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真品味一部作品后,大家一定收获不少吧,不妨坐下来好好写写读后感吧。读后感对于我们来说是非常有帮助的,那么我们该如何写好一篇读后感呢?下面我给大家整理了一些优秀的读后感范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吧。
先知纪伯伦读后感篇一
对安逸的欲望扼杀了灵魂的激情,而它还在葬礼上咧嘴大笑。
——纪伯伦《先知》
昨天不过是今天的回忆,明天不过是今天的梦想。
——纪伯伦《先知》
理性独自掌权,是一种局限的力量;热情不加束缚,则是自我焚烧的火焰。
——纪伯伦《先知》
应站在一起,但不要靠的太近。因为廊柱分立才能撑起庙宇。橡树和松柏也不能在彼此的阴影中生长。
——纪伯伦《先知》
你要承受你心天的季候,如同你常常承受从田野上度过的四时。你要静守,度过你心里凄凉的冬日。
——纪伯伦《先知》
孩子其实并不是你们的孩子。他们是生命对自身渴求的儿女。他们借你们而生,却并非从你们而来。
——纪伯伦《先知》
用记忆拥抱着过去,用希望拥抱着未来。
——纪伯伦《先知》
彼此相爱,却不要让爱成了束缚:不如让它成为涌动的大海,两岸乃是你们的灵魂。互斟满杯,却不要同饮一杯。相赠面包,却不要共食一个。一起歌舞欢喜,却依然各自独立,相互交心,却不是让对方收藏。因为唯有生命之手,方能收容你们的心。站在一起却不要过于靠近。
——纪伯伦《先知》
生命的确是黑暗的,除非是有了激励;一切的激励都是盲目的,除非是有了知识;一切的知识都是徒然的,除非是有了梦想;一切的梦想都是虚空的,除非是有了爱。
——纪伯仑《先知》
我们走的太远以至于忘了为什么而出发
——纪伯伦《先知》
但你们不安于思想的表达时,你们便开始说话;当你们再也无法居住于心灵的寂寞时,你们将移居于唇舌间,而声音则成为一种消遣。
——纪伯伦《先知》
有些人快乐的施与,这快乐就是他们的回报。有些人痛苦的施与,这痛苦就是他们的洗礼。
——纪伯伦《先知》
当你仁爱地工作的时候,你便与自己、与人类、与上帝联系为一。
——纪伯伦《先知》
你们可以庇护孩子的身体,但不能禁锢他们的灵魂。孩子的灵魂栖息于明日之屋,那是你们在梦中也无法造访之境。
——纪伯伦《先知》
当爱召唤你时,跟随它,虽然它的道路艰难而险峻。当它展翅拥抱你时,依顺它,虽然它羽翼中的利刃会伤害你。当它开口对你说话时,相信它,虽然它的声音会像狂风劲扫园中的花朵似的击碎你的梦。爱虽然可以为你加冕,但也能将你钉上十字架;它虽然可以帮助你成长,但也能将你削砍剪刈。它会攀至枝头高处,抚慰你在阳光下颤动的最柔嫩的叶子;但也会潜至你的根部,动摇你紧紧依附着大地的根须。
——纪伯伦《先知》
你们的衣裳掩饰了你们多数的美,却遮不住丑陋。
——纪伯伦《先知》
你们的痛苦真是那破壳而出的悟性。就像果核必需破壳而出,才能享受阳光,你们也必需明白痛苦。
——纪伯伦《先知》
倘若他真的睿智,就不会令你们进入他智慧的殿堂,而是指引你们跨越自己思想的门槛。
——纪伯伦《先知》
身体是你们灵魂的琴瑟,它会发出甜美动人的音乐,或者嘈杂之声,那全在你。
——纪伯伦《先知》
思想是一只属于天空的鸟,在语言的牢笼中它或许能展翅,却不能飞翔。
——纪伯伦《先知》
——纪伯伦《先知》
你的欢乐,就是你的去了面具的悲哀。连你那涌溢欢乐的井泉,也常是充满了你的眼泪。
——纪伯伦《先知》
爱直到分别的时刻,才知道自己的深度。
