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三年级数学集合教材分析 小学三年级数学教案集锦(精选6篇)

时间:2023-09-30 作者:书香墨2023年三年级数学集合教材分析 小学三年级数学教案集锦(精选6篇)

无论是身处学校还是步入社会,大家都尝试过写作吧,借助写作也可以提高我们的语言组织能力。范文书写有哪些要求呢?我们怎样才能写好一篇范文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优质范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三年级数学集合教材分析篇一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认识比分更小的时间单位“秒”,熟记1分=60秒,初步建立秒的时间观念。

2、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逻辑推理能力。

3、进一步教育学生要珍惜时间,从一分一秒做起。

教学重难点:让学生在生动直观的情境中感知时间单位“秒”,体验秒是比时和分小的时间单位,帮助学生建立“1秒”和“几秒”的时间概念。

教学准备:录像、、练习纸等。

教学过程:

1、情境激趣:同学们,知道今天有这么多老师和咱一块上课,高兴吗?同学们还记得20__年12月31日晚上12点59分)嫦娥1号发射的情景吗?在这个场景中还藏着一些数学知识呢,想再次来回顾一下这激动人心的时刻吗?好,让我们跟着指挥长一起来为它倒计时加油吧!

(播放发射倒计时时刻)师生一起倒计时:10、9、8、7、6、5、4、3、2、1!

谁找到了藏着的数学知识了?生自由回答。

师小结:刚才我们每数一个数的时间就是一秒,“秒”也是一种时间单位。

2、小朋友,想一想,生活中还有哪些地方用到秒这个时间单位的呢?生举例。

师小结:刘翔在奥运会上用12秒91的成绩夺得了男子110米栏的冠军;这是我们过马路时,常常看到的红绿灯,显示屏上跳动的数字也是用秒来计时的。

师小结:在生活中用到“秒”这个时间单位的地方还有很多,今天我们就一起来认识“秒”。

板书课题:秒的认识。

(一)观察钟面模型,复习旧知。

师:(出示钟面)还认识它吗?请学生来介绍一下时钟。

(二)多种感官参与,建立1秒概念(听一听,看一看,说一说)

1、认识秒针和1秒。

师:在钟面上还有一个新朋友,叫出它的名字来(秒针)谁来描述哪颗针是秒针呢?(又细又长的那颗)。

师:那秒针是怎样计时的呢?现在,请同学们仔细听,认真看,钟面上的秒针是怎么走的?(演示:钟面上,秒针伴着“嘀哒”声走了几小格。)生自由回答。

师:秒针走1小格是多少时间呢?

生:秒针走一小格的时间就是一秒。

板书:秒针走一小格是1秒

2、体验感受,建立1秒的概念

过渡:秒针走一小格就是1秒,1秒有多长呢?我们静静的来感受一下1秒有多长。

(1)(钟面演示1秒),你感受到了吗?我们再来感受一下,这一次要想一个办法在心里记一记1秒有多长。

(2)说一说,你是怎么记的?(拍一下手、跺一下脚、说2个字、点一下头)

(3)你感觉1秒怎么样?(学生发表意见。)

师小结:1秒的确很短,秒是比时和分更小的时间单位。

(三)互动体验,感受几秒,加深对1秒的认识。

1、体验10秒。

师:我们来做个游戏,请你闭上眼睛,来感受一下10秒有多长。当你觉得到10秒了就睁开眼睛,悄悄的举起你的小手,记住你看到的是几秒钟。

学生活动,然后反馈。

2、感受15秒。

学生活动。

师:看来同学们的感觉是越来越准了。

3、游戏活动

师:这个游戏有意思吗?现在同桌两人,自己定时间来感受,一个同学看钟面,另一个同学感受,交换进行。互相帮助,调整好节奏。

学生活动,教师巡视指导。

(四)体验探索,发现1分=60秒。

师:刚才小朋友们表现得很好,鼓励一下自己吧,下面老师要送一个礼物给大家,送一段美妙的音乐来轻松一下,我们一边听音乐,一边用你自己的方法感受一下这段音乐有多少秒?(播放一段60秒的音乐“梁祝”。)

师:这段音乐有多少秒?

师:这段音乐究竟有多少秒,让我们伴着秒针的走动,再次来欣赏一下这段音乐。不过这一次,请你仔细观察秒针走动时,分针有什么变化?(再次播放这段60秒的音乐,画面显示秒针从12开始走一圈,分针走1小格)

师:秒针走了多少秒?这段音乐是多少秒呢?

