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得体会是指个人在经历某种事物、活动或事件后,通过思考、总结和反思,从中获得的经验和感悟。优质的心得体会该怎么样去写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心得体会范文大全,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红包电影心得体会篇一
在北京、延庆、张家口三个赛区,盛会的气氛更为浓厚。场馆内随处可见的残奥标识和无障碍设施冬残奥村里无处不在的志愿者和工作人员,以及训练场上紧张备战的运动员和教练员,无不在向我们发出一个讯息,冬残奥会,我们准备好了!
“从冬奥会到冬残奥会只有短短十几天的转换时间,这些天来同事们加班加点,进行了景观标识更换、雪场赛道调整、无障碍设施设置等多项工作,只为能在开幕前完成所有准备。火种传递爱与自强不息的精神,双奥之城已准备好践行冰雪的约定。“一起向未来”,这是北京冬残奥会向世界发出的声音。
冬残奥会开闭幕式导演沈晨则“剧透”称,开幕式的倒计时环节值得期待,同时会徽展示环节将出乎所有人意料,会用一个不同且感人的方式呈现。据悉北京冬残奥会开幕式,以“生命的绽放”为主题,将在80分钟左右的时间里通过10多个场上环节展现残疾人的故事。本次冬残奥会开幕式汇聚了来自全国多地、各行各业的参演人员,其中残疾人占比为30%。
北京冬残奥会,于3月4日至13日举行。96名中国选手将亮相,追逐梦想、挑战极限残奥运动员们,值得更多关注和掌声,让我们一起关注,北京冬残奥会赛程,为残奥运动员们加油!
红包电影心得体会篇二
《雨人》是迄今为止影响最为广泛的关于孤独症题材的电影。在第61届奥斯卡奖的激烈竞争中,《雨人》获得了8项提名,最终获得最佳影片、最佳导演、最佳男主角和最佳原作剧本4项奖。其实,国外相关题材的影片也不乏其数,但为何单就《雨人》能受到如此认可?不仅仅是导演以及演员达斯汀·霍夫曼、汤姆·克鲁斯的知名、制片和音乐等等的优秀,我想,故事本身所呈现的、给与每一位观众的,是一个亲情、手足情、人文关怀交织的情感表达,呈现出的是世上最唯美的人性画面!
我想感谢,感谢《雨人》对于孤独症的广泛宣传。
我们经常称孤独症患者为“雨人”,正是由这部影片而来,可见这部影片给大家带来到影响有多么的深刻。正因为这部影片如此的成功,才得以让世界上更多的人认识孤独症、从而去了解、关心、探究孤独症。可以说,这是从事特殊教育人员的必看资料之一。而对于一个普通观众来说,感人至深却自然如常的`表演也牢牢的牵动着每一个人心底里最柔软的部分。虽然是由正常人演绎的孤独症形象,却经得起专业人员的推敲,我想,也这是因为这一点,雷蒙的孤独症患者形象才能如此深入人心、真实而感人,才能成功地获得广大影迷的认可,才得以使大家认识一个“真的”孤独症!
我想感谢,感谢这部影片所传递的人文关怀的光辉!
虽然这部影片拍摄于上个世纪80年代,影片中人物的生活状态、生活场景都略显陈旧,但有一种光辉却给这陈旧镀上了最耀眼的闪亮!我们会发现,当查理第一次进入疗养院、看到那么多有不同障碍的人时,是怎样的小心翼翼;当他第一次知道自己的哥哥是孤独症时,是怎样认真地向医生问询;当发现雷蒙的不安时,查理的女友是怎样真诚的道歉;当路边人家得知雷蒙的真实情况后怎样宽容的请他们到自己的家里看“人民法院”;当调解人不停的问雷蒙他难以理解的问题时,查理是怎样坚决地保护自己的兄弟……这一切一切真的让人感到由心的温暖、透彻的感动!这些情节不至于催人泪下,却深深的影响着每一个人的灵魂,它告诉我们——当我们遇到这样的情况时应该这样做!
