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论文(优质18篇)

时间:2023-12-17 作者:雨中梧

范本是我们学习写作的有力工具,通过借鉴和模仿范本,我们可以更好地提高自己的写作水平。这里有一些精心挑选的范文范本,希望能够激发大家的写作灵感和创造力。

怎样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论文(优质18篇)篇一

[摘要]新课程改革提高了书面表达的比重,书面表达能力其实就是听、说、读、写的“写”字,近几年来,大多数学校注重对学生口语能力的培养,却忽视了书面表达能力的培养,导致了学生在考试中书面表达能力部分做得较差,得分率也较低,提高书面表达能力关键是四个字,即导、写、改、评。引导、指导写作步骤、批改和点评这四个步骤有机结合,提高学生的书面表达能力就不再是难题了。

本人结合多年教学经验,总结出提高书面表达能力关键是四个字,即导、写、改、评,供同行们参考。

一、导。

所谓导,即引导。其实,要想在三年的中考中,使学生能够写出全部或绝大部分要点、语法基本无误、行文连贯流畅、字迹清楚工整、标点符号无误的短文,就必须从初一年级起,重视书面表达能力的训练。下面是我们学校的做法,培养训练了学生的书面表达能力,收到了较好的效果。

1.听写。听写是一种综合运用语言的练习形式,既可练学生用耳听又可练学生用手写。这种方法对训练学生的快速反应和写作能力很有效。

2.连词组句。这种训练主要是模仿和重复。可采用两种形式:(1)给出词的正确形式,只要求学生写出正确的主、谓、宾;主、系、表等结构的固定搭配。(2)给出几个词,要求学生自己选择正确的形式组成完整的句子。

3.造句。造句是培养学生运用英语最简单易行的练习。教师可以提供一个词,要求学生用这个词造几个句子,也可以提供词组或句子结构让学生造句。

4.改写。通过改写练习,进一步培养学生正确使用恰当的人称、时态、句子结构等。

5.仿写。经过三四个月的造句,连词组句等练习,学生已有能力仿照课文及课后作业所提供的素材写出相应的模拟小短文。

6.小作文训练。在写作训练前,教师应提供各种文体的范文,讲明各种文体的要求和格式,如日记、信、通知等。在学生了解各种文体写作的格式后,就可以进行小作文训练了。这时,教师要注意给予及时的指导、批改和评讲,对普遍的`、典型的错误在课堂上纠正,好的作文及时给予鼓励,以激发学生写作的积极性。

在对学生进行写作训练时,自始至终遵循由易到难、由简到繁、循序渐进的原则。要求学生不仅要注意句子的正确性,还要注意卷面、格式、书法、标点等系列问题。在听、说、读几方面发展的基础上,切不可忽视书面表达,因为书面表达不仅是《大纲》的要求,也是英语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二、写。

所谓写,即基本的写作步骤。我们是这样指导学生的:。

1.看清题目,理解题意。尤其是看图作文,一定要把图看懂,搞清文章的类别及中心。有的学生连题目都没看懂就开始动笔,结果不是把人称用错了,就是没用准时态,因此,教师一定要告诫学生动笔前必须三思而后行。

2.冷静思考,理清思路。学生在写作时反映出这样的现象,一看完题目要求和内容后常常感到文思涌动,好像脑海中挤满了要用的英语单词,但提笔时又有千言万语无从说起的感觉,这时,就要求学生冷静下来,理清思路后在写。

3.选好词句,起草成文。要准确、生动、形象地表达文意,首先应选择好恰当的词语,并且注意所选的词语符合英语的表达习惯。选好词的目的就是造好句,组好段。要清楚地表达一个中心意思,一两个词、一两句话是不够的,这就需要把许多句子组合到一块组成段落来表达这个意思。因此应告诉学生一定要学会使用常用的过度词才能把一堆看起来显得杂乱无序的句子合理地连到一块儿,从而使整篇文章融会贯通,记住这些词并合理地使用在作文中,可使文章读起来生动,条理清楚。

4.读通全文,仔细检查。对于初中生所写的作文,只要求语言准确,行文连贯,意思表达清楚即可。在这一步骤中,学生应对所写文章认真多读几遍,从单词是否用对、写对、语句是否通顺、时态人称是否正确等方面来检查,这样基本就可以达到写作的目的了。

三、改。

所谓改,即教师的批改评分。其实,批改对提高学生的写作也是非常关键的一步。写作评分的方法有三种:。

1.单项评分法。这种评分法除了考虑文章是否切题外,基本上是以语言错误的多寡来评判写作的优劣。语言错误类型包括:语法、词汇、修辞。具体细目往往为:动词的正确形式、时态的一致、介词/冠词是否使用得当、句子是否完整、主、从句的运用能力、词汇的选择,句型结构变化等,有时还包括修饰语的数量及句子的平均长度。我们英语教师和学生对这些单项都很熟悉,并习以为常。教师在制定这些单项评分标准时,一般都订下扣分的比例。例如以十分为满分,语法错误占25%,词汇占15%,修辞以及其它占10%等。

2.总体评分法。总体评分法是通观全文给予评分的一种方法,即根据一篇文章总的质量而作出评价,而不确切提出文章好坏之所在。此法在我们初中阶段不是很实用。所以也不做介绍。

3.评论法。在批阅学生的书面表达训练时,用红笔划出错误或不妥之处,在边线内指出错误或不妥的性质、类别。除了个别地方估计学生自己难以修改予以修改外,一般的错误由学生自己去改。末了,在评论栏里写上优点、缺点及建议。

四、评。

所谓评,就是评讲作文的方法。

首先要从四个方面简要分析同学们的作文:(1)语法上存在哪些问题?(2)规定的要点是否写全?(3)文章的格式是否正确?(4)书写如何?接着,教师把学生作文中间普遍存在的病句抄在黑板上,让同学们自己分析、改正。

最后选择一篇比较典型的作文抄在黑板上,让同学们一起来讨论、分析、修改、评价。同学们你一言我一语,从不同的角度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这种评讲的方式使学生参与了活动和思考,激发了学生写作文的兴趣,调动了学生写作文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提高了学生写作文的能力,达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总之,不管哪类文章的写作,只要我们教师正确引导,规范书写、认真批改,精心评讲,激发学生的写作热情,让写作真正成为学生认识世界、认识自我、进行创造性表述的过程,从而提高学生的英语写作能力。我相信,学生的书面表达能力一定会有长进的。

参考文献:。

[1]吴效锋.新课程怎样教―新课程教学问题.

[2]张行涛,周卫勇.新课程教学法.

[3]陈大伟.建设理想课堂.

怎样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论文(优质18篇)篇二

在小学阶段,学生们所学的初级抽象知识还基本可以借助形象思维来理解,比如:老虎、飞机、哭泣、加减乘除、几何图形等抽象概念,孩子们都可以在现实中找到对应的原型,但当知识上升为动物、商品、情感、多元函数、解析几何等高级抽象层次时,孩子们就很难在现实中找到形象的参照物了,只能靠抽象思维来“艰难”想象理解。

这时候,拥有抽象思维天赋的男孩子就显露出较强的学习优势,往往小学时调皮捣蛋,成绩平平的男孩子,上中学后学习成绩反而会有较大提升,我们常说的脑子“开窍”了。但是,很多女孩由于侧重形象思维,上中学后就会感到学习吃力,很难适应抽象复杂的概念和知识,所以觉得自己脑子特别笨。

既然孩子的逻辑思维能力这么重要,怎么培养呢?小学最适合培养孩子的逻辑思维。现在很多孩子一写作文就头疼,或者数学成绩不好,其实都是受到了逻辑思维能力差的影响。一般来说,建议系统的逻辑思维训练从2——7岁开始比较合适。

怎样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论文(优质18篇)篇三

摘要:创新能力对于大学生来说至关重要。本文从学生个体发展、高等艺术教育改革、舞蹈教育本身的要求以及中小学艺术教育改革四个角度阐述了高校舞蹈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必要性。

我国在舞蹈教育方面取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但也随之暴露了一些问题:相比较八十年代初期,经典作品越来越少,无论是舞剧还是舞蹈作品都在逐渐流于表面化和动作化,失去了舞蹈艺术的文化品格和深层内涵;古典舞和中国“现代舞”都越来越具有相似的艺术气质,失去了不同舞种的独立特征;精湛的舞技似乎已经成为度量卓越舞蹈人才的唯一尺度;“泛舞蹈化”已经在越来越多的舞蹈人才上打上烙印等等。造成这些问题的原因很多,究其本质,在于舞者缺乏创新能力,从而使其舞更多地关注表象,忽略了内在精髓。在高校舞蹈专业人才培养中,缺乏创新能力将严重影响人才质量。因此,高校应着重于培养舞蹈专业学生的创新能力,以适应社会发展需求。下面将从四个方面论述高校舞蹈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必要性。

一、学生个体发展的需要。

高校舞蹈学专业学生都将走向社会,成为舞蹈技能的实践者、舞蹈教育的实施者以及舞蹈艺术的传播者。显然,只有具备一定的创新意识、思维和能力,才能更好地扮演好这些角色,为新世纪的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发挥积极的作用。“传道、授业、解惑”作为中国传统教育观念,一直得以尊崇。现阶段如果仍然继续强调以教师为活动主体,忽略学生参与教学活动的重要作用,会对教学效果造成一定影响。学生在接受高等教育过程中,接收教师传授的知识,这些知识并不代表真理,学生应带着质疑和批判的眼光在实践中去检验、提炼、吸收或摒弃。其次,学生在学习中主观能动性的发挥直接影响到教学活动的效果。“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只有注重启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锻炼学生独立寻找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学生的创新能力才能更好的发展。舞蹈是一个实践性和创新性很强,风格的定位、姿态的调整、动作的编创、作品的构思、空间的布局等各个方面,都离不开创新思维,这也是高校舞蹈专业的学生所必须具有的能力。

二、高等艺术教育改革的需要。

《高等教育法》明确规定:“高等教育的根本任务是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级专门人才。”高校舞蹈专业所培养的是符合社会需求的复合型人才,他们应具备扎实的舞蹈理论功底、精湛的舞蹈技艺以及高超的舞蹈编创才能。而这些都以学生的创新能力为核心,需要在教学过程中反复锻炼。

三、舞蹈教育本身的要求。

与艺校不同,高校舞蹈专业是要培养素质全面的舞蹈人才,他们毕业后主要从事舞蹈理论研究、舞蹈教学以及表演等工作。这就要求高校的舞蹈教育不但要紧抓舞蹈技术技能的训练,还要注重舞蹈专业学生文化水平以及综合素质的提升。高校舞蹈专业学生只有同时具备较高的文化素质和过硬的专业技能,才能走一条有利于舞蹈人才可持续发展的道路。而要达到这样的要求,只有通过提高舞蹈专业学生的创新能力才得以实现,这也是舞蹈教育的基本要求。

四、中小学艺术教育改革的需要。

舞蹈作为表现艺术,具有独特的审美特性和艺术魅力,具有一般注入式教育无法比拟的特殊功能。现今,舞蹈教育的美育作用已得到广泛认同,中小学增设舞蹈课程的呼声越来越高。中小学舞蹈教育更多应注重学生的素质培养,而不仅限于舞蹈技巧的简单传授。通过对一些中小学的调查,他们需要的是具有较全面知识和技能的舞蹈教师,即要求教师既要有示范能力,又要有教学能力和创新能力。只有切实加强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才能有效打通中小学舞蹈人才的“需”与高校舞蹈专业人才的“供”之间的障碍,以符合中小学艺术教育改革的需要。高校舞蹈专业培养的是复合型舞蹈人才,这些人才走上社会之后都将成为舞蹈技能的实践者,舞蹈教育的实施者,以及舞蹈艺术的传播者。要将实现这样的培养目标,应当全面提升高校舞蹈专业学生的综合素质,特别是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因为,鲜活的舞台人物形象的塑造、不朽之作的问世、深刻思想的表述、创见的发表———这一切,都将依靠富有活力的创新能力才能做到。离开了创新能力,舞蹈领域的一切活动都将失去它生命的灵性。因此,在高校舞蹈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尤为重要。

参考文献:

[1]游嘉颖.高等舞蹈教育的调查与研究[d].北京:中国艺术研究院,.

