此,教师可以根据幼儿在点数物体方面存在的不同困难,多安排他去完成计数5以内物体的任务,并引导他说出总数,即一共有多少个。

2.发展幼儿给大小系列和长短系列物体排序的经验。在学习物理量过程中,这一阶段的幼儿也表现出一定的学习潜力。如在玩套杯、套碗、套盒等活动中,他们能轻松地区分其中最大和最小的材料,知道通过对应的方式判断出相接近材料的大小,但是由于他们逻辑思维发展的阶段性特点,在量的比较中,还很难认识到量的相对性。为此,教师可以利用幼儿的套杯、套蛋玩具等,引导幼儿两两比较物体的大小、长短,或提供与实物相应的'排序范例板让幼儿以一一对应的方式排出3――5个物体的序列,指出其中最大(小)或最长(短)的物体。

3.发展幼儿的时间观念。小班幼儿虽然还不能建立年、月、日、时、分、秒等时间概念,但对一些笼统的表示时间的词汇还是能够理解的。()例如,表示时间段的有“早上”“晚上”,表示时态的有“以前”“正在”“后来”,表示时间长短或先后的有“很久很久”“一会儿”“先……后来……”等。由于表示时间的词语都与一定的事件紧密联系在一起,因此,教师可以结合日常生活事件来引导幼儿学习和领会。

三、空间与形体。

1.发展幼儿区分空间关系,尤其是以自身为中心指出物体空间位置的经验。空间关系的学习内容包括区分相邻的与分离的物体,如a、b、c三者,a与b相邻,b与c相邻,a与c被b分离,教师可以利用“间隔排列”的活动来进行空间关系的教学。对于空间方位知识,小班幼儿应该能够区分并说出自己身体部位的上下方位和以自己为中心的物体的上下方位,而且也能够区分和说出以客体为中心的上下方位,并能做出相应的向上、向下的动作,如向上举起双臂、向下蹲两次等。教师可以引导这一阶段的幼儿开始学习辨别前后方位,但是要注意他们所能理解的空间方位的区域仅限于直接感知的范围内,如自己身体部位的前后方位,紧挨自己或靠近自己的物体的前后方位,离自己不太远且正对着自己的物体的前后方位等。

2.发展幼儿区分物体平的面与不平的面、封闭图形与开放图形的经验。几何形体可以分为平面图形和立体图形。小班幼儿还不具备研究立体图形的能力,他们仅能从立体图形的某一面来发现简单的平面图形――圆形、三角形、正方形等。

除此之外,这一阶段的幼儿绝大多数都能对圆形、三角形、正方形、长方形、半圆形、椭圆形甚至梯形、菱形和平行四边形等图形做出正确的配对,即按范例取出相同的图形。教师可以根据以上要求结合自己所带小班幼儿的实际水平设计图形教学活动。

(作者单位内蒙古自治区赤峰市直属机关幼儿园)。

文档为doc格式。

数学活动教学的实施策略论文(实用18篇)篇六

摘要:在传统教学模式下,教师对学生的错误往往是责备,产生很多不良的后果。新课程标准提倡教师把学生的错误当成可开发利用的教学资源,那么,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怎样对待学生的错误呢?作者就教学实践进行了总结和探讨,希望对广大同行有所帮助。

关键词:初中数学;错误资源;开发利用。

无论是什么科目,在教学活动中难免会出现一些问题,如一旦学生出现错误教师就会对学生进行责备,责怪学生马虎、脑子不转弯,这种对待“错误”的方法导致学生对数学知识的学习产生抵触情绪,不能及时对错误进行分析利用,对于教学产生一定的危害。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实施,新课程标准提倡教师要正确对待学生所犯下的错误,把错误当做一种资源,对这种资源进行合理的开发利用,以提高教学效率,改善课堂教学效果。

一、什么是错误资源。

要想让错误资源得到有效的开发和利用,首先要搞明白的就是什么是错误的资源。错误的资源指的就是在一定的教学情境中学生所产生的错误认知,或者是由于粗心导致犯下错误,也有可能是学生对于知识的理解太片面而导致的错误。为什么说错误是一种资源呢?因为通过学生所犯下的错误,老师可以发现学生学习过程中所存在的一些弱点,然后进行针对性训练和教学,从而使学生不再犯下相同的错误,使学生都能有所收获,课堂教学效率有所提高。

二、教学中经常会遇到的错误资源。

(一)学生对于知识联想的混淆产生的错误认知。

学生对于知识都有一定的联想的能力,但是往往有的适用于这个知识的理论并不一定同样适用于其他知识,而学生在进行知识学习的时候很有可能按照自己的逻辑思维进行联想,导致错误的理论产生。

(二)学生由于粗心犯下的错误。

在教学过程中,学生往往在遇到比较熟知的知识的时候容易犯下粗心的错误,造成这种错误的原因不是学生对于知识的不理解,也不是学生知识点的欠缺,而是由于学生的粗心所造成的。举例而言:初中数学会涉及勾股定理,学生对于这一点都很熟悉,如果老师出一个题目,一个直角三角形的一条边长是5,另一条边长是6,那么另一条边长是多少呢?学生会考虑两种情况:一种情况是这两条边都是直角边,另一种情况则是6是斜边的长度,5是直角边的长度,这两种情况大家都能考虑到,但是一旦老师出一个题目:一个直角三角形的两条边长分别是6和8,求另一条边的长度,很多学生往往会只给出一个答案就是10,这种形式的错误就是由于学生粗心所导致的错误资源。

(三)由于学生对概念理解不请所导致的错误资源。

在授课过程中,经常会出现一部分学生对于老师所讲解的内容理解上出现偏差,因此导致错误的产生。举例而言:教师在教授《相似三角形与全等三角形》的时候,很多学生对相似和全等的概念并不理解,例如边长为3、4、5的三角形和边长为6、8、10的三角形,很多学生认为这两个三角形的形状完全一样,应该算是全等三角形,这种错误就是由于学生对于概念的理解不清所导致的。

三、如何对这些错误的资源进行开发利用。

在教师教学过程中,应该怎样对这些错误资源进行开发利用呢?我们可以根据以下几点作探讨,希望对各位教师有所帮助。

(一)教师要改变对于学生所犯下错误的态度。

在传统教育教学中,教师在遇到错误的时候都会产生反感的态度会对学生进行训斥,举例而言:,但是有的学生在做习题的时候经常会把这个公式理解为,老师会训斥学生:“这个公式一直让你们记住,怎么就记不住呢,脑子怎么就这么笨呢?”这种行为极大地伤害了学生的自尊心,使得学生即使遇到了错误也不敢提出来,这就需要老师纠正自己对错误的态度。在学生遇到此类错误的时候,老师可以这样说:“为什么大家都会认为公式应该是这样的呢?大家想一下我们有没有什么办法能够下次不再出现这样的错误呢?犯了这个错误的同学也可以把自己的观点提出来,大家一起进行探讨。”老师以这样的态度对待学生所犯下的错误,那么我相信,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关系能够更进一步,学生也有勇气面对自己的错误。

(二)利用错误帮助学生进行新知识的学习。

有的时候学生犯下错误的过程也是学生学习新知识的过程,学生之所以会出错就是因为对这个知识点掌握得尚不够全面,因此,老师可以在新课程的学习的时候把错误当做学生的新知识学习的切入点,从而引导学生发现数学知识的规律。

(三)将学生的错误进行分类汇总,提高学生辨错能力。

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虽然这句话在这并不是特别适用,但是一个数学知识点,有十个学生错了就可能有十种不同的错误点,如果老师将学生的不同的错误点进行分类汇总,然后根据学生所犯下的不同错误制定出一套可行的解题方法,那么,学生所犯下的这些错误是不是也为教学带来了积极的作用呢?分类汇总,从而避免学生在下次遇到这个问题的时候依旧犯相同的错误,也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学生的辨错能力,使学生在遇到同等类型的选择题的时候一眼就看出来哪个答案是正确的,错误的答案错在哪里。

