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告是一种常见的书面形式,用于传达信息、分析问题和提出建议。它在各个领域都有广泛的应用,包括学术研究、商业管理、政府机构等。报告的作用是帮助读者了解特定问题或情况,并提供解决方案或建议。以下是我为大家搜集的报告范文,仅供参考,一起来看看吧
小型报告厅篇一
各国游人膜拜在它的脚下。
我们这次实*共有师生120多人,分七天完成实*任务,第一站就是被誉为“世界第八大奇迹”的秦始皇兵马俑博物馆,然后依次是半坡博物馆、永泰公主墓、乾陵、阳陵、陕西省历史博物馆、西安大慈恩寺(大雁塔)、碑林、古城墙和钟鼓楼等。
秦兵马俑博物馆是最让我震撼的一个景点。有俗语言秦始皇陵“头枕骊山,脚踏渭水,一手抓金,一手握玉”,这句话准确而生动的描述了其位置------距西安37千米的临潼区东,南倚骊山,北临渭水,盛产金和蓝田玉。建立在秦始皇从葬坑之上的秦兵马俑博物馆就在此,它气势宏伟,是国家5a级景点、全国重点的文物保护单位。我们进馆后由一位女导游带队开始参观,首先是秦始皇帝陵文物陈列厅,最让人印象深刻的就是称为“安车”、“高车”的两辆大型彩绘铜马车。遗憾的是当天我们看到的是仿品,真品因世园会的需要被带到了别处,但是仿品以假乱真丝毫不影响游客的兴致。
中的精华,二号坑的发现揭开了古代军阵之谜,它由四个单元组成:第一单元即东边突出部分由持弓驽的跪式和立式驽兵俑组成;第二单元即俑坑南半部由驷马战车组成车兵方阵;第三单元由车、步、骑兵俑混合编制组成长方阵;第四单元即俑坑北半部由众多骑兵组成的长方阵。四个方阵有机组合,由战车、骑兵、驽兵混合编组,进可以攻,退可以守,严整有序,无懈可击。好一个20xx年前的军阵,这不禁让我想到战国时期的最大战争-----秦、赵长*之战,秦军就是用这样的军阵密切配合,歼赵军40余万的吧!我们在二号坑还看到了考古发掘现场及遗址顶部木迹和部分陶俑、陶马的出土现状。三号坑在一号坑西北,成凹字形,武士俑按夹道的环卫队形排列,象征古代的军幕,是军阵的指挥系统。它规模最小,与一号坑距25米,东距二号坑约120米。三个坑呈“品”字状排列,它们既相互独立,又紧密联系,恰好构成了一支强有力的军事集团,忠实的站立在秦始皇陵的东侧,象征着保卫陵园的卫戍大军。
三个墓葬坑看完之后我们随导游从大厅出来,开始听她讲始皇帝陵的整个布局。秦始皇陵园占地多达*方公里,由内外城两部分组成,在陵墓的北面还有许多宏伟的地上建筑,如寝殿、厢房、角楼等建筑群。秦陵地宫也有大量珍宝,目前还没有挖掘。地宫周围有许多陪葬坑,已发掘了珍奇异兽坑、马厩坑、兵马俑坑、刑徒墓地等600多座,其中兵马俑坑是秦陵东部最大的一组陪葬坑。
秦始皇陵如此宏大的布局,是古今中外历史所罕见的,真不愧是“世界第八大奇迹”!此景点除了帝陵兵马俑给我的震撼外,这里的游人之多也让我惊叹。那天并不是节假日,而且还下小雨,但还是游人如织,可以用“比肩接踵”来形容。我们在拥挤的人流中时刻得注意着所跟导游的动向,生怕跟丢了,所以根本不能认真仔细的参观,只能匆匆在攒动的人头缝隙中看几眼,大部分是听导游讲的。我觉得应该考虑到此景点的游客承载力,不能只看到利益而忽略了游客的满意度,我们要有世界级博物馆的姿态。
一的横穴窑,而且新*调整的半坡遗址出土文物陈列,运用了电子虚拟和幻影成像等现代化声光电的科技手段,动静结合、图文并茂地再现了半坡远古先民创造的灿烂文化。我们在半坡细细观赏,收获颇多。
