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日常学习、工作或生活中,大家总少不了接触作文或者范文吧,通过文章可以把我们那些零零散散的思想,聚集在一块。大家想知道怎么样才能写一篇比较优质的范文吗?这里我整理了一些优秀的范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下面我们就来了解一下吧。
读希望有感篇一
在寒假里我读了一本书叫《希望收购中心》,文中讲了几个卖掉自己希望的同学,最后个个都精神不振、迷失了前进的方向。里面还有一中心句:人是为了希望而活着的,有希望才有未来!让我懂得希望对我们每个人的重要性,我们都要好好珍惜希望。
书中还讲到“我和爸爸妈妈比童年”,让我明白爸爸妈妈童年的艰苦生活,在那个时代爸爸妈妈只有过年才有肉吃,一件旧衣服要穿几年,晚上没有电灯只能点一盏煤油灯做作业。现在的我们吃得好穿得时尚漂亮,出门有汽车坐……跟爸爸妈妈小时候比我们已经很幸福,所以我们一定要珍惜这幸福的生活。
书中还讲中国“新四大发明”:高铁、扫码支付、共享单车和网购。之前我只知道“四大发明”,看了这本书才知道还有“新四大发明”。高铁的'“中国速度”真不一般,扫码付款真是方便,共享单车只要扫码就可以骑,还有网购不用出门就可以把东西送到家。将来的发明还有无人机、无人便利店、共享医院。
读完这本书让我懂得了,现在生活离不开科技的创新。“少年强、则国强;少年富、则国富”,我们是祖国未来和希望,我们要好好学习,把祖国的明天建设更加美好、富强。
读希望有感篇二
每次翻到这本《35公斤的希望》时,都会觉得心里涌上了一股成功之火,因为我知道,只要为一个目标努力,就一定会有一定会有一扇成功的大门为你打开。
这本书记叙的是一个真实的故事。讲述了格雷古瓦一上学就肚子疼,觉得自己的唯一的生的希望就是靠自己的爷爷老莱昂,老莱昂给他带来了快乐,让他做自己喜欢做的手工活,从来都不会说他,就算是留级,别人说他,他也会帮格雷古瓦辩护。但是一次退学,令老莱昂不再宠爱他,不再理他,老莱昂是想让格雷古瓦好好学的。终于,在所有人的一起努力中,他好不容易挤进了一所学校,可又得知爷爷老莱昂病了,他十分伤心,但是他也无能力,不过值得庆幸的是老莱昂总算是恢复了过来,他到学校来看了格雷古瓦。
我羡慕老莱昂的教育孩子的方式,不过这种方式也有缺点,但是我觉得这样会给格雷古瓦的心灵得到了慰藉。从《35公斤的希望》这本书里,我还悟出了一个道理做什么事情都要有决心,只要是坚持到底就可以成功。就像这本书里的主人公格雷古瓦一样,因为自己学习不好,而且各方面都不好,虽然留级了两年,但是所有人都看不惯他,所以说老师也就把他开除了。
他的父母非常着急,打电话联系好多学校都联系不上,都拒绝了,可是唯有一所学校还有一点点的希望,格雷古瓦也感觉到了自己应该上学了,于是就写了一封奇怪的信寄给了这所学校的校长,这所学校也就破格录取了他。像我们学习的时候,无论自己的父母、老师怎样努力的帮你,你还是不一定能学习得好,你还是会学习该怎样就怎样,只有你自己肯学才可以这样。在这本书里,也生动形象的介绍出了他的家庭的变故,其实我觉得家庭的变故也是格雷古瓦不想学习的一个原因。
我们生活在一个受家长恩宠的世界里,我们应该学会满足。
读希望有感篇三
书,是一位朋友或家人,是人类文明的"长生果",是植物所需的养分,是智慧的"高架桥"。
而我最近看的那本书《35公斤的希望》,是一个孤独男孩的一丝希望。《35公斤的希望》这本书是一篇孤独男孩改变一生的一本书。这本书主要讲述的是:有一个特别讨厌学校的男孩,叫作多多,他因为对学习不感兴趣,所以学习成绩不好。因为这些成绩,所以多多遭到了同学的欺辱、老师的唾骂、父亲的暴力、母亲的消沉、奶奶的嫌弃、校长的怒视,但幸好爷爷对多多十分好。爷爷之前的工作是类似工程师的维修工,和多多有一样的爱好,修东西。爷爷的储藏室就是多多的常去地。多多被退学后,由自己的入学清单,而考上了格朗尚中学,但他的爷爷却入院了,多多为了爷爷的希望,终于完成了十节的攀绳节,、征服了体育课、成为了手工课上比老师懂得还多的人。