四、错误资源开发利用的意义。

为什么说错误是一种资源呢?因为错误能为教学带来一定的成长与进步。常言道:“失败乃成功之母。”那么对错误资源进行开发利用对教学都有哪些积极的意义呢?首先来讲,学生与老师之间的关系能够得到改善,为何这样说呢?因为之前在遇到错误的时候教师总是一味批评学生,而现在遇到错误的时候老师能够积极开发利用这些错误点与学生一起探讨解决,因此学生与教师之间的关系得到改善;其次,教学效果变得更好。在传统教学中,教师不注重学生犯下的错误,学生的错误不能及时进行指导纠正,因此学生在遇到类似的问题的时候依旧会出错,而错误资源被开发利用之后,教师与学生进行了有效探讨,学生意识到究竟错在哪里,在遇到类似的问题的时候就会变得很小心,从而避免相同错误的再次发生。错误是一种资源,希望每一位教师都正确面对学生的错误,有效开发和利用错误资源,同时让初中数学的教学变得更美好。

数学活动教学的实施策略论文(实用18篇)篇七

新课导入作为课堂教学展开的第一个环节,其导入效果的好坏,将直接影响到后期教学的展开.为此,教师必须具体结合教学内容,合理设计导入环节,让学生能够第一时间就投入到物理知识学习中,调动学习兴趣.这时,为了更好的吸引学生注意,教师可借助一些学生比较熟悉的生活物品来导入新课.如学习苏教版八年级上册第二章的5节“升华与凝华”知识的时候,笔者将一旧白炽灯泡带入教室展示给学生看,并引导学生思考“用久了的白炽灯泡,为什么会变成黑色?”而后引出本节课的内容———升华与凝华的概念,以此来激起学生的学习欲望.又如讲到“凸透镜成像规律”内容的时候,笔者引导学生回想凸透镜出现的两种现象:一放大物体;二在太阳下可以聚集光燃烧纸片,进而引导学生思考“同一个凸透镜于不同情况下,其成像是不同的,到底是为什么?其中有什么规律吗?”问题抛出来后,学生的求知欲得到了大大的激发,探究积极性也得到了很大提高,上课态度也异常认真了.

二、自制生活道具,活跃氛围。

就初中生而言,学习物理的时间并不长,对物理现象多半会比较好奇.这时,教师若能调动其兴趣,学生势必会更加积极的参与到探究活动,整个课堂氛围会变得更加活跃.生活中,一个纸杯、一张纸、一块磁铁,均能变成物理实验的材料,用这些材料开展物理实验,演示物理现象,学生会感到更亲切,会发现生活中处处都有物理,从而不再觉得物理理论是遥不可及的,并树立起学习物理的信心,主动参与物理课堂.如学习“物体的浮与沉”知识的时候,笔者就用生活中比较常见的乒乓球向学生演示物理的沉浮条件.学生普遍都知道若将乒乓球放入水中,它就会浮起来的.但是,在此次实验中,笔者带了三个兵乓球:一个原装的,用于演示物体上浮到漂浮;一个注入了适量水之后,再将其封闭,用于演示悬浮情况;而第三个则注入足量的水,用于演示下沉实验.这一过程中,学生亲眼见到了乒乓球的沉与浮,既眼见为实,又非常好奇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这时,笔者让学生自己掂量兵乓球的重量,进而引出“物体沉浮,是由物体所承受的浮力与物体所受重力所决定的”的知识点.

三、展开生活实践,掌握新知。

为了让学生更直观地掌握知识,教学中教师可积极引导学生展开生活实践活动,通过实验来掌握新知.如“练习电能表读数”实验时,为了更贴近生活,笔者就组织学生设计一表格,并利用双休时间,从8:00~21:00点,每隔1小时记录一次自家电能表计数,进而算出其每小时的耗电量,后绘制出一张有关耗电量时间变化图.这样一来,不仅帮助学生认识到了电表读数的方法,还训练了学生画图、实验与操作的能力.又如练习“测量物体质量”的时候,笔者先让学生预估一下一个文具盒、一本物理课文的质量,后引导学生利用天平准确测量,从而引导学生如何使用天平,又培养了学生的预估能力.想必,这些实验的进行,不仅开拓了学生的视野,调动了其学习欲望,培养了学生各方面的能力,而且也吻合“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的物理课程教学理念.

四、深入现实生活,学以致用。

课堂知识的学习,让学生认识了大千世界的奇妙多彩,而物理学科,本身就是一门集合了哲学、科学与实践性为一体的学科,其知识不仅源于生活,而且又被广泛的应用于生活,在学习中,只有让学生真正意识到物理知识的实用性与价值,才能让学生更加高效的完成学习目标.如学习苏教版八(下)第八章第3节内容“摩擦力”之后,学生基本上能够解说生活中关于摩擦的现象,这时,教师引导学生学以致用,将该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比如,在购买鞋子的时候,注意鞋底的波纹,了解其鞋底是否有较高的摩擦力;是否能够在下雨天、下雪天不滑倒等.又如,将学生比较熟悉的交通工具———自行车带到课堂上,让学生思考自行车运行中的摩擦力是个怎样的过程,从而在实践中巩固新知.

五、总结。

正所谓“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在新课程标准引领下,初中物理教学必须紧密贴合生活实际,而作为教师,更应该认识到物理源于生活的道理,进而在立足课文知识讲解的基础上,灵活选用生活素材,制作生活道具,并将其用到课堂实践探究活动中,以此来全面调动学生学习物理的积极性与主动性,鼓励学生在生活实践中,掌握物理知识,学以致用,逐步提升学生的物理综合素养,最终获得自身的全面发展.

文档为doc格式。

数学活动教学的实施策略论文(实用18篇)篇八

笔者认为必须要辨证地处理好几个方面的关系。

1、整体性与全面性。

新课程的课堂教学十分注重追求知识技能、过程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个方面的有机整合,注重结论与过程的有机融合,知识与能力的和谐发展,情感体验、道德生活的整体关怀。

如苏教版国标教材第五册“整十数、两位数除以一位数”,教参拟定的教学目标是“使学生理解整十数、两位数除以一位数的算理,掌握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计算”。可见,这样的目标设定主要是放在学生能计算,一堂课下来,要求学生达成的目标无非是会做一些这类的计算题。这样进行设定是不能满足学生的认知需要的,是不够全面的。

所以,我们把这节课的教学目标设定为:

(1)使学生经历探索两位数除以一位数计算方法的过程,掌握整十数、两位数除以一位数(每一位都能整除)的口算和两位数除以一位数(首位能整除)的笔算方法;通过比较、讨论,感悟出竖式计算的优越性,能正确进行计算。

(2)使学生在探索算法、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初步学会进行简单的、有条理的思考,能运用两位数除以一位数的除法进行简单的估算并解决一些实际问题,渗透转化、建模等数学思想。

(3)使学生在教师的鼓励和帮助下,积极参与解决问题的活动,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在不断克服困难的过程中逐步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2、共同性与差异性。

由于每位学生的文化背景、知识基础、思维水平不同,在制定教学目标时要考虑学生的共性要求,还要关注学生个性需求,要注意柔性设计,即教学目标的制定要留有适当的余地,弹性化地将目标落实。

如苏教版义务教材第九册“商的近似值”的教学,统一的教学目标要求:使学生掌握用四舍五入法截取商的近似值的方法,能按需要在小数除法的计算中正确地截取商的近似值。而对于“结合生活实例,使学生了解截取商的近似值的应用价值,并能在生活中灵活解决实际问题,体验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这一教学目标则不能一刀切,要求人人达到同一尺度。

3、显性与隐性。

知识与技能目标是显性的,方法与过程、情感态度价值观的目标是隐性的。制定教学目标时要对抽象的目标结果给予明确的界定,引导教学的展开,同时关注学习过程性与体验性、隐性与潜在性,使之尽量具体,具有可操作性。

比如在讲授苏教版国标教材第六册“两位数乘两位数”这一内容时制定了这样的教学目标:

