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作品对校园文化建设作用论文(优质15篇)

时间:2023-12-08 作者:文锋

范文范本是指在某一领域内具有代表性和典型性的样本文章,它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如何写作。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搜集整理的一些总结范文,希望能够给大家带来一些写作上的启发和灵感。

文学作品对校园文化建设作用论文(优质15篇)篇一

一直以来,我国高等教育偏重于智育培养,重知识轻人文,这种教育缺陷产生了以学习成绩衡量学生好坏的判断偏差。虽然现在我们也在强调素质教育,强调人的全面发展,但由于缺乏机制的支撑,在传统的巨大惯性面前显得心有余而力不足。很多高校的德育还只停留在政治理论课、思想品德课、班会课等灌输式教育上,空洞的说教、抽象的理论远远多于对实践的具体指导。这种状况造成学生所学理论无法指导实际行为,而实际行为又无法得到道德法规的制约。研究生志愿服务将是解决这一问题较好的`方式之一,在志愿服务活动中,教育对象的大学生由客体变为主体,教育过程由单向变为双向,教育方式由被动变为主动,将理论付诸实践,将制约转化为自觉行动。这就使得我们的教育对象产生正面的“内省”功能,有利于把高校德育工作落到实处,对加强和改进高校德育工作有着较强的参考价值和实用价值。

(二)研究生志愿服务有利于帮助大学生更好地认识自己,实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有人说,社会是最好的课堂,我觉得这句话是正确的,研究生用自己的所学和所长服务于社会,才能从中学到更扎实的知识,才能成为社会所需要的人才。大学生与社会的结合有一个彼此相融的辩证发展的过程,而青年志愿者行动恰为这一过程搭起了一个良好的平台,使大学生有机会直接接触社会,认识到社会对他们的期望,体验社会对他们的要求和评价,激发他们对自身进行反省和正确评价,明白自己的长处和不足,从而自觉地按照社会需求来改造自己。比如大学生通过“三下乡”等志愿活动,对社会现状、国情和民情有了切身的感受和了解,提高了对人、对事、对社会的判断力,有助于内化道德行为要求,并将此转化为实际行动,形成自觉的道德习惯,从而在实践中提高思想教育的有效性。

(三)研究生志愿服务有利于培养大学生弘扬社会正气,树立时代新风的精神。

研究生志愿服务活动要以“受教育、长才干、做贡献”作为指导思想,以办事业的精神和走社会化发展道路为青年志愿者行动的出发点和归宿点。因此,哪里有困难,哪里就有青年志愿者;哪里有需要,哪里就有青年志愿者;哪里有险情,哪里就有青年志愿者。我国现阶段,由于社会机制尚未健全,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许多人的道德观、价值观产生偏差,损人利己、尔虞我诈的现象时有发生,在这样的社会背景下,青年志愿者不图名、不为利,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精神更是难能可贵,对培养大学生弘扬社会正气,树立时代新风,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有着极其深远的教育意义,而这也是大学生德育的核心内容之一。

(四)研究生志愿服务有利于促进社会和谐进步和精神文明建设。

改革开放的深入和经济的发展大大提高了我们的物质文化生活水平,然而人与人之间的沟通和交流缺少了不少。人们的生活基本上是“三点一线”的小圈子,人际交往越来越淡漠,不同社会群体逐渐出现分化,由此产生了社会群体之间的矛盾。而研究生志愿服务活动的开展,有助于促进人与人之间的融合互助,加强人与人之间的关怀与接触,减轻甚至消除彼此间的距离和隔阂,缓解了社会矛盾,对整个社会的和谐发展和进步有着积极的影响。我们所倡导的在社会生活中人们彼此友爱、奉献、互助的精神其实也是精神文明建设活动的主要体现方式。因此,寓精神文明建设于志愿服务活动之中,更贴近时代的发展,更符合大学生的特点,从而产生较好的社会效用。

二、研究生志愿服务能够促进校园学风建设。

新时期学风建设的内涵,从广义上来讲,学风建设是学校长期形成的教育思想和治学方针以及办学过程中教师的治学精神、教学风范和工作态度,学生的学习目的、学习态度、学习纪律和精神面貌,学生班级的学习风气、院系的学术气氛、学校的管理水平以及校园文化环境等诸多因素的整体综合反映。从狭义上来讲,是指学生集体或个人在对知识的渴求过程中表现出来的带有倾向性、稳定性的治学态度和学习行为的综合表现。

(一)研究生志愿服务能够加强专业知识的学习。

作为一种社会责任感的体现和科学发展观的实践,各高校研究生通过开展助教帮学、互动联欢等一系列志愿者活动能够让自己的专业运用于实践,得到能力的验证。从中他们可以更好的明白自己专业的特点,通过志愿服务,也可以看出自己所学知识有何不足之处,及时得到改正,在巩固专业知识的同时,加强专业知识的学习。最终,扎实的专业水准能更有利的促进他们与社会大家庭的融合。

(二)研究生志愿服务能够加强专业之外知识的涉猎。

我们知道,现在的高校学生除了学好自己的专业知识以外,还应该培养其它方面的素质。要做到综合素质的全面提高,研究生志愿服务团体为你提供了一个良好且有意义的平台。俗话说:“外面的世界更精彩。”虽然,这无非是对现实的调侃,但如果我们试着走出去,便会发现,这个社会是多姿多彩的。送人玫瑰,手留余香,我们在做志愿服务,帮助别人的同时,自己也会有所收获,这就是得到专业知识以外知识的涉猎。

(三)研究生志愿服务能够带动本科生学习的积极性。

一项好的活动总是能带来积极的效应,研究生志愿服务就是这样。随着它的开展与实施,不仅广泛的研究生参与,大量的本科生也在积极的与之靠拢。当他们了解研究生志愿服务的内容和意义后,无形之中,便有了学习的动力。得到服务队师兄、师姐的指点与交流,他们便能更好的准确的找到自己学习的方向。通过咨询研究生志愿服务处,本科的学弟、学妹明白了考研的程序与前景,更重要的是增强了他们读研的自信,提高了自身的学习兴趣。可以说,让研究生志愿服务走进本科生中,是大有必要的,也是大有益处的。增强研究生与本科生的交流沟通,也一直是志愿服务的一项重要内容。

三、研究生志愿服务能够弘扬学校优良的传统文化和作风。

校园文化传统和作风,既是大学精神的综合反映,又是大学精神的具体化和外化。美国教育家弗兰克斯纳认为,在保障大学的高水平方面,大学精神比任何设施、任何组织都更有效。它是“校园人”对大学存在的价值和意义的思考,同时它以价值标准和文化规范的形式约束着大学的行为,是大学区别于其他机构的特质。弘扬学校优良传统文化和作风就要注重学校形象建设,凝练有深厚文化底蕴的校训、校歌、校徽,积极培育和大力弘扬体现学校特色和个性的大学精神。而研究生志愿服务活动正是弘扬学校优秀文化传统重要的途径之一。

(一)研究生志愿服务能够树立学校在社会上的良好形象,扩大学校的知名度。

大学形象是一所大学历史传统、办学水平、社会贡献等诸多方面要素的综合表征,是大学综合实力、整体竞争力和公众影响力的体现。良好的内外形象是学校的无形财富,不但是学校可持续发展的强大推动力,而且能产生巨大的社会效益。随着高等教育改革的深化和拓展,高校与社会日益融合,特别是面对越来越激烈的生源竞争,生存和发展成为高校必须直面的问题。高校要想在激烈的竞争中赢得主动,必须注重自身形象的塑造。研究生志愿服务能够使研究生融入社会,融入群众当中,其良好的形象非常有利于学校形象的塑造,而且可以使社会更加了解学校的情况,扩大学校在社会和群众中的影响。研究生志愿服务对传播校园传统文化和学校优良传统都有重要的作用,对校园文化的建设也将产生主要的影响。

(二)研究生志愿服务使学校在构建和谐社会主义社会中发挥重要作用。

和谐社会是一个诚信友爱的社会,一个有责任的社会,一个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社会。当前,我国正处于社会转型时期,传统的文化、生活方式及社会结构都在发生变迁,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在疏远,人与人之间的信任缺失在加剧。促进社会和谐,发展人文关怀,已成为建设社会主义的一项重要举措。从总体上来说,志愿服务、爱心奉献能够有效地提升新一代青年的社会责任,积聚社会资本,促进青年的全面发展,实现的长治久安。无论是从思想上还是社会实践上讲,志愿服务与志愿精神都是与我们建设和谐社会的思想相吻合的。高校作为社会建设的有力力量,通过向社会派遣更多的研究生志愿者,为社会建设贡献力量,是高校服务社会的一个重要的有效的途径。当然作为研究生,他们对于构建和谐社会主义社会也具有不可推卸的责任。

四、结语。

研究生志愿服务为研究生提供了“受教育、长才干、做贡献”的机会,可以帮助研究生更好地认识自己,理论联系实际,弘扬社会正气,树立时代新风,对大学教育具有重要意义。就高校而言,研究生志愿参加社会服务活动,可以在高校德育工作中发挥有效作用,对高校校园文化建设具有有利的促进作用,尤其在校园精神文明建设方面和校园人文文化建设方面都具有重大的意义。

文学作品对校园文化建设作用论文(优质15篇)篇二

论文摘要:目前志愿者活动在中国广泛开展,对于研究生群体来说是一项重要的人生体验和经历,而且研究生志愿服务也对校园文化建设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志愿服务自产生至今已有近百年的发展历史,而研究生自愿服务是随着社会的发展进步才出现的,并因其专业性强和高科技含量而区别于一般自愿服务。笔者认为研究生自愿服务对校园文化建设具有重要作用,尤其体现在校园精神文化建设方面。本文将从研究生自愿服务对“三观”教育、校园学风建设以及学校传统和作风的弘扬等三个方面所起的作用来论证研究生志愿服务对校园文化建设的作用。希望本文能够引起各高校对研究生自愿服务的足够重视。

文学作品对校园文化建设作用论文(优质15篇)篇三

1、提高档案管理效率。

在档案信息化的建设与管理中,其对于电子信息技术的应用主要依赖于各类电子设备与信息系统,这也就意味着档案管理工作无需再同传统档案管理一样完全依靠人工来完成,无论是档案信息的传输、保存还是档案资料的查询、整理,都可以依靠计算机以及档案管理信息系统来完成。[1]以档案资料查询为例,传统档案管理通常是将纸质的档案资料分门别类,存放在档案室中进行管理,如需查阅档案资料,则要由档案管理人员按照类别进行查找并取出,这一过程不仅需要耗费较长的时间,同时也会大大增加档案管理人员的工作量。而在电子技术的支持下,档案信息可以通过电子档案的形式储存起来,存放在专门的数据库之中,并借助档案信息系统进行管理,一旦需要查阅档案资料,只需操作系统,输入查找档案的编号、名称等关键信息,即可快速完成相关档案资料的查阅,相比于人工查找,其工作效率显然有着极大的提升。因此,电子技术大大提高了档案信息化的管理效率,让档案管理人员从传统的手工编目和查询等方面的工作中解脱出来,对于档案信息化管理具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2、加快档案信息化进程。

3、高效利用档案信息。

档案管理工作并不仅仅是对档案资料、档案信息的存储与整理,更是为档案信息的利用提供支持,而电子档案的出现,则能够让档案信息得到更好的应用。首先,电子档案并不具备实体,能够以网络作为传播媒介来传递档案信息,在实现资源共享的同时,打破传统档案管理在时间与空间上的.局限,甚至还可以供多人同时查找利用同一份电子档案,大大提高了档案利用服务水平。其次,电子档案的储存形式多为光盘、磁盘等,其体积十分小巧,但能够容纳的信息却非常之多,而数据库的存在则解决了档案资料占用空间的问题,这同样能够让档案信息得到更好的利用,进而为档案信息化管理提供支持。

4、保证档案信息安全。

传统档案管理多为纸质档案资料,在存放时对于环境的要求较高,一旦在温度、空气湿度等方面出现问题,就很可能导致档案资料的损坏,同时纸质档案的查阅、借阅比较麻烦,在数量较多的情况下,同样存在着损坏、遗失的风险。而随着电子信息技术的日渐成熟,电子档案不仅可以存储在计算机或数据库之中,避免档案资料出现损坏,同时还能够通过备份、加密等技术手段来展开电子档案的安全管理,以免出现档案信息丢失等问题,这些对于档案信息安全都是非常重要的。