《35公斤的希望》这本书主要讽刺了他的父母以及奶奶、老师、同学,及对教育意义的不同。多多的父母只会以多多为借口而吵架,多多的同学只会因为他身材小而揍他,并不会帮助他,而多多的老师只会挖苦他、训斥他,而不会正面教育他。
多多最后之所以能够拼死攀绳节以及后面的一系列大变化,都是因为他爷爷。他变得意向明确、说一不二、坚强不屈,他不再看电视,而是跑很长时间的步。他爷爷,便是这35公斤的希望。
一本你喜爱的书就是一粒清澈的露珠,也是一片你从未探索过的新天地。自从读了《35公斤的希望》我便得到了一个明确的启示:一个勇于改变生活的人,不论在哪、不论什么时候,都要由有自己的希望,就像多多一样:我不是很胖,但我有35公斤的希望。
读希望有感篇四
城西的田野也不例外。那片片希望的景色扑入眼帘,让人看了赞不绝口。一棵棵精神抖擞的辣椒苗儿挺直了腰板,整齐地排列在我眼前,似乎一位位小战士时刻准备战斗。大棚里的植物们也不示弱,葡萄抓着铁杆子,一步步坚信地向上爬,结出了一丁点的小葡萄,这,是希望。茄子正开花儿,紫色的花里孕育着一个个新的生命,它们奋力向上钻,突破了黑暗,享受着世界带给它的光明,这也是希望……我走在这希望的“海洋”里,心中不由地涌起了一股股暖意!
继续向前走,一位老爷爷穿着一身朴素的衣衫,头上戴着一顶大草帽,脖子上挂着一条毛巾,手中的锄头不停地舞动着。一颗颗豆大的汗珠,不禁地滴在了那松软的、乌黑的泥土上。我突然想起了一句古诗:“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我急忙跑上前,递给老爷爷一瓶水,老爷爷笑着摆摆手说:“小朋友,你看!现在这片肥沃的土地,以前可是一片荒地哦。春天多一点忙碌,换来的是秋天多一份收获!只要你付出了努力,做什么事都一定会成功的!”老爷爷的这些话深深地刻在了我的心里。望着人们那忙忙碌碌的身影和一片片不起眼的“绿”,那是一幅画卷,令人牢记在心的,连绵不断的画卷。
落日的余晖洒在了这个美丽的小村庄。天空中的云朵在阳光的衬托下变得格外矫健,好像一朵朵绽开的映山红。绿色的小不点们这儿一丛,那儿一簇,到处充满了希望。到这儿的人不禁都会赞叹到:“这儿是希望的田野,这儿是一个充满了勃勃生机的小村庄!”
读希望有感篇五
在生活当中,一个好妈妈,能带给我们鼓励,一个好老师,能带给我们一些知识。而一本好书,能带给我们生活的道理。《35公斤的希望》是一本好书,让我们来一起体会这本书,来慢慢的品味这本书吧。
故事的主人公多多痛恨学校,写出了这样一段话:我恨学校。我恨它远甚于世界上的任何东西。甚至,更加严重……学校毁了我的生活。为什么多多这么痛恨学校呢,多多不知道,这就需要另外一个人来帮他解答,这个人就是他的爷爷――老莱昂。老莱昂一次又一次的鼓励着多多,他让多多放飞了希望的风筝,考上了一所学校。
在这之前,多多的爸爸妈妈经常因为多多的学习成绩而吵架。在考进学校之后,因为“攀绳节”这个体育项目,让多多变成了一个意向明确,说一不二,坚强不屈,仿佛吃了狮子肉的一个孩子。他一步一步走向了自己未来的美好生活。
读了这一本书之后,我联想到了自己的家庭。我的家里有一个疼爱我的妈妈,关心我的爸爸,还有慈祥的奶奶、见多识广的爷爷,是一个非常美好和谐的家;而多多的家庭――冷漠、忧伤、阴暗、潮湿,一个充满了争吵、哭泣、冷漠的眼神的家。
无论他家的外表多么豪华壮观,也永远不会让人开心愉快。
我们应该学习多多坚韧不拔的精神,他在爸爸妈妈的吵架声中,爷爷奶奶的逐渐苍老中,不仅没有气馁,而是铁了心要摆脱困境,这种“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的坚强意志,值得我们学习!