——纪伯伦《先知》
也总有人对你说生活是黑暗的,你们疲惫时重复疲惫者的语言。而我说生活的确是黑暗的,除非有了渴望,所有渴望都是盲目的,除非有了知识,一切知识都是徒然的,除非有了工作,所有工作都是空虚的,除非有了爱;当你们带着爱工作时,你们就与自己,与他人,与上帝合为一体。
——纪伯伦《先知》
你们的心灵在静谧中领悟昼夜的秘密。你们的耳朵却渴望聆听你们心的知识和声音。
——纪伯伦《先知》
彼此相爱,但不要让爱成为束缚;让爱成为奔流于你们灵魂海岸间的大海。
——纪伯伦《先知》
你们的孩子并不是你们的孩子。他们是生命对自身的渴求的儿女。他们借你们而来,却不是因你们而来,尽管他们在你们的身边,却并不属于你们。你们可以把你们的爱给予他们,却不能给予思想,因为他们有自己的思想。你们可以建造房舍荫蔽他们的身体,但不是他们的心灵,因为他们的心灵栖息于明日之屋,即使在梦中,你们也无缘造访。
——纪伯伦《先知》
我可以谈谈你们身上的善,却无法诉说恶。因为恶难道不就是被自己的饥渴折磨的善吗?
——纪伯伦《先知》
请不要让我们的眼睛因渴望见到你的面容而酸痛。
——纪伯伦《先知》
彼此相爱,但不要做成爱的系链:只让他在你们灵魂的沙岸中间,做一个流动的海。彼此斟满了杯,却不要在同一杯中啜饮。彼此递增着面包,却不要在同一块上取食。快乐地在一处舞唱,却仍让彼此静独。连琴上的那些弦也是单独的,虽然他们在同一的音调上颤动。
——纪伯伦《先知》
更多正能量语录共享阅读:
1.经典正能量励志语录
2.20正能量励志语录精选
3.正能量歌曲10首
4.正能量经典励志语录
5.给力正能量人生经典语录
6.职场正能量励志句子
7.2015年关于励志正能量早安语录
8.40句充满正能量的经典语录
9.传递正能量的经典语录2015
10.2015微商正能量早安语录
先知纪伯伦读后感篇二
爱是指引
最近看了《先知中国》和bbc纪录片《法国艺术》(2017)的部分内容,目前有一个猜测,拟后续进行资料收集,针对猜测进行学习,在此先把猜想列出来,希望得到各位老师们和朋友们的指导点拨,以下都是胡言乱语的猜想。
有人说,一个国家的文明就像河流,有时涨,有时落,而最终他们都将汇入文明的海洋,因此,和文明相联的各个国家,没有哪一个国家的文明,可以宣称自己是完全独立发展出来的。
我想,相通的是人性吧,那么不同的起源,如果最终结果都会是一致的话,过程中采用什么方式是不是并不重要?这个几个问题在最近看的《先知中国》和bbc纪录片《法国艺术》(2017)部分内容中找到了一点脉络,勾动了我的好奇心。
艺术是什么?我曾经一直认为艺术是虚无的、浪费时间的奢侈消耗,这次观看了《法国艺术》,才发现我大错特错了,艺术之于西方,就如同孔子之类的圣贤之于中国。
有人评价孔子说“天不生仲尼,万古如长夜”,艺术之于西方,亦是如此。我觉得这应当从西方的思想体系和我们国家思想体系的根本差别来看。
我们国家,从上至下,融贯到血脉中的,是“水能载舟,亦能覆舟”、“劳动人民最光荣”、“王侯将相宁有种乎”、“民为重、社稷次之、君为轻”,我们国家信奉的是仁政则民心所向天下归之、仁政则国威扬扬万国来朝,我们国家有着由父母子女之间的天然血脉之爱,推衍成强联系的社会关系――君臣、师徒、门生故旧、亲朋,以及至广泛群众的“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政治思想。