1、制定电子档案管理制度。

2、加大电子技术研发投入。

电子技术为档案信息化建设与管理提供了重要支持,但由于当前电子技术仍存在很多不成熟之处,因此档案管理对于电子技术的应用也同样存在着很多弊端,例如在档案信息的安全上,虽然电子档案在存储期间能够得到有效的保护,然而由于档案信息的传递必须要依靠网络,因此在档案信息传输过程中,仍然存在着信息泄露的风险,尤其是对于一些保密性较强的档案资料来说,一旦被他人所获取,其后果往往比较严重。因此在档案信息化的建设与管理中,必须要对电子技术的相关科研工作给予足够的重视,加大科研资金的投入,推动档案信息安全防护等方面的电子技术能够不断进步,这样才能够为档案信息化提供更为有利的技术支持。

3、推动档案资料信息共享。

前文中提到,档案管理工作的核心目的并非对档案信息的存储、整理,而是要为档案信息的充分利用提供支持,在传统档案管理模式下,由于纸质档案占用空间较大,无法复制多份,因此很难实现大范围的档案信息共享,极大的限制了档案信息利用效率。而在电子档案出现后,则使得档案信息高效利用的实现成为了现实,只要用户拥有访问档案信息系统的权限,就能够随时随地的查询档案资料,获取其中的档案信息。为此,档案信息化建设与管理必须要充分利用电子档案的这一特点,在不影响部分档案保密性的前提下,建立更多开放的档案信息平台,向社会共享各种档案信息资料,从而使档案信息得到更加广泛的应用。

4、重视网络资源开发利用。

电子技术的应用虽然扩大了档案信息搜集范围,使更多的网络资源成为了电子档案,但由于当前电子档案的管理尚未得到规范,因此各行业领域通常都不具备统一、权威的档案信息平台,各类电子档案资源也都分别存储于不同平台内,这就给用户对档案资源的查找与利用造成了很大的麻烦。因此,档案信息化的建设与管理仍需要重视对网络资源的开发利用,利用先进的电子信息技术对网络上的各种档案资源进行整合,并进行集成化的电子档案管理,为电子档案的信息利用提供方便。总之,在档案信息化已成定局的情况下,电子技术在档案管理工作中的应用不仅是档案事业发展的必然需求,同时也是档案信息化建设与管理的关键所在,具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但要想将这一作用充分发挥出来,则还需要在电子档案管理制度、电子技术研发等方面采取合适的策略。

文学作品对校园文化建设作用论文(优质15篇)篇四

在高中校园环境中,经常性的实施有价值的音乐教育活动,对于整个学校的育人环境起到很好的促进与净化的功能。在校园环境里,除了课堂有限的教学时间外,还可以借助校园广播等渠道。有目的性、有针对性的选择一部优秀的音乐作品进行播放,让学生能够从这些音乐作品里感受我国优秀的文化与民族传统,充分的感受到我国悠久而博大的民族音乐文化。这样可以潜移默化的培养学生们的爱国精神与热情,让他们在音乐的陶冶下受到感受,进而实现文化教育的功能。我们要去深挖音乐的独特育人功能,打造一个良好的教学环境,用音乐去感染学生,用音乐去营造一个良好的文化氛围。

二、音乐可以提高高中学生的审美能力。

一个优秀的音乐作品,其集中了情感和美感艺术,能够让学生在欣赏的过程中不断将音乐知识内化为其内在的审美观与品德修养。但是从这些年来的发展去看,因为家庭、学校和社会缺乏对音乐教育的重视,让学生在音乐鉴赏能力上表现出了一些偏差。从当前学生的音乐爱好偏向便能够看到这一取向。据一项调查表明,当前大部分学生都热衷于韩国、港台等地的流行歌曲,追星的学生比比皆是。而热爱中外民族歌曲与教材中的歌曲的学生很少,熟悉和了解优秀的民歌歌唱家的学生更是少之又少。从这一点能够看到,国内的高中音乐教育还有欠缺的地方。比如当前普遍使用的教材不够新颖,欠缺对知识和内容的更新及与时俱进。许多学生的知识面不广,音乐基础与修养差,对流行歌曲过于热衷,而传统与民族的音乐却被冷落。我们从校园文化建设的层面上去看,上述现象对学生的身心发展十分不利。由于音乐市场鱼龙混杂,良莠不齐的音乐作品充斥着市场,很多流行歌曲更多的追求宣泄和“无病呻吟”,而处世不深的高中生过多的接触这种音乐必然会受到其中不良因素的影响,限制其身心健康的正常发展。当然我们也不能将流行歌曲一棒子打死,现代高中音乐教育需要将新鲜的时代音乐元素纳入其中。我们可以将一些流行歌曲引入课堂,与学生一同欣赏歌曲的社会价值与艺术价值。通过对比分析,让学生掌握一个科学的音乐鉴赏的方法,从而提高学生对音乐的鉴赏能力,能够自觉的抵制不良音乐作品的影响。这样以来,不但大大提高了学生的音乐鉴赏水平,还能够端正校园文化建设的方向。

三、丰富多彩的音乐文化,促进学生整体素质发展的作用。

(一)巧设情景,营造良好的课堂文化氛围。

在高中音乐教学课堂上,我们的教学方式应当使用学生喜闻乐见、易于接受的教学方式。老师可以灵活的导入和设置情境,让学生一边去仔细听,一边去想象音乐场景。这样更容易激发学生的热情与动机。让学生可以在愉快轻松的环境下掌握音乐知识,而且还可以让学生通过感官体验,培育其音乐想象、情感表达和认知能力。总而言之,音乐能够为学生的学习和审美体验插上想象的翅膀,让其自由的翱翔。

在西方发达国家的音乐教学过程中,合唱是一个十分重要的环节。一般在评判一个学校的音乐教学水平的时候,合唱是最集中的体现。因为合唱需要很多学生一起配合与协作,这样的高度配合的过程最后形成一个精确分工、高度规律性的艺术。通过合唱的组织与进行,可以培养每一名学生的责任观与艺术感,让学生在其中各司其职,互相配合,以实现最后的艺术盛宴。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及与国外的频繁交流,我们更应该引入这个音乐教学方式,重视合唱的功能,从学生音乐的整体性教学出发,提高学生的整体音乐素质。当前,很多学校都开始组建合唱团进行合唱教学,并组织各种比赛,这就是很好的.实践。在学生参与到合唱实践的过程里,通过延长技巧的掌握,不但能够提升其音乐素质,还能够激发其学习音乐的兴趣与热情。这也是利用合唱来进行音乐教学的出发点与宗旨。此外,还可以借助活动的丰富与多元,进一步为校园文化建设注入了新的活力与生机,是以音乐教育促校园文化建设的必要环节。

在高中校园开展各种音乐活动对校园文化建设有着十分积极的意义。著名教育学家奥尔夫提出,音乐教学关注的是人对音乐的体验与感受。而这样的体验与感受并非依赖外界灌输所得,而是要借助学生自发的习得。因此,在高中音乐教学的过程中,要尽可能多的创造机会让学生多去体验和参与。当前,许多学校都开展了丰富多彩的音乐教学活动。一些学校为了进一步丰富学生的课外生活,设立了校园艺术团,并组织各种演唱比赛。在各个文艺活动过程里,同学们都纷纷展示其才能,表现出生机勃勃的校园文化气氛,促进校园文化建设的发展。在各种实践活动的过程中,学生借助自我表现和灵活表达,让他们更容易释放学业的压力,促进其更好的投入到学习中。此外,音乐实践还能够激发学生的交往意识和思维技巧,促进其在其他方面创造力的提高。通过音乐教育促进校园文化建设的深入开展,对于学生的全面发展有着十分积极的意义。

文学作品对校园文化建设作用论文(优质15篇)篇五

志愿服务自上个世纪初产生以来,已有近百年的发展历史,许多政府都把志愿服务活动当成是加强公民道德教育,唤起公民互助互爱意识,增强社会活力与生机,维护社会稳定的有效手段而大力提倡。当前,志愿服务活动在全球开展得十分活跃,已经成为一项重要的社会公益事业,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和支持。

随着中国的志愿服务活动在各地的广泛开展,“志愿者”这个名字和它内在的含义已经越来越深入人心。然而随着社会的发展进步,志愿服务也越来越需要有文化素养、有技术专长的志愿者的加入,这样才能对社会提供高质量且适应性强的志愿服务。研究生是一个具有特殊知识和技能的群体,他们具有文化层次高、专业功底厚、创新能力较强的特点。专业性强和高科技含量是将研究生志愿服务与一般志愿服区别开来的一个标志。

研究生志愿服务,对研究生个人来说,是一项重要的人生体验和经历;对学校来讲,能够促进校园文化建设,尤其是校园人文文化的建设;对于社会来讲,能够促进社会经济文化的发展和社会和谐。

校园文化是学校形成和发展的产物,是客观存在于校园内的文化现象。高校校园文化是以师生为主体,以校园精神为底蕴,由师生员工共同创造和享有的集体文化,具有开放性、适应性、多元性、时代性、实践性等特点。校园文化的形式是多种多样的,在物质文化方面如校园环境布局、建筑风格、教学设施、校徽、校旗等;在制度文化方面如学校的管理体制、规章制度、行为规范等;精神文化方面如人生观、价值观、学习风气、学校的传统和作风等。笔者认为研究生志愿服务在校园文化建设上所起的作用主要集中在校园精神文化的建设上。主要有三大部分:“三观”建设、学风建设、学校传统和作风的弘扬。

文学作品对校园文化建设作用论文(优质15篇)篇六

随着科技和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我国已逐渐进入信息化的社会。媒体就传播信息的重要媒介之一,现今媒体较传统媒体而言,实现了一秒共享的特点,即世界互联网化,数据可以一秒上传、下载。发生在世界某一角落的新闻,全世界都将轻易获取。同理,校园媒体是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媒介,对校园文化建设起到了极大的作用,以下是我们对其所起到作用的总结。

大学生活相当于小型社会,但对于大学生来讲,对于社会和自我的认识,仍处于局限的境界。优质的校园媒体将会在高校中引领好的风气,通过宣传好的人文知识、文化;帮助学生积极与外界社会建立联系等,建立起大学生对于自我和社会的认识,并在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方面,大学生自己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道德观等起到重要的作用。在此过程中,也为学校奠定了校园文化的基础,使得校园逐渐得以笼郁深厚的文化气息。拥有好风气的校园,不仅为学生提供了优质的学习环境,使得学生耳濡目染,培养好的文化和精神,并为学校增光加彩,吸引更多优质生源前来就学。

2.2为大学生提高能力提供机遇。

为校园媒体工作的学生,例如,工作于校园广播的学生,设计校园展板的学生,还有学生会外联部的学生等等,虽然他们提供了辛勤的义务劳动,但是在这个过程中,他们提升自己的能力,提升自己广播主持的能力、设计创新的能力、与人交流沟通的能力等等。不仅为校园媒体工作的学生获得了提高能力的机遇,其他处于校园的学生,通过学校的名声而将会获得相应的工作或者机遇,从而将书本上的知识真正化为实践和动力。这都依赖于校园媒体的对外宣传,因此,校园媒体对于校园内的大学生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进而对校园文化建设起到了重大作用。

在校园中生活得的主体是学生,校园文化作用的结果对象和受益者是学生,而校园文化的创立者之一也是学生。通过校园媒体团体进行活动实践和对新闻的采编,,不仅丰富了校园的文化生活,又可以使一些大学生通过校园媒体团体的新闻采编活动和实践活动,来增长对于新闻的辨识能力和活动实践的能力,并逐步提高他们的能力水平和人格素质,进而为校园文化建设培养中心人员。好似接力棒一样,一届又一届大学生接过校园媒体的责任,主动承担起建设校园文化的重任,并将良好的学校风气和校园文化传承和发展下去。

参考文献:

文学作品对校园文化建设作用论文(优质15篇)篇七

摘要:文章主要针对视觉识别系统对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的作用进行研究,首先分析了校园视觉识别系统,其次分析了当前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中视觉识别系统的建设现状,最后从视觉识别系统体系设计,帮助高校校园文化提升品牌塑造力、结合视觉识别系统,全方位展示校园文化生命力、视觉识别系统的应用,帮助高校校园文化汇集师生凝聚力、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中,视觉识别系统增强校园管理约束力几个方面详细,目的是促进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的发展。

关键词:视觉识别系统;高校校园文化;内部管理约束力;师生凝聚力。

引言。

高校是培养高素质人才的重要场所,积极在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中融入视觉识别系统,结合特定的高校校园环境,明确其中的设计内容与性质,同时体现出方向、原则等功能,运用文字、记号、符号、图形等构成元素形成全面的视觉图像识别系统。更好地将校园文化形象工程与文化功能之间结合,提高校园文化地域性与环境景观设计,增加校园文化内容建设的同时,提升其服务能力,为高校教师提供更高质量的物质环境,满足精神需求。

