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中央工作经济会议解读(模板12篇)

时间:2023-10-20 作者:笔砚实用中央工作经济会议解读(模板12篇)

实用中央工作经济会议解读(模板12篇)篇一

作为一个名词,工作意味着工程、生产、商业、任务、职业、从事各种工艺的人等。工作的概念是劳动生产,主要指劳动。一个人的工作就是他在社会中的角色。以下是为大家整理的关于,欢迎品鉴!

事项: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12月8日至10日在北京举行。习近平总书记在会上发表重要讲话,总结2021年经济工作,分析当前经济形势,部署2022年经济工作。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讲话中对明年经济工作作出具体部署,并作了总结讲话。2021年12月10日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内容发布。

评论:

2021年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内容中明确提及需求收缩、供给冲击、预期转弱三重压力,这或意味着2022年国内财政政策可能更加积极以应对需求收缩压力、低碳经济政策继续贯彻“先立后破”来应对供给冲击压力、信贷支持政策将强化来应对预期转弱压力。

明年定位表述同时提及经济、社会、政治环境,这是此前从未出现过的内容,凸显了2022年这个召开党的二十大年份的重要性,“稳”字或许是2022年的关键。财政政策表述额外强调了“要保证财政支出强度,加快支出进度”,这表明2022年国内财政政策可能更加积极以便应对需求收缩压力。货币政策表述中“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或表明2022年货币政策不会明显收紧,此外,货币政策表述中强调“引导金融机构加大对实体经济特别是小微企业、科技创新、绿色发展的支持”,预计2022年国内货币政策或更着重结构性宽信用。房地产政策维持“房住不炒”表述不变,此外,增加了“推进保障性住房建设”,预计2022年国内保障性住房建设将加快推进,配合积极的财政政策提振国内总需求。明年经济工作主要任务表述内容与往年相差不大,但表述行文结构非常不一样,2021年将以往的各项主要任务内化成了微观政策、结构政策、科技政策、改革开放政策、区域政策、社会政策六大政策内容,以政策来定任务,或能更有效地进行任务目标的制定与传达,从而有利于任务目标的顺利执行。

此外,会议指出有五个新的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需要正确认识和把握:(1)要正确认识和把握实现共同富裕的战略目标和实践途径;(2)要正确认识和把握资本的特性和行为规律;(3)要正确认识和把握初级产品供给保障;(4)要正确认识和把握防范化解重大风险;(5)要正确认识和把握碳达峰碳中和。

风险提示:国内基建与地产回暖幅度不及预期、疫情反复对世界经济的负面影响、全球大宗商品价格再次上涨引起下游企业生产成本抬升、美国缩减购债拖累全球流动性等。

困难和挑战:明确提及需求收缩、供给冲击、预期转弱三重压力2016年以来,历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均提及重点困难和挑战,而且这些困难和挑战均明显影响了当时的政策倾向。例如2016年提到产能过剩问题,随后中央继续实施供给侧改革;2018年、2019年提到世界大变局,中国继续推进“一带一路”以及加强与东盟贸易合作,中国与相关国家的外贸增速明显提升;2020年提到疫情变化以及疫情冲击导致的各类衍生风险,2021年在疫情持续反复情况下,国内货币政策贯彻“不急转弯”,一直保持较平稳宽松的货币市场环境。

2021年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内容中明确提及需求收缩、供给冲击、预期转弱三重压力,这或意味着2022年国内财政政策可能更加积极以便应对需求收缩压力、低碳经济政策继续贯彻“先立后破”来应对供给冲击压力、信贷支持政策将强化来应对预期转弱压力。

明年定位:同时提及经济、社会、政治环境凸显2022年重要性2021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中关于明年定位的表述中既有“保持平稳健康的经济环境”,还有“国泰民安的社会环境”、“风清气正的政治环境”,这是此前从未出现过的内容,凸显了2022年这个召开党的二十大年份的重要性,“稳”字或许是2022年的关键。

财政政策:2022年财政政策或更加积极。

2021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中关于财政政策的表述与2016-2020年相比,额外强调了“要保证财政支出强度,加快支出进度”,这表明2022年国内财政政策可能更加积极以便应对需求收缩压力。

货币政策:2022年货币难以收紧,或更着重结构性宽信用政策。

2021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中关于货币政策的表述与2020年相比字数较少,其中“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的表述或表明2022年货币政策不会明显收紧。此外,在较少的字数中强调“引导金融机构加大对实体经济特别是小微企业、科技创新、绿色发展的支持”,预计2022年国内货币政策或更着重结构性宽信用。

房地产政策:维持“房住不炒”,强调推进保障性住房建设。

2021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中关于房地产政策的表述与2016-2020年相比,维持“房住不炒”表述不变,此外,增加了“推进保障性住房建设”,预计2022年国内保障性住房建设将加快推进,配合积极的财政政策提振国内总需求。

明年经济工作主要任务:以政策定任务,或能加强任务目标传达效率。

2021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中关于明年经济工作主要任务的表述内容与往年相差不大,但表述行文结构非常不一样。2021年将以往的各项主要任务内化成了微观政策、结构政策、科技政策、改革开放政策、区域政策、社会政策六大政策内容,以政策来定任务,或能更有效地进行任务目标的制定与传达,从而有利于任务目标的顺利执行。

另外,会议指出有五个新的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需要正确认识和把握。

(1)要正确认识和把握实现共同富裕的战略目标和实践途径。强调共同富裕是一个长期的历史进程,通过发展来做大“蛋糕”的目标不会改变;分配方面仍会坚持按劳分配为主体,完善按要素分配政策,加大税收、社保、转移支付等的调节力度。

(2)要正确认识和把握资本的特性和行为规律。强调要为资本设置“红绿灯”,依法加强对资本的有效监管,防止资本野蛮生长;强调要支持和引导资本规范健康发展,毫不动摇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毫不动摇鼓励、支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

(3)要正确认识和把握初级产品供给保障。在生产领域,推进资源全面节约、集约、循环利用;在消费领域,增强全民节约意识,倡导简约适度、绿色低碳的生活方式。强调了粮食安全问题。

(4)要正确认识和把握防范化解重大风险。强调化解风险要有充足资源,研究制定化解风险的政策,要广泛配合,完善金融风险处置机制。

(5)要正确认识和把握碳达峰碳中和。强调碳达峰碳中和要坚定不移推进,但不可能毕其功于一役。强调立足以煤为主的基本国情,抓好煤炭清洁高效利用,增加新能源消纳能力,推动煤炭和新能源优化组合。

12月10日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指出,必须看到我国经济发展面临需求收缩、供给冲击、预期转弱三重压力。世纪疫情冲击下,百年变局加速演进,外部环境更趋复杂严峻和不确定。同时,明年经济工作要稳字当头、稳中求进,各地区各部门要担负起稳定宏观经济的责任,各方面要积极推出有利于经济稳定的政策,政策发力适当靠前。

会议要求,2022年我国明确要深入推进公平竞争政策实施,加强反垄断和反不正当竞争;要抓好重点群体就业,落实落细稳就业举措;要增强国内资源生产保障能力;要确保能源供应;房地产要探索新的发展模式;要正确认识和把握碳达峰碳中和……针对这一系列明年我国经济的政策着力点和市场关注点,21世纪经济报道围绕六大重点领域,采访多位权威专家进行研判分析,力图对2022年我国经济发展六大焦点进行扫描与透视。

2022年能源短缺或一定程度缓解。

大宗商品价格会否继续上涨,如何进一步保供稳价?

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学术委员会委员、中原银行首席经济学家王军:今年上游原材料价格过快上涨,很大程度上来自于外部传导和输入。放眼国际,滞涨情况也比较典型。明年大宗商品价格演化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疫情能否得到有效遏制。奥密克戎变异毒株爆发前,我们预期明年大宗商品价格会明显回落,但如果新病毒还会造成像德尔塔病毒一样的影响,供应链中断局面可能再次发生,促使大宗商品价格再度上涨,美国高通胀、中国类滞胀情况可能会延续。

国内政策调整至关重要。国家发改委从今年四季度开始保供稳价,如果明年电力价格改革能顺利推进,产业政策调配足够灵活,或能遏制结构性通胀向中期演化风险。

从供需判断,目前大宗商品供应基本充足,但需求端较为疲弱。此前,大宗商品价格上涨过高,产业链上下游利润分配出现严重不平衡,利润很难传导下去,严重打压下游制造业生产积极性。明年整体复苏会比较温和,因为政策基调还是以“稳”为主,三大需求不支持大宗商品价格的过快上涨,预计明年上半年特别是一季度需求恢复较困难,下半年基建、制造业等领域会企稳回升,但远谈不上高涨。

分类别来看,煤气油等传统化石能源之后还会起重要支撑性作用,尤其是目前原油库存整体较低,opec释放产能的积极性不高,明年原油价格还可能进一步上涨。另外,未来会有相当一部分大宗商品需求转向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新基建,作为基础用材的铜、铝等有色金属也会随风光装机、新能源汽车、5g应用的进一步发展而迎来新需求增量。

从全球能源供应看,疫情影响会越来越弱,碳达峰碳中和会是未来主导大宗商品价格走势的长期主线。理论上,我认为对传统化石能源的需求会减弱,但由于今年遭受能源供应冲击,以风光电为主的新能源电力供应系统往往会因外生冲击造成电力供应不稳定。短期看,无论中国还是全球,对传统能源还会有所依赖,难以过快转向新能源。不过,2022年能源短缺可能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中国已通过提高煤炭产量和电价调整修复市场电力供需的紧张状况,未来欧美也会通过相关政策进一步提高液化天然气整体产出水平。

“双碳”目标的实现是一个长期过程。

碳达峰碳中和如何进一步推进,重点和趋势是什么?