[2]丁辉.浅析创新型人才的含义与特征[j].当代教育论坛,(14).基金项目:本文系湖南省教学改革研究项目“湘西民族民间舞课程教学改革的研究与实践”阶段性研究成果之一。

怎样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论文(优质18篇)篇四

初中学生还处于刚接触物理学科的阶段,对于物理的学习方式还不能完全掌握,因此教师要使学生了解相关的物理概念,这样才能为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打好基础,教师可以利用物理相关的实验教学,使学生产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因为只有学生对一件事物充满好奇心,才会使学生真正地投入去做一件事情,同时也能促进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不断提高,当然,教师的帮助也是必不可少的,教师要注重每个学生的个性发展,因材施教,只有这样才能使每个学生在物理方面得到更加有效的进步。

1创设良好的物理实验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良好的物理实验环境对学生来说,不仅可以使他们快速的融入到教学的理解当中,还可以使学生之间快速了解物理实验的有趣,从而激发学生在学习物理方面的积极性,想要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就需要激发学生在这一方面的学习兴趣,学生有了学习的兴趣才会更加认真地钻研相关的物理知识,而创设良好的物理环境,教师是关键,这也为创新教学方式提供经验。教师可以让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一些物理实验,尤其是一些较为有趣的`实验,从而吸引学生的好奇心,例如:在学习压力这一节时,教师可以进行一个较为有趣的实验,“会吸水的杯子”就是利用加热杯子与周围空气的压强不同,就会使杯子吸水,然后在教室的正确指导与监督下,使学生也亲手进行,还能够加深学生对于物理知识的印象。教师可以利用有趣的开场使学生快速进入到物理实验教学的氛围中去,尤其是教师讲课的方式,例如:教师可以将一个现在较为流行的物品用于物理刚开始的学习中,就是物理上所说的力的均衡与惯性运动,将几个小球用不同的线串起来,然后并排放在一起,然后将旁边的一个小球用一个力,就会发现这一排的小球就会均衡运动,这个小实验就吸引学生的学习兴趣,这样不仅可以创设一个较为良好的物理实验环境,同时也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思维能力的进步。现代科技的发展,教师要充分利用学校的多媒体,通过播放相关有趣的视频,给学生以视觉上的新颖感,学生对于新颖的事物就会有一种自然的关注,尤其是对视觉上的冲击,通过多媒体制造一个物理实验的良好气氛。

2巩固物理基础知识,重视学生基础知识的掌握。

创新思维能力的形成的基础就是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更好掌握,创新就是要通过学生对相关物理知识的掌握、观察、分析等等,初中阶段是学生刚接触物理课程的阶段,因此教师要使学生正确的认识无礼的相关概念,并使学生重视对于物理基础知识的学习。教师为了巩固学生所学知识可以在课堂上提问相关物理知识,这就会使学生对物理的学习更加集中,同时也会帮助学生形成一个良好的学习习惯。例如:在课堂上,教师可以拿出6到8分钟的时间进行提问,这样就会巩固学生对物理知识的认识。为使学生更加好的记忆,可以运用一些生活中的物件来进行实验,这样不仅能够激起学生学习的兴趣,还能够提高学生对于物理知识的记忆,例如:教师可以在教学讲课时,利用学生身边的一些物件,就像是橡皮,矿泉水瓶子等常见生活物品,使学生产生联想记忆,就有利于巩固学生对已学过记忆的认识。基础知识不仅包括课本上的知识,还包括学生的实践能力,尤其是学生在对于事物的观察与研究方面,要使学生形成勤于思考的良好习惯,教师在加强学生基础知识学习的时候,还要培养物理实验的实践精神,物理实验在物理教学中占有重要位置,因此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一些关键的物理实验,巩固学生的物理基础知识。

3加强学生与教师之间的交流,注重因材施教。

坚强教师与学生之间的活动与交流,这样不仅可以使教师更加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还会是学生与教师之间的距离拉近,教师也会在学生中形成威信,这样不仅能够到到因材施教的效果,还可以帮助学生培养在物理实验教学的创新思维能力,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能更加紧密地结合在一起,而加强交流也是对教师能力的一个考验,创新教学方式也需要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交流。教师要充分利用课余时间以朋友的身份与学生进行交流,这样不仅可以使教师更加深入的了解学生的相关学习状况,还可以使学生与教师关系更拉近,例如:教师可以利用课余时间与学生进行互动,然后就是帮助指导认识学生在物理学习上的不足。鼓励学生参加相关的物理竞赛或是物理实验活动,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办一个班级的物理竞赛,在这时候帮助学生掌握物理知识,增强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互动,同时增强学生的参与意识。

4结语。

创新思维对于学生的学习发展有着重要的作用,教师作为课堂上的主导者,就要不断创新物理教学方式,提高学生的对物理的学习兴趣,让学生的物理学习更加深入,学生了解了物理的相关知识概念,将物理的基础知识深入的巩固学习,学生才能够进行更加深入的研究,这对于学生进行物理实验,培养创新思维能力更加有利,创新的教学方式是必不可少的,只有创新教学方式才能使学生在学习上更有突破,同时也会促进我国教育事业快速发展。

参考文献:

[2]王俊林.加强实验教学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环节[a].第四届全国中学化学教学研讨会论文集(一)[c],2004年.

[4]刘莉.物理教学中设计性实验的探讨[j].安徽科技学院学报,2009年03期.

怎样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论文(优质18篇)篇五

摘要:初中历史教育的使命,在于向中学生介绍人类历史上一切文明进步的成果,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操,让学生形成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培养学生用历史的、发展的观点分析历史问题,用所学历史知识解释社会现象的能力。要做好历史学科的教学工作,就要求中学历史教师改变落后观念,进行大胆创新。

关键词:初中历史;教学改革;创新思维。

思维力在智力结构诸因素中居于核心地位,它控制并制约其他因素的发展,指挥并调节其他因素的运用,如果没有思维力的参与,其他诸因素就不可能发挥作用。因此,历史教学应把开发思维力放在重要位置上。求异思维,集合思维,逻辑思维和迁移思维是历史思维的基本形式。

一、思维能力的形成及特点。

(一)、求异思维的发展。

求异思维有叫发散性思维,它具有敏捷性、广阔性、深刻性和独创性等特点。

1、思维的敏捷性,即思维的速度。它是指学生在历史学习中对某一问题,经过短时间的思考迅速作出反应,也就是快速抓住问题本质,迅即解决问题的能力。训练的主要方法是巧设疑难,激发思维。在平时的课堂练习中,教师应严格限定时间,有意训练学生答题的速度,帮助学生养成快速思考的习惯,课外可定期举办历史知识竞赛,通过抢答等形式鼓励学生积极思维,锻炼和提高学生的思维速度。

2、思维的广阔性,即思维的广度。它是指学生在历史学习中善于打开思路,全面地观察问题抓住事物之间的相互联系,掌握事物本质的能力。如,讲述北美独立战争进程后,教师问:“为什么北美人民能以弱胜强取得最后胜利?”学生从美英双方力量对比的史实中分析提炼,得出是“由于战争的正义性和人民性”的结论。

3、思维的深刻性,即思维的深度。它是指在历史学习中,善于从纷繁复杂的表面现象中发现最基本最核心的问题。来揭示历史事物内在的联系。认识历史发展规律的能力,对学生进行抽象概括史实的思维训练是培养学生思维深刻性的主要方法。教师可以选择一些难度较大的名词解释供学生练习。如:关于禁烟运动,教材用了大量篇幅叙述其背景、经过及意义。学生必须通过抽象概括的思维活动,才能作出言简意赅的解释。

4、思维的独创性,是指学生在历史学习中发表自己的独特见解,用新观点或丛新角度认识历史事件和人物的能力。独创性是求异思维的最高层次和终极目标,教师须格外重视培养。首先,要创设问题情境,将学生置身局内。然后启发学生:若你作为郑和去航海,需要什么条件?要求学生联系从前所学知识来思考。同学们个个自比郑和,兴趣很浓,你一言我一语地发表自己的见解。

(二)、集合思维的发展。

集合思维是指学生在历史学习中对知识进行分析、比较、鉴定、归纳、整理加工的思维过程。这是学生灵活掌握知识的关键,也是学习历史的基本方法。发展集合思维的方法有:

1、纵横归纳法即归纳整理出历史发展的纵向线索和横向联系。其中纵向归纳是指依据历史现象的先后顺序和发展线索,将散见在各章节的历史知识加以整理,以体现历史知识的系统性。横向归纳是指截取一个历史横断面,把同一时期、同一性质的历史现象按其内在联系分门别类,以找出它们的联系与区别。

2、要点浓缩法即将纷繁复杂的历史知识浓缩成要点,便于学生提纲挈领地掌握基础知识。历史教学中经常进行这种训练可以锻炼学生的集合思维。如,秦末农民战争可以浓缩为八个字:赋役繁重,严刑苛法。许多教师的板书是对教材内容的高度概括与浓缩,学生应注意消化理解,逐步做到自己在阅读课文的基础上浓缩内容,提炼要点。

(三)逻辑思维的发展。

逻辑思维是指学生在历史学习过程中的概念判断、推理和论证。根据历史课的特点和要求,逻辑思维的训练,侧重培养学生从历史现象中抽出事物的本质属性,形成历史概念的能力。

1、判断练习对形成某一历史概念有关的相似或相近的一个或几个史实进行辨析,然后做出正确的判断,以提高学生掌握历史知识的准确性或熟练程度。是非题、选择题、改错题等是判断练习的主要题型。

2、推理练习对历史现象进行综合和分析,从中找出历史发展的规律性知识。例如,通过对两次世界大战爆发原因的分析,说明随着资本主义的发展和政治发展不平衡性加强,改变了帝国主义国家之间力量的对比,造成他们之间的新矛盾,必然导致世界大战的爆发,从而得出正确的结论:帝国主义是现代战争的根源。

3、论证练习运用具体史料对某一观点或结论进行论证。例如,为什么说遵义会议是我党历史上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折点?教师可指导学生从会前形势、会后决定、会后时局三个方面,运用具体史实来分析说明。这样,通过反复练习,使学生逐步掌握论证问题的步骤和方法。

(四)迁移思维的发展。

迁移思维是指已经获得的知识、技能、甚至方法对新知识、新技能、新方法的影响。发展迁移思维主要是指培养学生在历史学习中迁移知识的能力。

1、旧知识的迁移训练。

迁移总是以已有知识为前提的。教师要引导学生以学过的旧知识为基础,进行古今、中外、同时、同地史实的对照联系,启发学生联想,开展迁移思维,逐步掌握新知识。如,讲西欧封建制的确立时,可联系中国封建社会开端的历史,要求学生回答:中国封建社会何时开始,封建生产方式有何特征,封建社会的主要矛盾是什么。然后指出:封建生产方式的基本特征和封建社会的主要矛盾,具有普遍性,西欧和中国是相同的,但是由于具体历史条件不同,西欧封建制有其自身的特点:政治上形成层层受封的封建等级制度,经济上是普遍建立庄园经济,基督教会是个大封建主。这样通过知识的迁移,学生就会加深对西欧封建制的了解,形成正确的历史概念。

2、邻科知识的迁移训练。

历史教材中有不少内容与政治、语文、地理等学科相关。凡是邻科已讲过的教材内容,教学中可以引渡、借用,以丰富教材内容,发展学生的迁移思维。如,讲中国古代史,可以联系到许多成语典故的由来。讲希波战争,可以联系到奥林匹克运动会的渊源等。

3、其他知识的迁移训练。

现实生活中,有许多与历史教学有关的知识,诸如历史题材的小说、戏剧、电影、电视等。课堂讲授时,若能与这些知识相联系,学生倍感亲切,极易加深印象。比如,讲解放战争这段历史时,可联系影片《大决战》、《巍巍昆仑》、《开国大典》等。

二、创新能力的培养。

思维能力形成后,如何着手历史教学的创新呢?经过对中学历史学科教育的实践和研究,总结出了一些经验。推进中学历史学科教学创新,应该从“教学理念”创新以及“教学方法”创新两个方面去努力。

(一)、教学理念创新。

教师具有什么样的教学理念,决定了其教学方法的选用和教学的效果。历史学科教育要从应试教育转变到素质教育,教学理念的创新是基础和关键。这就要求中学历史教师从教学理念上作到以下几点:

1、变史实教育为学史教育。历史学科教学有一个显著的特点就是:教师所讲述的内容都是历史上所发生的各种事件。教师如果不注意把握,往往就将整个历史教学变成历史事实的教育。这样一来教授给学生的就只是一些枯燥的历史史实。导致学生只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