永泰公主墓阴冷、深长的墓道,“珠胎毁月”的墓志铭,形态各异、栩栩如生的仕女图壁画、雕刻精美的石椁以及天井、雨道、盗洞等,都给我留下了墓室形象的深刻印象。以前我总无法想象出墓的结构与陈设,永泰公主墓的参观不仅使我亲身体验了墓的构造,也感受到了李显对女儿李仙惠的伤感与自责。永泰公主的墓虽然级别很高,但是相比乾陵、阳陵来说,就逊色很多。乾陵是武则天和高宗李治的合墓,它最大的特点就是墓前石刻、无字碑和六十一尊王宾像,这也是最吸引我的地方。乾陵以山为陵,有四个城门,从朱雀门外向远处高耸的陵墓望去,可见墓前一条司马道相当宽阔,直通北峰。两侧排列有124件雕刻精美、神态生动的石雕,其中有华表、翼马、朱雀各1对,石马5对,戴冠持剑的直阁将军石人10对等。无字碑巍峨厚重,立于碑前我不自禁开始猜碑为何无字,千年来每个人都有和我一样的疑惑,但我觉得不管出于怎样的原因立无字碑,测武则天作为女人这一生都是成功的。排列于内城东西闹楼的61尊石人像虽然大多没有头颅,但从其服饰可以看出都为外国人或少数民族,可见唐代的开放与对外交流的频繁。
阳陵是汉景帝刘启及其皇后王氏同茔异穴的合葬陵园,整体规模并没有乾陵宏大、有气魄,但阳陵博物馆的遗址文物也让人记忆深刻。博物馆内展出一千多件西汉文物,有各式兵器、印章,最著名的莫过于汉代彩陶了,阳陵出土的人物陶俑大小相当于真人的 1/3,可是每个彩俑,表情各异,制作得十分精巧,陶俑均赤身**且没有双臂。兵马俑的队伍中有一部分是女子,大多面目清秀,身材匀称,但也有一些颧骨突起,面貌奇异,可能是当时的异民族兵员。比起秦始皇兵马俑的肃穆与刚烈,阳陵汉俑显得*和而从容,我想这正是“文景之治”中安详的社会氛围所致吧。除陶俑外,还有牛、羊、猪、狗、鸡等陶质动物及成组的陶、铁、铜质生活用具,这些考古发现既是西汉帝王丧葬制度的反映,也应该是西汉时期经济繁荣,军力强盛和物质生活丰裕的缩影吧。此处陶猪之多也让我惊叹,透过玻璃可以看到遗址中那排列整齐、紧密相连的陶猪,一排排数不胜数,我终于深刻体会到“猪是财富的象征”这句话了!
陕西省历史博物馆离慈恩寺、大雁塔很*,我们在感受了陕西在周、秦、汉、唐的盛况后,就去慈恩寺体验玄奘取经后译经、讲经的历程。我还专门等到晚上,一睹夜幕下的西安音乐喷泉、西安电视塔以及华灯闪耀的西安古城墙、钟鼓楼等,在夜色和彩灯的装扮下,西安这座古城越发显得神秘而充满魅力。第二天,我们在老师的带领下登上了西安明城墙,城墙蜿蜒逶迤,玲珑有致,沿着城墙走走,风景各异。景致最好的一段是和*门到南门,往城里看,是古色古香的民舍,往城外看,是鳞次栉比的高楼,偶尔能听到城墙下公园里传来的秦腔,韵味十足。但那古朴苍桑的城墙、古色古香的元花灯又让人有一种梦回古代的感觉。
现存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博物馆,碑林中的为仿品。石刻室还陈列着北朝、隋唐的佛教造像,形式多样,都为传世精品,最让我印象深刻的是千佛石雕,在很小的长方体六面都整齐的刻有佛像,每一个佛像神态都栩栩如生,十分逼真。
碑林除了碑刻和石雕外,还有高大的牌坊、古朴的泮池、肃穆的棂星门、庄严的戟门,这些也都显示着昔日壮观、辉煌的孔庙。遗憾的是由于时间原因,我们在碑林只参观了两三个小时,但对于碑林如此多需要仔细品赏的文物来说,短短几个小时只够走马观花式的看一遍,要真正去学*、弄懂,恐怕要在里面呆几年了!