我想感谢,感谢再看《雨人》带给我的收获!
已经是第二次看《雨人》了。但这次的感觉更为深刻,因为我已经是一名工作一年之久的孤独症儿童训练老师了。站在一个孤独症教师的角度看《雨人》,不免心生遗憾——如果雷蒙自幼便能接受现在这样的干预、训练,我想他的生活将不仅如此而已!从另一个角度,我又暗自庆幸——中国的孤独症事业蒸蒸日上,我们有大批的专家、训练机构、训练者,这是我们的福气!同时,我也深感压力与责任——作为一名实践者,我背负着千万个“雨人”的未来。不仅仅限于同情和怜爱,更要站在前沿,为我们的孩子争取更美好的生活环境和生活质量!
让我们携手同行吧!
红包电影心得体会篇三
星期天的早上,我们观看了一场小记者团组织的亲情电影——《亲爱的》。
这部电影讲述的是一位名叫田鹏的小男孩,在一次外出玩耍时不慎走失,他的父母苦苦寻找三年终于在一个偏僻的小山村找到。
我被一个画面深深打动了。
田鹏被找到后,他的父母都跟他形影不离,害怕再次把田鹏弄丢了。有一句老话说得好——“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的确,田文军就连扔个垃圾都要抱着孩子,而且扔垃圾的声音一次比一次低,怕吵醒了孩子。其实说到底,田文军就是孩子怕再次走丢,恨不能将孩子拴在身上呢。都说爱是无声的,无私奉献的,田鹏的父母就是典型!
前不久,我做了一件很对不起父母的事。
那天是周六下午,我和同学出去购物。写完了作业,我抛掉一切烦恼,放肆地和同学玩着,早就将父母抛到脑后。我和同学又是逛超市,又是去游乐园,还溜去龙船逛了一圈,并不知道时间匆匆流过。
一旦走出父母的视线,我敢说,全世界的父母都是一样担心的。
红包电影心得体会篇四
《沉睡魔咒2》如约而至,大家等待了多年之后的再度回归,却也让观众们看到了一个不一样的玛琳菲森,五年之后,这部名为《沉睡魔咒2》的电影上映,却也是弥补了目前国庆档之后的空白。作为一部迪士尼真人版电影而言,其实在第一部的时候,大家都被其强大的特效和黑化的玛琳菲森所吸引,而随着时间慢慢的推移,大家似乎是忘却了整个角色的存在。
小编特地重温了第一部之后,觉得玛琳菲森真得是好得没话说,而作为已经长大的公主来说,却是成为了这部电影最大的槽点。从小到大,公主都是被玛琳菲森照顾的无微不至,虽然说在16岁的时候被洗白的玛琳菲森吻醒了,而且剧情却也是显得仓促了一些,不过过了五年之后,如今的公主已经长大了,但是长大之后的公主,智商却是变得让人堪忧几分。
玛琳菲森的善良依旧是存在的,在重获翅膀之后,让那么傲娇的一个女人放下了身段,万事顺着公主。在摩尔森林中的秘密,虽然已经是被大家所知道的,但是最重要的一点是,玛琳菲森遇到渣男之后,也是被爱情伤透了心。只不过在第二部中,我们看到的剧情是:王子依旧在打酱油,剧情人物刻画的重点在几位女王身上,看上去倒是一出女人戏,从第一部到第二部对男人的刻画太少了。
都说剧情是为了衬托出玛琳菲森的强大,但是其中的剧情却是演绎成了家庭戏份,婆婆与妈妈之间的戏份,用迪士尼的外衣包裹之后,却也是让人觉得这种方式很迪士尼,毕竟在迪士尼动画的真人电影中,大家已经习惯了这样。颠覆传统,更是迪士尼这一次在《沉睡魔咒2》中所给出的答案,比如我们的玛琳菲森前一秒还因为失去女儿而痛心,后一秒却是不计前嫌的救瞎眼的萝莉。