生:秒针走了一圈,分针走了1小格。

师:秒针走一圈是多少时间呢?分针走了1小格呢?

生:秒针走一圈是60秒,分针走了1小格是1分钟。

师:我知道这段音乐是60秒,现在又说是1分钟。到底是1分钟还是60秒?

生:1分=60秒。

板书:1分=60秒

课堂小结:让我们回忆一下,刚才我们认识了时间单位“秒”,感受了1秒有多长,还知道了1分=60秒。

如果给你10秒,你觉得能干什么?学生交流。那10秒到底能干什么呢?我们来做个小实验。这里我给大家准备了一篇和一些口算题,还有半张空白的纸。大家根据自己的爱好选择一件事来作实验。

10秒我们有这么多收获,那如果只给你1秒你能干什么呢?学生交流。你们认为1秒干不了什么?是这样吗?就让我们一起去看看吧!

小结:汽车1秒能行20米,火车1秒能行30米;飞机1秒能飞行250米;地球1秒大约能自转4100米;卫星1秒约行7900米。

所以不要小看这短短的1秒,在一些国际比赛中,往往成败就在这短短的1秒之内,(出示奥运会男子100米决赛视频)这是奥运会男子100米决赛的精彩画面,冠亚军之间相差连1秒都不到。

难怪人们常说:“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这就是时间的价值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生自由说。祝贺大家今天收获可真不少,相信小朋友们今后都能珍惜分分秒秒,好好利用,做时间的主人。

三年级数学集合教材分析篇二

1、经历分小棒地过程理解合掌握一位数除两位数地计算顺序和商地定位方法。

2、学会一位数除法(被除数每一位商地数都能被除数整除)地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计算。

3、在实践操作活动中学会思考,学会解决问题。

以表内除法的笔算、一位数除两、三位数的口算基础上,进行一位数两位数(被除数每一位上的数都能被除数整除)的笔算除法,难点是着重帮助学生理解被除数的哪一位,就把商写再哪一位上面。

一、复习引入

打开课本第3页,在里填上正确地数。 60÷3= 9÷3=

—— 69÷3= 80÷2= 6÷2=

—— 86÷2=

二、新授

1、出示例1,三年级平均每班种多少棵树?你会列式计算吗?

2、说说你是怎样算的。

3、如果用竖式计算你会吗?(教师巡视指导)

5、有疑问吗?(如果学生提不出问题,教师可以提问。)

6、试一试。

三、巩固练习

第21页第2题。前两题

四、小结

今天我们学习了什么知识?计算时要注意什么?

三年级数学集合教材分析篇三

教学目标:

1.在观察年历卡的活动中,认识时间单位年、月、日,知道一年有12个月,分为大月、小月和二月,大月有31天,小月有30天,能记住一年中哪几个月是大月,哪几个月是小月。知道一年有365天 或366天。

2.在年历上查找、交流一些有纪念意义的日子,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提高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接受思想教育。

3.通过独立思考、合作交流的方式,开展观察、操作、游戏、计算等学习活动,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学习能力,充分调动学生对数学学习的积极情感。

教学重点:

认识时间单位年月日,掌握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

教学难点:

发现并掌握闰年的判断方法。

教学过程:

一、引入

师:回忆一下,之前我们学过哪些时间单位?(时、分、秒)

揭示课题:今天我们来学习较长的时间单位,认识年、月、日。(板书课题)

先了解一下年、月、日的由来。

(人们根据地球自转,产生昼夜交替的现象形成了日的概念;根据月亮绕地球公转,形成月的概念,根据地球绕太阳公转产生的四季交替现象而形成了年的概念。)

二、找找圈圈,认识年历

1.师:认识时分秒要看钟表,认识年月日要看什么呢?(年历)

2.生在年历卡上找到自己的生日,圈一圈。

你的生日是哪一天能告诉大家吗?指名说。

同桌互相说说自己的生日是哪一天?

你能在书上的年历卡上圈出自己的生日吗?打开数学书p17,圈一圈。

谁能从大屏幕上找出自己的生日,说一说你是怎么找的。

师:1到12这些大的数字表示什么意思?每个月里的数字呢?