(1)让学生通过猜测乘出来一共有多少,培养学生对数的感知和直觉思维能力;。

(3)在探索算法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让学生通过小组和全班同学的交流、合作,体验计算两位数乘两位数方法的多样化,培养学生数学交流的能力和合作的意识,进一步发展数学思考,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设定目标的时候,教者在认真分析教学内容及学生特点的基础上,结合教学过程使用了“经历”、“体验”等词语。把情感态度等方面的隐性要求通过这些词语非常明确的表达出来。将隐性目标显性化,形成具体的教学目标。这样的目标对课堂教学过程具有直接的指导作用,并且具有可监控性。

4、思维性与思想性。

课堂教学目标既要考虑它的广度,还要注意它的深度。数学是思维的体操,要具有思维内涵,在制定教学目标时要挖掘思维因素,要使学习材料的功能最大化,富有丰富的内涵,渗透数学的思想和方法。

如苏教版义务教材第九册“平均数应用题”的教学,在制定教学目标时,其中有一条就是:通过比较第一、第二小组平均每人包饺子的个数,渗透移多补少、估算、统计抽样等数学思想与方法,并能根据数字特征选择灵活的方法解决平均数应用题。这样的教学目标,具有很大的空间,富有挑战性,激活了学生的思维,激发了探索的欲望,激起了原有的知识结构,渗透了数学的思想与方法,让学生触摸数学的本质。

5、现实性与逻辑性。

数学教材是按照数学知识的逻辑体系和小学生的一般认知规律进行编排的,具有普遍性、统一性,而每一个地方又具有地域性与差异性,所以在确定教学目标时不能仅仅根据教材的逻辑体系,还要更多考虑学生的现实基础,使学习内容更富有问题性与挑战性。

比如在苏教版实验版第九册“小数四则混合运算”教学时,学生在学习了小数加、减、乘、除四则运算和整数四则混合运算的基础上,对于小数四则混合运算已经没有一点障碍,教参上的目标是:“理解小数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能掌握小数四则混合运算的方法,并能正确计算。”但学生的现实基础已经超过这一要求,那就没有必要把教材的要求定为课堂教学目标。可以把目标定位在“让学生结合具体问题,应用小数四则混合运算的顺序解决问题,比较解决的方法和结果,初步渗透运算定律,体会整数与小数四则混合运算在实际问题中的不同,熟练运用小数四则混合运算解决问题,体验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化”。

这样的教学目标,充分考虑学生的现实基础,抓住了教学与学习的起点,有利于培养学生主动积极的学习态度,有利于使学习材料富有问题性,从而利于培养学生形成以交流和探究为特征的学习方式。

数学活动教学的实施策略论文(实用18篇)篇九

不论是皮亚杰还是奥苏伯尔在概念学习理论方面都认为概念教学的起步是在已有的认知结论的基础上进行的。因此,教学新概念前,如果能对学生认知结构中原有的概念适当作一些结构上的变化,引入新概念,则有利于促进新概念的形成。

2.类比法。

抓住新旧知识的本质联系,有目的、有计划地让学生将有关新旧知识进行类比,就能很快地得出新旧知识在某些属性上的相同(相似)的结构而引进概念。

3.喻理法。

为正确理解某一概念,以实例或生活中的趣事、典故作比喻,引出新概念,谓之喻理导入法。

如,学“用字母表示数”时,先出示的两句话:“阿q和小d在看《w的悲剧》。”、“我在a市s街上遇见一位朋友。”问:这两个句子中的字母各表示什么?再出示扑克牌“红桃a”,要求学生回答这里的a则表示什么?最后出示等式“0.5×x=3.5”,擦去等号及3.5,变成“0.5×x”后,问两道式子里的x各表示什么?根据学生的回答,教师结合板书进行小结:字母可以表示人名、地名和数,一个字母可以表示一个数,也可以表示任何数。

这样,枯燥的概念变得生动、有趣,同学们在由衷的喜悦中进入了“字母表示数”概念的学习。

4.置疑法。

通过揭示数学自身的矛盾来引入新概念,以突出引进新概念的必要性和合理性,调动了解新概念的强烈动机和愿望。

数学活动教学的实施策略论文(实用18篇)篇十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深入贯彻依法治国方略和依法治市战略,通过灵活多样的宣传形式,大力宣传《信访条例》和信访法规政策,不断畅通信访渠道,强化信访工作责任,切实保障公民的合法权益,努力构建畅通、有序、务实、高效的信访工作秩序,为推进我市经济社会和谐发展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

二、宣传重点。

紧紧围绕《信访条例》宣传这条主线,结合我市信访工作实际,重点宣传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加强新时期信访工作的意见》、延边州《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新时期信访维稳工作的意见》、《关于依法处置非正常上访行为的意见》和《关于延边州信访维稳责任追究暂行办法》等文件精神。广泛宣传信访工作相关法律法规、创新信访工作机制的举措;宣传各部门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坚持以人为本,切实维护人民群众根本利益的好经验、好做法;宣传畅通信访渠道、规范信访秩序的新举措新方法,依据《信访条例》和有关信访维稳法律法规,认真落实信访工作责任制、做好信访工作先进事迹及典型的宣传工作;宣传群众依法上访、依法维护自身合法权益、以理性合法的方式表达利益诉求、自觉维护信访工作秩序方面的好典型。

三、宣传形式。

各单位、各部门要采取灵活多样的宣传形式,加大宣传力度,使《信访条例》及相关法规政策深入人心、家喻户晓。

1、媒体宣传。利用报纸、广播、电视和网络等媒体,进行广泛宣传,引导各级党政领导通过发表电视讲话、接受记者采访等形式畅谈信访维稳工作,进行依法信访专题教育,切实做到报纸有字、网上有文、广播有声、电视有影。

2、实地宣传。根据州里统一时间,认真组织《信访条例》宣传日活动,选取人群集中的街道和广场,精心设计宣传载体,用通俗易懂、群众喜闻乐见的方式,把宣传活动搞好搞实,取得效果。

3、社会宣传。运用咨询会、座谈会、研讨会等形式,就广泛开展宣传《信访条例》等相关法规文件进行咨询解答、征求意见、通报情况,并认真组织人员参加州《信访条例》知识竞赛,分层次选派选手,增强竞赛的影响范围。

四、时间安排。

各单位各部门在宣传活动中,要结合本部门实际,认真组织,精心策划,保证宣传效果。宣传活动分三个阶段进行:

(一)动员阶段(4月1日—9日)。在此阶段,各单位各部门要利用召开会议、下发通知等形式,做好各项筹备工作,广泛动员社会各方面积极参加学习宣传活动。

(二)集中宣传阶段(4月10日—7月31日)。在此阶段,各单位各部门要认真组织宣传稿件、宣传提纲和宣传条幅的印制工作,并结合实际情况,采取建宣传橱窗,设宣传咨询点,办宣传栏(板报),悬挂条幅,举办讲座和定期开展咨询活动等形式,大力宣传与信访工作有关的法律法规,使《条例》宣传进机关、进社区、进学校、进企业、进单位。通过各种宣传形式,使广大干部群众和社会各界全面了解《条例》的基本内容和规范要求,做到人人知法懂法、守法用法,增强各级干部做好信访工作的自觉性与责任感,教育引导人民群众依法有序表达合理诉求,形成崇尚法治、遵守法律的社会氛围。组织好《信访条例》宣传日活动,组织人员到市里主要街道悬挂宣传标语、摆放宣传展板、开展现场咨询、使用流动车等形式多样的宣传活动,并协调报社、电视台、敦化政务信息网等新闻媒体做好宣传报道工作,营造浓郁的宣传氛围。

(三)总结验收阶段(8月1日—30日)。在此阶段,各部门要对宣传月活动情况进行总结,并于8月25日前将宣传月工作总结报市信访局综合科。

五、工作要求。

(一)要高度重视《条例》集中宣传活动,切实加强组织领导。市信访联席会议办公室专门成立《条例》宣传活动领导小组,各乡镇和市直有关部门都要成立由主要领导亲自挂帅的《条例》宣传工作领导小组,确定责任部门,安排专人,明确分工,落实任务,保证宣传人员到位、保证宣传时间安排、保证宣传材料组织、保证宣传实际效果。

