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得体会对个人的成长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可以帮助个人更好地理解和领悟所经历的事物,发现自身的不足和问题,提高实践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促进与他人的交流和分享。记录心得体会对于我们的成长和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接下来我就给大家介绍一下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心得体会吧,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吧。
儿童游戏心得体会篇一
《学前儿童游戏》读后感一、对幼儿自主性游戏的解读
着名的教育学家福禄贝尔曾说过:“游戏时人在儿童阶段最纯洁最神圣的活动。”对于幼儿来说,游戏并非是成人眼里的随意玩耍,而是一件“严肃的工作”。幼儿园游戏活动开展得是否好,关键要看孩子是否体现了自主性,是否成为游戏的主人并享受到了其中的乐趣,而不是看一日生活时间表上是怎样安排的。
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关于儿童游戏越来越受到广大幼教工作者重视,纷纷开展研究,探讨游戏的有关问题。针对幼儿园游戏严重存在“导演式”(幼儿在游戏中只是被动的适应者)的教师“游戏儿童”的现象,北京、上海、广州、南京等地在研究的基础上先后提出了“自选游戏”、“本体性游戏”、“自由游戏”、“自主性游戏”等概念,并逐步在幼教界扩大影响。
自主性游戏包括了所有的游戏,它是相对于幼儿园游戏不自主的现状提出的。曾经一度有不少幼儿园教师误认为自主性游戏,只在创造性游戏中特别是角色游戏适用,而其他游戏还是抓在教师手里。其实,游戏对于幼儿来说,并无分类,我们不可能让他们感觉到玩角色游戏就可以随心所欲,而其他游戏则是教师教的游戏。这样势必会影响游戏教育作用的发挥。
二、我眼中的幼儿自主性游戏
(一)自主与规则
有人以为在自主性游戏中儿童是绝对自由的,他们可以为所欲为、自由自在、想干什么就干什么,这样导致的结果是儿童没有一点规矩,缺乏行为规范,教师面对放任自流的孩子,不知所措、困惑多多。让儿童在游戏中发展自主性,并不是不要规则,如果没有规则,儿童就不可能学会控制自我冲动,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自由和规则本身就是相对立而存在的。这与“没有红灯的约束,就没有绿灯的通行”是一样的道理,关键要看规则的提出是否符合儿童的需要和接受能力,如果儿童认为规则是可以理解和接受的,他们会学会遵守,而如果规则的提出不被儿童所理解,那他们可能很难接受或拒决接受,自主与规则是同步的,不同年龄班“自主”与“规则”的培养重点是不同的。
(二)自主与指导
以前我总是认为:自主性游戏教师是不能指导的,当儿童有了问题教师不敢去介入,惟恐别人指责又在“导演”,无法把握教师指导的“度”,这样势必就会削减游戏的教育作用。在游戏中,儿童是游戏的主人,教师是指导游戏的主人。()许多研究表明:有教师指导的游戏更能促进儿童游戏水平的提高和儿童能力的发展。教师在鼓励儿童自主探索、尝试的前提下,给儿童以适当的帮助是非常重要的,这样不仅能促进游戏继续延伸下去,而且能让孩子在尝试的`过程中获得成功感和胜任感。
(三)愉悦与教育
关于游戏价值问题,我认为游戏就是儿童的主要活动,儿童在游戏中既体验快乐,又获得发展。儿童就是在游戏成长的,游戏最符合儿童身心特点及发展的需要,儿童通过游戏获得快乐,在游戏中增长知识和经验,也在游戏中获得各种能力的发展。因此,游戏的愉悦和教育的关系并不是矛盾的,二者是相辅相成的。
(四)材料提供与儿童的需要满足
