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某件事情上得到收获以后,写一篇心得体会,记录下来,这么做可以让我们不断思考不断进步。心得体会对于我们是非常有帮助的,可是应该怎么写心得体会呢?下面小编给大家带来关于学习心得体会范文,希望会对大家的工作与学习有所帮助。
上古诗词鉴赏课心得体会篇一
自古以来,诗歌一直是我们中华民族的瑰宝,古诗词更是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阅读古诗时,我们不仅可以欣赏到美妙的语言艺术,更能感受到其中蕴含的深刻思想和文化内涵。在这篇文章中,我将分享我的读古诗心得体会。
第一段
读古诗首先需要的是一种敏锐的感知能力。因为古人常常使用象征性的语言和修辞,这些语言和修辞代表的不仅仅是表面的意思。我们需要从整体上理解了整个句子,才能逐渐找到其中的意思。所以,在阅读古诗时,可能需要多读几遍,甚至需要花费一些精力去研究。但是,当你理解了其中的内在含义,你会深深地体会到古人对于人类生命和情感的深刻解读,从而更好地理解自己的生活。
第二段
阅读古诗时,也需要保持一种冷静和客观的心态。因为古诗大多源于古人的亲身经历和思考,常常会受到当时社会背景、文化环境的影响,所以有时候会出现一些我们难以理解的词句或说法。但是我们要明白,古人存在的文化背景和现代社会是很不同的,所以有些东西是很难用我们的语言和思维方式来理解的。然而,当我们能够虚心地去接受和尊重这些古人的思想和表达方式时,我们就能够从古诗中受到更多的启示。
第三段
古诗词不仅是一种文化遗产,也是一部古代情感史。通俗点说,就是这首诗是古人写给身边爱的人/朋友的一封情书/信,这句话的意思是什么?这个人写这首诗的原因是什么?通过阅读古诗,我们可以深入了解古人对于爱情、友情、亲情等等的真实感受和表达方式。对于现代人来说,这些情感境遇或许有所不同,但它们所代表的情感体验和思考却是共通的。因此,在阅读古诗时,我们也可以从中获取一些情感上的共鸣,从而更好地了解自己和身边的人。
第四段
阅读古诗不仅可以带给我们情感上的启示,还能带我们回归人文本质,理解古人的道德观念和人生哲学。古人对于人生的追求,常常在他们的诗词中得到了表达。比如说,有些诗人把花鸟墨宝到天上,那么他的意思到底是什么?他在实际上表达的是什么意思?通过阅读古诗,我们可以逐渐了解古人对人生价值的关注,以及不同历史时期、不同文化背景下,对于人的价值观的认同和理解。
第五段
古诗可以带给我们很多美好的体验和享受。古人在文字上的精湛表现,所展现出的深刻思想和文化内涵,都让我们不断感受到一种美的享受,同时也深刻地影响自己的精神世界。我们可以将古诗所表达的美妙与我们自己的生活相联系,从而产生更深的共鸣。
结语
阅读古诗是一种非常愉悦的体验,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人的情感和文化,正面影响我们的精神世界和人生观。因此,我在此鼓励各位青年学子多多阅读古诗词,从中汲取更多的元素和启发,让我们的人文素养得到不断丰富和提高!