在参观完碑林、明城墙后,我们七天的实*也落下了帷幕。此次西安之行,我看到了很多,学到了很多,也思考了很多。西安在漫长的历史岁月中,经历过繁华昌盛,也体验过艰苦危难,千年后仍巍然屹立。在现代化的浪潮中,*遗存的历史建筑屈指可数,但在西安仍然可以看到保存完整的历史文化建筑,西安也在新时期经筹划经营焕发出了青春的活力,更加显得宏伟壮丽,充满魅力。在西安的许多遗址景点,都有大量的外国友人,不管他们是怀着对中华文明的好奇,还是一种对历史的执着追求,他们的态度都令人钦佩,也使我们惭愧。
我在亲密接触了历史、感受了历史之后,才深刻体会到自己所学太过狭窄、浅薄,经过这次实*,我会更加注重自己专业知识的积累与专业能力的培养。考古实*已结束,但我们的历史学*仍在继续,实*也更加激发了我学*历史的兴趣,我会带着实*时的热情更加主动、深入的去学*历史。
小型报告厅篇二
历史学与考古学有着密切的联系,作为一名历史学的学生无可厚非要二者兼注意之。众所周知,考古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而在我们的授课中一直都只是理论的学*,没有实践。考古专业的老师为了提高我们的实际操作能力,丰富我们的专业知识,将书本理论与实际考察相结合,我们于20xx年12月7日在考古学专业老师的安排下,来到了盘龙城遗址进行了为期一天的实地考古学*,不亦乐乎!
在去之前我们已经对盘龙城遗址有所了解。位于武汉市北郊约5公里的盘龙城湖畔,距今已有3500多年历史。是长江流域发现的第一座商代古城,面积75400*方米。遗址城内东北部为宫殿建筑群,城外四周分布着手工作坊、民居点和小型墓地,从遗址中发掘出大量精美的商代青铜器、玉器和陶器。它是*商代遗址中保存最完好的一座城址,其灿烂的青铜文化、较发达的农业、手工业、商业以及完备的城邑形态和功能,对研究城市文明发展史具有极高的学术价值。现为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遗物参观:
在盘龙城遗址的工作人员的带领下,我们首先对盘龙城博物馆陈列室进行了参观。里面包括石器展厅、铜器展厅,玉器展厅,陶器展厅。展厅里陈列了古代先民进行生活和生产活动所用的遗物及制造这些东西所需的模具。工具和武器有臿、斨、斧、锛、凿、锯、钺、戈、矛、刀、镞;礼器有鼎、鬲、簋、斝、爵、觚、盉、罍、卣、盘等。在这些遗物中,特别最引人注目有一个青铜大圆鼎,高达85厘米,是迄今出土的我国商代前期最大的圆鼎;长达94厘米厚仅1厘米的玉戈,显示了高超的琢玉技术,是目前我国出土的商代前期最大的玉戈;高达1米的大陶缸,系商代陶器之精品,显示了精湛的制陶工艺水准。
遗址现场学*:
之后工作人员带着我们来到了曾经的考古发掘现场。那里耸立着一块石碑,上面大书“盘龙城遗址”,上面有着盘龙城遗址的简介。然后考古工作人员向我们介绍了遗址的发掘情况,遗址于1954年发现,1974年和1976年,湖北省博物馆与北京大学历史系考古专业合作,进行过两次较大规模的发掘,1979年以来,湖北省博物馆又进行多次发掘。经过多年的工作,基本上搞清遗址的分布情况。城内仅有宫殿、居民区,手工业区和墓葬则分布在城外。城址坐落在遗址的东南部,*面*方形。每面中间各有一缺口,应为城门。城垣分段版筑,分主城垣和护城坡。城垣南部和北部发现有濠沟遗迹。城内东北部发现大型宫殿建筑夯土台基,西南部为一片洼地,未见遗迹。建筑基址分上下两层,*行排列在南北轴线上,方向同城垣一致。一号、二号基址已发掘。二号基址中间未见隔墙,可复原为一座大空间的厅堂,与一号宫殿基址形成前朝后寝的格局。
介绍完毕。考古工作人员向我们展示了考古工具探铲并阐述了其用法。它为一半圆柱形的铁铲。一段有柄,可以接长的白蜡杆。使用时握住手柄,右手在上左手在下,垂直向下戳击地面,可深逾20米,利用半圆柱形的铲可以将地下的泥土带出,并逐渐挖出一个直径约十几厘米的深井,用来探测地下土层的土质,以了解地下有无古代遗址。然后他向我们演示其用法,并让我们亲自体验了一把。
他还给我们展示了在田野发掘中所见到的两种地层关系并教我们如何识别复杂的地层关系。一种是上下相叠的地层关系,称叠压关系;另一种是挖破的地层,称打破关系。叠压的地层关系,是未经扰动的,由上而下顺序相叠的地层,关系并不复杂。打破的地层关系则较为复杂,它有两个地层之间的相互打破,也有遗迹单位之间的相互打破关系。这种打破关系,有的没有时代区分,只是有时间早晚先后的不同,有的则有时代不同的区分,因此比较复杂。但可以肯定,被打破的地层或遗迹单位,必然比打破它的地层或遗迹单位年代要早,因为,打破的规律一般是晚的挖破早的。识别复杂的地层关系的关键在于区分和识别土色和土质的不同,同时还必须善于识别地层内包含物的同异。把握了这两个关键问题,就容易处理好复杂的地层关系,避免造成混乱。
田野考古发掘的方法和注意事项:
而后,老师介绍了田野发掘的方法和注意事项。首先介绍了进行发掘所需的工具,其一就是确定方位的指南针,主要是用于判定探方边沿的南北方向是否准确,即判定探方的方格是否为标准正方形。其二为野考古最基本的工具手铲,参加田野考古的人员每人至少要有一把手铲。主要用于刮地、壁,以辨认土质土色。手铲的有几种使用方法,在对不同的遗物、遗址进行挖掘时使用的方法也不同。其中一种是刮土,这是在挖掘中用的比较多的方法,用手握住把,大拇指放在把柄上,然后与地面成锐角,慢慢的刮地面。