国家气候战略中心战略规划部主任柴麒敏:“双碳”战略实施将在2022年正式进入“提速轨道”,从重点领域和行业、地区两个维度进入实施期,“矩阵式”的政策体系效果将逐步显现。根据各部门已经公布信息,工业(钢铁、石化化工、建材、有色金属)、能源、城乡建设、交通运输、减污降碳、碳汇、科技、财政、金融、标准计量、市场监管等分领域分行业具体行动将陆续推出。

各地区也将陆续出台碳达峰实施方案,实现梯次有序达峰,北京等碳排放已基本稳定地区将进一步降低排放,产业结构较轻、能源结构较优地区将率先达峰,产业结构偏重、能源结构偏煤地区和资源型地区将与全国同步达峰。

“十四五”节能减污降碳的约束性指标将陆续分解到各地,2022年地方将交出“两碳”工作第一年度“答卷”。“十四五”规划纲中的约束性目标将分解落实,以碳强度控制为主、碳排放总量控制为辅的制度将逐步建立,“三线一单”生态环境分区管控体系、规划环评、项目环评都将纳入温室气体排放控制等政策要求,碳排放环境影响评价等重点工作将进入试点示范的核心阶段,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建设将稳步推进。应对气候变化相关工作存在的突出问题、碳达峰目标任务落实情况等也将纳入生态环境保护督察范畴。

同时,我们也应该认识到实现“双碳”目标并非一蹴而就,而是一场广泛而深刻的经济社会系统性变革,主要得依靠创新驱动实现高质量“控碳”。“双碳”目标的实现是一个长期过程,需要战略耐心、战略定力,要徐徐图之,不可操之过急,不能“一刀切”限电限产或“运动式”减碳。

实现“双碳”需要合理设置目标,给予政策实施必要的灵活度,加强风险识别和管控,树立底线、安全意识,推动经济社会公正转型,注重实施中的能源保供、产业布局、区域协调发展、老百姓就业等现实问题。此外,要特别关注到部分地区、部分人群、部分企业可能在转型中会遇到困难,要提前做好保障方案,避免出现重大风险。

房企开发贷是明年防风险的重中之重。

房地产要探索新的发展模式的要求下,风险要防什么、怎么防?

中国人民大学国发院城市与房地产研究中心主任、中国人民大学商学院财务与金融系教授况伟大:房地产债务风险是房地产风险的主体和防范重点,涉及家庭、房企、地方政府和银行等经济主要部门,包括家庭住房抵押贷款、房企开发贷、地方债。一旦房地产债务大规模违约,产生信用风险,会对整个经济部门造成冲击甚至危机,因此被称为“系统性风险”和“金融灰犀牛”。我国防范系统性风险的底线主要是不发生房地产金融风险。

目前我国商业银行贷款中房贷占比约29%,商业银行资本充足率约14.5%。虽然概率低,但一旦房贷全部违约,商业银行资本充足率将无法对冲。房地产债务还包括信托、明股实债和小微贷款等影子银行,监管较困难。

结构上,房企开发贷风险发生概率最高,也是之前的监管短板。2021年房地产业全面实施“三道红线”政策,严格限制房企杠杆比率和流动性风险。目前在房住不炒和脱虚向实的经济社会发展长效机制下,我国房价整体稳定,部分城市房价下跌,房企滚动开发模式失效,部分房企开发贷将出现违约;房价下跌带来地价下跌,随着城市化水平提高,地方政府土地出让规模和速度呈下降趋势,地方政府土地财政收入锐减,地方债违约风险上升至第二位,但地方政府信誉较高,中央政府可提供隐性担保和转移支付,因此风险低于房企开发贷;家庭住房抵押贷款风险较小。

房企开发贷风险是今年房地产最主要风险,也是明年防风险的重中之重。房企暴雷现象多发,明年房地产防风险压力大,对房企开发贷限制将更严格。新增房企开发贷将严格执行“三道红线”政策,已有房企开发贷尤其是中小房企债务,要通过债务重组、资产盘活、并购等手段防风险。

地方债需重点管控土地出让,不能低价、违法出让土地造成国有资产流失。地方债发行前要重点评估、综合考虑地方政府偿债能力,土地财政依赖较高、承诺以土地收入偿还债务或将土地作为抵押物的地方政府发债尤需谨慎。

防范家庭住房抵押贷款风险主要防多套房房贷风险,重点、热点城市要继续实施限购政策绝不放松。房地产税试点对抑制市场投机风险有一定作用,但主要是短期影响市场预期,房地产税从试点、立法到真正实施需一个长期过程。

此外,防范银行风险则要严格执行房贷集中度管理,控制房贷杠杆比例,加强不良贷款风险化解。

反垄断要在监管规范和促进发展之间更好平衡。

反垄断如何深化与平衡,哪些领域将成监管新焦点?

国务院反垄断委员会专家咨询组成员、上海交通大学特聘教授王先林:平台经济是互联网平台发展到高级阶段的新经济形态,尤其一些超级平台既是经营者又兼具市场属性。这使得反垄断更加重要和迫切,但也面临着更复杂情况,从相关市场界定、市场支配地位认定到滥用行为构成和抗辩理由等都受到挑战。

为此,需采取综合治理措施:进一步加强反垄断制度体系建设,特别是尽快修订《反垄断法》并完善配套制度规则;进一步持续性、常态化地强化平台反垄断监管执法,实现精准化和专业化;完善体制,充实力量,提升监管效能;进一步培育公平竞争文化和引导企业主动合规。

今年11月,国家反垄断局正式挂牌,更有利于业务量大、专业性强的反垄断执法有效开展。未来,随着国家反垄断局设立,人员编制和经费等资源投入将相应增加,这无疑利于更好适应强化反垄断的实际需要,利于加快健全反垄断监管体系。当然,这既提出了反垄断执法机构加强能力建设的任务,也提出了如何公正和精准执法的要求。同时,反垄断需正确处理好市场与政府的关系,既不能缺位,也不能越位。

目前,反垄断政策导向已非常明确,就是监管规范和促进发展并重,这对做好监管与发展之间的平衡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一方面无论是从国际上普遍趋势看,还是从我国当前政策背景看,反垄断既是应然选择也是必然结果,但反垄断执法要把握好“度”的界限,适度监管、适时监管、精准执法,既不能对严重垄断行为视而不见、过于宽松,也不能过严监管、过度执法;另一方面强化反垄断的同时也要重视强化更具柔性的事前监管,监管执法可通过制定发布反垄断(竞争)合规指引,引导企业构建有效反垄断合规体系。

完善灵活就业群体权益保护相关法律制度。

明年就业将面临什么态势,就业优先政策如何再发力?

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教授卢锋:劳动力市场与宏观经济密不可分。从近期政策来看,无论是中央政治局会议,还是央行降准对实体经济的扶持,都对劳动力市场释放出积极信号,但受疫情和外部环境影响,宏观经济仍存在较明显下行压力,可能会传导至就业端。虽然今年城镇新增就业人数已超预期,但距离疫情前的1300万人以上还是有一定距离。有观点认为,明年城镇新增就业人数会再次超过1300万,这个预测可能实现,但鉴于稳增长政策实施效果、疫情及外部形势演变等方面存在着一些不确定因素,我个人持比较审慎的态度。

目前,我国经济的潜在增速应仍在5.5%-6%的水平,依据今年经济增长8%的预测,2019-2020年平均增速与潜在增速还有一定缺口,而实际增速贴近潜在增速,才更利于实现更充分就业。因此,相关必要性政策出台实施要考虑对就业造成的可能冲击及劳动力市场可承受性,兼顾和落实就业优先政策。

值得注意的是,灵活就业一方面增强了劳动力市场弹性,但也要注意灵活就业可能在一定程度上掩盖了局部和微观场合就业不充分问题,例如某地出现零星疫情,当地私营业主不得已临时关闭经营的餐馆,服务人员就业受到不利影响,其他客观需与顾客密接的相关行业从业人员也会出现就业不饱和。

中国人民大学劳动人事学院教授赵忠:由于经济运行将保持相对稳健,明年就业形势总体平稳,但风险仍在。从行业看,交通运输、酒店住宿、餐饮、旅游等服务性行业受疫情直接冲击较大;同时,我国很大一部分就业集中在制造业,受疫情影响,全球供应链产业链运行不畅,尤其是外向型制造业企业将面临原材料价格上涨、物流成本提高等风险。从重点人群看,2022届高校毕业生规模预计达1076万人,受海外疫情影响,大学生留学意愿降低,更多将目光投在国内职场。农民工就业多集中于劳动密集型产业,行业受冲击也将影响到就业。此外,还要巩固脱贫攻坚成果,竭力避免低收入群体因失业返贫。

因此,保经济增长、保市场主体是关键,尤其要精准施策,增加中小微企业抵御风险的能力。针对大学生,重点要将教育体系与市场需求进一步对接;针对农民工或低收入群体,应当拓宽就业渠道,增设公益性岗位;针对灵活就业群体,当务之急是完善与劳动者权益保护相关的法律制度。

消费白马股和新能源龙头股或成投资风口。

稳增长基调下,明年市场风口和投资机遇在哪里?

前海开源基金首席经济学家杨德龙:明年经济增速下行压力较大,特别是在今年经济开始恢复到正常增长的情况下,低基数效应逐步消失。明年中国经济面临的主要挑战包括:房地产投资疲弱,房地产调控下很多房企拿地积极性大幅下降,包括房地产在内的固定资产投资增速可能会明显放缓;全球大宗商品价格上涨催生的通胀压力给制造业增长带来很大限制,制造业增速可能放缓;疫情持续影响,服务业也出现增速放缓。严格的疫情防控可能影响很多经济活动,对我国经济增长带来挑战;居民消费方面,由于疫情的影响加上整体经济增速放缓,居民收入水平受到影响,可能会影响到消费增速。

从资产配置角度看,a股市场上,周期股与消费股往往具有跷跷板效应,当周期股大涨时,往往消费股会下跌,反之亦然,这一规律在今年已有多次突出表现。展望明年,我认为这一趋势会更加明显,因为今年周期股业绩基数普遍偏高,明年随着美联储实施taper,逐步退出量化宽松,大宗商品价格将会受到影响,周期股盈利可能同比大幅下降,这对股价来说意味着“戴维斯双杀”。

所以,明年周期股可能会出现大跌现象。反过来,当周期股进行调整时,投资周期股的资金将会出逃去追逐业绩优良、估值合理的消费股。

另一方面,我国要实现碳达峰碳中和,大力发展清洁能源是必由之路,因此明年还是要持续关注新能源。但是,投资者要注意个股的分化可能会比较严重,根据一般行业的发展规律,当一个行业产能过剩、野蛮扩张之后将会出现优胜劣汰,差的公司会被淘汰,行业龙头企业进而占据更大市场份额,新能源行业集中度将会进一步提升。总结来看,消费白马股和新能源龙头股可能是明年a股投资风口,可考虑通过配置这两大类的龙头企业或优质基金来抓住机会。

在2020年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中,谈到2021年要“大力推进科技创新和卡脖子的技术总量,强调房住不炒,坚决推进碳达峰和碳中和,强化反龚断和防止资本无序扩张”。这些现象和话题,无一遗漏,全部在2021年的资本市场上得到兑现。

