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一位不辞辛劳的人民教师,常常要根据教学需要编写教案,教案有利于教学水平的提高,有助于教研活动的开展。大家想知道怎么样才能写一篇比较优质的教案吗?这里我给大家分享一些最新的教案范文,方便大家学习。
幼儿园小班搭积木教案反思篇一
我是一名托班教师,在带2-3岁托班孩子的过程中,我深切地理解了游戏即生活,游戏即学习这一托班孩子的年龄特点。因此,在近一年的教学活动设计时,我根据所带的托班孩子的年龄特点进行了“托班插入式教学活动的实践”。即在一日活动的某一时间段,教师组织小群体的预设或随机的教学活动。在这样的教学活动模式中,将游戏与插入式活动结合起来,使托班孩子在活动中更能得到情感上的满足,在此基础上更顺应他们的发展。我着重在托班的体育活动中进行了插入式体育活动的尝试。
插入式体育活动“小刺猬背果果”是我在引导孩子进行“爬”的体育活动的一个实践活动。在这个插入式活动中,我注意做好以下几点:
在这个活动中,教师在场地安排上根据孩子的年龄特点投放了让幼儿练习钻爬的器材——软垫、泡沫垫、钻爬架、自制帆布小山洞架(可以让幼儿进行钻爬的练习)山坡软垫、把平衡木与拱门结合起来让幼儿练习钻、爬的技能。托班孩子年龄小,关节、皮肤都很柔嫩,因此投放的运动的材料大都是软软。
这个活动是在秋季进行的。秋天,是水果丰收的时节。考虑到托班孩子喜欢小动物的情结,以及已有的生活经验,并且考虑到托班孩子的运动量和运动能力上,小刺猬和果果成了活动的主角。教师和孩子分别是刺猬妈妈和刺猬宝宝,果树上“结”着能摘下的果子(果子上有粘扣),大大的草地(软垫)上,散落着摘下的果子。刺猬妈妈和刺猬宝宝爬过草地、爬过小桥、爬过小山坡,来到果园摘下果子,并将果子滚(粘)到身上,然后再爬回家。
在“小刺猬背果果”的活动中,有多种教育因素融汇其中。在活动中寓教于乐,让孩子们轻松地动,愉快地学。如在活动中,我准备了高高低低的软垫和架子,让孩子爬,使不同能力的孩子都有适合自己的挑战对象。
并且,在爬的过程中,让“小刺猬”们,通过创设的游戏场景边爬边去采果果,果果的颜色有红黄两种的,果果的大小也不相同。 “小刺猬”把采到的果果,根据大小和颜色,送到相应的果篮中。同时孩子在摘、背、送果果的过程中还还进行着语言的练习,他们会边摘边说“这是大果果”、“这是红果果”等。孩子们在活动中语言得到了练习,动作得到了发展。
在取果果的环节中,让孩子们学着互相合作,有的孩子果果背在背上取不到,引导别的孩子去帮忙,让孩子们在互相帮助中,感受由帮助别人带来的快乐。
在这样的活动中,孩子们的认知能力提高了,运动量达到了。在活动中满足了孩子们的兴趣,又使孩子的已有经验得到了有一定的提升。特别是“山坡”软垫的摆放给孩子在选择活动对象的能力上有了一定的提高。孩子会根据自己的能力,爬不上去就去寻找其他钻爬路线,有一定能力的会通过一次次的试爬,最终爬上去,这也在一定程度上“锻炼”了孩子的意志品质。
托班的孩子由于年龄小,注意力比较短,在集体活动中不宜时间过长。活动中大多以插入式的教学模式进行,这样便于教师对孩子们进行观察指导。让孩子们都能平衡的发展。托班的孩子是动作发展最佳时期,特别是大动作的发展尤为重要。孩子们在日常的户外活动中根据老师布置的游戏场景和提供的活动器械,让孩子们自由选择,让他们锻炼手眼的协调性,动作得到最大的发展。户外活动中我们也经常进行插入式的教学活动。这样的教学模式,老师能面面俱到地指导孩子们,让每个孩子得到最大的发展。
“小刺猬背果果”是我们开展插入式活动的一部分,从“小刺猬背果果”的活动中,可以看到插入式体育活动不仅能满足孩子情感上的需要,也能使孩子得到动作的满足。插入式体育活动更能使教师关注每一个孩子的兴趣,把握每一个孩子的活动。真正做到心中有目标,眼中有孩子。
幼儿园小班搭积木教案反思篇二
《蝴蝶飞飞》是托班健康领域的一个教学活动。本次教学活动的目标是:1.乐意与老师、同伴一起学做蝴蝶飞的动作。2.孩子能听到信号向指定地方飞。3.巩固对红、黄二种颜色的认识。
教学的反思:
我觉得本次的活动内容符合托班幼儿的年龄特点,为了这个教学活动,我还准备了:1.给每个孩子做了一个精致的蝴蝶头饰(红、黄二种)。2.还在场地上布置了二个美丽的花园(红花园和黄花园)。在游戏组织的过程中,我可能当时没有考虑到托班孩子的年龄特点,也就是孩子对游戏的自主能力较弱,依赖于成人所引发的假想情景,因此孩子的兴趣不高,游戏中孩子投入不高。