最常见的田野发掘有遗址发掘和墓葬发掘两大类。遗址的具体发掘方法为“探方”法,即把发掘区划分为若干相等的正方格———“探方”。首先用指南针于要发掘的探方西南角确定一个探方测量的座标基点。在实际工作中根据发掘对象的实际情况,探方亦可适当增大或缩小。然后开始拉线,把发掘区划分为若干相等的正方格(演示过程中是5×5的方格),需要对方格进行统一的编号,分工发掘,以便将发掘资料汇集、纳入总体记录中。探方由主体、隔梁、关键柱三部分组成。探方内的土层以土质(松、软、硬),土色(各种颜色)和结构(含沙量等)划分为不同的文化层,按照先上后下的顺序依次发掘,以便发现和控制遗址、遗物现象,做好记录。探方要留剖面,以观察文化堆积的和层次。发现遗址后要事先观察分析其地层关系,按其不同特点,采取不同的操作方法,仔细清理,并探明它们之间所在的位置和相互之间的关系。在全部发掘过程中,都要做好文字、绘图、照相记录,以保证资料的完整性。
考古学与狭义历史学的关系:
对于此次的实地考古学*,让我们意识到考古学与狭义历史学相互作用巨大。首先狭义历史学对考古学的作用主要表在于考古学要以历史文献记载为确定课题与研究途径的重要参考,为考古学提供信息,为考古发掘提供一定的方面。同时,考古发掘遗物在上升到研究层面时也需要历史学做诠释。例如,在盘龙城考古发掘过程中,对盘龙城宫殿分布以及其作为商王朝的统治南方的政治、军事、经济、文化的中心地位的确定都需要历史文献的记载来作为研究的参考。
考古学对历史学的作用亦是不容忽视。首先考古学的发展纠正了许多错误的历史观点。例如盘龙城考古改写了“商文化不出黄河流域”的史学观点。盘龙城遗址的发现,是对商王盘庚迁都之前历史的有力补充,以铁一般的事实证明黄河流域和长江流域从商代早期起就共享着同样的文明。商文化南渐,加速了南方原始文化的解体和青铜文化的出现,同时大量矿产资源运到中原地区,又促进了商文化的发展。所以,盘龙城成为殷商文明发展中的一个重要坐标。
帮助补充了文献资料记载之不足,丰富历史记载,开扩人们的历史眼界。例如盘龙城属于商文化早期遗址,距今3500多年了,历史记载较少,距今时空差距甚大,人们对当时的生活、生产、思想观念的认识非常表面,想要在对那段时期的认识取得突破,都需要取得考古发掘的支持,考古资料的发掘就更显得非常重要。考古的发掘以实物的形式加深了人们对商代经济水*、生活状况的了解,可以说,盘龙城考古帮助弥补了史料记载之不足。同时,它的发现对于研究南方商代文化面貌、城市的布局与性质、宫殿的形制及建筑技术,都具有重要的价值。丰富了历史文献记载。
个人心得:
小型报告厅篇三
1.【论诗】(赵翼·清)李杜诗篇万口传,至今已觉不新鲜。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
2.【望岳】(杜甫)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3.【春望】(杜甫)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4.【石壕吏】(杜甫)暮投石壕村,有吏夜捉人。老翁逾墙走,老妇出门看。吏呼一何怒!妇啼一何苦!听妇前致词:三男邺城戍。一男附书至,二男新战死。存者且偷生,死者长已矣!室中更无人,惟有乳下孙。有孙母未去,出入无完裙。老妪力虽衰,请从吏夜归,急应河阳役,犹得备晨炊。夜久语声绝,如闻泣幽咽。天明登前途,独与老翁别。
5.【归园田居(其三)】(陶渊明·东晋)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道狭草木长,夕露沾我衣。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
6.【使至塞上】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
7.【渡荆门送别】(李白)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山随*野尽,江入大荒流。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8.【游山西村】(陆游·南宋)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箫鼓追随春社*,衣冠简朴古风存。从今若许闲乘月,拄杖无时夜叩门。
9.【长歌行】(汉乐府)青青园中葵,朝露待日?。阳春布德泽,万物生光辉。常恐秋节至,?黄华叶衰。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10.【野望】东皋薄暮望,徙倚欲何依。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牧人驱犊返,猎马带禽归。相顾无相识,长歌怀采薇。
11.【早寒江上有怀】(孟浩然·唐)木落雁南度,北风江上寒。我家襄水曲,遥隔楚云端。乡泪客中尽,孤帆天际看。迷津欲有问,*海夕漫漫。
12.【望洞庭湖赠张丞相】(孟浩然)八月湖水*,涵虚混太清。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欲济无舟楫,端居耻圣明。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
13.【黄鹤楼】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14.【送友人】(李白)青山横北郭,白水绕东城。此地一为别,孤蓬万里征。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挥手自兹去,萧萧班马鸣。