卑微的玛琳菲森在这部电影的形象刻画让人觉得并不是很好受,甜言蜜语、唇枪舌剑,这都是让她成就了自己的人生。而在此次的电影中出现的王后这个角色,反派的就差没把“反派”二字写到自己的脸上了,一个反派的王后加上一个智商基本为零的公主,一次次的上当,一次次的不信任玛琳菲森,王后一次次的挑衅玛琳菲森,不怀好意中透露着“烧脑”的感觉。
不知道迪士尼的真人动画为什么会变得如此低幼呢,不过最大的看点就是我们熟知的朱莉依然是最美的,在受到伤害的时候美的不可方物,即便是生气的时候也是美的。在我们熟知的童话故事中,再暗黑的童话,最终也有大团圆的结局。只不过《沉睡魔咒2》的结局的确是怪的让人难以接受,玛琳菲森被杀之后又被复活了,如果作为观众不知道会被复活,一定会被这样的剧情设定崩溃的。
迪士尼的真人动画,从失望程度而言,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只不过在这个过程中,我们看到的是现代科技的应用,而在剧情方面,我们看到了一些根本不足以打动的场景,玛琳菲森作为《沉睡魔咒2》的主角,也应当受到尊重,并不是因为这部电影完善完美,而是因为玛琳菲森的美,足以让这部电影口碑提升。
红包电影心得体会篇五
在心理选修课老师的'介绍下我看了这部影片,讲述的是自闭症哥哥与弟弟在几天内相处发生的一些事情。题材再普通不过了,看过后却在心里留下了点点悲伤,可能是因为结局的不美好。
查理是一位汽车商人,因为生意上遇到困难烦恼不已,这时得知自己父亲去世给自己的遗物是花园和一部老式轿车,而把三百万留给了不知名的人,于是决定争取回自己的利益。当他去到一间疗养院发现继承巨额财产者是自己从不知道的自闭患者哥哥雷蒙,他决定带哥哥离开疗养院并设法修改遗嘱。
自闭症病人的行为总让人发笑,我笑着笑着从中看到了无价的亲情。赶时间的查理带雷蒙去坐飞机,雷蒙怎么都不肯坐,口里说出一大堆飞机失事的例子。无奈之下查理开汽车上高速公路,哥哥却坚持要走二级道路。雷蒙只穿一个地方卖的一个牌子的内裤……由于不懂得和哥哥相处沟通,查理几乎被哥哥折磨得快疯了。雷蒙每天的三餐是固定的食物,弟弟都满足他给他买了。雷蒙每天到了固定的时间就要看固定的电视节目,查理为了他在路上停了下来找了一户家庭去看电视,后来查理给他买了小型电视机。雷蒙每天拿在手里,有种说不出的满足。
雷蒙总是回答“我不知道”和“是的”,他们兄弟两的对白单调乏味,不过我感觉到渐渐地查理已经学会照顾哥哥。雷蒙看到热水惊慌得大喊,查理抱着他让他镇定,雷蒙说是害怕查理受伤。那时查理似乎听懂了什么,原来哥哥是因为父母害怕自己受伤害才送走了他。雷蒙就是自己印象中小时候的玩伴——雨人。雷蒙收藏着一张一家四口的旧照片。对于雷蒙来说,那是最珍贵的家庭回忆。雷蒙给弟弟唱小时候哄他的歌。亲情在那瞬间能感动所有人。雷蒙很喜欢自言自语“一垒二垒”的笑话,可他理解不了那是一个笑话。
可是某天查理发现哥哥有惊人的心算能力和记忆力。查理带哥哥去了赌城,利用哥哥的记忆力赢了一大笔财富。在豪华套房里,查理挽着哥哥的手教他跳舞。查理明白到:只要哥哥开心,自己也会开心。
查理被哥哥慢慢地感化着。他们相处的几天是愉快的,查理想取得哥哥的监护权。他希望能为哥哥做点什么。他已经不在乎那三百万了。金钱在兄弟情谊面前变得苍白。可惜最后雷蒙还是要回到疗养院。看到雷蒙把自己的头贴近查理那刻,我想雷蒙也舍不得自己的弟弟。
