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时代楷模连钢创新团队先进事迹心得体会(优质17篇)

时间:2023-11-30 作者:ZS文王

通过这次经历,我体会到了时间管理对于工作效率的影响。下面是一些经典的心得体会范文,希望能够给大家提供一些灵感和借鉴。

学习时代楷模连钢创新团队先进事迹心得体会(优质17篇)篇一

“我当时问他,刚刚做完肺癌手术,咱还这么拼吗?他跟我说,他一闭上眼睛,脑海里想的全是集装箱啊、码头啊,我就觉得港口和码头已经融入了他的生命中,我拦不住,只有选择支持。”张连钢的妻子王晓燕说,丈夫10年内做了两次肺癌手术,单位领导担心他的身体,让他缓一缓再上班。但是张连钢说他必须拼,不拼肯定干不成。

在张连钢的带领下,整个团队披星戴月、战天斗地。

项目攻坚期,团队成员管廷敬每天都忙到很晚,很少有时间去探望独居的母亲。就在首船测试前不久的一天夜里,母亲在家中意外去世。而那时的管廷敬,还在深夜加班后回家的路上。处理完母亲的后事,他又匆匆赶回码头。每每想起此事,管廷敬总会红了眼睛:“我特别对不起我妈……”

团队成员徐永宁担负着整个自动化码头数据中心的建设调试工作。关键时期,妻子确诊癌症的消息像晴天霹雳打在了他头上。领导和同事们心疼他,让他先腾出时间好好照顾妻子,但徐永宁却默默选择在医院和码头之间往返。尽管尽了最大努力,心爱的妻子还是离开了他。项目成功那天,他一个人对着大海,哭了很久。

“都食人间烟火,谁无儿女情长?生气的时候我也会埋怨他,我说你真是让自动化弄魔怔了,快让码头当你的老婆吧!”团队成员张卫的妻子姜红卫回忆说,直到20__年10月,她受邀参观了青岛港自动化码头,才终于理解这些人为什么会对自动化码头如此念念不忘,那种壮观和震撼无法用语言形容。那一刻,所有过往的辛苦、泪水、抱怨都化作了对国家的骄傲和民族的自豪。

“你问我制胜法宝是什么?作为‘土专家’,单打独斗我们可能拼不过‘洋博士’,但是我们有团队精神,有集中力量办大事的优势,有为港口争气、为国家争光的初心,大家眼往一处看,劲往一处使,越干越成熟,越干越自信。”张连钢说,7年的创新之路,7年的披荆斩棘,是他们对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和文化自信最生动、最鲜活的实践。

“自动化码头只占了青岛港的五分之一,还有更多的人工码头区域需要转型升级。打造世界一流的智慧港口、绿色港口,道路还很长,我们不会止步于此。”张连钢说。

学习时代楷模连钢创新团队先进事迹心得体会(优质17篇)篇二

面对国外成熟经验在青岛港的“水土不服”,“连钢创新团队”敢于挑战国外权威,大胆地走自主攻关、自主创新的路,凭着一股不畏艰、不怕难的劲头,创新自动化码头建设模式。

以码头堆场建设为例,堆场混凝土梁面平整度,业内允许误差控制在15毫米以内,但为了能让自动化设备在抓取集装箱时,定位速度更快、效率更高,团队硬是把这个标准控制到了正负2.5毫米的极限,相当于一枚硬币的厚度,因此创造了一项新的行业标准。

针对自动导引车的供电模式,团队大胆采用先进的钛锂电池替代铅酸电池,设计制造了不用换电池的导引车,作业过程中自动完成充电,续航里程无限制,不但节能环保,而且减重十几吨,大大降低了运行成本,并节省换电站建设成本过亿元。

此外,团队还全球首创轨道吊“一键锚定”系统,解决了大型机械防瞬间大风的全球性难题;全球首创“氢+5g”智慧码头建设,等等。

“连钢创新团队”仅用3年半时间完成国外码头8-10年的研发建设任务,不仅实现当年投产、当年达产、当年盈利,还创出了多个全球“首创”技术,攻坚了一批世界级的原创性科研成果,赢得国内外同行、专家的高度评价。

创新成就未来,创新赢得尊重。20__年,“连钢创新团队”应邀参加在伦敦举行的全球自动化码头峰会。从前,像这样的交流从来不邀请亚洲港口,现在,中国不仅参加了,还以主报告人的身份登场,实现了从“跟跑”到“领跑”的飞跃!

“连钢创新团队”传承了青岛港人一直以来的拼命创新精神,是精神催化生产力转变成果的创新典范,这是几十年港口模式的颠覆性变革,是工业互联网时代国际一流海洋港口面貌的展示。

学习时代楷模连钢创新团队先进事迹心得体会(优质17篇)篇三

12月30日,中央宣传部向全社会公开发布山东港口集团青岛港“连钢创新团队”的先进事迹,授予他们“时代楷模”荣誉称号。

敢闯敢试、砥砺奋进,这支创新团队书写了世界集装箱码头行业一个又一个奇迹……“连钢创新团队”的先进事迹经宣传报道后,在山东引发热烈反响。

为发挥先进典型的示范引领作用,近日,青岛市委和市政府下发《关于向山东港口青岛港“连钢创新团队”学习立足岗位大力创意创新创造的决定》。“要上下一心发扬他们‘奋力拼搏、勇争一流’的创造精神,激发干事创业热情,让青岛成为企业家和创业者创意创新创造的热土。”山东省委常委、青岛市委书记王清宪说。

