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秀基层治理体系心得体会文章报告(通用16篇)

时间:2023-11-05 作者:ZS文王优秀基层治理体系心得体会文章报告(通用16篇)

心得体会是对个人成长和进步的一种梳理和记录,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规划未来的发展方向。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一些优秀心得体会范文,供大家参考。希望这些范文可以给您提供思路和灵感,让您写出精彩的心得体会。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共同进步!

优秀基层治理体系心得体会文章报告(通用16篇)篇一

第一段:引言(总纲)。

在中国社会经济发展进入新时代的大背景下,加强基层治理体系建设已成为推动国家发展的新要求。近年来,我国在基层治理体系方面取得了显著的成果,但也面临着一些挑战。在个人实践中,我有幸参与了基层治理工作,不只是聆听社区居民的诉求,还通过调研和探索不断摸索出一些心得和感悟,下文将从健全组织机制、提高工作效能、优化资源配置、提升群众满意度、加强社会信用体系五个方面进行阐述,以期促进基层治理体系建设更好更快地向前发展。

第二段:健全组织机制。

健全组织机制是加强基层治理体系的基本保证。我所在的社区,积极推行社区党组织+社区居家服务中心+志愿者的组织方式,建立了党员联系网,将各党员与自己所联系的居民进行精准对接,以确保信访工作能够及时有效地开展。另外,设立社区议事厅和居委会,致力于增强社区居民的自治能力,提高决策的透明度和公正性。通过这些组织机制的健全,社区居民的参与度明显提升,社区治理也变得更加民主、规范和高效。

第三段:提高工作效能。

提高工作效能是基层治理体系建设的重要目标。在实践中,我们积极推动信息化建设,建立社会管理信息公共平台,实现信息资源共享和互动交流。同时,引进智慧城市建设,在社区配备人脸识别系统和智能设备,提高监管和服务水平。此外,我们强调学习型组织建设,定期开展培训与交流,提高社区工作队伍的专业素养和工作能力。这些举措有效提高了基层治理的工作效能,提升了社区服务的品质和水平。

第四段:优化资源配置。

优化资源配置是加强基层治理体系的重要举措。在我所在的社区,我们积极探索“互联网+社区服务”的模式,通过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提供全方位的服务。借助互联网,我们实现了社区公共资源的共享,便民服务的网上办理,有效解决了居民办事难、跑腿多的问题。另外,我们注重以人为本,通过调查研究和听证会等形式,了解居民的需求和意见,进一步完善社区的发展规划和服务项目,使资源能够更加合理有效地分配,推动社区的可持续发展。

第五段:提升群众满意度。

提升群众满意度是加强基层治理体系的核心任务。我们注重开展群众工作,积极开展居民自治和自治能力培养活动,并通过问卷调查等方式,及时了解群众对社区工作的满意度和建议,进一步完善和改进工作。另外,在进行工作规划时,我们充分考虑居民的需求和利益,使社区发展更好地融入到居民的期望中。通过这些努力,居民的获得感明显提高,社区凝聚力得到增强。

结尾段:总结回顾。

加强基层治理体系建设是社会发展的迫切需要,而我在基层治理工作中的实践也让我明白,只有建立健全的组织机制,提高工作效能,优化资源配置,提升群众满意度,并加强社会信用体系的建设,方能有效推动基层治理体系的健康发展。作为一名基层干部,我将继续通过实践和探索,不断总结和积累经验,为推进基层治理体系建设做出更大的贡献。相信在我们的共同努力下,加强基层治理体系的目标必将实现,为中国社会的繁荣稳定贡献力量。

优秀基层治理体系心得体会文章报告(通用16篇)篇二

随着中国改革开放的深入推进,基层治理工作逐渐成为推动社会稳定和发展的重要环节。为了更好地加强基层治理体系,我在实践中总结出了一些心得体会。首先,要注重加强基层党组织的领导作用;其次,要建立健全基层干部队伍;再次,要提升基层治理的科学性和精细化水平;最后,要加强基层民主建设。通过这些措施的落实,基层治理系统能够更好地发挥作用,使社会治理更加科学、有效。

首先,要注重加强基层党组织的领导作用。基层党组织作为党的执政机构,在基层治理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我发现,加强党组织的领导,能够有效地整合和调动各方资源,提高基层治理的效能。为了实现这一目标,我们需要加强基层党组织的培养和教育,提高党员干部的政治素质和能力水平。此外,还要加强对党员干部的监督和管理,切实落实党风廉政建设各项要求。通过党组织的领导作用,基层治理体系能够更好地履行职责,推动社会的稳定和发展。

其次,要建立健全基层干部队伍。基层干部是实施基层治理工作的主体力量。然而,由于基层工作的复杂性和压力大,基层干部队伍的数量和质量都存在着一定的问题。为了解决这些问题,我们需要加强干部的选拔和培养工作,注重选拔具有良好政治素质和工作能力的干部,并为他们提供必要的培训和学习机会。同时,还需要加强对干部的激励和考核,建立激励机制,激发干部的积极性和创造力。只有建立健全的基层干部队伍,才能够更好地推动基层治理体系的运行。

再次,要提升基层治理的科学性和精细化水平。基层治理工作是一项复杂而细致的工作,需要具备一定的科学性和精细化水平。在实践中,我发现,要提升基层治理的科学性和精细化水平,需要加强对基层治理工作的研究和探索,注重理论和实践的结合。同时,我们还需要推动信息技术在基层治理中的应用,利用大数据和人工智能等技术手段,优化基层治理的决策和执行过程。通过提升治理的科学性和精细化水平,基层治理体系能够更加高效地满足人民群众的需求。

最后,要加强基层民主建设。民主是中国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而基层民主建设是推进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重要途径。在实践中,我注意到,加强基层民主建设可以有效地促进群众的参与和自治,增强基层治理的公正性和合法性。为了加强基层民主建设,我们需要加强对基层群众自治组织的建设,鼓励群众参与基层事务的决策和管理。同时,还需要加强对基层民主选举和公共参与的机制建设,保障人民群众享有更多的民主权利,并能够通过合法途径表达自己的诉求和意见。通过加强基层民主建设,基层治理体系能够更好地符合人民的利益和期待。

综上所述,加强基层治理体系是推动社会稳定和发展的关键环节。在实践中,我们要注重加强基层党组织的领导作用,建立健全基层干部队伍,提升基层治理的科学性和精细化水平,以及加强基层民主建设。通过这些措施的落实,基层治理体系能够更好地发挥作用,使社会治理更加科学、有效。只有不断强化基层治理体系,才能够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

优秀基层治理体系心得体会文章报告(通用16篇)篇三

在当前社会治理中,基层治理的重要性逐渐被人们所认识到,特别是在建设美丽中国、全面深化改革的新时代下,基层治理体系更是成为了首要之务。而作为基层管理者,我们必须深刻认识到基层治理的重要性,加强对基层治理的思考研究,努力筑牢基层治理体系,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的基层治理模式。

第二段:了解基层治理的意义。

基层治理是指对社会各个方面的管理与服务,是社会治理的最基础、最关键的环节。基层治理的好坏直接影响到全局治理的成败。同时,基层治理也是贯穿于现代化建设的整个过程之中的,各个阶段各个环节都有可能涉及到它的问题和难点。因此,筑牢基层治理体系是十分重要的,对于推动社会现代化建设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对于基层治理,我们应当把优化政治生态和改进服务质量视为基层治理的核心理念。具体而言,就是要坚持依法治理、民主参与、权责衔接、有效运转这四大原则。并着力加强基层治理干部的素质建设,搭建理论研究交流平台,深入开展宣传教育工作,通过这些措施,我们可以不断增强干部的政治素养,不断提高治理能力。

第四段:优化基层治理的工作机制。

针对当前基层治理机制存在的一些问题,我们应该采取拓展基层治理责任体系、优化基层治理激励机制、完善基层治理监督机制、建立基层治理信息平台等革新措施,这样可以进一步以最顶层的思维谋划基层治理的发展,引导基层治理向着更加规范、高效、美好的方向发展。

第五段:加强基层治理队伍建设。

加强基层治理队伍建设是基层治理体系的根本保证。特别是在新时代下,我国基层社会治理的各个方面都存在着着力改进的问题,因此,我们需要更有组织、更具有战斗力的基层治理队伍,这样才能够更好的应对基层治理中各种复杂的问题。因此,我们应该加强对基层治理干部的培训、提升他们的实战经验,使他们更好地理解且掌握基层治理的精髓,增强基层治理队伍的凝聚力与战斗力。

第六段:结论。

总之,筑牢基层治理体系是必须要把握好的核心要义。基层治理体系是整个社会治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我们必须高度重视基层治理体系建设的重要性,通过加强改进、优化改革的方式,不断提高基层治理的能力属性,发挥它在现代化建设中的作用,努力推动我国社会治理现代化向前发展。

优秀基层治理体系心得体会文章报告(通用16篇)篇四

近年来,我国社会事务的规模和复杂性不断增加,这对民政部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和挑战。为了更好地推进基层治理工作,民政部门发布了《民政基层治理报告》,呈现了中国基层治理工作的成果和问题。通过阅读报告,我深刻认识到了当前基层治理的状况和改进方向。下面是我对该报告的心得体会。

第一段:背景介绍与总体情况。

民政基层治理报告是一份介绍中国基层治理工作的重要文件,内容涉及基层社区、婚姻登记、社会救助等多个方面。报告显示,近年来,我国基层治理工作取得了显著成绩。比如,在社区建设方面,政府加大了投入,提高了居民参与意识;在婚姻登记方面,电子登记系统的运用提高了工作的效率和便利性;在社会救助方面,政府拓宽了救助对象和范围,更好地满足了困难群众的需要。然而,报告也提到了一些存在的问题,比如基层治理的责任不够明确,公共服务还不够全面、均等。这些问题需要我们深入思考和解决。

第二段:问题解读与原因分析。

有关基层治理的问题并非来自于一个方面,而是涉及到各个环节和各个利益相关者。一方面,基层治理责任不明确主要是由于治理主体的多元化。在社区管理中,政府、社区居民、社会组织等各方面都有一定的责任和权力,但由于各方管理的边界不清晰,责任的划分难以明确,导致治理效果不佳。另一方面,公共服务不全面、不均等的问题主要源自资源分布的不平衡和政策执行的不到位。一些基层地区因为基础设施、经济条件等方面的限制,导致公共服务的供给不足,而一些政策由于执行力度不够,导致一些群体无法享受到应得的福利。

第三段:存在问题的影响。

基层治理存在的问题直接影响到了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和生活质量。比如,基层社区管理不善,导致社会治安不稳定,居民生活环境差;婚姻登记流程繁琐,给居民带来了不便;社会救助难以满足困难群众的需求,导致他们无法得到及时的帮助。这些问题的存在不仅给人民群众带来了困扰,也影响到了社会的和谐发展。因此,我们必须认真对待这些问题,积极探索解决方案,为人民创造更好的生活条件。

第四段:解决问题的思路和策略。

为了解决基层治理中的问题,我们需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确保政策的人性化和便民化。同时,我们还需要强化基层治理的责任意识,明确各方责任,优化治理结构,提高治理效率。此外,加大对基层的政策和资源支持,确保公共服务全面到位,加强对基层工作人员的培训和管理,提升他们的综合素质和服务能力。只有通过这些措施,我们才能够有效解决基层治理中存在的问题。

第五段:展望与结论。

基层治理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政府、社会、居民等各方面的共同努力。通过阅读民政基层治理报告,我更加认识到基层治理的重要性和当前存在的问题。我相信,只要我们全面认识和解决这些问题,不断推进基层治理工作,中国的社会事务将迎来更加繁荣和稳定的发展。

通过这篇关于“民政基层治理报告心得体会”的文章,我对我国基层治理工作的现状和未来发展方向有了更深刻的认识。我相信,在各方的共同努力下,我国的基层治理工作一定能够取得更好的成果,为人民群众创造一个更加美好的社会环境。

优秀基层治理体系心得体会文章报告(通用16篇)篇五

民政基层治理报告是一份集中反映基层民政工作的重要文件,通过对基层民政工作情况进行全面梳理和深入分析,为民政部门提供了重要的参考依据和改进措施。这份报告不仅对于加强基层民政工作的质量和效益具有积极意义,也为广大社会群众的福祉和幸福感提供了有力保障。

第二段:分析报告中的亮点和问题。

在报告中,我们看到了一些亮点。首先,报告指出了基层民政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绩,特别是在扶贫、兜底保障等方面取得了显著的进展。其次,报告对于基层民政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也进行了详细分析,如基层民政部门职能不清、服务不到位等。这些问题的存在严重影响着基层民政工作的效果和群众的满意度,需要深入研究和解决。

第三段:总结报告对于基层治理的启示和指导意义。

报告的发布为基层民政工作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和借鉴。首先,我们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深化基层民政改革,提高服务质量和效率。其次,要加强基层民政部门的组织架构和人员素质建设,提升工作能力和业务水平。此外,还要强化与其他部门和社会组织的协作,形成良好的工作合力。

从报告中我们还可以发现一些值得改进的地方。首先,报告对于一些关键问题的分析和解决措施不够具体化,需要进一步明确。其次,对于基层民政工作中存在的一些新情况、新问题的研究和应对措施还不足,需要进一步拓展研究视野和解决思路。另外,报告也可以加强对于基层民政工作中的典型案例的归纳和总结,为其他地区和单位提供重要借鉴。

第五段:总结报告对于民政基层治理工作的重要意义和责任使命。

民政基层治理报告的发布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和推动作用。它为基层民政工作的发展指明了方向,为改进工作方法提供了依据,同时也增强了广大民政干部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我们要认真贯彻报告内容,深入落实报告要求,推动基层民政工作不断创新和提高,为社会和谐稳定做出更大的贡献。

优秀基层治理体系心得体会文章报告(通用16篇)篇六

基层治理体系作为维护社会稳定、促进改革发展的重要力量,在我国社会主义建设中起着关键的作用。在与基层治理体系打交道的日子里,我体会到了许多宝贵经验和深刻感悟。下面,我将从理念转变、发挥中坚力量、强化法治意识、加强党建引领和促进民主参与五个方面进行论述,谈一谈对基层治理体系的心得体会。

首先,理念转变是构建健全基层治理体系的关键。过去,基层治理是以政府为主导的,而现在则主张政府与社会共同治理。这种转变意味着权力下放、信息对称和公共参与,为基层治理提供了广阔的平台。在我们共同治理的探索中,我发现,理念转变需要各级政府的主动担当和积极推动。只有将更多权力交给基层和社会,才能够激发人民群众的积极性和创造性,进一步推动基层治理体系的全面发展。

其次,发挥中坚力量是基层治理体系建设的重要支撑。在实践中,我们发现,基层党组织、基层工会、妇联和共青团等中坚力量的作用不可忽视。他们能够将党的方针政策和国家法律法规落到实处,发挥桥梁纽带的作用,加强党风廉政建设和扶贫工作,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传播和引领。因此,为了真正发挥中坚力量的作用,我们需要加强对他们的培训和政策支持,激发他们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使他们成为基层治理的重要支撑。

第三,强化法治意识是基层治理体系建设的保证。法律是社会管理的基础和框架,法治意识是健全基层治理体系的核心要素。在基层治理的实践中,不仅要依法行政,还需要加强法治意识的培养和弘扬。只有通过宣传教育、法律法规的普及、法律知识的传授,让每一个公民都具备法治意识,才能够推动基层治理体系的健康发展。

第四,加强党建引领是基层治理体系建设的必然选择。党的领导是我国社会主义政治制度的重要特色,党的基层组织是基层治理的核心力量。加强党建引领,既要发挥党的领导核心作用,又要依法治理、民主参与,实现党的工作与群众的利益的有机结合。实践表明,只有通过加强党建引领,才能够确保基层治理体系的稳定运行和持续发展。

最后,促进民主参与是基层治理体系建设的重要途径。民主参与是社会主义民主的重要内容,也是基层治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我国的基层治理实践中,普通居民参与决策、监督和管理的途径和方式越来越多样化,充分发挥了人民群众的主体作用。通过加强民主参与,可以有效推动基层治理体系的协调运行,提高治理体系的效能和公正性,真正让人民群众享受到治理带来的红利。

总之,基层治理体系的建设与完善是一项复杂而艰巨的任务,需要各级政府和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通过理念转变、发挥中坚力量、强化法治意识、加强党建引领和促进民主参与等方面的努力,我们可以不断提升基层治理体系的能力和水平,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坚实的基础。我相信,在党中央坚强领导下,我国的基层治理体系一定能够不断取得更大的成就,为人民的美好生活贡献更多的力量。

优秀基层治理体系心得体会文章报告(通用16篇)篇七

基层治理是指党和政府在基层组织中协调群众利益的一种管理方式。近年来,中国政府对于基层治理的建设不断加强,接下来将探讨筑牢基层治理体系的心得体会。

基层治理作为整个社会治理的基础,决定了高层决策层面的制定和实施效果。同时,良好的基层治理也对于群众的生产生活及社会和谐稳定有积极的推动作用。因此,筑牢基层治理体系是实现全面经济社会发展和维护社会稳定的关键所在。

第三段:基层治理存在的问题及原因解析。

在加强基层治理建设的进程中,也存在一些问题。例如,部分地区对于新时代政治经济文化发展的需求并不完全理解或推行得不到位;一些基层组织形式单一,能力匮乏;基层干部队伍不够稳定,经验不足等。这些问题的产生有诸多原因,甚至与经济发展水平、人口迁移以及信息化发展等多个方面有关。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我们可以采取以下途径和方法,包括:推进基层治理和城市化进程的协调;完善基层治理体系和创新基层治理机制,如树立社区工作站等;加强对基层干部的培训和管理,提高基层干部素质,为基层治理提供坚实的人才基础。

第五段:总结。

筑牢基层治理体系是实现全面经济社会发展和维护社会稳定的重要保障所在,加强基层治理已成为国家战略,也是党和政府事业的长期目标。对于解决基层治理的诸多问题,我们需要审慎分析,并采取多种有效的方法和途径,不断进步,推进基层治理,并为社会和谐与稳定贡献力量。

优秀基层治理体系心得体会文章报告(通用16篇)篇八

随着中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速推进,基层治理体系的建设和完善越来越受到广泛的关注。作为基层干部,我有幸亲身参与并见证了基层治理体系的建设和改革,不断积累了一些心得体会。以下是我对基层治理体系的心得和体会。

首先,基层治理体系需要加强人民群众的参与。一个良好的基层治理体系应当充分依靠人民群众,尊重和发挥群众的主体地位。我们要注重加强人民群众的组织,通过听取群众的意见和建议,使他们参与决策过程,共同推动基层治理体系的改革和完善。

其次,基层治理体系需要完善各级干部的能力和素质。基层干部是基层治理体系的中坚力量,他们的能力和素质直接影响到基层治理体系的运行效果。我们要注重加强干部的培训和教育,提升他们的专业素养和能力水平,使他们能够适应新的发展需求,更好地发挥自己的作用。

再次,基层治理体系需要加强政府机构的改革和创新。一个良好的基层治理体系需要有科学合理的组织结构和运行机制。我们要注重加强政府机构的改革,优化资源配置,提高工作效率。同时,我们要鼓励和支持基层政府部门创新工作方法,积极探索符合本地实际的治理模式。

最后,基层治理体系需要建立健全的监督机制。一个良好的基层治理体系要求各级部门、各级干部能够接受有效的监督和约束。我们要注重加强监督机制的建设,加强对基层政府的监督力度,严肃查处违法违纪行为,保障基层治理体系的公正和廉洁。

总之,基层治理体系是一个复杂而庞大的系统工程,需要各方面的努力和共同参与。作为基层干部,我们要始终以人民的利益为出发点,不断完善和创新基层治理体系,为人民群众提供更好的服务和保障。只有这样,才能够实现社会各方面的协调发展,推动中国社会主义事业取得更加辉煌的成就。

优秀基层治理体系心得体会文章报告(通用16篇)篇九

基层治理是指国家社会整体运行过程中,通过社区、村庄等基层组织和居民之间的管理关系和居民自治的一种组织形式。在基层治理中,政府、社区、居民等各方利益相关者协同合作,共同参与社会事务管理和决策,并通过协商、议事、决策等方式解决问题。近年来,中国基层治理体系不断完善和创新,让我深感其重要性和现实意义。在参与和观察基层治理的过程中,我领悟到了几个心得体会。

