圆明园的毁灭教案与教学反思(热门16篇)

时间:2023-11-10 作者:MJ笔神圆明园的毁灭教案与教学反思(热门16篇)

通过教学反思,教师可以收获宝贵的教学经验,并将其运用到今后的教学中去。请大家一起来看下面这些教师们写的教学反思心得,或许能给您提供一些新的思路。

圆明园的毁灭教案与教学反思(热门16篇)篇一

《圆明园的毁灭》这篇课文描述了圆明园昔日辉煌的景观和惨遭侵略者肆意践踏而毁灭的景象,表达了作者对祖国灿烂文化的无限热爱,对侵略者野蛮行径的无比仇恨,激发人们不忘国耻,增强振兴中华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课文语言简洁,结构严谨,构思颇具匠心。题目为“毁灭”,却用了大量的篇幅写它辉煌的过去,把美的东西毁灭了,这是一个悲剧。鲁迅先生说过:“悲剧,就是将有价值的东西撕毁给人看。”所以,“圆明园”这一“毁灭”的悲剧,更能激起学生的痛心与仇恨。文章前后内容为圆明园的“辉煌”和圆明园的“毁灭”,这两者紧密联系,一扬一抑,一美一毁,爱恨交织,通过阅读感悟,让学生了解这一屈辱的历史,激发爱国之情。这就是教学的重点。圆明园的辉煌已成为历史的记载,引导学生读文、感悟、想象,在脑海中再现其昔日辉煌景观是教学的难点。

落实这一理念,让学生历经“走近圆明园——走进圆明园——走出圆明园”的教学流程,使学生“爱之深,恨之切”的情感,在阅读中飞扬。

一、激情导入,走近圆明园。

二、以读激情,走进圆明园。

学生默读2、3、4自然段,并作简单的批注。教师巡视点拨后,开始引领学生走进圆明园。

首先,读悟第2自然段。让学生在文本的对话中,在课件演示中理解“众星拱月”之“独具匠心”的布局特点。

为让学生对圆明园建立整体美,课件播放圆明园复原视频,教师随课件声情并茂地解说:圆明园被誉为“万圆之园”,它是我国无数能工巧匠智慧的结晶。园中著名景观达145处,风格各异,不仅有民族建筑,还有西洋景观。“漫步园内,有如漫游在天南海北,饱览着中外风景名胜;流连其间,仿佛置身在幻想的境界里。”

至此,教师引领学生跟随作者走进圆明园,尽情地饱览了“恍若月宫”的奇景。

再次,品读第3自然段。引导学生自主探究:为什么说“它又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博物馆、艺术馆”?然后,课件出示“青铜礼器、名人书画和奇珍异宝”的典型图片,让学生对当时这座“世界上最大的博物馆、艺术馆”而赞叹。

最后,引导学生回归朗读第2、3、4自然段,读出欣赏、自豪、赞美之情。此时,只有此时,学生才真正在文本载体的引领下,走进了圆明园。

可是,当英法联军侵入北京,闯进圆明园之后又是怎样的情景呢?教师悲愤地说:“但是,我国这一园林艺术的瑰宝、建筑艺术的精华,已灰飞湮灭。华丽的殿堂楼阁已成一片废墟,让人流连的美景人们心酸的回忆。园内的奇珍异宝,有的被毁坏,有的流落他乡陈列在别人的博物馆里。这是为什么?是谁毁灭了美?是谁毁灭了圆满无缺、光明普照的圆明园?法国著名作家雨果愤慨地写道:“有一天,两个强盗走进圆明园,一个抢东西,一个放火。……这两个强盗,一个叫法兰西,一个叫英吉利。”

引导学生自读第5自然段,结合资料领会“统统”掠、“任意”毁、“放火”烧的强盗行径和野蛮罪行。然后,播放电影“火烧圆明园”的片段。学生犹如走进圆明园,目睹了英法两个强盗的无耻行经,仇恨的怒火油然而生。英发联军的滔天罪行深深烙在学生的内心深处,激起学生“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雄心壮志。

三、升华情感,走出圆明园。

教师过渡语:“圆明园就这样化为灰烬,就这样不再真真切切地出现在我们的视野中,就这样只能浮现在我们的梦中。圆明园的毁灭仅仅是我们炎黄子孙的损失吗?不!”出示第1自然段,抓住两个“不可估量”重点领悟。

教师荡气回肠地总结:“这把火,烧毁了园林艺术的瑰宝;这把火,烧毁了建筑艺术的精华:这把火,烧毁了耗资5亿3千万两白银、历时151年才建成的万园之园。但是,这把火,烧不毁英法联军的滔天罪行,烧不毁炎黄子孙的刻骨仇恨,更烧不毁中华民族的自强不息、百折不挠的顽强精神。圆明园的残垣断壁时时刻刻提醒我们:(引出)落后——就要挨打!”此时,学生会感慨万千:对强盗的刻骨之恨,对祖国的深切之爱。在老师的激情下,让学生拿起笔将内心的话语记写下来。写后,让学生带着或赞美或痛恨,或激昂或哀痛,读一读自己的感慨或抒怀。教室里想响起的阵阵掌声,将课堂推向高潮。

此刻,屏幕上出现八个大字:“勿忘国耻,振兴中华!”我的预案是让学生齐读而升华情感。然而,我的灵感顿生:让学生全体起立,举起右拳,一起宣誓:“勿忘国耻,振兴中华!”这声音回荡在气宇轩昂的教室里,这声音回荡在情绪激扬的每个学生的心头!

一堂课结束了,这是一堂“爱”与“恨”的课,这是一堂“赞美”与“愤恨”的课。一堂课结束了,可学生们的爱国情怀却飞扬起来。

总之,本课教学以学生为主体,以文本为依托,以情感为纽带,以现代技术为手段,以学生发展为目的,力求着眼于自主阅读,致力于课堂优化,努力营造和谐、民主、平等的学习氛围,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培养学生的自主阅读、自主感悟的能力,夯实学生语言文化的根基,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圆明园的毁灭教案与教学反思(热门16篇)篇二

《圆明园的毁灭》是五年级上册第七单元的第一篇课文,本单元以“勿忘国耻”为主题,让学生用心感受字里行间中饱含的民族精神和爱国热情,同时通过多种途径搜集有关资料,初步学习整理和运用资料的方法。

对于圆明园,大部分学生都比较陌生,而且这座曾举世闻名的皇家园林早已不复存在,大多数图片都是断壁残垣的遗址图。如何能让学生通过学习课文感受到它昔日的美好,并在毁灭后激发起他们内心的爱国热情成了教学的难点,这也正是本篇课文作者匠心独用的地方——题目为《圆明园的毁灭》,却用了很多笔墨来写它昔日的`辉煌。

在教学设计中,我共设定了四个教学目标:

1、会认读本课生字词,理解“众星拱月”、“金碧辉煌”、“不可估量”等词语意思。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三段。

