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为教学中作为模范的文章,也常常用来指写作的模板。常常用于文秘写作的参考,也可以作为演讲材料编写前的参考。那么我们该如何写一篇较为完美的范文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优秀范文,欢迎大家分享阅读。
负数的教学设计人教版篇一
引导学生在熟悉的生活情境中初步认识负数,能正确地读、写正数和负数;知道0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
负数的意义。
负数的意义。
一、创设情境
二、探究新知
(1)活动一
(2)教学例1
出示温度计,请同学们在温度计上分别找到零上16℃和零下16℃。
请学生观察温度计,说一说有什么发现?
在学生发言的基础上,强调:以0℃为分界点,零上温度都用正数来表示,零下温度都用负数来表示。(或负数都表示零下温度,正数都表示零上温度。)
“0”是正数,还是负数呢?
在学生发言的基础上,强调:“0”作为正数和负数的分界点,它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
(3)活动二
(4)教学例2
说一说存折上的数各表示什么?
活动一:用不同的数分别表示零上温度和零下温度。
1.观察数学书p1的例1图:
思考:
(1)室内和室外的气温分别是多少摄氏度?
(2)你能用数学的方法区分和表示这两个不同的温度吗?我想这样表示:
2.组内交流各自的想法,有不懂的问题在小组内讨论。
3.阅读并弄懂下面两行话
零上4摄氏度记作+4℃,零下4摄氏度记作-4℃,+4读作“正四”,-4读作“负四”,+4可写作4。
活动二:理解正数与负数表示的具体意义。
看例2的存折明细示意图,从图中你能知道什么?
负数的教学设计人教版篇二
1、在学生认识了自然数和分数的基础上结合熟悉的生活情境初步认识负数了解负数的意义。会用负数表示生活中的问题。
2、教材通过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如气温中蕴含的具有两种相反意义的量来体会引入负数的必要性,初步理解负数的含义。
负数这部分内容是今后进一步学习有理数的重要基础。小学生对负数概念比较抽象难以理解。因此在教学中应注意如下几点:
1、要通过生动有趣的活动和联系实际的素材来渗透负数的概念。
2、要通过实际感知,动脑感悟,小组讨论理解,逐步培养数感,促进认识和理解。
3、教学中应注意加强知识间的联系与区别。
知识技能:结合生活实例引导学生初步理解正负数可以表示两种相反的量。过程与方法:使学生经历负数的认识过程,体验观察比较及归纳总结的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数学与实际生活之间的联系,激发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动手动脑的良好习惯。
重点:在现实情景中理解正负数的意义。突破方法:创设情景,合作探究。
难点:用正、负数描述生活中的现象。突破方法:列举、比较、分析。
负数的教学设计人教版篇三
《认识负数》是在学生系统地认识整数、小数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通过负数的认识,使学生明白“数”不仅包括正的,还有负的,从而使学生对数的概念形成一个完善、系统的知识结构,为今后进一步认识负数打下基础。在生活中,由于人们生活和生产的需要,有时仅仅用已学过的数(即正数)已经不能明确地表达意思了,于是产生了负数。学生在感知了负数的产生之后,由于生活经验,已经见过负数的存在,于是在这种生活经验的基础上,尤其是在温度中,深刻体会了负数的意义,从而为下节课系统认识“正负数”打下扎实的基础。
在学习“生活中的负数”之前,学生已经系统认识了整数和小数,并且对“分数”也有了初步的认识。知道这些已学过的数的个数都是无限的。学生由于生活经验,可能在某些地方已经知道了负数的存在。基于这样的学习起点,本节课必须在学生认知冲突产生矛盾的前提下让学生体会“负数”产生的必要性。并通过熟悉的生活情境让学生体会负数的意义。同时在本节课上也应尽量通过数学思想的渗透,使知识形成一个完整的结构,为今后进一步学习正、负数打下基础。