“连钢创新团队”建成中国自己的自动化码头,极大鼓舞广大企业、科技工作者的信心。他们纷纷表示,一定要攻坚克难、勇挑重担,为科技创新贡献力量。

“‘连钢创新团队’立志自主研发,勇挑重担、敢于担当的精神深深感动了我。我们要继续开展联合技术攻关,培育出更多的‘连钢创新团队’,助力山东从经济大省向科技强省转型升级。”山东中科院产业技术协同创新中心秘书长张佐军说。

“我们科研人员要再接再厉、奋发向前,不断提升自主创新能力,让技术在更深层次上惠及人民。”山东量子科学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研发人员刘春华说。

“‘连钢创新团队’敢于突破常规思路,攻克技术难题,这给了我们极大的信心。”山东永正建筑新材料技术研究中心主任窦霆表示,他们将继续深耕工业固体废弃物资源化研发应用领域,为我国建材行业转型升级和高质量发展贡献力量。

新形势需要新担当,新时代呼唤新作为。技术工人队伍是支撑中国制造、中国创造的重要基础,“连钢创新团队”用实干树立了榜样。

“从‘连钢创新团队’的先进事迹中,我看到了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和无私忘我的奉献精神。作为制药企业生产一线的员工,我们要严把质量关,追求高品质,守护人民群众健康。”齐鲁制药有限公司化药制剂分厂员工李向南说。

“连钢创新团队”的先进事迹在网络上引发热议,网友们纷纷留言:“他们的精神催人奋进,可歌可赞”,“坚持自主创新,才是发展的硬道理,向‘连钢创新团队’致敬!”

学习时代楷模连钢创新团队先进事迹心得体会(优质17篇)篇四

创新就是九死一生。面对自动化码头这个陌生的技术领域,“连钢创新团队”迎难而上,拿出靠上、拼上、豁上的信心和勇气,全身心扑在项目上。

白天跑现场爬设备、开会研讨攻关难题,晚上聚在一起修改方案、查源代码,从一缕缕游丝般的光明中寻觅成功的希望,从一次次失败的痛苦煎熬中探求胜利的曙光。

团队每个人都将自己对工作的热忱和负责发挥到了极致:流程操作组对100多个流程反复修改十几稿,有时因为一个细节的调整,所有的数据都要重新核算;it组勇担软件开发重担,构建了基于企业云架构的码头双活数据中心;设备组反复研究、比对、分析,确定最佳设备规格;土建组只有一个人,却以一当十。

还有些人,把这项工作当作事业和生命扛在了肩头。张连钢作为团队主心骨,身先士卒,带着病躯始终坚守在工作一线;被称为拼命三娘的女汉子李永翠,刚进项目组时女儿只有5岁,因为长时间扑在项目上,无暇照顾女儿,年幼的女儿一听到“自动化”三个字就会生气地捂住耳朵;负责网络系统的徐永宁,在码头数据中心调试的关键时期妻子确诊癌症,在妻子生命最后的一年多时间里,晚上陪床,白天照常上班,从没有耽误过工作;堆场组的管廷敬,在最后攻坚决胜阶段始终坚守岗位,甚至在母亲去世时,都没能赶回去见上最后一面。

“连钢创新团队”把自己的家当做小家,把国家、港口和码头当做大家;把对家庭的亲情当做小爱,把对事业的热忱当做大爱。正是这种“忘我拼搏奉献、担当时代使命”的崇高境界和“拼命都不一定能干好,不拼命肯定干不好”的奋斗精神,激励团队披荆斩棘、砥砺前行。

学习时代楷模连钢创新团队先进事迹心得体会(优质17篇)篇五

全自动化码头代表港口集装箱装卸的高端形态,中国在世界前十大集装箱港口中占据七席,但在自动化码头榜单上却寂寂无闻,因为自动化码头设施及核心技术长期被西方国家垄断。

青岛港在2013年决定建设自动化码头,而重任就交给了青岛港国际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张连钢——一名有30多年码头管理、设备管理和科技创新经验的老港口人。

抱着虚心求教的态度,张连钢带领团队成员先后奔赴荷兰、英国、德国、西班牙“取经”,但国外同行却连捂带盖,技术壁垒让项目组备受煎熬。

“不准下车,不准拍照,只能远远观望,更不提供任何数据和技术规范。当时,大家心里特别窝火。”连钢创新团队成员李永翠说。

国外同行只给连钢团队一条路:买,而且开出了天价!

这样的方案被张连钢否了,不仅仅是因为成本太高、周期太长,更重要的原因是,他们的核心技术不向青岛港开放,码头投产后青岛港无法根据自身生产实际优化系统。

“每个港口特点不同,我们不能照搬照抄。”张连钢说,“我们要根据青岛港口实际、货源结构、码头流程、操作习惯等,建中国人自己的自动化码头。”

文档为doc格式。

学习时代楷模连钢创新团队先进事迹心得体会(优质17篇)篇六

全自动化码头代表港口集装箱装卸的高端形态,中国在世界前十大集装箱港口中占据七席,但在自动化码头榜单上却寂寂无闻,因为自动化码头设施及核心技术长期被西方国家垄断。

青岛港在20__年决定建设自动化码头,而重任就交给了青岛港国际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张连钢——一名有30多年码头管理、设备管理和科技创新经验的老港口人。

抱着虚心求教的态度,张连钢带领团队成员先后奔赴荷兰、英国、德国、西班牙“取经”,但国外同行却连捂带盖,技术壁垒让项目组备受煎熬。

“不准下车,不准拍照,只能远远观望,更不提供任何数据和技术规范。当时,大家心里特别窝火。”连钢创新团队成员李永翠说。

国外同行只给连钢团队一条路:买,而且开出了天价!

