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得体会的写作过程可以让我们对自己的思维方式和观念进行梳理和整理。这些心得体会的范文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可以给我们带来启发和思考。
优质红楼梦读后心得(通用18篇)篇一
《红楼梦》看似是一场泪洒书画的儿女情长,实则包罗万象。有人说它无聊,只是这百年巨著,恐怕儿女情长是万万不够。它对细节的描写,对人物的刻画,对环境的概括,都烙进每一位读者的脑海中。
那曾经奢侈多年的世家,到头来也不过曲终人散。只不过,我们忘不了黛玉,更舍不得宝玉。“一个是阆苑仙葩,一个是美玉无瑕。若说没奇缘,今生偏又遇着他,若说有奇缘,如何心事终虚化?一个枉自嗟呀,一个空劳牵挂。一个是水中月,一个是镜中花。想眼中能有多少泪珠儿,怎经得秋流到冬尽,春流到夏!”为他流尽此生眼泪,最后,也因他抑郁而终。敢爱敢恨,奈何那世人的眼光。他亦如此,为她疯癫,最后剃发出家,戒掉这一生的心痛。但愿来世啊,有情人终成眷属!其实,我最爱凤姐。她虽泼辣,却也潇洒坦荡。“机关算尽太聪明,反算了卿卿性命!生前心已碎,死后性空灵。家富人宁,终有个,家亡人散各奔腾。枉费了,意悬悬半世心;好一似,荡悠悠三更梦。忽喇喇似大厦倾,昏惨惨似灯将尽。呀!一场欢喜忽悲辛。叹人世,终难定!”机关算不尽,交织悲与欢。欢一场,悲半生,宿命呀,向来如此。
其实《红楼梦》是一部反应封建社会的缩影小说。它非常深刻的描绘了一幅中国封建的社会关系图,描述了各种的阶级,政治集团,以及各种伦理道德和种.种矛盾。是一个封建社会的集中反应,对当时的.社会是一种批判。我敬佩曹雪芹的这种精神。这部小说也好像是曹雪芹的自传。他那坎坷的一生就如同小说一样。其中的种.种无奈和悲愤在小说中有很多的体现。
优质红楼梦读后心得(通用18篇)篇二
红楼梦不过是时代的一场梦,轻易兴衰的一场梦,只不过是造化弄人罢了。曹家也一样,作者曹雪芹身处一个功臣之家,富贵的人生却在一夜之间败落。曹雪芹过着凄惨的生活。贾家何尝不是如此呢?经久未衰的.一个大府在一夜之间败落。哀呀!
全文以林黛玉和贾宝玉的爱情作为贯穿全文的一条主线。其实林黛玉和贾宝玉的爱情正是因为生于如此家庭,才会以悲剧结尾。本是爱,却因凡尘干预,以悲剧收场,贾宝玉也剃发成僧了却尘缘。
贾家败落之因甚是多。一府内人口众多主仆上下,事务繁忙,竟无一人出手管理谋划。二贾家三代人人丁虽旺。自是个个游手好闲的,谁人治家兴家呀!三贾府讲究排场,不能节俭,面子还在,但是钱财早已亏空。四日常生活之中,嫡庶之间奴仆之间,矛盾比较复杂……贾府之败落,因由太多。
封建贵族没落的生活不过如梦一场,梦醒一切散尽罢了。太多错综复杂的人事纠葛矛盾冲突。红楼梦岂不是梦红楼而已。
优质红楼梦读后心得(通用18篇)篇三
自从在电视上看了《新版红楼梦》电视剧我就被它深深的吸引住了。剧情也是非常的精彩!
且还大胆地控诉了封建贵族阶级的无耻和堕落,指出他们的种。种虚伪、欺诈、贪婪、腐朽和罪恶。它不单指出这一家族的必然崩溃和死亡,同时也暗示了这一家族所属的阶级和社会的必然崩溃和死亡。
曹雪芹笔下所创造和热爱的主人公是那些敢于反判那个垂死的封建贵族的逆子;所同情怜惜的是那些封建制度下的牺牲者;所批判和否定的是封建社会的虚伪道德和不合理的社会制度。
一边是木石前盟,一边又是金玉姻缘。一边是封建社会下必须追求的功名光环,一边是心驰神往的自由之身。曹雪芹笔下的《红楼梦》为我们展现了这场无声的较量。
贾宝玉和林黛玉的悲剧爱情故事浓缩了这场较量的全部硝烟,“因为和尚的一句话使黛玉和宝玉无法在一起”在面对封建礼教下的种。种迫害和冷漠,甚至以生命的付出为代价,质本洁的追求始终不弃。