总的来说,我们国家的君王与最底层的民众之间有沟通和对话的桥梁――历朝历代,从来不缺圣明的君主,也从来不缺“文死谏、武死谏”的臣子,总会有深受百姓爱戴的明君们和青天大老爷们。这种文化熏陶,永远有想做千古一帝的圣君,带领百姓反抗压迫;永远有想做名流千古的圣贤臣子,为民请命,为民发声。
而法国的大革命,并没有产生一个政权替代了另一个政权,新上台的政权有些地方还不如老政权,民众们谁都不相信,最后形成民主共和制。《法国艺术》介绍法国的君王――蔑视群众,臣子只服从君主。是不是因为这种从上至下的态度,导致了西方的精英阶层和底层之间,天然存在对立性,且难以互信,一方蔑视,一方厌恶。至今西方影视剧中底层的小人物总是对精英阶层各种吐槽,精英阶层的影视形象常常是表面礼貌周到,内心轻视。
于此同时,规则是西方的思想体系里的一个很重要的部分。科学的发展遵循的逻辑思考、找寻内部隐含规则,不在此赘述,国家的治理上好像也是如此,太阳王路易十四把国家看成一个品牌来经营,蔑视民众的同时,将民众的才智看作矿产,按自己的喜好对民众进行培训和管理,制定严格的规章制度,通过监控来管制,通过培训来释放民众的才智,批量生产高产值的文化艺术产品,作为商品对外输出,同时还制定了一系列的政策,保护本国的贸易和技术,提高本国商品的`输出价值,增加国家的税收。可以看见,在君主眼中,民众并非一个个的人,而是如矿石一般的物,矿石本身毫无价值,价值全在于制度的打磨和雕琢,不需要考虑矿石的思考和情感,只要好好的被打磨就好了。
那么规则之外的,就是富有创造性的艺术,法国品牌这个艺术,是在太阳王路易十四这位大导演指挥下,全民服从制造的艺术,思想是统一的思想。而个人的艺术从来生长于民间,一如谣言和民心,随着文明而变化,也创造着文明,这也常常体现在西方文学中出现的小市民的灵魂之美,民众并非矿石,有思考和情感,因此,民众的内心思潮、民间故事或是民间艺术品,虽然不一定不符合君主的审美,却也并非毫无价值的矿石,而那些能够得到广为流传的,更常常是反应了人性的闪光。
西方的艺术,一如我们国家历史上的圣贤,他们(它们)给民众的情感以寄托,汇聚了民众的喜爱和才智。因此欧洲文艺复兴会以艺术为历史的重要事件,象征了一个时代的改变。西方的艺术像中国的预言一样,代表民心。
比如说,我们国家,如果发生礼崩乐坏,则是乱世之兆,如果谣言四起,则是国将有变。
比如说,西方的艺术作品,盛世的画作多华丽繁复,乱世将至的画作多迷乱、神秘、悲伤、忧愤,乱世里的画作多激昂愤怒,就好像我最近才觉得,毕加索的盛名不是乱七八糟的画,而是在当时的乱世里,他敢于悲民众之悲苦,将血腥、黑暗、暴力,将愤怒和呐喊,展示在众人面前,用艺术和文化作为武器直击纳粹创造盛世的口号,他敢于顶着压力创作和展示这样的作品,让重重压制下的民众们的反抗之心、愤怒之情得到共鸣,也让后世的人们看到人性的光芒。
如果说,西方的艺术家是反抗不合理规则的斗士和勇士,那么西方的规则就是大众的普适的生活环境。规则一般来说可以让大多数人平稳的过一辈子,打铁大多姓smith,技术和技艺随着姓氏和家族流传积淀,当规则出现失误的时候,艺术家们(包括政治艺术家)百家争鸣,最终出来一个对规则的思考和调整,然后社会继续回归正常,文明经过修整后继续按规则和逻辑前进。因此规则是保障,艺术是困境出现时的出路,是创造性的尝试。
我们的则是人心、民心和规则混在一起,所以每个人都是政治家,每个人也都比较难成为匠人,比较难以成为某一个技术或是技艺的传承者,因为没有规则的环境和习惯,所以也会比较经常的经历打乱和重建,每个人都在处理着大命题,而这也恰好是一种思想的统一。
事实上是不是这样呢,哪种将更好呢?
