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为教学中作为模范的文章,也常常用来指写作的模板。常常用于文秘写作的参考,也可以作为演讲材料编写前的参考。相信许多人会觉得范文很难写?下面我给大家整理了一些优秀范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吧。
有理数的混合运算教学设计篇一
教学目标
1、让学生能进行包括小数或分数的有理数的加减混合运算。
2、让学生进一步体会到有理数减法可以转化为加法进行计算,并体会有理数加减法在实际中的应用。
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有理数加法和减法的混合运算。
难点:减法统一成加法再写成代数和的形式。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课本p56图是一条河流在枯水期的水位图。此时,桥面距水面的高度为多少米?
可用两种方法回答这个问题。
第一个方法:观察画面,从实际问题出发,桥面高出平均水位12.5米,水面又低于平均水位3分米(0.3米),两段高度的和就是桥面距水面的高度。可得算式:12.5+0.3=12.8(米)。
第二个方法:利用有理数减法法则得算式:
12.5d(d0.3)=12.8(米)。
比较两个算式,使学生进一步体会减法可以转化为加法。另外,此题中进行了含有小数的有理数的减法运算。
二、新课的进行
解法一:(-9)+11=2,2+(-6)=-4。
所以半夜的温度是-4℃。
解法二:-9+11-6=2-6=-4。所以半夜的温度是-4℃。
比较以上两种解法,结果是一样的,而解法二中的算式是有理数加减的运算。
议一议:p57议一议
通过对此问题的讨论,学生将回顾有理数的加法法则,并用以进行有关小数的运算。计算如下:
4.5+(-3.2)+1.1+(-1.4)
=1.3+1.1+(-1.4)=2.4+(-1.4)=1(千米)
此时飞机比飞点高了1千米。
注意运算顺序是从左到右的计算过程。
还可以这样计算:4.5-3.2+1.1-1.4
=1.3+1.1-1.4=2.4-1.4=1(千米)
此时飞机比飞点高了1千米。
比较以上两种算法,你发现了什么?
(1)我们可以把有理数的加减法的混合运算统一成加法运算,使加减法的混合运算化为单一的加法运算。
(2)有理数的加减混合运算统一为加法运算以后,保留各加数的性质符号,去掉括号并把加号省略,而形成加减混合运算的简洁的形式。
例1计算(p58例1)
例2计算:(1)(2)
解:(1)
(2)
三、课堂练习
1、课本p58随堂练习1、(1),(2),(3)
2、计算:(1)(2)
四、课堂小结
根据有理数的减法法则,我们知道风是有理数的减法,都可以转化为加法,利用有理数的加法法则去运算。因此,我们可以把有理数加减法的混合运算统一成加法以后,可以将算式写成省略括号及前面加号的形式。
五、作业设计
1、p58习题2.71,3
有理数的混合运算教学设计篇二
【【同步达纲练习】
1.选择题:
(1)把-2-(+3)-(-5)+(-4)+(+3)写成省略括号和的形式,正确的是()
a.-2-3-5-4+3b.-2+3+5-4+3
c.-2-3+5-4+3d.-2-3-5+4+3
(2)计算(-5)-(+3)+(-9)-(-7)+所得结果正确的是()
a.-10b.-9c.8d.-23
(3)-7,-12,+2的代数和比它们的绝对值的和小()
a.-38b.-4c.4d.38
(4)若+(b+3)2=0,则b-a-的值是()
a.-4b.-2c.-1d.1
(5)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两个负数相减,等于绝对值相减
b.两个负数的差一定大于零
c.正数减去负数,实际是两个正数的代数和
d.负数减去正数,等于负数加上正数的绝对值
(6)算式-3-5不能读作()
a.-3与5的差b.-3与-5的和
c.-3与-5的差d.-3减去5
2.填空题:(4′×4=16′)
(1)-4+7-9=--+;
(2)6-11+4+2=-+-+;
(3)(-5)+(+8)-(+2)-(-3)=+-+;
(4)5-(-3)-(+7)-2=5+--+-.
3.把下列各式写成省略括号的和的形式,并说出它们的两种读法:(8′×2=16′)
(1)(-21)+(+16)-(-13)-(+7)+(-6);
(2)-2-(-)+(-0.5)+(+2)-(+)-2.
4.计算题(6′×4=24′)
(1)-1+2-3+4-5+6-7;
(3)-19.8-(-20.3)-(+20.2)-10.8;
(4)0.25-+(-1)-(+3).
5.当x=-3.7,y=-1.8,z=-1.5时,求下列代数式的值(5′×4=20′)
(1)x+y-z;(2)-x-y+z;(3)-x+y+z;(4)x-y-z.
【素质优化训练】
(1)(-7)-(+5)+(+3)-(-9)=-7539;
(2)-(+2)-(-1)-(+3)+(-)
=(2)+(1)+(3)+();
(3)-145(-3)=-12;
(4)-12(-7)(-5)(-6)=-16;
(5)b-a-(+c)+(-d)=abcd;
2.当x=,y=-,z=-时,分别求出下列代数式的值;
(1)x-(-y)+(-z);(2)x+(-y)-(+z);
(3)-(-x)-y+z;(4)-x-(-y)+z.
3.就下列给的三组数,验证等式:
a-(b-c+d)=a-b+c-d是否成立.
(1)a=-2,b=-1,c=3,d=5;
(2)a=23,b=-8,c=-1,d=1.