首先,基层治理体系是民主的基础。民主是现代社会政治文明的核心价值观,而基层治理体系恰恰是民主实践的重要载体。在社区和村庄中,基层自治委员会成为居民参与民主决策的平台,居民可以通过选举或代表大会等方式,参与到社区议事、决策等过程中。这使得政府决策更加疏通、民主和透明,帮助政府更好地了解民意,提高政策的针对性和可执行性。基层治理体系的民主性质,使得基层治理更接地气,更贴近居民的需求和利益,为民众提供了更多权利和参与的机会,增强了政府的合法性和公信力。

其次,基层治理体系是有效的社会调解机制。社会矛盾和纠纷在现代社会普遍存在,中小矛盾虽然不至于引发重大社会问题,但如果得不到及时有效的解决,也会对社会稳定和谐产生不利影响。基层治理体系的引入为社会纠纷调解提供了一个重要的平台和机制。通过社区或村庄的调解组织,可以对矛盾冲突进行协商、调解和化解,实现和谐稳定的社会秩序。在我所居住的社区,邻里之间的小纠纷常常通过社区调解解决,有时仅仅通过开展一场邻里篮球比赛、组织一次邻里聚餐等形式,就能够改善邻里关系,和睦相处。基层治理体系提供了一个低成本、高效率的社会调解平台,避免了中央政府层面过度参与社会事务,减轻了政府的压力,增强了社区自治的活力和力量。

再次,基层治理体系是保障公共服务的有效机制。公共服务是社会治理的重要内容,通过建立和完善基层治理体系,可以更好地避免资源的浪费和公共服务的脱节。在基层治理体系中,政府、社区和居民共同协作,根据社区的实际需求和居民的利益,提供医疗、教育、环境保护等各类公共服务。这种情况下,政府有针对性地提供资源和资金,社区参与公共事务管理,居民参与公共事务决策。这一合作共赢的机制,可以更好地保障公共服务的连续性和可持续性,提高了公共服务的质量和效率,满足了居民的实际需求。

最后,基层治理体系是社会和谐发展的重要保障。基层治理体系关注的是社会的方方面面,注重的是人民的福祉和社区的和谐。通过基层治理体系,社会各界利益相关者能够共同参与社会事务管理和决策,形成维护社会和谐的共识和力量。基层治理体系注重解决居民的实际问题和社会矛盾,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和社会公平,增强社会凝聚力和社区团结力,为社会的稳定健康发展提供了坚实保障。基层治理体系的有效运行,是社会和谐共同富裕的前提和基础。

综上所述,基层治理体系是民主的基础,是有效的社会调解机制,是保障公共服务的有效机制,同时也是社会和谐发展的重要保障。作为一位普通居民,我非常庆幸能够亲身经历和观察到基层治理体系的建设和发展,深切感受到其对社会的积极作用。随着中国社会的进步和发展,我相信基层治理体系将会不断创新和完善,更好地为广大居民服务,推动社会的繁荣和进步。

优秀基层治理体系心得体会文章报告(通用16篇)篇十

特色产业总产值占农业总产值的x.x%;预计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同比增长x.x%。

及掌政镇强家庙村、碱富桥村、五渡桥村、永南村日光温室建设等壮大村集体经济项目。

(二)乡村治理能力方面。加强乡镇政务服务能力建设。调整划转行政执法事项,将街道、乡镇受理的共xx项公共服务事项全部划转至街道、乡镇审批,下沉到村居社区受理。以推进“放管服”改革、优化政府职能转变为抓手,明确办理权限,推进建设乡镇民生服务大厅政务服务规范化、高效化、优质化、便民化,加强业务办理指引,明确办理材料、办理流程、办理时限等,让群众少跑腿、少奔波,对高龄老人、行动不便人员、残病人员可代办工作。提高乡镇民生保障能力。结合低保审批权下放和农村低保开展专项治理工作;做好高龄老人、特困供养人员的认证、清退、津贴发放工作,严格把控救助和慰问工作的程序、认定和公示;优化民生服务保障,打造留守儿童之家、幸福院、老年饭桌等。做好应急生产生活物资保障。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期间,xx区协调上级应急管理部门向乡镇下拨棉帐篷、棉大衣、棉被等物资便于救灾时统一调度。做好xx区应急物资储备库及应急指挥中心项目申报工作,为扎实做好应对突发事件调配物资奠定坚实基础。

确定、村委会正式公布四步基本程序进行公开。公开时间上分为长期公开、即时公开、定期公开,确保公开的时效性和准确性,使农民对村级事务享有更广泛、更全面、更充分的知情权。三是明确乡镇“一把手”和分管领导作为本乡镇村务公开民主管理工作的第一责任人和直接责任人。制定了考核办法,实地、明查,暗访、走访农户等方式,对各乡镇、村村务公开民主管理工作进行督查。

村居扫黑除恶专项斗争宣传教育”等活动,依法解决农村群众反映强烈的困难和问题。创建“依法治理示范村”,打造乡镇、村级法律服务便民工作室xx个,建设通贵乡法治文化广场、宪法主题广场、掌政强家庙村、大新镇大新家园法治广场,营造全体群众关心、支持和参与法治建设的良好社会氛围。深入开展乡村宗教治理。制定xxxx年法律进宗教活动场所系列宣讲计划,指导宗教活动场所在国家和民族重大节日举行升国旗、唱国歌等活动,为各宗教场所赠送和订阅宪法和法律读本、政策宣传手册、图书报刊等,xx区xx处依法登记的宗教活动场所“四进”覆盖率达到xxx%。落实宗教教职人员任前审查及考评。联合相关部门对拟任的教职人员和管理人员是否有违法犯罪前科等进行审查,并对主要教职人员进行季度测评。加强宗教场所建设审批监管。委托第三方测绘机构利用技术手段对辖区所有宗教场所的占地面积、建筑类型及历史沿革等进行了全面测绘,进一步完善了宗教场所基础数据库,做到了情况明、底数清,有效防止违法违规建设等问题。加大对党员信教问题监督排查的力度。xxxx年以来xx区定期对辖区党员信教问题开展排查,每年由统战部提供朝觐人员名单,组织部对名单进行排查;每季度由乡镇、街道上报辖区党员信教排查情况,并及时对发现的信教党员进行教育转化。

行村规民约情况实行积分制管理,设立“积分银行”“积分超市”,开展积分兑换活动。将“道德红黄蓝榜”“村规民约”与积分管理制度结合,以“积分制”奖惩为抓手,充分调动村民参与的积极性,促进村民文明生活习惯养成,探索出符合农村特点和规律的乡村治理道路。截至目前,两乡两镇共有xxxxx户在“积分银行管理平台”登记,已兑换积分xxxxxx分。把文化育人作为深化农村“德治”的重要抓手,努力打造多彩乐活的美丽乡村。进一步加强乡村文化振兴,加大文化投入力度,“颜值”“气质”两手抓,农村社会文明程度和群众文明素养明显提升,乡风民风和村容村貌同步好转。加强公共文化阵地建设,投入xx万元对掌政镇强家庙村等xx个村级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进行功能提升改造;新建月牙湖乡滨河家园五村等x个村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滨河家园四村、通南村x个农民文化大院。深入实施文化扶贫惠民工程,围绕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文化惠民“四送六进”“我们的节日”等主题,广泛开展民俗展示、文化表演、孝老爱亲、邻里互助等文化惠民主题实践活动,以优秀传统文化涵养文明乡风。

社保、卫计、开证明等业务,相关数据信息会推送到政务云,由相关业务人员完成任务清单。该平台充分做到了各类信息共享,用信息化手段提高了群众办事效率,有利于推进服务型政府建设。推进智慧城市运营管理中心建设,今年x月开始建设xx区智慧城市运营管理指挥中心乡镇、街道及村(社区)三、四级平台,已建成x个乡镇、xx个街道办事处三级平台,各社区(村)四级平台建设工作正在有序推进中。目前,三级平台与中心的工作衔接率达到了xxx%,运行畅通,进一步提升了城市精细化管理水平。

(一)基层党组织引领作用发挥不够充分。部分基层党组织政治引领作用发挥不足,贯彻上级决策部署不够坚决彻底,思想政治建设及中心任务与群众关心关切的问题结合不紧,积极谋创新促发展的主动性不强,被动等待上级安排部署工作的多,结合工作实际,创新性开展工作的少,积极谋划工作、推动工作办法不多。村党群活动服务站利用率低,管理不够规范,作用发挥还不充分。

弱,政治意识不强,容易被拉拢、利用;个别党员长期游离于党组织监管之外,不履行党员义务,不参加组织生活。虽然下发了不合格党员的处置管理办法,但在实际落实处置不合格党员的过程中,仍然存在基层党组织斗争意识不强、老好人思想作祟、严肃教育管理党员的态度不坚决的问题,管理教育党员的实招落空,没有起到处置一个、警醒一片的作用。

(三)村干部“一大三低”、后备干部储备不足问题仍然存在。个别村出现后备力量匮乏、培养缺失、选人用人难的情况。有的后备干部综合素质不高,难以符合现行的村干部要求,后备干部培养停留在纸上,能够得到组织信赖、群众认可的后备干部较少。

(四)村民民主素质不高,主人翁意识不强。传统思想导致村民在村级、乡级社会事务中的主人意识、平等意识、自主意识缺乏,依附观念浓厚。对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反应冷淡,既不愿意参与竞选,也不愿意参与监督、管理和决策,对乡党委政府和村“两委”倡导提出的公共事务漠不关心。

制”管理用“加法”添动力,让争优有劲头;用“减法”警示后进,让落后者有压力,督促其改进。经过实地走访,一是xx区各村均不同程度存在只是把当前主抓的人居环境整治工作紧密结合环境卫生整治作为重点纳入积分管理,而村规民约中道德风尚、优秀传统、纯朴民风等约定只是书面纳入了积分制管理细则,并没有实际进行积分奖罚。二是大多数村只是对积极遵守村规民约而积分高的村民制定了积分兑换奖励的办法措施,忽视了对不积极履行村规民约甚至做出违背村规民约的不文明行为导致积分为负分的村民的惩罚措施,从而影响村规民约积分管理警示作用的发挥。

(六)法治政府建设不足,法治意识不强。一是基层普法宣传工作止步于法律知识,而执法实践结合较少,群众参与热情不高,导致普法走过场,收效低。二是领导干部学法意识不够,缺乏对本部门或行业相关法律法规学习,主动运用法治思维解决问题的能力不足。

发展不均衡、陈规陋习和不良风气依然存在。

(八)脱贫攻坚任务依然繁重。一是群众发展内生动力不足,存在“等靠要”思想,文化水平和道德素养有待提高,在产业结构调整、接受高等教育和技能培训、外出稳定务工、自主创业等方面均有畏难情绪。二是新创家园存在户口迁移问题、房屋产权证办理问题急需解决。

(九)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不够彻底,群众参与度不高。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未得到根本性好转,院内乱堆乱放问题容易反弹,对“小散乱污”排查不彻底,还存在“灯下黑”现象。部分村群众发动不够、群众参与度不高,只是依靠乡村两级干部和环卫进行整治。

(十)产业发展不均衡,产业结构还需优化。一是农业现代化水平不高,规模化经营水平低,农产品产业链单一。二是农业资源整合效果不明显,农产品加工水平偏低,精深加工程度不足。三是农业基础设施配备不齐,农业技术人才引进不够。

动,强化农村基层党组织领导核心地位,对农村各类组织分类施策、精准发力,实施有效领导,切实增强农村基层党组织政治功能和组织力。优化农村党组织“评星定级”考评细则,将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移风易俗等工作纳入其中,促进村党组织领导乡村治理能力提升。

(二)增强干部本领,提升履职能力。持续抓好“三大三强”行动、“两个带头人”工程,加强农村干部的培养、配备、使用。全面推行村(社区)书记主任“一肩挑”,突出政治标准,拓宽选人渠道,明确选拔标准,大力选拔培养“政治素质强、发展能力强”的“双强型”基层党组织书记,加大村党组织书记培训力度。建立《农村致富带头人、村级后备干部选用培养机制》,加大后备力量、职业化党务工作者的选拔储备。深入实施“头雁领航”工程,举办xx区第三届“金牌书记”评选大赛,充分调动基层党组织书记干事创业的激情与热情;持续教育管理好现有“金牌书记”队伍,健全完善“一托二”先进带后进考核办法,真正发挥“金牌效应”。

蓝榜”密切结合,不断更新,随时张榜,及时“晾晒”出村里随时出现的善恶美丑。

(四)提升村民素质,树立民主意识。发展农村基层民主政治,完善村民自治,必须培育村民的现代公民意识,即主体意识、参与意识和公共意识。要通过加强宣传教育,提高村干部和农民的民主素质:要利用多种形式在农民群众中积极开展社会主义思想教育,提高村民对民主的理解能力和接受能力;要开展民主参与的权利意识教育,使村民树立民主参与、当家作主的权利意识和民主意识;要通过开展自由、平等的民主观念教育,使村民强烈认识到自己利益、权利的主体性和不可侵犯性,树立较强的民主责任感。

生活习惯,生活方式,让群众信法,树立法律理念和法治思维,考虑违法后果,懂得事事处处具有法律意识,遇到问题麻烦懂得拿起法律武器进行保护,而不是动辄信访不信法。

(六)探索产业扶贫,实现脱贫致富。一是加强产业和建档户的利益联动机制。积极探索建档立卡户以土地、实物、资金、劳动力等入股企业的利益联动机制,提高产业的带动作用。同时,优先发展贫困群众能直接参与的设施农业和村头工厂,持续扩大就业面和增加移民收入。二是继续强化各乡镇党委、政府的主体责任,加快各项任务落实。统筹规划政策、资金、人员等要素,加快扶贫资金的使用落实,向基础设施改造、扶贫产业发展、建档立卡户就业、村头扶贫产业工作倾斜。

(七)推进环境整治,创建美丽村居。一是高效推进社区生活垃圾分类试点。充分发动村(居)民参与,探索建立生活垃圾分类回收激励机制,助力创建文明城市和农村美丽村居。二是在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中求突破。既要把实质上的违章、危房、断壁残垣拆出来,又要把群众思想的顽疾根除,在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中让广大群众树立新思想、新意识、新习惯。

(八)绘制发展蓝图,推动乡村振兴。一是科学谋划布局。各乡镇根据本乡镇实际情况,因地制宜、准确定位、科学谋划发展思路,制定乡镇总体规划、村庄布局规划、乡村振兴规划等。二是提升农产品品质及附加值。继续优化花卉、蔬菜、采摘果蔬等农业产业种类,打造农业公园、采摘园、农家小院烧烤、农事体验园等提高农产品附加值。三是全力推动全域旅游。各乡镇以xx区创建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为契机,根据乡镇总体规划,完善基础设施建设,整合农业、旅游、生态、文化、艺术等资源,全面提升全域旅游发展质量。

优秀基层治理体系心得体会文章报告(通用16篇)篇十一

基层治理体系是国家治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社会建设和社会发展的基石。当前,基层治理正经历由单向管理向多元化、参与式治理的创新转变,构建与我县相适应的治理体系,确保基层社会既充满活力又和谐有序,针对基层治理中存在的突出问题,研究制定从政策层面加以解决、从业务层面加以指导、从经费层面加以保障的务实举措,推动基层社会治理在创新中突围、在共治中拓展、在法治下前行。

规范议事范围及参与主体。凡涉及村(居)务、财务的重要事项,都要提交村(居)民代表会议进行商议和表决。参会人员由村(居)民代表、村(居)“两委”成员、村(居)务监督委员会成员、各村(居)民小组组长组成,普通村(居)民可以自由到会旁听。涉及外来人员的议题外来人员代表列席会议,确保村(居)民代表会议的广泛性和代表性。

(二)加强基层社会治理,确保协商决议公开。

实施阳光村(居)务工程,凡协商决策需要村(居)委会落实的事项,均通过村(居)务公开栏第一时间公开,并及时反馈落实情况。随时收集村(居)民意见,解答村(居)民疑问,对村(居)民的不同意见作出解释。设定每次村(居)民代表会议的第一项议题为反馈上一次会议决策的落实情况,确保协商决策落实到位。

(三)重视基层社会自治,发挥群众参与的基础作用。

加强和改进农村(居)建设,规范和提升村(居)民自治水平,夯实基层民主制度建设,使之更好地适应和服务于社会治理创新的发展趋势和要求。健全基层群众自治机制,增强基层社会自治功能,扩大群众参与范围和途径,丰富自治内容和形式,努力实现民事民议、民事民办、民事民管,实现政府治理与基层群众自治的有效衔接和良性互动。

(一)是建立基层治理工作责任制。通过构建科学合。

理、权责明确的评估体系,引导基层组织尤其是“一把手”像抓经济发展、抓安全生产一样重视基层治理。同时,借助问责条例辅以严格的问责办法,用有力的刚性约束让基层组织从思想深处和日常工作中把基层治理摆在突出的重要位置。

(二)解决粗放式、碎片化管理的问题。随着基层公共事务的不断增多和日趋复杂,尤其是群众公共服务需求的不断增长,基层治理迫切需要协同治理。但是,从现实情况看,碎片化管理、部门各自为战的情形非常明显,而且基层治理千头万绪、纷繁复杂、牵涉面广。很多基层干部为此付出了大量时间和精力,但也存在“眉毛胡子一把抓”的情况。事实证明,这种粗放式管理不仅浪费人财物,而且抓不住治理重点,还容易忽视治理盲点。

(三)解决基层党组织软弱涣散的问题。在党领导的社会主义中国,党是一切工作的领导核心。基层治理要毫不动摇地坚持党的领导,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的引领作用。但是,当前基层党组织软弱涣散、战斗力凝聚力不强是突出问题。

(一)明确基层社会三治主体。以基层社会党组织、基层政府、城乡社区企业、城乡社区社会组织和城乡社区成员,五个三治为主体,坚持党领导基层社会治理的一切工作,发挥基层社会政府治理的主导作用,统筹发挥社会力量的协同作用,进一步注重发挥城乡社区成员的自治功能,发挥其主人翁的作用,做到相互平衡、相互支撑、相互制约,以实现共同发展的共治目标。

(二)明确基层社会自治目标。发挥人民主人翁精神,依法自己管理自己,自己约束自己,制定必要的乡规民约,建立自我管理的议事机制,自己参与并处理自己的事务;坚持自我服务。通过创新机制和平台,发动群众服务群众,通过政府购买服务机制,社会组织参与社区自我服务模式,切实做到社区“事事有人管”;坚持自我教育。通过基层协商,可采用开放空间等工作模式,找到合法合情合理解决问题的方案,这种自我教育的过程其实也是社区成员的自我成长的过程;坚持自我监督。创新监督形式,调动城乡社区成员参与监督社区事务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以群众自我监督促进社区和谐,推动基层社区自治的良性互动。

(三)推动基层社会法治建设。目前有的基层干部及执法人员在化解基层社会矛盾、协调基层社区各个利益关系主体、分配经济和社区资源时,存在有法不依、执法不严、违法不究等问题,甚至还出现权大于法、言大于法、徇私枉法、粗暴行政等违法行为。针对这些问题,应该发挥基层社会法治机制的保障作用,包括坚持全民守法,坚持法治精神,坚持法治保障,维护法律尊严和权威。

基层治理的五个方面。

基层治理调研课题。

优秀基层治理体系心得体会文章报告(通用16篇)篇十二

近年来,全区上下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十九届四中全会关于基层治理相关要求,持续加强和创新基层治理工作,积极探索基层治理新模式、新途径,加强基层治理已经成为社会共识。

基层治理基础不断加强。在区委、区政府的重视和相关部门、街镇的共同努力下,先后投资xxxx余万元,新建、改扩建城市社区xx个,日间照料中心x个,智慧社区xx个;完成部分社区“四社联动”示范点和信息化平台指挥中心;建成农村社区服务中心xx个,幸福苑xx个。对城区“三无”小区,采取物业服务企业进驻、小区居民自治和小区党支部兜底三种模式进行管理,实现了事有人管、物业服务能改善、长期服务有保障的目标,清除了基层治理的盲点。

基层治理体系逐步健全。党建引领作用进一步发挥。在村级组织中实行村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一肩挑”,强化了村级组织党的领导。建立“街镇吹哨部门报到”等制度,落实了区级各部门服务基层、服务群众的责任,基层治理能力得到了进一步提升。基层组织运行规范化。印发了《关于进一步推进村级“小微权力”清单制度的实施意见》,理清了村党组织、村民委员会、村务监督委员会、村民小组和村组干部的职责职权,形成了权责清晰、程序规范、执行到位、监督从严的运行机制。印发《关于进一步落实异地搬迁社区治理工作实施方案的通知》等,落实了异地搬迁社区内弱势群体的服务管理等。基层治理民主彰显。印发《关于开展城乡社区协商的实施意见》《关于进一步推进城乡社区协商议事工作的通知》等,明确了基层民主协商议事的总体要求、内容范围、形式程序等,建立专题协商议事、重大事项工作监督等制度,基层群众民主参与意识逐步形成,以社区、驻社区单位、物业服务企业、业主委员会为主体的四方民主协商文明城市创建机制初步形成,有效调动了群众参与基层治理的积极性。