这样的方案被张连钢否了,不仅仅是因为成本太高、周期太长,更重要的原因是,他们的核心技术不向青岛港开放,码头投产后青岛港无法根据自身生产实际优化系统。

“每个港口特点不同,我们不能照搬照抄。”张连钢说,“我们要根据青岛港口实际、货源结构、码头流程、操作习惯等,建中国人自己的自动化码头。”

学习时代楷模连钢创新团队先进事迹心得体会(优质17篇)篇七

建设海洋强省,山东任重道远,更须策马扬鞭。20__年8月,“连钢创新团队”吹响了二期建设的号角。这一次,“连钢创新团队”站得更高、看得更远:走向真正的智能化,抢占新一轮智慧码头建设制高点。

如何抢占?从省情出发。山东是富氢大省,但缺乏有效利用,氢气作为副产品白白浪费;5g技术,未来自动化行业竞争的新蓝海。跳出传统路子,“连钢创新团队”作出大胆尝试:“氢+5g”,成为二期项目主攻方向。

“联合攻关、集成创新!华为、中国联通、航天科技……‘新朋友’陆续加入,团结一心,誓将自动化码头的上下游供应链条留在民族企业!”他们底气十足。

“工业互联网协议总是间断失效,视频信号时断时续,16毫秒延时的确会对生产造成作业隐患。”徐永宁回忆。

试验,修改;再试验,再修改……20__年11月,“连钢创新团队”再攀高峰,成功实现在5g网络下岸桥自动抓取和运输集装箱及高清视频数据回传的全场景应用。

“这不再是传统的‘大块头’。”张连钢指向码头上的自动化轨道吊,“我们以自主研发氢燃料电池组为动力,为设备‘瘦身’,降低了设备结构复杂度、设备维保量和维修费用,而且发电效率高。”

短短18个月,20__年11月28日,全球首个5g智慧码头诞生了。“这次,我们推出了自主研发、集成创新的6项全球首创科技成果。”张连钢脸上洋溢着自豪。

世界移动通信大会上,“连钢创新团队”赢得了这样的评价:“青岛港自动化码头作为全球首个5g智慧码头,为世界5g应用奠定了基石!”

站在码头,安静如常。桥吊在空中划出优美的弧线,一个个集装箱起起落落。远方,“中国智造”旗帜高高飘扬。

学习时代楷模连钢创新团队先进事迹心得体会(优质17篇)篇八

7年披荆斩棘,为港口争气,为国家争光。

“我当时问他,刚刚做完肺癌手术,咱还这么拼吗?他跟我说,他一闭上眼睛,脑海里想的全是集装箱啊、码头啊,我就觉得港口和码头已经融入了他的生命中,我拦不住,只有选择支持。”张连钢的妻子王晓燕说,丈夫10年内做了两次肺癌手术,单位领导担心他的身体,让他缓一缓再上班。但是张连钢说他必须拼,不拼肯定干不成。

在张连钢的带领下,整个团队披星戴月、战天斗地。

项目攻坚期,团队成员管廷敬每天都忙到很晚,很少有时间去探望独居的母亲。就在首船测试前不久的一天夜里,母亲在家中意外去世。而那时的管廷敬,还在深夜加班后回家的路上。处理完母亲的后事,他又匆匆赶回码头。每每想起此事,管廷敬总会红了眼睛:“我特别对不起我妈……”

团队成员徐永宁担负着整个自动化码头数据中心的建设调试工作。关键时期,妻子确诊癌症的消息像晴天霹雳打在了他头上。领导和同事们心疼他,让他先腾出时间好好照顾妻子,但徐永宁却默默选择在医院和码头之间往返。尽管尽了最大努力,心爱的妻子还是离开了他。项目成功那天,他一个人对着大海,哭了很久。

“都食人间烟火,谁无儿女情长?生气的`时候我也会埋怨他,我说你真是让自动化弄魔怔了,快让码头当你的老婆吧!”团队成员张卫的妻子姜红卫回忆说,直到20xx年10月,她受邀参观了青岛港自动化码头,才终于理解这些人为什么会对自动化码头如此念念不忘,那种壮观和震撼无法用语言形容。那一刻,所有过往的辛苦、泪水、抱怨都化作了对国家的骄傲和民族的自豪。

“你问我制胜法宝是什么?作为‘土专家’,单打独斗我们可能拼不过‘洋博士’,但是我们有团队精神,有集中力量办大事的优势,有为港口争气、为国家争光的初心,大家眼往一处看,劲往一处使,越干越成熟,越干越自信。”张连钢说,7年的创新之路,7年的披荆斩棘,是他们对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和文化自信最生动、最鲜活的实践。