3、了解圆明园昔日的辉煌和它是如何被毁灭的,增强学生振兴中华的责任感。

4、体悟文章表达特点,初步学习整理和运用资料的方法。这样既融合了单元教学目标,又将本课重难点突出了出来。那怎么逐一突破这些目标呢?我率先开始了多种途径的资料搜集。

先是参考已有的教学课件,再是大量文字资料的搜集,最后为了让教学资源更加丰富,又到网上搜集更精美、贴切的照片和视频,试图通过多种形式来展现出圆明园曾经的辉煌及被毁灭的过程。但第一次的试课后,我的备课思路就被打击了。

试课是在三班进行的,在学生完全没有预习和搜集资料的情况下两课时才讲完课文内容,这其中暴露了一个很重要的问题——教学任务怎样用一课时完成?我几乎对课文的每一个部分都做了资料补充,虽然内容丰富充实,但信息量过大,短短四十分钟,根本没办法一下接受,学生在体悟情感上会太偏重于感受美好。于是马上调整课件内容,大胆将文物部分舍弃,只用举例说明其跨越年代之长,数量之多来说明价值珍贵。同时为了让学生自主探究空间更大,将主导问题也进行了调整。

第二次试课时课堂环节进行得顺利多了,时间也基本够用。这一次的试课也让我的授课思路更加清晰了。在最后正式讲时,虽然也有细节不尽如人意,但总体和孩子们的配合是比较默契的。问题探究、朗读感悟每一个环节都能感受到孩子们的热情参与。授课后很多孩子都对圆明园产生了浓厚兴趣,自己又再次搜集资料,看相关视频和电影,对于侵略者们的无耻行径也是恨之入骨,爱国热情被悄悄点燃。

通过本次备课和授课,让我真切体会到了课堂教学的真正作用,它并不是把所有知识都涵盖其中教授给学生,而是要通过课堂真正激发起学生自主学习的动力,让学生真正去思考,去行动。教与学是互动的,教师充分备课很重要,但学生主动去学更重要,所以以后备课要把方向和重点更准确地把握好,把功夫下在如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上。

圆明园的毁灭教案与教学反思(热门16篇)篇三

《圆明园的毁灭》是四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的第一篇课文,本单元以“勿忘国耻”为主题,让学生用心感受字里行间中饱含的民族精神和爱国热情,同时通过多种途径搜集有关资料,初步学习整理和运用资料的方法。

对于圆明园,大部分学生都比较陌生,而且这座曾举世闻名的皇家园林早已不复存在,大多数图片都是断壁残垣的遗址图。如何能让学生通过学习课文感受到它昔日的美好,并在毁灭后激发起他们内心的爱国热情成了教学的难点,这也正是本篇课文作者匠心独用的地方——题目为《圆明园的毁灭》,却用了很多笔墨来写它昔日的辉煌。

在课堂上留给学生充足的朗读时间,采用自由读、指名读、小组读、齐读等多种形式的朗读,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并活跃了课堂的气氛,使学生在读中思、读中悟。圆明园这么美,但却被无情地毁灭了,在感受了圆明园的美之后,引导学生深入学习第五自然段,让学生再次读课文说说哪些地方让你最可恨。在学生畅谈感受的基础上,指导朗读,最后回归第一自然段。面对强盗的`无耻行径,面对清政府的昏庸无能,面对美的东西瞬间遭毁,学生心中肯定有千言万语,学生心中升腾起不忘国耻,振兴中华的责任感和使命感。通过给学生一定时间的朗读,体会作者怎样表情达意,使学生情有所感,理有所悟。再次唤起爱国热情,惋惜、痛恨之情,从而更进一步体验情感,与作者产生强烈共鸣,课堂教学达到高潮,感情得到升华。

通过图片和影视资料来激发学生的情感,使学生直观感受,更激发了学生的情感,教学效果事半功倍。将课堂气氛推向高潮、圆明园离我们非常遥远,不管是它的辉煌,还是它的毁灭,仅仅借用文字资料激发不了学生的情感,但通过展示圆明园的奇珍异宝,辉煌建筑复原图来引导学生理解辉煌部分就容易多了。看到图片后学生们都震惊了,此时,播放圆明园在大火中被焚烧的影视资料,学生的惋惜,愤恨之情油然而生,最后一部分的感情朗读就水到渠成了。

在教学中我注意引导学生扎扎实实地理解语言文字,并展开想象,使学生对当年圆明园辉煌景观有个大致的了解。还找出了文章中三个高度评价圆明园的历史地位和文化价值的句子——“圆明园在北京西北郊,是一座举世闻名的皇家园林”“它又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博物馆、艺术馆”“我国这一园林艺术的瑰宝、建筑艺术的精华,就这样化成了一片灰烬”。抓住关键词“举世闻名、博物馆、艺术馆、瑰宝、精华”引导学生讨论:“为什么人们给圆明园这么高的评价?”在讨论中明确作者是从众星拱月的布局、风格各异的建筑、收藏珍贵文物这三个方面,来再现圆明园辉煌的过去。

为了达到本课教学的情感目标,突破难点,我让学生在课前搜集了大量有关圆明园的资料、图片,让学生了解当年圆明园的辉煌之处:它是园林艺术的瑰宝,建筑艺术的精华;它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博物馆、艺术馆。使学生亲眼目睹,亲身感受它作为万园之园的独特魅力,从而萌生一种强烈的民族自豪感。“圆明园真的太美了”学生由衷地发出了这样的感叹。

但在教学中,我感觉《圆明园的毁灭》再现的毕竟是历史,与学生生活的年代实在太远了。在学生的脑海里这是一个非常抽象的形象思维,学生很难理解和想象这么一座历经几代皇帝辛辛苦苦设计、建立起来的美丽皇家园林就这样在三天时间里,在英法联军的手里化为灰烬,这是多么令人感到惋惜和可恨,这是我们中国人永远不能忘记的一个耻辱。为了使学生有一个具体的形象思维,我利用多媒体、图片等,此时映入学生眼帘的是圆明园的设计、建造、毁灭这一完整的历程,呕尽几代皇帝心血的皇家园林就这样化为灰烬已清晰地记入学生的脑海里。顿时引起了学生们的愤怒,激起了他们对侵略者的无比仇恨,告诫他们不要像统治者们的昏庸无能,激起他们发愤图强,热爱科学技术,振兴中华民族的雄伟决心。学生们纷纷谈了自己的体会和感受,是那么热烈、那么深刻、那么感人。

圆明园的毁灭教案与教学反思(热门16篇)篇四

今日上午讲公开课《圆明园的毁灭》,这是一篇讲读课文,要求经过朗读、学习,想象以往的圆明园辉煌的景观,了解它被毁灭的经过,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和振兴中华的职责感。

教学重点是介绍“圆明园的辉煌的过去”(2至4自然段)。在设计这部分的讲读资料时,我抓住课文中的三个评价圆明园的句子“是一座举世闻名的皇家园林”“它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博物馆、艺术馆”“我国园林艺术的瑰宝,建筑艺术的精华”。让学生依序朗读课文资料,提出问题,在读中思考、想象。