1、注重体现数学知识形成的逻辑性。
新知的形成往往是在旧知的迁移或是与旧知产生矛盾冲突的前提下形成的。本节课我就合理采用后者的呈现形式,让学生在记录一组信息时,强烈感受到仅仅用以前学过的数已经不能清楚地表示一对相反意义的量了,于是体会到了负数产生的必要性。并感受符号化的思想,体会到数学的简洁性。同时通过生活经验的感知和内化,理解了负数的意义,又沟通了正数、0、负数三者之间的联系,使知识形成完整的结构。这样的知识形成过程既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又符合数学知识和思维的逻辑性。
2、注重体现数学知识与生活联系的紧密性。
《新课标》中提出:在熟悉的生活情境中,了解负数的意义,会用负数表示一些日常生活中的问题。可见数学知识与生活的联系有多重要。本节课我先结合地震引出负数,再联系南方大雪灾,让学生在雪灾的场景中对比正、负数;还让学生举一举你在生活中见到过哪些负数,唤起学生对数学知识的学习兴趣。然后创设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让学生感受和理解负数的意义。比如在温度中体会到负数刚好是与正数相反的,同时通过温度计的展示使“0是正数与负数的分界点”这一道理清晰地建立在学生脑海中。
3、注重数学科与其它学科之间的联系。
数学知识中如果能有效结合教材实际对学生进行爱国教育、安全教育、爱心教育和环保教育,那就更体现数学教学的人文性了。本节课我就结合了汶川大地震、南方雪灾的事例和负数的历史,让学生感受到了我国军民一条心,全民献爱心的战胜困难的决心,还就两次灾害的发生提出环保的迫切性以及中国负数的渊源历史,同时结合教师精彩的结束语有效地对学生渗透了思想教育。
负数的教学设计人教版篇四
教学内容:北师大版数学四年级上册第七单元第二课时 知识与技能:
在熟悉的生活情境中了解正负数的意义,学会用正负数表示日常生活中具有相反意义的量,会正确地读写正负数。过程与方法:
使学生在熟悉的生活情境中,经历数学化、符号化的过程,体会负数产生的必要性。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感受正负数和生活的密切联系,享受创造性学习的乐趣。教学重点:
了解正负数的意义,应用正负数表示生活中具有相反意义的量。教学难点:
了解负数的意义及0的内涵。教学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记录单、数字卡片、温度计图等。教学过程:
一.课前游戏:说反义词。
师说上半句,生接下半句。(上车、前进、赚钱、零上温度)
二、创设情境,引出新知
1、通过记录相反意义的量,感知负数产生的必要性。
(1)要求
师:刚才我们说了很多组反义词,谁能说说什么样的词叫反义词呢?(生:意思相反的词叫做反义词)在数学上是不是也有意义相反的量,我们今天就一起来探索好吗?我这有几条信息,你能不能用喜欢的方法快速记录下来。不过老师有个要求,那就是边听边把它们记录在这张表格中。
(出示记录表)记录的时候你可以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但是记录得要准确、简洁,让人一眼就能看明白你所表示的意思。
·学校上学期四年级共转来15名新同学五年级转走20名同学。·足球比赛,中国国家队上半场进了3个球,下半场丢了2个球。·小强的妈妈做生意3月份赚了950元,4月份亏了200元。(2)反馈学生记录的各种情况,集体讨论,引出正负数。师:你的符号你明白,我的符号我明白,可是数学语言是要交流的,要让大家都明白,怎么办? 生:要统一。
师:刚才同学们用了不同的方法去记录,大家说得也都有道理。但这位同学就用到了数学符号来表示,这样简洁多了,你们想认识吗?(用+3,+15,+950,-2,-20,-200,记录简单)。二、新授 1、明确概念、了解正负数的读法和写法。
师:这里的加号、减号和过去意义有所不同,这里的加号叫做正号,减号叫做负号。读的时候也不读加减了,而是读作正、负。
2、这节课我们就重点来研究这样的数。(板书课题:正负数)教师卡片出题,学生抢答。-100、+6.8、-1.8、36。(同时贴于黑板相应位置)
师:为了简便,+36可简写为36。如果去掉正号,这些数你们熟悉吗?