(二)要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宣传《条例》和信访工作有关法律法规是一项政治性、政策性很强的工作,要坚持正面宣传,牢牢把握正确的舆论导向。要多宣传本级本部门贯彻落实《条例》,推进依法做好信访工作所采取的配套措施;多宣传本单位和机关干部在转变政府职能、转变思想观念和提高信访工作水平上的显著变化。要密切关注社会各界对贯彻落实《条例》的反映,及时收集和反馈相关信息,不断加强和完善信访宣传工作。

(三)要注重宣传工作的实效。要把《条例》宣传活动与相关法律法规宣传结合起来,引导群众学法、懂法、用法、守法,指导和帮助他们通过法律手段解决矛盾和纠纷,为我市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创造良好的法治环境。要把《条例》宣传活动与领导干部接访活动结合起来,使《条例》的宣传教育贯穿于处理信访问题的始终,以信访工作水平和质量是否提高、群众上访行为是否规范有序来检验活动效果。市宣传活动领导小组将对各单位学习宣传《条例》情况进行检查、督办和指导,及时总结推广《条例》宣传工作中的典型经验。为推进《条例》宣传活动深入扎实开展,确保收到实效,将各乡镇和市直有关部门宣传贯彻《条例》情况纳入信访工作目标责任制考核内容。

数学活动教学的实施策略论文(实用18篇)篇十一

数学活动经验这一概念中包含了两个关键词:“活动”、“经验”。活动表示经验积累是以数学活动为基础的;经验代表的是数学经验,是学生应用数学知识,创建学习构架的经验,而经验并不仅仅指学生的解题经验,而是学生对整个小学数学活动的认识,具体包含学生学到的知识,感悟到的解题思路以及学习体验等。其中数学活动经验可以分为两类:直接经验和间接经验,部分教师认为其还包含特殊经验。特殊经验指的是学生通过设计数学活动而积累的经验,但是根据其特点,发现其也是包含在直接经验及间接经验中的。新课改对小学数学教学提出了明确的教学目标,即学生生必须要具备基础数学知识、几本书学技能、基本数学思想、基本数学活动经验。所以小学数学教师应该在教学过程中科学设置数学活动,让学生积累更获得经验,逐步发展数学思维能力,提升数学成绩。文章从阅读活动、情景活动、实践活动三个方面,对积累数学活动经验的途径进行了总结,以期能够给同行带来一点启发。

1.利用阅读活动,积累解题经验。

在小学数学教材中涉及到较多的阅读题目,学生若想将这些题目解出,必须要具备较强的理解能力和审题能力,但是小学生数学思维还处于萌芽阶段,主要局限在抽象思维上,学生在学习数学知识时常处于被动状态。所以小学数学教师应该多组织一些阅读活动,让学生通过阅读在潜移默化中积累解题经验。比如,小学数学教师在进行“两、三位的加法与减法”教学时,当学生学会三位数加减法后,就可以为学生准备一道题目:小红去超市买糖果时,发现有三种装糖果的袋子,一种能够装50颗,一种能够装100颗,还有一种能够装150颗,如果小红想要买200颗糖,那么可以购买方式具体有哪些?这道题目看着比较简单,学生至少能够想出一种购买方法,但是此题购买方式较多,学生必须要仔细阅读题目,才有可能将所有的`购买方式算出来。在阅读过程中,可以发现解题重点是“三种装糖果的袋子”,小红要买200颗糖果需要对袋子进行分配,而且各种袋子都是能够重复使用的,学生只有明确这个思路,才能找出更多的购买方法。

2.创设情景活动,积累操作经验。

小学生对各种新事物都抱有强烈的好奇心,好奇心越重,注意力也会越集中。小学数学教师应该结合小学生这一特点,在教学过程中根据教学内容,创设情景活动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比如,数学教师在向学生讲解《可能性》一课时,可以为学生创设“摸钻石”的情境:班级中选出一位学生充当富商,富商共有十块石头,其中有一块充当钻石,将这些石头放在一个纸盒中。然后数学教师再挑选出6位学生来充当冒险者,这些冒险者想要从富商手中将那块钻石摸出来。而富商的主要任务就是想办法不让冒险者将自己的钻石摸走,富商拥有一次不放钻石的机会,每位冒险者只能摸一次,摸到的那块石头就是奖励。这个活动主要考验的是学生对“可能性”基本知识的理解程度,充当富商的学生若不像钻石被拿走,那么不仅需要借助运气,还必须懂得概率的相关知识:盒子中的球越多,钻石被摸走的概率就越小。所以富商应该在盒子中只剩5个球的时候将钻石球拿走,这样获得胜利的机会最大。当活动结束后,不论结果如何,数学教师都应该让扮演富商的学生向全班讲解操作思路,如果该学生能够将活动的精髓讲出来,那么数学教师就对其进行总结;如果该学生没有明白,那么数学教师可以邀请其他学生来实施该游戏,直至学生明确原理后停止。学生通过这种活动,不但提高自己数学逻辑思维,而且还能积累操作经验。

3.借助实践活动,积累应用经验。

小学阶段主要是学生借助具体事物掌握数学知识的一个环节,数学教师应该充分考虑学生的思维习惯,借助实践活动,让数学知识实现具体化的目的。其中,实践活动就是将数学知识具体化的主要方式,学生通过实践操作,不但能够锻炼眼、口,而且还能进一步培养数学思维。比如,小学数学教师在进行“三角形内角和”教学时,可以设计以下活动,让学生体悟数学知识的实际应用:首先,数学教师应该指导学生在纸上画出一个大三角形,让学生用剪刀将自己画的三角形裁剪下来,然后将三角形三个角减下来,让学生将这些角拼接成一个平角。其次,数学教师让学生用量角器较三角形每个角的度数量出来,并将量出来的度数进行相加处理,观察所得结果。学生通过自己动手操作,发现三角形三个角相加刚好等于180°,即刚好能够构成一个平角。通过这个实践活动,学生不但强化了自己的动手能力,而且还积累了应用数学知识的经验。总结总而言之,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数学活动经验是重要的内容。小学数学教师应该高度重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活动经验的积累。通过阅读活动,能够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积累大量的解题经验;借助情景活动,能够在满足学生好奇心的基础上,让学生积累操作经验;利用实践活动,能够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让学生积累应用数学知识的经验。所以,小学数学教师应该在教学过程中,不断应用各种数学活动,让学生积累更多的活动经验,进一步提升数学教学的质量。

参考文献:

[1]陶锋.习题训练要有数学模型建构意识[j].教学月刊(小学版),(03).

[2]朱旭平,徐旭琴.小学数学教学中基于“问题情境”的建模范式解读[j].新课程研究(教师教育),2007(02).

[3]王红莲.有“模”可依实践“建构”――小学数学教学中数与计算教学建模初探[j].各界文论,2007(02).