一、视觉识别系统。

高校视觉识别系统主要是在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中,帮助高校更好地将校园形象以视觉要素的方式整合一统,充分对校园文化进行规划与设计,贯彻落实高校教学理念基础上,凸显校园的文化特质,同时将校园文化转变为具体的符号或者语言形式,充分将其展示出来[1]。视觉识别系统具备组织化、标准化、系统化与统一化的特点,将这些特点优势融入到视觉识别系统设计方案中,更直观地体现出高校校园文化深厚的文化底蕴以及高校的人文精神,并且形成个性鲜明的高校文化形象,并对高校特有的文化气质进行全面展示。结合实际需求对高校校园文化进行科学创建,视觉识别系统是重要组成,同时也是校园文化建设的代表成果。高校校园文化识别系统主要包含学校文化识别系统、学校理念文化识别系统、学校行为文化识别系统、学校视觉文化识别系统、学校环境文化识别系统。

二、高校校园文化渗透视觉识别系统的必要性。

具体高校视觉识别系统中,基本识别系统组成要素与应用要素是主要构成部分。其中基本要素系统中,将学校的校园标志(图案、文字组合)、学校的中英文名称、专用字体、标准字体、标准色彩等囊括在内,应用要素系统将高校的办公用品、财务用品、公关用品、事务用品以及校园环境导示等囊括在内[2]。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中,作为先进文化的创造者以及高校人才培养的重要场所,不断传播先进知识,自身也汇集了很多优质文化,是高技术人才盛产地,对于高校校园文化建设,其中的视觉识别系统具有特殊存意义,是高校校园文化形成的主要基础与内容,可促进校园文化快速提升与完善,并将高校的类型以及文化气质、高校精神、品格等进行提取升华,全方面整合设计,为社会公众呈现出规范化、体系化、个性化、品牌化的高校校园文化。高校校园文化设计中,视觉识别系统的融入,对外能够体现出高校校园文化的气质,对内帮助学生提升综合素质,同时增强社会对高校校园文化的认可度,提升高校校园文化的美誉度。高校校园视觉识别系统中的形象识别系统,对高校校园文化进行更高层次的凝练以及升华,同时将其中隐藏的文化内涵外化,进一步推动校园文化的发展进步。

三、视觉识别系统在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中的地域性研究现状。

当前很多高校积极对校园文化进行建设,当然建设中融入视觉识别系统,需要注重高校地域性特点的结合,比如a高校在进行校园文化视觉识别系统建设中,结合地域文化特点,积极将视觉识别系统与高校校园文化相结合,完善整体校园文化建设系统,体现高校地域性文化特点,同时为高校校园文化建设凸显鲜明个性,为传统校园文化创新增添更多亮点,将高校中爱国创业、敬业奉献等精神转变为气质形象的方式,更直观地向社会展示,同时还将在校园文化中的铁人精神积极展现,不断利用视觉识别系统完善高校校园文化的发展功能[3]。当地包含很多高校,石油院校、师范院校、设计院校等,不同的高校校园文化特点不同,建设校园文化期间也需要通过系统指示的方式,将校园文化中的缺陷进行展示,同时将其中的弊端及时改善[4]。在视觉识别系统建设中,地域文化非常关键,包含高校的自然资源、环境发展以及历史背景等,同时也是人文精神的重要体现,地域性文化具备非常强的传统型、独特性与地域性。校园文化建设离不开地域文化,保证地域文化的稳定,才能保证校园文化建设的稳定,同时将地域文化中的地域性特点充分体现出来,激发出视觉识别系统的重要价值。高校校园文化建设,必须与城市地域文化相结合,凸显校园文化中视觉识别系统建设,逐渐形成较好满足高校校园文化发展需求的良好环境,使得高校校园文化可良好地对各种资源进行科学了解与掌握,抓住适当的`建设切入点,提高校园文化建设质量。当前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中视觉识别系统研究不断深入,必须认识到视觉识别系统对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的作用,才能真正发挥出视觉识别系统的价值。

在校园文化建设期间,视觉识别系统具有较为重要的作用与意义,通过视觉识别系统,帮助校园文化建设凸显特点,丰富高校校园文化建设内涵,促进校园文化建设特性的全面提升,使得校园文化建设结构更为丰富,并在一定程度上为高校文化建设面向社会提供更加系统性与个性化的帮助。

(一)视觉识别系统体系设计,帮助高校校园文化提升品牌塑造力。

对于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中建设视觉识别系统,因为视觉识别系统内容十分庞杂,同时视觉识别系统各项内容又被不断细化,其涉及范围不断扩展,从教学、管理到科研、品牌等方面,逐渐延伸到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中,在各个意识层面凸显校园文化[5]。从校园文化建设的规范性与形象化方面,不断在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的严谨性进行结合,同时文化理念创新以及完善良好的行为规范制度等,都贯穿着视觉识别系统,丰富校园文化内涵。校园文化建设中,设计期间需要艺术类专业人员帮助校园文化建设,增加美学设计中的表现力,将高校文化内涵充分展现出来,帮助校园文化将其中的文化、地域等美的元素进行浓缩。当然这个设计阶段,需要整合高校中的校园景观、大师风采、学子精神面貌、校园建筑以及校园情怀等,实现校园文化中硬件元素与软件元素的科学汇合,实现在视觉识别系统设计中,校园文化建设思想的碰撞与灵感的迸发[6]。比如,中国的农业大学,通过校园文化在校徽中的设计,结合农业大学文化特色,在其中融入植物色彩,彰显出农业大学生机勃勃与蓄势待发的气势。从视觉识别上,将校徽设计为盾牌形式,将农业大学坚固、持久、厚重与稳定的校园文化核心凸显出来,农业最先让人想到农业生产,所以在校徽设计中,融入锹和犁,还能很好地彰显出对人才培育的理念。视觉体验上,采取麦穗作为设计载体,将农业大学中的农科与工科体现出来。对校园文化建设需要不断修正与讨论,并且还要广泛征求发展建设建议,再次对其进行完善,反反复复的过程中,帮助校园文化凝练精髓,采用系统化的设计,提高校园文化建设品质,同时打造校园文化品牌,提升校园文化品牌价值。

(二)结合视觉识别系统,全方位展示校园文化生命力。

对于高校校园文化建设,必须结合视觉识别系统为基础,彰显出不同的校园文化生命力,从不同类型与发展阶段上对特色型展现,凸显出个性化。尤其是高校校园在开展文化建设方面,个性化提升主要体现在内容与形式上,高校校园文化内容建设上存在一些差异性,当然具体的校园文化建设形式上也呈现出特殊性。正因为如此,积极在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中融入视觉识别系统,结合高校校园文化本身的发展历程、学科特色、社会环境、文化底蕴以及地域文化等,对校园文化建设贯彻落实因地制宜的要求,尊重校园文化建设的实事求是原则,将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的前瞻性、现实性、科学性与实践性等有机整合,并且利用视觉识别系统,为高校校园文化建设创造特定的校园文化氛围,并且展示个性化特征,凸显高校校园形象,将高校校园文化风采展现出来,为高校校园文化建设增添个性化与鲜明化特点[7]。比如:北京大学的校徽设计中,校徽由两个篆字“北大”共同组成,从视觉分析角度对其分析,因为上面的“北”字像两个“人”,下面的“大”字像一个“人”,便有“一人肩负二人”之意,突出“以人为本”的理念。将北京大学的教学主旨与中心全面展示出来,同时结合校园文化建设与完善,与时代发展相契合,丰富高校校园文化建设内容,全方位展示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特点,彰显高校校园文化的生命力。

(三)视觉识别系统的应用,帮助高校校园文化汇集师生凝聚力。

当前的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中,采用视觉识别系统对其建设,充分对科研水平、教学能力以及形象设计等进行系统整合,组建创造性活动,将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中的教学、科研、管理、组织、营销以及公关等进行创新,形成知识密集型创造性活动类型。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中,内涵为大学精神与办学理念。视觉识别系统的建设,将高校校园文化中外在形象以及校园文化的内在观念等科学融合,为校园文化建设带来特性化,同时采用视觉冲击较强的视觉符号,积极将高校的办学理念赋予更多鲜活性与生动性,同时全方面呈现给社会,从而从中增加师生对校园文化建设的认同感,帮助师生认识到社会对校园文化的认同感。利用统一的视觉识别标识、个性化的文字、鲜明的色彩、详细的名册、细致的名片、各类书籍、社会报刊、杂志封面等视觉形象,将办学理念进行展现,加强高校校园的内部管理力度,提高师生对高校的主人翁责任感,在校园文化上形成统一的认证。在校园文化建设中,运用视觉识别系统将校园形象变得更加鲜活,为校园文化建设筑建灯塔,无声无息的滋润着学生与教师,无形中提升教师的品格、学生的品质,引领高校校园文化建设朝着正确的方向前进,引领高校全体师生员工思想,规范师生的行动。视觉识别系统在高校校园文化见色或中有效的导入与整合,提升校园文化建设的凝聚力,提高校园文化在社会上的影响力,规范高校师生的行为,提高师生员工自身的言行与高校校园文化形象的统一性,多个角度对高校校园文化进行优化,同时帮助高校校园文化实现与自然环境的和谐共处,营造浓郁的、高尚的校园文化氛围。

(四)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中,视觉识别系统增强校园管理约束力。

高校校园文化建设期间,确定系统建设目的的同时,发挥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中视觉识别系统将校园文化的符号增添个性化、艺术化以及鲜明化等作用,同时也能够帮助校园文化建设统一具体的文化建设内容,并且体现出文化建设的个性化与人性化特征,将大学管理系统进行系统化处理,实现管理系统的程序化。积极将校园文化建设的内部管理流程进行统一规范,同时校园文化建设中的制作以及文化展示等,通过视觉识别系统变得更加清晰、明确以及形象、深入。在高校内部管理建设中,认识到高校内部管理对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性,其中的各项行政管理改变五花八门的特点,实现统一规范。具体到高校的校园印章以及旗帜等,规范合理的制定校园干部公务名片,保证名片设计格式合理内,对高校中平时的管理工作进行科学排序[8]。积极制定新型的系统标示以及各种校园文化纪念品,校园文化建设中的办公用品也十分关键。保证校园文化建设细节的控制,逐层对校园文化作出适当调整,全方面优化内部管理,重视管理细节的控制,充分彰显出内部管理功能,将校园文化凸显出来。积极落实视觉系统在校园文化建设中的建设,升级校园文化结构,提高管理力度,为校园文化发展奠定基础。

五、结束语。

综上所述,市场体制不断变化,大众化、信息化需求增多,这种环境下,高校作为文化传播以及知识创新的重要载体,为市场输出高质量人才。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中融入视觉识别系统,对高校校园文化建设起到关键性的影响,帮助高校校园文化完善校园文化系统,同时从细节上控制校园文化建设,结合视觉识别系统帮助校园文化抓住建设的契机,打造特色化、个性化与丰富内涵的校园文化。

参考文献。

[3]王崇娟,孙大力.高校校园文化视觉识别系统的地域性研究——以大庆师范学院校园文化视觉识别系统为例[j].艺术教育,2015(10):138-139.

[4]焦萍.基于视觉识别系统的大学品牌形象建设[j].新一代,(13):161.

[8]王小青,程海涛.试论民办高校品牌文化建设中的形象设计与表达[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7(16):1-2.