上古诗词鉴赏课心得体会篇二
今天三年级进行了古诗诵读比赛,作为其中一组的评委,我发现孩子们在古诗诵读中还存在着的一些情况,做一个简单的记录,如果对老师们的教学有帮助,那就荣幸之至了。
比赛中把咬字正确、吐字清晰作为了一项评比的要求。确实,诵读中普通话的正确与否,会直接影响到诵读的成绩。十几个孩子比下来,发现或多或少都有这样的问题,收录几个典型的:《闻官军收河南河北》、《春夜喜雨》、《望天门山》是三首必背的古诗,其中共有这样一些读音欠准的:即都读成“既”,潜读成“浅”,风读成“fong”,帆读成“凡”等,其实有一些字并不是老师没有强调,而是学生潜意识里错误读音扎根较深了,如“即”字。
开始背的挺熟练的,可是背着背着,竟然跑到了另外一首诗去了。如《望天门山》一诗,变成了“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呵呵,学生背的还挺溜的,却不知已经串成两首诗了。估计是诗中的“两岸”一词,导致学生想到了李白的《早发白帝城》。
很明显,作为有评比项目中的一个标准,有感情的诵读古诗,更应体现在古诗的节奏上。可惜孩子们都把重点落在了是否背得熟练上,而忽略了这一点,这也是今后老师们在古诗诵读的指导上要注意的一个方面。
上古诗词鉴赏课心得体会篇三
一直以来,文学是人类心灵交流的媒介,而其中,古诗更是由历代文人所创作的精华。学习古诗对于提高自身的修养和创作能力有一定帮助。但如何更好的学习古诗呢?临摹是一种有效的方法。
第二段:临摹古诗的意义
临摹是一种把古代文学作品用现代笔触再现的艺术形式。它的作用不仅在于提高自己的文学修养,同时也可以锻炼自己的笔力和文学创作的能力。通过临摹古诗,我们可以深刻领略古人创作的艰辛和情感的深刻表达,同时也可以通过对古诗的临摹,自己慢慢掌握古诗的创作方法和技巧,从而提高自己的文学水平。
第三段:临摹的学习方法
临摹古诗有很多种方法,可以通过背诵古诗、手写古诗等,但最为广泛应用也最为实用的方式是默写古诗。通过默写古诗,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记忆和理解古诗的字句和意义,同时也可以通过不停地默写,提高自己的笔迹和笔力,慢慢将历代文人的创作技巧融入到自己的创作中。
第四段:临摹心得
我在过去的一个学期中,通过临摹古诗的方式学习了很多古代文学作品。在临摹的过程中,我发现自己的感悟和理解比以前更加深刻,同时也发现自己的笔迹和笔力得到了一定的提高。在学习《离骚》的过程中,我通过默写,慢慢体会到李时中对国家命运的担忧和自己对爱情的执着。在学习《长恨歌》的时候,我更加深刻地理解到唐明皇和杨贵妃之间的情感纠葛。
第五段:总结
继续尝试和临摹古诗,不仅可以提高自己的文学修养,更可以完善自己的文学创作能力。对于新的古诗,我们应该先看懂它的意思和背景,在理解的基础上,再利用自己的文学知识和技巧进行临摹。通过临摹,我们可以更好地领悟文学的魅力,让自己的心灵得到加强和提升。
上古诗词鉴赏课心得体会篇四
古诗作为中华文化的瑰宝,流传至今已有数千年的历史。它以其优美的语言、深邃的思想和独特的艺术形式,深深地吸引着世人的目光。在观读古诗的过程中,我深深感受到了古诗带来的美妙心境,并从中体会到了丰富的人生哲理和情感体验。
首先,古诗以其精练而深刻的语言给我带来了独特的美感。古诗的语言极为简洁,每一个字都凝聚了诗人千古传世的思想和情感。观读《登鹳雀楼》这首千古名诗时,我仿佛看到了骏鸟翱翔于天际、壮丽的景色展现在眼前。通过几句简单的文字,诗人将辽阔的天穹和壮观的自然景色展示得淋漓尽致,让我感受到了纵情豪放的艺术魅力。
其次,古诗蕴含着丰富的人生哲理。在古诗中,我看到了很多描绘出人生百态和方向的词句。比如,《咏柳》中的“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让我想起了花开花落、物极必反的人生哲理。通过柳树翠绿的外表,诗人告诉我们人生应当保持积极向上的态度,即使面临困境也要坚持勇往直前。
