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秀基层治理体系心得体会文章报告范文(19篇)

时间:2023-11-01 作者:MJ笔神优秀基层治理体系心得体会文章报告范文(19篇)

心得体会是对自己的思考和感悟的总结,可以让我们更好地了解自己的成长和改进方向。如果你还在苦恼写心得体会的问题,不妨看看以下小编为大家准备的范文。

优秀基层治理体系心得体会文章报告范文(19篇)篇一

第一段:引言(总纲)。

在中国社会经济发展进入新时代的大背景下,加强基层治理体系建设已成为推动国家发展的新要求。近年来,我国在基层治理体系方面取得了显著的成果,但也面临着一些挑战。在个人实践中,我有幸参与了基层治理工作,不只是聆听社区居民的诉求,还通过调研和探索不断摸索出一些心得和感悟,下文将从健全组织机制、提高工作效能、优化资源配置、提升群众满意度、加强社会信用体系五个方面进行阐述,以期促进基层治理体系建设更好更快地向前发展。

第二段:健全组织机制。

健全组织机制是加强基层治理体系的基本保证。我所在的社区,积极推行社区党组织+社区居家服务中心+志愿者的组织方式,建立了党员联系网,将各党员与自己所联系的居民进行精准对接,以确保信访工作能够及时有效地开展。另外,设立社区议事厅和居委会,致力于增强社区居民的自治能力,提高决策的透明度和公正性。通过这些组织机制的健全,社区居民的参与度明显提升,社区治理也变得更加民主、规范和高效。

第三段:提高工作效能。

提高工作效能是基层治理体系建设的重要目标。在实践中,我们积极推动信息化建设,建立社会管理信息公共平台,实现信息资源共享和互动交流。同时,引进智慧城市建设,在社区配备人脸识别系统和智能设备,提高监管和服务水平。此外,我们强调学习型组织建设,定期开展培训与交流,提高社区工作队伍的专业素养和工作能力。这些举措有效提高了基层治理的工作效能,提升了社区服务的品质和水平。

第四段:优化资源配置。

优化资源配置是加强基层治理体系的重要举措。在我所在的社区,我们积极探索“互联网+社区服务”的模式,通过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提供全方位的服务。借助互联网,我们实现了社区公共资源的共享,便民服务的网上办理,有效解决了居民办事难、跑腿多的问题。另外,我们注重以人为本,通过调查研究和听证会等形式,了解居民的需求和意见,进一步完善社区的发展规划和服务项目,使资源能够更加合理有效地分配,推动社区的可持续发展。

第五段:提升群众满意度。

提升群众满意度是加强基层治理体系的核心任务。我们注重开展群众工作,积极开展居民自治和自治能力培养活动,并通过问卷调查等方式,及时了解群众对社区工作的满意度和建议,进一步完善和改进工作。另外,在进行工作规划时,我们充分考虑居民的需求和利益,使社区发展更好地融入到居民的期望中。通过这些努力,居民的获得感明显提高,社区凝聚力得到增强。

结尾段:总结回顾。

加强基层治理体系建设是社会发展的迫切需要,而我在基层治理工作中的实践也让我明白,只有建立健全的组织机制,提高工作效能,优化资源配置,提升群众满意度,并加强社会信用体系的建设,方能有效推动基层治理体系的健康发展。作为一名基层干部,我将继续通过实践和探索,不断总结和积累经验,为推进基层治理体系建设做出更大的贡献。相信在我们的共同努力下,加强基层治理体系的目标必将实现,为中国社会的繁荣稳定贡献力量。

优秀基层治理体系心得体会文章报告范文(19篇)篇二

民政基层治理报告是一份集中反映基层民政工作的重要文件,通过对基层民政工作情况进行全面梳理和深入分析,为民政部门提供了重要的参考依据和改进措施。这份报告不仅对于加强基层民政工作的质量和效益具有积极意义,也为广大社会群众的福祉和幸福感提供了有力保障。

第二段:分析报告中的亮点和问题。

在报告中,我们看到了一些亮点。首先,报告指出了基层民政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绩,特别是在扶贫、兜底保障等方面取得了显著的进展。其次,报告对于基层民政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也进行了详细分析,如基层民政部门职能不清、服务不到位等。这些问题的存在严重影响着基层民政工作的效果和群众的满意度,需要深入研究和解决。

第三段:总结报告对于基层治理的启示和指导意义。

报告的发布为基层民政工作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和借鉴。首先,我们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深化基层民政改革,提高服务质量和效率。其次,要加强基层民政部门的组织架构和人员素质建设,提升工作能力和业务水平。此外,还要强化与其他部门和社会组织的协作,形成良好的工作合力。

从报告中我们还可以发现一些值得改进的地方。首先,报告对于一些关键问题的分析和解决措施不够具体化,需要进一步明确。其次,对于基层民政工作中存在的一些新情况、新问题的研究和应对措施还不足,需要进一步拓展研究视野和解决思路。另外,报告也可以加强对于基层民政工作中的典型案例的归纳和总结,为其他地区和单位提供重要借鉴。

第五段:总结报告对于民政基层治理工作的重要意义和责任使命。

民政基层治理报告的发布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和推动作用。它为基层民政工作的发展指明了方向,为改进工作方法提供了依据,同时也增强了广大民政干部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我们要认真贯彻报告内容,深入落实报告要求,推动基层民政工作不断创新和提高,为社会和谐稳定做出更大的贡献。

优秀基层治理体系心得体会文章报告范文(19篇)篇三

在当前社会治理中,基层治理的重要性逐渐被人们所认识到,特别是在建设美丽中国、全面深化改革的新时代下,基层治理体系更是成为了首要之务。而作为基层管理者,我们必须深刻认识到基层治理的重要性,加强对基层治理的思考研究,努力筑牢基层治理体系,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的基层治理模式。

第二段:了解基层治理的意义。

基层治理是指对社会各个方面的管理与服务,是社会治理的最基础、最关键的环节。基层治理的好坏直接影响到全局治理的成败。同时,基层治理也是贯穿于现代化建设的整个过程之中的,各个阶段各个环节都有可能涉及到它的问题和难点。因此,筑牢基层治理体系是十分重要的,对于推动社会现代化建设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对于基层治理,我们应当把优化政治生态和改进服务质量视为基层治理的核心理念。具体而言,就是要坚持依法治理、民主参与、权责衔接、有效运转这四大原则。并着力加强基层治理干部的素质建设,搭建理论研究交流平台,深入开展宣传教育工作,通过这些措施,我们可以不断增强干部的政治素养,不断提高治理能力。

第四段:优化基层治理的工作机制。

针对当前基层治理机制存在的一些问题,我们应该采取拓展基层治理责任体系、优化基层治理激励机制、完善基层治理监督机制、建立基层治理信息平台等革新措施,这样可以进一步以最顶层的思维谋划基层治理的发展,引导基层治理向着更加规范、高效、美好的方向发展。

第五段:加强基层治理队伍建设。

加强基层治理队伍建设是基层治理体系的根本保证。特别是在新时代下,我国基层社会治理的各个方面都存在着着力改进的问题,因此,我们需要更有组织、更具有战斗力的基层治理队伍,这样才能够更好的应对基层治理中各种复杂的问题。因此,我们应该加强对基层治理干部的培训、提升他们的实战经验,使他们更好地理解且掌握基层治理的精髓,增强基层治理队伍的凝聚力与战斗力。

第六段:结论。

总之,筑牢基层治理体系是必须要把握好的核心要义。基层治理体系是整个社会治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我们必须高度重视基层治理体系建设的重要性,通过加强改进、优化改革的方式,不断提高基层治理的能力属性,发挥它在现代化建设中的作用,努力推动我国社会治理现代化向前发展。

优秀基层治理体系心得体会文章报告范文(19篇)篇四

近年来,我国社会事务的规模和复杂性不断增加,这对民政部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和挑战。为了更好地推进基层治理工作,民政部门发布了《民政基层治理报告》,呈现了中国基层治理工作的成果和问题。通过阅读报告,我深刻认识到了当前基层治理的状况和改进方向。下面是我对该报告的心得体会。

第一段:背景介绍与总体情况。

民政基层治理报告是一份介绍中国基层治理工作的重要文件,内容涉及基层社区、婚姻登记、社会救助等多个方面。报告显示,近年来,我国基层治理工作取得了显著成绩。比如,在社区建设方面,政府加大了投入,提高了居民参与意识;在婚姻登记方面,电子登记系统的运用提高了工作的效率和便利性;在社会救助方面,政府拓宽了救助对象和范围,更好地满足了困难群众的需要。然而,报告也提到了一些存在的问题,比如基层治理的责任不够明确,公共服务还不够全面、均等。这些问题需要我们深入思考和解决。

第二段:问题解读与原因分析。

有关基层治理的问题并非来自于一个方面,而是涉及到各个环节和各个利益相关者。一方面,基层治理责任不明确主要是由于治理主体的多元化。在社区管理中,政府、社区居民、社会组织等各方面都有一定的责任和权力,但由于各方管理的边界不清晰,责任的划分难以明确,导致治理效果不佳。另一方面,公共服务不全面、不均等的问题主要源自资源分布的不平衡和政策执行的不到位。一些基层地区因为基础设施、经济条件等方面的限制,导致公共服务的供给不足,而一些政策由于执行力度不够,导致一些群体无法享受到应得的福利。

第三段:存在问题的影响。

基层治理存在的问题直接影响到了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和生活质量。比如,基层社区管理不善,导致社会治安不稳定,居民生活环境差;婚姻登记流程繁琐,给居民带来了不便;社会救助难以满足困难群众的需求,导致他们无法得到及时的帮助。这些问题的存在不仅给人民群众带来了困扰,也影响到了社会的和谐发展。因此,我们必须认真对待这些问题,积极探索解决方案,为人民创造更好的生活条件。

第四段:解决问题的思路和策略。

为了解决基层治理中的问题,我们需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确保政策的人性化和便民化。同时,我们还需要强化基层治理的责任意识,明确各方责任,优化治理结构,提高治理效率。此外,加大对基层的政策和资源支持,确保公共服务全面到位,加强对基层工作人员的培训和管理,提升他们的综合素质和服务能力。只有通过这些措施,我们才能够有效解决基层治理中存在的问题。

第五段:展望与结论。

基层治理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政府、社会、居民等各方面的共同努力。通过阅读民政基层治理报告,我更加认识到基层治理的重要性和当前存在的问题。我相信,只要我们全面认识和解决这些问题,不断推进基层治理工作,中国的社会事务将迎来更加繁荣和稳定的发展。

通过这篇关于“民政基层治理报告心得体会”的文章,我对我国基层治理工作的现状和未来发展方向有了更深刻的认识。我相信,在各方的共同努力下,我国的基层治理工作一定能够取得更好的成果,为人民群众创造一个更加美好的社会环境。

优秀基层治理体系心得体会文章报告范文(19篇)篇五

随着中国改革开放的深入推进,基层治理工作逐渐成为推动社会稳定和发展的重要环节。为了更好地加强基层治理体系,我在实践中总结出了一些心得体会。首先,要注重加强基层党组织的领导作用;其次,要建立健全基层干部队伍;再次,要提升基层治理的科学性和精细化水平;最后,要加强基层民主建设。通过这些措施的落实,基层治理系统能够更好地发挥作用,使社会治理更加科学、有效。

首先,要注重加强基层党组织的领导作用。基层党组织作为党的执政机构,在基层治理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我发现,加强党组织的领导,能够有效地整合和调动各方资源,提高基层治理的效能。为了实现这一目标,我们需要加强基层党组织的培养和教育,提高党员干部的政治素质和能力水平。此外,还要加强对党员干部的监督和管理,切实落实党风廉政建设各项要求。通过党组织的领导作用,基层治理体系能够更好地履行职责,推动社会的稳定和发展。

其次,要建立健全基层干部队伍。基层干部是实施基层治理工作的主体力量。然而,由于基层工作的复杂性和压力大,基层干部队伍的数量和质量都存在着一定的问题。为了解决这些问题,我们需要加强干部的选拔和培养工作,注重选拔具有良好政治素质和工作能力的干部,并为他们提供必要的培训和学习机会。同时,还需要加强对干部的激励和考核,建立激励机制,激发干部的积极性和创造力。只有建立健全的基层干部队伍,才能够更好地推动基层治理体系的运行。

再次,要提升基层治理的科学性和精细化水平。基层治理工作是一项复杂而细致的工作,需要具备一定的科学性和精细化水平。在实践中,我发现,要提升基层治理的科学性和精细化水平,需要加强对基层治理工作的研究和探索,注重理论和实践的结合。同时,我们还需要推动信息技术在基层治理中的应用,利用大数据和人工智能等技术手段,优化基层治理的决策和执行过程。通过提升治理的科学性和精细化水平,基层治理体系能够更加高效地满足人民群众的需求。

最后,要加强基层民主建设。民主是中国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而基层民主建设是推进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重要途径。在实践中,我注意到,加强基层民主建设可以有效地促进群众的参与和自治,增强基层治理的公正性和合法性。为了加强基层民主建设,我们需要加强对基层群众自治组织的建设,鼓励群众参与基层事务的决策和管理。同时,还需要加强对基层民主选举和公共参与的机制建设,保障人民群众享有更多的民主权利,并能够通过合法途径表达自己的诉求和意见。通过加强基层民主建设,基层治理体系能够更好地符合人民的利益和期待。