因此,中学历史教师在授课前就必须十分注意对历史事件或历史知识的分析。不仅要告诉学生在历史上发生了一些什么事件,更重要的.是要和学生一起分析为什么会发生这些事件以及我们应该得到的经验和教训。一个比较突出的例子就是我们在教授中国古代史三国史部分的时候,我们首先肯定要向学生介绍东汉末年的政治割据局面以及三国鼎立的形成。但是如果我们忽视了对东汉末年政治形势的分析以及曹操、孙权和刘备三大势力的形成和他们各自的有利条件的分析和讲解,学生就不易理解为什么说东汉的灭亡和三国的鼎立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同时,我们中学历史教师具有了这样一种将史实教育为学史教育的观念之后,就很容易使课堂教学中的气氛变得活跃,使学生能开动大脑考虑问题。

从调查得知,不少中学历史教师在新课结束之后,时常指定出一些知识点或重要的历史事实让学生在课后进行死记硬背,并且要求学生在记忆某些历史知识时要做到一字不漏、一字不错。笔者对此举深表担忧。诚然,让学生记得较多的知识点,掌握一些基本的历史史实,是保证学生学好历史学科的一个必要前提。一般说来,学生对历史史实掌握得越多,他们在学习的过程中以及运用的过程中越显得得心应手。但是,如果仅仅是强制性地让学生通过死记硬背来掌握历史知识,倒不如通过教师的系统讲解以及对历史知识的系统分析,让学生充分地理解历史知识,在理解的基础上通过拉线索、作对比、找相似等各种方法对历史知识进行灵活的记忆和掌握。

3、从知识灌输到素质培养。由于受到应试教育的影响,不少中学历史教师为了让学生在考试中取得好的成绩,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偏重于对学生进行历史知识的灌输。这样往往造成学生在历史学科考试时能得高分,但是在现实生活中却无法运用历史知识对各种社会现象进行分析和解释,无法做到学以致用。

我们不能否认在历史教学过程中知识教授的重要性。因为知识的教授毕竟是历史教育乃至各个学科教育的基础。但是,如果我们只知道给学生知识而忽视了给学生能力,忽视对学生进行素质培养,那么我们教授出来的学生就无法避免“高分低能”的通病。而且这样一来我们的学生在学习历史的过程中就往往只重视书本而不理现实,只注重学习知识而忽视培养能力。

(二)、教学方法创新。

教师在教学理念上的创新只有通过实实在在的教学才能表现出来。而如何做好教学工作,使历史教学达到教授学生知识和培养学生能力的目标,教学方法的创新是关键也是根本。笔者在历史学科的教学研究和实践中总结出了以下一些方法。

1、寓情于教,师生互动。我们都知道,随着教育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素质教育已逐渐被人们所接受,中学生们都渴望从古板的严肃的历史课中解放出来。如果我们的中学历史教师们不能做到寓情于教,教中有理;活跃课堂气氛,保证师生互动,就很难让学生对历史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也就无法保证历史课堂教学的效果。

2、尊重史实,大胆思考。历史教学不能对史实进行篡改,也不能将史实进行歪曲。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必须做到一就是一,二就是二,尊重历史事实。但是,尊重历史事实并不等于照本宣科。比如我们在教授明末农民起义和清军入关的相关内容是,如果只把农民起义的成与败,清军入关与清朝实现对全国的统一等内容进行介绍,那么学生难免就会觉得没有学到什么东西。通过这样的教学,我们就能使学生巩固所学历史知识,也锻炼了他们的运用知识的能力。

3、结合现实,紧扣时代。我们进行历史教学和学习的最终目的,是使人民了解历史、掌握历史并为现实生活服务。通过对历史知识和历史事件的学习,为人民的生活和行为提供正反两个方面的经验和教训。因而我们的中学历史教师在教学中就必须结合现实生活,使所讲授历史知识能为学生分析、解释社会现象服务。

怎样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论文(优质18篇)篇六

正确的思维是人们为追求一定的目标、达到一定的目的而使物体的本质属性和内部发展变化在人脑中的反映,为了使这种反映客观地表达事物发展的变化规律,人们就必须在认识上不断地有所突破,发现新的东西,也就是在思维上要随时突出一个“新”字,而创新教育是培养学生创新思维从而提高思维能力的手段,它是以创新人格为指向,以创新能力的提高为目的的教育教学过程,可以说,人类的生存发展离不开创新思维,因为它是人们学习知识、认识世界、揭示规律、创造发明、改造世界的金钥匙。

物理学研究的是、力、光、电、热、声、磁等的自然现象,目的是找出这些自然现象的发展变化规律,研究怎样利用它们来为人类服务。要实现这样的目标,对学生的培养就必须走“素质教育”之路,着重于以创新教育来展现创新能力的培养,多年来,在我教学一直尝试的做法是:

素质教育要体现的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面向全体学生以提高国发果美素质为根本宗旨,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造就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初学物理的学生,由于对物理学科在素质教育上的要求缺乏认识,学法上尚未入门,不会学习,也就谈不上正确思维,更不可能有科学合理的创新思维。而将物理学好,为了解决好“开头难”的问题,依据“学贵知疑,小疑小进,大疑大进”的.格言,我往往是不断引导学生对所要研究的物理自然现象进行多方位观察,提出问题,通过“讨论探究”进行分析,推理等一系列动手动脑的实践、思维活动过程,达到解决问题、学好物理知识的目的。例如:学习连通器原理是,要求学生先观察并思考茶壶的茶嘴为何总与壶盖保持一样高,确定了思考目标,带着问题让学生观察实物,明白茶壶是由壶身和?嘴两个器皿构成,教师出示?嘴去一节的茶壶,让学生先猜测、假设,后装水试验,再让学生在?嘴上套接课前已准备好的纸折空心园柱套管,做改变嘴长短装水的试验,使学生观察到?身矮了,将不易随心所欲地倒出水,?身高了,水未装满就会从壶嘴流出的现象,以此启迪学生,最终把两容器对底面的压强相等的定量平衡知识引入作出解释,其道理自然就清楚了。在这种观察和实验的“讨论探究”、“诱发思维”的长期教学活动中,不仅使学生体会到了物理的知识性、趣味性和实用性,而且能顺其自然地从已有的思维模式基础上通过讨论启发式教学,较好地解决学物理“入门难”的问题。

在教学中,教师在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导向性”、“可知性”、“程序性”和“新颖性”原则指导下,结合课程内容和学生实际,通过以学生为主体的直观演示启发、“设疑启发、引趣启发、攻难启发和求变启发等的选择,做到对象精巧练,尽可能把讨论探究的问题,设拟的新颖有趣。如:在探究运动的相对性时,我常借用诗句:满眼**多闪烁,看山恰似走来迎,仔细看山山不动,是船行。配之以图,来巧用情景诱发创新思维。不仅直观、生动、形象化,而且在判断和推理的思维过程中能引发学生身临其境,爱我河山,美好向往的艺术情怀,大大增强和激发了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在理论联系实际的社会实践活动方面,我同样做了创新指导的偿试。例如:在学习简单机械一章时,我在让学生认识了杠杆及轮轴等复习了以前所学有关磨擦和压强知识后,发现有些学生缺乏对实际生活的观察,不了解自行车构造。于是我布置了相应的社会实践活动。有的学生在家拆自行车,了解它的构造;有的结伴到自行车的地摊上观察修理自行车的过程。学生的实践报告,完成的非常好。在把握知识的同时,学生即提高了观察能力,又增强了社会交往能力。拓宽了知识面。对于物理知识中一些不易操作,现象不明显,不易观察的实验,我总是设法设计,让学生亲自动手,亲身体验的实践活动。在《大气压强》一章中,为了让学生了解,大气压随高度的变化,这一知识点,与同学们一起动手,设计了气压瓶,三人一组,带上自制气压瓶,登山观察,当观察到气压瓶中液柱明显变化时,同学们惊奇地叫起来,“哇,好奇特”。通过亲身体验,原来难以理解的问题,变得简单、易懂。既加深了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又大大的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

二、让学生去勤于思考,善抓规律。

在初中物理教学过程中,我吸取了过去要求学生“习题做得越多越好,书读得越快越好,知识背得越熟越好,最终教学则不是那么好”的教训,指导学生在勤思维中突破难点,抓关键,找规律。例如:在《滑轮》一节的教学中,通过循序渐进的单滑轮到滑轮组的体系讨论探究教学,对最终落脚的滑轮组性质,引导学生正确、创新思考,抓住“绕绳方法”这一核心,适时点拨、循序善诱,在勤思考中用“受力分析”的基本理念,对滑轮组的认识进行综合?选和整理和修正,得出了“使用滑轮组时,滑轮组用几段绳子吊着物体,提起物体所用的力就是物重的几分之一”的规律表达式:f1=1/n*f2=1/n(g物+g动)并让学生明确:

该公式适用于初中所要求的所有滑轮问题。

加之点拨,让学生借用数学这一规律,推出了“动力作用点移动的速度与物体移动的速度之间的关系式vs=n*v*h等一类问题。这样,较好地解决了本节中有关滑轮、滑轮组的问答作图。作为与计算的一系列相关的所谓难题,使学生在掌握这部分内容的答题、作图、解题中倍感轻松,无障碍。

三、帮助学生不断总结,逐步提高。

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是一个渐进过程,只有在培育的过程中不断养成,才能逐步提高。为了能达到“不断提高”的目标,教学中着重培养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和创新精神,帮助学生树立“人人俱有创造力”的观念,时常注重学习、借鉴、吸取前人或他人的不同的思维方式方法。例如:讲“牛顿第一定律”时,传授这一定律走向成熟的过程中,侧重于传授从试验模型观察到逻辑假设验证的创新思维研究方法。再将“电生磁”的和“磁生电”的过程中,落脚在教给学生物理实验,观察上的创新思维反证法。再讲“天平使用方法”时,总结归纳出“放”、“游”、“调”三字经。经过物理教学中研究方法的导向分类,初步展示探究教学,让学生从一个又一个“这是怎么回事”中,开始讨论学习,又在一个又一个“原来是这么回事”的创新思维过程中,掌握物理知识和研究方法,极大地开发不同层次学生的出创新能力,形成了一定的具有个性特征的创新思维方式。所以一段教学之后,遇到求解空心球一类的可多解的物理问题,同学们很快地以不同方式、途径求解,得到正确答案。可见,平时的训练促进了学生创新能力的提高。

在清华实验学校短暂的三年中,我一直致力于课堂教学对学生进行创新思维能力培养,也初步尝到新课改的甜头。因为这种做法符合新课改精神,符合我校对教师课堂教学的要求,也普遍得到学生的欢迎。

路漫漫其修远兮。新课改对于每位教师来说,仍是一个新课题,而我们不断实践,不断总结,不断努力。争取站在新课改的最前沿。

怎样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论文(优质18篇)篇七

前些天,听到一位老师在苦笑着大发感慨:“这次的作文真好批啊!”我不禁奇怪,都说:“写作文是学生一大难,批作文是老师一大烦”怎么又……?原来,这位老师给学生布置了一篇作文《20xx年的我》,交上来的54篇作文中,竟有30多篇都套用了同一个模式:“我睡着了,梦见……醒来,原来是个梦。”

我不禁想起当前作文教学“为学生铺好路,牵着学生的鼻子走”的状况。这样的作文教学无视学生的个性和特点,使学生不能把自己与众不同的思路或创新的想法表现出来,压抑了学生个性的发展,扼制了学生想象力和创造力的发挥,所以往往没有“新颖之作”产生,也谈不上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我认为,要改变这种状况,首先要改变教师的指导方法。

作文课上,教师应多尊重学生的个性,以学生为主体。这就要求教师在指导时,应尽可能地利用周围事物让学生亲身体验,用学生感兴趣的方式开启想象的大门。比如让学生走出课堂,到图书馆、公园、田野、溪边去完成作文;也可在实物描写时让学生带来喜欢的玩具、相片等;还可在作文前开展一些“体育游戏”、“智力游戏”等;为唤起学生创新的灵感,还可采用听音启发想象法:听音乐声、车声、鸟声等,启发学生由声音想象到有关的事物;还可以结合学生的年龄特点、情趣与现实生活等因素将命题作文改成半命题作文,甚至可以改变传统的教师出题学生做的做法,向学生征集命题,教师点拨等等。写作时,可以采取学生自己想,老师帮着想的方法,也可以集体组成智囊团,让学生分小组合作,既可以“强强联手”也可以“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让学生先想后说,说好了再写。这样,真正把学生摆在主体地位上,使学生敢想、敢说、敢写,尽情的展现学生的个性。

