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化学新课标教学目标(大全9篇)

时间:2023-09-28 作者:LZ文人初中化学新课标教学目标(大全9篇)

在日常学习、工作或生活中,大家总少不了接触作文或者范文吧,通过文章可以把我们那些零零散散的思想,聚集在一块。大家想知道怎么样才能写一篇比较优质的范文吗?以下是我为大家搜集的优质范文,仅供参考,一起来看看吧

初中化学新课标教学目标篇一

初中化学是学习化学的启蒙阶段,十几年的教学,让我在学生如何学,教师如何教的问题上深有感触,故值得深思。

实验课,是老师们都觉得难以成功驾驭的课堂,通常是老师喊破嗓子,学生糊糊涂涂做实验,甚至有些学生只是凑热闹,重点知识及注意的问题没掌握,老师也白费劲,一节课下来,没什么收获。下面对曾经的一节分组实验课进行分析,让大家体会一下这节实验课的妙处。

在学了有关二氧化碳性质的知识后,学生对怎样制取二氧化碳已有浓厚的兴趣,为了让学生通过自主探究,亲自动手操作,加深对相关知识的认识与理解。课题是:制取二氧化碳。教学时设计了如下几个环节:旧知回顾——明确目的——了解重、难点——动手实验——交流展示——实验反思。实验前老师把这几个环节投影在展板上,并让学生按环节进行,老师巡视指导,课堂中学生思考、讨论、相互合作顺利地完成了该实验目。特别是学生在对自己的实验进行反思中,学生积极发言,将操作的正误,实验失误的原因等分析的十分透彻,在这节课上,学生的收获良多。这就是反思实验的成功之处。本节课的成功之处有两点:

实验反思,即是让学生对自己的实验操作、实验结果、以及实验的失误原因进行思考、归纳和总结,从中相互学习,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在这个反思环节中,学生能真正的发现问题、思考问题、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并能解决问题,既培养了学生的自觉观察性、全面性、准确性,又发展了学生的多种思维能力。

下面回放反思环节:

师:“孩子们,请你们对自己的实验操作、实验过程中发现的问题以及实验的结果进行反思,如果你实验失败了,请找失败的原因。”先锋组的三号同学说:“我们组先收集不满一瓶二氧化碳气体,反思后,可能是稀盐酸量不够,后来加了酸,就很快收集满了。”本组的二号举手了:我来补充“老师,孙悦同学加酸时,手心没有向着标签。”老师及时表扬了他的细心观察,并向全班同学强调“倾倒液体药品时,手心要向着标签,为什么?飞翔组的付月月准确的答了出来。皓月组的吕文烁反思到自己没检查装置的气密性,结果因装置漏气,没收集到二氧化碳气体;乐学组的周欣然说:我们组先用稀硫酸与石灰石反应,发现反应一会就停止了,后来换了稀盐酸才集满了一瓶……每个组的同学都踊跃反思,在他们的话题中有些是我预想到的,也有些是我没有预想到的问题。从同学们的积极反思与发言中,我发现了本节课的实验目的已达成,重、难点也突破了。我暗暗庆幸:没用老师包办孩子们去归纳总结,而是放手让他们去发现去思考,才有了这节课的成功。这正是实验反思的妙处啊。从而使本节实验课的设计意图得以升华。

新课程的标准要求:学生不再是鹦鹉学舌的模仿者,也不再仅仅是知识的接受者,而要变成能够独立解决问题的创造者。这一切,都要求学生改变接受式的学习方式,课堂所关注的是学生会不会提出问题,是不是积极思考,是不是在学习活动中获得了积极的情感体验。教学是以学生发展为本,学生是否积极参与是第一位的。所以实践是最好的学习方法,本节课能放手让学生去自主进行实验探究,让学生在实验中发现问题,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去体验解决问题的乐趣,这些都在学生实验反思中得以升华。

本节课的不足之处是:实验反思仅局限于本组,若能引导学生去发现其他组的优点和缺点,相互指正,相互学习,实验反思会更有活力,效果会更好。

在课堂教学中,学生是主体,教师是教学过程的设计者、组织者和参与者。教师的教学活动应该是最大限度的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初中化学新课标教学目标篇二

初中化学教学是一门非常重要的科目,它涉及到学生的科学素养和日常生活中的很多实践操作。在长期的教学实践中,我深深体会到了许多化学教学的心得体会,现在来总结一下。

一、注重理论与实验的统一

在初中化学教学中,理论知识和实验操作是密不可分的。在教学过程中,我注重将理论学习与实验教学相结合,让学生通过操作实验,亲手感受化学的玄妙,激发其学习兴趣和科学探究的能力。在实验操作中,我注重让学生积极思考,探究实验现象背后的原理和科学规律,提高学生的实验能力和理论分析能力。

二、生活化和趣味化教学相结合

在化学教学中,尤其需要将枯燥的记忆功课变成生动的课堂。为了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我会将化学实验和日常生活中的事例相结合,运用具体的例子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化学现象和科学规律。另外,我还会利用视频、图片等多种资源,使用游戏形式或者趣味化的角度来进行教学,让化学变得更加生动有趣。

三、注重知识的扩展和延伸

初中化学教学中,需要系统性地教授一定的基础知识,但是我们不能仅仅停留于此。为了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综合运用能力,我们需要不断地扩展和延伸化学知识,让学生了解到化学所涉及的各个领域以及与其他学科之间的联系和应用。这样不仅能够丰富学生的知识,也能让学生更好地把所学应用到实践生活中。

四、差异化教育和个性化实践

在化学教学中,每个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兴趣都是不同的。因此,我在教学中注重差异化教育和个性化实践,根据学生的不同情况进行差异化教育。比如,对于学习能力较弱的学生,我会采用多媒体教学、分组合作等方式,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而对于学习能力较强的学生,则会加强丰富多彩的课程内容,进行更深入的探究以培养其科学素养和探究精神。