解读:会议提出“六稳六保”,说明国家在基本的施政核心变化不大。“六稳”是稳就业、稳金融、稳外贸、稳投资、稳预期工作;“六保”是保居民就业、保基本民生、保市场主体、保粮食能源安全、保产业链供应链稳定、保基层运转。

中央经济工作会首次提三重经济压力,需求收缩、供给冲击和预期转弱。现阶段中国经济下行压力加大,今年又同时遇到了原材料等大宗商品大幅涨价,出口运输不畅,出口运输成本上升,国际政治形势捉摸不定,疫情反反复复。明年世界经济预期放缓,外部需求将会收缩,内需比较疲弱,经济增长基数效应减弱,同时面临全球通胀、供应链受阻等问题,不确定性明显。

解读:会议明确传递出了一个信号,坚持中长期高质量发展方向不变,但是短期的稳增长要为中长期高质量发展赢得时间、提供环境。作为融入全球市场的中国企业来说,遇到了很大挑战,特别是中小企业。材料涨价,人工上升、拉闸限电、政策要求越来越高,在多方夹击之下,中小企业的生存会变得理加艰难。

解读:无论是“六稳”还是“六保”的第一位都是就业问题。就业是社会稳定的基础,就业是最大的民生工程,就业是共同富裕的第一梯队的保障。

中国80%以上的就业由中小企业所提供的,保就业就是要保中小企业。从国家政策层面来说,宏观调节力度要加大、财政政策要发力、新的减税降费结构性特征会更加显著。

解读:这次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在三年之后再次强调“以经济建设为中心”。这句话的潜台词是,经济建设是一切工作的生命线,任何政治的愿景都需要在稳健的经济发展中去实现。

解读:从环保到双碳,特别是今年的九月份,因为煤炭价格大幅上涨,电力行业以维修为名减少发电量,使得缺电和拉闸限电让很多企业谈虎色变。这些变化,受影响最大的是中小企业。不少地方以环保和双碳之名,让中小企业一关了之。

经济会议上,中央政府确定了大的政策以后,政策能不能得到有效的贯彻实施,关键在于地方施政者能善于权衡和平衡,不搞一刀切。短期稳定促进长远目标需要耐心,需要在未来实现大目标和今天的稳就业之间找到平衡点;需要在长期稳定发展和稳定目前预期之间找到平衡点;需要在双碳和就业,环保和稳定之间找到平衡点,而在这个过程中,企业需要对下行的经济压力有所准备、做好准备。

解读:预计未来较长时期内要着力解决大中城市常住人口需求与公共服务供给不匹配问题,进一步满足社会和经济发展需求,对发展新型城镇化,进而缩小社会成员之间的收入差,助推实现共同富裕意义重大。疏通城镇化的堵点,将成为新的增长点。

实用中央工作经济会议解读(模板12篇)篇二

推动高质量发展,振兴实体经济是着力点,制造业是主战场。

——推动高质量发展,要推进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转变。

今年“双11”开场仅10分钟,海尔天猫商城里的冰箱销售额就破亿元,中高端冰箱占了销售额的70%。海尔自主研发的智能空调、智能洗衣机也是爆款。

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在海尔集团董事局主席张瑞敏看来,破解这个矛盾,就要推动高质量发展,提高供给体系质量。

“过去工厂提供的是产品,满足人民的物质需要。现在我们的互联工厂提供的是用户的个性化体验,满足的是用户物质与精神的双重需求。”张瑞敏表示,“美好生活要和时代相结合,显著增强我国经济质量优势,大企业的努力必不可少。”

——推动高质量发展,要推进中国速度向中国质量转变。

在tcl旗下的华星光电工厂里,数字化研发设计工具普及率达到85%,全生产工序数控化率超过90%;产品良品率超过97%……这种基于数据采集、分析并不断优化的质量管控体系,使企业制造成本降低15%,生产周期缩短30%,大大提高了企业竞争力。

“先进的质量管理体系,对改善产品质量、提高生产效率起到了积极的作用,持续提升了行业竞争实力。”tcl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质量总监吴英俊表示,制造业过去发展主要靠不断地扩大再生产,发展的速度快了,却导致去库存和应收账款压力过大,过剩产能反而成了包袱。现在发展阶段变了,企业更应该向品质、品牌要效益。

——推动高质量发展,要推进制造大国向制造强国转变。

经过多年高速发展,中国已经成为名副其实的第一制造大国。目前全球范围内500多种主要工业产品中,有220多种“中国制造”的产量稳居第一。但是,传统行业产能过剩和中高端供给不足的矛盾并存,一些重要原材料、关键零部件、高端装备、优质农产品都依靠进口。推动高质量发展,补足“短板”,强健“筋骨”,才能满足居民消费结构升级的新需求,使我们顺利跨越“中等收入陷阱”,推动经济建设再上新台阶。

实用中央工作经济会议解读(模板12篇)篇三

2021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12月14日在北京闭幕。会议客观评价了2021年经济工作的成果,深度分析了国内外复杂的经济形势和发展环境,确定了2021年中国经济发展走向和总体要求、政策基调和主要任务。体现了我们党驾驭发展大局、把握规律和解决复杂问题的能力。下面,我就如何学习把握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如何在实践中贯彻落实好会议精神,谋划好2021年工作,推动科学发展,谈几点思考与学习体会。

2021年全国经济工作大政方针已定,目标任务已明确,调子已定。关键是要抓落实,关键是要办好自己的事。2021年我们将以迎接宣传和学习贯彻党精神为主线,把握一个总基调,强化“两个保障”,突出“五个坚持”,重点围绕“稳”字做文章、围绕“进”字求突破,全面做好2021年各项工作,以优异成绩迎接党的的胜利召开。

一个总基调就是稳中求进。“稳中求进”是2021年经济发展必须坚决执行的一个总的政策基调,不能有丝毫动摇。

强化两个保障。必须加强组织领导工作,为落实中央对经济工作的部署,提供组织保障。加强队伍建设,提供人才队伍保障。实现中央稳增长、控物价、调结构、惠民生、促和谐的战略目标。

突出五个坚持。我们要深刻理解“稳中求进”准确内涵和内在要求,在稳中求进的框架内,正确处理稳与进的辩证关系,在工作中突出五个坚持:一要坚持稳中求进。稳是为了进,进是为了稳,不进无以稳,不稳无法进,因而进才是稳的目的。我们要按照总分行要求,紧贴淮安建设苏北重要中心城市的实际,深入开展调查研究,掌握大量第一手情况,针对性拿出支持地方经济发展的有效措施和政策建议,积极引导各金融机构向上争取信贷资金倾斜和政策倾斜,加大对地方经济的信贷投入,最大限度满足当地经济发展合理资金需求。小微企业、三农、科技型等企业贷款增幅要高于平均增速,以此推动地方经济在稳中继续前进。

二要坚持稳中求活。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继续实施稳健的货币政策,虽然方向不变,但要求增强调控的灵活性、针对性和前瞻性,提出了适时适度进行预调和微调。这对执行货币政策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我们作为货币政策的传播和执行者,必须认真研究、深刻理解稳健货币政策的新内涵、新要求。针对不同的金融机构采取不同的政策引导和窗口指导,对不同的行业和产业区别加以政策对待,同时根据国家宏观政策变动,适时适度调整窗口指导方向和力度,着力引导金融机构根据货币政策意图灵活支持经济实体,把货币政策执行得适时适度、灵活有效。

三要坚持稳中求优。就是通过优化对政府、对金融机构、对社会公众的金融服务,为货币政策传导和经济发展提供优良环境。引导金融机构贴近自身的实际情况,发挥自身的经营优势,着力调整信贷结构,以信贷结构的调整优化促进经济结构的调整优化。着力保障重点项目、重点产业、再建项目、小微企业优先发展,成效优良。大力推进民生金融创业惠民工程,促进社会和谐稳定,实现辖内社会秩序优良。

四要坚持稳中求新。要创新货币政策传播新渠道,在“四会”基础上,建立约见谈话制度、月度分析制度、突发情况。

报告。

制度、定时会商制度,信贷投入效果评估制度等。积极推动金融产品和服务方式创新,继续推进深化扩大推广“金融帮办、行业协会、商会联盟”等金融服务新形式。大力推广林权抵押、商标质押等融资新渠道,指导金融机构积极推广应收账款、订单、知识产权等适合科技企业发展特点的新型金融产品,举行金融产品创新推介会、督办会、表彰会。加快推进融资债券、集合票据等直接融资活动,提请政府制定一个推动直接融资指导意见和激励办法。

五要坚持稳中求为。在支持地方经济平稳发展中,人行要主动作为,顺势而为,为所当为,正确把握政策,准确判断形势,做到原则性与灵活性结合。当好地方政府参谋助手,加强沟通协调,开展良好合作,争取地方政府对工作的支持,为有效传导货币政策创造良好环境。协助政府出台鼓励金融支持地方经济发展制度办法。继续深化“金融帮办、县区行”对中小企业的覆盖面,引导金融机构开拓视野,准确定位,主动融入地方经济发展规划之中,增强服务地方经济发展的意识和责任。加大推进金融生态建设和征信体系建设,为金融机构发展提供良好的环境支撑,努力推进地方经济平稳较快发展。为建设美丽富庶幸福新淮安贡献力量,为建设苏北重要中心城市提供支撑,为实现淮安五大建设目标作出努力,以优异成绩向党的献礼。

2021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召开的意义重大、节点关键。这次会议是在欧债危机蔓延、国内经济下行、部分中小企业破产、股市持续下跌等如此复杂背景下举行的。中央对明年经济发展的策略应对都有很强的针对性,是全国经济协奏曲的主旋律和指挥棒,所以必须全面学习、深刻领会、准确把握,才能增强工作的主动性和自觉性。通过反复学习研读、思考归纳,我认为把握好会议精髓,必须把握“四个基本”:

一是把握中央对经济形势的基本判断。无数的事实证明,党的事业胜利来自于对形势的准确判断和深刻分析。2021年中国经济在危机中成长,所以在2021年政策安排和准备行动之前,一定要对形势有一个准确判断。会议认为,国内中小企业经营困难、经济增长下行压力和物价上涨压力并存、股市持续暴跌、欧洲主权债务危机蔓延、美国经济陷入混乱和高负债、国际金融市场动荡、世界经济前景低迷等。这就是中央对形势的基本判断,只有把思想统一到中央对国际国内两个形势基本判断上来,才能增强忧患意识、危机意识,提高应对困难和挫折的自觉性,才能时刻保持清醒和主动,才能趋利避害,实现稳中求进,实现持续发展。