我们感叹贾、林两人爱情的悲剧的时候,看到了造成悲剧的一个重要因素:林黛玉的清高的个性,她的个性与当时的世俗格格不入,无法与社会“融合”,她的自卑情结正是她自尊的体现,也是她悲剧的开始。
“假假真真”,让人琢磨不透《红楼梦》中的一切,林黛玉作为灵魂人物,她与常人不同,她就是她,一丛清高孤傲的、孤芳自赏的空谷幽兰。林黛玉的自卑情结是命运所赐,也以此写成了她的命运。
《红楼梦》博大精深,常读常新,人人有感,次次有悟才是它的不朽魅力。
优质红楼梦读后心得(通用18篇)篇四
自从看了《红楼梦》,当我忘记黛玉在那一章被喷血杀死的时候,不禁为这个人感到难过。如果黛玉能坚强一点,就不会受到这么一点点的痛苦打击。这是我看完之后的第一个想法。
所以,世界上,给你的东西没有那么多,只有你自己能把握住。即使你明天就要死了,也要把握今天。如果你明天即将面临挑战,你应该抓住今天迎接挑战的好时机。
所以在这本书里,我不仅看到了贾家是如何衰落的,还仿佛经历了宝玉黛玉的悲惨历史,也见证了晴雯凤姐黛玉袭人等的死亡。这让我彻底感受到了当时的富足,当然其中也有各种快乐的时光,这让我懂得了如何去珍惜,珍惜身边的人,珍惜美好的今天,面对未知的明天。
优质红楼梦读后心得(通用18篇)篇五
自从看了电视剧《新红楼梦》后,我就深深的迷恋上了它。《红楼梦》是中国古代四大名著之一,作者曹雪芹,续作是由高鹗完成。书中讲了贾王薛史四大家族的由鼎盛走向衰亡的历史故事,和一段在贾宝玉林黛玉薛宝钗之间纠缠的爱情悲剧故事。
厚厚的一本《红楼梦》,花了我一个月的时间才读完。我每天晚上读一点,虽不能完全理解其意,也不能像别人所说的,和曹雪芹有一次对话,但我却因“开辟鸿蒙,谁为情种?都只为风月情浓。奈何天,伤怀日,寂寥时,试遣愚衷。因此上演出这怀金悼玉的《红楼梦》”这句歌词,而感到这故事中的是是非非“剪不断,理还乱”。“宝黛钗”的悲惨爱情使我感到古代婚姻有许许多多的漏洞,也感到十分繁琐。因为古代婚姻大事须父母来做主,宝黛钗自身完全没有选择的余地,所以才造成那么大的悲剧。又或许,这故事本身,就是一场令人叹惜的闹剧。
翻到《红楼梦》的最后一页,不禁令我感叹万分:这本书真是令人回味,若在不同的年龄段再回头细细的读一遍,一定又会有不同的评论。其中的是是非非,谁也说不清。也展现了穷途末路的`封建社会终将走向灭亡的必然趋势。并以其曲折隐晦的表现手法,凄凉深切的情感格调,强烈高远的思想底蕴,容百家之长,汇集百科之粹。
一本《红楼梦》,令多少人感慨落泪悲愤啊!
优质红楼梦读后心得(通用18篇)篇六
红楼梦是我国四大名著之一,屹立在我国古代小说巅峰。”天上掉下个林妹妹,似一朵轻云刚出岫,娴静犹如花照水,行动好比风拂柳。“这首歌似乎还萦绕耳畔!
《红楼梦》讲述的是因皇亲而荣华富贵的贾府逐渐走向没落,最后因家庭成员获罪被抄家,终于繁华成空的悲剧故事。《红楼梦》里,有精明泼辣圆滑狠毒的王熙凤,多愁善感才思敏捷的林黛玉,叛逆多情贪玩厌学的贾宝玉……我觉得最有趣的当数心地善良老于世故的刘姥姥。刘姥姥二进贾府时,为了取悦贾母,在宴席上故意出丑,鼓着腮帮子幽默地说:”老刘,老刘,食量大如牛,吃头老母猪,不抬头!“哄得众人哈哈大笑,我也跟着笑。
《红楼梦》中最令人悲伤的情景莫过于黛玉葬花和焚稿。
当读到《葬花吟》中”花谢花飞花满天,红消香断有谁怜?“时,我似乎看见花一朵一朵地凋谢了,花瓣随风满天飞舞,花儿那曾经的清香,也没有了。可是谁会来怜惜它们呢?只有孤单瘦弱的林黛玉!但是当林黛玉也香消玉殒时,还有谁会来怜惜花儿,有谁会来想念可怜的'她呢?难怪她要发出”一朝春尽红颜老,花落人亡两不知“的感慨!当林黛玉听说宝玉和宝钗成亲,她的病情恶化,奄奄一息,上气不接下气时,她把自己最心爱的诗稿手绢和着自己的泪自己的血都烧光时,真让人潸然泪下!她烧的岂只是诗稿,而是她所有的寄托!她的灵魂!