综上所述,加强基层治理体系是推动社会稳定和发展的关键环节。在实践中,我们要注重加强基层党组织的领导作用,建立健全基层干部队伍,提升基层治理的科学性和精细化水平,以及加强基层民主建设。通过这些措施的落实,基层治理体系能够更好地发挥作用,使社会治理更加科学、有效。只有不断强化基层治理体系,才能够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

优秀基层治理体系心得体会文章报告范文(19篇)篇六

基层治理体系作为维护社会稳定、促进改革发展的重要力量,在我国社会主义建设中起着关键的作用。在与基层治理体系打交道的日子里,我体会到了许多宝贵经验和深刻感悟。下面,我将从理念转变、发挥中坚力量、强化法治意识、加强党建引领和促进民主参与五个方面进行论述,谈一谈对基层治理体系的心得体会。

首先,理念转变是构建健全基层治理体系的关键。过去,基层治理是以政府为主导的,而现在则主张政府与社会共同治理。这种转变意味着权力下放、信息对称和公共参与,为基层治理提供了广阔的平台。在我们共同治理的探索中,我发现,理念转变需要各级政府的主动担当和积极推动。只有将更多权力交给基层和社会,才能够激发人民群众的积极性和创造性,进一步推动基层治理体系的全面发展。

其次,发挥中坚力量是基层治理体系建设的重要支撑。在实践中,我们发现,基层党组织、基层工会、妇联和共青团等中坚力量的作用不可忽视。他们能够将党的方针政策和国家法律法规落到实处,发挥桥梁纽带的作用,加强党风廉政建设和扶贫工作,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传播和引领。因此,为了真正发挥中坚力量的作用,我们需要加强对他们的培训和政策支持,激发他们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使他们成为基层治理的重要支撑。

第三,强化法治意识是基层治理体系建设的保证。法律是社会管理的基础和框架,法治意识是健全基层治理体系的核心要素。在基层治理的实践中,不仅要依法行政,还需要加强法治意识的培养和弘扬。只有通过宣传教育、法律法规的普及、法律知识的传授,让每一个公民都具备法治意识,才能够推动基层治理体系的健康发展。

第四,加强党建引领是基层治理体系建设的必然选择。党的领导是我国社会主义政治制度的重要特色,党的基层组织是基层治理的核心力量。加强党建引领,既要发挥党的领导核心作用,又要依法治理、民主参与,实现党的工作与群众的利益的有机结合。实践表明,只有通过加强党建引领,才能够确保基层治理体系的稳定运行和持续发展。

最后,促进民主参与是基层治理体系建设的重要途径。民主参与是社会主义民主的重要内容,也是基层治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我国的基层治理实践中,普通居民参与决策、监督和管理的途径和方式越来越多样化,充分发挥了人民群众的主体作用。通过加强民主参与,可以有效推动基层治理体系的协调运行,提高治理体系的效能和公正性,真正让人民群众享受到治理带来的红利。

总之,基层治理体系的建设与完善是一项复杂而艰巨的任务,需要各级政府和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通过理念转变、发挥中坚力量、强化法治意识、加强党建引领和促进民主参与等方面的努力,我们可以不断提升基层治理体系的能力和水平,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坚实的基础。我相信,在党中央坚强领导下,我国的基层治理体系一定能够不断取得更大的成就,为人民的美好生活贡献更多的力量。

优秀基层治理体系心得体会文章报告范文(19篇)篇七

随着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推进,加强基层治理体系成为当前的一项重要任务。我在参与基层治理工作的过程中,深刻体会到了加强基层治理体系的重要性和对社会发展的积极影响。以下是我对这一主题的心得和体会。

首先,加强基层组织建设是加强基层治理体系的关键。基层组织是联系党员、干部和群众的纽带,是解决群众问题和提供服务的重要平台。只有建立健全基层党组织和社会组织,才能更好地发挥基层组织的力量,形成有效的治理机制。在实践中,我发现加强基层组织建设,重视培育和选拔基层干部,能够激发广大党员和群众的积极性和创造力,为基层治理提供坚实的基础。

其次,加强社会治理能力建设是加强基层治理体系的重要保障。社会治理是基层治理的重要内容,加强社会治理能力建设,能够更好地应对社会矛盾和问题,维护社会的稳定和和谐。在基层治理工作中,我发现加强社会治理能力建设的关键是完善社会组织和社区团体的建设,提升社会组织的服务能力和组织力。只有通过社会组织和社区团体的广泛参与,才能形成多元化的参与主体和有效的治理网络。

第三,加强法治文化建设是加强基层治理体系的重要支撑。法治文化是社会的基本共识和行为准则,是加强基层治理体系的重要保障。在我参与的基层治理工作中,我发现加强法治文化建设能够增强群众的法治意识,提高法律教育和法律服务水平,为社会治理提供法律保障。只有在法治文化的引领下,才能形成文明和谐的社会环境,实现基层治理体系的有效运行。

第四,加强信息化建设是加强基层治理体系的重要途径。信息化建设是推动社会治理创新和发展的重要工具。在参与基层治理工作的过程中,我发现加强信息化建设能够提高信息的传递和管理效率,增强基层治理的科学性和规范性。通过建立健全基层治理信息化平台,可以更好地实现信息共享、资源整合和问题解决。只有在信息化建设的支持下,才能实现基层治理的精细化和智能化。

最后,加强协同治理是加强基层治理体系的有效途径。基层治理涉及多方面的利益关系和决策协商,只有通过加强协同治理,才能形成多方共治的格局。在实践中,我发现加强协同治理需要建立更加平等和有序的协商机制,推动利益相关方的合作和共赢。只有通过协同治理,各方面的资源和力量才能得到充分调动和利用,为基层治理提供更加有效的支撑。

综上所述,加强基层治理体系是当前的一项重要任务,对于实现国家治理能力现代化具有重要意义。通过加强基层组织建设、社会治理能力建设、法治文化建设、信息化建设和协同治理,可以实现基层治理体系的优化和升级。我相信,通过不断加强基层治理体系,我们将能够更好地解决群众的问题,提供更好的公共服务,为社会的和谐发展作出积极贡献。

优秀基层治理体系心得体会文章报告范文(19篇)篇八

基层治理是指国家社会整体运行过程中,通过社区、村庄等基层组织和居民之间的管理关系和居民自治的一种组织形式。在基层治理中,政府、社区、居民等各方利益相关者协同合作,共同参与社会事务管理和决策,并通过协商、议事、决策等方式解决问题。近年来,中国基层治理体系不断完善和创新,让我深感其重要性和现实意义。在参与和观察基层治理的过程中,我领悟到了几个心得体会。

首先,基层治理体系是民主的基础。民主是现代社会政治文明的核心价值观,而基层治理体系恰恰是民主实践的重要载体。在社区和村庄中,基层自治委员会成为居民参与民主决策的平台,居民可以通过选举或代表大会等方式,参与到社区议事、决策等过程中。这使得政府决策更加疏通、民主和透明,帮助政府更好地了解民意,提高政策的针对性和可执行性。基层治理体系的民主性质,使得基层治理更接地气,更贴近居民的需求和利益,为民众提供了更多权利和参与的机会,增强了政府的合法性和公信力。

其次,基层治理体系是有效的社会调解机制。社会矛盾和纠纷在现代社会普遍存在,中小矛盾虽然不至于引发重大社会问题,但如果得不到及时有效的解决,也会对社会稳定和谐产生不利影响。基层治理体系的引入为社会纠纷调解提供了一个重要的平台和机制。通过社区或村庄的调解组织,可以对矛盾冲突进行协商、调解和化解,实现和谐稳定的社会秩序。在我所居住的社区,邻里之间的小纠纷常常通过社区调解解决,有时仅仅通过开展一场邻里篮球比赛、组织一次邻里聚餐等形式,就能够改善邻里关系,和睦相处。基层治理体系提供了一个低成本、高效率的社会调解平台,避免了中央政府层面过度参与社会事务,减轻了政府的压力,增强了社区自治的活力和力量。

再次,基层治理体系是保障公共服务的有效机制。公共服务是社会治理的重要内容,通过建立和完善基层治理体系,可以更好地避免资源的浪费和公共服务的脱节。在基层治理体系中,政府、社区和居民共同协作,根据社区的实际需求和居民的利益,提供医疗、教育、环境保护等各类公共服务。这种情况下,政府有针对性地提供资源和资金,社区参与公共事务管理,居民参与公共事务决策。这一合作共赢的机制,可以更好地保障公共服务的连续性和可持续性,提高了公共服务的质量和效率,满足了居民的实际需求。

最后,基层治理体系是社会和谐发展的重要保障。基层治理体系关注的是社会的方方面面,注重的是人民的福祉和社区的和谐。通过基层治理体系,社会各界利益相关者能够共同参与社会事务管理和决策,形成维护社会和谐的共识和力量。基层治理体系注重解决居民的实际问题和社会矛盾,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和社会公平,增强社会凝聚力和社区团结力,为社会的稳定健康发展提供了坚实保障。基层治理体系的有效运行,是社会和谐共同富裕的前提和基础。

综上所述,基层治理体系是民主的基础,是有效的社会调解机制,是保障公共服务的有效机制,同时也是社会和谐发展的重要保障。作为一位普通居民,我非常庆幸能够亲身经历和观察到基层治理体系的建设和发展,深切感受到其对社会的积极作用。随着中国社会的进步和发展,我相信基层治理体系将会不断创新和完善,更好地为广大居民服务,推动社会的繁荣和进步。

优秀基层治理体系心得体会文章报告范文(19篇)篇九

随着中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速推进,基层治理体系的建设和完善越来越受到广泛的关注。作为基层干部,我有幸亲身参与并见证了基层治理体系的建设和改革,不断积累了一些心得体会。以下是我对基层治理体系的心得和体会。

首先,基层治理体系需要加强人民群众的参与。一个良好的基层治理体系应当充分依靠人民群众,尊重和发挥群众的主体地位。我们要注重加强人民群众的组织,通过听取群众的意见和建议,使他们参与决策过程,共同推动基层治理体系的改革和完善。

其次,基层治理体系需要完善各级干部的能力和素质。基层干部是基层治理体系的中坚力量,他们的能力和素质直接影响到基层治理体系的运行效果。我们要注重加强干部的培训和教育,提升他们的专业素养和能力水平,使他们能够适应新的发展需求,更好地发挥自己的作用。

再次,基层治理体系需要加强政府机构的改革和创新。一个良好的基层治理体系需要有科学合理的组织结构和运行机制。我们要注重加强政府机构的改革,优化资源配置,提高工作效率。同时,我们要鼓励和支持基层政府部门创新工作方法,积极探索符合本地实际的治理模式。

最后,基层治理体系需要建立健全的监督机制。一个良好的基层治理体系要求各级部门、各级干部能够接受有效的监督和约束。我们要注重加强监督机制的建设,加强对基层政府的监督力度,严肃查处违法违纪行为,保障基层治理体系的公正和廉洁。

总之,基层治理体系是一个复杂而庞大的系统工程,需要各方面的努力和共同参与。作为基层干部,我们要始终以人民的利益为出发点,不断完善和创新基层治理体系,为人民群众提供更好的服务和保障。只有这样,才能够实现社会各方面的协调发展,推动中国社会主义事业取得更加辉煌的成就。

优秀基层治理体系心得体会文章报告范文(19篇)篇十

民政基层治理报告是一份全面评估和总结基层民政工作的重要文件,对于推动民政事业的发展,提高基层治理水平具有重要意义。近日,我认真研读了一份关于民政基层治理报告,深感收获良多。以下是我对这份报告的心得体会。

一、深入了解基层民政工作的成就和存在的问题。报告中详细列举了各地基层民政工作的成绩和亮点,并且对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客观分析。通过了解基层民政工作的全貌,我深刻认识到基层民政工作的艰巨性和复杂性。同时,也看到了一些问题,例如基层民政工作中存在的人员不足、资金不足、法律意识薄弱等,这些问题亟待解决,需要加大力度和创新思维来克服。

二、提高基层民政工作的科学性和规范性。报告中指出,基层民政工作需要科学的数据支撑和规范的实施方案。这表明在日常工作中,要重视数据收集和分析,做到数字说话、数据见真。同时,还要加强制度建设,推动基层民政工作规范化、制度化和法治化。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为群众提供优质的服务,推动民政事业的健康发展。

三、注重民生问题解决的创新和实践。报告中强调了创新思维和实践的重要性,特别是在解决民生问题和满足群众需求方面。这要求基层民政工作者要不断学习和思考,寻找新的解决方法和工作方式。同时,也需要深入群众、关注群众,了解和解决他们最关心最直接的问题。只有真正站在民众的角度思考问题,我们才能更好地服务于群众、接地气、解决实际问题。

四、加强基层民政工作的组织协调和合作力度。报告中提到,基层民政工作需要多部门协同配合,实现资源的共享和互助合作。这对于推动基层民政工作的整体发展至关重要。在实际工作中,各个部门要加强沟通和协调,形成合力,共同推进民政事业的发展。而且,还要鼓励和培养基层民政工作者之间的交流和合作,形成良好的工作氛围和团队精神。

五、加强基层民政工作者的能力建设和人文关怀。报告中提到,基层民政工作者要不断提高业务素质和综合能力,这需要自主学习和不断提升。同时,基层民政工作者要关注他们的工作环境和工作待遇,给予他们必要的人文关怀和支持。只有这样,才能保持他们的职业热情和工作质量,推动基层民政工作的健康发展。

