雾和云科学教学设计(模板20篇)

时间:2023-12-12 作者:书香墨

教学计划的执行和评估是教学过程中的重要环节,需要进行全面的反思和总结。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和教学目标,灵活调整教学计划,以适应教学的需要。

雾和云科学教学设计(模板20篇)篇一

4—5岁幼儿主要通过感知觉以及各种操作活动认识周围世界。他们对事物的操作感知活动是其积累知识经验的重要方式。

和求知欲。由此我设计了有关落叶的科学活动—落叶保鲜办法多。

1、认识落叶的不同颜色,不同形状,激发幼儿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2、能够大胆猜想保鲜落叶的方法。

3、初步尝试与同伴共同探索各种辅助材料的使用方法。

1、能够尝试猜想落叶保鲜的方法,敢于大胆想象与表述。

2、尝试使用各种辅助材料,并能与同伴合作探索各种材料的使用方法。

1、幼儿收集的各种颜色、形状的落叶及有关叶子的图片。

2、家长和幼儿一起收集的各种保鲜的材料,如:塑料袋、报纸、餐盒、保鲜膜等。

3、各种操作工具:剪刀、大中小胶条、双面胶、皮筋、毛线、封口夹等。

一、开始部分:

2、它们都是什么形状的?

3、你还见过哪些颜色、形状不一样的落叶?

(二)教师发给每名幼儿一片叶子,请幼儿看一看,摸一摸,再次感知叶子外形特征。鼓励幼儿与同伴说一说自己手中叶子的颜色和形状。

(三)出示各种叶子的图片丰富幼儿的知识经验。

(四)教师出示已经干裂和腐烂的落叶。

请幼儿看一看这些落叶怎么了?他们的颜色和形状还漂亮吗?他们为什么会变成这样子呢?鼓励幼儿大胆表达自己的想法。

二、基本部分:

(一)教师引导幼儿思考,激发幼儿的探索欲望。

请幼儿想一想,有什么好办法可以保护漂亮的落叶?不让它们变干裂,变腐烂呢?”激发幼儿想象力,说一说怎样保鲜落叶,鼓励幼儿大胆表达自己的想法。

(二)教师出示并介绍各种操作材料,操作工具。

1、请小朋友两人一组进行操作。通过游戏《找朋友》自由结组。找到朋友后两个人商量选择一种方法对落叶进行保鲜。

2、鼓励每组幼儿大胆选择各种材料进行尝试,幼儿操作,教师进行指导。

三、结束部分:

(一)每组幼儿展示自己保鲜落叶的方法。

(二)教师引导幼儿把保鲜好的落叶放在自然角,鼓励幼儿每天进行观察。看一看,比一比,那种保鲜落叶的方法最好。

活动反思。

一、目标落实情况:

2、鼓励幼儿大胆猜想,教师的提问更具有针对性和开放性,并引导幼儿结合已有经验敢于表达自己的想法。通过交流,讨论和分享,进一步发展幼儿的想象力,从而突破了重点目标。

3、在幼儿主动操作,同伴间的探索交流的过程中,学习使用各种操作材料和工具,最终使难点目标得以突破提升。

二、幼儿参与情况。

在教学过程中我运用了兴趣观察法:通过观察、发现、比较相结合,满足了幼儿了解落叶外形特征的愿望。在活动中,宽松自由的环境能够充分发挥幼儿的想像力,满足了幼儿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在使用操作材料和工具时,我鼓励幼儿大胆尝试使用封口夹、皮筋等多种材料,完成任务。

雾和云科学教学设计(模板20篇)篇二

教学分析:

《长城赞》是一幅长联,叙述了长城悠久的历史,描绘了长城起伏奔腾、气势磅礴的雄姿,赞美了中华民族的聪明才智和坚强毅力。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认识长城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血汗和智慧的结晶,是人类历史上的伟大奇迹,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培养他们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2.在观察中展开联想,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想象能力。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仔细体会文章字里行间所表达的思想感情。背诵课文。教学重难点:

(一)谈话导入新课。

同学们,我们都知道我国有许多世界闻名的古迹:泰山、峨眉山、莫高窟、秦始皇陵、兵马俑,颐和园等等。

出示(万里长城图片)谁能说一说关于长城你都知道哪些知识?(生叙说分享课前搜集的资料)。

万里长城的雄伟坚固给我们每一个到过、见过长城的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使我们深深地感到作为一个中国人的自豪。那么,今天让我们通过《长城》这篇课文的学习,再次游览一下举世闻名的万里长城吧!

(二)介绍作者罗哲文的简介及代表作品。

(二)检查预习。

(三)出示放大的长城彩图或放映幻灯片,播放配乐朗读,让学生边看边听,激发学生对课文学习的兴趣。

(四)朗读课文初步感知课文内容。

我国研究长城专家罗哲文以中国传统文化特有的形式—对联,描述了这一举世闻名的历史遗迹,我们一起来学习罗哲文的对联—《长城赞》它是一幅全面赞美长城的长联。

交流研讨:对联是从哪几个方面赞美长城的?学生介绍自己搜集到的资料与大家共享。指名读课文鼓励学生充分自读,理解大意,了解对联的对仗工整,音韵和谐,体味对中华长城和中华民族的赞美,洋溢着浓厚的民族豪情,注重有感情地朗读和学生自主性学习的激发。(体会作者是如何将观察画面时产生的视觉形象与语言文字相结合,准确描述事物特点的)。

(五)作业。1.复习词语。2.背诵课文。

雾和云科学教学设计(模板20篇)篇三

进一步增强对动物特征进行探索的兴趣,获得对有生命的物体多样性的认识2.通过回顾观察过的动物,引导学生运用已有的知识和经验了解新的观察内容。

3.会查找、交流、汇报对动物的观察结果。

教学重点:观察动物的生活,能有目的地查找有关资料。

教学难点:能系统地描述观察到的结果。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猫、鸽、甲鱼、青蛙、金鱼、蜻蜓等动物的图片。

学生准备:观察记录。

一、引入:

1.回顾已往观察过的动物。

师:“同学们,还记得我们已经观察过蜗牛、蚂蚁和蝗虫,也观察了蚕的一生。它们的基本需要、生长变化过程、怎样繁殖后代?怎样运动?怎样对环境变化做出相应的反应?”

2.请学生说说平时见过的动物。

师:“那么,你们平时见过哪些动物?”

二、探究内容:

1.观察动物。

师:“这些动物有什么特点呢?它们是怎样生活的呢?”(让学生说出一种自己最了解的动物,可以说这种动物有趣的事情,也可以说它怎样生活,有什么特点。)。

2.小组交流。

“它的身体分为哪几部分,各个部分是什么样的?”

“它生活在什么样的环境中?”

“它有哪些基本的生活需要?”

“这种动物的食物是什么?从哪里获得食物?它也排泄废物吗?”

“这种动物的生长发育经历了哪些过程?”

“这种动物怎样繁殖后代?怎样运动?”

“这种动物会对外界刺激做出反应吗?怎样反应?”

(可用游戏方法进行教学,由一小组进行描述所观察的动物,其他小组猜该动物的名称。)。

3.对各小组汇报进行自评和相互评价。

三、全课总结。

四、课后拓展。

你还能了解更多的动物吗?

1.能找出与6种动物相似的动物。

2.通过对动物进行分类,概括动物的共同特点。

教学重点:对动物进行分类。

教学难点:寻找和概括动物的共同特点。

教学准备:

马、羊、兔、2种鸟、鸡、2种鱼、蛇、蜥蜴、蝴蝶、蝙蝠等动物的标本或图片。

一、引入:

师:“形形色色的动物,我们怎样了解它们、辨认它们呢?”

二、探究内容:

1.找相似的动物。

师:“请大家先找出一种与猫、鸽子、金鱼、甲鱼、青蛙和蜻蜓相似的动物并说明怎样相似?然后把找到相似的动物和这种动物的特点联系起来。”

让学生把找出的相似的动物填写在记录表里。

3.交流和讨论。

(1)交流。板书全班找出的与6种动物相似的所有动物。

(2)讨论:“对于表中的内容,你的看法一致吗?”

(3)讨论看法不一致的地方,由学生分别陈述理由,不能取得一致意见的问题可以先存疑。

(4)师:“大家看法不一致的这些动物,有什么共同的特点?”让学生分小组整理和汇总每一类动物的主要特点,然后板书。

(5)“应用同学们找出的.队伍的共同特点去识别原来大家看法不一致的动物。”老师根据学生说的情况作补充说明。“用动物的共同特点逐一衡量,哪些属于这类动物?哪些不属于?”