因为当年的景观早已不复存在,在做课前的准备工作时,我安排学生搜集有关圆明园的文字资料,学生收集的资料来介绍自我了解到的圆明园,并思考课后练习题。在教学过程,引导学生经过朗读,找出文章该段落的重点句,然后展开想象,了解文字介绍中的圆明园。当学生逐渐梳理出文章层次与想象空间后,再借助课件让学生直观地了解,加深文字印象。

我认为,仅有充分了解圆明园以往是一座怎样宏伟与丰富的建筑,对孩子才会有震撼力与感染力。所以该课时主观的朗读与课件直观的音像图片资料双管齐下的教学手段十分重要,相得益彰。当同学们对祖国的壮丽山河与中国劳动人民的智慧,对祖国丰富馆藏,杰出艺术品发出声声由衷的赞叹时,再顺势导出圆明园的毁灭这一部分。课前搜集准备的资料使学生对这一部分的原因不再陌生,但学习有关圆明园被毁灭前的前期准备工作,经过读与看,充分的酝酿后使学生完全地领悟了为什么教师说,圆明园这三个字是国人心中永久痛,文章中介绍说它的毁灭也是世界文化史不可估量的损失。这样才能对圆明园的毁灭最深刻的感触,对英法侵略军可耻行径感受愤怒与屈辱。

学习完第5自然段后,学生纷纷表示对英法联军的愤怒恨,与对当时国力软弱乏力的痛心。之后,我设计再次播放课件,引导学生观看此刻的圆明园是什么样貌。告诉学生们回首历史,让人扼腕叹息,除此之外,我们还能干什么呢对于我们这个国家民族的昨日,今日,与明天,还能做些什么由此引导学生记住国耻,明白落后就要挨打,仅有国家富饶,国力富强,才能够避免这一耻辱重复上演。最终,我要求学生全体起立,摸着胸前的红领巾,对着课件显示的总结语起誓:勿忘国耻,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这节教学课,针对我班学生朗读平读,唱读的不良习惯。我注重要求学生朗读时注意找出重音、停顿、快慢与情感的变化。并亲自示范朗读,使学生较快地了解到朗读中如何将情感的渗透与读的技巧相糅合,逐步养成良好的朗读意识。并在教学中,注意教师引导语言的风趣与形象,使学生感兴趣,有兴趣,听得入耳,构成师生良好的互动关系。

圆明园的毁灭教案与教学反思(热门16篇)篇五

《圆明园的毁灭》是部编版小学语文第四单元的一篇精读课文,课文描写了圆明园昔日的辉煌和被列强肆意毁坏的过程。本课的教学重难点是通过理解语言文字,想象圆明园当时的辉煌,了解圆明园被毁灭的过程,认识到落后就要挨打的道理,从而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的思想情感和振兴中华的责任感。

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较强的理解能力。但是文章涉及的历史久远,加上介绍的内容已经消失,无法再现。所以教学时要注意引导学生理解语言文字并展开想象,同时借助相关资料,使学生对当年圆明园辉煌景观有大致的了解。另外,要关注学生的内心感受,引导和调动学生的情感体验,以读激情,以景激情,以史实激情。

1、反复诵读,感受昔日的辉煌。

首先,我让学生沉入优美的文字,通过边读边悟、闭眼想象等方式,将学生时而带到都市,时而去到田野,时而走入诗情画意,时而又漫步于民族建筑群,期间穿插大量图片和影像资料,如文中提到的“蓬岛瑶台、武陵春色”等景观,我和学生一起查找资料,了解这些景致的历史来源,并通过图片直观感受这些风景的特色,让学生体会圆明园的建筑艺术之美,历史、文化、艺术价值之高,让学生们感受祖国文化的辉煌,从而不由自主地惊叹和自豪。

2、结合资料,体会侵略的残暴。

本单元的语文要素是结合相关资料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学习侵略者肆意破坏毁灭圆明园的部分,我给学生播放了列强火烧圆明园的影视资料,让学生们亲眼所见圆明园的毁灭过程,亲身感受那份心痛和愤怒,真切体会到“将一个美好的东西打碎、毁灭,才是悲剧”的那种痛惜和愤慨之情。

3、因势利导,增强民族使命感。

在学生受到震撼的时候,让学生理解“圆明园的毁灭是中国文化史上和世界文化史上不可估量的损失”这句话的深刻含义。然后给学生提出一个问题:回顾祖国的历史,我们能够为自己的祖国的昨天、今天和明天做些什么呢?先让孩子们先独立思考,然后小组交流,全班汇报,最后我归纳总结:我们要牢记国耻,明白落后就要挨打,只有国家富饶,国力富强,才能够避免这一耻辱重复上演。最后,我要求学生全体起立,摸着胸前的红领巾,对着课件显示的总结语起誓:勿忘国耻,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以上几点是这节课的可取之处,但是由于课堂教学时间的局限,学生的思维发展和情感体验没有充分的拓展开。像这类以“爱国情怀”为主题的文章,调动学生的情感体验是关键,然而这也是最难的一点,因此我们在每一次的教学中都要不断总结经验。

圆明园的毁灭教案与教学反思(热门16篇)篇六

我执教完《圆明园的毁灭》之后,回想整个过程。在这次磨课中,我对这篇课文进行三次备课,每一次备课都经历不一样的思考。备课只是课堂教学的前奏,上课是课堂教学的平台,课后评议是课堂教学的诊断纠正,我认为这是以磨课作为教学的新起点,追求教师教学发展的长远之路。本次磨课研修的任务主要围绕教学目标的制定与落实展开的,我是执教的老师,也注意在这方面进行思考和总结。我有了新的思考,主要有以下方面。

备课中我确立的教学目标出发点有三方面,一是语文课程标准;二是学生学习的认知特点;三是教材的特点。这三方面中包含着动态的因素和静态的因素。其中学生和教师的课堂交流是动态的,学生与文本之间的思维碰撞也是动态的。因此,课堂教学就会有预设和生成。那么,预设是教学目标的期待,生成包含预期目标的落实和新教学点的形成,这些都是动态的。不管是预设还是生成都有一致的地方,那就是教学目标的达成,围绕课时目标的落实主要体现在课堂中进行的一系列活动和学生学习质量的高低,都是以落实教学目标为基本。那么,我觉得课堂上能不能落实好教学目标,教师的引导是很重要的。

在备课中,我也具体考虑到课堂中教师的行为和教师言语的具体操作,可是在实际课堂中,面对学生时我的引导随着教学一步步地进行也伴随着变化。因此,我发现预设中的引导有些是没有预期完成的,课堂中教师的引导又是进行教学的桥梁。所以,我的引导也应该不断地变化,以学生的课堂学习为基础,对学生进行随机地引导,从而努力落实教学目标。