其次,要巧用范文,激发学生的独创精神。

有人认为范文只会让学生重复他人的思路,束缚学生的个性发挥,还易使学生产生懒惰心理。我觉得让“白纸一张”的小学生去自探写作之路何其难也,运用范文可以让学生学一点写作技巧,利大于弊。但范文的选择一定要讲究,范文的主题可以与学生作文的要求类似,也可以尽量把学生的作文当作范文,还可以从身边的报纸杂志上挖掘出具有鲜明时代性,反映当代小学生写作水平的作品展示出来。这样不仅能教会学生欣赏作品,还能在一定程度上激发学生的创作兴趣。在此基础上鼓励学生提出新设想、新题材、新构思、新手法。

第三,作文评改方法要灵活,给足学生自信心。

学生通过反复阅读,反复思考,反复修改,完成了一篇作文,实属不易,作为老师,不可随意否定其成绩,要以人为本,面对每一个学生,从他们的实际水平出发,给学生一个属于他们自己的成功的等级。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重视对作文修改的评价。不仅要注意考察学生个修改作文的情况,而且要关注学生修改作文的态度、过程、内容、和方法。要引导通过学生的自改和互改,取长补短,促进相互了解和合作,共同提高写作水平。”所以,我建议,作文评改采用“典型评析——互评互改——展示交流——评语激励”的步骤进行。

1、典型评析。教师从学生的作文中选择出具有普遍性、代表性的作品,指出其优缺点以及修改的方向。当然,评析时要以学生的自主发展为前提,引导学生自己也去读一读,划一划,批一批,再说一说,议一议,鼓励学生自主修改,进行创造性发挥,为互评互改打下基础。

2、互评互改。这一环节教师要给足学生时间,让他们认真地读自己或好友的作文,然后依据“典型评价”的思路、方法进行修改。也可以把自己的作文读给小组的其他组员听,征集组员的意见进行修改。

3、展示交流。学生拿出修改好的作文读给班里的同学听,教师鼓励全班学生对这篇文章进行点评,发掘优点,指出不足。在此过程中,教师不要过多限制学生,使学生可以从自己的认知水平、审美角度去评价作文。这样不但帮助学生修改了作文,还为他们提供了表现、研究、创造的机会,一举多得。

4、评语鼓励。就是请对方在自己的文尾写上一段鼓励性的评语,学生看过评改和评语后,也在文末写出自己从这次作文评改交流中得到的感受。这样,无论是优等生还是差生,都能在不同程度上得到别人的欣赏,自己也从中得到创作的动力。

以上整个评价活动都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学生在属于自己的空间里尽情的表现,做到了“有话就说”,使学生的个性和创造力均得到了发挥。

最后,共同体验创作乐趣。学生成功了,应该让他们品尝乐趣,可以让他们把自己的作品读给其他的小朋友听或念给父母听,同学互相评赏后还可以把精彩的篇目排练成小话剧演出,有创意的作品还可以鼓励学生参加投稿。这样通过读稿,评稿,演稿,投稿,能够强烈地激发起学生写作文的热情。这样坚持下去,相信学生的作文质量会有质的飞跃。

传统的作文教学模式已经不再适应素质教育的要求。教师必须抓住学生的心理特点,打破常规,大胆创新,想办法为学生设计出更多科学的、新颖的、具有灵活性和启发性的教法,充分发挥学生的个性特点,用自己独到的见解,描述眼中的世界。让学生的个性得到充分的发展,在乐思善写中提高创新能力。这才是素质教育的真正价值所在。当然,要做到这几点,教师必须转变观念,树立新的教师观、学生观,不但要多给学生大胆写、自由练的机会,还应加强自身业务素质的学习,跟上时代步伐。只有这样,我们才能真正成为学生兴趣习作的引路人。

怎样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论文(优质18篇)篇八

美术教学中现代信息技术的运用,为培养学生的审美创新意识和艺术创造能力搭建了新的教学平台。

1.美术教学中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有利于形成资源互补和师生互动式的教学模式。美术教学运用信息技术实现了教学的传统资源和现代信息资源的最优融合,实现了艺术资源的共享,为互补互动式教学模式找到了切入点,为营造创新氛围和创新环境提供了基础条件。教师用多媒体教学,可以大容量、多角度地为学生展开美术视野,克服了传统教学中一块黑板、一支彩笔的课堂局限。黑板变成了屏幕,彩笔变成了鼠标,美术教学实现了无纸化,把广阔的美术艺术展示给学生,拉大了课堂时空,使美术课堂出现了全新的面貌。在屏幕上学习美术知识,直观性强,条理性强,易接受、易记忆;在屏幕上作画,方便快捷,容易修改,这样,学生的艺术个性得到发挥,创新思维有了用武之地,创作激情下的丰富想象跃然屏幕之上。因此,教与学的配合更密切,师生对话更直接,课堂成为师生交流互动平台,计算机成为开发学生潜能载体,教学成为美术知识与美术技能转化中介,提高了学生审美思维能力和绘画创新能力。

2.美术教学中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有利于激发学生审美创新激情。创新教育理念要求美术教学必须注重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潜能,培养创造精神和创新技能。一是把现代信息技术丰富的学习空间和超强的想象跨度优势引入美术教学,使美术教学状况和面貌大为改观,促进了美术教学能量的最大发挥。美术艺术特点决定了视觉教学的重要性,多媒体的形象性效果直接影响学生审美心理结构、审美智能结构和审美创新结构的建立过程。二是现代信息技术拓宽了学生的知识层面,拓宽了学生的创新价值取向。现代信息技术可以让学生博采众长,提高比较鉴赏的能力和水平,在创造心理背景中建立起自己的知识数据库,形成一个审美创新素质发展的成长环境。在这个环境中,学生既学会获取知识的方法和途径,运用知识的技巧和能力,又激发了创新动机,增强了创新欲望。

3.美术教学中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有利于提升课堂效果。现代信息技术带动了课堂教法和学生学法的创新。美术课堂中运用信息技术,教师可以对教材进行重组、挖掘和创新,不断完善备课的各种要素,丰富和充实课堂知识浓度和密度,课堂上用形象的示范取代了抽象的讲授,教学的审美活动与学生的思维活动紧密结合在一起,形成课堂教学的新格局,用课堂的新教法推出教学的新成果。教法的创新必然会促进学法的创新,推动学生学习方法的转变。学习方法的转变主要体现在:学习主动性的增强,学生不再是知识的被动接受者,而是主动吸收者;操作实践性的增强,学生不再是美术的客体旁观者,而是主体创作者;思维构建性的增强,学生思维不再是教师思维的翻版,而是带有自己个性色彩的改版。教法和学法的创新把学生学习过程中基本行为和认知取向定格于审美智能结构和审美创新意识的形成上,把课堂教学效果定格于美术知识与美术技能的转化上。

另外,现代信息技术带动了课堂结构和教学活动的创新,体现了课堂结构和教学活动高效快捷的优势。现代信息技术加大了美术教学的信息含量和科技含量,丰富了备课的深度和广度,提升了课堂的有效密度。教师板书规范、整洁、条理,提高了课堂效率。教学环节切换率快,节省了学生的“待机”时间,供给学生充分思维的余地和创作空间,体现了讲解、训练、互动、评价等教学活动的开放优势,美术教学引进现代信息技术,实现了师生面对面信息交流的衔接,实现了讲解与欣赏、绘画与评价教学活动的链接,使美术课堂教学结构和教学活动达到完美和统一。

1.美术教学中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实现了教学的艺术创新。教学艺术的任务就是把信息技术的多功能资源优势,转化为美术课堂资源和学生知识结构的原材料,转化为富有想象能力和联想能力的创作意象,转化为强烈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量,进而丰富学生的知识底蕴。现代信息技术拓宽了美术教学艺术的内涵,实现了教学艺术的多样化发展,发挥了教师、学生、教材和教学媒体四位一体的定位优势。在教学流程中,突破了传统的“教师——教材”两点成一线的束缚,发展成以学生为圆心、以教师和教材为圆周、以教学媒体为中介的教学定位格局,突出了学生因素和教学媒体的价值功能,教师把教材灵活的运用于学生与媒体之间。这样就能凸现学生的主体地位,调动学习的主动作用,激发学生审美创新意识和审美创新能力的释放。教学艺术的创新激发了学习艺术的创新,学习艺术的创新又促动了教学艺术的创新,美术课堂教学形成了良性循环的共振效应。

2.美术教学中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创设了参与互动的审美情境。多媒体教学使教师的板书和范画更加具有形象性和直观性,把多层次、多方位的审美艺术集中在一起进行比较性教学,学生从中获得了整体性和系统性的美术知识和技能,最大限度地发掘创造性思维的潜力。多媒体的美术资源和动画优势,增大了美术教学的容量,使师生距离更加贴近,讲练互动更加密切,学生的操作覆盖面更广泛。人人都有动手动脑的空间,学习的自主性和课堂的开放性得到有机的结合。人人都有独立操做的平台,教学活动由单边形式变为参与互动的审美情境。

美术教师应不断探索运用现代信息技术的新路子,让美术教学不断呈现崭新的面貌,让学生的审美创新素质不断增强和发展。

怎样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论文(优质18篇)篇九

21世纪是一个知识、科技、制度、管理、理论、观念全面创新的新时代,为适应当前时代的要求,创新教育已当之无愧的成为我国教育的总趋势,人的创新能力是人的全面素质的综合表现,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为切入点,以弘扬人的主体精神,开发人的潜力,张扬人的个性的教育活动。如何在英语教学中切实开展创新教育,培养个性完善,综合素质强,能适应激烈竞争的创新人才?是我们每位英语教师值得深思的课题。结合教学实际,我从以下四点谈谈自己的体会。.

“教人未见其趣,必不乐学”。兴趣是推动学生学习的内在的力量,是学生学习的强大动力。学生一旦对英语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就乐于接触它,并能兴致勃勃地全身心投入学习和探索之中,变“苦学”为“乐学”。为此,我在教学中根据教材内容,去了解学生的喜好,英语课堂中的游戏、竞赛、绘画、表演、唱歌chant等是学生喜爱的,采用教学卡片、图片等直观教具以及学生喜欢的英文歌曲、chant,在教学中集知识和趣味为一体,以满足学生好动、好奇的心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例如:在教学“动物”时,我先复习pig、dog、cat 、 duck, 再跟着音乐学唱“monkey and tiger”这首歌,在学唱歌曲的同时学会monkey 和tiger,再用这首歌教学elephant和 panda ,接着利用多媒体制作的课件不断出现所学的小动物,来巩固所学的英语单词,再以竞赛的形式开展看图猜动物的游戏。有趣的游戏 ,激发了孩子们学习的热情,培养了观察力和表演能力,变被动接受知识为主动求索知识,开发了智力。如:教到 seasons时,我要求学生把自己心中的春天画下来,比一比看谁的春天最美丽。我的话音刚一落,同学们就积极行动起来,他们拿起彩色笔,认真画了起来,一会儿,孩子们手中的一张张百纸就变成了一个个美丽的春天,这大大出乎我的意料。多彩的“春天”博得学生的阵阵掌声,在掌声中,学生的兴趣更高了,学习的积极性也提高了, 大大激发了同学们的创新意识。

发散思维是创新思维的重要方式。。心理学家皮亚杰说过“教育的目的是造就能创造新的而不是简单的重复前人所做过的事,这种人能有创造,发明和发现”。教师英语课堂中的活动为小学生提供了发散思维的空间。例如:学生寻找物品的游戏活动,若只有在教室内进行,学生能藏物品的地方有限,所能练习的英语表达也是有限的,若给他们提供更大的空间,就能练习到更多的方位介词和名词,有些同学甚至会到别人难以找到的地方。又如:学了sports: football、basketball table tennis cycling swimming 等后,我自制了一个调查表: w hat sport do you like ?分发给每一个学生, 让孩子们自己进行调查哪一种运动最受人们的喜爱,这种调查可以在教室里进行,也可以走向社会进行。要求把调查的结果告诉同学们。通过扩大学生学习的空间,激发他们参与意识和探索精神,发展了他们的创新思维。