优质红楼梦读后心得(通用18篇)篇七
曹雪芹创作了《红楼梦》,建立了贾府这个大家庭,但是整部作品的主线却始终集中在贾宝玉和林黛玉身上,如只将注意力集中在宝、黛间的恩爱缠绵上,的确很容易让人生厌,但是从作品的写作手法这条线索出发,却使我感感悟有许多:
第一,仔细阅读过《红楼梦》的读者必须会发现,作品对任何一个人物的描述都显得格外的细腻,格外的重视,是其他三部名著所不能及的。个性是在第三回之中,人物描述不但多,而且恰当,恰如其分地把作品中主要人物的性格一一呈此刻我们面前。
在对迎春、探春、惜春的描述中,作者写道“第一个肌肤微露、和中身材,腮凝新荔、鼻腻鹅脂,温柔沉默,观之可亲。第二个削肩细腰,长挑身材,鸭蛋脸面,俊眼修眉,顾盼神飞,文采精华,见之忘俗。第三个年纪尚小,身量未足。”挥挥几笔,把三姐妹的外貌描述得出神入化。
而对贾宝玉的描述又多了几分大气,“头上戴着束发嵌宝紫金冠,齐眉勒着二龙抢珠金抹额,穿一件二色金百蝶穿花大红箭袖,束着五彩丝攒花结长穗宫绦,外罩石青起花八团倭锻排穗褂,登着青缎粉底小朝靴。面若中秋之月,色如春晓之花,鬓若刀裁,眉如墨画,面如桃瓣,目若秋波。虽怒时而若笑,视而有情。
项上金螭璎珞,又有一根五色丝绦,系着一块美玉。”从外到内,从上到下,从粗到细,都把人物的外貌、性格描述得淋漓尽致。再看薛宝钗的,“先就看见薛宝钗坐在炕上作针线,头上挽着漆黑油光的鬓儿,蜜合色棉袄,玫瑰紫二色金银鼠比肩褂,葱黄绫棉裙,一色半新不旧,看去不觉奢华。
唇不点而红,眉不画而翠,脸若银盆,眼如水杏。罕言寡语,人谓藏愚,安分随时,自云守拙。”……如此描述,真把人给写活了,我读了以后仿佛真的见到了这一大家子,这就是令我感受最深刻的地方。
此刻很多作品对人物的描述往往达不到这种效果,因此写出的人物就显得苍白无力,没有一丝灵性。别以为这一点没有多大的价值,其实它就是衡量你作品优劣的一个刻度表。其实,要想写出人影来,并不难,就需要多观察。
《红楼梦》能如此耐看,原因也在于此。据“红学家”考证,《红楼梦》就是发生在曹雪芹生活的那个年代,也就是曹雪芹天天见的事儿。所以说若没有平日观察的功底,此刻的四大名著恐怕就无法登上荣誉宝座了。
读完《红楼梦》这本书真让我深深体会到了“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的含义。
优质红楼梦读后心得(通用18篇)篇八
此开卷第一回也。作者自云:因曾历过一番梦幻之后故将真事隐去而借"通灵"之说撰此《石头记》一书也。故曰"甄士隐"云云。但书中所记何事何人?自又云:“今风尘碌碌一事无成忽念及当日所有之女子一一细考较去觉其行止见识皆出于我之上。何我堂堂须眉诚不若彼裙钗哉?实愧则有余悔又无益之大无可如何之日也!当此则自欲将已往所赖天恩祖德锦衣纨绔之时饫甘餍肥之日背父兄教育之恩负师友规谈之德以至今日一技无成半生潦倒之罪编述一集以告天下人:我之罪固不免然闺阁中本自历历有人万不可因我之不肖自护己短一并使其泯灭也。虽今日之茅椽蓬牖瓦灶绳床其晨夕风露阶柳庭花亦未有妨我之襟怀笔墨者。虽我未学下笔无文又何妨用假语村言敷演出一段故事来亦可使闺阁昭传复可悦世之目破人愁闷不亦宜乎?"故曰"贾雨村"云云。
此回中凡用“梦”用“幻”等字是提醒阅者眼目亦是此书立意本旨。
列位看官:你道此书从何而来?说起根由虽近荒唐细按则深有趣味。待在下将此来历注明方使阅者了然不惑。
原来女娲氏炼石补天之时于大荒山无稽崖练成高经十二丈方经二十四丈顽石三万六千五百零一块。娲皇氏只用了三万六千五百块只单单剩了一块未用便弃在此山青埂峰下。谁知此石自经煅炼之后灵性已通因见众石俱得补天独自己无材不堪入选遂自怨自叹日夜悲号惭愧。
一日正当嗟悼之际俄见一僧一道远远而来生得骨骼不凡丰神迥异说说笑笑来至峰下坐于石边高谈快论。先是说些云山雾海神仙玄幻之事后便说到红尘中荣华富贵。此石听了不觉打动凡心也想要到人间去享一享这荣华富贵但自恨粗蠢不得已便口吐人言向那僧道说道:“大师弟子蠢物不能见礼了。适闻二位谈那人世间荣耀繁华心切慕之。弟子质虽粗蠢性却稍通况见二师仙形道体定非凡品必有补天济世之材利物济人之德。如蒙一点慈心携带弟子得入红尘在那富贵场中温柔乡里受享几年自当永佩洪恩万劫不忘也。”二仙师听毕齐憨笑道:“善哉善哉!那红尘中有却有些乐事但不能永远依恃况又有美中不足好事多魔"八个字紧相连属瞬息间则又乐极悲生人非物换究竟是到头一梦万境归空倒不如不去的好。”这石凡心已炽那里听得进这话去乃复苦求再四。二仙知不可强制乃叹道:“此亦静极怂级*无中生有之数也。既如此我们便携你去受享受享只是到不得意时切莫后悔。”石道:“自然自然。”那僧又道:“若说你性灵却又如此质蠢并更无奇贵之处。如此也只好踮脚而已。也罢我如今大施佛法助你助待劫终之日复还本质以了此案。你道好否?"石头听了感谢不尽。那僧便念咒书符大展幻术将一块大石登时变成一块鲜明莹洁的美玉且又缩成扇坠大小的可佩可拿。那僧托于掌上笑道:“形体倒也是个宝物了!还只没有实在的好处须得再镌上数字使人一见便知是奇物方妙。然后携你到那昌明隆盛之邦诗礼簪缨之族花柳繁华地温柔富贵乡去安身乐业。”石头听了喜不能禁乃问:“不知赐了弟子那几件奇处又不知携了弟子到何地方?望乞明示使弟子不惑。”那僧笑道:“你且莫问日后自然明白的。”说着便袖了这石同那道人飘然而去竟不知投奔何方何舍。