“自动化码头只占了青岛港的五分之一,还有更多的人工码头区域需要转型升级。打造世界一流的智慧港口、绿色港口,道路还很长,我们不会止步于此。”张连钢说。

学习时代楷模连钢创新团队先进事迹心得体会(优质17篇)篇九

创新就是九死一生。面对自动化码头这个陌生的技术领域,“连钢创新团队”迎难而上,拿出靠上、拼上、豁上的信心和勇气,全身心扑在项目上。

白天跑现场爬设备、开会研讨攻关难题,晚上聚在一起修改方案、查源代码,从一缕缕游丝般的光明中寻觅成功的希望,从一次次失败的痛苦煎熬中探求胜利的曙光。

团队每个人都将自己对工作的热忱和负责发挥到了极致:流程操作组对100多个流程反复修改十几稿,有时因为一个细节的调整,所有的数据都要重新核算;it组勇担软件开发重担,构建了基于企业云架构的码头双活数据中心;设备组反复研究、比对、分析,确定最佳设备规格;土建组只有一个人,却以一当十。

还有些人,把这项工作当作事业和生命扛在了肩头。张连钢作为团队主心骨,身先士卒,带着病躯始终坚守在工作一线;被称为拼命三娘的女汉子李永翠,刚进项目组时女儿只有5岁,因为长时间扑在项目上,无暇照顾女儿,年幼的女儿一听到“自动化”三个字就会生气地捂住耳朵;负责网络系统的徐永宁,在码头数据中心调试的关键时期妻子确诊癌症,在妻子生命最后的一年多时间里,晚上陪床,白天照常上班,从没有耽误过工作;堆场组的管廷敬,在最后攻坚决胜阶段始终坚守岗位,甚至在母亲去世时,都没能赶回去见上最后一面。

“连钢创新团队”把自己的家当做小家,把国家、港口和码头当做大家;把对家庭的亲情当做小爱,把对事业的热忱当做大爱。正是这种“忘我拼搏奉献、担当时代使命”的崇高境界和“拼命都不一定能干好,不拼命肯定干不好”的奋斗精神,激励团队披荆斩棘、砥砺前行。

面对国外成熟经验在青岛港的“水土不服”,“连钢创新团队”敢于挑战国外权威,大胆地走自主攻关、自主创新的路,凭着一股不畏艰、不怕难的劲头,创新自动化码头建设模式。

以码头堆场建设为例,堆场混凝土梁面平整度,业内允许误差控制在15毫米以内,但为了能让自动化设备在抓取集装箱时,定位速度更快、效率更高,团队硬是把这个标准控制到了正负2.5毫米的极限,相当于一枚硬币的厚度,因此创造了一项新的行业标准。

针对自动导引车的供电模式,团队大胆采用先进的钛锂电池替代铅酸电池,设计制造了不用换电池的导引车,作业过程中自动完成充电,续航里程无限制,不但节能环保,而且减重十几吨,大大降低了运行成本,并节省换电站建设成本过亿元。

此外,团队还全球首创轨道吊“一键锚定”系统,解决了大型机械防瞬间大风的全球性难题;全球首创“氢+5g”智慧码头建设,等等。

“连钢创新团队”仅用3年半时间完成国外码头8-10年的研发建设任务,不仅实现当年投产、当年达产、当年盈利,还创出了多个全球“首创”技术,攻坚了一批世界级的原创性科研成果,赢得国内外同行、专家的高度评价。

创新成就未来,创新赢得尊重。2018年,“连钢创新团队”应邀参加在伦敦举行的全球自动化码头峰会。从前,像这样的交流从来不邀请亚洲港口,现在,中国不仅参加了,还以主报告人的身份登场,实现了从“跟跑”到“领跑”的飞跃!

“连钢创新团队”传承了青岛港人一直以来的拼命创新精神,是精神催化生产力转变成果的创新典范,这是几十年港口模式的颠覆性变革,是工业互联网时代国际一流海洋港口面貌的展示。

学习时代楷模连钢创新团队先进事迹心得体会(优质17篇)篇十

“中国有句老话,叫天下武功,唯快不破。”“连钢创新团队”成员李波说:“效率,一直被看作是港口的生命线。在传统的人工码头上,青岛港的‘振超团队’创造了闻名世界的‘振超效率’;在建设全自动化集装箱码头时,我们同样满怀信心,要创造世界一流的自动化码头装卸效率!”

“在自动化码头创造世界纪录的路上,我们经历了三次亮剑。”李波表示。

第一次亮剑:

开港时桥吊单机效率突破每小时25自然箱。

自动化码头从1993年在荷兰起源,到“连钢创新团队”项目组成立时的20__年,已发展了20年。但开港的桥吊单机效率始终没有突破每小时20自然箱。

“那个时候,我在项目组负责业务流程设计和集成测试工作,这是个复杂的系统工程,开始由于没有经验,第一个堆场的集成测试用了整整15天,”李波说,“当时整个人都傻掉了。”

为了赶进度,整个“连钢创新团队”都拼了,连续十几天吃住在单位,白天在现场测试、记录问题。晚上就聚在一起查看系统代码,逐项讨论测试案例和测试方法,全速推进测试工作。第二个堆场53个流程、1200个测试案例他们只用了7天,第三个堆场仅仅用了3天。接下来,就开始多线作战,多个堆场同时开展迭代测试。