二是把握中央对经济工作的基本定调。中央对各种形势作了全面分析和判断,提出了推动2021年经济社会发展,要突出把握好稳中求进的工作总基调。这个“稳中求进”的定调,对于把握2021年中国经济发展的节奏和速度,数量与质量很重要。这样基调的确定,是应对国际国内复杂形势下的科学判断。“经济维稳”就是要:保持宏观经济政策基本稳定,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保持物价总水平基本稳定,保持社会大局稳定。光稳还不够,必须继续朝前走,在稳的前提下,要化不利为有利,在危中求机,推动经济继续平稳地向前,因为发展中的问题只能靠发展去解决,要准确理解,不稳无法进,不进难以稳的辩证关系。

三是把握对经济工作的基本要求和基本原则。中央强调2021年经济工作,必须围绕科学发展这个主线和发展方式转变这个主题,做到四个牢牢把握:牢牢把握扩大内需这一个战略基点,因为外需无法左右、内生动力、自主发展必须扩大内需;牢牢把握发展实体这一坚实基础,鼓励勤劳致富、实业致富,不鼓励投机式致富和掏别人口袋致富;牢牢把握改革创新这一强大动力,鼓励自主创新、增强集成创新,以创新增强竞争力;牢牢把握民生这一根本目的。把握了这四个基本原则,工作就有了尺度和标杆,就有了着力点和着重点,工作才能卓有成效。

四是把握中央对经济工作的基本部署。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了明年经济工作的主要任务有五项:把继续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发展放在第一位,强调把握宏观调控的力度、节奏、重点。二是抓好“三农”工作,要加大强农惠农富农政策力度。三是加快经济结构调整,促进经济自主协调发展。四是抓好重点领域改革。第五是保障和改善民生。其实工作任务远远不止这些,这是中央对新年度工作的基本部署,也强调了着重要做好的重点工作。

实用中央工作经济会议解读(模板12篇)篇四

近日,白朗县委书记陈昊结合白朗县实际,就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白朗县各级党员干部群众将以习中国特色思想为指导,准确领会把握党的十九大精神实质,牢牢抓住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主要方面,着力解决好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打造区域协调发展新格局,开创乡村振兴发展新局面。

坚持脱贫攻坚“3579”工作思路,狠抓责任落实、措施落实,做到精准滴灌,确保贫困群众脱真贫、真脱贫。依托产业脱贫,狠抓产业项目,形成了“三区一廊十园”产业格局,大力推广股份合作、经营权流转、保底分红等模式,充分吸纳贫困群众就业,将贫困群众与新型经营主体形成利益联结共同体,让贫困群众在全产业链条中增收致富。实行扶志、扶智相结合,落实好15年免费教育政策,加大贫困大学生资助力度,阻断贫困代际传递。深化贫困群众因病致贫医疗救助政策措施,建立救助资金,加大提标扩面力度,防止贫困群众因病致贫、因病返贫。大力推进“十项提升”工程,加快贫困群众危旧房改造,着力提升人居环境,确保贫困群众住有所居、住得安全。

白朗县盛产青稞,是全区粮食主产县和国家级蔬菜标准化种植示范区,也是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大棚蔬菜、优质青稞、农区养殖和民族手工业是当地传统四大支柱产业。陈昊说,经过多年发展,白朗县农牧产业化有了一定基础,但发展仍不充分、不平衡,未来几年中,白朗县将锐意进取,奋力开启农牧产业现代化发展的新征程。

“未来几年里,白朗县将以建设高原特色现代农牧产业强县为目标,坚持引导、企业主体、科技支撑、金融撬动、群众参与的发展模式,以夯实产业发展基础为保障、以促进农牧民增收为主线,全力推动‘四个万亩’(即万亩果蔬、青稞、枸杞、饲草)主导产业,使产业成为脱贫致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根本保证。”陈昊进一步表示,“我们要重点培育市场前景好、自我发展能力强、与农户利益联结紧密、促进农民增收作用明显的大型龙头企业,努力形成产业多元、形式多样、活力充沛的经济发展生动局面;要围绕塑造‘五彩天域、有机白朗’地域公共品牌,加快无公害、绿色、有机产品认证和地理标志申报认定,把高原优质特色农牧产品推向区内外、国内外市场。

“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是关系国计民生的根本性问题,必须始终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县工作的重中之重。”陈昊告诉记者,白朗县将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加快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大力培育种植大户、农牧民专业合作社、村集体经济、农牧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等新型经营主体,全面深化农业农村改革,完善乡村治理体系,加快推动城乡深度融合,锐意开创乡村振兴发展新局面。

实用中央工作经济会议解读(模板12篇)篇五

一年一度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无疑是中国新一年经济政策的风向标,为来年我国经济发展和宏观政策指明了方向。从今年经济工作会议公报的内容来看,在政策内涵、施策手段等方面都还是有相当大的变化的。

首先看一下中央对于当前形势的判断。公报的表述是“我国经济发展面临需求收缩、供给冲击、预期转弱三重压力。”这一表述与前几年“复杂严峻、存在诸多不确定性”的笼统表述相比是非常清晰、精准的,可谓是直指要害。

需求收缩包括了内需和外需。从外部环境看,虽然全球经济整体复苏,但基础并不稳固,波动性大、脆弱性高、结构性失衡等特征凸显。预计2022年全球经济增速将逐渐回落至常态,供应链瓶颈加剧通胀压力,全球滞胀风险加大。相对应的是,今年支撑我国外贸出口增长的因素有所减弱,明年出口额大概率呈回落态势。从内部消费看,2022年制约消费的收入、疫情、避险倾向等因素将取得一定程度的好转,新冠疫情对消费的影响逐渐长尾化,但大幅度的改善依旧难以实现,消费复苏依旧乏力。

供给冲击主要是两方面,一是大宗商品涨价,在供给受阻加之货币溢出效应的双重作用下,生产成本上升带来的输入型通胀压力。二是在中美科技战和疫情影响下,供应链的稳定性面临冲击,产业供应效率还没有恢复,或有“卡脖子”和断供风险。供给冲击最终的影响,就是通胀压力增加。

预期转弱实际上更应该予以重视。在金融视角里,信心比黄金还珍贵。预期和现实会相互影响,预期越悲观,消费和投资也越谨慎。一旦全社会都形成了这种氛围,这个预期是很难逆转的。所以说预期转弱,不是一个简单的主观想法的改变,而是一个严峻的客观环境的变化。一旦到了恶性循环的阶段,就会对需求形成强烈的负反馈,所以要求我们要做好预期管理,稳定市场预期。

其次,如何正确认识和把握“稳”字。中央确立明年经济工作的总基调是“稳字当头、稳中求进”。会议指出,稳定宏观经济不仅是经济问题,更是政治问题。要求“各地区各部门要担负起稳定宏观经济的责任,各方面要积极推出有利于经济稳定的政策,慎重出台有收缩效应的政策,政策发力适当靠前。”要求各方面要努力实现明年经济平稳开局,向好发展。

一、“稳字当头”是我们工作的出发点。

为什么要“稳字当头”?一是要抗冲击,二是要防风险,三是要保平衡。冲击主要来自于外部,中美多方面的角逐和博弈,新冠疫情的变化,以及潜在的全球金融危机等等,都有可能造成巨大的冲击。风险主要来自内部,包括庞大的地方政府债务、企业债务违约、可能出现经济“类滞胀”等等。保平衡就是在保持稳定发展的同时兼顾多方面目标,譬如在宏观调控政策跨周期和逆周期之间,在环境约束与经济运行之间,在全局统筹与局部实际情况之间,都要找到平衡点、把握好尺度。

二、从宏观层面,核心是稳增长。

稳增长的主要手段是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会议提出,明年财政政策转向更积极,强调提升效能,更加注重精准、可持续。超前开展基建投资,以基建托底经济,质和量并重。预计明年还将在支持国民经济薄弱环节、增强经济发展内生动能等方面推出新的更大力度的政策组合。

货币政策正式转向宽松,明年上半年可能延续降准,必要时还可能小幅下调政策利率。在经济面临新的下行压力、房地产风险明显暴露情况下,加大力度对冲经济下行压力,实现房地产软着陆,并支持实体经济、中小企业、科技创新、绿色经济、新基建,实现跨周期调节和高质量发展。

三、从微观层面,稳就业是第一要务。

从微观层面提出,“要抓好重点群体就业,落实落细稳就业举措”。

针对不同就业对象,要从完善就业政策、转变就业观念、细化就业举措和灵活就业方式等方面多管齐下,破解劳动力供需的结构性矛盾,解决好各类重点群体的就业难题。

四、从社会心理层面,关键是稳预期。

会议确立“稳字当头、稳中求进”经济工作总基调,是从根本大局出发稳定社会心理预期,提振市场信心。

会议提出七大政策组合,将稳增长、调结构、促改革有机结合,强化政策协同发力,是从经济运行层面稳定发展预期,引导市场正确有效投资。

会议提出要正确认识和把握的五个领域,进一步理顺各方在这些领域存在的认知偏差,是从思想认识层面形成长期、合理、稳定的预期,激发市场主体的长期投资热情。

第三,“稳中求进”是工作目标,如何求“进”?