3.师:知道祖国母亲的生日是哪一天吗?指名说一说,找一找。

师:你还知道哪些节日?先说一说什么节日是几月几日,再找一找。

教师可适当进行思想教育。

4.小结:记录我们每个人的生日、值得纪念的重大事件的日子,都需要用到年、月、日等时间单位。

三、探究发现,学习大、小月。

1.观察各年年历,获得年月日的知识。

师:观察书上的年历卡,你发现了什么?同桌讨论。

学生回答12个月时,师引导:年历卡是哪一年的?一年有几个月?每年都有12个月。(板书:一年有12个月。)

学生回答每月的天数时,师引导:每个月的天数都一样吗?(板书:31天、30天、28天)

师:你们观察得真仔细,老师也非常喜欢爱动脑筋的你们。

2.整理每月天数,认识大小月。

师:我们把每个月的天数来整理一下吧。填写表格。

一起来把整理的结果说一下。集体交流,师把表格填完整。

师:谁再来看着表格说一说一年有多少个月?

师:观察表格,每个月最多有多少天?31天的有哪几个月?30天呢?还有呢?

课件出示:(31天)1、3、5、7、8、10、12(月)

(30天)4、6、9、11(月)

2月

师:有31天的月份是大月(课件:大月)。有30天的月份是小月(课件:小月)。还有一个2月有28天,它既不是大月也不是小月。

谁再来说说哪些月是大月,哪些月是小月。(板书同课件)

请大家给表格里的大月涂上黄色,小月涂上蓝色。

是这样涂的吗?数一数大月、小月各有多少个?

师:2月为什么不涂?

一年中有多少个大月,多少个小月?还有1个二月。总共是12个月。

三年级数学集合教材分析篇四

教科书第4页例1,第5页例2。

【设计说明】

1、本节课通过创设情境,利用猜谜语引入新课,激发学生探究的欲望,重视学生的实践活动。

2、重视直观教学,发挥教具、学具的作用。通过数格、拨钟面等实践活动把抽象的知识更加直观化,让学生了解计算经过的时间是生活中会经常遇到的问题,感受数学就在身边,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目标】

1、通过加深学生对时间单位的认识,培养学生的时间观念。会进行一些简单的时间单位的转换及经过时间的计算。

2、培养遵守和爱惜时间的意识和习惯,让同学们充分利用时间。

【重点难点】

1、时间单位的简单转换和求经过时间的方法。

2、求经过时间的计算方法。

【教学准备】

时钟模型、课件。

一、引入新课

1、猜谜语:矮子走一步,高个走一圈;矮子走一圈,高个跑不停。

出示谜底:时钟

2、教师拿出钟面并提问。

(1)“矮子”指的是什么?“高个”指的又是什么?

(3)1时=()分?1分=()秒

3、教师演示课件,拨出不同的时刻,如:9时15分、7时30分等。

4、引出课题:我们已经学会看时间,但如何计算经过的时间呢?这节课我们一起学习“计算经过的`时间”。(板书课题)

二、自主探索,体验新知

1、教师课件展示例2的情境图,要求学生仔细观察图画,说说图意,找出数学信息和问题。

2、老师:小明从家到学校用了多长时间呢?

3、同桌互相交流。

4、小组汇报:

(1)分针从6走到9,走了3大格,是15分钟。

学生独立完成后,展示汇报

6、学生讨论回答,试着让学生归纳出计算时间的方法。

老师总结方法,根据学生的汇报板书:

计算经过的时间的方法:(1)看钟面,数格后计算;

(2)结束时刻-开始时刻=经过的时间。

三、巩固练习

巩固深化:

(1)50分比1时少()分,1时比45分多()分。

(2)一节课是()分,课间休息()分,再加上()分,就是1时。

2、算一算,填一填。

3.想一想,说一说。

一列火车本应9﹕15到达,现在要晚点25分钟,什么时候才能到达?

生独立完成,集体纠正。

四、课堂总结

1、说一说本节课的收获。

2、学习寄语。

五、板书设计

解决问题

计算经过时间的方法:

1.看钟面,数格后计算。

2.结束时间-开始时间=经过的时间。

三年级数学集合教材分析篇五

教学内容:

人教课标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冊第六单元《24时计时法》

教学目标:

1、通过具体的生活情境及探究活动,使学生掌握24时计时法,会用24时计时法正确表示一天中的某一时刻,借助“时间尺”理解普通计时法与24时计时法之间的关系,会进行相互转换。

2、借助时间尺的学习,渗透对应思想、数形结合思想和转化思想。

3、直观感受时间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培养珍惜时间的好习惯。

教学重点:

会用24时计时法表示一天中的某一时刻,理解普通计时法与24时计时法之间的关系,会进行相互转换。

教学难点:

学会普通计时法和和24时计时法的相互转换

教具学具准备:

课件、直尺、学生活动单、学生作业单

教学过程:

一、游戏导入

1、听声音猜时刻

(播放新闻联播录音,为学生创设情境)

2、看画面、起冲突、导入计时法

(播放新闻联播视频,为学生提供真实的画面,使结果更有说服力。)

二、预习反馈

(一)出示预习反馈题:

1、什么是24时计时法?你认为用24时计时法该怎样表示一天中的时刻?