基层治理手段不断创新。基层法治不断健全。深入开展法律进农村和创建“民主法治示范村”等活动,“一村一法律顾问”实现全覆盖,法制宣传教育、法律咨询服务、参与纠纷化解等常态化开展,各级政府、部门依法行政,群众有事找“法”的意识不断提升,依法治区成效明显。基层德治能力有所提升。近年来,全区上下积极挖掘优秀传统文化,弘扬传统美德,开展了家风家训进万家,“文明家庭”“身边好人”“道德模范”等以评弘德活动,在社会上树立了一大批正能量的先进典型,起到了良好的宣传引导作用。科技在基层治理中得到普遍应用。建成归属明确,拥有各级管理人员xxxx余名的四级网格化管理体系,配合智慧社区建设,初步实现了“人、地、事、组织”等基层治理全要素信息常态化管理,做到了对辖区基本情况底子清、情况明、反应快,有效提升了公共管理水平。建成公安大数据平台等,对xx城区所有街道、广场等人群聚集场所实现了xxx度无死角监控,有效提成了处置突发事件的能力和水平等,为基层治理奠定了技术基础。

基础保障不充分。基层基础设施建设投入不足,现有设施设备还不能满足现实需要。部分村(社区)办公住房紧张,设备短缺,村级运行经费困难等现象依然存在。脱贫攻坚工作开展以来,全区大部分精力都集中在塬区各镇、村,在渭北的投入相对较少,导致发展不平衡问题突出。

组织体系不健全。基层治理党建引领作用有待持续加强,基层村(居)委会等群众组织有行政化趋势。社会组织、群团组织体系不健全,公益服务类、群众权益维护类社团组织较少。据统计,目前全区有各类社会组织xxx家,大部分为兴趣爱好类自发组织,每万人拥有登记、备案社会组织x.x个,其中社区社会组织仅有xx家,其资源利用能力、自我管控能力、服务能力等参差不齐,对群众的吸引力和影响力有限,群众参与积极性不高。

基层治理责权不对等。基层街镇自身没有法律法规正式授予的执法权,导致他们在履行监管、督办等工作职责时没有底气。如在安全生产、环保执法等工作过程中就面临没有执法证、执法权与处罚权,监管执法,只能通过个人私下关系劝导整改,工作开展难度大,常常处于被动状态。

中心城市管理水平有待持续加强。我区地处xx中心城市,各类城市问题突出。由于缺少统一的协调机构和牵头部门,各部门、单位在基础建设和管理各自为政。如城市道路建设、天然气、自来水、通讯网络铺设等过程中,朝建夕改,既给群众生产生活带来不便,也造成了人力、财力、物力等资源的严重浪费,群众意见较大。城市物业管理,流动人口、弱势群体管理等公共事业缺少统一的服务平台,群众在反映供暖、供水等问题时渠道不多,由此造成的上访及群体事件,也给基层治理带来困难。

以党建为引领,实现基层治理有魂。一是健全“。

不忘初心。

牢记使命”主题教育长效机制,进一步强化党组织引领基层治理机制建设,强力整顿软弱涣散农村(社区)基层党组织,切实发挥其战斗堡垒作用。二是选优配强村(社区)干部队伍,建立村(社区)人才库,加强村(居)委会干部尤其是年轻干部队伍培训力度,增强基层治理的人才储备。建立健全优秀农民工定向回引培养制度,注重把思想素质高的产业大户致富能人返乡农民工创业带头人发展成党员,吸收进村(居)两委班子,着力增强基层党组织带富能力。三是实施党建整合资源力量下沉工作,继续深入推进“街镇吹哨,部门报到”等工作,统筹人大代表政协委员机关干部和党员志愿者等下沉服务社区,增强工作活力;推动市场监管生态环境行政执法等职能部门职权下沉基层,改善基层有“责”无“权”的现状;加大对渭北相关村级组织的扶持力度,尽快解决办公用房及设施设备短缺等问题。

以自治为基础,实现基层治理有力。一是保障群众基本权利。加大党务、村务、财务公开力度、扩展公开范围,使知情明政得到最大普及,保障人民群众充分行使和发挥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的权利。二是建立健全自治体系。建立健全人民调解、司法调解等预防和化解矛盾机制,有效防范矛盾风险,加强矛盾源头排查调处。三是深入开展自治服务。更多的依靠和发动群众,让群众参与决策和治理的全过程,实现民事民议、民事民办、民事民管。推动“社会能做的交给社会做,村(居)民能做的交给村(居)民做”,最大可能实现社区村(居)民权益和意愿的最大化。

以法制为保障,实现基层治理有序。一是以宣传“七五普法”“民法典”等为契机,持续开展法律知识“六进六送”活动,充分利用文化活动室、图书阅览室、健身小广场等设施,发挥村(居)民主体作用,开展形式多样的法律宣传活动。二是全面落实“一村一法律顾问”制度,教育引导干部群众办事依法、遇事找法、解决问题用法、化解矛盾靠法,将律师参与重大决策、重大事项法律风险评估和防控纳入基层治理考核。三是加大对有法不依、执法不严、违法不究等问题的惩处力度,用生动的事例警示、引导和教育广大群众树立法制观念。

以德治为调节,实现基层治理有根。一是坚持依规立德。完善、推广乡规民约、城乡社区管理规章制度和社区居民行为准则,强化规范约束,发挥“明导向、正民心、树新风”的积极作用。二是坚持以文养德。继承和发扬优秀传统文化和传统道德,广泛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宣传教育,倡导全社会讲道德、尊道德,守道德。倡导良好的家风、家训,推动德治教育从基础抓起。三是坚持以评弘德。大力挖掘本土文化资源,开展“文明村镇”“文明家庭”“身边好人”“道德模范”等评选活动,以群众参与、喜闻乐见的形式,抓实乡风文明载体,发挥先进典型的模范作用,带动整个社会文明水平的提升。

以科技为支撑,实现基层治理有方。一是建立公安、民政等大数据平台及对接机制,把辖区内的人、房、事、物、组织等全部纳入信息平台,实施动态治理和服务,做到基础信息网上录入、办事服务网上管理、工作过程网上监督、责任目标网上考核。二是大力推广已建成的智慧社区建设经验,逐步在全区覆盖,实现“见房知人、见人知房、查房知人、查人知住”,做到底子清、情况明、行动快。三是探索创建网格员代办工作,充分发挥四级网格员的作用,为辖区村(居)民代办医疗救助、新生儿户口登记、有线网络缴费等服务,使网格员成为村(居)民家门口的“流动办事窗口”,有效提升基层治理质量,方便群众生产生活。

整合各类资源,加强中心城市建管。一是继续开展文明城市创建,切实从公共厕所改造、环卫设施建设、背街小巷整治等工作抓起,推动城市秩序管理与整治再上新台阶。通过制作宣传短片、公益广告、有奖参与等形式,充分发挥各类官媒、自媒体的宣传作用,调动群众参与创建文明城市的积极性。二是建议市区两级政府牵头,建立联席会议制度或确定牵头部门,对涉及城市建管的通讯网络、水电气暖铺设等协调建设计划,避免重复建设和施工。三是建立向群众征集城市建设管理意见建议的平台,群众可通过此平台,向党委、政府及相关部门反映对“十四五”规划等大事的意见建议,也可以反映物业管理、水电气暖等公共服务存在的问题等,定期由相关部门梳理汇总后,交各职能部门办理,规定挂号清零的时间节点,切实提高基层治理的能力和效率。

优秀基层治理体系心得体会文章报告(通用16篇)篇十三

预计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同比增长8.2%。

(一)乡村党组织建设方面。一是全面落实从严治党要求,农村基层党组织规范化建设得到强化。持续推进“三大三强”行动、“两个带头人”工程,强化基层基础保障,加大发展青年农民党员力度,加强后备力量培养,增强村“两委”致富带富能力,通过跟踪动态管理、提升能力素质,实现两个带头人“二合一”。建立建立加快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县级领导及部门包村工作制,明确27名县级领导和51个部门包抓xx区所有行政村,按照“六抓一促”,即“抓党建引领、抓产业兴旺、抓生态宜居、抓乡风文明、抓治理有效、抓生活富裕”和促农民增收的原则开展工作。二是抓村干部队伍建设,激发村干部干事创业新动能。形成村(社区)“两委”成员任职资格条件常态化审查机制,全面推行村(社区)党组织书记、村(居)主任“一肩挑”,对不胜任、不尽职的村党组织书记坚决调整,补齐配强村“两委”成员65名,并对所有村(社区)党组织书记从严落实县级备案制度。注重在一线调研督查考察识别干部,特别是在疫情防控期间,通过调研、督查、收集资料等方式,全面掌握领导干部履职担当、经受疫情防控考验等情况,作为干部评先评优、提拔重用、能上能下的重要依据,对在疫情期间大局意识不强,作用发挥不明显的进行调整撤换。三是深入开展软弱涣散党组织整顿整治工作,发挥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深入摸排确定软弱涣散村党组织5个、薄弱村党组织2个。制定软弱涣散村和薄弱村党组织整顿方案,严格落实“四个一”整顿措施,明确包抓县级领导、联村机关单位和乡镇包村干部、第一书记工作职责,力争年底前将现有的软弱涣散基层党组织高效整顿转化出列。四是推行农村党员包户责任制管理模式,党员教育管理取得新突破。深入推行农村党员“1+n”包户责任制及无职党员设岗定责,在党员户院落门口统一挂置“共产党员户”标牌,亮明党员身份,将包户及岗位履职情况作为党员“先锋指数考评”重要指标,增强党员对党员身份的认同感责任感荣誉感,发挥党员在乡村治理上的先锋模范作用。截至目前,有2058名农村党员共包户14121户。疫情防控期间,成立“党员先锋队、志愿帮扶队、义务宣传队”,党员亮明身份,带头落实防控措施,冲锋一线开展排查、消杀、服务群众、宣传等工作。五是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促脱贫攻坚取得新成效。全面梳理排查xx区村级集体经济发展情况,建立工作台账,明确目标任务,分门别类指导发展,加强集体资产资源管理和使用,确保村集体经济健康发展。2020年,实施xx乡xx村、xx村“多村一品”日光温室建设及掌政镇xx村、xx村、xx村、xx村日光温室建设等壮大村集体经济项目。

优化民生服务保障,打造留守儿童之家、幸福院、老年饭桌等。做好应急生产生活物资保障。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期间,xx区协调上级应急管理部门向乡镇下拨棉帐篷、棉大衣、棉被等物资便于救灾时统一调度。做好xx区应急物资储备库及应急指挥中心项目申报工作,为扎实做好应对突发事件调配物资奠定坚实基础。

(三)村民自治方面。全面落实村民代表会议制度。紧紧围绕“55124”模式,全面做实村民代表会议制度,推进村级治理规范化和法制化进程。通过村民代表会议这一议事平台,使村内的大事不再由少数干部说了算,做到了还权于民。凡是涉及村民切身利益的问题,重大村务都必须经村民代表会议讨论通过方能实施,促进了村务管理的民主化和科学化。充分体现了村民当家作主的权力,使村民真正实现了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的目的。深入开展民主协商工作。进一步健全村民会议、村民代表会议议事规程、村务监督委员会工作规则,把协商的价值取向和规则制度融入村规民约,为村民开展协商实践提供指导。规范协商程序,明确《行政村民主协商指导目录》和《城市社区民主协商指导目录》,规范了城乡社区协商工作流程,提出协商议题和内容、确定协商人员、组织开展协商活动、形成协商决策、协商成果的反馈和运用等,进一步增强基层协商的可操作性和规范性。坚持重大行政决策法定程序,坚持“两代表一委员”和法律顾问列席乡镇、村居两级重大事项管理决策制度,重大问题坚持集体研究、集体决策、集体决定后实行分工负责、落实责任,并严格执行党委的决议。继续进行村务公开工作。将村务公开民主管理工作纳入新农村建设和农村社区建设的总体规划,全面部署,整体推进。一是按照《xx区村务公开指导目录》将公开内容划为党务、村务、财务、服务四大类53项全部公开。二是规范公开程序。村务公开按照村委会提出公开方案、村务公开监督小组审查、村“两委”讨论确定、村委会正式公布四步基本程序进行公开。公开时间上分为长期公开、即时公开、定期公开,确保公开的时效性和准确性,使农民对村级事务享有更广泛、更全面、更充分的知情权。三是明确乡镇“一把手”和分管领导作为本乡镇村务公开民主管理工作的第一责任人和直接责任人。制定了考核办法,实地、明查,暗访、走访农户等方式,对各乡镇、村村务公开民主管理工作进行督查。

每季度由乡镇、街道上报辖区党员信教排查情况,并及时对发现的信教党员进行教育转化。

新建月牙湖乡滨河家园五村等4个村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滨河家园四村、通南村2个农民文化大院。深入实施文化扶贫惠民工程,围绕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文化惠民“四送六进”“我们的节日”等主题,广泛开展民俗展示、文化表演、孝老爱亲、邻里互助等文化惠民主题实践活动,以优秀传统文化涵养文明乡风。

(六)乡村信息化建设方面。推进“互联网+政务服务”建设。目前,xx区农村社区公共服务综合信息平台建设正在逐步推进,系统投入使用后各村可在系统上办理民政、社保、卫计、开证明等业务,相关数据信息会推送到政务云,由相关业务人员完成任务清单。该平台充分做到了各类信息共享,用信息化手段提高了群众办事效率,有利于推进服务型政府建设。推进智慧城市运营管理中心建设,今年4月开始建设xx区智慧城市运营管理指挥中心乡镇、街道及村(社区)三、四级平台,已建成4个乡镇、11个街道办事处三级平台,各社区(村)四级平台建设工作正在有序推进中。目前,三级平台与中心的工作衔接率达到了100%,运行畅通,进一步提升了城市精细化管理水平。

(一)基层党组织引领作用发挥不够充分。部分基层党组织政治引领作用发挥不足,贯彻上级决策部署不够坚决彻底,思想政治建设及中心任务与群众关心关切的问题结合不紧,积极谋创新促发展的主动性不强,被动等待上级安排部署工作的多,结合工作实际,创新性开展工作的少,积极谋划工作、推动工作办法不多。村党群活动服务站利用率低,管理不够规范,作用发挥还不充分。

个别党员长期游离于党组织监管之外,不履行党员义务,不参加组织生活。虽然下发了不合格党员的处置管理办法,但在实际落实处置不合格党员的过程中,仍然存在基层党组织斗争意识不强、老好人思想作祟、严肃教育管理党员的态度不坚决的问题,管理教育党员的实招落空,没有起到处置一个、警醒一片的作用。

(三)村干部“一大三低”、后备干部储备不足问题仍然存在。个别村出现后备力量匮乏、培养缺失、选人用人难的情况。有的后备干部综合素质不高,难以符合现行的村干部要求,后备干部培养停留在纸上,能够得到组织信赖、群众认可的后备干部较少。

(四)村民民主素质不高,主人翁意识不强。传统思想导致村民在村级、乡级社会事务中的主人意识、平等意识、自主意识缺乏,依附观念浓厚。对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反应冷淡,既不愿意参与竞选,也不愿意参与监督、管理和决策,对乡党委政府和村“两委”倡导提出的公共事务漠不关心。

用“减法”警示后进,让落后者有压力,督促其改进。经过实地走访,一是xx区各村均不同程度存在只是把当前主抓的人居环境整治工作紧密结合环境卫生整治作为重点纳入积分管理,而村规民约中道德风尚、优秀传统、纯朴民风等约定只是书面纳入了积分制管理细则,并没有实际进行积分奖罚。二是大多数村只是对积极遵守村规民约而积分高的村民制定了积分兑换奖励的办法措施,忽视了对不积极履行村规民约甚至做出违背村规民约的不文明行为导致积分为负分的村民的惩罚措施,从而影响村规民约积分管理警示作用的发挥。

(六)法治政府建设不足,法治意识不强。一是基层普法宣传工作止步于法律知识,而执法实践结合较少,群众参与热情不高,导致普法走过场,收效低。二是领导干部学法意识不够,缺乏对本部门或行业相关法律法规学习,主动运用法治思维解决问题的能力不足。

发展不均衡、陈规陋习和不良风气依然存在。

(八)脱贫攻坚任务依然繁重。一是群众发展内生动力不足,存在“等靠要”思想,文化水平和道德素养有待提高,在产业结构调整、接受高等教育和技能培训、外出稳定务工、自主创业等方面均有畏难情绪。二是新创家园存在户口迁移问题、房屋产权证办理问题急需解决。

(九)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不够彻底,群众参与度不高。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未得到根本性好转,院内乱堆乱放问题容易反弹,对“小散乱污”排查不彻底,还存在“灯下黑”现象。部分村群众发动不够、群众参与度不高,只是依靠乡村两级干部和环卫进行整治。

(十)产业发展不均衡,产业结构还需优化。一是农业现代化水平不高,规模化经营水平低,农产品产业链单一。二是农业资源整合效果不明显,农产品加工水平偏低,精深加工程度不足。三是农业基础设施配备不齐,农业技术人才引进不够。

(一)坚持党建引领,提升组织力。深入推进抓党建促脱贫攻坚、促乡村振兴、促基层治理、促乡风文明,实施农村基层党建“抓乡促村、整乡推进”示范乡村创建行动,强化农村基层党组织领导核心地位,对农村各类组织分类施策、精准发力,实施有效领导,切实增强农村基层党组织政治功能和组织力。优化农村党组织“评星定级”考评细则,将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移风易俗等工作纳入其中,促进村党组织领导乡村治理能力提升。

持续教育管理好现有“金牌书记”队伍,健全完善“一托二”先进带后进考核办法,真正发挥“金牌效应”。

(三)细化积分细则,落实奖惩并行。全面系统将村规民约约定内容全部纳入积分制管理,细化积分细则,讨论制定切实可行的奖励和惩罚措施办法,经村民会议或村民代表会议讨论通过予以实施。村规民约积分要与“红黄蓝榜”密切结合,不断更新,随时张榜,及时“晾晒”出村里随时出现的善恶美丑。

要通过开展自由、平等的民主观念教育,使村民强烈认识到自己利益、权利的主体性和不可侵犯性,树立较强的民主责任感。

(五)督促干部学法,创新普法方式。一是严格落实领导干部年度述法制度,基层党政领导处在矛盾问题的最前沿,领导干部述法、学法、考法作为一项硬规定,硬执行查看运用法治思维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加强对普法骨干、工作人员理念及运行能力的培训和指导,转变普法工作认识,落实普法责任制联席会议制度,提高对普法责任部门的督察督导力度,真正让普法责任制度得到实施。二是普法改变方式,由突出对法律知识和新颁布的法律的宣传,转变为法治信仰的培育。让尊法学法守法用法是一种生活习惯,生活方式,让群众信法,树立法律理念和法治思维,考虑违法后果,懂得事事处处具有法律意识,遇到问题麻烦懂得拿起法律武器进行保护,而不是动辄信访不信法。

(六)探索产业扶贫,实现脱贫致富。一是加强产业和建档户的利益联动机制。积极探索建档立卡户以土地、实物、资金、劳动力等入股企业的利益联动机制,提高产业的带动作用。同时,优先发展贫困群众能直接参与的设施农业和村头工厂,持续扩大就业面和增加移民收入。二是继续强化各乡镇党委、政府的主体责任,加快各项任务落实。统筹规划政策、资金、人员等要素,加快扶贫资金的使用落实,向基础设施改造、扶贫产业发展、建档立卡户就业、村头扶贫产业工作倾斜。

(七)推进环境整治,创建美丽村居。一是高效推进社区生活垃圾分类试点。充分发动村(居)民参与,探索建立生活垃圾分类回收激励机制,助力创建文明城市和农村美丽村居。二是在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中求突破。既要把实质上的违章、危房、断壁残垣拆出来,又要把群众思想的顽疾根除,在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中让广大群众树立新思想、新意识、新习惯。

(八)绘制发展蓝图,推动乡村振兴。一是科学谋划布局。各乡镇根据本乡镇实际情况,因地制宜、准确定位、科学谋划发展思路,制定乡镇总体规划、村庄布局规划、乡村振兴规划等。二是提升农产品品质及附加值。继续优化花卉、蔬菜、采摘果蔬等农业产业种类,打造农业公园、采摘园、农家小院烧烤、农事体验园等提高农产品附加值。三是全力推动全域旅游。各乡镇以xx区创建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为契机,根据乡镇总体规划,完善基础设施建设,整合农业、旅游、生态、文化、艺术等资源,全面提升全域旅游发展质量。

优秀基层治理体系心得体会文章报告(通用16篇)篇十四

这份报告被广泛使用。根据上级的部署或工作计划,每完成一项任务都要向上级报告,反映工作的基本情况、工作中的经验教训、存在的问题和今后的工作思路。以下是为大家整理的关于,欢迎品鉴!

