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案中的教学资源应充分利用,为学生提供良好的学习条件。接下来,为大家分享一些初中教案的实际应用案例,希望能够给您带来一些灵感。
分式的教案中二次备课篇一
方程(equation)是指含有未知数的等式。是表示两个数学式(如两个数、函数、量、运算)之间相等关系的一种等式,使等式成立的未知数的值称为“解”或“根”。求方程的解的过程称为“解方程”。下面是列方程解应用题大全,请参考!
类型一(简单的一步方程)
4、学校开展绿色校园活动,六年级各班之间比赛收集易拉罐。其中六二班收集了60个,六二班共有4个小组,平均每个小组收集多少个?(用除法)
类型二(几倍多多少/少多少):
1、食堂运来150千克大米,比运来的面粉的3倍少30千克。食堂运来面粉多少千克?
2、吉阳村有粮食作物84公顷,比经济作物的4倍多2公顷,经济作物有多少公顷?
类型三(买东西和卖东西):
1、小明有面值2角和5角的共9元,其中2角的有10张,5角的有多少张?
类型四(和倍问题/差倍问题):
1、粮店运来大米和面粉480包,大米的包数是面粉的3倍,运来大米和面粉各多少包?
2、小强妈妈的年龄是小强的4倍,小强比妈妈小27岁,他们两人的年龄各是多少?
类型五(相遇问题、追及问题、鸡兔同笼)
类型六(和差问题):
1、甲乙两人年龄的和为29岁,已知甲比乙小3岁,甲、乙两人各多少岁?
2、两个相邻自然数的和是97,这两个自然分别是多少?
3、两个连续自然数的和是153,这两个数分别是多少?
分式的教案中二次备课篇二
执教人:上海市兴陇中学李炯
教学目标:利用代数与几何图形相结合的思想列方程解应用题;并创设情景解决生活中的数学问题。
重点难点:知识的综合灵活应用
情感目标:激发学生创新思维,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过程:
(一)复习:
列方程解应用题的解题步骤。
(二)正课:
本节课我们将研究一下如何用列方程的思想方法解决与几何知识有关的应用题。
例1:在宽为20米长为30米的矩形地面上,修筑同样的两条互相垂直的道路,余下部分作耕地,使耕地面积为375平方米,问道路宽为多少米?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搜索文档
分式的教案中二次备课篇三
应用题教学是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手段。但应用题阅读量大、建模难度高,学生往往无从下手。在教学中,我发现教师教的吃力,学生学的也很吃力,很多学生看见应用题就有一种说不出的恐惧感。于是在列分式方程解应用题的教学中,我试着运用表格分析法来进行应用题的教学,让学生有章可循,并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一、教学案例展示
分析:题中涉及工作量、工作效率、工作时间三量关系,甲、乙两种状态。根据题意,设乙每分钟能输入x名学生的成绩,则甲每分钟能输入2x名学生的成绩,用表格分析问题。
步骤一:列出表格
步骤二:依次填写表格信息
分式的教案中二次备课篇四
教学设计思想
通过类比分数的基本性质及分数的约分、通分,推测出分式的基本性质、约分和通分,通过例题、练习来巩固这些知识点。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总结分式的基本性质;
2.利用分式的基本性质对分式进行等值变形;
3.说出分式通分、约分的步骤和依据,总结分式通分、约分的方法;
4.说出最简分式的意义,能将分式化为最简分式。
过程与方法
经历与他人合作探究分式的基本性质及应用的过程,通过类比分数的基本性质,推测出分式的基本性质。
情感态度价值观
体会知识点之间的联系,在已有数学经验的基础上,提高学数学的乐趣。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1.分式的基本性质;2.利用分式的基本性质约分、通分;3.将一个分式化简为最简分式、将分式通分。
难点:分子、分母是多项式的分式的约分和通分。
教学方法
启发引导,讲练结合
教学媒体 课件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设计过程
(一)复习引入
1.分式的定义;
2.分数的基本性质?有什么用途?
通过回顾我们可以得出:
分式的教案中二次备课篇五
2.“六•一”儿童节前,某玩具商店根据市场调查,用 2500 元购进一批儿童玩具,上市后很快脱销,接着又用4500 元购进第二批这种玩具,所购数量是第一批数量的 1.5 倍,但每套进价多了 10 元.
(1)求第一批玩具每套的进价是多少元?
分式的教案中二次备课篇六
1.理解同分母分式与异分母分式加减法的运算法则,体会类比思想.
2.能运用同分母分式和异分母分式加减运算法则进行运算,体会化归思想.
分式的加减法法则.
异分母分式的加减运算.
一师一优课一课一名师(设计者:)
一、创设情景,明确目标
同学们还记得分数是如何进行加减法运算的吗?(找同学叙述)
现在我们看下面两个问题:
请按两个问题的要求列出代数式,请观察两个代数式有何特征,如何对这类代数式进行运算,这就是我们今天所要探究的内容.
二、自主学习,指向目标
1.自学教材第139至140页.
2.学习至此:请完成《学生用书》相应部分.
三、合作探究,达成目标
分式加减法运算法则及应用
活动一:
1.让学生观察课本p140页思考,并让学生叙述分数加减法法则.
2.类似分数加减法运算法则,推广可得分式的加减法法则,你能叙述吗?
展示点评:同分母的分式相加减,分母________,把分子相________.
异分母的分式相加减,先________,变为________分式,再加减.
分式的教案中二次备课篇七
1、了解整式方程和一元二次方程的概念;
2、知道一元二次方程的一般形式,会把一元二次方程化成一般形式。
3、通过本节课引入的教学,初步培养学生的数学来源于实践又反过来作用于实践的辨证唯物主义观点,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重点:一元二次方程的概念和它的一般形式。
难点:对一元二次方程的一般形式的正确理解及其各项系数的确定。
1、教材分析:
1)知识结构:本小节首先通过实例引出一元二次方程的概念,介绍了一元二次方程的一般形式以及一元二次方程中各项的名称。
2)重点、难点分析
理解一元二次方程的定义:
是一元二次方程的重要组成部分。方程,只有当时,才叫做一元二次方程。如果且,它就是一元二次方程了。解题时遇到字母系数的方程可能出现以下情况:
(1)一元二次方程的条件是确定的,如方程(),把它化成一般形式为,由于,所以,符合一元二次方程的定义。
(2)条件是用“关于的一元二次方程”这样的语句表述的,那么它就隐含了二次项系数不为零的条件。如“关于的一元二次方程”,这时题中隐含了的条件,这在解题中是不能忽略的。
(3)方程中含有字母系数的项,且出现“关于的方程”这样的语句,就要对方程中的字母系数进行讨论。如:“关于的方程”,这就有两种可能,当时,它是一元一次方程;当时,它是一元二次方程,解题时就会有不同的结果。
它山之石可以攻玉,以上就是为大家整理的8篇《一元二次方程的分式方程教案设计》,希望可以对您的写作有一定的参考作用,更多精彩的范文样本、模板格式尽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