太阳王路易十四去世后,法国成为了艺术的引领者,印象派大师莫奈的画作有一种意境美,当时的学院派狠批莫奈说:“你怎么敢把一幅未完成的画作,不,这根本不是画作,这就是个印象。”而实际上莫奈有研究中国画,我想他一定是感受到了水墨画的韵味和美丽,并且把这种美态融入了他的画作里。
或许这就是各个国家的文明会流入同一片文明的海洋的一个小小的例证吧,那么,思想方式上,我们是不是也可以互相借鉴呢?不论古今、不论东西,只论人性。
我第一次知道莫奈是《日出》,他画了伦敦码头的日出,紫色的雾。在路易十四长达70年的统治里,艺术家们是规则的囚徒,他们被要求绘画里的每一件东西或是人物,都要按照规则绘制,人物的表情都有既定的规则要求,眼睛睁开什么程度是愤怒,什么程度是惊讶,看一幅画,可以像阅读理解一样读出人物的内心,在这种学院派的风格已经延续了几十年之后,莫奈画了紫色的雾,大家都说他画错了,他说你们有亲自看过伦敦的日出吗?然后大家感谢他注意到了平时没有留心过的美,原来早晨的伦敦码头是淡紫色。
先知纪伯伦读后感篇三
dd从《超限战》、《全球化阴影下的中国之路》看中国极端民族主义与恐怖主义的天然亲缘及现实困境两种先知
萧功秦在“5?8”时讲过这样一段话:“当下中国知识分子在民族主义问题上的分化表明,八十年代以来中国知识分子之间的广泛共识时期已经结束。自由主义者与我这样的新保守主义者,从现实主义的对民族进步的期待出发,从对‘受虐型的民族主义’一旦走向极端将可能产生的消极后果的担扰出发,主张稳健的开放,主张那怕暂时‘忍辱负重’也要融入国际秩序(更何况有的情况并非是忍辱也并非负重)。而过去的自由派中分化出相当一部分人,则在一种民族集体潜意识被激活以后,将走向刚愤的极端的民族主义,并将由此而走向封闭的国家主义,他们将成为民族主义的权威主义者;另外一部分知识分子则从新左派的理想主义者的立场出发,经由对民族主义的认同,同样将变为国家主义者。这两种人将进一步合流。”萧功秦同时预言,“如果民族主义成为压倒一切的优势话语并走向极端化,如果国内的糟糕问题将与国际的糟糕问题彼此互动,二十世纪的历史又将重演并不是不可能。”
就两年来中国思想界的发展趋势观察,萧功秦预言的“如果”正在逼近,以至于“说不俱乐部”掌门人之一的王小东在一篇小传中得意地声称:“我所认同的这股思想终于从无到有、由弱到强。”“刚愤的极端的民族主义”正占据话语优势,自由主义知识分子的表达空间则日渐局促。
“刚愤的极端的民族主义”与恐怖主义有着天然的亲缘。这大致体现为两类:一类主要着眼“硬件”,即主要基于所谓“国家利益”而鼓吹恐怖主义;另一类则不仅着眼硬件,更着眼“软件”,即从人文角度、从终极关怀角度呼唤恐怖主义。前者的主要成果是《超限战》,后者的主要成果是《全球化阴影下的中国之路》。两本著作从不同路径,直接刺激着极端民族主义思潮的增涨。911“叫好”则是这种增涨的.极致。
以国为本、以人为器
出版的《超限战》,提出了一整套在现代战争中弱国对抗强国的战术。作者之一的乔良说,经过第一次台海危机,“我们意识到,如果中国军队和美军兵戎相见,我们的军力不足,所以我们需要一种新的战术,帮助我军取得力量均势。”这种新战术就叫“超限战”。它指的是一种超越一切界限,不受任何限制的作战形式,既可以是军事的,如恐怖活动,也可以是非军事的,如贩毒、破坏环境、传播电脑病毒,等等。另一位作者王湘穗说,打仗讲规矩,但那些规矩都是西方定的,弱国遵守这些规矩就没有赢的机会。但如果不按常规作战,弱国就可能赢。911期间为恐怖主义的辩词,诸如弱者没有遵守规则的义务、目的正确可以不择手段等等,实际上都出自《超限战》。