基层治理体系是国家治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社会建设和社会发展的基石。当前,基层治理正经历由单向管理向多元化、参与式治理的创新转变,构建与我县相适应的治理体系,确保基层社会既充满活力又和谐有序,针对基层治理中存在的突出问题,研究制定从政策层面加以解决、从业务层面加以指导、从经费层面加以保障的务实举措,推动基层社会治理在创新中突围、在共治中拓展、在法治下前行。

(一)完善协商制度机制,推动基层治理体系创新。

规范议事范围及参与主体。凡涉及村(居)务、财务的重要事项,都要提交村(居)民代表会议进行商议和表决。参会人员由村(居)民代表、村(居)“两委”成员、村(居)务监督委员会成员、各村(居)民小组组长组成,普通村(居)民可以自由到会旁听。涉及外来人员的议题外来人员代表列席会议,确保村(居)民代表会议的广泛性和代表性。

(二)加强基层社会治理,确保协商决议公开。

实施阳光村(居)务工程,凡协商决策需要村(居)委会落实的事项,均通过村(居)务公开栏第一时间公开,并及时反馈落实情况。随时收集村(居)民意见,解答村(居)民疑问,对村(居)民的不同意见作出解释。设定每次村(居)民代表会议的第一项议题为反馈上一次会议决策的落实情况,确保协商决策落实到位。

(三)重视基层社会自治,发挥群众参与的基础作用。

加强和改进农村(居)建设,规范和提升村(居)民自治水平,夯实基层民主制度建设,使之更好地适应和服务于社会治理创新的发展趋势和要求。健全基层群众自治机制,增强基层社会自治功能,扩大群众参与范围和途径,丰富自治内容和形式,努力实现民事民议、民事民办、民事民管,实现政府治理与基层群众自治的有效衔接和良性互动。

(一)是建立基层治理工作责任制。通过构建科学合。

理、权责明确的评估体系,引导基层组织尤其是“一把手”像抓经济发展、抓安全生产一样重视基层治理。同时,借助问责条例辅以严格的问责办法,用有力的刚性约束让基层组织从思想深处和日常工作中把基层治理摆在突出的重要位置。

(二)解决粗放式、碎片化管理的问题。随着基层公共事务的不断增多和日趋复杂,尤其是群众公共服务需求的不断增长,基层治理迫切需要协同治理。但是,从现实情况看,碎片化管理、部门各自为战的情形非常明显,而且基层治理千头万绪、纷繁复杂、牵涉面广。很多基层干部为此付出了大量时间和精力,但也存在“眉毛胡子一把抓”的情况。事实证明,这种粗放式管理不仅浪费人财物,而且抓不住治理重点,还容易忽视治理盲点。

(三)解决基层党组织软弱涣散的问题。在党领导的社会主义中国,党是一切工作的领导核心。基层治理要毫不动摇地坚持党的领导,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的引领作用。但是,当前基层党组织软弱涣散、战斗力凝聚力不强是突出问题。

(一)明确基层社会三治主体。以基层社会党组织、基层政府、城乡社区企业、城乡社区社会组织和城乡社区成员,五个三治为主体,坚持党领导基层社会治理的一切工作,发挥基层社会政府治理的主导作用,统筹发挥社会力量的协同作用,进一步注重发挥城乡社区成员的自治功能,发挥其主人翁的作用,做到相互平衡、相互支撑、相互制约,以实现共同发展的共治目标。

(二)明确基层社会自治目标。发挥人民主人翁精神,依法自己管理自己,自己约束自己,制定必要的乡规民约,建立自我管理的议事机制,自己参与并处理自己的事务;坚持自我服务。通过创新机制和平台,发动群众服务群众,通过政府购买服务机制,社会组织参与社区自我服务模式,切实做到社区“事事有人管”;坚持自我教育。通过基层协商,可采用开放空间等工作模式,找到合法合情合理解决问题的方案,这种自我教育的过程其实也是社区成员的自我成长的过程;坚持自我监督。创新监督形式,调动城乡社区成员参与监督社区事务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以群众自我监督促进社区和谐,推动基层社区自治的良性互动。

(三)推动基层社会法治建设。目前有的基层干部及执法人员在化解基层社会矛盾、协调基层社区各个利益关系主体、分配经济和社区资源时,存在有法不依、执法不严、违法不究等问题,甚至还出现权大于法、言大于法、徇私枉法、粗暴行政等违法行为。针对这些问题,应该发挥基层社会法治机制的保障作用,包括坚持全民守法,坚持法治精神,坚持法治保障,维护法律尊严和权威。

按照金法组办[2018]4号文件要求,结合本乡实际,现将有关情况汇报如下:

存在的短板、薄弱环节如下:一是基层工作队伍力量不强;二是基层党员教育学习管理不够到位。三是日常工作中存在疲于应付事务性工作多。

存在问题的根本原因分析:是虽然各村两委按照换届要求,配齐配强了村两委主要负责人,但储如村级社长、村两委小三职干部因为职务级别、薪酬标准等原因职能作用发挥不够好,几乎村级基层治理工作重任主要压在村两委主要领导肩上,全县各乡村情况基本类同,只是存在程度不同的问题。同时当前在市场经济的影响下,部分基层党员流动性大,接受教育和组织生活存在一定的难度,甚至个别基层党员在基层治理中不仅不发挥先锋模范带头作用,有时恰恰起一起负面作用,对于促进基层治理造成一定的困难。当前在转职能转作风高标准要求下,乡村两级面临十分重大的工作压力。

解决的发力点:一是完善基层干部能上能下考核机制,明确目标任务到岗到人。二是强化基层党员干部群众教育引导工作,解决思想上的问题,构建基层治理的主体队伍力量。三是进一步提升村级大小三职薪酬待遇保障,真正形成独立专攻专注于村、社基层治理工作。

2、关于基层治理的资源可整合的问题。

储如综合治理网格员、生态环保、人民调解员、法律宣传员,特别是离任干部、老党员、老积极分子等力量可以整合进来,同时需要理顺各自职责、待遇包括在整个基层治理体系中所处的位置、责任等问题。

3、关于村党组织、村委会的权力、村民的权利和义务的落实情况。

乡对照上村三项主体的权力、责任、义务,本乡所辖四个村级组织均按照上述要求贯彻落实,如在基层基础设施建设过程中,村级支部负责统筹、村委会负责具体按相关法律程序组织实施,涉及群众自建项目广大群众纷纷投入建设,包括涉及招投标项目建设,村级监督委员会及广大社员群众均具有监督作用。

另外,结合当前脱贫攻坚工作,村两委负责按照上级政策要求负责对个人提出申请的村民召开村支部分、党员会、全体村民大会审核审议,按标准民主集中评选贫困户,并在村级范围内公开公示,并上报上级一党委政府,具体工作中会同县乡两级做好政策宣传,督促扶贫项目实施,并在年度村、乡脱贫工作中组织全体村民大会按照贫困户主动申请,对照村“一低五有”、户“一超六有”指标提交全体村民大会审议表决通过,报上级党委政府逐级上报。总的来说,上述各项工作均按照相关政策要求和程序实施。

目前尚有基层人民调解委员会、社会综合治理网格员等相关组织。

5、关于如何组织、调动各类组织和群众参与村级治理的问题。

乡党委、政府也一直在思考和探索该项工作,一是开展深入有效的普法工作,结合“七五”普法全面提升党员、干部、群众的法制意识,同时营造人人懂法、遇事找法、维护利益靠法的法治良序。全县可考虑在法治基础条件好,群众基础较好的小建制乡、村开展调动各类组织、群众参予村级治理试点,总结经验逐步在全县各乡、村推广,以求形成全县范围的各级各类组织参与村级治理的格局。

结合当前全县创建“孝、善、和、俭”新风创建以及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正在开展的扫黑除恶等严打专项整治。把优良传统教育和感恩意识培养和惩治不正之风结合起来,教育提升大多数、严惩不怠极少数,通过一系列的工作,健全有效的基层治理体系也将逐步成为社会正气探测步建设完善。

7、关于如何将“三治三共”融为一体,建立简约高效的基层治理体系的问题。

各级基层组织结合地区、民族、民俗具全实际,构建以法治为根、德治为辅、注重自治的一体的三治体系。在法治的根本框架下,完善村规民约自我约束,以社会道德为补充三管齐下,辐射基层全角度。

8、关于破解“两张皮”、“吊脚楼”、“灯下黑”、“大呼隆”四个实际难题的问题。

建议进一步规范依法行政进程,严格行政问责问效机制的落实,经济社会发展必须建立在法治的基础之上,特别是推进灯下黑治理,打铁尚需自身硬,法治部门不能做电筒光照别人不照自已,对于自身存在违法行为要主动亮短、主动按受法律约束,从而扭转部分群众心目中法治部门及人员特殊身份的问题,同时为解决吊脚楼的问题,各级法治部门要强化督导检查力度,逗硬惩处,决不容许有任何一级落实上级安排部署不力或效果不佳的现象,落实基层一把手的第一责任。凡对基层在推进治理体系和能力建设过程中开展专门的培训与讲座,因事而异避免一律用老办法、老经验解决基层治理各种问题。

下一步工作:一是将“孝善和俭”创建工作进一步引向深入,形成良好的社会风气,减轻人民群众负担。

二是将扫黑除恶工作不断向纵深推进。利用严打契机发现问题,整治问题,始终对侵害群众利益的不法行为保持高压态势。不断提升群众的满意度和幸福感。

三是按照程序要求,全力做好辖区内在建和拟建工程项目施工环境保障工作,对涉及强买强卖、侵害集体利益和群众利益的行为采取“零容忍”的态度,惩一震千。

近年来,全区上下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十九届四中全会关于基层治理相关要求,持续加强和创新基层治理工作,积极探索基层治理新模式、新途径,加强基层治理已经成为社会共识。

基层治理基础不断加强。在区委、区政府的重视和相关部门、街镇的共同努力下,先后投资xxxx余万元,新建、改扩建城市社区xx个,日间照料中心x个,智慧社区xx个;完成部分社区“四社联动”示范点和信息化平台指挥中心;建成农村社区服务中心xx个,幸福苑xx个。对城区“三无”小区,采取物业服务企业进驻、小区居民自治和小区党支部兜底三种模式进行管理,实现了事有人管、物业服务能改善、长期服务有保障的目标,清除了基层治理的盲点。

基层治理体系逐步健全。党建引领作用进一步发挥。在村级组织中实行村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一肩挑”,强化了村级组织党的领导。建立“街镇吹哨部门报到”等制度,落实了区级各部门服务基层、服务群众的责任,基层治理能力得到了进一步提升。基层组织运行规范化。印发了《关于进一步推进村级“小微权力”清单制度的实施意见》,理清了村党组织、村民委员会、村务监督委员会、村民小组和村组干部的职责职权,形成了权责清晰、程序规范、执行到位、监督从严的运行机制。印发《关于进一步落实异地搬迁社区治理工作实施方案的通知》等,落实了异地搬迁社区内弱势群体的服务管理等。基层治理民主彰显。印发《关于开展城乡社区协商的实施意见》《关于进一步推进城乡社区协商议事工作的通知》等,明确了基层民主协商议事的总体要求、内容范围、形式程序等,建立专题协商议事、重大事项工作监督等制度,基层群众民主参与意识逐步形成,以社区、驻社区单位、物业服务企业、业主委员会为主体的四方民主协商文明城市创建机制初步形成,有效调动了群众参与基层治理的积极性。

基层治理手段不断创新。基层法治不断健全。深入开展法律进农村和创建“民主法治示范村”等活动,“一村一法律顾问”实现全覆盖,法制宣传教育、法律咨询服务、参与纠纷化解等常态化开展,各级政府、部门依法行政,群众有事找“法”的意识不断提升,依法治区成效明显。基层德治能力有所提升。近年来,全区上下积极挖掘优秀传统文化,弘扬传统美德,开展了家风家训进万家,“文明家庭”“身边好人”“道德模范”等以评弘德活动,在社会上树立了一大批正能量的先进典型,起到了良好的宣传引导作用。科技在基层治理中得到普遍应用。建成归属明确,拥有各级管理人员xxxx余名的四级网格化管理体系,配合智慧社区建设,初步实现了“人、地、事、组织”等基层治理全要素信息常态化管理,做到了对辖区基本情况底子清、情况明、反应快,有效提升了公共管理水平。建成公安大数据平台等,对xx城区所有街道、广场等人群聚集场所实现了xxx度无死角监控,有效提成了处置突发事件的能力和水平等,为基层治理奠定了技术基础。

基础保障不充分。基层基础设施建设投入不足,现有设施设备还不能满足现实需要。部分村(社区)办公住房紧张,设备短缺,村级运行经费困难等现象依然存在。脱贫攻坚工作开展以来,全区大部分精力都集中在塬区各镇、村,在渭北的投入相对较少,导致发展不平衡问题突出。

组织体系不健全。基层治理党建引领作用有待持续加强,基层村(居)委会等群众组织有行政化趋势。社会组织、群团组织体系不健全,公益服务类、群众权益维护类社团组织较少。据统计,目前全区有各类社会组织xxx家,大部分为兴趣爱好类自发组织,每万人拥有登记、备案社会组织x.x个,其中社区社会组织仅有xx家,其资源利用能力、自我管控能力、服务能力等参差不齐,对群众的吸引力和影响力有限,群众参与积极性不高。

基层治理责权不对等。基层街镇自身没有法律法规正式授予的执法权,导致他们在履行监管、督办等工作职责时没有底气。如在安全生产、环保执法等工作过程中就面临没有执法证、执法权与处罚权,监管执法,只能通过个人私下关系劝导整改,工作开展难度大,常常处于被动状态。

中心城市管理水平有待持续加强。我区地处xx中心城市,各类城市问题突出。由于缺少统一的协调机构和牵头部门,各部门、单位在基础建设和管理各自为政。如城市道路建设、天然气、自来水、通讯网络铺设等过程中,朝建夕改,既给群众生产生活带来不便,也造成了人力、财力、物力等资源的严重浪费,群众意见较大。城市物业管理,流动人口、弱势群体管理等公共事业缺少统一的服务平台,群众在反映供暖、供水等问题时渠道不多,由此造成的上访及群体事件,也给基层治理带来困难。

以党建为引领,实现基层治理有魂。一是健全“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长效机制,进一步强化党组织引领基层治理机制建设,强力整顿软弱涣散农村(社区)基层党组织,切实发挥其战斗堡垒作用。二是选优配强村(社区)干部队伍,建立村(社区)人才库,加强村(居)委会干部尤其是年轻干部队伍培训力度,增强基层治理的人才储备。建立健全优秀农民工定向回引培养制度,注重把思想素质高的产业大户、致富能人、返乡农民工创业带头人发展成党员,吸收进村(居)两委班子,着力增强基层党组织带富能力。三是实施党建整合资源力量下沉工作,继续深入推进“街镇吹哨,部门报到”等工作,统筹人大代表、政协委员、机关干部和党员志愿者等下沉服务社区,增强工作活力;推动市场监管、生态环境、行政执法等职能部门职权下沉基层,改善基层有“责”无“权”的现状;加大对渭北相关村级组织的扶持力度,尽快解决办公用房及设施设备短缺等问题。

以自治为基础,实现基层治理有力。一是保障群众基本权利。加大党务、村务、财务公开力度、扩展公开范围,使知情明政得到最大普及,保障人民群众充分行使和发挥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的权利。二是建立健全自治体系。建立健全人民调解、司法调解等预防和化解矛盾机制,有效防范矛盾风险,加强矛盾源头排查调处。三是深入开展自治服务。更多的依靠和发动群众,让群众参与决策和治理的全过程,实现民事民议、民事民办、民事民管。推动“社会能做的交给社会做,村(居)民能做的交给村(居)民做”,最大可能实现社区村(居)民权益和意愿的最大化。

以法制为保障,实现基层治理有序。一是以宣传“七五普法”“民法典”等为契机,持续开展法律知识“六进六送”活动,充分利用文化活动室、图书阅览室、健身小广场等设施,发挥村(居)民主体作用,开展形式多样的法律宣传活动。二是全面落实“一村一法律顾问”制度,教育引导干部群众办事依法、遇事找法、解决问题用法、化解矛盾靠法,将律师参与重大决策、重大事项法律风险评估和防控纳入基层治理考核。三是加大对有法不依、执法不严、违法不究等问题的惩处力度,用生动的事例警示、引导和教育广大群众树立法制观念。

以德治为调节,实现基层治理有根。一是坚持依规立德。完善、推广乡规民约、城乡社区管理规章制度和社区居民行为准则,强化规范约束,发挥“明导向、正民心、树新风”的积极作用。二是坚持以文养德。继承和发扬优秀传统文化和传统道德,广泛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宣传教育,倡导全社会讲道德、尊道德,守道德。倡导良好的家风、家训,推动德治教育从基础抓起。三是坚持以评弘德。大力挖掘本土文化资源,开展“文明村镇”“文明家庭”“身边好人”“道德模范”等评选活动,以群众参与、喜闻乐见的形式,抓实乡风文明载体,发挥先进典型的模范作用,带动整个社会文明水平的提升。

以科技为支撑,实现基层治理有方。一是建立公安、民政等大数据平台及对接机制,把辖区内的人、房、事、物、组织等全部纳入信息平台,实施动态治理和服务,做到基础信息网上录入、办事服务网上管理、工作过程网上监督、责任目标网上考核。二是大力推广已建成的智慧社区建设经验,逐步在全区覆盖,实现“见房知人、见人知房、查房知人、查人知住”,做到底子清、情况明、行动快。三是探索创建网格员代办工作,充分发挥四级网格员的作用,为辖区村(居)民代办医疗救助、新生儿户口登记、有线网络缴费等服务,使网格员成为村(居)民家门口的“流动办事窗口”,有效提升基层治理质量,方便群众生产生活。

整合各类资源,加强中心城市建管。一是继续开展文明城市创建,切实从公共厕所改造、环卫设施建设、背街小巷整治等工作抓起,推动城市秩序管理与整治再上新台阶。通过制作宣传短片、公益广告、有奖参与等形式,充分发挥各类官媒、自媒体的宣传作用,调动群众参与创建文明城市的积极性。二是建议市区两级政府牵头,建立联席会议制度或确定牵头部门,对涉及城市建管的通讯网络、水电气暖铺设等协调建设计划,避免重复建设和施工。三是建立向群众征集城市建设管理意见建议的平台,群众可通过此平台,向党委、政府及相关部门反映对“十四五”规划等大事的意见建议,也可以反映物业管理、水电气暖等公共服务存在的问题等,定期由相关部门梳理汇总后,交各职能部门办理,规定挂号清零的时间节点,切实提高基层治理的能力和效率。

实现农业增加值6.75亿元,同比增长4.5%;