20__年5月11日,自动化码头正式开港运营,在船长366米、载箱量13000箱的“中远法国轮”作业中,所有操作行云流水、一气呵成,桥吊单机效率达到了每小时26.1自然箱,一举打破了自动化码头开港作业效率不过20的魔咒。

第二次亮剑:

自动化码头作业效率勇创世界纪录。

“自动化码头开港后,我们不断完善系统功能,不断优化作业流程,让这个码头更加聪明和健壮。”李波介绍,比如,为了压缩桥吊作业循环时间,将最普通的抓箱、放箱两个操作,又细分出十几个环节,然后来到现场,拿着秒表,站在50多米的高空,在海边零下10几度的环境中,一个环节一个环节地测算,一秒钟一秒钟地细抠,一点一点地优化,不断提升作业效率。

20__年12月3日,在“以星芝加哥”轮作业中,“连钢创新团队”一举创出单机平均效率每小时39.6自然箱的新纪录。

第三次亮剑:

将“中国速度”提升到全新高度。

一次次的加速,一次次的超越,青岛港自动化码头已成为世界单机作业效率纪录的“粉碎机”。

20__年12月17日,山东港口青岛港全自动化集装箱码头“连钢创新团队”再创佳绩:在107#泊位“德翔普南”轮作业中,桥吊单机作业效率达到47.6自然箱/小时,全面超越今年4月份创造的44.6自然箱/小时的骄人成绩,第六次刷新自动化码头装卸世界纪录,将“中国速度”又提升到一个全新高度。

作为山东港口青岛港“连钢创新团队”核心成员,吕向东是山东港口劳动者的代表,是奋进新时代的典型,他用创新、奋斗、坚守展现了新时代山东港口劳动者之美。

今年49岁的吕向东现为山东港口青岛港全自动化码头工程技术部副经理、轨道吊经理,是“连钢创新团队”核心成员之一,全程参与规划、设计并建设了自动化码头一、二期工程。

入港28年来,吕向东一直从事集装箱大型机械设备的维护管理工作。他工作认真负责,坚持几十年如一日对技术勤于钻研、精益求精,自主创新,把岗位当成责任,把工作当成事业,先后荣获青岛港集团“自动化码头建设杰出贡献奖”、青岛港集团“创新先进个人”、山东省港口集团“先进工作者”等荣誉称号。他完成的成果获得中国航海学会、中国港口协会等行业特等奖2项、一等奖4项以及青岛市创新成果等多个奖项;获得19项国家专利,发表论文7篇。同时,结合自动化码头建设和设备运维方面的经验,参与完成了《集装箱门式起重机远程控制系统技术条件》团体标准,正编写企业标准8项,用实实在在的创新业绩践行着新时代的工匠精神。

学习时代楷模连钢创新团队先进事迹心得体会(优质17篇)篇十一

学校是建起来了,如何留住孩子却成了难题。

为留住这些学生,家访成了张桂梅最重要的工作。去有些学生家的路太难走,连车都租不到,只能徒步前往。一个假期甚至两个假期,即便马不停蹄,张桂梅也只能走访完一届学生的家庭。尽管如此,她依然坚持,“无论如何,我一定要亲自到每一名学生的家里去看看。”

一次家访,到了山下,司机告诉张桂梅,车上不去了。学生的家在山顶,仅有一条不到半米宽的山路,路的一边是万丈悬崖,走路的话需要6个小时。为了节省时间,张桂梅搭乘乡政府工作人员的摩托车上山。“当时坐在车上,我都不敢低头,摩托车稍微歪一点,就会跌入悬崖粉身碎骨。”想起当时的场景,张桂梅至今心有余悸。

学生下山来接她,在半山相遇时,张桂梅第一句话就问她,“你为什么要回这儿来啊?你怎么还老想回这儿啊?这地方你怎么回来的啊?”女孩低着头淡淡地说,“老师,我不回来,我上哪儿去啊?”张桂梅无言以对。

学校创办初期各方面都很艰难,整个学校只有一栋教学楼,没有食堂、厕所,学生和女教师挤在教室里睡觉,男教师睡在楼梯间。由于学校的院坝没有硬化,风一吹,整个校园满是灰尘,老师每天下午五点半还得清扫校园。

女子高中建校半年时,17名老师,9人辞职,只剩下8人。

张桂梅坐在学校的旗杆下抹泪:“怎么办?学校是不是办不下去了?”哭完后,她回到办公室去整理学校的档案时意外地发现,留下的8名教师中,居然有5名是党员,加上自己,学校有6名党员。

“只要有党员在,就没有办不成的事。”张桂梅心中暗想。“我说咱们开始重温入党誓词。我们没有钱,就在二楼画了一个党旗,把誓词写在了上面。我们宣誓,没宣誓完,全哭了。”

从那之后,学校开始了军事化管理,每件事都被张桂梅严格限制在规定时间内。看似有点残酷,但她们对得起自己肩上这份责任和使命。

学习时代楷模连钢创新团队先进事迹心得体会(优质17篇)篇十二

20__年山东港口青岛港全自动化集装箱码头立项时,诞生于欧洲的自动化集装箱码头已经运营20年,而亚洲却没有一座全自动化集装箱码头。

为补齐中国港口短板,刚刚做完肺癌手术的张连钢秉承“为港口争气、为国家争光”的初心,毅然挑起设计建设世界一流全自动化集装箱码头的重担。

在码头立项之初,为了掌握第一手资料,“连钢创新团队”先后奔赴荷兰、德国等国外自动化码头考察。但国外同行并不展示核心技术和关键数据,团队成员只能走马观花地远望,考察交流没有取到“真经”。

当时,国外企业也曾提出规划设计方案,但却开出了天价,并且附带有系统不开放等条款,一旦接受,就会陷入国外企业的掣肘。

“真经”难求,核心技术买不来,成功只能依靠自己!张连钢和团队定下目标:要靠我们中国人自己的力量,建设属于我们自己的自动化码头!