总之,通过研读民政基层治理报告,我更深刻地认识到基层民政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学习报告中的精神,将有助于我在实际工作中更好地为群众服务,提高基层治理水平。同时,我也将关注基层民政工作的发展,密切关注民政工作的动态,为推动民政事业的发展尽绵薄之力。

优秀基层治理体系心得体会文章报告范文(19篇)篇十一

近年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一直始终强调要建设一个优秀的基层治理体系,以解决群众面临的各种问题。在这样的形势下,地方政府不断加强对基层治理的重视,积极深化基层民主、加强基层自治,不断推动执政为民的现代化治理水平。在这个过程中,作为基层治理最重要力量的基层干部,承担着举足轻重的责任。在本次心得体会中,笔者将以自身经历和实践为依据,从下面五个方面总结出筑牢基层治理体系的心得和体会:

一、建立一个良好的沟通机制。

在基层治理中,沟通是至关重要的。建立一个良好的沟通机制不仅能够拉近政府与群众的距离,更能有效统筹资源、解决问题。比如说,本地政府建立了一个“百人签到台”,每周固定一天,市政府领导和各政府部门主要领导都到各级政府大厅进行签到。在漫长而繁琐的签到过程中,他们可以听取来自群众各方面的意见,了解问题,掌握实情,并第一时间反馈回各部门,以便及时解决疑问和困难。每名领导还会将遇到的问题上报到一个平台上,在一定时间内得到回复或处理。这些回复又会实时反馈给领导,最终形成了一个良性循环。在这个过程中,沟通成为关键,而建立一个高效透明的沟通平台便成为了治理体系内的重要组成部分。

二、注重法律意识和规范化的治理体系。

构建一个良好的治理体系也离不开法治作为基础和规范。所以,法律意识与规范化的治理体系也是我们筑牢基层治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基层治理中,我们必须要遵从法律要求,在办事制度上要有制度规范。针对不规范的治理现象,定下细则、制定保障措施,促使基层治理更加规范化与法治化,从而建立起新的基层治理机制。

三、广泛宣传、发动群众积极参与治理。

群众是治理的主体,通过宣传、通过推动群众参与,搭建平台,让群众参与到治理中来,一起承担起治理的任务。政府应该通过有针对性的宣传,让广大群众了解依法治理的必要性、重要性和意义,激发人们对于令人向往和美好治理世界的需求,树立公民应尽义务,重视参与治理的意识和责任意识。同时要落实“人人参议、事事公开”的原则,多方面采纳群众的意见和建议,参考公众的建议意见,形成可执行的治理方案和决策,并尽快推动落实。广泛宣传、发动群众积极参与治理,并建立一系列能够证明参与群众预期收益与获得感的措施和机制,从而使基层治理变得更加完善和有序,同时也更加符合群众的期望和需求。

四、建立官方零距离服务。

随着社会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群众对于基层治理体系的要求越来越高,强调服务的质量和效率。多年来,基层干部通过发挥其思想智慧,通过坚持改革创新,以实现从上至下的服务承诺,充分发挥其“官方零距离”服务优势,为广大群众提供一系列便捷、高效、优质的服务。这些服务不仅包括政策咨询、道路修缮、基础设施建设,还包括为群众儿童和老人安排娱乐活动等,实现了真正意义上的社区自治。

五、总结经验,制定适当的治理方案。

基层治理体系不断更新,总结经验是建设良好基层治理体系的重要方法之一。在实践中,我们发现治理过程中的成功之处和不足之处都需要进行总结和反思,总结成功经验和失败之处,寻找问题根源,找出差距所在,以此发挥好“制度+行动”双轮驱动机制的作用,制定适当的治理方案来推动基层治理工作的制定。

以上是笔者在工作实践中的一些有益体验和总结,它们能够指导和帮助我们打造出完善、高效的基层治理体系。在过去的几十年里,中国的基层治理体系逐步建立了起来,并持续不断地被完善和发展。未来,我们还将深化治理创新、推进城市社区建设、推动多元化治理体系建设,并不断发扬民主、和谐、严谨、务实的基层治理理念,为人民和国家的更强大而不断奋发努力。

优秀基层治理体系心得体会文章报告范文(19篇)篇十二

基层治理是指党和政府在基层组织中协调群众利益的一种管理方式。近年来,中国政府对于基层治理的建设不断加强,接下来将探讨筑牢基层治理体系的心得体会。

基层治理作为整个社会治理的基础,决定了高层决策层面的制定和实施效果。同时,良好的基层治理也对于群众的生产生活及社会和谐稳定有积极的推动作用。因此,筑牢基层治理体系是实现全面经济社会发展和维护社会稳定的关键所在。

第三段:基层治理存在的问题及原因解析。

在加强基层治理建设的进程中,也存在一些问题。例如,部分地区对于新时代政治经济文化发展的需求并不完全理解或推行得不到位;一些基层组织形式单一,能力匮乏;基层干部队伍不够稳定,经验不足等。这些问题的产生有诸多原因,甚至与经济发展水平、人口迁移以及信息化发展等多个方面有关。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我们可以采取以下途径和方法,包括:推进基层治理和城市化进程的协调;完善基层治理体系和创新基层治理机制,如树立社区工作站等;加强对基层干部的培训和管理,提高基层干部素质,为基层治理提供坚实的人才基础。

第五段:总结。

筑牢基层治理体系是实现全面经济社会发展和维护社会稳定的重要保障所在,加强基层治理已成为国家战略,也是党和政府事业的长期目标。对于解决基层治理的诸多问题,我们需要审慎分析,并采取多种有效的方法和途径,不断进步,推进基层治理,并为社会和谐与稳定贡献力量。

优秀基层治理体系心得体会文章报告范文(19篇)篇十三

为贯彻落实省委“把治蜀兴川各项工作全面纳入法治轨道,把四川法治建设提高到一个新水平”重要指示,历经20多天实地调研和各市(州)共同参与,由省依法治省领导小组办公室组织编写的《四川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调研报告》,于5月17日定稿结题。报告系统总结四川基层治理5方面显著成效,提炼10条经验启示,分析当前面临的6个挑战和9个突出问题,梳理8个方面对策建议,提出开展“法治头雁”等7个专项行动。这是我省首次系统性完成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专题调研。

开展“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调研,是省依法治省领导小组办公室今年初确定的一项年度重大任务。从3月下旬开始,省依法治省办组织4个组分赴11个市(州)、20个县(市、区)、32个乡镇(街道)、34个村(社区)开展调研。在4月全省“大学习大讨论大调研”活动启动后,随即安排11个市(州)以问答清单方式总结经验、找准问题、理清思路、完善举措。在“下上联动”“纵横结合”基础上,形成这份1.6万字的调研报告。

调研报告指出,四川省委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牵住基层党组织建设“牛鼻子”、种好基层群众自治“责任田”、筑牢基层依法治理“压舱石”、用好基层以德治理“润化剂”、打好基层多元共治“组合拳”。省依法治省办出台《关于统筹开展依法治理示范创建工作的意见》,四川法治示范县创建数居全国第一,法治示范村(社区)创建数居全国第二;2017年全省群众法治满意感达94%。

“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梳理出9方面的突出问题。”课题调研组负责人举例说,有的基层关系没有理顺,有的基层资源没有整合到位,一些治理主体发挥作用不充分,有的治理要素保障不够,加上基层治理基础正在发生深刻变化,造成个别地方或基层部门存在“吊脚楼”“灯下黑”“大呼隆”“两张皮”现象。

“推动法治在基层‘落地生根、开花结果’。”以落地见效为终极目标,调研组经过反复论证研究,从建立机制、提高能力、补齐短板等8方面提出具体对策建议,集中开展“法治头雁”“法治破难”“法治浸润”“法治护航”“法治创新”“法治堡垒”“法治保障”7个专项行动28项具体工作。省依法治省办课题组负责人说,我们扎实开展专项行动,为推动治蜀兴川再上新台阶提供坚强法治保障。

调研报告着眼整合基层法治资源、基层经济发展资源、基层社会服务资源、基层信息应用资源等十类资源,推动形成费省效宏强大工作合力。在理顺十个关系中,强调要厘清乡镇(街道)、村(社区)与上级职能部门及派驻机构之间的“事权责任和属地责任”关系,推动人财物和责权利对称下沉到基层,解决基层责任无限、资源有限的问题。在统筹破解十个难题时,把单靠一个部门无法解决的法治实际难题提升到省委层面统筹破解,深入破解生效判决执行、“两法衔接”、行政机关负责人出庭应诉、涉案财物管理、法治信用建设实际难题。

2021上半年基层党建工作汇报基层党建工作汇报材料。

2021年开展干部监督“五位一体”体系的调研工作汇报。

干部素质能力提升培训心得体会范文。

优秀基层治理体系心得体会文章报告范文(19篇)篇十四

预计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同比增长8.2%。

(一)乡村党组织建设方面。一是全面落实从严治党要求,农村基层党组织规范化建设得到强化。持续推进“三大三强”行动、“两个带头人”工程,强化基层基础保障,加大发展青年农民党员力度,加强后备力量培养,增强村“两委”致富带富能力,通过跟踪动态管理、提升能力素质,实现两个带头人“二合一”。建立建立加快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县级领导及部门包村工作制,明确27名县级领导和51个部门包抓xx区所有行政村,按照“六抓一促”,即“抓党建引领、抓产业兴旺、抓生态宜居、抓乡风文明、抓治理有效、抓生活富裕”和促农民增收的原则开展工作。二是抓村干部队伍建设,激发村干部干事创业新动能。形成村(社区)“两委”成员任职资格条件常态化审查机制,全面推行村(社区)党组织书记、村(居)主任“一肩挑”,对不胜任、不尽职的村党组织书记坚决调整,补齐配强村“两委”成员65名,并对所有村(社区)党组织书记从严落实县级备案制度。注重在一线调研督查考察识别干部,特别是在疫情防控期间,通过调研、督查、收集资料等方式,全面掌握领导干部履职担当、经受疫情防控考验等情况,作为干部评先评优、提拔重用、能上能下的重要依据,对在疫情期间大局意识不强,作用发挥不明显的进行调整撤换。三是深入开展软弱涣散党组织整顿整治工作,发挥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深入摸排确定软弱涣散村党组织5个、薄弱村党组织2个。制定软弱涣散村和薄弱村党组织整顿方案,严格落实“四个一”整顿措施,明确包抓县级领导、联村机关单位和乡镇包村干部、第一书记工作职责,力争年底前将现有的软弱涣散基层党组织高效整顿转化出列。四是推行农村党员包户责任制管理模式,党员教育管理取得新突破。深入推行农村党员“1+n”包户责任制及无职党员设岗定责,在党员户院落门口统一挂置“共产党员户”标牌,亮明党员身份,将包户及岗位履职情况作为党员“先锋指数考评”重要指标,增强党员对党员身份的认同感责任感荣誉感,发挥党员在乡村治理上的先锋模范作用。截至目前,有2058名农村党员共包户14121户。疫情防控期间,成立“党员先锋队、志愿帮扶队、义务宣传队”,党员亮明身份,带头落实防控措施,冲锋一线开展排查、消杀、服务群众、宣传等工作。五是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促脱贫攻坚取得新成效。全面梳理排查xx区村级集体经济发展情况,建立工作台账,明确目标任务,分门别类指导发展,加强集体资产资源管理和使用,确保村集体经济健康发展。2020年,实施xx乡xx村、xx村“多村一品”日光温室建设及掌政镇xx村、xx村、xx村、xx村日光温室建设等壮大村集体经济项目。

优化民生服务保障,打造留守儿童之家、幸福院、老年饭桌等。做好应急生产生活物资保障。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期间,xx区协调上级应急管理部门向乡镇下拨棉帐篷、棉大衣、棉被等物资便于救灾时统一调度。做好xx区应急物资储备库及应急指挥中心项目申报工作,为扎实做好应对突发事件调配物资奠定坚实基础。

(三)村民自治方面。全面落实村民代表会议制度。紧紧围绕“55124”模式,全面做实村民代表会议制度,推进村级治理规范化和法制化进程。通过村民代表会议这一议事平台,使村内的大事不再由少数干部说了算,做到了还权于民。凡是涉及村民切身利益的问题,重大村务都必须经村民代表会议讨论通过方能实施,促进了村务管理的民主化和科学化。充分体现了村民当家作主的权力,使村民真正实现了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的目的。深入开展民主协商工作。进一步健全村民会议、村民代表会议议事规程、村务监督委员会工作规则,把协商的价值取向和规则制度融入村规民约,为村民开展协商实践提供指导。规范协商程序,明确《行政村民主协商指导目录》和《城市社区民主协商指导目录》,规范了城乡社区协商工作流程,提出协商议题和内容、确定协商人员、组织开展协商活动、形成协商决策、协商成果的反馈和运用等,进一步增强基层协商的可操作性和规范性。坚持重大行政决策法定程序,坚持“两代表一委员”和法律顾问列席乡镇、村居两级重大事项管理决策制度,重大问题坚持集体研究、集体决策、集体决定后实行分工负责、落实责任,并严格执行党委的决议。继续进行村务公开工作。将村务公开民主管理工作纳入新农村建设和农村社区建设的总体规划,全面部署,整体推进。一是按照《xx区村务公开指导目录》将公开内容划为党务、村务、财务、服务四大类53项全部公开。二是规范公开程序。村务公开按照村委会提出公开方案、村务公开监督小组审查、村“两委”讨论确定、村委会正式公布四步基本程序进行公开。公开时间上分为长期公开、即时公开、定期公开,确保公开的时效性和准确性,使农民对村级事务享有更广泛、更全面、更充分的知情权。三是明确乡镇“一把手”和分管领导作为本乡镇村务公开民主管理工作的第一责任人和直接责任人。制定了考核办法,实地、明查,暗访、走访农户等方式,对各乡镇、村村务公开民主管理工作进行督查。