预计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同比增长8.2%。

(一)乡村党组织建设方面。一是全面落实从严治党要求,农村基层党组织规范化建设得到强化。持续推进“三大三强”行动、“两个带头人”工程,强化基层基础保障,加大发展青年农民党员力度,加强后备力量培养,增强村“两委”致富带富能力,通过跟踪动态管理、提升能力素质,实现两个带头人“二合一”。建立建立加快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县级领导及部门包村工作制,明确27名县级领导和51个部门包抓xx区所有行政村,按照“六抓一促”,即“抓党建引领、抓产业兴旺、抓生态宜居、抓乡风文明、抓治理有效、抓生活富裕”和促农民增收的原则开展工作。二是抓村干部队伍建设,激发村干部干事创业新动能。形成村(社区)“两委”成员任职资格条件常态化审查机制,全面推行村(社区)党组织书记、村(居)主任“一肩挑”,对不胜任、不尽职的村党组织书记坚决调整,补齐配强村“两委”成员65名,并对所有村(社区)党组织书记从严落实县级备案制度。注重在一线调研督查考察识别干部,特别是在疫情防控期间,通过调研、督查、收集资料等方式,全面掌握领导干部履职担当、经受疫情防控考验等情况,作为干部评先评优、提拔重用、能上能下的重要依据,对在疫情期间大局意识不强,作用发挥不明显的进行调整撤换。三是深入开展软弱涣散党组织整顿整治工作,发挥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深入摸排确定软弱涣散村党组织5个、薄弱村党组织2个。制定软弱涣散村和薄弱村党组织整顿方案,严格落实“四个一”整顿措施,明确包抓县级领导、联村机关单位和乡镇包村干部、第一书记工作职责,力争年底前将现有的软弱涣散基层党组织高效整顿转化出列。四是推行农村党员包户责任制管理模式,党员教育管理取得新突破。深入推行农村党员“1+n”包户责任制及无职党员设岗定责,在党员户院落门口统一挂置“共产党员户”标牌,亮明党员身份,将包户及岗位履职情况作为党员“先锋指数考评”重要指标,增强党员对党员身份的认同感责任感荣誉感,发挥党员在乡村治理上的先锋模范作用。截至目前,有2058名农村党员共包户14121户。疫情防控期间,成立“党员先锋队、志愿帮扶队、义务宣传队”,党员亮明身份,带头落实防控措施,冲锋一线开展排查、消杀、服务群众、宣传等工作。五是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促脱贫攻坚取得新成效。全面梳理排查xx区村级集体经济发展情况,建立工作台账,明确目标任务,分门别类指导发展,加强集体资产资源管理和使用,确保村集体经济健康发展。2020年,实施xx乡xx村、xx村“多村一品”日光温室建设及掌政镇xx村、xx村、xx村、xx村日光温室建设等壮大村集体经济项目。

优化民生服务保障,打造留守儿童之家、幸福院、老年饭桌等。做好应急生产生活物资保障。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期间,xx区协调上级应急管理部门向乡镇下拨棉帐篷、棉大衣、棉被等物资便于救灾时统一调度。做好xx区应急物资储备库及应急指挥中心项目申报工作,为扎实做好应对突发事件调配物资奠定坚实基础。

(三)村民自治方面。全面落实村民代表会议制度。紧紧围绕“55124”模式,全面做实村民代表会议制度,推进村级治理规范化和法制化进程。通过村民代表会议这一议事平台,使村内的大事不再由少数干部说了算,做到了还权于民。凡是涉及村民切身利益的问题,重大村务都必须经村民代表会议讨论通过方能实施,促进了村务管理的民主化和科学化。充分体现了村民当家作主的权力,使村民真正实现了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的目的。深入开展民主协商工作。进一步健全村民会议、村民代表会议议事规程、村务监督委员会工作规则,把协商的价值取向和规则制度融入村规民约,为村民开展协商实践提供指导。规范协商程序,明确《行政村民主协商指导目录》和《城市社区民主协商指导目录》,规范了城乡社区协商工作流程,提出协商议题和内容、确定协商人员、组织开展协商活动、形成协商决策、协商成果的反馈和运用等,进一步增强基层协商的可操作性和规范性。坚持重大行政决策法定程序,坚持“两代表一委员”和法律顾问列席乡镇、村居两级重大事项管理决策制度,重大问题坚持集体研究、集体决策、集体决定后实行分工负责、落实责任,并严格执行党委的决议。继续进行村务公开工作。将村务公开民主管理工作纳入新农村建设和农村社区建设的总体规划,全面部署,整体推进。一是按照《xx区村务公开指导目录》将公开内容划为党务、村务、财务、服务四大类53项全部公开。二是规范公开程序。村务公开按照村委会提出公开方案、村务公开监督小组审查、村“两委”讨论确定、村委会正式公布四步基本程序进行公开。公开时间上分为长期公开、即时公开、定期公开,确保公开的时效性和准确性,使农民对村级事务享有更广泛、更全面、更充分的知情权。三是明确乡镇“一把手”和分管领导作为本乡镇村务公开民主管理工作的第一责任人和直接责任人。制定了考核办法,实地、明查,暗访、走访农户等方式,对各乡镇、村村务公开民主管理工作进行督查。

每季度由乡镇、街道上报辖区党员信教排查情况,并及时对发现的信教党员进行教育转化。

新建月牙湖乡滨河家园五村等4个村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滨河家园四村、通南村2个农民文化大院。深入实施文化扶贫惠民工程,围绕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文化惠民“四送六进”“我们的节日”等主题,广泛开展民俗展示、文化表演、孝老爱亲、邻里互助等文化惠民主题实践活动,以优秀传统文化涵养文明乡风。

(六)乡村信息化建设方面。推进“互联网+政务服务”建设。目前,xx区农村社区公共服务综合信息平台建设正在逐步推进,系统投入使用后各村可在系统上办理民政、社保、卫计、开证明等业务,相关数据信息会推送到政务云,由相关业务人员完成任务清单。该平台充分做到了各类信息共享,用信息化手段提高了群众办事效率,有利于推进服务型政府建设。推进智慧城市运营管理中心建设,今年4月开始建设xx区智慧城市运营管理指挥中心乡镇、街道及村(社区)三、四级平台,已建成4个乡镇、11个街道办事处三级平台,各社区(村)四级平台建设工作正在有序推进中。目前,三级平台与中心的工作衔接率达到了100%,运行畅通,进一步提升了城市精细化管理水平。

(一)基层党组织引领作用发挥不够充分。部分基层党组织政治引领作用发挥不足,贯彻上级决策部署不够坚决彻底,思想政治建设及中心任务与群众关心关切的问题结合不紧,积极谋创新促发展的主动性不强,被动等待上级安排部署工作的多,结合工作实际,创新性开展工作的少,积极谋划工作、推动工作办法不多。村党群活动服务站利用率低,管理不够规范,作用发挥还不充分。

个别党员长期游离于党组织监管之外,不履行党员义务,不参加组织生活。虽然下发了不合格党员的处置管理办法,但在实际落实处置不合格党员的过程中,仍然存在基层党组织斗争意识不强、老好人思想作祟、严肃教育管理党员的态度不坚决的问题,管理教育党员的实招落空,没有起到处置一个、警醒一片的作用。

(三)村干部“一大三低”、后备干部储备不足问题仍然存在。个别村出现后备力量匮乏、培养缺失、选人用人难的情况。有的后备干部综合素质不高,难以符合现行的村干部要求,后备干部培养停留在纸上,能够得到组织信赖、群众认可的后备干部较少。

(四)村民民主素质不高,主人翁意识不强。传统思想导致村民在村级、乡级社会事务中的主人意识、平等意识、自主意识缺乏,依附观念浓厚。对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反应冷淡,既不愿意参与竞选,也不愿意参与监督、管理和决策,对乡党委政府和村“两委”倡导提出的公共事务漠不关心。

用“减法”警示后进,让落后者有压力,督促其改进。经过实地走访,一是xx区各村均不同程度存在只是把当前主抓的人居环境整治工作紧密结合环境卫生整治作为重点纳入积分管理,而村规民约中道德风尚、优秀传统、纯朴民风等约定只是书面纳入了积分制管理细则,并没有实际进行积分奖罚。二是大多数村只是对积极遵守村规民约而积分高的村民制定了积分兑换奖励的办法措施,忽视了对不积极履行村规民约甚至做出违背村规民约的不文明行为导致积分为负分的村民的惩罚措施,从而影响村规民约积分管理警示作用的发挥。

(六)法治政府建设不足,法治意识不强。一是基层普法宣传工作止步于法律知识,而执法实践结合较少,群众参与热情不高,导致普法走过场,收效低。二是领导干部学法意识不够,缺乏对本部门或行业相关法律法规学习,主动运用法治思维解决问题的能力不足。

(七)乡风文明建设仍需进一步提高。由于各乡镇领导班子、村“两委”重视程度不同、村民文化素养存在差异,导致各村精神文明建设发展不均衡、陈规陋习和不良风气依然存在。

(八)脱贫攻坚任务依然繁重。一是群众发展内生动力不足,存在“等靠要”思想,文化水平和道德素养有待提高,在产业结构调整、接受高等教育和技能培训、外出稳定务工、自主创业等方面均有畏难情绪。二是新创家园存在户口迁移问题、房屋产权证办理问题急需解决。

(九)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不够彻底,群众参与度不高。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未得到根本性好转,院内乱堆乱放问题容易反弹,对“小散乱污”排查不彻底,还存在“灯下黑”现象。部分村群众发动不够、群众参与度不高,只是依靠乡村两级干部和环卫进行整治。

(十)产业发展不均衡,产业结构还需优化。一是农业现代化水平不高,规模化经营水平低,农产品产业链单一。二是农业资源整合效果不明显,农产品加工水平偏低,精深加工程度不足。三是农业基础设施配备不齐,农业技术人才引进不够。

(一)坚持党建引领,提升组织力。深入推进抓党建促脱贫攻坚、促乡村振兴、促基层治理、促乡风文明,实施农村基层党建“抓乡促村、整乡推进”示范乡村创建行动,强化农村基层党组织领导核心地位,对农村各类组织分类施策、精准发力,实施有效领导,切实增强农村基层党组织政治功能和组织力。优化农村党组织“评星定级”考评细则,将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移风易俗等工作纳入其中,促进村党组织领导乡村治理能力提升。

持续教育管理好现有“金牌书记”队伍,健全完善“一托二”先进带后进考核办法,真正发挥“金牌效应”。

(三)细化积分细则,落实奖惩并行。全面系统将村规民约约定内容全部纳入积分制管理,细化积分细则,讨论制定切实可行的奖励和惩罚措施办法,经村民会议或村民代表会议讨论通过予以实施。村规民约积分要与“红黄蓝榜”密切结合,不断更新,随时张榜,及时“晾晒”出村里随时出现的善恶美丑。

要通过开展自由、平等的民主观念教育,使村民强烈认识到自己利益、权利的主体性和不可侵犯性,树立较强的民主责任感。

(五)督促干部学法,创新普法方式。一是严格落实领导干部年度述法制度,基层党政领导处在矛盾问题的最前沿,领导干部述法、学法、考法作为一项硬规定,硬执行查看运用法治思维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加强对普法骨干、工作人员理念及运行能力的培训和指导,转变普法工作认识,落实普法责任制联席会议制度,提高对普法责任部门的督察督导力度,真正让普法责任制度得到实施。二是普法改变方式,由突出对法律知识和新颁布的法律的宣传,转变为法治信仰的培育。让尊法学法守法用法是一种生活习惯,生活方式,让群众信法,树立法律理念和法治思维,考虑违法后果,懂得事事处处具有法律意识,遇到问题麻烦懂得拿起法律武器进行保护,而不是动辄信访不信法。

(六)探索产业扶贫,实现脱贫致富。一是加强产业和建档户的利益联动机制。积极探索建档立卡户以土地、实物、资金、劳动力等入股企业的利益联动机制,提高产业的带动作用。同时,优先发展贫困群众能直接参与的设施农业和村头工厂,持续扩大就业面和增加移民收入。二是继续强化各乡镇党委、政府的主体责任,加快各项任务落实。统筹规划政策、资金、人员等要素,加快扶贫资金的使用落实,向基础设施改造、扶贫产业发展、建档立卡户就业、村头扶贫产业工作倾斜。

(七)推进环境整治,创建美丽村居。一是高效推进社区生活垃圾分类试点。充分发动村(居)民参与,探索建立生活垃圾分类回收激励机制,助力创建文明城市和农村美丽村居。二是在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中求突破。既要把实质上的违章、危房、断壁残垣拆出来,又要把群众思想的顽疾根除,在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中让广大群众树立新思想、新意识、新习惯。

(八)绘制发展蓝图,推动乡村振兴。一是科学谋划布局。各乡镇根据本乡镇实际情况,因地制宜、准确定位、科学谋划发展思路,制定乡镇总体规划、村庄布局规划、乡村振兴规划等。二是提升农产品品质及附加值。继续优化花卉、蔬菜、采摘果蔬等农业产业种类,打造农业公园、采摘园、农家小院烧烤、农事体验园等提高农产品附加值。三是全力推动全域旅游。各乡镇以xx区创建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为契机,根据乡镇总体规划,完善基础设施建设,整合农业、旅游、生态、文化、艺术等资源,全面提升全域旅游发展质量。

辖区总面积约xx平方公里(xx高速公路以西城市规划区xx平方公里,xx高速公路以东xx平方公里,其中xx新区占地约275平方公里),有回、汉、满、蒙等24个民族共xx万人,其中农村人口7.5万人。辖11个街道办事处、2乡2镇、xx个城市社区居民委员会和36个村民委员会,344个村民小组,共有村民代表1434人(其中党员人数为1021人,少数民族人数为801人,女性人数为202人)。近年来,农业农村各项指标呈现稳中有进的趋势,2019年实现农业总产值15.08亿元,同比增长4.6%;实现农业增加值6.75亿元,同比增长4.5%;优势特色产业产值达到13.42亿元,同比增长5.7%,优势特色产业总产值占农业总产值的8.9%;预计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同比增长8.2%。

(一)乡村党组织建设方面。一是全面落实从严治党要求,农村基层党组织规范化建设得到强化。持续推进“三大三强”行动、“两个带头人”工程,强化基层基础保障,加大发展青年农民党员力度,加强后备力量培养,增强村“两委”致富带富能力,通过跟踪动态管理、提升能力素质,实现两个带头人“二合一”。建立建立加快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县级领导及部门包村工作制,明确27名县级领导和51个部门包抓兴庆区所有行政村,按照“六抓一促”,即“抓党建引领、抓产业兴旺、抓生态宜居、抓乡风文明、抓治理有效、抓生活富裕”和促农民增收的原则开展工作。二是抓村干部队伍建设,激发村干部干事创业新动能。形成村(社区)“两委”成员任职资格条件常态化审查机制,全面推行村(社区)党组织书记、村(居)主任“一肩挑”,对不胜任、不尽职的村党组织书记坚决调整,补齐配强村“两委”成员65名,并对所有村(社区)党组织书记从严落实县级备案制度。注重在一线调研督查考察识别干部,特别是在疫情防控期间,通过调研、督查、收集资料等方式,全面掌握领导干部履职担当、经受疫情防控考验等情况,作为干部评先评优、提拔重用、能上能下的重要依据,对在疫情期间大局意识不强,作用发挥不明显的进行调整撤换。三是深入开展软弱涣散党组织整顿整治工作,发挥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深入摸排确定软弱涣散村党组织5个、薄弱村党组织2个。制定软弱涣散村和薄弱村党组织整顿方案,严格落实“四个一”整顿措施,明确包抓县级领导、联村机关单位和乡镇包村干部、第一书记工作职责,力争年底前将现有的软弱涣散基层党组织高效整顿转化出列。四是推行农村党员包户责任制管理模式,党员教育管理取得新突破。深入推行农村党员“1+n”包户责任制及无职党员设岗定责,在党员户院落门口统一挂置“共产党员户”标牌,亮明党员身份,将包户及岗位履职情况作为党员“先锋指数考评”重要指标,增强党员对党员身份的认同感责任感荣誉感,发挥党员在乡村治理上的先锋模范作用。截至目前,有2058名农村党员共包户14121户。疫情防控期间,成立“党员先锋队、志愿帮扶队、义务宣传队”,党员亮明身份,带头落实防控措施,冲锋一线开展排查、消杀、服务群众、宣传等工作。五是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促脱贫攻坚取得新成效。全面梳理排查兴庆区村级集体经济发展情况,建立工作台账,明确目标任务,分门别类指导发展,加强集体资产资源管理和使用,确保村集体经济健康发展。2020年,实施通贵乡河滩村、司家桥村“多村一品”日光温室建设及掌政镇强家庙村、碱富桥村、五渡桥村、永南村日光温室建设等壮大村集体经济项目。

(二)乡村治理能力方面。加强乡镇政务服务能力建设。调整划转行政执法事项,将街道、乡镇受理的共66项公共服务事项全部划转至街道、乡镇审批,下沉到村居社区受理。以推进“放管服”改革、优化政府职能转变为抓手,明确办理权限,推进建设乡镇民生服务大厅政务服务规范化、高效化、优质化、便民化,加强业务办理指引,明确办理材料、办理流程、办理时限等,让群众少跑腿、少奔波,对高龄老人、行动不便人员、残病人员可代办工作。提高乡镇民生保障能力。结合低保审批权下放和农村低保开展专项治理工作;做好高龄老人、特困供养人员的认证、清退、津贴发放工作,严格把控救助和慰问工作的程序、认定和公示;优化民生服务保障,打造留守儿童之家、幸福院、老年饭桌等。做好应急生产生活物资保障。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期间,兴庆区协调上级应急管理部门向乡镇下拨棉帐篷、棉大衣、棉被等物资便于救灾时统一调度。做好兴庆区应急物资储备库及应急指挥中心项目申报工作,为扎实做好应对突发事件调配物资奠定坚实基础。

(三)村民自治方面。全面落实村民代表会议制度。紧紧围绕“55124”模式,全面做实村民代表会议制度,推进村级治理规范化和法制化进程。通过村民代表会议这一议事平台,使村内的大事不再由少数干部说了算,做到了还权于民。凡是涉及村民切身利益的问题,重大村务都必须经村民代表会议讨论通过方能实施,促进了村务管理的民主化和科学化。充分体现了村民当家作主的权力,使村民真正实现了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的目的。深入开展民主协商工作。进一步健全村民会议、村民代表会议议事规程、村务监督委员会工作规则,把协商的价值取向和规则制度融入村规民约,为村民开展协商实践提供指导。规范协商程序,明确《行政村民主协商指导目录》和《城市社区民主协商指导目录》,规范了城乡社区协商工作流程,提出协商议题和内容、确定协商人员、组织开展协商活动、形成协商决策、协商成果的反馈和运用等,进一步增强基层协商的可操作性和规范性。坚持重大行政决策法定程序,坚持“两代表一委员”和法律顾问列席乡镇、村居两级重大事项管理决策制度,重大问题坚持集体研究、集体决策、集体决定后实行分工负责、落实责任,并严格执行党委的决议。继续进行村务公开工作。将村务公开民主管理工作纳入新农村建设和农村社区建设的总体规划,全面部署,整体推进。一是按照《兴庆区村务公开指导目录》将公开内容划为党务、村务、财务、服务四大类53项全部公开。二是规范公开程序。村务公开按照村委会提出公开方案、村务公开监督小组审查、村“两委”讨论确定、村委会正式公布四步基本程序进行公开。公开时间上分为长期公开、即时公开、定期公开,确保公开的时效性和准确性,使农民对村级事务享有更广泛、更全面、更充分的知情权。三是明确乡镇“一把手”和分管领导作为本乡镇村务公开民主管理工作的第一责任人和直接责任人。制定了考核办法,实地、明查,暗访、走访农户等方式,对各乡镇、村村务公开民主管理工作进行督查。

(四)平安乡村建设方面。乡村法律服务“供给员”。扩大法律援助覆盖面,积极参与办理涉法信访案件,降低法律援助门槛,开通农民工申请法律援助的“绿色通道”,改变过去法律援助局限于诉讼领域的情况,大力开展调解、非诉代理等多种形式的援助活动。推行“一村一居一法律顾问”126个村、社区全覆盖,组织村居法律顾问开展扫黑除恶专项斗争宣传、帮助贫困村起草、审核、修订村规民约、参与信访问题调解、协助村务管理、提供法律援助等工作充分结合,让群众在家即可享受到“公共法律服务一站式”服务。增强乡村法治文化渗透力。落实国家机关“谁执法谁普法”责任制,梳理机构改革后各部门执行宣传的普法重点任务清单,督导各部门、各乡镇制定年度普法“四清单一办法”向社会公示,提高乡村普法精细化程度。开展“法律进乡村”“服务大局普法行”“精准扶贫法律服务面对面”“法援农民工助力民族团结”“法律进村居扫黑除恶专项斗争宣传教育”等活动,依法解决农村群众反映强烈的困难和问题。创建“依法治理示范村”,打造乡镇、村级法律服务便民工作室46个,建设通贵乡法治文化广场、宪法主题广场、掌政强家庙村、大新镇大新家园法治广场,营造全体群众关心、支持和参与法治建设的良好社会氛围。深入开展乡村宗教治理。制定2020年法律进宗教活动场所系列宣讲计划,指导宗教活动场所在国家和民族重大节日举行升国旗、唱国歌等活动,为各宗教场所赠送和订阅宪法和法律读本、政策宣传手册、图书报刊等,兴庆区83处依法登记的宗教活动场所“四进”覆盖率达到100%。落实宗教教职人员任前审查及考评。联合相关部门对拟任的教职人员和管理人员是否有违法犯罪前科等进行审查,并对主要教职人员进行季度测评。加强宗教场所建设审批监管。委托第三方测绘机构利用技术手段对辖区所有宗教场所的占地面积、建筑类型及历史沿革等进行了全面测绘,进一步完善了宗教场所基础数据库,做到了情况明、底数清,有效防止违法违规建设等问题。加大对党员信教问题监督排查的力度。2018年以来兴庆区定期对辖区党员信教问题开展排查,每年由统战部提供朝觐人员名单,组织部对名单进行排查;每季度由乡镇、街道上报辖区党员信教排查情况,并及时对发现的信教党员进行教育转化。

