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知语言学的语言学基础论文(模板16篇)

时间:2023-12-04 作者:温柔雨

范文范本是优秀作品的集合,通过阅读范本可以学习到一些优秀的写作技巧和表达方式。以下是小编为大家精心挑选的范文范本,供大家参考和学习。

认知语言学的语言学基础论文(模板16篇)篇一

认知语言学以语义为中心,将语义等同于概念化,认为语言的意义是一个认知结构。下面是为各位朋友准备的生成语言学语义观。认知语言学语义观,希望能为广大朋友带来帮助。

生成语言学的领军人物乔姆斯基始终把语法看作是语言的基础,始终遵守句法是独立于语义的,句法研究不应以语义为基础,形式必须独立于意义之外进行描述。认知语言学认为语义才具有生成性,认为词法、句法不是自主的,是受功能、语义和语用因素支配和制约的。

乔姆斯基——重句法轻语义。乔姆斯基对“语义在语言研究中的位置”这个问题的看法前后是不一致的。最初他是把注意力集中在句法上,将语义排除在他的语言体系之外。乔姆斯基在其成名着《句法结构》(1957)中明确指出:“语法是独立发挥作用,不依靠意义的。”这种“语法独立论”实质上把语法视为纯形式的东西。他把意义比作头发的颜色,认为研究语法不需要研究意义就像研究语法不需要了解说话人头发的颜色一样。他的这种观点遭到很多学者的反对。反对者认为,语义必须包括在语言学之中,研究语言不考虑语义就如同研究牛奶可以不考虑奶牛一样站不住脚。

乔姆斯基本人也发现他建立的语法规则并不能解释所有的句子结构,从而感到以前的观点过于绝对,应该进行修正。乔姆斯基接受了反对者的建议,在其《句法理论面面观》(1965)一书中考虑了语义因素。他说:“事实上,我们没有必要作出句法考虑和意义考虑可以截然分开的假设。”乔姆斯基不再坚持语法独立的观点,不再认为先由句法生成深层结构,然后由深层结构进入意义,而是认为语法和意义共同发挥作用。他提出了一套解决语义问题的理论,即标准理论。

标准理论分为语法、语音、语义三个部分。尽管乔姆斯基对其以前过于绝对的观点进行了修正,但他却没有赋予语法、语音、语义这三者以同等的地位,在句法和语义的关系上,乔姆斯基主张句法自主,认为句法研究可以不必依赖语义概念而独立进行。他认为,“句子的意义是建筑在其基本成分的意义以及它们的结合方式的基础上的,表面(直接构成成分)结构提供的结合方式一般跟语义解释几乎全然无关,然而在抽象的深层结构上表达的语法关系在许多情况下却决定句子的意义。”

乔姆斯基认为,语法的基础部分生成句法表达式,然后在语法的语义部分中通过一定的语义规则对句子的深层结构作出解释。语法系统中只有句法部分才具有创造性、生成性,语义部分只有解释性,没有生成性。尽管乔姆斯基后来对自己的'理论又做了几次较大的修改,但是语法和语义的基本关系并未变动,他始终把语法看作是语言的基础,仍然遵守句法是独立于语义的,句法研究不应以语义为基础,形式必须独立于意义之外进行描述。

乔姆斯基——语义内在论。自20世纪60年代开始,生成语言学理论成为西方语言学界最有影响的语言学说。建立在理性主义哲学基础上的生成语言学采取了与以往的语言学研究截然不同的理论和方法。

它感兴趣的不再是实际存在中的外表化的语言,而是人类“内在”的语言能力。因此,生成语言学理论已经不是狭义的语法,而成为认知科学的一部分。但从语言学角度看,生成语言学实质上是广义的句法理论,旨在研究人类特有的生成无限句子的能力,其中也包括人类能够理解各种句子意义的内在能力。因此,句子语义研究就成了生成语言学理论体系中的一个十分重要的组成部分。

乔姆斯基认为语言能力是存在于大脑中的一个先天机制,语言具有自治性、生成性,强调心智上的内指性,提出了语义内指论的观点。

认知语言学的语言学基础论文(模板16篇)篇二

摘要:认知语言学是认知科学发展的产物,代表一种语言研究范式,是多种认知语言理论的统称。认知语言学的哲学基础是体验哲学,即把人们的日常经验看成是语言使用的基础,着重阐释语言和一般认知能力之间密不可分的联系,把语言认知作为人的整体认知过程的一部分来把握。

现代语言学的研究表明,认知与语言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但语言的认知研究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却是20世纪70年代末兴起的,80年代中期以后其研究范围扩展到了语言学中的许多领域,包括句法学、语义学、音系学、篇章分析等。1989年在德国召开的第一次国际认知语言学会议以及l990年创刊的《认知语言学》杂志,标志着认知语言学的学科地位得以确立。此后,认知语言学的发展非常迅猛,越来越多的学者开始从认知的角度来研究语言。

认知语言学是认知科学的一部分,而认知科学是一门综合科学,由心理学、语言学、人类学、哲学、计算机科学等多学科组成的交叉学科,从多角度来探索思维的奥秘。人类思维的结晶是语言,语言是人类表达观念和思想的方式之一,是认知系统的一部分,是人类体验、文化、社会、风俗、环境等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认知语言学一方面运用认知科学的理论和方法来探讨语言现象,另一方面又通过语言现象来揭示人的认知能力,把语言认知作为人的整体认知过程的一部分来把握。

范畴化的现象很早便引起哲学家的注意,亚里士多德在《范畴篇》中系统论述了自己对范畴的观点,经典范畴观便是在此基础上形成的。20世纪60年代以来,心理学和人类学研究对传统的经典范畴观提出了大量的反证。维特根斯坦在《哲学研究》中提出了“家族相似”[3]的概念。维氏认为,无法用一种共同的属性来描述一个范畴中的全体成员,只是在成员与成员之间存在部分的相似性,并以这种相似性的交织联结成范畴的整体;范畴的边界是模糊的、开放的;范畴内的各个成员的地位是不平等的。

维氏的“家族相似说”否认范畴的各个成员之间存在任何共同的本质,向经典范畴观发起了强有力的挑战。20世纪70年代起,“家族相似说”被引入语义范畴研究。触发了哲学界、心理学界、语言学界对范畴化问题的重新审核。语言学家labov和rosch先后发表了他们对自然范畴的试验研究结果,把具有“家族相似”的这些自然范畴称为“原型范畴”[4-6]。一事物是否属于该范畴,不是看它是否具备该范畴成员所有的共同特性,而是看它与其原型之间是否具有足够的“家族相似性”。范畴化研究的巨大发展成为认知语言学得以产生和发展的重要基础。

lakoff和johnson按照哲学的承诺和信念把认知科学划分为两大派:第一代认知科学和第二代认知科学。第一代认知科学产生于20世纪50年代。客观主义的认知观代表了第一代认知科学的基本观点,可概括为“所有的理性思维牵涉抽象符号的操作,这些符号只有通过与外界事物的规约才能获得意义”[7]。思维仅是对抽象符号的机械运作,不受人体感知系统和运动系统的制约。人类的心智就是自然的一面镜子,是外部世界的内部表征,对自然作出客观的、镜像的反映。乔姆斯基的生成语言学是第一代认知科学在语言学领域的典型理论形态。

认知语言学的语言学基础论文(模板16篇)篇三

任何语言的基本组成都是词汇,灵活使用词汇会对提高语言能力产生一定的积极影响。现阶段,在大学英语教学过程中影响学生英语效果的主要因素是词汇。为此,教师应将认知语言学理论的相关内容引入其中,积极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借助认知规律帮助学生走出英语词汇学习的误区,进一步增强英语词汇的教学效果。基于此,将认知语言理论作为研究重点,阐述其在新时期背景下大学英语词汇教学中的影响与具体应用。

词汇会对语言能力产生影响,储备量同样会对语言运用效果带来直接影响。在开展英语教学实践的过程中,词汇教学的重要性逐渐突显。大学英语教学的主要目标是听说读写等方面能力的提升,这与学生词汇储存量具有直接联系。等级不同的英语考试逐渐提高了对学生词汇量的要求,所以必须给予英语词汇必要的重视。近几年,认知语言理论的发展速度明显加快,理论体系得到拓展,对于大学英语词汇教学具有一定启示。有必要深入研究并探讨认知语言理论在大学英语词汇教学中的应用。

认知语言学是当前较为流行的语言理论,对其应用的研究活动逐渐在学术领域开展。认知语言学将经验观、注意观以及凸显观作为最基础的表征方式,将理论内容展现出来。一般可以将其细化成基本范畴理论、概念隐喻理论与原型范畴理论三种。

1.基本范畴理论。认知语言学理论提出,人类在认知周边事物的过程中很容易将性质相同或者相似的事物自觉地组织并联系起来,通过对多样化语言符号的运用完成编码,最终形成不同范畴。通过另一层面进行分析与理解,人类对于不同的事物理解角度存在差异,将其作为重要依据可以有效地分类并分辨事物。而基本范畴理论所指的是人类以分类方式对于事物基本等级进行划分的理论,同样是人与自然以及人与人之间匹配的重要依据。

2.概念隐喻理论。一般情况下,隐喻所指的是借助一种事物解释另一事物,涉及范围相对广泛,借助语言、思想以及行为等诸多方式进行表达。站在广义角度进行分析与思考,可以将隐喻理解成某一概念向另一概念领域的一种映射方式。人们使用的日常语言中大部分词汇都会借助隐喻方式来表达。因而,绝大多数学者将隐喻当作语言学中的主要手段,一旦缺少隐喻,很难使用简单语言的符号将人们的复杂情感与思想表达出来。由此可见,将概念隐喻应用在词汇教学当中具有一定的积极影响,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由于英语词汇和汉语词汇学习存在诸多相似之处,要想更灵活地掌握一词多义的英语词汇,就应当合理使用隐喻。在有效转换英语词汇具象与抽象的过程中,学生能够对多义词形成正确地理解并熟练掌握,在实践应用中强化对于多义词的应用灵活性。

3.原型范畴理论。社会始终处于动态发展的过程当中,即便发展历史较长,但社会事物的形态却千差万别,不断形成诸多范畴理论。然而人类在界定范畴方面始终将原型范畴理论作为重要的参考依据,所以该理论在认知语言学中占据不可替代的地位。针对认知语言学研究理论而言,借助具有明显、具体与抽象特征且层次不同的范畴予以划分,最终构建相互对应且层次较高的范畴与基本层次的范畴。

将认知语言学理论引入英语词汇教学过程具有积极的影响,详见下表:

学生的英语学习压力相对较大,四六级与托福、雅思等考试对英语教学提出了更高要求。当前的大学英语词汇教学存在不足,教师对于词汇教学的重视程度不高。英语社会认证考试类型很多,但大都将听力测试作为核心,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强调培养学生的听力能力而非词汇量。即便有部分教师对词汇的重要性形成了正确认知,了解其在听力考试中的作用,但大学英语课程的课时设置不足,缺乏英语课外学习时间,学生词汇训练机会严重缺失。大学英语词汇的学习与高中存在不同,词汇难度明显增加。在大学英语词汇教学的过程中,教师不应运用高中教学方式,要突破传统教育体制的约束与制约,以提高学生综合素质为英语词汇教学目标,采取恰当的教学方式。适当增加词汇教学在英语教学中的比重,积极改进词汇教学方法,以实现词汇教学质量的全面提升,给予学生必要的帮助与支持,夯实学生的英语基础。在大学英语词汇教学中,多义词所占比重较大,若学生始终通过死记硬背的方式记忆,难以增强英语词汇学习效果甚至还会削弱学习英语的兴趣。