怀揣着为国争光的情怀,团队成员千方百计搜集信息,如饥似渴“恶补”相关专业知识,夜以继日地苦干,不到两年累计召开了三千多个专题分析论证会,每个专业都形成了上万字的论证报告。

按照国外惯例,自动化码头的规划设计至少要3年,从项目立项到建设完工则需要8-10年。张连钢提出,“这个速度等不起”,他带领团队集思广益,大胆探索,对项目组织设计实行“并行协同”,即规划设计、建设集成和商业运营“三位一体”,使每个参与者都全流程承担咨询师、设计者、建设者和经营者等多职责角色,扁平化矩阵式统筹推进全流程工作。

随着信息的汇总和无数次碰撞、讨论,经过反复不断地推倒-重建-再推倒-再重建,码头轮廓一点点成型。仅仅是集装箱卡车出入码头的闸口,团队就前后设计了40多稿布局方案;装卸流程测试案例编写了7000多个,反复测试达十多万次。就这样,团队仅仅用了15个月就拿出了完全符合青岛口岸实际的码头规划设计集成方案,不仅打破了西方技术垄断,而且实现了全面超越。

学习时代楷模连钢创新团队先进事迹心得体会(优质17篇)篇十三

“干就干一流,争就争第一”这是xx身为工人的梦想。

1974年,xx来到青岛港,成为一名码头工人,那时港口装卸作业方式落后,体力劳动繁重、工作环境艰苦。也因为集装箱装卸效率不高,日常工作中延误船期的事时有发生。

后来,青岛港进口了一批现代化设备,xx对此很感兴趣并勤于钻研,很快成为了公司的技术骨干。但是他并未就此满足,他意识到在世界先进技术面前,仍然有很大的差距。

虽然有了先进设备,但由于工人们不了解使用和维护技术,设备经常出故障,也因为他们自己修不了,就请来了外国厂家的工程师,在青岛港仅干了12天,就一下子拿走了好几万块人民币,这让xx觉得不甘心。

就是在这个时候,xx意识到了知识的重要性,所以后来,他随身携带笔记本和英汉小词典,刻苦自学桥吊核心电路等知识,其中不少是英文资料。

经过刻苦钻研,xx的技术越来越好,成功练就了“一钩准”等“绝活”,带出了“王啸飞燕”等一大批具有社会影响的“绝活”品牌。

20xx年4月27日夜,xx带领桥吊队的工友们,仅用6小时15分钟,就完成了“地中海法米娅”轮3400个标准箱的装卸,创出了每小时单机效率70.3自然箱和单船效率339自然箱的世界纪录。

此后五年,xx带领桥吊队,又先后七次打破集装箱装卸世界纪录,使“振超效率”享誉全球。后来的他也没有就此停下脚步,而是设立了以自己名字命名的工作室,为集装箱码头技术和同事们一起努力创新。

一代人有一代人的使命。“振超效率”印证着一代代山东港口青岛港精神的薪火相传,而享誉世界的全自动化集装箱码头的建成,为山东港口青岛港精神,增添新时代的奋斗底色。

"不驰于空想、不慕于虚名,踏踏实实劳动、创新。”在4月23日举行的山东港口青岛港“连钢创新团队”事迹报告会上,xx阐述了他对“振超效率”的.精神内核的理解。全自动集装箱码头让他看到了更多年轻力量传递着这种拼命创新的精神。“我对山东港口青岛港的未来充满信心!”xx说。不管是人工码头时代的“振超效率”,还是自动化码头时代的“连钢精神”,站在山东港口一体化的新起点上,山东港口青港人融入血脉的使命感,仍激励着他们步履不停、并肩前行。

学习时代楷模连钢创新团队先进事迹心得体会(优质17篇)篇十四

拒绝“天价”,建中国人自己的自动化码头。

全自动化码头代表港口集装箱装卸的高端形态,中国在世界前十大集装箱港口中占据七席,但在自动化码头榜单上却寂寂无闻,因为自动化码头设施及核心技术长期被西方国家垄断。

青岛港在20xx年决定建设自动化码头,而重任就交给了青岛港国际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张连钢——一名有30多年码头管理、设备管理和科技创新经验的老港口人。

抱着虚心求教的态度,张连钢带领团队成员先后奔赴荷兰、英国、德国、西班牙“取经”,但国外同行却连捂带盖,技术壁垒让项目组备受煎熬。

“不准下车,不准拍照,只能远远观望,更不提供任何数据和技术规范。当时,大家心里特别窝火。”连钢创新团队成员李永翠说。

国外同行只给连钢团队一条路:买,而且开出了天价!