生:是我们地过去学过的数。
师:那负数前面的负号可以去掉吗?
3、介绍负数的历史,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思想教育。
师:看来啊,负数的出现还真得是很有必要,那你知道哪个国家最早出现了负数吗?猜一猜?让我们通过一段资料一起来回顾负数的历史。
中国是世界上最早认识和应用负数的国家。早在2000多年前的《九章算术》中,就有正数和负数的记载,在古代人民生活中,以收入钱为正,以支出钱为负。在粮食生产中,以产量增加为正,以产量减少为负。古代的人们为区别正、负数,常用红色算筹表示正,黑色算筹表示负。而西方国家认识正负数则要迟于中国数百年。
师:古人的智慧可真伟大呀,我们中国可真了不起,你们也要好好学习,争取以后有更大的发明创造。
你们现在还能再说出来一些正数和负数吗?大家说了很多,那能说完吗?想一想用一个符号来表示(……)正数和负数都是无限的。3、借助温度,了解正数、负数和0之间的关系。
(2)在温度计上标出这两个温度,讨论正数、负数和0的关系,并渗透负数的大小比较思想。
引导得出:正数都比0大,负数都比0小。在负数中越接近0越大,越远离0越小。
0 负数)这是我们今天得出的很重要的两个结论。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板书)5、在生活中寻找正负数,感受正负数和生活的密切联系。我们已经认识了正负数,请同学们回忆一下,生活中你还曾经在哪见过正负数?(让学生说一说。)
(1)出示电梯按钮,问去五层和地下二层应按哪两个按钮?(2)出示银行存折,问如果取出200元,存折上会有怎样的变化? 三、应用。
用正数或者负数表示生活中具有相反意思的量。四、拓展。
大家来看他是谁?他是做什么的?这是刘翔在比赛中的图片……
讨论:风怎么还有负的呢? 五、结束。
(1)说一说本节课的收获。
师:本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师:生活中有更多的负数等着同学们去探索、发现,只要同学们细心观察,一定会用我们所学的知识发现问题、解决问题!(2)送给学生一句话“学习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
板书设计:
正负数
正数 0 负数
+6.8
…… 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
-1.8-100
……
负数的教学设计人教版篇五
1.《正数和负数》是人教课标版七年级数学第一章第一节.
2.本节课所需课时为一课时,45分钟.
3.“正数与负数”这节课是“有理数”这一章的第一节课,引入负数是实际的需要,也是学好后续内容的需要.本节先回顾前两个学段学过的数,然后通过引言中温度、净胜球数、加工允许误差的实例,引出负数,进而给出正数与负数的描述性定义并进一步介绍正负数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2.知道什么是正数和负数,并会用正、负数表示实际问题中的数量;
3.理解数“0”表示的量的意义;
4.体会数学符号与对应的思想,用正、负数表示具有相反意义的量的符号化方法;
5.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培养观察、想象、归纳与概括的能力;
6.通过正负数的学习,渗透对立、统一的辩证思想.
1.学生已经学过了正整数、正分数和零的知识,即正有理数及“0”的知识,还学过用字母表示数的知识,这些都是学习本节内容的基础.
2.负数是一个比较抽象的概念,为了让学生能比较容易理解负数,要多采用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出发,让学生理解由于知识面的不断扩大,引入负数的必要性.
1.通过师生共同活动,创设问题情景,展示一些在实际生活中出现“负数”应用的图片,激发学生对新知识的兴趣,引入“负数”.
2.通过学生主动学习和研讨,让学生自己完成对负数概念的引入.
3.课前把学生分成几个学习小组,培养学生主动学习与合作学习的能力.
1.教具:电脑,ppt课件(或相应图片),投影仪.
2.学具:地图册.
3.多媒体教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