(五)乡村德治方面。把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推进乡村“德治”的牵总主线,努力打造文明和谐的美丽乡村。全面实施“筑魂”工程。氛围营造点多面广,突出“图说我们的价值观”“中国梦”等宣传重点,各乡镇结合村镇实际打造了12处各具特色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主题村巷道、文化墙,营造浓厚氛围,扩大覆盖面和影响力。加强科技科普宣传,积极组织农技协、科普示范基地、科普带头人送服务、送技术、送知识,在移民贫困乡村开展科技培训,派出科技专家、致富能手、科技示范户与与贫困户、养殖户、种植户结对帮扶,开展精准扶贫活动。把道德引领作为深化农村“德治”的主要内容,努力打造崇德尚俭的美丽乡村。一是深入推进乡村道德建设。各乡镇“星级文明户”评选实现全覆盖,加强“最美银川人”“道德模范”“宁夏好人”“感动宁夏人物”“文明家庭”等推荐评选工作力度,兴庆区各乡镇共选树各级各类道德模范46名。依托“道德讲堂”“微宣讲”“好家风好家训好家规分享会”等平台,组织道德模范、新乡贤、“文明家庭”、“道德红黄蓝榜”红榜人物代表开展道德宣讲,传播道德正能量。二是不断完善乡村道德激励约束机制。对36个行政村的村规民约全部重新修订,并经全体村民会议通过。各乡镇、村紧扣综合治理、人居环境、移风易俗、家庭美德等热点难点,制定针对性、实用性、可操作性强的“一村一约”,并对村民、党员、家庭等执行村规民约情况实行积分制管理,设立“积分银行”“积分超市”,开展积分兑换活动。将“道德红黄蓝榜”“村规民约”与积分管理制度结合,以“积分制”奖惩为抓手,充分调动村民参与的积极性,促进村民文明生活习惯养成,探索出符合农村特点和规律的乡村治理道路。截至目前,两乡两镇共有31325户在“积分银行管理平台”登记,已兑换积分109753分。把文化育人作为深化农村“德治”的重要抓手,努力打造多彩乐活的美丽乡村。进一步加强乡村文化振兴,加大文化投入力度,“颜值”“气质”两手抓,农村社会文明程度和群众文明素养明显提升,乡风民风和村容村貌同步好转。加强公共文化阵地建设,投入55万元对掌政镇强家庙村等11个村级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进行功能提升改造;新建月牙湖乡滨河家园五村等4个村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滨河家园四村、通南村2个农民文化大院。深入实施文化扶贫惠民工程,围绕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文化惠民“四送六进”“我们的节日”等主题,广泛开展民俗展示、文化表演、孝老爱亲、邻里互助等文化惠民主题实践活动,以优秀传统文化涵养文明乡风。

(六)乡村信息化建设方面。推进“互联网+政务服务”建设。目前,兴庆区农村社区公共服务综合信息平台建设正在逐步推进,系统投入使用后各村可在系统上办理民政、社保、卫计、开证明等业务,相关数据信息会推送到政务云,由相关业务人员完成任务清单。该平台充分做到了各类信息共享,用信息化手段提高了群众办事效率,有利于推进服务型政府建设。推进智慧城市运营管理中心建设,今年4月开始建设兴庆区智慧城市运营管理指挥中心乡镇、街道及村(社区)三、四级平台,已建成4个乡镇、11个街道办事处三级平台,各社区(村)四级平台建设工作正在有序推进中。目前,三级平台与中心的工作衔接率达到了100%,运行畅通,进一步提升了城市精细化管理水平。

(一)基层党组织引领作用发挥不够充分。部分基层党组织政治引领作用发挥不足,贯彻上级决策部署不够坚决彻底,思想政治建设及中心任务与群众关心关切的问题结合不紧,积极谋创新促发展的主动性不强,被动等待上级安排部署工作的多,结合工作实际,创新性开展工作的少,积极谋划工作、推动工作办法不多。村党群活动服务站利用率低,管理不够规范,作用发挥还不充分。

(二)农村党员教育管理水平仍需加强。部分基层党组织对党员的日常教育缺位、管理不严、监督不力,仍存在党员参与组织生活的主动性不强,部分党员党性修养薄弱,政治意识不强,容易被拉拢、利用;个别党员长期游离于党组织监管之外,不履行党员义务,不参加组织生活。虽然下发了不合格党员的处置管理办法,但在实际落实处置不合格党员的过程中,仍然存在基层党组织斗争意识不强、老好人思想作祟、严肃教育管理党员的态度不坚决的问题,管理教育党员的实招落空,没有起到处置一个、警醒一片的作用。

(三)村干部“一大三低”、后备干部储备不足问题仍然存在。个别村出现后备力量匮乏、培养缺失、选人用人难的情况。有的后备干部综合素质不高,难以符合现行的村干部要求,后备干部培养停留在纸上,能够得到组织信赖、群众认可的后备干部较少。

(四)村民民主素质不高,主人翁意识不强。传统思想导致村民在村级、乡级社会事务中的主人意识、平等意识、自主意识缺乏,依附观念浓厚。对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反应冷淡,既不愿意参与竞选,也不愿意参与监督、管理和决策,对乡党委政府和村“两委”倡导提出的公共事务漠不关心。

优秀基层治理体系心得体会文章报告(通用16篇)篇十五

国家治理体系是党领导下治理国家的制度体系,包括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党的建设等各个领域的体制机制、法律法规,即一套紧密联系、协调发展的国家体系。以下是为大家整理的关于,欢迎品鉴!

为深入贯彻落实自治区党委《关于完善基层治理体系提高基层治理能力的若干意见》(x党发〔2020〕x号)精神,进一步完善基层治理体系、提高基层治理能力,按照《关于深入学习贯彻落实自治区党委十二届十次全会精神开展专题调研的通知》要求,6月16日-17日,我带领xx区乡村治理调研组到两乡两镇开展乡村治理专题调研。

辖区总面积约xx平方公里(xx高速公路以西城市规划区xx平方公里,xx高速公路以东xx平方公里,其中xx新区占地约275平方公里),有回、汉、满、蒙等24个民族共xx万人,其中农村人口7.5万人。辖11个街道办事处、2乡2镇、xx个城市社区居民委员会和36个村民委员会,344个村民小组,共有村民代表1434人(其中党员人数为1021人,少数民族人数为801人,女性人数为202人)。近年来,农业农村各项指标呈现稳中有进的趋势,2019年实现农业总产值15.08亿元,同比增长4.6%;实现农业增加值6.75亿元,同比增长4.5%;优势特色产业产值达到13.42亿元,同比增长5.7%,优势特色产业总产值占农业总产值的8.9%;预计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同比增长8.2%。

(一)乡村党组织建设方面。一是全面落实从严治党要求,农村基层党组织规范化建设得到强化。持续推进“三大三强”行动、“两个带头人”工程,强化基层基础保障,加大发展青年农民党员力度,加强后备力量培养,增强村“两委”致富带富能力,通过跟踪动态管理、提升能力素质,实现两个带头人“二合一”。建立建立加快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县级领导及部门包村工作制,明确27名县级领导和51个部门包抓兴庆区所有行政村,按照“六抓一促”,即“抓党建引领、抓产业兴旺、抓生态宜居、抓乡风文明、抓治理有效、抓生活富裕”和促农民增收的原则开展工作。二是抓村干部队伍建设,激发村干部干事创业新动能。形成村(社区)“两委”成员任职资格条件常态化审查机制,全面推行村(社区)党组织书记、村(居)主任“一肩挑”,对不胜任、不尽职的村党组织书记坚决调整,补齐配强村“两委”成员65名,并对所有村(社区)党组织书记从严落实县级备案制度。注重在一线调研督查考察识别干部,特别是在疫情防控期间,通过调研、督查、收集资料等方式,全面掌握领导干部履职担当、经受疫情防控考验等情况,作为干部评先评优、提拔重用、能上能下的重要依据,对在疫情期间大局意识不强,作用发挥不明显的进行调整撤换。三是深入开展软弱涣散党组织整顿整治工作,发挥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深入摸排确定软弱涣散村党组织5个、薄弱村党组织2个。制定软弱涣散村和薄弱村党组织整顿方案,严格落实“四个一”整顿措施,明确包抓县级领导、联村机关单位和乡镇包村干部、第一书记工作职责,力争年底前将现有的软弱涣散基层党组织高效整顿转化出列。四是推行农村党员包户责任制管理模式,党员教育管理取得新突破。深入推行农村党员“1+n”包户责任制及无职党员设岗定责,在党员户院落门口统一挂置“共产党员户”标牌,亮明党员身份,将包户及岗位履职情况作为党员“先锋指数考评”重要指标,增强党员对党员身份的认同感责任感荣誉感,发挥党员在乡村治理上的先锋模范作用。截至目前,有2058名农村党员共包户14121户。疫情防控期间,成立“党员先锋队、志愿帮扶队、义务宣传队”,党员亮明身份,带头落实防控措施,冲锋一线开展排查、消杀、服务群众、宣传等工作。五是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促脱贫攻坚取得新成效。全面梳理排查兴庆区村级集体经济发展情况,建立工作台账,明确目标任务,分门别类指导发展,加强集体资产资源管理和使用,确保村集体经济健康发展。2020年,实施通贵乡河滩村、司家桥村“多村一品”日光温室建设及掌政镇强家庙村、碱富桥村、五渡桥村、永南村日光温室建设等壮大村集体经济项目。

(二)乡村治理能力方面。加强乡镇政务服务能力建设。调整划转行政执法事项,将街道、乡镇受理的共66项公共服务事项全部划转至街道、乡镇审批,下沉到村居社区受理。以推进“放管服”改革、优化政府职能转变为抓手,明确办理权限,推进建设乡镇民生服务大厅政务服务规范化、高效化、优质化、便民化,加强业务办理指引,明确办理材料、办理流程、办理时限等,让群众少跑腿、少奔波,对高龄老人、行动不便人员、残病人员可代办工作。提高乡镇民生保障能力。结合低保审批权下放和农村低保开展专项治理工作;做好高龄老人、特困供养人员的认证、清退、津贴发放工作,严格把控救助和慰问工作的程序、认定和公示;优化民生服务保障,打造留守儿童之家、幸福院、老年饭桌等。做好应急生产生活物资保障。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期间,兴庆区协调上级应急管理部门向乡镇下拨棉帐篷、棉大衣、棉被等物资便于救灾时统一调度。做好兴庆区应急物资储备库及应急指挥中心项目申报工作,为扎实做好应对突发事件调配物资奠定坚实基础。

(三)村民自治方面。全面落实村民代表会议制度。紧紧围绕“55124”模式,全面做实村民代表会议制度,推进村级治理规范化和法制化进程。通过村民代表会议这一议事平台,使村内的大事不再由少数干部说了算,做到了还权于民。凡是涉及村民切身利益的问题,重大村务都必须经村民代表会议讨论通过方能实施,促进了村务管理的民主化和科学化。充分体现了村民当家作主的权力,使村民真正实现了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的目的。深入开展民主协商工作。进一步健全村民会议、村民代表会议议事规程、村务监督委员会工作规则,把协商的价值取向和规则制度融入村规民约,为村民开展协商实践提供指导。规范协商程序,明确《行政村民主协商指导目录》和《城市社区民主协商指导目录》,规范了城乡社区协商工作流程,提出协商议题和内容、确定协商人员、组织开展协商活动、形成协商决策、协商成果的反馈和运用等,进一步增强基层协商的可操作性和规范性。坚持重大行政决策法定程序,坚持“两代表一委员”和法律顾问列席乡镇、村居两级重大事项管理决策制度,重大问题坚持集体研究、集体决策、集体决定后实行分工负责、落实责任,并严格执行党委的决议。继续进行村务公开工作。将村务公开民主管理工作纳入新农村建设和农村社区建设的总体规划,全面部署,整体推进。一是按照《兴庆区村务公开指导目录》将公开内容划为党务、村务、财务、服务四大类53项全部公开。二是规范公开程序。村务公开按照村委会提出公开方案、村务公开监督小组审查、村“两委”讨论确定、村委会正式公布四步基本程序进行公开。公开时间上分为长期公开、即时公开、定期公开,确保公开的时效性和准确性,使农民对村级事务享有更广泛、更全面、更充分的知情权。三是明确乡镇“一把手”和分管领导作为本乡镇村务公开民主管理工作的第一责任人和直接责任人。制定了考核办法,实地、明查,暗访、走访农户等方式,对各乡镇、村村务公开民主管理工作进行督查。

(四)平安乡村建设方面。乡村法律服务“供给员”。扩大法律援助覆盖面,积极参与办理涉法信访案件,降低法律援助门槛,开通农民工申请法律援助的“绿色通道”,改变过去法律援助局限于诉讼领域的情况,大力开展调解、非诉代理等多种形式的援助活动。推行“一村一居一法律顾问”126个村、社区全覆盖,组织村居法律顾问开展扫黑除恶专项斗争宣传、帮助贫困村起草、审核、修订村规民约、参与信访问题调解、协助村务管理、提供法律援助等工作充分结合,让群众在家即可享受到“公共法律服务一站式”服务。增强乡村法治文化渗透力。落实国家机关“谁执法谁普法”责任制,梳理机构改革后各部门执行宣传的普法重点任务清单,督导各部门、各乡镇制定年度普法“四清单一办法”向社会公示,提高乡村普法精细化程度。开展“法律进乡村”“服务大局普法行”“精准扶贫法律服务面对面”“法援农民工助力民族团结”“法律进村居扫黑除恶专项斗争宣传教育”等活动,依法解决农村群众反映强烈的困难和问题。创建“依法治理示范村”,打造乡镇、村级法律服务便民工作室46个,建设通贵乡法治文化广场、宪法主题广场、掌政强家庙村、大新镇大新家园法治广场,营造全体群众关心、支持和参与法治建设的良好社会氛围。深入开展乡村宗教治理。制定2020年法律进宗教活动场所系列宣讲计划,指导宗教活动场所在国家和民族重大节日举行升国旗、唱国歌等活动,为各宗教场所赠送和订阅宪法和法律读本、政策宣传手册、图书报刊等,兴庆区83处依法登记的宗教活动场所“四进”覆盖率达到100%。落实宗教教职人员任前审查及考评。联合相关部门对拟任的教职人员和管理人员是否有违法犯罪前科等进行审查,并对主要教职人员进行季度测评。加强宗教场所建设审批监管。委托第三方测绘机构利用技术手段对辖区所有宗教场所的占地面积、建筑类型及历史沿革等进行了全面测绘,进一步完善了宗教场所基础数据库,做到了情况明、底数清,有效防止违法违规建设等问题。加大对党员信教问题监督排查的力度。2018年以来兴庆区定期对辖区党员信教问题开展排查,每年由统战部提供朝觐人员名单,组织部对名单进行排查;每季度由乡镇、街道上报辖区党员信教排查情况,并及时对发现的信教党员进行教育转化。

(五)乡村德治方面。把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推进乡村“德治”的牵总主线,努力打造文明和谐的美丽乡村。全面实施“筑魂”工程。氛围营造点多面广,突出“图说我们的价值观”“中国梦”等宣传重点,各乡镇结合村镇实际打造了12处各具特色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主题村巷道、文化墙,营造浓厚氛围,扩大覆盖面和影响力。加强科技科普宣传,积极组织农技协、科普示范基地、科普带头人送服务、送技术、送知识,在移民贫困乡村开展科技培训,派出科技专家、致富能手、科技示范户与与贫困户、养殖户、种植户结对帮扶,开展精准扶贫活动。把道德引领作为深化农村“德治”的主要内容,努力打造崇德尚俭的美丽乡村。一是深入推进乡村道德建设。各乡镇“星级文明户”评选实现全覆盖,加强“最美银川人”“道德模范”“宁夏好人”“感动宁夏人物”“文明家庭”等推荐评选工作力度,兴庆区各乡镇共选树各级各类道德模范46名。依托“道德讲堂”“微宣讲”“好家风好家训好家规分享会”等平台,组织道德模范、新乡贤、“文明家庭”、“道德红黄蓝榜”红榜人物代表开展道德宣讲,传播道德正能量。二是不断完善乡村道德激励约束机制。对36个行政村的村规民约全部重新修订,并经全体村民会议通过。各乡镇、村紧扣综合治理、人居环境、移风易俗、家庭美德等热点难点,制定针对性、实用性、可操作性强的“一村一约”,并对村民、党员、家庭等执行村规民约情况实行积分制管理,设立“积分银行”“积分超市”,开展积分兑换活动。将“道德红黄蓝榜”“村规民约”与积分管理制度结合,以“积分制”奖惩为抓手,充分调动村民参与的积极性,促进村民文明生活习惯养成,探索出符合农村特点和规律的乡村治理道路。截至目前,两乡两镇共有31325户在“积分银行管理平台”登记,已兑换积分109753分。把文化育人作为深化农村“德治”的重要抓手,努力打造多彩乐活的美丽乡村。进一步加强乡村文化振兴,加大文化投入力度,“颜值”“气质”两手抓,农村社会文明程度和群众文明素养明显提升,乡风民风和村容村貌同步好转。加强公共文化阵地建设,投入55万元对掌政镇强家庙村等11个村级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进行功能提升改造;新建月牙湖乡滨河家园五村等4个村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滨河家园四村、通南村2个农民文化大院。深入实施文化扶贫惠民工程,围绕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文化惠民“四送六进”“我们的节日”等主题,广泛开展民俗展示、文化表演、孝老爱亲、邻里互助等文化惠民主题实践活动,以优秀传统文化涵养文明乡风。

(六)乡村信息化建设方面。推进“互联网+政务服务”建设。目前,兴庆区农村社区公共服务综合信息平台建设正在逐步推进,系统投入使用后各村可在系统上办理民政、社保、卫计、开证明等业务,相关数据信息会推送到政务云,由相关业务人员完成任务清单。该平台充分做到了各类信息共享,用信息化手段提高了群众办事效率,有利于推进服务型政府建设。推进智慧城市运营管理中心建设,今年4月开始建设兴庆区智慧城市运营管理指挥中心乡镇、街道及村(社区)三、四级平台,已建成4个乡镇、11个街道办事处三级平台,各社区(村)四级平台建设工作正在有序推进中。目前,三级平台与中心的工作衔接率达到了100%,运行畅通,进一步提升了城市精细化管理水平。

(一)基层党组织引领作用发挥不够充分。部分基层党组织政治引领作用发挥不足,贯彻上级决策部署不够坚决彻底,思想政治建设及中心任务与群众关心关切的问题结合不紧,积极谋创新促发展的主动性不强,被动等待上级安排部署工作的多,结合工作实际,创新性开展工作的少,积极谋划工作、推动工作办法不多。村党群活动服务站利用率低,管理不够规范,作用发挥还不充分。

(二)农村党员教育管理水平仍需加强。部分基层党组织对党员的日常教育缺位、管理不严、监督不力,仍存在党员参与组织生活的主动性不强,部分党员党性修养薄弱,政治意识不强,容易被拉拢、利用;个别党员长期游离于党组织监管之外,不履行党员义务,不参加组织生活。虽然下发了不合格党员的处置管理办法,但在实际落实处置不合格党员的过程中,仍然存在基层党组织斗争意识不强、老好人思想作祟、严肃教育管理党员的态度不坚决的问题,管理教育党员的实招落空,没有起到处置一个、警醒一片的作用。

(三)村干部“一大三低”、后备干部储备不足问题仍然存在。个别村出现后备力量匮乏、培养缺失、选人用人难的情况。有的后备干部综合素质不高,难以符合现行的村干部要求,后备干部培养停留在纸上,能够得到组织信赖、群众认可的后备干部较少。