这样的方案被张连钢否了,不仅仅是因为成本太高、周期太长,更重要的原因是,他们的核心技术不向青岛港开放,码头投产后青岛港无法根据自身生产实际优化系统。

“每个港口特点不同,我们不能照搬照抄。”张连钢说,“我们要根据青岛港口实际、货源结构、码头流程、操作习惯等,建中国人自己的自动化码头。”

学习时代楷模连钢创新团队先进事迹心得体会(优质17篇)篇十五

山东港口青岛港自动化码头的对面,有一座海拔115米的山。码头建设期间,为了整体规划,“连钢创新团队”不知道多少次站在山顶,俯瞰海岸。张连钢曾在这里畅想:“三期工程都建成,自动化码头有2088米长。”

如今,“连钢创新团队”经过几年发展,已从最初的8人发展到百余人。奔跑着的agv、运行着的轨道吊、高高矗立的桥吊……码头上,镌刻着“连钢创新团队”践行新时代“振超精神”的每一个脚印。

“现场是最好的老师”

码头导引车该跑什么路线、什么时候转弯?轨道吊该把集装箱放在堆场哪个位置?抓取集装箱怎样准确辨明方位?……这些问题,过去都要靠人来规划,而在山东港口青岛港自动化码头,这些全交给了自动化码头流程管控系统。

码头装卸曾是一项集脏、苦、累、险于一身的特殊工种。从“汗水经济”迈向“智慧高地”,背后是一代代港口人“不甘心、不服输、不畏艰、不怕难、不满足”的坚守。

“连钢创新团队”成员李永翠,清楚地记得初,她发现桥吊双小车的平台访问逻辑出现问题,作业效率大受影响。大家分析生产数据,怎么也找不到症结所在。

到现场去看看。李永翠克服“恐高”的心理障碍,爬上56米高的桥吊大梁,和团队成员连续观察了两个小时,完整看到设备配合的全过程后,解决方案浮出水面。

“现场是最好的老师,要多往现场跑,善于在现场发现问题。这也是张连钢组长常对我们说的话。”李永翠说。

扎根生产一线,“连钢创新团队”不断优化码头流程管控系统,让这个“大脑”越来越“聪明”。从开港作业至今,几个主要系统累计升级173次,优化功能多项,自动化码头也成为世界各大集装箱船公司争相靠泊的港口。

“大国工匠”家国情。

全自动化码头是集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自动控制等技术和业务于一体的复杂系统工程,被誉为“大国重器”。它的缔造者,是“连钢创新团队”。

作为团队带头人,张连钢将“不能熬夜、不能劳累”的医嘱统统抛在脑后。党员干部就是要冲锋在前,他带领整个团队如同火焰一样燃烧自我,拼搏向前。

在全自动化码头,团队的通力协作尤为重要,每个人都不敢懈怠。

8月26日一大早,记者见到了山东港口青岛港自动化码头操作部闸口冷箱经理管廷敬。3月15日,全自动化码头一期工程首船测试成功。就在首船测试前,管廷敬的母亲突然去世,他没能见上最后一面。提及往事,管廷敬红了眼眶。

徐永宁担负着自动化码头数据中心的建设、调试工作。攻关时期,妻子确诊癌症。妻子去世后,不擅表达的徐永宁寄情工作,和同事一起建成了国内首个基于云技术的自动化码头双活数据中心和神经网络系统。项目成功的那一刻,徐永宁一个人遥望大海,任泪水流淌。

对码头的付出有多少,家人的支持就有多少。山东港口青岛港自动化码头党委书记、总经理殷健说,“我知道大家心里苦。工作要顾,家庭也要顾。但团队里没有一个人因为个人的原因,造成整个项目的拖延。每个人都咬着牙挺过去,最终实现整个港口的梦想。”

学习时代楷模连钢创新团队先进事迹心得体会(优质17篇)篇十六

面对一道道看似不可逾越的障碍、一项项苛刻的限制条件,“连钢创新团队”不但没有被吓退,反而激发了凝聚力、战斗力,整个团队就像一团火,不断释放着激情、激扬着斗志。

一幅码头总平面布局图,团队对9种方案、16种派生形式以及8个要素,进行反复综合比较,得出最优方案;堆场设计,通过对16个因素进行多次综合平衡优化后,确定最终选择;自动化流程的测试案例多达7000多个,在17套环境中进行了十几万次测试……这一组组数据的背后,是团队成员们一次次群策群力、一次次挑战极限。

在设备制造最吃紧的时候,设备监造组的同志兵分四路进驻制造基地,一呆就是半年。一支手电筒、一把游标卡尺、一个笔记本电脑是他们工作上的“三件套”;方便面、榨菜、老干妈是他们生活上的“三件套”。白天顶着酷暑钻大梁、爬高空,晚上回到办公室,对照图纸研究第二天的监造重点,每天都要忙到夜里10点以后。

到了测试阶段,设备需要48小时不停运转,他们也是48小时连轴转。流程优化组的同志不断完善系统功能,拿着秒表盯在现场,对流程作业一个环节一个环节地测算,一秒钟一秒钟地细抠,不断提升作业效率,一开港便创下了桥吊单机效率26.1自然箱/小时的全球自动化码头开港最高纪录。随后,又6次刷新纪录,创出了桥吊单机作业效率47.6自然箱/小时的世界最高纪录。

20__年5月11日,由“连钢创新团队”自主设计、自主建造、自主运营的青岛港自动化码头一期开业,不仅实现了“五大突破”、“十大创新”,创出了全球自动化码头开港最高效率,而且让高高在上的“贵族码头”走下云端,成为可复制、可推广、可商业化运营的“中国方案”。20__年11月28日,二期工程开港运营,将工期又缩减一半,再次创造了自动化码头建设的“中国速度”。