后来又不知过了几世几劫因有个空空道人访道求仙忽从这大荒山无稽崖青埂峰下经过忽见一大块石上字迹分明编述历历。空空道人乃从头一看原来就是无材补天幻形入世蒙茫茫大士渺渺真人携入红尘历尽离合悲欢炎凉世态的一段故事。后面又有一偈云:
无材可去补苍天枉入红尘若许年。
此系身前身后事倩谁记去作奇传?诗后便是此石坠落之乡投胎之处亲自经历的一段陈迹故事。其中家庭闺阁琐事以及闲情诗词倒还全备或可适趣解闷然朝代年纪地舆邦国却反失落无考。
空空道人遂向石头说道:“石兄你这一段故事据你自己说有些趣味故编写在此意欲问世传奇。据我看来第一件无朝代年纪可考第二件并无大贤大忠理朝廷治风俗的善政其中只不过几个异样女子或情或痴或小才微善亦无班姑蔡女之德能。我纵抄去恐世人不爱看呢。”石头笑答道:“我师何太痴耶!若云无朝代可考今我师竟假借汉唐等年纪添缀又有何难?但我想历来野史皆蹈一辙莫如我这不借此套者反倒新奇别致不过只取其事体情理罢了又何必拘拘于朝代年纪哉!再者市井俗人喜看理治之书者甚少爱适趣闲文者特多。历来野史或讪谤君相或贬人妻女**凶恶不可胜数。更有一种风月笔墨其淫秽污臭屠毒笔墨坏人子弟又不可胜数。至若佳人才子等书则又千部共出一套且其中终不能不涉于淫滥以致满纸潘安子建西子文君不过作者要写出自己的那两情诗艳赋来故假拟出男女二人名姓又必旁出一小人其间拨乱亦如剧中之小丑然。且鬟婢开口即者也之乎非文即理。故逐一看去悉皆自相矛盾大不近情理之话竟不如我半世亲睹亲闻的这几个女子虽不敢说强似前代书中所有之人但事迹原委亦可以消愁破闷也有几歪诗熟话可以喷饭供酒。至若离合悲欢兴衰际遇则又追踪蹑迹不敢稍加穿凿徒为供人之目而反失其真传者。今之人贫者日为衣食所累富者又怀不足之心纵然一时稍闲又有贪淫恋色好货寻愁之事那里去有工夫看那理治之书?所以我这一段故事也不愿世人称奇道妙也不定要世人喜悦检读只愿他们当那醉淫饱卧之时或避世去愁之际把此一玩岂不省了些寿命筋力?就比那谋虚逐妄却也省了口舌是非之害腿脚奔忙之苦。再者亦令世人换新眼目不比那些胡牵乱扯忽离忽遇满纸才人淑女子建文君红娘小玉等通共熟套之旧稿。我师意为何如?”
优质红楼梦读后心得(通用18篇)篇九
红楼一梦,诉说着一个钟鸣鼎食的家族走向衰败的故事,见证着一段真挚的感情的萌发、发展及结果,倾听着诗一般的女子对生命的吟唱。如梦般扑朔迷离,醒来却依旧刻骨铭心,黛玉的《葬花吟》仿佛在耳边低吟,宝钗看着宝玉弃自己而去的痛仿佛穿越一切界限萦绕在眼前……我细细咀嚼着,用自己的语言写下对她们的认识。
理性的牡丹。
那一回抽花瓶签,她抽到了牡丹,下边是一句唐诗,任是无情也动人,牡丹乃群花之首,宝钗当之无愧,她恍若一位“冷美人”用理性增添自己的美丽,而这美丽宛若带刺的玫瑰,刺痛着自己的心扉。
才便是德”来控制自己的行为;本来,她善良,但周围环境的影响使她冷漠对待金钏儿的投井,一心只想着怎样取悦王夫人。
虽说如此,但宝钗以自己的理性赢得大观园上下一致好评。她做事有分寸,懂地察颜观色,对每个人都很热情并与她们相处得很融洽。她的冷是内心的平和与安静,不同于黛玉的孤傲。
宝钗,你把爱与苦藏在心中,你是最累的,但你活得精神,冷得精彩,理性得出众!
哀愁的桃花。
寄人篱下,谁能了解的苦楚?众人的冷落不是虚构。不信,请看书中第六十二回,探春算他们家一年从头到尾的生日时,就是记不起何时是黛玉的生日,并拿黛玉与身份卑微的戏子相比,以此来取笑她。大观园的生活对于黛玉是“风刀霜剑严相逼”,而黛玉骨子里的敏感与自尊使她对自己的命运更多的是哀叹,或是“花谢花开开满天,红香消断谁来怜”或是“一朝春尽红颜老,花落人土两不知”,这都是黛玉孤独的写照。
善良真诚,谁能发现她的本性?黛玉的本性是善良真诚的,尖酸刻薄的话语和狭獈的心胸不过是捍卫自己自尊的表现,教香菱写诗,为自己误解宝钗而真诚道歉,为金钏儿的死泪流满面,这些都是黛玉善良真诚的表现。
木石前盟,谁能体会其中真挚的感情?从宝玉一句“你且站住”牵引出的情谊,成了黛玉精神的寄托。他们彼此爱护、赏识,以为会是天长地久,但当得知宝钗与宝玉正在进行婚礼时,她的病情更加恶化,在即将玉消石陨时,颤颤巍巍地道出一句“宝玉,你……好……”包含多么深的情!
本应快乐的桃花,栽进了大观园这个名盆,失去了自由自在的快乐,日子便多了叹息,但哀愁的桃花也是美丽的,美在她依然炽热的心里。
生命如花。
两朵花以她们的方式绽放在大观园里,又以不同的方式凋谢,但花开花落经历的一切哀愁,快乐和无奈将永远刻在我们心中,清香永远萦绕在身边。如花般的生命,如花般绚丽,花的`灵气带给了我们别具风格的美,我怜宝钗,也惜黛玉,为她们的才气与智慧拍手叫好!