每季度由乡镇、街道上报辖区党员信教排查情况,并及时对发现的信教党员进行教育转化。

新建月牙湖乡滨河家园五村等4个村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滨河家园四村、通南村2个农民文化大院。深入实施文化扶贫惠民工程,围绕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文化惠民“四送六进”“我们的节日”等主题,广泛开展民俗展示、文化表演、孝老爱亲、邻里互助等文化惠民主题实践活动,以优秀传统文化涵养文明乡风。

(六)乡村信息化建设方面。推进“互联网+政务服务”建设。目前,xx区农村社区公共服务综合信息平台建设正在逐步推进,系统投入使用后各村可在系统上办理民政、社保、卫计、开证明等业务,相关数据信息会推送到政务云,由相关业务人员完成任务清单。该平台充分做到了各类信息共享,用信息化手段提高了群众办事效率,有利于推进服务型政府建设。推进智慧城市运营管理中心建设,今年4月开始建设xx区智慧城市运营管理指挥中心乡镇、街道及村(社区)三、四级平台,已建成4个乡镇、11个街道办事处三级平台,各社区(村)四级平台建设工作正在有序推进中。目前,三级平台与中心的工作衔接率达到了100%,运行畅通,进一步提升了城市精细化管理水平。

(一)基层党组织引领作用发挥不够充分。部分基层党组织政治引领作用发挥不足,贯彻上级决策部署不够坚决彻底,思想政治建设及中心任务与群众关心关切的问题结合不紧,积极谋创新促发展的主动性不强,被动等待上级安排部署工作的多,结合工作实际,创新性开展工作的少,积极谋划工作、推动工作办法不多。村党群活动服务站利用率低,管理不够规范,作用发挥还不充分。

个别党员长期游离于党组织监管之外,不履行党员义务,不参加组织生活。虽然下发了不合格党员的处置管理办法,但在实际落实处置不合格党员的过程中,仍然存在基层党组织斗争意识不强、老好人思想作祟、严肃教育管理党员的态度不坚决的问题,管理教育党员的实招落空,没有起到处置一个、警醒一片的作用。

(三)村干部“一大三低”、后备干部储备不足问题仍然存在。个别村出现后备力量匮乏、培养缺失、选人用人难的情况。有的后备干部综合素质不高,难以符合现行的村干部要求,后备干部培养停留在纸上,能够得到组织信赖、群众认可的后备干部较少。

(四)村民民主素质不高,主人翁意识不强。传统思想导致村民在村级、乡级社会事务中的主人意识、平等意识、自主意识缺乏,依附观念浓厚。对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反应冷淡,既不愿意参与竞选,也不愿意参与监督、管理和决策,对乡党委政府和村“两委”倡导提出的公共事务漠不关心。

用“减法”警示后进,让落后者有压力,督促其改进。经过实地走访,一是xx区各村均不同程度存在只是把当前主抓的人居环境整治工作紧密结合环境卫生整治作为重点纳入积分管理,而村规民约中道德风尚、优秀传统、纯朴民风等约定只是书面纳入了积分制管理细则,并没有实际进行积分奖罚。二是大多数村只是对积极遵守村规民约而积分高的村民制定了积分兑换奖励的办法措施,忽视了对不积极履行村规民约甚至做出违背村规民约的不文明行为导致积分为负分的村民的惩罚措施,从而影响村规民约积分管理警示作用的发挥。

(六)法治政府建设不足,法治意识不强。一是基层普法宣传工作止步于法律知识,而执法实践结合较少,群众参与热情不高,导致普法走过场,收效低。二是领导干部学法意识不够,缺乏对本部门或行业相关法律法规学习,主动运用法治思维解决问题的能力不足。

发展不均衡、陈规陋习和不良风气依然存在。

(八)脱贫攻坚任务依然繁重。一是群众发展内生动力不足,存在“等靠要”思想,文化水平和道德素养有待提高,在产业结构调整、接受高等教育和技能培训、外出稳定务工、自主创业等方面均有畏难情绪。二是新创家园存在户口迁移问题、房屋产权证办理问题急需解决。

(九)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不够彻底,群众参与度不高。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未得到根本性好转,院内乱堆乱放问题容易反弹,对“小散乱污”排查不彻底,还存在“灯下黑”现象。部分村群众发动不够、群众参与度不高,只是依靠乡村两级干部和环卫进行整治。

(十)产业发展不均衡,产业结构还需优化。一是农业现代化水平不高,规模化经营水平低,农产品产业链单一。二是农业资源整合效果不明显,农产品加工水平偏低,精深加工程度不足。三是农业基础设施配备不齐,农业技术人才引进不够。

(一)坚持党建引领,提升组织力。深入推进抓党建促脱贫攻坚、促乡村振兴、促基层治理、促乡风文明,实施农村基层党建“抓乡促村、整乡推进”示范乡村创建行动,强化农村基层党组织领导核心地位,对农村各类组织分类施策、精准发力,实施有效领导,切实增强农村基层党组织政治功能和组织力。优化农村党组织“评星定级”考评细则,将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移风易俗等工作纳入其中,促进村党组织领导乡村治理能力提升。

持续教育管理好现有“金牌书记”队伍,健全完善“一托二”先进带后进考核办法,真正发挥“金牌效应”。

(三)细化积分细则,落实奖惩并行。全面系统将村规民约约定内容全部纳入积分制管理,细化积分细则,讨论制定切实可行的奖励和惩罚措施办法,经村民会议或村民代表会议讨论通过予以实施。村规民约积分要与“红黄蓝榜”密切结合,不断更新,随时张榜,及时“晾晒”出村里随时出现的善恶美丑。

要通过开展自由、平等的民主观念教育,使村民强烈认识到自己利益、权利的主体性和不可侵犯性,树立较强的民主责任感。

(五)督促干部学法,创新普法方式。一是严格落实领导干部年度述法制度,基层党政领导处在矛盾问题的最前沿,领导干部述法、学法、考法作为一项硬规定,硬执行查看运用法治思维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加强对普法骨干、工作人员理念及运行能力的培训和指导,转变普法工作认识,落实普法责任制联席会议制度,提高对普法责任部门的督察督导力度,真正让普法责任制度得到实施。二是普法改变方式,由突出对法律知识和新颁布的法律的宣传,转变为法治信仰的培育。让尊法学法守法用法是一种生活习惯,生活方式,让群众信法,树立法律理念和法治思维,考虑违法后果,懂得事事处处具有法律意识,遇到问题麻烦懂得拿起法律武器进行保护,而不是动辄信访不信法。

(六)探索产业扶贫,实现脱贫致富。一是加强产业和建档户的利益联动机制。积极探索建档立卡户以土地、实物、资金、劳动力等入股企业的利益联动机制,提高产业的带动作用。同时,优先发展贫困群众能直接参与的设施农业和村头工厂,持续扩大就业面和增加移民收入。二是继续强化各乡镇党委、政府的主体责任,加快各项任务落实。统筹规划政策、资金、人员等要素,加快扶贫资金的使用落实,向基础设施改造、扶贫产业发展、建档立卡户就业、村头扶贫产业工作倾斜。

(七)推进环境整治,创建美丽村居。一是高效推进社区生活垃圾分类试点。充分发动村(居)民参与,探索建立生活垃圾分类回收激励机制,助力创建文明城市和农村美丽村居。二是在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中求突破。既要把实质上的违章、危房、断壁残垣拆出来,又要把群众思想的顽疾根除,在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中让广大群众树立新思想、新意识、新习惯。

(八)绘制发展蓝图,推动乡村振兴。一是科学谋划布局。各乡镇根据本乡镇实际情况,因地制宜、准确定位、科学谋划发展思路,制定乡镇总体规划、村庄布局规划、乡村振兴规划等。二是提升农产品品质及附加值。继续优化花卉、蔬菜、采摘果蔬等农业产业种类,打造农业公园、采摘园、农家小院烧烤、农事体验园等提高农产品附加值。三是全力推动全域旅游。各乡镇以xx区创建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为契机,根据乡镇总体规划,完善基础设施建设,整合农业、旅游、生态、文化、艺术等资源,全面提升全域旅游发展质量。

推进乡村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

如何完善乡村基层治理。

优秀基层治理体系心得体会文章报告范文(19篇)篇十五

预计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同比增长8.2%。

(一)乡村党组织建设方面。一是全面落实从严治党要求,农村基层党组织规范化建设得到强化。持续推进“三大三强”行动、“两个带头人”工程,强化基层基础保障,加大发展青年农民党员力度,加强后备力量培养,增强村“两委”致富带富能力,通过跟踪动态管理、提升能力素质,实现两个带头人“二合一”。建立建立加快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县级领导及部门包村工作制,明确27名县级领导和51个部门包抓xx区所有行政村,按照“六抓一促”,即“抓党建引领、抓产业兴旺、抓生态宜居、抓乡风文明、抓治理有效、抓生活富裕”和促农民增收的原则开展工作。二是抓村干部队伍建设,激发村干部干事创业新动能。形成村(社区)“两委”成员任职资格条件常态化审查机制,全面推行村(社区)党组织书记、村(居)主任“一肩挑”,对不胜任、不尽职的村党组织书记坚决调整,补齐配强村“两委”成员65名,并对所有村(社区)党组织书记从严落实县级备案制度。注重在一线调研督查考察识别干部,特别是在疫情防控期间,通过调研、督查、收集资料等方式,全面掌握领导干部履职担当、经受疫情防控考验等情况,作为干部评先评优、提拔重用、能上能下的重要依据,对在疫情期间大局意识不强,作用发挥不明显的进行调整撤换。三是深入开展软弱涣散党组织整顿整治工作,发挥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深入摸排确定软弱涣散村党组织5个、薄弱村党组织2个。制定软弱涣散村和薄弱村党组织整顿方案,严格落实“四个一”整顿措施,明确包抓县级领导、联村机关单位和乡镇包村干部、第一书记工作职责,力争年底前将现有的软弱涣散基层党组织高效整顿转化出列。四是推行农村党员包户责任制管理模式,党员教育管理取得新突破。深入推行农村党员“1+n”包户责任制及无职党员设岗定责,在党员户院落门口统一挂置“共产党员户”标牌,亮明党员身份,将包户及岗位履职情况作为党员“先锋指数考评”重要指标,增强党员对党员身份的认同感责任感荣誉感,发挥党员在乡村治理上的先锋模范作用。截至目前,有2058名农村党员共包户14121户。疫情防控期间,成立“党员先锋队、志愿帮扶队、义务宣传队”,党员亮明身份,带头落实防控措施,冲锋一线开展排查、消杀、服务群众、宣传等工作。五是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促脱贫攻坚取得新成效。全面梳理排查xx区村级集体经济发展情况,建立工作台账,明确目标任务,分门别类指导发展,加强集体资产资源管理和使用,确保村集体经济健康发展。2020年,实施xx乡xx村、xx村“多村一品”日光温室建设及掌政镇xx村、xx村、xx村、xx村日光温室建设等壮大村集体经济项目。

优化民生服务保障,打造留守儿童之家、幸福院、老年饭桌等。做好应急生产生活物资保障。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期间,xx区协调上级应急管理部门向乡镇下拨棉帐篷、棉大衣、棉被等物资便于救灾时统一调度。做好xx区应急物资储备库及应急指挥中心项目申报工作,为扎实做好应对突发事件调配物资奠定坚实基础。

(三)村民自治方面。全面落实村民代表会议制度。紧紧围绕“55124”模式,全面做实村民代表会议制度,推进村级治理规范化和法制化进程。通过村民代表会议这一议事平台,使村内的大事不再由少数干部说了算,做到了还权于民。凡是涉及村民切身利益的问题,重大村务都必须经村民代表会议讨论通过方能实施,促进了村务管理的民主化和科学化。充分体现了村民当家作主的权力,使村民真正实现了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的目的。深入开展民主协商工作。进一步健全村民会议、村民代表会议议事规程、村务监督委员会工作规则,把协商的价值取向和规则制度融入村规民约,为村民开展协商实践提供指导。规范协商程序,明确《行政村民主协商指导目录》和《城市社区民主协商指导目录》,规范了城乡社区协商工作流程,提出协商议题和内容、确定协商人员、组织开展协商活动、形成协商决策、协商成果的反馈和运用等,进一步增强基层协商的可操作性和规范性。坚持重大行政决策法定程序,坚持“两代表一委员”和法律顾问列席乡镇、村居两级重大事项管理决策制度,重大问题坚持集体研究、集体决策、集体决定后实行分工负责、落实责任,并严格执行党委的决议。继续进行村务公开工作。将村务公开民主管理工作纳入新农村建设和农村社区建设的总体规划,全面部署,整体推进。一是按照《xx区村务公开指导目录》将公开内容划为党务、村务、财务、服务四大类53项全部公开。二是规范公开程序。村务公开按照村委会提出公开方案、村务公开监督小组审查、村“两委”讨论确定、村委会正式公布四步基本程序进行公开。公开时间上分为长期公开、即时公开、定期公开,确保公开的时效性和准确性,使农民对村级事务享有更广泛、更全面、更充分的知情权。三是明确乡镇“一把手”和分管领导作为本乡镇村务公开民主管理工作的第一责任人和直接责任人。制定了考核办法,实地、明查,暗访、走访农户等方式,对各乡镇、村村务公开民主管理工作进行督查。