(四)村民民主素质不高,主人翁意识不强。传统思想导致村民在村级、乡级社会事务中的主人意识、平等意识、自主意识缺乏,依附观念浓厚。对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反应冷淡,既不愿意参与竞选,也不愿意参与监督、管理和决策,对乡党委政府和村“两委”倡导提出的公共事务漠不关心。

(五)村规民约积分管理片面且重奖轻罚,“红黄蓝榜”晾晒台激励警示不够深入彻底。推行村规民约“积分制”管理用“加法”添动力,让争优有劲头;用“减法”警示后进,让落后者有压力,督促其改进。经过实地走访,一是兴庆区各村均不同程度存在只是把当前主抓的人居环境整治工作紧密结合环境卫生整治作为重点纳入积分管理,而村规民约中道德风尚、优秀传统、纯朴民风等约定只是书面纳入了积分制管理细则,并没有实际进行积分奖罚。二是大多数村只是对积极遵守村规民约而积分高的村民制定了积分兑换奖励的办法措施,忽视了对不积极履行村规民约甚至做出违背村规民约的不文明行为导致积分为负分的村民的惩罚措施,从而影响村规民约积分管理警示作用的发挥。

(六)法治政府建设不足,法治意识不强。一是基层普法宣传工作止步于法律知识,而执法实践结合较少,群众参与热情不高,导致普法走过场,收效低。二是领导干部学法意识不够,缺乏对本部门或行业相关法律法规学习,主动运用法治思维解决问题的能力不足。

(七)乡风文明建设仍需进一步提高。由于各乡镇领导班子、村“两委”重视程度不同、村民文化素养存在差异,导致各村精神文明建设发展不均衡、陈规陋习和不良风气依然存在。

(八)脱贫攻坚任务依然繁重。一是群众发展内生动力不足,存在“等靠要”思想,文化水平和道德素养有待提高,在产业结构调整、接受高等教育和技能培训、外出稳定务工、自主创业等方面均有畏难情绪。二是新创家园存在户口迁移问题、房屋产权证办理问题急需解决。

(九)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不够彻底,群众参与度不高。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未得到根本性好转,院内乱堆乱放问题容易反弹,对“小散乱污”排查不彻底,还存在“灯下黑”现象。部分村群众发动不够、群众参与度不高,只是依靠乡村两级干部和环卫进行整治。

(十)产业发展不均衡,产业结构还需优化。一是农业现代化水平不高,规模化经营水平低,农产品产业链单一。二是农业资源整合效果不明显,农产品加工水平偏低,精深加工程度不足。三是农业基础设施配备不齐,农业技术人才引进不够。

(一)坚持党建引领,提升组织力。深入推进抓党建促脱贫攻坚、促乡村振兴、促基层治理、促乡风文明,实施农村基层党建“抓乡促村、整乡推进”示范乡村创建行动,强化农村基层党组织领导核心地位,对农村各类组织分类施策、精准发力,实施有效领导,切实增强农村基层党组织政治功能和组织力。优化农村党组织“评星定级”考评细则,将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移风易俗等工作纳入其中,促进村党组织领导乡村治理能力提升。

(二)增强干部本领,提升履职能力。持续抓好“三大三强”行动、“两个带头人”工程,加强农村干部的培养、配备、使用。全面推行村(社区)书记主任“一肩挑”,突出政治标准,拓宽选人渠道,明确选拔标准,大力选拔培养“政治素质强、发展能力强”的“双强型”基层党组织书记,加大村党组织书记培训力度。建立《农村致富带头人、村级后备干部选用培养机制》,加大后备力量、职业化党务工作者的选拔储备。深入实施“头雁领航”工程,举办兴庆区第三届“金牌书记”评选大赛,充分调动基层党组织书记干事创业的激情与热情;持续教育管理好现有“金牌书记”队伍,健全完善“一托二”先进带后进考核办法,真正发挥“金牌效应”。

(三)细化积分细则,落实奖惩并行。全面系统将村规民约约定内容全部纳入积分制管理,细化积分细则,讨论制定切实可行的奖励和惩罚措施办法,经村民会议或村民代表会议讨论通过予以实施。村规民约积分要与“红黄蓝榜”密切结合,不断更新,随时张榜,及时“晾晒”出村里随时出现的善恶美丑。

(四)提升村民素质,树立民主意识。发展农村基层民主政治,完善村民自治,必须培育村民的现代公民意识,即主体意识、参与意识和公共意识。要通过加强宣传教育,提高村干部和农民的民主素质:要利用多种形式在农民群众中积极开展社会主义思想教育,提高村民对民主的理解能力和接受能力;要开展民主参与的权利意识教育,使村民树立民主参与、当家作主的权利意识和民主意识;要通过开展自由、平等的民主观念教育,使村民强烈认识到自己利益、权利的主体性和不可侵犯性,树立较强的民主责任感。

(五)督促干部学法,创新普法方式。一是严格落实领导干部年度述法制度,基层党政领导处在矛盾问题的最前沿,领导干部述法、学法、考法作为一项硬规定,硬执行查看运用法治思维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加强对普法骨干、工作人员理念及运行能力的培训和指导,转变普法工作认识,落实普法责任制联席会议制度,提高对普法责任部门的督察督导力度,真正让普法责任制度得到实施。二是普法改变方式,由突出对法律知识和新颁布的法律的宣传,转变为法治信仰的培育。让尊法学法守法用法是一种生活习惯,生活方式,让群众信法,树立法律理念和法治思维,考虑违法后果,懂得事事处处具有法律意识,遇到问题麻烦懂得拿起法律武器进行保护,而不是动辄信访不信法。

(六)探索产业扶贫,实现脱贫致富。一是加强产业和建档户的利益联动机制。积极探索建档立卡户以土地、实物、资金、劳动力等入股企业的利益联动机制,提高产业的带动作用。同时,优先发展贫困群众能直接参与的设施农业和村头工厂,持续扩大就业面和增加移民收入。二是继续强化各乡镇党委、政府的主体责任,加快各项任务落实。统筹规划政策、资金、人员等要素,加快扶贫资金的使用落实,向基础设施改造、扶贫产业发展、建档立卡户就业、村头扶贫产业工作倾斜。

(七)推进环境整治,创建美丽村居。一是高效推进社区生活垃圾分类试点。充分发动村(居)民参与,探索建立生活垃圾分类回收激励机制,助力创建文明城市和农村美丽村居。二是在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中求突破。既要把实质上的违章、危房、断壁残垣拆出来,又要把群众思想的顽疾根除,在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中让广大群众树立新思想、新意识、新习惯。

(八)绘制发展蓝图,推动乡村振兴。一是科学谋划布局。各乡镇根据本乡镇实际情况,因地制宜、准确定位、科学谋划发展思路,制定乡镇总体规划、村庄布局规划、乡村振兴规划等。二是提升农产品品质及附加值。继续优化花卉、蔬菜、采摘果蔬等农业产业种类,打造农业公园、采摘园、农家小院烧烤、农事体验园等提高农产品附加值。三是全力推动全域旅游。各乡镇以兴庆区创建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为契机,根据乡镇总体规划,完善基础设施建设,整合农业、旅游、生态、文化、艺术等资源,全面提升全域旅游发展质量。

实现农业增加值6.75亿元,同比增长4.5%;

预计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同比增长8.2%。

(一)乡村党组织建设方面。一是全面落实从严治党要求,农村基层党组织规范化建设得到强化。持续推进“三大三强”行动、“两个带头人”工程,强化基层基础保障,加大发展青年农民党员力度,加强后备力量培养,增强村“两委”致富带富能力,通过跟踪动态管理、提升能力素质,实现两个带头人“二合一”。建立建立加快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县级领导及部门包村工作制,明确27名县级领导和51个部门包抓xx区所有行政村,按照“六抓一促”,即“抓党建引领、抓产业兴旺、抓生态宜居、抓乡风文明、抓治理有效、抓生活富裕”和促农民增收的原则开展工作。二是抓村干部队伍建设,激发村干部干事创业新动能。形成村(社区)“两委”成员任职资格条件常态化审查机制,全面推行村(社区)党组织书记、村(居)主任“一肩挑”,对不胜任、不尽职的村党组织书记坚决调整,补齐配强村“两委”成员65名,并对所有村(社区)党组织书记从严落实县级备案制度。注重在一线调研督查考察识别干部,特别是在疫情防控期间,通过调研、督查、收集资料等方式,全面掌握领导干部履职担当、经受疫情防控考验等情况,作为干部评先评优、提拔重用、能上能下的重要依据,对在疫情期间大局意识不强,作用发挥不明显的进行调整撤换。三是深入开展软弱涣散党组织整顿整治工作,发挥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深入摸排确定软弱涣散村党组织5个、薄弱村党组织2个。制定软弱涣散村和薄弱村党组织整顿方案,严格落实“四个一”整顿措施,明确包抓县级领导、联村机关单位和乡镇包村干部、第一书记工作职责,力争年底前将现有的软弱涣散基层党组织高效整顿转化出列。四是推行农村党员包户责任制管理模式,党员教育管理取得新突破。深入推行农村党员“1+n”包户责任制及无职党员设岗定责,在党员户院落门口统一挂置“共产党员户”标牌,亮明党员身份,将包户及岗位履职情况作为党员“先锋指数考评”重要指标,增强党员对党员身份的认同感责任感荣誉感,发挥党员在乡村治理上的先锋模范作用。截至目前,有2058名农村党员共包户14121户。疫情防控期间,成立“党员先锋队、志愿帮扶队、义务宣传队”,党员亮明身份,带头落实防控措施,冲锋一线开展排查、消杀、服务群众、宣传等工作。五是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促脱贫攻坚取得新成效。全面梳理排查xx区村级集体经济发展情况,建立工作台账,明确目标任务,分门别类指导发展,加强集体资产资源管理和使用,确保村集体经济健康发展。2020年,实施xx乡xx村、xx村“多村一品”日光温室建设及掌政镇xx村、xx村、xx村、xx村日光温室建设等壮大村集体经济项目。

优化民生服务保障,打造留守儿童之家、幸福院、老年饭桌等。做好应急生产生活物资保障。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期间,xx区协调上级应急管理部门向乡镇下拨棉帐篷、棉大衣、棉被等物资便于救灾时统一调度。做好xx区应急物资储备库及应急指挥中心项目申报工作,为扎实做好应对突发事件调配物资奠定坚实基础。

(三)村民自治方面。全面落实村民代表会议制度。紧紧围绕“55124”模式,全面做实村民代表会议制度,推进村级治理规范化和法制化进程。通过村民代表会议这一议事平台,使村内的大事不再由少数干部说了算,做到了还权于民。凡是涉及村民切身利益的问题,重大村务都必须经村民代表会议讨论通过方能实施,促进了村务管理的民主化和科学化。充分体现了村民当家作主的权力,使村民真正实现了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的目的。深入开展民主协商工作。进一步健全村民会议、村民代表会议议事规程、村务监督委员会工作规则,把协商的价值取向和规则制度融入村规民约,为村民开展协商实践提供指导。规范协商程序,明确《行政村民主协商指导目录》和《城市社区民主协商指导目录》,规范了城乡社区协商工作流程,提出协商议题和内容、确定协商人员、组织开展协商活动、形成协商决策、协商成果的反馈和运用等,进一步增强基层协商的可操作性和规范性。坚持重大行政决策法定程序,坚持“两代表一委员”和法律顾问列席乡镇、村居两级重大事项管理决策制度,重大问题坚持集体研究、集体决策、集体决定后实行分工负责、落实责任,并严格执行党委的决议。继续进行村务公开工作。将村务公开民主管理工作纳入新农村建设和农村社区建设的总体规划,全面部署,整体推进。一是按照《xx区村务公开指导目录》将公开内容划为党务、村务、财务、服务四大类53项全部公开。二是规范公开程序。村务公开按照村委会提出公开方案、村务公开监督小组审查、村“两委”讨论确定、村委会正式公布四步基本程序进行公开。公开时间上分为长期公开、即时公开、定期公开,确保公开的时效性和准确性,使农民对村级事务享有更广泛、更全面、更充分的知情权。三是明确乡镇“一把手”和分管领导作为本乡镇村务公开民主管理工作的第一责任人和直接责任人。制定了考核办法,实地、明查,暗访、走访农户等方式,对各乡镇、村村务公开民主管理工作进行督查。

每季度由乡镇、街道上报辖区党员信教排查情况,并及时对发现的信教党员进行教育转化。

新建月牙湖乡滨河家园五村等4个村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滨河家园四村、通南村2个农民文化大院。深入实施文化扶贫惠民工程,围绕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文化惠民“四送六进”“我们的节日”等主题,广泛开展民俗展示、文化表演、孝老爱亲、邻里互助等文化惠民主题实践活动,以优秀传统文化涵养文明乡风。

(六)乡村信息化建设方面。推进“互联网+政务服务”建设。目前,xx区农村社区公共服务综合信息平台建设正在逐步推进,系统投入使用后各村可在系统上办理民政、社保、卫计、开证明等业务,相关数据信息会推送到政务云,由相关业务人员完成任务清单。该平台充分做到了各类信息共享,用信息化手段提高了群众办事效率,有利于推进服务型政府建设。推进智慧城市运营管理中心建设,今年4月开始建设xx区智慧城市运营管理指挥中心乡镇、街道及村(社区)三、四级平台,已建成4个乡镇、11个街道办事处三级平台,各社区(村)四级平台建设工作正在有序推进中。目前,三级平台与中心的工作衔接率达到了100%,运行畅通,进一步提升了城市精细化管理水平。

(一)基层党组织引领作用发挥不够充分。部分基层党组织政治引领作用发挥不足,贯彻上级决策部署不够坚决彻底,思想政治建设及中心任务与群众关心关切的问题结合不紧,积极谋创新促发展的主动性不强,被动等待上级安排部署工作的多,结合工作实际,创新性开展工作的少,积极谋划工作、推动工作办法不多。村党群活动服务站利用率低,管理不够规范,作用发挥还不充分。

个别党员长期游离于党组织监管之外,不履行党员义务,不参加组织生活。虽然下发了不合格党员的处置管理办法,但在实际落实处置不合格党员的过程中,仍然存在基层党组织斗争意识不强、老好人思想作祟、严肃教育管理党员的态度不坚决的问题,管理教育党员的实招落空,没有起到处置一个、警醒一片的作用。

(三)村干部“一大三低”、后备干部储备不足问题仍然存在。个别村出现后备力量匮乏、培养缺失、选人用人难的情况。有的后备干部综合素质不高,难以符合现行的村干部要求,后备干部培养停留在纸上,能够得到组织信赖、群众认可的后备干部较少。

(四)村民民主素质不高,主人翁意识不强。传统思想导致村民在村级、乡级社会事务中的主人意识、平等意识、自主意识缺乏,依附观念浓厚。对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反应冷淡,既不愿意参与竞选,也不愿意参与监督、管理和决策,对乡党委政府和村“两委”倡导提出的公共事务漠不关心。

用“减法”警示后进,让落后者有压力,督促其改进。经过实地走访,一是xx区各村均不同程度存在只是把当前主抓的人居环境整治工作紧密结合环境卫生整治作为重点纳入积分管理,而村规民约中道德风尚、优秀传统、纯朴民风等约定只是书面纳入了积分制管理细则,并没有实际进行积分奖罚。二是大多数村只是对积极遵守村规民约而积分高的村民制定了积分兑换奖励的办法措施,忽视了对不积极履行村规民约甚至做出违背村规民约的不文明行为导致积分为负分的村民的惩罚措施,从而影响村规民约积分管理警示作用的发挥。

(六)法治政府建设不足,法治意识不强。一是基层普法宣传工作止步于法律知识,而执法实践结合较少,群众参与热情不高,导致普法走过场,收效低。二是领导干部学法意识不够,缺乏对本部门或行业相关法律法规学习,主动运用法治思维解决问题的能力不足。

(七)乡风文明建设仍需进一步提高。由于各乡镇领导班子、村“两委”重视程度不同、村民文化素养存在差异,导致各村精神文明建设发展不均衡、陈规陋习和不良风气依然存在。

(八)脱贫攻坚任务依然繁重。一是群众发展内生动力不足,存在“等靠要”思想,文化水平和道德素养有待提高,在产业结构调整、接受高等教育和技能培训、外出稳定务工、自主创业等方面均有畏难情绪。二是新创家园存在户口迁移问题、房屋产权证办理问题急需解决。

(九)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不够彻底,群众参与度不高。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未得到根本性好转,院内乱堆乱放问题容易反弹,对“小散乱污”排查不彻底,还存在“灯下黑”现象。部分村群众发动不够、群众参与度不高,只是依靠乡村两级干部和环卫进行整治。

(十)产业发展不均衡,产业结构还需优化。一是农业现代化水平不高,规模化经营水平低,农产品产业链单一。二是农业资源整合效果不明显,农产品加工水平偏低,精深加工程度不足。三是农业基础设施配备不齐,农业技术人才引进不够。

(一)坚持党建引领,提升组织力。深入推进抓党建促脱贫攻坚、促乡村振兴、促基层治理、促乡风文明,实施农村基层党建“抓乡促村、整乡推进”示范乡村创建行动,强化农村基层党组织领导核心地位,对农村各类组织分类施策、精准发力,实施有效领导,切实增强农村基层党组织政治功能和组织力。优化农村党组织“评星定级”考评细则,将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移风易俗等工作纳入其中,促进村党组织领导乡村治理能力提升。

持续教育管理好现有“金牌书记”队伍,健全完善“一托二”先进带后进考核办法,真正发挥“金牌效应”。

(三)细化积分细则,落实奖惩并行。全面系统将村规民约约定内容全部纳入积分制管理,细化积分细则,讨论制定切实可行的奖励和惩罚措施办法,经村民会议或村民代表会议讨论通过予以实施。村规民约积分要与“红黄蓝榜”密切结合,不断更新,随时张榜,及时“晾晒”出村里随时出现的善恶美丑。

要通过开展自由、平等的民主观念教育,使村民强烈认识到自己利益、权利的主体性和不可侵犯性,树立较强的民主责任感。

(五)督促干部学法,创新普法方式。一是严格落实领导干部年度述法制度,基层党政领导处在矛盾问题的最前沿,领导干部述法、学法、考法作为一项硬规定,硬执行查看运用法治思维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加强对普法骨干、工作人员理念及运行能力的培训和指导,转变普法工作认识,落实普法责任制联席会议制度,提高对普法责任部门的督察督导力度,真正让普法责任制度得到实施。二是普法改变方式,由突出对法律知识和新颁布的法律的宣传,转变为法治信仰的培育。让尊法学法守法用法是一种生活习惯,生活方式,让群众信法,树立法律理念和法治思维,考虑违法后果,懂得事事处处具有法律意识,遇到问题麻烦懂得拿起法律武器进行保护,而不是动辄信访不信法。

(六)探索产业扶贫,实现脱贫致富。一是加强产业和建档户的利益联动机制。积极探索建档立卡户以土地、实物、资金、劳动力等入股企业的利益联动机制,提高产业的带动作用。同时,优先发展贫困群众能直接参与的设施农业和村头工厂,持续扩大就业面和增加移民收入。二是继续强化各乡镇党委、政府的主体责任,加快各项任务落实。统筹规划政策、资金、人员等要素,加快扶贫资金的使用落实,向基础设施改造、扶贫产业发展、建档立卡户就业、村头扶贫产业工作倾斜。

(七)推进环境整治,创建美丽村居。一是高效推进社区生活垃圾分类试点。充分发动村(居)民参与,探索建立生活垃圾分类回收激励机制,助力创建文明城市和农村美丽村居。二是在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中求突破。既要把实质上的违章、危房、断壁残垣拆出来,又要把群众思想的顽疾根除,在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中让广大群众树立新思想、新意识、新习惯。

(八)绘制发展蓝图,推动乡村振兴。一是科学谋划布局。各乡镇根据本乡镇实际情况,因地制宜、准确定位、科学谋划发展思路,制定乡镇总体规划、村庄布局规划、乡村振兴规划等。二是提升农产品品质及附加值。继续优化花卉、蔬菜、采摘果蔬等农业产业种类,打造农业公园、采摘园、农家小院烧烤、农事体验园等提高农产品附加值。三是全力推动全域旅游。各乡镇以xx区创建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为契机,根据乡镇总体规划,完善基础设施建设,整合农业、旅游、生态、文化、艺术等资源,全面提升全域旅游发展质量。