优质红楼梦读后心得(通用18篇)篇十
这也不能全怪贾赦,因为封建社会中男人可以三妻四妾,而女人就应从一而终,这个问题令人费解。古代女性,似乎很少说“不”,她们的一生几乎惟命是从,简直是一架酷似雕像又毫无反抗能力和斗争意识的人肉机器,然而鸳鸯却不想步这种女人的后尘,她懂得反抗,作出反抗,这是正确的独树一帜。
《红楼梦》读到现在,我忽然发现了一个平儿,尽管没有国色天资,又不善吟诗作画,但是她的无怨无悔却令人感动。
平儿是贾琏的小妾,既要服侍凤姐,又要照顾贾琏,有时候还要打理一些事情,当当跑腿儿,几乎没有个人空间,平儿人如其名,平平凡凡,可是大观园中这样的人并不多。
“物以稀为贵”,或许这不是平儿讨人喜欢的理由,一个女孩子,被唤作是“老爷房里的”,每天又在差遣和服侍中度过,这容易吗?贾琏是怕老婆的,但平儿不能让贾琏在自己面前失去尊严,也不能大骂凤姐不懂贤淑,站在天平的.两端,一样的为难,唯一的答案,做一个人好难。
优质红楼梦读后心得(通用18篇)篇十一
是梦,我终会醒来!
但是有多少人希望世界永远美好。
夜深了,睡红楼。这是一个快乐的地方,一个男孩和女孩的世界。用心去做自己想做的事,永远不要管外面的黑暗,只要你的圈子是光明的。赏花,谈诗,吃螃蟹,人生如此美好。我只希望我能永远这么美。
昨晚看到嘉福的没落,我还念念不忘大观园的生活。那种奢侈但有些美好的生活只会出现在《红楼梦》。这就像一场梦,在昨晚的梦里重现。我不喜欢高鹗最后十八回的延续,因为他的语言和曹雪芹的很不一样。但也许更多的是因为最后的结果太悲伤,让我无法接受。
在我的感觉里,宝玉出家是因为接受不了。曾经在大观园吃胭脂的那个男生已经不存在了,随着喜怒哀乐的发生而离开。他宁愿和灯呆在一起,也不愿面对贾府的没落。红楼,如梦,只能在回忆中拾起;现实就像一堵墙,不愿意面对。梦中黛玉葬花,湘云卧醉,春针扎。一切都是那么安静祥和。就像十六七岁的我,从来没有尝过什么悲哀。黛玉琴声美妙,宝钗诗词成熟。像一场梦,真实却隔着一部电影。多少人陪我生了孩子,愿红楼永不醒。因为梦外的世界不能提,和梦里的美太不一样了。有多少人希望世界美好和平?做自己喜欢的事,和自己爱的人共度一生。
但是梦终究会醒。不管你喜不喜欢,你都要接受一个破碎的梦日。只有面对,你才会释怀。只是即使懂了,还是对红楼抱有希望,醒不过来;世界总是美好的!
优质红楼梦读后心得(通用18篇)篇十二
我喜欢读书,因为书是我的精神食粮。
午后阳光,懒懒地撒在阳台上,搬张藤椅,拾起那片片落叶,听着微风与虫鸣鸟叫的合唱,惬意地徜徉于书的世界,喜欢演绎着那一位位厉经世事而又时而包含沧桑的主人公,当然也包括那一个个配角,毕竟红花还需绿叶托。这让我懂得了他们的悲伤、快乐,他们所不为人知的痛楚及愉悦。
《红楼梦》是所读书中最有感触的一部书,它的戚戚惨惨凄凄,最终让人无法释怀,令人潸然泪下。
初读《红楼梦》是在孩提时代,对于这种长篇且有半文言的高难度小说,根本就一窍不通,但还是硬着头皮读下去了,囫囵吞枣地读完后,便把这本书撂在一旁,嘴角扯上一抹嘲笑。嘲笑林黛玉的柔弱,把满腔忧愁咽后肠肚里,嘲笑贾宝玉明明有那雄心壮志,却总也摆脱不了悲痛结局,嘲笑王熙凤那被利于熏熏,贪婪凶残的本质。
长大以后,因为内心的渴望,再次翻箱倒柜,终于又见到了那一本冷落很久的'名著——《红楼梦》,此时书签已经泛黄,书页也不例外,但还是手不释卷地阅读着,比小时侯阅读时理解了更多。“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都云作者痴,谁解其中味?”对啊,谁究竟可以理解作者的用心呢?就如当时的我也仅仅是嘲讽着他笔下的人物,浑然不知的是那社会的事态炎凉,统治阶级的腐朽罪恶。红楼梦》就是将那悲剧演义的淋漓尽致,将这场悲剧推向了颠峰。
“粉堕百花川,香残燕子楼。一团团逐对成逑,漂泊亦如人命薄,缱绻,说风流,草木也知愁,韶华竟白发!叹今生谁舍谁收?嫁与东风春不管,凭尔去,忍淹留。”本是贵族小姐,在宠溺下成长,才华横溢。由于遭遇横祸,寄人篱下。棉队于时刻都将会发生仇恨,倾轧,欺诈的贾俯的险恶环境,谁还能够幸福和快乐呢?明明得到了一份真挚的爱情,却也无奈,让人不禁惋惜。
“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宝玉是一个时代的叛逆者,他憎恨“男尊女卑”的封建思想,贵贱有别的等级制度,他对女子不同一般的温柔体贴,是他发出的对这个吃人的封建礼教、等级制度的抗争,也让我更了解也更痛恨古人顽固不化的封建思想。
一怀愁绪,错,错,错。
也许到头来本就是一场错。
随着年龄的增长,见识的增多,书成了我形影不离的好朋友,读书看报就是如此的让我如醉如痴,虽然《红楼梦》经常会让我有些感伤,让我了解了当时社会的人情世故,事态炎凉,但更多的感受是读书满足了我求知的欲望,既可以陶冶我的情操,又赋予我最珍贵的快乐,为我的人生烙上了光辉的一印,为我的人生增添了无数欢歌笑语,为我开启了知识的那扇智慧之窗。
书啊,是你给予了我最大财富,你是我无可取代的精神食粮,是我的最爱,朋友们,让我们一起遨游在书的海洋里吧!