(6)交流。

师:“我们的看法与科学家的分类方法有什么相同和不同?需要在哪些方面修改和补充?”

(7)阅读“常见的6类动物”资料,对照资料看自己找出的动物的共同特点是否全面准确。

4.找动物的共同特点。

(1)师:“形形色色的动物有许多种、许多类,它们有哪些共同的特点呢?”学生回答,老师板书。全班展开讨论,统一意见。

(2)让学生把概括动物的共同特点,整理成几方面填好活动手册。

三、全课总结。

四、课后拓展。

观察植物的叶子。

参考资料:

哺乳类动物:像猫那样,身体表面长毛,胎生、小时候吃奶。

鸟类动物:像鸽子、鹰那样身体表面长羽毛、有一对翅膀、一对脚、由大鸟孵化出来的动物。

鱼类动物:像金鱼那样,生活在水里、身体表面长鳞、在水中产卵、用鳍游泳的动物。

昆虫类动物:像蜻蜓、蝴蝶那样,长着三对脚、头上有一对触角、身体分为头、胸、腹三部分的动物。

爬行类动物:像乌龟、鳖、壁虎、蜥蜴那样,身体贴近地面爬行的动物。

两栖类动物:像青蛙、蟾蜍那样在水中产卵,小时候生活在水中,长大以后到陆地上生活的动物。

雾和云科学教学设计(模板20篇)篇四

大班数学分合教学中,幼儿很容易觉得枯燥而失去兴趣,过多的机械练习也容易让幼儿形成思维定势,不利于幼儿思维的发展和数感的建立。在课程游戏化理念的启发与支持下,我把游戏的元素与教学内容相融合,努力激发幼儿学习的兴趣,促进幼儿在“自由自主、愉悦创造”的氛围中得到有效科学地发展。我就10的分与合设计成《打保龄球》教案,并进行实践研究。

1.让幼儿在游戏活动中体会分成与组合的实际意义。

2.引导幼儿了解游戏规则,培养幼儿遵守游戏规则的习惯与能力。

3.培养幼儿初步自主学习积极性与能力。

1.在晨间活动中玩过保龄球。

2.20个椰奶瓶做成的“保龄球”、2个草球。

3.有瓶子倒地和瓶子树立两种标记的记录单、数量与幼儿数相等。

4.一份10的分合汇总记录单(9组)。

一、介绍游戏及记录单:打保龄球。

1.观察游戏场地布置,回忆保龄球的摆法与玩法。

2.两位老师轮流玩儿,并记录在展示单上,让幼儿熟悉记录方式与过程。

二、幼儿自主玩儿游戏:打保龄球。

1.要求幼儿只玩一次,把自己的成绩记录在记录单的正面。

2.讨论游戏结果。

请幼儿把自己游戏的结果记录纸和同伴分享,讨论谁是自己小组里的第一名,再比较两组的第一名,看谁是全班第一名。

小结:这一次是他赢了,下一次可不一定哦,我们要仔细观察,认真体会才能把球打得又稳又准。希望大家继续努力。

三、幼儿再次自主玩儿:打保龄球(每人有三次机会)。

1.采取轮流玩儿轮流记录的方式游戏,让幼儿把每次游戏的结果记录在记录纸可以记录三次的反面。

2.讨论游戏结果。

要求幼儿将自己三次玩的成绩相加,算算自己得了几分,再和小组里的小朋友比一比,谁是第一名。再比较两组的第一名,看谁是全班的第一名。

四、探究游戏记录结果中的秘密。

将自己发现的10可以分成几和几说给老师,老师记录在汇总表上,看看有多少种不同的分法。

五、活动延伸。

课后我们再玩一玩,记一记,看看10的分成与组合还有没有我们没有记录下来的了。

1.让幼儿在游戏活动中体会分与合的实际意义。

2.引导幼儿了解游戏规则,培养幼儿遵守游戏规则的习惯与能力。

3.培养幼儿初步自主学习积极性与能力。

1.在晨间活动中玩过保龄球。

2.40个椰奶瓶做成的“保龄球”、4个草球。

3.有瓶子倒地和瓶子树立两种标记的记录单、数量与幼儿数相等。

4.一份10的分合汇总记录单(9组)。

一、介绍游戏及记录单:打保龄球。

1.观察游戏场地布置,回忆保龄球的摆法与玩法。

2.两位老师轮流玩儿,并记录在记录单上,让幼儿熟悉记录方式与过程。

二、幼儿自主玩儿游戏:打保龄球。

1.要求幼儿只玩一次,把自己的成绩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记录在记录单上。

2.讨论游戏结果:

请幼儿把自己游戏的结果记录纸和同伴分享,讨论谁是自己小组里的第一名,再比较两组的第一名,看谁是全班第一名。

小结:倒下的越多,竖着的就越少。倒下的越少竖着的越多。倒的越多我们得分就越高。

观察比较彼此的记录单,把不同的结果记录在汇总表上,寻找秘密。

3.集体共同游戏,探寻更多的分法,大家轮流打保龄球,把还没有出现过的结果记录在汇总表空白的部分。

讨论:观察汇总表,你发现了什么?

小结:根据小朋友们打保龄球的记录单,汇总在老师的大记录单上,我们发现10的分成有9组。

三、整理提升已经获得的经验结果。

1.幼儿分成两组,每组一份10的分合记录单,共同讨论整理。

2.讨论两组的整理结果,让幼儿说明整理理由。

四、完成《幼儿画册》3第51页。

我们今天玩了好玩的游戏,也学会了10的分成。你能把10的分成按顺序写出来吗?我们一起来做一个练习。

幼儿独立完成作业。

五、活动延伸。

通过调整,整个活动过程孩子们更多地投入了理性分析思维中,在体验游戏快乐的同时,探索了数学的规律,增强自主学习的兴趣与能力,也充分体验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形成幼儿良好的数感。由于有了9以内分合学习的经验,幼儿在进行经验提升的时候并没有太多困难。在教学过程中,出现了10个保龄球全部倒了的现象,怎样记录,算不算10的分成,孩子们有一些争议,这个我没有立即给予评判,让孩子们在争议中继续探索与思考,相信更有利于孩子们数学思维的发展。后期的延伸活动还能帮助幼儿很好地记住10的分合,避免了机械记忆。

雾和云科学教学设计(模板20篇)篇五

1、蚕的一生要经历蚕卵、蚕、蛹、蚕蛾四个不同形态的变化。

2、蚕是蚕的生命周期中的幼虫,蚕蛾是蚕的成虫,蚕蛾交配繁殖后死亡。

3、蚕的一生经历了出生、生长发育、繁殖、死亡四个阶段,这就是蚕的生命周期。

整理资料,归纳概括蚕的一生。

1、培养对生命的珍爱之情。

2、认识资料积累和整理的重要意义。

整理观察记录,认识蚕的一生所经历的卵、幼虫、蛹、成虫几个阶段。

认识到蚕的一生分为出生、生长发育、繁殖、死亡四个阶段。

学生分组实验器材:学生自己的观察记录、画的图和拍的照片、制作的标本和小报等资料。

教师演示器材:有关蚕的一生的图片或课件。

亲爱的同学们,很高兴能和大家一同上这节科学课,初次见面,今天给大家带来了一份礼物,看!这是什么?(生答)。

1、投影出示图片“蚕的生长变化”,指名简介蚕的生长过程。

2、教者指导学生填写“蚕的一生”观察记录表。

3、教者投影出示填表举例。

4、学生汇报,教者板书。

师小结:从卵里出来的蚕是蚕一生中的幼虫阶段,蚕蛾是成虫阶段,并在上面的表格左边一列补充注明:

蚕(幼虫),蚕蛾(成虫)。

5、学生制作循环图,并指名在黑板上完成蚕的一生循环图。

6、播放视频文件。

1、投影出示图片“蚕的一生”,学生总结。

2、学生总结正确后,投影出示相应图片。

3、依据表格统计各阶段时间(49——56天)。

短暂的一生——德育渗透。

4、师小结。

讨论:回顾我们的养蚕过程,我们是怎样让蚕健康成长的?

由于时间关系,把这个问题留做课后作业,老师相信你们一定能找到答案的!