15.【秋词】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
16.【浣溪沙】(苏轼·北宋)兰下兰芽短浸溪,松间沙路净无泥,潇潇暮雨子规啼。谁道人生无再少?门前流水尚能西!休将白发唱黄鸡。
17.【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陆游)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戍轮台。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
18.【酬乐天扬州初逢*上见赠】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
19.【赤壁】(杜牧·唐)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20.【过零丁洋】(文天祥?南宋)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21.【水调歌头】(苏轼·北宋)(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22.【山坡羊·潼关怀古】(张养浩·元)峰峦如聚,波涛如怒,山河表里潼关路。望西都,意踌躇,伤心秦汉经行处,宫阙万间都做了土。兴,百姓苦。亡,百姓苦。
小型报告厅篇四
大家好!
从一个在校学生到进x局参加工作已近5个月,回想起这些月走过的路,沥沥在目,难以忘怀。现将这几个月的工作情况简述汇报如下。
20xx年7月初,有幸进x局土木公司,而更有幸的是能够到xxx分公司来工作,这是我从迈出大学校门以来的第一份工作,自当十分珍惜。走上工作岗位以后,一切都变了,不再是一个学生的身份,而是一个独立立足于社会的人,这对我来说不仅是一次全新的角色转变,也是承担新的责任和使命。也正是这种责任,这种使命,使我不敢有半分懈怠,坚信自己在校可以做到一个好学生,即便进入社会成为一个全新的角色,在这个角色上依然可以做的很好。于是我暗暗要求自己,一定要恪尽职守,认真做好每一件事情。
我一进公司就被安排到xxx项目安全管理岗位工作,安全管理是一个特殊的岗位,要求高度的责任心、事无巨细的谨慎态度以及永无止境的提高自己的专业素质。记得我刚来华南城的时候,一个老员工问我是学什么的,我回答说是学安全的,他说:“可惜,浪费人才了”。我知道他说的是什么意思,事实确实如此,搞安全的确不是主流。但我仍然不敢苟同他的话,岗位工作是不区分主次之别的,正如人格是没有高低贵贱之分一样。尽管在别人眼里,安全管理工作是那么不主流,而我恰恰认为,他是最具有魅力的一个岗位。每当听到或见到有安全事故发生时,我都禁不住揪心,生命就是在一次次安全事故中消逝,带走一个个家庭的幸福与期盼。每想到此,我感觉到自己肩上沉重的责任与使命感。也正是这个责任和使命感使我坚信前方无论有多少荆棘,都充满动力不屈迈步前行,我相信只要尽心尽力,就没有做不好的事。
“环境可以造就一个人”,我感同身受。尽管我大学学的是安全工程,但学的知识很少和建筑行业的相关,再加上没有丝毫现场工作经验,使我在刚开展工作是时举步维艰。索性的是有师傅指导,同事带路。我的师傅安全总监xxx虽然严厉,但工作上或在生活上确是我人生路上的导航灯。正是由于师傅和领导、同事们的入微关怀,使我感受到项目部的温暖与热情。而我也总告诫自己,你只有加倍地努力,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才能不辜负领导、同事对自己的期望。
现将这几个月的主要工作内容汇报如下:
1、在项目经理的正确领导下,履行职责认真对施工现场设备和人员进行安全监督,定期不定期进行安全检查工作,及时查找安全隐患,对存在安全隐患的地方提出整改方案,循环跟踪检查。
2、巡查各种施工机具的运作情况。如塔吊基础巡查,井架运行情况以及各种机具的维护保养情况。
3、为打造土木公司标准化工地对施工现场环境进行规划和维护。如临边、洞口的防护和施工场地的绿化等一些工作。
4、平时与工人沟通交流,了解工人思想动态。每天深入施工现场及时掌握现场的安全动态管理以及分析安全生产的重大隐患与薄弱环节。
5、为申报市和自治区安全文明工地做准备,并起草申报材料以及对现场安全文明施工进行检查监督。
生命大于天,安全管理工作的重要性不言而喻。经过这几个月的现场安全管理工作我觉得作为一个合格的安全管理人员必须做到一下3点:
1、爱岗敬业,严谨...
小型报告厅篇五
1、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陆游《游山西村》)
2、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高低各不同。(苏轼《题西林壁》)
3、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王之焕《登鹳雀楼》)
4、 沉舟侧畔千帆过,并树前头万木春。(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上见赠》)
5、 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朱熹《观书有感》)