将认知语言学理论应用于大学英语词汇教学实践能够有效地促进大学生英语词汇的学习质量与效率,必须给予高度重视。

1.基本范畴理论具体应用。大学英语词汇教学将基本范畴理论应用其中,丰富理论基础。其中,词汇在英语教学中占据关键地位,属于基础性内容,若不能熟练掌握必备的英语词汇,就很难掌握基本的语言沟通技能。大学阶段,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词汇量,生词与短语基础相对深厚。针对这种情况,教师应给予学生一定帮助,使其构建更为详细的络结构,以保证有效地串联海量英语词汇,构建关联词汇,进一步增强学生对于英语词汇的记忆程度,不断强化学生对于词汇的应用能力。以英语词汇board为例,不仅有木板的意思,同样也有董事会的内涵,两种含义并不存在关联却是同音词。通过关联性学习,学生在日常英语交流中运用词汇的.能力不断强化。大学英语词汇教学的过程中,部分教师强调词汇量的大量累积,忽视培养学生掌握与运用词汇的能力。学生只能机械记忆词汇,在日常英语对话与写作中很难对掌握的词汇进行运用。教师应站在基本范畴理论层面展开分析与思考,针对不同英语词汇词义以及搭配方法,根据范畴内容予以有效划分,使学生的英语词汇基础更加牢固,全面提高听说读写能力。

2.概念隐喻理论具体应用。在大学英语词汇教学过程中运用概念隐喻理论能够使学生更加灵活地运用词汇。需要注意的是,词汇学习具有一定的渐进性,要从表面含义向深层含义逐渐转变。为此,将概念隐喻理论合理地引入词汇教学,能够有机联系英语词汇和日常生活词汇,在研究词汇引申意义的基础上不断强化学生理解与记忆词汇的能力。以多义词讲解为例,将概念隐喻理论应用其中具有一定的可行性。贯彻落实词汇教学的时候,隐喻教学具有多向思维的特征且十分跳跃,词汇教学内容得以有效扩充,学生的跳跃式思维就不会在英语词汇框架下被限制下,可以增强英语词汇学习的质量与效率。

3.原型范畴理论具体应用。贯彻落实大学英语词汇教学,将原型范畴理论引入其中,可以分解词汇意义,使学生可以根据不同层面拓展分析词汇间存在的深层次关系。原型范畴理论提出,存在相关性的词汇词义都具有核心或中心内涵,所以某一词汇可当作其他词汇原型,将其作为基础并不断延伸,获取更多的词汇。以“arm”为例,最基本的含义是手臂与胳膊,将其作为基础进行延伸,即可获取其他含义项目,即衣袖、武装与臂形物等词汇。

综上所述,要让学生在较短时间内掌握英语词汇并灵活运用,强化自身的语言能力以及语用能力,是高等院校教育工作者的工作目标。目前,学术领域对认知语言学重要理论的探索深度不断加深,英语词汇教学的研究视角得以更新,在英语词汇教学合理地应用认知语言学理论,与学生认知规律相适应,确保学生主体性作用得以充分发挥,对其词汇学习认知意识予以全面培养,对传统的英语词汇教学方法予以弥补,实用价值得以彰显出来。通过对认知语言学理论的内容进行深入研究与分析,阐述其应用的重要性以及在大学英语词汇教学中的具体应用。

认知语言学的语言学基础论文(模板16篇)篇四

论文摘要:生成语言学的领军人物乔姆斯基始终把语法看作是语言的基础,始终遵守句法是独立于语义的,句法研究不应以语义为基础,形式必须独立于意义之外进行描述。认知语言学以语义为中心,将语义等同于概念化,认为语言的意义是一个认知结构。认知语言学认为语义才具有生成性,认为词法、句法不是自主的,是受功能、语义和语用因素支配和制约的。

一、乔姆斯基――重句法轻语义。

乔姆斯基对“语义在语言研究中的位置”这个问题的看法前后是不一致的。最初他是把注意力集中在句法上,将语义排除在他的语言体系之外。乔姆斯基在其成名著《句法结构》(1957)中明确指出:“语法是独立发挥作用,不依靠意义的。”这种“语法独立论”实质上把语法视为纯形式的东西。他把意义比作头发的颜色,认为研究语法不需要研究意义就像研究语法不需要了解说话人头发的颜色一样。他的这种观点遭到很多学者的反对。反对者认为,语义必须包括在语言学之中,研究语言不考虑语义就如同研究牛奶可以不考虑奶牛一样站不住脚。

乔姆斯基本人也发现他建立的语法规则并不能解释所有的句子结构,从而感到以前的观点过于绝对,应该进行修正。乔姆斯基接受了反对者的建议,在其《句法理论面面观》(1965)一书中考虑了语义因素。他说:“事实上,我们没有必要作出句法考虑和意义考虑可以截然分开的假设。”乔姆斯基不再坚持语法独立的观点,不再认为先由句法生成深层结构,然后由深层结构进入意义,而是认为语法和意义共同发挥作用。他提出了一套解决语义问题的理论,即标准理论。标准理论分为语法、语音、语义三个部分。尽管乔姆斯基对其以前过于绝对的观点进行了修正,但他却没有赋予语法、语音、语义这三者以同等的地位,在句法和语义的关系上,乔姆斯基主张句法自主,认为句法研究可以不必依赖语义概念而独立进行。他认为,“句子的意义是建筑在其基本成分的意义以及它们的结合方式的基础上的,表面(直接构成成分)结构提供的结合方式一般跟语义解释几乎全然无关,然而在抽象的深层结构上表达的语法关系在许多情况下却决定句子的意义。”

乔姆斯基认为,语法的基础部分生成句法表达式,然后在语法的语义部分中通过一定的语义规则对句子的深层结构作出解释。语法系统中只有句法部分才具有创造性、生成性,语义部分只有解释性,没有生成性。尽管乔姆斯基后来对自己的理论又做了几次较大的修改,但是语法和语义的基本关系并未变动,他始终把语法看作是语言的基础,仍然遵守句法是独立于语义的,句法研究不应以语义为基础,形式必须独立于意义之外进行描述。

二、乔姆斯基――语义内在论。

自20世纪60年代起,生成语言学理论成为西方语言学界最有影响的语言学说。建立在理性主义哲学基础上的生成语言学采取了与以往的语言学研究截然不同的理论和方法。它感兴趣的不再是实际存在中的外表化的语言,而是人类“内在”的语言能力。因此,生成语言学理论已经不是狭义的语法,而成为认知科学的一部分。但从语言学角度看,生成语言学实质上是广义的句法理论,旨在研究人类特有的生成无限句子的能力,其中也包括人类能够理解各种句子意义的内在能力。因此,句子语义研究就成了生成语言学理论体系中的一个十分重要的组成部分。

乔姆斯基认为语言能力是存在于大脑中的一个先天机制,语言具有自治性、生成性,强调心智上的内指性,提出了语义内指论的观点。

意义内在论的理论要点可以概括如下:1.人类有创造和使用语言的能力;2.意义独立于外界的感知刺激,意义先于词语,即在没有词语形式表达之前就已经存在于人脑之中;3.意义无法从别人身上用归纳、类推或演绎的方式学得;4.意义是一种个体的心理/认知事件,具有人类种属属性;5.个体之间关于意义的心理感受大体相同又相通。

乔姆斯基为证明意义先于词语的看法,给出了下面一些例证(宁春岩,:243~244):

1.任何人都有“心里有话说不出来”的情况,有许多意义和思想我们没有词语表达,意义的数量远远大于词语的数量。

2.幼儿可以凭借一句话的句法信息辨认出母语中不存在的词语的意义。

3.儿童能够识别父母话语所表达的意图、信念和意义,尽管他们尚无法用语言描绘出来。

4.颜色词的意义在盲人与正常人的头脑里是一样的。

5.哑语的语言结构及语言习得同正常人口语的语言结构及语言习得完全一样。

6.大面积感觉器官的损伤对语言习得没有多大影响。

7.新生儿对于出现在任何一种人类语言中的“对照”同样敏感。

乔姆斯基(1995)认为在意义问题上存在内在论与外在论之争,指称论和真值论的语义观属于外在论;语言被视为人脑的一种属性,意义存在于心智中,因而持内在论语义观。乔姆斯基认为语言是先天的`、普遍的,一种心智自治能力,独立于任何与外界相连接的东西,与身体经验无关,并认为语言一定具有一个使其成为语言这种东西的本质,内存于语言之中。(王寅,:194~195)。

认知语言学是以意义为中心的语言学。语言意义的理解始终是语言学研究中的一个重要课题。但对于如何研究语言理解的模式,语言学家、哲学家、心理学家以及其他对语言理解感兴趣的研究学者有其各自不同的理解。有的认为语言的意义存在于客观现实,语言只是表现客观现实的符号,语言意义的理解就是建立语言符号与客观世界现实的联系。当代认知语言学家则对意义的理解有不同的看法:他们认为语言的意义不完全存在于客观现实中,而存在于一种复杂的认知活动中,是一种心理和现实相互作用的结果。人们对语言意义的理解不是客观现实在头脑中的简单投射。

认知语言学是一种全新的语言研究范式。它采用了经验主义的哲学主张。经验主义认为,感性经验是知识的唯一来源,经验的内容是客观世界,一切知识都由经验产生。认知语言学的经验主义观点体现在它的语义观上,即语义以概念为基础,词汇或言语的意义是说话人和听话人脑中被激活的概念。概念的形成植根于普遍的体验,特别是空间体验,这种体验制约着人对心理世界的隐喻性建构。词义的确立必须参照百科全书式的概念内容和人对这一内容的识解。(刘宇红,:22~23)。

认知语言学认为,意义是种认知结构,一般说来我们只有在其对应的认知结构中才能理解一种语言形式的意义。意义是词义的非常抽象的最简表征。由于认知语言学中的语义结构并非直接等同于客观的外在世界结构,而是与人在同客观现实互动的过程中形成的身体经验、认知策略以及文化规约等密切相关的概念结构对应,因而就涉及到范畴化理论、隐喻系统、意象图式、句法象似性等方面。虽然认知语言学尚未形成一个统一的理论框架,但研究不同课题的认知语言学家有着几个共同的理论假设,具体要点如下(束定芳,:27):

1.意义就是概念化。某一词语的意义等于说话者或听话者大脑中被激活的概念。因此,大脑可看作是词语和大脑之间的一种关系,而不直接是词语和世界之间的关系。

2.词语和更大的语言单位均是进入开放型的知识网络的入口。要完全解释某一词语的意义,常常需要考虑可视与不可视的意象、隐喻联想、思维模型和大众对世界的理解。因此,一个词的意义一般无法通过星星点点的词典定义之类的形式来解释。

3.范畴不是通过标准―特征模型或者是由必要和充分条件决定的成员身份而确定的。相反,范畴是围绕原型、家族相似和范畴内部成员之间的主观关系而组成的。

4.是否合乎语法的判断涉及范畴化,因为说话者认为某一话语是某一公认的语言模式可以接受的成员之一。因此,合乎语法性的判断是激进的,不是非此即彼的情况。这种判断依赖语境的微妙关系和语法规约。

5.认知语言学家在一般认知方面寻找语言现象的对等物。心理学方面有关人类范畴化、注意力、记忆力等的研究成果被用来直接武装语言理论。

6.句法被看作是语音赖以传达意义的规约模型。因此,句法不需要自身特殊的原始形态和理论架构。语法知识通过设立说话者凭借接触实际出现的话语获得的规约化或已确定的符号模型得到描述。

语言理论中最基本的问题是对意义本质的看法以及意义研究的方法。lanacker认为意义是一种认知现象,因此最终必须从认知的角度对此进行分析。(束定芳,2008:27)。

意义是存在于认知模式中的概念。“在认知语言学中,语义是一种心理现象、认知结构,它并不反映客观实体,而是等同于概念化,即心理实验的各种结构和认知过程:一个语言表达式的语义就是在说话人或听话人的大脑里激活的概念,具体地说,语义存在于人类对世界的识解中,它在本质上具有主体性,体现了以人类为宇宙中心的思想,反映了主导的文化内涵、具体文化的交往方式以及世界的特征。”(文旭,:36)。