每季度由乡镇、街道上报辖区党员信教排查情况,并及时对发现的信教党员进行教育转化。

新建月牙湖乡滨河家园五村等4个村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滨河家园四村、通南村2个农民文化大院。深入实施文化扶贫惠民工程,围绕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文化惠民“四送六进”“我们的节日”等主题,广泛开展民俗展示、文化表演、孝老爱亲、邻里互助等文化惠民主题实践活动,以优秀传统文化涵养文明乡风。

(六)乡村信息化建设方面。推进“互联网+政务服务”建设。目前,xx区农村社区公共服务综合信息平台建设正在逐步推进,系统投入使用后各村可在系统上办理民政、社保、卫计、开证明等业务,相关数据信息会推送到政务云,由相关业务人员完成任务清单。该平台充分做到了各类信息共享,用信息化手段提高了群众办事效率,有利于推进服务型政府建设。推进智慧城市运营管理中心建设,今年4月开始建设xx区智慧城市运营管理指挥中心乡镇、街道及村(社区)三、四级平台,已建成4个乡镇、11个街道办事处三级平台,各社区(村)四级平台建设工作正在有序推进中。目前,三级平台与中心的工作衔接率达到了100%,运行畅通,进一步提升了城市精细化管理水平。

(一)基层党组织引领作用发挥不够充分。部分基层党组织政治引领作用发挥不足,贯彻上级决策部署不够坚决彻底,思想政治建设及中心任务与群众关心关切的问题结合不紧,积极谋创新促发展的主动性不强,被动等待上级安排部署工作的多,结合工作实际,创新性开展工作的少,积极谋划工作、推动工作办法不多。村党群活动服务站利用率低,管理不够规范,作用发挥还不充分。

个别党员长期游离于党组织监管之外,不履行党员义务,不参加组织生活。虽然下发了不合格党员的处置管理办法,但在实际落实处置不合格党员的过程中,仍然存在基层党组织斗争意识不强、老好人思想作祟、严肃教育管理党员的态度不坚决的问题,管理教育党员的实招落空,没有起到处置一个、警醒一片的作用。

(三)村干部“一大三低”、后备干部储备不足问题仍然存在。个别村出现后备力量匮乏、培养缺失、选人用人难的情况。有的后备干部综合素质不高,难以符合现行的村干部要求,后备干部培养停留在纸上,能够得到组织信赖、群众认可的后备干部较少。

(四)村民民主素质不高,主人翁意识不强。传统思想导致村民在村级、乡级社会事务中的主人意识、平等意识、自主意识缺乏,依附观念浓厚。对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反应冷淡,既不愿意参与竞选,也不愿意参与监督、管理和决策,对乡党委政府和村“两委”倡导提出的公共事务漠不关心。

用“减法”警示后进,让落后者有压力,督促其改进。经过实地走访,一是xx区各村均不同程度存在只是把当前主抓的人居环境整治工作紧密结合环境卫生整治作为重点纳入积分管理,而村规民约中道德风尚、优秀传统、纯朴民风等约定只是书面纳入了积分制管理细则,并没有实际进行积分奖罚。二是大多数村只是对积极遵守村规民约而积分高的村民制定了积分兑换奖励的办法措施,忽视了对不积极履行村规民约甚至做出违背村规民约的不文明行为导致积分为负分的村民的惩罚措施,从而影响村规民约积分管理警示作用的发挥。

(六)法治政府建设不足,法治意识不强。一是基层普法宣传工作止步于法律知识,而执法实践结合较少,群众参与热情不高,导致普法走过场,收效低。二是领导干部学法意识不够,缺乏对本部门或行业相关法律法规学习,主动运用法治思维解决问题的能力不足。

发展不均衡、陈规陋习和不良风气依然存在。

(八)脱贫攻坚任务依然繁重。一是群众发展内生动力不足,存在“等靠要”思想,文化水平和道德素养有待提高,在产业结构调整、接受高等教育和技能培训、外出稳定务工、自主创业等方面均有畏难情绪。二是新创家园存在户口迁移问题、房屋产权证办理问题急需解决。

(九)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不够彻底,群众参与度不高。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未得到根本性好转,院内乱堆乱放问题容易反弹,对“小散乱污”排查不彻底,还存在“灯下黑”现象。部分村群众发动不够、群众参与度不高,只是依靠乡村两级干部和环卫进行整治。

(十)产业发展不均衡,产业结构还需优化。一是农业现代化水平不高,规模化经营水平低,农产品产业链单一。二是农业资源整合效果不明显,农产品加工水平偏低,精深加工程度不足。三是农业基础设施配备不齐,农业技术人才引进不够。

(一)坚持党建引领,提升组织力。深入推进抓党建促脱贫攻坚、促乡村振兴、促基层治理、促乡风文明,实施农村基层党建“抓乡促村、整乡推进”示范乡村创建行动,强化农村基层党组织领导核心地位,对农村各类组织分类施策、精准发力,实施有效领导,切实增强农村基层党组织政治功能和组织力。优化农村党组织“评星定级”考评细则,将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移风易俗等工作纳入其中,促进村党组织领导乡村治理能力提升。

持续教育管理好现有“金牌书记”队伍,健全完善“一托二”先进带后进考核办法,真正发挥“金牌效应”。

(三)细化积分细则,落实奖惩并行。全面系统将村规民约约定内容全部纳入积分制管理,细化积分细则,讨论制定切实可行的奖励和惩罚措施办法,经村民会议或村民代表会议讨论通过予以实施。村规民约积分要与“红黄蓝榜”密切结合,不断更新,随时张榜,及时“晾晒”出村里随时出现的善恶美丑。

要通过开展自由、平等的民主观念教育,使村民强烈认识到自己利益、权利的主体性和不可侵犯性,树立较强的民主责任感。

(五)督促干部学法,创新普法方式。一是严格落实领导干部年度述法制度,基层党政领导处在矛盾问题的最前沿,领导干部述法、学法、考法作为一项硬规定,硬执行查看运用法治思维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加强对普法骨干、工作人员理念及运行能力的培训和指导,转变普法工作认识,落实普法责任制联席会议制度,提高对普法责任部门的督察督导力度,真正让普法责任制度得到实施。二是普法改变方式,由突出对法律知识和新颁布的法律的宣传,转变为法治信仰的培育。让尊法学法守法用法是一种生活习惯,生活方式,让群众信法,树立法律理念和法治思维,考虑违法后果,懂得事事处处具有法律意识,遇到问题麻烦懂得拿起法律武器进行保护,而不是动辄信访不信法。

(六)探索产业扶贫,实现脱贫致富。一是加强产业和建档户的利益联动机制。积极探索建档立卡户以土地、实物、资金、劳动力等入股企业的利益联动机制,提高产业的带动作用。同时,优先发展贫困群众能直接参与的设施农业和村头工厂,持续扩大就业面和增加移民收入。二是继续强化各乡镇党委、政府的主体责任,加快各项任务落实。统筹规划政策、资金、人员等要素,加快扶贫资金的使用落实,向基础设施改造、扶贫产业发展、建档立卡户就业、村头扶贫产业工作倾斜。

(七)推进环境整治,创建美丽村居。一是高效推进社区生活垃圾分类试点。充分发动村(居)民参与,探索建立生活垃圾分类回收激励机制,助力创建文明城市和农村美丽村居。二是在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中求突破。既要把实质上的违章、危房、断壁残垣拆出来,又要把群众思想的顽疾根除,在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中让广大群众树立新思想、新意识、新习惯。

(八)绘制发展蓝图,推动乡村振兴。一是科学谋划布局。各乡镇根据本乡镇实际情况,因地制宜、准确定位、科学谋划发展思路,制定乡镇总体规划、村庄布局规划、乡村振兴规划等。二是提升农产品品质及附加值。继续优化花卉、蔬菜、采摘果蔬等农业产业种类,打造农业公园、采摘园、农家小院烧烤、农事体验园等提高农产品附加值。三是全力推动全域旅游。各乡镇以xx区创建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为契机,根据乡镇总体规划,完善基础设施建设,整合农业、旅游、生态、文化、艺术等资源,全面提升全域旅游发展质量。

优秀基层治理体系心得体会文章报告范文(19篇)篇十六

按照金法组办[2018]4号文件要求,结合本乡实际,现将有关情况汇报如下:

存在的短板、薄弱环节如下:一是基层工作队伍力量不强;二是基层党员教育学习管理不够到位。三是日常工作中存在疲于应付事务性工作多。

存在问题的根本原因分析:是虽然各村两委按照换届要求,配齐配强了村两委主要负责人,但储如村级社长、村两委小三职干部因为职务级别、薪酬标准等原因职能作用发挥不够好,几乎村级基层治理工作重任主要压在村两委主要领导肩上,全县各乡村情况基本类同,只是存在程度不同的问题。同时当前在市场经济的影响下,部分基层党员流动性大,接受教育和组织生活存在一定的难度,甚至个别基层党员在基层治理中不仅不发挥先锋模范带头作用,有时恰恰起一起负面作用,对于促进基层治理造成一定的困难。当前在转职能转作风高标准要求下,乡村两级面临十分重大的工作压力。

解决的发力点:一是完善基层干部能上能下考核机制,明确目标任务到岗到人。二是强化基层党员干部群众教育引导工作,解决思想上的问题,构建基层治理的主体队伍力量。三是进一步提升村级大小三职薪酬待遇保障,真正形成独立专攻专注于村、社基层治理工作。

2、关于基层治理的资源可整合的问题。

储如综合治理网格员、生态环保、人民调解员、法律宣传员,特别是离任干部、老党员、老积极分子等力量可以整合进来,同时需要理顺各自职责、待遇包括在整个基层治理体系中所处的位置、责任等问题。

3、关于村党组织、村委会的权力、村民的权利和义务的落实情况。

乡对照上村三项主体的权力、责任、义务,本乡所辖四个村级组织均按照上述要求贯彻落实,如在基层基础设施建设过程中,村级支部负责统筹、村委会负责具体按相关法律程序组织实施,涉及群众自建项目广大群众纷纷投入建设,包括涉及招投标项目建设,村级监督委员会及广大社员群众均具有监督作用。

另外,结合当前脱贫攻坚工作,村两委负责按照上级政策要求负责对个人提出申请的村民召开村支部分、党员会、全体村民大会审核审议,按标准民主集中评选贫困户,并在村级范围内公开公示,并上报上级一党委政府,具体工作中会同县乡两级做好政策宣传,督促扶贫项目实施,并在年度村、乡脱贫工作中组织全体村民大会按照贫困户主动申请,对照村“一低五有”、户“一超六有”指标提交全体村民大会审议表决通过,报上级党委政府逐级上报。总的来说,上述各项工作均按照相关政策要求和程序实施。

目前尚有基层人民调解委员会、社会综合治理网格员等相关组织。

5、关于如何组织、调动各类组织和群众参与村级治理的问题。

乡党委、政府也一直在思考和探索该项工作,一是开展深入有效的普法工作,结合“七五”普法全面提升党员、干部、群众的法制意识,同时营造人人懂法、遇事找法、维护利益靠法的法治良序。全县可考虑在法治基础条件好,群众基础较好的小建制乡、村开展调动各类组织、群众参予村级治理试点,总结经验逐步在全县各乡、村推广,以求形成全县范围的各级各类组织参与村级治理的格局。

结合当前全县创建“孝、善、和、俭”新风创建以及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正在开展的扫黑除恶等严打专项整治。把优良传统教育和感恩意识培养和惩治不正之风结合起来,教育提升大多数、严惩不怠极少数,通过一系列的工作,健全有效的基层治理体系也将逐步成为社会正气探测步建设完善。

7、关于如何将“三治三共”融为一体,建立简约高效的基层治理体系的问题。

各级基层组织结合地区、民族、民俗具全实际,构建以法治为根、德治为辅、注重自治的一体的三治体系。在法治的根本框架下,完善村规民约自我约束,以社会道德为补充三管齐下,辐射基层全角度。

8、关于**“两张皮”、“吊脚楼”、“灯下黑”、“大呼隆”四个实际难题的问题。

建议进一步规范依法行政进程,严格行政问责问效机制的落实,经济社会发展必须建立在法治的基础之上,特别是推进灯下黑治理,打铁尚需自身硬,法治部门不能做电筒光照别人不照自已,对于自身存在违法行为要主动亮短、主动按受法律约束,从而扭转部分群众心目中法治部门及人员特殊身份的问题,同时为解决吊脚楼的问题,各级法治部门要强化督导检查力度,逗硬惩处,决不容许有任何一级落实上级安排部署不力或效果不佳的现象,落实基层一把手的第一责任。凡对基层在推进治理体系和能力建设过程中开展专门的培训与讲座,因事而异避免一律用老办法、老经验解决基层治理各种问题。