6、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苏轼《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7、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杜甫《望岳》)
8、 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苏轼《惠崇〈春江晚景〉》)
9、 不畏浮云遮望眼,只缘身在最高层。(王安石《等飞来峰》)
10、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王湾《次北固山下》)
11、 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朱熹《春日》)
12、 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刘禹锡《乌衣巷》)
13、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白居易《赋得古原草离别》)
1、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陶渊明《饮酒》)
2、晨兴理荒秽,戴月荷锄归。(陶渊明《归园田居》)
3、 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孟浩然《过故人庄》)
4、 茅檐长扫净无苔,花木成畦手自栽。(王安石《书湖阴先生壁》)
5、 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刘禹锡《陋室铭》)
6、 最喜小儿无赖,溪头卧剥莲蓬。(辛弃疾《清*乐-村居》)
7、 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陶渊明《桃花源记》)
8、 环堵萧然,不蔽风日;短褐穿结,箪瓢屡空,晏如也。(陶渊明《五柳先生传》)
1、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挥泪始干。(李商隐《无题》)
2、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龚自珍《己亥杂诗》)
3、 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鲁迅)
4、 鞠躬尽瘁,死而后已。(诸葛亮)
5、 埋在地下的树根使树枝产生了果实,却并不要求什么回报。(泰戈尔)
6、 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戍轮台。(陆游《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
7、 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棵草去。(陶行知)
8、 欲为圣明除弊事,肯将衰朽惜残年。(韩愈《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
9、 采得百花成蜜后,为谁辛苦为谁甜。(蜜蜂)
10、 我唯一的希望就是多有贡献。(白求恩)
1、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杜甫《春望》)
2、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杜甫《春望》)
3、 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木兰诗》)
4、 此去泉台招旧部,旌旗十万斩阎罗。(*《梅岭三章》)
5、 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胭脂凝夜紫。(李贺《雁门太守行》)
6、 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陆游《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
7、 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范仲淹《渔家傲》)
8、 醉里挑灯看剑,梦会吹角连营。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辛弃疾《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9、 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左传-曹刿论战》)
10、 君子于役,不知其期。(《诗经-君子于役》)
11、 听妇前致词:三男邺城戍。一男附书至,二男新战死。(杜甫《石壕吏》)
12、 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杜牧《赤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