概念化是广泛的,既包括抽象的概念,也包括一个人对外部的、社会的、语言的、环境的意识,概念化实际上就是认知处理;形式逻辑难以用来描写语义结构,因为它具有主观性。langacker指出,概念化这个词应该从最宽泛的意义上去理解,它几乎包括了各种大脑活动,其中重要的有:1.原有的和新的概念;2.抽象的或智力概念,以及直觉的感觉、运动和感情经历;3.非即时的、逐渐展开的概念;4.对物理、社会和语言语境的完整把握。简言之,语言意义被看作是物理体现、以社会―文化为基础的人脑的心理活动的结果。(束定芳,2008:105)。

认知语言学的基本出发点是:语言表达基于人们对外界现实的感知体验和认知加工,语法结构取决于人们的认知系统和语义结构,因此要将其描述清楚,必须从概念、语义描述着手。语义不只是客观的真值条件,还与人的主观认识息息相关。语义结构不但反映了所观察到的情景的内容,而且也反映了这个内容是怎样建构和解释的。语义是人们关于世界的经验和认识事物的反映,是与人认识事物的方式和规律相吻合的。认知语言学对客观真值条件的描写与对认知概念的建构统一起来,不区分语言意义和语用意义,而是探索意义在大脑中是怎样建构的,研究原型理论、范畴化、概念形成的过程及机制。

语义研究是语言研究的一个重要方面。但语义研究历来是语言研究中最薄弱的环节。“意义问题是当今人文科学研究的核心问题。对人类而言,人类世界从本质上讲就是意义的世界。一个没有意义的世界,绝对不是一个‘人’的世界。语言是人类认知能力的一种体现,语义是认知语言学研究的焦点,这已成为认知语言学家的共识。”(文旭,2007:35)。

认知语言学以语义为中心,将语义研究放在非常重要的位置,认为语言的意义与认知有着最密切的关系,而词法、句法是受语义制约的。认知语义学认为意义不是直接反映外部世界,而是反映人对外部世界的认识。认知语言学以语言所传达的语义为起点,并以语义贯穿始终。在认知语言学家看来,所谓的语义实质上是语用或广义的包容语用的语义,不同于乔姆斯基仅限于与句法接口的语义。他们认为语义部分才是句法生成的基础。

认知语言学将语义分析放在首位是因为它认为,如果语言的主要功能是范畴化,那么,意义必将是最主要的语言现象。语义之所以包罗万象,是因为如果语言是一个对世界范畴化的系统,那么,就没有必要再设立一个不同于将世界知识与语言形式联系起来的语义结构层次。

认知语言学认为,语义不是基于客观的真值条件,而是对应于认知结构。表层形式的句法结构又直接对应于语义结构。语法是词语概念内容的结构化。这深刻揭示了语义和语法之间的“血肉”关系,也可以理解为语义在一定程度上决定语法。这也是揭示一种语言共性和个性的重要窗口。认知语言学认为语义才具有生成性,认为词法、句法不是自主的,是受功能、语义和语用因素支配和制约的。这一点与生成语言学的语言观形成了鲜明的对立,乔姆斯基认为,句法是一个自足的系统,是人类的一种先天机制,后天的语言习得是代入一些参数,主张语义跟句法脱钩,语义是语言表达在某一阶段代入的东西。

认知语言学家对意义的研究也是沿着内在论方向进行的,与乔姆斯基一样都认为语言和认知存在于人们的头脑里,语义必须按照心理现象来描写。认知语言学家的一个重要口号是“meaningsareinthehead(意义在人们的头脑里)”(王寅,2005:195),这一观点就明确表明他们对语义的基本态度也是基于内在论的,与乔氏的内指性有某些共识。

认知语言学的最基本观点是:在世界与语言之间存在认知这一中介,语言形式是体验、认知、语义、语用等多种外在因素促动的结果;同时还认为意义是基于体验和认知的心理现象,不能脱离人们的身体特征和生理机制、神经系统。对于意义的看法,他们还有一个口号:“meaningsareontheembodiedbasis(意义基于体验)”(王寅,2005:197)。语言的语义是一个从语言表达到某些心理实体的映射。

认知语言学认为,人类语言是后天习得的;语言不是自治的而是基于体验和认知基础上形成的。因此,语义虽是存在于头脑之中,但其根源不是天赋的,而是来源于身体经验,人与客观世界的互动认知,来源于使用者对世界的理解,在推理过程中人的生理构造、身体经验扮演着重要的角色。认知语言学还认为,语言的意义不限于语言的内部,而是来源于人与客观世界互动的认知,来源于使用者对世界和文本的理解。意义取决于理解,产生于解释者主体与文本之间的辨证关系。在认知语言学家看来,人类这一最重要的认知特点正是他们与乔姆斯基理论在意义内在论上的根本差异之所在。

认知语言学说虽与乔姆斯基理论都研究心智,表面上看同属内在论,但对于心智的来源、表征的方法、研究的内容、得出的结论等方面存在一系列根本性分歧。尽管两者都持语义内在论,但认知语言学家与乔姆斯基所主张的先天的和自治的内在论存在巨大差异。前者的最基本观点是:在世界与语言之间存在认知这一中介,语言形式是体验、认知、语义、语用等多种外在因素促动的结果;同时还认为意义是基于体验和认知的心理现象,不能脱离人们的身体特征和生理机制、神经系统。乔姆斯基那种先天的、自治的内在论正是认知语言学批判的靶子。

七、结语。

生成语言学认为,句法是自主的,可以独立于语义而运行;语法就是形式的运算,可以由系统规则来描写,而语义是次要的附加特征。恰恰相反,认知语言学认为,语义是语言的主要成分,以感知表征的形式出现,早在语言完整进化之前就已经存在。语义图式的结构制约着可能的语法结构形式。

生成语言学认为语义只有解释性,语法是自主的,具有生成性,所以完全撇开语义因素而研究语法的转换规则。生成语言学假定句法是自足的,语义和交际功能对句法规则进行干预的可能性从一开始就被排除,这与生成语言学的研究目标是一致的,即“用符号操作的数学系统来描述语言,这种数学系统的主要对象是抽象符号的运作,至于符号的意义和系统外的其它因素都不予考虑”(蓝纯,:16~17)。在乔姆斯基看来,语义学是附着于语法规则系统之上的从属性的独立部分。(卢植,2006:256)。

认知语言学家认为语义不能在语言系统内部的聚合和组合关系中去寻找,语义根植于语言使用者的知识及信念系统之中。语言的意义是一个认知结构,一般说来,我们只有在人的认知结构中才能理解一个语言形式的意义。

认知语言学认为语义不是基于客观的真值条件,而是对应于认知结构,表层形式的句法结构又直接对应于语义结构。语言的意义不限于语言内部,而是根植于人与客观世界的互动的认知,根植于使用者对世界的理解和信念。语义不仅仅是客观的真值条件,还跟人的概念结构及其形成过程有直接的关系。例如“横看成岭侧成峰”,客观上是同一座山,由于人的观察角度的变化就形成两个不同的心理意象,也就形成两个不同的概念。

参考文献:

[1]chomsky,ticstructure[m].monton:thehague,1957.

[2]chomsky,softhetheoryofsyntax[m].cambridge:mitpress,1965.

[3]chomsky,geandnature(mind,vol.104,413)[m].oxford:oxforduniversitypress,1995.

[4]蓝纯.认知语言学:背景与现状[j].外语研究,2001,(3).

[5]刘宇红.认知语言学:理论与应用[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6.

[6]卢植.认知与语言[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6.

[7]宁春岩.关于意义内在论[j].外语教学与研究,2000,(4).

[8]束定芳.认知语义学[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8.

[9]王寅.认知语言学探索[m].重庆:重庆出版社,2005.

[10]文旭.语义、认知与识解[j].外语学刊,2007,(6).

认知语言学的语言学基础论文(模板16篇)篇五

[摘要]通过对中学生在数学教学中的认知参与状况进行调查分析,发现目前大部分学生在数学学习中高行为参与背后主要采取的是依赖和浅层次的认知策略,从而造成课堂数学教学效率低的现状。为提高数学课堂教学质量,本文提出了促进学生在数学教学中的认知参与的几点建议。

[关键词]认知参与行为参与建议。

(一)问题背景。

反思数学教学实践,虽然实施素质教育和给中小学生减负的呼声已经喊响了很多年,但是,目前的中学数学教学依然一如既往地大搞题海战术和时间战术,且大有愈演愈烈之势,结果正如天津师范大学的王光明所指出的那样,“我国的数学教育为学生培养了扎实的知识基础,却没能为学生培养厚实的能力基础。”造成这种能力和知识不相称的原因是什么?学生在数学学习中的高行为参与背后有着什么样的认知参与取向?带着这些问题,我们对学生在数学学习过程中的认知参与现状进行调查和分析,以便有针对性地改进我们的课堂教学,真正实现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育目标。

(二)调查的方法及对象。

1.问卷内容。认知参与是指学生在数学教学过程中使用的反映其思维水平的学习策略,分为深层次策略、浅层次策略和依赖的策略。调查问卷主要参考孔企平设计的认知参与问卷,问卷分为深层次策略、浅层次策略和依赖的策略三种变量中,深层次策略包含6个问题、浅层次策略包含7个问题、依赖的策略包含6个问题,共19个封闭问题。学生根据对每个问题赞同程度打等级(极不同意、不同意、无意见、同意、非常赞同)。该问卷已经过信度和效度检验。

2.调查的实施。11月中旬,我们分别从广西钦州市2所普通中学的7、8、9年级学生中各年级随机抽查100名学生,共发放了600份调查问卷,要求学生在20分钟内独立回答,不记名并当场收回问卷,收回有效问卷586分,回收率96%,男302人,女生284人。

(三)调查结果分析。

1.依赖的策略方面。表中结果显示,绝大多数学生在学习数学知识时缺乏主动性和独立性,他们以教学策略为学习策略,极为依赖教师,如超过75%的学生认为“学习数学的最好方法是听从老师的安排”、“在数学学习中老师怎么教就怎么学”。这些学生的自学能力很弱,离开了教师他们就不知如何学习,通常表现为反复操练教师所演示过的类型题。

2.浅层次策略方面。表中结果表明,在数学学习中超过半数的学生采取死记硬背、机械的浅层次策略。将近80%的学生赞同“记忆数学知识比理解它更有效”,超过40%的学生认为“记忆解题方法是学习数学的很好方法”。这样学生通过记忆的方法和反复的操练虽然可以通过考试,甚至可能还会获得高分,但是他们是缺乏创新意识的,也很难形成创新能力。

3.深层次策略方面。统计调查结果还显示,学生在数学学习中是常常把所学知识孤立起来,缺少对知识的深层理解、联系和反思。如,只有约15%的同学明确表示“会努力把在数学课中所学到的知识与生活中遇到的事情或者其他学科中学到的知识联系起来”,只有22.9%的学生明确表示“在数学学习中总是向自己提出一些问题去帮助理解主要内容”。这反映出有相当多学生,表面上看似在学习,实际上并没有深层次认识参与。造成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有:教师满堂灌式的教学使学生对所学的数学概念、公式和定理等根本来不及消化;教师更多关注的'是学生课堂行为表现而不是内在的思维过程;学生通过记忆的方法和反复的操练可以通过考试。这样,学生在没有深层次思维参与的情况下也能完成数学学习任务,从而产生一种浅层次的教与学的循环。