码头开业以来,“连钢创新团队”先后受邀参加全球自动化码头峰会、世界港口大会等国际盛会,分享自动化码头建设经验;接待来自全球60个国家和地区的领导、专家及社会各界人士42000余人次,各类媒体报道20余万条,成为展现中国智慧的靓丽名片。

“连钢创新团队”体现出广大科技工作者矢志报国、勇于创新的家国情怀,体现出新时代国有企业员工勇挑重担、奉献社会的责任担当,体现出新时代劳动者执着专注、追求卓越的工匠精神,是构建新发展格局的自主创新生力军。

学习时代楷模连钢创新团队先进事迹心得体会(优质17篇)篇十七

重庆日报记者近日乘车从巫山县城出发,在群山中颠簸了近两个小时才到达下庄村。20多年前,毛相林带领村民开凿的天路顺着山势蜿蜒而下,路的一侧连着绝壁,一侧临着深渊,颇为壮观。

不高的个头、花白的头发——再次见到毛相林,他的脸上又多了几道皱纹。几年前,记者就曾来到下庄村,对毛相林绝壁凿路,带领村民“愚公移山”的事迹进行过深入报道。此次故地重游,毛相林已是年近花甲的老人。

“下庄像口井,井有万丈深;来回走一趟,眼花头又昏。”年轻时,毛相林最爱哼唱这首祖辈传下来的歌谣。正如歌谣中描述的一样,下庄村坐落于“天坑”之中,20多年前,这里不通公路,村民出村要手脚并用,翻过一道落差上千米的悬崖。

1997年,时任下庄村支书的毛相林坐在海拔1300米的山崖上,望着天坑中的下庄,心里腾起了修公路的打算。可当他说出自己的计划时,村中反对声却不少,原因很简单——修路要钱,村里拿不出。

毛相林不甘心“坐井观天”,他偷偷挪用了母亲的700多元养老钱,作为第一笔修路资金。在其带领下,村民们东拼西凑,5天时间共筹集了3960元,再加上毛相林以个人名义向信用社贷款的1万多元,下庄村民第一次向大山、向闭塞发起了挑战。

这年秋天,毛相林和村民们没日没夜地泡在工地上。大部分路段要在悬崖绝壁上开凿,没有任何机械设备,他们就用最原始的方式——将红绳缠在腰间,在半山腰荡着“秋千”勘测;用钢钎凿孔、铁锹铲土,然后填上炸药,劈山开石。

20__年,一条2米来宽、全长7.9公里的绝壁天路终于修通了,竣工那天,村民们买来长长的鞭炮,炸得震天响。

相关范文推荐

    生产实习心得体会分享(优质16篇)

    实习心得体会是我们在实习过程中对所学知识和技能的总结和反思。接下来是一些优秀的实习心得体会分享,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实习期是大学生们走上职场的第一步,也是他们锻

    冀教版六年级比的应用教案(优秀18篇)

    教案是教师根据自身教学经验和教学理念而制定的个性化教学计划。下面这些范文包含了课前导入、知识讲解、练习巩固等环节,是一篇完整的六年级教案。教学目标:1、在观察、

    江苏出台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调整方案(实用20篇)

    江苏是中国东部沿海的一个省份,位于长江下游,毗邻上海。小编为大家整理了一些关于江苏的总结范文,希望能给大家提供一些写作方向和灵感。根据国家统一部署,今年江苏省企

    婚礼主持人讲话(优秀22篇)

    主持词的作用是在会议或活动开始时,引导并维持会议秩序及氛围的一种开场白,它可以有效地吸引与参与听众的注意力,为后续内容的顺利进行做好准备。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搜集整

    史志办工作总结和工作计划(实用16篇)

    月工作总结是对自己工作业绩的一种自我激励和肯定,也是对未来工作的规划和展望。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几篇月工作总结范文,供大家参考和借鉴。1.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做

    同学谢谢你小学(通用22篇)

    优秀作文能够通过生动的描写和精准的语言塑造,使人物形象栩栩如生,场景变得真实可感。接下来,我们将为大家分享一些优秀作文范文,希望对大家写作有所启发。

    监理实习报告(优质14篇)

    实习报告能够提升自我反思和总结能力,对个人成长具有积极影响。下面是一些值得借鉴的实习报告样本,大家可以参考其中的结构和内容来写好自己的实习报告。实习时间:20x

    天津养老金调整通知(模板19篇)

    通知的语言应当简洁明了,重点突出,尽可能减少词藻繁杂和复杂句式的使用。在通知写作中,不仅需要注重内容的准确和清晰,还要注意语言的得体和形式的规范。今年,渑池县社

    第四册绝句教案大全(17篇)

    教学工作计划的编写要结合学科特点和学生需求,确保教学的针对性和有效性。教学工作计划的范文可以帮助教师了解不同学科、不同学段的教学需求和要求。教学设想。这篇文章构

    初中班主任体卫工作计划(优质14篇)

    班主任工作计划是指在一学年内对学生管理、班级建设和家校合作等方面进行规划和安排的一种书面材料,它可以帮助班主任全面把握学生情况和班级发展需求。下面是一些来自优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