五、与家长紧密配合

家长是学生的第一任老师,他们的支持和配合对化学教育的实施非常重要。教师要与家长建立良好的联系,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和家庭情况,及时行动和协调解决教育部分问题,共同为学生的成长发展创造一个良好的学习和成长环境。

总之,在初中化学教学中,要注重实践教学、生活教育、个性化教学和与家长紧密配合等方面,做好每一位学生的化学教育,进一步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和探究精神,在学生的科技探究、日常生活实践中发挥积极地作用。

初中化学新课标教学目标篇三

1.认识物质的微粒性:物质由微粒构成的,微粒不断运动,微粒之间有间隔,微粒间有作用力。

2.了解物质性质与微粒之间的关系:微粒的性质决定了物质的化学性质。

1.能够用微粒的观点解释某些常见的现象。

2.能够设计或完成某些说明物质微粒性的简单实验。

3.能够运用有关物质的微观知识来进行想象和推理。

1.使学生了解物质的性质是由微粒的结构性质决定的。

2.使学生善于用已有的知识对周围的一些现象作出合理的解释。

物质的微粒性与物质变化的联系。

引入:在前一段时间,我们学习一些氧气、二氧化碳、水等物质的性质,它们各自都有着不同的性质。我们是否会提出这些问题:物质间为什么可以发生那么多的反应?氧气和二氧化碳等为什么会有不同的性质,原因是什么?物质到底由什么构成的?世界是由物质构成的,那么各种物质是否有相同的构成?……这些问题将会在我们本章逐步为你解决。

引入:既然要开始研究物质构成的奥秘,那么我们学会用微观的观点来观察和解释宏观的物质或现象。

实验:探究物质的可分性

1.将高锰酸钾粉末取出少部分,用研钵将高锰酸钾再研碎,成为小颗粒。

2.将研磨的高锰酸钾粉末放入试管中少量,加入少量的水,发现试管中的固体颗粒逐渐变少,直至消失。

3.得到的高锰酸钾溶液中,逐渐加入水,溶液的紫红色逐渐变浅,直至无色。

分析:1.固体颗粒为什么消失?

答:高锰酸钾颗粒被“粉碎”成肉眼看不见的微粒,分散到水中。

2.溶液的颜色由深到浅,直至无色,这是为什么?

答:变浅直至无色,并不是高锰酸钾消失,而是构成它的微粒太少,太小,我们看不见了。也就是能说明高锰酸钾固体是由肉眼看不见的微粒构成的。

答:不能。对于一个微粒而言,毫无物理性质之说。也就是说,一种物质的物理性质必然是大量微粒聚集才能表现出来的。

4.日常生活中,糖水是甜的,盐水是咸的,这个现象又能说明什么问题?

答:在水的作用下,构成蔗糖和食盐的微粒被分散到水中。同样是微粒,一种是甜的,一种是咸的,说明不同物质是由不同微粒构成的,具有不同的化学性质。

总结:物质是由极其微小的、肉眼看不见的微粒构成的

1.物质可以再分;

2.物质是由极其微小的微粒构成的;

4.构成物质的微粒不能保持物质的物理性质,物理性质是由大量微粒体现的。

回答:如过滤时水能够从滤纸中渗过,

补充实验:20毫升的稀硫酸置于一只小烧杯中,另取20ml的稀硝酸钡,慢慢将硝酸钡溶液滴入小烧杯中,不断搅拌,“乳白色固体”从无到有,并且不断增多。

说明:生成物硫酸钡不溶于水,聚集到一定颗粒被人的视觉察觉到,分布在水中形成浊液,静置后小颗粒群聚而沉淀。

实验:探究微粒运动的实验

步骤:实验1:向盛有少量蒸馏水的小烧杯中滴入2~3滴酚酞试液,再向其中加少量的浓氨水。

现象:滴入浓氨水后,溶液由无色变为红色

说明:酚酞试液遇蒸馏水不能变色,而酚酞试液遇浓氨水后变红。

实验2:重新配制酚酞与水的混合溶液a,在另一烧杯b中加入3~5ml的浓氨水,用大烧杯罩在一起。

现象:溶液a逐渐变红

原因:构成氨气的微粒扩散在大烧杯中,溶于水后形成溶液就能使无色酚酞试剂变红。

回答:没有必要。因为在实验一开始,已经证明了蒸馏水不能使无色酚酞变红。

结论:构成物质的微粒是在做不停的无规则运动。

回答:我们可以用氢氧化钠溶液代替氨水。如果是酚酞扩散的话,它也会使碱性的氢氧化钠溶液变红,但实验事实可以证明,并没有变色,所以假设是错误的。这个实验可以说明,各种微粒运动的情况是不同的,有的容易扩散,有的不容易甚至很难,所以我们可以看到有些物质容易挥发,有些物质容易溶解,而有些物质却不易挥发,不易溶解。

回答:温度高,构成白糖的微粒更快地扩散到水中。说明微粒的运动速率与温度有关,温度越高,速率越大。

总结:

1.构成物质的微粒是不断运动的;

2.不同微粒的运动情况有所不同;

3.微粒的运动速率与温度成正比。

举例:那些现象又能够说明构成物质的微粒是不断运动的呢?