课堂中,师生进行第一自然段的学习中,我让学生自由朗读“圆明园的损失是祖国文化史上不可估量的损失,也是世界文化史上不可估量的损失”之后,让学生谈一谈自己的理解,学生的理解很多是质疑。他们结合自己的认识更多的想到:“为什么是不可估量的损失?”,“皇家园林那么多,为什么单单圆明园的毁灭是不可估量的,还是世界历史上不可估量的损失?”等等。我在预设教学中,没有考虑到学生会有这么多的疑问,我以为他们会依据这段的描述,谈自己的理解,尤其是圆明园的毁灭方面。没想到大部分学生是在怀疑作者的描述是否属实,这就是课堂中生成的问题。可见,这对我也是一个无法预料的问题。如何接着学生的疑问进行下面的教学环节,继续完成教学目标成为摆在我面前的问题。如果忽视不管,只说很好是不行的;如果就这些问题抓住不放,也是不可取的。我在课堂上的处理是先表扬学生的质疑态度,而后让学生带着自己的疑问继续读文章的二至四自然段。课下在反思中,我发现我的这种做法是有头无尾,没有让学生在学完第四自然段之后进行自我回答。这是我失误的地方,原因就出在教师的引导和教师对学生前后学习的完整性上把握不牢固,对学生的课堂实际学习现状重视不高,总有种背教案的倾向,没有真正意义上面对学生的实际学习。

学生的学习水平是可以评估的,但是学生课堂上的学习变化是不能预测的。这节课上,学生学习的态度很积极,学习的兴趣很浓厚。每个学生对自己本节课的学习都充满着期待,当然我也一样。怎样利用好这种期待的情感,把它作为学习的动力,是很关键的。这里就提到学生的学习也是动态发展的,包括在教师的引导之下,也包括学生之间的互相影响。总之,教师要看到学生的学习变化,尤其是思想的变化和学习能力的变化,这对落实好教学目标是极其重要的。

课堂中学生在词语学习中情绪高涨,掌握词语的效果很好。可是,随着学习的深入和问题的难度,学生在不断进行思考的过程中,学生思维慢慢变慢,需要静静思考的空间。教师不能为急于得到答案和进行下一环节而盲目评价和引导。所以在动态变化的课堂中,面对学生的实际接受水平实施教学。

教学中,老师和学生都是共同的实施者。为了实现学生有实效的发展,学生应具备的语文能力,师生应该共同完成教学目标。虽然教师经过不断地备课和教后反思,不断地完善教学设计和定位教学目标,我们共同的目标就要落实在学生身上,因此教学目标也是动态的,我们为了落实和巩固教学目标,提高学生的学习质量和能力。我们应该面对实际的教学现状,认真探索教学的实施问题,探索学生的个性发展,不断地有效地提高学生的能力,这更是提高教育质量的方向。

圆明园的毁灭教案与教学反思(热门16篇)篇七

1、由于学生对圆明园及中国近代史了解甚少,因此要想引起学生情感上的共鸣,补充一些文字图片资料尤其重要,所以在课前就布置学生着手收集各方面的有关自己聊,老师做辅助补充,效果较好。

2、在课中,引导孩子通过抓重点字词句,反复读,体唯独,感悟,在读中感受语言文字的奇妙,在在中表达,学习运用语言文字,再度重视感情得到进一步升华。

3、课后,让孩子写写感受,从口语落实到书面语,学以致用。背诵第三段积累好词佳句,为运用语言打下基础。

课中未能关注到全体学生,应落实到针对不同学生群体进行因材施教。

圆明园的毁灭教案与教学反思(热门16篇)篇八

《圆明园的毁灭》是部编版小学语文第四单元的一篇精读课文,课文描写了圆明园昔日的辉煌和被列强肆意毁坏的过程。本课的教学重难点是通过理解语言文字,想象圆明园当时的辉煌,了解圆明园被毁灭的过程,认识到落后就要挨打的道理,从而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的思想情感和振兴中华的责任感。

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较强的理解能力。但是文章涉及的历史久远,加上介绍的内容已经消失,无法再现。所以教学时要注意引导学生理解语言文字并展开想象,同时借助相关资料,使学生对当年圆明园辉煌景观有大致的了解。另外,要关注学生的内心感受,引导和调动学生的情感体验,以读激情,以景激情,以史实激情。

1、反复诵读,感受昔日的辉煌。

首先,我让学生沉入优美的文字,通过边读边悟、闭眼想象等方式,将学生时而带到都市,时而去到田野,时而走入诗情画意,时而又漫步于民族建筑群,期间穿插大量图片和影像资料,如文中提到的“蓬岛瑶台、武陵春色”等景观,我和学生一起查找资料,了解这些景致的历史来源,并通过图片直观感受这些风景的特色,让学生体会圆明园的建筑艺术之美,历史、文化、艺术价值之高,让学生们感受祖国文化的辉煌,从而不由自主地惊叹和自豪。

2、结合资料,体会侵略的残暴。

本单元的语文要素是结合相关资料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学习侵略者肆意破坏毁灭圆明园的部分,我给学生播放了列强火烧圆明园的影视资料,让学生们亲眼所见圆明园的毁灭过程,亲身感受那份心痛和愤怒,真切体会到“将一个美好的东西打碎、毁灭,才是悲剧”的那种痛惜和愤慨之情。

3、因势利导,增强民族使命感。

在学生受到震撼的时候,让学生理解“圆明园的毁灭是中国文化史上和世界文化史上不可估量的损失”这句话的深刻含义。然后给学生提出一个问题:回顾祖国的历史,我们能够为自己的祖国的昨天、今天和明天做些什么呢?先让孩子们先独立思考,然后小组交流,全班汇报,最后我归纳总结:我们要牢记国耻,明白落后就要挨打,只有国家富饶,国力富强,才能够避免这一耻辱重复上演。最后,我要求学生全体起立,摸着胸前的红领巾,对着课件显示的总结语起誓:勿忘国耻,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以上几点是这节课的可取之处,但是由于课堂教学时间的局限,学生的思维发展和情感体验没有充分的拓展开。像这类以“爱国情怀”为主题的文章,调动学生的情感体验是关键,然而这也是最难的一点,因此我们在每一次的教学中都要不断总结经验。

文档为doc格式。

圆明园的毁灭教案与教学反思(热门16篇)篇九

课后对整个教学过程进行反思,有得有失,先谈一下所得,有以下几个方面:

1、对课文中的字词教学要抓重点难点。对于五年级的孩子,课文中的生字词不可面面俱到,每个都讲到。而是对于学生自己不能解决的字音、字和词语讲解即可。例如,这篇课文字音注意:估量的“量”在这里要读第二声。玲珑剔透的“剔”要读第一声。词语重点讲“众星拱月”,要结合课文来理解,这个词概括出圆明园的结构布局。词的字面意思是“拱:聚集、环绕。像许多星星聚集、环绕着月亮。”教学时我问:文中的“星星”指的是什么?学生回答:“许多小园”。这里的月亮指的是什么?学生回答:“圆明园、万春园和长春园”。这个词语的意思在本段的意思就是:许多小园像星星一样环绕着圆明园、万春园和长春园的周围。这样学生不仅学会了结合上下文理解词语的方法,而且对圆明园的布局也了如指掌。