再次,古诗的艺术形式对我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古诗的创作形式多样,有古体诗、绝句、律诗等等。每一种形式都有自己独特的韵律和曲线,给人以美的享受。无论是五言绝句的简洁明快,还是七言律诗的深沉厚重,都有着悦耳的音调和流畅的呼吸感。观赏古诗时,我会不由自主地陶醉其中,感受到了音律之美,仿佛置身于一个纯净的世界。
最后,古诗的情感体验使我深感古人的情怀。古诗中有很多以表达诗人心境为目标的作品,通过对自然景物、人生命运的描绘,凸显了诗人的情感体验和思想感悟。看完《静夜思》,我被李白所表达出来的寂寥之感所打动,仿佛置身于一个人独自徘徊、思绪万千的夜晚。他借助寂静的夜晚和皓月明灯,抒发自己内心的孤独和思念之情,使我对人生和情感有了更深刻的体悟。
综上所述,通过观读古诗,我深深感受到了古诗带来的美妙心境和丰富的人生意蕴。古诗的优美语言、深刻哲理、独特艺术形式和强烈的情感体验都是我作为读者所无法抵挡的魅力。每一次赏析古诗,都给我带来了新的感悟和启示,使我对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有了更深层次的理解。
上古诗词鉴赏课心得体会篇五
“上有天堂,下有苏杭”是世传的民谚,说的是苏杭的富饶与天堂相媲美。“千课万人”在杭州举行,可谓是“得天独厚”。3月31日至4月2日,千课万人”全国小学英语“情感策略文化”课堂教学研讨观摩活动在西湖体育馆隆重举行,共20多个省市的1000多位老师、教研员和知名专家参加此次活动。
本次活动共15节示范课、课堂点评,分别穿插各个年级,各位教研员和专家就课堂展示的内容,知识点和知识框架分别进行了专业分析,是我们下面的教师汲取的许多知识。这次不管是教学示范课还是各种讲座,四个字贯穿始终,那就是核心素养。
如王蔷教授所说的一样,核心素养是学生应具备的,适应终身发展、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的品格和关键能力。这个是在英语教学中始终存在的,是不可丢弃的。所以在平时教学中,我们应该让学生多去尝试,而不是我们教师在上面进行“填鸭式”的给他们灌输知识。每个阅读教学不是一遍通读,一遍翻译和背诵就过去,而是在读的基础上增加“趣”,通过增加图片、录音、动画等方式让学生有兴趣去理解这篇阅读,自己去学,自己去理解,自己去运用。
在示范课中,对于我来说,上课的每位教师都是manito,有着一口标准流利的口语,富有激情的讲授;有着极强的课堂驾驭能力,自身魅力十足,如河南省郑州市六一小学的王超校长用他的幽默和震撼的英文歌,不仅仅是在场的学生,更是让后面听课的我们不禁鼓起掌来。
还有所有的老师都会在讲解的时候把知识放入一个情境中去,让学生在真实的语境中真实的运用教授的语言,如宁波市海曙二外的邹艳老师,创设一个farm,让学生通过扮演farmer,来学习tomato和carrot。既发挥了学生的创造精神又贴近生活,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掌握了所学知识。
正如乔玉全教授所说,十三五规划中,教学基本目标为立德树人。培养学生实践动手能力,提高学生文化素养,那么在创设语境后,让学生在语境中通过学生能够自己运用所学创设对话,我觉得就是成功。
几天的学习下来,精彩的课很多,执教的老师给我带来了新颖的课堂,让我发现英语还可以这么上,全新的教学体验的冲击,也让我有着很多不解和思考,虽然不知道自己在这种思考下会变化成什么,但是在我的心中埋下了种子,总有一天会结出自己风格的果实。
上古诗词鉴赏课心得体会篇六
古诗词作为中华文化的精髓之一,有着悠远的历史和深远的影响。自古以来,人们通过阅读、吟诵古诗词,感受其美和哲理,获得心灵的滋养和启迪。在我阅读古诗词的过程中,也有了一些心得体会,我将通过下面的五个方面来谈谈我的感受。