讨论:如闻到花香,湿衣服晒干,氯化氢与氨气生烟实验。

阅读实验:水和空气的压缩实验

现象:水不容易被压缩,而空气容易被压缩

说明:1.构成物质的微粒之间具有间隙;

2.构成水的微粒间隙很小,构成空气的微粒很大。

阅读实验:水与酒精的混合实验

结果: 等于100ml 等于100ml 小于100ml

说明:同种微粒之间的间隙相同;不同种微粒间隙不同

总结:1.构成物质的微粒间具有间隙

2.不同种物质的微粒间隙有所不同

解释:有关物质构成的知识主要有物质是很小的微粒构成的,微粒是不断运动的,微粒间有一定的空隙。微粒的运动受温度的影响,温度越高,微粒运动越快,微粒间的空隙就越大。当微粒间的空隙小到一定程度时,成为固体,大到一定程度时,成为液体,微粒间的空隙继续增大,就会成为气体。

提问:我们在一量筒中,现放一定量的水,然后再放入两块冰糖,观察液面情况。待全部溶解后,再观察液面,试解释。

回答:未溶解时,冰糖固体的体积占据了水的一部分体积,使液面上升;当冰糖全部溶解后,构成冰糖的微粒就被分散到构成水的微粒的间隙中,使总体积减小,所以液面就下降了。

举例:还有那些事例能够说明构成物质的微粒间有一定的间隙

注意:与海绵结构中间隙相区别

回答:空气中的确存在微粒。微粒之间具有一定的作用力,包括斥力和吸引力。

讲述:物质的微粒在不断的运动,固体和液体的微粒不会散开,而保持一定的体积,这就是因为一切微粒之间存在一定的吸引力。

例题解析

1.用构成物质的微粒的特性解释夏天空气潮湿,而冬天空气干燥的原因。

答:夏天气温高,地面上构成水的微粒运动快,每天扩散到空气中的水的微粒很多,使空气变得很潮湿;冬天气温低,构成水的微粒运动慢,每天扩散到空气中的水的微粒较少,空气显得干燥。

2.装开水的保温瓶有时候会跳出来,为什么?

答:保温瓶该有时会跳起来的原因之一是,瓶内开水没有装满,瓶内留有空气,受热后微粒空隙增大,或者到开水时,有冷空气进入瓶中,盖上瓶盖,空气受热,气体微粒空隙增大,体积膨胀,瓶内压强增大,使瓶盖跳起来。

3.0℃的水继续冷却,结成冰后,分子间的间隔:( )

a.不变 b.增大 c.减小 d.不能确定

答案:b。宏观上水变成冰后,体积增大。为什么温度降低,水分子之间的间隙就增大了?这个问题至今还没有一个满意的答案。比较流行的是“假晶体”的存在。

初中化学新课标教学目标篇四

:本课题结合学生日常生活的一些典型事例,并通过实验、观察记录分析等活动,帮助学生建立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概念。透过化学变化时发生的现象揭示和抓住化学变化的特征,从而初步理解物理性质和化学变化的概念,了解化学学科研究问题的角度和方法。

:问题教学、分组协作学习、实验探究

在学生学习化学课程之前,学生已经接触过大量的化学变化实例,只不过他们对物理变化、化学变化及他们的区别没有思考过,对化学变化的本质特征没有根本的认识。因此本节课的基本任务就是要帮助学生建立物理变化、化学变化、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的概念。

本课题位于九年级化学上册起始部分,是学生接触到的第一个化学实验。学生刚接触化学不久,对化学学科只有一个初步印象,知道什么是化学,但是怎样研究、利用什么方法研究物质并不清楚。在毫无化学基础、从来没接触化学实验的前提下,如何正确演示实验、引导学生观察实验现象,引导学生透过现象看本质将是重要环节。同时在这节课中,学生将会与化学实验第一次亲密接触,怎么进行实验,科学探究的方法是什么,将会直接影响到学生以后实验探究的学习。

了解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概念及区别,并能运用概念判断一些易分辨的典型的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了解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的概念并能分清哪些是物理性质,哪些是化学性质。

:通过对实验现象的观察和分析,学会归纳整理;用化学知识解释日常生活中的一些变化,激发学习化学的兴趣。

:激发兴趣,培养学习的自觉性和主动性;培养严谨务实的科学作风。

物理变化、化学变化的概念;物理变化、化学变化的判断

一、物质的变化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

实验2、胆矾的研碎

实验3、研碎前后胆矾的溶解,胆矾溶液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

实验4、石灰石与稀盐酸反应,二氧化碳通入澄清石灰水

实验1由师生共同完成;实验2和实验4第一个反应由学生分组完成,其余由教师演示。

教师引导学生由实验3得出两个结论:实验2中的粉末是胆矾;胆矾溶液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生成的蓝色沉淀是新物质。

分组实验

学习观察并记录实验现象,与生活中对水沸腾的印象比较,体会观察应更准确和具体。

这是书上的第一批实验,学生的实验基础知识不够,教师完成有危险和有技巧的操作,可以起示范作用,同时又尽可能多的给了学生动手和清楚观察物质的机会。实验1、2与生活经验联系可拉近学生与实验的距离,培养学生小组合作的能力。

比较归纳上述四个实验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小组讨论并交流讨论结果

由学生尽可能多的举例说明生活中的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学生思考判断

小组讨论并交流讨论结果学会简单运用所学知识

[提问]在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中还伴随那些现象?小组讨论并交流讨论结果

了解变化中伴随的现象,进一步说明判断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依据仅是有无新物质生成。

二、物质的性质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

[提问]酒精挥发,铁易生锈在本质上有何不同呢?谁还能举出类似的例子?

教师就有关物理性质的几个基本概念作一简单介绍(熔点、沸点、密度)认真听讲使学生了解物理性质的几个基本概念引导学生观察一瓶氧气和二氧化碳,讨论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经验和知识,尽可能的描述氧气和二氧化碳的性质,试着判断哪些属于物理性质,哪些属于化学性质,利用哪些方法可以区分它们,并将你的看法与同学交流。

学生观察

并讨论

培养学生思考、概括的能力,使学生能主动交流和讨论。教师说明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的联系,说明事物的变化是复杂的,对复杂事情分类是科学研究的方法之一。学生体会这一科学研究的方法认识科学研究的方法,受到科学态度和科学方法的教育。

——通过视频(生活中的几种物质及其变化,如钢铁制品生锈、冰雪融化成水),引出教学任务(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将学生的注意力都吸引到学习任务中来。通过从学生熟悉的事物入手,使学生对此产生困惑,并对学习产生积极的兴趣和动机,激发学生的思考。