淡淡的亲情在影片中流露着,亲情无价。
红包电影心得体会篇六
电影中还有一些更明显的地方,比如德希斯回到自己 的住的地方,洗澡的时候,以及当他还没有接受这份工作,参观他即将住的地方,当他看到浴室露出的表情,真的是不得不让人注意到贫富的差距。
这个眼神,演员演的简直是到位啊,羡慕,还带着一些迷茫。估计有很多人在这短暂的一生种并没有接触到世界的另外一面。世界这么大,还有很多我们没有接触到的东西在等着我们。有些人虽然一辈子很幸福,但是接触过的东西很少,有些人接触到了很多事情,看似不幸福,但在我看来这种人的人生更加完美,人生体验更加丰富。因为幸福是个人化的,是自己的幸福。
德希斯到了工作岗位之后,接触到了之前没有接触的工作,也有了很多不一样的人生体验。虽然刚来的时候,他本身就没有什么同情心,对自己的家庭也没有责任感,但是他的这种自我,不看他人眼色行事的个性,正是菲利普需要的。菲利普长期呆在轮椅上,自己的生活完全靠他人,并不能随性地生活,在别人的眼里他始终是个残疾人,是个需要照顾的人,但是在德希斯看来,菲利普就是个人,什么你是残疾,哦,对不起,我刚刚忘记了。正是这种不在意,让菲利普不断地找寻着自我。同时菲利普身为富豪,身上的一些优点,也不断影响着德希斯。
电影中的德希斯带着菲利普抽烟、飙车,做一些损害健康的事情,这些事情对于一个正常人来讲,可能是不利于身体健康的,但是如果普通人想要尝试 ,完全自己可以做到,但是对于菲利普来讲这些事情是他自己完全体会不到的,也是周围的人不会支持的,所以,对于菲利普来讲,这些事情和他的残疾来对比,你会发现通过损害一些东西,给他带来的是更多的幸福。所以事情本身没有对与错,对我们自己来说,生活中所做的各种各样的决定,除了会给其他人带来影响的事情,其实是没有对与错之分的,对于不同的人对与错的标准不同。但是这里的没有对与错是建立在你已经对事情有了清晰的认知上,比如抽烟这件事情,在不影响其他人健康的前提下,有的人愿意用一些健康来换取一时的享受,身为其他人,我们能说什么呢?并不能,他们自己的生命掌握在自己的手中。菲利普也在和德希斯的相处中找寻到了失去自理能力之后的自我。
对于我来讲,我也很有体会,在考虑别人的感受和做自己的路上,每个人走的路都不同,每个人在为人处世的过程中,都有自己的思考方式。我们从小听说的好孩子是否是好孩子,现在看来,有些情况下好孩子只是别人的好孩子,对于他自己来说只是一个不喜欢的称呼和生活环境。但是对某些人来说,这就是他们的幸福。
这部电影在之前看,和现在看还是会有不同的,之前更关注电影的内容,基本上不会关注电影的节奏。现在看电影,深受之前来公司学习阶段的影响,看电影会关注电影的节奏,叙事手段,会不经意间注重电影的技术手段,但是这些东西并不会影响我的观影体验,反而加强了我的情感体验,因为我从中了解到了导演的意图,能看到一些之前忽略掉的点。这次看这个电影,明显就不一样。倒叙的结构也会增强两个主人公之间的关系,加强对电影的理解。其实有时候我们没有办法和一些人交流,可能不是对方的问题,而是自己能力没达到,没有理解对方的世界。同一个世界,不同的人,不同的世界。