一、强调要科技创新求“进”。

科技创新,是经济发展的不竭源泉和核心内生动力。尤其在当前新一轮科技革命风起云涌的时代大背景下,更是要充分发挥科技创新的作用,开新路、解难题、破危局。

会议提出,将实施科技体制改革三年行动方案,制定实施基础研究十年规划。这将进一步激活科技体制,产出更多基础研究科技成果,加速科技成果转化。要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深化产学研用结合。完善优化科技创新生态,形成扎实的科研作风。

二、必须要深化改革求“进”。

改革已进入深水区,必须进一步理顺经济结构、疏通制度堵点、优化营商环境,从而激发经济主体活力、保障经济发展速度、全面提升发展质量。

要完成国企改革三年行动任务,不断完善现代企业制度,健全市场化经营机制,推动企业提升资源配置效率和竞争力,促进国有资本保值增值。

三、要求以精准施策求“进”。

以问题为导向,精准施策,是今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的一大特色。预计这将成为今后政策制订和执行的主要模式,对于各部委、地方政府的决策水平和施政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尤其是对各级领导干部专业能力的严峻考验。

在市场非常关注的房地产领域,会议提出要因城施策促进房地产业良性循环和健康发展;

在改革开放政策方面,会议提出要调动地方改革积极性,鼓励各地因地制宜、主动改革;

在防范化解重大风险方面,要“统筹协调、分类施策、精准拆弹”;

在正确认识和把握碳达峰碳中和方面,指出“不可能毕其功于一役”、不能搞“一刀切”等等。

第四,会议公报里还有几个与以往不同的地方,需要特别注意。

一是澄清了思想认识上的几个重要问题。

目前我们在共同富裕、资本特性、初级产品供给、重大风险防范和双碳目标等五个方面存在较大分歧,各方面争论很大、把握不准,执行中存在可左可右、可轻可重、可快可慢的问题。此次会议对此进行了清晰明确的阐述,针对性地解疑释惑、正本清源、指明方向,厘清了此前的种种模糊认知,进一步纠正认识偏差和执行偏差,向市场发出了明确的稳定信号,有助于稳定市场预期,对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具有非常强的理论和现实双重指导意义。

二是突出强调系统思维的重要性。

经济社会发展是一个相互关联的复杂系统,制定和实施经济政策都要坚持全局观念和系统思维,加强政策之间统筹协调,形成政策合力。会议公报采用“结构政策”代替以往“产业政策”的提法,表明更加重视从经济体系和产业体系的全局性系统思维出发,通过影响框架条件来引导和改变经济主体的决策,减少对具体经济结构的直接干涉,更加尊重市场规律,也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一脉相承。

三是特别提出领导干部要提高领导经济工作的专业能力。

近年来部分地方与部委在出台政策时经常会出现前后矛盾反复、不尊重实际以及简单一刀切的现象,如疫情防控、拉闸限电、地产调控等方面。为此,会议提出:“领导干部要加强经济学知识、科技知识学习,特别是要悟透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坚持正确政绩观,敬畏历史、敬畏文化、敬畏生态,慎重决策、慎重用权。要加强调查研究,坚持‘三严三实’,坚决防止简单化、乱作为,坚决反对不担当、不作为。”我们预计今后中央会强化对各级领导干部专业能力的考核。

纵观今年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对可能出现的困难有了充分的预估和研判,对明年的经济工作进行了精准的部署安排,创新频出、亮点纷呈,大幅提振了市场信心,对明年我国经济实现健康高质量发展更加充满期盼。

实用中央工作经济会议解读(模板12篇)篇六

理好“民生清单”赓续“幸福账单”

民生无小事,枝叶总关情。中央经济工作会议规划的20xx年八项重点任务中,涉及民生的内容占有相当篇幅,也大有看点。完善职业技术教育体系,实现更充分更高质量就业;解决好种子和耕地问题;有序取消一些行政性限制消费购买的规定,充分挖掘县乡消费潜力;解决好大城市住房突出问题,规范发展长租房市场;推进城镇老旧小区改造;坚决防止发生规模性返贫现象,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强化反垄断和防止资本无序扩张,加强保护消费者权益。以就业、粮食安全、消费、房地产、居住、脱贫攻坚、信息保护等为重点,处处透露着“民生”二字,是一份带有“民生温度”的“民生清单”,温暖了亿万国人的心。

这张“民生清单”,是暖心聚情的“民心清单”。坚持民生导向,就要着眼于老百姓最迫切、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越是发生疫情,越要注意做好保障和改善民生工作”“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扎实办好民生实事”“民生稳,人心就稳,社会就稳”……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就保障和改善民生等话题作出了一系列重要论述,与此次会议提出的20xx年八项重点任务精准呼应,对“幼有所育、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弱有所扶”七个民生话题的深化,体现了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立场,以制度优势形成共克时艰的磅礴力量。

这张“民生清单”,是党员干部们的“责任清单”。民生连着民心,民心关系国运。一份清单,一份期待,这张清单是惠及民生的“晴雨表”,是党员干部的“军令状”。国家的富强,民族的振兴,国家谋求发展的最终目的,政府执政理念及工作宗旨,都是要让人民群众过上更加幸福的生活,这是一份重任。20xx年新冠肺炎疫情影响下,1至11月,全国城镇新增就业1099万人,完成全年目标任务的122.1%;前三季度,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3781元,同比名义增长3.9%,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0.6%,实现由负转正;前11个月,社会领域投资同比增长11.2%,其中卫生、教育投资分别增长26.1%、13.9%……“六稳”“六保”政策,优先稳就业保民生,守住了“米袋子”,守好了“菜篮子”,畅通了外贸产业链、供应链等。党和政府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将责任具体到每一项民生工程,做实、做深、做细、做透,推动党员干部在实际问题上下功夫、花气力,走好了惠民的“先手棋”,打响了“当头炮”,履职尽责不负人民。

这张“民生清单”,是老百姓的“幸福账单”。民生是人民幸福之基、社会和谐之本。五千五百七十五万农村贫困人口实现脱贫;粮食年产量连续五年稳定在一万三千亿斤以上;高等教育进入普及化阶段,城镇新增就业超过六千万人,基本医疗保险覆盖超过十三亿人,基本养老保险覆盖近十亿人……民生实事承载着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保障和改善民生没有“终点”,人民群众的幸福感、获得感要在民生建设的过程中不断提升。为民造福是党和政府践行初心使命的最大体现,唯有认真对照民生问题清单,让人民群众的操心事、烦心事、揪心事变成一件件暖心事、顺心事、舒心事,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让高水平全面小康社会成色更足、质量更高,让老百姓心中的“蓝图”都一一变成现实。

回首20xx年,中国写下了一份世界瞩目、载入史册的中国答卷。谱写20xx年,我们更要努力,把人民群众的期待变为履职尽责的责任,赓续“幸福账单”。

实用中央工作经济会议解读(模板12篇)篇七

持续推进更高水平的对外开放,首先应当对我国对外开放面临的新环境和具有的新特点有清醒而深刻的认识。

从国际环境看,伴随经济全球化步伐的加快、程度的加深,知识、技术、人才、资本等要素加速流动和整合,全球新的价值链、供应链、产业链不断形成并深化,各个国家经济依存度不断上升。全球化发展的大趋势不可逆转,是客观经济规律的反映,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同时,受全球贸易保护主义、单边主义盛行,贸易摩擦、经济动荡等因素的影响,全球治理面临新的挑战。身处这样的大环境之中,我国对外开放也必然会面临新的发展机遇和挑战。

从经济体量看,我国拥有14亿人口,拥有世界上规模最大的中等收入群体,是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制造业第一大国、货物贸易第一大国,利用外资和对外投资规模位居世界前列。20xx年我国利用外资稳定增长,全年实际利用外资9415亿元、增长5.8%,新设外资企业超过4万家,保持第二大外资流入国地位。这些数据不仅说明了我国经济体量大,也说明了我国经济在世界经济中的分量重。作为世界经济增长的主要稳定器和动力源,我国要在对外开放中展现大国担当。

从发展理念看,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提出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开放发展注重的是解决发展内外联动问题,必须发展更高层次的开放型经济,以扩大开放推进改革发展。共建“一带一路”倡议成为我国参与全球开放合作、改善全球经济治理体系、促进全球共同发展繁荣、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中国。

方案。

特别是在当前经济全球化遭遇一些逆流的情况下,我国坚定不移奉行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做经济全球化的倡导者、支持者、推动者,不断为全球治理提供新思维和新动能。

从发展前景看,在当前复杂多变的国际国内形势下,我国经济发展健康稳定的基本面没有改变,支撑高质量发展的生产要素条件没有改变,长期稳中向好的总体势头没有改变。新中国成立70年来,我们党领导人民创造了世所罕见的经济快速发展奇迹和社会长期稳定奇迹。通过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实施。

创新。

驱动发展战略,我国经济发展的前景一定会也必然会更加光明,也必将为各国提供更多市场机遇、投资机遇、增长机遇。

为高水平开放提供制度保障。

面对国际国内形势的深刻变化,我们应当对优化营商环境、完善涉外经贸法律和规则体系、维护双边多边合作机制等当前对外开放的重点课题和相关举措进行深入思考,在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设更高水平开放型经济新体制、优化政府经济管理和公共服务的职能、推动全球治理体制向着更加公正合理方向发展等方面下更大功夫,继续针对制约经济发展的突出矛盾,在关键环节和重要领域加快改革步伐,以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为高水平开放、高质量发展提供制度保障,进而持续推进更高水平的对外开放。

第一,主动向世界开放市场,激发进口潜力,实施更加重视进口的贸易政策。随着居民收入增加、消费能力增强,我国消费升级趋势明显,中高端消费新增长点不断涌现,为扩大进口提供了空间。积极扩大进口,就要进一步降低进口关税和制度性成本,优化进口结构,培育一批进口贸易促进。

创新。

示范区,加快跨境电子商务等新业态新模式发展,扩大对各国高质量产品和服务的进口。

第二,优化市场环境,放宽外资市场准入,完善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营商环境必备的法律制度,推进政府职能转变。良好的营商环境是一个国家经济软实力的重要体现,也是综合竞争力的重要方面。我国将不断完善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营商环境,放宽外资市场准入,继续缩减负面清单,保护外资合法权益,建立符合国际惯例的市场经济运行机制和体系,稳步扩大金融业开放,推动制造业、服务业、农业扩大开放。我国已经出台实施《优化营商环境条例》,积极促进外商投资,平等对待内资企业、外商投资企业等各类市场主体,加大对知识产权的保护力度,深刻转变政府职能,创新体制机制、强化协同联动、完善法治保障,对标国际先进水平,为各类市场主体投资兴业营造稳定、公平、透明、可预期的良好环境。

第三,加快自由贸易试验区、自由贸易港建设,打造开放层次更高、营商环境更优、辐射作用更强的开放新高地。目前,我国已批准设立18个自由贸易试验区。要以制度创新为核心,推动自由贸易试验区先行先试,开展首创性、差别化改革探索,加快形成法治化国际化便利化的营商环境和公平开放统一高效的市场环境,打造创新发展的先行区、营商环境的案例案例样板区;抓紧研究提出海南分步骤、分阶段建设自由贸易港政策和制度体系,加快探索建设中国特色自由贸易港进程;以“一带一路”建设为重点,深化我国与相邻国家或沿线国家合作的领域,在内外空间的拓展中推动形成陆海内外联动、东西双向互济的开放格局。

第四,继续深化双边合作,完善多边合作机制,推动共建“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积极参与全球治理体系改革和建设。中国已同多个国家和地区签署了自由贸易协定,积极参与联合国、二十国集团、亚太经合组织、金砖国家等机制合作;秉持共商共建共享原则,推动共建“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为全球提供开放合作的国际平台;支持对世界贸易组织进行必要改革,让世界贸易组织在扩大开放、促进发展方面发挥更大作用。