教师是学生学习动机的激发者,是善于归纳问题的指导者,更是教学活动的调节者和组织者。在学习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创新精神,学生在问题情境中去“发现”问题,提出解决方案,从探究和讨论中掌握知识,获得发展。教师适时的激发学生的思考,让问题的讨论环环相扣,步步深入。

——新课标倡导的探究学习,是引导学生深入学习的关键环节。本节课采用引导-发现教学模式,引导学生通过实验去观察、分析、研究,从而“发现”知识,探究规律;从生活实际中发现问题,通过设计,用实验去探究,从而使问题获得解决。

—— 学生通过亲身经历的科学探究活动,在教师的引导下,得到正确的结论。教师帮助学生将在探究阶段所构建的陈述性知识重新组织成有利于运用的知识形式(师生共同归纳总结,把一般性知识概括成),建立并加强其与其他知识之间的联系,以便于将来的提取和使用。

——在这节探究课的最后,教师和学生一起进行总结与反思。总结从两方面进行:一方面是学生在完成一阶段的探究活动后,反思这节课所做实验的严密性,还有哪些方面有待解决,另一方面,教师依据整节课的环节,结合教材对全课及探究过程进行总结。

现代教学媒体(flash动画、powerpoint)能把文字、声音、图像、动画等传媒集于一体,具有促思,激趣,高效等功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在发现学习教学中,充分利用多媒体手段可以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但传统的教学手段板书,也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在教师提问、学生回答的过程中,教师的板书有助于学生倾听已有意见,在此基础上,发表自己的观点,师生共同完成教学过程。

引导-发现探究教学模式强调学生的积极参与,学习任务主要是通过学生自主探索和协作学习完成的。本节课部分采用小组协作的形式,各小组按照探究活动进行分工、合作,共同完成一个研究课题。学生要积极主动地获取、分析、处理信息,并在活动中学会与人交流、合作共同完成学习任务。

传统课上,老师的演示实验或是学生实验其实变成了验证性的实验,新课改要求一种真正的探究模式,学生从实验中形象的感知,再从理论中抽象的概括,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

教师从学科领域和现实生活中选择主题,创设一种类似科学研究的情境,运用类似科学研究的办法,使学生主动探究问题,获得知识、技能、情感、态度的发展,促进学生创新意识、创新能力的提高。通过实验之后的反思,培养了学生思维的严密性。

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是化学理论性知识,作为启蒙阶段的学习,它直接影响学生对化学学习认知结构的发展,同时也影响学生对化学的进一步学习和发展。本节课的教学减弱了对概念的记忆要求,加强了理解层次的要求。重视化学概念的形成,重视学生对概念的理解。以生活中常见的变化和现象为素材,通过实验引导学生理解物质变化这一基本概念。教师的设计符合课标要求,达到了教学目标。

本节课中的四个实验是学生学习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重要基础,对引导学生学会用教材有抛砖引玉的作用。这四个实验具有一定层次性,属于依次递进关系,所以由教师演示和学生共同探究相结合是一个很好的教学手段。教学中教师能注意引导学生观察实验现象、描述实验现象,通过对比得出结论,初步培养了学生的实验能力。教师将有些简单易操作的实验让学生自己动手完成,利于学生更直观地感知实验在化学学习中的地位和作用。教师将演示和学生分组实验相结合,处理得较妥当。

教师通过一系列生活中常见的变化为素材,让学生体验化学就在我们身边。并通过图片、视屏、flash动画等多种形式的呈现,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在轻松愉悦的情景中,感受学习的乐趣。

互动是一种交往,对学生而言,交往意味着心态的开放,主体性的凸现,个性的彰显,创造性的解放,这是新课程所倡导的理念。

本节课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能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在动手实验中,在问题讨论中体现学生的自主性和合作性,注重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教学中教师给学生积极的评价,并对学生的表现和问题的解答进行适时的评价。这种采用学生互评和教师点评相结合的`方式,强调过程评价与结果评价并重,体现了评价的多样性和整体性。

本节课教学步骤清晰,重点突出,能为学生的动手和动脑创造机会,课堂气氛轻松,师生关系融洽。让学生在掌握知识与技能的同时,感悟了学习化学的乐趣和重要性,为今后的学习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初中化学新课标教学目标篇五

作为一名初中化学教师,我在多年的教育教学实践中,积累了许多宝贵的经验和体会。化学课程是初中学生认识世界、了解科学的一道重要窗口,作为教师,我深感责任重大。通过不断的探索和实践,我积累了一些有效的教学方法和心得体会,可以更好地帮助学生理解化学知识,培养他们的科学素养。

第二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学习兴趣是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重要动力。在化学课堂上,我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首先,我通过引入生活中的例子和实际应用,让化学知识与学生的生活联系起来,增加兴趣。其次,我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并提供引导性的问题以引导学生的思考。同时,我也注重课堂互动,通过小组讨论和合作学习的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每个学生都有机会参与到课堂中来。

第三段:培养学生的实验技能

化学实验是化学学科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学生掌握化学知识和培养实验技能的重要途径。作为化学教师,我注重培养学生的实验技能。我在实验设计上注重选择与学生实际生活相关的实验,让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实验的目的和意义。在实验教学过程中,我注重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动手能力和分析能力,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实验,培养他们的实验技能,并在实验中注重安全意识的培养,保证实验过程的安全。

第四段:掌握教学方法

教学方法是化学教师教学的关键。在我多年的教学实践中,我发现启发式教学是一种非常有效的化学教学方法。在课堂上,我注重启发学生的思维,通过提出问题、引导讨论等方式,引导学生主动思考、独立发现和归纳总结。同时,我还注重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如电子白板、实验视频等,提高教学效果。此外,我也会充分利用课外资源,如化学博物馆、科学实验室等,丰富学生的学习体验,拓宽学生的视野。