优质红楼梦读后心得(通用18篇)篇十三
今日我又拿起了红楼梦这本书,这已经是我第三次看这本书了,书里面有很多趣味的故事情节总是吸引着我,让我看了又想看。
书中的贾宝玉是一个含着美玉出生的少年公子,喜欢写诗游乐、心思纯洁,林黛玉聪明清秀、才华横溢、心思敏感,薛宝钗容貌美丽、举止娴雅,史湘云性格开朗、心直口快。大观园的姑娘们性格都很开朗,她们情趣高雅,才华出众,经常一齐吟诗作对、猜灯谜,相处得十分和睦。
让我印象最深的就是林黛玉了,她生性孤傲,小小年纪父母便先后去世,一个人在贾府过着寄人篱下的生活,异常是她在葬花的时候,显得异常孤单。她很喜欢贾宝玉,可是平时对她很好的贾母却因为她身体不好,让薛宝钗代替她和贾宝玉成亲,林黛玉香消玉殒了,最终贾宝玉也当了和尚。
贾府从盛极一时的大家族到最终的衰败,每个主人公的下场也都悲惨,我从中看到了古代官场的昏暗以及大家族之间一荣俱荣,一损俱损的关系,并且他们的奢侈浪费也是造成衰败的原因之一。
读这本书让我明白:要珍惜此刻的生活,自身更要努力学习,进取培养独立本事,不能凡事都依靠别人,还要勤俭节俭,减少浪费。
优质红楼梦读后心得(通用18篇)篇十四
在寒假,我阅读了一些习近平爷爷阅读过的书,令我印象最深的,要属四大名著了。
四大名著,顾名思意,就是指中国古代四本最有名的著作。四本名著分别是《西游记》、《水浒传》、《红楼梦》、《三国演义》,每本名著都把中国的国粹精神表现的淋漓尽致。四大名著里,我最喜欢的那本是《红楼梦》。
《红楼梦》讲了贾宝玉和林黛玉的感情故事,还叙述了贾府的兴衰史,两者融合在一齐。可怜的林黛玉从小体弱多病,但学习十分刻苦,所以很有学问,成绩优异。黛玉的妈妈死后,爸爸林如海将她送人贾府,黛玉在贾府认识了宝玉、探春、宝钗等人。黛玉和宝玉很有共同语言,能谈得来,两人就彼此喜欢上了对方。可是,宝玉的负面认为宝钗比黛玉更知书达理,并且宝钗深受长辈们的喜爱,于是就想让宝钗嫁给宝玉。在黛玉和宝玉相爱的过程中,贾家也正在一步步败落。黛玉最终病死了,宝玉在长辈的欺骗下,娶了宝钗。贾家败落后,宝玉悲痛欲绝,于是离家出走,当了和尚。
我们作为一个中国人,应当将我们的国粹发扬光大,多学习多研究,争取创造更多的知识财富。
优质红楼梦读后心得(通用18篇)篇十五
《红楼梦》是我最爱的一部小说,它伴我度过了我的小学和初中,潜移默化间成了我的文学初恋。
《红楼梦》这部作品,我是在小学五年级认识的,当时我们学了它里面的一篇短文后,我就情定《红楼梦》了。起初是因为在-处简介上得知曹雪芹是个大人物,而且把他介绍得很伟大,我才被吸引住的,不过当我慢慢投身《红楼梦》的内容时,我才发现我已恋上阅读,恋上了这部影响我未来的惊世之作。作家曹雪芹呕心沥血,用了十年时间,写成了这部长篇小说。
书中以贾宝玉和林黛玉的爱情故事为主线,展现了封建大家族由盛而衰的历史,刻画了众多性格鲜明的人物。由于那时真的.很喜欢这部小说,我每天几乎都会疯地阅读,如饥似渴地感受里边的每一处精彩,有时为了知道里边人物的命运走向,工课都给丟一旁,有几次都给老师抓去问话了,之前的好形象都大打折扣,好像已经脱离了之前的学习状态,回想那时,觉得自己真的很有个人主义思想,就犹如书中的王熙凤一样,充满着不被束缚的信念和个性。
尤其是林黛玉初进贾府,与众人相见时的情景,先是一开始的打扮与众姑娘不同:“头上戴着赤金盘螭璎珞圈,裙边系着绿豆官绦双鱼比目玫瑰佩,身穿着缕金百蝶穿花红洋缎窄”王熙凤那口齿伶俐的嘴巴真的让我直呼叫好,还有那善于阿谀奉承见风使舵的本领更让我佩服得五体投地,正是因为这样的原因才触使它能在贾府中鹤立鸡群,在贾府中得宠。
优质红楼梦读后心得(通用18篇)篇十六
红楼一梦,诉说着一个钟鸣鼎食的家族走向衰败的故事,见证着一段真挚的感情的萌发、发展及结果,倾听着诗一般的女子对生命的吟唱。如梦般扑朔迷离,醒来却依旧刻骨铭心,黛玉的《葬花吟》仿佛在耳边低吟,宝钗看着宝玉弃自己而去的痛仿佛穿越一切界限萦绕在眼前……我细细咀嚼着,用自己的语言写下对她们的认识。
理性的牡丹。
那一回抽花瓶签,她抽到了牡丹,下边是一句唐诗,任是无情也动人,牡丹乃群花之首,宝钗当之无愧,她恍若一位“冷美人”用理性增添自己的美丽,而这美丽宛若带刺的玫瑰,刺痛着自己的心扉。
才便是德”来控制自己的行为;本来,她善良,但周围环境的影响使她冷漠对待金钏儿的投井,一心只想着怎样取悦王夫人。
虽说如此,但宝钗以自己的理性赢得大观园上下一致好评。她做事有分寸,懂地察颜观色,对每个人都很热情并与她们相处得很融洽。她的冷是内心的平和与安静,不同于黛玉的孤傲。
宝钗,你把爱与苦藏在心中,你是最累的,但你活得精神,冷得精彩,理性得出众!