(四)思考及建议。

调查分析发现,大多数学生在数学教学过程中没有积极主动的参与,即只有行为参与而没有合理的认知参与,具体表现为他们在课堂上虽然很努力很专心听课、做习题,而且课余还花很多时间在数学科,但是,由于不科学的教法和不得要领的学法,使学生只能是被动的接受知识而不是主动去建构。学习过程中,死记硬背和机械的学习方法盛行,独立理解、联系和反思策略缺乏。研究表明,单纯靠做题和练习只能帮助学生更加熟练地操纵数字和数学符号,在考试中得高分,但对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数学思维能力及创新能力的发展不能得到帮助。在当今的侧重考记忆、考计算技能及知识掌握的学校考试中学生能考取高分,但遇到开放性问题和需要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来解决实际问题时却显得无能为力。这对发展学生的高层次数学思维能力和创新意识是极为不利的。因此,建议在数学教学过程中要注重以下几点:

1.激发学生主动参与,真正体现“以学为本”的教学思想。“学生缺乏积极主动学习精神原因之一是我们给学生的问题没有引起其积极学习的心向”。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知识存在于个人和群体的行动中,随着个人参与到新的情境中并在新情境中进行协商、在个人内部进行建构,知识便产生了。那么,要达成学生对知识的有效学习,首先要用和学生的知识结构相称的问题来激发他们的好奇心,促使他们不仅有行动参与还要有深层次认知参与。参与到数学教学活动中。

2.促进学生深层次认知参与,培养高层次数学思考能力。当代认知心理学认为知识重要,但不意味着学生头脑中的知识越多能力就越强,知识只有经过深入理解和运用才能形成能力。研究表明,单纯的行为参与并不能促进学生高层次思维能力的发展,只有以积极的情感体验和深层次的认知参与为核心的全面参与,才能促进学生包括高层次思维能力在内的全面素质的提高。因此,教学中不仅要重视学生的行为表现,更要关注学生的思维过程,促进学生深层次认知参与,使其参与数学概念的形成过程、参与性质的发现过程、参与解题的思维分析过程、参与错误问题的剖析过程,把培养学生高层次数学思考能力和创新精神作为数学教育基本目标之一。

3.促进学生积极情感参与,激发其在数学学习中深层次认知参与。学生知识结构的建构过程必须经历三个不可缺少的环节:自主活动、智力参与和个人体验,如果学生每天就是为了应付作业和记住一大堆零散的知识并操练一些对他们来说趣味索然的题目,很可能会扼杀学生的学习兴趣。因此。教师应使学生体验到数学思考的快乐和克服挑战性问题后的成功感,体验到一次次攻克难关和自我超越后的精神满足,达到认知参与和情感参与的和谐统一。

认知语言学的语言学基础论文(模板16篇)篇六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经济不断进步,教育与文化在全球化经济发展过程中,发展趋势逐渐向全球化靠拢。因此,在全球化经济发展趋势的推动下,教育方式及教育资源越来越系统、整体及协同。教育与文化不仅仅在向全球化趋势所发展,更随着全球化经济的逐渐完善,各高校之间的竞争愈发激烈,在如此严峻的形势下,高校在发展中为了满足竞争需求,在自身改革中逐渐向整体、全面及系统等方面进行综合改革,进而不断提升学校凝聚力及发展动力。学校在整体教学过程中,课堂教学是主体,因此在综合改革背景下,对课堂教学进行改革意义重大。有资料显示,在新形势下高校课堂教学其改革重点主要包括:超越传统课堂限制,将教室、校园、国内、国际及网络等进行综合协调,达到全面改革、全面教育的改革目的;除此之外,在课堂教学改革过程中,以在线课程为依托,进而推动mooc、spoc及混合式课程等新技术的应用及推广。

1.高校综合改革的背景与慕课教学的兴起。

根据相关资料显示,所谓慕课(mooc:massiveopenonlinecourse),即指20世纪90年代初期所兴起的大规模远程教育。该教学方式的主要理念为:整合优势教育资源,促进优质教学资源的开发共享。基于此,慕课即指的是网络教育的新发展。慕课教育在推广初期,即以大规模地面向社会(massive)、开放自愿(open)、随时随地(online)及结构化的有始有终(course)等教学特点,被众多学习者所喜爱、推广。慕课教育不仅仅是由于其先进的教学思想被广泛推广,更是慕课教育在技术上主要以学生为学习的主体,打破传统教育理念中以教师为主体的固有思想。除此之外,在传统教学方式中,所有的教学内容均由教师在课前提前准备,学生并不能在学习前提前浏览或学习,然而在慕课教学中,提供了不同地方在线开发的海量学习内容,保证学习者随时随地进行访问、浏览。

随着慕课教学的不断流行并使用,越来越多的基于网络学习的方式出现。因此,在实施慕课教学过程中,应当以课堂管理系统(cms)/学习管理系统(lms)的网络教学平台为其实施前提,保证慕课教学顺利开展。随着网络教学的不断发展,当前的教学方式不断更新,学生在家便可以运用网络视频进行学习,实现相应的学习目标,在课堂上,主要与教师交流、互动,该教学方式体现出的教学效果远超以往的教学。

2.应用语言学慕课教学的可行性分析。

根据相关资料显示,所谓应用语言学,即指的是将研究语言本体和本体语言学与应用方面进行交叉,该交叉部分即是应用语言学。在当前众多学科中,许多学科在应用语言学中均存在应用领域,比如计算机信息处理、病理学、社会学、神经学及地理学等。当学科与本体语言学的研究联系越来越紧密,由此产生相应的学科语言学,比如计算语言学、病理语言学、社会语言学、神经语言学及地理语言学等。这一系列被称之为列新型交叉学科,上述学科均是应用语言学的研究领域。

由此可见,在应用语言学的学习过程中,该学科是一项开放性学科,除此之外,由于交叉学科的性质,在应用语言学当中,其方式是具有兼容性及综合性的。基于此,相关人员在实施应用语言学的慕课教学时,应当将相关学科的研究方式及研究成果进行优化,并且在实施过程中充分利用现代技术,更加充实课程内容,提高课程难度及挑战性,从而最大限度地提高学生学习兴趣,促进教学开展。

在实际在线课程中,教师将一系列学习单元进行连串,并将连串的学习内容组成序列,进而在每一堂实际课程中,将组成的序列形成完整的学习过程中,这就成为每一堂教学课程中的重要元素。根据相关案例显示,在应用语言学的慕课教学中,可以大致将学习分为以下两大部分:视频部分及非视频部分。在实际课堂操作过程中可以发现,视频部分常常是慕课教学中的重要部分,也是教师在慕课教学设计中精力投入最大的部分。再加上非视频部分的结合,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所体验到的教学效果更好,进而最终所理解的教学内容就越多。

上述文章说道,应用语言学的慕课教学内容中,视频部分十分重要,因此在视频录制过程中应当严格按照以下录制原则进行录制,进而确保录制效果。

第三,在录制慕课视频的过程中,尽量以真实的语速进行录制,避免出现故意放慢语速的情况。

除去录制时所需要注意的事项外,在进行慕课视频的录制过程中可以采用以下录制模式进行录制,保证录制效果:(1)录制模式一:手机+白纸+支架;(2)录制模式二:ppt+录屏软件;(3)录制模式三:手写板+windows画图工具+录屏软件。

第四,笔者以计算语言学为具体的案例,将应用语言学组织慕课教学的主要步骤进行详细分析及讨论:

(3)术语小知识;

(4)拓展阅读和网络论坛;

(5)测验题,测试题在进行教学内容的设计过程中,主要是模拟人脑对自然语言的处理,并从字处理、词处理及句处理等层面进行计算机分析。

上述提到的几个方面均是计算语言学在教学过程中重要的教学内容。其中微视频为慕课教学实施知识讲授的环节,并且该环节正是教师在教学内容设计过程中消耗精力最多的环节,同样也是慕课教学的主体。其余方面,是巩固及补充慕课教学,进而使慕课教学效果更显著。

4.结语。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经济不断进步,教育与文化在全球化经济发展过程中,发展趋势逐渐向全球化靠拢。因此,在全球化经济发展趋势的推动下,教育方式及教育资源越来越系统、整体及协同。综上所述,在应用语言学慕课教学的设计过程中,相关研究人员及教学工作者应当以探索多样化成长路径为目标,最大限度地确保学生在课程学习中作为主体,提高学习的自主性及开放性。除此之外,在人才培养过程中,以培养多种类型人才为目的,落实人才培养体系,促进师生发展,并以专业核心课程为载体,实现各专业人才培养。随着慕课教学的不断发展,其教学内容及过程逐渐在完整的学习过程中有所体现,最大限度地避免以往教学过程中的局限性,充分启发学生探究知识、开发潜力。

参考文献:

[1]黄金莲.多媒体教学与教学改革[j].职业教育研究,(01).

[2]秦姝,陳先进.让学生真正成为教学的“主体”[j].牡丹江教育学院学报,2014(01).

[3]王洪伟.课堂实现有效教学若干因素的研究[j].基础教育,(12).

认知语言学的语言学基础论文(模板16篇)篇七

交际茶文化,顾名思义是一种围绕着“茶”这种饮料衍生出来的一系列体现着特定的价值观、生活立场和处世哲学、经营理念等内涵的文化体系。就我国茶文化而言,它集中展现着我国几千年农耕文明的精神面貌、生态态度和“国民性格”,是不可多得的宝贵传统文化之一,更是我国向世界输出“中华文化”、扩大中华文化影响力的重要窗口。我们对于茶文化的对外传播可以从这样几个方面予以洞察:一是作为商业交际活动的茶文化传播,带有明显的消费属性、营销属性和交易属性;二是作为纯粹人文精神传播的茶文化传播,更多的是一种民间人文对话性质的属性;三是作为一种体验经济的茶文化传播,比如茶文化国际旅游、茶文化的深度旅游等,是依靠将国外消费者吸引到茶文化的“特殊时空语境”中进行体验的一种传播方式;四是作为一种学术交流、学术对话的茶文化传播,偏向于交际文本、语言符号、学术理念、商务英语等方面的跨文化交际。在“一带一路”的背景下,我国茶叶产业的国际化发展和茶文化的国际化传播在前三个层次上已经取得了一定的经验和成就,但在学术对话交际层面上还存在着一些制约茶文化软实力形成的因素。

1认知语言学对于跨文化交际基本的立场主张。

整体性来看,认知语言学(cognitivelinguistic)虽然是语言学的一种新型分支,但其基本的知识体系却来源于心理学和认知科学,是一种多学科互相交融、互相交叉的产物,整体上成型于20世纪80年代后期,主要的创立者是语言学家乔治雷可夫。认知语言学不纯粹是一种关于“语言”的学问,更多地是作为一种“研究范式”来被学术界广泛认可的。本文从跨文化交际的角度出发建构出来的“茶文化英译”———作为一种翻译也能够被纳入到认知语言学的范畴中去,这是它保持持久的生命力的一种特质所在。认知语言学对于跨文化交际、翻译实践等的基本立场主张包括这样几个部分:

1.1语言的语义不仅仅是客观的真值条件,而是主观和客观的结合。认知语言学与形式语言学之间最为本质的分歧在于如何看待语言的属性上。传统的主流语言学范式“形式语言学”认为语言虽然是人类特有的一种认知能力和独立的能力,但是,就语言的结构、规律等来看,语言就是语言,语言的每一个概念在客观上都对应着一个客观的存在物(即特殊的指向),并且这种语言与万物之前的联系、语言的语义是不以特定人的立场、认知等变更为变更的。认知语言学则认为,尽管语言客观上确实存在着一定的语义“特殊指向”,并且这种特殊指向具有一定的中立性,但是,在一个跨文化交际的环境下任何语义都会跟不同的主体采取的不同立场、不同利益观、不同文化背景等有关,所以,语义本身就不是“放之四海而皆准的”,是“主观与客观相结合”的产物。