第五段:关爱学生的全面发展

作为一名初中化学教师,我始终把学生的全面发展放在教育教学工作的首位。在化学教学实践中,我注重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和科学思维能力,关注他们的全面成长。我通过组织化学知识竞赛、参观科学实验室等方式,激发学生对化学学科的兴趣,培养他们的科学精神和创新意识。此外,我还注重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交流能力,通过分组活动、小组竞赛等方式,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沟通能力。

总结:通过不断探索和实践,我逐渐形成了一套适合自己的化学教学方法和教育教学理念。在今后的教学工作中,我将继续努力,提高自身的教学水平,不断更新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为学生提供更好的化学教学服务,培养更多的优秀化学人才,为社会的科学发展和进步作出自己的贡献。

初中化学新课标教学目标篇六

化学作为中学课程的一门重要学科,对于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和实际应用能力具有重要意义。作为初中化学教师,我从教以来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和心得。以下将从课程内容、教学方法、学生特点、教学困惑以及教学改进五个方面,分享我在初中化学教学中的体会和心得。

首先,课程内容的选择是关键。化学作为一门实用性较强的学科,我在教学中注重选取与学生生活紧密相关的内容。例如,在探究物质变化规律时,我选择班级常见的化学反应为教学材料,让学生们感受到化学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提高学习兴趣。此外,针对学生们对于抽象概念的困惑,我还结合实际例子进行讲解和示范,使学生能够更容易理解和掌握化学知识。

其次,教学方法的运用更是至关重要。在化学教学中,我常常采用“启发式教学法”,鼓励学生积极思考和参与,培养他们的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例如,在学习元素周期表时,我会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让他们根据元素的周期性规律,总结出相应的规律和特点。这样一来,学生们能在互动中学到更多的知识,同时也增强了他们的学习动力和兴趣。

第三,了解学生的特点,有针对性地教学。中学生正处于身心发展的关键时期,他们的学习特点与高中生和小学生有很大不同。因此,我在化学教学中注重理解和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我会关注学生的学习习惯、兴趣爱好以及个人潜力,灵活调整教学内容和方式,使每个学生都能够充分发挥自己的优势,提高学习效果。

其次,在教学中遇到的困惑也是一种宝贵的资源。在我从事初中化学教学的过程中,我发现学生对于化学的抽象概念理解相对困难,容易出现迷惑和不解的情况。针对这些困惑,我经常与同事交流讨论,寻求解决方法。同时,我也注重观察学生的学习状态和反馈,了解其中的问题所在,及时进行教学调整和改进。通过不断的学习与实践,我逐渐克服了种种困难,提高了教学水平。

最后,不断反思和改进是我在初中化学教学中的重要心得。面对不断变化的教育环境和学生需求,作为一名化学教师,我深刻认识到自己的不足和问题,并从中不断总结经验,不断改进教学方法。例如,我会参加相关培训和研讨会,不断完善自己的教学理论和知识储备;我也时常向同事请教并接受反馈,以便更好地优化自己的教学方式。

总而言之,初中化学教学需要教师具备丰富的知识储备和灵活的教学策略。通过选择适当的课程内容、灵活运用教学方法、了解学生特点以及在挫折和困惑中寻求突破和提高,我逐渐深化了对初中化学教学的认识和理解,也提高了自己的教学水平。我坚信,只有不断探索和改进,才能够更好地满足学生的需要,激发学习兴趣,培养科学素养,推动学生向更高层次发展。

初中化学新课标教学目标篇七

近日,我参加了一场关于初中化学教学的讲座,此次讲座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通过听讲座我对初中化学教学有了更多的认识和理解。在这次讲座中,我学习到了很多有关初中化学教学的新观念和新方法,让我受益匪浅。

首先,我要强调的是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的重要性。在讲座中,讲师强调了初中化学实验教学的重要性,他说实验是化学教学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通过化学实验,学生能够亲身参与实验操作,观察现象,进行验证实验,使他们在实践中得到理论知识的巩固和应用。实验能力的培养是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观察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的重要途径。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重视化学实验的设计和安排,并且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

其次,讲座中讲到了教师在初中化学教学中的角色。讲师告诉我们,教师在初中化学教学中要从知识传授者转变为知识引导者。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学习特点和兴趣,灵活的运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和资源,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同时,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和创新思维,使学生在学习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只有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主动学习能力,才能提高化学教学的效果。

另外,讲座中提到的互动教学也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互动教学是指教师和学生之间进行双向交流和互动的教学方式。通过互动教学,学生可以主动提问、回答问题,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知识。教师也可以通过互动教学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和困难,及时调整教学内容和方法。讲座上,我学到了许多互动教学的具体方法,比如小组讨论、课堂竞赛等。这些方法能够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提高教学效果,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合作精神。

最后,讲座中强调了跨学科教学的重要性。跨学科教学是指将多个学科之间的知识和技能有机地结合起来,进行综合的教学活动。初中化学与其他学科之间存在着许多联系和共通之处,跨学科教学能够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应用,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讲座中,讲师给出了一些跨学科教学的案例,这些案例很好地将化学与数学、生物等学科结合在一起,让学生在学习中能够跨学科思考问题,拓展视野。

通过这次讲座,我对初中化学教学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实验能力的培养、教师角色的转变、互动教学和跨学科教学等都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这些新观念和新方法将成为我今后教学的重要参考。我相信,只有不断学习和探索,才能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给学生带来更好的教育体验。

初中化学新课标教学目标篇八

通过实验使学生了解铁的物理性质;掌握铁的化学性质;常识性介绍铁生锈的原因和防锈的方法。

培养学生观察实验能力和思维能力

对学生进行受国主义教育和外因是变化的条件内因是变化的根据,外因通过内因起作用的教育。

铁的化学性质。

讲授与实验、讨论相结合。

仪器:试管、镊子。

药品:新铁钉、铁粉、细铁丝、薄铁片、锌粒、镁条、铜片、稀硫酸、稀盐酸、硫酸铜溶液。

其它:投影仪、投影片、一周前做的铁生锈的三个实验。

1课时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教学意图

联系生产、生活实践、进行识记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展示]我国钢铁发展简史引入课题

阅读课本117~118页

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展示]新的细铁丝、薄铁片的样品

[介绍]铁的密度、熔点、沸点

[板书]一、铁的物理性质

观察:纯铁的颜色、光泽、状态、硬度、思考、铁的延性、展性及导电、导热性、学习铁的物理性质。

通过对铁的实验观察,了解铁的物理性质。

[投影]课堂练习一(见附1)

指导学生做练习

做练习一

巩固铁的物理性质的知识

[提问]在已学过的知识中,哪些涉及了铁的化学性质?