[1][2][3][4]
先知纪伯伦读后感篇四
1.对安逸的欲望扼杀了灵魂的激情,而它还在葬礼上咧嘴大笑。
2.昨天不过是今天的回忆,明天不过是今天的梦想。
3.理性独自掌权,是一种局限的力量;热情不加束缚,则是自我焚烧的火焰。
4.应站在一起,但不要靠的太近。因为廊柱分立才能撑起庙宇。橡树和松柏也不能在彼此的阴影中生长。
5.你要承受你心天的季候,如同你常常承受从田野上度过的四时。你要静守,度过你心里凄凉的冬日。
6.用记忆拥抱着过去,用希望拥抱着未来。
7.孩子其实并不是你们的孩子。他们是生命对自身渴求的儿女。他们借你们而生,却并非从你们而来。
8.彼此相爱,却不要让爱成了束缚:不如让它成为涌动的大海,两岸乃是你们的灵魂。互斟满杯,却不要同饮一杯。相赠面包,却不要共食一个。一起歌舞欢喜,却依然各自独立,相互交心,却不是让对方收藏。因为唯有生命之手,方能收容你们的心。站在一起却不要过于靠近。
9.生命的确是黑暗的,除非是有了激励;一切的激励都是盲目的,除非是有了知识;一切的知识都是徒然的,除非是有了梦想;一切的梦想都是虚空的,除非是有了爱。
10.我们走的太远以至于忘了为什么而出发
11.但你们不安于思想的表达时,你们便开始说话;当你们再也无法居住于心灵的寂寞时,你们将移居于唇舌间,而声音则成为一种消遣。
12.有些人快乐的施与,这快乐就是他们的回报。有些人痛苦的施与,这痛苦就是他们的洗礼。
13.当你仁爱地工作的时候,你便与自己、与人类、与上帝联系为一。
14.你们可以庇护孩子的身体,但不能禁锢他们的灵魂。孩子的灵魂栖息于明日之屋,那是你们在梦中也无法造访之境。
15.你们的衣裳掩饰了你们多数的美,却遮不住丑陋。
16.你们的痛苦真是那破壳而出的悟性。就像果核必需破壳而出,才能享受阳光,你们也必需明白痛苦。
17.爱直到分别的时刻,才知道自己的深度。
18.思想是一只属于天空的鸟,在语言的牢笼中它或许能展翅,却不能飞翔。
19.你的欢乐,就是你的去了面具的悲哀。连你那涌溢欢乐的井泉,也常是充满了你的眼泪。
20.彼此相爱,但不要让爱成为束缚;让爱成为奔流于你们灵魂海岸间的大海。
21.也总有人对你说生活是黑暗的,你们疲惫时重复疲惫者的语言。而我说生活的确是黑暗的,除非有了渴望,所有渴望都是盲目的,除非有了知识,一切知识都是徒然的,除非有了工作,所有工作都是空虚的,除非有了爱;当你们带着爱工作时,你们就与自己,与他人,与上帝合为一体。
22.你们的心灵在静谧中领悟昼夜的秘密。你们的耳朵却渴望聆听你们心的知识和声音。
23.请不要让我们的眼睛因渴望见到你的面容而酸痛。
24.奉献你们的心,但不要让对方保管。因为只有生命之手才能接纳你们的心。站立在一起,但不要靠得太近;因为殿宇的支柱总是彼此分立的,橡树和松柏也不在彼此的阴影下生长。
26.就像一片孤叶,不会未经整个大树的默许就枯黄,作恶者胡作非为的背后并非没有你们大家隐匿的允诺。
27.悲伤的创痕在你身上刻得越深,你越能容纳更多的欢乐。
29.时间难道不正如爱,不可分割而又无边无际吗?