作者:韩婷婷单位:太原学院。

文学作品对校园文化建设作用论文(优质15篇)篇八

摘要:现代社会离不开商业,商业文化时刻影响着人们。商业文化也存在于高校校园里,给校园文化带来冲击,对高校的大学生价值观、学术文化和校园环境有着较大影响。而如何在商业化下建设校园文化成为教育者面对的一个课题。从普及商业文化知识、围绕商业开展主题活动、促进人文精神融合、筑平台健体制四个方面提出对策。

关键词:商业文化;校园文化;影响;对策。

一、商业文化内涵。

商业文化的含义是:与商业经济发展相适应、受社会制度及社会文化影响和制约,通过商品交换反映出来的价值观念、行为准则、道德观念和传统习俗的总和。文化是商业的灵魂,商业是文化的表现,二者有着不可分割的密切关系。商业文化源于商品交换,在中国具有悠久的历史和良好的传统。商业文化是具有优秀的民族传统文化,把吸收外国的优秀商业文化,加上现代的商品意识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意识有机地结合在一起的文化,从而形成了具有自己独特的魅力和文化现象[1]。这种文化的形成必须依靠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社会主义商业文化坚持的四项基本原则,其既继承传统文化、又体现时代特征的鲜明性和进步性。

校园文化商业化是高校培养目标的内在要求。高校在教育教学活动中,应最大程度的对学生开展社会主义商业文化教育,符合办学宗旨和培养目标。因为高校毕业生要成为在商业经济领域的高级实用型人才,商业文化教育必不可少。校园文化商业化是市场经济不断深化和影响的结果。市场经济运行机制的完善和价值规律的调节,推动了高等教育的发展及思想观念的更新[2]。高校作为中国社会重要的组成部分,也受到市场经济的影响,与社会各界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和作用。校园文化商业化是社会文化冲突的结果。随着我国经济体制的转型,各种文化冲突在校园内部上演。高校要在竞争中取胜,顺应高等教育由精英化向大众化的趋势,应实现校园文化与外来商业文化的互动对接,实现教育效益的最大化和可持续发展。

(一)对大学生正确价值观的影响。

优秀校园文化应该在全校范围推行,并且具有独特的价值观、社会心理学以及美学等特色,当商业文化走进校园,由于盲目扩张和无限追求私人利益,利益相关的商业生产的商业文化对人的影响难以想象。在现实生活中,大学生对于利益的追求在于现实和功利,往往非常在意物质生活所带来的快感,把金钱给他们带来的那种感官上的享受当做是一种追求。从而使他们价值观和人生目标变得低俗,严重的还会导致个人主义意识的膨胀。高校大学生的心态发生不好的变化离不开这种商业文化的侵蚀,很多学生甚至觉得那些在图书馆学习的人很做作,认为他们在图书馆都是在装样子,没有什么用,就算是认真学习的那也是死学习不会学习的书呆子,书本上的知识拿到生活中并没有什么用。校园环境逐渐开放,学生的个人视野也随着逐渐扩大,由于价值观评判标准的不同,大学生更多的表现出世俗性与复杂性,甚至许多不合理现象都采取“理解”的态度,这应该引起社会的关注。

一所大学的精神文化体现在这个学校文化水平和氛围上,大学不仅要有“建筑物”还应该有“大师”,人才和有名的学者不仅仅体现在其学术研究成果上,对于校园文化也具有深远持久、潜移默化的影响。校园文化之所以能够发展,是因为他们具有好的学术氛围,这是发展校园文化应该具备的前提。在大学校园中,学术文化活动丰富多彩有很多形式,比如:研讨会、座谈会、讲座等社会实践活动。然而当企业走进校园文化中时,帮助学校开展一系列的活动都是在为自己考虑,也就是说从中谋取利益,想通过这些活动来寻找潜在的消费群体,从而提高自己企业的知名度,进一步提升企业文化。或许很多学校老师觉得企业协助学校在校园里举办活动目的在于双赢,企业在寻找自己的消费群体,而这些消费群体都是在校大学生,所以想通过学校这一渠道来拓宽自己的市场,弘扬企业文化[3]。在这一过程中,学校也试着给学生上一节课,即步入社会的社会实践课。尽管如此,我们还是不能让过多的商业文化步入到校园中来,以免侵蚀了校园这片干净的文化领域。

(三)商业文化对校园环境的影响。

学校的校风和教师学生的开拓创新精神都也体现在学校的建设上,比如花草树木,让周边的生活环境作为教书育人的另外一种资源。校园的环境不仅能够带给人们美的感受更能够给人启发。如果有过多的商业文化进入到校园内,商业广告的进入破坏了校园原有的风气,甚至会破坏校园公共设施。比如:宣传栏原本是用来宣传校园文化或者是与学生交流,方便学生利用宣传栏及时了解校园情况,而现在由于商业广告的介入,学生丢失了及时了解学校文化的机会。而且,由于商业文化介入校园,校园的发展也越来越趋于商业化,多数学校里的基础设施都变得十分相像,能够体现人文精神的东西逐渐变少。许多著名大学在校园发展的历史长河中也都形成了独特的建筑和景色,因为他们十分注重景观建设带来的效果及影响。例如北京大学和清华大学,蔡元培、李大钊以及朱自清的塑像都体现了校园文化的博大精深、深远持久,同时也饱含历史岁月的沧桑。正因为如此,我们在校园环境上理应少一些商业意识,把重点放在整体布局和安排上,让学生感受到视觉上美的冲击,随时都能感受到文化气息。

四、商业化下如何建设校园文化。

(一)普及商业文化知识,形成正确健康观念。

商业文化进入校园有很多种形式,第一,当然最好的形式是把商业文化作为一门课程,让学生更好的了解商业文化基础知识,根据学生需求并开展一系列课外活动。从实践和理论两方面来让学生清楚地意识到学习这一相关理论的重要性以及必要性。商业高校应非常重视这一点。那种对社会主义商业文化不以为然的态度是不正确的,过去我们没有重视,那么就应该从现在做起,亡羊补牢,还来得及;第二,商业文化可以与其他课程相结合,相辅相承,和社会主义商业文化有关的内容贯穿到教学中去,这个办法被广泛应用。到现在为止,许多高校都开设了许多有关商业方面的课程,比如:市场营销、商务信息管理、现代推销技巧、商品学等极具专业性的课程。说到底,这些课程都隶属于社会主义商业文化的.范畴。所以就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自觉地把社会主义商业文化带进课堂,这样可以实现高效社会主义商业文化的繁荣。

(二)围绕商业文化主题,开展各式活动。

在大学校园里有许许多多的社团,会定期举办一些活动,而这些活动就可以围绕商业文化主题来开展,允许社团开展各种各样的学术活动。文艺社团就可以举办“流行时装表演”诸如此类的比赛,文学社团也可以开展一系列的调查报告、专题通讯征文比赛,在原有的征文基础上增加一些新形式,让人耳目一新。高校大学生经常参加一些社会实践活动,在参加实践的过程中也可以自行组织关于“强化商战中的文化意识”这一主题活动,让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深入到社会主义商业文化中去,使社会主义商业文化逐渐发展以致繁荣。通过上面所举办的活动,不但丰富了具有青春活力的校园文化,而且还加强了教师学生的文化意识,使得师生感受到更高层次的熏陶,这样不仅能够提高自己的道德情操和提高自己的思想修养,更能够全方面地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让学生跟上时代步伐,适应时代发展。

(三)促进人文精神和商业文化有效融合。

俗话说,一个民族若是没有了希望,那也就等同于没有灵魂。许多伟人也同意这一观点,比如,爱因斯坦曾经指出:只教给学生专业知识是远远不够的。受过专业教育的人,他可能会变成一台有用的机器,可是他不会成为一个能够和谐发展的人,最基本的就是先让他对价值有所理解,同时还能产生强烈的感情。而他就一定得具备对道德和美的辨别能力[4]。高度专业化的教育模式有很多不足之处,比如培养目标仅仅局限于专业技术人才,在许多方面都混淆了大学教育和职业教育的区别。在当今社会,大多数人都物质至上,很多青年都受到了很大影响,泯灭了勇于尝试探索的想法。在学校里不免出现看重实用知识,不注重基础理论学习的功利化学习倾向,青年人的探索能力变得扭曲。根据市场对于复合型人才的迫切需要,首先,学校的课程和专业设置应根据市场的需要而变化;其次,大力宣扬人文精神,不断提高大学生的修养,最后实现人文精神与商业文化相结合。

(四)促进高校校园文化管理的建章立制。

现今社会,商品经济占据主导地位,高校作为一个社会组织的重要成员,当然必不可少的会与外部市场有关联。我们应该适度的把商业机制引进校园,为校园文化注入全新的血液,但是如果引入过度的话,则会导致一些麻烦。所以,在这种新的经济形势下,高校相关的管理部门应尽可能地尝试通过建立有效的系统和流程来对商业经济进行指导和管理,这样方便高校校园文化步入正轨。高校相关部门应该根据自己的情况设立一个这样的平台:第一,利用学校里的现代信息技术建立一个指标管理系统,与此同时,借助身边的资源来追溯校园商业文化的来源;第二,使用数据管理系统进行预测,即对高校内部校园文化进行预测,把已经掌握的信息进行分析;第三,制定关于高校校园管理商业文化趋势的对策。在商品经济盛行的时代,高校校园文化不能够独立存在,离不开商业经济活动。为了应对商业文化给校园文化所带来的不良影响,我们应该跟随时代发展潮流,在适当的时候抓住机会,勇于迎接挑战,做到不但能够推动大学生为社会服务,奉献自己的力量,更应该把学校本身的核心价值保护好。

文学作品对校园文化建设作用论文(优质15篇)篇九

精神文化建设隐含在物质文化建设之中,物质文化是精神文化的物质载体。

新建本科院校往往都是从零开始建设的,因此,非常重视物力、人力、财力投入,以及校园规划、环境美化、教学设备、教学设施等硬件建设,形成了现代化的校园环境,为校园精神文化建设奠定了良好的物质基础。

然而,对学校精神文化建设的重视程度却远远不够,多数学校在校园规划中,并没有考虑校园文化的问题,至少说没有实现物质文化与精神文化的融合,校园建筑没有体现和反映独特的文化风格,可谓“只见其形,不见其神”。

有人说,优秀的大学毕业生,与其说是课堂教出来的,不如说是校园文化氛围熏出来的,一语道出了校园文化对于人才培养的重要性。

2.制度文化不健全,缺乏针对性和创新性。

制度文化是一门隐性德育课程,从更深层面上说,制度文化能给师生带来严谨、独特的管理思想和教育理念。

新建本科院校在制度文化上还处在建设阶段。

特别是那些合并转型而成的本科院校,在合并组建前,原有学校都有自己的制度文化,但合并后,根据本科院校办学要求,在教学、科研、人才引进和职称评定、经费管理以及招生就业、奖惩机制等方面的规章制度还需不断完善。

新旧学校规章制度不一致,合并升本后,需要统一,重新制订和规范,建立一套能用以提升和引导学校教学、科研、管理水平并适应现代高等教育发展的管理制度。

然而,从现实情况看,大部分新建本科院校缺少结合学校实际的规章制度建设,要么暂用原有的规章制度,要么照抄照搬其他本科院校的管理制度,缺少针对性、适用性和创新性。

3.多种文化交织,融合和认同不够。

随着办学层次的提高、办学定位和办学类型的转变,新建本科院校在校园文化建设上不可避免地遇到了一系列的文化冲突,如精神文化冲突、制度文化冲突和物质文化冲突等。

这些冲突,如果不能及时妥善处理,将会对校园文化的实质性融合产生影响,不利于学校的可持续性发展。

在诸多文化冲突中,精神文化方面的冲突尤其明显,主要表现在学校定位、培养目标和情感的冲突上。

首先是学校定位和办学理念的冲突。

新建本科院校大多是由原来的高等专科学校经过合并、升格而来的,这些学校原有的办学层次和培养目标都是以专科为主,甚至是中专层次,学校合并或升格后,必然面临学校定位、办学理念的调整。

然而,不少新建本科院校成立后,并没有意识到或解决好这个问题,有的合并院校校名改了,但学校定位和办学理念并没有做出与之相适应的调整,没有实现实质上的融合,因而,不能满足本科层次的办学要求。

其次是培养目标的冲突。

随着办学层次的提升以及学科、专业的调整,原有对人才培养的规格定位之间不可避免地发生了冲突。

新建本科院校升本前以培养技能型人才为主,并积累了丰富的经验,而新建本科院校培养的是应用型人才,二者在培养目标上存在着冲突。

而且不同性质的高校在校风方面也存在非常明显的差异。

第三是情感冲突。

新建本科院校合并升格后,在教学传统、价值观念、办学思想等方面很难统一。

原有的学校建制被打破,学校内部按学科专业对院系进行调整,在一定程度上引起了部分教职工思想和情感上的强烈震动。

新建本科院校合并成立之初,打乱了原来的管理体制,教学管理、科学研究、学校历史等,被重新组合,部分教师、干部在情感上一时难以接受,难以割舍,产生不同程度的不适应感。

对于原来办学条件较差、办学基础处于弱势的学校的师生员工,在价值观、归宿感等方面可能会发生暂时的错位,产生不同程度的自卑感和排斥感,难以融入到新的学校环境中。

这就要求整合师生员工的思想,增强凝聚力、向心力和共同命运感。

4.院校文化建设呈现浅表化和形式化,层次和品味不高。

大学是引领社会文化的重要阵地,因此,校园文化应当表现出积极向上、健康高雅的品味。

当前一些新建本科院校,把校园文化活动归结为学生的文化活动,只重视形式,而不注意内在精神文化创建;强调娱乐文化,但又缺少学校层面的统一管理和规划,一般把学校文化建设作为团委、学生处等主管学生工作的相关部门的职责,建设内容也仅局限于学生的课外活动、日常管理和思想教育。