[提问]上述瓜的条件、实验现象、注意事项、化学方程式

[板书]二、铁的化学性质铁跟氧气的反应

(1)铁能在氧气中燃烧

回忆:铁在氧气中燃烧的'实验

思考并回答问题

书写化学方程式

复习旧知识为学习新知识打下基础

[展示]一周前做的铁生锈的三个试管实验

[提问]铁在什么条件下生锈?

[板书]铁在潮湿的空气中跟氧气反应,生成铁锈(铁锈的主要成分是fe 2 o 3)

[比较]铁燃烧和铁生锈的条件

观察:铁在干燥的空气中;铁在纯水中;铁同时与水和空气接触的三种实验现象。

根据实验事实,分析讨论铁生锈的原因。

领悟:铁与氧气的反应条件不同,生成的产物不同。

培养学生观察实验能力

培养学生思考、分析能力

进行“外因是变化的条件,内因是变化的根据,外因通过内因起作用”的思想教育。

[引导讨论]根据铁生锈的原因,如何防止铁制品生锈呢?

列举生产、生活中常见的防锈措施。

培养理论联系实验学风

[投影]课堂练习二(见附2)指导学生做练习

做练习二

巩固铁与氧气的反应及铁的氧化物的知识

[演示实验]投影实验6-2

两个表面皿中分别放入铁钉,再分别倒入稀盐酸、稀硫酸。

[演示实验]投影实验

另取三个表面皿,分别放入锌粒、镁条、铜片,再分别倒入稀盐酸。

[引导讨论]实验室制氢气选用哪种金属与酸反应最适宜?为什么?

观察铁钉表面有什么变化?反应后溶液的颜色有何变化?

观察:锌粒、镁条、铜片的变化。

通过不同金属与酸反应速率不同,做出判断。

培养学生观察实验的能力

提高学习兴趣并为今后学习金属的活动性顺序打下基础

[板书]2.铁跟酸的反应

[提示]铁元素在置换反应中化合价的变化

书写两个化学议程式并注明反应类型:标出铁元素在反应前、后的化合价

提高原有知识的水平

[投影]课堂练习三(见附3)

指导学生做练习

做练习三

巩固铁与酸的反应和置换反应的知识

[演示实验]实验6-3

将盛有硫酸铜溶液的两个试管里分别放入洁净的铁钉和铁粉。

[板书]3.铁跟硫酸铜的反应。

观察:铁钉和铁粉表面有何变化?

观察:反应前、后溶液颜色有什么变化?

认识铁和硫酸铜溶液的反应并写出化学方程式

培养学生观察实验的能力

提高分析问题和书写方程式的能力

[指导阅读]介绍湿法治金

阅读课本120页

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投影]课堂练习四(见附4)指导学生做练习

做练习四

巩固知识

[课后小结]引导学生小结

小结:铁的物理性质和三点化学性质,理解铁是化学性质比较活泼的金属.

提高学习归纳总结的能力

[投影]随堂检测

完成检测题

及时反馈

附2:课堂练习二

4.铁在的条件下易生锈,为防止铁器生锈,应保持铁制品表面的;最常用的方法是在铁制品的表面.

5.铁在氧化物有、 、,其中含铁元素的质量分数最多。

6.某+3价的金属r在其氧化物中的质量分数是70%,则r的原子量为。

附3:课堂练习三

7.完成下列化学方程式,并指出不产生可燃性气体的反应是

(a)铁与稀硫酸

(b)铁与稀盐酸

(c)细铁丝在氧气中燃烧

(d)大理石与稀盐酸

(e)二氧化碳通过炽热的木炭层

(f)加热高锰酸钾

8.将m克稀硫酸中加入适量的铁粉,瓜后得到溶液质量(大于、小于、等于)m克。

9.等质量的锌、铁、镁与足量的稀硫酸反应,生成氢气的质量由大到小的顺序是。

附4:课堂练习四

10.除去硫酸严铁溶液中混有的硫酸铜杂质,可向溶液中加入适量的,充分反应后,再用方法除去。

11.11.2克的铁粉与足量的硫酸铜溶液反应,可得到铜克。

12.将4根质量相同的铁钉分别放入下列溶液中,反应后溶液质量增加的是

(a)稀硫酸(b)稀盐酸(c)硫酸铜溶液(d)纯水并隔绝空气

(a)镁(b)铝(c)锌(d)铜

14.含相同质量的铁元素的氧化铁和四氧化三铁的质量比为

(a)1:1(b)2:3(c)160:232(d)30:29

附5:课堂练习答案

1.(c)2(b)3(c)

、fe 2 o 3 、fe 3 o 4 feo

6.56

7.化学方程式略(c)(d)(f)8.大于9.镁、铁、锌

10.铁粉边滤11.12.8.12(a)(b)13、(d)14(d)

附6:随堂检测

1.铁是一种化学性质比较的金属,铁元素在地壳在地壳中都以形式存在

初中化学新课标教学目标篇九

新课程的核心理念“一切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在本节我创设能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的教育环境,利用实验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掌握和运用知识的能力,使每个学生都能得到充分的发展。