第五,充分发挥制度优势,坚持独立自主和对外开放相统一,维护国家主权、安全、发展利益。我国国家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所具有的多方面显著优势,是我们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的基本依据。其中的一个显著优势,就是坚持独立自主和对外开放相统一,积极参与全球治理,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不断作出贡献。在持续推进更高水平的对外开放的进程中,要充分发挥这一优势,健全对外开放安全保障体系,牢牢掌握维护国家安全的战略主动权,引导国际社会共同塑造更加公正合理的国际新秩序,推动各方朝着互利互惠、共同安全的目标相向而行。

实用中央工作经济会议解读(模板12篇)篇八

课堂是小学生良好语文习惯养成的主阵地,要真正、充分地发挥这个主阵地。

1、注重学生良好的写字、识字习惯的培养。

小学生良好的书写习惯,就是老师在学生习字课和作业要求中,提出书写的具体的要求,并长期严格训练而形成的。比如,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向学生提出“(1)写字姿势正确,字迹端正,书写规范。”“(2)会写1000个常用汉字。”“(3)有写字的兴趣。”“(4)重视用眼卫生。”“(5)注意握笔姿势。”“(6)注意写字姿势。”的要求,要求学生只要提起笔来,就要端端正正地一笔一画地写,力求做到姿势端正,笔划清晰,结构合理,行款整齐,美观大方。学生在开始习字的时候,容易把字的间架结构、笔顺等弄错,教师要指导学生认清字的位置,一笔一画地教。直至学生养成自觉正确写字的好习惯为止。

教师在识字教学过程中要重视引导学生发现识字方法、识字规律以及适合自己的识字方法,把点点滴滴的发现积累起来,逐步提高独立识字的能力,进而养成主动识字的习惯,在校内,在家里,在街上,在商店……只要见到汉字,就有识字的欲望,自觉地识记。在这里要强调的是,汉字教育资源无处不在、无时不见,除了语文课本,生活就是识字的好课堂。要把课外的“识字活动”和平时的课文教学结合起来,引导学生通过多种途径、多种方式识字,扩大学生的识字量。

2、科学使用工具书的好习惯的培养。

工具书其实“是一种小型图书馆”,也是学习的拐杖,是无声的老师。许多工具书查阅方法都有所不同,教学中教师应加强指导,教给学生基本的查阅方法,使学生正确使用;还要设法调动学生对工具书的兴趣。比如,要求学生在课文预习时查生字词语;在课堂上选择典型的字词当堂动手查字典,重在义项选择;学生在阅读和写作时常常会遇到一些自己不认识或难以理解的字、词,教师要鼓励学生积极查找工具书;讨论一些让学生特别感兴趣的问题,得不出答案时,要求学生到相关的工具书里查找出来。学生就会对工具书的巨大威力感兴趣。久而久之,学生逐渐养成了查工具书的习惯。

3、质疑问难的好习惯的培养。

学问学问,既要学,又要问。有了疑问才会促使深入思考,才会获取新知。质疑本来就是创新的基矗教学中要多鼓励,多引导学生质疑。在初读课文时,可引导学生从课题中质疑;在深究课文局部时,可引导学生从重点词句、细节描写、标点符号、修辞手法等方面质疑;在课文结束时,可进行创造性质疑。在指导学生质疑时,要特别注意以下两点:一要保护学生的好奇心,即使学生的问题幼稚可笑,也应鼓励并加以引导,不可操之过急,打击其积极性,熄灭其智慧的火花。二要引导学生根据学习目标质疑,忌漫无边际,无针对性。

老师还要鼓励学生,凡是不懂的,有疑惑的、把握不准的,都应当勇于向别人请教,问老师,问同学,问家长,问一切可能了解情况的人。

4、朗读背诵的好习惯的培养。

背诵是大量积累材料、培养语感的重要途径,有助于发展学生的记忆力,规范学生的口头语言,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对于课本中规定背诵的百来篇课文,在教学中必须要求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熟读成诵。心理学研究表明:小学阶段是机械记忆的黄金时期,不可错过。为此,学校和老师要给学生安排定时、定量的诵读内容,课堂上教师要注意指导学生感情朗读,及时纠正和表扬,激发学生朗读的兴趣,然后要求学生熟读成诵。使学生日有所读,日有所获,从而养成良好的朗读背诵习惯。

树立大语文观,广泛开展语文综合实践活动,培养兴趣,养成习惯。

1、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

观察是启迪学生思维的最基本的途径。自然、社会、生活都是语文学习取之不劲用之不竭的课程资源。培养学生观察的习惯,就要教给学生观察自然、社会、了解现实生活的方法,让学生在生活中处处留心,仔细观察周围的人、事和景物。老师要指导学生在观察事物的时候,要从形状、声音、颜色、味道、数量等方面入手。比如,出去旅游看风景、在去动物园看动物等,老师在孩子欢呼兴奋、情绪盎然的时候,老师要恰到好处提醒、引导他们,仔细地观察细部,审视细节,不要笼统地只看大概。引导学生与相邻的或者相似的事物进行对比,比如看到鸭,就让他同鹅进行对比。吃杏时,让孩子说说杏与桃有何异同。长而久之,学生自然形成留心观察的习惯。

自然界的一切事物是千变万化的,只有用心去体验,进行认真观察,才能把握住事物的特点,写出真实具体、生动形象的文章。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只有善于引导学生把观察和练笔有机统一起来,才能使习作训练落在实处。常常让学生走出课堂,走进大自然,让学生实地观察,领略大自然的美。例如,三年级第二学期的第一课《信》,为了让学生能表达真情实感,带他们到附近的野外去寻找春天。让学生像一群出笼的小鸟,自由自在地在稻田边,在小河边,在树林里寻找春天给他们带来的那份最美的礼物。然后回课堂仿写,在他们的习作中每个读者都可以美美地欣赏他们从野外带回来的那份最真实、最有魅力的情感。

2、不动笔墨不读书的好习惯的培养。

要想提高课堂教学的实效性,还要让学生在课堂上养成一种“不动笔墨不读书”的习惯。如在初读文章时,可以让学生动笔圈点出不理解的词,叫不准的字音,再次读文时可以让学生画出自己认为精彩。感受深刻的地方,随时可以写上自己的批注,三言两语,一句话都可以;同时在讲解文章时,老师写在黑板上的重点词句,条理清晰的板书学生也应随时记录下来,这些都是最基本的,我称为“基本型”;有时根据文章的特点,也可以让学生模仿文中的有关段落进行练写,针对文中的主人公或中心事件还可以阐述自己的看法集中写在“积累观点本”上,这是“外延型”。在刚刚进行的时候,孩子们有些摸不着头脑,教师也会觉着很慢,耽误时间,可时间长了,形成了习惯,速度也就提高上来,这最主要的是为孩子复习提供了便利,否则轰轰烈烈的一节课,老师讲得无论如何精彩,学生听得无论如何认真,时间久了,也就忘得差不多了,所以我们要引领学生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习惯,充分提高课堂教学的实效性。

实用中央工作经济会议解读(模板12篇)篇九

总结。

了今年的经济工作,提出了明年工作的指导思想、总体要求和主要任务。会议突出强调了“六个必须”:必须深刻认识又好又快发展是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本质要求,必须坚持把“三农”问题放在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的突出位置,必须在结构优化中促进总量平衡,必须把促进国际收支平衡作为保持宏观经济稳定的重要任务,必须不断强化企业激励机制和约束机制,必须坚持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

这“六个必须”,内涵极其丰富,意义十分重大,源于实践又指导实践,是我们在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方面的新体会、新认识。这些体会和认识,归结到一点,就是要不断深化对科学发展观的认识,不断丰富科学发展观的内涵,不断完善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政策体系,努力开创科学发展的新局面。“六个必须”,第一条是必须深刻认识又好又快发展是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本质要求。“快”是对经济发展速度的强调,“好”是对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益的要求。从“又快又好”到“又好又快”,这表明我们更加重视经济发展的质量和效益,把质量和效益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从“又快又好”到“又好又快”,这个词序的变化,蕴涵了深刻的意义,是对科学发展观本质要求认识的深化,是对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新形势认识的深化,是对新阶段经济发展规律认识的深化。

经济发展是一项宏大的系统工程,需要一系列的自然、经济、社会、国际条件。这些条件相互联系相互作用又相互制约,不可能长期单兵突进。改革开放二十多年来,我国经济持续快速增长,经济实力不断增强、综合国力不断提高,人民生活不断改善。但是,我国经济发展也面临着突出的矛盾和问题,经济增长方式仍然粗放,经济增长付出的代价仍然过大,经济发展越来越受到资源有限、环境污染的制约,越来越受到经济结构不合理的制约,越来越受到社会发展滞后的制约。党中央提出科学发展观,就是强调经济社会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解决经济运行中的深层次矛盾和问题,促进国民经济长期保持良好发展势头。我国正面临着重要战略机遇期,又处于经济快速增长阶段,坚持又好又快发展,是落实科学发展观、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必然要求,是调动各方面积极性、发挥各类生产要素潜力的有效途径,是紧紧抓住发展机遇、实现综合国力整体跃升的必由之路。

现实出发还是从未来着眼,都要求我们必须“好”字当前,把提高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效益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上,切实转变经济增长方式。

“又好又快”是一个有机统一的整体。尽管经济有了长足的发展,但是我国仍然是一个发展中国家,人均水平还很低,完成现代化的任务依然艰巨。无论是增强综合国力,提高人民生活水平,还是促进社会进步,建设全面小康社会,都需要加快经济发展,保持一个较快的经济增长速度。但是,我们要的速度应当是经济效益比较好、人民群众得到实惠的速度,是资源消耗比较少、环境得到保护的速度,是经济波动比较小、增长得到持续的速度。又好又快,就是既要求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增长,防止大起大落,更要坚持好中求快,注重优化结构,努力提高质量和效益。

我国已具备支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诸多条件。只要我们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切实转变增长方式,努力实现速度、质量、效益相协调,消费、投资、出口相协调,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我国的经济必定能够又好又快发展,确保经济社会发展转入科学发展的轨道。

2012年3月9日。

实用中央工作经济会议解读(模板12篇)篇十

砥砺奋进谱写经济开局“新篇章”