语言是同学门进行思维交流的工具。但多年的教学实践证明,迅速直接用英语表达思想的难度高,跨度大,更谈不上创新能力的培养,而英语课中的活动是以口语为中心,能够营造民主的、和谐、宽松的语言环境。在这样的氛围中比较容易培养学生用英语思维和创新交流的能力。如:教师先呈现i have a rabbit/ cat/ dog…,再组成对话进行有意义操练a:i have a rabbit . b: really ? may i have a look? c: how nice ! 然后出示图片或者创设情景,让学生自由运用语言进行交际性练习,学生的想象力可以充分发挥,最后,再进行综合性的交流,又如:当学了food以后,就要有一个go shopping的综合表演,我鼓励学生在小组内创办自己的专柜,当一切就绪的时 候,呵,还真是个热闹的百货商场,有玩具专柜、学习用品专柜、食品专柜,甚至还有水果专柜。孩子们兴高采烈地购买物品,营业员的服务态度也是很细致到家。还不时听到组员提醒着“营业员”和“顾客”要使用专业用语,我也被感动了,加入其中。这种身临其境的感觉有利于孩子们语感的生成。他们不仅能够掌握本课的语言知识和学习技能,还能把以往所学的知识运用到他们的对话中,对话内容丰富多彩。在这样的交流活动中,既培养了学生的集体主义合作意识,拓宽了学生学习和运用英语的渠道,成功为学生树立了自信心,体验到成功的快乐。 这正如罗杰斯所说:成功的教育依赖于一种真诚的理解和信任,依赖于一种和谐的安全的课堂气氛。

英语课外活动是学生充分运用英语进行交际,激发创造思维火花的重要途径之一。教师在课余时间让学生开展各种创造性的活动:看图说话、手抄报,英语角、英语园地、课本剧表演等,这些活动实践性强,学习资源、实践机会、创新思维无处不在。课本剧的特点是学生参与的人数多,根据具体的情况,可以对教材进行删减 和增加。例如:我班学生表演的children’s day有8个孩子参加,孩子们极其投入的表演,使他们暂时忘记了自己的母语的干扰,度过了一个快乐的“儿童节”。借助丰富多彩的英语课外活动,还可以使学生在广阔的生活空间里学英语,用英语,丰富他们的英语知识,扩大学生的知识面和跨文化意识。

总之,在小学英语教学中,给学生提供较好的说讲英语的宽松、民主、和谐的环境,教师要做到面对全体,尊重、爱护学生,组织形式多样的英语活动,而且能够让每一位学生都是参与者,让学生们自由地运用英语,发挥他们的想象力,培养学生综合语言运用能力和创新能力。让英语课堂教学成为学生自主活动,大胆实践创造新天地的场所。

怎样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论文(优质18篇)篇十

创新作为我国民族进步的重要灵魂,其在我国经济发展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和作用。因而在初中阶段培养学生在政治教学中的创新能力不仅符合当今社会发展的需求,而且还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我国素质教育战略的实施。为了能够更好的培养中学生的创新意识,作为初中的政治教师首先就要改变在教学中的教育方式。

1.根据新课程标准下初中的政治教材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依据

根据现阶段的新课程标准的要求得知,原有的政治教材必需要改变其缺少活泼的编排风格,不能够在以传统灌输式的教学方式来进行政治教学活动,必须要编排能够调动学生情感以及创新意识的风格,这样的教材编排不仅能符合当前中学生的年龄特点,而且还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了学生在政治学习中的好奇心和参与的积极性、主动性。这种教材的编排为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提供了良好的依据。

2.顺应当今时代发展的需求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其对人才的需求也越来越多,因而为了能更好的顺应时代发展的需求,作为政治教师要把握好学生的心理特点,进而能够通过自身的责任感和紧迫感来挖掘中学生在政治学习上的创新意识。

关于对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教师要能够遵守以下几点原则;

1.激发学生的兴趣

兴趣是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动力,因而教师在政治教学活动的设计上要根据对学生的了解情况,来采用合理的教学方式来进行教学,从而能够给学生营造出良好的教学环境。

2.鼓励学生质疑

学习是来自于思考,而思考又是对问题的质疑,因而教师在教学中要能够不断的鼓励学生在政治学习中敢于探索和质疑,对于学生提出比较幼稚甚至错误的问题,教师也应对其进行鼓励。

3.刺激学生在学习上的需要

在学习中,学生一定会有很多的需要,这就要求教师在活动中创设新问题,进而来促进学生在学习上的需求,从而能够更好的满足学生参与教学活动的成就感和自豪感。

4.尊重学生的个性

在课堂上经常会出现学生对问题的见解与其他同学不一样的情况,这种思维就具有独立性,因而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就要能够尊重学生这种个性,并且还要能够鼓励学生更好的发挥其自身思维,从而能够进一步的激发学生在政治学习中的创造欲望和需求。

政治这门学科是在初中开始开展的,开展政治教学主要就是培养学生在政治觉悟上的能力,因而作为初中的政治教师,其在政治教学的过程中要更加注重对教学方法的改进和完善,只有这样才能更好的提高学生在政治教学中的创新能力。关于如何培养学生在政治教学中的创新能力,教师可以采取以下几点措施来开展政治教学。

1.教师要注重对情景课题的创设,进而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在当前的初中教学中,无论是政治教学还是其他学科的教学都要能够激发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学习兴趣,只有让学生产生学习的兴趣,才能更好的掌握相关的知识。在政治课程上,要想能够激发学生学习政治的兴趣,作为教师则可以创设情景课题,其中在培养学生在政治教学中的创新能力时,教师也可以设置关于情景的课题,比如教师在政治教学过程中,可以针对教材中比较有难度的问题来通过举出一些关于政治上比较有名的事例来给学生进行讲解,这样的学生会比较感兴趣。因为大多数学生都喜欢听故事,因而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对教材中的内容借助相关的寓言或者笑话来讲解知识。通过这种方法在政治教学中的运用,不仅在一定程度上激发了学生学习政治的兴趣,而且还更好的提高了学生在政治学习中的创新能力。

2.注重在课堂问题的提问,进而来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在当前的教学中,大多数的课程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都会对学生设置相关的问题来使其回答,通过对学生的提问,教师才能够清楚地了解学生掌握知识的程度。因而在教学活动中设置课堂问题已经成为教师教学中不可或缺的部分了。对学生进行提问是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培养学生在思维上的创新能力的。因而政治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必须要设置问题。但是在当前的政治教学中,大多数教师在设计问题上过于传统,以至于不能够带动学生学习政治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从而阻碍了学生在政治教学中的创新能力。作为初中的政治教师要想解决这种问题,首先就要能够在教学中设置学生比较感兴趣的问题来对学生进行提问,比如教师在设置关于“人际关系”的问题时,可以提问学生“如何在交际的过程中受到多数人的欢迎”,这种问题就能够更好的让学生了解到问题的主要意思了,进而来对这个问题进行思考和讨论。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还要能够引导学生在课堂上发散性和创造性的思考问题。在初中的政治课程中能够看出,其主要以情感教育为主,因而教师可以通过以情感教育为主在教学活动中引导学生对问题进行创新性的思考。比如教师在讲解关于洪涝、干旱等实事问题时,就可以让学生思考导致当今自然灾害的因素有哪些的相关问题,不要给他们现成的答案,而是让他们通过自己在问题上创新性己去探索来寻找答案。在思考问题的过程中,教师时可以给他们提供一些有关自然灾害的相关资料,并且还要让他们以小组的形式来对这个问题进行讨论。通过学生之间不断探索和思考,学生在没有借助教材以及教师帮助的情况下认识到了引发自然灾害的主要因素。使得学生能够了解自然灾害的发生和人为因素存在的关系時,这会很好的使得他们的环境保护意识在潜移默化中得到进一步的提高。通过这样的政治教学课堂方式,不仅对学生进行了更加具有深刻意义的德育教学,而其还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了学生在政治教学中的创新能力。

3.注重对现代教学设备的应用

在现代社会经济的发展的驱动下,我国科学技术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因而对于先进的教学设备也逐渐应用于教师的教学中。在当前的政治教学中,教师要能够充分利用好先进的教学设备来开展政治教学活动,从而能够进一步的培养学生在政治教学中的创新能力和意识。由于在初中阶段的政治教材中,其都是以文字内容为主,很少在教材中能够出现关于图表之类的相关内容,因此大多数初中的政治教师在教学中都不注重在教学中应用现代先进的教学设备。在教学中,教师都只是通过传统的板书方式来给学生讲解政治知识。为了改变这种教学的方式,作为政治教师要注重在教学中运用现代教学设备。教师在政治教学活动中应用现代先进的教学设备不仅有效的提高了学生在政治教学中的创新能力,而且还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教师的教学质量以及教学效果。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还要将学生的道德素质的培养放在重要的位置,要想能够培养学生在道德素质教师也要通过教学设备来进行。比如教师在讲解“做意志坚强的人”这节内容时,其可以通关多媒体设备来播放关于增强人们意志的相关歌曲,通过这种方式来让学生能够在听的过程中更好的融入到政治教学中来,进而使得学生进一步的掌握教师所讲解的主要知识。因此,作为初中的政治教师,在教学中要注重运用现代教学设备,只有这样才能更大限度的激发学生学习政治的兴趣,从而有效的提高学生在政治教学中的创新能力。

总而言之,初中的政治教学中对学生进行创新能力上培养不仅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学生学习政治的能力,而且还有效的提高了其在思想道德上的水平。作为初中的政治教师,其在教学过程中要能够结合以上的措施来进行政治教学,只有这样才能够更好的提高学生在政治教学中的创新能力。除此之外,政治教师还要转变其传统的政治教学方式,以此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通过这几种培养措施,不仅在一定程度上激发了学生学习政治的兴趣,而且还有效的提高了政治教师的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从而实现培养学生在政治中的创新能力的目标。

[1]刘艳波.初中的政治教學中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策略[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xx,07:138.

[2]王志华.浅谈初中的政治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j].学周刊,20xx,14:110.

[3]高谏赟.初中的政治教学中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j].才智,20xx,32:68.

[4]唐洪山.初中的政治教学中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xx,06:166.

[5]李万平.初中的政治教学中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研究[j].才智,20xx,30:210.

[6]冯绍普,冯娜娜.浅谈初中的政治教学中学生创造力的培养[j].科教文汇(上旬刊),20xx,04:178.

怎样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论文(优质18篇)篇十一

小学作文教学从根本上讲是训练学生的作文能力,从而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和创新精神。创造能力是21世纪人才最重要的素质,也是一个人成才的重要素质。因此,在作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是很必要的。

必须注重让学生写情境作文,写有真情实感的事情,而不是去营造空中楼阁。学生要写出有创新的作文,离不开一个相对自由的写作环境。只有在宽松的环境下,学生的思维才会得到充分的发挥,学生的个性才会得到施展。要让学生在一种平和、轻松的心境下去完成作文。当然,宽松的环境还表现在学生心理的调节上,如果学生对某次作文具有抗拒性,与其强迫完成,不如干脆让他不写。可以通过各种心理调节,如鼓励、谈心、成功体验等方式,让学生产生强烈的写作欲望。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尽可能地选择学生感兴趣的话题,让学生在一种自由的状态下完成,做到“我手写我口,我口写我心”,这样一定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让学生表达自己对自然、社会、人生的独特感受和真切体验。

写作文的过程也是一个人内心成长的过程。真实的故事、真实的想法、真实的情感、真实的见解,这些都应该是写作最基本的训练内容。只有让学生敢说真话,把写作当作是一种需要,把写作当成是自己情感的宣泄、真情的流露、价值的体现,学生的内驱力才能调动起来,学生智力中潜在东西才会涌现,创造性才会得到充分发展。试想,我们培养出来的人连讲真话的勇气都没有,我们还能指望他有什么创新,就更别说能为社会有所作为了。然而导致学生不敢讲真话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作为教师同样有着不可推卸的责任。学生写作文,文字最好朴素一些。不必为显示独特而去寻找怪癖生冷的字词把自己内心的感受写出来、把自己最想说的话说出来、把自己的真实状态写出来,哪怕文字粗疏一点也没关系。但是,在教学中,广大教师为了应付考试,往往在无意识地对学生加以引导:思想要健康、立意要高远。学生为了高分只好跟着这样一些套话转,能写出真话来吗?所以教师在作文教学中,一定提倡学生说真话,让作文真正成为表现自己喜怒哀乐、张扬个性的一面镜子。鼓励学生说真话,应该是培养学生创造思维的一个重要途径。

三、拓展作文空间。

四、鼓励学生放飞想象的翅膀。

心理学家认为,“全部的创造性都离不开想象”,“想象是一种对记忆中的表象进行加工、改造形成新形象的思维方式。”没有想象就没有创新,想象是创新的前提,更是创新的动力。作文教学中,要求改革命题形式,创设想象空间,摆脱思维定势。通过想象,把概念与形象、具体与抽象、现在与未来、科学与幻想巧妙地结合在一起。让学生既能感受到今天的生活,也能展望美好的明天;既能看到现实的自我,又能设计出未来的自我。这种想象的过程本身就应该算一种创造性的劳动。试想没有古人“飞天”的梦想,就不会有今天载人飞船的升空。只要学生能够动脑子、善于思考,他们的创造思维就能够得到充分的展示,学生在已有的表象基础上就能创造出新的形象来。这种思维一但放飞,就会给学生带来巨大的创造力。爱迪生说过“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可见想象力是构成创新能力的重要因素。如果我们在作文教学中,多引导学生想象,学生就会对生命有一次全新的体验,创新的萌芽便会破土而出。