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是学生学会判断物质发生化学变化时,发生了质的改变的基础上而展开的。开始从生成何种物质向生成多少物质的方向过度,能使学生初步了解到定量的研究化学的方法;引导学生逐步从量的方向来研究化学反应的客观规律;为学好化学方程式的教学做好理论准备,同时也完善了化学用语的教学,更关键的是为以后学习化学奠定了坚实的理论依据。

学生经过前面的学习,已经掌握了一定的化学知识;具备一定的实验能力和实验现象的分析能力。学生有学好化学的愿望,对该课题有着浓厚的兴趣,愿意动手实验,有较强的参与意识。相信他们完全可以过探究,解决问题。学生是课堂教学的主体,让学生有更多的机会主动地体验探究过程,在知识的形成、应用过程中养成科学的态度,获得科学的方法,在科学实践中逐步形成终身学习的意识和能力。

【知识与技能】

1、通过对化学反应中反应物及生成物的质量的实验测定,使学生理解质量守恒定律,培养学生的辨证唯物主义观点。

2、通过对化学反应的实质分析,认识在化学反应中各反应物质量总和与生成物质量总和相等的原因,培养学生的定量研究和分析推理能力。

3、 通过实验探究,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观察、分析能力。

【过程与方法】

1、通过定量实验,探究化学反应中的质量关系,体会科学探究的方法。

2、通过学生之间的讨论交流,对质量守恒定律的实质作出解释,培养学生分析及推理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实验探究,培养学生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

2、通过史实资料,学习科学家开拓创新的精神。

3、产生学习的成功体验,享受学习、享受科学。

教学难点:微观解释质量守恒定律

讲授法、谈话法、讨论法、实验探究法

1.对于质量守恒定律,设计并安排学生亲自动手实验,引导学生从观察实验入手,启发学生分析产生现象的因果关系和本质联系,利用flash制作动画―电解水的微观分析,不但让学生突破难点,同时使学生又进一步的理解和掌握化学反应的实质及分子与原子的根本区别。从而使学生进一步明确学习和研究化学问题的一般方法和思维过程,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使学生能从感性到理性上探索事物变化的本质,发现事物变化的规律,强化学生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同时也为今后学习《酸 碱 盐》奠定了基础。

2.通过一个个真实的生活中的化学反应,把化学知识和日常生活联系在一起,这样让学生发现原来我们所学的知识是如此贴近生活,因而学习兴趣和求知欲会得到进一步激发。采用以实验为先导,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的分层次自主式教学法,根据学生学习的能力和个体差异,从实际出发,增强教学的针对性,在教学中分层要求、分层质疑、分层指导、分层练习,让学生自主选择,提出问题,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3.自信造就一个人,自卑毁掉一个人,通过教学环节的设置,让每位学生都充满自信,形成对学习的持久兴趣和求知欲望。

仪器:托盘天平、烧杯、试管、锥形瓶、玻璃棒、酒精灯等。

药品:白磷、naoh溶液、nacl溶液、cuso4溶液、agno3溶液、 na2so4溶液、bacl2溶液、fecl3溶液等。

多媒体课件:动画

总结演示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教学意图

【演示实验】展示一瓶变质的牛奶

提问:这是什么?

解释:但这瓶牛奶已变质,不能再饮用。

追问:它发生了什么变化?

【提出问题】 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之和会不会发生改变?

学生观察并回答--牛奶

化学变化

同学经过思考后提出一些问题。倾听思考、产生学习兴趣从学生生活实例入手,激发兴趣停顿,期待。引导学生能把研究化学的思路从定性拓展到定量精心设疑,激发求知欲。

学生大胆猜想与假设:

1:参加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之和大于生成的各物质的质量之和。

2:参加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之和等于生成的各物质的质量之和。

3:参加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之和小于生成的各物质的质量之和。

学生讨论、分组交流 1发现问题比解决问题更重要

2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意识,启迪了学生的创新思维过教师活动

【演示实验1】白磷燃烧前、后质量的测定实验1结论:反应前物质的总质量与反应后物质的总质量的关系是() 。

【演示实验2】氯化钠溶液与硝酸银溶液反应前、后质量的测定

实验2结论:反应前物质的总质量与反应后物质的总质量的关系是( )。 称量记录:

反应前的总质量(锥形瓶+空气+白磷)是( ) 克。反应后的总质量是( ) 克。

称量记录:

反应前的总质量(烧杯+试管+两种溶液)是( ) 克。反应后的总质量是( )克。

初步学习定量研究问题的方法。

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和记录实验的方法。

【分组实验】指导学生分组实验并检查纠正学生实验操作中的问题。

反应名称 实验现象 反应后

质量和 结论

bacl2+na2so4

cuso4+naoh

naoh+fecl3

分组:把学生分成三组

1:设计方案

2:实验探究

3:汇报结果

结论:参加化学反应的各物质质量总和与生成的各物质质量总和相等。

带着上述问题做实验,并记录本组实验测定的数据(操作方法同演示实验2)。

1:学生通过教师提供的资料与实验用品,自行设计实验方案

2:能积极分工、协作、观察并记录。

3:代表汇报,其他同学可以提出质疑。

2:培养操作能力以及研究问题的科学态度3:体现合作精神

4:初步形成科学探究能力

5:培养学生严谨的治学态度

【板书】一、质量守恒定律

1、定律内容(略) 记忆定律内容 初步记住定律。

教 学 过 程 【讲述】科学家也是沿着我们刚才所走过的研究路线,发现并一次次的验证了这条定律。该定律的最早发现要归功于罗蒙诺索夫和拉瓦锡。

【投影】史实资料--《质量守恒定律的发现》

阅读材料 渗透化学史的教育,让学生了解质量守恒定律的产生过程,重温历史,学习科学家敢于质疑、开拓创新的精神。

把学生的认识引向深入。引导学生体会没有经过科学理论的证明的经验归纳,不能称之为定律,只有经过科学理论证明的经验归纳才可以成为定律。

思考

【学生实验】碳酸氢钠与盐酸的反应

师生交流: 实验记录:

反应前、后质量 加深对定律的理解教 【问题讨论】(1)铁生锈后质量大于铁的质量,能否用质量守恒定律解释?(2)蜡烛燃烧后无影无踪,是否符合质量守恒守律? 联系实际,讨论、体会定律中关键字的涵义,初步运用定律解释一些实际问题。 初步理解定律中关键字的涵义。

【板书】2、几点说明:

(1)参加化学反应

(2)总质量(沉淀或气体)

(3)审题时要注意关键的字,如“充分反应”、“恰好完全反应”、“足量反应”等字所表示的意义。 领会定律中关键字的意义。 强化对定律的理解和认识。

【问题讨论】为什么参加化学反应前各物质质量总和等于各生成物的质量总和呢? 思考 再次设疑,启发思考,将认识从感性上升到理性。

过 【多媒体课件】

电解水微观过程演示,通过教师的讲解,引导学生从化学反应的微观实质认识化学反应前、后质量守恒的原因。

学生在观察基础上,认识化学反应前、后质量守恒的本质原因。 引导学生从化学的微观认识质量守恒定律,从而使学生的思维从宏观到微观,从现象到本质,产生质的飞跃。

【板书】二、质量守恒的原因:

原子的种类、数目和质量均不改变。

(三个不变) 学生归纳并记录 培养学生分析和归纳的能力

【迁移与应用】投影 思考并回答 知识的运用

程 【反思评价】 通过本课题,你获得了哪些知识?认识有什么提高?能力有什么长进?学的快乐吗?把你的认识和体会与大家共享。 学生自由发言 学习的反思是一个知识内化、认识提高、情感升华的过程。

布置作业:

(中)在反应

3a+2o2点燃h2o+co2中,a的化学式为 。

课外提高:你还想知道什么?你还想了解什么?请你带着问题走出课堂,上网去查询 自愿

开拓学生视野

板书设计:

第三节 质量守恒定律

一、质量守恒定律内容:

参加化学反应的各物质质量总和

等于反应后生的各物质质量总和

二、质量守恒的原因:

原子的种类、数目、质量均不变

三、质量守恒定律的应用:

十一、教学反思:

《质量守恒定律》是初中化学教学中的一条重要规律。本节的知识将贯穿学生学习化学的始终。因此学生的学习与教学显得犹为重要。学习这一定律应注意三点。

第一点要重视实验。从观察白磷燃烧和氢氧化钠溶液与硫酸铜溶液反应的实验前后物质的质量关系出发,通过思考去“发现”质量守恒定律,而不是去死记硬背。

第二点正确理解质量守恒定律。定律强调“参加反应的各物质”“反应后生成的各物质”“质量总和”。

第三点从本质上理解质量守恒定律。之所以化学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总和必然相等,是因为在一切化学反应中,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没变,原子的数目没变,原子的质量没变。化学反应的实质就是参加反应的各物质的原子重新组合而生成其它物质(生成物)的过程。

现在回想起这节课,我觉得自己说的并不多,我把许多空间留给了学生,学生发挥的余地较广,从练习的情况看学生的学习效果还不错。于是我在思考一个问题:是不是可以把这节课的形式推广应用到其它章节的教学中呢?我还会努力尝试。

相关范文推荐

    最新高二自我评价陈述报告 高二综评自我陈述报告(优质10篇)

    报告,汉语词语,公文的一种格式,是指对上级有所陈请或汇报时所作的口头或书面的陈述。大家想知道怎么样才能写一篇比较优质的报告吗?以下是我为大家搜集的报告范文,仅供

    最新财会自荐信 财会类自荐信(大全6篇)

    无论是身处学校还是步入社会,大家都尝试过写作吧,借助写作也可以提高我们的语言组织能力。范文书写有哪些要求呢?我们怎样才能写好一篇范文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优

    高三毕业综合性评语(优秀6篇)

    范文为教学中作为模范的文章,也常常用来指写作的模板。常常用于文秘写作的参考,也可以作为演讲材料编写前的参考。大家想知道怎么样才能写一篇比较优质的范文吗?下面我给

    最新劳动实践活动心得收获和体会(精选8篇)

    无论是身处学校还是步入社会,大家都尝试过写作吧,借助写作也可以提高我们的语言组织能力。大家想知道怎么样才能写一篇比较优质的范文吗?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优秀范文

    2023年社区人员述职报告(汇总7篇)

    在当下这个社会中,报告的使用成为日常生活的常态,报告具有成文事后性的特点。掌握报告的写作技巧和方法对于个人和组织来说都是至关重要的。下面是小编为大家带来的报告优

    最新湘教板七年级数学的教学计划表(优秀5篇)

    计划是一种为了实现特定目标而制定的有条理的行动方案。大家想知道怎么样才能写一篇比较优质的计划吗?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工作计划书范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最新顾城著名的诗句(汇总6篇)

    范文为教学中作为模范的文章,也常常用来指写作的模板。常常用于文秘写作的参考,也可以作为演讲材料编写前的参考。写范文的时候需要注意什么呢?有哪些格式需要注意呢?接

    最新母亲节活动方案策划书(模板5篇)

    为确保事情或工作顺利开展,常常要根据具体情况预先制定方案,方案是综合考量事情或问题相关的因素后所制定的书面计划。大家想知道怎么样才能写一篇比较优质的方案吗?以下

    最新幼儿园环境创设研讨方案 幼儿园环境创设方案(大全5篇)

    为了确保我们的努力取得实效,就不得不需要事先制定方案,方案是书面计划,具有内容条理清楚、步骤清晰的特点。大家想知道怎么样才能写一篇比较优质的方案吗?下面是小编帮

    2023年你的名字经典语录日文(优质5篇)

    范文为教学中作为模范的文章,也常常用来指写作的模板。常常用于文秘写作的参考,也可以作为演讲材料编写前的参考。范文书写有哪些要求呢?我们怎样才能写好一篇范文呢?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