30.不要让空手而来的人介入你们的交易,他们只会用卖弄言辞换走你们的劳动。
31.爱不占有,也不被占有。因为爱在爱中满足了。
32.黎明时怀着飞扬的心醒来,致谢爱的又一天,正午时沉醉于爱的狂喜中休憩,黄昏时带着感恩归家,然后在内心为所爱的祈祷中入眠,让赞美的歌谣停留在唇间。
先知纪伯伦读后感篇五
先知和孩子
一天,先知沙利亚在公园里遇到了一个孩子。孩子跑过来对他说:“早晨好,先生。”先知说:“早晨好,先生。”接着又说:“看来你是一个人吧。”孩子兴高采烈,笑着说:“我费了好长时间才从奶妈身边跑开。她一定以为我还在那矮树后面呢。她不会看到我是在这儿吧?”该子仔细看了看先知的脸又说,“你也是一个人。你跟你奶妈是怎么一回事?”
先知回答他说:“啊,那就是两回事了。说实话,我不能经常没有奶妈。不过现在嘛,我一进公园里,她就在矮树后面找我。”
孩子拍着手喊道:“那你跟我一样让人找不到!让人找不到好吗?”他接着又问:“你是什么人?”
先知回答道:“人们叫我先知沙利亚。告诉我,你是什么人?”
“我就是我自己,”孩子说:“我奶妈在找我了,她不知道我现在在哪里。”
先知注视着天穹说道:“我也逃开了我奶妈一会儿,但她会找到我的。”
孩子说:“我知道我也会被找到的。”
正在这时候,传来一个女声,在叫孩子名字。“瞧,”孩子说,“我跟你说过她一定会找到我的.,”
同时又传来了另一个声音。“沙利亚,你在哪里?”
先知说:“瞧,我的孩子,他们也找到我了。”
沙利亚仰脸,回答道:“我在这里。”
珍珠
一只海蚌对它身旁的同伴说:“我身子里面有一颗东西,很痛。它又重又圆,我真苦恼。”
它的同伴高傲得意地回答道:“赞美天空,赞美大海,我身手里没什么痛苦。我里里外外完整无缺,安然无恙。”
这时,正好一只螃蟹走过,他听到了两只海蚌的对话,便对那只里里外外完整无缺的说道:“是的,你的确完整无缺,安然无恙。但你要知道,让你同伴忍受痛苦的是一颗无与伦比的美丽的珍珠。”
肉体与灵魂
一个男士和一个女士坐在春日融融的窗户旁,两人挨得很近,女士说:“我爱你。你英俊、富有,一贯穿着整齐。”
男士说:”我爱你,你是一个美丽的思想,一件拿不到手的东西,一曲梦中的金歌。”
女士一听转喜为怒,她说:“先生,请你离开我,我不是一个思想,我也不是你睡梦中的一件物品,我是一个女人,我只要你把我当成一个妻子,一个未离娘胎的婴儿的母亲,”
两人分手了。
男士心里自忖道:“瞧,那一场梦现在又变成了一团雾水。”
女士说:“真有意思,什么男人,居然把我说成一团雾水,一场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