文学作品对校园文化建设作用论文(优质15篇)篇十

物质文化,是指高职院校建设和发展所需的物质条件和环境。

它包括高职校园内的各类工作生活场所、教学科研设施、图文信息资料、花草树木景观等。

2.制度文化。

制度文化,是指高职院校建设和发展中逐渐形成的管理制度和规范体系。

它包括教学管理制度、科研奖励制度、学生管理制度、社团活动制度、学校特色风俗礼仪、学校管理思想和观念等。

3.行为文化。

行为文化,是指高职院校管理人员、师生、校工在生活工作中所贡献的,有价值的,促进学校发展的经验及创造性活动。

它包括组织管理工作、教学科研活动、课余文化活动等。

4.精神文化。

精神文化,是指高职院校建设和发展中产生的各类意识观念形态的集合。

它包括学校的办学理念、管理作风、校风教风学风、文化传统、教师的教学理念、全体师生共有的价值观等。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我们今天的主流价值观,学校的主流价值观必然与整个社会的主流价值观相一致。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既是高职校园文化建设的精神旗帜,也是高职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

除了对师生校工进行全面、深刻的宣传教育以外,还必须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贯穿到高职校园文化建设的始终,学校的管理规范、教学活动、言行举动、所思所想都应符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要求。

2.以就业为导向,将企业文化融入高职校园文化建设。

高职院校以培养技术型人才为主要目标,这就要求高职教育直指就业、贴近企业。

将职业道德教育深入课堂、深入校园。

普遍的基本的职业道德规范包括爱岗敬业、诚实守信、办事公道、服务群众、奉献社会等。

那么学校的各管理部门、职能部门、学生社团等,都应当奉行上述规范。

文学作品对校园文化建设作用论文(优质15篇)篇十一

摘要:“校园文化”这一概念于20世纪80年代随着我国“文化热”的兴起而提出,并引起了人们的普遍关注。在当今社会,进一步明确校园文化的概念,了解其内容,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对完善中小学生管理工作,提高学生综合素质有着积极的意义。

一、校园文化的含义及其主要内容。

在近年来关于校园文化的讨论中,人们对其概念的界定可谓众说纷纭,莫衷一是:有人认为校园文化是一种以精神文化的形式存在的氛围,反映的是校园内师生员工的观念和价值标准,这就是所谓的“氛围说”;有人认为校园文化主要指以学生社团为主的第二课堂,是教学与科研的补充,通过生动活泼、健康文明、人们喜闻乐见的活动来陶冶学生的心灵,达到教育的目的,这就是所谓的“活动说”;也有人认为校园文化是校风和学风或近年来提出的校园精神;还有人将校园文化和企业文化、其他社区文化等区别开来,强调其高层次、高格调和高品位。所有这些说法都只顾及和强调了校园文化某些方面的特征,在概念界定上难免以偏概全,或没有完全揭示其内涵,或没有囊括其外延。

笔者认为,要想对校园文化有个比较明确的认识,首先要弄清社会文化与校园文化的关系。我们知道,文化在结构上可分为主流文化和亚文化。主流文化是指文化发展的一定时期处于支配地位、起着主导作用的文化。亚文化是指不同职业、阶层、集团、年龄结构的人们由于他们的社会地位、谋生手段不同,利益不同,对社会、人生的认识、体验不同而形成的与主流文化有所区别的价值观念、思维方法、生活情趣、理想信念等文化观念。校园文化就是处于社会文化大背景下,具有自身特点的一种亚文化。从这个意义上讲,高中学校的校园文化指的是在校园环境中,每个成员所共有的精神的和物质的、理智的和情感的完整结合,它是一个多层次的有机复合体。据此我们可以这样认为:校园文化是一种特殊的社会文化,是广大师生在特定的环境中创造的一种与社会、时代密切相关,又有校园特色的人文氛围、校园精神和生存环境。作为社会文化亚系统的校园文化,具备文化的三大要素,即物质文化、制度文化和精神文化。

校园物质文化是高校在发展过程中不断创造和积累的外在的、以物化形式存在的一种文化,也叫载体文化,它是校园文化建设的前提和条件,是校园文化水平的外在标志。主要包括教学设施、科研设备、后勤装备、生活资料、校园环境、活动设施等。

校园制度文化即为了有效地进行管理而设立的各种规章制度,也叫“规范文化”,包括校规校纪、群体行为规范、习俗、文化娱乐方式、教学、科研、生活模式等等,它是勾通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的中介。

校园精神文化指校园里由师生长期创造的特定的精神环境和文化氛围。它是校园文化建设的灵魂工程和核心,主要包括三方面内容:第一,观念性文化(为广大师生认可、遵循的共同的思想意识、生活信念等);第二,标志性文化(由于历史的积淀和文化主导者的世代倡导而形成的独特的校风和校园精神,包括治学风格、民主作风、文化主体所特有的语言风格、举止风度、文化修养等);第三,智能性文化(指以开发智力、培养能力、增长课外知识为目的的第二课堂活动)。

综上可知,校园文化是一所学校综合水平的反映,它的模式一经建立就成为该校品格的象征,具有强烈的感染力。它潜移默化地影响规范着身在其中的每个人。以世界著名的哈佛大学为例。哈佛校园静穆典雅,古木参天,居八所“常春藤”大学之首,图书馆、教学建筑风格迥异,或古朴庄重,或富丽堂皇,著名的哈佛广场、魏登纳纪念馆、约翰哈佛的座像无不反映着古典美与现代美结合的学府气氛。哈佛大学以求实、崇真为宗旨,校徽上的拉丁文“veritas”充分体现了哈佛人的座右铭―――真理,哈佛大学“以柏拉图为友,以亚里士多德为友,更要以真理为友”的校训也说明了这一点。哈佛人始终以探索真理,坚持伦理教育,以高尚的道德准则造就精英。哈佛教学完全由教师自行安排,在民主管理,学术自由的融洽气氛下,教学活动生机勃勃。总之,每个哈佛人在这里都会受到正义、人道、热爱祖国、勤奋、俭朴、高雅、节制等伦理教育,正是这种浓厚的学术气氛、追求真理、崇尚道德的精神汇成了哈佛独特的校园文化。

1、更新教育观念。

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过去那种只注重知识传授、智能训练的完成教学任务的教育已远远不能满足今天社会中学生的需要。当今社会,教育更主要的目的是要教会学生如何做人,要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特别要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这种教育观念的转变使人们看到了加强校园文化建设、优化育人环境的重要性,也使人们懂得了课堂以外的文化熏陶往往对一个人的成长具有更大、更长远的作用。加强校园文化建设不仅是为中学提供了一种新的教育内容和新的教学活动方式,更重要的是为实现大学教育教学方式提供了新的视角,它的核心是人的全面发展,这与大学的培养目标是一致的,但这种教育观念的更新才刚刚开始,它与我国传统教育形成的固定模式,和人们业已形成的思想观念的交锋还将是长期的,人们在实际操作过程中仍然会时不时地沿袭惯用的手段和方式。因此,我们必须树立校园文化是衡量一个学校教育水平和管理水平的重要标志的.观念,把加强校园文化建设提高到实现教育目标,更新教育观念的高度来认识,只有这样才能促进校园文化建设的良性循环,最终达到育人的目的。

校园文化的主导是广大教师,包括各级领导、专业课教师和从事党政管理工作的教师,他们靠耐心细致的思想教育,靠高水平的教学、科研和管理工作在高校起着主导作用,把握着校园文化的发展方向。学校的培养目标是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培养建设人才,这种性质决定了我们社会主义的办学方向。校园文化作为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理应体现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体现无产阶级的思想和文化,真正做到以科学的理论武装人,以正确的舆论引导人,以优秀的作品鼓舞人,以高尚的情操塑造人。广大教师不仅要给学生传授知识,更要靠自身的人格魅力来感染学生,做良好校园文化的实践者和创造者。同时,对学生的各种校园文化活动,要给予正确的引导和鼓励,多关心、多过问,从精神上、物质上、专业上予以帮助支持。

3、狠抓校园外在环境建设。

校园外在环境是校园文化的“硬件”,它主要包括校容、校貌、建筑、绿化及各种实施等,是校园文化最直接、最具感官性的反映。可以说,校园的一草一木、每一座雕像都具有文化意义。置身于校园优美的自然环境中人们的情操会自然而然地受到熏陶,心灵会受到启迪,所以说每所学校都要有一个优美、有个性、有实际内涵的物化环境,这是一个学校实现其育人功能的重要条件。首先,学校在这方面要舍得投入,通过综合治理校园环境让人们在自然的山水树木、艺术雕塑、纪念场馆、警言语录中耳濡目染,从而激发大家美好的情感。其次,学校要进一步完善文化设施,加强文体活动场所、学生活动中心、科技创造活动所需设备建设,为校园文化的实施提供物质保障。再有,要充分利用计算机网络、闭路电视、广播、校刊、学报等现代化传播媒件,加强宣传阵地建设,利用强大的舆论工具提供正确的导向。

4、规范学校的各种规章制度。

制度建设是校园文化健康有序发展的必要保障。制度的作用是明确地规定学校提倡什么,反对什么,什么应该做,什么不能做,违反制度要受到什么样的惩罚。通过制度建设可以规范学生的行为,增强学生的自我约束能力。每个学校都有自己一整套校规校纪和行为规范、各种章程、约定俗成的行为方式和习惯等,加强制度建设除了要补充一些以前没有明确规定,随着形势发展的需要必须出台的新制度外,更重要的是狠抓制度的落实和保持制度执行的连贯性。学校目前相当普遍的现象是或者制度执行不严,奖惩不够分明;或者校内各部门之间的制度互相不配套,相互矛盾,这些现象必须通过加强制度建设来纠正、修正和完善。

5、创造良好的精神文化氛围。

精神文化建设是校园文化建设最实质性和根本性的组成部分,它是校园文化所以存在的价值所在和意义所在,创造良好的精神文化氛围应从以下两方面入手:

(1)要培育高品位的学校精神。

学校精神是一个学校在一定历史发展中由一定的历史传统、民族精神、理想追求和道情操等凝聚而成的校园风气,它是一种合乎社会要求,体现时代精神,充分体现当代知识分子风貌的一种团队精神,包括尊重科学、追求真理的进取精神;刻苦学习,积极吸收古今中外一切优秀成果的拼搏精神;严肃地对待自己的生活、学习和工作的自律精神,团结乐群、严于律已、宽以待人的合作精神等等。这种精神弥漫于校园周围又显形于个体行为,每所高校都应具有一种相对稳定又各具特色的学校精神。

(2)加强文明校风建设。

校风建设是校园文化建设的基础内容,包括教风和学风建设两方面。培养面向21世纪的合格人才的培养目标应处于主导地位,教书育人是每位教师的神圣职责,加强师德建设特别是青年教师的师德建设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发扬广大教师爱岗敬业,无私奉献精神,调动他们的积极性与创造性至关重要。在广大学生中树立刻苦学习、大胆实践的理想信念,让没有人生目标、没有成才观念、自我约束能力差、行为懒散的恶劣风气在学生中没有存在的空间。

校园文化建设的主体是大学生,他们在校园文化建设中扮演着管理者和被管理者、创造者和受益者两种角色。青年学生思维敏捷,接受新事物快,富有创造精神,对社会文化信息反映迅速,在他们身上蕴含着巨大的潜能,把这种潜能开发出来是使校园文化充满生机和活力的关键。各种校园文化活动开展的主角是大学生,尊重他们的创造精神,发挥他们的聪明才智,鼓励他们积极组织参与各种校园文化活动,从中受教育、长才干,在健康有序的校园文化活动中加强道德修养,补充课堂知识,培养实际操作能力和实践动手能力,从而达到提高综合素质的目的,这是加强校园文化建设的最终目的。

参考文献:

[1]王天晓.美国近年学校文化研究简述.教育科学.(04).

[2]学校管理自我诊断.课题组.学校文化诊断与改造的提出.中小学管理.(10).

[3]张正华.学校文化建设与时代要求.甘肃教育.(05).