1、生谈谈本节课的收获。

2、师:蚕的一生要经历蚕卵、蚕、蛹、蚕蛾四个不同形态,经历了出生、生长发育、繁殖、死亡四个阶段,这就是蚕的生命周期。

雾和云科学教学设计(模板20篇)篇六

在一次过渡环节时,我听个别幼儿在讨论某某小朋友今天穿着一件什么颜色的衣服时,小朋友都不知道是什么颜色,对许多基本颜色也分辨不清,有的把黄的说成了白的,有的把黄的说成了红的。因此如何教会刚入园的幼儿认识颜色,是我们老师需要迫切解决的问题,为了能让幼儿更好的掌握对认识颜色,我根据本班幼儿的年龄特点,设计了《红色气球在哪里》的活动。

本次活动,从三种颜色的气球和小朋友玩游戏,帮气球找家、游戏---红色气球在哪里、给气球找家等。让小朋友们在情绪愉悦的氛围中,通过认知、寻找、游戏一系列活动,不知不觉地掌握了这三种颜色的认识。

1、认识红、黄、蓝三种颜色。

2、按照相同的颜色进行配对。

3、感受游戏的快乐。

重点:认识红、黄、蓝、三种颜色。难点:按照相同的颜色进行配对。

1、用三种颜色的卡片和小棍制作的'气球卡片。

2、贴有红黄蓝三种颜色气球标记的小筐。

3、歌曲《红色气球在哪里》。

导入。

1、与配班老师对唱歌曲,吸引宝宝注意,帮助宝宝感知游戏的玩法。

(当老师问唱后,配班老师拿出与问唱颜色相匹配的彩色气球卡片,并伴随歌曲的节奏挥舞。)。

二、认识气球卡片颜色。

1、“当当当当!是谁来啦?气球宝宝来啦!听!它们在自我介绍了!“我是红色气球!我是黄色气球!我是蓝色气球!”(依次出示)。

“也请宝贝们选一个气球做自己的朋友。”(配班出示气球宝贝依次选择)请宝宝自选红、黄、蓝三种颜色的气球卡片任一张,用语言引导宝宝认识自己手中的气球卡片的颜色。

2、师:“每一个小朋友都找到气球朋友了,我来考一考你们!

红色(黄色、蓝色)的气球在哪里?,幼儿:红色气球(黄色、蓝色)在这里。(配班带领引导幼儿回答)。

三、宝宝跟随歌曲做动作。

1、“你们都认识自己的气球是什么颜色了吗?(幼儿回答)现在带着你的气球朋友和老师一起玩游戏吧!先把气球藏起来!”引导宝宝模仿老师,一边伴随歌曲做动作,一边出示与歌词中提示的颜色相匹配。(问唱第一句时,宝宝将气球藏在身后;问唱第二句时,宝宝拿出与老师问唱相匹的气球卡片并挥舞。如有宝宝拿错颜色,配班老师可拿出正确的颜色卡片与宝宝同唱。)2、“和气球朋友玩了游戏,开心吗?我想问一问,刚才是什么颜色的气球和你一起做的游戏?”(个别提问,并提醒幼儿观察自己手中的气球的颜色。)。

四、气球找家。

1、“看一看,老师手里拿的是什么?(幼儿回答)再看一看筐子上贴了什么?依次出示贴有红、黄、蓝三种颜色气球标记的小筐(帮助幼儿认识筐子上的标识),播放音乐请宝宝按照歌词中提示的颜色收放手中的气球。

今天我们认识了三种颜色,分别是红色、黄色、蓝色。还帮助这三种颜色的气球找到了自己的家,红色气球的家在贴有红色气球标志的筐里,黄色气球的家在贴有黄色气球标志的筐里,蓝色气球的家在贴有蓝色气球标志的筐里。回家也去找一找生活中哪里还有红、黄、蓝这三种颜色。

极思维、积极参与、活动气氛好,初步达到了预设目标。

雾和云科学教学设计(模板20篇)篇七

理解没有太阳,地球上就没有生命。科学知识。

有关太阳、太阳系的图像资料或课件、望远镜、铁架台、纸板、白纸、卡片纸等。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

一、教学导入。

本课的教学导入可以让学生先来说一说他们所知道的有关太阳知识。

二、理解:万物生长靠太阳。

1.讨论:怎样去完成并补充示意图?用此来表示太阳与地球上万物的关系。

1.组织学生观看课件。

2.强调“恒星”的初步概念——像太阳这样自己能发光发热的星球叫恒星。四.观察太阳。

1.介绍器材和观察方法2.安全教育:

(1)我们不能直接用肉眼观察太阳,否则太阳光会伤害我们的眼睛。

五、观看课件,了解太阳系的组成,填写资料卡。课件模仿著名丛书《神奇校车》制作。

课件中除了显示教材内容外,还加进很多的数据和比喻,让学生更容易理解;特别补充:2006年8月24日第26届国际天文学联合会大会对行星进行了重新定义,冥王星已经不再属于行星,而是矮行星。大会规定现在太阳系的天体包括:八大行星,矮行星和小天体。

六、组织交流。

1.什么是太阳系?由哪些星体组成?2.请介绍你印象最深的内容。

3.教师说明书本中定义的太阳系组成:因为教材是在2005年通过国家审查的,所以教材上关于太阳系的组成仍然沿用的是历史上的规定。

七、阅读,了解有关观察流星与彗星的科技史。

八、课外作业观察金星1.提示学生特别注意安全。

2.教师告知学生金星是很明亮的星体,它常常出现在朝阳和落日的附近。有时,金星在日出前4小时或日落后4小时出现在空中。在深夜是看不到金星的。板书设计:

太阳和太阳系。

太阳系:太阳、行星、卫星、彗星、流星等。

教学反思:本节课我设定了两个环节:认识太阳系,建一个太阳系模型。而建太阳系模型是本节课的重点,我采取了多种措施进行授课,如画图、带领学生分析、鼓励学生提出独立的建模方案,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太阳系和太阳系》说课稿。

一、教材分析。

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湘教版六年级上册第三单元中的《太阳和太阳系》一课,本单元主题是探索宇宙,教材从孩子们熟悉的太阳入手,学习中逐步提升学生对宇宙的认识,并试图在学习中培养孩子的科学探究的意识,使学生体会到科学知识可以解答心中疑问,解开宇宙神秘面纱,从而激发学生关注与科学有关问题的积极性。本节课从了解太阳系的角度出发,使学生初步认识宇宙。

本课的教学目标:科学探究。

理解没有太阳,地球上就没有生命。科学知识。

1.知道太阳是一个温度很高的大火球。2.知道太阳系的组成及行星的排列顺序。3.了解金星的基本情况。

二、说教法、学法:教法:

1、情景设置法——激发感情,引起兴趣。

2、提问法——逐步引导,逐渐深入。

3、点拨法——展开联想,拓展思路。学法:

1、讨论法——积极参与,

总结。

规律。

2、探究法——操作体验,得出结论。说教学程序:

雾和云科学教学设计(模板20篇)篇八

1.能够观察、探究夏天里动植有哪些变化,并与其他同学交流;能提出自己感兴趣的探究四季动植物变化的问题,做出科学的方案和计划,并能参与探究季节变化对动植物影响的活动。

2.自主选择感兴趣的问题,经历科学的探究过程;在小组合作中体会分享信息、观念、思考和相互启发的意义,获得交流合作的经验和能力。

3.认识夏天里动植物生活习性特点及动植物在四季里发生变化的规律。

精心管理移栽的西红柿,做好观察记录。

学生准备:在自己家周围和到大自然中去观察、探究动植物在夏天发生了哪些变化;搜集相关的文字资料、图片或者是实物,为课堂上交流做好准备。

教师准备:教师主要对学生的课前观察提供一定的观察指向,提醒学生要进行一些细致观察并认真做好记录,还需要提示学生搜集相关的图片及文字资料;准备一些音像资料或者课件;课前应把前期培育好小西红柿苗准备好,以备上课时可以进行移栽。

活动时间:一课时。

谈话:同学们,炎热而多彩的夏天来了,大自然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你所观察到的动植物有哪些变化呢?我们来交流一下吧!如果准备了有关夏季动植物的课件或录像资料,可先播放,让学生感知夏季动植物的特点,使学生产生强烈的探究欲。

活动一:夏天,动物和植物有哪些变化?