首先,古诗词给我带来了美的享受。古诗词的文字凝练,意境空灵,展示了中国人独特的审美观。在阅读古诗词时,我常常能够感受到文字中的美感,仿佛置身于其中,与诗人共鸣。比如,当我读到杜甫的《月夜忆舍弟》时,诗中“戍鼓断人行,边秋一雁声”字里行间渗透出的孤寂和壮美,让我陶醉其中,感受到了杜甫对家园的思念之情。这种美的享受让我对古诗词产生了更深的热爱。
其次,古诗词教会我如何审美。在阅读古诗词的过程中,我逐渐学会了欣赏和感受其中的内涵。通过学习鉴赏古诗词的方法和技巧,我对古代文人的创作意图和修辞手法有了更深入的了解。比如,在欣赏唐代诗人李白的《静夜思》时,我能够感受到他通过简洁的语言表达出的深情和孤独。这种审美的体验不仅让我对古诗词更加感兴趣,还让我在日常生活中更加敏锐地感受到美的存在。
第三,古诗词使我品味到了哲理的深刻。古诗词中常常蕴含着丰富的哲理和智慧。通过阅读古诗词,我接触到了许多宝贵的人生哲理,从中汲取了许多人生的智慧。比如,王之涣的《登鹳雀楼》中写道:“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这两句简洁的诗句表达了壮丽的景色和时间的流逝,寓意着人生短暂,教导了我要珍惜每一分每一秒的时光,积极面对生活。因此,古诗词对我的思想道德修养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第四,古诗词激发了我的创作欲望。通过接触古诗词,我对文学创作有了更深的认识和理解。我深深地被古人优美的语言和独特的艺术表达所折服,也渐渐产生了自己创作的欲望。我开始琢磨古人的诗词技巧和表达方式,努力写出自己的作品。通过多次的实践与尝试,我逐渐提高了自己的写作水平,也更深刻地感受到了古人的创作才华和创造力。
最后,古诗词教会了我如何感受生活。古诗词中常常表达了诗人对生活的感悟和体验。在阅读古诗词时,我能够感受到古人对自然、人情、社会的细腻观察和深情体验,这也让我学会了用更开阔的视角去感受和理解生活。我明白了人生的起伏和无常,学会了从容面对生活中的困扰和烦恼,在琐碎中找到美和宽慰。这种感受生活的能力让我更好地处理人际关系,增添了我内心的安宁和坚定。
总之,古诗词给予了我美的享受、审美的能力、哲理的启迪以及创作的激情。通过与古人对话,我明白了人类对美的追求和思考,也发现了自己对于古诗词的热爱和魅力。无论是美的享受还是哲理的探索,古诗词都在我的心中播下了希望的种子,让我更加热爱生活,感悟生命的真谛。通过学习和传承古诗词,我们能够坚守中华文化的精髓,让古诗词之美传承下去,继续滋养我们的心灵,也点亮我们前行的路。
上古诗词鉴赏课心得体会篇七
古诗词以其精炼的语言,丰富的想象,真挚的情愫传唱千年不衰,成为中国文化史上一道靓丽的风景线。其感情真挚动人,其词藻耐人琢磨,面对着如此优秀的文化财产,我们应该怎么引导学生去学习呢?笔者经过几年的中学语文教学实践的摸索、研究,在品味新课标教学理念的基础之上,对于中学语文的古诗词教学有了一些个人的见解:
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学生现在首要的缺憾就是积累,文化积淀浅薄。古诗词作为中国文化财富中最为宝贵、最为精彩的一部分,我们更应无条件的大量的去积累,内化为我们自身的财富。所以,我首先让学生养成独立自主讲诗的能力,即每节语文课前放手给学生5分钟左右的时间,由学生轮流讲诗。第一次可由老师为同学示范,使学生清楚诗歌快速讲析的步骤:范读——练读——作者——诗意——赏析——背诵。这样每册课本的古诗词笔者都要求学生背诵,诗词的内容也会在最短的时间里掌握。这样,学生度过三年的初中生活后,将会有一笔古诗词知识财富了。但是,光靠课前的五分钟学诗未免显得太微不足道了些,为了加强学生对于诗歌的掌握,每天的晨读时间要求学生进行相互背诵的常规活动,随时抽查。常言道:“拳不离手,曲不离口”,学习古诗词更要有这番毅力,所以,在晨读时间中,每周至少要抽出三天时间进行全体同学的诗词诵读,让大家在吸纳新诗之时巩固旧诗,温故知新,效果良好。