数学活动教学的实施策略论文(实用18篇)篇十二

一堂好的小学数学课,课堂框架的构成,知识点的呈现,数学思想的传递,学生数学技能的提高,思维能力的形成与锻炼,往往离不开一个好的数学情境做载体。根据教材特点,创设一个好的数学情境,串联起整堂课的所有环节,让数学知识的逻辑性达到水到渠成的效果,是教师设计教学的一个十分重要的环节。因此精心创设情境是提高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一项重要策略。下面笔者结合自身的教学实践,就创设情境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效率的做法谈谈自己的观点。

一、利用名人创设情境。

名人具有一定的社会影响力,他们所从事职业的公共效用,所取得的令人仰慕的成就,是大多数学生都想知道或者乐于了解的。巧妙利用名人创设情境,串联起课堂教学的所有环节,会收到水到渠成的效果。例如在教学《最小公倍数》这一内容时,可以创设如下情境:第一步,乒乓球奥运冠军张继科来我校给同学们指导乒乓球的攻守技术,我们全班同学负责手持彩旗举行欢迎仪式。如果从校门外每4米站一名同学,同学们都应该站在哪些点?学生自然就会根据倍数的知识找到:4、8、12、16、20、24、28、32、36、40……第二步,老师想如果每4米站一名同学,由于全班同学人数少,自然站的距离短,显得不够热烈。所以老师想改为每6米站一名同学,同学们应该站在哪些点呢?学生依然会找到:6、12、18、24、30、36、42……第三步,为了迅速把第一种站法改为第二种站法,其中哪些同学可以原地不动?学生从线段图上观察到不动的同学有:12、24、36……第四步,老师提问:这些同学为啥可以不动?据此顺利引出公倍数、最小公倍数的概念,从而完全达到本节课的授课目的。

二、利用“师生互相猜”一猜创设情境。

有老师参与的“猜一猜”活动,不仅能活跃课堂气氛,极大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而且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比如教学《0的认识》这一课时,教师可以让学生藏起自己的书写工具(铅笔、自动铅、中性笔等),然后教师猜一猜个别学生的',并板书出实际的数量。然后让学生也猜一猜老师口袋里的书写工具数量。当学生猜出不同的数量以后,老师公布谜底:老师的口袋里一支笔也没有。接着提问:该用哪个数表示呢?数的认识教学比较单调、乏味,当学生和老师有了这个互动的环节以后,学生对这种贴近生活的活动很感兴趣,就会积极地去思考、去分析,从而把抽象的知识具体化,便于学生理解和掌握。创设这样的情境,不仅能够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还能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三、利用师生互考创设情境。

在日常的教学活动中,通常是教师考学生,如果在教学中能设计学生考老师的环节,必然会引起学生广泛参与的积极性。例如在教学《3的倍数的特征》这一课时,教师可以设计如下环节:同学们,我们已经学习了2、5的倍数的特征,今天我们要学习3的倍数的特征。平时都是老师考你们,今天你们也任意写一些数考考老师,看老师能不能从你们写的数中找出3的倍数?当学生写出后老师很快找出3的倍数并做上记号,然后让学生分组验证(学生通常会列除法算式)。接下来教师再出几个数字,让学生判断。学生有的会利用2、5的倍数的特征只看个位,有的会继续列除法计算。然后老师问:你们和老师比,老师判断得又快又准确,你们想知道老师的秘密吗?接着老师告诉学生:老师其实并没有列除法竖式,而是先口算了加法,然后口算除法或乘法。接着拿实例找出规律,本节课的难点就迎刃而解。由于教师也参与到探究活动中,在师生互考中,让学生的学习变得兴致盎然。

四、利用求同存异创设情境。

根据学生已有的数学知识、技能,在新授课时,充分加以利用,找出新旧知识的相同点和不同点,引导学生积极探究,做到求同存异,同样能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如在教学《圆柱的体积》这一课时,学生已经掌握了长方体、正方体体积的计算方法。通过演示把圆柱体转化为长方体,在转化过程中,虽然形体发生了变化,但是体积和底面积以及高都没有变,根据长方体的体积计算公式,就自然地推导出了圆柱的体积计算公式,再进一步对比类推,让学生发现长方体、正方体和圆柱体都可以用底面积×高计算。

五、利用自制教具创设情境。

最直观的教学手段莫过于实物,它能充分体现教学原则中的直观性原则。对于抽象理论,通过实物演示,可以使学生一目了然,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实物演示情境应用广泛,特别在小学数学中体现得尤为突出。如在教学《三角形具有稳定性》时,安排学生动手用木条做成四边形和三角形,让学生亲自感受到“三角形具有稳定性”的特征,然后举例说说三角形、平行四边形在生活中的运用,并出示相应的实物画面,让学生动手动脑解决“怎样使四边形不变形”这个问题。这种利用实物演示创设教学情境、解决问题的方法,把数学问题生活化,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使学生的聪明才智得到了充分的发挥。

六、利用触觉与思维的配合创设情境。

创设情境时,教师可以设计紧扣新知、过程简单、取材方便的操作内容,让学生多种感官参与到操作过程中,使他们在操作中思考,在思考中探索。如:教学《圆的认识》这一课时,可以事先把学过的一些平面图形做成卡片,另加一张圆形的卡片都装在不透明的袋子里,叫学生来摸出一张与其他卡片不同特征的卡片。学生摸出圆形卡片后,师生通过对比,自然就能探究出圆的曲线特征,圆心到圆周的等长特征等,也为后面的学习搭建了很好的平台。通过这一活动,学生获得了圆的鲜明、直观的表象,在操作中思考、探索了圆的特点,发展了思维能力,调动了学习积极性。总之,创设情境的目的是为了教学,服务于教学,要做到以境导学,以境促学,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为出发点。好的情境创设可以使我们的课堂变得富有吸引力,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当然在问题情境的创设中,我们应遵循创设问题情境的原则,避免一味追求新奇而忽略学生认知的规律。教师只有充分理解教材,挖掘教材,不断地积累经验,学习已有的成果并结合自己的教学加以应用,在教学实践中不断地改进教学手段和方法,才能有更多的灵感,才能创设更好的教学情境。

数学活动教学的实施策略论文(实用18篇)篇十三

在小学数学的学习中,问题解决是一个经常性的任务。解决问题的过程是学生在教师的引导和组织之下,调动已经学过的知识和生活经验来分析并解决目前问题的过程。解决问题也是现实生产生活中经常伴随的任务。教师在问题解决教学中最重要的是教给学生科学的思想方法,能够让学生在面对问题的时候保持清晰的思路,并且按照科学的步骤来完成问题解决的过程,增强学生在问题解决过程中的自信心和学习技能。

学生能否从数学的角度观察现实生活中的事物,从而发现和提出有价值的数学问题是其数学意识强弱的重要标志。正如爱因斯坦说过:“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所以,教师作为学生数学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要科学合理地创设教学情境,让学生成为数学问题的发现者与解决者。下面,笔者主要围绕数学中问题解决的相关问题,谈谈自己的几点经验。

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理念,强调学生身上都有可挖掘的宝贵资源。在面对一个问题时学生从不同的角度都有自己的发现和想法,因此用合作探究的模式,可以更好地发挥学生各自的优势,提高学生合作学习的效果。所以在学生具备一定的基础的前提下,教师要充分相信学生,把一定的问题解决任务交给学生,让学生在各自的小组中能够通过合理的分工,高效完成问题解决的任务。

例如,在教学“租车”这课时,有一道题:有38位同学乘车去郊游,大巴限乘15人,每辆租金180元;面包车限乘8人,每辆租金120元。怎样租车更合算呢?有的学生说:租3辆大巴。有的学生说:不好,租5辆面包车吧。师:为什么不好呢?生:租3辆大巴浪费7个位置,租5辆面包车才浪费2个位置。师:还有更合算的租车方法吗?通过合作讨论,学生最后得出了结论,并在合作学习中提高彼此的合作能力。

二、在问题解决过程中,营造和谐的学习氛围,鼓励学生敢于提问。

平等协作的学习氛围,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潜能,使他们能够在一种自由的状态之下更好地发挥出自身优势。由于在学习经验方面的不足,学生在探索学习过程中难免会出现各种遗漏和错误,这都是非常正常的。教师要善于鼓励学生,给学生做出积极的评价,让学生能够在面对困难时还能保持理性。同时,教师要善于捕捉学生的点点智慧火花,对于学生提出的问题不失时机地肯定和表扬,使学生有一种愉悦的心理体验,感受到思维劳动的成功和乐趣。当学生的才能得到教师的认可时,学生就会产生一种发挥更大才能的心理,并能够积极主动地在学习中敢于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

