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日常的学习、工作、生活中,肯定对各类范文都很熟悉吧。写范文的时候需要注意什么呢?有哪些格式需要注意呢?以下是我为大家搜集的优质范文,仅供参考,一起来看看吧
木刻版画教学反思篇一
在对印版画一课教学中,我运用课件的形式解决本课的重点即对印版画的步骤。首先,通过课件利用最短的时间将对印版画的完整过程呈现在学生眼前,让他们更直观地了解整个对印版画的步骤和过程。另外,课件的使用也缩短了课堂上教师示范的时间,使学生能够利用更短的时间解决本课重点并有更多的时间进行创作。
此外,在本课的教学中我主要采用了探究学习的方式,在课件播放前向学生提出明确的问题,对印版画是如何制作的呢?有哪些需要注意的问题呢?使学生在观看课件的过程中,能够带着问题有目的地进行观看。在观看完课件后,请学生回忆说出对印版画的制作步骤及注意事项,如添加水分的多少、使用水粉颜色与卡纸颜色的区分等等。
此时仍以问题形式引导学生回忆思考,让他们自己进行总结加深印象。这个过程以学生发言总结为主,适当的提问引导他们回忆一些注意事项。在此基础上,向学生展示不同对印方式、不同主题及不同添画方式的对印版画作品,在学生掌握本课重点的`基础上打开学生的创作思路,可利用对印版画的方式表现生活中不同的内容。在欣赏过程中,引导学生区分画面中哪些部分是运用对印的方式,哪些部分采用添画的方式,帮助学生解决在对印过程中可能出现的疑惑。
通过本课学生的作业,大部分学生能掌握本课的重点,能够运用对印版画的方式创作出一副有主题内容的版画,总的来说基本达到本课的学习目标。
木刻版画教学反思篇二
教学目标:
1、纸版画学习并掌握有底纸版画和无底版画的表现方法和技巧,了解纸版画的工具、材料与特点。
2、培养学生细致有序的劳作观念纸版画。
3、体验艺术活动的乐趣和审美享受,纸版画养成主动探求与创造的良好品质。
教学准备:绘画工具和剪刀、色彩等等。
教学重点:能熟练地掌握和了解儿单纸版画的表现方法和技巧。
教学难点:鼓励学生自主探索纸版画的表现方法,挖掘学生的`创造的潜能。
教学过程:
一、欣赏引入。
让学生欣赏优秀的儿童版画的作品。
二、介绍版画的方法。
1、什么是版画。
向学生介绍什么是版画,版画有什么特点?
2、介绍版画的表现方法。
拼贴法:最常用,也是纸版画中的最基础的一种表现方法。
实物拼贴法:为了使画面更富有变化,可用多种材料来拼贴,如粗纹布、树叶等纹理较粗的材料。拼贴的材料不同,表现肌理就不一样,做出来的作品效果也就不同。
刻线法:用硬笔在吹塑纸上用力刻下凹线,拓下产生阴刻的效果。纸版画
另外还有贴线法,撕揭法,揉纸法,折纸法……
3、感受纸版画的材料。
4、引导学生讨论,好的版画作品要达到哪些标准。
三、学生创作。
教师指导学生构思,引导学动手制作。相机指导学生制作。
四、学生自我总结,课外拓展。
木刻版画教学反思篇三
在日常生活中,精彩可以看见和接触到很多表面凹凸不平的,有纹理的实物,它们的纹理有的`是自然界形成的,有的则是人们自己设计的。本节课引导学生了解拓印版画,自己制作拓印底板,尝试用油画棒进行拓印。
对于一年级的学生来讲,拓印版画在制作时步骤比较繁杂,一年级学生注意力较短,活泼好动,好奇心强,所以本节课结合游戏,吸引学生注意力。导入环节,我将做好的模板放在拓纸的后面,请学生闭上眼睛,数数,等学生睁开眼睛,教师迅速拓印出来一条小鱼,学生特别惊讶,并对学习拓印版画产生了兴趣,老师借机拿出拓片,请学生研究,学生发现拓片是粘贴起来的,凹凸不平,拓印也是难点之一。这个环节用分组探索的方法,分别用水彩笔、油画棒、铅笔等来拓印。经过实际探索,学生能发现,水彩笔是拓不出来图案的。接下来教师演示拓印的方法,学生容易出现的问题是拓印的握笔方法,应当轻轻放平油画棒,轻轻地从一边向另一边拓印。经过学生一遍又一遍的尝试,基本都可以做出拓片,并能清晰的拓出图案。
整体来讲,这节课能够把握重难点,将拓印版画的基本方法传授给学生,当然再本课中也有一些不足,在教学模式的运用上还有些墨守成规,希望能在这一方面有所突破。