在自主性游戏中常常会给教师带来这样的困惑:要让儿童在游戏中能自主地选择游戏的材料,就给儿童提供尽可能多的材料,让儿童随心所欲地想拿什么就拿什么,其结果是材料选了一大堆,儿童却表现出无所事事不能顺利地玩游戏。其实自主性游戏材料的提供并非越多越好,材料太多会使儿童兴奋并分散儿童的注意力,儿童更倾向于玩独自的或平行的游戏,使同伴交往的机会减少。儿童的需要是不断增长的,我们不能毫无目的地去满足儿童的所有需要,当儿童出现了寻求新材料的动机时,适时地提供材料有助于满足儿童继续游戏的愿望;当儿童有了新的游戏主题时,恰当地提供材料可以激发儿童再次游戏的愿望,参加促进游戏主题的深入;当我们希望儿童能在与同伴的交往中尝试解决纠纷时,适当减少材料,促使儿童去面对挫折和失败,学会社会交往的技能及控制自我冲动。因此,可以将教师的教育意图渗透在环境的创设和材料的提供上,让儿童在与环境和材料的相互作用中,学会发现问题并尝试自己解决问题。
三、我的一点尝试
建构区游戏在幼儿教育中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它操作性强,具有广阔的想象空间和可创造性,有利于幼儿积极动手动脑,是促进幼儿解决实际问题能力,提高幼儿创造潜能充分开发的有效途径与手段。对于幼儿来说:幼儿每天能实际接触和感受到的教育莫过于生活,将建构游戏和日常生活联系起来,并形成相应的项目主题,系统地应用于建构游戏,便于幼儿接受,能促进幼儿主动建构的行为,并在与同伴合作、交流中提升创造力。对于教师来说:加入生活化的主题内容,对老师是一种挑战,需要老师系统地学习和理解,并制定相应的计划和措施,预设适合大班幼儿的生活化内容,以顺应孩子的发展,以推进游戏的进程。在建构区游戏中开展生活化项目主题,对已有建构游戏进行再创造和再构建,不仅能使幼儿在游戏中获得全方位的系统调整和接纳,在不断积累建构经验的同时也促进了教师的预设和指导能力,实现双向推动。
我的一些措施
1.随兴趣点而创设
幼儿对于自主生成、自主探索的游戏感兴趣,愿意调动全部的智慧去研究、去探索、去发现、去尝试。我们要追随幼儿,敏锐地觉察和捕捉幼儿的兴趣点和即时需要,生成有潜在价值的建筑主题,把握教育契机。
2.随探究点而创设
通过问题情境的创设,在充分理解幼儿的基础上,在瞬息万变的活动过程中提取顺应幼儿发展需要的探究点,并创设“立体”的游戏情境。
建构区游戏还在日趋完善、持续着。作为融合全班大多数幼儿兴趣所致的游戏,每个幼儿都在参与着,不同发展水平的幼儿都自得其所“玩中学、玩中获”。游戏充盈于身心,充盈于思想、情感中。一个全神贯注于游戏的幼儿是富有创造力的、自由的和快乐的。建构区中的自主性游戏的开展,既尊重幼儿的游戏意愿,发挥幼儿游戏的主观能动性,又冠之以教育的意义与安排,通过教师的巧运心智转化为幼儿的兴趣和需要,体现幼儿的愉悦价值,并促进幼儿的发展与成长。
儿童游戏心得体会篇二
儿童游戏治疗是一种通过游戏的方式来帮助儿童解决各种心理问题和情绪困扰的方法。作为儿童心理治疗的一项重要手段,它能够为儿童提供一个安全、自由的环境,让他们通过玩耍和表达自己的方式来解决内心的困扰。在我作为一名儿童心理治疗师的过程中,我深深感受到了儿童游戏治疗的有效性和重要性,下面将分享一些我在实践中的心得和体会。
第二段:游戏帮助儿童表达情感
儿童游戏治疗的一大优势是能够帮助儿童表达自己的情感。儿童的情感表达能力相对较弱,特别是对于一些负面情绪,他们可能难以用言语来表达。然而,在游戏中,他们可以通过角色扮演、绘画、玩具的操作等方式,将自己内心的情感以非语言的形式表达出来。在我实践中遇到的案例中,我发现很多儿童在游戏中会模仿自己在现实生活中遇到的困境,并通过游戏中角色的表现或对玩具的操作来表达内心的痛苦或愤怒。这种情感的表达有助于儿童自我认知和情感调节的发展,进而更好地解决内心的问题。
第三段:游戏促进儿童的社交能力
儿童游戏治疗还有助于促进儿童的社交能力的发展。在游戏中,儿童往往需要和其他儿童或治疗师进行互动,分享游戏的角色和任务,共同解决问题。在这个过程中,儿童可以学会与他人合作、沟通和分享,培养他们的社交技能。我在实践中经常遇到一些社交能力较差的儿童,他们可能在与他人交往过程中表现得比较被动、内向,而通过游戏治疗,他们可以在安全的环境下体验到与他人的积极互动,并逐渐克服社交困难。
第四段:游戏培养儿童的创造力和解决问题能力