托班孩子的游戏必须具有非常强的情景性,需要老师用自身的夸张语言.表情.动作来引发来诱导孩子进入游戏的`情景中,注重孩子对游戏过程的体验,让孩子感受游戏。如果当时我一边用蝴蝶飞飞飞进教室一边说:今天天气多好呀,妈妈看见花园里美丽的花都开了,我们一起去花园采花蜜好吗?这样活动一开始就能很好的诱发孩子的假想。托班孩子的游戏具有非常强的从众性,使他们在游戏中容易受其它人影响,就象看到那个孩子躺在地上采蜜一样,很多人也跟着躺在地上采蜜,这时老师可采用巧妙的语言来引导孩子游戏的方向,如学蝴蝶妈妈着急地说:不好,不好,你们的衣服弄脏了,翅膀上也都是灰尘,你会飞不起来飞不高的。相信这些孩子在我的情绪感染下,也会转换游戏内容,不会出现那么多的孩子盲目跟随了。
幼儿园小班搭积木教案反思篇三
小班幼儿语言发展方面的特点是:逐步具备了基本的听说能力,能运用简单的语言与人交往。但这一时期的儿童由于听觉的分辨能力和发音器官的调节能力都比较弱,还存在着发音不清楚,不准确的现象,对语言的理解与表达还带有明显的“情境性”,因此,在平时的活动中,我就多留意了孩子们在语言表达方面的发展,引导幼儿敢于说,愿意说。
晨间谈话时,我邀请举手的孩子到前面来讲一讲,也鼓励没举手的孩子在座位上说一说。尽管有的'孩子还不太会讲普通话,但只要他们愿意说,敢于说,我就会多鼓励他们。有时,他们说的内容我实在是听不懂,奶声奶气还会有些大舌头,听得我心里真痒痒,此时我没打断他们,相反给了他们更多的时间,请他们“慢慢说,再说一次”。渐渐的,我听懂了他们的语言,互相之间的交流也多了,孩子们也愿意跟我们老师说说悄悄话了。
在教学活动方面,我们也有意识地发展幼儿的口语表达能力,如语言活动《甜嘴巴》,这是一首朗朗上口的儿歌,内容非常贴近幼儿生活,旨在引导幼儿主动与大人打招呼,乐意做个有礼貌的好娃娃。我根据孩子们好动的特点,动静结合,适当地为儿歌加上了一些简单的动作,孩子们学得投入,效果也不错。孩子们也认识到了有礼貌,会主动打招呼的小朋友是“甜嘴巴”,于是,在我们班里出现了越来越多的甜嘴巴。
小嘴巴真甜呀!在一日活动中,我们应该创造机会让孩子们多说说,发展幼儿的口语表达能力,逐渐使孩子们都能说会道,敢于表现自己。
幼儿园小班搭积木教案反思篇四
在《好吃的水果》的教学活动中,幼儿的表现没有我预想的好,在教学活动中教师准备了三个谜语,在猜第一个时,“红果子,麻点子,咬一口,甜丝丝,“猜一种水果的名字,一开始幼儿能有兴趣的乱猜,不是水果的也猜了进去,对于这样的问题教师也进行了引导而在与幼儿一起分析谜面的时候,发现多是教师在讲,给教师的感觉是幼儿听不懂,而且兴趣也没一开始好了,因此教师也急于把答案说了出来。
而在猜第二个谜语时,“兄弟几个真和气,天天并肩在一起,少时喜欢穿绿衣,老来都穿黄衣裳。”听完谜面后,发现幼儿不是很积极的参与其中,幼儿的表现还是不会猜谜语,但是老师还是鼓励幼儿大胆的讲述自己的答案。可是还是没有教师预想的那样。因此再一次的对谜面进行分析。在分析的过程中,教师为了吸引幼儿的兴趣,出示了准备好的实物,边讲边让幼儿观察,发现幼儿对实物是比较感兴趣的。但是教师也发现幼儿还是不会猜谜,兴趣没有故事的高。
对于这样的现象,教师也进行了一定的反思,小班的幼儿对猜谜还是有一定的难度的,因为他们还不具有一定的知识经验。,所以谜底应是幼儿熟悉的,谜面描述事物特征是明显而生动的,用的比喻应和谜底实物相似的。
再次,教给幼儿解谜技巧,即让幼儿仔细听谜面所描述事物的主要特征,然后要求他们对每一句描述应引起联想与分析,从事物特点上去猜。教师在组织幼儿进行猜谜活动之前,对于小班的幼儿教材的选择很重要,应该是幼儿所熟悉的水果,而且要形象,这样才能引起幼儿的兴趣。
当然猜谜不是一天二天就能学会的,是一个长期训练的过程,教师也将在延伸活动中,饭后散步时以及教学活动开展前和小朋友们一起玩猜谜的游戏,相信,猜谜会让我们的孩子们愈来愈聪明!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搜索文档
幼儿园小班搭积木教案反思篇五
《蝴蝶找花》是托班的一个语言活动,故事简短有趣。为了让孩子们能更好地去倾听故事,我以三只蝴蝶要到公园里去找花来引题,然后通过幻灯片的放映去吸引幼儿,让他们能安静下来倾听故事,并回答老师的提问,最后以游戏的方式融入到教学活动过程中,从而进一步巩固对红、黄、蓝三色的认识。这种动静结合的教学活方式最容易让托班的孩子喜欢。
本次活动我以游戏贯穿始终。2——3岁幼儿的注意和记忆是短暂的、不随意的,我在活动中。把落脚点放在关注幼儿的情感上,通过几个层层递进的环节,尝试把美的情感贯穿于活动的始终,让幼儿在一种愉快、宽松的氛围中,帮助小蝴蝶找朋友,获得快乐的情感体验。丰富有趣的情景,激发了孩子的学习动机,有利于帮助孩子积累各种基本经验。喜欢重复是这个年龄段孩子的特点,在看幻灯时,孩子们会反复地学说:红花、黄花,并与电脑里的花、蝴蝶积极互动。充分融入到情景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