1、组织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汇报交流各自在课前所观察和发现动植物的变化,把他们讨论的结果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记录下来,并选出小组代表准备在全班交流。(要求学生汇报自己的观察方法、观察时间和地点等。)。

2、小组代表再将各小组的发现在全班进行交流,其他同学讨论、思考。

3、教师适时进行鼓励、评价,并把交流过程中学生在观察方法及发现等方面较典型内容板书在黑板上,把一些有代表性的图片张贴、展示。

5、多媒体展示:动植物在夏天中变化的一些典型图片和音像资料。

活动二:观察我们校园里的动植物。

1、引导学生在小组内先制定一个观察探究的计划,做好分工。

2、小组同学到校园内观察动植物,找出它们的变化,并做好记录。(教师参与其中,与孩子们快快乐乐地观察、交流。)。

3、小组代表交流小组同学的发现,展示自己的观察记录。

4、教师对小组同学的发现进行点评、补充。

活动三:探究四季动植物变化的规律。

谈话:刚才我们观察、交流了动植物在夏天中的变化,以上我们还观察、探究了动植物在其他季节中的变化。许多同学的表现非常棒,收获也非常多,一定还有许多问题没有弄明白,想不想选择一个自己最感兴趣的问题继续观察、探究下去?!

1、小组同学充分讨论、交流自己所感兴趣的观察、探究的问题,

(问题是促进发展的主要前提,给学生的思维以方向和动力。找出学生感兴趣的、有价值的、有条件可研究的问题,安排学生进行发散性提问,可以使学生在比较短的时间内把集体所要探究的问题和方向确定下来。)。

2、个人或小组同学自己选择一二个较喜欢的问题。(提示学生以自己周围的动植物为主要对象,问题不应过多。)。

3、小组同学根据问题制定本组的探究方案。(教师深入小组,倾听学生的心声,解答他们提出的疑问,让每个小组都制定出一份科学、可行的计划。)。

雾和云科学教学设计(模板20篇)篇九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指出:4—5岁幼儿能感知和发现简单物理现象,如物体形态或位置变化等。活动取材源自于幼儿生活,临近春天,许多家庭都有出游的计划,孩子们对于出游前的准备也有了一定的了解,但是对收纳的参与性不高。因此,教学活动以旅行为情景,提供行李箱及各种物品,让幼儿通过不断探索、合作、总结,寻找出较为科学的收纳方法,将科学知识浅显、易懂的传递给幼儿,并能在生活中去有效运用,进一步激发幼儿观察和探究的兴趣。

1、能改变物体的形态或位置,合理利用空间摆放更多的.物体。(重点)。

2、愿意与同伴两两合作完成收纳任务。(难点)。

3、初步感知收纳整理在生活中的作用。

经验准备:初步掌握叠衣服、叠裤子的方法。

物质准备:

教具:收纳视频、《郊游》歌曲。

学具:行李箱、各类物品若干。

一、创设情境,调动幼儿已有经验。

3、请幼儿讨论摆放的方法。

二、两人一组,幼儿初步探究摆放的方法。

1、师:请小朋友找个小伙伴,两个人一组,请你们用自己的办法,将这些物品全部放进行李箱里。

2、请成功的幼儿介绍自己的方法。

师:你们成功了吗?怎么做的呢?

3、师幼分享收纳的视频。

4、教师小结:在整理的时候,要将小的东西放到大的东西里面,还可以通过折叠、卷、挤压减小物品的大小,这样可以在旅行箱里放更多的东西。

三、再次操作,成功的小组增加难度再次挑战。

1、师:请刚才没有成功的小组再次尝试,将物品全部放进行李箱里。

2、师:成功的小组老师给你们增加了一些物品,请你们再次挑战,重新将所有的物品放进行李箱中。

四、结束活动。

1、师幼跟着《郊游》的伴奏,一边唱歌,一边拖着行李箱离开活动室。

师:现在我们的行李箱收收拾好了,我们拖着行李箱一起出去郊游吧。

雾和云科学教学设计(模板20篇)篇十

当前突出的环境问题有大气污染、白色污染、物种灭绝速度加快等,人类正致力于相应的环境保护行动。

2、过程与方法。

通过学习大气污染的定义、白色污染的定义,通过观察有关图片认识人类生存环境的严峻形势。

通过小组讨论,认识保护身边环境的重要性。

3、情感态度价值观。

加深对人与环境关系的认识,增强环境保护的意识和责任感。

【教学重点】。

1、明确大气污染、白色污染的含义。

2、认识大气污染、白色污染主要是人类活动造成的。

3、生态环境被破坏之后,造成大量动植物的数量急剧减少或濒临灭亡。

【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积极面对当今世界越来越严重的环境问题。认识到保护环境应该从身边的一件件小事做起。

【教学准备】配合教学用的图片及其他资料。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1、除了垃圾和水污染之外,人类还面临着其他一些环境问题。主要有大气污染问题、白色污染问题,物种灭绝速度加快的问题。

二、关于大气污染。

1、说一说平利的空气质量状况,简要说说空气质量(优、良好、轻度污染、中度污染、重度污染)的原因。(河流较多,山上的树多、草多,工厂少……)。

2、引导学生观察大气污染状况的图片。

3、出示大气污染的定义。(当大气中污染物质的浓度达到有害程度,以至破坏生态系统和人类正常生存和发展的条件,对人或物造成危害的现象叫做大气污染。)。

4、集体学习:

a、介绍“造成大气污染的因素”。(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

b、大气污染后有哪些危害?(急性中毒、慢性中毒、致癌)。

c、人们采取了哪些措施?(关闭污染大的`工厂;少开车,使用环保型的交通工具……。

5、小结:人类活动是大气污染的主要原因。

三、关于白色污染。

1、介绍美国科学家贝克兰及他的重要发明(合成塑料)。

2、了解生活中的塑料制品,了解塑料制品有哪些优点?

(方便、轻巧、便于存放)。

3、出示一些白色污染严重地区的图片。

讨论,分析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现象?(不讲卫生,乱丢乱放,塑料袋需要一两百年才会腐烂……)。

4、白色污染的定义:塑料制品对环境造成的污染叫白色污染。

5、介绍白色污染的直接危害和潜在危害。(用ppt介绍危害,并说明人类活动是造成白色污染的主要原因)。

6、人们想出了什么应对措施?(教师通过ppt介绍可降解塑料制品及其优点:风吹日晒雨淋之后,在较短的时间就能腐烂掉。)。

四、关于物种灭绝速度加快。

1、由于大气污染、白色污染,造成了生态环境慢慢恶化,一些动植物已经灭绝或濒临灭亡。

2、介绍已经灭亡的动物以及濒临灭亡的动植物图片。

3、人类现在采取了什么措施?建自然保护区。

教师介绍我国几个自然保护区的情况。(四川卧龙保护区、可可西里自然保护区,九寨沟自然保护区……)。

五、保护我们身边的环境。

1、出示平利的美景图。(琵琶岛、翠茗园、观赏桥……我们生活在这样美的环境里是多么幸福!)。

2、小组讨论:

从身边的哪些小事做起,就能保护好我们的生活环境?)。

六、课堂小结。

1、人类活动对环境的正、反两方面影响。

2、保护环境就是保护我们的家园!

3、保护环境应该从身边的一件件小事做起。

8、环境问题和我们的行动。

大气污染(主要是人类活动造成的)。

生态环境被破坏。

白色污染(人类活动造成的)。

物种灭绝速度加快保护环境从身边的一件件小事做起。

雾和云科学教学设计(模板20篇)篇十一

1.通过探索发现颜料能溶于水,并能使水改变颜色,初步感知两种颜色混合变成另一种颜色的有趣现象。

2.尝试根据水宝宝色彩匹配颜色标记,体验探索过程的乐趣。

3.能仔细观察,愿意表述自己的发现。

1.装有小半瓶水的透明瓶子人手1个、瓶盖2个,在瓶盖里面分别涂有红黄蓝颜料。

2.红黄蓝颜色标记分别固定在塑料筐上。

2.瓶子:水宝宝我来帮助你,我可是个有魔法的瓶子,我能帮你穿上有颜色的衣服,听我念“水宝宝,变变变,水宝宝,变变变!”

师:哇,水宝宝怎样了?变出了什么颜色?你们想玩吗?

1.幼儿探索用瓶子变颜色。

2.师幼交流操作情况,并匹配颜色标记。

提问:你们的水宝宝变了吗?变出了什么颜色?红颜色水宝宝应贴什么颜色的标记?

3.引导幼儿讨论变颜色的秘密。

师:好奇怪呀,水宝宝怎么会变颜色呢?肯定有秘密,我们快来找找。

师:你发现了什么?这瓶怎么没变不出来,而另外一瓶却变出来了?

师:哈哈,其实老师把一个秘密放在了瓶盖里。你发现了什么秘密?