下一步工作:一是将“孝善和俭”创建工作进一步引向深入,形成良好的社会风气,减轻人民群众负担。

二是将扫黑除恶工作不断向纵深推进。利用严打契机发现问题,整治问题,始终对侵害群众利益的不法行为保持高压态势。不断提升群众的满意度和幸福感。

三是按照程序要求,全力做好辖区内在建和拟建工程项目施工环境保障工作,对涉及强买强卖、侵害集体利益和群众利益的行为采取“零容忍”的态度,惩一震千。

优秀基层治理体系心得体会文章报告范文(19篇)篇十七

辖区总面积约**平方公里(**高速公路以西城市规划区**平方公里,**高速公路以东**平方公里,其中**新区占地约275平方公里),有回、汉、满、蒙等24个民族共**万人,其中农村人口7.5万人。辖11个街道办事处、2乡2镇、**个城市社区居民委员会和36个村民委员会,344个村民小组,共有村民代表1434人(其中党员人数为1021人,少数民族人数为801人,女性人数为202人)。近年来,农业农村各项指标呈现稳中有进的趋势,2019年实现农业总产值15.08亿元,同比增长4.6%;实现农业增加值6.75亿元,同比增长4.5%;优势特色产业产值达到13.42亿元,同比增长5.7%,优势特色产业总产值占农业总产值的8.9%;预计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同比增长8.2%。

(一)乡村党组织建设方面。一是全面落实从严治党要求,农村基层党组织规范化建设得到强化。持续推进“三大三强”行动、“两个带头人”工程,强化基层基础保障,加大发展青年农民党员力度,加强后备力量培养,增强村“两委”致富带富能力,通过跟踪动态管理、提升能力素质,实现两个带头人“二合一”。建立建立加快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县级领导及部门包村工作制,明确27名县级领导和51个部门包抓兴庆区所有行政村,按照“六抓一促”,即“抓党建引领、抓产业兴旺、抓生态宜居、抓乡风文明、抓治理有效、抓生活富裕”和促农民增收的原则开展工作。二是抓村干部队伍建设,激发村干部干事创业新动能。形成村(社区)“两委”成员任职资格条件常态化审查机制,全面推行村(社区)党组织书记、村(居)主任“一肩挑”,对不胜任、不尽职的村党组织书记坚决调整,补齐配强村“两委”成员65名,并对所有村(社区)党组织书记从严落实县级备案制度。注重在一线调研督查考察识别干部,特别是在疫情防控期间,通过调研、督查、收集资料等方式,全面掌握领导干部履职担当、经受疫情防控考验等情况,作为干部评先评优、提拔重用、能上能下的重要依据,对在疫情期间大局意识不强,作用发挥不明显的进行调整撤换。三是深入开展软弱涣散党组织整顿整治工作,发挥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深入摸排确定软弱涣散村党组织5个、薄弱村党组织2个。制定软弱涣散村和薄弱村党组织整顿方案,严格落实“四个一”整顿措施,明确包抓县级领导、联村机关单位和乡镇包村干部、第一书记工作职责,力争年底前将现有的软弱涣散基层党组织高效整顿转化出列。四是推行农村党员包户责任制管理模式,党员教育管理取得新突破。深入推行农村党员“1+n”包户责任制及无职党员设岗定责,在党员户院落门口统一挂置“共产党员户”标牌,亮明党员身份,将包户及岗位履职情况作为党员“先锋指数考评”重要指标,增强党员对党员身份的认同感责任感荣誉感,发挥党员在乡村治理上的先锋模范作用。截至目前,有2058名农村党员共包户14121户。疫情防控期间,成立“党员先锋队、志愿帮扶队、义务宣传队”,党员亮明身份,带头落实防控措施,冲锋一线开展排查、消杀、服务群众、宣传等工作。五是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促脱贫攻坚取得新成效。全面梳理排查兴庆区村级集体经济发展情况,建立工作台账,明确目标任务,分门别类指导发展,加强集体资产资源管理和使用,确保村集体经济健康发展。2020年,实施通贵乡河滩村、司家桥村“多村一品”日光温室建设及掌政镇强家庙村、碱富桥村、五渡桥村、永南村日光温室建设等壮大村集体经济项目。

(二)乡村治理能力方面。加强乡镇政务服务能力建设。调整划转行政执法事项,将街道、乡镇受理的共66项公共服务事项全部划转至街道、乡镇审批,下沉到村居社区受理。以推进“放管服”改革、优化政府职能转变为抓手,明确办理权限,推进建设乡镇民生服务大厅政务服务规范化、高效化、优质化、便民化,加强业务办理指引,明确办理材料、办理流程、办理时限等,让群众少跑腿、少奔波,对高龄老人、行动不便人员、残病人员可代办工作。提高乡镇民生保障能力。结合低保审批权下放和农村低保开展专项治理工作;做好高龄老人、特困供养人员的认证、清退、津贴发放工作,严格把控救助和慰问工作的程序、认定和公示;优化民生服务保障,打造留守儿童之家、幸福院、老年饭桌等。做好应急生产生活物资保障。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期间,兴庆区协调上级应急管理部门向乡镇下拨棉帐篷、棉大衣、棉被等物资便于救灾时统一调度。做好兴庆区应急物资储备库及应急指挥中心项目申报工作,为扎实做好应对突发事件调配物资奠定坚实基础。

(三)村民自治方面。全面落实村民代表会议制度。紧紧围绕“55124”模式,全面做实村民代表会议制度,推进村级治理规范化和法制化进程。通过村民代表会议这一议事平台,使村内的大事不再由少数干部说了算,做到了还权于民。凡是涉及村民切身利益的问题,重大村务都必须经村民代表会议讨论通过方能实施,促进了村务管理的民主化和科学化。充分体现了村民当家作主的权力,使村民真正实现了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的目的。深入开展民主协商工作。进一步健全村民会议、村民代表会议议事规程、村务监督委员会工作规则,把协商的价值取向和规则制度融入村规民约,为村民开展协商实践提供指导。规范协商程序,明确《行政村民主协商指导目录》和《城市社区民主协商指导目录》,规范了城乡社区协商工作流程,提出协商议题和内容、确定协商人员、组织开展协商活动、形成协商决策、协商成果的反馈和运用等,进一步增强基层协商的可操作性和规范性。坚持重大行政决策法定程序,坚持“两代表一委员”和法律顾问列席乡镇、村居两级重大事项管理决策制度,重大问题坚持集体研究、集体决策、集体决定后实行分工负责、落实责任,并严格执行党委的决议。继续进行村务公开工作。将村务公开民主管理工作纳入新农村建设和农村社区建设的总体规划,全面部署,整体推进。一是按照《兴庆区村务公开指导目录》将公开内容划为党务、村务、财务、服务四大类53项全部公开。二是规范公开程序。村务公开按照村委会提出公开方案、村务公开监督小组审查、村“两委”讨论确定、村委会正式公布四步基本程序进行公开。公开时间上分为长期公开、即时公开、定期公开,确保公开的时效性和准确性,使农民对村级事务享有更广泛、更全面、更充分的知情权。三是明确乡镇“一把手”和分管领导作为本乡镇村务公开民主管理工作的第一责任人和直接责任人。制定了考核办法,实地、明查,暗访、走访农户等方式,对各乡镇、村村务公开民主管理工作进行督查。

(四)平安乡村建设方面。乡村法律服务“供给员”。扩大法律援助覆盖面,积极参与办理涉法信访案件,降低法律援助门槛,开通农民工申请法律援助的“绿色通道”,改变过去法律援助局限于诉讼领域的情况,大力开展调解、非诉代理等多种形式的援助活动。推行“一村一居一法律顾问”126个村、社区全覆盖,组织村居法律顾问开展扫黑除恶专项斗争宣传、帮助贫困村起草、审核、修订村规民约、参与信访问题调解、协助村务管理、提供法律援助等工作充分结合,让群众在家即可享受到“公共法律服务一站式”服务。增强乡村法治文化渗透力。落实国家机关“谁执法谁普法”责任制,梳理机构改革后各部门执行宣传的普法重点任务清单,督导各部门、各乡镇制定年度普法“四清单一办法”向社会公示,提高乡村普法精细化程度。开展“法律进乡村”“服务大局普法行”“精准扶贫法律服务面对面”“法援农民工助力民族团结”“法律进村居扫黑除恶专项斗争宣传教育”等活动,依法解决农村群众反映强烈的困难和问题。创建“依法治理示范村”,打造乡镇、村级法律服务便民工作室46个,建设通贵乡法治文化广场、宪法主题广场、掌政强家庙村、大新镇大新家园法治广场,营造全体群众关心、支持和参与法治建设的良好社会氛围。深入开展乡村宗教治理。制定2020年法律进宗教活动场所系列宣讲计划,指导宗教活动场所在国家和民族重大节日举行升国旗、唱国歌等活动,为各宗教场所赠送和订阅宪法和法律读本、政策宣传手册、图书报刊等,兴庆区83处依法登记的宗教活动场所“四进”覆盖率达到100%。落实宗教教职人员任前审查及考评。联合相关部门对拟任的教职人员和管理人员是否有违法犯罪前科等进行审查,并对主要教职人员进行季度测评。加强宗教场所建设审批监管。委托第三方测绘机构利用技术手段对辖区所有宗教场所的占地面积、建筑类型及历史沿革等进行了全面测绘,进一步完善了宗教场所基础数据库,做到了情况明、底数清,有效防止违法违规建设等问题。加大对党员信教问题监督排查的力度。2018年以来兴庆区定期对辖区党员信教问题开展排查,每年由统战部提供朝觐人员名单,组织部对名单进行排查;每季度由乡镇、街道上报辖区党员信教排查情况,并及时对发现的信教党员进行教育转化。

(五)乡村德治方面。把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推进乡村“德治”的牵总主线,努力打造文明和谐的美丽乡村。全面实施“筑魂”工程。氛围营造点多面广,突出“图说我们的价值观”“中国梦”等宣传重点,各乡镇结合村镇实际打造了12处各具特色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主题村巷道、文化墙,营造浓厚氛围,扩大覆盖面和影响力。加强科技科普宣传,积极组织农技协、科普示范基地、科普带头人送服务、送技术、送知识,在移民贫困乡村开展科技培训,派出科技专家、致富能手、科技示范户与与贫困户、养殖户、种植户结对帮扶,开展精准扶贫活动。把道德引领作为深化农村“德治”的主要内容,努力打造崇德尚俭的美丽乡村。一是深入推进乡村道德建设。各乡镇“星级文明户”评选实现全覆盖,加强“最美银川人”“道德模范”“宁夏好人”“感动宁夏人物”“文明家庭”等推荐评选工作力度,兴庆区各乡镇共选树各级各类道德模范46名。依托“道德讲堂”“微宣讲”“好家风好家训好家规分享会”等平台,组织道德模范、新乡贤、“文明家庭”、“道德红黄蓝榜”红榜人物代表开展道德宣讲,传播道德正能量。二是不断完善乡村道德激励约束机制。对36个行政村的村规民约全部重新修订,并经全体村民会议通过。各乡镇、村紧扣综合治理、人居环境、移风易俗、家庭美德等热点难点,制定针对性、实用性、可操作性强的“一村一约”,并对村民、党员、家庭等执行村规民约情况实行积分制管理,设立“积分银行”“积分超市”,开展积分兑换活动。将“道德红黄蓝榜”“村规民约”与积分管理制度结合,以“积分制”奖惩为抓手,充分调动村民参与的积极性,促进村民文明生活习惯养成,探索出符合农村特点和规律的乡村治理道路。截至目前,两乡两镇共有31325户在“积分银行管理平台”登记,已兑换积分109753分。把文化育人作为深化农村“德治”的重要抓手,努力打造多彩乐活的美丽乡村。进一步加强乡村文化振兴,加大文化投入力度,“颜值”“气质”两手抓,农村社会文明程度和群众文明素养明显提升,乡风民风和村容村貌同步好转。加强公共文化阵地建设,投入55万元对掌政镇强家庙村等11个村级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进行功能提升改造;新建月牙湖乡滨河家园五村等4个村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滨河家园四村、通南村2个农民文化大院。深入实施文化扶贫惠民工程,围绕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文化惠民“四送六进”“我们的节日”等主题,广泛开展民俗展示、文化表演、孝老爱亲、邻里互助等文化惠民主题实践活动,以优秀传统文化涵养文明乡风。

(六)乡村信息化建设方面。推进“互联网+政务服务”建设。目前,兴庆区农村社区公共服务综合信息平台建设正在逐步推进,系统投入使用后各村可在系统上办理民政、社保、卫计、开证明等业务,相关数据信息会推送到政务云,由相关业务人员完成任务清单。该平台充分做到了各类信息共享,用信息化手段提高了群众办事效率,有利于推进服务型政府建设。推进智慧城市运营管理中心建设,今年4月开始建设兴庆区智慧城市运营管理指挥中心乡镇、街道及村(社区)三、四级平台,已建成4个乡镇、11个街道办事处三级平台,各社区(村)四级平台建设工作正在有序推进中。目前,三级平台与中心的工作衔接率达到了100%,运行畅通,进一步提升了城市精细化管理水平。

(一)基层党组织引领作用发挥不够充分。部分基层党组织政治引领作用发挥不足,贯彻上级决策部署不够坚决彻底,思想政治建设及中心任务与群众关心关切的问题结合不紧,积极谋创新促发展的主动性不强,被动等待上级安排部署工作的多,结合工作实际,创新性开展工作的少,积极谋划工作、推动工作办法不多。村党群活动服务站利用率低,管理不够规范,作用发挥还不充分。