文学作品对校园文化建设作用论文(优质15篇)篇十二

摘要:高校图书馆在校园文化中起着重要作用,它本身即是校园文化的一部分,同时又支撑着丰富多样校园文化的展开。本文从探讨图书馆在校园文化中的地位和作用,总结出充分发挥高校图书馆优势,试图从校园文化的角度探讨高校图书馆校园文化建设的途径。

高校图书馆承担着学校的科研、教学和提供信息服务的重任,传统图书馆只是一个被动性的服务机构,其主要工作就是借还书的重复过程,很少体现校园文化建设方面的作用。和高校师资、设备并列为高校三大支柱的高校图书馆具有知识资源,馆舍,人才,设备等方面的优势,丰富的藏书,良好的学习环境,象磁铁一样吸引着读者。因此利用优势吸引读者,本身具有多维的校园文化内涵,应积极建设自己的图书馆文化,把自己的系列的工作渗透到校园文化建设中,更好地发挥教育、学术、文化于一体的功能。校园文化建设离不开图书馆,许多课外活动都需要利用图书馆的文献来开展,科技活动,演讲、阅读欣赏和引导,读书小组等文化活动,还需要图书馆的直接参与。

高校图书馆作为大学生的知识殿堂、精神家园,是校园文化建设的有机组成部分和重要的载体,以其巨大的功能在校园文化建设中具有强大的优势。

1、丰富的文献信息资源。

2、先进的信息设备,快捷的信息查询系统。

高校图书馆借助丰富的知识存储和先进的计算机应用技术为大学生提供了更为全面的信息服务环境,向大学生提供各种文献信息服务。网络信息服务的深入开展加快了信息传递的速度,激发了大学生获取信息的欲望,获取信息的能力和意识逐渐增强。[2]做好信息导航及咨询辅导工作已逐步成为现代图书馆的一项重要任务。这样可以节省读者的时间和精力,提高研究人员的工作效率,促使学术性校园文化活动的有效展开。

3、多层次多形式的读者服务。

图书馆以优秀服务来加强校园文化建设,促进精神文明发展,是图书馆服务职能的`重要体现。在丰富馆藏的基础上,我校图书馆以“读者第一,服务至上”的宗旨,开展了多层次多形式的读者服务工作。周开馆时间近90小时,并采用借阅藏合一的图书管理模式,馆网络每天24小时开放,校园网用户可自由地利用电子文献信息,访问各种数据库,更方便了读者。

三、高校图书馆在校园文化中的途径。

高校图书馆应充分利用自身优势,紧跟时代步伐,唱响主旋律,积极开展形式多样的教育活动,促进校园文化发展。我馆在新馆建成后,利用环境和资源优势,在参与校园文化建设方面进行了一系列的探索。

1、加强文献资源建设,保障文献质量。图书馆丰富的馆藏资源是校。

园文化发展的源泉。图书馆要有重点地、有计划、按比例地采集各种类型、各种载体的信息资源,确保将健康的精神文化食粮及时地提供给大学生,抵制和阻止那些文化垃圾和有害信息的侵扰。近年来,学校不断增加对图书馆购书经费的投入,我馆在加强文献资源建设方面采取了一系列的举措。紧密结合学校教学科研的需要,合理配置纸质、电子文献,探讨文献采购新模式。我馆每年对图书和数据库的借阅、利用率进行统计,减少和停订利用率较低的图书和数据库,新增认为使用效果较好的资源。通过加强文献资源建设,使图书馆文献资源结构更趋合理,资源极大丰富,文献保障率进一步提高,充分满足学校教学、科研的发展对文献资源的需求,为营造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提供了基础。

2、增强大学生信息素质教育。

3、加强数字化建设,净化网络环境。

4、创新服务模式,开展图书馆主题活动。

运用丰富的馆藏资源、技术设备优势、人员的潜质优势,突出个性,开展各种丰富多彩的主题活动,强化图书馆的学术气氛。使图书馆真正成为文化、信息、交流、娱乐多功能中心。

4.1走进读者活动。为了充分了解读者对图书资源的利用、需求情况,我馆不定期开展面向全校师生的“走进读者”活动。通过发放读者手册、开座谈会、问卷调查等形式,征求读者对图书馆馆藏资源、服务、发展定位等问题的意见,对新图书馆布局和功能方面的建议,把图书馆的最新馆藏信息、最新服务手段介绍给全校读者。尽可能地使不同读者群都能在图书馆获得满意的服务。以期通过与读者良好的互动,促进图书馆的全面、协调发展。

4.2书目推荐。我馆采编部从书商处收集来的当年新书书目,按医学类、社科类、自然科学类三大类整理成新书目录,通过学校网络oa系统定期向学校各二级部门及处以上领导发送新书书目。收到反馈的选书意见后,按照老师们的意向选书。对于没有按时提供反馈意见的部门,还进行电话联系,力争把工作做到位,同时收集到了一些意见和建议。

4.3相约图书馆活动。我馆从开始在新馆推出了以讲座、现场交流答疑、影视欣赏等为一体的活动,每月以围绕一个主题在图书馆报告厅举行。

(1)新生入馆教育,我校图书馆每学年针对全校读者开展新生入馆培训,及时开设“怎样利用图书馆”讲座,介绍图书馆布局和主要馆藏,引导读者有效利用自动化、网络化的查询和借阅手段,提高读者对图书馆馆藏的认知率和认知深度,使学生对图书馆的读者服务工作有一个整体的认识。学生进校之初就发挥好图书馆的学术吸引力,做好树立图书馆学术中心、文化中心地位的基础工作。

(2)数字资源使用与检索讲座,主要包括常用数据库介绍、数据库检索途径选择、数据库检索策略调整、数据库检索结果分析。邀请数据库专家到我馆向师生做专题讲座,介绍使用功能、范围;我们还为新推出的数据库专家积极提供平台,组织相关读者听课、试用,及时了解反馈意见,为采购和更新各种专业数据库提供依据,提高数据库的使用率。针对教学开展某些专题性很强的数据库,如“康健循证医学支持平台”数据库,通过培训,使同学们感到,原来很抽象的循证医学课变得更加具体,循证医学中一直困扰学生的“证据查找”问题迎刃而解,将更多的精力集中到如何分析、评价和利用证据。老师们感到高兴的是,作为一门新开的专业课,原本教学资源匮乏的困境很大程度上得到缓解。

(3)面向读者的专家讲座。依托大学里的人才优势,从其他科研学术部门聘请有关的专家学者,举办各种内容、各种形式的讲座,既可活跃师生的校园文化生活,又可增长师生的知识。以此营造一种轻松、和谐、学术气氛浓厚的校园文化环境。

专家讲座是我馆目前重点开展的活动之一。涉及的内容包括教学交流、科研探讨、工作经验、专题报告等。

教学经验交流是教学研究型大学的常规工作。以往由于时间、场地的限制,教学经验交流往往局限在某个教研室内部,或者是全校性课堂教学比赛时。以来,图书馆利用硬件设施的优势,更发挥长期以来在信息服务中积累的各种“人际资源”,邀请在教学上有个人特色的老教师,面向教学一线的教师进行示范课教学,同时和大家交流教学经验,探讨教学理论。很多老师在现场的问答中,既学习到了老教师的教学经验,更被他们严谨、务实的学术品格所打动。这样的学术交流,给读者带来的不仅是技能,更是一次生动的职业教育和人生观教育。一些慕名而来的研究生也表示,在这样的学术讲座上,向老教师们学到了很多宝贵的科研经验。

针对学生面对的需要解决的问题、年轻人的困惑、恋爱观等选择讲座内容:如何概览课题?如何锁定高影响力论文?如何分析课题趋势?系统介绍webofscience的引文报告功能、排序功能、分析检索结果功能等帮助进行轻松选题;神雕侠侣,帮你评说世间情为何物,给大家建立健康的爱情心理;从科研人员的需求出发,涉及科研选题、基金申请、英文论文撰写、选择期刊投稿等多方面内容,其内容覆盖了科研评价与评估等内容,足不出户参加在线培训。本馆的老师也积极参与讲座,有的将自己平时工作中积累的,关于如何收集、整理科研资料的方法交给了大家;有的以实例为线索,教会同学如何将自己下载、保存的各种学习资料分类处理,做成目录、摘要和索引,建成自己的小型图书馆,由于具有极强的操作性,反响强烈。

4.4读书日活动。

“书是为了用的”,图书馆馆藏的最终目的是为了让读者有效地利用。我们联合团委、学生会举办“大学生读书节暨世界读书日”系列活动,包括爱心捐书,书签设计大赛,读书成果展示、评选优秀读者等活动。通过活动让学生进一步了解世界读书日的起源、发展过程,强调了读书的意义,利用活动向读者推荐优秀图书,号召广大同学享受读书乐趣,接受文化熏陶,营造了书香满溢的校园文化氛围,较好的承担了高校图书馆对创建阅读社会的引导及宣传作用。

4.5尝试建立相关沙龙。文化沙龙活动是一种融知识与娱乐为一体的活动,通过这些活动,校园师生能了解到最新的学术动态、最新的科研成果、最新的信息内容。我馆利用学院的法语教学渊源,在法语大学联盟的资助下,在学校有关领导、国际交流合作处及外语部的共同努力下,建立了法语数字化学习空间。这是法语大学联盟在国内资助的第一个数字化平台。建立一个有我校特色的法语数字化学习空间,加强了图书馆外语阅读境和视听环境的建设。

参考文献:。

文学作品对校园文化建设作用论文(优质15篇)篇十三

一、晚会主题。

湖南涉外经济学院体育学部“仲夏之夜”暨体育社团文化晚会是体育学部学生会与高尔夫协会、e炫网球俱乐部、乒乓球协会、街舞社等联合举办的一次晚会,本次晚会是体育学部第一次联合体育类类社团举办的一次活动,具有很强的代表性,是体育学部的活动的一次质的飞跃。在这次晚会上,希望大家能找到家的感觉。

二、晚会目的。

我们体育学部是一个全新的学部,仅由大一大二本科生组成,在这个小家庭里,互相多一点交流,多一点了解、多一点关爱、会使我们的小家庭更加温暖。我们学生会和各个体育类社团打算通过举办这次晚会,师生齐聚一堂,同欢乐。同时,我们通过这次晚会发掘我们体育学部的文艺人才,还借它丰富大家的课外生活,为大家提供一个展现自我的舞台。

三、晚会主办单位。

湖南涉外经济学院体育学部学生会。

四、晚会时间地点。

地点:世纪讲坛。

时间、:20xx年6月9号19:30。

五、晚会筹备工作。

晚会总负责人:吴建龙。

晚会现场负责人:孙丽成。

晚会策划组:组织部。

节目筹备组:文艺部。

宣传组:宣传部。

外联组:外联部。

安全组:纪检部+体育部。

后勤组:女生部+生活部。

六、前期准备工作。

七、晚会流程(6月9号)。

12:00组织部布置会场。

15:00节目彩排。

18:30学生会干部,演员集合,做好演出准备。

19:00观众和嘉宾入场。

19:30晚会正式开始。

20:15中场互动环节。

21:00晚会结束,工作人员清理会场。

八、八、晚会具体事务安排。

1、赞助。

负责人:刘天然。

有外联部和文艺部组织具体操作,越快越好。5月末做好前期准备,以便后期舞台设计、海报制作及宣传工作。

2、晚会宣传。

负责人:周洋。

主要由宣传部和文艺部联合完成。从拉到赞助即日起,开始与商家联系,协商横幅,海报的制作及相关内容,6月7号开始宣传。

3、主持人选取。

负责人:邓丽洁。

有本学部学生自我推荐,择优选拔形象气质佳、表达能力强、组织能力、应变能力强的学生担任(刘天然,万家丽)。

4、安全。

负责人:言兆麟。

由纪检部和体育部负责现场的安全及秩序。

5、会场布置。

负责人:卢辉。

由文艺部、宣传部、生活部、女生部布置晚会会场,购买矿泉水、水果、发放小礼品等一切有关晚会的后勤工作。

6、节目编排。

负责人:邓丽洁。

确定节目后,6月初上报节目,彩排时,带上与节目相关的cd。

7、嘉宾联系及邀请。

负责人:湛虎。

由外联部负责联系学部老师准时参加晚会。

8、音乐制作。

负责人:邓丽洁。

由文艺部在彩排节目后收集选中的节目的所有音乐,并制作成一张光盘,方便晚会使用。

10、拍摄工作。

负责人:彭志。

由专业人对晚会节目精彩场景进行拍摄。

11、音响、ppt。

负责人:邓龙、易浩。

12、协调组。

负责人:张标、杨自黎、马文斌。

由组织部对晚会人员的调动及合理安排,以及对现场的控制。包括灯光、音乐的配合,控制整个晚会的流程。

13、礼仪。

负责人:文艺部。

由文艺部推选3名形象气质佳的同学作为晚会的迎宾人员。

九、经费预算。

横幅:7元/米8米56元。

舞台设计用品:(口哨、荧光棒、气球、彩带)100元。

小礼品:200元。

矿泉水:40元。

水果:50元。

邀请函:30元。

服装:1100元。

宣传:25元。

共计:1601元。

体育学部。

20xx年5月31日。

文学作品对校园文化建设作用论文(优质15篇)篇十四

摘要:学校作为学生接受教育的第一平台,校园坏境如何能够直接影响到学生的学习效果,所以,必须要建设良好的校园文化,以适应学生和社会的发展。对于大学校园的建设,还可以注重对学生创业能力的培养和促进,对以后的学生创业能力的培养有着指导性作用。良好的校园环境还能保证学生拥有自主性和创造性,具备更好的社会能力。