师:原来小瓶盖里涂了各种颜色的颜料,经过摇晃,颜料遇到水后,就跑到水里,跟水溶在了一起,水宝宝就变成了漂亮的颜色。而盖子里没有颜料当然就变不出来了。

师:把你们盖子打开看看,为什么有的小朋友的盖子里还有颜料呢?(师幼再次摇晃,鼓励幼儿用点力,加加油)。

1.介绍操作方法和要求。

师:看看老师的瓶盖里还有颜料吗?现在我要请另一个颜色和它做好朋友,两种颜色在一起会怎么样,你们想知道吗?这个奇迹就交给小朋友们去完成吧!记住一定要拧紧,要不然调皮的水宝宝会跑出来的。

2.幼儿交换瓶盖,尝试将两种不同的颜色混合在一起,观察色彩的变化。

3.总结:哇,颜色可真有趣,原来不同的颜色混在一起还会变成另一种新的颜色呢!让我们把这个秘密带到区域里再玩一玩,变出更多不同的颜色吧!

雾和云科学教学设计(模板20篇)篇十二

1能发现生活中的交通问题,并通过调查,得出自己的结论。

2能用图表和文字把自己的调查表示出来。

3能用简练的语言描述海产品旅行线路图。

4能举例说明交通运输不发达带来的问题。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愿意与本组同学讨论,合作开展调查活动。

2愿意把自己的调查结果及交通问题解决方案与同学讨论、交流,并做进一步的改进。

1能举例说明交通运输的重要性。

2能描述海产品的运输过程。

其他目标:

1能举例说明交通运输与人类生活的'密切关系。

2能在独立分析问题的基础上,提出自己解决生活中交通问题的设想或方案,并能说出自己的理由。

教学重点:

能利用图表或文字把自己的调查结果表示出来。

能举例说明交通运输不发达带来的问题。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具准备:

电教课件。

导入新课。

问:为什么?

谈话:今天我们就来学习18课《交通与生活》,探讨一下交通是如何影响人们的生活的?

授新课。

调查爸爸妈妈上班所用交通工具及所用时间。

分组。

发表格,学生填表,教师巡视。

汇报。

分析并小结:(为什么会距离不同,但能同时到达,什么起了作用?)。

分析海产品的旅行路线图,说说交通运输的重要性。

谈话:还能举出实际生活中与交通运输有关的事例吗?

做个小主人。p66。

谈话:在p66的课文中,有两个方案,你对哪个方案有兴趣,就设计那个方案。但是要认真对待,不能马虎了事,你的设计可能会使我们的社会有个更大的进步的。

布置作业:

回家继续进行方案设计,以便下节课进行讨论。

——生理与适应学习目标:一、科学探究目标1.能对游戏中出现的反应现象的原因提出自己的假设。2.能辨别出每一个刺激——反应中的刺激、接受刺激的感官、反应行为......

雾和云科学教学设计(模板20篇)篇十三

现一些长廊的简单特征,通过这一节集体教育活动不仅能够引导幼儿发现四根柱子是一间的特征更重要的是激发幼儿的探索欲望和探索性趣,学习探究的方法、策略。

1、知道长廊四根柱子是一间的特征。

2、能用标记物记录自己的探索发现并与他人交流分享。

3、愿意参与探索活动并乐在其中。

活动重点:知道长廊中的哪四根柱子是一间。

活动难点:点数一定距离内的长廊间数。

经验准备:有四面墙围起来的就是一间屋子的经验。

物质准备:绳子、蓝胶、数字卡、生活中的自然物。

1、引发幼儿对长廊间的探索的兴趣。

2、引导幼儿在自主探索中发现长廊四根柱子是一间的特征。

(1)教师请幼儿在一定距离内(三间)找出长廊中的一间。师:请你们快去数一数、看一看,找出长廊中的一间吧。幼儿自主探索,引导幼儿用标记物记录自己的探索发现。

(2)教师请三名幼儿介绍自己找到的长廊中的一间。

观察、梳理横或竖哪四根柱子是一间,发现同一事物可用不同标记物记录。

(3)师幼共同梳理长廊四根柱子是一间的特征。

小结:我们的房子是四面墙围起来的是一间,长廊是四根柱子围起来是一间。3、引导幼儿点数一定距离内的长廊共有几间。

(1)鼓励幼儿点数长廊的间数,并用标记物记录自己的发现。

(2)师生分享答案,引导相同答案的幼儿站在一起,并用相应的数字表示答案中的数量。

师:这一段长廊有几间?谁跟他的答案一样?谁有不同的答案?

(3)师生验证答案,依次请不同答案的幼儿代表介绍计数长廊间数的方法。

发现、梳理共性问题,如:共用柱子或遗漏等。被共用的柱子和另外两根柱子又组成了一间,所以在数有几间时会有共用柱子组成另外一间的现象。

4、进一步引发幼儿探索长廊间数的兴趣。

本节活动的设计分为三个层次:第一层:激起幼儿的探索欲望。

第二层:幼儿能够发现长廊中一间的特征。第三层:幼儿能够点数出一段距离的几间。

活动的过程是层层递进的方式,幼儿实际操作点数柱子,并将自己的收获和大家分享,通过梳理相关经验,每一次的挑战都能给幼儿挑一挑够得着的感觉,使活动既有趣味性又不缺乏挑战,幼儿在探索中学会思考、反复尝试、合作、协商的良好学习品质。

雾和云科学教学设计(模板20篇)篇十四

中班幼儿的探索欲逐渐增强,也乐于参与到探究活动中来,但他们的思维仍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对事物的理解需要通过亲身的操作和体验来实现。同时,中班幼儿的科学探究经验仍然处于一个比较初级的阶段。《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指出:“幼儿科学学习的核心是激发探究兴趣,体验探究过程,发展初步的探究能力。”作为教师要善于发现和保护幼儿的好奇心,充分利用生活中的机会,引导幼儿通过观察、比较、操作等方法,学会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帮助幼儿不断积累经验,并运用于新的学习活动,形成受益终身的学习方法和能力。

现在,快递已经成为我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就连幼儿园的孩子也知道什么是“包裹”。在日常生活中,我发现中班的孩子们对包裹非常感兴趣,每当有包裹送到的时候,他们都很想知道包裹盒子里装着什么东西?孩子们会凑在一起猜测包裹里面是什么,他们还会抢着帮忙拆开包裹验证自己的猜测。因此,我设计了本次活动,在活动中引导幼儿运用各种感官去进行观察、比较,并尝试进行简单的推断,旨在帮助幼儿积累科学探究的经验,提升探究的能力。

1.尝试用多种感官进行观察比较,推测出盒子里的物品。

2.乐意参与科学活动,体验科学活动的乐趣。

不打开盒子的情况下用不同感官推测出盒子里的物品。

1.同样大小的纸盒16个。

2.网球、直尺、手铃、积木块、香皂、沙包、气球、纸巾、保鲜袋、鸡毛、棉花、棉线、记录表、水彩笔。

一、出示纸盒,激发兴趣。

1.师:“你们看,老师带来了什么?”

2.师:“不打开盒子,你能有办法知道里面有没有装着东西吗?”二、幼儿尝试用自己的方法分辨出盒子里是否装有东西。

1.每位幼儿取一个盒子,尝试操作。师:“请你们用自己的方法试一试。”

2.根据幼儿的判断,请幼儿将盒子分成装有东西的和没装东西的'两类。

提问:“你觉得这个盒子里装有东西吗?”

3.幼儿分享自己的方法,教师用图片帮助幼儿提升经验。

提问:“你是用什么方法判断出这个盒子里有没有装着东西的?”

小结:“小朋友们真能干,用摇一摇、掂一掂、听一听、看一看的方法把你们觉得装着东西的和没装东西的盒子找出来了。”

三、鼓励幼儿大胆尝试,推测盒子里的物品。

1.出示操作材料和记录表,讲解操作要求。

师:“这些材料都有可能在盒子里,需要你们去用自己的方法进行探索”。

2.两个幼儿一组,不打开盒子,尝试用合作的方式,推断出盒子里的物品。

3.幼儿打开盒子,验证自己的结果。

4.请幼儿分享自己的操作方法。

师:“谁来说一说你们是怎么判断出来的?”师:“为什么尺子没有在盒子里?”

四、打开幼儿认为没有装着东西的盒子,验证结果,拓展经验。

1.出示幼儿认为没有装着东西的盒子,再次猜测盒子里是否有东西。

师:“这些是刚才你们认为没有装着东西的盒子,现在请你们再猜猜这。

些盒子里到底有没有东西?”