2、你觉得用24时计时法与普通计时法有什么区别?

3、你是怎样将24时计时法与普通计时法进行转换的?

4、你还有什么问题希望在这节课上得到解决?

三、探究学习

1、教学一天的开始

(利用春晚倒计时视频,激活学生的生活经验,让学生感受半夜12时是前一天的的结束也是新一天的开始。)

2、回忆一天

(课件演示钟表的转动,唤起学生对一天的记忆)

3、简单介绍普通计时法

像这样在具体的时刻前加上时间词来计时的方法,生活中很

用叫普通计时法,同时它是用0到12来表示时刻的,也叫12时计时法。(板书一个上午的时刻)

4、引入24时计时法

去掉前面的时间词只用0到12还能表示一天的24个小时吗?为了避免混淆,人们就用0到24来表示一天的24个小时,我们把这种计时法叫24时计时法。

5、探究24时计时法是怎样计时的

(课件演示24时计时法,使教学更加直观,使学生掌握用24时

计时的方法。)

6、展示学生作业、汇报方法

(用多媒体手段展示学生作业,使全体学生都可以看到其他同学是

怎么做的?使教学更加的有效)

7、练习用24时表示时间

(课件演示钟表转到具体的时刻,减少了手播中钟面产生的麻烦,

节省教学时间)

8、引入时间尺

(用课件演示时间尺的形成过程,使教学更加直观,有说服力)

9、教学普通计时法与24时计时法的转换

(课件演示,使活动更加有趣高效)

四、生活中的应用

1、将生活中常见的24时计时法转换成普通计时法

(课件出示生活中见到的24时计时法,把事物搬到了课堂上而且

使全体学生都能够看到,更好的帮我达到教学效果)

2、洛阳一日游、谁当小导游

(课件展示更有利于情景创设)

五、拓展延伸

(课件出示火车票,帮助学生能够直接观察有利于教学活动的开展)

六、小结

通过今天的学习,我们学会了怎样用24时计时法来表示一天的

24个小时,还能熟练的把普通计时法和24时计时法进行转换,下课后,请大家用24时计时法记录一下爸爸妈妈的一天好吗?这节课就上到这儿,下课!

三年级数学集合教材分析篇六

例2、例3及练习

1、使学生知道地图上的方向。

2、使学生会看简单的路线图,并能描述行走的路线。

3、进一步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

使学生学会看简单的路线图,并能描述行走的路线。

自制课件

一、复习

1、汇报课外认方向的情况。

2、说说教室和校园的东西南北各有什么。

二、探究新知

(一)教学例2

1、观察第3页的校园图,你能画出校园的示意图吗?怎样画,能让别人看懂方向?

2、学生同桌合作画。

3、交流汇报:把学生画的多种情况展示出来。

4、请大家观察这几种不同的示意图,你觉得怎么样?(没有统一的标准,太乱了。)

5、为了方便交流,地图通常是按“上北下南、左西右东”绘制的。现在,你能按这个要求画出示意图吗?并注意标上“北”的方向。

6、学生独立绘制“上北下南、左西右东”的示意图。

(二)教学例3

1、观察例3图,你是怎么找到“北”边的?(图上标有)

2、两个小朋友在做什么?

3、少年宫怎么走?请你先用手指出路线图,同桌互相看看指对了吗?

4、同桌互相说

去体育馆怎么走?去医院怎么走?去商店怎么走?去电—怎么走?

三、巩固练习

1、认一认地图上的方向:(课件)

2、做一做

从图上获知“北”,根据“上北下南左西右东”练习指一指。

四、综合练习

1、观察第2页天安门广场图,请根据示意图指出东西南北。

2、你能说说这幅天安门广场图中哪个建筑物分别在哪边吗?

3、第6页第3题、第7页第4题:观察中国地图,先找出“五岳”。现在告诉你中岳是嵩山,你能根据这个说说其他的山分别是什么“岳”吗?比一比,谁说得对!讲评。

4、引导学生阅读:你知道吗?

五、总结。

六、布置预习

1、查找有关指南针的资料。

2、寻找生活中什么时候会用到方位的知识。

板书设计:

绘制平面图弄清方向

上北下南,左西右东找到位置

学看路线图说出路线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