哀愁的桃花。
寄人篱下,谁能了解的苦楚?众人的冷落不是虚构。不信,请看书中第六十二回,探春算他们家一年从头到尾的生日时,就是记不起何时是黛玉的生日,并拿黛玉与身份卑微的戏子相比,以此来取笑她。大观园的生活对于黛玉是“风刀霜剑严相逼”,而黛玉骨子里的敏感与自尊使她对自己的命运更多的是哀叹,或是“花谢花开开满天,红香消断谁来怜”或是“一朝春尽红颜老,花落人土两不知”,这都是黛玉孤独的写照。
善良真诚,谁能发现她的本性?黛玉的本性是善良真诚的,尖酸刻薄的话语和狭獈的心胸不过是捍卫自己自尊的表现,教香菱写诗,为自己误解宝钗而真诚道歉,为金钏儿的死泪流满面,这些都是黛玉善良真诚的表现。
木石前盟,谁能体会其中真挚的感情?从宝玉一句“你且站住”牵引出的情谊,成了黛玉精神的寄托。他们彼此爱护、赏识,以为会是天长地久,但当得知宝钗与宝玉正在进行婚礼时,她的病情更加恶化,在即将玉消石陨时,颤颤巍巍地道出一句“宝玉,你……好……”包含多么深的情!
本应快乐的桃花,栽进了大观园这个名盆,失去了自由自在的快乐,日子便多了叹息,但哀愁的桃花也是美丽的,美在她依然炽热的心里。
生命如花。
两朵花以她们的方式绽放在大观园里,又以不同的方式凋谢,但花开花落经历的一切哀愁,快乐和无奈将永远刻在我们心中,清香永远萦绕在身边。如花般的生命,如花般绚丽,花的灵气带给了我们别具风格的美,我怜宝钗,也惜黛玉,为她们的才气与智慧拍手叫好!
文档为doc格式。
优质红楼梦读后心得(通用18篇)篇十七
我喜欢看四大名著。《水浒》让我明白了什么叫义气,什么叫兄弟;《三国》让我领略了各国领袖的风采和豪情;《西游记》让我明白了正义和欢乐;但我更爱读《红楼梦》爱那大观园的美景,爱看那主人公吟诗作对的闲情逸致,更加喜欢书中的几个人物。
林黛玉-------知识渊博,与世无争,喜欢她吟出“花谢花飞花满天,红消香断有谁怜”的诗句,“侬今葬花人笑痴,他年葬侬知是谁”的疑问,脑海里都是她带着伤感憔悴的容颜,她那葬花时的身影时时在我心里荡漾,让我为之动情,不能自拔。
史湘云-------心直口快;开朗豪爽;大说大笑;不拘小节。她和林黛玉的身世一样,但没有自怨自艾,悲天悯人,用眼泪和叹息来折磨自我。她总是乐观欢乐,爱说爱笑,敢作敢为,所以她让我喜爱。
贾宝玉--------玉树临风的富家公子,从小生活在优越的环境中,女儿堆中长大。在当时封建腐朽社会中与薛宝钗结婚后,发现自我钟情于林黛玉,留下独守空房的薛宝钗自我去当和尚。其实我还喜欢许多的人物,如:刘姥姥,凤姐-------。
这几天我读着《红楼梦》每每读到佳句,我就喜欢的很,读到悲痛处眼泪连连。《红楼梦》不愧是我国文学史上的瑰宝!