五、扩大信息交流。

长期以来,作文教学信息的交流基本是单向的,主要是老师对学生,学生对老师,信息交流基本上呈封闭状态,作文的内容、形式单一,思想呆板。因此,在教学进程中,教师要有意识地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引导学生互帮互学,加强学生与学生间的信息交流,引起学生的兴趣,使学生乐学、主动学。这样有利于学生拓宽思路,开阔视野,培养创造能力。另外,还要打通学生已有信息与现有信息的交流通道,这样一来,学生不但可以利用已有的生活知识经验为研究新材料、解决新问题服务,而且创造性地思维活动能力进一步得到锻炼,作文的内容、形式、思想自然也今非昔比,这也是作文培养创造能力的另外一种体现。

小学作文是一项综合性、创造性的书面语言表达训练,“文贵于新”,在作文训练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是发展学生的个性,实现素质教育的需要,更是未来社会对创新型人才的需要。

怎样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论文(优质18篇)篇十二

摘要:随着高校教育教学改革的不断发展,基于大学生实践创新能力培养的教学研究要求不断提高,在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和参与下,高校在实践创新能力培养教学模式上取得了一定的突破,机器人教育载体实践创新能力培养课程,就是在这一时间段发展起来的。本文章中,笔者就对以此课程进行分析,阐述实践创新能力培养重要性及机器人教育载体教学模式的作用,并对机器人教育载体下的大学生实践创新能力培养未来发展进行展望。

机器人是集机械结构、电子技术、计算机软件、自控、通信等多学科知识和技术的集成型机电一体化系统,形式具有多样性,应用上也比较广泛。对于目前实践创新型人才的培养是目前高校人才培养的重要模式,为,保障我国高校人才培养教育体系能够满足当今社会的人才需求,我国教育部门和高校需要重视对机器人教育与大学生实践创新能力培养课程的结合,以此来推动我国高校大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和发展。机器人教育为载体的大学生实践创新能力培养课程,其是将机器人的理论知识、设计制作、创新构想等环节进行结合,让学生在实践课程和理论课程的学习下,通过参与到机器人科技训练实践或科研项目之中去,来提高学生们的动手能力,并构建起学生们良好的实践创新意识。目前机器人教育载体下的大学生实践创新能力培养模式在开展上主要包括:科技训练课程、校企合作课程、项目活动等模式。其开展和应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大学生对机器人专业知识的学习兴趣,同时提升了学生们参与实践创新能力培养课程的'积极性,有助于推动其他相关专业的发展和建设。

(一)通过日常教学改革,深化实践创新培养课程项目发展。

传统的教学中对实践创新培养内容的缺失是促使高校构建实践创新能力培养课程的初衷,基于此,在以机器人教育为载体开展大学生实践创新能力培养的时候,需要注重对日常教学模式的改革,要通过转变教学主体的方法,将教学模式进行创新和丰富,围绕着现阶段新课改下的新型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来进行实践创新能力培养课程的构建。比方说通过将机器人设计、机械设计及机电一体化系统构建等课程进行实验关联,来进行学生们相应的能力培养和意识构建。围绕着启发式教学理念,将电子技术、传感技术、单片机等课程进行教学改革,让学生们的电路设计和编程能力得到较好的培养。在教学开展过程中,还需要注重对实践课程占比的提升,要通过重视实践课程的建设,来让学生们更加积极主动的投入到实践创新能力培养课程之中去。

(二)加强实验实训课程的构建力度。

对于实验实训课程而言,其能够有效的帮助大学生进行理论知识的理解和消化,并提高学生们的动手能力和实践能力。以工业机器人专业为例,拥有完善的实验室及实验实训基地的工业机器人课程开展,将有效的保障学生们的学习水平和学习能力。基于此,高校需要注重对实验实训课程及基地的建设,要通过整合资源进行构建,可以通过校企合作或院校独立承建或院校合作建设等方式来增加实验实训基地的数量和质量。以此来保障学生们的实验实训课程开展能够有较好的硬件保障。另外,高校还要对实验实训课程的管理和考核模式进行完善,通过导入全过程的考核机制,注重学生们的日常学习状态的考核,以保障考核的有效性和科学性,通过采取开放式的实验实训管理机制,为大学生创新理念的常识和实践提供条件。

(三)导入cdio理念注重课外科技训练开展。

通过在大学生实践创新能力培养课程中融入cdio理念,围绕着机器人载体进行课外训练的开展,将有效的提高大学生们参与热情和参与兴趣。各院校需要积极的进行活动协调和设计,通过不断的更新活动的内容,注重活动过程的引导,来激发学生们实践创新能力的培养主动性。并在课外科技训练活动中,让学生们发掘自身的不足之处,并通过教师的引导来进行调整。例如,高校可以开展机器人创新设计竞赛,让学生们进行机器人功能、运作机理等方面的创新,并进行竞赛,在竞赛的过程中,学生们将主动将自己的知识和技术与机器人创新设计进行结合,并主动的对问题进行思考和探索,而且在进行机器人创新设计的时候,通过多人协同合作,还能够培养学生们的交流和沟通能力。

三、总结。

在本文章的研究和论述中,笔者就以机器人教育为载体的大学生实践创新能力培养的重要性及措施进行分析和阐述,以期通过本文章的分析和论述,能够为我国高校大学生实践创新能力培养开展提供理论依据。

参考文献。

[2]骆德渊,秦东兴,黄洪钟.构建以“机器人”为载体的机电工程实践平台培养大学生协同创新研究能力[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3,30(07):201-203.

怎样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论文(优质18篇)篇十三

目前教育改革已经在高中教育中进行了普及。鉴于此,本文主要就如何培养学生的绘画观察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进行研究,希望通过笔者的努力,找到实现以上目标的有效途径,从而完善高中美术教学中的缺点和不足,以期为相关人士提供部分可借鉴的理论依据。

美术教学是一门与艺术有关的科目,而艺术不是刻板的临摹而是创造力的迸发,是通过画笔将想象力付诸笔端,创造出独一无二的美术作品。所以,高中美术教师在带领学生进行美术学习的过程中,不仅要拓实学生美术绘画的基本功,教授学生美术创作的相关技巧,同时也要培养学生进行美术创作的能力,通过提升学生绘画观察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的方式,让学生对艺术产生更深的认识,进而能够完成独立的创作,在自己的画作中融入自己的想法与感情。

美术创作是一个不断积累的过程,只有达到了量的积累才能获取最终质的飞跃。因此高中学生在学习绘画的初期,仍应以拓实绘画基础为主要任务,并且在不断进行绘画学习的过程中,吸取一些先进的经验。首先,美术教师应带领学生进行美术作用的临摹,通过多次反复的临摹,增强学生的美术基本功,同时也让学生在临摹的过程中对名家的画作产生更加深刻的认识,学习其中的绘画技巧和构图方法等。其次,美术教师在学生进行临摹的过程中,应对学生进行适当的引导,让学生逐渐的从单纯临摹向有意识临摹进行发展,开始将自己的一些想法和创作风格加入到临摹的作品之中,为之后的绘画创作打好基础。值得注意的是,临摹是一个强化学生绘画水平的过程中,在学生临摹阶段,教师应让学生养成善于观察的能力,对被临摹画作的细节进行把握,进而感受画家的匠心独运。

好的美术作用是有生命的,其蕴含了画家的思想感情,是画家内心真实情感的体现。为了让学生在绘画过程中也能将自身感悟融入其中,通过绘画对感情进行表达,美术教师在进行教学的过程中应注重对学生感情的激发,让学生对生命对自然抱有热爱,用一颗赋有感情的心去观察生活去体悟自然。首先,教师应为学生提供尽可能多的机会,让学生到郊外到自然环境中去写生,通过对自然环境进行观察,激发学生对自然之美的热爱,并让学生将这份热爱之情通过绘画体现出来。其次,教师应注重绘画与生活之间的联系,让学生意识到绘画与生活之间的密切关系。例如,在欣赏梵高的《向日葵》时,教师就可以将画作与生活中的实景进行比较,让学生领悟到艺术的本源来自生活,而艺术的创造却高于生活,而其之所以会有这样的效果,就是作者发挥了自身的想象力和创造力,通过自己的描述使得生活中平凡无奇的事物赋予了独一无二的魅力。

世界上的优秀画作众多,通过对名家画作进行欣赏可以让学生更好的体会到美术创作的神奇之处,让学生加深对美术创作的印象。首先,美术教师在进行课堂授课的过程中,需要定期组织学生对经典美术作品进行赏析,赏析的作品不仅局限于教材安排的内容,也可以适当的对赏析作品进行丰富,让学生可以接触到不同风格的美术作品,拓宽学生的眼界。例如,教师在带领学生赏析达芬奇的画作《最后的晚餐》时,美术教师就可以借助现代的多媒体设备,在大屏幕上对该画作进行放大,让学生更加直观具体的对画作进行欣赏。同时,教师应让学生在欣赏的过程中进行主动的思考。因此可以通过提问的方式与学生进行交流,如画作中人物的表情有什么特点?画面布局有什么值得我们学习的地方?依据你的直觉谈一谈该幅作品表达的是怎样的思想感情?不仅如此,为了让学生更好的对画作进行了解,教师还可以带领学生对画作背后的故事进行了解。仍以《最后的晚餐》为例,教师就可以向学生对达芬奇进行介绍,并将该幅作品背后的宗教故事讲向学生进行讲解。

其次,教师在带领学生进行艺术作品赏析的过程中,为了让学生对绘画风格有所感知还可以将两幅作品进行对比分析,让学生得到更多的收获。例如,将波提切利创作的《维纳斯的诞生》与中国的《簪花仕女图》进行对比,让学生体会东西方在绘画风格以及人物肖像描绘方面的不同,通过对比的方式提升学生的鉴赏能力,让学生掌握更多的美术知识。

虽然强化学生理论基础,提升学生鉴赏能力都有助于学生绘画观察能和创新思维能力的提升,但是真正对学生绘画创作起决定性作用的仍是实际的绘画过程。因此高中美术教师在进行教育教学的过程中,应增加学生实践的机会,让学生可以独立的进行绘画的创作。首先,高中美术教师应在组织学生进行绘画之前对学生的情绪进行调动,让学生带着感情去绘画,增加学生绘画过程中的创造力和想象力。对学生感情激发的方法有很多种,目前比较常用的有两个。

一是组织学生进行外出写生,让学生对自然环境得到切身的感受,进而在感情上得到激发,可以带着感情进行写生,并且将自己的想法融入其中,使得写生作品带着学生个人的特色。

二是,高中美术教师可以在学生进行绘画之前在课堂中营造出良好的绘画气氛。例如,教师带领学生学习《中国山水画》时,就可以利用多媒体设备在班级播放与山水画相关的微课,让学生了解山水画的绘画技巧,同时在班级中播放古风的音乐,营造出高雅飘渺的意境,让学生更好的投入到山水画的创作之中。

不仅如此,为了让学生迸发出更多的创作热情,教师还可以在班级内部,或者向学校申请在全校范围内开展绘画比赛,通过比赛的举行激发起学生进行美术创作的热情。

学生在创造力和想象力方面具有着天然的优势,去除技法和布局等方面的限制,我们可以发现每一个学生都是绘画方面的天才,其拥有着独一无二的创造力,可以在自己的画作中形成自己的风格。因此美术教师在进行美术教学的过程中,应对学生个性进行保持,保障学生在绘画技巧有所提升的同时,其原始的那种绘画的灵性,个人的风格等还能保留下来。并且在教育教学进行的过程中,教师还应对学生进行因材施教,根据每个学生表现出来的特质进行个性化教学,让每一个学生都可以在高中毕业后,在绘画观察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等方面有所提升。

综上所述,美术教学是高中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并且与部分艺考生的升学也有着直接的关系,因此在进行教育改革的今天,我国高中应改变对美术教学的认识,提升对美术教学的重视程度,将培养学生绘画观察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等纳入美术教学的目标之中,让学生在学习美术的过程中,可以在艺术底蕴、绘画技巧、创作才能等方面都得到有效的提升。