古典诗词文字简约,蕴含丰富。传统的教学方法往往比较注重教师的讲解分析、细嚼后的强行灌输,此种做法不利于增加学生的知识积淀,训练学生的鉴赏能力,更不利于丰富学生的语文素养,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因此,面对传统教学,我采取批判吸收的态度,再溶于新课标主动探究等理念,以期丰富学生的语文素养,提高他们综合能力,故在诗歌教学中体会归纳以下几种方法:
1、了解作者及作品的创作背景。
诗词作品常常是作者经历、思想感情的外现。因此,我们赏诗,须先对作者的人生经历及思想情感有一个较为细致的了解。如:赏读中国文学史上第一个女词人——李清照所作《武陵春》,多数同学赏其词后并未真正洞悉词中真意,认为词中所言之“愁”仅是一个女妇人独处之闲愁,缺乏对国家民族命运的思索。这应是一个理解的误区,此乃因不详李清照其人生际遇、情感变化之故所致。李清照(1084—约1151),号易安居士。北宋灭于金、举朝南渡前生活舒适安定,与丈夫金石考据家赵明诚游于文艺;南渡后,经历国破家亡的苦难,生活颠沛流离。前期词作主要反映闺中生活、自然风光和与丈夫的离别相思。后期词作主要写亡夫之痛、故国沦丧之悲及伤时念旧的抑郁情怀。北宋灭亡后,李清照于建炎元年(1127)来到南方,故乡青州陷入金人之手,她家中所藏的大批书籍文物被焚毁。建炎三年(1129)丈夫赵明诚病故之后,金人挥兵南侵,李清照为避兵乱而只身各处流亡。绍兴五年(1135)寓居在浙江金华时写了这首《武陵春》词。这时她已经53岁了,经历了国家败亡、文物丧失、丈夫病死等不幸遭遇,处境凄惨,内心极其悲痛。这首词中所反映的正是她真实的生活片段和思想感情。学生了解这些后,定不会再将词中之“愁”仅仅理解为一般之“愁”,这愁绪千丝万缕,有国破家亡之愁,亦有只身孤苦之愁,也应是兼有绵绵恨意于其中,词中最后不是说“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吗?所以研赏古诗词课前,先让学生收集诗词作者之人生经历及其作品的创作背景,学生在预习了解之中不但体会了此诗或词之意,同时亦丰富他们头脑中对于诗词作者、历史背景、社会现象等等的认识了解,成为自身知识的积累,为自己以后再去赏读该人之作及他人该时期之作打开了方便之门。
2、品析名句。
写作讲究锻字炼词,作者将其万千心绪凝于诗词等作品中。抓住关键字、词、句赏析诗词,可直接劈文入情,品味作者当时迸现的情感,体会炼词炼字之妙境。师生在研读过程中,适当渗透“以诗解诗”的方法,学生既能快速入境,亦能提高锻字、炼词、用句等写作能力,更能纵横联系,加强古诗之间的相互理解。师可示范以其法赏诗:
李清照的《武陵春》中一句:“风住尘香花已尽,日晚倦梳头。”这两句写当前所见,本是风狂花尽,一片凄凉,但却避免了从正面描写风之狂暴、花之狼藉,而只是用“风住尘香”四个字来表明这一场小小灾难的后果,则狂风摧花,落红满地,均在其中,出笔极为蕴藉。而且在风没有停息之时,花片纷飞,落红如雨,虽极不堪,尚有残花可见;风住之后,花已沾泥,人践马踏,化为尘土,所有余痕,但有尘香,则春光竟一扫而空,更无所有,就更发为不堪了。
当学生听至此处时,陶醉其间,被古人锻字炼句的功夫所深深折服,这以诗解诗的方法更是让其耳目一新,分成小组各抒己见,高谈阔论来试着体会、品味、解析其它优秀诗词了。
3、抓住诗中意象鉴赏诗歌。
意象就是出现在作品中的主观感情的物象。意象在作品中以个体形式存在,多个个体联接起来的整体,便是我们常说的意境。阅读时应首先抓住意象即物象,品味物象特征及物象中所寄寓的感情,然后作整体理解,体会意境。
意象大致分类及含义:
景观类:月、流水、斜阳、风、烟、霜等等。植物类:杨柳、落花、松、菊、梅、竹、莲、梧桐等等。动物类:鸦、子规、猿、鸿雁、鲤鱼、青鸟、鸳鸯等。行为类:登楼、凭栏、吹笛、吹箫、吹芦管、吹笙、捣砧、饮酒等。
其意象具体含义:
秋思》中“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又如,温庭筠《望江南》中“斜晖脉脉水悠悠,肠断白频洲”。
植物类:杨柳,芳草多含离别之情。如,刘禹锡《竹枝词》中言:“杨柳依依江水平,闻郎江上唱歌声。”又如《送别》一句:“春草年年绿,王孙归不归?”