(二)农村党员教育管理水平仍需加强。部分基层党组织对党员的日常教育缺位、管理不严、监督不力,仍存在党员参与组织生活的主动性不强,部分党员党性修养薄弱,政治意识不强,容易被拉拢、利用;个别党员长期游离于党组织监管之外,不履行党员义务,不参加组织生活。虽然下发了不合格党员的处置管理办法,但在实际落实处置不合格党员的过程中,仍然存在基层党组织斗争意识不强、老好人思想作祟、严肃教育管理党员的态度不坚决的问题,管理教育党员的实招落空,没有起到处置一个、警醒一片的作用。

(三)村干部“一大三低”、后备干部储备不足问题仍然存在。个别村出现后备力量匮乏、培养缺失、选人用人难的情况。有的后备干部综合素质不高,难以符合现行的村干部要求,后备干部培养停留在纸上,能够得到组织信赖、群众认可的后备干部较少。

(四)村民民主素质不高,主人翁意识不强。传统思想导致村民在村级、乡级社会事务中的主人意识、平等意识、自主意识缺乏,依附观念浓厚。对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反应冷淡,既不愿意参与竞选,也不愿意参与监督、管理和决策,对乡党委政府和村“两委”倡导提出的公共事务漠不关心。

(五)村规民约积分管理片面且重奖轻罚,“红黄蓝榜”晾晒台激励警示不够深入彻底。推行村规民约“积分制”管理用“加法”添动力,让争优有劲头;用“减法”警示后进,让落后者有压力,督促其改进。经过实地走访,一是兴庆区各村均不同程度存在只是把当前主抓的人居环境整治工作紧密结合环境卫生整治作为重点纳入积分管理,而村规民约中道德风尚、优秀传统、纯朴民风等约定只是书面纳入了积分制管理细则,并没有实际进行积分奖罚。二是大多数村只是对积极遵守村规民约而积分高的村民制定了积分兑换奖励的办法措施,忽视了对不积极履行村规民约甚至做出违背村规民约的不文明行为导致积分为负分的村民的惩罚措施,从而影响村规民约积分管理警示作用的发挥。

(六)法治政府建设不足,法治意识不强。一是基层普法宣传工作止步于法律知识,而执法实践结合较少,群众参与热情不高,导致普法走过场,收效低。二是领导干部学法意识不够,缺乏对本部门或行业相关法律法规学习,主动运用法治思维解决问题的能力不足。

(七)乡风文明建设仍需进一步提高。由于各乡镇领导班子、村“两委”重视程度不同、村民文化素养存在差异,导致各村精神文明建设发展不均衡、陈规陋习和不良风气依然存在。

(八)脱贫攻坚任务依然繁重。一是群众发展内生动力不足,存在“等靠要”思想,文化水平和道德素养有待提高,在产业结构调整、接受高等教育和技能培训、外出稳定务工、自主创业等方面均有畏难情绪。二是新创家园存在户口迁移问题、房屋产权证办理问题急需解决。

(九)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不够彻底,群众参与度不高。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未得到根本性好转,院内乱堆乱放问题容易反弹,对“小散乱污”排查不彻底,还存在“灯下黑”现象。部分村群众发动不够、群众参与度不高,只是依靠乡村两级干部和环卫进行整治。

(十)产业发展不均衡,产业结构还需优化。一是农业现代化水平不高,规模化经营水平低,农产品产业链单一。二是农业资源整合效果不明显,农产品加工水平偏低,精深加工程度不足。三是农业基础设施配备不齐,农业技术人才引进不够。

(一)坚持党建引领,提升组织力。深入推进抓党建促脱贫攻坚、促乡村振兴、促基层治理、促乡风文明,实施农村基层党建“抓乡促村、整乡推进”示范乡村创建行动,强化农村基层党组织领导核心地位,对农村各类组织分类施策、精准发力,实施有效领导,切实增强农村基层党组织政治功能和组织力。优化农村党组织“评星定级”考评细则,将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移风易俗等工作纳入其中,促进村党组织领导乡村治理能力提升。

(二)增强干部本领,提升履职能力。持续抓好“三大三强”行动、“两个带头人”工程,加强农村干部的培养、配备、使用。全面推行村(社区)书记主任“一肩挑”,突出政治标准,拓宽选人渠道,明确选拔标准,大力选拔培养“政治素质强、发展能力强”的“双强型”基层党组织书记,加大村党组织书记培训力度。建立《农村致富带头人、村级后备干部选用培养机制》,加大后备力量、职业化党务工作者的选拔储备。深入实施“头雁领航”工程,举办兴庆区第三届“金牌书记”评选大赛,充分调动基层党组织书记干事创业的激情与热情;持续教育管理好现有“金牌书记”队伍,健全完善“一托二”先进带后进考核办法,真正发挥“金牌效应”。

(三)细化积分细则,落实奖惩并行。全面系统将村规民约约定内容全部纳入积分制管理,细化积分细则,讨论制定切实可行的奖励和惩罚措施办法,经村民会议或村民代表会议讨论通过予以实施。村规民约积分要与“红黄蓝榜”密切结合,不断更新,随时张榜,及时“晾晒”出村里随时出现的善恶美丑。

(四)提升村民素质,树立民主意识。发展农村基层民主政治,完善村民自治,必须培育村民的现代公民意识,即主体意识、参与意识和公共意识。要通过加强宣传教育,提高村干部和农民的民主素质:要利用多种形式在农民群众中积极开展社会主义思想教育,提高村民对民主的理解能力和接受能力;要开展民主参与的权利意识教育,使村民树立民主参与、当家作主的权利意识和民主意识;要通过开展自由、平等的民主观念教育,使村民强烈认识到自己利益、权利的主体性和不可侵犯性,树立较强的民主责任感。

(五)督促干部学法,创新普法方式。一是严格落实领导干部年度述法制度,基层党政领导处在矛盾问题的最前沿,领导干部述法、学法、考法作为一项硬规定,硬执行查看运用法治思维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加强对普法骨干、工作人员理念及运行能力的培训和指导,转变普法工作认识,落实普法责任制联席会议制度,提高对普法责任部门的督察督导力度,真正让普法责任制度得到实施。二是普法改变方式,由突出对法律知识和新颁布的法律的宣传,转变为法治信仰的培育。让尊法学法守法用法是一种生活习惯,生活方式,让群众信法,树立法律理念和法治思维,考虑违法后果,懂得事事处处具有法律意识,遇到问题麻烦懂得拿起法律武器进行保护,而不是动辄信访不信法。

(六)探索产业扶贫,实现脱贫致富。一是加强产业和建档户的利益联动机制。积极探索建档立卡户以土地、实物、资金、劳动力等入股企业的利益联动机制,提高产业的带动作用。同时,优先发展贫困群众能直接参与的设施农业和村头工厂,持续扩大就业面和增加移民收入。二是继续强化各乡镇党委、政府的主体责任,加快各项任务落实。统筹规划政策、资金、人员等要素,加快扶贫资金的使用落实,向基础设施改造、扶贫产业发展、建档立卡户就业、村头扶贫产业工作倾斜。

(七)推进环境整治,创建美丽村居。一是高效推进社区生活垃圾分类试点。充分发动村(居)民参与,探索建立生活垃圾分类回收激励机制,助力创建文明城市和农村美丽村居。二是在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中求突破。既要把实质上的违章、危房、断壁残垣拆出来,又要把群众思想的顽疾根除,在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中让广大群众树立新思想、新意识、新习惯。

(八)绘制发展蓝图,推动乡村振兴。一是科学谋划布局。各乡镇根据本乡镇实际情况,因地制宜、准确定位、科学谋划发展思路,制定乡镇总体规划、村庄布局规划、乡村振兴规划等。二是提升农产品品质及附加值。继续优化花卉、蔬菜、采摘果蔬等农业产业种类,打造农业公园、采摘园、农家小院烧烤、农事体验园等提高农产品附加值。三是全力推动全域旅游。各乡镇以兴庆区创建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为契机,根据乡镇总体规划,完善基础设施建设,整合农业、旅游、生态、文化、艺术等资源,全面提升全域旅游发展质量。

优秀基层治理体系心得体会文章报告范文(19篇)篇十八

基层治理体系是国家治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社会建设和社会发展的基石。当前,基层治理正经历由单向管理向多元化、参与式治理的创新转变,构建与我县相适应的治理体系,确保基层社会既充满活力又和谐有序,针对基层治理中存在的突出问题,研究制定从政策层面加以解决、从业务层面加以指导、从经费层面加以保障的务实举措,推动基层社会治理在创新中突围、在共治中拓展、在法治下前行。

规范议事范围及参与主体。凡涉及村(居)务、财务的重要事项,都要提交村(居)民代表会议进行商议和表决。参会人员由村(居)民代表、村(居)“两委”成员、村(居)务监督委员会成员、各村(居)民小组组长组成,普通村(居)民可以自由到会旁听。涉及外来人员的议题外来人员代表列席会议,确保村(居)民代表会议的广泛性和代表性。

(二)加强基层社会治理,确保协商决议公开。

实施阳光村(居)务工程,凡协商决策需要村(居)委会落实的事项,均通过村(居)务公开栏第一时间公开,并及时反馈落实情况。随时收集村(居)民意见,解答村(居)民疑问,对村(居)民的不同意见作出解释。设定每次村(居)民代表会议的第一项议题为反馈上一次会议决策的落实情况,确保协商决策落实到位。

(三)重视基层社会自治,发挥群众参与的基础作用。

加强和改进农村(居)建设,规范和提升村(居)民自治水平,夯实基层民主制度建设,使之更好地适应和服务于社会治理创新的发展趋势和要求。健全基层群众自治机制,增强基层社会自治功能,扩大群众参与范围和途径,丰富自治内容和形式,努力实现民事民议、民事民办、民事民管,实现政府治理与基层群众自治的有效衔接和良性互动。

(一)是建立基层治理工作责任制。通过构建科学合。

理、权责明确的评估体系,引导基层组织尤其是“一把手”像抓经济发展、抓安全生产一样重视基层治理。同时,借助问责条例辅以严格的问责办法,用有力的刚性约束让基层组织从思想深处和日常工作中把基层治理摆在突出的重要位置。

(二)解决粗放式、碎片化管理的问题。随着基层公共事务的不断增多和日趋复杂,尤其是群众公共服务需求的不断增长,基层治理迫切需要协同治理。但是,从现实情况看,碎片化管理、部门各自为战的情形非常明显,而且基层治理千头万绪、纷繁复杂、牵涉面广。很多基层干部为此付出了大量时间和精力,但也存在“眉毛胡子一把抓”的情况。事实证明,这种粗放式管理不仅浪费人财物,而且抓不住治理重点,还容易忽视治理盲点。

(三)解决基层党组织软弱涣散的问题。在党领导的社会主义中国,党是一切工作的领导核心。基层治理要毫不动摇地坚持党的领导,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的引领作用。但是,当前基层党组织软弱涣散、战斗力凝聚力不强是突出问题。

(一)明确基层社会三治主体。以基层社会党组织、基层政府、城乡社区企业、城乡社区社会组织和城乡社区成员,五个三治为主体,坚持党领导基层社会治理的一切工作,发挥基层社会政府治理的主导作用,统筹发挥社会力量的协同作用,进一步注重发挥城乡社区成员的自治功能,发挥其主人翁的作用,做到相互平衡、相互支撑、相互制约,以实现共同发展的共治目标。

(二)明确基层社会自治目标。发挥人民主人翁精神,依法自己管理自己,自己约束自己,制定必要的乡规民约,建立自我管理的议事机制,自己参与并处理自己的事务;坚持自我服务。通过创新机制和平台,发动群众服务群众,通过政府购买服务机制,社会组织参与社区自我服务模式,切实做到社区“事事有人管”;坚持自我教育。通过基层协商,可采用开放空间等工作模式,找到合法合情合理解决问题的方案,这种自我教育的过程其实也是社区成员的自我成长的过程;坚持自我监督。创新监督形式,调动城乡社区成员参与监督社区事务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以群众自我监督促进社区和谐,推动基层社区自治的良性互动。

(三)推动基层社会法治建设。目前有的基层干部及执法人员在化解基层社会矛盾、协调基层社区各个利益关系主体、分配经济和社区资源时,存在有法不依、执法不严、违法不究等问题,甚至还出现权大于法、言大于法、徇私枉法、粗暴行政等违法行为。针对这些问题,应该发挥基层社会法治机制的保障作用,包括坚持全民守法,坚持法治精神,坚持法治保障,维护法律尊严和权威。

基层治理的五个方面。

基层治理调研课题。

优秀基层治理体系心得体会文章报告范文(19篇)篇十九

特色产业总产值占农业总产值的x.x%;预计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同比增长x.x%。

及掌政镇强家庙村、碱富桥村、五渡桥村、永南村日光温室建设等壮大村集体经济项目。

(二)乡村治理能力方面。加强乡镇政务服务能力建设。调整划转行政执法事项,将街道、乡镇受理的共xx项公共服务事项全部划转至街道、乡镇审批,下沉到村居社区受理。以推进“放管服”改革、优化政府职能转变为抓手,明确办理权限,推进建设乡镇民生服务大厅政务服务规范化、高效化、优质化、便民化,加强业务办理指引,明确办理材料、办理流程、办理时限等,让群众少跑腿、少奔波,对高龄老人、行动不便人员、残病人员可代办工作。提高乡镇民生保障能力。结合低保审批权下放和农村低保开展专项治理工作;做好高龄老人、特困供养人员的认证、清退、津贴发放工作,严格把控救助和慰问工作的程序、认定和公示;优化民生服务保障,打造留守儿童之家、幸福院、老年饭桌等。做好应急生产生活物资保障。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期间,xx区协调上级应急管理部门向乡镇下拨棉帐篷、棉大衣、棉被等物资便于救灾时统一调度。做好xx区应急物资储备库及应急指挥中心项目申报工作,为扎实做好应对突发事件调配物资奠定坚实基础。