三、结合现实生活中的实例,促进学生问题的解决。

问题解决是一个生活中常见的课题。在现实生活中我们能够发现问题,理解生活当中的一些痛点,就需要采取解决问题的策略,将这些痛点解决掉,我们才能够恢复到平静的生活状态。而在数学的学习中,学生学习各种解题的方法,也是在为生活中去解决问题而做着基础的准备。在传统的应用题教学中,教师非常注重题型的训练,让学生通过大量的题型训练,反复掌握某一个概念,这样大任务量的学习模式,使得很多小学生都产生恐惧心理,这不利于他们今后的学习发展。

例如,在学习关于重量的内容时,我就带了两袋食盐和一袋洗衣粉,另外还有硬币,其中食盐的袋子上标注着500克,洗衣粉的.袋子上标注着1000克,而硬币上面没有标注。通过观察实物,学生就能够对重量有一个大概的认识,并且对重量单位也有了基本的了解。又如,在教学“周长”相关内容时,我让学生量一量黑板、课桌、书本的长和宽,然后计算,甚至可以在父母的帮助下量一量自己家里家具面的长和宽。

其实,学生通过这样的一系列活动,就能够发现在现实生活中有那么多的数学的身影,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就一下子增强了,而教师在教学中要不断启发学生,使他们明白这些数学知识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方法,并解决生活中的一些实际问题。这些都能够让学生理解学以致用的基本道理,并且这样的理论和实际相结合的模式,提高了学生的理解能力,让他们在今后的学习中也能够保持一种积极主动的状态。

四、通过勤实践,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水平。

数学这门学科是比较抽象的,这一点已经得到了大家的共识。但是,这些抽象的理论知识不符合学生的认知特点,尤其在小学阶段学生的思维还是以形象思维为主。在遇到一些问题时,如果我们能够辅助以动手实践,在学生的直观认识习惯和抽象理解之间建立起一座桥梁,就能提高他们理解知识的能力,所以教师要创造各种条件来让学生多动手多思考,提高他们对于数学问题解决的综合能力。

总之,在小学阶段数学的学习具有一定的挑战性,教师要采用科学的训练方式,提高学生问题解决的能力,更好地实现素质教育的基本目标,让学生带着一种自信去迎接未来的学习挑战。

参考文献。

[1]陈晓政。小学高年级数学解决问题的策略研究[j]。考试周刊,(16)。

[3]张勋。小学高年级学生解决数学问题能力的培养[j]。小学科学(教师版),(1)。

[4]孙劲松。小学高年级数学“解决问题”教学的指导与策略[j]。考试周刊,(102)。

数学活动教学的实施策略论文(实用18篇)篇十四

摘要:所谓“有效教学”就是使学生在课堂中接受教材内容的效益达到最大化,“有效”就是在教师讲解之后或者一段时间内,学生得到了进步或者发展,可以达到教师预期的教学效果和学习水平。有效教学课堂的顺利开展,需要教师对教学内容精心设计,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营造更加活跃和谐的课堂氛围,使教学的效率和质量得到有效的提高。

随着经济的飞速发展,在如今的信息社会,之前陈旧的教育思想理念已经不适合用来教育新一代的学生,所以,新的课程改革应运而生。在新课程改革中,数学的有效教学得到了人们的密切关注,如何使教师达到教学目标、学生成功理解教材内容是数学有效教学的目的所在,数学有效教学不仅可以提高学生和教师的个人成绩,而且对学生的数学学习有较大的帮助。那么,如何开展小学数学有效课堂教学呢?对此,我浅谈一下个人见解:

一、创设与日常生活相关的生活情境,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小学生有一颗好奇的心,提出与日常生活相关的教材内容课题,可以激发学生对知识内容的兴趣,从而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比如,在“圆的认识”第一节课中,为了使学生更加理解“圆”这个图形的概念,教师可以提前准备好课件,在课件中播放日常生活中见到的圆,例如,“硬币”“钟面”“自行车轮”等常见事物,使学生理解什么是圆。用“钟面”引导学生“圆心”的概念,找到圆心确定一条半径就可以画出一个正圆形。提出问题“为什么自行车轮子要用圆形?而不是正方形或者长方形呢?”学生自主思考,将圆形与其他图形相对比,以此得出答案结果,这样贴近生活的教学问题,不仅使学生感受到日常生活中所存在的数学问题,调动学生思考的积极性,而且可以锻炼学生对数学的应用能力。

二、正确处理学生提出的问题。

教学过程实际是学生与教师之间的互动过程,通过师生之间的相互交流与沟通,把教材知识内容传授给学生,这个过程中存在的各种各样的问题,是提高教学有效性的关键所在。不确定的因素往往容易在小学生的课堂教学中出现,针对这些问题,教师只有做到正确地处理,才可以使师生关系更加融洽与和谐,使教学质量得到有效提高。

1.尊重学生的问题。

小学生的想象力十分丰富,思维比较分散,容易提出各种稀奇古怪的问题,也许教师的一个词就可以使学生联想出许多与之有关的问题,而这些问题教师不可能预设的到,那么,对于这些问题该如何处理呢?我认为,所有的解决方案都要建立在尊重学生问题的前提下进行。由于学生受年龄、心理的影响,也许提出的问题与课堂教学内容并不十分切合,所以针对这些问题,教师要运用正确的处理手段,在既不影响课堂教学,又不打击学生对于提问主动性的情况下,才能逐渐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才能激发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学习兴趣。

2.为学生留一些空间。

可以想象,如果整堂课都是教师在不停地讲解,那将是多么枯燥的一节课啊,不仅不会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还会对课堂教学质量影响甚大。所以,给学生留一些想象空间是有必要的,教师在提出问题后,可以留几分钟让学生自己思考和讨论,给学生一些自由想象的空间,这样一来,不仅可以提高学生主动参与课堂的积极性,还可以缓解数学课枯燥的学习气氛,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热烈互动,不仅可以调节课堂氛围。还可以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和效率,一举两得。

三、“渗透式”的教学策略。

对于数学这门科目来讲,概念、法则、公式、性质等数学知识内容可以明显地写在教材中,容易背诵或者记忆,但是,学习数学的方式、方法、规律等无形的东西才是数学教学的根本目的所在。对于数学教学来说,教会学生公式之类的“硬件”是比较容易的,但是要学会方法、规律等,对于小学生是比较困难的。所以,教师首先要明确教学观念,不仅要教会学生数学知识,更要教会学生如何学数学,这也是进行有效教学的重要参考,只有让学生会“学”数学,才能把数学学好、学精。另外,教师要对教材的知识内容深入挖掘,找出各章节之间的联系和共通点,结合教学的具体内容进行改进,把学数学的方法逐渐渗透进来,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掌握“学”数学的要领。教师的责任归根到底是教会学生如何“学”,所以,提高成绩固然重要,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更为重要,只有掌握适合自己的数学学习方法,懂得会学、巧学才可以更好地提高数学学习成绩。比如,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数学阅读、分组合作学习等,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提高整体数学学习成绩,使教学更有效。总之,在新课改的要求下进行“有效教学”,是顺应潮流的一种教学手段,把小学数学课程与日常生活联系到一起,通过不断积累适合学生的教学策略,可以为全面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奠定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2]冯胜.小学数学低年级有效教学例说[j].中小学教学研究,2014(12).。

文档为doc格式。

数学活动教学的实施策略论文(实用18篇)篇十五

摘要:近几年来,我国的职业教育获得了很大的发展,无论办学数量还是办学质量都得到了很大的提高。特别是国家出台了《国务院关于大力推进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以后,职业教育的发展进入了一个春天。但是,不可否认的是,我国现在的职业教育存在一个通病,那就是关注培养学生的职业技能与训练,而忽视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这已成为制约职业教育进一步发展严格桎梏。现在社会需要的是德技双全的劳动职业者,加强职业学校的德育工作已势在必行。本文即主要论述了在中职院校中进行德育的实施策略,以求对我国职业教育的科学发展提供一些有益帮助。