关键词:校园文化;创业能力;大学生创业能力。

良好的校园文化不仅能督促学生努力学习不断上进,还能起到启迪学生、帮助学生追寻自身价值的作用,通过对校园文化的正确理解,还能借机保证学生可以把自身潜能和特长发挥出来,通过在学校锻炼可以获得更多的社会能力,激发自身的成功欲望。例如,建设培养大学生创业能力的校园文化模式,还有助于提升学生的社会竞争水平,了解自身欠缺的内容,努力实现高校人才的培养目标。如何让学生在学校的学习中具备更多的社会能力,是大学研究中一个非常重要的课题。

1.校园文化活动参与性不高。

学校需要为学生提供更多展示自己的空间和机会,多开展群众性的活动让学生都能积极参与其中,这样才能满足不同学生的文化需求,同时也能展现出校园文化活动的魅力所在。但是,目前在我国大学校园中,虽然也有非常多的活动,但是参加人员比较局限,只能占到学生中的一小部分,并且,这部分还是具有特长的学生或者本身就是学生干部,在各大活动经常能看到这些人的身影。以某校的实际情况为例,在与其他学校进行学术、文化交流的时候,某校就推选了小a与其他学校进行沟通,原因在于小a的学习成绩优异,并且身上还具有非常多的特长,能够更好地代表学校争得荣誉。这样的情况就表明了学校只是注重对学生本身具备的特长的进一步施展而已,没有注重对学生后天特长的养成,这样就没有办法真正达到育人的目的。校园文化活动涉及面比较广,在活动设计时还需要具备亮点和特色,最好是有一定的创新能力。校园文化的发展不仅要与时俱进,还要呈现出学校的特色,传统与现代相结合,才能实现共同的提升。虽然我国的大学已经开始注重对校园文化方面的革新,不断找寻新的方式方法来进行活动,但是,这个过程中还是能找到一些问题。例如,教师在进行活动的组织和策划时,总是参考以往的活动经验和方式,或者是在网上照搬照抄其他的活动内容,一切以完成任务为出发点,没有注重对学生的培养和提高,这样就没办法注重学生的创新能力的培养。

对于一部分学生来说,大学生活应该是学生时代迈向社会的最后阶段,而学校进行创业能力的培养也就是为了让学生具备以后在社会中的一些必要技能。但是,现在的校园文化很多是孤立的,阻碍了学生的社会化成长。首先,大学总是把学生禁锢在自己的围墙之中,强加保护,不论是学习还是活动都是在学校中进行,让学生无法感受到真实的社会形态,学生一旦走出校园,就会有特别迷茫的感觉,这是对学生成长的浪费,让其找不到正确的角色。其次,教学过于形式化,尤其是政治教育内容,照本宣科进行讲解,使学生对国家政治不敏感。这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学生对社会政治现象漠不关心,缺少爱国热情;另一方面,对社会现象体现的比较偏激和激进,什么都会以批判的眼光来审视甚至直接全盘否定,不能用理智和辩证的眼光来看问题。再次,校园文化建设没有树立学生的主体观念,学生在活动参与过程中只是被安排在某一角色上,而不能找到归属感,整个过程也是草草了事。并且,很多过程过于理想化,与学生创业中能遇到的现象是背道而驰的,如果在社会上遇到什么问题,就会有强烈的落差感,很难适应新的环境,这也将成为学生以后创业路上的绊脚石。

3.广大师生对校园文化的认识有偏颇。

首先,学生对校园活动的理解有些狭隘,把校园文化定义为除了正常文化课程以外的课外活动内容,认识比较片面。其实,校园文化是有隐性文化和显性文化两方面的:隐性文化是学校具有的传统习惯以及已经延续的学风、校园风气等等,以情感的观念为主,是多种要素的综合体;而显性文化则是涵盖了校园的建筑风格、绿化环境、景观设计等等一系列的能够表现出来的内容,还有维护学校正常运行的规章制度等等。其次,教师自身定位不正确。教师大多把学校看成自己工作的地方,只要做好教学工作即可,没有置身于校园的文化建设之中,把校园文化建设的责任都推在管理者的身上,自己只要参与就好,但是,校园文化的建设应该是全体成员的共同追求,不能分出来主次,每个人都需要树立“主人翁”的意识。并且,校园文化的建设是不断与时俱进的,需要每一个成员的投入和努力。再次,学校过于重视表面功课,以功绩衡量文化建设的优劣情况,这样是过于片面的。因为,建设不能单单看重结果如何,重要的是在这个过程中所有人的付出和努力,以及学生在活动中有没有提高,活动与之前相比有没有创新等等,这才是应该被注意的,也是影响学生的关键内容。

创业在大家的印象中,就是自己创办企业自己做老板,这是一个过程,创业者为了让自己的企业可以独树一帜有所作为,需要以创新的方式找到机会,然后把握住每一个能够提升自己的机遇,需要创业者具有一定的洞察能力和创新能力,这也就是创业者需要具备的创业能力。大学生创业能力的养成与学生自身所学的专业、经验、技能、品德等方方面面的素质是相互关联的,这样才能把自身的优势转化成以后创业的资本,培养成终身的能力。

创业能力不是孤立存在的,而是多方面力量的统一,在这个过程中需要不断地认识和完善自己的能力,检验个人的素质,这也是我国创业型企业有较强竞争力的主要方面,只有创业型企业可以有源源不断的灵感,才能推动整个社会的不断发展。首先,校园文化的建设能够影响大学生创业能力的形成。校园文化注重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可以为学生创造出积极进取的精神氛围,通过对传统文化的吸收,形成“文化育人”的效果,提升学生的道德感、责任感、使命感,也是学生具备道德意识的关键所在。

在大学中培养学生的团队意识,可以让以后学生在创业中适应团队协作,不断与其他人在一起根据自己的目标而努力奋斗,同时形成吃苦耐劳的精神,这也是对个人创业精神的巩固,不会被创业中带来的困难所吓倒,为自己的创业道路提供源源不断的动力支持。其次,校园文化建设还能帮助学生具备创业中所需要的技术支持。校园文化形式多种多样,特有的文化内容和物质环境以及创新的教育形式都是不断创新的过程,满足学生的需求,这也是尊重学生的成长发展的需求,只有让学生在教育活动中不断积累和提升,获得更多的知识,才能构建出完整的知识体系,让学生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以及人文素养,使学生的精神更加活跃,这也是创业所具备的素质和能力。

最后,校园文化建设为大学生创业能力实践提供平台。大学是学生成长的摇篮,要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造就更多的创新性人才的基地。大学校园文化应该展现出独特的魅力,通过对专业课程的学习、文化活动的参与以及一些社会实践和就业创业课程等等的学习和参与,提高学生的思想以及自身的专业能力,为大学生创造更多的创业实践机会,为其成长搭建平台,并且提供一定的经费支持,让学生可以充分表达自己的想法。

首先,大学生的创业能力与校园文化建设是相互联系缺一不可的。校园文化的建设有利于对学生创业意识的培养,帮助他们获得更多信息内容,是能帮助学生进行提升的,而学生在不断提升创业和创新能力的同时,还可以更好地对学校的各项事务以及校园文化建设提供更多的思路和意见,更加有利于校园文化建设的开展。例如,学校可以让学生参与到学科的改建、专业课程的设计以及学校管理规章制度的建立等等,加强学生的参与意识,同时,还可以让学生积极参与到学校的景观设计和学风建设上,让学生关注到校园的文化建设内容,树立主人翁的意识,投身到校园建设中来。

另外,还要关注校园文化建设的内容。在这个过程中,学生或多或少地都会受到一些启发,激发自己的创新意识,别出心裁地在原有基础上进行创新和改进,这样学生的素质能力有所提升,而学校的文化也会随之变化。其次,良好的校园文化建设能够促进学生的创新精神培养,提高实践技能。学生的创业能力需要有创新精神和实践技能的支持。

第一,校园文化建设能够影响到学生的创业意识的形成。学生的创业意识也是需要有被灵感激发出来的,所以,只有在文化氛围的熏陶之下,学生才能逐渐形成创业的意识,增强自信。例如,有些学校开展了“创业意识讲座”,主要面向学生,通过创业人士的采访视频和案例,可以让学生感受到浓烈的创业氛围,引起学生的关注,然后从各个角度分析学生创业的优势以及在创业过程中可能会遇到的困难,遇到困难应该如何克服等等,让学生具备新的观念,重新审视自己,看自己在创业能力上还有哪些欠缺。

第二,校园文化氛围能够直接影响学生的创业能力。培养创业能力是需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过程,不断开发学生的潜在能力,学校应该为学生创造一定的平台,为学生的成长保驾护航。例如,很多学校每年都会开设“创业培训班”,除了正常的创业能力讲解之外,还有具体的“沙盘对抗”等内容。通过角色的扮演以及发生案例的实际分析,让学生亲身参与商场的演绎之中,对问题的分析更加透彻;“模拟企业”也是通过真实的企业场景的模拟,演练出企业真实的运作流程等,让学生做到心中有数;“实战经营”就是把学生置身于真实的创业环境之中,然后进行实战培训活动,让学生感受到其中的艰辛。

学校通过这样的实践活动,形成了新颖别致的校园文化内容,只有亲身经历过才知道应该具备什么样的能力,然后脚踏实地地勇敢做出自己的选择,不会再迷茫下去。

首先,校园文化建设能够锻炼学生的创业能力。高校的校园文化建设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核心价值观,并且还需要锻炼学生达到创业需要的能力要求,达到社会需要的人才标准,让学生以标准为导向积极进取,形成良好的精神氛围,帮助学生找到以后奋斗的方向。逐渐形成正确的思想观和价值观,让学生能够更加积极,具备良好的精神面貌的思想素质,促进人格的全面发展。

近年来,我国做出了非常多的政策调整以鼓励大学生创业,不仅有政策上的支持,还有一些扶持和优惠政策,前所未有的环境为学生提供了更好的平台。所以,校园文化建设应该利用网络、广播等宣传手段,为学生解读国家的政策和文件,并且有专门的教师对现在的市场竞争情况以及劳动就业情况进行分析,积极解答学生产生的困惑,给予学生正确的指导,让有创业想法的学生投身到实践环境中锻炼自己。同时,学校还可以给学生分析一些比较典型的创业人物,营造积极进取的社会氛围和环境,增强创业信心,这样才能满足学生的需求。

其次,需要保证校园文化建设的协调性,培养多方面的创业能力。一方面,校园文化建设要与学校本身的教育内容相结合,以自身情况出发,同时借鉴国外先进的创业教育观念,找到适合我国创业需要的新型教育模式,制定出创业人才培养计划和互动方案,保证课程体系和教学体系的改革,使创业课程有更多的选择性,并加强教学实践环节,使其更加具有针对性和可操作性;学校可以专门成立活动基金,鼓励对大学生的创业教育和创业实践。另一方面,学校还应该根据学生的实际需求和兴趣爱好,根据不同的特长和需要进行文化建设,营造更好的文化环境。

除了在课堂上为学生进行创业培训之外,还需要为学生多开展一些社会实践活动。例如:科技竞赛、市场调研、社会实践等内容,培养学生的创业意识和创业能力,并且还能让学生有机会接触到更多平时在学校里接触不到的内容。同时,学校还可以为学生创设创业平台,为学生找到一些创业故事,在平台上学生可以交流创业心得,有利于学生综合素质以及创新能力的养成。当然,创业是一项涉及面非常多的内容,学校的力量还是比较有限的,所以,高校可以加强与其他院校之间的联系,有条件的还可以进行与社会、国际之间的交流活动,引进先进的创业资源,帮助学生开阔自己的眼界,了解社会环境,更加坚定自己的创业信心的,为自己能力的开发以及创业能力的发展提供动力。

学校还应该为学生选择良好的校企合作对象,让学生通过实地考察、建设实践基地等,给学生提供更多学习机会;同时,学校还可以与企业开展项目调研活动,为学生的创业能力和素质培养提供更加广阔的平台。再次,校园文化建设需要有创新性,以培养学生的创业能力为导向,培养创新价值观念,让学生具备文化精神和创业文化氛围,形成行动能力和创新能力。所以,校园文化建设应该确保自主性。学生是校园文化建设的主要参与者,所以,学校应该让学生在校园文化建设中发挥主体地位的作用,通过主动性和能动性的建设,培养多个领域的技能。