近日,中央召开经济工作会议,总结2020年经济工作,分析当前经济形势,部署2021年经济工作任务,传递出我国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经济迈向高质量发展清晰而鲜明的信号。党员干部要深入学习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锚定2021年经济工作的新目标新任务新要求,永葆“闯”的精神、“创”的劲头、“干”的作风,砥砺奋进,担当作为,谱写经济开局“新篇章”,展现新气象、创造新业绩、实现新发展。

永葆“闯”的精神,迈好开启“新规划”的“第一步”。党中央站在承前启后、继往开来的重大历史关口,精心谋划部署2021年经济发展大棋局,在全面总结“十三五”规划成就基础上,深刻指出了2021年可能存在的风险挑战,确定了“强化国家战略科技力量”“增强产业链供应链自主可控能力”“坚持扩大内需这个战略基点”“全面推进改革开放”等八大重点任务,彰显了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把握时代大势、驾驭发展全局的高超智慧和战略定力,为迈好“十四五”的第一步提供了方向指引和根本遵循。党员干部要立足新发展阶段,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切实增强忧患意识、危机意识,坚持顺势而为、借势而进、造势而起、乘势而上,永葆“闯”的精神,下好先手棋,打好主动仗,科学精准推动各项政策措施落实,扎实做好“六稳”工作、全面落实“六保”任务,推动实现经济全面恢复、持续恢复,迈好开启“十四五”规划的“第一步”。

永葆“创”的劲头,踢好奋战“新征程”的“第一脚”。中国的发展之路,从来都不是一帆风顺的,更没有一马平川的。解决好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是我们党在新征程上带领全国各族人民拿下的“娄山关”和“腊子口”。党员干部要深入贯彻新发展理念,锚定经济工作重点任务,坚持以推动高质量发展为主题、以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改革创新为动力、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为目的,抓好各项工作落实,巩固拓展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成果。要严密防范风险挑战,永葆“创”的劲头,准确识变、科学应变,在危机中育先机,把新发展理念贯彻到提升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的全过程,创造经得起历史、实践和人民检验的工作实绩,努力为经济在实现高质量发展道路上行稳致远奠定坚实基础,踢好奋战“新征程”的“第一脚”。

永葆“干”的作风,跑好创造“新胜利”的“第一棒”。当前世界经济形势仍然复杂严峻,我国经济恢复的基础还不够牢固,新冠疫情隐患犹存,外部环境诸多不确定性仍在,在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疫情变化和外部环境存在诸多不确定性的特殊背景之下,注定了2021年是激流勇退、逆风破浪的一年,是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中具有特殊意义的一年。创业维艰,奋斗以成。前进道路上有“险滩”亦有“风景”。党员干部要主动瞄准新发展格局,永葆“干”的作风,对标对表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擘画的“路线图”,拿出“咬定青山不放松”的韧劲、“敢教日月换新天”的狠劲、“不破楼兰终不还”的拼劲,积极发扬斗争精神,努力提升“七种能力”,迎难而上、坚定笃行,努力在解决突出问题上取得新成效,在构建新发展格局上取得新业绩,谱写经济发展新篇章,真正以优异成绩庆祝建党__周年,跑好创造“新胜利”的“第一棒”。

实用中央工作经济会议解读(模板12篇)篇十一

波澜壮阔的即将拉下帷幕,充满希望的20正向我们走来。通过一年多来宏观调控的艰苦实践,人们对中国经济的发展充满坚定信心,对经济发展存在的问题保持更加清醒的认识。

宏观调控明年是不是要结束,是一个国内外广泛关注的问题,不乏各种议论。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明确指出,继续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确保经济平稳较快发展。这说明了两点:_是从力度上讲,宏观调控是要加强的;二是根据经济运行的不同情况和问题,宏观调控的方向、重点和力度会有所不同.

国家统计局局长李德水说,当前宏观调控取得的成效是阶段性的。经济运行中一些矛盾虽有所缓解,但基础还不牢固。他特别提醒,各方面期盼土地管理等有关政策松动的呼声比较强烈,而且投资的摊子已经铺开,运行的惯性很大。控制投资过快增长的任务还很艰巨,稍有不慎就可能出现反弹。如果不继续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就可能出现反复,我们的困难会更多,付出的代价也会更大。

据有关部门统计,目前全国电厂在建规模迅猛增长。不少经济学家开始担忧,电力有可能在瓒问奔浜笾叵止剩的局面。经济专家刘树成说,电力项目建设出现的新情况,显示了继续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的必要和紧迫。中央提出继续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体现了对形势的冷静分析和全面把握。

有专家指出,在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过程中,市场机制与宏观调控是相辅相成的。我们自始至终要充分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同时要根据不断变化的经济运行情况适时适度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两者不可或缺。只有正确处理发挥市场机制作用和加强宏观调控的关系,才能使国民经济充满活力、富有效率、健康运行。

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要自觉遵循市场经济规律。“在一些地方的宏观调控中,确实存在着‘一刀切’‘行政化’的情况。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要充分体现区别对待、有保有压的原则,注重运用经济手段和法律手段,很有针对性。”西部地区的一位地方干部说。

人们注意到,在宏观调控政策中,变化最大的是财政政策。实施近7年的积极财政政策淡出,稳健的财政政策全新登场。这种变化,既是因为现在的经济形势与7年前大不相同,也体现了更多地发挥经济自主增长能力的原则。

从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的这些精神中,我们可以看到,明年的宏观调控政策措施更加符合经济发展的实际和市场经济的原则,也将更加管用、有效。

“三农”:将迎来又一个春天。

有关专家指出,当前,粮食虽然增产,但供求缺口没有改变;粮价恢复性上涨,但种粮比较效益低状况没有改变;农民收入增速加快,但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扩大的趋势没有改变。巩固目前来之不易好形势,必须继续加强“三农”的扶持政策。

“我国现在总体上已到了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发展阶段。要更加自觉地调整国民收入分配格局,更加积极地支持‘三农’发展。”国家发展改革委宏观经济研究院的一些专家认为,这些年农村为城市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城市变化日新月异,农村面貌变化不大。扶持政策只能暂时解决问题,更重要的是从国民收入分配格局上更多地向农村倾斜,才能根本解决“三农”问题。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给全国农民吃了一颗“定心丸”:必须坚持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任何时候都不能放松。明年各项支农措施的力度只能加大,不能减弱。已经实行的政策不能变,已经给农民的实惠不能减,随着国家财力物力的增强,还要逐步加大支农力度。

从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中,我们可以看到,中央对于“三农”问题的政策指向十分清晰,在力度不断加强的政策支持下,明年的“三农”将迎来又一个春天。

节约:优化经济结构的重要目标。

中国经济发展的历程表明:经济速度慢了不行,影响各项事业发展和上千万人口的就业;快了也不行,煤电油运紧张,生产资料价格上涨,难以为继。在保持平稳较快发展的同时,调整结构是一个急需解决的大问题。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明确提出,“节约能源、资源是优化结构的重要目标。”

我国是一个人均资源贫乏的国家,人均耕地面积占世界人均水平的比重为43%;人均原油储量占世界人均水平的比重仅为11%。我国也是一个资源使用浪费比较严重的国家,能源利用率仅为美国的26.9%,日本的11.5%。以土地为例,我国土地资源紧缺,去年一年占补平衡后,还净损失耕地3806万亩。

中国社会科学院的专家说,到,要再实现gdp翻两番,即便是按能源再翻一番考虑,保障能源供给也有很大的困难。如继续按照传统的发展模式以大量消耗资源来实现工业化,我国的资源需求量将接近世界其他国家资源消费量的总和,这是难以想象也难以为继的。

据有关单位研究,目前我国的'节能潜力约为3亿吨标准煤,这相当于去年全国能源消费总量的近18%。新发布的节能中长期专项规划对“十一五”期间的节能工作做了明确的部署。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主任马凯还表示,要把发展循环经济作为政府投资的重点领域,对一些重大项目进行直接投资或资金补助、贷款贴息。

走出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节约型发展道路,成为中国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着重强调节约能源,大力发展循环经济,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的一个重大措施,也是老百姓希望看到的。

改革:贯穿年经济工作的一条主线。

“着力推进改革,继续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当前的一项重要任务。”一些权威部门的专家预言,2005年将是一个改革年。

李德水说,年宏观经济暴露出来的问题,比如投资盲目扩张、能源紧张、增长效率较低等,都与体制性机制性弊端有关。中央明确提出,着力推进经济体制改革,是为了建立健全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制度保障。

国家发展改革委宏观经济研究院的专家认为,今年出台的一系列政策措施需要进一步完善。《国务院关于投资体制改革的决定》颁布实施后,需要抓紧修订完善配套措施,重点是明确公共投资和私人投资的权限及规范各自的投资行为,促进社会投资结构优化和效率提高。

新的国有资产监管机构的组织框架初步建立,下一步需要加快完善国有资产监管法规、落实国有资产经济责。

任的业绩考核等相关制度、加强国有产权交易的监管工作,积极推进国有经济布局和结构调整,防止国有资产流失。

积极鼓励、支持和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继续深化财税体制改革、金融体制改革、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加快资本、劳动力、技术等要素市场和社会信用体系建设……一系列改革将有助于从根本上逐步消除经济大起大落的体制性因素,走出忽冷忽热的经济增长怪圈,推动经济持续健康地发展。

2005年,不断深化的改革,将为中国经济发展提供强大的动力,带动全局工作。

当前,经济生活中存在着一些不和谐之处,成为影响发展的重要因素。强行征地拆迁、收入差距过大、部分群体就业困难等等,越来越成为突出的社会问题。

“坚持以人为本,努力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第一次把构建和谐社会列为经济工作的一项主要任务,引人关注。有专家评价指出,这一新提法进一步明确了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经济发展是构建和谐社会的条件和基础,和谐社会是经济可持续发展的保证,两者相互促进,推动中国经济社会协调发展步入良性循环轨道。

从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对这项工作的部署中,我们可以看到这样几个关键词:“就业”、“社会保障”、“分配”、“社会事业”。

拿就业来说,尽管今年前10个月就新增就业岗位840万个,但新增劳动力、高校毕业生、农村富余劳动力的就业压力依然很大。必须在发展中解决就业问题,把就业再就业的优惠政策进一步落实,把政策效应进一步放大,让更多的人找到工作岗位。

在社会保障方面,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明确要求,逐步完善社会保障体系,进一步完善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切实保障困难群众的基本生活,并将在资金上予以具体支持。

城乡、地区、行业之间收入差距的不断扩大,是不协调的一个重要表现。这是长期积累下来的深层次矛盾。这个问题不解决,不利于社会的和谐、稳定。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为此明确提出,要整顿和规范收入分配秩序,合理调整国民收入分配格局。

有专家建议,在发挥市场“无形之手”的同时,应通过政府“有形之手”,加大对科技文化教育卫生体育等社会事业的支持,实现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目标。

人们相信,随着这些政策的落实到位,人民群众的生活质量将得到不断提升,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也将取得新进展。

从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看中国经济走势,新的一年,我国的综合国力将不断提高,经济的整体竞争力将不断增强,经济社会将更加健康、协调、可持续发展。

实用中央工作经济会议解读(模板12篇)篇十二

简而言之,经济是人们生产、流通、分配和消费的一切物质和精神物质的总称。以下是为大家整理的关于,欢迎品鉴!