关键词:中职学校德育策略。

前言。

我国现代化建设需要大量的拥有现代技术水平与职业技能的劳动者。国家一向重视职业技术教育工作,将职业教育放到了突出发展的地位。各级各类的职业学校进入到了一个发展春天,无论办学质量学是办学规模都达到了一个相当的水平。职业教育承担着为我国培养符合现代化建设的合格劳动者的需求。现代化的合格劳动者,既包括对劳动者技能的的要求也同时包括对劳动者品德的要求。而现在职业学校一个突出缺点就是德育工作不够,职业学校对德育课程重视不够,重技术轻品德。这严重影响了职业院校的进一步发展,职业院校的正确发展方向是既要重技能又要重德育。

一、职业院校进行德育工作的必要性分析。

1、社会现状的需要。

我国近几年来,经济与社会发展的'速度很快。人们的物质生活水平有了很大的改善。与此同时,人的价格观念也发生了很大的改变,拜金主义、自私自利、不讲信用等不良思潮抬头,违反职业道德、丧失职业良心的案例比比皆是。虽然这不是主流,但是也对我国的职业教育敲响了警钟。职业教育是为国家培养合格科技人才和技术工人,国家职业教育发展纲要明确规定,职业教育必须贯彻国家教育方针,要对受教育者进行思想政泥教育和职业道德教育,全面提高受教育者的素质。

因此,职业院校要重视德育工作,提高其实效性。

2、学校发展的需要。

职业教育是国家整个教育体制的重要组成部分。国家主管部门对职业教育规定的培养任务,可以总结为既要让学生们学会做事,又要让学生们学会做人。这是国家对职业教育的基本要求。在国家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环境下,职业院校本身如何在竞争中发展壮大自己,并形成自己的办学特色,越来越受到广大职业学校领导者的关注。现代社会是一个要求全面发展的社会,职业院校也需要培养具有健全人格的劳动者;同时,学生素质水平日益成为影响学校良性发展的先决条件,家长再为学生选择职业学校时,首先考虑的就是学校的学风、校风,看重的是整个学校的精神面貌,其次再考虑专业。因此,从学校自身的发展需求来看,也必须重视德育工作。

1、统一认识,确立正确的德育观。

在职业院校中,无论是学校领导还是普通教师,都要统一认识,树立正确的德育观念,充分认识到德育工作对于国家及学校自身发展的重要性。素质教育中的首要问题就是德育工作,将德育放在学校各项工作的首位,并这一个思想具体落实到学校工作的各个环节中。统一认识的同时,要加强职业院校教师们的思想修养与品德培训,提高其思想道德水平与政治素质。教师以自己积极、乐观、诚实、守信的精神风尚去影响教育学生;从大处着眼,从细节入手,全校共同努力,创设一个有利于学生成长发展、风气正,学风浓的教学环境,从而切实提高学校的德育工作。

2、建立规章制度,切实保证德育的实施效果。

德育工作思路一旦确定下来,如何贯彻实施就成为一个重要的问题。职业院校建立相应的规章制度是德育工作得以贯彻的一个有效保障。为提高德育效果,职业学校应该建立一整套相应的制度文件,通过规章制度和纪律的宣传、学习、检查等具体的活动,来督促全体师生自觉树立遵纪守法的观念,自觉约束自己行为,使学校的德育工作做到有法可依、有章可循,以形成合理科学的教育教学秩序,达到德育目的。

3、加强学校的课堂德育教学工作。

职业的德育教学,可以分为平时的专业课中德育渗透和正式设立的思想品德课这两种形式。首先,平时的专来技术课中进行德育渗透是对学生进行德育的重要途径。专业课教师在授课过程中要使学生对专业所属行业的职业道德进行了解和认识。教师在讲授专业技术课时,可以灵活引入一些有关德育的故事轶闻等,既可以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又可以潜移默化的影响学生的思想;让学生们明白,一切成功的人,首先是一个诚信的人,然后才能有成功。成功的职业者,一定是这个职业的道德模范,必然遵守职业的道德标准。其次,职业院校中的专门德育课程则是对学生进行德育工作的主阵地。德育教师一定要充分认识到自身工作的重要性。在进行德育教学时,一定要根据学生专业和学生特点灵活进行。教学语言要尽量生活化、通俗化,力求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相联系。让学生可以充分认识到,自己将来能否取得职业成功,与自身的思想品德密切相关;这样学生就会认真的学习德育课程。

总之,职业院校的教育工作,要以德为先,这不仅是国家及社会对新时期人才的需要,也是学校自身获得竞争优势,能长足发展的需求。

参考文献:

[1]徐志远.现代思想政治教育学科论[m].湖北人民出版社,2007年版。

[2]檀传宝.学校道德教育原理[m].教育科学出版社,2008年版。

[3]罗洪铁.思想政治教育原理[m].贵州人民出版社,2009版。

数学活动教学的实施策略论文(实用18篇)篇十六

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数学教学要体现生活性,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我们在教学实践中要创造条件,重视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基础知识出发,学习研究和理解感悟数学;并善于引导学生把课堂中所学的数学知识和方法应用于生活实际,既可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又能够让学生感受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真正体验了数学的本身价值。既能让学生知道数学就在身边,生活离不开数学,又使学生在学习数学的同时锻炼了人生。因此我在教学中,注重引导学生把数学知识与生活经验紧密联系,学习有价值数学的实践,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一、联系生活实际,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习兴趣。

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有效教学,是师生之间、生生之间交往互动与共同发展的过程。数学教学要求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创设各种情境,为学生提供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激发他们对数学的兴趣。既然许多数学知识都来源于生产、生活实际,我们就要善于挖掘生活中的素材,让数学贴近生活,使学生发现数学就在自己身边,感受数学的应用性和广泛性。在进行教学活动之前,要深入钻研教材,发掘与学生生活实践密切联系的题材,创设与教学内容有机结合的问题情境,诱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从而使学生通过自己的思考操作、研究交流等途径,获取解决问题的策略和方法。当然很多例题的设计就已经是学生生活中的实际题材,只要我们稍加组织整理即可创设出生动的数学生活情境,将枯燥抽象的数学知识具体化、抽象化,让学生产生研究数学的.强烈需要,从而将学生的思想集中到教学活动中去,必将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例如在学习正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时,结合教材联系学生生活实际,创设了装饰教室需要买花边的生活情境:“同学们,一年一度的元旦就要来到了,我们班要召开新年联欢晚会,不少同学设计了这么多漂亮的方案(展示出同学们设计的作品)”。今天我们的任务就是去购买花边,怎样才能完成这个任务呢?引导学生讨论研究解决问题的方法。这样就把枯燥乏味的长方形周长计算问题情景化为购买花边的实际生活化的问题,使学生乐于接受,易于理解内化。这样大大调动了学生求知的积极性,为学生的知识探究加入了动力。

二、借助于生活经验,引导学生学习有价值的数学。

当前生活化教学是数学研究活动本身的需求,也是现实生活本身的需要。我们应注意数学与学生的生活经验相联系,从学生熟知的生活事例出发,将生活经验数学化,激发学生主动参与学习有价值数学的兴趣。有价值的数学,既是未来社会所需要的,又是个体自身发展所必备的。既对学生走向社会适应未来生活有帮助,又对学生的智力训练有价值。重视学生的生活经验,使学生在已有的知识和生活经验的基础上研究学习新知识,以成为当前数学课程和教学改革的基本共识。每个学生都有着丰富的经验和知识的积累和储备。因此在教学中,我们确实要重视数学与现实的联系。一方面重视与日常生活、现实空间的联系,另一方面注重与学生自身知识基础相联系,即从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和经验出发。例如简便计算236-145-55,可让学生采用“超市购物的经验”来理解:妈妈带了236元钱上超市买衣服,一件上衣145元,一条裤子55元,她怎样付钱?最后妈妈还有多少钱?学生都能回答:一共用了200元,最后还剩36元。引导学生真正理解“连续减去两个数就等于减去这两个数的和”的规律。同时引导学生在思考问题时,能够联系自己的生活经验,多角度地考虑问题,是学生具有良好的数学应用意识的体现。的确,数学来源于生活,很多数学问题在现实生活中都能找到原形,而学生对于那些来源于生活的问题又容易理解。学生容易在生活中找到解决问题的途径和方法,使学生能够借助生活经验思考问题。