4.计算题
(1)-1-23.33-(+76.76);
(2)1-2*2*2*2;
(3)(-6-24.3)-(-12+9.1)+(0-2.1);
(4)-1+8-7
【生活实际运用】
参考答案:
【同步达纲练习】
3.略4.(1)-4;(2)-80;(3)-30.5(4)-5
5.(1)-4;(2)4;(3)0.4;(4)-0.4.
【素质优化训练】
1.(1)-,+,+;(2)-,+,-,-;(3)+,+;(4)-,+,+;(5)-,+,-,-.
2.(1)(2)(3)(4)-
3.(1)(2)都成立.
4.(1)-
(2)
(3)-29.5
(4)-1第(4)题注意同号的数、互为相反数先分别结合。
【生活实际运用】
1.上游1千米
上一篇:有理数的混合运算(1)
下一篇:有理数的混合运算
有理数的混合运算教学设计篇三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了解有理数的混合运算顺序,在运算过程中能合理使用运算律简化运算。
2、过程与方法
通过适量的有理数的混合运算,掌握混合运算的顺序,获得运用运算律简化运算的经验。
重点、难点
1、重点:有理数的混合运算。
2、难点:有理数混合运算中的符号确定以及运算中的顺序问题。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观察:(1)(2)-3-[-5+(1-0.6)]
你能说出这个算式里有哪几种运算?
二、合作交流,解读探究
1、上面算式中,含有有理数的加、减、乘、除、乘方多种运算,我们称为有理数的混合运算。
那有理数混合运算的顺序是什么?
归纳有理数的混合运算顺序:
先算乘方,再算乘除,最后算加减;如果有括号,就先算括号里的
三、应用迁移,巩固提高
1、学生活动,计算下列各题:
(1)(2)-3-[-5+(1-0.6)]
教师活动:鼓励学生独立完成,指定两名学生到黑板演示,完成后,评析,强调运算顺序。
解:(1)原式=17-8÷(-2)×3(先乘方)
=17-(-12)(再乘除)
=17+12(后加减)
=29
(2)原式=-3-[-5×0.4](先算小括号里面的)
=-3-(-2)(再算中括号里面的)
=-1
注意:在运算过程中,注明运算顺序,目的是使学生明确运算顺序。
2、学生练习并与同伴交流:
计算:
教师活动:鼓励学生独立完成然后交流各自的计算方法,选三位学生上黑板演示,比较不同的解法。
解法一:原式=(先算括号里的)
=(后算乘方)
=-11(再算乘除)
解法二:原式=(运用分配律)
=(先算乘方)
=-6+(-5)(后算乘除)
=-11(最后算加减)
引导学生比较两种不同的`解法,体会运用运算律可以简化运算。
3、练习:p47练习第1、2题
四、总结反思
本节课我们学习了有理数的混合运算,计算时要注意以下几点
1、要按照运算顺序进行计算,在同级运算中,按从左到右的顺序进行计算。
2、要正确使用符号法则,确定各步运算结果的符号。
3、在运算中,要充分利用各种运算律。
五、作业:p48习题1.7a组第1、2题
备选题
1计算:
(1),(2)
(3)
求4▲的值。
3:规定a※b=,求10※(2※4)的值。
有理数的混合运算教学设计篇四
教师引导学生一起总结有理数混合运算的规律.
1、先乘方,再——————————————————————
2、同级运算———————————————————————
3、若有括号———————————————————————
在有理数的混合运算中,能合理地使用运算律简化运算,并注意符号问题。
有理数的混合运算教学设计篇五
有理数的混合运算(拓展课)
——24点游戏
上课学校:高桥-东陆学校执教者:丁迎华班级:预备2班
地点:预备2班时间:3月16日
一、背景分析:
1.学情分析:考虑到预备班的学生年龄偏小,而且由于数学学科的特点,比较枯燥,特在教学中安排了一节24点游戏内容,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发挥学生的积极性和参与性。
2.教材分析:本节课是在学完有理数这一章之后的研究性阅读材料,可以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旨在提高学生四则运算的速度和心算的能力。
教学目标:
1.熟练掌握运算律、提高四则运算的速度和心算的能力;
2.培养学习数学的兴趣;
3.通过合作解决新的问题。
二、教学重点、难点:
1.运算速度和心算能力;
2.培养合作精神;
3.体会游戏规则的变化其实是由数的范围发生了变化。
三、教学设计:
二期课改的理念是“以学生发展为本”,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积极参与课堂活动,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充分发挥情感因素在教学中的作用,与学生建立平等合作的关系,确立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特别是在数学教学中,由于数学学科的逻辑性和思维性很强,学习数学对于学生来说感到非常的枯燥、乏味,学生只是为了学而学,没有主动学习的兴趣,所以在新教材的编排里,编入了24点游戏一节阅读材料,因此我在上完有理数以后,利用24点游戏,通过与数的计算有关的游戏,学会从生活和游戏中体验数学,感悟数学,感受数学美,培养喜欢数学的情感,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团队合作、参与竞争等能力。
四、教学过程:
1.拿出教具,扑克牌,引出课题。
2.说出24点游戏规则。
3.电脑随机选择8组数据,在这期间可以考察学生对运算律和运算顺序的熟练程度。
4.教师给出1,5,5,5四个数,给出新的法则,引进分数。
5.教师继续给出新的法则,引进负数。
6.学生小结。
7.课后思考。
上一篇:有理数的混合运算、近似数练习
下一篇:有理数的混合运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