读希望有感篇六
当阅读完一本名著后,想必你一定有很多值得分享的心得,让我们好好写份读后感,把你的收获和感想记录下来吧。现在你是否对读后感一筹莫展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在希望的田野上》读后感,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教育是弃恶扬善,使学生向真、向善、向美,求真、求善、求美的事业,而不是对学生放任自流,让学生随心所欲地成长,或是仅为教学成效突出而一味严格要求,严肃管教。其实,大多数学生纯真、质朴,对老师表现出了特有的信赖和崇敬。有效的、敏感的、互动的师生关系始终是高质量教学、扎实学习与亲密教学的核心。如果教师缺少平常心,就会对学生提出过高过严的要求,就可能失去耐心、细心、冷静、理智。
教师应该学会心疼自己的学生,成为学生心中的一缕阳光。作为教师,要关注细节,要抓住各种机会善待学生,如休息时间、在走廊上、实践活动中等等,尤其要善待那些近来表现不佳而被你警告过的学生。尤其是一些后进生、边缘生往往都有着不幸的生活经历,一颗颗脆弱却充满渴望的`心灵渐渐冰封了自己。因此,教师应该做火把,用智慧和关爱融化冰霜,让他们感受温暖和光明,这是教师的责任和使命,更是教师的意义和价值。
教师必须拥有一颗面对美好的永恒的心。面对客观存在的问题,我们不能一味地沮丧和抱怨,而是应该接受现实。如果当时我能够拥有一颗平常心,不急不躁,在尊重学生个性的基础上去教育学生,在面对学生气氛沉闷、不交作业、上课讲话等情况时,我就会冷静客观地对待学生,理智地分析问题出现的原因并作出恰当合适的决策,应该主动反思、调整,积极创造一个充满快乐、富有魅力的课堂。
教师只有在与学生深入交往与互动的过程中,才更可能在师生情谊的自然加深中体味到教师职业的幸福感,更能感觉到自身的价值和人生的意义。 “教师,谆谆善诱,守望的是讲台,放飞的是希望,播种的是知识,收获的是未来。”
老师要有一颗对学生充满热爱的心,兢兢业业工作,期望家长能够配合学校、教师的工作,共同携手教育好孩子。然而善意并不一定能带来好的结果和反馈。家校沟通中,涉及学生、学校、家庭之间的诸多问题都非常复杂,需要教师具备一定的智慧才能解决,而不是简单的一番热血加一片诚心就能达到预期的效果。
审时度势、把握时机、理性分析是家校沟通的基本前提,沟通的智慧体现在教师的言谈举止之间,体现在教师处理家校间问题的机智上,体现在保护学生、自己和家长三者的身心上。提升教师的智慧,是为了让生活更有意义,让人活得更轻松,让琐事也变得那么有内涵,更是为了让教师更能悠闲自得地过上幸福的人生,达成专业的理想和事业的目标。
读希望有感篇七
一条小径,通往一片田园风光。一派光景,融合一些思绪,结出希望的篇章。——题记
好久不见,流光冲淡了你的容颜。曾经的情相牵,心相连,往来频繁;如今的联络疏淡,去留辗转。当瘦瘦的心怀再也揣不下日益膨胀的烦愁,走出家门去,亲近大自然,希望自然的清景,能涤去烦愁,让乐观的心态复原。
远远的,一片绿色就迫不及待的跃入我的眼帘。原来,几天前还一片残败景象的田野,今天已换了新装。
踏上松软的田园小径,环视,我的心跟随眼前的光景亮堂了——种稻的时节,水,从横亘田野的高渠里源源淌来,稻田里、荷塘里、小沟里,到处是水,眼前的田园,几乎成了水上世界。
小径左边的稻田里,清水浅浅,禾苗青青,临水照面,纤长的叶儿飘曳招展。我伸出一只脚,在水里一荡。阴沉的天色下,凉浸浸的空气里,田里的水犹如一汪温泉,与它轻轻一触,一股温热的感觉便漫过脚丫涌上心头,无比温暖,舒快。这美妙的感觉,恰如你我初相识时,惺惺相惜的陪伴。有你的日子,冰冷的季节,寒凉的空气,也令人感到温暖。到如今,这柔柔的暖暖的感觉依然叫我留恋。
我禁不住伸出另一只脚,在水里贪婪的荡来荡去。一股股暖流,冲淡了我的烦忧。
收起贪婪的脚,目光顺着稻田展望。对岸的田埂上,还堆放着两筐禾苗。那一块未插满禾苗的稻田里,躬着腰身裤管高绾的阿姨就像一位织娘,一株株禾苗在她灵巧的双手下,被织成一行。须臾间,一行成了几行,不多时,就是一大片。稻田空余的面积越来越小。放眼望去,禾苗青,水波漾,一派盎然的生机被她织在了田野上。盎然生机,又承载着丰收的希望。