1.2不同的文化体系中具有不同的文化“隐喻”。在语言学上,文化隐喻的概念和范畴一直存在,并且饱受争议。认知语言学家们则将文化隐喻的重要性拔高到了一个新的高度,认为语言语义的“主观认知”差异最为重要的一个来源就是“文化隐喻”的差异,或者说对于同一概念的内涵及其外延,由于不同的“文化隐喻”存在,由于跨文化交际的参与,所以导致了人们对于特定概念认知的差异。比如说人文社会科学领域的“自由”、“民主”、“平等”等就是饱受争议的概念,在认知语言学看来人们对于这些概念的认知差异形成的重要原因之一就是不同国家的国情不同,也即“文化隐喻”的差异。用认知语言学的话语来说,这种文化隐喻指的就是“从一个认知域或概念域向另一个认知域的映射”,这种映射并不是一种严格的对称关系,而是极有可能带有一定的扭曲、变形。

1.3跨文化交际要注重两种文化的“互文性”置换。对于翻译实践这种较为典型的跨文化交际来讲,从语言符号到文化内涵的翻译转换并不是一种单向度的“直译”过程,而是带有一定的“互文性”安排。在此处,所谓的互文性,一方面既指两种文化之间的互相对照,另一方面也指单种文化内部之间知识脉络的互相关照、互相引用,从而用一种整体的知识结构而不是碎片化的知识点和语义呈现在受众眼前。

2当前茶文化对外传播视域下茶文化英译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我国作为世界茶叶的原产地、茶文化的发源地、茶学科技的重大发明国,无论是人文性的茶文化知识还是科技性的茶文化技术,在世界范围内都具有重要的影响力。但是,受制于翻译理论和翻译实践的约束,我国茶文化的英译还存在这样几个问题:

2.1对外传播的茶文化专有名词翻译错乱。在对外传播中,中国茶文化相关的文本主要包括茶文化文学作品、茶文化商务交际传播文本、茶学相关的学术论文或专著、基于新媒体的茶文化影视作品等,由于不同的翻译者基于不同的翻译目的和翻译水平差异,在对外翻译时一些专有名词往往存在典型的翻译错乱的问题。比如说,茶叶名称“六安瓜片”有些人经常采取拼音直译的方式翻译为“luanguapian”,稍微有些知识面的翻译者则将其翻译为“li原uanleaf”,在对待最起码的名称方面竟然存在着这样错乱的翻译,严重影响到了中国茶文化的“整合营销传播”的问题。

2.2茶文化内涵翻译的不到位。受特定的文化传统和“文化隐喻”之影响,中国茶文化自唐代陆羽所著《茶经》问世以来就高举起了“精神修行”的大旗,将茶文化作为一种高尚的道德修行、道德准则、道德交际等来看待,因此,中国的茶文化蕴含着十分丰富的道家思想、儒家思想和佛家思想内涵。从这样的角度分析,茶文化的英译不仅仅是对交际语言符号的转换,更重要的是要对这些语言符号背后的“文化内涵”进行挖掘。比较典型的例子比如人们对于“工夫红茶”和“功夫红茶”统统译为“kongfublacktea”,完全忽视和漠视了两者在文化内涵上的差异,给国外受众提供了一种轻视茶文化内涵的暗示。

2.3茶文化英译的“文化融入”不足。用认知语言学的逻辑来看,如同“自由”、“民主”等概念的语义存在着较大的分歧一样,东西方人们在看待“茶文化”时也具有一定的认知分歧。因此,茶文化的英译就变得十分困难,一方面既要突出中国茶文化的精神内涵,另一方面又要用西方人喜闻乐见的表达方式和文化符号来让西方社会正确地接受“茶文化”,想要取得这种平衡就变得十分困难。我国茶文化英译不注重文化融入是惯有的问题,比如“龙井茶”被翻译为“dragon-welltea”,尽管在中国文化中“龙”是一种代表尊贵和高尚的图腾,但在西方社会,“龙”是一种凶暴、邪恶的化身,也就是说,我们的翻译没有正视到这种文化之间的差异,所以带来了跨文化交际的失败。

认知语言学的语言学基础论文(模板16篇)篇八

语言研究的历史大致可以分为五个阶段。19世纪以前的语言研究主要是对传统语法的研究,被称为第一代语言学。其研究领域陕窄,研究的广度和深度都非常有限,研究方法主要是规范性的,即规范人们对语法规则的使用。因此,这一时期的语言研究被称为语文学(philology),而不是真正意义上的语言学(linguistics)。

19世纪的语言研究被称为第二代语言学,主要运用历时研究的方法和语际比较的方法对语言的发展演变和语言间的亲缘关系进行探讨。因此第二代语言学主要是历史比较语言学。

从20世纪初到20世纪中叶的语言研究被称为第三代语言学。其间具有划时代意义的一件事是索绪尔的《普通语言学教程》的问世,它标志着语言研究由历时层面转向了共时层面,由规范性转向了描写性。即由规范人们对语法规则的使用转变为客观描写人们使用中的语言。其研究范围更广,研究方法更科学。这一时期的语言研究也被称为结构主义语言学或描写主义语言学。

即只对语言这一客的进步。它标志着语言研究从本体论(体的研究)转向了认识论(即作为主体的人们与语言客体的相互关系及主体对客体的认识)。

乔姆斯基取得的成就是空前的,但他的理论体系并不是无懈可击的。句法自主的观点和语义的边缘地位使师承于他门下的许多杰出语言学家弃他而去。(刘宇红,2006),从而导致了在20世纪70年代后期的转换生成语言学这一派别之内又产生了许多与其句法自主观与语义边缘观相佐的其它一些语言学流派,其中最主要的是生成语义学的'产生。其主要代表人物就是著名的认知语言学家georgelakoff。

20世纪80年代末期开始的语言研究被称为第五代语言学。第五代语言学与其前的语言学相比有几个显著特点。其一,这一期间的语言研究是百家争鸣,百花齐放的阶段,多个语言研究派别同时共存,如应用语言学、社会语言学、心理语言学、神经语言学等等,但其中最突出的主流是认知语言学。它们都是从不同的方面来研究语言的不同层次。认知语言学是从认知角度来研究语言,并探讨认知活动的内在机制。这标志着语言研究从认识论转向了方法论,即主体如何认识客体,以及主体的认知机制。相对于乔姆斯基的转换生成语言学,这又是一个划时代的进步,因此,认知语言学被称为语言学的“第二次革命”。其二,这一时期的语言研究都是一些跨学科的边缘学科和交叉学科,都是借助其它学科的研究成果对语言的各个层们面进行研究。这也是一个富有时代特色的发展趋势。

综上所述,语言研究经历了漫长的发展历史,由最开始只对客体进行描述,到后来对客体进行解释,再到后来研究主体如何认识客体及主体的内在认知机制,这一发展历程展现了哲学从本体论到认识论再到方法论的发展,反映了人们对语言认识逐步深化的过程。

认知语言学的语言学基础论文(模板16篇)篇九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互联网在人们生活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尤其是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等即时通讯工具的普及,人们在生活中随时随地都能够运用互联网。网络语言就是人们在使用互联网的过程中逐渐发明的,具有特殊的意义,所以更容易被人们记住并广泛应用。认知语言学是语言学中的重要理论,通过从认知语言视角对网络语言进行分析能够让人们对网络语言的本质和内涵有更深刻的了解。

一、网络语言的分类。

(一)中文形式。

网络语言中有一部分是以普通汉字的形式呈现出来的,但是其实是通过和当下的某些时事新闻相结合而“赋予”了其一种衍生的意思,不单单是代表其字面的意思。其中一部分网络语言是汉语中原有的词汇,被网民赋予了新的含义,例如:“偶”指的是“我”,“稀饭”表示“喜欢”的意思,“吃瓜群众”表示不知真相的围观者。还有一部分中文网络语言是网友自创的,例如“菜鸟”的意思是“初学者”等等。

(二)英文字母形式。

在网络中人们也常常会运用一些英文字母来表达自己的观点,为了更快速的回复信息,人们常常会选择将一些词语用单词缩写的形式表达出来,例如“gg”是中文单词“哥哥”的缩写;“diy”则是英文短语“doityourself”的缩写,指自己动手制作;“zzz…”表示睡觉的意思。

(三)数字形式。

数字在网络语言中也被赋予了特殊的含义,一些是根据数字发音的谐音来表达意思,例如“88”是“拜拜”,“9494”代表“就是就是”,除此之外任意的阿拉伯数字都有各自不同的网络语言含义,人们可以根据需要对其进行自由组合。

(四)符号形式。

在网络中人们还常常会用一些符号和标点等组成一些特殊意义的符号来更好的表达自己的情况,不仅能简化打字过程,而且这些符号也更为形象生动,如一些表示心情的笑脸符号、愁眉苦脸符号等。

二、认知语言学视角分析网络语言。

(一)网络语言中的语音变异与认知隐喻。

根据对网络语言分类的研究可以得知,网络语言中存在着一些谐音词语,例如“3q”是英文短语“thankyou”的谐音,这种网络语言表达方式更为简洁、便于拼写,所以很多网民都更喜欢使用,这种谐音网络语言从认知语言学视角分析是一种隐喻的形式,而且是语音方面相似性的隐喻,通过利用二者语音之间的相似性,来模拟原文的声响,从而表达与原文相同的含义,“粉丝”常用来表达“fans”的意思,也是这种语音隐喻的表现。这些词汇的来源与产生并不复杂,并且有着一定的群众基础性,容易被理解并接受。

(二)网络语言的词汇变异与概念隐喻。

网络语言中还有一部分是旧词新意,赋予一些原有的词语以一些新的、不同的含义,同一词语在网络语言中的含义常常会与其普通含义有很大的不同之处。例如,在一些网络论坛中,首先发表帖子的人常常被人们称为“楼主”,上一个回帖的人则被称为“楼上”等等。从认知语言学视角分析这种情况是利用词语含义方面的相似性来表达观点,尽管二者之间具有相似性,但是所描述的物品含义方面却存在着较大的差异。这些词汇的共同之处,在于文字与现实意义的虚拟化,通过一些普通的字眼,既能体现一定的新潮化,又能使得其赋予一定的幽默性。

(三)网络语言中的语法变异与认知动因。

网络语言中还存在着一些并不合乎语法使用规范的.词语,例如“开心ing”、“严重同意”等。从认知语言学视角分析,在语言学习过程中存在这一种概念合成理论,这个理论中指出了语言的含义并不是简单的将各个构成元素的单独含义进行累加,而是应该根据其特点和语境等来确定其含义。例如,网络语言中的“严重同意”这个词,可以分解为“严重”和“同意”两个词语,其中“严重”是一个表达程度的副词,“同意”则是一个表示一个人的心理状态,将这二者结合在一起则表示为“同意”的程度较深,更能体现发言者当时的心情。

语言的发展是随着社会环境的变化而不断变化的,同时语言使用者的认知程度、心理因素、使用语言的语境等都会引起语言的不断变化和发展,网络语言就是在互联网语言表达环境下,在无数互联网使用者所创造出来的,能够显示出其使用者的认知水平。尽管网络语言与一般语言在语法方面、表_方式方面、含义方面等都有较大的不同,但是从认知语言学视角分析,网络语言还是有一定的合理性的,所以不能对网络语言一味的排斥,而是应该在对其进行详细研究的基础上有选择的使用,而且也不能因为网络语言的使用而忽视传统语法知识的学习。

参考文献:

[1]熊希,王斌.从社会语言学角度浅谈网络语言对日常用语的影响[j].戏剧之家,2017(16).

[2]赵乐平.从语言学视角看国内外网络语言研究概况[j].新媒体研究,2015(01).