儿童游戏治疗还能够培养儿童的创造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游戏中,儿童需要通过自己的思考和想象来设计游戏规则和玩法,解决游戏中的问题。这种自主性和创造性的过程促进了儿童的大脑发育,提高了他们的问题解决能力。例如,在我和一位遭受欺凌的儿童一起玩模拟战争游戏时,他通过设计战略和运用想象力来寻找解决欺凌问题的方法。这不仅增强了他的自信心,还帮助他找到了自己内心的力量,更好地应对现实生活中的困境。
第五段:总结儿童游戏治疗的价值
通过我在儿童游戏治疗中的实践,我深刻体会到了它的价值和重要性。它不仅能够帮助儿童表达情感,促进社交能力的发展,还能够培养儿童的创造力和问题解决能力。这种治疗方式不仅在心理学领域得到了广泛认可,也在实践中取得了显著成效。然而,我也意识到儿童游戏治疗需要有经验丰富、专业素养高的治疗师来引导和辅助,以确保治疗的有效进行。通过儿童游戏治疗,我们可以帮助更多的儿童解决内心的问题,促进他们的全面发展和心理健康。
儿童游戏心得体会篇三
第一段:介绍儿童游戏治疗的背景和意义(200字)
儿童游戏治疗是一种以游戏作为手段来促进儿童心理健康的治疗方法。在现代社会的快节奏生活中,儿童往往面临着来自学业、家庭、社交等多方面的压力。这些压力可能导致他们的心理问题如焦虑、抑郁等。因此,儿童游戏治疗应运而生,以陪伴、关怀、引导和支持儿童的心理健康成长。通过游戏,儿童可以表达自己的感受和情绪,并在安全的环境中探索和发展他们的能力。因此,我深切感受到儿童游戏治疗对于儿童心理健康的重要性和有效性。
第二段:选择儿童游戏治疗的原因(200字)
我选择儿童游戏治疗作为我的专业方向,有以下几个原因。首先,游戏是儿童天生的语言,儿童通过游戏来探索世界、表达自己,因此游戏治疗能够更好地与儿童建立连接和沟通。其次,游戏可以提供儿童所需要的安全空间,让他们自由地表达内心的情感和体验。再次,游戏不仅能够提供儿童心理治疗的平台,也能够帮助他们发展社交和情绪调控等各个方面的能力。最后,儿童游戏治疗是一种有趣的方式,可以让儿童在玩耍中享受治疗的乐趣,从而更有动力去参与治疗。
第三段:实践过程中的收获(300字)
在实践儿童游戏治疗过程中,我收获了很多宝贵的经验和心得。首先,我学会了倾听儿童的声音和理解他们的需求。通过观察和交流,我能够更好地理解儿童的内心世界,并相应地设计游戏活动来满足他们的需求。其次,我学会了与儿童建立信任和合作的关系。在治疗过程中,我始终尊重儿童的意愿和选择,并鼓励他们发挥自己的主动性和创造力。这种信任和合作的关系对于治疗的成功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最后,我学会了反思和调整自己的行为和方法。通过不断地反思和调整,我能够不断改进自己的治疗技巧,提供更好的服务给儿童和他们的家庭。
第四段:儿童游戏治疗的局限性和挑战(300字)
儿童游戏治疗虽然有着许多优点和成效,但也存在一些局限性和挑战。首先,儿童游戏治疗需要一定的专业知识和技能。治疗师需要具备丰富的知识和经验,才能够选择合适的游戏活动并进行有效的引导。其次,儿童游戏治疗需要一定的时间和精力。治疗过程中,儿童需要熟悉治疗师和环境,建立起信任和合作的关系。这需要一定的时间和耐心。最后,儿童游戏治疗需要家长和学校的支持和配合。家长和学校应与治疗师密切合作,共同关注儿童的心理健康,提供必要的支持和介入。
第五段:对儿童游戏治疗的展望(200字)
儿童游戏治疗是一门不断发展和完善的学科。随着社会的进步和科技的发展,儿童所面临的问题和挑战也在不断变化。未来,儿童游戏治疗需要与时俱进,结合新的技术和方法,为儿童提供更加全面和个性化的治疗服务。同时,儿童游戏治疗也需要更多的专业人才加入,提高整体水平和质量,以满足社会对儿童心理健康的需求。总之,儿童游戏治疗为儿童的心理健康提供了独特而有效的帮助,展望未来,我将继续努力学习和实践,为更多的儿童带来快乐和愉悦,并成为他们心灵成长的引路人。
儿童游戏心得体会篇四
很多人都知道益智小游戏,但是对于学前儿童数学游戏你知道吗?你有玩过吗?现在是一个高科技时代,大家可以下载“轻松学数学hd”,内含10个儿童益智小游戏,让你随时随地都可以学习数学加减法!