怎样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论文(优质18篇)篇十四

作为小学阶段的教学内容都是一些基础性、常识性的问题。然而我们的任务是要在简单平凡的日常教学中,挖掘教学中的创新因素,培养小学生的创新素质。对于儿童来说,只要獨立思考能想出一些新的东西,都可以认为是创新的。

(一)构建和谐的师生人际环境

研究表明:一个充满乐趣的环境可以导致很高的创造力。教育者的任务应该是营造心理自由、充满乐趣的创造性环境,使学生进入一种放松、开放的状态,能集中精力学习、创新。面对学生的尝试行为,教师不能简单的批评与训斥,而应详细了解他们尝试行为的实质:想了解什么、体验什么、探究什么,然后有针对性地为他们提供适宜的尝试条件,鼓励他们在老师的指导下,开展有益的探究行为,以满足他们强烈的尝试愿望,并针对尝试过程与结果,对他们进行指导,以提高其探究行为的教育价值。

(二)创设宽松的时空环境

学校和教师要充分尊重他们的兴趣爱好,重视他们的课外活动,为他们提供各种探究活动的材料、工具、场地等。因而我们教师应该在确保安全的情况下,理解学生的这种想法,支持学生的'这种活动,积极组织开展校内外活动。给他们提供多感官活动的时机,当千姿百态的事物展现在面前时,尽可能让他们亲自看看、听听、闻闻、尝尝、摸摸,在探索生活世界奥秘的过程中认识世界、进行创造。

(一)科技创新实践活动要开发兴趣、注重个性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科技创新教育过程中,辅导教师要通过选题、活动形式、评价机制等方面努力调动学生的兴趣。科技创新实践活动的效果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趣”被激发的程度。例如,在科技创新实践活动中,可以引导学生不断实践,体验“趣”的三个层次:感受新奇,体味发明创造的乐趣;破除神秘,建树发明创造的兴趣;实践行动,享受发明创造的行趣。只有调动了学生的兴趣,学生的个性和创造潜能才能最大程度地开发出来。“趣”的激发,需要教师正确、巧妙、有效地引导。在此基础上,加强辅导,激发学生参与活动和发明创造的欲望。

(二)科技创新活动选题要贴近实际、贴近生活

实践活动的选题,最好是从学生身边最司空见惯的事物或现象着手,这样的选题符合少年儿童认知需要,容易激发少年儿童的兴趣,开展活动也占尽地利、人和的有利条件,也能减少活动开支、易于活动的开展。

(三)活动形式要种类多、方式新

交流活动、科技发明作品征集比赛活动、培养学生动手能力的科技发明与制作活动,展示学生科技发明成果活动、为学生的小发明申请专利等活动。每学期排出了活动安排表,由相关教师进行辅导,学生定期进行各种创新实践活动。

(四)活动过程要遵从童心、及时调控

科技创新实践活动是学生自主参与,获得知识与能力的过程,所以教师设计活动方案要遵从童心、寓教于乐。由于创新实践活动需要打破常规,不断创新,开拓进取、往往会遇到各种意外情况,所以还得应对各种变化、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加以调控,发现新情况,分析新需要,研究新方案,解决新问题。在调控过程中,要一切从实际出发,对预设方案进行修正、完善和补充,使科技创新实践活动达到预期目标。

(一)加强制度环境建设,确保科技教育活动正常有序地开展

为保证学校科技教育活动的正常开展,学校要制订较为完善的规划。除了具体安排每学年的科技活动内容外,还要大力投入科技教育资金,逐步完善科技教育奖励制度,改革科技教育教学评价制度等措施,激发师生参与科技发明活动的热情。

(二)加强硬件环境建设,激励学生广泛参与科技发明活动

硬件环境建设是进行科技创新实践活动的基础和保证。我们学校一直注重硬件环境建设,想方设法从环境方面激励学生参与活动,为实践活动的开展打下坚实的物质基础。除此之外还充分利用校园环境的导向,在校园文化墙、教学楼等处,张贴本校学生的科幻画、科技创新作文、古今中外的科学家、发明家的画像及其激励学生成才的名言,营造出科技发明教育的良好氛围。

针对农村小学生的家庭教育环境,作为教师可以与学生父母多进行沟通,努力让学生的家长意识到家庭教育对孩子成长的重要性,适当的帮助家长找到一些教育孩子的正确方法。做到家访要正确及时,并要求孩子在场。比如说,一些家长害怕影响孩子学习成绩,一般在农忙时节都不愿让孩子参加到劳动中来,其实现在提倡的是素质教育,德智体美劳共同发展,作为家长就可以让孩子适当的参与一些力所能及的劳动,这样一方面提高了他们的动手能力和参与的乐趣,培养了他们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另一方面也能让孩子体会到一颗一粒都来之不易,无形之中也培养了孩子节俭的美德。在教学当中,教师也应当为学生提供宽松的心理环境,让学生有一个心理自由的空间,促进学生的认识和情感得到自由的发展。

学校和科技创新组织要定期或不定期地开展形式多样的科技创新竞赛活动,为每个学生提供展示科技创新能力和水平的平台,以便每个学生发挥他们的潜能,使他们的思维和能力在活动中得到交流与锻炼,使每个学生的个性得到和谐的发展,再去不断地再去求知和探索。

科技创新实践活动的关键是要有专长的创新性辅导教师。创新型优秀辅导教师是学生兴趣的激发者,是活动的调控者,是探究的先行者。有专长的创新型优秀辅导教师是学校的宝贵财富,学校在社会上的影响往往是靠创新型优秀教师的努力而形成的,学校要开展科技创新实践活动首先要在选拔培养有专长的创新型优秀辅导教师下功夫。

总之,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国家强盛和社会发展的动力,是人才成长的基因,学生科技创新能力的培养要从小抓起。我们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努力激发学生的科技创新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为国家培养出更多适应未来社会需要的人才。让我们的祖国永远屹立在世界的东方,在科技创新、发展领域始终立于不败之地。

怎样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论文(优质18篇)篇十五

新时代、新课程标准对老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需要教师不断学习,不断探索,转变教学观念,改革教育教学方法。在阅读教学中,教师应尊重学生,把“问”的权利还给学生,通过学生的质疑问难,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

一、激励学生大胆地质疑问难。

学习中的质疑是学生阅读过程中的一种心理需要,学生特别关注自己或同伴提出的问题,讨论时也格外投入。学生只有处于轻松的心境,思维才活跃,才能点燃求知的欲望。平等、民主、轻松的课堂气氛有利于学生发问,缩短师生之间的距离。因此,只有创设良好的情境,营造轻松的课堂气氛,才能使学生认识到自己是学习的主人,从而形成较强的参与意识。学生强烈的主体性和积极性能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促使学生勇于发问,勤于发问,善于发问。教师应给学生讲清主动质疑问难的好处,并善于根据不同年龄的学生的心理特点,利用矛盾激发学生的求知欲,鼓励学生产生疑问。

二、引导学生学会质疑问难。

1.抓住“文眼”。“文眼”即文章中提挈全篇的关键性笔墨。教师可根据“文眼”,引导学生找出它与全篇文章的关系,帮助学生准确地理解课文内容,从而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

2.揣摩人物内心。有些文章没有写人物的心理活动,只写了人物的表情、动作、语言等。教师要引导学生就此质疑问难,引导学生想象人物的内心活动,来透视人物丰富的内心世界。

如《月光曲》中有这样的句子“贝多芬没有回答,他问盲姑娘:‘你爱听吗?我再给您弹一首吧’。”,教师可引导学生质疑问难:“贝多芬为什么不回答?”“一曲弹完了,贝多芬为什么要再弹一曲?”教师通过学生的质疑问难,引导学生揣摩贝多芬丰富的内心世界,找出可能出现的原因。

3.填补空白。有些篇章,作家往往有意留下一些空白,令人遐想,令人深思。教师要引导学生抓住这些空白质疑问难。如《再见了,亲人》中小金花妈妈的死便是文章的空白处,教师可引导学生质疑问难:“小金花的妈妈是怎样跟敌人搏斗,最后与敌人同归于尽的?”然后引导学生去想象,去补充,去再创造。

三、让学生懂得用什么形式质疑问难。

质疑问难,有的是有疑而问,有的是无疑而问,有的是猜想而问,有的`是是非问,有的是选择问,有的是特指问。在课堂教学中,我们应引导学生少提是非问和选择问,多提特指问。特指问又根据指向性的不同分为许多类型。有的指向于课文的内容和中心,带有理解性、探究性。有的指向于课文的表达形式和写作方法(包括遣词造句、写作技巧、修辞方法等),带有品味性、鉴赏性。

四、鼓励学生在探究中解疑。

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不再是简单的知识接受者。因此,教师应把探究获得知识的权利还给学生,教学过程要围绕问题的解决展开,充分激发学生的主体意识和进取精神。在质疑后,对一目了然的问题,不妨抽生互答;重点问题可以分组采用讨论法、实验法、画图法、朗读勾画法等。这样学生在探究中不仅可以解决问题,获取知识,而且可以在合作中愉快、轻松地学习。

怎样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论文(优质18篇)篇十六

一、克服课堂心理障碍,多种方法诱导学生“善开金口”

1.听辩指导训练法。低年级学生容易犯听话不仔细的毛病,有时听不清要求,有时听个“大概,”不注意辩别别人说话中的正确和错误。进行辨析训练能培养学生敏锐的听力和分析能力,培养学生的语感的辨析能力和口语表达的准确度。辨析训练一般采用下列几种形式:

(1)用词的辩析。主要是收集学生容易用错或意思容易混淆的词,编在句子里,让学生通过听找出毛病来,分析原因及时纠正。

(2)句子的辨析。主要是根据学生平时说话中易犯的语病,把它和正确的句子混杂在一起,让学生听后辨别那些句子是正确的',那些是不正确的,不正确的改正。如:教师:我走先了。/学生:我先走了。/教师:我作业写得好过你。学生:我得作业比你写得好。

除了以上两种,还可以知识正误辨析和是非的辨析,每项练习都要求学生听到正确的句子时,拍手赞成,听到错误的句子就及时纠正。

2.词句扩展训练法。我在教学中,引用一个词或者一个简陋的句子作为扩展点,让学生把词句扩展成比较复杂的一举话,如:第一册口语交际课《我的家》,我以家为扩展点,问:“你家有几口人?都是谁?他们是干什么的?”学生纷纷举手。一个小朋友把家扩展成这样的两句话:“我家有六口人――爷爷、奶奶、爸爸、妈妈、姐姐和我。姐姐和我上学。”词句扩展是为了让学生对词句的意义加深理解,借以扩展思路,并要求学生在理解词句的意义的基础上扩展词句,提高说话能力。

3.范句模仿训练法。口语训练时,老师提出范句,然后启法学生进行模仿。如学习了范句“校园里的花儿真漂亮,”学生依照这种句式说出了“小红的衣服真漂亮!妈妈长的真漂亮”等等,范句模仿训练要从易到难,随着学生识字数量的增多,逐渐地加深训练的难度。

4.填空补充训练法。教师让学生在一个句子的空白处,填上适当的字词,使它成为完整的句子,如填空:小朋友边()边()。学生有填“说”与“笑”,有填“跑”与“跳”,还有填“走”与“唱”的,指导学生完成这类句式,要尽可能让学生按照自己的想象和认识去填写。

二、创设课外情景,扩宽口语交际训练渠道。

1.进行一些观察活动。课文中的情境与生活是分不开的,可带学生去观察一些景点、建筑物。在教学第三册口语交际《秋天里》一课时,我课前就带学生到大自然去,让学生感受大自然的变化,在大自然中找春天,强调他们把看到的、感受到的说出来,互相交流,互相评议。

2.遍排课本剧活动。教师可根据语文本、思品课本以及课外书籍提供的材料,将学生按兴趣组成“临时剧组,”尝试把课本片段搬上“舞台”,把童话故事搬上“舞台”,把生活情境搬上“舞台”。如:在第一册口语交际《小兔运南瓜》一课时,我课前利用课余时间进行训练,有的学生当小兔,有的学生当兔妈妈,有的学生当骑车的大熊猫。让表演的学生自己组织语言,教师再指导。这样,演员们精心准备的过程。演出和同学们的评议过程,都是学生语言积累、体验与提高的过程。口语训练成为学生经常性的、乐于参加的活动,学生体验到了成功的喜悦。

3.讲故事比赛活动。学生最爱听故事,我投其所好,让他们去收集一些健康的、有教育意义内容的故事,利用活动课、班会课进行讲故事比赛。然后让学生进行评议,哪些故事有什么教育意义,哪些故事让他们懂得了什么道理,这样,学生们既受到了教育,又得到了训练。

低年级如何培养学生口语交际能力由本站会员分享,,转载请注明出处!