2.幼儿打开盒子,验证结果。

3.教师小结,结束活动。

师:“这些盒子虽然都很轻,也听不到有东西发出声音,但其实里面是有东西的。

通过游戏我们知道了,有时候我们猜想的和自己亲自实践以后的结果会有不一样,以后不管遇到任何的问题,你们都要多去动手操,大胆进行尝试和验证。

幼儿科学教育不仅仅是知识的传授,它强调的是幼儿的一种亲身经历,从生活中获得一种感性的、直观的经验,科学教育更注重的是对幼儿的科学态度的培养以及幼儿科学探究方式的学习,所以这个活动的目标定位考虑的是幼儿科学探究方法的习得这个方面。

作为活动延伸,我觉得可以在活动区里继续投放这个包裹盒子,再提供更多的一些不同的材料,提升难度,给幼儿继续玩这个盒子里有什么的游戏。

雾和云科学教学设计(模板20篇)篇十五

《抵抗弯曲》是义务教育小学科学教科版教材六年级上册《形状与结构》单元的第一课。本单元是从不同形状结构的物体与它能承受力大小的视角,引领学生探究常见的形状和结构的。本单元知识的编排由浅入深逐步展开,先研究薄形材料怎样抵抗弯曲,再研究弧形结构和框架结构,最后再涉及研究结构科学在塔和桥上的应用。本课学生常见的房子和桥梁的共同结构引出本节课研究的内容,引出“宽度、厚度增加,纸的抗弯曲能力会怎样”的问题,由此展开一系列关于形状和结构的研究。所以,作为本单元的起始课,《抵抗弯曲》的学习在知识和探究技能方面为本单元的后续研究奠定了基础。

本课探究活动主要分为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纸的宽度与抗弯曲能力大小的探究活动。通过在不同宽度的纸上放垫圈,比较不同宽度的纸抗弯曲的能力。然后收集数据,并通过分析整理数据,使学生认识到纸的宽度增加,抗弯曲的能力也会提高。第二部分:纸的厚度与抗弯曲能力大小的探究活动。通过在不同厚度的纸上放垫圈,比较不同厚度的纸抗弯曲的能力。然后收集数据,并分析整理数据,使学生认识到纸的厚度增加,抗弯曲的能力会显著提高。第三部分:研讨长方形截面的横梁平放好还是立放好。这个活动是对第一个活动结论的应用。通过观察,学生会发现承重的横梁都是立着放的',接着让学生解释横梁立着安放的现象,最后再通过演示实验来证明学生的想法。

科学概念:增加梁的宽度可以增加抗弯曲能力,增加梁的厚度可以大大增加抗弯曲能力。

过程与方法:识别和控制变量,记录数据,分析数据并得出合理结论。

情感、态度、价值观:能大胆假设并能在实验中求证。

:对科学实验的变量识别与控制;

实验小组:长度、厚度相同、宽度不同的纸条,长度、宽度相同、厚度不同的纸条;铁垫圈、桥墩,记录表。

演示准备:课件,8倍宽、8倍厚的纸条,塑料尺子,重物,提篮、统计表,记号笔等。

1、课件出示“杭州弯跨海大桥”图片。

2、出示“纸桥”演示载重。

3、出示“限重标志”。

4、提问:有什么办法可以提高纸桥的抗弯曲能力?

1、看图片,说桥名。

2、观看纸桥载重。

3、猜测“限重标志”。

4、回答提问:宽度、厚度、间距、改变形状等。

(一)纸的宽度与抗弯曲能力。

2、出示实验材料:桥墩、长度、厚度相同、宽度不同的纸桥梁;铁垫圈;记录表等。

3、课件出示“温馨提示”。

4、组织学生开展实验。

5、记录、讨论、总结汇报。

1、回答提问:(略)。

2、领取实验材料。

3、观看“温馨提示”

4、学生开展分组实验。

5、(略)。

(二)纸的厚度与抗弯曲能力。

2、出示实验材料:长度、宽度相同、厚度不同的纸桥梁;铁垫圈;记录表等。

3、课件出示“温馨提示”。

4、组织学生开展实验。

5、记录、讨论、总结汇报。

6、比较宽度和厚度对抗弯曲能力的关系?

1、回答提问:(略)。

2、取出预留的实验材料。

3、观看“温馨提示”

4、学生开展分组实验。

5、(略)。

6、回答提问(略)。

(三)8倍宽的纸桥梁与8倍厚的纸桥梁的比较实验。

1、出示8倍宽的纸桥梁,请学生猜测它的抗弯曲能力。

2、8倍宽的纸桥梁抗弯曲能力的演示实验。

3、出示8倍厚的纸桥梁,请学生猜测它的抗弯曲能力。

4、8倍厚的纸桥梁抗弯曲能力的演示实验。

1、推测。

2、观看演示实验。

3、推测。

4、观看演示实验。

1、出示塑料长尺:演示横着放好还是立着放好?

2、解释房子、凳子等生活用品的立着放的道理。生活中有没有这样的应用呢?

1、回答提问:(略)。

2、观看实物或视频,解释“立”

放的原因。

1、谈谈这堂课的收获?

2、这些方法(手指板书的其它几种方法)是不是也可以显著增强抗弯曲能力?六年级的时候我们会继续探究!

1、学生汇报:(略)。

实验记录单。

纸的宽度与抗弯曲能力的测试记录。

纸的宽度。

一倍宽。

二倍宽。

四倍宽。

抗弯曲能力的大小。

预测。

实测。

实验后我们的发现。

纸的厚度与抗弯曲能力大小的测试记录。

纸的厚度。

一倍厚。

二倍厚。

四倍厚。

抗弯曲能力的大小。

预测。

实测。

实验后我们的发现。

雾和云科学教学设计(模板20篇)篇十六

(二)所属教材目录:教科版小学科学六年级上册。

(三)教材分析:电不是自然存在的能源,而是由其他能源(风能、水能、热能等)转换来的二次能源。

(四)本课共有三个活动:

1、了解各种各样的电池。教材中列出了干电池、光电池、蓄电池、纽扣电池,以帮助学生了解他们的相同之处和不同之处。了解它们把哪些能量转化成了电能。

2、我们来发电。教材中安排了用电动机模拟发电的活动。教材中的用电动机来发电,难度很大,小电动机很小,露出来的小螺丝口很难拴住绳子,为此,我对这个实验进行了改进。详见教学过程,活动一。

3、了解发电真的电能从哪里来。

(五)学习情况分析:在上一课中,学生认识了电能转化成其他形式的能——磁能,这一课认识其他形式的能转化成电能,这就使学生更深入地认识电能与其他形式能量的互相转化;第一课中学生已经能够制成电流检测器。学生对于电转化成磁有了直观感性的认识,这一课将磁铁也缠上线圈,移动起来,反过来,就产生了电,可以用第一课的电流检测器来检验磁能是如何转化成电能的。

(一)知识与能力目标:电池是把化学能或者光能转化成了电能,电能都是其他形式的能转化来的,发电的方法有多种。

(二)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观察、实验和阅读资料认识电能的来源。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体验科学技术对社会进步的贡献。

(一)重点:第二个活动,我们来发电,将磁能转化成电能。

(二)难点:电能都是其他形式的能量转化来的。

本课采取,实验探究的方法,来完成对“电能是哪里来”的理解。

1、借助第一课和前几课对电产生磁,引出电能转化成磁能,进而通过分组实验,探究磁能转化成电能的过程直观看到电磁之间的互相转化,转化的方法。在这个基础上,进一步理解发电厂的电是哪里来的。

2、为了满足孩子们的好奇心,解剖一节电池,让学生观察电池的内部构造,理解电池作为有毒垃圾的特殊处理方法。

3、做一个浓盐水电池和水果电池,进一步帮助学生理解化学能可以转化成电能。

(一)教师准备:

1、解剖好的一节1号电池。

2、铜片、锌片、导线、浓盐水。

(二)为每个小组准备:

1、电流检测器(罗盘和线圈组成的)。

2、条形磁铁。

3、导线一米长。

4、手摇发电机。

5、实验记录单一份。

(一)教学环节(注明每个环节预设的时间)。

(二)教师活动。

(三)学生活动。

(四)设计意图。

(六)出示做好的电流检测器,说说构成和使用方法。

(七)复习旧知识,引出新知识。

(八)新授。

活动一:我们来发电(分组实验)(20分钟)。

2、观察各组的实验情况,适时停止实验,进行小结。

3、教师小结:

(1)这个实验说明了,电能是从磁铁晃动来的。磁能可以转化成电能。

(2)手摇发电机,也是利用摇把摇动使磁能转化成了电能。

4、那么电能都是从磁转化来的吗?下面我们一起来看书本的63页,各种各样的电池。

(1)各小组按照老师要求,做出简易发电器,然后,开始实验如何证明这个发电器发出了电,如何和我们前面做的电流检测器连在一起。

(2)讨论交流实验发现:

a、电能产生磁。

b、磁铁来回移动产生了电,电流检测器里面的小磁针摆动起来了。

(3)给每组下发手摇发电机,让每个学生进行操作,观察小灯泡是否亮了,进一步了解发电机的原理。

(4)动手操作,教师适当引导做出简易发电器,再让学生进行探究实验,通过动手操作,真正理解磁能是如何转化成电能的。

活动二:各种各样的电池(演示实验)(10分钟)。

1、提问:教材中列出了哪些电池,说说是将什么能转化成了电能。大家一定对电池很感兴趣,下面请大家看看老师解剖好的一个一号电池,看看它的内部构造。

(1)教师解剖一个一号电池,让学生观察里面的化学药品。

(2)浓盐水电池:将铜片和锌片(废电池外壳)插入盛有浓盐水的杯中,用导线连接在“电流检测器”上,可以看到产生了电流。

(3)水果电池:做一个水果电池,将铜片和锌片插入水果中,也可以产生电流。

2、请学生思考回答:电池为什么不能乱扔?同学们感兴趣的话,可以回到家里,也尝试做一个水果电池。

雾和云科学教学设计(模板20篇)篇十七

3.体验到植物的根和茎作用的多样性,形态的多样性,初步感受生命的丰富多彩。

玉米、胡萝卜、水葫芦、菜豆的植株;

新鲜完好的小植株、试管;

牵牛花、玉米、丝瓜、草莓的茎;

带花小植物、大号烧杯、红墨水、蓝墨水;

食用油、小刀。

一、引入。

1.植物制造食物所需要的水和土壤中的养分是怎样进入植物体内的呢?

2.学生讨论、推测,汇报。

二、根的形态的观察。

1.观察玉米、胡萝卜、水葫芦、菜豆植株根的.不同形态。

2.归纳:植物的形态多种多样,但它们都长有根,根的形态也是多种多样的。

三、设计实验,验证根的吸收作用。

1.你需要哪些器材?(小型的带根植株、装有水的试管两支、食用油、滴管)。

2.为了保证试管中的水不散发到空气中,我们需要怎样做?

3.什么现象能够说明试管里的水被植物的根吸收了?

4.教师出示事先准备好的实验装置。

5.学生用自己设计的方法延伸到课外观察验证。

6.植物的根在植物生长中还起什么作用?

四、茎的形态的观察。

1.土壤中的水和养料被根吸收后,又是怎样被输送到植物的各个部分去的呢?

2.观察牵牛花、玉米、丝瓜、草莓的茎。

3.归纳:植物都长有茎,虽然茎的形态是多种多样的,但茎的作用都是一样的——输送水和养料。

五、设计实验,验证茎的输送作用。

1.能想出一个方法让我们可以观察到茎把水输送到叶和植物的其他部分吗?

2.学生设计观察方法:

……。

3.学生设计验证性的对比实验。

4.教师出示事先准备的实验装置。

(1)为什么接触到红水的植物的叶和花都染成了红色?

(2)为什么没有接触到水的植物的叶和花都蔫了?

5.通过对植物茎的观察,我们知道茎对于植物具有哪些重要作用?

六、小结,延伸。

雾和云科学教学设计(模板20篇)篇十八

过程与方法:

1、会做利用x氧化钙检测二氧化碳的实验。

2、会做利用火柴燃烧的情况检测氧气含量的实验。

3、会选择一定的方法测定自己的肺活量。

4、能通过收集资料制作戒烟小报。

1、认识肺、气管、支气管等人体呼吸器官。

2、知道呼吸让我们吸进富含氧气的空气,呼出含有大量二氧化碳的废气。

3、知道肺是进行气体交换的重要器官,肺活量越大,呼吸功能越强大。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认识到保护肺等呼吸器官的重要x。

2、知道吸烟有害呼吸器官的健康,能逐步养成有利于保护呼吸器官的良好行为习惯。

1、重点:认识肺、气管、支气管等人体呼吸器官及其作用。

2、难点:准确测定自己的肺活量。

x氧化钙、塑料袋、水槽、吸管、玻璃杯、气球、软尺、课件。

(一)、导入:

1、提问:我们每天都在呼吸,你知道我们身体的哪些器官是呼吸器官吗?(板书:呼吸)。

学生汇报:鼻子、肺……。

2、讲述:让我们来认识一下呼吸器官吧!(强调:嘴不是呼吸器官。)。

看视频资料。

分组活动,指名演示。

4、你觉得在观看过程中,哪个呼吸器官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学生汇报。

5、今天我们就来研究肺和呼吸的关系。

(二)、自由研究:

1、比较吸进和空气和呼出的气体。

(1)提问:我们每时每刻都在呼吸,谁知道我们为什么要不停地呼吸?

学生讨论、汇报:呼出二氧化碳……。

(2)讲述:刚才同学们进行了猜测,但不能说明什么,我们必须用实验来验x。

学生观察并汇报:溶液颜x没变。

学生观察并汇报:溶液变浑浊了。

(5)为什么实验的结果不一样?说明什么?

学生分组讨论并汇报:呼出的气体含有二氧化碳……。

(6)讲述:一个实验成功还不足以说明问题,我们再做一个实验看看结果如何。

学生汇报:在呼出的气体的瓶子里火柴灭了。

(8)提问:这个实验说明了什么?

学生汇报:二氧化碳不支持燃烧。

(9)提问:我们做以上对比实验,这些实验的结果说明什么问题?

分组讨论并汇报。

(10)小结:呼吸让我们吸进富含氧气的空气,呼出含有大量二氧化碳的废气。

(11)提问:在呼吸时起交换气体作用的重要器官是什么?(肺)。

(12)讲解:肺是氧气和二氧化碳进行交换的重要器官。

2、测肺活量。

(1)讲述:一次用力吸气后,再尽力呼出的气体总量就是肺活量。每个人的肺活量都不一样,我们可以参照p50吹气球的方法测量自己的肺活量。注意:先要深吸一口气,再把所有的气都吐出吹气球,然后把气球扎紧了;要测量气球的最宽处周长。比一比谁吹的`气球最大。

分组实验,并记录结果。全班汇报结果。

小组讨论、汇报。(肺活量大的同学呼吸次数少)。

(3)提问:肺活量大好还是小好?为什么?

学生讨论并汇报。

(4)提问:怎么样才能增大肺活量呢?

学生汇报。

(5)小结:肺活量大对健康是有益的,所以我们要保护好我们的呼吸器官,多参加体育锻炼,增加肺活量增进健康。

3、保护呼吸器官。

(1)提问:怎样才能保护我们的呼吸器官呢?

分组讨论,全班汇报。

(2)小结:我们要为保护呼吸器官做些积极的事情,比如平常打扫卫生先洒水,经常通风换气,积极锻炼身体等等。

1、提问:你对吸烟有什么样的看法?

2、讲述:课后请每个小组收集资料,设计并制作一份戒烟小报。

雾和云科学教学设计(模板20篇)篇十九

1、通过实际操作,激发幼儿的探索兴趣。

2、尝试让物体“站起来”,感受使物体“站起来”的方法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

3、愿意在集体面前大胆表达、交流自己的发现。

重点:探索各种材料站起来的方法。

难点:大胆表达交流自己发现,感受物体站起来的方法在生活中的广泛使用。

1、经验准备:幼儿喜欢玩“站起来”的游戏。

2、材料准备:剪刀、扭扭棒、木质积木、雪花片、塑料圆环、泡沫板、游戏棒、羽毛、手工纸、卷筒纸芯、木夹、书(路灯、花瓶、帐篷、屋顶、相机三脚架、路牌、支撑大树的三脚木桩、相架)。

一、游戏:站起来。

师:孩子们,让我们跟着轻松的音乐玩喜欢的游戏“站起来”吧。

师(小结):大家用了各种动作使自己站起来、站得稳,真棒!

(析:在轻松的音乐中,幼儿听着教师的数字指令,参与“站起来”的游戏,为下一环节探索使各种材料“站起来”的方法做好经验方面的铺垫。)。

二、操作、尝试使物体“站起来”

(一)操作与交流。

1、简单认识材料。

师:看到大家玩得那么开心,桌子上那么多材料也想玩“站起来”的游戏。这些东西都是我们生活中常见的。让我们来看看是什么?(提醒幼儿在接下来的操作中小心使用剪刀、游戏棒等尖锐物品。)。

2、探索让各种材料“站起来”的`方法。

师:那现在熊老师请大家去选择喜欢的材料,让它们也能像我们一样站起来,先操作完成后的小朋友可以回到位置上,和你旁边的小伙伴分享你的发现。(幼儿操作)。

指导要点:(2)在幼儿能用一种方法帮助某种材料“站起来”后,鼓励幼儿探索更多方法帮助此材料“站起来”,拓展幼儿思路。

3、交流与小结。

师追问:除了这种方法,你还有什么方法能使它站起来昵?