对于电影和纪录片,我是极其地喜欢,因为虽然它们都经过了艺术化的处理,但是总有些东西是来源于真实的生活,通过它们我能看到更大的世界,看到更多我所没有接触过的生活,学到各种各样的知识,每一段影像资料都有它存在的意义,它可能会给我们呈现一个不一样的认知,它会让我们感受到这个世界,感受到真实的自己。在看过了这么多题材的电影和纪录片之后,我感觉我对生活更加地包容,能接受更多不同的意见,不同的生活。不是说让我这个人更好,而是让自己拥有了更多可能,好不好没有界定标准,只要是一个独立的人生,那就是精彩的生活。每一部电影,每一部纪录片,每一次观看,可能都会有不同的感受,每时每刻的我们都是不一样的自己。
红包电影心得体会篇七
我看完这部片子,感觉笑的真开心!本身是冲着徐峥的,不过我功课没做好,到了才发现原来徐峥一人担任了导演、编剧、监制and主演这四个角色,再之前,我还在担心,这会不会是第一部的续集,会不会重蹈很多续篇狗尾续貂的覆辙,影片开始两分钟后我才发现自己多虑了,虽然依然是跟王宝强合作,但是因为人物角色设定的变更,徐峥变成了一个新能源的开发者,而王宝强变成了一个接受着新事物的类似“农非”(我实在想不到用什么词形容他,我实在不喜欢王宝强),增添了新的人物黄渤这个跟徐峥因为利益反目成仇的合作者,然后让故事发生在他们寻求目标(股份)的路上,我暂且称之为公路喜剧片吧。
之前很多学生跟我说,觉得《人在囧途》很有意思,我看了,觉得太牵强,很多自然段设计的就是拿着鸡毛再挠你的“嘎鸡窝”,笑的有点不那么情愿。包括一会掉飞机一会堵火车再一会出车祸……觉得太假太矫情。
《泰囧》的人物更加真实,《泰囧》让王宝强这个人物鲜活起来,我不知道是否是错觉,我甚至觉得王宝强的演技比以前好太多了,“宝宝”是个开始接触新鲜事物的“农非”,性格有点二,脑子一根筋,简单,正是因为他的“二”和“一个筋”才让这次《泰囧》的道路充满了各种有意思的事情,自然发生,自然专场,一切自然而然,不牵强,不做作。
好莱坞关于电影的诠释有一句话,在电影中,人(指的角色)的快乐不可以超过五分钟。换句话说,我们就是电影院看别人不幸的,所以徐峥和黄渤就担任起了这个“不幸”的角色,当然他们的各种不幸有点自作自受,当然影片的最后,徐峥还是获得了人生真正的幸福。
瞌睡了,睡觉吧……
红包电影心得体会篇八
影片刚开始,我以为辛德勒毫无疑问是个坏人,是个只明白经商赚钱的人。他也极不平等地以犹太人为廉价劳动力,像极了世俗之人贪婪无利不谋的嘴脸。他游走于各个女人之间,甚至不能给妻子一个安稳和睦的家,我以为他是个同阿蒙一样的坏人。
原先他也是个善良的人。
可他是名纳粹军人,他应当无条件服从上级命令,他应当像其他纳粹军人一样,侮辱践踏犹太人,因为那是他的职业要求,显然他不是一名合格的纳粹人。
是他的信仰,他的信仰触及了他的悲悯与仁慈,或许当他和夫人在围墙外面看见逃亡的红衣小女孩,看见无辜却又被滥杀的人们的尸体遍布劳动营时,他就已经明白自我无法像阿蒙一样,将黑洞洞的枪口对准了满脸哀求的犹太人。他无法直视剥削了别人生的权利又侮辱他们尸体的行为。我不愿看到犹太人脑浆崩裂,不愿看到他们被子弹击打时如筛子般的身体,不愿意看到他们为了活命什么都舍弃的无奈……我想他也不愿看到,所以他无法袖手旁观。
我甚至觉得他得知犹太人们要被运往奥斯维辛后,他的拯救行为堪称伟大,他成了辛德勒犹太人的信仰,成了他们生存下去的力量。
可信仰更有力量,他能够转死为生,让1000多名犹太人逃过纳粹无情的大肆伸展的屠刀。
安迪因为信仰自由,逃出了肖申克黑暗的囚禁,程勇因为信仰生命,多年之后重新出现购药救人。