2、了解文章的结构条理。这篇文章条理清晰。教学时,学生先用自己的语言概括每段的内容。之后,从观全文,学生发现:课文的第一自然段概括阐明了圆明园的毁灭是中国乃至世界文化史上不可估量的损失,与文章结尾提到的“我国这一园林艺术的瑰宝、建筑艺术的精华,就这样化成了一片灰烬。”首尾呼应。作者的痛恨、惋惜之情跃然纸上。第二自然段至第四自然段详尽地介绍圆明园的布局、建筑风格及收藏文物的珍贵,再现了圆明园当年的宏伟壮观。第五自然段用精炼、准确的语言介绍了圆明园毁灭的经过。这样既可以帮助学生理解这篇课文内容,又可以教给学生布局谋篇的方法。

3、结合资料和观看《圆明园》纪录片,让学生了解中华民族近百年来的屈辱历史,告诫学生勿忘国耻,振新中华。教学中,我先让学生查阅资料了解圆明园被毁坏的历史根源,学生查阅资料得知:自清代中叶,整个国家的科学技术已大大落后于西方,阶级矛盾日益尖锐,1840年(道光二十年)西方殖民主义者挑起侵华战争——第一次鸦片战争;随后国内又爆发了反抗清王朝统治的“太平天国”。1856年10月,英国和法国联合发动了第二次鸦片战争。先在广州两度挑起战端,但未达到予期愿望。为了对清政府直接施加压力,就决计陈兵京城。侵略军于1858年5月近逼天津,清政府被迫分别与英、法、俄、美签订了丧权辱国的“天津条约”。1860年(咸丰十年)7月,英法侵者军舰队再次闯到大沽口外,以英法公使进京换约为幌子,一面武力进逼,一面诱以“讲和”。目的在于陈兵京师,逼清廷就范。腐败无能的清政府迟迟不定战守之策。侵略军长驱直逼通州。9月21日,通州八里桥决战清军失利,次日晨,咸丰皇帝仓皇自圆明园逃奔承德避暑山庄而去,造成都城无主,百官皆散,军卒志懈,民心大恐的危机局面。

4、让学生写读后感。教学本课后,学生情绪高涨,义愤填膺。不仅对圆明园的毁灭痛心不已,还对英法联军的强盗行为极度痛恨。我见此情景,问道:“同学们,屈辱的历史深深烙在我们的心中,我们不仅仅是痛心,更应该是觉醒,让这样的历史悲剧不再重写,那么作为今天的少年我们应该做的是什么呢?请把你的感受写下来。”把读和写结合在了一起。

没有完美的课堂,只有遗憾的教学,这节课后也有不足提醒我在今后的教学中需要改进:

1、对于课前查阅的资料。学生仅仅停留在从电脑上机械的打印下来,不会有取舍的巧妙运用。改进办法,课堂上不允许念资料,只能根据自己的理解来回答。

2、有感情的朗读还不够到位。特别是“对圆明园的毁灭是中国乃至世界文化史上不可估量的损失”认识不够。所以,惋惜之情没有读出。今后加强朗读训练。

圆明园的毁灭教案与教学反思(热门16篇)篇十

《圆明园的毁灭》讲述了圆明园当年的辉煌景观和它的毁灭,表现了圆明园的毁灭是祖国文化史上不可估量的损失,也是世界文化史上不可估量的损失。作者紧紧围绕中心布局谋篇,遣词造句,语言生动,给人深刻的启迪。本课的教学重难点是通过理解语言文字,想象圆明园当年的辉煌,并了解圆明园是怎样被毁灭的,认识贫穷受欺压,落后要挨打,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和振兴中华的责任感。

今天第一课时的内容就是感悟第2、3、4这三个自然段,走进昔日辉煌的圆明园。因为我认为:讲毁灭,要引发学生的惋惜、愤慨之情,必须要学生先充分感悟被毁灭的东西有多么美丽、多么珍贵。鲁迅先生说过:“悲剧,就是将有价值的东西撕毁给人看。”

一、情境的成功创设教学一开始,我采用这样的激情导入“有一把火曾把耻辱烙在每一个中国人的脸上,同时又在每一个中国人的心里烙下了深深的仇恨,这把火腾空燃烧的时候,他们却只能握着空拳,眼睁睁地看着这座万园之园被化成一片灰烬。”采用这样激情的导入,是为了创设情境,铺设好情感场,使学生一开始就在思想上产生强烈的共鸣,迅速融入到课文内容中去。

而后播放电影《火烧圆明园》的片段,让学生们真切地感受到了英法联军的暴虐和贪婪,孩子们个个气得咬牙切齿,恨不得抡起拳头痛打英法联军一顿。孩子们表露在脸上的情感变化,表达在语言上的慷慨激昂,说明这节课的情感目标已经达到了。

二、学会搜集与处理、运用课外资料为了达成上述目标,我和学生用大量的课外资料做辅助。我放手让学生自己来介绍,也充分地展示其语言的能力,让学生自己去拓展其思维的空间,自己去组织语言的表达方式。尽管他们的介绍不全、没有图片,但是能把冗长的资料浓缩成几句话,能找准自己所需的东西,在信息爆炸的时代,这又何尝不是一种能力呢?我尽所能的引入资料让学生了解这段历史。如圆明园面积大小的引入;圆明园内景观的引入;圆明园毁灭情况的录像引入等等。这些资料的引入都为了更好的理解文本内容,是在学习理解课文这后补充的。我认为这样会更鲜明、更直接,不仅能让学生更加全面,更加客观的来看待这段历史,而且能让学生接触、吸收多方各种知识,培养读书的兴趣。有了资料的补充,使文本丰厚生动起来,有了师生互动的交流,课堂活跃起来,课文就被吹进了生命的灵气——有了血肉,于是它变得灵动起来。

三、尊重学生的个性体验,充分给每个学生展示的舞台语文课程丰富的人文内涵对学生精神领域的影响是深广的,学生对语文材料的反应又往往是多元的。因此,应该重视语文的熏陶感染作用,注意教学内容的价值取向,同时也应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

放英法联军放火焚烧圆明园的录象时,由于气氛压抑,学生感觉时间比实际时间要长。这时候,我指出这只是短短的半分钟,请他们换算三天三夜有多少个半分钟。当学生得知这场大火有足足8640个半分钟时,他们的心灵受到了强烈的震撼:时间怎么会这样长啊!在这样长的时间里会有多少东西化为灰烬啊!此时,学生就有了一种痛彻心扉的感觉。面对强盗的无耻行径,面对清政府的昏庸无能,面对美的东西瞬间遭毁,学生情动于中而发于外,其强烈的情感如黄河之水,飞泻而下。我让学生尽情展开想象,畅所欲言,说出自己的内心想法,从而达到了教学效果。