认知语言学的语言学基础论文(模板16篇)篇十

认知语言学的语言学基础除了生成语义学和认知语用学之外,还有功能语言学。功能语言学是以人为本,以社会为背景的理论学说。它所关心的是社会人在交际过程中所形成的交际意义。这种意义“从来就不是预先存在的,而是产生于人与人之间互动过程之中”(朱永生、严世清,2001:129)。因为认知语言学和功能语言学都是在反对乔氏生成语法为首的形式主义语言学的前提下建立起来的,双方都是功能主义大家族中的两个主要代表,故双方存在共同研究初宗。功能主义语言学的许多观点。如:意义观、形式与意义的关系,语言与思维的关系等等都对认知语言学有过较大的影响。认知语言学和功能语言学在很多方面存在相似性,也在诸多方面存在互补性。因此,有人大力主张功能与认知联合,以建立“认知功能语言学”模式(张玮,2004)。

总之,认知语言学是一门涉及多种学科的边缘性交叉学科,它的产生既符合现代语言学发展的趋势,同时又有着深厚的理论基础。从哲学上来说,它基于一种全新的哲学理念—体验哲学;从心理学角度来看,它吸取了经验联想主义心理学,完形心理学和认知心理学的有益成分;从语言学角度来看,生存语义学,认知语用学和功能语言学是其基础。

认知语言学的语言学基础论文(模板16篇)篇十一

摘要:我国进行对外开放之后,与各国间的贸易、货品及人员流动也日益频繁。而只有通过有效实现国际物流工作的利益最大化,加强出口市场的管理规范,鼓励企业技术创新等措施,才能够加快我国国际贸易前进的脚步。从而增强本国商品在国际市场的竞争力,促进国际贸易工作高效稳定的开展。本文主要分析了我国目前的国际贸易现状及发展模式,研究其发展路径,并提供了几点应对策略。

关键词:国贸;发展模式;路径分析。

世界在发展,时代在变化,国际市场的竞争也愈加激烈,使得对外贸易的环境也愈加复杂。在此背景下,与各国之间的一些贸易问题也逐渐显现出来。我国要解决当前的国贸问题,并就必须选择有效的发展路径完善和改进国贸现状。

一、当前国际贸易发展的问题。

肆意消耗资源。众所周知,我国自然资源丰富,属于能源大国。但受到我国当前的国情限制,我国在当前国际贸易中,主要的出口产品为劳动密集型和资源加工型两类。而为了保证国际市场的需求,扩大贸易出口额,许多企业开始肆意开采消耗我国的自然资源,导致当前矿产资源十分稀缺,而国内森林耕地面积也在不断减少,我国自然资源在不断地被消耗,但仍然无法满足持续增长的国际市场的需求[1]。

国际竞争力较弱。通过上面的分析可知:我国在当前国际贸易中,主要出口劳动密集型产品,虽然我国在最近几年已经逐渐开始有意识地进行转型,也越来越看重科学技术的运用,并增加了高新技术产品的产出比,但劳动密集型产品在国际贸易当中的地位仍然无法撼动,而且从短期国贸市场来看,劳动密集型产品仍然占主导地位。除此之外,虽然我国目前出口了许多高新技术产品,但真正具备自主知识产权的产品还是比较稀少的,而我国的`科技水平与各发达国家相比也明显处于落后水平。

由此可见,我国国贸无法在国际竞争中处于有利地位,其在世界经济市场中的地位也令人堪忧。贸易冲突严重。我国属于人口大国,相对来说劳动力资源就比较丰富,且劳动力价格也比较低廉,劳动力成本不高也导致了我国商品在出口市场中的价格低廉,也对同类的进口国市场造成了一定的冲击。而这些同类进口国家因为要保护对本国市场,所以常常会对我国进行反倾销调查,限制我国商品的出口等放置。

而这些被限制的产品往往属于比较有国际市场竞争优势的商品,如农产品、鞋包等等,而这些产品在我国国贸出口中占比幅度也较大。但是近年来,各国对我国的出口商品提出了更多的限制条件,严重影响了我国的贸易出口,也使得两边贸易冲突更加明显[2]。

二、我国国际贸易发展模式与路径。

1、完善我国物流业的发展。我国应该根据当前国内物流状况,探索制定相应的政策法规,提高和完善物流业的管理水平,为国际物流提供政策支持,建立全国统一的物流标准,并以国际物流行业为标准,制定国内物流市场规范,提高物流行业服务水平,促进我国国际物流行业的快速发展。其次,因为我国本土物流行业规模小,服务不够完善等原因,使得现在我国的国际物流市场被许多具有优势的外资物流公司占领。我国如果想要夺回物流市场的主动权,就必须整合各方资源,完善和调整企业规模,提高物流管理水平和质量,进而提升国际影响力,打造专门为我国国际贸易服务的物流品牌。

2、加强出口市场的管理规范。政策支持是促进国贸良好发展的大前提,同时还要在过贸出口市场中建立一个中间管理组织,主要起到组织管理的作用。通过此种方式加强出口市场管理规范。我国在市场管理当中课可以学习借鉴成功国家的经验,当前的国外出口市场不光有法律法规保护,同时还有相应的组织机构进行市场协调管理,其主要是为了防止企业低价竞争,造成出口市场混乱。我国也可以以此为基础,根据我国国情,积极建立中间管理组织来加强出口市场的规范化管理,监督市场价格是否合理,创造公平的市场竞争环境,为各企业提供合适的出口机会[3]。

3、鼓励企业创新技术。我国的科技水平较为落后,也是导致我国对外贸易缺乏国际竞争力的主要原因。就引进新技术的技术创新方式来讲,国外企业研发的新技术都会受到各国的法律保护,并防止核心技术转移,所以我国难以接触到外国的核心技术。综上所述,我国应该着眼于国内企业,鼓励其自主创新技术,打造专利产品。近年来,由于我国在国际市场的影响力在逐渐增强,许多国家开始防备并限制将自己国家的高新技术引入我国,使得我国相关的创新技术水平更加落后。所以,只有依赖于我国企业引进加强培养相关及术人才,提高企业创新技术能力,突破创新难点,才能够增强我国的国际竞争力,并促进贸易发展。

三、促进国际贸易新发展的策略。

我国国际贸易想要或的新发展,就应该拓宽国际市场。开发比较有潜力的市场,并增加贸易顺差国的出口总量,结合现在的国内市场需求,引进新技术、进口新原料,促进产业结构升级,增强国际竞争力[4];另一方面,大力发展具有出口优势的产品。随着人类消费水平的提高,人们的消费观也发生了变化,商品需求也有所转变。

所以,我国企业要注重科技开发,加大科研力度,研发新产品,提高出口产品的综合竞争力,而不是仅仅依靠价格优势,还应提高产品的技术水准。同时提高产品质量,将企业实际生产情况充分结合国际产品质量标准,制定合适的企质量管理模式,增强企业产品的竞争力,并保证企业在国际市场中的地位。

参考文献:

[4]李秀玲.国际经贸发展与我国对外贸易的战略选择[j].企业改革与管理,(17):112-1.

认知语言学的语言学基础论文(模板16篇)篇十二

语料库语言学可以应用于外语教学的三个方面:教学大纲的设计、教材的选择和编写、课堂教学活动。

1.教学大纲设计。

频率分布和语域信息可以帮助教师进行课程计划的选择和制订。在制定大纲之前,教师可以进行与某一具体课堂教学有关的语料库分析,确定哪些语言项目是与目标语域相关的,从而制订出符合实际课堂教学要求的教学大纲。

2.教材的选择和编写。

一本好的教材是成功教学的关键。以词汇的选择和编写为例,现行大纲对于不同年级学生词汇的掌握有明确规定。那么想要学生掌握足够的词汇就需要在教材的编写上有合理安排。教材必须要覆盖全部的大纲词汇。有足够覆盖率的同时,教材还要保证单词在合理的间隔后有足够的重复率,只有这样学生们才能够真正的学会并记住单词。而这些安排都可以借助语料库的相关软件来实现。同时,通过语料库的帮助,教材编写者可以创造以真实例子为基础的练习,这就给学生提供了发现语言运用的真实特点的机会。

3.课堂教学活动。

传统的教学中,学生更多的处于被动的状态,教师是整个课堂的主宰者。而语料库的加入,学生可以自己运用某个词语检索工具和语料库进行语言分析,来找出语言使用的规律。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只是提供相应的指导即可。而学生独立完成整个学习过程不但可以锻炼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还可以通过亲身体验取得更好的学习效果。这种以学生为中心的探究式学习的益处是学生有机会获取真实语言运用的事实真相,激励学生进行归纳、概括并记录语言行为模式。语料库在课堂教学活动中最广泛的应用便是词汇教学。学生们可以通过大量例句学习单词,了解一个单词的所有意义和应用语境,掌握其相关搭配和同义词。对于英语学习者来说,学习一个生词不仅仅是记住它的发音、拼写和意思,还要熟悉它所出现的语境和句子,这样才能真正把握住单词的用法,牢固地记住单词。语料库正是这样一种工具,它可以向学习者提供大量真实而自然的语言素材,能帮助学习者发挥主观能动性,进行自主学习。同时,由于语料库收集的是真实的语言资料,将语料库应用到课堂教学中,学习者不仅能习得所学语法知识,还能从大量的语料中习得如何正确、地道地使用语言。

结语。

本文介绍了语料库语言学的兴起与发展以及其在英语教学中的应用。语料库作为新型的教学手段,尽管它的全面应用还需要时间,但是可以肯定的是,它的应用必将给英语教学注入新鲜的血液,给英语教学带来重大的变革。

认知语言学的语言学基础论文(模板16篇)篇十三

(一)限定条件鼓励学生大胆想。

一是教学过程中创设情境鼓励学生大胆联想,做到由此及彼,拓展学生的词汇量和想象力。例如,将“六度分割理论”的知识进行具体应用,设置情境模式,将“苹果”(apple)和“石头”(stone)进行联系,限定单词的个数为5个。学生可以在这两个单词之间展开丰富的想象,逐步将两个看似孤立的没有任何联系的单词联系到一起,不仅仅将这两个单词熟记于心,而且还拓展了(或者复习)至少5个单词,可谓将“温故而知新”推上了一个新台阶,一举多得。二是鼓励学生跳出标准化答案的思维圈子,不限定标准答案,只要能解释说明一个单词的一个方面的语义即可。例如,对于单词“鱼”(fish),让学生展开想象,能够想到的单词越多越好,能够讲讲单词的来历就更好了。这样的训练不仅可以拓展学生的词汇量,更重要的是提升了课堂的趣味性,于无声中锻炼了学生的想象力,对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极为重要,而目前我们的学生随着年级的升高逐渐丧失或者弱化创新能力的现象也会得到根本改变。

(二)不限条件,鼓励学生随意想。

每一节课都抽出一定的时间,五分钟或者十分钟等,鼓励学生大胆讲他对某两个或某些单词的联系。比如,将“家”和“牛”进行联系,学生可以这样想象,回“家”(home)的“路”(road)上“看到”(lookat)了一个“农民”(farmer)牵着一头“牛”(cow)。这样的训练,不仅巩固了学生在课堂上学习过的单词,还可以激发学生查找字典,自主学习新单词的动力,大大提高学习英语的能动性。类似的训练,跳出了课本的限制,联系到农村学生的实际,使语言具有了生命力,极大地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用联系性思维方法解决学生学习中的困惑。

学习是循序渐进的过程,各个学生之间不可避免地存在差异,重视学习成绩好的学生的同时,还要关心成绩差的学生,多鼓励少批评。农村的孩子们有一个显著特点是比较羞涩,不主动回答问题,怕其他人嘲笑,老师要针对性地进行教学,对差生取得的每次进步都要及时表扬,哪怕是学生在单词拼写中有了进步,也要给予肯定。比如,老师提出了一个单词“鸡肉”(chicken),某些成绩差,基础不扎实的学生可能很难拼写出来,这个时候老师要注意引导,我们可以提示由“肯德基”(kfc)你会想到什么,然后一步步引导学生拼写出单词,并熟记于心。

二、应试教育下联系性思维在英语教学创新中的几点思考。

现阶段,联系性思维的训练已经列入大学课程,但是笔者认为,这是远远不够的。教师将联系性思维方法应用于小学生的思维方式培养将更具有深远意义,这也是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根源所在。但是,目前的状况是,应试教育的模式很难有所转变,我们在这样的教育背景之下,怎么做才能最大程度激发学生的创新能力,笔者有以下几点思考:一是尽可能多的创设情境,精心设计问题,最大限度地保证学生和教师的交流时间,使英语的学习落实到嘴边,而不是将哑巴英语进行到底,让学生逐渐失去学习英语的兴趣。