怎样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论文(优质18篇)篇十七

摘要随着时代的发展,社会已全面进入创新型时代,创新教育也随之步入了学校的大门,创新能力的培养已经成为所有学校素质教育的共同目标。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是每一位教师的天职,教师必须赋予大力度来培养生的创新能力。

创新是指在教学活动过程中学生经过自己的不断思考独立地发现了他前所未知的事实或者找到了解决某一问题的特殊方法。

学生对教材中提出的问题提出了独到的解决方法是一种创新,独立地发现或者是证明了某一定理也是一种创新。学生的数学创新能力应该从小学开始就要注重培养,让他们那种潜在的创新能力得到极大限度发挥、挖掘和培养,而不能让他们的创新能力在应试教育的重大负荷下压抑和消亡。

一、小学数学教学现状。

小学是教学的很基础的部分,它对今后的教学有着很大程度上的影响,其中数学的学习对今后的学习影响很大,范围小一点来说就是对今后的理论学习有很大的影响。另外,众所周知牛顿在物理学上的贡献是相当卓越的,它的三大定律对物理界的影响力是相当大的,牛顿能做出这么大的贡献与他的数学知识是分不开的,正因为他的数学非常好,所以对他的物理研究有很大的帮助,仅从这一方面来看在小学学好数学是十分重要的。然而,就中国目前的小学数学教学现状来说,情况不是很乐观的。尽管全国都在喊素质教育,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由于部分教师受传统的教学模式的影响、考试的压力,在教学中,根本不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把学生当成考试机器,这样很多学生最擅长的就是生搬硬套,因为这是最简单也是比较好用的方法。但一旦遇到没见过的题目,他们就不会了,因为老师没教,这是一种很可怕的教学现状,因为学生的数学创新能力完全被遏制了。老师教他们那些东西,并不说明原因,仅仅是叫他们记住,所以时间长了,学生们也就习惯了这种模式,一旦遇到新题型就完全傻眼了。因此,必须要注重小学生的数学创新能力的培养。

好的学习氛围对学生的各个方面都有利。首先,学生感到轻松,完全没有那种很沉重的感觉,这对学生的学习效率以及创新思维的发散是有利的;其次,学生在这种环境下,敢于把自己的想法表达出来,学生一旦觉得某些地方有问题,就会把自己的想法说出来,教师再予以相应的讲解。一旦有了好的学习氛围,学生的自主性也就强了,他们没必要什么都按照老师说的做了,可以自己去解决某一问题,也可以自己和同学讨论,完全可以跳过论小学生数学创新能力培养张小洪(开县大德镇中心小学重庆405428)摘要随着时代的发展,社会已全面进入创新型时代,创新教育也随之步入了学校的大门,创新能力的培养已经成为所有学校素质教育的共同目标。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是每一位教师的天职,教师必须赋予大力度来培养生的创新能力。

关键词数学创新能力培养现状方法老师。这样,他们的'自主判断能力也就有了相应的提高,从而有利于创新能力的培养。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对学生的学习进程与学习效果有很大的驱动作用。有了兴趣之后,学生对学习是一种爱好而不是一种负担,可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是多么重要。可以通过提出创设问题情境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要适当给予学生鼓励,他们的学习兴趣也就不会消减。如果某一学生经过自己的一番思考之后把老师提出的某一难题攻克了,要予以表扬,这样学生会感觉到成功的喜悦,从而会在以后的学习中更加有兴趣。同时,其他学生也会受到激励,从而学生的学习兴趣都起来了,也就不愁他们的创新能力得不到培养了。

(三)注重数学的思想方法,强化发散思维的训练。

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必须要注重知识的形成过程,把握好基础知识的教学,以及进行一定的基本技能训练和各种思想方法的运用,这些都是数学创新的最基本的前提。对于不同的问题可以采用不同的观点来进行多方面、多层次的发散思维,其中还包括认真的反思,这些是创新的核心步骤。经过研究表明:在一个人的知识量一定时,他的个人创新能力与其本身的发散思维能力成正比关系。因此教师要多多鼓励学生解放思想,克服那些思维定式,考察问题一定要全面。例如这个问题,“一刀切掉一个长方形桌子的一个角,这张桌子还有几个角?”很多学生立马会说5个,少数会说4个,极少数的学生会说3个,这个问题是很考察一个人的思维能力的,一旦思维不全面,就很难得出完整的答案,这时教师就要重点讲解一下应该怎么来思考这个问题,从而使得这个答案更全面。这都是有利于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

三、总结。

小学数学对学生今后的各方面的学习都是有很大影响的,它涉及到学习、生活、研究等等各个方面,因此教师必须要采用各种合适有效的方法,狠抓学生的数学创新能力。虽然我国目前的小学数学教学现状不大乐观,但随着各种教学新课改的介入,我相信我国未来的小学数学教学将会取得突飞猛进的,从而学生的数学创新能力也会得到大力的培养。在此,希望我国的数学教学事业越办越好。

参考文献:

[1]杨跃鸣.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问题意识”的教育价值及若干策略[j].数学教育学报,2002,04.

[2]张荣.浅析数学教学中学生能力的培养[j].吉林教育,2010,02.

[3]沈永玲.在数学教学中对学生进行思维训练[j].吉林教育,2010,02.

怎样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论文(优质18篇)篇十八

语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是否培养了学生的创新能力意义重大,我们要通过“设平台”、“依教材”、“创氛围”、“活步骤”“巧延伸”的“五步走”策略,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语文教学 创新能力 “五步走”

语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注意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不仅是适应社会的需要,也是对学生各方面发展特别是对其今后的发展的需要,意义特别重大。同时从教师的角度来看,教育家赞可夫说过:只懂得传授知识、不懂得发展学生思维能力的教师是不完全的教师。因此教师要根据学科特点、教学内容、学生情况、授课时间等因素,通过一系列有益的教学手段、方法,让学生感知获取知识的思维过程,促进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与创新。我认为可以通过以下“五步”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新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题。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鼓励学生选择自己的学习方式,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是现代教育观念之精髓。要想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教师就要从课前预习抓起,逐步训练学生养成预习习惯,掌握预习的基本方法。充分的课前预习,让学生有准备、有理解、有感悟地进入课堂,这样学生学习积极性高、参与意识强,然后教师针对学生进行引导与点拨,教学效果要远远高于过去的满堂灌教学。教师的预习指导要坚持由扶到放的原则,从指导预习逐步转化为学生独立预习并养成一种良好的习惯。

值得指出的是,任何创新教育的尝试都应立足于教材,因为教育依据的主要是教材,教材虽“无非是一些例子”(叶圣陶),但毕竟是例子,它不只是知识的载体,其中也包含着对学生进行思维和能力训练方面的内容,这就要求教师要善于挖掘教材中蕴含的创造性因素。教师运用教材,不仅要通过这些例子让学生获得基础知识,更要让学生获得创新能力。例如教完了《胡同文化》后,可以引导学生联想中国还有哪些相关的传统文化。这样既扩大了学生的知识面,丰富深化了课文内容,又培养了学生的创新能力。

要让创新思维贯穿于语文课堂,还需要一个必不可少的环境,那就是民主和谐的教育氛围。

因为创新教育的核心是培养学生的自主创新意识,而自主创新意识的培养离不开自主学习环境的创设。学生只有在教师创设的充满尊重理解、民主平等、生动活泼、情趣盎然的课堂学习环境中,才有可能以主人翁的姿态出现,自主参与、自主思考、自主质疑、自主探究,而作为思维的最高形式——创新,也才有可能在这种自主活动中得以培养和发展。有人说:“教师是太阳,学生是月亮;教师是张苦瓜脸,学生眉头不敢展。”这句话形象地描绘了教师教态对学生的影响。生动活泼、积极主动的课堂气氛具有很强的感染力,它易于创设一种极具感染性的催人奋发向上的教学情境,使学生从中受到感染和熏陶,从而激发出学习的无限热情和创造愿望,使他们全身心地投入学习,提高学习活动的积极性,敢于和善于在教师面前发表自己的看法,在学习上表现出更积极主动的探索精神。也只有这样,学生才能张开想象与创新的翅膀,在蓝天中自由地飞翔。

学生在学校接受教育主要是通过课堂来实施的,各项教学改革也主要是通过课堂教学直接作用于学生。因此,从一定意义上说,课堂才是创新教育的主阵地,课堂教学中的创新质量与学生的未来发展密切相关。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注重运用先进的教学理念,结合教学实际,创造出适应社会需要、有利于发展学生的创新精神和能力、为广大学生所接受的教学方法。在课堂结构安排上也需要有创新精神,根据实践的观点和学生的生理特点以及课文的需要大胆设计,使课堂结构既严谨有序又生动活泼。

例如在课文《孔雀东南飞》的讲解过程中,我把教学活动分为三个步骤:第一步,自读——学生分拟情节标题;第二步,改编——学生编写课本短剧;第三步,品评——学生品味鉴赏课文。三个教学步骤循序渐进,集读、思、写、说于一体,整个教学过程都是由学生的活动构成,教师的指导作用,学生的主体地位得到了具体落实。总之,在45分钟内,我们可以通过灵活安排教学步骤,使课堂结构产生创造性效应。

中学生的年龄特点是活泼好动,让学生用多种感官参与认识活动不仅可以丰富学生对知识的感性认识,还能促进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创新能力的关键在于贯彻活动、参与实践,恰当的实践活动可以帮助学生加深对知识的理解、掌握。教师要放手让学生动手,使他们在“做中想,想中做”,亲身参与各种探索活动。在班级管理中,要让每个孩子都参与管理,做班级管理的主人;课堂教学中,要引导学生积极正确地参与课堂教学;在知识延伸中,要为学生留足时间与空间,让学生思想插上翅膀,任意联想。

创新教育不是一句空洞的口号,而是落实在具体教学行为之中。语文课教学的生命力及其永不枯竭的动力在于创新,我们语文教师应当在创新道路上大胆实践、勇于开拓,迎接时代发展的挑战。

相关范文推荐

    一本书高一范文(17篇)

    作为优秀作文的作者,需要有广泛的阅读和知识储备,以丰富自己的内容和观点,提高作文的质量和水平。以下是小编为大家精心挑选的优秀作文范文,供大家参考学习。

    创新能力学习心得(优质13篇)

    通过写学习心得,我们可以把所学的知识与实际生活联系起来,找到学习的意义所在。在这里,小编为大家整理了一些精心挑选的学习心得范文,希望能给大家提供一些参考和借鉴的

    沟通协调能力的学习总结范文(21篇)

    总结范文是对过去一段时间内的表现进行反思和总结的重要方式。小编为大家精心挑选了一些优秀的总结范文,希望能够给你提供一些写作的启示和思路。近段时间以来,我认真学习

    师范毕业生实习报告篇(实用13篇)

    实习报告可以帮助我们发现实习期间的优点和不足之处,为今后的发展提供改进的方向。以下是一些成功的实习报告范文,希望可以为大家写作提供一些实际案例和参考。

    中队委竞选演讲稿分钟(优质19篇)

    竞选是一种宣传和宣扬自己理念和政策的方式,可以让候选人传达自己的想法和目标。这是一篇在竞选中获得认可和赞许的竞选承诺,体现了候选人的诚信和能力。尊敬的各位老师同

    暑假志愿者活动总结(热门13篇)

    活动总结是对一次活动进行回顾和总结的一种书面材料,它可以帮助我们发现问题、总结经验、提高能力。这次活动给我带来了很多收获,我觉得有必要写一份活动总结了。活动总结

    本学期秋季语文教研组工作计划(热门19篇)

    学期工作计划是对学期内学习和工作进行全面规划和安排的一份计划,它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利用时间和资源。让我们一起来看看下面的学期工作计划范文,希望能给大家提供一些实

    工程实习报告建筑工程实习报告(优质19篇)

    通过写实习报告,我们可以反思自己在实习期间遇到的挑战并提出解决方案,为自己的职业发展提供有力的支持。以上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实习报告范文,希望可以帮助大家写出一份

    水浒传八年级读后感(精选22篇)

    读后感是通过文字表达自己的阅读体验和感受,分享与他人共同的阅读乐趣。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读后感范文,希望能给大家提供一些思路和启发。美的事物充斥在我们生活当中

    钢材水泥购销合同(实用17篇)

    购销不仅仅是简单的买卖,它还涉及到供应链管理、库存控制和售后服务等多个方面。掌握了购销的技巧和方法,我们可以更好地提升销售业绩。需方(乙方):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