圆明园的毁灭教案与教学反思(热门16篇)篇十一

*月*日,跟岗学习的第三天,我们第一小组的五位成员各上了一节课。我上的是人教版五年级的《圆明园的毁灭》。由于长时间没有“练兵”了,霎时间就说要上公开课,真实有点压力。在上课前一天,我才拿到教材(我校是用语文版教材的),上网搜素了一下课文的教学设计和课件等参考资料,就开始备课了。经过一个下午和一个晚上的努力,基本理清了整节课的教学思路,但具体的教学语言还没有记住;课件修改好了,但每个环节的幻灯片的开始及或最后一张的内容是什么我没记得清楚。没办法,时间紧迫,第二节就是我上了。

我上的是第二课时,主要教学课文第2至5自然段的内容和总结全文。我先让学生说说通过上节课的学习后,圆明园给他们留下的印象,引出句子“圆明园是一座举世闻名的皇家园林。它既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博物馆、艺术馆,也是我国园林艺术的瑰宝、建筑艺术的精华。”让学生齐读,再次引起上节课学习圆明园后的记忆。然后引导学生阅读第三自然段,感受圆明园“园林艺术的瑰宝、建筑艺术的精华”,教学语言训练,并指导学生背诵积累。指导学生阅读第四自然段时,我让学生分析三句话在文段或文章中的作用以及这样写的好处,学生分析得头头是道。在学习第五自然段时,我抓住“他们把园内凡是能拿走的东西,统统掠走;拿不动的,就用大车或牲口搬运;实在运不走的,就任意破坏、毁掉。”让学生反复朗读、说感受;引导学生抓住“凡是”、“掠走”、“任意”、“破坏”、“毁掉”等词,深入体会英法联军野蛮、强盗般的行为;学生在之后的朗读中都读得入情入境。本来,我在接下来的环节中用一分钟的时间观看火烧圆明园的视频,然后用三分钟的时间让学生看着圆明园的残垣断壁抒怀,把对学生进行爱国教育升华的。但这时已接近下课时间了,我只好抛出“课文题目是圆明园的毁灭,作者为什么不按着直接写毁灭,而花了大量的笔墨写它曾经的辉煌呢?”让学生讨论,之后就匆匆结束了教学。

上完课后,我对自己的教学进行了反思,自我认为做得比较好的地方有:抓住了课文的重点句子展开教学,教学思路清晰;语言文字的训练比较落实,如引导学生品读句子,体会圆明园的美丽、宏伟,指导学生背诵课文也落到实处。但不足的地方也有不少,如:

1.学生的情绪没有很好地调动起来.由于在教学第三自然段时花了比较多的时间引导学生背诵和展示背诵,导致在教学第五自然段时间仓促,未能让学生观看《火烧圆明园》的视频片段和让学生抒发看到圆明园的残垣断壁时的感受,学生的情绪未能很好地调动起来,因此,学生对英法联军罪恶行为的痛恨之情和失去圆明园的惋惜之情在朗读课文时表现不够。

2.引导学生的品读不够到位。在教学第三自然段时,对圆明园美丽的景色、宏伟的建筑描写的句子品读够到位,总想着后面还有很多的内容要完成,没有让学生充分地读、深入地领悟,也对在学习第五自然段时未能激起学生失去圆明园的惋惜之情有一定的影响。

总的来说,这节课教学任务没有完成、教学效果不尽人意。今后,我要策马扬鞭,深入钻研,积极研讨,不断提高教育教学技能。

圆明园的毁灭教案与教学反思(热门16篇)篇十二

圆明园是我国“园林艺术的瑰宝,建筑艺术的精华”,它的毁灭是祖国文化史上不可估量的损失,中国人民为之惋惜。圆明园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博物馆、艺术馆”,它的毁灭也是世界文化史上不可估量的损失,世界人民也应感到惋惜。

圆明园“是一座举世闻名的皇家园林”,它的举世闻名让我们自豪,值得世界人民赞叹。圆明园建筑宏伟壮观,充满诗情画意,“有如漫游在天南海北,饱览着中外风景名胜”,“仿佛置身在幻想的境界里”。圆明园收藏着最珍贵的历史文物,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博物馆、艺术馆,两处“最”,赞叹之情溢于言表。

这样一座世界上最宏伟壮观的园林,这样一座当对世界上最大的博物馆、艺术馆,竟然在几天之内化成一片灰烬,怎能不激起读者对侵略者的仇恨英法联军“侵入北京”“闯进圆明园”“统统掠走”“任意破坏、毁掉”“放火”烧园,这些词语写出了侵略者践蹋人类文化的残暴面目,令人痛恨。

但在教学的实施过程中,我感觉《圆明园的毁灭》再现的毕竟是历史,与学生生活的年代实在太远了,在学生的脑海里这是一个非常抽象的形象思维,学生很难理解和想象这么一座历经几代皇帝辛辛苦苦设计、建立起来的美丽皇家园林就这样在三天的时间里,在英法联军的手里化为灰烬,这是多么令人感到惋惜和可恨,这是我们中国人永远不能忘记的一个耻辱。为了使学生有一个具体的形象思维,我特意播放了《圆明园》的纪录片,映入学生眼帘的是圆明园的设计、建造、毁灭这一完整的历程,呕尽几代皇帝心血的皇家园林就这样化为灰烬已清晰地记入学生的脑海里,顿时引起了学生们的愤怒、激起了他们对侵略者的无比仇恨之情、告诫他们不要像统治者们的昏庸无能、激起他们发愤图强、热爱科学技术、振兴中华民族的雄伟决心。学生们纷纷在课上谈了自己的体会和感受,是那么热烈、那么深刻、那么感人。

圆明园的毁灭教案与教学反思(热门16篇)篇十三

教研课《圆明园的毁灭》,这是一篇讲读课文,要求通过朗读、学习,想象曾经的圆明园辉煌的景观,了解它被毁灭的经过,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和振兴中华的责任感。

教学重点是介绍“圆明园的辉煌的过去”。在设计这部分的讲读内容时,我抓住课文中的三个评价圆明园的句子“是一座举世闻名的皇家园林”“它是当时世界上的`博物馆、艺术馆”“我国园林艺术的瑰宝,建筑艺术的精华”。让学生依序朗读课文内容,提出问题,在读中思考、想象。

因为当年的景观早已不复存在,在做课前的准备工作时,我安排学生搜集有关圆明园的文字资料,学生收集的资料来介绍自己了解到的圆明园,并思考课后练习题。在教学过程,引导学生通过朗读,找出文章该段落的重点句,然后展开想象,了解文字介绍中的圆明园。当学生逐渐梳理出文章层次与想象空间后,再借助课件让学生直观地了解,加深文字印象。