教爱玩的宝宝学习枯燥的数学不是一件易事,但是“轻松学数学hd”采用循序渐进、寓教于乐的方式,透过一个个不同的`游戏场景,让孩子们在掌握知识的同时还可以享受玩游戏的乐趣!另外,点读的功能更是可以帮助小朋友们在学习数学的同时掌握更多的物品名称!独特的亲子互动游戏环节的设置,更可以帮助家长们和孩子更好的互动。
“轻松学数学hd”专门针对小朋友们设计的用户界面充分考虑到了小手的操作,简单鲜明的按钮和游戏元素使整个学习可以更加轻松!这个应用程序还包括字幕提示和专业配音的语音指导,以确保所有的学习点都能更明确、更容易理解。
儿童游戏心得体会篇五
我前段时间认真阅读了邱学青教授所著的《学前儿童游戏》一书,该书十分系统的介绍了与幼儿园游戏相关的理论、结构、分类,读过该书,感觉受益匪浅,对于如何有效开展幼儿游戏也有了进一步的认识。
着名的教育学家福禄贝尔曾说过:“游戏时人在儿童阶段最纯洁最神圣的活动。”游戏作为人类的一种社会活动现象,玩游戏是幼儿的天性,游戏伴随着幼儿的成长,对于幼儿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在日常的生活中,无论是从繁华的城市还是淳朴的山村,无论是热闹的公园还是宁静的巷道,我们都可以看见天真可爱的孩子们进行着各种各样的游戏。
正是因为孩子们喜欢玩游戏,才使得不论在何处,都会将那些大小不一、种类繁多的幼儿玩具罗列出来,无时不吸引幼儿的眼球,游戏成为孩子们生活的一项重要内容。从古至今,不同的时代,不同的民族,不同的国家,不同的地区,没有不玩游戏的儿童,没有不喜欢玩具的儿童。游戏的历史与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一样源远流长,它和人类社会发展一样经久不衰。自古以来,由于人们传统观念的影响和社会历史条件具有局限,游戏一直被认为与儿童的学习、成人的工作不相融的,甚至认为是消磨时间、浪费生命的活动。以后游戏慢慢开始被人类作为课题进行研究。许多国内外心理学家和教育家都非常重视儿童的游戏,也提出了一些关于游戏的重要思想观点,从而形成比较完整的理论系统。
人们经常会说,幼儿园活动以幼儿游戏为基本活动,就是无论什么活动都要以自主游戏为主要活动。不免有许多老师会产生这样的疑问:难道幼儿连上厕所、吃饭、睡觉也要用游戏来进行吗?如果是这样的话,那幼儿园可能就是一个绝对自由的地方,想干什么就干什么,如果没有了最基本的行为规则和要求,培养出来的人怎么会适应社会的发展。而本书中提到自主有两个维度:一是相对于客观状态、社会环境等外部的强制和控制自由、自主独立活动的权利;二是相对于客观现实中能够合理利用自己的自主权利,有明确的目标,坚韧不拔的毅力和有积极精确的精神。从这两个尺度中我们可以看出少数教师对幼儿自主性游戏理解的有几大误区,例如给任何活动都冠加游戏的帽子,追求所谓游戏活动的热闹场面,以单一的游戏形式贯穿一日活动,这也是我们教师经常会走的误区。
其实这样是与现实理论不相符合的,从幼儿自主游戏的特征来说,它又具有游戏主题的生成性;游戏环境的多变性;教师角色的多重性;游戏机会的均衡性。而在现实实践中,许多教师认为:幼儿在进行自主游戏时教师是不能指导的,即使幼儿遇到了问题教师也不需要介入,让幼儿自己想办法解决,锻炼幼儿的能力。致使幼儿的游戏就成了没有目的的游戏,这样的游戏是毫无教育价值的。针对许多幼儿教师的困惑,本书也进行了明确的解答,书中指出,在儿童自主游戏的过程中,儿童是游戏的主导者,教师的任务是负责在游戏中进行适时的指导。实践证明:教师在儿童游戏的过程中进行适时的指导,更有助于提高儿童的游戏能力和技能的发展。由于儿童的还处于成长的阶段,对事物的认知和判断具有较大的局限性,在游戏过程中多多少少需要教师的指导和帮助。由此可见,幼儿教师应在儿童自主游戏的前提下,对他们进行适时的指导,这样才能把游戏的作用发挥到最大化。
孩子是明天的太阳,是未来的希望,对于我们幼儿教师而言,为了更好地促进每一位幼儿的发展,更好的培养社会未来的人才,加强对学前儿童游戏的研究,实现对儿童游戏的科学指导和实施,已经成为教育界特别是幼教界普遍关注的问题。在新的形势下,对于幼儿教师也提出了新的要求,游戏在学前教育中的位置还需要进一步确认,游戏的教育作用还有待进一步发展,教师在游戏中的作用在于如何激发幼儿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为幼儿创设良好的游戏环境,为幼儿自发、自愿的活动提供条件,同时也将教育目标、要求渗透进去,以促进幼儿的全面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