木刻版画教学反思篇四
工具材料是版画制作的第一大困难,很多时候,都是因为工具材料的缺乏,使得版画课无法开展。
在实践中,只要我们勤于动脑、勤于动手、采用各种方法,开源节流,是可以克服这个困难的。拿丝网版画来说,一般人都会觉得要有绷网机器,感光机器,暗房、印花台、出菲林等等,单是这些,在中学就无法开展。因为我们的印刷数量不是很多,印刷工艺的要求也没有那么严格。所以很多工具材料可以找到替代品。我们利用拷贝纸打印,经过实验,它可以代替菲林片,感光机器我们是用国画老师的拷贝箱。我们用木框代替金属框绷网所以可以采用绷油画框的方法手动绷网。
没有暗房,就把窗帘都拉上,甚至有的班的同学就在晚上进行感光制版。印刷台是我们自制的。涂料是印花店的老板送给我们的样品,同时我们也把自己制作的作品送给他,由此建立了良好的友谊关系,为购买材料提供了很大的方便。其他的一些工具可以集体购买,像油墨、钉枪、水浆等则由老师统一提供。最后,学生自己需要购买和准备的东西就很少,这大大减轻了学生的负担。靠垫制作所用的布,班服制作的衣服,学生可以找出家中不用的废旧衣服改造而成,也可以拿自己的衣服印上自己喜欢的图案,甚至有些同学的衣服弄脏了洗不掉,在上面印上图案,一件本来不喜欢或是想要扔掉的衣服又因为自己的劳动变得珍贵起来了。
正因为工具材料的缺乏,在教学过程中,让学生互相合作,这在克服材料缺乏的困难的同时中也培养了学生的团结合作能力,增进了同学之间的友谊。
学生的特点是参差不齐的,在学习的'过程中有的学生认真严谨,也有少部分同学就不愿意动手,不愿意吃苦。对于平时学习懒堕的同学,在教学时可以让他们采取临摹或者直接转印过稿的方法,这样就减轻了学生设计画稿的困难,对于这类学生主要是把他们吸引到制作过程中来,对他们来说,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和专心态度的培养比做出一幅好的作品来更加重要。学习认真的同学可以引导他们设计出好的画稿,建立起初步的设计意识和技术意识。
整个制作过程,从制版、处理版材、印刷到最后的签名,都严格要求学生,每一个步骤都做到细致认真,培养他们严谨的学习态度和工作作风。在学习中,要注意学生之间的协调合作关系。学生因为受环境的影响,“个人色彩”比较浓厚,在生活中和学习中很多学生不愿意和别的同学合作,在工具材料的使用上表现出自私的倾向。在教学中,要用班级的集体目标来引导学生积极合作,与同学们共同分享教学资源,增进友谊,学会与他人建立良好的协作关系。
珠江三角洲地区经济发达,学生的思维活跃,个性独立意识较强,同时也“比较实际”。所以所选的内容一定要符合学生的生活实际需要,才能激起他们的兴趣,使得他们积极参与进来,并克服自身的毛病。
艺术周每个班都会购买自己的班服,往年都是学生自己去购买,很难买到合适的衣服。自己买t恤,到外面只能采用烫印的方法印上自己的图案,这样成本比较高。在他们遇到的这个实际困难时候,开设丝网版画的课程正好就解决了他们的困难,学生的热情和积极性高涨,从买衣服买材料到制作他们一改平时学习的懒散,都积极的参与进来了。在学生印完班服,很多学生还没有过上瘾,马上安排了靠垫制作这一课,同时给学生提供了一种新的制版方法,让学生对就在身边的工业有了很多的认识。在图案设计上,选择了民间剪纸,这不仅使学生对民间美术有了更深的认识,更培养了热爱民族文化的思想感情。
黑白木刻版画是中国的传统版画,民间的木版年画蕴含着中国古老的文化传统和文化习俗。丝网版画所采用的图案就是国统区的黑白木刻作品,这样将教学内容有机整合起来,对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起到了很好的作用。
在丝网版画和黑白木刻版画中,学生形成了对版画固定的概念,这时候引入脱胶版画,使学生对版画有了更加宽泛的认识,拓宽了艺术视野。同时通过各种材料的运用制作出不同的肌理使学生始终充满着新奇感,学生在兴趣和好奇的驱动下,忘记了疲劳和繁琐,一步一步的吸引到课堂上来,不知不觉中就克服了平时懒散的毛病。