优质红楼梦读后心得(通用18篇)篇十八
此开卷第一回也。作者自云:因曾历过一番梦幻之后故将真事隐去而借“通灵”之说撰此《石头记》一书也。故曰“甄士隐”云云。但书中所记何事何人?自又云:“今风尘碌碌一事无成忽念及当日所有之女子一一细考较去觉其行止见识皆出于我之上。何我堂堂须眉诚不若彼裙钗哉?实愧则有余悔又无益之大无可如何之日也!当此则自欲将已往所赖天恩祖德锦衣纨绔之时饫甘餍肥之日背父兄教育之恩负师友规谈之德以至今日一技无成半生潦倒之罪编述一集以告天下人:我之罪固不免然闺阁中本自历历有人万不可因我之不肖自护己短一并使其泯灭也。虽今日之茅椽蓬牖瓦灶绳床其晨夕风露阶柳庭花亦未有妨我之襟怀笔墨者。虽我未学下笔无文又何妨用假语村言敷演出一段故事来亦可使闺阁昭传复可悦世之目破人愁闷不亦宜乎?“故曰”贾雨村“云云。
此回中凡用“梦”用“幻”等字是提醒阅者眼目亦是此书立意本旨。
列位看官:你道此书从何而来?说起根由虽近荒唐细按则深有趣味。待在下将此来历注明方使阅者了然不惑。
原来女娲氏炼石补天之时于大荒山无稽崖练成高经十二丈方经二十四丈顽石三万六千五百零一块。娲皇氏只用了三万六千五百块只单单剩了一块未用便弃在此山青埂峰下。谁知此石自经煅炼之后灵性已通因见众石俱得补天独自己无材不堪入选遂自怨自叹日夜悲号惭愧。
一日正当嗟悼之际俄见一僧一道远远而来生得骨骼不凡丰神迥异说说笑笑来至峰下坐于石边高谈快论。先是说些云山雾海神仙玄幻之事后便说到红尘中荣华富贵。此石听了不觉打动凡心也想要到人间去享一享这荣华富贵但自恨粗蠢不得已便口吐人言向那僧道说道:“大师弟子蠢物不能见礼了。适闻二位谈那人世间荣耀繁华心切慕之。弟子质虽粗蠢性却稍通况见二师仙形道体定非凡品必有补天济世之材利物济人之德。如蒙一点慈心携带弟子得入红尘在那富贵场中温柔乡里受享几年自当永佩洪恩万劫不忘也。”二仙师听毕齐憨笑道:“善哉善哉!那红尘中有却有些乐事但不能永远依恃况又有美中不足好事多魔”八个字紧相连属瞬息间则又乐极悲生人非物换究竟是到头一梦万境归空倒不如不去的好。”这石凡心已炽那里听得进这话去乃复苦求再四。二仙知不可强制乃叹道:“此亦静极怂级*无中生有之数也。既如此我们便携你去受享受享只是到不得意时切莫后悔。”石道:“自然自然。”那僧又道:“若说你性灵却又如此质蠢并更无奇贵之处。如此也只好踮脚而已。也罢我如今大施佛法助你助待劫终之日复还本质以了此案。你道好否?"石头听了感谢不尽。那僧便念咒书符大展幻术将一块大石登时变成一块鲜明莹洁的美玉且又缩成扇坠大小的`可佩可拿。那僧托于掌上笑道:“形体倒也是个宝物了!还只没有实在的好处须得再镌上数字使人一见便知是奇物方妙。然后携你到那昌明隆盛之邦诗礼簪缨之族花柳繁华地温柔富贵乡去安身乐业。”石头听了喜不能禁乃问:“不知赐了弟子那几件奇处又不知携了弟子到何地方?望乞明示使弟子不惑。”那僧笑道:“你且莫问日后自然明白的。”说着便袖了这石同那道人飘然而去竟不知投奔何方何舍。
后来又不知过了几世几劫因有个空空道人访道求仙忽从这大荒山无稽崖青埂峰下经过忽见一大块石上字迹分明编述历历。空空道人乃从头一看原来就是无材补天幻形入世蒙茫茫大士渺渺真人携入红尘历尽离合悲欢炎凉世态的一段故事。后面又有一偈云:
无材可去补苍天枉入红尘若许年。
此系身前身后事倩谁记去作奇传?诗后便是此石坠落之乡投胎之处亲自经历的一段陈迹故事。其中家庭闺阁琐事以及闲情诗词倒还全备或可适趣解闷然朝代年纪地舆邦国却反失落无考。
空空道人遂向石头说道:“石兄你这一段故事据你自己说有些趣味故编写在此意欲问世传奇。据我看来第一件无朝代年纪可考第二件并无大贤大忠理朝廷治风俗的善政其中只不过几个异样女子或情或痴或小才微善亦无班姑蔡女之德能。我纵抄去恐世人不爱看呢。”石头笑答道:“我师何太痴耶!若云无朝代可考今我师竟假借汉唐等年纪添缀又有何难?但我想历来野史皆蹈一辙莫如我这不借此套者反倒新奇别致不过只取其事体情理罢了又何必拘拘于朝代年纪哉!再者市井俗人喜看理治之书者甚少爱适趣闲文者特多。历来野史或讪谤君相或贬人妻女**凶恶不可胜数。更有一种风月笔墨其淫秽污臭屠毒笔墨坏人子弟又不可胜数。至若佳人才子等书则又千部共出一套且其中终不能不涉于淫滥以致满纸潘安子建西子文君不过作者要写出自己的那两情诗艳赋来故假拟出男女二人名姓又必旁出一小人其间拨乱亦如剧中之小丑然。且鬟婢开口即者也之乎非文即理。故逐一看去悉皆自相矛盾大不近情理之话竟不如我半世亲睹亲闻的这几个女子虽不敢说强似前代书中所有之人但事迹原委亦可以消愁破闷也有几歪诗熟话可以喷饭供酒。至若离合悲欢兴衰际遇则又追踪蹑迹不敢稍加穿凿徒为供人之目而反失其真传者。今之人贫者日为衣食所累富者又怀不足之心纵然一时稍闲又有贪淫恋色好货寻愁之事那里去有工夫看那理治之书?所以我这一段故事也不愿世人称奇道妙也不定要世人喜悦检读只愿他们当那醉淫饱卧之时或避世去愁之际把此一玩岂不省了些寿命筋力?就比那谋虚逐妄却也省了口舌是非之害腿脚奔忙之苦。再者亦令世人换新眼目不比那些胡牵乱扯忽离忽遇满纸才人淑女子建文君红娘小玉等通共熟套之旧稿。我师意为何如?”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