例如,为了锻炼学生的想象力,可按26个英文字母的顺序将学生进行编组,让学生自由组合,结合成某一个单词,然后对学生进行提问,哪个字母被组合的频率最高,此举会提高该字母扮演者更大的兴趣,为以后英语学习打下基础。二是尽可能使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图文并茂地将单词之间的联系展示出来。这样,既解决了课堂教学器具不足的问题,又可以催生学生更多的联想,激发学习兴趣。学生看到笑脸的图片,就会想到两个单词“笑”(smile)和“脸”(face),当然,他们也可以由此联想更多有意思的事物。除此之外,这种联想还可以锻炼学生的语言组织能力,可谓事半功倍。三是尽可能地将英语教学和生活实际联系起来,使农村的英语教学具有生命力。农村的孩子缺少学习英语的大环境,因此,课堂教学显得更加重要,脱离农村实际的教学不仅提不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反而会逐渐变成一种负担,因此,在引导学生的联系性思维之前,老师自身更应该广泛联想,把课堂变成孩子们的乐园。

三、结束语。

同批判性思维不一样,联系性思维没有年龄限制,但现实的考验,对小学生联系性思维的培养任重而道远。即便如此,我们仍需迎难而上,因为这是一个影响深远,激发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必经之路,我们每一名教师都责无旁贷。

认知语言学的语言学基础论文(模板16篇)篇十四

随着网络和聊天工具的普及,网络语言成为一种独特的语言变体。网络流行词凭借其生动有趣的内容和方便快捷的聊天方式,快速地在网上蔓延开来,成为网络语言中最活跃的一部分。与此同时,越来越多的语言学分支对网络语言进行了研究,认知语言学也不例外。网络流行语作为一种新兴的语言,是人们交际需求的产物,一定有其认知理据。本文试图从意象图示和隐喻角度来分析网络流行语的成因及其所反映出的人类认知特点。

二、网络流行词的特点。

词汇是网络语言最直观的特点,网络流行词这种语言变体因交流媒介的特殊性而表现出与常规人际交流相异的特点。

(一)形象传神,诙谐有趣。

网络的自由決定了语言的自由,网络的语言就是网民灵动的思绪,借助于丰富的原材料,轻舞飞扬,以一种不可思议的速度蔓延扩散[1]。网络流行语张扬个性,形象生动,创意丰富,幽默风趣。如网络流行词“吃瓜群众”“套路”“蓝瘦香菇”“也是醉了”“友谊的小船说翻就翻”等。这些表达形象有趣,通俗易懂,一旦产生,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在各大网络迅速蔓延,营造出轻松、随意的交际氛围,令人耳目一新,更容易被广大年轻网民所青睐。

(二)使用叠词、儿语较多。

儿童语言比较可爱,一般在微信等聊天工具中使用较多,儿语最显著的特征就是词语的重叠,达到撒娇耍赖的效果。如“萌萌哒”“美美哒”“么么哒”“棒棒哒”这些表达在年轻情侣或女性中较多地使用,显示了交际过程中人们对单纯本真的回归和渴望。好多成年人也喜欢用“宝宝心里苦”来表达自己的委屈,这在很大程度上说明了在虚拟的网络聊天世界,人们渴望被关注和被关爱的心理需求。

(三)谐音构词,语码混搭。

谐音就是利用汉字同音或近音的条件,用同音或近音字来代替本字,产生辞趣[2]。在网络流行词中,谐音构词很常见,可能是由于拼音输入法造成的,也因为其简短、新奇,更方便快捷。在网络谐音词中,有汉字谐音、外语谐音、数字谐音等。如“我方了”是“我慌了”的汉字谐音,表达更形象传神;“蛇精病”是“神经病”的谐音,让人浮想联翩。“3q”是“thankyou”的简写,书写更快捷;“图雷特”是“toolate”的谐音;“搜噶”是日语“そうか”的谐音等。这些谐音构词输入快捷,也不影响意思的传达,显得更加时髦。同样,“555”是“呜呜呜”的意思,“666”是“溜溜溜”的谐音,表示玩游戏很牛的意思,后来被广泛用到了网络聊天中,表示及时地赞扬别人。

sapir-whorf理论认为,语言有助于塑造我们的思维方式,因此,不同的语言反映出不同说话者认识世界的独特方式[6]。语言作为人类文化的载体,为了满足新的表意功能的需要,就会不断地调整自己的结构并吸收借鉴外来的文化,这样就形成了语言变异。但语言变异不是任意的,而是受交际者心理因素和人类认知机制制约的,网络流行词是词汇的变异,是交际者在虚拟世界中故意偏离常规的表达方式来达到特定的交际效果而产生的语言现象。本文试图在认知心理学视角下,从意象图示和隐喻理论两方面分析网络流行语的变异本质。

(一)意象图示理论。

意象图示理论是由markjohnson在1987年提出来的。他认为“意象图式是感知互动及感觉运动活动中的不断再现的动态结构,这种结构给我们的经验以连贯和结构”[3]。意象图示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在我们加工任何一种新信息时,我们总是凭借直觉反应来进行理解,甚至没有意识到其他可能的解释。johnson一共列出了20多种意象图示,如:容器模式、中心-边缘模式、循环模式、力道模式、连接模式、部分-整体模式、标量模式、垂直模式等。下面主要列举三种常见的容器模式、循环模式和力道模式对概念的结构识解过程。

1.容器图示(acontainmentschema)。

该图示主要包含有形或无形的边缘与容器内物体的关系。其中,有对内部物体的保护和限制,也有容器内外物体的交流和转换。人们往往把自己一些抽象的情绪、思维或状态等这些无形的概念视作有形的实体,并对它们进行量化,这样就形成了容器。

2.循环图示(acycleschema)。

该图示涉及反复出现的事件。循环结构模式包含:初始点--不受阻碍的事件过程--回到初始状态。四季的循环、日夜的更迭、呼吸的进行以及情绪的增加与释放等都属于这一模式。

3.力道模式(aforceschema)。

该图示包含身体或心理上力的相互作用,包括引力图示、平衡图示、阻碍图示、反作用图示、抑制移动图示等。人们通常将自己的情绪或事态当做一种力量,以此来形容力量的此消彼长。

(二)隐喻理论。

隐喻是人类基本的认知方式之一。隐喻强调的是两个概念之间的相似性,涉及两个认知域:源域和目标域。目标域是通过隐喻要描述的经验,源域是为了描述经验所使用的手段。强调从源域向目标域的映射,源域是理解目标域的基础[4][5]。人们在日常生活中,在感知的同时总是把身体体验或经历的具体感受映射到十分抽象的思维上,通过这种具体的隐喻映射,我们的语言现象变得更加生动而多彩。这正是我们研究网络流行词的理据所在。

网络流行语这一语言变异现象反映了在信息高速运转的时代,人类认知心理需求和认知方式的转变。但是,语言变异看似具有任意性,但其实是有规律可循的,那就是人们认知图示和认知隐喻这两大无形的工具,在帮助我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

(一)网络流行语中的意象图示。

(1)“无力吐槽”:“槽”让人联想到的是牛或马匹吃粮食的容器,“吐槽”字面意思是“往人家碗里吐呕吐物”,引申为不给人家面子,或表示不满。“无力吐槽”就表示很无奈的感受。我们在读到这个词时,并没有觉得意思很难理解,相反觉得诙谐有趣,这就是“容器模式”很形象地帮助我们进行了加工。

(2)“宝宝心里苦,但宝宝不说”:同样是“容器模式”,只是这个容器是抽象的人的“内心”,让人们联想到的是满肚子苦水,但无处倾倒的画面。同时,成人以“宝宝”这个儿语自称,让我们很容易想到一个还不会说话但是受尽委屈的小宝宝的.形象。这个词生动地表现了在虚拟网络世界中人们渴望受到关爱的心情,同时也是逃避工作和生活压力的一种委婉的表达方式。

(3)“洪荒之力”:这是游泳队员傅园慧在奥运赛上接受采访时所用的一个词,这个词之所以很快在网上爆红,是因为“洪荒之力”是“力道图示”在起作用,带给人的是如洪水一般涌来,势不可挡的气势,如果人们想表达已经用尽了全身的力气,这个词再合适不过。

(4)“友谊的小船说翻就翻”:这是“力道图示”里面的平衡模式。这个词的有趣之处在于将“friendship”拆成了“friend”和“ship”这两个意象,两个朋友坐在同一艘船的两端,一开始是平稳的,但是,如果双方出现了分歧,或者有一些矛盾不能及时化解,那么友谊的小船说翻就翻了。这是一种幽默的表达,带给网民的是新奇的体验,达到诙谐地表达不满情绪的效果。

(5)“城市套路深,我要回农村”:这个词表达的是一个单纯的人很容易被小诡计或圈套欺骗的意味。这个短语体现的是“循环图示”,因为我们的联想是一条蜿蜒曲折的路,让人来来回回、反反复复都走不出去,仍然困在起点的画面。这个短语委婉地表达希望对方多一些真诚的愿望。

(6)“666”:三个重复的数字“6”让人读得停不下来,这也是“循环图示”的魅力所在。“666”谐音“溜溜溜”,因为输入数字比打字快,在游戏中表示对方游戏很赞。在网络聊天中,这个词也被普遍用在夸赞别人很厉害时,有调侃之意。

(二)网络流行语中的隐喻。

隐喻的基础是相似性,以实体比喻抽象的概念。网络流行词的语义与其字面意义也存在某种关联性,因此网络流行词可以用隐喻理论加以解释。例如:(1)“吃瓜群众”表示不明真相的旁观者,但是“吃瓜”这个形象的情景让我们感受到的是无知和冷漠,这恰恰是旁观者所具有的心理特点,因此把这种抽象的心理形象地比喻成吃瓜的人,讽刺幽默。(2)“也是醉了”形容一种无奈的心情,和“无力吐槽”有点类似。这两个词都把无奈的心情外化成“吐槽”和“醉酒”的状态,更生动有趣。(3)“洪荒之力”是把无形的力量比喻成洪水,更有气势。(4)“友谊的小船说翻就翻”是把两人突然有隔阂造成的友谊破裂这种状态比喻成翻了的小船,栩栩如生,令人捧腹大笑。

通过上面的分析,我们不难发现意象图示理论和隐喻理论在一定程度上是相互交叉的,这正是人类认知的根本所在,意象图示正是将抽象的经验具体化,而同一种意象图示也反复服务于人类运用隐喻认识世界的需要。因此,面对丰富多彩、充满隐喻的网络语言,人们可以运用经验直观地进行理解。

五、结语。

网络流行语是在虚拟的网络世界为了满足交际需要,对语言形式和意义进行的重新排列组合的结果。这些语言有其认知理据,主要是通过意象图示加工和隐喻性思维实现的,反映了人类的认知规律,也为我们研究语言和认知的关系提供了丰富的资源。

参考文献。

[1]毛力群.网络语言:一种全新的语言模式[j].浙江师范大学:社科版,(3).

[2]张云辉.网络语言语法与语用研究[m].上海:学林出版社,.

[3]johnson,bodyinthemind:thebodilybasisofmeaning,imaginationando:universityofchicagopress,1987.

[4]lakoffg,johnsonorsweliveby[m].chicago:theuniversityofchicagopress,1980.

[5]lakoff,fire,anddangerousthings[m].chicago:theuniversityofchicagopress,1987.

[6]sapir,ge:anintroductiontothestudyofyork:harcourtbracejovanovich,inc.