师:你能想出这个办法,简直太棒了。熊老师觉得你的这个办法很好,有可能会成功,待会你可以去试一试哦!

师:那你们是不是让所有的材料都成功站起来了?

幼:羽毛。

师:为什么会失败昵?

幼:很轻、很小。

师:那你们有没有什么办法可以让它站起来昵?

师:如遇幼儿不知,引导(可不可以用其他材料帮助它昵?)。

二次操作材料。

师:接下来,我们再去试一试,如果刚刚你成功了,那么这一次你找一找新的材料,用新的办法让它成功站起来,或者不去找新的材料,我们想一想新的办法。如果你刚刚失败了,也没有关系,你可以参考一下刚才小朋友们分享的方法,看看能不能成功。

师:孩子们我们去操作吧!

幼(自取材料操作)。

分享交流。

师:这一次用了什么方法,使什么材料站起来了。

幼:上一次用了———这次用了———使—————站起来了。

幼:上一次用了———这次用了———使—————站起来了。

幼:一直没有成功。

师:没有关系,我们下来再去想想办法。

幼:去采访互动。

师:好了,分享的时间到了,谢谢客人老师的分享,请大家快速回到位置。

三、发现生活中“站起来”的物体延伸。

师:在我们生活中也有很多很多站起来的物体。和大家刚才操作的材料一样,本来是不能站起来的,而在其他材料的帮助下能够成功站起来,而且站得很稳、很高,我们呢一起来看看吧!

四、(析:本环节引导幼儿进行观察,从而发现“站起来”的方法在生活中的广泛运用,使源于生活的教学最终又服务于生活。)。

结束:在我们身边,这样的材料还有很多很多,那我们一起去幼儿园里找一找。

师:孩子们,请起立,让我们一起先去收拾材料,把它们送回家吧!

师:我们和客人老师说再见吧!

幼儿在游戏中尝试了用各种肢体动作使自己“站起来”,在这里教师引导他们将方法迁移到帮助生活中的各种物品“站起来”中,并拓展幼儿思维,鼓励幼儿尝试多种方法。

雾和云科学教学设计(模板20篇)篇二十

1.能从“这是什么”.“为什么会这样”等角度对昼夜动植物的变化提出问题,培养小学生学习科学的兴趣。

3.能用图表记录昼夜交替对动植的影响,如用图表记录牵牛花的变化;

(二)知识与技能。

1.知道有的植物白天开花,如郁金香;

2.知道有的植物晚上才开花,如昙花;

3.知道有的动物适合昼间生活,如蜻蜓.蜜蜂等;

4.知道有的动物适合夜间生活,如猫头鹰.蝙蝠等。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1.喜欢大胆想象;

2.体会到昼夜交替对动植物的奇妙影响,并以一定的方式赞美。

1.能设计一些调查活动,回答和解决哪些动物适合昼间活动,哪些动物适合夜间活动;

2.知道地球自转一周的时间大约是24小时。

有关昼夜对动植物产生影响的图片或影像资料,电脑制作有关幻灯片等。

1课时。

(一)导入新课:

1.谈话:同学们,你喜欢鲜花和小动物吗?现在,老师就带大家到花园.到动物园里看一看(放录像)。

[让学生一开始就在轻松氛围中学习,这样,可以让他们对本次活动产生兴趣。]。

3.学生讨论交流。

今天我们就来一起研究昼夜对动植物的影响。

(二)探究昼夜对植物的影响:

1.观察郁金香.合欢树.牵牛花植物在一天中不同时段的图片(媒体出示)。

思考:这些植物在一天中有什么变化?是什么在影响着它们发生变化?

2.学生讨论并交流。

3.你周围有哪些植物也像郁金香一样会随着昼夜时间的变化而变化?

(多媒体演示昙花.丝瓜等植物夜晚开花的动画。)。

5.从这些植物的变化中可以发现什么规律吗?

6.学生讨论并交流。

7.小结:每种植物和生活习性都是受着节律的支配,这种节律有时按24小时变化着,和钟的周期一样。这种影响植物的节律我们也称生物钟。

(多媒体介绍昼夜对植物影响的相关内容)。

8.正因为昼夜对植物的影响,瑞典生物学家卡罗拉斯·林奈根据不同植物开花时间的不同做了一个花钟。(多媒体介绍有关花钟的.详细内容)。

9.调查你周围植物的开花时间,看看是否能根据调查的结果编制一个花钟。

10.我们能不能得用昼夜对植物的影响规律来改造植物,比如,让昙花在白天能开花。

11.让学生分小组讨论交流。

12.小结。

(三).探究昼夜对动物的影响:

1.既然昼夜对植物有影响,那么对动物也有影响吗?能不能举例说明。

2.让学生讨论交流。

3.在我们的周围生活着各种各样的小动物。让我们想办法了解一下,它们在夜间都干些什么?把调查到的活动记录下来。

5.让学生各抒已见。

[让学生在交流中主动的探究活动。]。

6.我们可以通过什么途径了解答案?

7.学生讨论.交流各自的研究方法。

8.师生共同确定研究方法。

9.交流调查访问结果。

(四).探究蜘蛛.蚂蚁等动物哪些是在白天活动,哪些是在夜间活动。

1.蜘蛛.蚂蚁等动物哪些是在白天活动,哪些是在夜间活动。

2.我们可以采用什么样的方法进行研究?

3.学生讨论并交流研究方法。

4.学生探究。

5.交流各自研究发现。

6.总结。

(五)作业:

选择一种夜间开花的植物,把它的变化写下来;又选夜间活动的动物,查资料了解它为什么喜欢在夜间活动,并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记录下来。

相关范文推荐

    做一个会偷懒的班主任读后感(专业17篇)

    读后感是我们对于书籍内容进行思考和反思后所产生的一种个人见解和感受的总结。7.不妨阅读以下的读后感范文,或许能为您的写作提供一些新的思路。都说班主任是世界上最小

    战胜拖拉读后感(通用15篇)

    阅读一本好书后,我们往往会产生丰富的感受和思考,写一篇读后感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记录和分享这些心得体会。以下是一些网络上比较受欢迎的读后感,希望能激发大家的写作灵

    我们的学校写学校的(实用19篇)

    学校是一个让学生感受到严谨学风和浓厚学术氛围的地方。学校是我们成长的摇篮,小编为大家整理了一些学校经历的感悟和思考,希望能给大家带来一些启示。叫“龙阳镇东正街小

    宠物猫咪咪(通用19篇)

    优秀作文要有独特的角度和深入的分析,能够引起读者的共鸣和思考。让我们一起来看看以下这些优秀作文的范文,它们或许能够给大家带来新的感悟和体验。我有很多喜欢的东西,

    大学团活动策划(模板15篇)

    活动策划需要注重细节,考虑到各种可能的情况和需求,以确保活动的顺利进行。在以下范文中,我们可以看到活动策划的全过程和具体步骤。让我们燃烧起激情的火,看看谁是真正

    祖国在我心中教学设计(实用17篇)

    教学计划应该具有合理性和可操作性,能够有效地引导学生的学习和提升教学效果。小编为大家搜集整理了一些有关教学计划的范文,供大家参考和学习,帮助你更好地制定和执行教

    学校督导员工作计划(专业16篇)

    在学校里,我们不仅仅学习了知识,还塑造了自己的人格。在学习与成长的道路上,总结是一种重要的方式,下面是一些学生在学校总结中的心得和体会。20xx年是一个承上启下

    房屋租赁合同简单样本(优秀15篇)

    合同样本可以帮助我们了解合同中常用的法律术语和条款,提高合同的准确性和可执行性。以下是小编为大家准备的合同样本,仅供参考,希望对大家的合同起草有所帮助。

    学生支部的工作计划(热门20篇)

    编写工作计划书时,我们还需要考虑周边环境的变化,进行合理的调整和优化,保证工作计划的可行性和有效性。在下面的范文中,你将看到一些成功人士编写的工作计划书,了解他

    物业维修工工作计划(实用16篇)

    工作计划书可以帮助我们制定明确的目标和时间表,更好地推进工作进程。工作计划书范文中的案例和实例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和应用工作计划书的写作原则和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