我们的双手,不也播下了希望么?那一粒情意的种子,遇暖萌芽,逐日茁壮,繁茂,花开娇艳。或许,我们还是不懂惜爱的孩子。当呵护的贫乏卸下了花开的荣光,去留的徘徊将茁壮的花树退化为缠结的藤蔓。如今,凋零的花瓣早已腐化为泥,却迟迟不见等我们收获成果的迹象,不知何年何月才是收获的时节,又或许,收获渺茫。
我不禁望禾叹气。收回展望的目光,落在小径上,继续前行。稻田多余的水,经小径缺口,淙淙奔向小径右边的小沟里。水流欢腾的小沟里,燕尾草葱葱茏茏,摩肩接踵,被丰足的水分滋养的燕尾草,剪刀状的叶片翠****滴,悠悠地荡漾。
开始怀念,被爱滋养的'日子,总是活力无限,精神饱满,目光柔暖。开始想念,远方的你,是否安好,是否也有风光无限。
沿小沟溯流而上,在熟悉的荷塘边驻足。犹记得,初夏的一天,愁绪满怀的我伫立田园依荷听风,是你,适时的出现,给予我无限的安慰,为我解愁散忧。当闪电和惊雷相继劈向荷塘上空,也是你,给惊恐无措的我奔跑撤离的力量。
眼前的荷塘,碧叶田田,挨挨挤挤,半掩碧面的,躺在水面的,玉立水上的,随风舞蹈的,姿态各异。有清风划过片片荷叶,来到我身边,阵阵风儿夹着清幽的荷香。那是我们曾经欢乐的余香么?掬一捧清风,低头凑近,我闻到了幸福的余味。我把一缕缕幸福的味道,深深地吸入肺腑,我把一叠叠幸福的剪影,贴在了心墙。
善解人意的风儿,能否将幽幽的荷香吹响远方,寄去我对你的想念,也消散你心中的愁闷。当清风再次拂过荷塘,我恍若看见,每一张亭立的荷叶,都是一面猎猎的旗帜,随风飘扬着希望的影像。
沿着荷塘弧形的小径,漫步至荷塘侧岸。岸边的李树蓊蓊郁郁,绿色的李子挂满枝头。满枝的果实,让人垂涎。只是,未到丰收的时节,这青绿的果子,不用多想就知它的味道:苦涩。蓦地,我惊叹,这样的味道不正与我们的爱情相符么?欲取不行,欲罢难舍的苦涩。伫立在李树下,望着苦涩的李子,我幡然醒悟:徘徊在取舍得失之间,只能徒增烦忧。其实,不用刻意作为,只需静待时日,顺其自然,总会迎来丰收甘甜的时候。
当我透过果实满枝的李树,望向田园,禾苗青,燕尾草翠,荷叶碧,整片田园都是绿的色彩。连阴沉的天空,也被李树繁密的绿叶妆点。
读希望有感篇八
我相信,每个在从事教育的人都希望自己站在讲台上的时候是坦然的,自信满满的,胸有成竹的。自己的教学能够符合新课程教育理念,能得到别人的肯定,能让学生有一个好的发展。而这一切,最基础的是,每个教师都需要丰富的教育理念,而读书就是获得教育理念最好的方法。
“温馨的瞬间”——一篇篇蕴含着教育思想、践行着教育理念的故事在浅吟低唱着爱的真谛。教师要学会爱,爱在细节,因为教育就是一堆细节。比如,对待生活在当今社会环境的学生,教师缺少的不是强力和果断,缺少的是教养和耐心,需要的是更多的等待和细心。“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尤其对所谓的学习、心理有“障碍”的学生,要学会做“寒里”和“雪中”去“送炭”的人,更要成为学生在困难或痛苦中及时送去精神安慰的人。
“智慧课堂”、 “教育的觉醒”、“执着的美丽”——如何使课堂成为学生的精神天堂。教师是否愿意花时间反思自己的工作,是教师是否具有专业素养的标志。没有最好,只有更好。学海无涯,艺无止境。教师的专业追求、专业探索、专业提升,要靠不断的反思,教师要学会在言说和行动中思考,在反思批判中成长。自己的教育生活就是一种学术行为,自己的一言一行都应不断反思。这也许将成为自己需要时时温习的功课。
读希望有感篇九
党的十六大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要求,十七大又进一步阐述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必须发展现代农业,用经营工业的理念经营农业,用现代物质条件装备农业,用现代科学技术打造农业.发展现代农业,是新形势下建设社会主义新农场的`必然选择.河南省商丘市民权农场在面临新时期农场的发展方向这一战略选择时,场长吴连泉提出:要把民权农场建设成为”农业先进、科技发达、环境优美、社会和谐、职工富裕、事业兴旺“的社会主义新农场.