认知语言学的语言学基础论文(模板16篇)篇十五

(二)本文的基本思路和研究方法。

(一)《现汉》(6)新增词语的音节及词性分布情况。

1.单音节新增词语。

2.双音节新增词语。

3.三音节新增词语。

4.四音节新增词语。

5.五音节新增词语。

6.六音节新增词语。

7.七音节以上新增词语。

(二)《现汉》(6)新增词语所涉及的语义领域。

1.经济类新增词语。

2.法律类新增词语。

3.艺术类新增词语。

4.教体类新增词语。

5.交通类新增词语。

6.房屋建筑类新增词语。

7.环境保护类新增词语。

8.社会生活类新增词语。

9.社会群体类新增词语。

10.社会保障新增词语。

(一)《现汉》(6)新增词语的来源。

1.源于方言的新增词语。

2.源于外语的新增词语。

(二)《现汉》(6)新增词语的构成方式。

1.《现汉》(6)增收的缩略词。

2.《现汉》(6)增收的字母词。

3.传统构词法构成的其他词语。

(一)语言与社会共变。

1.新的现实现象出现及人类认识深化为新词新语。

2.音节数、词性、语义领域反映的语言与社会共变关系。

(二)汉语与外语的接触。

(三)方言与普通话的互动。

1.《现汉》(6)反映的方言与普通话的互动关系。

2.《现汉》(6)反映的部分方言的方言活力。

(一)《现汉》(6)动态反映社会语言生活。

(二)《现汉》(6)科学的语言使用规范观。

(三)《现汉》(6)关于异形词的处理。

(四)《现汉》(6)反映的词、语意识。

认知语言学的语言学基础论文(模板16篇)篇十六

摘要:通过分析中国传统园林的景观特点,与现今居住区园林设计现状比较,指出当今居民园林设计存在弊端,提取中国传统园林有利的设计元素及设计手法,更好的在现代园林设计中传承与发展。

关键词:园林景观论文范文。

现今中国园林正受西方文化强势洗礼,不少学者都抱唯有吸收外来文化才能进步的态度,我不否认在社会的变革强烈文化冲击下,如果不打破传统文化的统治,会使其成为包袱,加重了其自身的封闭性和排他性。但目前的实际问题是中国特有的文化背景对文化兼容性处理过程手段的缺失,自身优势的弱化,现今在西方文化和自身本土文化的背景下,现代园林形式举步维艰,如何做好景观设计值得深思!

一、中国传统园林景观。

1.发展历程。

中国传统园林历程源远流长。秦西汉时,皇家园林(m苑)圈地打猎,以供享乐。东汉私家园林兴起。从历史进程上看,中国园林是崇尚自然,后与文人墨客兴起息息相关。唐代变处于自然山水向写意山水的过渡。宋代以画论论园论。明清更多了些写意色彩。至此中国园林,效法自然,参与趣味的模式成型。后计成的园冶总结了造园的法则和审美定式,构园要素比如亭台楼榭桥廊的造型有成熟样式可循,花台、水池、门洞甚至漏窗等都有固定款式1,思维定式对清代后园林有一定影响。

2.景观特点。

园冶中:“自成天然之趣,不烦人事之工。”是最理想的造园境界。中国古典园林的山水自然之美,来源与山水脉络自然,按真山石脉络和水源走向排山布水,注重景观布局,假山才能有真山灵气。后汉园林都以自然为尊,客观仿制山林,在自然山水上概括提炼,将文人情怀寄托于园中。园中植物不追寻贵重,易活易养,虽人工修剪,但不留装饰痕迹。中国园林秉持着“虽由人作,宛自天开”,师法自然,情趣高于自然的特点。设计思想更是受儒释道的文化浸染,天人合一,君子比德,寓情于景,虚实相生的特点。老子认为: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旨在造园时,要顺应自然,以自然为至美。摆脱山水自身的束缚,伦理道德拟人化赋予山水中,升华境界。时代背景下,文人将情感寄托与山水,虚实变化中,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3.设计优点。

在园林历史中不难看出,设计也是有法可依,但也可不拘一格。在自然法则中建造,寻找灵感。只要顺应自然多以文人诗画作入园,园即画的真实呈现,画即园的精神存在。二者遥相呼应。园冶:“巧于因借,精在体宜”中的造园法则,是顺应自然,追求自然下的中国古典园林的一大特色。在山石,植物布置有着基本规则,使得园林形式上存在大同,园林形态可因地域呈现不同形式,多样性。装饰手法天然去雕饰,对自然极大的尊重是园林的核心思想。设计上具有极强的符号性。

二、现代园林景观。

1.发展历程。

现代园林式指由西方传入,在文艺复兴之前,“天人相分”的哲学思想,在形而上学和唯心主义的神学思想压制下,使得主客观分离。2科学使用人的黄金比例分割,应用于寺庙建筑的尺度标准,这种数字化形式美法则,已大幅度影响现今中国的市场,纵观现今园林,有别于传统“曲折”形式,而是采取了对称、几何等形制的方式,更见注重科学和理性的人工改造方式。元素更加西式化,意境追求也单淡泊了些。西方园林是改造自然,使得现今园林脱离本土的顺应自然,参与自然的核心思想,正逐渐成为西式园林缩影。

2.景观特点。

现代园林更加西式的造园方式,元素更多元化。随着科技不断发展,技艺更是质的飞跃,局部刻画也细致入微。再者对空间上的划分更体现了以人为本,造园从根本上说是表达主人的喜好,现今园林的服务对象由权贵变为大众,设计更应是开放性的.2设计师多是满足人的需求,忽略了自然为本的法则。现代园林多注重理性和科学化的特点,没有自身传统地域性,文化特点。

3.存在弊端。

现代园林设计存在着太多愚昧的模仿,凭借着单纯模仿怎会得到设计的真谛,往往失去园子独有韵味。不合理的设计,造成资源的流失严重,也失去游园乐趣,使得一径抱幽山,居然城市间的同感难体会!现代园林布景规划方针无法坚守,也会如西方园林一样,传统结构与样式在当下西方造园中也未能延续,只是延续了其思想模式意境难再寻,使其缺少本土特色。大多民众对园林之趣也鲜少知晓。作为设计者没有将其传播给群众,只是单单的满足生活的基本需求有什么意义呢?现在社会的飞速发展,民众已经不满足这种形似上追求,对园林的环境、设计乃至文化上的需求却越来越高。对于单一的模仿,大众也司空见惯,行业的口碑也不尽如人意。

三、设计传承。

在西式文化的浪潮中,我们不仅要汲取西方的长处,包容文化的.差异性,丰富自身。近些年来有传统回归的需要。中国传统园林理念讲究“回归感”,重视自然态风格,给都市的人们难得境地。现今园林要更重视“舒适感”,柔和气十足,更多的释放随意与情趣。而情趣则更为自然与人文并重,使置身于其间的人在不经意间获得欢愉与陶冶。这些感觉是当下人民共同急需的。但是我们要意识到,中国独特的文化背景,好好的甄选西方的优秀设计处,斟酌总结能否运用到设计中去,得到文化的最大兼容。

1.设计思想的传承。

有思想的设计才是好的园林设计,是对自然的高度呈现。保持对自然的依赖与敬畏,自然山水美好的品德,使得设计鲜活。设计上要在崇尚自然的大前提下,以人为本是我们应追求的理念,顺应自然,切实贴合现代大众的诉求,能重回自然怀抱,在喧嚣的城市中寻求一片心灵的净土。

2.设计手法的传承。

我们依据园冶中造园法则,依水脉规划布景为今本方针,山石植物合理放置,在空间布景中,起转承接做到自然灵活,抑扬虚实结合,呈现出诗画般的精致。诗画意境这是中国独有的东西,园林中有画论定园论的特点,我们在设计上就要加强这一方面的构造意境。资源与经济方面中国园林造园有很大优势,如“自然而然”的理念,依山顺水,不强夺不破坏,不重复造作,与自然共同发展。这种中国园林固有的优良思想恰与当代资源匮乏的现状向迎合,是解决人与自然相处的一剂良药。也可真正做到了“绿水青山”“节俭简约”的政策指导方针。

四、结语。

依目前的情况下看,我们要对海外弘扬民族文化,宽容差异化,加强自身个性的东西,如园中见诗画。对国内要加强传统文化运用,对当地要突出自我特点,层层深化,从地方特性大到民族文化的符号性特征要放大巧妙地运用到设计中去。中国已走向文化产业阶段,“人文景观”,文化含量高,生活与创业需要文化及其传统文化的信息更加突出,园林景观设计更应该作为基础型行业得到大力发展。现代园林使用的混合布局,也是时代背景下做出的必要尝试。3但是我们应始终坚持中国特色,在景观设计的空间处理、意境创造、元素搭配方面的地位优势。所以在汲取世界优秀园林方面的精华同时,总结其优势性,可否运用到自身设计中去,断不能只是形式上的模仿,而是转变和创新。在自然中寻求灵感,当然也要打破定式,谨记“宛自天开”的最高造园境界。我们需以传统园林为本,走适合自己发展创新的特色道路,才能对我们现代园林设计进步有所裨益。

参考文献:

[1]李世葵.《园冶》园林美学研究[d].武汉大学,:17.

[2]岳子煊.浅谈现代中国园林景观设计[j].大众文艺,(19):105.

[3]孟凡营,张占军.浅议中国景观园林设计发展现状和趋势[j].现代园艺,(07):97.

相关范文推荐

    心中的风铃范文(19篇)

    优秀作文不仅要有吸引人的标题,还需要在内容上给读者带来新的思考和认识。以下是一些优秀作文的范文,希望能够帮助大家提高自己的写作水平和文学素养。我似乎成了书中一个

    中学校园文化设计方案(专业24篇)

    学校是一个激发创造力和发展潜能的地方,我们在这里探索和发现自己的兴趣和才能。为了给大家提供更多参考,小编特意收集了一些学校总结的样例,供大家参考。加强校园文化建

    政述职报告(优秀22篇)

    述职报告是对自己在一段时间内的工作表现进行总结和概括的一种书面材料。在这里,我为大家整理了一些精心收集的优秀述职报告,希望能够给大家提供一些写作上的灵感。

    平凡的感动初中(优质12篇)

    优秀作文如同一朵盛开的花朵,它散发出的香气令人心醉神迷。小编为大家准备了一些优秀作文的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大家提升写作水平。每天都有一些不起眼的小人物却一直默默奉

    公司税务方面年度总结(模板19篇)

    年度总结可以让我们更清楚地看到自己的目标和梦想,并为实现它们制定明确的计划。作者在年度总结中提出了对未来发展的展望和规划,展示了对自己未来目标的清晰认知和积极态

    综合性学习戏曲大舞台教学设计(通用18篇)

    学习需要我们具备良好的学习方法和学习计划,才能事半功倍地提高自己的学习效果和成绩。学习范文八:通过学习,我不仅学到了知识,还收获了友谊和人际关系。教学目的。2.

    最让我感动的一件事初三(模板18篇)

    优秀作文是一种艺术,它能够通过文字向读者传递出作者的情感和思考。以下是小编为大家精选的优秀作文范文,希望能给大家提供一些参考和借鉴。生活中有许多令人感动的事情,

    2023年地震局上半年工作总结范文(18篇)

    月工作总结是对个人或团队工作进行回顾和分析的重要方法之一。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月工作总结范文,供大家参考和借鉴。一是利用科技活动周、防灾减灾日、科技下乡等时机

    旅游公司元旦晚会主持稿(专业16篇)

    主持词还需要注意文化差异,避免使用可能引起误解或冒犯观众的用语。请大家阅读以下总结示例,相信对大家的总结写作会有所帮助和指导。凡:我们奔跑在大路上等待着最后的冲

    这一年我上初一(优质17篇)

    优秀作文的语言质量高,运用了丰富的词汇和恰当的修辞手法。小编为大家收集了一些在各个领域具有影响力的优秀作品,值得一读。从前,有一座山,那里的村民不友好。所以雪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