当信仰与铁铮铮的法律发生冲突,我想应当去选择信仰。失去信仰,其实也是失去底线,失去正义与善良。
枪炮远不及信仰有力量。
红包电影心得体会篇九
刘德华的电影,一直都是卖座好看的标志。最近一部他跟叶德娴的合作《桃姐》,讲述了一个佣人跟一个少爷之间的故事,得了很多奖,这是为什么?带着这个疑问,我跟mother、爹地,一起看了这部电影。
roger继续着他人生事业的拼搏,跟徐克(他导演的电影必看)、洪金宝(很佩服的一位武打演员),一齐合演了一出大龙凤,成功获得更多的资源,对事业的进展又加深一层。桃姐呢?也一如既往地处理着家头细务。但,不平常的事情到来了,使这些原本很有规律的生活,全部打乱了,桃姐中风了。电影并没有直接说桃姐中风,而是先由叶德娴演绎中风老人通常都会有的身体的反应,让观众有了视觉的感受和内心的猜测,之后才告知观众事实。这里使用了一招:欲擒故众。我是完全地中招,毕竟不想接受桃姐中风的事实,因为这意味着,那头近了。
桃姐出院之后,住进了老人院,而roger也要继续原本的生活,roger并没有表现出大家预期的小孩子耍脾气搬的不知所措,反而是无惧困难,学习使用洗衣机,学习自己照顾自己。行动不便的桃姐,也努力适应着新的环境,顽强地跟病痛周旋,表现出强大的生命力。这种平淡地为生活而奋斗的日子,让我产生了一种感觉,桃姐很爱roger,很想再为他多做点事情。roger很爱桃姐,很想她安度晚年。很感人,这么普通的事情,怎么就这么感人,因为有情!
经过了一段恢复的日子,桃姐身体好了许多,而roger的事业也有了一定的成就。他们一起回到住处,怀缅过去快乐的时光,一起去看了roger的电影。好温馨,是得偿所愿的安慰感。只是这种感觉让我突然间有了一丝不祥的预感。真的,预感对了,是编剧有意,还是不经不意,养老院里有一位住客离开了。很正常的,亲人在哭。桃姐、roger、我、mother(爹地有事要出门),一齐经历着这位院友的离开。无法控制着这种感情,是惋惜?是可怜?还是无奈?都有。这个时候我问了一下老妈,桃姐最后也是这样?她“嗯”了一下。
有时候人不愿意去接受现实,因为现实很残酷,很痛苦,很悲伤。但我们又能够怎样呢?桃姐面对着最后的结局,跟那位院友一样的结局。现实就是无法改变地老去,对谁,都一样。
接下来,桃姐身体越来越不好了,要靠支撑架行走了,要坐轮椅了,要靠药物维持生命了。roger的'事业还得继续,他无法一直陪着桃姐,但是只要他一有时间,他就陪着,能多陪陪就多陪一下。这里电影有个非常好的表现手法,桃姐跟roger在一起的镜头,都是笑。笑,代表着乐观,代表着希望,代表着真诚。roger跟桃姐在一起,也是笑着的。这似乎给人一个感觉,或许结局不会是那个。
电影最终,以桃姐的离开,作为整个故事的结束。桃姐照顾了roger一家5代人,经历了这个家的所有的一切,她的离开,是很正常的,很自然的,很没有悬念的,却留给人那么多的不舍。
要告诉我的朋友,这部电影是要跟家人一起看的电影。现实往往很难接受,但不接受,又能怎样呢?接受意味着痛苦,这是一种磨难,但,这是每个人的必经阶段。经过了这段痛苦,才有“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般的甘甜。桃姐有,roger有,我有,你有,大家有。《桃姐》是一部好电影,真的好。