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日常的学习、工作、生活中,肯定对各类范文都很熟悉吧。范文书写有哪些要求呢?我们怎样才能写好一篇范文呢?以下是我为大家搜集的优质范文,仅供参考,一起来看看吧
时分秒单位换算教学反思篇一
本节课是在学生已经熟悉了常用的计量单位之间的进率、小数的意义以及小数点位置移动的规律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由于新教材的使用,很多知识出现了断层,首先学生对字母表示的计量单位不熟悉,给单位换算带来了困扰。所以除了完成本节课的任务外,还要让学生记住常用的单位的字母表示形式,这样就给教学增加了难度。第二,由于长时间没有学习单位换算,学生对一些单位间的进率遗忘了,特别是不常用的单位换算,如面积单位间的进率遗忘较严重,需要提前复习,熟记。第三,学生前面只认识了单名数,对复名数不了解,还需要介绍单名数、复名数的概念。
通过本节教学,大部分学生掌握了将低级单位的单名数或复名数改写成用小数表示的高级单位的数。经历了单位换算的过程,体验了学习方法和解决问题思路的多样化。体会到了数学知识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价值,较好的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望,培养了了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教师在备课中的预设比较准确,同时对于生成的处理能够灵活的`处理。教师使用了尝试教学法,充分尊重了学生的主体地位,较好的发挥了学生在学习中的自主能动性。学生通过这些经历进一步体会了自主学习的成就感,收获了更多学习的快乐。
从学生的作业来看,学生对单名数之间的换算掌握的还可以,对单名数与复名数之间的换算错误较多。特别是如1.2千米=()千米()米错误较多,错误原因主要是把小数1.2拆成1千米和2千米,换算思路不清。需要进行强化训练。
时分秒单位换算教学反思篇二
身为一名人民老师,我们的工作之一就是教学,教学的心得体会可以总结在教学反思中,那要怎么写好教学反思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简单的单位换算教学反思,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6厘米是几个10毫米。教学分米与厘米之间的'进率,先让学生读题,让学生弄清题意后,让学生独立填写,学生通过小组讨论、交流,得出:因为10厘米是1分米,80里面有8个10,所以80厘米=8分米。
学完例题后,让学生比较两题单位换算的不同,通过小组交流、讨论,学生发现,把厘米换算成毫米时,思考几个十是多少,而把厘米换算成分米时,思考一个数里面有几个十,最后师生共同总结单位换算的基本方法。想想做做第1题,先让学生说说每个图形的名称,再让学生用厘米作单位进行测量,要求把测量的结果在图中标出来,再把测量的结果用改写成用毫米作单位。并结合图形和测量的结果说说有什么新的发现。通过本节课的教学,我发现:在教学中如果教师引得过多、过细,就容易束缚学生的思维,这样不能激起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如果教师一味地放手,不加引导,又可能使学生的思维偏离方向,体验不到学习的成功感,学习效率难以得到保证。我们教师要处理好“引”与“放”的关系。根据学生的需要,精心设计教学,才能引导学生有效地进行数学学习活动,达到教与学的和谐统一。
时分秒单位换算教学反思篇三
1、适当的引导学生把学习过的知识、方法有机结合起来。如:“在解决这三个问题时,用到了哪些计量单位?”“常用的长度单位、面积单位、体积单位有哪些?”“两个相邻长度单位间的进率是多少?两个相邻面积单位间的进率呢?”“请认真回忆一下,你们是怎样发现1平方米=100平方分米或1平方分米=100平方厘米的.?”
2、通过转化、推算等方法,让学生明确体积单位间进率的来龙去脉。本节课,正确处理了“扶”与“放”的尺度,设计了让学生主动参与的学习过程,让学生通过提出猜想、合作验证等活动,掌握数学知识,提高数学能力。学生对猜测的结果进行验证,兴趣很浓厚,大部分学生能通过自己或合作探究出进率是1000的。通过猜一猜,发挥学生主动性,提高学习趣味性、吸引他们求知欲的活动。
3、通过多媒体的应用,使学生建立清晰的表象,增强了学生的空间想象力。
反思四:
《体积单位换算》这节课我是按照平时上课的要求来上的,没有什么特别出彩的地方,但上课的效果看来比精心准备的公开课来得实在一些,就此也对这节课的设计以及上课后的实践谈谈自己的想法。
时分秒单位换算教学反思篇四
在本课的教学中,首先要紧扣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创设与本节的学习内容密切相关的教学情境。其次要把把情境的创设、旧知的复习和新知的引入有机地融合在一起,这样才能显得自然朴实,真实有效。
掌握体积单位间的进率是本节课的重点,理解进率和建立相应的空间观念是教学的难点。抓住本节课的重点,我设计了一个复习导入的情景模式。让学生想想以前学过单位之间的进率,让学生在脑海中有一个进率的`初步记忆。然后通过动手操作,让学生体验单位的变化,从而掌握它们之间的进率。
本节课注重要从学生已有的数学知识为基础,在旧知识的复习中趣味引入,在知识和情感态度两个方面,为新的认知结构的建构奠定了基础;在新知识的学习中,学生在感知中猜想,在观察与计算中验证,在独立思考和小组合作的过程中完成构建,学生学得积极、主动。同时,对课件的使用简洁明了,体现了常态下的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但是因为动手操作时间过长的关系,练习部分没有充分的时间去完成,这是一个遗憾,希望以后能够好好的注意。
时分秒单位换算教学反思篇五
1、适当的引导学生把学习过的知识、方法有机结合起来。如:“在解决这三个问题时,用到了哪些计量单位?”“常用的长度单位、面积单位、体积单位有哪些?”“两个相邻长度单位间的进率是多少?两个相邻面积单位间的进率呢?”“请认真回忆一下,你们是怎样发现1平方米=100平方分米或1平方分米=100平方厘米的?”
2、通过转化、推算等方法,让学生明确体积单位间进率的来龙去脉。本节课,正确处理了“扶”与“放”的尺度,设计了让学生主动参与的学习过程,让学生通过提出猜想、合作验证等活动,掌握数学知识,提高数学能力。学生对猜测的结果进行验证,兴趣很浓厚,大部分学生能通过自己或合作探究出进率是1000的。通过猜一猜,发挥学生主动性,提高学习趣味性、吸引他们求知欲的活动。
3、通过多媒体的'应用,使学生建立清晰的表象,增强了学生的空间想象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