我认为,只有充分了解圆明园曾经是一座怎样宏伟与丰富的建筑,对孩子才会有震撼力与感染力。因此该课时主观的朗读与课件直观的音像图片资料双管齐下的教学手段非常重要,相得益彰。当同学们对祖国的壮丽山河与中国劳动人民的智慧,对祖国丰富馆藏,杰出艺术品发出声声由衷的赞叹时,再顺势导出圆明园的毁灭这一部分。课前搜集准备的资料使学生对这一部分的原因不再陌生,但学习有关圆明园被毁灭前的前期准备工作,经过读与看,充分的酝酿后使学生完全地领悟了为什么老师说,圆明园这三个字是国人心中永久痛,文章中介绍说它的毁灭也是世界文化史不可估量的损失。这样才能对圆明园的毁灭最深刻的感触,对英法侵略军可耻行径感受愤怒与屈辱。

学习完第5自然段后,学生纷纷表示对英法联军的愤怒恨,与对当时国力软弱乏力的痛心。接着,我设计再次播放课件,引导学生观看现在的圆明园是什么样子。告诉学生们回首历史,让人扼腕叹息,除此之外,我们还能干什么呢?对于我们这个国家民族的昨天,今天,与明天,还能做些什么?由此引导学生记住国耻,明白落后就要挨打,只有国家富饶,国力富强,才能够避免这一耻辱重复上演。最后,我要求学生全体起立,摸着胸前的红领巾,对着课件显示的总结语起誓:勿忘国耻,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结合结合教研课题,学运用。我们在设计上加入了小练笔:学习了课文你一定会有很多感想,把你感受最深的一点写下来。

具体过程:

指导:

1、审题:一点片段即可。

2、选材:让我们回顾全文,想一想可以从哪些点选择抒发感受的内容呢?(辉煌、毁灭、强国……)。

3、说一说(同学之间交流做些提示)。

例:看了……我想了很多,但让我最深的就是……(辉煌谈自豪、毁灭惋惜及对侵略者的憎恨、强国谈决心)。

4、写(机动)。

经过细致的指导,学生写的很快,大部分同学写的还是比较好的。

当然,整个过程还是有些问题如第3自然段的处理,应该再分出写层次来指导就更好了。

圆明园的毁灭教案与教学反思(热门16篇)篇十四

《圆明园的毁灭》是一篇阅读课文,课文描述了圆明园昔日辉煌的景观和惨遭侵略者肆意践踏而毁灭的景象,表达了作者对祖国灿烂文化的无限热爱,对侵略者野蛮行径的无比仇恨,激发人们不忘国耻、振兴中华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圆明园的毁灭教案与教学反思(热门16篇)篇十五

说在前面的:12月2日,海原县教育局和教研室组织全县开展“高效课堂教学模式”研讨会,我有幸承担了五年级语文教研课。课前,结合我教委推行的“自主互助”教学模式精心备课。那两天满脑子都是如何上课,晚上,又再一次认真学习最近参加国培时下载的金传富老师讲座《小学语文自主学习的教学策略》,结合自己的教学实际情况备好了课,可是心里总有些惴惴不安,这可是全县的大型教研活动啊!12月1日下午,教研室李主任和我教委钟主任一行来做指导。他们听了第一课时后,提出了建议,指出了不足。课后,前来听课的好多老师对三节语文课给予了较高的评价。

在研讨现场,回顾自己的教学,我看到了好多问题。

1、课堂容量设计大了,在最后一个环节明显走过场了,没有落实读写结合的课堂生成,是最大的遗憾。

2、板书设计和原来的有差别。板书不够完善,没能完全概括圆明园辉煌的过去,说明我的引导还不够,学生感悟圆明园的辉煌不到位。甚至有个学生补充板书时,写错了一个字:历史写成“历时”我都没有发现。惭愧!

3、学生的评价过于苍白,激励学生再一次学习的的效果不佳,这正是我所欠缺的。

4、过于拘泥与教学设计,当课堂出现突发性生成后,没有很好的引导,反而硬生生的收回:在第二个环节中,学生朗读自己喜欢的部分时,站起来的学生都朗读了第三自然段,而且说了自己的感受。但因没有学生朗读第二和第四自然段,我有点着急,竟然随即指名几个学生朗读,效果不尽人意。现在想想,何不因势利导:可真美啊!圆明园不但建筑宏伟,而且收藏了许多文物,我读过,在第四自然段,谁来读一读?给大家一分钟时间准备!或者我来朗诵多好啊!

5、课堂中语言不够精炼,实时啰嗦重复,唯恐学生不会自学!

反思我们的教学实效,教学艺术,教学理念,再对照国培中看到的、听到的、学到的,惭愧!在村级小学,一支粉笔、一本教参、一块黑板,是教师教学的全部。学校的教研活动很少,外出学习的机会更是少,自我封闭。久而久之,懒惰了,不愿学习了!有点“闭门造车”之嫌,我行我素,课堂随意性大,一旦有这样的教研活动,手慌脚乱,不知所措,曾经的一位同事,四十几岁了,从来没有人听过他的课。一次常规听课,竟然挂在讲台上,十来分钟不知道干什么?这就是现状!教师的成长,需要磨练,需要打造!我们的机会太少!

这次研讨课,让我深深的认识到了自己的不足。努力学习,更新观念,是首要的。总之,学习、学习、再学习,静下心来学习,提练自己的教学语言,找出自己的教学方法,提升自己的语文素养。

圆明园的毁灭教案与教学反思(热门16篇)篇十六

生:这么美的园林被毁灭了,真是太可惜了!

师:是的,《圆明园的毁灭》带给我们的不仅有追问、有感叹,还有无尽的思考。透过课文字里行间的描述,我们来追寻当年的情景。

生: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不添字、不减字、不错字、不回读。

师:带着这样的要求请自由读课文,开始吧——。

(生自由读文,师巡视)。

师:之前有过预习,现在又读了课文。大家对本课的生字词掌握得如何呢?请看——(课件出示词语)第一排的词,请咱们班朗读最好的一位同学来读。

生:殿堂、瑰宝、侵入。

师:字正腔圆,不愧是朗读最好的同学!第二排的词,谁来读?

生:灰烬、销毁、损失。

(生读,随机正音)。

师:是不是大家都会读了呢?看老师的教鞭点到哪儿,就齐读这个词——。

生(齐读):不可估量、玲珑剔透、蓬莱瑶台、山乡村野、瑰宝。

师:会读了还不够,大家是否掌握了这些字的书写要领呢?请看本课的生字,请拿出练字纸,对照这些生字,将你认为最难写最容易写错的字写一写。

(生写字,师巡视)。

生:我发现他的“毁”字右边写错了,不能写成反文旁。

(请生上台展示,生自作讲解)。

生:我发现他的“宏”字写错了,多了一撇。(师范写)。

生:……。

(男女生分读词语)。

师:现在,有发现了吗?

生:第一部分的词语都是描写圆明园昔日辉煌的词语。

生:……。

师:(手势提示)第一部分的词……,第二部分的词……。

生:第一部分的词比较多,第二部分的词比较少。

师:就是嘛!对应我们的课文内容,描写“辉煌”的部分是哪些段落?描写“毁灭”的呢?