作者:刘少新张慧李宁作者单位:河南省商丘市民权农场刊名:中国农垦英文刊名:chinastatefarms年,卷(期):”"(2)分类号:关键词:读希望有感篇十
我的家乡就在那桃花盛开的地方——张家渡。远远望去,一簇簇白里透红的桃花,洁白无瑕的梨花与一片片金灿灿的油菜花交相辉映,像是五彩宝石镶嵌在乌黑发亮的土地上。可以想象,再过一段时间,这里将果实累累,又大又甜的果实挂满枝头,散发着诱人的清香。到了天高气爽的秋天,这儿便又涌起金黄的麦浪,轻轻地随风摇晃,到处洋溢着丰收的喜悦。寒冬腊月,雪花飞舞,乳色的树,银灰的房,预示着:“瑞雪兆丰年”,收成会越来越好。以往光秃秃的、贫瘠的土地,已种上了各式各样的粮食:香甜的水果、新鲜的蔬菜、茁壮的作物……告别了贫穷,告别了荒凉。这就是我的家乡,一个胜似“世外桃源”的地方!
我走在田间小道上。春风带来了泥土的清香与蔬果的芬芳味……我兴奋地跑上去,追逐着田间忙碌的身影,大声问:“农民伯伯,我想问一下……”“噢?”从田间后探出一张文质彬彬的脸。“哦,是一位戴着眼镜的,年轻的‘农民伯伯’啊!”我不好意思地搔搔后脑勺,说道:“叔叔,你这里真像花园啊!”叔叔爽朗地笑着说:“小朋友,欢迎你来参观,这一片原来都是荒地,经过多层次的`规划,这里已经可以种粮食了!”“那儿就是‘蔬菜大棚’吧!”我好奇地问道。“对啊!在大棚里,我们春季种香瓜,夏季种红椒。由于全部施用自己养鸡场里的鸡粪肥,这些反季节蔬菜又绿又壮,深受城里人的喜爱呢!看,里面还有基因植物哩!”基因植物?咦?外表没什么特别呀!我的心中不由连续冒出几个大大的问号。叔叔像是发现了我的疑问,解释说:“哈哈,基因就是把一种生物的优良基因接到另一种生物上。它可以更好地预防病虫害,植物品种改良了,产量提高了,口感也更加美味了呢!”大棚外“突突突,突突突”,“轰轰轰”,充满活力的机器声响彻云霄,似乎在谱写着春天的乐章。我明白了,新一代年轻的农民在外学习知识技术,回到自己祖祖辈辈耕作的地方,把科学技术引进了农村。以往农民伯伯“面朝黄土背朝天”的景象不再重现。锄头、铲子相继退出了人们的视线,收割机、烘干机等高科技现代化机器将在历史舞台上继续上演。这就是我家乡的农民,新时代更加年轻,更加充满活力和智慧的农民!
我走在村中的马路上。一幢幢精致的楼房耸立在绿荫间,这就是时髦的“小康楼”,“富裕楼”,可以与城市中的别墅媲美了!屋里的“老四件”已脱胎换骨,变成了“新四件”——空调、冰箱、洗衣机、电视机,真是设备齐全。还记得从前泥泞不堪的小道吗?仍记得妈妈对我说,以前是“脚踩西瓜皮,滑到哪里算哪里。”只要摔了一跤,就灰头土脸的,简直是一只“小泥猴”。如今,一条条笔直的公路,贯穿祖国的大江南北,村村通,使得昔日“嘴啃泥”的现象也去不复返了。人们的出行更加便利,交流也更加地频繁。这就是我的家乡,一个富饶崭新的新农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