为深入贯彻落实自治区党委《关于完善基层治理体系提高基层治理能力的若干意见》(x党发〔xxxx〕x号)精神,进一步完善基层治理体系、提高基层治理能力,按照《关于深入学习贯彻落实自治区党委十二届十次全会精神开展专题调研的通知》要求,x月xx日-xx日,我带领xx区乡村治理调研组到两乡两镇开展乡村治理专题调研。

辖区总面积约xx平方公里(xx高速公路以西城市规划区xx平方公里,xx高速公路以东xx平方公里,其中xx新区占地约xxx平方公里),有回、汉、满、蒙等xx个民族共xx万人,其中农村人口x.x万人。辖xx个街道办事处、x乡x镇、xx个城市社区居民委员会和xx个村民委员会,xxx个村民小组,共有村民代表xxxx人(其中党员人数为xxxx人,少数民族人数为xxx人,女性人数为xxx人)。近年来,农业农村各项指标呈现稳中有进的趋势,亿元,同比增长x.x%;亿元,同比增长x.x%;亿元,同比增长x.x%,优势特色产业总产值占农业总产值的x.x%;预计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同比增长x.x%。

(一)乡村党组织建设方面。一是全面落实从严治党要求,农村基层党组织规范化建设得到强化。持续推进“三大三强”行动、“两个带头人”工程,强化基层基础保障,加大发展青年农民党员力度,加强后备力量培养,增强村“两委”致富带富能力,通过跟踪动态管理、提升能力素质,实现两个带头人“二合一”。建立建立加快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县级领导及部门包村工作制,明确xx名县级领导和xx个部门包抓xx区所有行政村,按照“六抓一促”,即“抓党建引领、抓产业兴旺、抓生态宜居、抓乡风文明、抓治理有效、抓生活富裕”和促农民增收的原则开展工作。二是抓村干部队伍建设,激发村干部干事创业新动能。形成村(社区)“两委”成员任职资格条件常态化审查机制,全面推行村(社区)党组织书记、村(居)主任“一肩挑”,对不胜任、不尽职的村党组织书记坚决调整,补齐配强村“两委”成员xx名,并对所有村(社区)党组织书记从严落实县级备案制度。注重在一线调研督查考察识别干部,特别是在疫情防控期间,通过调研、督查、收集资料等方式,全面掌握领导干部履职担当、经受疫情防控考验等情况,作为干部评先评优、提拔重用、能上能下的重要依据,对在疫情期间大局意识不强,作用发挥不明显的进行调整撤换。三是深入开展软弱涣散党组织整顿整治工作,发挥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深入摸排确定软弱涣散村党组织x个、薄弱村党组织x个。制定软弱涣散村和薄弱村党组织整顿方案,严格落实“四个一”整顿措施,明确包抓县级领导、联村机关单位和乡镇包村干部、第一书记工作职责,力争年底前将现有的软弱涣散基层党组织高效整顿转化出列。四是推行农村党员包户责任制管理模式,党员教育管理取得新突破。

习近平总书记曾强调,“社会治理的核心是人,重心在基层,关键是体制机制”。基层社会的治理是国家进行治理体系构建的重要之组成部分,国家的治理体系以及治理能力的现代化,首要的是基层社会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新冠肺炎疫情漫延全球,被列为国际关注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是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遭遇的传播速度最快、感染范围最广、防控难度最大的公共卫生事件。如何有效应对突如其来的新冠疫情,是对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一次大考。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的坚强领导下,经过全国上下广大人民群众艰苦卓越的努力,疫情防控取得重大战略成果。我县处于新冠疫情发生的“震中”,在这次抗击疫情的斗争中,广大党员群众闻令而动,克难向前,谱写生动的抗疫之歌。

面对突然而来的新冠疫情,各级党组织充分发挥战斗堡垒作用,团结带领广大人民群众,以防控为重点,以救治为前提,成功打赢疫情防控的人民战争。

(一)基层党组织发挥战斗堡垒作用。重点体现在三个方面,发挥战疫的统筹作用。建立健全疫情防控网络、风险评估机制,如***还建立了“早碰头、午研议、晚部署”的会商机制,统筹部署、安排、调度本辖区疫情防控工作;发挥战疫的指导作用。结合各镇各村实际,有针对性的指导下级基层党组织如何开展疫情防控,让下级基层党组织有方向、有目标、有很强的可操作性;发挥战疫的督导作用。成立专班,督导下级党组织有序开展疫情防控工作,确保指挥部的各项指令贯彻落实到位。如孝昌县委派出县政协主要领导坐镇白沙,对白沙的疫情防控进行精准指导和督导,取得了很好的抗疫效果。

(二)广大党员干部发挥先锋模范作用。在危机生命的重大公共卫生事件面前,党员干部没有退却,勇战抗疫一线,表现出了党员干部为了人民生命安全不怕牺牲的党员本色,带头参加宣传发动、交通阻隔、体温测量、物资代购等,还有的隔离在本地的党员干部实行“双报到”制,如隔离在白沙的党员干部22人,主动到各党组织报道,积极参加基层抗疫,他们为疫情防控在黑夜中坚守,在风雨中前行,在危险中筛查,在疲惫中战斗,充分发挥党员干部的先锋模范作用。

(三)社会群体发挥防疫协同作用。各基层党组织因地制宜,充分发挥本村村务监督委员会、村集体经济组织、农民合作组织和其他经济社会组织、新乡贤等特殊群体作用,引导他们成为抗疫先锋。充分发挥社会群体的权威作用、影响作用、党员干部联系群众的纽带作用,让社会群体带头和带领群众积极参与疫情防控工作,取得了很好的作用。如***五四村积极发挥新乡贤“五老”、市场主体的示范引领作用,为疫情防控作出了积极贡献。

(四)全社会主动配合形成快速阻隔作用。预防是疫情防控最经济最有效的健康策略,各基层党组织立足更精准更有效防控,全社会积极参与、主动配合,从最初的粗放式阻隔到各村指定唯一通道的硬物理隔离,没有一个环节、一个举措不体现在快速、高效上。正是由于全社会参与,隔离阻断快速、高效,才能很好的防止疫情扩散,为战疫情成果取得了积极性作用。

(五)创新方式发挥宣传实效作用。在这次疫情防控的宣传过程中,发扬传统方式、创先新方式,取得很好效果。采取新媒体宣传。通过网站、微信、短视频宣传,特别是运用支部微信群、村级微信群,制作朗朗上口的短视频宣传取得很好实效;采取新方式宣传。通过流动音响、敲打小铜锣、“零点行动”等方式清晨和晚上宣传,宣传实效更加;发扬传统宣传方式。村村响由指导时间播放改为全天候播放,各项防疫命令张贴全覆盖,测温家家走、宣传家家到等,从群众的配合程度看,宣传效果良好。

在整个防疫过程中,基层社会治理出现了很多值得肯定和推崇的做法,取得了明显成效,但也暴露出了一些短板和问题。

(一)从党组织的战斗堡垒看,有些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发挥不强。自身能力不够,平时学习不足,缺乏应急事件发生时的驾驭能力和统筹能力;做群众工作方法不多,仅局限于简单粗暴的工作方法,缺乏细致暖心的工作技巧;模范作用发挥不够,不能以身作则,缺乏以身示范的勇气。

(三)从群众对疫情的配合程度看,存在着良莠不齐现象。在疫情防控工作中,存在着极少数不配合行为,在防疫举措上不够配合。仍然存在人员聚集聊天、不带口罩、甚至聚集打麻将等现象;在隔离点的设置上不够配合。认为密接者隔离点设立在那里,就是把病毒带到了那里,存在不支持、不配合现象;在救灾物资分发上不够配合。少数群众对救灾的性质不理解,导致救灾物资难以发放到位,存在着发放救灾物资后,与疫情防控对着干现象。

(四)从各乡镇的基础设施看,抗疫条件严重不足。物资储备不足。存在口罩、防护服、消毒液、隔离点床被等严重不足现象;硬件不足。在这次疫情救治过程中,充分暴露出乡镇卫生院在医疗技术设备、发热病人留观点病房、医护车辆等方面不足的现状;医护人员及医疗技术水平欠缺。难以适应基层卫生院应急处突的技术需求和技术力量支撑,为基础卫生院分诊、救治带来新的挑战。

基层社会治理是国家社会治理的前檐和最后一公里。为了切实提升基层社会治理,补短板、堵漏洞、强弱项,必须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是一个相辅相成的有机整体,治理体系是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制度保障,治理能力现代化是治理体系的效能体现。

(一)进一步完善基层社会治理模式。社会治理体系的完善需要建立多种体制机制共存,建立完善基层社会治理的党委领导机制。乡镇党委和村级党组织是党在农村的基层组织,村党组织全面领导村民委员会及村务监督委员会、村集体经济组织、农民合作组织和其他经济社会组织。必须把基础党组织建成坚强战斗堡垒,把党的领导建成基层社会治理的组织保障。,建立完善基层社会治理的社会协同机制。建立以基层党组织为领导、村民自治组织和村务监督组织为基础、集体经济组织和农民合作组织为纽带、其他经济社会组织为补充,妇联、团支部、残联、新乡贤参与的社会协同机制,实现社会治理成果共建、共治、共享。建立完善基层社会治理的公众参与机制。实践表明,单纯依靠党委领导、行政执行无法有效解决处于政府治理体系末端的乡村治理问题,必须构建群众动员机制,增强社会号召力,组织调动村民的主体作用,激发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引导他们逐渐成为基层社会治理的主体,这是村级治理运行过程中的核心机制。建立完善基层社会治理的法制保障机制。依法治国是国家发展进程中的一个重要阶段,健全社会公平正义的法治保障制度,可有效推进基层社会治理。保证人民依法享有广泛的权利和自由,让人们在法律的保护下生活和开展工作;引导人民自觉遵守法律,做社会主义法治的忠实崇尚者、自觉遵守者、坚定捍卫者;教育人民在基层社会治理中坚持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严格规范公正文明执法,彰显法律威严。

二是提升基层党组织的治理领导能力。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和领导水平,必须增强“四力”,加快推进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在基层治理中,村级党组织应该充分发挥政治领导作用,全面领导村民委员会及村务监督委员会、村集体经济组织、农民合作组织和其他经济社会组织。组织动员群众,借鉴现代治理理念和工具,完善乡村治理体系和治理模式。同时应该清醒地认识到,当前乡村治理所面临的核心问题,不是做什么,而是如何做。

三是提升社会群体的治理协同能力。引导社会群体学习基层社会治理知识,积累社会治理经验,以真情推倒心理围墙,以坦诚架设心灵桥梁,以热心缩短心理距离,加大群众凝集力,引导他们坚持规则治理与价值引领的融合,积极参与社会治理,建立社会协同机制,发挥其在自主治理、参与服务、协同管理等方面作用,加大社会群体在品行上、思想上、经济上、志向上的帮扶力度,凝聚全民形成积极向上的正能量的共识。

四是提升基层群众的治理参与能力。紧紧依靠群众、积极发动群众、有效组织群众历来是党的政治优势,是党的群众路线的重要体现,直接关系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落实和工作成效。加强基层社会治理,要紧紧相信群众、发动群众、凝聚群众、依靠群众,不断激发群众在基层社会治理方面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形成有效动员所必需的价值基础和理念认同,充分发挥基层群众的主人翁作用,提什治理能力。

优秀基层治理体系心得体会文章报告(通用16篇)篇十六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供大家参考。

 

 

基层治理是一项系统工程,是实现乡村振兴的底盘和压舱石。近年来,**县坚持以党建引领城乡基层治理,积极构建“三级联动、三创提升、三类培育、三治融合”四个体系,加快推进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凝聚乡村振兴巨大合力,逐步实现农村基层治理全新面貌。

一、主要做法及成效。

(一)贯通三级联动,构建基层组织体系。一是县级示范带动。制定县级领导走访遍访机制,县级领导干部“下抓两级”联镇包村,四家班子主要领导带头遍访全县216个村(社区),聚“三类重点人群”、特殊困难群体等开展精准帮扶研判,紧扣乡村振兴发展,帮助解决问题460余个。二是镇级压实责任。县直部门10%以上干部、镇(街道)50%以上干部下沉到村,镇(街道)班子全员挂村。驻村工作队实行“日清单、周调度、月调研”,每月遍访群众,精准分析研判村情民情,因地制宜制定治理方案,清单化项目化推进任务落实。县直部门、镇(街道)为群众解决困难问题1618个,落实“我为群众办实事”4564件。三是村级夯实基础。精心组织村级换届,选优配强村干部,“两委”换届中,配备1124名常务干部,高中以上学历占74.3%,较换届前提高32.6个百分点。完善村级党群服务和综治中心设置,全面落实村干部“345”薪酬保障,购买城镇养老保险,全县村(社区)党组织书记基本报酬达4134元/月,确保基层治理有人、有钱、有场所办事。

(二)聚力三创提升,完善基层考评体系。一是创新工作载体。围绕“服务保障党的二十大和省第十三次党代会胜利召开”主线,深入开展“五个比一比·争创红旗镇(街道)、部门·推动高质量发展”、就业服务“四个全覆盖”“三个盘清楚”、治乱治违提升“三个百日”等行动,稳步推进基层治理取得成效。以“安全生产巩固提升年”和“安全生产短板补齐攻坚年”为契机,制定《**县安全生产“打非治违”专项行动工作方案》,组建县级工作领导小组和14个专项整治工作组,出动人员6646人次,监督检查企业(场所、地点)2032家(处),排查治理安全隐患954条。二是创新管理办法。制发工作手册,实行驻村队员乡村振兴工作积分制管理办法,对驻村干部帮扶任务工作落实和纪律执行情况进行量化细化,采用十分制对应考核积分评价,考准考实帮扶业绩。对驻村干部到岗到位、工作情况等进行动态监管,促进驻村帮扶“一宣六帮”职责落地落实。三是创新保障机制。探索采取“政府出一点、社会帮一点、个人拿一点”方式,建设村级日间照料中心,目前,全县共建有14个日照中心,服务老人达12000余人次。在镇(街道)设立农业龙头企业分公司,将高标准农田、产业路等项目交由村合作社实施,有效推进农村集体经济发展。

(三)抓好三类培育,夯实基层发展体系。一是培育主导特色产业。围绕“一镇一特、多品共荣”和“抓单品、出特色、上规模”要求,主攻优质米、精品果蔬、生猪和水产家禽养殖等优势产业,形成涟江小黄姜、好花红金钱橘、雅水白茶、断杉花椒、芦山中药材、王佑百香果等一批规模化、集约化、现代化农业产业基地,培育完成以小黄姜、佛手瓜为引领的30万亩蔬菜,以花椒、蜂糖李、百香果为引领的20万亩经济林,以涟江农业为引领的年存栏1000万羽家禽等规模化特色产业。二是培育集体经济组织。制定办法,明确县财政每年安排500万元贴息专项资金作为“村社合一”集体经济组织专项贷款贴息,“村社合一”集体经济当年经营性纯收益的20%可作为分红资金奖励村“两委”干部等优惠政策。村集体经济积累50万—100万的村5个,100万以上的村11个。三是培育乡贤人才队伍。实施“三乡工程”,吸引人才、资金、技术回乡助力乡村振兴,年内培育100名乡贤能手、100名农村经营管理人才,实现资金回乡10亿元以上。开展“涟江人才返惠”计划,诚邀各类在外工作的**籍优秀人才返惠工作,共引进26人充实到综合类、教育类、医疗类等岗位。

开展“三清三美”创建,清理违章建筑、清理乱加层、清理环境卫生,推进实现生态美、环境美、庭院美。二是提升基层法治水平。深化法治政府建设,统一购买法律服务扎实开展相关领域工作,法律顾问参与县政府各类涉法会议23次,出具法律审核意见建议152条。深化法治进村,培养“法律明白人”1080名。深化平安建设,以“三有两化一高”建好“一中心一张网十联户”,配备网格员2377名、联户长7729名。涟江街道排楼村、王佑镇伙塘村获评全国、全省民主法治示范村。三是提升德治教化功能。深化“党的声音进万家·总书记话儿记心上”“村晚”等活动,用好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等,深入开展群众感恩教育,激发群众内生动力。创新“感恩小屋”“堂屋说事”工作载体16个,解决矛盾纠纷220余件。推荐评选“文明家庭户”237户,创建“文明村”181个,好花红镇、好花红村获评全国乡村治理示范镇、示范村,12个镇、村入选全省“十百千”乡村振兴示范工程。

二、经验和启示。

(一)全面夯实基层治理基础。是否坚持党建引领,建强组织基础,完善上下贯通、执行有力的组织体系,是关系到基层治理能否取得实效的根本性问题。**县坚持“抓好党建是本职、抓不好党建是失职、不抓党建是渎职”的理念,围绕基层治理各项任务,精准发力、全面发力,切实把组织优势转化基层治理的发展优势。

(二)构建统一高效治理体系。加大建强村(社区)工青妇等基层群团组织;

强化先锋引领,推进组建村民议事会、道德评议会等自治组织,深化基层自治,壮大治理力量。落实基层治理联席联动机制,部门积极参与,深化“街乡吹哨、部门报到”快速响应,形成治理合力,将治理触角延伸到基层的“神经末梢”、服务群众的“最后一米”。

(三)精准释放基层治理活力。尊重群众主体地位,重点在群众自治、善用法治、推动德治上发力,引导科学制定村规民约,开展文明评比,有效激活基层治理动能。组织建立各类乡土文艺团队,丰富基层群众精神生活。深化机关党员“双报到”开展志愿服务,加强特殊群体包保管护,建强基层法律服务体系,不断提升公共服务能力,全面激发基层治理效能。

(四)抓实基层治理人才队伍建设。切实推动村“两委”在基层治理中唱主角,系统实施村级带头人优化提升行动。选优配强乡村振兴驻村工作队,落实50%以上干部下沉到村,壮大乡村振兴力量。依靠党员建立“红色网格”,组织党员带头深化自治、践行法治、助推德治,筑牢社会综治网底。培育乡贤能人、农村经营管理人才,壮大基层治理力量。大力开展“产业兴旺示范”“农村治理骨干”“乡风文明模范”典型选树,把群众实践乡村振兴的身边榜样树立起来。

相关范文推荐

    优质户外活动教案木头人范文(16篇)

    教学工作计划可以帮助教师合理安排教学时间和资源,提高教学效果。在教学工作计划中,我将注重对学生个体差异的重视,通过因材施教的方式,促进每个学生的全面发展。

    精选销售人员转正后工作规划大全(18篇)

    无论是个人还是组织,拥有一个明确的规划计划可以增加成功的可能性。在这里,小编为大家准备了一些成功人士的规划计划案例,希望能给你带来一些灵感和启示。尊敬的销售部领

    最热人教版三年级信息技术教案(汇总16篇)

    教案是教师为了教学目标的达成而编写的一种指导教学的书面安排和组织方法。7.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三年级道德与法治教案,供大家参考和使用。知识技能目标:掌握运用彩

    热门新老员工交流会心得(模板17篇)

    在写心得体会时,我们可以回顾自己的经历,并进行反思和总结。小编为大家整理了一些优秀的心得体会,希望能够给大家提供一些写作灵感和思路。第一段:引言(150字)。进

    优秀大赛筹备情况汇报(汇总15篇)

    情况汇报应该遵循事实导向原则,不夸大、不缩小问题的实际情况。这里收集了一些情况汇报的范文,希望对大家在实际写作中有所启发。各位局领导:《市住宅物业管理规定》经过

    最新大学书法实践报告(案例17篇)

    实践报告是一种对实际活动或经验进行总结和概括的书面材料,它能够帮助我们反思和提升自己。以下是一些实践报告的范文,希望能够给大家提供一些写作思路和参考资料。

    最新智慧书法教学培训心得体会及感悟范文(17篇)

    培训心得体会是对培训活动效果和自身成长的评价和总结。请大家阅读以下精心挑选的培训心得体会范文,相信会对大家的写作能力有所提升和帮助。智慧教学是当今教育界的一个热

    精选托班手工教案(模板20篇)

    正确使用教案模板可以帮助教师预测教学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并做好应对措施。为了方便教师备课,以下是一些实用的教案模板实例,供大家参考和使用。1、学习用粘贴的方法

    专业班长续职申请书(汇总17篇)

    转专业申请书是一种向学校表达自己转专业意愿的正式文书。接下来是一些成功申请转专业的学生的申请书范文,这些范文可以帮助大家更好地了解转专业申请的要点和写作技巧。

    实用如何做课题讲座心得体会范文(20篇)

    通过写心得体会,我们可以更好地反思自己的成长与进步。借助以下心得体会范文,或许可以为大家提供一些有关学习和工作的思考和启示。打坐作为一种古老的修行方法,已经在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