生:描写“辉煌”的是2、3、4节,描写“毁灭”的是第5节。

师:是的。正如对词语的观察一样,课文描写“辉煌”所使用的篇幅更多,描写“毁灭”的内容着墨比较少。那既然课文以“毁灭”为题,为何却要重点描写“辉煌”呢?这个问题比较深刻,带着我们的思考还要更加深入地学习课文。抓住重点词语来理解文章,是一种学习的好方法。日后,要多用这些好方法来指导我们的求知和思考。

(生自由练读第三自然段)。

师:同学们读得很认真、很投入。谁来展示一下自己的朗读?其他同学仔细听,看他的朗读是否做到了“正确、流利”。

生:圆明园中,……。

师:这位同学读得怎么样?谁来给他评价一下。

生:我觉得他读得很不错,只有在“山乡村野”这个地方回读了。

师:是的,通过朗读,我们不难发现,这一段主要写了什么呀?生:圆明园的美景。

师:是呀,圆明园中的景物数不胜数、美不胜收。还想读么?

生:想!

(男女分角色朗读)。

(师生合作读)。

生:不但……还……。

师:这组关联词是表示什么关系的呢?

生:……。

师:表示意思更进一步,程度加深一层。这是递进关系。

师:也就是说,上一段已经为我们介绍了圆明园的宏伟建筑,这一段就是介绍圆明园的——。

生:文物收藏。

师:那这个句子既承接了上文,又启示了下文,是什么句?

生:过渡句。

师:在文中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那圆明园中都收藏了哪些珍贵文物呢?

生:上自……奇珍异宝。

师:所以,评价她是——。

生:当时……艺术馆。

(生尝试背诵,师巡视)。

师:把书倒扣过来,根据老师的提示,咱们试试背诵——。

(师引读生背诵)。

(全体齐读)。

师:这一段写了什么?

师:是的,这是一种怎样的损失?(板书“损失”)。

生:不可估量的损失。

师:“不可估量“是什么意思?

生:无法计算,难以估计。

生:两个(板书两个“不可估量”)。

师:请齐读这一段,注意加点字要重读!

师:是啊!圆明园的毁灭也给我们的内心带来不可估量的伤痛!给历史带来不可估量的教训!维克多雨果在他文章的最后这样写道“这个奇迹已经消失了……。”下节课,同学们将在老师的带领下,穿越历史的重重迷雾,继续梦回圆明园……下课!

《圆明园的毁灭》讲述了圆明园当年的辉煌景观和它的毁灭,表现了圆明园的.毁灭是祖国文化史上不可估量的损失,也是世界文化史上不可估量的损失。作者紧紧围绕中心布局谋篇,遣词造句,语言生动,给人深刻的启迪。在教学第二课时的时候,我制定的学习目标是:领悟作者是怎样围绕中心进行表达的;有感情朗读课文,背诵部分课文,积累语言。

2课文表达了怎样的思想?通过检查对中心句的感情朗读,进一步提炼出中心句的中心词——“不可估量的损失”。为学习作者围绕中心进行布局谋篇,遣词造句,奠定了基础。

有了目标的诱导,才会使学生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望,学生才能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达尔文说过“最重要的知识是关于方法的知识。”教给学生学习的方法,让学生会学,才是语文教学的最终目的。这一节课的主要学习目标是领悟表达,实现这一目标的学习方法就是:理思路、抓重点、品词语。学生明确了学习方法就拿到了获取知识的“”,学生自主学习才能落到实处。

教学程序是:1、理清课文的叙述顺序;2、找出作者表达的重点内容。我认为能否准确地抓住重点是领会作者思路的难点。我便发挥小组合作学习的作用,让学生各抒己见,最后形成统一认识。重点部分抓准之后,再理出重点部分的叙述顺序。

这一环节的主要任务是领会作者遣词造句的精妙传神。首先放手让学生品味重点词句对表达中心的作用,然后汇报、交流,再背诵课文,摘抄好词佳句。并在品词句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语感能力、朗读能力,充分感受语言文字的魅力。

为巩固这节课学到的表达方法和从课文中积累的语言,设计了一个小练笔。首先让学生通过反复朗读,进一步强化感受,再让学生说出最想说的话题,最后让学生以此为中心写一个片断,尽量使用这节课和平时积累的词语。

总之,这节课的教学努力体现学生的主体位置,在老师的指导和帮助下,由学生自主学习、自主感悟。在学习的过程中培养语感能力、表达能力。

相关范文推荐

    公安条例心得体会报告范文(19篇)

    心得体会是一个人在某一方面的学习或经历后,对所得到的感受和领悟进行总结的一种文字表达形式。下面是一些写心得体会的范文,希望可以为大家写作提供一些思路和参考。

    公司员工的年度工作计划(专业13篇)

    年度是一个重要的时间节点,它标志着一年的结束和新的开始。小编为大家准备了一些精选的年度总结范文,希望对大家的总结写作有所启发。指导思想: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

    维修合同交印花税(专业15篇)

    合同协议是一种合法合规的商业行为,符合市场经济的需要。为了帮助大家更好地了解合同协议的写作方法和注意事项,小编整理了一些实用的合同协议范例。应计征印花税的借款合

    上完瑜伽课的心得(专业24篇)

    写心得体会是一种提高学习和工作效果的有效方式,同时也是对自己学习和工作的一种积极的回馈和认可。充实的一年已经过去了,回望过去,我充满感慨和收获。这一年,我在工作

    民警迹心得体会(优秀14篇)

    心得体会的写作可以让我们更好地认识自己,了解自己在工作、学习或者生活中的不足和进步。接下来,小编为大家推荐几篇经典的心得体会范文,希望对大家有所启发。

    培训缩写心得体会(实用16篇)

    在写培训心得体会时,我们可以思考自己的学习方法和问题,以及对培训内容的理解和感悟。继续阅读下面这些精彩的培训心得体会,或许能够给大家带来一些新的视角和思路。

    观看电影长津湖的心得体会(通用16篇)

    通过总结自己的经验和体会,可以更好地吸取教训,提升自己的能力。以下是小编整理的一些心得体会范文,希望能给大家带来一些灵感和写作上的帮助。长津湖位于我国江苏省扬州

    门店促销活动总结(优秀21篇)

    活动总结是对活动组织者和参与者共同努力的认可和回馈。阅读以下的活动总结范文,我们可以发现活动总结对于个人成长和团队发展的积极影响。人和安方大药店开业在即,为吸引

    国防体育心得体会及感悟(精选15篇)

    心得体会是对自己在某个经历或学习中所获得的思考和感悟的总结,它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认识自己和改进自己的行为方式,我觉得写一份心得体会是很有必要的。小编整理了一些优

    高三教师经验交流会心得体会(实用20篇)

    编写教师心得体会还可以促进教师个人的职业发展,为自己的教学经验和成果留下书面记录。范文中的教师心得体会涉及到多个学科和课程,适用范围广泛,可以为不同领域的教师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