秋思》中“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其言抒发其对人思恋之情。在了解意象及其大体含义(大体,但不是诗诗如此)后,学生形成一些认识,便能归纳出一些特征,把握意境,更加顺畅赏析诗词。
4、分析作者的写作手法。
诗词写作,有一定之法。对于采用写作手法分析法赏诗时,不能一概而论,需“因诗而异”,根据各诗不同特点,有的放矢进行鉴赏。(1)分析诗句的修辞手法。
诗歌中常常用一些修辞之法来将诗人的情感形象的外化出来。常用的手法有:比喻、夸张、拟人等。鉴赏诗歌时,通过分析其一些修辞的运用,更能领会诗人蓄积的情感。如:李白《行路难》中有句诗:“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诗人将冰塞川及雪满山来喻自己面前路途艰险,荆棘丛生,令人容易透析其心境。因此,抓住某些诗歌中运用一些手法将会使学生更容易体会其诗歌表露的情感。
(2)化虚为实体会法。
有时作者要表达主观性很强的内容,往往采用化虚为实的手法。如李清照的《武陵春》中“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这两句化虚为实,语意新奇,是描摹愁思的绝妙好辞。“愁”与“恨”之类,原是一种抽象的情意,看不见,摸不着,为增其可感性,词人通常采用夸张性的比喻。李清照的创新,在于“愁”不仅可以舟载船装,而且它本身可以因人而异,具有不同的重量,以致一叶轻舟难载山重之愁。目的无非是渲染己愁之深重,但舟轻载重之喻,意新语奇,夸张奇特,想像惊人,已达到匪夷所思之境了。以实写虚是古人常用一种方法,更能形象表现主观的情感。
5、再现诗歌的意境。
密州出猎》时,老师将鉴赏诗歌的任务放手给学生后,引导大家可以从独特的视角以各种不同方法鉴赏此诗,稍加讨论研究后,学生们各抒己见,或多或少都谈出了自我独特的感受。有些学生也采用了再现诗歌意境的方法,他们中有人写道:“我暂且抒发一下少年人的狂放气概,左手牵着黄狗,右手托着苍;戴上锦帽,穿上貂皮袍子,千人万马席卷了平坦的山野。为了回报全城的人紧紧跟随,我亲手射那老虎,大家争着看我这个今天的孙郎。酒喝到了兴头,胸怀肝胆正在开阔昂扬,鬓发虽然白了一些,可又有什么关系呢?什么时候派遣冯唐,手持符节像到云中郡给魏尚复职一样荐我当重任?到那时我一定把雕花弓拉得如满月般,向西北望,对准那贪婪的天狼星射去。”不难看出,把诗歌凝练的语言转化成具体的文字,联想创造出生动的画面,这正是学生语文综合能力的体现。
古诗词,是我们中华民族五千年灿烂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他的内涵极其丰富,让我们这些语文教师带领学生遨游其中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