三、回归生活实践,促进学生体验“用数学”解决问题。

在教学中要注重学生生活实践,重视学生直接经验,充分利用教材的有利资源,把教学归根于操作实践,归根于生活实际。生活中到处是数学,要丰富数学课堂的生活化,学生必须有一定的生活经验和实践的积累,要让学生了解知识的形成过程,仅课堂40分钟的简单感知是有限的,不断引导学生捕捉获得积累生活中的数学知识。在实际生活中,数、形随处都有,无处不在,学以致用这是数学的基本原则。把社会生活作为数学的大课堂,让数学回归生活,能够使学生更好地运用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同时使他们更深刻也认识数学的作用,体会数学的运用性。

我们要给学生一双数学的眼睛,真正让“数学”与“生活”携手,使学生愿意亲近数学、了解数学、运用数学,学会“用数学的眼光去认识自己所生活的环境与社会”,学会“数学地”思考问题。同时在数学生活化的学习过程中,引导学生领悟“数学源于生活,寓于生活,用于生活”的道理。有些数学知识完全可以走出教室,让学生在自然空间中学习,在生活实践中感悟,在应用交流中创新,并学会从实践中解决问题的策略。例如:在学完统计与概率后,就让学生回家搜集一周家里用塑料袋的信息,加以整理后会看到什么结论?让学生运用已学过的知识,去解决现实生活中的问题。将学生在课堂中学过的知识,返回到现实生活中去,又从生活实践中补充课堂内的不足,使学生学会了解决问题的方法。

除此之外,我们还可以引导学生以数学日记、数学手抄报、数学小论文等形式收集、记录生活实际中的数学信息,有意识地接触现实生活,更细致地观察社会生活,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的意识,增强解决问题的能力。用生动有趣的生活化的数学活动,促进学生主动参与探索研究、积极尝试、交流互助、大胆猜想、寻找规律的积极性。还提高了学生主动挖掘身边的数学问题、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形成了实事求是的态度和善于质疑、独立思考的习惯。

数学活动教学的实施策略论文(实用18篇)篇十七

教“总价=单价x数量”的前三天至一个星期,教师就布置学生调查商店、饭店、地摊等地点的各种商品的价格,了解如何算总价。上课时教师首先请学生报告单价情况。有的学生说,一只钢笔是10.5元;有的说,地摊上的气球1元买3个……学生争先恐后地报告自己的调查情况,课堂气氛活跃,学生尽情地投入,为计算公式的学习奠定了良好的心理基础。同时,单价表示的多样性,是教师难以一时说清的,而学生在自己的调查中却轻而易举地弄懂了。这正是“问题解决”所追求的教学情境。

再如学生学习了四则计算后,就可以创设商品购买的情景,让学生说说怎样购买物品最合理;也可以让学生走出校门,了解一些旅游点的价格,然后制定一份最精简的旅游计划。学习了长方体、正方体的知识后,可以请学生在家里设计一些家电的外壳包装的材料等。有一教师在学生学习了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与面积后,把学生带到学校大操场的一块空地上,让学生在这块空地上设计一个面积是30平方米的花坛,可以有几种设计方案。当学生接触这道题时,积极性十分高涨。他们几人一组,一边测量,一边设计,显得十分的投入。最后竟设计出十几种图形优美、很有创意的花坛。在这一活动中,学生先要对长方形和正方形面积公式这一知识重新进行组合,有一个新的认识。然后要对分割法、平移法、大面积减小面积等求面积的方法进行选择,看着哪些方法更适合于设计。这样,在学生的设计过程中,既解决了学生对基础知识的复习(长方形面积公式的计算),又拓宽了长方形的知识点(计算简单的组合图形),更为重要的是在设计中,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获得一次难得的实践锻炼机会。

数学活动教学的实施策略论文(实用18篇)篇十八

小学生学习数学是运用原有的知识和经验,尝试探索解决新问题,并积极思维,构建认知结构的过程。教学时要让学生亲自体验知识的发生、发展,形成的全过程,经过独立思考,艰辛的探索,成功的愉悦,从小培养他们探索,创新意识,培养他们终身受用的数学能力和创造才能。鉴于此,在设计此环节时,我没有直接让学生在发现了单根不够减时,就打开一捆和3单根合起来再减这一单一的思考方法,而是精心设计教学结构,展示知识的全过程,使呈现给学生的算理“活”起来,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课堂上绝大部分学生都知道23—7=16,但当你问他们“你是怎么想的”时,他们就说不出来了。就在学生脑子一片空白时,我不急于教给学生算法,而是将这一学习任务完全交给学生。我给他们提供了一个主动学习的工具——小棒,对学生说“用小棒来摆一摆,好吗?”摆完了和你的同学说一说。让他们自由独立地去探索,找到解题的方法,允许不同程度的学生有不同算法,此时此刻让学生充分地感受数学,体验数学的过程,在学生汇报方法时,也没有在黑板上板书抽象的算理,而且让学生比较得出自己喜欢的计算方法。通过摆小棒,对于已经知道得数的学生,培养了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对于不知道得数的学生,他们也学会了如何计算进位加法,也同时突出了“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一这基本理念。我没有统一强制算法择优,而是恰如其分地对学生进行了指导,教师在教学中始终把学生当成学习的主人,鼓励他们去积极思考,大胆探索,在实践中去发现、认识、理解、掌握所学知识,发展自己的认知结构。

相关范文推荐

    素质教育下教学(精选14篇)

    优秀作文不仅需要有扎实的基础知识,还需要有独到的见解和独特的表达方式。小编为大家整理了一些优秀的作文范文,希望能够帮助大家提升写作水平。在教学的过程中,要想让学

    工程施工安全的协议书大全(16篇)

    施工完成后,需要及时清理现场,确保整个工程的美观与卫生。施工是指按照设计方案和施工工艺进行建筑物的实际建造过程。在施工中,需要严格按照规范和要求进行操作,确保施

    玩具柜台前的孩子读后感(优秀17篇)

    写读后感可以培养我们的观察力和思考力,提高我们的文字表达能力。推荐以下几篇经典的读后感文章,希望能够给大家带来一些启发和思考。读了《玩具柜台前的孩子》这篇课文以

    小学校长教学管理工作总结大全(21篇)

    教学工作总结是对教育教学工作进行归纳和总结的必要手段,能够提高教学的科学性和系统性。小编整理了一些优秀的教学工作总结范文,希望能够给大家提供一些写作的参考和借鉴

    打架深刻检讨书(实用15篇)

    检讨书是对自己在学习、工作或生活中犯错误或不足之处进行自我反思和总结的一种书面材料。为了帮助大家更好地写检讨书,小编为大家准备了一些优秀的范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

    常见的天气系统教学设计(通用22篇)

    教学计划是教师根据教学目标和内容,合理安排教学活动的一种规划和安排。教学计划的编写需要教师关注学生的发展和个性的培养,形成一个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

    家庭教育农村行体会(汇总16篇)

    在日常的工作学习中,我们都应该有所思考和总结,尤其是对于一段时间的经历和体验。小编为大家整理了一些精心挑选的心得体会范文,希望能够对大家的写作和思考有所帮助。

    高尔基名作童年读后感(专业18篇)

    作者以独特的叙事方式将故事展现给读者,深情、细腻,令人陶醉其中。在这里,我为大家整理了一些读后感的写作范文,希望能给大家提供一些写作的参考和借鉴。高尔基的童年十

    美容院十一月活动方案(优秀19篇)

    活动方案是确保活动顺利进行的基础,它能够帮助我们有条不紊地组织各项工作。活动方案范文中的成功实践经验可以为你的活动策划和运营提供参考。在美容院经营过程中是离不开

    奇怪的母爱(通用14篇)

    优秀作文是较好地理解和运用语文知识,提炼和表达思想的产物。小编整理了一些近年来获得优秀作文奖的作品,大家可以一起欣赏一下。在我小时候的一次,妈妈在做饭,她发现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