另外,还需要让学生积极参与到校园活动的开展和策划之中,这样能够与更多具有不同特征、不同专业的学生合作,培养团队合作精神。现在的创业形式越来越多,已经不单单只依靠寻求政府的支持和灵感获得机会,而是利用创新的手段自己建设成长型企业,为社会创造出更多的就业岗位,这也要求创业者需要具备更多的创新能力,并不断提升。

创新能力不仅要有创新意识,还需要具备创新思维能力、创新知识以及技能。大学生作为社会新鲜血液的主要组成,是最具有创新精神和能力的社会群体。一方面,校园文化建设应该从内容到形式都要打破传统化、规模化的束缚,在创业的道路上产生更多的创新理念,才能培养创造机会;另一方面,校园的文化建设应该尊重学生的个性,保证思维的活跃性,有较强的接受能力,通过学校的创业课程、创业实践的培养,加入自己的探索和实践,努力做到创新项目的投入,鼓励学生发挥想象力,走属于自己的创业道路。

最后,要整合整个社会的资源情况,努力创造“政府行为、学校主导、社会支持”的局面,只有这样才能让学生的学习成果有更好的展示机会。校园创业文化建设应该与社会上的环境相结合,进行不断的完善,逐渐融入社会的主流文化发展趋势,不能固步自封自顾自发展,这样就会对校园的创业文化建设产生积极的影响。另外,学校还应该多与社会上的企业家进行联系,通过各种媒体技术让成功企业家在学校的平台上为学生开设一些对创业文化建设有用的课程。因此,在校园创业文化建设的道路上,还是应该找到更多的渠道共同发展,然后整合社会资源,为校园创业文化的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支持。在这一点上,我国高校应该从发达国家中获得启示,为了推进创业教育,形成了学校与学校、学校与企业间的教育联盟,让学生有更多的各种形式的机会来锻炼自己,在学校内部就形成了一个跨学科的创业教育基地。

总之,高校应该依托整个社会、企业、创业孵化基地等平台,给学生更多更加专业的指导,这样才能让学生有更多的机会来参与到项目的实践操作之中来,锻炼自己的技能,帮助学生了解创业的流程,学习到更加先进的创业成果。通过这样的形式让学生的创业能力可以不断地满足自身的发展需求,通过学生创业水平的提高,还能为社会发展和科技进步贡献自己的力量。

文学作品对校园文化建设作用论文(优质15篇)篇十五

校园文化是以校园为主要空间,以师生为主体,以课外活动为主要内容,以校园精神为主要特征并且向外延伸的一种群体性文化。因此学校生活的每一项活动都应渗透、充满着文化气息,都应具有共同的文化追求,而不应局限于某一两门学科。可见校园文化是校园特有的文化现象,它对学生的知情意行有着潜移默化的影响,对完成学校的育人目标发挥着积极的作用。

一、注重构建凸现教育感染魅力的环境文化。

学校的校园是师生共同生活、工作或学习的场所,其环境优美与肮脏,秩序井然与混乱都直接影响到能否培养出合格人才的大问题。我国历史上“孟母三迁”的故事就是文化环境熏陶人的经典范例。

在区教委的关心、支持下,近3年累计投入近150万,加强了校园环境的改造,围绕校园文化理念系统,着力强化了学校环境文化的建设。

20xx年对学校校门和内校门的维修改造,20xx年暑期,学校铺设了树胶操场、跑道和修建了主席台、升旗台,整个学校的环境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同时,修建石山、鱼池,增加了生命的活力。

具有生命力的环境文化对人的发展和影响是不可低估的。基于这一点,我们依据学生心理特点注重环境建设,在不同的场所设置不同内容的图案,建设大门文化、走廊文化、教室文化、绿地文化等。

大门文化,学校大门要注重了几何形体组合、体现不断向上的时代特征,右侧的立柱上悬挂了学校的校徽,在校徽下是学校名称的9个红色的隶书大字;左侧墙上书写的是“爱心育人、阳光成长”的教育理念;走进校园,内校门的两侧是我校退休教师徐徽老师赠给全校师生们的一副对联“报国常怀千里志,功书能破万难关!”教学楼外墙壁也写校风、教风和学风。使人进入校园便觉得学校办学理念先进,文化气息浓厚,时时激起教师工作热情和教书育人的责任心,激发学生好好学习做有志少年的决心。

走廊文化,学校教学楼走道内墙壁上按照幸福教育、阳光成长、国学礼仪三大主题,分别在三个楼层安装了精美的名人名言以及学校的办学理念、办学思想、办学思路等内容,在各楼层的走廊上还用精致的相框悬挂学校师生精彩的瞬间。师生置身于这样的文化走廊中,天天受到好好学习、立志成才的教育与熏陶。

班级文化,班级是学校管理的基本单元,在推进学校文化建设的过程中,我们注重了班级文化的建设。教室内贴上名人画像、名言、黑板上方贴上激励性固定标语,黑板后不定期办好黑板板报,教室的左右侧面有风格各异的学习园地和统一的学生守则和规范,每个班级都有由学生自己取名的班队名字、班级口号、教师寄语和全家福的合影等。

绿地文化,水龙头旁制作“水是生命之源”、草坪旁制作“保护环境,人人有责”“脚下小心,小草青青”、楼梯旁制作“上下楼梯,请勿拥挤”标语牌。

围墙文化,让每一面墙壁说话,我们围绕经典励志的成语故事、学生体育艺术科技家校活动等学生自己校园生活素材为内容,认真做好下操场的围墙文化建设;另外,我们在上操场紧紧围绕科普教育、竞技体育和校园读书活动为主题内容,发挥了围墙文化对学生的教育和引导作用,促进了学生的健康成长。

按六大功能室的建设要求,结合我校实际我们注重了功能室的文化建设,达到了比较好的效果。

环境文化的建设,达到了环境育人、文化育人的教育目的。

二、注重构建营造师生和谐发展的制度文化。

多年来我校坚持“在教育中感受幸福、在幸福中获得教育”的办学思想,认真做到“人文情怀、阳光管理”的管理理念,近两年又依据“为了每个学生的全面发展”的新课程理念,注重营造师生和谐发展的制度文化建设。在制度方面,一改过去学校负责订,教师遵照做的老模式,如今学校各项制度制订走群众路线,让教师发表意见,参与讨论修改,然后再实施,并在实施中逐步完善。这种人性化制度形态的校园文化把“软文化”与“硬制度”溶于一炉。教师在制订、讨论、修改过程中明确制度的重要性,懂得遵守制度的必要性,从而自觉守纪,严于律己。好的制度文化可以引导教师在平凡岗位,加强学习、提升素质、不断磨炼、迅速成长,其教学风格彰显个性,深得学生喜爱。如段美菊、周传娟、廖瑞等这样的骨干教师、教坛新秀、及先进个人就是在这种人文化制度引导下成长起来的。在制度的导引下广大教师依法执教,树立正确的育人观,学会欣赏学生,懂得尊重学生,真诚帮助学生。尤其是对学困、特困和留守孩子采取“倾斜政策”,使他们感受老师的关注和期望,增强信心,鼓足了上进的勇气。

三、注重构建学校活力源泉的精神文化。

校园的精神文化是师生共同的心理“磁场”,是能统摄师生鼓足干劲朝目标迈进的动力。这种精神往往蕴含在校风之中,如我校“尊重关爱真朴温馨”的校风,非常注重崇高的德和良好的行,让校风能激励师生与时俱进,勇攀高峰。学校先后被评为了区优秀少先队大队部、督导评估三等奖、教学质量提升二等奖、区中小学生田径运动会三等奖、重庆市模型比赛一、二、三等奖等。

学校在对学生精神文化营造上,善于运用教学设施,活用课程资源,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行为规范、思想品德、安全卫生教育等。强化课程文化建设,开展适合学生特点的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如开学典礼、每周一升国旗讲话、作文、演讲、唱革命歌曲、美术等竞赛,庆元旦,庆“六一”庆国庆等。少先队组织还开展了“我为队旗添光彩”、“我爱校园”、“我与文明同行”、“献爱心、见行动”、“今天我值日”、“假如我是×××”等一系列健康教育活动。这些教育活动的开展,不仅丰富了同学们的课余生活,更让学生讲文明,懂礼貌,助人为乐,团结协作、勤奋好学、不断进取,取得了显著效果。

在校园文化建设的过程中,我们始终紧紧围绕“科普教育、竞技体育”特色项目来打造,取得了好的成绩。20xx年在江北区三十三届中小学生田径运动会上,我们以团体总分56.2分的好成绩荣获区团体总分第7名的优异成绩!

四、注重构建增强辐射作用的社区文化。

21世纪的学校是开放的学校,不可能闭关自守,在社会大文化背景下,加强与校外的交流与互动,利用“请进来,走出去”的办法,交流信息、传递知识、学习他人、帮助他人、学人之长、显己之长。学校为加强与家长联系,成立家长学校,随时向家长宣传教育改革政策,与家长共同商讨教育下一代的良策。多年来学校坚持召开家长会,面对面听取家长的建议,然后按家长要求对学生进行生活、学习管理。这样做家长满意,社会反响很好,周边不少学生慕名前来就读。学校同时接受群众监督,家长也很支持学校工作。我们不定期请老教师、关工委、派出所干警、医生来校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法制教育、安全教育。学校还组织学生开展社会实践活动,帮助五保户老人解决生活上的困难。组织学生与深圳有关小学进行“心连心、手拉手”交友活动,并保持书信来往。同时也请兄弟学校来校共商育人大计。这种校际交流,彼此互动达到了提高素质,引领学校办学理念更新,引导师生成长,引领学校发展的效果。

校园是一块净土,在这里只有书声,只有快乐。营造一种充满生活气息的校园文化,使学校成为教师的精神乐园,实现人生价值的用武之地,成为学生树立理想、开启智慧、塑造人格、点燃火种的知识殿堂。我们将紧紧围绕创建“花园式的书香校园”的校园文化建设的总体目标,在继续抓好理念系统的提炼归纳、环境文化的主题细化的基础上,注重抓好课程文化、制度文化、价值文化等的建设,推进学校内涵的发展,达到我们的办学目标,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相关范文推荐

    学时培训总结(实用19篇)

    培训工作总结应结合具体案例和数据,提供直观的参考和分析依据。通过阅读这些培训工作总结范文,我们可以学习到一些写作技巧和思维方式。90学时集中培训心得体会。在培训

    中学知识真好(模板15篇)

    在写作中要注意用词精准,简洁明了,避免使用模糊的词语或者重复的表达方式。随着作者的笔触,我们一起来欣赏一些优秀作文的魅力所在。传承国学,提升自我。二、竞赛宗旨。

    高考报考自我评价(通用19篇)

    自我评价是对自己在某个时间段内的表现、成绩和进步进行客观、全面、准确的评价的一种方法,它能帮助我们认清自己的优点和不足,以便更好地提高自我。在这里,我们为大家整

    工程开工大会讲话稿(精选14篇)

    在撰写讲话稿时,演讲者需要充分考虑听众的需求和主题的重点,以确保传达的信息能够有效被接受和理解。以下是几篇备受推崇的讲话稿范文,希望能够给大家带来一些借鉴和启示

    公司员工开会玩手机检讨书范文(21篇)

    这篇检讨书是我对自己过去行为的反思和认知,同时也是对将来行为的警示和规劝。现在请大家阅读以下这些优秀的检讨书范文,它们可能会给你们一些启示和思考。当我们做某件事

    撒哈拉的故事小说读后感(优秀15篇)

    读后感是一个人对作品的主观感受,是个性的、独特的,对于不同的读者会有不同的理解和感受。在这里,小编向大家推荐了一些读后感范文,希望能够给大家提供一些参考和借鉴的

    幼儿园游戏教案设计范文(13篇)

    幼儿园教案是幼儿园教师的指导手册,它可以帮助教师合理安排教学活动,提高教学效果。这些幼儿园教案是经过实践验证的,可以作为教师们编写教案的参考资料。和孩子们一起进

    少先队员入队讲话稿(实用22篇)

    少先队入队仪式对于少先队员来说是一次重要的成长体验,也是他们人格发展的一个重要节点。小编特地为大家整理了一些少先队入队总结的范文,供大家参考和学习。

    2023年部队深刻的打架检讨书(汇总18篇)

    检讨书也是一种自我批评的方式,它可以帮助我们更深入地反思自己的行为和做事的方式。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检讨书范文,供大家参考,希望能对大家写检讨书有所帮助。

    最新幼儿园大班对对歌教案(专业24篇)

    在幼儿园大班阶段,孩子们逐渐掌握了基本的语言表达和沟通能力。以下是一些幼儿园大班家长会的总结,对于家长们来说或许会有所启发。儿童是想象的天才。他们的率真、大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