在深刻认识历史方向和发展大势中定好自己的位。方位把得准,才能看得远。纵览以往十三个五年规划可知,只有立足基本国情,把握发展大势,尊重客观规律,才能科学回答好未来五年经济社会如何发展的问题。全会深入分析了我国发展环境面临的深刻复杂变化,正确把握了不变与变、成绩与短板、继往与开来、当前与长远、国内与全球的辩证法,提出了高瞻远瞩的奋斗目标和一系列务实管用的发展措施,有利于社会主义新征程行稳致远。作为基层行干部,身处第二个百年奋斗征程开局起步,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持续深化,新一轮科技与产业革命加速拓展的关键时期,我们要胸怀“两个大局”,找准人生定位与奋斗目标,把个人际遇融入时代发展大局,做“十四五”时期的奋进者、开拓者、建设者,全行上下一心、众志成城,跑好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接力赛。

在不断增强政治定力和战略定力中走好自己的路。我国在“十三五”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阶段取得决定性成就,尤其是今年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取得重大战略成果,充分展示了中国共产党领导和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充分诠释了把人民利益摆在至高无上地位的深刻内涵,充分彰显了我国独特的政治优势、制度优势和发展优势。党的坚强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航船继续乘风破浪、坚毅前行的根本保障。面对错综复杂的国际环境和各种围堵遏制中国的声音和行为,我们要保持政治定力,不断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始终坚信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面对“三权分立”“西方宪政”“司法独立”等错误思潮站稳立场、敢于亮剑。

要紧紧围绕全会提出的2035年远景目标和“十四五”期间主要目标,切实将“创新”等高频词作为今后工作重点。对于农商行而言,一是创新驱动。勇于创新是业务发展的前提,抢抓机遇是业务发展的关键。今年是脱贫攻坚收官之年,国家关于企业复工复产、生猪养殖、小微企业的优惠政策,政府对资金的迫切需求,都是我行发展的机遇。我行要深入了解政府的需要,找准方向积极对接重点项目,不等不靠,持续发力,助推乡村振兴和绿色发展。二是站稳人民立场。认真学习贯彻好民法典,依法维护人民群众及广大金融消费者合法权益。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全行日常工作,树立行为准则、引领社会风尚,用实际行动争当正能量传播者。三是持续强基控险。风险防控是我业务发展的保障,必须认真做好信用风险、管理风险、政策风险、操作风险防控工作,并建立风险防控长效机制。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坚持“合规创造价值”理念,推动我行高质量发展,努力完成全年工作目标任务。

强党对经济工作的全面领导——论学习贯彻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

坚持加强党对经济工作的集中统一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一大优势,是做好经济工作的根本保证。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指出,适应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必须加强党的全面领导。

中国经济是一艘巨轮,体量越大,风浪越大,掌舵领航越重要。今年以来,面对严峻复杂的国际形势、艰巨繁重的国内改革发展稳定任务特别是新冠肺炎疫情的严重冲击,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战略定力,准确判断形势,精心谋划部署,果断采取行动,团结带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付出艰苦努力,交出了一份人民满意、世界瞩目、可以载入史册的答卷。实践告诉我们,党中央权威是危难时刻全党全国各族人民迎难而上的根本依靠,在重大历史关头,重大考验面前,党中央的判断力、决策力、行动力具有决定性作用。实践充分证明,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作出的决策部署是完全正确的,党中央具有驾驭复杂局面的娴熟能力,具有引领中国经济巨轮破浪前行的高超智慧,这是我们战胜一切风险挑战的主心骨。当前,世纪疫情和百年变局交织,我国发展的内部条件和外部环境正在发生深刻复杂变化。越是形势复杂、挑战严峻,越要发挥党中央集中统一领导的定海神针作用,加强党对经济工作的全面领导,确保中国经济巨轮始终沿着正确方向前进。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能不能驾驭好世界第二大经济体,能不能保持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从根本上讲取决于党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领导核心作用发挥得好不好。”加强党对经济工作的全面领导,就要坚持和完善党领导经济社会发展的体制机制。经过这些年探索实践,我们党已形成一整套成熟的领导经济社会发展的体制机制。要认真贯彻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在经济社会发展各领域各方面切实贯彻“两个维护”的要求,从体制机制上保证党在领导经济社会发展中把方向、谋大局、定政策、促改革,坚持和完善党中央关于经济社会发展重大决策部署贯彻落实的具体制度,为实现高质量发展提供根本保证。

2020年10月26日至29日,中国共产党第十九届中央委员会第五次全体会议在京召开,会议主要议程为研究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的建议。“十四五”规划的科学编制事关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实现,是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目标之后,向第二个百年目标砥砺奋进的第一个五年,国家层面上意义重大。作为一名基层大学生村官,在政策实施的“最后一公里”,制定我们小“五年规划”也至关重要,到村任职一年来,紧跟处理村内各项事务,脱贫攻坚、人居环境整治、新时代文明建设等,与群众打交道,倾听群众心声,充分感受到学习与务实的重要性,因此编制小“五年规划”要注重“学”“实”“奋”的精神内涵。

注重“学”字。“学者非必为仕,而仕者必为学”,出自《荀子·大略》,荀子认为,学者不一定都要做仕者,但做了仕者就必须坚持学习,提高学习能力,为国家、群众做实事,才能真正做到“不负所学”。作为大学生村官、基层干部,更要注重学习的重要性,向书本学习、向群众学习、向实践学习。首先要把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重要的学习规划,坚持理论学与实践学相结合,用理论去指引实践,再用实践来悟理论,循环往复,理论定能学深悟透,反过来创新实践。其次作为基层的干部要把群众当做的老师,学习“群众话”与“群众事”,“解铃还须系铃人”,基层干部最主要就是处理群众问题,运用群众方法去处理群众问题不过。

注重“实”字。“空谈误国,实干兴邦”“幸福是奋斗出来的”等,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实干精神”的论述有很多,我们之所以能比历任何时期都更接近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是因为有前辈们长期的艰苦实干,铁人王进喜、“两弹一星”邓稼先、县委书记焦裕禄……我们的“五年规划”一定要实,处理好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的有效衔接,制定出行之有效的村内产业发展规划,在国家大规划的指引下制定小规划,让我们的小规划服务大规划。切不可制定与村内实际发展情况相违背的规划,比如在皖北平原地区规划发展茶叶种植茶叶,这就是南辕北辙,乱规划、错规划还不如不规划。

注重“奋”字。“奋斗是青春最亮的底色。”我们作为新一代的青年,特别是处在挑战与机遇并存的现阶段,更要勇挑重担、勇克难关、勇斗风险,发挥出五四运动时期,中国先进青年敢于担当的精神品格。现在所处的这个时代,虽然没有炮火连天的战争,但处在两个百年历史交汇点、中国梦实现的关键阶段,挑战依然很大,必须勇于砥砺奋斗,练就过硬本领,锤炼品德修为,不断提升自身素质,让青春在为祖国、为人民、为民族、为人类的奉献中焕发出更加绚丽的光彩,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新征程上谱写更加壮丽的青春篇章。

相关范文推荐

    实用税款协议书范文(19篇)

    在开场白中,我们可以通过提出问题、讲述一个故事或者引用一个有趣的事实来吸引听众。写总结之前,我们需要做足够的调研和背景了解。通过阅读这些范文,您可以更好地了解开

    最新有趣的数学心得体会(案例15篇)

    工作心得是对工作过程、经验和成果进行总结和反思的重要方式。教学反思范文六:《化学教学反思与提升》数学是一门被许多学生视为枯燥乏味的学科。然而,在我参加了一次小学

    专业保安每月工作总结报告范文(14篇)

    党日活动有助于凝聚党组织的团结力量,推动党的事业不断向前发展。在下面的幼儿园工作总结范文中,我们可以看到每个教师在总结中都有自己的独特见解和感悟,希望对大家的写

    热门政治素质提高心得体会范文(15篇)

    工作心得可以帮助我们建立自信心和自尊心,从而更好地面对工作中的挑战和困难。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一些学习心得范文,希望能给大家提供一些启示和参考,一起来看看吧。

    2023年教师校本研修活动记录内容大全(17篇)

    绿色发展,关乎我们的未来。环保宣传要及时总结和评估效果,不断改进和提高宣传策略的效果。分享绿色生活,传递健康态度。__学年,我校以局工作安排为指导,以提高教师的

    热门分数加减混合运算题范文(17篇)

    人生是一个充满起伏和变化的旅程,它充满了挑战和机遇,我们需要在其中找到我们的方向和目标,努力实现自己的梦想与价值。好的总结不仅要写出自己的心得,还要表达出自己的

    最新爱祖国爱家乡的题目(汇总22篇)

    诚信是人与人之间建立互信和友善关系的桥梁,它能够拉近人与人之间的距离。打造诚信品牌需要长期的坚持和不断的努力。以下是一些关于诚信的研究报告,希望能够给大家提供一

    专业《儿童阅读的力量》读后感(模板18篇)

    发言稿的撰写是一个锻炼自己思考、表达和演讲能力的过程,通过不断的实践和反思,我们能够不断提升自己的发言水平和影响力。如何通过练习和演练提高自己的发言水平和演讲技

    2023年雕塑欣赏体会(汇总15篇)

    范文范本能够为我们提供不同角度和思路,激发我们的学习兴趣和创新能力。要写好总结,我们可以请同学或老师帮忙审阅和修改,以获得更好的写作效果。以下是一些写作范例,供

    优秀防汛抗灾工作感悟大全(14篇)

    即兴瑜伽是一种在练习中灵活调整和创造瑜伽姿势的方式,可以提高身体的柔韧性和平衡力。演员在即兴表演时要注意情绪的控制,保持角色的真实性和可信度。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