版画制作往往需要的时间比较长,仅靠课内教学是不够的。在普遍提高学生素质的同时,我们成立了课外活动小组,利用节假日的时间进一步学习。我们将对版画有浓厚兴趣的同学吸收到课外兴趣小组,提供相应条件,因势利导,给予及时培养,鼓励版画创作。同时我们给学生创造了各种实践展示的机会。多次举办校版画专项展览,作品评奖等活动,组织学生参加各类比赛。学生的版画技能普遍得到提高,有不少学生作品还受到相应奖励。
课内课外的有机结合有利于学生联系生活,真正认识版面的用处,深化教学。
木刻版画教学反思篇五
《吹塑纸版画版画》是版画类课程的第一课时,也是版画这个新画种的起始课,学生在本课中将绘画和工艺制作的结合,在版画的制作过程中,从画面内容的构思设计、制作材料的选择、刻板拓印方法的探寻,学生既要动脑思考又要动手操作,可以说从头至尾的各个环节都是艺术的创新和技能技法基本训练的体现,在版画制作过程中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得到充分的培养。本课总体上下来感觉,学生对与新工具的热情非常的高涨,但是对于使用它们的方法,还欠缺实践的勇气和系统的方法。
首先说一说这一课的几个设计特色。
1.引导学生认识新画种
教学目标是认识和理解版画的艺术特色和材料特点,认识和了解不同制版材料的版画;结合一种版画的制作,了解学习版画的基本表现技法;结合培养学生动手能力与合作意识。
版画是一种间接型的绘画形式,是通过制版和印刷来完成,并具有复数性的平面作品。本课主要学习凸版单色纸版画,用油磙、圆珠笔在版的相对高、凸面上印刷完成。在版画的制作过程中,学生既要动脑思考又要动手操作,可以说从头至尾的各个环节都是艺术的创造和才能的展示。
学生对版画这种形式印象深刻,但是对于吹塑纸的认识还不够深刻,可以配以图形和文字进行板书强化,让学生记住吹塑纸。
2.学会使用新工具
本课教学对学生的动手能力要求很强,因此如何调动学生学习兴趣,让其主动积极地参与到学习活动中是教学设计的重点。在本课导入时我通过让学生自己观察新的工具,并自由实验来激发学习兴趣,由此引导学生进入本课的学习;通过比较认识吹塑纸和硬纸板,让学生发现吹塑纸可以进行刻版,这个环节大家实施的很好,但是再印刷就会手忙脚乱,这个环节,我想只让他们探索刻版这一个步骤就够了,这样也能充分认识吹塑纸的特性。最后让学生实践探究,亲手制作吹塑纸版画,体验成功的乐趣。
今天学生在面对新工具的时候还是表现出对痴迷于使用新工具而不能统一按照要求来操作,这需要平时大量的时间去培养他们使用工具的习惯,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而器的摆放和如何正确是用也是必须要强化训练的一部分。
科研课题的研究
在设计学生活动时,有以下的设计点:
一是,观察法。观察工具的特点,对新工具产生感性的认识。每个人都有一套使用工具:粗铅笔、吹塑纸、卡纸、胶条、牙签、水粉用具。每组分别由学生带来一些其他的材料如:梳子、图钉、带花纹的尺子等。
这些材料一放在学生眼前,自然就会勾起他们创作的灵感,到底我能用这些工具做出怎样的效果,孩子们也跃跃欲试。
二是,实践法。自己实验刻版的过程得出刻版的方法。
自己先看书学习制作步骤,然后根据书上指示,自己有参照的进行尝试,在小的吹塑纸版上进行刻版,并印刷。这个过程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很高,不过很多同学同时操作这几样工具会有困难,水粉的使用应该在前一课时进行强化基本训练。
这两个活动学生的参与性很强,参与面也很广,但是深度还欠缺。主要是在于操作工具的不熟练导致很多同学没有完全实验完、但是因为是亲身探索,才能体会到新的材料带来的直观效果。并能在失败中自己总结经验,为了课堂作业做好了准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