确定、村委会正式公布四步基本程序进行公开。公开时间上分为长期公开、即时公开、定期公开,确保公开的时效性和准确性,使农民对村级事务享有更广泛、更全面、更充分的知情权。三是明确乡镇“一把手”和分管领导作为本乡镇村务公开民主管理工作的第一责任人和直接责任人。制定了考核办法,实地、明查,暗访、走访农户等方式,对各乡镇、村村务公开民主管理工作进行督查。

村居扫黑除恶专项斗争宣传教育”等活动,依法解决农村群众反映强烈的困难和问题。创建“依法治理示范村”,打造乡镇、村级法律服务便民工作室xx个,建设通贵乡法治文化广场、宪法主题广场、掌政强家庙村、大新镇大新家园法治广场,营造全体群众关心、支持和参与法治建设的良好社会氛围。深入开展乡村宗教治理。制定xxxx年法律进宗教活动场所系列宣讲计划,指导宗教活动场所在国家和民族重大节日举行升国旗、唱国歌等活动,为各宗教场所赠送和订阅宪法和法律读本、政策宣传手册、图书报刊等,xx区xx处依法登记的宗教活动场所“四进”覆盖率达到xxx%。落实宗教教职人员任前审查及考评。联合相关部门对拟任的教职人员和管理人员是否有违法犯罪前科等进行审查,并对主要教职人员进行季度测评。加强宗教场所建设审批监管。委托第三方测绘机构利用技术手段对辖区所有宗教场所的占地面积、建筑类型及历史沿革等进行了全面测绘,进一步完善了宗教场所基础数据库,做到了情况明、底数清,有效防止违法违规建设等问题。加大对党员信教问题监督排查的力度。xxxx年以来xx区定期对辖区党员信教问题开展排查,每年由统战部提供朝觐人员名单,组织部对名单进行排查;每季度由乡镇、街道上报辖区党员信教排查情况,并及时对发现的信教党员进行教育转化。

行村规民约情况实行积分制管理,设立“积分银行”“积分超市”,开展积分兑换活动。将“道德红黄蓝榜”“村规民约”与积分管理制度结合,以“积分制”奖惩为抓手,充分调动村民参与的积极性,促进村民文明生活习惯养成,探索出符合农村特点和规律的乡村治理道路。截至目前,两乡两镇共有xxxxx户在“积分银行管理平台”登记,已兑换积分xxxxxx分。把文化育人作为深化农村“德治”的重要抓手,努力打造多彩乐活的美丽乡村。进一步加强乡村文化振兴,加大文化投入力度,“颜值”“气质”两手抓,农村社会文明程度和群众文明素养明显提升,乡风民风和村容村貌同步好转。加强公共文化阵地建设,投入xx万元对掌政镇强家庙村等xx个村级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进行功能提升改造;新建月牙湖乡滨河家园五村等x个村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滨河家园四村、通南村x个农民文化大院。深入实施文化扶贫惠民工程,围绕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文化惠民“四送六进”“我们的节日”等主题,广泛开展民俗展示、文化表演、孝老爱亲、邻里互助等文化惠民主题实践活动,以优秀传统文化涵养文明乡风。

社保、卫计、开证明等业务,相关数据信息会推送到政务云,由相关业务人员完成任务清单。该平台充分做到了各类信息共享,用信息化手段提高了群众办事效率,有利于推进服务型政府建设。推进智慧城市运营管理中心建设,今年x月开始建设xx区智慧城市运营管理指挥中心乡镇、街道及村(社区)三、四级平台,已建成x个乡镇、xx个街道办事处三级平台,各社区(村)四级平台建设工作正在有序推进中。目前,三级平台与中心的工作衔接率达到了xxx%,运行畅通,进一步提升了城市精细化管理水平。

(一)基层党组织引领作用发挥不够充分。部分基层党组织政治引领作用发挥不足,贯彻上级决策部署不够坚决彻底,思想政治建设及中心任务与群众关心关切的问题结合不紧,积极谋创新促发展的主动性不强,被动等待上级安排部署工作的多,结合工作实际,创新性开展工作的少,积极谋划工作、推动工作办法不多。村党群活动服务站利用率低,管理不够规范,作用发挥还不充分。

弱,政治意识不强,容易被拉拢、利用;个别党员长期游离于党组织监管之外,不履行党员义务,不参加组织生活。虽然下发了不合格党员的处置管理办法,但在实际落实处置不合格党员的过程中,仍然存在基层党组织斗争意识不强、老好人思想作祟、严肃教育管理党员的态度不坚决的问题,管理教育党员的实招落空,没有起到处置一个、警醒一片的作用。

(三)村干部“一大三低”、后备干部储备不足问题仍然存在。个别村出现后备力量匮乏、培养缺失、选人用人难的情况。有的后备干部综合素质不高,难以符合现行的村干部要求,后备干部培养停留在纸上,能够得到组织信赖、群众认可的后备干部较少。

(四)村民民主素质不高,主人翁意识不强。传统思想导致村民在村级、乡级社会事务中的主人意识、平等意识、自主意识缺乏,依附观念浓厚。对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反应冷淡,既不愿意参与竞选,也不愿意参与监督、管理和决策,对乡党委政府和村“两委”倡导提出的公共事务漠不关心。

制”管理用“加法”添动力,让争优有劲头;用“减法”警示后进,让落后者有压力,督促其改进。经过实地走访,一是xx区各村均不同程度存在只是把当前主抓的人居环境整治工作紧密结合环境卫生整治作为重点纳入积分管理,而村规民约中道德风尚、优秀传统、纯朴民风等约定只是书面纳入了积分制管理细则,并没有实际进行积分奖罚。二是大多数村只是对积极遵守村规民约而积分高的村民制定了积分兑换奖励的办法措施,忽视了对不积极履行村规民约甚至做出违背村规民约的不文明行为导致积分为负分的村民的惩罚措施,从而影响村规民约积分管理警示作用的发挥。

(六)法治政府建设不足,法治意识不强。一是基层普法宣传工作止步于法律知识,而执法实践结合较少,群众参与热情不高,导致普法走过场,收效低。二是领导干部学法意识不够,缺乏对本部门或行业相关法律法规学习,主动运用法治思维解决问题的能力不足。

发展不均衡、陈规陋习和不良风气依然存在。

(八)脱贫攻坚任务依然繁重。一是群众发展内生动力不足,存在“等靠要”思想,文化水平和道德素养有待提高,在产业结构调整、接受高等教育和技能培训、外出稳定务工、自主创业等方面均有畏难情绪。二是新创家园存在户口迁移问题、房屋产权证办理问题急需解决。

(九)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不够彻底,群众参与度不高。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未得到根本性好转,院内乱堆乱放问题容易反弹,对“小散乱污”排查不彻底,还存在“灯下黑”现象。部分村群众发动不够、群众参与度不高,只是依靠乡村两级干部和环卫进行整治。

(十)产业发展不均衡,产业结构还需优化。一是农业现代化水平不高,规模化经营水平低,农产品产业链单一。二是农业资源整合效果不明显,农产品加工水平偏低,精深加工程度不足。三是农业基础设施配备不齐,农业技术人才引进不够。

动,强化农村基层党组织领导核心地位,对农村各类组织分类施策、精准发力,实施有效领导,切实增强农村基层党组织政治功能和组织力。优化农村党组织“评星定级”考评细则,将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移风易俗等工作纳入其中,促进村党组织领导乡村治理能力提升。

(二)增强干部本领,提升履职能力。持续抓好“三大三强”行动、“两个带头人”工程,加强农村干部的培养、配备、使用。全面推行村(社区)书记主任“一肩挑”,突出政治标准,拓宽选人渠道,明确选拔标准,大力选拔培养“政治素质强、发展能力强”的“双强型”基层党组织书记,加大村党组织书记培训力度。建立《农村致富带头人、村级后备干部选用培养机制》,加大后备力量、职业化党务工作者的选拔储备。深入实施“头雁领航”工程,举办xx区第三届“金牌书记”评选大赛,充分调动基层党组织书记干事创业的激情与热情;持续教育管理好现有“金牌书记”队伍,健全完善“一托二”先进带后进考核办法,真正发挥“金牌效应”。

蓝榜”密切结合,不断更新,随时张榜,及时“晾晒”出村里随时出现的善恶美丑。

(四)提升村民素质,树立民主意识。发展农村基层民主政治,完善村民自治,必须培育村民的现代公民意识,即主体意识、参与意识和公共意识。要通过加强宣传教育,提高村干部和农民的民主素质:要利用多种形式在农民群众中积极开展社会主义思想教育,提高村民对民主的理解能力和接受能力;要开展民主参与的权利意识教育,使村民树立民主参与、当家作主的权利意识和民主意识;要通过开展自由、平等的民主观念教育,使村民强烈认识到自己利益、权利的主体性和不可侵犯性,树立较强的民主责任感。

生活习惯,生活方式,让群众信法,树立法律理念和法治思维,考虑违法后果,懂得事事处处具有法律意识,遇到问题麻烦懂得拿起法律武器进行保护,而不是动辄信访不信法。

(六)探索产业扶贫,实现脱贫致富。一是加强产业和建档户的利益联动机制。积极探索建档立卡户以土地、实物、资金、劳动力等入股企业的利益联动机制,提高产业的带动作用。同时,优先发展贫困群众能直接参与的设施农业和村头工厂,持续扩大就业面和增加移民收入。二是继续强化各乡镇党委、政府的主体责任,加快各项任务落实。统筹规划政策、资金、人员等要素,加快扶贫资金的使用落实,向基础设施改造、扶贫产业发展、建档立卡户就业、村头扶贫产业工作倾斜。

(七)推进环境整治,创建美丽村居。一是高效推进社区生活垃圾分类试点。充分发动村(居)民参与,探索建立生活垃圾分类回收激励机制,助力创建文明城市和农村美丽村居。二是在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中求突破。既要把实质上的违章、危房、断壁残垣拆出来,又要把群众思想的顽疾根除,在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中让广大群众树立新思想、新意识、新习惯。

(八)绘制发展蓝图,推动乡村振兴。一是科学谋划布局。各乡镇根据本乡镇实际情况,因地制宜、准确定位、科学谋划发展思路,制定乡镇总体规划、村庄布局规划、乡村振兴规划等。二是提升农产品品质及附加值。继续优化花卉、蔬菜、采摘果蔬等农业产业种类,打造农业公园、采摘园、农家小院烧烤、农事体验园等提高农产品附加值。三是全力推动全域旅游。各乡镇以xx区创建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为契机,根据乡镇总体规划,完善基础设施建设,整合农业、旅游、生态、文化、艺术等资源,全面提升全域旅游发展质量。

相关范文推荐

    专业户外活动教案木头人(通用15篇)

    教学工作计划的评价标准包括教学效果、学生反馈、教师自我反思等多个方面。下面是一些优秀教师编写的教学工作计划,供大家参考和借鉴。小班刚入园幼儿的主动参与活动的意识

    2023年销售人员转正后工作规划范文(17篇)

    在生活和工作中,做好规划计划可以提高效率,减少浪费,使我们的目标更加明确和有序。小编为大家整理了一些规划计划的注意事项和技巧,希望能够对大家的规划工作有所帮助。

    优质人教版三年级信息技术教案大全(21篇)

    教案的编写要注重因材施教,因时制宜,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和发展规律。请大家查阅以下三年级教案,学习其中的教学设计和方法。1、生活中的信息形式,信息的重要性;2、信

    热门新老员工交流会心得(汇总18篇)

    经历了这段时间的学习,我对于这门课程的理解和认识有了很大的提升。接下来是一些家庭主妇的心得体会,她们通过生活经验总结出了一些家庭管理的方法。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

    实用大赛筹备情况汇报(通用16篇)

    情况汇报可以通过会议、邮件、报告等方式进行,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方式。在下文中,作者详细记录了工作的具体情况和取得的成果,让我们一起了解一下。各位同学:大家好

    最优大学书法实践报告范文(23篇)

    实践报告是对实际工作或实验实施过程的总结,它可以准确记录并评价自己的实践成果和能力发展。实践报告的写作是一个需要实践和经验积累的过程,以下范文将为大家提供一些思

    2023年智慧书法教学培训心得体会及感悟大全(17篇)

    培训心得体会是一种可以将学习成果进行总结和分享的重要形式,有助于提高自己和他人的学习效果。以下是一些写作培训心得体会的范文,供大家参考和学习。11月17日下午,

    最优托班手工教案(案例20篇)

    教学工作计划是教学工作的基本依据,有助于教师做好教学准备。借鉴他人的成功经验是制定教学工作计划的一种有效方法,以下是一些值得借鉴的案例。1、学习用撕贴的方法粘贴

    专业班长续职申请书(案例20篇)

    作为转专业申请书的起始部分,我们需要用简洁的语言概述自己的背景和申请意图,以引起招生委员会的关注。接下来是一些转专业申请书的模板和范文,供大家参考和学习。

    最新如何做课题讲座心得体会(案例23篇)

    写心得体会可以让个人对过去的经历有更深入的理解和反思。如果你对写心得体会感到困惑,可以看看下面这些范文,或许能够帮到你。小课题心得体会是我们在完成一项小课题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